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史学科的魅力范文

历史学科的魅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史学科的魅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历史学科的魅力

第1篇:历史学科的魅力范文

现在的我,虽然已经脱离让我觉得尴尬不已的初中历史教育,但是面对高中历史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觉得是应该借着课题的名义,认认真真的、全面的甚至是深刻的去反思一下,我们初中历史教育的问题,寻找一个初中历史教育的正确方向,找到初高中历史衔接的最佳解决方法。那么,本文就是通过笔者为首的课题小组走访了很多的初中学校,了解了初中学习历史的现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对初中历史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调查和分析。

一、初中历史存在的问题,最实际的是从高中历史教学中反映出来的;

常年在高中历史一线教学的老师们,尤其在高一年级的时候,会有一个很普遍的感觉,就是时时感到时间严重的不够,因为你要给学生“补课”,“补”什么“课”呢?补初中的历史课,很多简单的历史概念、历史阶段、分期,就连觉得但凡是中国人都该知道的代表性的事件都不知道,也就是高中教学出现的严重问题,说明初高中知识的链接断代是很严重的;走访到四中和三中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时,他们对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进行历史知识问题的摸底,当问及到威尔逊、亚历山大二世、俾斯麦、、工业革命等初中历史知识时,回答正确率为5%。就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长城的起止地点回答正确率也仅为35%,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象了?我们课题小组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到了织金县的八中、七中、四中和三中四所学校,请班主任帮忙让学生去填写了初中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表,根据两天的调查和统计得出以下数据:

75%的学生认为,因为中考不考历史,实行学分制和开卷考试,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历史;

22%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和班主任对历史不重视,包括教师也没有认真教,历史课经常变为语文和数学课,而且即使上了历史课,也是敷衍了事,草草结束;

还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喜欢学,历史太枯燥,学了历史也没什么用;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原因有三,也就是没兴趣、不重视、不考试,而不考试则是学生不学历史,是不重视历史学习的最主要的原因。由此可见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中国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初中历史教学的根源,在应试教育下,考和学结合亲密异常,但是导致的结果,就历史一科而言就是知识断代、空档的严重,国家底蕴的丢失。

二、追根溯源,找寻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学校、领导、家长的不重视

在初中学段,历史学科过去甚至现在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叫“小三门”,教师不教不行,那是你的饭碗;学生不学不行,因为教育部要求的,但是学了没用,又没有实际的分数,在中考中的地位是可有可无,所以被认为是门“副科”、“小学科”,各级领导相对忽视,在很多学校的课程表上,历史课所占课时往往不足,而且课程大多安排在学生容易疲劳的下午。

家长也会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考试又不考历史,有什么学法?这些副科就当放松学着玩玩,没必要当真,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语数英上面,给学生请各种各样的补习教师,买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但是其中历史不会有一分一毫的存在。

(二)历史教师的自我催眠和自我“堕落”

对于学生来说,反正历史和自己的升学没有关系,学得好与不好都没什么大碍,因此在上历史课的时候不主动地、甚至是拒绝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把历史课当成自己的消遣课,希望历史老师多讲点历史故事,或者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做别的学科的作业;更有甚者把历史课上成休息课,教师本着直接的职责去维护教学秩序,结果会遭到学生的讽刺、挖苦甚至是辱骂,教师得不到起码的尊重。那么,在这样一种尴尬的教学环境之下,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还是热情高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之后,逐渐心灰意冷。

三、对初中历史教育的建议

历史,是一个国家文明传承中的精髓,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才是做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前提。历史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没有那个国家会不去重视自己国家的历史,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国家的底蕴所在。那么要如何改变当前的现状呢?笔者以为应“对症下药”,采取如下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以人文主义为方向,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和终身发展。有一句话讲得很好,“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一个国家要想消灭它,最好先把他的历史去掉,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愚民吧,日本人在打中国的时候,对沦陷区的统治不就是这样?德国二战占领法国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其实历史的重要性是世人皆知的,可在功利性很强的现代社会环境中,大家关注的往往是那些影响学生将来在社会层级流动中地位的高利害学科,历史再“可以使人明智”,也只能被打入“冷宫”。

第2篇:历史学科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实验技能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很多生物概念、原理的建立都来源于科学的实验。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在其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与理论教学相比,以实验为内容的教学活动无论是直观性、生动性都要远胜于理论教学。在生物实验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活动获得感性的现象,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学科的规律原理。因此,生物实验可以更加有效的展示生物学科千变万化的魅力。然而,在如今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呆板、教学方法落后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在实验教学中,讲实验、背实验、模仿性实验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不仅使得实验教学的魅力丧失殆尽,也使得实验活动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应有的功能。那么,面对如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来优化生物实验教学呢?

一、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实验活动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活动,要想顺利地实现实验目标,实验操作者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就接触过生物学科和生物实验,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一些教师就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的一些实验基本技能已经够扎实了。然而事实情况却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因此,即使进入高中以后,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一,重视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最初的实验课上,教师给学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观察,然而观察活动质量如何却很难保证。并不是认真仔细的看就能够观察到需要观察的现象,很多时候,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才能获得好的观察效果。作为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传授一些观察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教给学生采用直接观察、对比观察等不同的方法来观察不同的实验对象,在观察过程中,按照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观察等等,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技巧、观察技能才能够不断提升;第二,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实验操作是整个实验活动的核心部分。生物实验本身就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更是讲求每一个操作步骤的严谨性,一个不小心,都可能造成整个实验的失败。因此,从学生进行第一次实验操作开始,教师就要对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严格的要求,力图让学生的每一个操作都科学、标准,以保证实验的效果;第三,重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进入高中阶段以后,我们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要求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和操作方面了,教师还要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充分研究实验原理、实验目标以后,尝试着自己设计实验,即使实验方案存在各种问题,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地自我锻炼和创新的机会。

二、重视实验的探究性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探究性的实验往往十分有限。验证性的实验由于事先就知道实验结果,并且很多的实验步骤都是既定的,这样就给学生的实验活动事先设置了很多的条条框框,影响了学生主观想象力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目前这种以验证为主的实验模式,多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实验。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为了避免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统一化的实验,笔者就在实验开始之前在桌上摆出了白色洋葱、紫色洋葱、鸭趾草、5%蔗糖溶液、30%蔗糖溶液、60%蔗糖溶液等实验材料,在完成既定的实验目标以后,笔者就给学生提了这样几个问题:我们所开展的这个实验为什么选择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能不能选择白色洋葱的表皮细胞来进行实验?如果我们把刚才做的实验,由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改为浓度为5%或者60%蔗糖溶液会产生怎样的实验结果?问题提出以后,笔者就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然后各选一套实验方案,来探究一下以上所提出的几种实验设想,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来探讨一下实验结果的原因所在。就这样,原本模式化的实验在教师的稍加改变下变得探究味道十足,在整个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实验结果是未知的,学生的好奇心被有效地激发了起来,学生纷纷带着好奇心认真地进行实验的操作和思考,从而令本节实验课在学生的探究和思考中获得了完美的效果。

三、重视实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在实验教学中,当想要的实验结果出现以后,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实验结束了,但事实却并不是如此,实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往往也至关重要。例如,处置实验废弃物,整理实验药品和实验器材等,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事情往往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品质。因此,在实验结束以后,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的收尾工作,让学生养成做事情有始有终的优秀的品质,这对于学生在将来所从事的实验活动中也会大有帮助。

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把实验课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努力优化实验课的质量,用高效的实验课来提升整个生物教学的质量,用实验手段来向学生展示实验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芝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葛学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4期.

第3篇:历史学科的魅力范文

一、注重教学艺术,控制历史教学的温度

教学温度即教学的热度,一方面要高温冷处理。学生在课堂上过分活跃,相互之间争执讨论地面红耳赤,甚至影响课堂纪律,这种教学过热情况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冷处理,既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又不能让课堂秩序失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最多的是另外一种情况——低温热处理。当学生在处于沉默冷场时,教师要善于加温处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活动中,不仅从中获取历史知识,更能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激发学习乐趣和潜能。正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例如在学习必修三《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一课时,如果教师简单的介绍想西方学习这些政治派别提出的思想主张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就会使课堂很沉闷,学生会感觉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但如果我们创设情境,要求学生“以医生的诊断方法,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眼光填写一份特殊的诊断书(如下)”,并表明会把优秀作品传到学校网站上,这种方式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会认真阅读课本、分析问题,课堂气氛就随之活跃起来,教学热度也会逐渐提升,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比较好。

二、研究教法学法,把握历史教学的适度

1.掌握教学内容的广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底蕴,积累厚度,帮助学生理解,不断地认识和掌握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实践性。在我们学习《》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国发动的原因,教师可以选取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课外材料,如文字、表格、图片等,并与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四个方面的材料形成对比,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英国为何不远万里,远航三个月发动这场战争,实乃打开中国市场这一经济目的使然。而且,学生在充分理解战争的背景后,也不难理解为何英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貌似强大的中国却为何输了战争,又输掉财富。

2.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赞科夫认为:学生的能力也像肌肉一样,需要适当的负担使他得到锻炼,否则它就会萎缩退化。因此教学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难度,适当的独立深思与合作交流,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常说的,“让学生跳一跳,去摘树上的桃子”。如果教学内容和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比较低,独立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丧失了“跳一跳摘桃子”的能力。

3.把握问题设置的梯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为学生增设台阶,搭桥铺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既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让学生拾级而上,思维有跳跃地向纵深推进,由思维的“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时,精心设计了台阶式设问:(1)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是什么?(2)美国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3)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和继任总统罗斯福采取了哪些对策?结果如何?如此看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何新特点?这几个问题,形成了提问的坡度,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

三、发挥教师主导,调控历史教学的速度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教学速度和节奏,不宜过快,也不能过慢。教学速度过快,则会使学生思维过于紧张和疲劳,阻碍学生思维的充分展开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反之,教学速度如果太慢,否则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兴趣淡薄,课堂无史趣、无生机,单调而乏味。因此,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在简单的问题上,要学生能够快看、快说、快记、快写、快做、快思;在教学重点难点上,要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做到教学过程张弛有度,变而有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掌握重点难点,打造历史教学的精度

第4篇:历史学科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 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中学历史;课堂整合

以电脑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当今教育界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运用得十分普遍。但这种流行趋势的背后藏着一些隐患,教师对此不应“全盘拥抱”,而应理性思考其利弊,采取正确选择。

一、多媒体教学的相对优势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通过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动静结合,让历史知识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了历史课堂面目,深受学生喜欢。例如,在八年级下北师大版《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时,针对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衣、食、住、行和生活习俗的变化缺乏感性的认识这一现状,教师可运用电教多媒体投影大量图片,如在服装方面,可以呈现从清代到改革开放后的各种服装,学生由此可深切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体会到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加知识信息量,同时节约教学成本

多媒体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教师花在板书上的时间,并且字迹工整美观,同时也扩了信息容量。据有关资料显示,多媒体教学可节省25%的时间,增加20%~30%的信息量,降低72%的教学成本。网上的资源浩如烟海,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所授知识。例如,在讲解《战国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时,将《春秋列国形势图》做成课件:先让“晋”板块闪烁,然后板块裂开,分成“赵”“魏”“韩”三块,然后跳出“三家分晋”四字;先让“齐”字闪烁,然后变成红色,然后跳出“田氏代齐”四字。课本上很长的一段内容,用多媒体教学只需八个字就可以概括。

3.多媒体教学可烘托历史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脸

在传输情感信息方面,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具有丰富的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有的老师在讲“英法联军”时,先让学生欣赏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圆明园》片段,之后又播放电影《》片段和当今圆明园残景图片,学生由此既了解了历史,又加深了爱国情感和珍惜和平的观念。

4.多媒体教学可再造历史场景,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历史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历史情景的再现,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想象力的培养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计算机软件通过声、光、画各种动态表述及可参与性,强烈地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和思维,有助于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例如,要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教材中表述内容有限,学生无法感受,有的教师便设计了一组三维动画,有自转地球仪、帆船和指南针,还播放了郑和远航的场景、路线,准确而逼真地反映出昔日远航的盛况。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三种教学模式的充分整合

其实,当前中学的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传统的教学模式历经多年的积淀,自有丰富的遗产,它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述,辅助以挂图、模具等,能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彩和逻辑力量,简便易行;以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等为代表的电化教育模式,虽然能把声、色、形与文字相结合,但在局部范围内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让教学变得繁琐和复杂;多媒体网络化教育模式,大大拓展教育和教学的资源,对学校教育和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倾向于在历史课件制作和网络化教学中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得过滥,缺乏课堂板书、人性化讲解和身体语言动作,使教学变得刻板,脱离了教育本来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寻找历史课件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三者在应用过程中互相补充,兼容并进,择优而从,方能相得益彰。

2.要正确处理教师、学生、课件三者之间的关系

有些人提出“机器代替人”的观点,认为今后的教学活动将不再需要教师。其实,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这是因为,首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传输信息的机械活动。多媒体也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有赖于教师的设计和组织。其次,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训练学生的灵感、直觉和想象,在传授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精神和方法等方面,计算机更不能代替教师。总之,多媒体只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与课件的关系是主体与工具的关系。教师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不应该忘记自己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历史学科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知识;历史课堂教学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图文并茂、声画并举效果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宇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不同学科,其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我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一、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乐学不倦。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在讲课中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教师一张嘴,偶尔加上一两件教具的手段,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面对黑板上所列提纲,忙于记笔记,加之历史具有过去性,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不易理解,学生感到枯燥,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果

集中注意力依赖于兴趣,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下,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认真观察事物,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感性材料,不断加深学生的可知表象。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电教媒体,搜集、制作电教材料,适时、适量地运用。这样就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观看和思维,看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言,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好学、乐学,积极参与,既开发学生智力,又使教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让学生融汇知识体系

多媒体的出现,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很大的跨度,这个跨度是指教师在讲授某一内容时,知识点不会被局限在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之内,它可以打破一节课的束缚,实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融汇,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法有它独特的好处,易于让学生回忆起前面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实现不同章节之间内容的对比,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以此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使一章的知识点处于一个网络结构中,教师只要提到任意一个知识点,然后根据该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最终展现出整章的知识结构。如在向学生讲授“近代列强侵华史”的专题时,包括两次、、、帝国主义的狂潮、及北洋军阀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等史实,事件头绪多,时空跨度广,变化大,学生难掌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先向学生展示本专题的知识结构框架,可以设置热字或其他热对象,从而激活包含在各个知识结构层次中的具体内容(包括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使复杂而抽象的知识联系形象清晰,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是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难以做到的。还可通过课件的超级链接向学生提供一些与本课专题内容相关的世界史资料,将近代列强的侵华融入当时的世界背景中,扩充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近代列强各个阶段侵华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这几个重点难点。

四、利于学生用网络资源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

第6篇:历史学科的魅力范文

>> 初中藏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初探 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体会 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 言语实践: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厚实语文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整合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创设完美的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讨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 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研究 “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努力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完美结合 努力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完美结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最基础的环节,要想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出发,大胆创新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从而为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加强学生对中学语文的感性认识和了解,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外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在取得不小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对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主要从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的关键环节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激发学生对中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出发,大胆创新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从而为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导入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基础的环节,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创造了不同的导入方法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讲述名人逸闻趣事、名人名言导入,如通过讲解程门立雪的故事导入韩愈《师说》一文;可抓住文本特点、设置悬念导入,“一个喷嚏可以使人丧命,你们相信吗?”引出契诃夫的《一个文官之死》;可利用歌曲音乐,创设情感意境导入,如在讲授《琵琶行》前可播放一段经典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可播放同名音乐和歌曲;可利用插图、视频直接扣题导入,如在讲授《失街亭》、《宝玉挨打》时,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等。总之,不论教师采取何种导入技巧,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教材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运用恰当而合适的导入方法进行导课设计,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要创设和谐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文本内容,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次,提问环节是课堂教学中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经常在明确提问目标的情况下向学生提出一些既缺乏针对性也缺乏启发性的问题,同时又经常把握不准提问的最佳时机,浪费了不少课堂时间,导致语文教学效果十分低下。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环节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在设计问题时,通过解决一些易懂有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不断拓展提问的深度和广度,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思维空间。

第三,要把握好提问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提问活动中去,而且要充分注意到提问后的适当停顿,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充分点燃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最大化地提高提问的实际效果。

再次,互动环节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合作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课堂环节之一,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效果,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设计互动环节时,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要求教师根据教材文本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如默读、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课文,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静心思考文本中可能出现的疑点,启发学生心智,锻炼学生思维。最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的讨论,鼓励学生对文本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师生互动的环境中,教师以导演的角色安排并统摄整个教学环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发问,这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间的亲密关系,而且也促进师生之间思想和情感的激情碰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生生互动是教师以学生自身的意愿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可让不同小组针对文本内容发表自身的看法,并注意倾听其他同学、小组的意见,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情感,扩大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而且通过和小组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可以让学生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加强学生对中学语文的感性认识和了解,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外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将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不断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首先,从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上看,不同年级的教师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较专业的文学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活动,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组织相关的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文学采风、排演课本剧等活动,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在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第7篇:历史学科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人格魅力;教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 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在教育事业中形成的比较独特的并且能够鲜明表现自己特色的一种人格。具体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价值和尊严的综合,是人在社会中具体作用和地位的统一。而魅力是指,一个人身上具有的能够吸引别人的独特之处。那么,教师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就是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教育并感染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和尊严的综合。

1、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表现在具有灵动的智慧和渊博的知识上。目前社会,不仅科技发展迅速,知识也不断的更新着,日新月异的进步不单单要求学生具有书本上牢固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优化系统,掌握最新与学术有关的动态,促进知识的更新。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科学和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优势和主动性地位,学生是否能够拥有足够的精神粮食,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智慧发挥有着很大的关系。

2、具有真诚的爱心是教师人格魅力形成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是否能够让学生喜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教师对学生是否具有足够的爱心,要如慈母般丰富的情感去教育和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

3、拥有为人师表的优秀品质是教师人格魅力形成的根本性条件。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只有在培养学生之前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值得学生推崇的楷模,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兴趣。教师要首先提高自己的个人品质,需要有傲然不俗的气质和风格,要走的正、站的直,面对众事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应该如何促进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保证教师人格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主要在于教师自身水平的发挥。教师人格魅力不单单体现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对待生活、他人、以及事业的全过程中。同时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看法也是影响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1、从教师个人视野的角度来看,人格魅力的体现首先在于自身道德修养的加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在于内在精神的反应,同样也体现在教师外在的言行举止之中。所以,需要教师从基本点滴入手,选取合适的价值参照体系,自觉进行素质修养的提升,要时刻提醒和完善自己,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方向前进。另外,教师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应该以一颗平和的心理去对待,真诚待人、接纳他人。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文化底蕴进行丰富,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拓宽知识面,完善自身知识的构造系统,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疑问。也要信守承诺,对学生一视同仁,满足学生极强的自尊心。

谈到教师要信守承诺方面,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需要学习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魏敏芝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执着。十四岁的少女魏敏芝老师为了信守承诺,费尽了千辛万苦把弃学的学生找回来。在那个没有钱,没有发达交通工具的年代,她和自己的学生团结合作,在复杂的城市中终于历经千险找回了那名已经弃学的学生。在找人的过程中无疑给学生带来了最好的教育,在最后她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原本淘气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她的人格魅力无疑是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善良博爱、对校长的信守承诺、自己内心的执着和坚强。

2、 从社会角度来看,教师要想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需要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促进自身人格的健全发展。可以把自身和社会的冲突加以缓解,改善学生身边的环境、加强政治性引导,以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促进自身魅力的增加,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促使自己形成一种让学生遵从的人格魅力,以此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寻找能够施展自身才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教师首先要有恒心、毅力,以此来感染学生,并培养学生。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主人公马修老师,曾经是一位非常不得志的老师,但是他却从来都没有放弃要以自身魅力培养学生的梦想。当他被分配到一所全是"问题学生"的学校时,他没有抱怨,而是通过对学校和课堂环境的改善重新把自己创作音乐的梦想点燃,并且用音乐让那些"问题学生"找到了最真的自己,用音乐感化和培养了一群原本有问题的学生。他的人格魅力不单单是博爱、宽容,而是用自己的才华和勇敢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改善,用自己的聪明睿智取得学生的信赖。

三、 课堂教学中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教师人格魅力所散发出来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对学生有着极为强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体课堂中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 具有熏陶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具有的人格魅力去开导和影响学生,能够让学生在逐步完善中形成崇高、完善、健康的人格。教师对学生的长期熏陶,就好像是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反省和认识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通过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活泼、生动、自由地发展,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具有激励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动的地位,是管理者和领导者,具有比较强的教育能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对教师的话产生信任感,所以,教师更容易激励学生。

3、 具有示范性。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永远是自己敬仰的人,很多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理。教师进行教书育人,和学生朝夕相处,很容易感染学生,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学习传授的知识,还容易使学生学习自己身上的人格优点。

四、 结束语

教师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需要不断创新,不仅要对知识进行更新,拥有渊博的知识系统,还要从自身角度提高人格魅力,用真诚的心理感化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应具备的各项条件,成为学生向往的楷模,充分把自己的魅力发挥出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郎晓鸿.浅谈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M].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9)

[2]刘新科.现代西方教育思潮[J].陕西师大网络教育学院.2001.2

第8篇:历史学科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课件 历史 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就结合制作《中国军民维护国家的斗争》的多媒体课件来略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播放电影《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有关片断,感受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场面,让学生精神振奋。提问:为何要纪念左宗棠?然后用课件展示纪念左宗棠的图片和诗歌,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的有关片断之前,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在这次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及他们的事迹,然后再结合影片进行观看,这样子可以让学生记忆犹深。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是怎样爆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战争的失败给你哪些启示?一连三问,让学生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活跃气氛。这样能把以前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本课的重点是中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这些内容较细、较杂,不好掌握,可是通过用课件展示电影《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左宗棠的图片和诗歌、电影《甲午风云》的有关片断、邱逢甲的诗歌《春愁》、有关的歌谣等内容,把课本的内容鲜活起来,让学生通过这些展示印象深刻,能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同时突出教学重点。同样通过课件展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电影片断、诗歌、图片、歌谣等内容,让学生能深临其境,感同深受,从而体会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突破教学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手段在此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如讲《》这一内容时,通过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的能力,比较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这样了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第9篇:历史学科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师 魅力

我校举行了以“教法上注重双边活动”为主题的校级优质课评选,各参评老师能够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突出本次优质课教法主题,教法灵活多样,如设疑激发、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亲身实践、案例分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均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其中,政治教研室参选的《面试礼仪》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堂课的授课老师能够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应用教材,用优雅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让学生竞争式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学效果明显,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一、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用教材,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

听课时,我翻看了学生的《现代礼仪》教材,发现本堂课的课题《面试礼仪》并不是教材中某节课题。当时,我很疑惑:为什么不用教材中现成的课题来讲课呢?但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渐展开我明白了,为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有所成,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应用教材,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第一,学生能否自主地、主动地学习,受多方面影响,但有一条我认为是最主要的,那就是所学知识是否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毋庸讳言,职校的学生都很“实际”,当他们感觉所学的科目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没什么用处时,就会降低学习主动性,厌学甚至不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时,要注重与学生今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加工教材。面试是学生就业选择时必须经历的首道录用程序,以往我校有的学生过不了面试关,其中不少是不懂面试礼仪,没有经过面试场景的演练,面试时衣着随便、畏畏缩缩、不会准确表现自己造成的。本堂课,正是任课老师选择的课题满足了学生的知识需求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高涨。第二,教材是一个知识体系,但要将它内化为学生知识体系须经过一个选择、加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材处理作用至关重要。课后,我问过该老师,她说,“该堂课的知识内容有的来自教材中,有的是从网上搜来的,教材不能完全代替实际”。由此看来,教师要备好一堂课,必须有很强的教材加工能力,广泛涉猎教材之外的知识养料,加工成适合学生口味的有用的知识大餐。

二、用优雅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1.教师得体的仪表给学生愉悦的视觉感受,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本堂课的授课老师穿一身合体的西服套装,洁白的衬衫领外翻在西服领口,长发盘结在脑后,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整个人显的干净利落、端庄美丽、精神抖擞,难怪她一进教室,学生报以赞赏的掌声:“老师,你真美”。

是啊!青春期的学生是爱美的,教师良好的仪表能够愉悦他们的身心而亲其师。另一方面,教师良好的仪表体现出她一丝不苟的严谨教学态度,学生就会信其道。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也能证实这一点,每当我西服革履、神采奕奕地去上课时,学生因欣赏我而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教学效果特好,倘若那天衣着随便或油头杂乱时,教学效果就会差一些。因此,有这么一句话:课堂上的老师最美丽。

2.教师真诚的微笑给学生以愉悦的心理感受,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

该教师一踏上讲台,便把微笑化作一缕和煦的阳光洒满整个教室,彰显出她那独特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当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时,露出的是期待的微笑;当学生准确回答后,露出的又是赞许的微笑,带头鼓掌向他祝贺;当学生进行面试场景模拟时,露出的是鼓励的微笑,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情。整堂课就在这教师微笑的感染下显得丰富多彩,学生学得其乐融融。

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以表达准确、吐字清晰、语调动听的语言美和文字正规、详略得当、布局合理的板书来组织教学,更需要老师要以关爱的眼神、真诚的微笑、由衷地赞美去感染和共鸣学生的学习热情。倘若老师在课堂上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严肃相,不苟笑谈,就会使课堂气氛变得紧张,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就难以构建起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外,学生一见老师就会远远地躲开,不愿意亲近老师更别说喜欢,而调查表明,学生由于不喜欢老师,对其所教学科不喜欢率在90%以上。因此,有这么一句话:课堂上的老师最有情。

三、让学生竞争式地参入到教学中,老师当好课堂主持人

本堂课,老师把学生分为南北两大阵营,不论是问题的回答、观点的提出、还是现场模拟面试,阵营内的学生相互协作、补充和提醒,阵营间的学生相互指正、评判与辩论,教师就像一个节目主持人驾驭控制着全局,适时地点评与总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课堂显得有序而热烈,每个学生都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学习能量,尽管下课了学生仍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