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范文

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

第1篇: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范文

摘要进行国际商务活动,要注意一些潜在风险的出现,注重对国际商务间的书信交流与文化差异带来的一些影响,使交流能够在正常平和的环境中进行,保证在交流中不出现文化或的语言的冲突事件的产生。

关键词国际商务风险规避文化冲突

一、国际商务活动的风险研究

(一)文化冲突

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在进行交流的同时,我们不能理解其他国家的手势或语言,经常造成误解。外国人业不理解我们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就会产生疑惑,在进行实践性的交流时,就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价值观和他们的价值观截然不同,根据笔者多年来对东西方哲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是向内发展的,讲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而西方社会则认为人要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力量,使自己能够更好的在改造生存环境中不断突出个人。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交流时,发现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的说话表达方式与做事办事方式,都很有极大的创新性,使我们都跟不上他们的节奏。其次,他们也比较重视诸多礼仪行为,他们在交流之前要进行深情的拥抱,在交流完毕之后要握手等等,对于不同的场合用什么行为,他们都是有规定。

我们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规范,努力学习要交流国家的各项文化语言与礼仪方式,如果做不好,就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更有甚者,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文化冲突,不仅不利于我们的商务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两个国家的商务交流人员产生政治隔阂。

(二)语言冲突

根据不通国家的语言种类的不同,我们相互之间可能就读不懂对方的书信,听不懂对方的说的什么,导致双方之间不能有更好的交流。

当然,我国的文字比较复杂,内容丰富,有很多引申义,由于在翻译过程中无法更好的翻译成外文,导致别的国家在进行交涉的时候产生误解,在进行字面或口头单方面表达的时候,就会使对方联想到其他方面,而这些方面可能就是对他不利的,有侮辱性的,就会造成冲突。

导致语言冲突的方面有很多,比如说与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关的一些言论,就极有可能使对方联想到自身,然后把交流活动变成一场政治文化的闹剧。另一方面,对于关乎到交流双方切身经济利益的语言表达误解,就会使眼下的经济商务活动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去。

二、国际商务活动风险规避措施

(一)学习对方的各种交际行为

进行国际性的商务交流,是代表着我们国家形象的行为,在呈现我们国家的各种友好的礼节的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各种利益方式,充分学习对方国家的各种礼节知识,并在实践中利用,更是对对方的极大尊重。

在学习对方礼仪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把他们国家在进行各种交际活动恶记录短片进行反复观看欣赏,在心理上初步接受他们的一些行为。并且在实践中要学会正确的应用,光学会还是不重要的,要学会在实际应用中,当碰到各种礼仪性的事件时,能够进行灵活的应用,平时多进行一些同事间的练习,注意口气和手势的规范使用,把语言进行详细的深加工,保证在进行语言交流时能够使语言清楚明了,尽量使对方听明白,不要产生误解。

(二)努力理解和适应对方文化

由于文化存在的差异,导致我们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容易产生误会,为了更好地规避这一现象,我认为,应该初步地了解他们的一些文化特征,比如对一些,或者母国的历史文化的特征进行研究,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尽量不触碰他们的敏感话题,了解个体文化与整体文化的冲突和差异,使学到的文化知识能够更加深入地应用到交流中去,保证对方的价值观的全面全面性,使国家的利益和政治的利益尽量不出现在商务交流的平台上来。

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所在,打破交流的尴尬境地,如果两国文化本来就有冲突,在交流应该会遇到必然的冲突,我们要从中发现具体的突破口,比如在文化学习和个人性的发展生存观赏上入手,提高双方的交流热情,使双方都能认识到彼此的共同热爱的方向是什么,保证在交流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文化或心灵的结合,使商务交流双方都能够获得应有的效益。

(三)建造跨文化的交流环境

我们要发扬中国文化的优势,兼容并包地吸收外国文化,将里面的有利成分提炼出来,进行文化的深层次交流。

现在的国际大形势就是文化的兼容并包,多种文化共同交流发展,根据这种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开放式的文化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知识和,进行跨国跨文化的交流,通过语言和书面交流对双方进行有利交涉。

另外,更重要的就是把双方的心灵进行深层次的拉拢,进行交流的时候,应该把对方的想法能够看透,通过语言或者举手投足之间的动作,猜出他们的想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避免交流风险的发生。培养我们自身的交涉技能,使我们自己能够得到进步,提升我们的批判性文化意识,加强民族性的文化建设,使我们在国际商务交流过程中,能够给对方一个真面的、积极的国家形象,使对方愿意和我们交流,共同进步。

总结:对于国际商务交流中存在的各种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风险,我们只要进行系统的改正,努力了解对方的文化,知道他们的交流礼仪是什么,进行实践时能够正确执行,并且在进行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能够做到跨国跨文化的学习和发展,我相信,肯定能使各种交流困难打消,使两国能够更好的进行商务交流,使两国能够共同进步,共同达到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篇: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商务文化冲突;文化意识培养

1.引言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商务文化介入,使语言与文化脱节。而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如果在贸易实务中忽视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很多分歧,就不利于成功地达成交易。李太志明确提出了培养健康的商务文化意识有利于商务英语学习,陈建平就强化商务文化意识提出了若干建议,陈邦国、柯群胜也强调了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商务文化渗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懂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1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

文化深深根植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存在差异。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某些商务英语词语与汉语所指表面上一致,而涵义却不同。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

1.2商务英语中的文化现象

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例如我们中国公司的商务人员见到外商时常会递上一支烟。在中国,向客人敬烟是表示礼貌和友好,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有不少人反对吸烟,向客人敬烟反而是不礼貌的表现。再如,不同国家民族的送礼规矩也不大一样。在英国,客户请你吃饭,带礼物去是不必要的。如果你要带酒,事先要问一下主人喜欢什么酒,这才恰当得体。在日本却恰恰相反,当你被邀到家里吃饭,你不带礼物去就太失礼,并会被认为鲁莽,如果事先问一下需要送什么礼,你会被认为粗鲁。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在商务英语中比比皆是。

2.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商务文化冲突及分析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了。事实上,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踏入工作深感交流的困难。当然语言能力的因素很少,主要是文化能力欠缺。因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于是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

下面是一位学者国外友人举办的招待会上交际失败的例子。宴会上,中国学者(C)见到一位美国教授(A)从自己皮包里面取出餐巾纸给他用,便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C: They are so beautiful, aren’t they?

A: They really are. I bought them in New York.

C: Well, well. We don’t have to use them. You may save them for your important guests.

A: What do you mean? Don’t you think you are my important guest?

在中国人心目中,一旦对方为自己所接纳,友谊的方式往往是视对方为“自己人”,在交往中,无须过于客气。对话中的C本来想表达接受款待时的谦虚,言外之意是“既然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您也就无须用如此好的餐巾纸来给我用,不如留作它用”。C所说的important guest指关系疏远而需要讲究礼节的客人。C间接的客套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友谊,而结果却截然相反。在美国友人眼里,C好像不是important guest。结果,双方的脸面都受到不应有的伤害,这是C万万没有料到的。

再如在机场迎接时,看到外商就热情地上前握手,“You must have had a tough journey. Please let me help you with the luggage.”(您一路辛苦了,请让我来帮您拿行李)通常对方会感到吃惊甚至不悦,“No, no. My journey is OK, and I can manage my luggage.”又如一刚毕业的大学生陪同六十多岁的英国客户来到预定的宾馆,临走不无关切地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 Sir. You' d better have a good rest since you are old……”不料这位老绅士很生气地回答,“No, I am NOT old, and I am NOT tired at all.”年轻人的困惑和尴尬就可想而知了。

以上两个简单事例充分说明了忽视文化差异的严重性,我们眼中的热情周到的招待,老外却毫不领情甚至生气厌恶。殊不知,在普遍崇尚“独立”精神(independence)的西方社会,人人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inpidualism),因此他们视过多地接受别人的建议和帮助为耻辱,更不愿倚老卖老,因为“老”就是无用的代名词。这两个场合得体的表达可以这样:How about your journey? How are you doing, Sir? A little rest would do you some good, wouldn't it?

由上所述,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如果不具备跨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的知识,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冲突,甚至会直接导致商务活动的成败。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中国加入WTO之后商务环境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3.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商务英语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现状,要求必须强化商务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

3.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强调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把目的语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学、学习的目标之一。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观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熟悉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

3.2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或素养,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2.1课堂教学导入跨文化意识,注重文化教学

教师除传授必要的语言和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课堂内容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3.2.2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例如交替采用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approach),任务教学法(task approach),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等交际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利用多媒体及其它手段进行跨文化训练

这是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专项培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案例分析:通过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释,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以了解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2)亲自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或田野作业(field work),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体会到异国文化的特点,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3)信息介绍:通过演讲、材料阅读、电影录像等方法对异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也可邀请外国专家作专题讲座或进行交流,以学习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各种交际技巧。

综上所述,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而且经常会引起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因此,涉外商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外语运用能力,而且必须了解、熟悉异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经营习惯以及商业价值观,提高商务文化意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只有认识文化特征,加强文化意识,将语言与文化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准确性,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取得成效。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国.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4),47-49.

[2]陈邦国,柯群胜.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商业文化渗透[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3(3),55-57.

[3]冯俊英.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58-60.

第3篇: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范文

(1)使用交际法,注重商务文化环境的建立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包含丰富的商务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商务礼仪习惯等。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语言应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熟练掌握了英语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具备了商务交际能力。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认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因而造成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使得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变为空谈。很多学生毕业工作后深感商务交流的困难,这是因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受到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以及母语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与不同的文化产生误解和冲突,甚至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成功。比如中国人认为是热情周到的接待,西方人却毫不领情甚至感到生气厌恶。在西方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文化氛围下,他们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尊重个人的努力,不愿过多地接受别人的帮助,更不愿倚老卖老,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因此,只有将语言与文化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最终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取得成效。要正确地理解商务文化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及主题价值观念的学习,还必须学习对方的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各国家的总体经济现状、具体商业实践和商务环境、惯用的交际策略等。此外,还要注意这些综合因素在实践活动中对交际模式产生的动态影响。因此,教师应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跨文化商务交际各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的认识,促进他们辩证地以跨文化视角去理解和处理国际商务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加入文化层面的考量,使课堂内容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materials),让学生学习西方国家社会和商务文化及其总体经济状况,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跨文化的敏感性。

(2)使商务文化教学贯穿于案例教学和学生体验学习中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是通过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释,并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从而了解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这种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用英语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变为实践的创造者,提高了交际能力。亲自体验的学习法注重实践,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学生模拟真实的商务情境进行商务活动,主动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从而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体验;学生也可通过演讲、阅读材料、电影录像等体验活动学习各国商务文化及各种交际技巧;了解、熟悉外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经营习惯以及商业价值观以提高其商务文化意识。案例分析教学和学生体验学习的结合,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学习氛围。

(3)在利用网络辅助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同时注重商务文化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无疑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网络辅助商务英语教学的优势,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在引进网络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管理意识。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等方面的录像,学生可以直观地进行学习和模仿。同时,教师须辅导学生识别积极和消极的信息并及时纠正错误信息。丰富的网络资源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因此需要适时引导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推荐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网站,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料。对学生而言,网络辅助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意味着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4)结语

第4篇: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范文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文化适应模式

随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深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意识到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培养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商务英语文化问题体现在商务领域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日常商务事务的处理,还是会议和谈判等重要商务场合,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应该了解一些商务常识,特别是商务领域内的一些交际技巧和文化因素,会为双方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很多便利,对商务活动中的文化现象进行总结和思考,对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实际交际水平很有帮助。

一、商务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商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与商业实践相始终,迄今已有悠久的历史。其作为现代的一个专门学科建立,则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商业文化源于商品交换,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商业文化,如商业精神文化、商品文化、品牌、商号、商标文化、营销文化、商业伦理文化、商业环境文化等。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旨在提高从事商务活动的汉语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其社会文化能力,减少其在跨文化经济交往中的社会语用失误。

商务英语活动中的文化语境是指与商务语言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具体包含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语用文化、习语文化、生态文化等。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误认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事实上,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深感交流的困难。当然,影响语言能力的因素很少,主要是文化能力欠缺。因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于是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

二、商务英语文化适应模式理论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创造出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L.A.怀特认为,文化是特定的动物有机体用来调适自身与外界环境的明确而具体的机制。文化对于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工具和技术适应、组织适应、思想观念适应三个方面。文化适应是反映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文化对于环境的适应,有时也指文化的各个部分的相互适应。文化适应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人或群体通过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而获得其他个人或群体的文化特征的过程,是一种社会化的学习过程,在这种过程中,语言交流起了基本的作用。

商务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广义上的商务文化是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在设计、生产、经营和消费商品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上的商务文化是指世纪商务活动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即在商品流通领域里,各行各业、各个环节商务活动中所发生、反映、传播的具有商业特色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在商务活动中产生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的总和。任何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商务活动主体)从事任何一种商务活动,都离不开观念的支配、环境的制约、风俗的影响,依次重叠形成商务观念文化(商务文化的核心)、商务环境文化(观念形成的环境)、商俗文化(观念在以往文化中的积淀)和商务企业文化(观念的主体)。因此,在文化的历时维度上,从纵向组合的角度出发,商务文化适应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整合、文化固化、文化分离和文化边缘化。商务文化整合(integration)是指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既重视保持传统文化,又注重与其他群体进行日常的交往;文化同化(assimilation强调商务个体与其他文化群体在频繁的交往中逐步适应接受新文化,并在新文化中对自己的新文化身份感到自信;文化分离(separation)是由于个体重视自己原有文化,希望避免与其他群体进行交流;文化边缘化(marginalizaiton)是指个体既不能保持原来文化,又不被其他群体文化所接受。商务文化是人类社会商务实践的产物,脱离了具体的商务运作环境,其文化功能就无从谈起,人类的文化传统、生存的文化环境、文化模式等,都会对商务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商务英语文化适应模式的导入与建立

商务英语文化教学的重点是以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理论为框架,阐述交际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价值观对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影响,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具体分析重要商务实践活动中的文化差异,即跨文化商务写作、礼仪、谈判、营销、伦理和企业文化。商务英语文化教学应遵循商务文化活动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商务文化礼仪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分为基础、障碍和应对三大板块,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文化教学的内容:体系新颖、信息量大、理论前沿、案例丰富、内容实用。

1.商务文化导入的内容

(1)商务习俗文化因素。包括商务社交、商务办公、商务管理礼仪,等等。

(2)商务体态文化因素。如身势体态、手势、面部表情、服饰礼仪、餐饮礼仪、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商务心态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审美观念上的差异、伦理道德观上的差异、宗教等。

(4)商务价值观念和思维文化因素。包括人际关系、宗教道德准则,以及经商法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价格谈判、国际贸易流程等。

2.商务文化导入运用

商务文化涉及各种有关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分为商务文化基础层面和商务文化操作层面。商务文化基础层面即商务观念文化(商务道德文化)、商务环境文化、商俗文化、商务企业文化;商务文化操作层面包括营销文化、商务会展文化、商务传媒文化、商务娱乐文化、商务体育文化。如何迅速理解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性所在,并结合具体的例证,从性别、种族及阶级的差异等诸多方面,对国际商务活动中可能遇到的文化差异及文化休克问题进行简要的剖析,这就要求商务文化教学的导入遵循以下原则。

(1)多样性。将语言学习贯穿在了解、思考、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问题过程中,有利于语言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时制宜,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条件,综合考虑教学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要素,制定出最切合实际的教学实施方案。

(2)进阶性。文化教学策略不是一项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构建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考执行或操作的综合性方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形成“坡度性的循序渐进”的效应。

(3)趣味性。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往往可以降低情感焦虑,从而降低语言输入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教材和案例应包含和学生专业相似的内容,帮助学生结合专业打基础,使他们能用英语作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

(4)延展性。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各种学习英语的情境,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开发外语网络资源;立足学生实际,开发英语网络学习资源,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入“浸润式”的学习氛围中,使教学结合课堂内外,做到灵活性、机动性、多样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延伸作用、接口作用。

四、结语

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共通语言,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英语是在不同语言社团的商品与服务交换过程中使用的英语语言,这一定义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商务英语是商务交易的媒介、手段或工具;其二,商务英语是运用于商务交易特定领域的世界语言。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文化教学的开展应结合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有计划地进行,而且文化教学要通过分阶段、有层次、不断深入地学习探讨,才能有效帮助学习者对文化获得全面清晰的了解,进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文化,并进一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1).

[2]邵志丹.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

[3]赵靖岩.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2007.5.

[4]翁凤翔.商务英语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李太志.跨越商用文化障碍[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6]李太志.商务汉英语言文化对比分析与翻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7]李金峰.从文化视角看商务英语文化差异[J].时代人物,2007,(12).

[8]王伟军,辛国庆,王文娟.商务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7,(01).

第5篇: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问题;策略

商务英语是跨英语和商务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在国际学术研究中一般将其归于英语学科下的专门用途英语之列。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是为了满足90年代初改革开放对一线应用性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而诞生的,其办学瞄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并肩负探索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任。

一、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商务英语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由于缺少真实的商务活动,商务活动与英语教学不能充分融合,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枯燥乏味,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实际职场的需要。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教学方法使得毕业生无论在求职方面,还是在工作中均显得能力不足,无所适从。

2.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

很多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都是采用“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即在传统的英语课程里附加少量的非系统性的商务知识。各高校开办的商务英语课程差异不大,开设的课程大致如下:大多以传统英语专业为主,加开设商务知识、经贸英语、外贸函电、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商务秘书、进出口贸易英语、市场营销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法律英语等一系列商务英语课程。但由于各高校开设的课时总量有限,所以大部分学生没有学到足够的商务英语知识,对经济所需要的外语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商务知识掌握得比较笼统,零散,“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缺乏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适用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人对于商务英语这一学科的认识还没跳出外贸函电或外贸应用文写作这一框框。专业课程涉及面过窄导致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商务知识一知半解,这是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3.英语师资队伍薄弱

大多数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或英语语言教育专业,他们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了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但单靠自学获取零星的商务知识,缺乏商务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对于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商务英语的教师应该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丰富的商业背景。只有具备语言、商业知识、商务技能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传授给学生商务英语方面的知识,更能辅之以大量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讲解。优秀的商务英语教师是以“商务”为核心的,其知识面涉及管理、贸易、金融、法律、财会等现实商务活动。,而大部分教师恰恰欠缺的就是在商务活动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践经验,因此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笔者试提出以下浅见

1.建立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课程设置应根据21世纪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交流面临的新任务、新形势,依托英语语言类课程为基础,突出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应用型训练,合理增设专业类商务英语课程。

(1)英语基本技能课程包括:精读、泛读、口语、视听、写作、翻译、高级英语和第二外语。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层面构建英语基本语言能力,为培养商务交际技能,即交际行为能力打下基础。

(2)商务沟通(跨文化)系列课程:英语国家文化与社会、跨文化交际、涉外礼仪、英美文学、国际商务文化、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合同等等。这些课程未必全开设,可以选择5-7门作为主干课,其他可以列为选修课。这些课程以商务文化知识课程体系为背景,集中体现跨文化商务交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以跨文化商务沟通的理论来提高学生文化适应移情能力。

(3)商务知识(技能)系列课程:隶属专业课,包括:商务导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函电、商务谈判技巧、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与结算、国际商法。通过这些课程开设建立商务知识(技能)体系,提高学生商务专业行为能力。

2.商务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推行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进行实践教学,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实训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是实施“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最佳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还可聘请国内外知名企业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或高校专家以具体案例形式,开设一系列讲座,重点传授商务英语实践中所须掌握的相关课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获得切身实践经验,增强对社会的感性认识,还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使课本与实践活动接轨,提高他们日后成为贸易人才的可能性。

3.建立商务英语专业实训中心

加大资金投入,利用高科技和网络资源建立商务模拟实验室开展模拟实训,组建仿真模拟公司,明确工作章程、流程及各部门职责分工,让学生轮流担任进出口商、商务,公司老板、秘书、部门经理等角色,对不同角色进行实践训练,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潜力,加强学生商务技能训练,如询价、报盘、完单、包装、标记信函等的撰写。专业实训中心由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商务ICT实训室、口译实训室等组成。其中语言实验室建设是基础,它直接面向课堂教学,其他的组成部分是其技术条件和网络环境。例如,在“电子商务模拟实习”(Internet Trade Simulation , 简称ITS)中,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独立从事国际货物买卖业务。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复合型教师

目前,有许多毕业于国外大学的商科研究生,他们往往具备了语言和商务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吸收其参加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中。对于那些商务知识较为欠缺的教师,学校应让他们业余或脱产学习商务理论、外贸操作技能及相关行业知识,参加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所开设的寒暑假讲座培训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商务证书考试,并逐步成为入职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6篇: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中职;本科;3+4合作办学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常态”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现实中却由于我国“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有限、人才出路狭隘、以及办学条件薄弱等原因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认可度较低,基本游离于传统主流教育体系之外。《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提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因此,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已刻不容缓,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分别对此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大力倡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2年,江苏省首次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力图贯通中职、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改变职业教育断头路现象。至2016年,试点项目数量从开始时的71项发展至616项。由于各个学校办学环境不同、定位各异,每个专业又有着不同特点,项目的开展既是学校与专业发展的机遇,又面临很多挑战,合作双方都是边摸索经验,边总结教训。2014年南京晓庄学院与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设商务英语专业3+4合作办学,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前段与后续专业均为“商务英语”。项目运行两年多以来,中职阶段招收了三届共165名学生。本文即以此合作项目为例,结合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意图探讨中职本科衔接项目中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这两点也是中职与本科衔接培养项目质量的根本保障。

1.明确衔接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商务英语本身为商务与英语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仲伟合等,2015),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商务知识与技能,以及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基于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结合对行业的调研、企业的走访和对毕业生的调查,两校邀请企业专家,经沟通商讨共同制定了既各自独立、又衔接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注重基础型技能培养。在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原则下,商务英语专业中职阶段需培养的是既掌握对外经济贸易和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英语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制订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给出的定义,本科阶段“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结合这一商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国家标准,3+4分段衔接培养出的学生更应强调商务应用、外贸操作等实践能力的加强,以及较高的社会适应性,其思辨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集成性创新,而非学术理论创新。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高层次、应用型、管理型人才,是现代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杨铎等,2016)。总体来说,商务英语3+4项目的中职阶段既要考虑学生未来升入本科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素养,又要兼顾部分可能无法继续升学的学生就业时必需的文化与技能,其培养目标是在夯实学生语言技能应用的基础上培养商务专业核心技能与素质,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满足升本转段需求和中职毕业后承担跟单员、商务助理等阶段性、基础性工作的就业要求,即“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术”。而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应该既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加强提升,也着力于培养具有良好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对外商务及外贸业务整体流程和操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和管理能力,具备较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可担任外贸专员、商务管理、商务翻译、涉外谈判等相关工作。

2.设置衔接课程体系

3+4项目中课程体系的衔接是确保中职与本科两阶段教育有效衔接的根本,需将对所培养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科学分解到两阶段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其课程体系应按照7年一体化构建,绝非简单地做嫁接。其设计应首先符合“横向模块化”原则,从而避免两阶段课程设置的断层、重复、趋同的问题,保证衔接性;同时,又需遵循“纵向层次化”原则,分别强调中职阶段的教学内涵重专业基础能力和本科阶段教学内涵重专业发展能力的特点,保证分段性;最后,两阶段的专业学习均“突出实践化”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2.1横向模块化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在中职与本科阶段均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三个模块。2.1.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含基础性文化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中职阶段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基础性文化课程,以及德育、体育、信息技术类的综合素质课程,以保证学生具备进行未来专业学习时必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不低于高中水平的基本文化与素质要求;本科阶段则包含思想政治类和大学语文、大学体育、职业发展、计算机等大学生所需学习的通识类基础性课程。2.1.2“学科专业课程”为培养方案的核心模块,保证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商务”和“英语”两方面的专业性。该模块在中职阶段设置了英语语音、商英听说来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实务则保证了学生可以学习基础性外贸业务理论知识;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包括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语言类课程,英美文学史、语言学导论等语言文化素养类课程,以及国际商务英语、实用文体翻译、国际贸易实务等商务类课程。2.1.3“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含了两阶段的军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以及一些要求集中性进行实训的专业实践课程,如中职阶段的进出口业务实训、制单实训和本科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等。此模块也是加强学生实践性操作能力的保障。另外,针对本科阶段的学习要求,我们增加了(4)“专业发展课程”模块,其中除了必修课中的二外和金融英语、单证与结算等商务类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我们进一步细化,按照文化素养(文学、语言学、文化类课程)、专业方向(商务类课程)、研究拓展(其他方向类课程,如翻译、师范、旅游)三个方面进行划分。该模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文化素养方面有进一步的拓展提升。2.2纵向层次化中职与本科教育层次差别巨大,要构建两所院校整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需明确区分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差异,呈现较为明显的层次化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的总体原则为“基础课程前设,专业课程后移”,即在中职阶段主要目标是加强文化和专业基础,学生基本达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就专业而言需要具备基础性专业理论与技能,包括夯实语言基础,培养初级商务操作能力,一些原有的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后移到本科阶段,如商务英语视听说、电子商务等。而本科阶段则致力于专业发展课程,在语言能力和商务理论与实践能力方面都需要大力提升,原有的国际商务礼仪等要求较为基础的课程前置到中职阶段。同时,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需呈现螺旋发展上升的态势,课程设置需从“基础”到“延伸”,从“满足基础型需求”到“实现复合型需求”。从中职到本科,分段培养的目标是实现人才的学历、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前段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准备,后续课程是前段课程的提升,必须强调两者的差异化。2.2.1就英语语言来说,中职阶段所开设的英语、商务英语听说、英语语音等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听、说、读、写基础,到了本科阶段一方面要继续开设更加细分的语言基础课程,如英语基础写作、英语听力、英语会话等,另一方面还要开设语言类拓展课程以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并提升水平,如学术论文写作,英语高级写作等。2.2.2就商务知识和技能而言,中职阶段仅包括若干门能够保证学生中职毕业从事基础的外贸操作和商务助理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文秘等,而本科阶段的商务英语写作、实用文体翻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大量专业方向的课程培养了学生商务英语的思维习惯,使其掌握较深入的商务专业理论和更全面系统的应用能力,并能够开展应用研究。2.2.3就综合素养来说,中职阶段的语文、数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和逻辑思辨能力,并使其具备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能力。本科阶段的课程,如英美国家概况、美国文化、英汉语言对比等则强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及创新思维能力。2.2.4除不同名称的课程外,两阶段还共有一些名称相似的课程。如通识教育类中的语文与大学语文,体育与大学体育等,这些属于基础公共类课程,目的是培养两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另外专业课程中还有中职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一)和单证实务,以及本科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二)和单证与结算,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在两阶段均不可或缺。这些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区分层次,在课程内容上必须整合贯通,避免重复,做到由基础到深入的有效对接,体现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衔接发展特色。2.2.5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纵向层次化还体现在授课语言的区分上。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语言水平,其所有课程除英语课以外均以汉语授课。但到了本科阶段,英语语言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立根之本,因此所有专业课程,包括商务类课程均采用全英文教材,使用英文授课。这一点是两阶段教育层次区分的重要特征。2.3突出实践化职业是连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纽带(阳作林,2013),而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实践能力是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最终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关键手段。我们的3+4培养方案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外贸操作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课时比例,强化“教—学—做”一体,提升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在七年一贯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用人单位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计、资格证书要求等,从而使所培养人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第二,我们强化学习、实训、实践相融合的原则,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依托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强调真实环境中的工作体验,加强设置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协同育人。两阶段的实训实习以及部分课程的校外实践环节在两所学校的多个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基地完成,如江苏科泰集团、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三,校内商务实践类课程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如商务礼仪实训和电子商务实训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由他们通过讲座、演示、指导操作等方式完成部分课时任务;实验实训课程通过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商务教学软件完成,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单证与结算模拟实训等;另还有为数不少的实践类课程,特别是语言类实践课程,如听力实践、阅读实践、翻译工作坊等课程,则采取项目制、工作坊制等教学方法,由任课教师将任务下放到课外交给学生分组或单独完成,在课堂上实践操练检验学习效果等方式进行。在实践课程当中,我们充分贯彻理实一体化原则,进口业务实训、制单实训、电子商务实践、国际贸易实务、单证与结算模拟实训、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能力训练、英语听力实践、英语阅读实践等课程为全程实践操作课程;商务英语写作、英语背诵,英语演讲,英语商务讲介等课程几乎一半的课时是通过实践的形式完成。未来我们还考虑在本科阶段增加会展英语等实践类课程,以巩固专业的实践性特色,真正达到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结语

南京晓庄学院与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商务英语3+4合作项目培养方案依据“对接产业、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的原则设定,中职和本科两阶段的培养目标各有特色,又有层次区分,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化考试以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如中职阶段的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证书和本科阶段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上海口译证、外销员证书、剑桥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等,从而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项目致力于建立健全的课程衔接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等方面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对接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既保证中职阶段课程的独立性,又能满足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贯通,课程体系设置横向模块化合理,纵向层次化分明,同时强调突出实践特色,从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到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培养,以高质高效确保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建的一个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和学科知识的交叉性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参照(王立非等,2015)”。中职阶段的商务英语专业办学同样也无太多成熟经验可循。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复合性、交叉性,两阶段教育模式、办学理念、培养层次的差异性,造成了7年贯通衔接培养模式的难度。但面对中职阶段打破职教瓶颈,提升教育层次的需求和本科阶段部分院校改变办学思路,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趋势,职教改革的大潮不可逆转,未来还需要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设计、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实验实训设备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使得两阶段的教育资源整合贯通、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作者:孙维林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铎,宁永红.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的现实思考与实施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6,(10).

[2]阳作林.复杂科学视阈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职教通讯,2013,(31).

第7篇: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语言;原则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业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英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知识,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制度、法律体系等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语言的深刻内涵,才能促进商务交往。相反,这方面知识的贫乏势必造成语言理解方面的障碍。

一、商务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仰望全世界已是一张由语言组成的巨大网络,来自于不同文化的语言在其中交相碰撞。从语言使用者自身来说,正确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风格,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应该突破语言系统和句子结构本身的限定,探索语言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容,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灵活地交融,使学生从对语言的理解中理解文化,又从对文化的理解中理解语言。

学者贾玉新(1997)指出,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语言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育。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为“英语+商务”的模式。这种单方面的教学模式多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造成商务文化的遗落,使语言与文化脱节,严重耽误了商务活动的开展。就这个局面而言,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商务英语教学的开展已刻不容缓。

二、商务英语文化课程的设置原则

1.科学对比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导入要避免主观臆断,以偏概全,在进行推断的过程中教学者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全面、准确、客观。首先教学者必须博学多思,在对比商务英语文化差异时不仅要注意对比语言现象的差异,还要着眼于两种文化的对比。通过对比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采取对比异同教学法,让学生指出文化内涵的差异性在何处,具体表现有哪些,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引导。

在此过程中教学者承担着引导答疑的角色,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文化,对比并了解两种文化中差异的全过程。

2.系统创新阐述商务英语中的文化

文化导入的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教师应当系统地讲解社交往来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内容,而且商务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教学,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使英语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打破现有的填鸭式教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文化节目表演、英语文化辩论赛、英语文化戏剧表演,开辟文化专题英语角、观看英语文化纪录片、开设英语文化专题广播节目等;另一方面调整现有教材内容,增加母语文化的思维学习,教材中编入有关外国人士评价中国文化的文章,或是中西文化对比的文章,或是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片断。选择一些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作文,提高学生对母语文化的敏感性和自觉性。

力求使学生耳濡目染,置身于语言文化知识的氛围中,使学生将所学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知识以多种形式进行操练、巩固和提高,感受东西方文化的浓浓氛围,置身于文化的穿插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真正增强文化意识。

三、商务英语文化课程的教学原则

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倍感交流差异带来的困惑与麻烦,许多时候他们只是用本族文化的语言交际标准生搬硬套,结果产生误解和冲突,闹出笑话,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结果。所以在文化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1.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对异同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注重激发疑问,启迪思维,以疑引思,启智开慧。用自身丰富的博学将学生引导进入一个缤纷的未知世界,再通过引导讲解将这个未知谜底一一揭开,并且节节深入,将其起源系统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及时讲解,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入

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应的文化知识进行讲解,特别要注重对思维方式、道德情操、民族性格、审美趣味、价值观念、宗教情绪等精神层面内容的文化含义的解释,做到语言知识延伸到哪里,文化知识就展示到哪里,要切入东西方文化的各个层面,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从不同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透过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各个层面在具体语境中的折射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许多实践证明,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模式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利的,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依赖。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必须包括文化教学,文化知识教学应与语言知识技能教学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既学到地道的商务英语,又形成健康的商务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乌东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2-3.

[2]刘虹英.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长沙: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04):126-127.

[3]詹才琴,詹才超.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2):46-47.

[4]冯英.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08:4-5.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47.

第8篇: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范文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国际贸易 影响 对策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实践、风俗习惯中形成的特定的观念和价值体系,这些观念构成了人们生活、工作中的行为方式。由于中西方传统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中西方文化表现出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于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文化日益互为一体,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越发凸显。因此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文化,才能使国际商务活动顺利地进行。

1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1 语言与文化的交流方式。日常生活中语言作为人们沟通的基本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西方人因为语言以及交流上的根本差异,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双方所要阐述的内容与方式就会截然不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人普遍认为在贸易面对面的语言交谈中直视对方是表达自己诚意的一种方式,可以在谈判中占得一些先机,能够压住谈判对手的气势。很多的礼仪教材都教导我们在与人交谈时最好是直视对方,与对方进行直接的眼神交流。但在西方文化中却不尽如此,外国人更多地认为在语言交流中对方过多的直接眼神交流会使他们感到不舒服,会使他们觉得局促不安。正是因为这种语言交流的文化差异,在谈判中外国人不正视对方的眼睛,中国的谈判者可能会认为谈判出现了某些问题,那么在这种文化差异下,就会导致国际谈判中容易出现误解。

1.2 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衡量人们的行为以及后果的标准。这些都影响着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在不同的文化中,价值观念会有很大的差异。在一种文化中很恰当正确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会被看成是不道德的。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亲友的关系,是一种群体文化,讲究合家团圆;而西方国家倡导自强自立,孩子18岁起就独立于家庭之外,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独立生活。中国人重视君臣、父子等前后辈和上下级的关系,等级森严;而在西方文化中所有人都以朋友相处,直呼其名,不计较老少界限。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代名词。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念会导致贸易谈判双方出现语言或者礼仪上的分歧。

1.3 伦理道德的差异。在中国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中国人倡导“忠”、“义”、“孝”、“忍”、“稳”等观念,举止言谈以谦虚为荣,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而西方国家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因此西方文化体现的是个体文化特征。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双方成了熟人或者朋友,那么关系就会变得非常亲密,信任与包容的程度也就提高了,所以很多事情就有口头约定;而西方人不太注重培养双方的感情,他们对问题的处理用的是法律手段,一般都有律师出面解决问题。所以,各国不同的道德观念对国际贸易无疑又是一个阻力。中国很多企业回避反倾销诉讼,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取得应有的市场份额主要是由法律原因造成的。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点,相关的条款必须签署进合同,必须非常注重合同的法律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

1.4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中西方公司的企业文化差异。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的反映,影响企业的各个方面,指导着企业的日常商业交往。包括如何选拔与提升雇员、如何领导和激励下属、如何选择和制定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以及如何与其他商人谈判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企业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在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形成的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极具人文精神,以和谐文化为主旋律的文化氛围,而西方文化那种崇尚智慧和理性,讲究科学、民主,信仰宗教,以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因此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了不同文化氛围的企业,而中西方企业作为国际贸易的主体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是主要性的。

2 我国国际贸易应对中西文化差异影响的策略

跨国贸易比单一文化环境下的贸易更具有挑战性,也更为复杂,那么为了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国际贸易问题,使得国际贸易自由融洽地发展,在贸易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国家之间增强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加强国家间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消除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强各国之间的文化融合,比如建立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组织和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和交流,以消除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贸易阻碍。只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那么在国际贸易谈判中阻力自然就会减轻很多。中国每年举办的中外文化年、国际民间艺术交流展览活动等,充分展示了中外各国的文化和艺术,不但可以增进相互的理解,也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增加国外对中国产品的喜爱,最后带动中国产品在世界贸易中销量的上升。

2.2 充分了解并利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偏好。 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要做到敏锐地观察对方的风俗习惯与偏好,在于国外商务人士交往之前,应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调查好对方的市场,以避免不知道某些特定习俗讲究而使对方不快甚至于影响到贸易的进展。比如,绝大多数美国人喜欢蓝色和杏红色的家用器具,南欧人偏爱红色容器,而荷兰人则喜欢白色等,我国的公司根据这些风俗习惯偏好,制订了满足差异化需求的目标计划,顺利提升了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因此,文化差异优势能从根本上影响用户的满意度及服务商与消费者之间关系,充分了解并利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偏好,双方的谈判才能顺利进行,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司之间才有可能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2.3 根据文化差异企业要制定对应的贸易策略。 国际贸易活动本质上是各国的企业进行贸易交易,如果一国的企业有志于开拓一个拥有不同文化的国家开展贸易活动时,正确的制定贸易策略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企业在制定国际贸易策略的时候,应该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并且充分地尊重当地的文化,创造为当地人接受又有吸引力的产品才能成功打开市场。包括产品的设计、定价、促销和分销等方面,都要符合当地的文化氛围。既要创造出适合当地销售的产品,又要使定价的方式和程度为之接受,还要找到适合当地习惯的渠道,和适应当地文化的宣传方式。这些环节缺一不可,只有把他们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破除贸易壁垒的目的。

2.4 针对文化差异做好贸易的后续交流。在双方企业达成贸易意向签署合同后,针对合同后续履行的贸易后管理也必须加强重视。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方的人情管理和西方的法律管理需要得到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对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国家,如果合同出现争端,不应完全依赖法律机制,更多地依赖于双方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而相对于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人与事情分开处理,出现问题依靠法律解决。就要求我们在前期的贸易合作交流中,要形成对该企业比较全面地认识,相关法律条款要全面合理地签订,经过日后不断地合作,努力打造企业之间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中西方文化的分析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任何从事跨文化活动的人员都应该注意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并且认真对待这种文化的差异。人们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克服文化障碍,知己知彼,相互尊重,入乡随俗,才能共同创造一个能适应对方的贸易环境。总之,国际贸易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

在跨国贸易中,应对他国的文化差异表现出理解和尊重,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只有正确地认识并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强化自身优势,提升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推进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任净.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M].中国流通出版社,2004.

[2]刘锐.文化视野中的国际贸易[J].理论界,2005(7).

[3]冯双鹏.试论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影响力[J].理论界,2005.

第9篇: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范文

论文关键词:东盟;商务谈判;文化差异 

 

一、东盟各成员国的文化差异成因 

(一)文化的概念 

其实,文化的定义很多,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另一群体或民族的显著特征。 

(二)东盟各国文化差异成因 

1、经济差异 

经济差异是由于经济因素造成的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而这些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东盟各国在经济上发展并不平衡,经济上的不平衡对文化的作用使得各国的文化显出千差万别。 

2、政治差异 

政治差异是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及政策法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统一规范的作用,从而使得各国人民在政治观念的方面存在着差异。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体系,有别于其他东盟国家,而其他东盟国家在政治体制上也各有不同。 

3、地域差异 

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等的差异,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由于东盟各国温度不一致,就会导致穿着传统有巨大的差异,比如柬埔寨处于热带气候区,全年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在27℃左右,这样的气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特色衣着:纱笼。 

4、民族差异 

民族差异是指不同的民族群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语言、风俗和爱好、习惯。他们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各有其特点。东盟各国民族种类繁多,每个国家因民族的多样化都有各自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如泰国泼水节、柬埔寨的送水节、老挝的拴线仪式等等。 

5、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世界上有3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东盟各国受伊斯兰教和佛教影响比较大。其中有些国家还存在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情况。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文化差异对谈判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同群类的人文化各异,这种差异有使不同文化的群体相互疏远的倾向;另一方面,文化的差异也会造成不人们沟通与交往中的障碍。因此,要求谈判者承认文化的多元性,进一步理解其他文化。在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谈判之前,要清楚地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还要掌握其他文化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和态度,从而得知对方是怎样看待自己、将在何种程度上接纳自己,然后才有可能考虑缩小彼此间的有效途径。总的来说,文化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沟通过程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谈判沟通过程的影响最显著的是体现在语言上。语言是不同的个人、群体、民族,以及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国际商务谈判首先要过的关便是语言这一关虽然翻译或者谈判双方共同认可的第三语言可以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但是其差异还是无法避免的。 

(二)对谈判风格的影响 

谈判风格是人员在谈判过程中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建立在其文化积淀基础上的与对方谈判人员明显不同的关于谈判的思想、策略和行为方式等的特点。文化上的差异会导致平等观念、时间观念、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利益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关系意识等方面的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谈判风格。 

(三)对伦理与法制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所有的商务活动都要在法律关系下进行,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伦理观念和法制观念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大多数东盟国家和中国一样,注重的是亲缘关系和个人关系,人与人之间并不主要以利益交换为基础,而是注重非经济性的人情交换。一旦发生分歧与争端,他们都比较倾向于用人情解决,诉诸于法律则是次之的选择。 

三、东盟各国的谈判风格 

马来西亚是一个复杂的、多种文化交融的多种族国家。在马来西亚,在正式的商务谈判开始之前,最好谈论一些比如观光,旅行,饮食等等一般的话题,切忌谈论当地的风俗政治,或宗教信仰。最好让对方来决定正式的商务谈判开始的时间。如果外方谈判人员希望能够按时进行谈判,可能当地的谈判代表并不会按时达到,最好有等待的耐心。由于马来西亚等级观念比较明显,所以要对对方谈判人员中的年长者或职位较高的组织者保持相应的尊敬态度和礼节。在谈判中,马来西亚谈判者比较喜欢会采用委婉言语,且在说话的时候不喜欢被打断,谈话声音过于喧哗的话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几个人同时说话也会被认为是无礼的行为。在谈判场合,除了礼貌的握手之外最好不要别的身体接触。在谈判过程中,马来西亚人都喜欢讨价还价。为了避免不希望的损失,在开价或是提出报价单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一些有经验的谈判者都会为了达到最终交易的目的而在价格上作出一些小小的让步。如果出现争端,马来西亚人不喜欢通过传真或者电子邮件来解决而习惯以面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解决商业争端的时候他们更看重关系而不是条款或法律条文。在谈判的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让你的律师在幕后指导而不是直接出现在谈判桌边。因为律师的存在马来西亚人眼里是缺乏相互信任的表现。 

印度尼西亚的商业文化也是复杂多样的。在印尼当地的文化中,关系非常重要,注重等级制度,时间观念不强。和东南亚其他邻国一样,印尼人比较注重人际关系。等级观念在印尼也是比较受重视的,因此在谈判过程要注意年长者,或职位较高的组织者,尤其是男性的意见。在任何商业会谈的时候,都会有茶水供应。但是无论你有多么渴都不能在主人饮用之前就擅自喝,这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或是不礼貌的行为。由于印尼人习惯委婉的表达方式,所以在谈判过程中最好不要用过于直白或坦率的语言,否则会激怒对方。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也不要打断,否则他们会很容易生气。印尼人信仰伊斯兰教,因在谈判桌上传递物品的时候不要用左手传递,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如果你是个左撇子的话,可以用左手签署文件,但是递给对方的时候一定要用右手。印尼人喜欢讨价还价。为了避免不希望的损失,在开价或是提出报价单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明智的谈判者会事先预料到这些,并留有足够的讨价还价的空间。由于印尼人比较注重人际关系,所以他们关系比将要签署的合同重要的多。面对商务争端,比起寻求律师或诉诸于条文法律,印尼人更愿意面对面地商谈解决。当然,为了避免日后的争议,需要把每一点落实都到书面上,如果对方提出日后就合同上的某些条款进行再次谈判的时候,你要表示同意。 

在南亚国家中,菲律宾的商业文化很独特。菲律宾人的确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具有相同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信仰。菲律宾人比较注重私人关系和等级关系,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在谈判活动中外方较年轻的谈判者应当听从高级菲律宾人士或年长人士,尤其是男性的安排,当后者是买方或潜在的客户时尤其应该如此。在谈判时,菲律宾人语气很柔和,且很少打断别人的讲话。大声讲话会被认为是一种冒犯。称呼对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姓氏前加职称,菲律宾人非常注重这点。菲律宾人对讨价还价乐此不疲,所以,在开价或是提出报价单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与菲律宾商人进行谈判,耐心是最重要的条件。 

泰国的风俗习惯、传统惯例以及商业行为等等很多方面都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与上述几个国家一样,泰国人较注重等级关系,在这个国家,年长的人或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尤其是男性。因此如果对方谈判人员中有男性政府官员或年长者,应注意给予相应的尊重。在于谈过商人进行谈判的时候,一定要买避免谈判时间时间过长,如果谈判过程时间太长,可用在中间参插一些休闲活动。因为泰国人不喜欢一直工作而没有休息,所以适当小活动可以使谈判顺利完成。在谈判桌张,泰国人同样热衷于谈价还加,所以准备好完善的价格策略和耐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多数泰国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们看来,脚是最不洁的。因此谈判人员在就坐的时候切忌露出脚底或是鞋底,用脚或者鞋去指、碰到物体是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在泰国,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可以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缅甸在古中国文化和古印度文化之间形成了一座文化桥梁,缅甸人在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与中国人和印度人存在很大的相似度。但是由于缅甸已经独立发展了很长的时间,所以在那里进行商务谈判也会遇到特殊的挑战。缅甸人的种族自豪感使得他们很瞧不起外国人,因此与缅甸商人进行谈判时,最好是按照对方的方式安排活动。在谈判中,缅甸人一般习惯采用间接、委婉,以及含糊的说话方式。他们说“yes”的时候只是表示“我明白了”而并非“我同意”。在缅甸,公司或者组织中的人员是按年龄和等级来划分界限的,由于他们特别注重等级关系,所以对于对方谈判人员中的年长者或职位较高者给予特别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和泰国一样,缅甸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所以在谈判过程中传递物品或文件的时候一定要用右手。与缅甸商人谈判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耐心是必须的。 

   就像在其他亚洲国家一样,人际关系在越南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谈判开始之前和对方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在时间上,虽然越南人自身观念并不很强,可是他们却希望对方守时,所以迟到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敬。等级关系在越南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对方的谈判人员当中有年长者或高级政府官员,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越南人很重视“面子”,所以如果在谈判时对方出现了错误,千万不能当面指出来,要给对方保留面子,纠错可以在休息时或私底下进行。越南商人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并不会明确地表明态度,但是却希望他们的对手对价格和条件做出重大的让步。所以在制定最初价格的时候留一些讨价还价的筹码在最后时使用是很必要的。通常还会出现越南商人在合同签订仪式结束的几周以后要求重新谈判合同的主要部分,这是因为越南商人认为双方关系密切,所以形式变化的时候,对方会在任何时候同意对合同进行修改。 

新加坡在世界市场上是独特的。新加坡的文化与亚洲多数国家一样,注重家庭,面子和权威,但是同时新加坡的商业文化快速地朝着国际化风格发展。虽然和其他的东南亚人相比,新加坡人习惯于更加直接地讲话,但是新加坡人还是尽量避免回答提问或者要求时,直接说“不”。在谈判桌上,大新加坡人倾向于用轻柔的语调进行对话,大声说话或者打断别人的说话都是被视为没有礼貌或缺乏教养的行为。新加坡人喜欢用微笑来掩饰焦虑、尴尬,所以看到他们一直微笑并不一定是他们一直很高兴。入座,双叉时,不要让你的鞋底指着某个人。不要用脚接触东西或者移动东西。在新加坡,谈判的进程比具有更加以生意为导向商业文化的国家要慢一些。熟悉新加坡商务风格的人都会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坚持不懈的谈判者,因此与他们进行谈判一定要具备耐心和毅力。 

文莱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文莱人把伊斯兰教规视为生活准则。和其他国家的伊斯兰教徒一样,在用餐以及很多场合都是用右手,因为左手是被视为是不洁的。文莱人由每天礼拜五次的习惯。这五次礼拜分别是“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而且每星期五必须回到教堂参加聚礼和祈祷。因此如果是和文莱的伊斯兰教徒进行谈判的时候要注意对方的宗教习惯。文莱与人交流的时候说话都是比较和气的,大声喧哗或者争吵都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与文莱商人进行商务谈判,除了要注意对方的宗教习惯外,还要注意态度要谦虚,温和。 

柬埔寨由主体民族高棉族(占80%)等20多个民族构成,高棉语为通用语言,与英语、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柬埔寨人质朴、友善,很注重礼节礼仪方式。最普遍的礼节是合十礼,商务场合也可以用握手表示问候,但是异性之间仍行合十礼为宜。在柬埔寨的文化中,白色象征着死亡,所以和对方进行谈判时应注意不要穿着白色的衣服。由于多数柬埔寨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们看来,脚是最不洁的。因此谈判人员在就坐的时候切忌露出脚底或是鞋底,用脚或者鞋去指、碰到物体是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此外,在商务交往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去随意触摸别人的头部,这是是对他们的极大不敬。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有60多个民族,通用老挝语。老挝人普遍信奉佛教,注重佛门禁忌,见面用合十礼问候。由于多数柬埔寨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们看来,脚是最不洁的。因此谈判人员在就坐的时候切忌露出脚底或是鞋底,用脚或者鞋去指、碰到物体或从坐卧之人身上跨过去,均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在今天老挝的商务场合,也流行握手礼,尤其是同外国客人交往多行握手礼。在谈判桌上,老挝人态度都比较温和谦逊,话语柔和,切记不要打断他们的讲话,不要在谈判时用过高的声调与之讨论。 

四、应对东盟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谈判的准备工作 

谈判之前,收集信息、提供资料、参与拟订谈判计划和设计谈判方案。在谈判前尽可能充分了解己方尤其是对方的实力,目标意图和双方退让的幅度,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我们才能胸有成竹地独自或陪同上司坐在谈判桌前,与对方就共同感兴趣的事情讨价还价。收集谈判双方的信息资料尤其是对方的真实情况,譬如,对方的法人资格、资信状况、法定地址、本人身份和经营范围以及企业现状,对这些基本情况事先应予审核或取得旁证。还有谈判对方负责人的个人情况,如年龄、学历、资历、个性、爱好、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通过这些了解和分析,对双方在谈判中所处的地位,各自最大的需求和让步的范围、幅度、谈判的时限等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在谈判中就能做到审时度势、进退自如。其次是确定参加谈判的人员。选择适当的成员组成谈判班子,是谈判能否成功的关键。下一步则是确定谈判的时间。谈判于何时举行、何时结束,很有讲究,有时候甚至会影响谈判的过程和结果。谈判必须等候合适时机,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除此之外,要避免在上司或其他重要谈判成员身体不适、过度疲劳、精神心情不佳时安排谈判。另外还要尊重对方,在征求对方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双方都认可的时间举行谈判。此外,明确谈判的地点也是准备的必要工作之一。一般来说,选择谈判地点,以自己越熟悉的环境越好,因为每个人都天生具有领域感,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能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的睿智与口才,而且容易说服对方。同时还应确定谈判的目标,最后则是制定谈判方案。设计方案时,要对对方可能提出的方案作预测,并提出自己应对的方案。只有这样,对手提出方案时,才能应付自如。谈判方案应尽量切实可行,并且留有现场发挥和见机行事或者必要调整的空间。所有成员都应谙熟谈判方案,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还要绝对保守谈判方案的秘密,否则将会造成谈判的失败。 

(二)克服沟通障碍 

商务谈判中的沟通障碍一般是由语言,时间观念,心理,以及礼仪这四个因素引起的。要克服这些因素引起的沟通障碍,一是要收集和整理多方信息,即收集有关谈判对手的信息资料。除了客商的合法资格、公司性质和资金状况、公司营运状况和财务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外,还要还应该全面动态地了解对手的期望、对方的民族习性、谈判手段和语言文化以及对方的实际决策者、实际决策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他们的职权范围以及了解谈判对手的文化所特有的谈判技巧。此外,收集如科技信息、有关政策法规、金融方面的信息、有关货单、样品的信息等相关的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是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目的是再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再进行分类、存档,同时结合谈判项目的具体内容,分析各种因素与谈判项目的关系,并根据它们的对谈判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进行排队,通过分析制定出具体的谈判方案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