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护理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骨牵引便秘灌肠开塞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0-01
老年骨牵引病人,特别是有便秘史的病人,容易产生质地坚硬的粪结石,堵塞于直肠,使灌肠液不能顺利灌入结肠,且由于限制,不能产生较高的腹压排便,灌肠效果差更增加病人的痛苦,临床上发现在灌肠前使用开塞露法效果好,减轻病人痛苦,大便排出顺畅,灌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方法
21例老年骨牵引病人,年龄在78岁以上,有便秘史,股骨颈骨折,入院后以胫骨结节牵引限制,3—10天未解大便,自觉腹胀,食欲减退,查体:可在左下腹部结肠区扪及条索状包块。如按一般的灌肠法,操作中发现大便干结,灌肠导管易折,无法正常插入,灌肠液不能流入,患者诉疼痛不适,情绪烦躁,且受牵引位置的限制,无法使用较高腹压排出干硬大便,灌肠无法进行。现在我们采取先将开塞露一支40ml挤入内,五分钟后,瞩患者稍用力,见有大便在口时,用戴手套的手指协助排出或抠出大便,再挤入开塞露,直至积聚在的粪结石全部排出。再用肛管进入直肠,已无阻力感,灌肠液流入通畅,患者诉有便意后,拔除导管,保留5-10分钟后,自行解出大量大便。
2体会
2.1理解安慰患者。在操作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准备屏风遮挡,保护隐私,减少紧张感,解除患者心理负担,让其积极主动参与。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
2.2操作中注意事项。操作前铺一次性中单,备好便盆。患者取仰卧位,双手可抓住牵引床上吊环,健肢屈膝,臀下垫便盆,妥善安置牵引足,保持有效牵引。嘱患者张口深慢呼吸可放松括约肌,同时将开塞露边挤边旋转有利于粪块松动,粪块松动后嘱患者稍微用力,用带手套的手协助大便排出。操作中动作轻柔,随时关注患者的感受,如发现面色苍白,出汗,疲惫等表现,应暂停,休息片刻。灌肠液温度在39-41℃,量为500-1000ml,操作毕,清洗及擦净臀部,并可用毛巾热敷。
2.3指导患者便秘的预防方法。
2.3.1饮食指导合理安排饮食,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和谷类食物,注重粗细搭配,适当食用油脂食物。餐前喝热饮料和果汁,若病情许可,应增加每日的液体摄入,每日摄入量不少于2000ml。2
2.3.2药物指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使用缓泻剂如通便灵,中药等。
2.3.3腹部按摩。用手在腹部由右向左环形按摩,可增加腹内压,促使肠内容物下移,促进排便。
2.3.4建立排便习惯。患者入院后有计划的训练其在床上使用便器。选择病人自身合适的排便时间,早餐后为宜,每天按此时间排便,不急躁,不随意使用缓泻剂。
3小结
便秘好发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但大多数便秘患者可以得到早期治疗,如根据个体差异服用缓泻剂,按摩腹部等方法。但骨科长期卧床老人,受骨牵引限制,患者对排便有恐惧感,不愿排便,当发生时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导致灌肠操作困难。护理人员采取合适的护理对策,恰当的心理沟通,使用开塞露在配合灌肠解除了严重便秘,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3—12月齐齐哈尔市老年人1328人,男性730人,女性598人,年龄在61~84岁间,平均(71.7±4.3)岁;城镇居民812人,农村居民516人。
2.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护理服务质量是否满意;(2)护理服务机构是否足够;(3)护理服务机构分布是否合理;(4)护理服务工作人员是否足够;(5)对护理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有何评价;(6)是否掌握老年护理的基本常识。问卷调查由专业工作者负责,由问卷调查人员提问并记录,老年人回答相关问题。
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
二、结果齐齐哈尔市老年护理存在的问题依次是
护理服务机构分布不合理、护理服务机构偏少、老年人缺乏足够的自我护理知识、护理服务工作人员偏少、护理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护理服务质量不满意。讨论老年护理存在的问题:(1)护理服务机构的问题:本文的老年人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护理服务机构分布不合理率、护理服务机构偏少率分别达到61.1%、59.7%。目前齐齐哈尔市的老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医疗保健中心、社区日间照料室等护理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市区,而在克山县、甘南县等县城则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大部分偏远地区以敬老院形式存在,护理机构分布严重不合理,且我市的老年服务中心仅有178个,老年活动中心仅有152个,这对于86万齐齐哈尔市老年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2)护理服务工作人员的问题:本文的老年人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护理工作人员偏少率、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率、护理服务质量不满意率分别达到39.2%、36.4%、30.9%。护理工作人员偏少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市甚至我国医疗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医院每天面临着大量的病人,但由于观念问题、薪金问题等使许多人不愿意进入这一工作岗位。大部分的护理工作人员学历仅为专科或者中专,这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由于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提供护理时需要认真、耐心,态度需和蔼,若护理工作者稍微疏忽,容易造成老年人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意。(3)老年自我护理知识的问题:本文的老年人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我护理知识缺乏率达到53.0%。之所以缺乏自我护理知识,很可能是因为医院/社区在提供护理服务时,着重“供”,但却忽视增强老年人自我护理知识。
老年护理的相关对策:(1)调整护理服务机构的布局,合理分布:应根据老年人人口分布密度,调整布局,合理地设立护理服务机构;应重视县级护理服务机构的设立工作,不仅仅只让市区老年人享受“星级”服务,还要重视偏远地区老年人的护理服务。(2)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定期举办护理培训的讲座、学习班等,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巩固和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增强护理意识,提高综合素质。(3)加大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养投入,制定职业规划,提供再培训、再学习途径,增强护理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使其安心工作,减少人员流失率。(4)完善老年护理的保障制度:现阶段,我市的大部分老年人文化水平低,经济水平有限,在“未富先老”的社会中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措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因而应进一步完善老年护理的保障制度,是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5)提供多渠道护理知识宣教途径:因老年人基数大,护理工作者提供的护理服务有限,所以老年人自我护理知识尤为重要。应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册、讲座等方式,向广大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护理常识,提高自我护理意识,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减少护理工作者工作量。
三、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平均寿命延长。目前我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2006年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底65岁以上人口为1.0419亿,占全部人口的7.9%。加之我国传统大家庭的家庭结构正向现代独立分户的家庭结构转变,社区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群体即空巢老年人。空巢,就是一个人或与伴侣一起居住,包括有子女但不一起居住者。了解空巢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可以为这一群体心理健康提供依据,对促进空巢老年人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安度晚年有着重要意义。我院于2006年6~9月对92例社区空巢老人健康教育需求内容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枣庄市文化路街道所辖的四个居民小区中≥65岁且愿意合作的空巢老年人92例。其中,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占72.5%,患病率居前的依次为高血压、关节病、心血管病、白内障。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有一般情况、有无重大病史、对健康内容需求的程度、宣教方式、时间、是否随访等几个方面。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由小组组织专人到户发放问卷,并先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及填写要求,被调查者了解后逐次填写,对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填写的,由调查人员代为填写。发放调查表92份,收回92份(包括夫妻双方),有效收回率100%。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被调查92例中,男性43例,占46.7%,女性49例,占53.3%,年龄在65~84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6人,中专27人,高中14人,初中19人,小学10人,文盲6人。职业:干部47人,工人41人,家庭主妇4人。
2.2 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程度调查 由表1可见,老人最想了解的健康内容是一些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和用药常识,其次为预防常识和急救常识,对饮食调理、护理常识、常规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等内容也很想了解。98.7%的人认为对健康教育宣传的认识十分必要,健康意识较强,而且极为迫切;91%的人认为健康教育应当在疾病预防阶段,9%的人认为应在疾病发生期。
2.3 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 见表2。
3 讨论
3.1 教育内容具体化和专业化 调查表明,健康教育内容应针对不同病种而制定,如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对饮食调理知识教育需求达98.7%,心脑血管疾病对急救常识教育需求达99.3%。因此,健康教育应根据具体疾病种类需要制定内容和方案,并随机评估,不断调整,才能体现健康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动态性。
3.2 形式多样化 由调查可见,个别指导因针对性强便于交流和沟通而较受欢迎。最受欢迎的形式是宣传册,具备图文并茂,易阅读及长期保存,备份查询等功效。也有部分老人希望运用现代视听器材进行教育,如录音、录像。部分国家已在互联网络中进行健康宣传教育,这种方式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颖性,这也对作为健康宣教者的护士的知识水平和交流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内容系统化 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制定不同内容,随着我国人口文化素质提高,生命质量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社区内的空巢老人,作为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更要重视,这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限于疾病,而应从病因、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急救、饮食、并发症预防、合理用药等方面进行教育,提高空巢老人自我监控、护理的能力,使其健康长寿。
3.4 健康教育制度化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子女的工作、生活等各种压力,给老年人身心带来一些压力,客观上说,实施健康教育可以解除老人的部分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应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社区护理,并列为护士工作考评指标,形成制度化。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原因 安全防护
一、老年人跌倒的概况和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老龄化的人口数已占总人口数的10.6%,预计2025年将达到2.8亿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9.3%,我国老龄化即将进入一个高峰期。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30%的老人跌倒一次或多次,高达80%跌倒率的老人都是78岁以上的老人,也就是说,老年人的跌倒率是随着年龄而递增的。不论是独居老人,还是养老院的老人,甚至是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减弱,都曾出现过跌倒的情况。其中,5%至10%跌倒的老年人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身体伤害。国外有家医院曾经对于急症伤害就医的进行过排名,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跌倒所导致的伤害居然排名第3位。面对这样的数字,老年人跌倒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跌倒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甚至会导致部分老年人因为跌倒而伤残和死亡。年龄越大的老人就越容易跌倒,导致的伤亡几率也就越高。
二、老年人跌倒原因
(一)身体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日渐衰退,而且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在急剧下降。有些老年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耳聋眼花、弯腰驼背、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等现象,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跌倒伤害。还有一些老人常年患有急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颈椎病、关节炎、偏瘫、老年痴呆等疾病都会造成老年人行动反应迟钝,如果没有家人的看护和照料,是极易发生跌倒等意外的。也是由于这些疾病,很多老人对药物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长期服用一些药物也会干扰老人身体的正常机能,有些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会造成直立性的低血压,使跌倒的危险性又增加了几分。
(二)外界因素
外界的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之一,由于很多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下降,那些我们看似平常的环境都会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例如,湿滑的地面、凹凸不平的地面、松垮的地毯、拥挤的闹市、楼梯太陡等因素都会造成老人的突发性跌倒。
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措施和安全防护
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及时掌握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及时预防,前期的预防比后期的护理重要的多。
(一)强化健康教育
不论是家人还是老年社区服务站,都要及时的对老年人普及健康保健常识,使老年人明白并且能够记住哪些因素会导致他们跌倒,给她们带来身体的伤害。而且要给老年人讲解一些有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方式,例如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从凳子上站起来时候不要太急,以防跌倒。
(二)加强防护措施
要定期给老年人做体检,及时了解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且对他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将那些会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隐患及时排查修理、更换。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关于老年人的防护知识,做好针对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消除安全隐患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非常重要,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布局要合理、安全、没有障碍物。如老年人家中的家具有棱角的地方一定要把棱角包裹住,以防刮碰倒老人,地面的防滑措施一定要做好,尤其是卫生间的防滑措施。尽量不要让老人独居,出门时步态平稳。做好这些,老年人的健康就多了几分保障。
(四)完善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工作
【关键词】老年;体检者;心理分析;护理;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加上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的逐渐贯彻,对体检中心在医疗市场中的生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要求体检中心的护理人员转变观念的同时,特别是对老年体检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后寻找合适护理方法已经成为医护人员工作中的重点[1],本文对老年体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进行调查问卷的1660例老年人均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其中男性860例,占51.8%,女性800例,占48.2%,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68.5±2.5)岁。
1.2方法对所有体检患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具体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单位、文化程度、电话等,此外还包括对体检患者的健康进行评定如有无头痛、头晕、胃痛等疾病,有无不良嗜好及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传染病等。此外,对于男性体检者应增加前列腺的检查,对于女性体检者,应增加妇科及宫颈涂片的额检查。在问卷的背面还包括对体检整个过程的满意度及体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护理人员将此调查问卷岁体检表一同发放给体检者,现场填写后,由体检者本人放回前台。
2老年体检者心理状态的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多数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敏感。老年人都很惧怕肿瘤的发生,但是肿瘤是老年人中的多发病,大部分老年人都把自己的亚健康状态看做是肿瘤的早期症状,并采取多次检查的方法,直到消除自己的疑虑,对健康有较高的追求。此外,多数老年人体检前心理处于紧张的状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敏感,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医学常识,对体检缺乏积极性。但是大部分体检者还是想通过此次体检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有全面的了解[2]。
3老年体检者的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根据调查问卷所反映的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同时也要加强人文科学的学习和沟通。
3.1体检前心理指导体检前将全部体检者集中起来,对整个体检科室向体检者进行详细介绍后,同时对体检的顺序、体检的项目和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向体检者进行说明,且以上均由专门人员进行讲解。此外,我们的护理人员还会根据老年体检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类,通过向相关的专家咨询探讨后,并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此护理方案的制定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体检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在选择合适的额诊疗方案时,充分利用体检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个性化的体检。
3.2体检过程中的护理所有体检人员应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做到服务态度好、服务礼仪佳。老年体检者的心理相对较弱,对医护人员的语言极其敏感,因此,我们的工作人员整个体检过程中,应充分使用礼貌用语,使老年体检者有备受尊重的感觉,愿意接受医护人员的建议,从而消除沟通的障碍。特别是对于体检过程中那些体弱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采取一对一专人负责制,节约此类患者的体检时间,使整个体检过程顺利进行。鉴于老年体检者特定的心理因素,在整个体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矛盾,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医护人员不应该采取不理睬或顶撞的态度,为了不进一步激发矛盾,护理人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并面带笑容的给予解决,尽量想办法解决问题,耐心的倾听体检者的心声。
3.3体检后的心理护理对于体检结果应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个别检出疾病的老年人,应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通过绿色通道,帮助他们与相关医院或科室取得联系,及时的把他们送到某医院或某科室,请有关专家给予进一步的诊治,同时为他们做好保密工作。对于一些癌症患者,对其家属及周围的朋友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为他们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适当的督促他们进行运动,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3]。
4结论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处于不败的地位,服务理念的改变是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对体检者特别是老年体检者服务观念的改变,使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脱颖而出,坚持以受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定能打造出较为专业的体检医疗团队。老年体检者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因此需要给予特殊的额关注,在加上老年自身身体和心理的特点,对相应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老年体检者多体检结果十分重视,如果医护人员忽视或简单处理易造成老年人的误解,因此,我们的医护人员应提高对体检结果的重视程度,及时、认真、负责地处理相应的体检结果。总之,在体检中,应密切关注老年人心理需求,并根据不同老年体检者的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分护理服务,在增加他们对整个体检过程中的满意度的同时,也可提高他们体检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利.老年体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126-127.
【关键词】 老年肺炎 临床特征 护理体会
老年人容易患肺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延误诊断,延长治疗。为了进一步认识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我们对近3年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通过对老年肺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由于老年人适应能力低,所以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老年患者中85%出现咳嗽,72.5%出现咯痰,60.2%出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50.7%出现发热,10.6%出现胸痛,但除发热、胸痛发病率较低外,其他症状较明显。
123例老年肺炎患者均为我科2001年3月―2004年5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均符合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08例,女15例,年龄65-81岁,除2例死于呼吸衰竭外,其余均好转出院。
老年患者中117例(95%)伴有基础疾病,以冠心病最多(47例),其次为高血压病(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8例),陈旧性或急性血管疾病(17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哮喘(7例),糖尿病(7例),恶性肿瘤(3例)。
2 临床护理
2.1 热情接待病人,为病人创造一个整齐、干净、肃静的病室,病室湿度为60%-70%,温度为20-24℃为宜。
2.2 吸氧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基础肺功能差,多数对缺氧不敏感,慢性缺氧易造成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紫绀,曾患有肺心病病人吸氧,一般主张氧流量为2L/min,氧浓度为29%持续吸入,等症状改善后改为每日吸氧6―8h。
2.3 促进有效排痰 因老年人体弱多病,营养不良,呼吸肌疲劳,使有效排痰能力降低,由于胃肠功能减弱进食进水量少,呼吸频速导致失水增多,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因此指导患者正确排痰方法尤为重要,促进有效排痰,鼓励病人多饮水(少量多次,每次约60ml,30min饮水1次),并给予静脉补液,同时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化痰消炎药物等。要让患者经常变换、拍背,通过叩击震动病人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但切忌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肋骨骨折,肺泡破裂等意外发生。
2.4 心理护理 经过看望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鼓励和安慰病人,让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切忌紧张、焦虑和悲伤。因为一切过激的心理反应,均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使自身血管收缩,大量血液转移到肺循环内,肺血容量急剧增加,使肺的顺应性降低,呼吸困难加重,痰液不易排出,使肺炎加重。要求护士在护理操作时要做好到稳、准、冷、轻,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赖感,以消除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
2.5 健康指导 预防老年性肺炎很关键,北方的冬季是老年肺炎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所以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如患者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发展成肺炎,患慢性病尤其是是合并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治疗,还可以定期注射肺炎疫苗,另外老年人应适量合理地锻炼身体,使机体逐渐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日多吃一些营养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排出,不吸烟、不酗酒,尽量少去人声嘈杂、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3 总结
肺炎系肺实质性急性炎症,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老年人全身反应能力差,肺炎常无典型症状,发病比较隐蔽,一般没有发热、咳嗽、胸痛、畏寒等肺炎的主要症状,因而使诊断困难,因此,老年性肺炎的发现和诊断非常重要,这需要病人,特别是病人家属多了解老年性肺炎的常识。另一方面,医生的明确诊断要以X线胸片为主要依据,在护理上只要我们护理人员参与家属配合,根据患者不同症状,给予不同的护理,使老年肺炎早期康复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和肺炎旁胸腔积液特点[J].中年老年医学杂志,2003,2(2):22.
基金项目:唐山市科技攻关项目(09130202A-3-24)。
作者简介:彭伟(1968-),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口腔流行病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摘要】目的:评价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前,老年患者的GDS评分均在11分以上,平均得分为(17.3±5.2)分。随访第1年,患者GDS评分为(10.8±2.7)分。随访第2年为(9.2±3.1)分。随访第3年为(8.7±2.9)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GDS评分得到显著下降。护理干预后,轻度和中重度抑郁患者的GD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抑郁程度逐年降低,说明社区长期性、连续性的护理对降低老年抑郁症患病情况,改善社区老年居民生活状态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抑郁;干预;护理
老年抑郁症是社区老年居民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随着社会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大,我国社区老年人中的抑郁症发病率已达15%[1],这对社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很多老年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早期诊断的病人较少。即使略知道这一点,也很少懂得如何去缓解和治疗抑郁症,因此在社区开展老年抑郁症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提高老年人对抑郁症知识的知晓率,改善老年患者抑郁症状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对本社区7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调查,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抑郁症知晓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共收治7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护理前经老年人抑郁症量表(GDS)评分确诊为老年抑郁症,得分均在11分以上。对所有患者随访3年,每年年底采用GDS量表再次评价老年抑郁症患病情况,3年中因搬迁、死亡等原因失访8人,失访率为11.0%。最终有65例患者有随访结果。73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25例,最小年龄66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76.3±6.5)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63例,中学及中专文化者8例,大学及大专以上文化者2例。排除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与其沟通的患者,以及听力、视力障碍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者为社区从事护理工作,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生,共3名。干预措施包括每月1次的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包括抑郁症的表现、预防、慢性病知识的介绍,定期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每3个月对其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指导其健康饮食,并组织患者开展门球、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在节假日对每位抑郁症患者进行探访,通过积极的交流和倾听患者,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疏导。
1.3 调查方法:采用Brink等于1982年制定的老年人抑郁症量表(GDS)在护理前和护理后分别采用此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量表共30个条目,评分标准:正常为0-10分,轻度抑郁为11-20分,中重度抑郁为21-30分[2]。在干预前73例患者中轻度抑郁者47例,中重度抑郁者26例,随访3年后65例患者中轻度抑郁者43例,中重度抑郁者22例。
1.4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对护理前后GD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的干预前后GDS评分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症得分情况:护理干预前,老年患者的GDS评分均在11分以上,平均得分为(17.3±5.2)分。随访第1年,患者GDS评分为(10.8±2.7)分。随访第2年,患者GDS评分为(9.2±3.1)分。随访第3年,患者GDS评分为(8.7±2.9)分。由表1可知,护理干预后,患者的GDS评分得到显著下降(F=125.0, P=0.00)。
表1 随访3年的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症得分情况
随访情况干预前随访1年随访2年随访3年
GDS得分17.3±5.210.8±2.79.2±3.18.7±2.9
n73706665
2.2 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43例轻度抑郁患者干预前后的G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 P=0.000),25例中重度抑郁患者干预前后的G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4, P=0.000),在治疗后,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
表2 65例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患者抑郁程度干预前GDS评分3年后GDS评分n
轻度抑郁15.3±4.08.5±2.643
中重度抑郁26.1±3.79.4±2.522
3 讨论
抑郁症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情感或心境障碍临床症状群。老年抑郁症是指老年期(60岁以后)首次出现的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和低诊断率的特点。国内学者调查,老年人中抑郁症发病率在8.26-15.60%之间[3-5]。老年期由于身体器官的老化,激素水平的降低,情绪不稳定等因素,容易发生老年性抑郁症。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患者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婚姻和家庭状况等。
生活中的烦恼大多由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和价值观引起,建立正确的认知十分重要。同时,家属的积极配合也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通过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家属主动去了解抑郁症的相关常识,多与患者讨论沟通,协调家庭关系,可使患者抑郁症康复速度大大加快。本文表1可见,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GDS评分得到显著下降,同时轻度抑郁患者与中重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均有显著改善。
总之,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抑郁程度逐年降低,说明社区长期性、连续性的护理对降低老年抑郁症患病情况,改善社区老年居民生活状态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岩.抑郁老年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7):592-593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217-218
[3] 周建芳,薛志强,方芳,等.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和抑郁症的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3):136-138
【关键词】老年病;抑郁症;精神治疗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59-01
1 老年性疾病诱发抑郁倾向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成为老年人口的高发。与此同时,气候变更、环境恶化导致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长,一旦染病将伴随终身,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彻底战胜上述顽疾;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抵抗力都远低于年轻人,因此,上述疾病的并发症也经常困扰这些病人。
常年承受老疾病侵袭的人,临床当中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比例显著很高。严重的多愁善感,最终形成抑郁症。针对这类状况的发生,国内许多同行均进行了系统研究。。武汉总医院的李娟和刘伟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200例恶性肿瘤和150例良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了调查评定,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2.5%,SDS平均(52.0±10.4)分;老年良性疾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6.7%,SDS平均(44.9±7.7)分;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15.1%-22.5%的比例[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袁瑾选择54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评定,患者年龄范围65-82岁,结果表明,焦虑21例,占38.8%;抑郁17例,占31.4%;焦虑合并抑郁14例,占18.9%[2]。
由于自身疾病已成为诱发老年性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我院的诊断实践来看,因自身健康原因导致心理恐慌、精神忧郁的老年患者比例超过50%。针对老年病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除了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和精神层面的治疗和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前者。精神治疗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例如,Taiwan的Shu-LingChen和Hui-ChuanLin等在老年休养所研究了音乐疗法对于老年人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整体音乐疗法可以使老人们从集体活动中获得力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建议应该把这种音乐疗法与日常护理融合在一起。
2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治疗策略
2.1 探求根源、因势利导:焦虑、抑郁情绪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类型、病人病史、性格类型等。一般而言,患有严重疾病、发病多年、性格内向的人产生抑郁倾向的几率很高。因此,作为医护人员,应首先找到“病源”。多年患病、病情较重的病人,因需要长期协助、常年用药,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欠缺对自身状态的客观评价。这类病人一旦感觉不适,很容易与自身疾病建立主观联系,陷入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进而加剧身体不适感,影响到疾病治疗。对这类病人,医护人员在加强日常治疗的同时,应当循循善诱,讲解基本的医疗常识,助其建立客观的病情识别方法。还有一类病人,病情不重,但病程较长,性格较为敏感、抑郁倾向明显。入院后对陌生环境,如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甚至气味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有的患者性格内向,期望通过医护人员的反应判断自己病情,从而处于疑虑、烦躁、焦虑的状态之中。对于此类病人,医护人员应当注意治疗观察,与病患加强沟通,除了正常的病情交流,还可以谈天说地,制造一种融洽、平和的气氛,消除其心理阴影。
2.2 提高日常护理质量,多管齐下:精神治疗的效果如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理治疗基础上的。人在得病之后,整体期望是:尽快获得治疗,并且获得最好的治疗。因此,敏感、脆弱是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一定要心态平和,并要尽快、准确地掌握病人病情的变化,并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3 结论
在我国日趋紧迫的老龄化进程中,因慢性病导致的心理健康受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针对老年抑郁症产生的不同症结,广大医护人员应当因势利导,在完成基本的医疗救助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实现老年病人的心理疏导,加强及时沟通,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娟,刘伟,徐琳.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状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4):270-271
【中图分类号】R7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70-02老年抑郁症是泛指老年期(≥60)发生的情绪障碍,仅次于老年痴呆的常见精神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老年人占老年人口7%-10%,患有其他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其发病率可达50%。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加,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 因此,重视老年抑郁症护理及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老年抑郁症诱发因素
1.1 社会因素
人到了老年,尤其是退休后的老龄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变化,其交往的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这是造成老年抑郁症发生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2 心理因素
老年抑郁症多发,同老年期的各种丧失有较大的关系,包括工作的丧失、收入的减少、生活节奏放慢、亲友的离世、人际交往的缺乏等有关,巨大的落差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从而诱使抑郁症的发生。一般而言,性格开放的老年人其抑郁症的发病率要明显的低于性格内向的老人[2]。
1.3 生理因素
王祖新认为老年抑郁症发生与下丘脑-垂体-皮质轴调节功能削弱、正常睡眠、生物周期紊乱、调节情绪的中枢递质改变脑形态变化等有关[3]。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继发抑郁症。此外,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4]。
1.4 药物因素
患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其中利血平、左旋多巴、金刚烷胺、地西泮、类固醇、普萘洛尔、胰岛素等药物会引起忧郁[5]。
2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
2.1 基本护理
2.1.1 生活照顾, 老年抑郁症患者有应专人护理,给予其特殊的照顾,最好是家属亲自照顾,使其感受家庭温暖。让患者的生活有一定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一定量的户外活动,让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自身价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久立、久卧。
2.1.2 饮食 在饮食上兼顾老年人的喜好,做到有规律、营养均衡。注意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防止噎食。严格按照某些基础疾病的饮食要求,如糖尿病饮食、低盐饮食、低嘌呤饮食等。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1.3 用药 坚持服药,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护士发药后必须做到看服到口,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不可随意增减药物,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必要时家属监管药物,保证按时、按量服药[6]。
2.2 安全护理
2.2.1 善于观察 护士要特别留意病人的言行,及早发现自杀征兆 。凡能成为病人自伤的工具都应管理起来。妥善保管好药物,防止患者私存药物,以免病人一次性大量吞服,造成急性药物中毒。
2.2.2 预防跌倒 老年抑郁症患者衣着要合适,不宜穿拖鞋,地面要平整,尽量不要有障碍物,避免地面积水,以防病人行走时绊倒、滑倒。入厕或洗澡时,要有家属或护士协助,晚间应配备便器,嘱患者动作要慢。
2.3 心理护理
2.3.1 沟通 与患者多沟通交流,观察老人微小的情绪变化上,发现其心理的矛盾、冲突等,有针对性心理说服、解释鼓励工作。让患者自己联系病情,找出自身发病的因素、病前性格弱点、从思想上认识并了解自己的治疗情况,让患者树立治愈的疾病信心。
2.3.2 鼓励 培养患者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和鼓励患者与身边的人交流与沟通,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及简单的劳动。使其感到自己是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2.3.3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要对患者态度和蔼,主动热情地介绍病区环境、消除陌生感,做治疗时动作要轻柔,充满关心和爱护,对患者应予尊重和理解,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消除不良心态。
2.3.4 适时倾诉 护士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多关心,多问候,耐心倾听老人的叙述,掌握其症状,思维,情绪和行为,诱导和启发老人最大限度的倾诉其内心痛苦,起到情感宣泄作用。
2.3.5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指导患者学会适当的自我调节,使自己能够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大的情绪起伏而引起不必要的疾病。老人应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从而笑对人生。
2.4 疾病的护理
护士对有躯体疾病老年人应加强观察。指导患者在身体有变化或感到不适时,及时检查,发现疾病及时诊治.积极配合护理,减少并发症。也不要稍有不适就终日忧虑,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以致让疑虑忧郁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3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同时,不能忽视对家属、照顾患者的健康宣教,做好家属工作,争取家属的配合、关怀,为患者创造良好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给 予情感支持。指导家属学习疾病知识及如何预防复发的常识,提高家属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对疾病的控制和健康促进产生影响。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了病人的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提高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达到自我照顾,保障健康,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红霞,主编.现代精神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2004:112-113
[2]吴文源,俞勤奋,张明圆.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1):10.
[3]王祖新,老年忧郁综合征(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4)175-176
[4]张允平,关于抑郁症病因研究的进展情况(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