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范文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

第1篇: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 慢性肺阻性疾病 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病人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1]。我们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对80例老年COPD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80例老年COPD病人,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58岁,平均75岁。所有病人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诊断标准[2]。采用自身对照法由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症状缓解情况、生活自理能力,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2护理干预

①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坚持服药,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②合理调配饮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餐前及咳痰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多饮温开水,但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饮水,以免出现饱胀感;忌食膨气类食物如冷水、啤酒、豆类、马铃薯及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保持大便通畅。③耐力训练:耐力训练可使肌体利用氧的效率增加,动静脉氧差加大,提高肌体的能量储备。方法:以下肢为主的步行、踏车、上下楼、慢跑等,运动持续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至少每周3-4次,注意在运动训练开始时,先进行10分钟-15分钟的热身运动,如缓慢步行、肌肉伸展和关节活动。④呼吸肌功能锻炼:缩唇、腹式呼吸可延缓呼气流速,延长吸气、呼气时间,减慢呼吸频率,使支气管内压增加3-5CMH2O,便于肺泡内气体的排空,减少残气量,增加肺通气量。⑤氧疗: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能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宜采取低流量(氧流量1-2L/MN或氧浓度25-29)吸氧,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0-15H,因夜间睡眠时,部分病人低氧血症更为明显,故夜间吸氧不宜间断,注意用氧安全,鼻导管每日更换,防止堵塞、感染,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⑥心态平和:病人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如放慢思维,控制呼吸,眺望远处,外出散步,听音乐,或培养养花种草爱好,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缓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对睡眠质量的比较采用检验。a=0.05。

2 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对比 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临床症状情况比较(例)

n 卧位 睡眠质量

坐位 半卧 平卧 好 差

干预前 80 28 52 0 54 30

干预后 80 10 23 47 71 12

注: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比较,p

2.2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情况比较例

n 生活自理能力 在住院次数

完全

自理 在他人

协助下 完全

3次 2次 0次

干预前 80 0 18 62 34 18 3

干预后 80 26 36 18 3 39 9

注:干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情况比较,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它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一般与有害气体或颗粒对肺部产生的异常炎症有关。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当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四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非常惊人。慢阻肺造成的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永久性损伤,会使人丧失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虽然慢阻肺发病率如此之高,但它却是全球最缺乏诊断和治疗的慢性疾病[3]。据估计,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病,因为慢阻肺在早期阶段虽然已有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的破坏,但患者可能感觉不到明显的不适症状,这时若不能有效控制病情,随着肺功能继续受损以及气流受限加剧,会发展成平时走路甚至坐着都气短和呼吸困难,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如果反复急性发作,会进一步导致肺功能加速下降,引起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但如果在疾病早期就及时诊断、治疗,将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尤其是CD)和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患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介质,包括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8(1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其他介质。这些介质能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除炎症外,肺部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胆碱能神经受体分布异常)等也在CO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吸入有害颗粒或气体可导致肺部炎症;吸烟能诱导炎症并直接损害肺脏;COPD的各种危险因素都可产生类似的炎症过程,从而导致COPD的发生[4]。

对于慢阻肺的防治,首先,应加强控烟。在我国,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病因,约占慢阻肺病因构成的71.6%。有资料显示,15%至20%的吸烟者会发展为慢阻肺患者。慢阻肺患者中有80%-90%现在或曾经吸烟。据调查,吸烟可使成人慢阻肺的发病率增加10%-43%。因此,戒烟或不吸烟是防治慢阻肺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应减少不洁环境和职业的暴露。因为职业暴露以及燃料、油烟的空气污染也是引起慢阻肺发病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临床症状、活动耐力、睡眠质量、再住院率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潘伟平,林嘉璇,安静怡等.咳痰困难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9,21(10):949.

[2]梁桂花,方文,梁霞等.间歇氧气雾化吸合双手叩背法对老年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9):1184.

第2篇: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沙美特罗替卡松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186-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病人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1]。我们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对80例老年COPD病人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80例老年COPD病人,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58岁,平均75岁。所有病人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病程、血气及肺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ug)吸入,每日二次,护士给予加用噻托溴铵,使用吸入装置吸入,每次1粒胶囊(18ug),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单纯舒利迭(50/250ug)吸人,每日二次,疗程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2] ①呼吸困难评分。0分:呼吸困难或气促不发生;1分:轻度的呼吸困难;2分:呼吸困难中度;3分:重度的呼吸困难。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结束时进行呼吸困难评分。②肺功能指标:治疗前、疗程后测定用力时的肺活量(FvC),及1秒钟用力时的呼气容积(FEV )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值(FEV/FVC%)。③检测呼吸室内空气时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组内和组间数据。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困难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的呼吸困难评分下降值(治疗前-治疗后)为(0.73±0.58)分,与对照组的(0.37±0.65)分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及肺功能变化的情况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血气和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气和肺功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它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一般与有害气体或颗粒对肺部产生的异常炎症有关。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当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四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非常惊人。慢阻肺造成的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永久性损伤,会使人丧失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虽然慢阻肺发病率如此之高,但它却是全球最缺乏诊断和治疗的慢性疾病[3]。据估计,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病,因为慢阻肺在早期阶段虽然已有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的破坏,但患者可能感觉不到明显的不适症状,这时若不能有效控制病情,随着肺功能继续受损以及气流受限加剧,会发展成平时走路甚至坐着都气短和呼吸困难,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如果反复急性发作,会进一步导致肺功能加速下降,引起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但如果在疾病早期就及时诊断、治疗,将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尤其是CD )和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患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介质,包括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8(1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其他介质。这些介质能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除炎症外,肺部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胆碱能神经受体分布异常)等也在CO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吸入有害颗粒或气体可导致肺部炎症;吸烟能诱导炎症并直接损害肺脏;COPD的各种危险因素都可产生类似的炎症过程,从而导致COPD的发生[4]。

对于慢阻肺的防治,首先,应加强控烟。在我国,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病因,约占慢阻肺病因构成的71.6%。有资料显示,15%至20%的吸烟者会发展为慢阻肺患者。慢阻肺患者中有80%-90%现在或曾经吸烟。据调查,吸烟可使成人慢阻肺的发病率增加10%-43%。因此,戒烟或不吸烟是防治慢阻肺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应减少不洁环境和职业的暴露。因为职业暴露以及燃料、油烟的空气污染也是引起慢阻肺发病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呼吸困难的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潘伟平,林嘉璇,安静怡,等.咳痰困难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9,21(10):949.

[2] 梁桂花,方文,梁霞,等.间歇氧气雾化吸合双手叩背法对老年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9):1184.

第3篇: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范文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9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气流受限呈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 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第四届上海国际呼吸病大会指出, 中国近年COPD患病率近9%, 已经成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2]。目前, COPD尚无特效疗法, 由于多种原因, 患者不可能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 当病情稳定后向社区转移。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护理在21世纪发展的方向。社区护理主要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 促使其行为发生改变, COPD患者病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控制[3], 能有效降低急性发作次数, 延缓病情发展, 改善生活质量。现将老年COPD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现状综述如下。

1 老年COPD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必要性

随着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的发展,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病死率都明显下降, 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4]。尤其以老年人患病最多见, ≥60岁患COPD的几率为24%[5]。在美国约有160万成年人被诊断患有COPD, 大约每年导致1.1万人死亡, 住院死亡率在11%~24%, 直接医疗支出达到180亿美元[6];国外研究[7]表明COPD 患者的急诊和住院治疗费用占所有医疗费用的绝大部分。年龄、吸烟、大气及室内环境污染等是COPD的影响因素。

2 老年COPD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形式

2.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方面的教育, 让患者能够自觉地接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 消除或者减少能够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 起到预防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8], 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基本形式。常见的健康教育方式:①语言教育法:有口头交谈、健康咨询、小组座谈等。②文字教育法:主要是通过文字传播健康信息的教育形式, 包括卫生标语、小册子、报页、宣传画等。③形象化教育法:常有图片、照片、示范等, 其特点是直观的、真实性强, 能加强健康教育效果。

④电化教育法:如VCD录像带等电化教学手段。以上方式尽管详尽, 但没有针对性, 不能做到个体化。健康教育要有效利用社区资源, 如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与医院、社区工作人员、 社区志愿者紧密合作, 组织COPD呼吸操培训、相关知识(如家庭氧疗、戒烟等)竞赛, 让患者融入到COPD患者群体中, 更容易接受教育, 从而在行动上发生改变。

2. 2 戒烟干预 戒烟是降低COPD发病和阻止其进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9], 在COPD任何阶段戒烟, 可延缓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廖伟华等[10]对管辖区域内的396例COPD患者调查, 有62%患者需要干预。社区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戒烟计划, 将戒烟注意点挂于房间显眼处, 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或电话随访并进行评价。

2. 3 呼吸肌锻炼和家庭氧疗干预 适当的锻炼可改善COPD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史林凤等[11]对86例衡南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诊断为COPD的中老年患者研究表明, 患者呼吸锻炼的依从性较差, 缺乏康复锻炼的知识和技能, 并且意识不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刘丽萍[12]研究发现, 患者对长期家庭氧疗的认知较差;仅18%的患者能坚持经常做呼吸功能锻炼。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建议长期家庭氧疗[13]。社区护士教会患者及家属熟悉吸氧的操作流程, 以保证安全用氧。社区护士可组织患者以小组形式集中指导。

2. 4 用药知识干预 规范合理用药(如气雾剂的正确使用)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指导坚持用药, 勿随意停药;教会吸入疗法的吸入技巧。

3 存在问题

COPD患者因疾病过程长, 病情反复发作, 导致其本人及家庭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很重[14]。特别是老年患者, 不但影响其自身的生活质量, 也影响子女的生活与工作。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城镇、市区要薄弱许多;COPD患者的反复住院,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和沉重的负担, 同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需要加大卫生资源的投入。由于社区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管辖范围广、病种多、患者流动性大、专业知识狭窄等原因, 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导致不能真正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 效果不佳。

4 展望

4. 1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最前沿、最有效的慢性病预防医疗机构, 而护理人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是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4. 2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类患者往往不懂得如何自我管理, 因此, 只有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才能减少这些老年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寿命, 同时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促进社会和谐。

4. 3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联勤联动 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与患者联系的桥梁, 离不开社区各组成部分的配合, 也是进行慢病防治的载体;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专业知识匮乏;通过三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勤联动实现资源共享, 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利用不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8-17.

[2] 梁万年, 周纯宜.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国全科医学, 2011, 6(5): 355.

[3] Jerant AF, Monique M. Patients perceived barriers to active self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nditions.Patient Educ Couns, 2005, 57(3):300-307.

[4] 马睿, 程齐俭, 姚迪,等.上海地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 5(25):521-524.

[5] 林盛强, 唐讯波.慢阻肺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6):38.

[6] Coleman MT, NewtonKS. Supporting self management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illness. AFP, 2005, 72(8):1503-1510.

[7] Keven K, Ulger FA, Oztas E, et al. A case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ssociated with IgA nephropathy. Int J Tuberc Lung Dis, 2004, 8(10):1274-1275.

[8] 徐洁, 马春明, 杨京华.生活质量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个性化治疗的评估.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9):1583-1584.

[9] 粱焕.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中外医疗, 2010(7):28-29.

[10] 廖伟华, 黄军军. COPD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143-144.

[11] 史林凤, 沈汉慧, 吴忠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24):2640-2641.

[12] 刘丽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 2008.

[13] 曾学军.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管理(试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51-53.

第4篇: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穴位敷贴;慢性咳喘

【中图分类号】R47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88-02

慢性咳喘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基本,临床主症表现为“咳、痰、喘”,患者往往反复发作,秋冬季节发作加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春夏季节则发作有所减轻,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独特的治疗方法,由于其具有神奇的治疗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我院自上世纪50年代创建起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慢性咳喘病患者已逾万例,良效颇佳。为探讨护理干预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病的疗效,2010年来笔者对80例慢性咳喘患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80例慢性咳喘患者均来自2010年至2012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且排除有患有肺部肿瘤、肺结核、严重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辨证为阴虚火旺、肺热雍盛型的患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42例,支气管哮喘29例,慢阻肺7例,其他2例;病程最短2年,最长45年。根据患者就诊顺序排序,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9岁,平均(59.0±12.2)岁,病程2~42年,平均(13.5±8.3)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6~82岁,平均(61.4±9.5)岁,病程2~45年,平均(13.7±8.9)年。

2、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穴位敷贴 ①药物组成及配制:采用我院制剂室自制的中药穴位敷贴粉进行治疗,其配方为: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按3:10:6:6比例配制。使用时每次取药粉适量,用适量麻油、白醋和温开水调和,做成数个直径约1.5 cm圆形药饼,再在药饼上撤上少许肉桂粉。②敷贴选穴:膻中、天突、双侧俞府及背部双侧肺俞、膈腧、肾俞、双侧足三里等穴。每次选取6~7个穴位进行敷贴治疗。③敷贴时间及方法:所有患者均于三伏天每伏的第1天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将药饼贴敷于选取的穴位上,然后以医用胶布固定。根据个人体质,每次帖敷时间2~4h。每年于头伏、二伏、末伏分3次进行贴敷治疗,3年为1疗程。

2.1.2 护理干预

2.1.2.1 情志护理 慢性咳喘患者病程较长,由于疾病反复发作,这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加之社会、家庭、环境、经济等因素,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为此我护理人员经常关心患者痛苦,主动耐心倾听其主诉,并协助患者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怀,消除顾虑,安心养病。

2.1.2.2 饮食调护 饮食不调往往可引起慢性咳喘病的发作,如亚硫酸盐类的土豆、干果、虾、海鲜类等均可诱发哮喘。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在哮喘发作时应禁凉性食物,如黄瓜、茄子、白菜等,平时应多吃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多维生素类的食物。

2.1.2.3 敷贴前的准备 加强治疗前的健康指导,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穴位敷贴治疗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反应,消除其思想顾虑,争取主动配合。由于贴敷人群较多,事先做好准备,保持环境安静、清洁、舒适,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调和风扇直接对着患者。对于贴敷部位有皮肤感染者、对敷贴药物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咳黄脓痰、咯血者,护理人员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警惕皮肤过敏反应。

2.1.2.4 敷贴中的护理 敷贴前帮助患者清洁皮肤,擦干汗液,避开皮肤破损处、伤口和疤痕,嘱患者反坐椅子,充分暴露穴位局部,将敷贴中药对准穴位轻轻贴于皮肤上,并用医用胶布固定好。敷贴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一般成年人首次敷贴时间不超过4h,小儿不超过2h;第2次、3次根据首次敷贴时间和皮肤反应情况而调整时间。

2.1.2.5 敷贴后的护理 敷贴后交代患者敷贴24h内禁用冷水洗澡,尽量不吹冷空调,不曝晒,注意休息。敷贴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防止药膏脱落,同时利于药物吸收;另外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

2.1.2.6 观察与记录 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记录患者首次耐受时间及敷贴期间皮肤反应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相应护理。局部出现发热、发痒、发红、有轻微的痛感均属正常现象,若敷贴后热辣烧灼感明显,皮肤不能耐受者可提前撕去敷贴药物。去药后当日或隔日起小水泡或密集小水泡可涂红霉素软膏,3~4次/d;保持敷贴处皮肤清洁干燥,直至全部结痂。若水泡直径超过1cm,由护理人员在无菌操作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泡内渗出液,抽完后涂以红霉素软膏以预防感染,并覆盖无菌纱布。对于部分水泡特别严重的患者,下次敷贴时更换穴位。

2.2 对照组 对照组的药物组成及配制、敷贴选穴、敷贴方法同观察组,但不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嘱病人敷贴期间勿用手抓挠皮肤,若水泡直径大于1.5cm,则每日来我院进行无菌换药。

3、疗效评价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疗效标准拟定显效: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好转,至发病季节未发;有效: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好转,至发病季节虽有发作,但较往年症状减轻;无效:症状元明显改善,至发病季节仍有发作或渐加重。

3.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疗效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3.3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亦达87.5%,两组具有较好疗效;但经秩和检验,观察组的总体疗效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明显改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慢性咳喘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西医目前对慢性咳喘病的治疗主要是用激素抑制气道炎症、氨茶碱类药物扩张支气管等,虽然在急性发作时可以得到控制,但远期疗效不佳,复发率高,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第5篇: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vestigation group(50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the former took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3 month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only when they missionary doctor,and then compared the life quality of them. Results The life quality of investig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COPD;Life qualit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54~81岁,病程4~20年。其中轻度55例、中度31例、重度14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1例、中学43例、大专及以上16例。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COPD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②患者处于稳定期;③患者愿意纳入该研究,积极配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者;②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③理解能力差,不能配合护理干预实施者。

1.3 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和3个月后各进行一次评价。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2]评价;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穿衣、排便、饮食、洗澡、上楼、提拎物品、娱乐等13项);社会活动情况(与朋友交流、对新闻时事的关心和兴趣、乐意帮助别人、父母职能履行等7项);抑郁心理状况(做事思想不集中、责备自己、对治疗疾病的信心、感到孤独等8项);焦虑心理症状(感到阵发性心慌、手脚发麻或发抖、无故发脾气、做恶梦等7项);每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1分为最好,4分为最差,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均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患者入组后,责任护士积极与之沟通,了解内心状态,从而针对性的给予疏导和干预。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加上长期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使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根据这一因素,要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让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保持良好心态,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治疗的信心。

2.2 健康教育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存在误区,要及时给以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纠正患者存在的误解。让患者明白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自身防御,可以减少反复发作,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2.3 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练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干预的重要措施,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患者学会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①腹式呼吸:患者吸气时,腹壁要放松,使腹部缓慢隆起;呼气时,缓慢收缩腹肌,用双手轻加压,使腹壁逐渐趋平坦;②缩唇呼吸:嘱患者先用鼻孔吸气,然后将嘴唇缩成鱼嘴样,缓慢将气体均匀地呼出,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4次/d,每次10 min左右;③膈肌缩唇呼吸:该法是一种理想的腹式呼吸,患者仰卧位45°,护士将手放在患者胸骨下端双肋缘交界处,平静呼吸后,在缩唇呼气时将手向下轻压,吸气时则让患者腹部对抗护士双手;在掌握卧位方法后可取坐位,病情允许时取站立位;然后逐步过渡到步行缩唇膈式呼吸,吸呼时间之比为1:2,行走耐力可显著提高;最后进行爬楼梯训练,起步前控制呼吸,静立吸气后继以攀登台阶时呼气[3]。

2.4 饮食干预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膳食要合理,一般碳水化合物不超过50%,蛋白质在15%~25%为宜,可以减少碳水化合物消耗氧气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要告诫患者戒烟戒酒。

2.5 运动干预 鼓励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拳、慢跑等,增加肺活量,改善肺泡功能的同时,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急性发作的机会。

2.6 氧疗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缓解期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膈肌疲劳、低氧血症的持续存在使肺动脉血管痉挛和收缩,可促使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休息状态下存在动脉低氧血症[4]。鼓励患者进行家庭氧疗,每天吸氧1~2 h,氧流量一般在2~4 L/min之间,氧浓度29%~33%,可以改善患者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3 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前,生活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1。

4 小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以气流受阻为主要特征,以反复咳嗽、咯痰、气促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常易急性发作,所以在缓解期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缓解期康复治疗的理念是“合理营养、劝导戒烟、心理支持、活动指导”[5]。我们针对以上理念,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减少了患者急性发作的机会,改善机体营养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气体交换,缓解临床症状,从而,使患者生理处于舒适状态,进而使患者精神放松,心境愉悦。通过呼吸训练、运动和氧疗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缺氧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方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测评表及应用.现代康复,2001,5(4):7-8.

[3] 吴艳,高跃强.缓解期COPD的呼吸康复治疗及护理.河北医学,2005,8(2):179.

第6篇: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1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气流受阻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的发展,其发病与肺对有害气体,空气中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及体内蛋白质系统失衡有关[1]。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疗效差,痛苦大,并发病多,导致治疗比较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反复住院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进行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常不能使其逆转。但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0例。男235例,女5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49岁,平均年龄62.7岁,平均病程12.5年,把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干预组在内科住院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氧疗、咳痰、饮食、输液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和情感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疾病,反复发作,导致患者会出现精神紧张、失望、焦虑负面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造成精神紧张、呼吸不均致通气不足,难以配合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而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人体的内在康复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2]。护士应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鼓励病人表达并注意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及时给予正确的信息和引导,指导家属关心体贴病人,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亲情氛围,让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2.2 饮食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及适量维量元素。多饮水利于排痰。忌饮酒,大量饮酒后导致血管扩张出血。绝对忌吸烟,吸烟可加强支气管粘膜组织的损伤、痉挛、加重病情进展。

1.2.3 氧疗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小气道狭窄,肺毛细血管破坏,血管面部减少,使肺内通气受限,气体交换减少,导致缺氧,氧疗能增加气体交换改善组织缺氧,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氧疗就是每天持续低流量吸氧13-15小时,选择双头一次性吸氧管,注意吸入氧气的浓度、温度、湿度,出院后正确的氧疗也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种有效的方法[3]。鼓励患者坚持氧疗。

1.2.4 呼吸锻炼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护理干预下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包括: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式呼吸锻炼、运动锻炼、呼吸体操。呼吸锻炼可增强膈肌、腹肌、下腹部肌肉相关呼吸肌活动能力,减少呼吸机疲劳的发生,减少残存气量,减少肺泡膨胀程度,改善肺通气功能。

1.2.5 咳嗽护理:鼓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2小时深呼吸和咳嗽一次。痰液不易咳出者,采用叩击排痰,方法为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呈空心掌,迅速而规律地叩患者胸背部,主要使呼吸道分泌物脱落而易于排出,叩击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排痰情况,不适应立即停止。经常改变以利于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1-2次/日。

1.2.6 输液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患者必须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而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用法2次/日或3次/日,避免反复穿刺,可采用BD留置针静脉输液,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

1.3 观察指标:生存质量评价,参考方宗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4],其评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抑郁症状4种因子。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干预组行护理干预其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概念的更新。医学发展的目的不仅在于生命数量的延长,生存质量的提高同样重要。人们对生存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存质量是一个全面评估和衡量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指标,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做好患者的治疗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若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应及时采取措施,在心理上以人为本,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对消极情绪及时解除。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优于对照组,说明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医务人员的相互信任,降低医疗纠纷,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金莉,刘志刚.慢阻肺稳定期护理的圣介呼吸问卷评价及临床观察.临床护理研究,2011,23(2):174-175.

[2] 魏娟.内科护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34.

第7篇: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93

Observation of application by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dea in clinical nursing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EN Xue, TAO Xiu-lin, ZHOU Sai-ping. Guangzhou Xinhai Hospital, Guangzhou 510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by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dea in clinical nursing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high quality nursing to conventional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as made on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hospital stay tim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95.56%)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7.78%),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de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linical nursing

近年?恚? 慢阻肺发病率明显上升, 给老年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确保治疗效果, 必须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1]。优质护理措施在改善慢阻肺患者症状、加快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4]。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6月收治的90例慢阻肺患者,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属于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7例, 年龄55~85岁, 平均年龄(69.3±5.2)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8例, 年龄55~85岁, 平均年龄(69.5±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基本生活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基本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采用优质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由于呼吸困难等症状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适感, 因此容易产生恐惧、焦虑不良的情绪, 严重影响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和患者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想法, 鼓励患者,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7]。同时, 患者入院治疗后, 应当及时、耐心地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病因、危害性、治疗方案等, 并且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 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程度, 能够有效地缓解其心里的恐惧和焦虑, 提高治疗的配合度[8]。

1. 2. 2 呼吸道护理 咳嗽和咳痰是慢阻肺患者常见的症状, 护理人员必须对慢阻肺住院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呼吸道护理, 有利于缓解这两种症状, 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以采用叩背排痰方法, 叩背时动作保持轻柔, 不能够用力敲打, 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9]。同时如果患者呼吸困难较为严重、痰液过度粘稠, 应当采取吸痰治疗措施、气管插管以及雾化吸入等治疗[10]。

1. 2. 3 吸氧护理 对病情严重的患者, 必须对患者进行持续高流量的吸氧, 有利于促进肺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在吸氧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 帮助患者带上面罩, 并且告知患者每隔2 h喝水, 加强检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避免氧中毒的发生。

1. 2. 4 呼吸功能锻炼 采取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患者采取平卧位, 把头部垫高30°左右, 也可采取坐位, 双手放在腹部上方, 首先使用鼻子深深吸气, 扩张肺部, 停住2~3 s, 然后通过嘴巴呼出肺内的气体。在呼气的过程中, 患者使用双手在腹部轻轻按压, 稍微加快呼气的速度, 练习时10次/次, 15 min/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耐受能力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有利于促进肺功能恢复, 但是注意控制运动量, 避免运动过量引发意外[11-13]。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根据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照组(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3.0±2.8)d明显短于对照组(23.5±2.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8篇: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脑梗死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013

对我院1998~2008年收治的80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病例检索和回顾性分析,发现住院期间出现脑梗死病者40例,并就其并发原因作一些粗浅探讨。

资料与方法

一般情况:40例住院期间出现急性脑梗死并发症的病人,其肺心病的诊断治疗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病人28例(70%),女性病人12例(30%),平均年龄为73岁,较未出现脑梗死的病人平均年龄高3.5岁;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出现脑梗死34例(85%),在缓解期的有6例(15%);其中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30例(75%),支气管哮喘5例(12.5%),支气管扩张3例(7.5%),矽肺2例(5%);该40例慢阻肺病史均在10年以上,其中有心房颤动者24例(60%),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18例(45%),有糖尿病症者14例(35%),高脂血症7例(17.5%)。

临床资料:40例病人中,咳嗽、咳痰、发热者36例(90%),呼吸困难者30例(75%),呼吸衰竭12例(30%),胸闷心悸24例(60%),右心衰竭10例(25%)。神经系统表现有:头昏头痛28例(70%),反应迟钝、表情淡漠6例(65%),嗜睡2例(5%),失语2例(5%),肢体不同程度瘫痪18例(45%),精神症状2例(5%),昏迷4例(10%),抽搐2例(5%)。

影像及实验检查:头颅CT示:脑梗死病灶分布以基底节区最多见20例(50%),其次位于脑叶12例(25%),丘脑2例(5%),小脑2例(5%),多发性脑梗死4例(10%)。实验室检查以血糖、血脂为主要统计对象,有糖尿病者14例(35%),有高脂血症者7例(17.5%)。

治疗与转归:给予常规抗炎、解痉平喘、补液纠酸治疗外,注重心衰、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纠治,减轻脑水肿、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并加强危重护理,调整病人血糖,注意合理营养物质补充。

结 果

临床治愈22例(55%),好转12例(30%),死亡6例(15%)。死亡病人均为大面积脑梗死,且有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者。

讨 论

发病机制:①脑梗死是在脑小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年人在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时,由于气道阻塞造成长期缺氧,从而刺激骨髓代偿性红细胞增多,是血液黏度增高原因之一。肺动脉高压,体循环瘀血,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致使血浆中的水分向血管外渗透,是形成血浆黏度增高的另一因素。②老年人易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心房颤动等疾病,而这些因素是脑梗死发作的危险因素。③肺心病人急性期抗凝血酶及抗纤溶系统功能下降,可触发脑梗死。④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多有感染、细菌毒素及缺血缺氧、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内质素增加,使脑血管痉挛。⑤慢性肺心病发作期间由于进食少、发热、利尿剂的应用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脑血流减少,极易导致脑梗死发作。⑥慢阻肺并发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难以下床活动,以致长期卧床,血流放慢,再加重微循环障碍,有助于血栓形成。

临床诊治体会:①肺心病伴发急性脑梗死,往往发生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情较重,常常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明显,且发热、出汗、进食少或者利尿剂使用不当等诸多因素易为出现脑梗死,应注意补液,纠正酸中毒及适当利尿剂。②临床症状都不典型,原本年老体弱,患者多不愿活动,体检时肢体运动配合较差,医生应耐心细致地做好体格检查工作,以免忽略临床体征。③神志淡漠、精神差可被误诊为肺性脑病和(或)电解质紊乱,可致医生延误对脑梗死诊断的思考。④治疗中除注意对慢阻肺的处理外,尤其要注意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病人并发脑梗死的预防性治疗,像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血压、心衰患者尽可能早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脑梗死的预防建议:有学者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与超重、代谢综合征作为脑梗死的一级预防对象,在老年阶段且患有慢阻肺的情况下,这些预防对象显得尤其重要。医务人员更要仔细认真地进行体格检查。如患者出现表情淡漠、口齿出现含糊不清、肢体活动倦怠甚至抽搐、意识障碍时,除考虑肺性脑病和酸碱平衡紊乱,还应高度警觉存在脑梗死急性发作的可能。及时进行脑部CT、MII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及时使用保护脑组织的药物,降低颅内压,维持大器官功能十分重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灵肠溶片或者双密达莫片,必要时可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争取室外活动,积极做好肺功能锻炼,以上医疗活动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少脑栓塞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林闽加,白建文,茅惠民.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脑血栓形成关系的探究[J].临床急诊杂志,2008,3(9):154-156.

2 代艳伟.六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2004,25(12):51.

3 王丽萍,朱红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1):58.

4 吴恩惠,主编.头颅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7.

第9篇: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范文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摘 要】本文从生存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用于测量的常用量表及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和生存质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用等方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生存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的迁延不愈、病情的痛楚困扰、肺功能的每况愈下以及营养状况和免疫力的下降等影响,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甚至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有的长期蜗居家中,逐渐与社会隔离。此外由于经济和家庭地位下降,对家庭的依从性增加,从而产生自卑、沮丧、无望和焦虑等精神症状,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COPD 的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 生存质量

1.1 生存质量的概念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 最初是一社会概念,在1950 年由美国经济学家Calbalbraith[1] 首先提出。后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从医学角度出发, 生存质量是一项以病人为中心的评价结果,对个体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健康状况的客观和主观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指标。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至少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生存质量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概念,WHO 将生存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状况的体验”[1]。被广泛使用的还有Levi 提出的“生存质量是对由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而测量结果是用幸福感、满意度或满足感表现出来”

1.2 QOL 的应用

QOL 是评价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对患者影响的重要指标。在几种治疗使病人存活时间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应当选择使患者QOL 更高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疗应该包括同时考虑到药物副作用以及预防以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即着眼于患者长期QOL 来确定治疗方案。QOL的评价还有利于评价护理措施的质量和有效性[4]。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COPD) 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所引起的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种疾病[2]。临床上多表现为咳嗽、咳痰或气促、胸闷。本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 危害严重。1963年William 首次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一概念。随着人们对其的不断认识,其病名也不断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 将COPD 定义为: 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且伴有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若有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和( 或) 危险因素接触史,都应考虑到COPD 的可能。肺功能是COPD 诊断的金标准,FEV1/ FVC<70% 和FEV1<80%预计值( 支气管舒张剂应用以后),即可明确有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存在[3]。

3 COPD 患者QOL 的测量

3.1 总量表

总量表反映了个体总体的QOL,常分为若干部分,最后可得出一个总分,可以用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目前应用的量表有(1)疾病影响程度表(SIP) 已被用于许多治疗方法的评价,如持续性氧疗、抗抑郁疗法。有学者认为在轻中度病人中SIP 敏感性不高。(2)医学结局调查(MOS):为调查者使用表。最近MOS 的作者设计了含有36 项的简短形式,称为MOS—36,已被广泛采用。此外还有健康质量指针(QWB)和诺丁汉健(NPH)自评量表(近来用于吸入性扩管药物的评价 )。

3.2 特殊量表

疾病特异型测量工具注重与各种疾病相关的方面,但此类工具仅适用于某种慢性疾病。此类工具有:

(1)慢性肺疾病量表(CRQ):是第一个用于COPD 的量表,不可用于哮喘。

(2)圣乔治呼吸疾病量表(SGRO):

可用于COPD 患者和哮喘。共50 条,分3 部分:症状、活动和影响。每个问题得分从2—5 分。SGRO 可以追踪1 年以上QOL 的改变,并累加了疾病所造成的多个方面的改变[4]。SGRO 已被权重化。

(3)蔡映云等设计的COPD 患者生存质量问卷。此问卷共有35 项,分属4 个因子,即日常生活能力13 项;社会活动状况7 项;抑郁心理症状8 项;焦虑心理症状7项。根据质量高低依次分为1 ~ 4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低。此外还包括耗氧量图表(OCD)、西雅图肺病量表(SeatheObstructive Lung Diease Questionnaire)、肺疾病生存质量量表(QOL—RIQ)、肺功能状态量(PFSS)。

4 COPD 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4.1 生活因素

谢高强等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在COPD 患者中吸烟者肺功能下降速度远大于非吸烟者,肺功能的下降,可以导致有效呼吸降低,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从而影响COPD 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的研究也显示酗酒也可导致肺功能的下降,对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随着环境污染加重,COPD 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上升。据我国1992 年对农村10 万人群的抽样调查, 15 岁以上人群CO PD 患者患病率为3.0% [4]。张金良等在北京的调查发现, 空气质量指数与人群COPD 的死亡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空气质量指数每增加10, 人群COPD 的死亡率夏季和冬季分别升高2.23% 和3.68%。此外, 室内空气污染也可造成COPD 患病率升高, 有研究表明, 厨房烹调产生的油烟与COPD 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资料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空气污染可能是COPD 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4.2 心理因素

张丽梅在对50 位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抑郁的程度越高,COPD 的发生率就越大。同时还有一些研究得出了心理社会因素在COPD 的发生、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4.3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是相互交汇网络,是动员社会资源用以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的一种方法。适当的社会交往、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是获取社会资源的基础。COPD 病人由于长期承受慢性不可逆性的病痛折磨以及心理症状困惑, 造成社会活动减少或限制,对生活缺乏自信的情感,以至对社会支持的索取和主观体验均低于健康人群,因而社会支持状态可影响COPD 患者的QOL。

5 结语

COPD 患者QOL 的评估已成为医学领域中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影响COPD 患者QOL 的因素很复杂,科学评估COPD 发病的影响因素,对COPD 患者的QOL 的提高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作者:柳明仁)

参考文献

[ 1 ] P a u w e l s R A , B u i s t A S , C a l v e n yPMA.et a1.Global strategy fort h e d i a g n o s i s ,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Am J RespirCrit Care Med,2001,163(5):1256-1276.

[2] 蔡映云, 李悼哲, 方宗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