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1篇: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年级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膳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处室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临时停课、放学、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五、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区教育局。

2、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

钟声发出紧急集合信号,组织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楼道间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段。

3、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教师可利用一切救火设备救火,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报教育局。

2、学校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110、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学校危险药品要求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学校要及时将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情况报告教育局。

3、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抢救,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四)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学校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2、学校d级危房一律不允许使用,封闭的d级危房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3、学校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迅速组织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教育局。

4、对受伤师生组织抢救,及时报告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1、学校要定期检查锅炉使用情况,做好锅炉工的培训工作,购买特种行业保险。

2、事故发生后,及时抢救受伤师生,及时报告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六)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审报教育局,经同意后才能实施,学校组织的外出大型活动要制订安全应急预案。

2、事故发生后,学校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将事故信息报教育局。

3、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七)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并由门卫或保安人员向其发出警告。

2、学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

3、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八)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立即停止学校饮食摊点、食堂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向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九)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1、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将患病学生带到医院检查就诊,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要迅速利用学校隔离室对患病师生进行隔离观察,及时报警110、120电话请求援助,通知患病师生的家长和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及涉及的公共场所要及时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上报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并作好病人的跟踪工作。

(十)环境污染

1、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源,如化工厂、印染厂等,如果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物,因及时向环保部门联系。并备案这些污染源可能产生的污染性质和处理办法。

2、产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配合环保部门紧急疏散全校师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疏散过程维护好师生的秩序。

3、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环境污染自护自救教育。

,(十一)住校生停电应急预案

1、住校生管理员必须每天晚上在晚自学前5分钟做好点名工作(按作息时间表执行),并且管理好住校生晚自学的管理工作。

2、如果突遇停电事故,管理员首先要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不可慌张,然后用学校准备的应急灯进行照明,让学生疏散。

3、如果在停电时学生的作业已完成,要组织学生就寝,等学生全部睡下后才能离开休息;如果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应向学生提供蜡烛等照明工具,监督学生完成作业,一直到就寝后方可离开。

4、学生寝室在没有管理人员监督的情况下,绝对不能私自点蜡烛,点蚊香。

第2篇: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午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由校长室对师生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中午代伙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音乐室、小书虫俱乐部、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 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百禄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第3篇: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1.1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效处置区教育系统发生的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保障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

1.2工作原则

(1)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与有关政策相衔接,全面规范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确立统一领导、责任到人、决策科学、反应及时的处置方式。

(2)以人为本,以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以防为主,通过建立综合信息支持体系,准确预测预警;采取得力的防范措施,尽一切可能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4)强化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区教育局和学校分级负责,上下结合,及时、迅速、有效收集和上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确保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机构依法快速调动各项资源参与应急处置,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5)整合全区教育系统应急资源,构建功能完善、内容全面、覆盖面广、信息共享、决策科学的应急体系;必要时迅速请求区政府应急委调度全区的应急资源,以满足本系统处置突发事件时的需要。

1.3编制依据

(1)国家和市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

(2)贯彻《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市教育系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精神,结合区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预案。

1.4基本情况

区有中小学、幼儿园、成职校200多所,在校学生、在园幼儿约10万人,学校和幼儿园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难度大,容易造成严重后果。许多学校地理位置特殊:有的紧靠公路,有的濒临河道,有的地处偏僻,这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学校里的实验室、食堂、计算机房、学生宿舍等都是事故易发场所,而相应的安全设施还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加强事故防范尤为重要。

地处东南沿海,夏季容易发生台风、暴雨、雷击等气象灾害,这些都是造成突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发生在区应由教育局处置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按照国家分类方法,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汛情台风、地震灾害、气象灾害;

(2)事故灾难:安全生产事故、校舍安全及建设工程事故、交通事故、火灾火险事故、爆炸事故;

(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

(4)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群体性上访事件、校园网络有害信息事件。

2组织机构和职责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建立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

2.1组织体系

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是负责处置本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机构,由局党委、局行政有关领导、局有关科室、部门负责人组成,组长由局长兼任,分管安全的副局长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协调制定本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

(2)组织指挥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处置一般和较重突发公共事件;协调调查和处理一般和较重责任事故;协调配合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处置在教育系统发生的严重和特别严重突发公共事件。

(3)监督事故单位进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正常的教学、生活、生产秩序。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副组长兼办公室副主任,相关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1)做好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2)负责向区应急办和市教委报送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3)承办应急管理专题会议,督促和落实区应急办有关决定事项、批示。

(4)协调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演练、应急处置、信息和宣传培训工作。

(5)做好对本系统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年度考核、评比的具体工作。

2.2组织体系框架

各突发公共事件相关职能部门、相关单位和责任人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资源共享、条块结合”原则,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1)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教育系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监督和管理工作。各专项应急工作小组依据各自职责分工,并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害程度,及时向局应急办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

(2)各应急工作小组,在确认可能引发某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后,应根据相应的基础应急预案及时开展部署,迅速通知各相关科室、部门和单位采取行动,防止事件的发生或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3)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本系统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的报警受理和先期处置工作。对于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将情况及时通报给各相关单位。涉及较重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应立即上报区应急办和市教委。

(4)预测将有较重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趋势,根据事件的发展状况和严重程度,及时将信息通报给各相关科室、部门,并建议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启动专家顾问组。

3.2预警预防行动

进入预警期后,区教育局及其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严格的防范控制措施,防止事态的发生、发展,并根据预警级别的实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实行日夜值班,加强信息监控、收集;及时向有关单位可能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警告或者劝告,宣传应急和防止、减轻危害的常识;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容易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要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调集所需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3.3预警级别及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2)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由区、市应急委。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1)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分为四级:即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

(2)区教育系统发生一般或较大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单位应采取措施进行先期应急处理,同时将情况及时上报教育局应急办领导小组。由区教育局应急办统一负责信息上传下达和对外。

(3)区教育系统发生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后,突发事件单位应立即报区教育局应急办,局应急办半小时内口头报告区应急办,一小时内书面报区应急办,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情况、求援要求、报告人、联系电话。立即启动教育系统相应应急预案,各级应急工作机构和人员积极配合开展工作;有关信息报经区应急办批准后对外通报和。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1)由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由教育局相关科室、部门、学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2)现场信息包括:人员伤亡、失踪情况;财产损失情况;待救援人员情况;危险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控制情况;现场医救情况;现场救援进展情况和现场救援队伍情况;现场救援物资供应情况;现场环境监测情况。现场信息由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采集,及时向区应急办和市教委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4.3通讯

(1)区教育局建立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2)应急期间,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各相关科室、部门、学校负责人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4.4指挥和协调

需要区教育局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有关科室、部门、学校开展处置工作,主要是:组织协调有关方面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及时掌握并向区应急办和市教委报告事件进展情况,全力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协调提供应急保障,包括协调各方关系和调度各方救援资源等;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稳定工作,组织动员师生员工开展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及时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控制突发公共事件事态发展,组织营救、救治和转移、疏散人员,按照有关程序决定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调集和配置本地资源和其它援助资源,组织抢修被损坏的基础设施,为师生员工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并及时向区应急办和市教育委员会报告情况。

参与现场处置工作的区教育局有关科室、部门和学校,应在现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做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同作战、高效联动。

4.5应急处置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进入应急状态后,有关科室、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指令立即调动救援力量,确保应急处置行动的有效进行,并采取下列措施:

(1)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

(2)迅速消除事件的危害和危险源,划定危害区域,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3)针对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终止可能导致损害扩大的活动。

(4)抢修被损坏的设施,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保障。

4.6应急人员的安全保护

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设备。各有关科室、部门、学校应认真分析事件处置过程中对人员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和所有危害种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救援程序,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

4.7群众的安全保护

(1)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全力保护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教育局有关科室协同相关部门做好师生员工的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

(2)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确定撤离方式、程序、范围、路线。

(3)处置重大、特大公共事件时,在突发事件单位周围设置应急避难场所,保障在紧急情况下为师生员工提供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内设置必需的生活设施和卫生防疫设施。

4.8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1)当发生较重以上突发公共事件时,区教育局应急领导小组应请示区应急办和区有关职能部门协助救援。社会力量动员由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动员方案,经教育局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同意,由专项应急工作小组具体实施。组织突发事件单位周边群众的撤离应做到决策果断、措施得力、撤离及时。

(2)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如请有关专家、新闻媒体等,向遭受突发公共事件的师生员工宣传心理和精神健康知识,宣传应对灾难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师生员工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

4.9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1)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聘请有关部门及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开展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2)区教育局完成相关调查之后,及时向区政府和市教委报告调查结果。

4.10应急结束

(1)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伤亡人员、被困人员已经救出并得到妥善救治和基本安置,无次生、衍生、偶合灾害发生时,分别报区应急办和市教委,经同意后,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

(2)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需将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报告上报区应急办和市教委。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1)善后处置工作在区教育局党委、行政统一领导下,由相关科室、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相关科室、部门要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突发事件损害核定工作,及时收集、清理和处理污染物,对事件情况、人员补偿、重建能力、可利用资源等做出评估,制定补偿标准和事后恢复计划,并迅速实施。

5.2社会救助

(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会同相关部门,迅速引导师生员工转移,安置到指定场所,及时组织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调拨,保障师生员工基本生活。

(2)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组织力量,对损失情况进行评估,登记造册,并组织实施救助工作。

(3)接受救灾捐赠的单位要坚持“专款专用、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安排使用救灾物资。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要建立接受捐赠工作的制度,使灾后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

5.3保险

若人员和财产已投保,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要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尽快获得理赔。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事故单位要为理赔提供方便和支持,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利益。

5.4调查和总结

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事故原因调查小组,组织专家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根据事件等级报区应急办和市教委。处置结束后,将总结报区应急办和市教委。据此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区教育局办公室牵头,各相关单位参与,整合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系统。以教育网为核心,整合全区教育系统公共网络资源,形成由教育局、科室、部门、学校构成的网络传输体系。

6.2交通运输保障

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运输工具、配备专职驾驶员,对全区教育系统的公车进行登记、造册,在应急期间统一调度、使用。

6.3医疗卫生保障

事故单位要配合医院、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开展救护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负责做好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工作。

6.4经费保障

区教育局每年按照适当比例安排突发公共事件预备经费,作为应急储备金,在一般支出预算中增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准备资金。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按照“急事急办”原则,简化工作环节,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教育规划,对师生员工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校会、班会等形式,开展危机预防和管理教育,增强师生员工危机防备意识和应急基本知识、技能。

7.2培训

区教育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开展面向领导小组成员、专项应急工作小组成员、救援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知识培训,将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等作为重要内容,以增加相关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和能力。各相关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利用现有设施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公共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自救、互救和逃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7.3演习

区教育局各相关科室、部门,定期组织应急演习,做好跨科室、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各种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通和统一指挥。应急演习应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

8监督检查与奖惩

(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由区教育局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主体是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区教育局局长和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事故第一责任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日常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质量,列入区教育局对各单位目标考核内容。

(2)对在事故处置中表现优秀、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3)对在事故中有误报、漏报、瞒报、延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处置不当及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人员,视情节轻重、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大小追究相应的责任。

9附则

9.1预案目录

9.2预案管理

(1)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案分为应急预案、基础应急预案二种。其中:

区教育系统应急预案由区教育局依据《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和《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精神和要求,负责制定和修订;基础应急预案由教育局各相关科室、部门根据区教育系统应急预案分别制定和修订。

(2)区教育系统应急预案、基础预案经局党委、行政审议批准后,由局长签署,报区政府、市教委备案。

第4篇: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应急预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应急预案是指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事先制定的应对处理方案或者措施[1]。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事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国内外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纷纷制定应急预案,学术界对应急预案也有较多研究[2-10]。对应急预案综合性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内容、分类和应急预案编制步骤等方面。

应急预案按照一定的内部联系规则构成了应急预案体系。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式运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更加重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应急事件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自陶岔渠首开始,沿线经过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全长1432km,全线布置各类建筑物2385座,沿线周边环境复杂,运行管理难度大。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主要为工程事故突发事件、水质污染突发事件、社会影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四类。

(一)工程事故突发事件主要指工程结构、自动化系统、机电金结及供电系统发生破坏或失灵的突发事件,包括:工程结构破坏突发事件,如决口、堰塞、PCCP爆管等;自动化调度系统失控突发事件;金结机电及供电系统突发事件,如闸门损坏,供电系统瘫痪等。

(二)水质污染突发事件主要指由于外部原因造成总干渠水质发生污染的突发事件;社会影响突发事件,包括:渠道沿线化工厂等污染源渗入渠道污染水源;装载有毒有害化学品车辆坠渠引发水质污染;人为恶意投毒导致水质污染等。

(三)社会影响突发事件主要指可能对工程造成负面政治和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包括:沿线水事纠纷事件;沿线人员私自进入渠道管理范围导致溺亡事件;渠道汛期左排建筑物行洪引起冲淹事件;沿线地下水污染纠纷事件等。

(四)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主要指受当地复杂地形地质和气候变化影响,存在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可能造成工程或人员伤害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洪水灾害;冰凌灾害;暴雨灾害;地震灾害等。

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应急预案体系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应急预案体系由应急管理办法、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及二级运行管理单位的应急预案组成。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及二级运行管理单位的预案均服从总体预案。

(一)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由一级运行管理单位、二级运行管理单位、三级运行管理单位组成。一级运行管理单位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应急管理工作,并下设办公室及专家组;成立各专业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并下设专业办公室及专家组。二级运行管理单位参照一级运行管理单位设置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三级运行管理单位服从二级运行管理单位指挥,配合完成应急响应有关事项。

(二)应急预案的级别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4个级别:Ⅰ级(特别重大事件)、Ⅱ级(重大事件)、Ⅲ级(较大事件)和Ⅳ级(一般事件)。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由一级运行管理单位、二级运行管理单位、三级运行管理单位组成。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四级,对照事件分级发生Ⅰ、Ⅱ、Ⅲ级突发事件时,一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一、二、三级响应;发生Ⅳ级突发事件时,二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四级响应。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级单位启动相应预案。

(三)应急响应

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四级,对照事件分级发生Ⅰ、Ⅱ、Ⅲ级突发事件时,一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一、二、三级响应;发生Ⅳ级突发事件时,二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四级响应。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级单位启动相应预案。

当国家或地方启动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时,各级运行管理单位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接受统一领导。

(四)应急保障

1.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基础应急通信系统,并大力发展视频远程传输技术,保障救援现场抢险与应急管理机构之间的通信畅通;做好与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通讯畅通。

2.物资保障

各级运行管理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做好应急物资监测、预警、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工作,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特殊物资应提前签订相关应急供应协议,保证及时供应。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应急物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计划调配。同时了解地方政府的应急物资管理情况,必要时请求地方政府调拨。

3.应急队伍保障

各级运行管理单位要建立各类相应的应急队伍。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力量和作用。应急队伍建设应分为先期处置队伍、后续处置队伍、增援队伍,以保证应急队伍处置情况时的连续性。

4.经费保障

突发事件处置经费纳入通水运行预算,应急经费实行专项拨付、专款专用。财务部门应按照突发事件处置要求,及时下拨经费。

5.其他保障

(1)各级运行管理单位充分利用社会应急医疗救护资源,支援现场应急救治工作。

(2)各级运行管理单位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

三、现行应急预案分析

中线局应急处置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有效提升全线输水调度应急管理能力,保障输水运行安全,中线局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调度预案》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全线应急调度演练:开展了专项应急调度演练。通过模拟北京段工程PCCP爆管、天津段工程箱涵严重渗水、京石段工程水质污染、河南段工程渠道决口4类典型工况下的应急调度,提升了各级输水调度机构有关人员的应急调度能力,同时通过演练发现了应急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预案制定方面

1.体系尚不完整

中线建管局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体系,但是预案应急处置方案内容不全,各项应急预案的划分、编制是否科学合理,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有的还没有正式出台,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和情境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2.针对性较差

分级响应措施缺乏差异性,三级所对应的分级响应措施比较相似,不能体现不同级别响应间的差异性,不利于不同级别人员应急状态下参照进行具体的操作。

突发事件救援是以相应的情境为基础的,对情境估计不足或者考虑的较少,这样的应急预案必然是有偏差的。应急预案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基于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的动态方案,而目前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则很少这样去做,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工作基本是基于领导的判断而来。

3.可操作性差

预案中对应急响应只是按部门罗列了响应行动,导致应急响应流程复杂,不够流畅,影响应急人员对预案的执行。

(二)预案执行方面

1.缺乏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应急救援预案的最大价值在于有效地进行实战,应急演练可以检验预案,并培训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在对应急预案进管理时,要做到信息情况有人收集,后勤保障有人协调,基层预案有人指导,演练效果有人评估。

2.缺乏应急救援效果评价

没有对预案进行定期的评价,特别是在进行演练和实战后没有对预案实施的效果进行检验,导致应急预案不能及时进行修改。

预案里涉及到的通讯、装备、医疗、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没有得到真正的演练,另外还有物资保障,演练过程没有涉及这些后勤保障部门,结果会导致后勤保障达不到应急预案的要求。

四、建议与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建立相应的小组,专门负责预案制订、修订、管理工作,做好制订工作完善预案,组织学习培训,互相交流,演练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对预案作出修订。

(二)明确各级单位的角色责任和关系

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在公司、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在救援力量方面部署,把侧重点放在各个层面的具体的救援行动上,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有指导意义。

(三)积极组织演练

应急演练通常作为检验预案及培训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重要手段。主要的演练方式包括:桌面演练、 功能演练、 疏散演练、 全面演练等,努力提高事故救援效果。

(四)建议构建应急响应仿真系统

研发应急响应仿真系统,提高应急管理研究基础和实践决策能力。

五、结论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正在完善之中,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会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通过科学管理,应急预案将真正起到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吉夫,张盼娟,陈志芬,等.我国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评价方法研究(Ⅰ):完备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2):5-11.

[2]曹羽,温家洪等.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现状及展望[J].灾害学,2010,25(1):112-118.

[3]贺银凤.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历程及完善思路[J].河北学刊,2010(3):159-163.

[4]胡甲均,孙录勤,张勇林,槐杨.长江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J].人民长江,2010,04:41-45.

[5]殷青山.重庆市防汛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1,10:59-66.

[6]陈骥,田忠,孙昱,刘庆,陈涛.对我国水电工程防洪应急预案编制的几点认识[J].四川水力发电,2013,S1:75-77.

[7]唐燕,卢通等.水利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编制方法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4,2(1):47-53.

[8]汪涵,惠康柏,赵.沿海水利工程防洪应急预案编制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5,04:21-22.

第5篇: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应急管理自查报告范文(一)

我镇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下,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思路,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建立高效快捷运转机制。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水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第一组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负责研究制定全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决定和部署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协调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应急救援等工作,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应对工作。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镇党政办,负责镇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同时,我镇还成立了地质灾害、重大动物疫情、地震、森林火灾、粮食、卫生、、道路交通、食品安全等专项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置各类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各村明确专人为应急管理协管信息员。

2.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镇应急办深入组织开展应急体系建设调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水南镇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部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职责和应急程序,完善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工作机制。根据《水南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专项应急领导小组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水南镇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防洪抗旱工作预案及重点工程防洪抢险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具操作性的专项应急预案,各村也制定了村级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加强值守,整合资源,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各部门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隐患的排查,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强化应急值守机制,认真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初步形成了以镇党政办值班电话为主线,各村和镇直各有关单位值班单位为依托的应急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应急资源保障建设,根据整合资源、统一调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储备防汛抗旱、防火等应急专用物资。

4.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好隐患排查。社会矛盾纠纷是引发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主要内因,为了切实防控公共的发生,我镇针对重点工程土地征用拆迁、地质灾害治理、企业生产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指派镇村干部深入群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建立了风险隐患台帐,制作了风险隐患分布图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流程图,建立健全了各类矛盾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及时落实解决整改及处置责任,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把问题好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5.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通过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宣传条幅。广播等载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做到应急常识进村组、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形成全社会共同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良好局面。注重加强对中小学生应急知识教育,通过组织观看应急防灾影像资料、专家授课、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应急知识和自我救助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面。

6.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防化营等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加强公安机关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应急队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立足于现有的应急救援队伍,整合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三是抓好共青团等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社会青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指导各地、各部门和有关单位根据区域特点、部门职责、行业特点,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招募、培训等鼓掌哦。

7.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我镇有计划地聘请了专业人员,先后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重大动物疫情、道路安全,学校师生防震演练等各类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了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置能力。按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要求,我镇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在演练中落实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预案。全镇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地组织开展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防火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抗洪救援演练、突发交通事故应急演练等各类演练活动。通过演练,检验了预案,有效地提高了各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及村级应急预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2.应急经费和后勤保障不足。

3.应急队伍建设好农村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完善全镇应急预案体系

进一步抓好全镇各类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实施工作。按照内容合法、程序规范、政务公开的原则,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的和宣传,组织力量抓好预案的组织实施,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2.进一步加强应急机构和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全镇应急管理的各类工作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骨干队伍、专业队伍(防化营)建设,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健全救灾物资的储备制度。对一些重点部位、重点工作项目,建立完善预防和应急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3、进一步推进预测预警系统、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完善我镇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体系,对于一些可以预测的突发公共事件,逐步建立完善预测预警的工作体系。加快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以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为基础,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加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同步建设,实现业务系统与技术体系的高度融合,提高信息平台的整体效益。

4.进一步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

做好我镇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并减少损失,保障公众合法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管理自查报告范文(二)

20xx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应急办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完善应急管理组织和责任体系,科学修编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加强应对突发事件队伍教育和培训,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确保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组织保障到位有力

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狠抓落实,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成立了内江市旅游行业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符民隆任组长,全面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吴景理,副局长姬文,局纪检组长王丽等同志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各县(区)旅游局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现场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置组。应急办主任由吴景理同志兼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现场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置组分别负责现场救援、后勤保障及善后处置工作。各县(区)旅游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好事故的情况汇报和施救等工作。

做到了组织、机构、人员的落实。局领导在突发事件中都能亲赴一线,判断形势,研究方案,确定决策,靠前指挥,为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编制预案,狠抓落实

为确保我局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我市旅游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积极有效应对旅游行业突发性事件,根据市政府和省旅游局局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旅游行业实际,我局制定了《内江市旅游系统应对旅游行业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内江市涉外突发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并根据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群体性安全事件,制定了相应的处置应对措施,切实维护我市外事、旅游市场环境的安全、稳定和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建立健全突发应急事件应对制度

一是实行首问负责制及局领导接待日制。要求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声请坐、一杯茶水、一份满意。并严格按照来访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的工作要求,实行开门接访、带案下访解决化解疑难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监测制度和预警制度。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加强预警信息,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情况分析会,对全系统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形势及时进行通报,分析矛盾纠纷隐患,研究排查措施,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预防预警工作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萌芽状态。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预测预警能力的有效提高,为及时制订实施相关防范措施提供了准确依据。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我局在认真抓好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一是对全系统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内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文件精神,重点进行了《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知识和各项业务知识的培训。二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班,领导带头,全员参加。通过经常性学习培训,接待和处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扎实开展应急演练,针对常发突发公共事件,先后组织开展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积累了应急处置经验,提高了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应急队伍综合素质。在处理违法案件和旅游、外事、侨务矛盾纠纷中,严格按法律程序操作,该答复的及时答复,该查处的及时查处,有效避免了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

五、加强应急值班,畅通信息渠道

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性旅游安全事件发生,我局建立了领导带班的应急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登记、交接班制度。同时,为确保信息畅通,我局向社会公布了应急值班电话号码和应急邮箱地址,并定时定期核对干部职工的电话号码,一旦遇到紧急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机制。

六、认真排查隐患,严防事故发生

全市旅游系统围绕安全促生产、安全出效益的要求,紧紧抓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主线,坚持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以强化市场检查为主线,加强了旅游市场联合监管,着力解决旅游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违章问题。先后与安监、消防、卫生、质监、交通等部门合作,采取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全市旅游行业 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及旅游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加大了旅游安全管理力度,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联合执法、统一行动,确保了全市旅游安全工作取得了实效。

今年共组织、联合各级各部门开展安全联合检查70余人次、车辆40多台次,主要涉及旅游星级饭店12家、旅行社及分社23家、在元旦、清明、五一等小长假和春节、十一黄金周等重大节庆期间,对全市涉旅单位安全生产进行了重点抽查。坚持谁开发、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重点对旅游交通、星级饭店消防安全设施、景区(点)游乐设施等场地和部位进行了安全大检查。截止目前,全市旅游系统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促进了全市旅游系统各企业的正常生产。

七、加强宣传工作,夯实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群众基础

第6篇: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应急管理自查报告范文(一)搞好机关应急管理,做好常态应急值班工作是当前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反应妥善处置的先决条件,在政府应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019年,区审计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和《成华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局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在工作推进、人员安排、制度落实和应急反应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为构建全区上下联动、紧密配合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审计预案管理体系。

区审计局长期坚持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建设,全局对成立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及时调整,对全局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进行细化分工,做到了“有领导管事、有人员办事”,对工作责任的落实,局党组不定期检查,及时通报情况,并建立健全了旨在保证工作落实到位的制度和规章,确保全局应急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按照全局应急总体预案的要求,区审计局落实了全局应急值班室的设立和人员的安排,局应急值班室设在局办公室,配备负责应急值班工作的兼职干部2名,对外公布了应急值守的电话,配备了专门的应急值班电脑和办公设备,保证了应急值班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局按照应急工作值班的要求,制定了值班室各项管理制度,以及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流程。全局坚持重大节假日按时报送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认真做好机关大楼首问接待岗值班工作和领导干部节假日值班工作,全局近年来未出现值班脱岗、离岗现象,值班工作按要求、高质量落实到位。

二、加强教育宣传,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区审计局始终将应急管理教育工作,作为干部理论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教育纳入局机关干部全年学习计划。全年审计局安排干部积极参加区应急办、区委党校组织的应急知识培训3次,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和《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3次,有效地提高了干部职工居安思危、预警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按照全区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区审计局在常态审计工作开展中,注重将应急工作理念和财务安全理论通过实际工作进行宣传与运用。一年来,区审计局在各项审计工作中对《会计法》、《审计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宣传,并通过项目回访、收集建议等方式,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

三、建立排查机制,构建快速反应平台。

全局坚持应急管理工作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常态审计工作中注重隐患排查工作,建立了定期隐患排查工作体系,确保全年不少于4次的排查工作。同时,审计局高度重视审计项目风险评估,各审计小组在项目开始前,均在审前调查阶段对项目风险进行预估,对可能造成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先期进行处理,基本保证了项目审计工作“零”风险运行,基本杜绝了隐患因素的恶化和扩展。

按照全区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和我局应急预案的具体规定,区审计全面落实了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和人员、物质保障,随时可以调动有效的应急资源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基本形成了一套即符合审计工作特点,又保证应急处置目标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了“快速、高效、稳妥”的突发公共事件反应平台。

四、加强信息管理,落实交办、督办工作。

我局近年来坚持从全区稳定大局出发,积极做好涉及审计的信访维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协调和处置,全局近4年来实现了“零上访”“零突发公共事件”的目标,为全区的维稳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我局坚持常态化信访、应急工作,预先制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制度和流程,为有效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按照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全面”的工作要求,全年审计局按时报送应急管理工作月报表,无漏报、迟报、瞒报情况发生;二是按时报送重大节日值班安排,落实领导带班和人员值班工作,确保了应急职守工作到岗到位、值班记录准确完整;三是全局制定了《成华区审计局重要信息报送流程》等制度,确保突发情况、紧急事件第一时间上报,为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置留出了时间;四是认真做好区长公开电话、公开信箱交办、督办工作的落实,按照公开电话(信箱)工作的要求,按时办结、及时回复,切实兑现审计承诺,实现了全年无投诉的目标。

五、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根据审计工作的职能特点,我局目前突发公共事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干部常态化应急管理值守思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敏锐性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值班工作需加强培训,提高干部应急值守水平。

为此,我局从审计自身工作特点入手,拟从如下方面加强全局应急值班工作:

(一)加强培训教育,充分认识当前应急管理形式

开展以应急管理教育为核心的培训,从审计自身工作的风险和易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环节入手,搞好审计风险环节控制和干部应急管理教育,提升全局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对当前应急工作总体情况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应急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及时性,以学习教育带动全局应急管理工作氛围的提升,达到教育干部、促进工作、提高认识的目的。

(二)加强值班监督,落实工作责任

将应急值守工作纳入全局年度目标,将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位值班干部身上,切实加强对常态化应急值守的检查和监督,对值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整改。同时,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的准确度,加快应急文书规范模式的制定,保持应急文书公文的规范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并从制度层面明确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报送暨人员责任的具体规定,坚持监督检查,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现在萌芽状态,处置在开始阶段,将损失降到最低,将影响减至最小。

应急管理自查报告范文(二)20xx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应急办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完善应急管理组织和责任体系,科学修编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加强应对突发事件队伍教育和培训,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确保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组织保障到位有力

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狠抓落实,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成立了内江市旅游行业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符民隆任组长,全面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吴景理,副局长姬文,局纪检组长王丽等同志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各县(区)旅游局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现场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置组。应急办主任由吴景理同志兼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现场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置组分别负责现场救援、后勤保障及善后处置工作。各县(区)旅游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好事故的情况汇报和施救等工作。

做到了组织、机构、人员的落实。局领导在突发事件中都能亲赴一线,判断形势,研究方案,确定决策,靠前指挥,为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编制预案,狠抓落实

为确保我局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我市旅游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积极有效应对旅游行业突发性事件,根据市政府和省旅游局局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旅游行业实际,我局制定了《内江市旅游系统应对旅游行业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内江市涉外突发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并根据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群体性安全事件,制定了相应的处置应对措施,切实维护我市外事、旅游市场环境的安全、稳定和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建立健全突发应急事件应对制度

一是实行首问负责制及局领导接待日制。要求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声请坐、一杯茶水、一份满意”。并严格按照“来访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的工作要求,实行开门接访、带案下访解决化解疑难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监测制度和预警制度。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加强预警信息发布,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情况分析会,对全系统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形势及时进行通报,分析矛盾纠纷隐患,研究排查措施,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预防预警工作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萌芽状态。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预测预警能力的有效提高,为及时制订实施相关防范措施提供了准确依据。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我局在认真抓好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一是对全系统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内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文件精神,重点进行了《信访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知识和各项业务知识的培训。二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信访培训班,领导带头,全员参加。通过经常性学习培训,接待和处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扎实开展应急演练,针对常发突发公共事件,先后组织开展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积累了应急处置经验,提高了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应急队伍综合素质。在处理违法案件和旅游、外事、侨务矛盾纠纷中,严格按法律程序操作,该答复的及时答复,该查处的及时查处,有效避免了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

五、加强应急值班,畅通信息渠道

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性旅游安全事件发生,我局建立了领导带班的应急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登记、交接班制度。同时,为确保信息畅通,我局向社会公布了应急值班电话号码和应急邮箱地址,并定时定期核对干部职工的电话号码,一旦遇到紧急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机制。

六、认真排查隐患,严防事故发生

全市旅游系统围绕“安全促生产、安全出效益”的要求,紧紧抓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主线,坚持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以强化市场检查为主线,加强了旅游市场联合监管,着力解决旅游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违章问题。先后与安监、消防、卫生、质监、交通等部门合作,采取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全市旅游行业 “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及旅游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加大了旅游安全管理力度,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联合执法、统一行动,确保了全市旅游安全工作取得了实效。

今年共组织、联合各级各部门开展安全联合检查70余人次、车辆40多台次,主要涉及旅游星级饭店12家、旅行社及分社23家、在元旦、清明、“五一”等小长假和春节、“十一”黄金周等重大节庆期间,对全市涉旅单位安全生产进行了重点抽查。坚持“谁开发、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重点对旅游交通、星级饭店消防安全设施、景区(点)游乐设施等场地和部位进行了安全大检查。截止目前,全市旅游系统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促进了全市旅游系统各企业的正常生产。

七、加强宣传工作,夯实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群众基础

外事、侨务、旅游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是外事侨务旅游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抓好突发事件化解就要想方设法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使群众对矛盾纠纷问题有正确认识,从而避免群众因对法律、政策的误解而上访,重复访,有效降低上访的“成本”。为此,今年我局从多渠道加大了外事、侨务旅游工作各方面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二是及时编印外事、侨务、旅游法律法规政策汇编数百册发放到各阶层人士手中,供学习留存;三是开通局域网站,公开查询外事、侨务、旅游相关法规政策、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外事、侨务、旅游法律法规政策意识。

20xx年我局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各项措施的落实,使我局的应急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应急管理自查报告范文(三)我镇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下,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思路,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建立高效快捷运转机制。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水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第一组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负责研究制定全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决定和部署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协调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应急救援等工作,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应对工作。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镇党政办,负责镇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同时,我镇还成立了地质灾害、重大动物疫情、地震、森林火灾、粮食、卫生、信访、道路交通、食品安全等专项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置各类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各村明确专人为应急管理协管信息员。

2.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镇应急办深入组织开展应急体系建设调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水南镇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部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职责和应急程序,完善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工作机制。根据《水南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专项应急领导小组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水南镇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防洪抗旱工作预案及重点工程防洪抢险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具操作性的专项应急预案,各村也制定了村级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加强值守,整合资源,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各部门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隐患的排查,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强化应急值守机制,认真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初步形成了以镇党政办值班电话为主线,各村和镇直各有关单位值班单位为依托的应急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应急资源保障建设,根据“整合资源、统一调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储备防汛抗旱、防火等应急专用物资。

4.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好隐患排查。社会矛盾纠纷是引发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主要内因,为了切实防控公共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我镇针对重点工程土地征用拆迁、地质灾害治理、企业生产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指派镇村干部深入群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建立了风险隐患台帐,制作了风险隐患分布图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流程图,建立健全了各类矛盾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及时落实解决整改及处置责任,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把问题好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5.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通过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宣传条幅。广播等载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做到应急常识进村组、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形成全社会共同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良好局面。注重加强对中小学生应急知识教育,通过组织观看应急防灾影像资料、专家授课、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应急知识和自我救助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面。

6.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防化营等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加强公安机关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应急队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立足于现有的应急救援队伍,整合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三是抓好共青团等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社会青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指导各地、各部门和有关单位根据区域特点、部门职责、行业特点,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招募、培训等鼓掌哦。

7.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我镇有计划地聘请了专业人员,先后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重大动物疫情、道路安全,学校师生防震演练等各类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了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置能力。按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要求,我镇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在演练中落实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预案。全镇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地组织开展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防火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抗洪救援演练、突发交通事故应急演练等各类演练活动。通过演练,检验了预案,有效地提高了各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及村级应急预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2.应急经费和后勤保障不足。

3.应急队伍建设好农村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完善全镇应急预案体系

进一步抓好全镇各类应急预案的修订、发布和实施工作。按照“内容合法、程序规范、政务公开”的原则,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的发布和宣传,组织力量抓好预案的组织实施,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2.进一步加强应急机构和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全镇应急管理的各类工作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骨干队伍、专业队伍(防化营)建设,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健全救灾物资的储备制度。对一些重点部位、重点工作项目,建立完善预防和应急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3、进一步推进预测预警系统、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完善我镇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体系,对于一些可以预测的突发公共事件,逐步建立完善预测预警的工作体系。加快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以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为基础,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加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同步建设,实现业务系统与技术体系的高度融合,提高信息平台的整体效益。

第7篇: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内容摘要:应急管理是当今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和责任。近年来,尽管我国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理念不够科学、预案体系建设尚不完善、避灾防险自救互救教育缺失等。当务之急是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加快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分别对领导干部、社会公众和专业救援队伍开展多样化应急教育,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最大合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关键词:地方政府 应急管理 问题 制度创新

政府应急管理是当今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和责任。所谓政府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全国各地突发事件频发,不仅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加快提升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及时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当务之急必须认真审视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应急管理的制度创新,不断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河北省应急管理的现状

在组织体系方面,河北省政府于2008年成立了“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了省政府应急办。全省各设区市、172个县(市、区)政府全部组建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其他职能部门均明确了应急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和专业优势,相继建立了检测预警、应急处置、舆论引导、军地联合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应急管理机制,并且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上下一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

信息平台和物资储备方面,河北省政府投资500万元,建成简易应急平台,实现了省政府值班室与国务院应急平台视频系统的互联互通。省各级发展改革、水利、民政、卫生、商务、农业、林业、安全监管、公安等部门均建立了资金保障和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省发改委对全省应急救灾物资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了各类救灾物资的生产能力、产地、规格、价格等,并建立了信息平台。

在救援队伍方面,河北省目前逐步形成了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企业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的应急队伍体系。整合公安消防、特警、武警、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等应急救援力量,组建了大批省、市、县三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社会团体、企业、学校、村(居)民委员会等组织作用,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设立了省、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加大了对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的资金投入,成功地化解了很多突发事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尽管如此,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 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理念不够科学

有些基层政府领导者应急管理意识不强。由于缺乏科学的危机管理理论作指导,个别领导干部在侥幸心理作用下,对应急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理解,应急管理工作进展缓慢。有些基层领导者应急管理与常态管理一分为二,预防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避免危机作为控制潜在危机花费最少、最简便的方法,显然是最好的危机管理。但是,个别领导干部把应急管理单纯理解为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恢复工作,对突发事件的预测和预警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预防意识的缺位,无法积极防御突发事件的产生进而造成严重后果。

(二)预案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目前,各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体系框架虽已基本建立,覆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但有的预案不规范、不完整、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有的预案没有形成体系,上下脱节、不对应;有的预案与其他部门预案不衔接、难以配套;还有些地方、部门没有认真对已有的预案进行宣传和演练,有关人员对预案内容不熟悉,预案也未经过检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且也没有根据现实情况的不断变化对预案进行及时的修改。

(三)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教育缺失

近年来,发生的许多突发事件凸显了我国公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的匮乏,反映到政府应急管理上就意味着政府在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教育上的缺位。汶川地震中桑枣中学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的奇迹和其他学校伤亡惨重形成鲜明对比,用血的事实再次说明了防灾避险教育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项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在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防灾救助演习,不断提高公众的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推进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的制度创新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地方政府在常态管理中必须重视应急管理问题,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不断提升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基于目前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各地政府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有效避免和正确处置突发事件,以防止并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各项损失。

(一)加快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重在提高预案的质量

健全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实行“一案三制”制度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全国各地方政府都在加紧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注意以下原则:一是风险评估先行的原则。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是消除和防范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根本;是有效利用资源、有的放矢进行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构建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制定保障措施、制定预案、定期演练等四个环节。通过风险评估体系保证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预案流于形式化或格式化,确保预案的质量。二是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地方政府制定应急预案,必须审慎分析本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分析总结以往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和趋势,发现潜在隐患,科学预测可能产生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有助于政府应急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紧完善政府应急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建设,通过法规和制度明确规定应急管理机构的权责,保证各运行机制之间的顺畅关系。

强化常态应急管理机构的领导权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作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领导或办事机构,必须具备协调、调度其他职能部门人、财、物等资源的能力,必须具备畅通的信息收发功能和新闻能力。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给予基层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有决策权;坚持“岗位职责高于行政权力”的原则,避免“瞎指挥”、“乱指挥”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完善常态应急管理机构的各项能力,包括突发事件预测预警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处置能力。重点是要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一方面,应考虑由地方政府牵头,责成相关部门配合,规范各级各类信息建设标准,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对涉及应急处置的城市建设、人口分布、交通、消防、医疗卫生、救援物资等信息进行整合。另一方面,要构建全面覆盖的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遥测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及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和省、市、县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横向互联与纵向贯通,构建覆盖地方政府范围的应急指挥平台,从而为应急救援决策和指挥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教育,提升全社会应急处置合力

社会成熟度直接关系到政府应急管理的效果,是战胜危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社会成熟度表现为:不害怕危机,努力寻找好的办法应对危机,能够团结一致克服危机。突发公共事件面前,最大化降低危机事件对财产或生命的损害,重在形成政府、民众和专业救援队伍三者的应急处置合力。

其一,加强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是不是科学,对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处置是不是及时都直接决定着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危害程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要把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作为领导干部应急培训的重点。首先,必须合理选用培训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以往发生的突发事件,分析讨论和总结危机预测、危机处置、运行机制、新闻等方面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要逐渐建立起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长效机制。在各级党校或行政学院开设应急管理专业课程,并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基本教学内容。

其二,强化救援队伍专业教育。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已经证明,如果没有专业救援装备、救援技术,一般人员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首先,要加强救援队伍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医疗知识的学习和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在灾难面前利用专业知识开展救援活动,挽救宝贵生命。其次,定期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模拟演练,积累抢险救援实战经验。第三,提高专业救援队伍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抢险救灾一线工作。

其三,推广公众危机教育。为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害,除政府积极有效进行危机处置之外,公众也要不断地强化危机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首先,地方政府要积极开展防灾避险、自救互救防疫防病等知识和经验的一体化宣传教育,可以采取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知识竞赛答题等多种形式,传播防灾救灾和应急知识,不断提升民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其次,在社会组织中积极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场景模拟,大力强化社会公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保证应急演练的经常性和延续性,社会组织必须形成应急演练的相关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让民众有机会不断积累自救和互救经验,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澜等.危机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

3.马庆钰.建立国家职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设想[J].中国行政管理,2009(4)

4.宋英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导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姚国章.应急管理前沿书系-日本灾害管理体系:研究与借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钟开斌.政府危机决策:SARS事件研究[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甄贞(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工作单位:河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第8篇: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预防和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国家和省、市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为依据,按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编制。

(三)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转变职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快速反应,靠前处置;科学应对,协同处置;平战结合,军民结合。

(四)预案启动

本预案随突发公共事件的事态变化而自行启动应急状态或转入常规状态。有关机构、人员分别按照各自职责、业务范围和预案相应的规范要求,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

(五)预案界定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对我镇经济、社会稳定构成危害或威胁,有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六)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15种。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七)事件分级

本预案所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根据事件性质、危害大小、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从轻到重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

1.一般突发公共事件(4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需要镇政府调度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3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县政府协助,镇政府调度多个部门甚至全镇的资源和力量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2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在上级应急领导机构的领导下,统一组织,镇政府调度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联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1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本镇甚至全县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在上级应急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镇政府统一组织,调度全镇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配合上级应急机构紧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八)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镇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重点指一般(4级)及其以下的突发公共事件,与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衔接。

(九)应急预案体系

金刚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镇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镇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镇政府负责制定,经镇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实施。

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镇直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的预案。由牵头部门与支持部门共同制定,经镇政府批准后由牵头部门组织实施,并报镇政府备案。

二、指挥机制

(一)机构与职责。

1.领导机构。

成立金刚镇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镇应急委),作为我镇常设的协调议事机构,统一领导全镇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镇应急委主任由镇长担任,副主任由副镇长和武装部部长担任,委员由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各村委会主任及驻纸坊武警、部队、镇机关部门负责人担任。镇应急委可根据上级要求或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情况,临时召集增补相关镇级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

镇应急委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全镇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全镇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对发生本预案中未预料到且涉及多个部门进行防范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确定指挥机构、现场指挥和相应的职责任务;承担上级应急领导机构安排的其他工作。

2.日常工作机构。

镇应急委下设办公室在镇政府办公室(以下简称镇应急办)。镇应急办负责办理镇应急委的日常事务。主任由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副主任由镇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具体工作由镇政府办公室承担。

镇应急办的主要职责是:执行、督促、落实镇应急委的决定;组织、指导、编制、修订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指导、协调、督促全镇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承担上级应急机构安排的其他工作;发挥枢纽作用。

3.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镇应急委分别设立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确定应急工作牵头部门和单位以及参加部门和单位,具体负责指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各专项应急指挥部由镇长任总指挥,分管牵头部门的副镇长任副总指挥,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总指挥,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分别设在相应牵头部门和单位,指挥场所设在牵头部门和单位,如果条件不具备,则由专项应急指挥部决定,在适当地方开设,充分利用现有指挥系统硬件设施,指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设立金刚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指挥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由镇民政办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综治办、农技站、畜牧站、水管站、派出所、财政所、安全办、国土资源所、卫生院等部门参加。

——设立金刚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由镇国土资源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民政办、财政所、环保站、水管站、卫生院、经发办等部门参加。

——设立金刚镇破坏性地震应急指挥部,指挥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由镇政府办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金刚中学、派出所、民政办、财政所、环保站、水利站、卫生院、供销社、科协、安全办等有关部门参与。

——设立金刚镇森林火灾应急指挥部指挥森林火灾应急工作。由镇林业站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民政办、财政所、水管站、农科站、卫生院、兽医站、农机站等有关部门参加。

——设立金刚镇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与现有的防洪度汛指挥部合署),指挥旱灾、暴雨洪水灾害和中小型水库、重点防洪区域、重要河流超标准洪水、特大局部暴雨洪水和大范围人饮缺水应急工作。由水管站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武装部、派出所、农技站、卫生院、民政办、林业、国土资源所、村建环保所、有线电视站等部门参加。

——设立金刚镇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火灾事故应急工作。由派出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金刚镇义务消防队、民政办、村建环保所、水管站、农科站、畜牧站、卫生院、经发办、安全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建筑工程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建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由城建规划办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财政所、卫生院、安全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由安全监督管理站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财政所、国土资源所、卫生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与现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合署),指挥采石场、工业及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事故应急工作。由安全办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司法所、经发办、国土资源所、工商所、环保站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由环保站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财政所、水管站、农技站、畜牧站、林业站、卫生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以及相关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的应急工作。由卫生院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金刚中学、食安办、派出所、财政所、环保站、工商所、农科站、兽医站、水管站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纸坊镇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食品(食物)在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经营、消费等环节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由食安办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金刚中学、卫生院、派出所、民政办、农技站、畜牧站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防治高致病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部,指挥动物疫情应急工作。由畜牧站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武装部、农科站、林业站、经发办、派出所、财政所、环保站、卫生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重大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含民族宗教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派出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办、统战、武装部、卫生院、财政所、各有关村委会等部门参加。

——设立金刚镇突发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镇境内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含突发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派出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司法所、卫生院、财政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5.应急队伍。

在应急处置中承担抢险救灾具体工作的队伍主要有:

(1)紧急救援队,由派出所、镇人武部、环保、民政、卫生、通讯等部门抽调人员和专用救援设备、必需物资根据实际情况组成工作分队。各分队及专用救援设备和储备物资列为常备力量,队员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临时通知组队,按照生命救助第一的原则,发挥第一时间迅速投入的作用,迅速、高效开展救援生命工作。

(2)专业救灾队伍,分别由抗震减灾、水利、林业、派出所、医疗急救、环保、安全生产等部门组建,负责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专业应急工作。

(3)志愿者队伍,由镇机关各单位全体人员、各村委会抢险应急队成员,企事业单位、农村村民小组等社会力量中具有一定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组成,主要参与应急工作的后勤保障、疏散安置、宣传动员等辅助工作。

(4)后备队伍,由民兵组成。后备队伍的调用由镇人民政府与各单位协调,报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批准后,按照上级应急机构的指示配合开展应急工作。

(二)预警、信息与宣传。

1.监测与预测。

各村民委员会、镇属各有关单位(部门),特别是负责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的部门要加强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在各类专项应急预案中完善、细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标准;有计划地开展隐患调查;利用技术、人工等多种监测手段,掌握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因素;及时组织相关单位、专家对监测结果、涉及范围、危害程度等进行分析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信息报送

(l)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以政务值班系统为主渠道。各村民委员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部门、其他与突发公共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单位是受理报告和向上级报告的责任主体。

(2)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应当迅速向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公共事件发生征兆、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各种隐患和现场情况;并有权对相关部门、个人的工作过失和不当处置行为进行举报。

(3)监(预)测和信息报送要点:

——基本情况和可能涉及的因素。如事件类型、时间、地点、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交通和人口密度情况,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件等。

——危害程度和可能达到的级别。如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等。

——已采取的措施、下步应对措施和相关请求等。

(4)信息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

——发生或将发生一般级别以下或未确定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各村民委员会、各部门在接报后立即报镇应急办,镇应急办在接报后1-2小时内报市应急办;向突发公共事件涉及的相关上级部门汇报。

——发生或将发生一般级别以上(含一般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各村民委员会、各部门在接报后立即上报镇应急办,镇应急办在接报后30分钟内报市应急办。对已确定级别较高的突发公共事件,可采取先报基本情况后报详细情况的方式,以缩短报送时限,争取处置时间。

(5)突发公共事件涉及港澳台侨、外籍人员,或者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国家、地区、国际机构通报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3.预警信息。

镇应急领导机构根据上级应急委的预警级别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做好自护宣传工作和群众稳定工作。

4.宣传报道。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宣传的有关规定,在上级应急机构的指导下,向媒体和社会公众通报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情况、应急措施、存在困难和下部工作部署。报道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注重社会效应,突出以尽快、妥善解决突发事件为核心开展宣传.

(三)分级负责。

各村民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各部门根据预案和各自的职责任务承担责任和义务。对不同(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按以下规定分级负责处置指挥:

1.未达到级别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4级),由镇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主要应急措施如下:

(1)由镇应急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应急工作,设立现场指挥

部指挥应急,及时报送信息。

(2)镇应急领导机构可根据现场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求支持。

(3)由上级相关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或应急委有关成员率相关部门赴现场进行专业指导和协助应急。

2.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镇应急委做好先期处置工作,由上级应急领导机构启动相关预案进行处置。

3.对上级应急领导机构要求我镇参与,或镇应急委请求参与的涉及市内其它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队伍由市应急办或相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指挥。

三、现场处置

(一)先期处置。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得到核实后,事发地村民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应立即赶赴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应急人员进行先期处置;按照本预案有关规定,确定或预测事件类型、危害程度和可能达到的级别;立即报送信息。

(二)事中处置。

1.成立现场指挥部。

在处置一般(4级)及其以下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时,镇应急委或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在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由分管突发事件工作的副镇长任指挥长,事发单位、镇机关有关部门及应急队伍负责人组成。市应急委或专项应急启动后,与市应急委或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配合组成现场指挥部,由市应急委或专项应急机构统一指挥。

现场指挥部职责是:以抢救受灾人员生命、控制事态扩大为第一目标,按照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实际情况负责受灾人员抢救和抢险救灾工作;迅速了解、收集现场情况并上报镇应急委。现场指挥部成员按照工作职责,分口负责,实行责任人制度。

2.组成现场工作小组。

现场指挥部应根据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实际等情况,下设若干现场工作小组。现场工作小组从有关部门、应急队伍中配置专门力量,按照职能分工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展开工作。

现场工作小组组成及主要任务如下:

(1)综合协调组,由镇政府办公室牵头,主要职责:对现

场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传递和上报,协助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现场协调。

(2)抢险救援组,由派出所,武装部、民兵等单位及突发公共事件涉及的主要职能部门组成,主要职责:营救、搜救、疏散人员;封闭、消除危害源;排除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隐患等。

(3)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由卫生院牵头,环保、农科、畜牧、林业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救治、护理、转送伤员;监测、控制、疫病;收容、清消污染物等。

(4)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当地村民委员会牵头,民政、派出所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强制)疏散、安置、安抚现场群众;保障被疏散和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等。

(5)治安警戒组,由派出所牵头,武装部、民兵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对现场及周边的重点目标进行警戒,维护秩序。

(6)应急通信组:由镇电信分局牵头,主要职责:保障处置工作的通讯畅通。

(7)交通保障组,由派出所牵头,交通、运政、农机、规划建设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交通管制、路桥维修,开设“绿色通道”保障运输畅通。

(8)应急物资和经费保障组,由民政办牵头,财政、卫生、粮食、交通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组织、调集、运输、征用应急物资、设备、食品、药品、房屋、场地等。

(9)生活保障组,由当地村民委员会牵头,主要职责:为应急人员提供食、宿等生活保障。

(10)社会动员组:由当地村民委员会牵头,宣传办、共青团、妇联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动员、组织群众参与辅工作,稳定民心。

(11)善后工作组:由当地村民委员会牵头,民政、卫生、派出所、保险等单位和社会公益组织组成,主要职责:清理、监测现场;调拨、发放应急款物;处置遇难者遗体;理赔、管理救助捐赠等。

3.应急措施。

(1)镇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或现场指挥部经请示镇应急委同意,立即启动金刚镇紧急救援队全部或部分力量,以生命救助为首要目标,实施救援行动和紧急疏散,避免事件扩大。

(2金刚镇紧急救援队实行准军事化指挥进入待命状态后,全体队员、设备停止其它工作启用紧急救援标志,以最快速度分别抵达指定地点集合,并根据命令派遣部分或全部力量在规定时限抵达现场,并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组织指挥。

(3)镇应急委、应急办成员迅速就位,进入指挥中心(镇政府办公室);有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和现场指挥部成员迅速赶到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报送信息;镇应急办开始组织后续力量,准备增援。

(4)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或现场指挥部启动专业救灾队伍应急;必要时,请求市应急委组建专家咨询机构。现场指挥部按照派遣的救援队伍和力量有效地组织现场指挥。

(5)各救援队伍抵达现场后,按照现场指挥部的命令要求和专项应急预案,配置不同的力量,组成现场工作小组,开展施救工作。

(6)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

(7)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继续信息报送。

(8)镇应急委指挥、协调有关成员单位或临时召集相关镇级部门组织必需物资,保障救援队伍和受灾人员的供给以及受灾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畅通;根据事件发展趋势,组织后续力量增援。

(9)镇应急委调集辖区内的应急资源供给;必要时请求上级应急机构指导、协调或后备队伍支援。

(10)现场指挥部按照专项应急预案,实施下阶段工作;视现场情况,命令镇紧急救援队转为常规救灾队伍或休整、收队。

(11)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隐患被基本消除后,在预警信息的机构解除预警信息后,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

(三)后期处置。

1.善后工作。

应急工作结束后,镇应急委组织实施善后工作:

(1)对现场进行清理、监测,继续查排隐患。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事件中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和家属,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3)依法对征用的应急物资(场所)的所有人给予适当补偿。

(4)救济受灾受害群众,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5)向受灾受害群众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

2.社会救助、保险。

各级社会公益组织广泛动员和开展救助捐赠活动。保险公司根据投保合同及损失情况,及时进行理赔。

3.调查、总结。

依法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及时确定事件性质、原因和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对责任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上报追究责任。镇应急委和有关村民委员会、部门根据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面调查、评估和处置结果,总结经验教训、积累经验;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备案。

(四)组织保障。

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应急工作职责和任务,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工作并制定相关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

1.指挥系统保障。

加强应急指挥机构(指挥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有指挥中心(镇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指挥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指挥中心和技术支撑体系。

2.通信保障。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网络;建立畅通、稳定、保密、便捷的应急通讯保障体系,确保应急期间党政领导机关、现场指挥部及其他重要场所的通讯保障;建立应急人员常用、备用通讯联络动态数据库。

3.应急队伍保障

做好金刚镇紧急救援队、各专业救灾队伍、后备队伍等应急队伍的保障工作,壮大志愿者队伍,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与服务的长效机制。

镇紧急救援队备战要求如下:各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支持紧急救援工作,充分认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紧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真落实各项执备勤制度,随时确保紧急救援队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1)设备。所有列入镇紧急救援力量的车辆、设备,储备的救援必需物资保持在岗在位。机械设备要保证油料、电池、零配件等补给充足,定期检查运转情况,保证准备充分、状态良好。

(2)人员。应急队伍在组织队员时,要考虑紧急救援工作的特殊性,除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应避免高龄和女性队员,同时保证一定数量的后备队员(车辆驾驶员、专业机械操作员的后备队员不应少于2人/组)。应急队员(含后备队员)必需配备通讯工具,并保持畅通。列入镇紧急救援力量的设备、人员要确保稳定,避免出现因设备、人员频繁调整导致工作、职责脱节的情况出现。各单位确实需要对设备、人员进行调整的必须及时报告获批准后报镇应急办备案。

(3)标志。金刚镇紧急救援队车辆、人员(含后备队员)统一配发标志牌。标志牌在备战状态由各车辆、队员自行妥善保管,紧急救援状态下使用,以确保行动畅通、指挥有序。

(五)应急装备、物资保障。

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装备、物资、粮食的维护、备勤、征用、储备工作;为涉险、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做好必要的生产能力、生产基地储备,建立应急生产启动运行机制探索由实物储备向生产潜力储备和信息储备发展的机制;完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建立应急装备、物资动态数据库,避免对应急装备、物资的重复投资。

(六)医疗卫生保障。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挥疾病控制监测网络优势;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急救保障措施;做好医疗设施、装备、药品、防疫物资的储备和调度工作;合理布设和建立急救站点,确保有效实施现场救治,逐步实现应急卫生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医护急救资源动态数据库。

(七)经费保障。

镇财政对一般(四级)及其以利及别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及善后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年度财政预算安排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有关经费;加强对应急工作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和鼓励保险企业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保险业务,积极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灾害事故保险;逐步加大社会救助的比重,广泛动员和开展救助捐赠活动,探索设立全镇突发公共事件救助基金的机制。

(七)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把避难场所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镇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逐步建设完善;利用人防设备设施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提供服务和保障;建立临时避难场所动态数据库。

(八)交通运输保障。

加强应急交通保障,提供快速、高效、顺畅的公路设施、设备工具、运行秩序等交通保障条件。

(九)生命线保障。

保障应急状态下交通、供水、供电等公用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十)宣传保障。

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律、法规、规定,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加强对在校学生教育,不断增强社会公众防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十一)培训保障。

加强全镇在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不断提高直接参与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指挥能力和信息处理效率,确保机构高效运转。

四、附则

(一)预案管理。

1.预案的定义和编制主体。

(1金刚镇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镇应急办组织编制,与《浏阳市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

(2)专项应急预案,是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镇机关关部门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行动方案、保障方案和操作手册,是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属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和对应上级专项应急预案的下位预案。由镇相关职能部门或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分别组织编制。

(3)部门应急预案,是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本部门在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相关职能而制定的行动方案、保障方案和操作手册,属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和对应县级部门应急预案的下位预案。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组织编制。

(4)举办大型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

2.预案审议、批准和备案。

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由镇政府办公会议审议和批准;专项应急预案由分管副镇长审议和批准;部门应急预案由各部门审定;各类预案审定完成后下发执行、上报备案。

3.预案修订。

如各类预案制定的法律依据、机构或应急工作发生变化时,各类预案编制主体应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重新上报备案;专项目应急预案和主要的部门应急预案构成种类将不断补充、完善。

五、监督管理

1、预案演练

镇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协同镇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跨部门、跨行业的应对突发事件演习。

1、预案演练从实际出发,份额不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内容包括应急联动、紧急集结、协同配合、现场救援、应急保障等。通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制,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的基本程序,检验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现场迟处置能力和应急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评价应急准备状态。

2、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规划。宣传、教育等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对应急指挥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各类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3、监督与检查

镇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对本预案和各专项预案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对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考核体系,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考核各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4、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9篇:小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一、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近两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制订了一批既符合实际又具有操作性的应急预案。20****年以来,我县制定了《****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安监局、公安局、交通局、消防大队、卫生局等14个部门根据自身部门职责制定了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全县16个乡镇、办事处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联动,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体系,为应急处置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应急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20****年5月,我县印发了(茌政办发[20****]33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县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的通知》,成立了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协调小组组长,县政府信息办主任为副组长,县政府各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王征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我县16个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自身情况,全部建立了以各乡镇分管负责人为领导的临时应急组织。目前,我县正积极探索各乡镇应急管理机构的新模式,督促各乡镇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

(三)应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一是制定了应急管理值班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在节假日及汛期、麦收、全县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应急值班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带班,做好值班记录,切实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发挥应急指挥平台作用,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二是制定了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及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普及应急知识。今年,我县将20****年5月26日-6月1日确定为全县应急知识宣传周,通过自主宣传、媒体宣传、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农村、学校、企业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普及防灾减灾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应急常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制定了应急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印发了应急管理手册。今年9月-11月,我县分两个阶段,组织全县科级及科级以下公务员参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全县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我县结合实际,编订、发放了****县应急知识宣传手册,提高了全县人民对应急工作的认识。

(四)应急演练活动不断加强

近年来,为更好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我县有重点地组

织了应急演练活动:

2005年7月,开展了全县防治禽流感应急演练。

20****年8月,开展了全县食品安全三、四级重大事故应急演练。

20****年7月,开展了全县防汛抗旱应急演练。

20****年8月,开展了全县天然气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20****年10月,开展了全县安全生产应急演练。

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尽管我县应急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有些单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机构的单位还存在着人员不整、不到位的现象。二是预案体系不完善。我县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虽然在20****年开始启动编制,但还有应该制订的应急预案尚未完成,特别是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重点单位差距较大。三是应急机制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时候应急值班人员不够到位,存在离岗、缺岗现象;应急信息报告不及时等方面。

三、下一步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打算

1、进一步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三个层面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一是对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牵头组织做好《****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县级专项应急预案、16个乡镇、办事处应急预案的修改工作,重点解决好预案衔接和实用问题,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二是督促各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力争实现预案全覆盖。同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2、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具体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切实做好信息汇总和应急值班工作。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及应急处置程序,形成快速响应机制,切实做好重特大事故现场救援指导、协调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应急监测和预警工作。定期、不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重大风险源排查,切实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做好社会公布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