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最近的财税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从“交易成本和产权”的范畴分析了企业与经济体制结构和运行的关系。他提出企业要在市场中得以生存,其交易成本要比其他主体低,协调成本也要比其他主体低,这时就凸现了法律制度的至关重要性。
税收是规范政府和纳税人之间利益分配的形式。在企业所创造的财富总量里,税收总量与股东、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员工等主体的利益总量是存在利益冲突的,从这个角度分析,税收风险主要有:/:请记住我站域名/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完整纳税,受到税收征管法等法律的惩罚;企业没有深入研读税收优惠政策等,对制度内容所隐含的财富元素没有及时掌握,失去通过制度致富的机会;企业在对外交易时,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借壳上市、重组改制、境外投资时,因不了解相关制度,落入“税收陷阱”,致使投资目的难以达到或直接损失投资利润等。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研读企业发展所涉法律制度,发现企业利润空间,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之举。
第一,控制企业信用底线,维护和谐征管秩序。在跨国化、资本化背景下,企业信用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信用涉及对税收征管部门、消费者、金融机构、供应商、商、服务商等主体的信用,其中对税收征管部门的纳税信用尤为重要。
国家税务总局一直非常重视企业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在20__年出台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将纳税人的信用设置为a、b、c、d四级,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等级实施分类管理。20__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欠税管理工作的通知》,目的在于“切实加强征纳双方的税款征缴责任,严格控制新欠和加大欠税追缴力度”。20__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欠税公告办法(试行)》,规定如有欠税行为发生,“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催缴并严格按日计算加收滞纳金,直至采取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清缴欠税”等。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税收与企业发展的依存关系更为紧密。去年我国有数万家企业倒闭,直接影响到税源的稳定,因此如何营造政府与企业的双赢局面,建立和谐征纳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从征管角度看,今年税收总量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督促企业依法纳税肯定是征管工作的重点。国家税务总局最近的《关于加强税种征管促进堵漏增收的若干意见》,就是确保20__年税收增长预期目标实现的重要文件。因此,当前防范和控制上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完整纳税,受到税收征管法等法律的惩罚”风险,是比较合乎时宜的。《指引》在总则里提出,“本指引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这是对大企业纳税信用的制度性维护措施,应引起企业的重视。
第二,研读财税制度,发现制度财富,促进企业长期发展。新制度经济学有一个很有创意和适用价值的范畴,即制度资本。其主要用于分析制度的功能,尤其是制度的协调功能。有效率的财税制度不仅规范征纳关系和计税模式,而且是通过财税制度的深刻内涵,引导企业向政府所期待的产业布局、主流投资领域、企业运行模式等方面发展。在富有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的制度框架下,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及其他组织)的交易行为、协调行为及其他行为更加有序,结果较易预见。社会主体由于明确了交易的制度成本(如税收、规费和风险性规定),对财税制度的理解更为透彻,从而减少不测事件发生,减少制定战略时发生“远期无知”现象。
企业通过对政府所鼓励投资类别和投资方向相关政策的研读和应用,会发现许多制度里隐含的“财富”。比如,高科技企业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小型微利企业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0%;研究开发费用在企业计算税前成本时可以加计扣除,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还可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等。税收优惠政策往往是政府对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的鼓励。这可以促使民族企业提高技术含量,从而提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保证政府税源的稳定。不仅如此,减少税收负担的企业通过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还会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财税制度的研读和应用,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主动性内容,也是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相同行业的利润空间具有一定的共性。在交易成本相当的情况下,企业对于制度资本的应用、对制度财富的寻找和把握,将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不能仅从财务管理的层面解读税务管理,而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的职能,提升管理层次,形成融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特点的管理模式。
比如,适用15%所得税税率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具有 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究开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等。可见,企业税务管理工作需要公司人力资源、科技部门等的统一协调才能完成。
《指引》对企业税务管理组织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在总则中指出“税务风险管理由企业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这将极大促进企业税务管理效能的提高。
第三,避开“税务陷阱”,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适用的法律制度,尤其是税收协定内容、境外所得的税收抵免政策完全不同,这成为影响企业国际化投资回报的基本要素。比如20__年哈萨克斯坦原油出口关税征税额达到每吨油203美元,当时国际油价为每桶40美元左右,再加上还要缴纳所得税、增值税、矿费和该国所特有的超额利润税,到该国进行石油投资很有可能亏本。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海内外市场确实存在企业发展的机会,但如果没有充分地预算评估税收成本对投资项目的影响,没有针对潜在“税务陷阱”(如适用税率的变化、产品分成合同税收条款内容的变化、资源国税政环境的变化等)制定措施,都将使投资的成功率降低,甚至出现投资亏损。这就需要深入研读相关税务政策,提高“尽职调查”的工作质量。
正是由于全球金融风暴,目前各国都在忙于研究各国的税收政策。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5月4日提出一套国外税收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提高美国企业在国外投资收入税额和打击利用“避税天堂”逃税的行为内容。预计这些措施可在10年内增加2100亿美元的税收。今年举行的二十国峰会也讨论了“避税天堂”问题。可见,目前企业需改变原有的国际投资架构,避免可能出现的跨国税务稽查风险,避免使税收因素成为国际化竞争的制度障碍。
《指引》考虑到这些因素,提出了框架性的应对机制。例如,“企业应把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其他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形成全面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1.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持续快速增长,企业数量迅速攀升,发展活力逐步增强,社会贡献日益显著。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国私营企业数量从2005年底的471.95万户增加到2010年底的845.16万户,增长79.1%,年均增速高达12.36%;个体工商户户数从2005年底的2463.9万户增加到2010年底的3452.89万户,增长40.14%,年均增速为6.98%。我国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目前已超过1/3。2011年1-10月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14.2万亿元,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8.9%。小型微型企业从业人员合计已占全部划型企业法人从业人员的61.89%,非公经济提供了城镇75%以上的就业岗位。2011年1-11月,非公经济出口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国的1/3。
我国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允许个体经济适当发展的起步阶段”(1978—1987)、“对非公经济‘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除弊、逐步引导’的启动发展阶段”(1988—2000)、“积极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的持续发展阶段”(2001—2011)三个阶段。目前的总体发展状况呈现出规模小、层次低;创业环境不够浓;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企业发展尚处于自发成长状态等特点。
回顾其发展的历程,我国小型微型企业的持续发展,直接受益于一次次的解放思想与深化改革。实践经验一再证明,有效解决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矛盾,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还要靠解放思想与深化改革。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种利益主体的矛盾空前复杂,必须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深层次体制改革,明确方向、重点突破,才能为小型微型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体制改革滞后导致的结构性矛盾,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长期受制于三大深层次难题,集中表现为:信贷融资难、税费负担重、行业壁垒厚。这一状况严重束缚着其发展活力,压缩了其未来成长空间。
2.1小型微型企业信贷融资难常态化
首先,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严峻,结构性失衡局面严重。其中,既包括国有企业与非公经济企业之间,又包括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更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等实体经济之间严重的两极分化倾向。其次,小型微型企业信贷融资难本质上是市场失灵问题,采用“两个不低于”等行政性手段应对只能暂时缓解困难,“治标不治本”。这就需要着眼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和放贷机制,探索建立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引导规划民间信贷资本阳光化运作等。
2.2小型微型企业结构性减税迟缓化
一是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增值税和营业税占比较高,且对财政收入贡献较大,因此改革难度不小。2010年增值税占29%,营业税占15%,企业所得税仅占17.5%;2011年1-9月,国内增值税完成18198.68亿元,同比增长18.7%;营业税完成10365.63亿元,同比增长24.0%。二是税制调整利害攸关,改革阻力较大。如去年出台的对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将适用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扩大到6万元。据最近的调查反映,此项政策调整力度偏小,且政策门槛较高,认定标准严格,受益面较窄,实施效果尚未达到预期。此外,中小企业负担的各种行政性收费名目繁多,涉及许多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清理和解决的难度较大。
2.3民间投资进入垄断领域壁垒顽固化
一是经济性与行政性壁垒并存。比如电信业。电信业具有很强的资本规模效应,巨大的投资以及设备专用性导致的资本沉淀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进入。二是政策性壁垒降低,技术性壁垒依旧。技术性壁垒主要集中在实际操作层面,具有很高的隐蔽性。近期的一次调研中有关企业反映,1999年《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的有关规定,严格管制了国内民营石化企业进口国外原油的渠道,事实上维护了相关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三是传统产业壁垒仍存,新兴产业壁垒又现。中小民营企业不仅难以进入传统垄断性领域,而且开始面临限制进入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新壁垒,比如风力发电行业等。
3.改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环境的建议
改善我国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环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深化改革,明确政策取向,全面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三大体制改革。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予”“少取”“放活”
一是“多予”,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小企业创业基地与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二是“少取”,要实施结构性减税,大力改进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的税制,扩大小微企业政策受益面;要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放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政策性金融体系,引导民间资本阳光化;破除行业性进入壁垒,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
3.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降低小微型企业负担
要大幅度增加企业专项资金,加大对创业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受益面,向有技术、有产品、有市场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倾斜;落实政府采购项目的中小企业配额比例政策,保障小微型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继续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延长税收减免期限,特别要对创业型、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坚决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停或废除部分收费项目,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3.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建立和完善面向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金融制度与体系;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专门机构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银行管理、资金构成、准备金要求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鼓励民间资金设立小型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坚决打击高利贷;建立以政府担保为主、商业性担保和互担保为补充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规范担保费率;培育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宽风险投资企业融资和退出渠道;规范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运作制度。
一、乡镇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
自上个世纪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举世瞩目。但就在经济不断腾飞的背景下,的许多乡镇政府却在近些年来陷入了越来越的财政危机。最近的许多统计和调查都表明,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如据对较早进行农村改革的安徽省的统计,截至年底,全省乡镇政府债务总额为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万元。该省宿州市甬桥区的资料表明,个乡镇中有个负债,负债面达。到年税费改革前,该省太和县仅一县乡镇累计负债就高达亿元。另据湖南省农办、省财政厅的调查,全省多个乡镇共负债亿元,负债面高达,一些负债比较严重的乡镇甚至在年就吃完了××年的财政预算。该省芷江县年全县个乡镇负债总额万元,乡镇平均负债万元,负债面。四川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的调查研究表明,四川省近几年乡镇负债呈急剧上升趋势,多数乡镇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据该省仁寿县财政局对个乡镇三年负债情况的清理,仁寿县乡镇负债总额由年的万元上升到年的万元,增长速度高达,至年平均每个乡镇负债万元。另据对四川省个乡镇的调查,平均每个乡镇负债由年的万元上升到年的万元,增长了。据陕西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个乡镇的调查,不少乡镇每年的财政收入已不足以支付教师和干部工资,拖欠工资相当普遍,有的教师和干部已有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由于多年积累,目前大部分乡镇都已背上了债务,有的高达数百万之巨。河南省的情况最为严重,据河南省财政部门的统计,全省个乡镇目前总负债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万元,全省以上的乡镇都有负债,其中负债万元以上的有个。据资料披露,中国乡镇在上个世纪共留下了亿元的庞大债务,其中最严重的河南省为亿元,占到了。由此看来,除少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不存在乡镇财政危机问题外,中西部各省区的乡镇政府普遍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财政问题,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确实既普遍又严重。
政府负债并不是什么新闻,但是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政府负债的特点。一是负债面广,很多省乡镇的负债面达到以上;二是负债额大,数百万元的政府负债对于大多数乡镇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第三是解决无望,目前很多乡镇对于自己所担负的巨额债务根本没有能力偿还,甚至看不到能够任何偿还的希望,只能借新债还旧债。前两个特点都不是致命的,最后这个特点是最要命的,这三个特点叠加在一起就更要命了。
这至少会产生一明一暗两个严重后果。所谓“一明”,是指已经众所周知的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目前乡镇政府解决财政状况不佳的最方便的办法便是向农民转移财政危机,加重农民负担,造成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问题。所谓“一暗”,是指有可能由此产生的金融危机,因为乡镇政府负债的债主绝大多数为银行金融机构,如果长期无法偿还,并且还不断地继续举债,那么极有可能形成大量的呆账、死账。此外,如果说得严重一点,这对于乡镇政府自身的直接影响可能需要更加引起关注,因为这极有可能造成大量的乡镇政府瘫痪或崩溃。当然,中央政府肯定会极力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但是财政的崩溃足以使乡镇政府对任何政务都无能为力,如果不及早筹划,恐怕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与乡镇财政相关的两项改革
自上个世纪年代以来,中国关于农村的改革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最近的改革中与乡镇政府相关的主要有两项,一是税费改革,二是乡镇撤并。虽然从改革的目标来看,这两项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而不完全是为了解决乡镇政府的问题的,但是它们都是与乡镇政府的财政问题密切相关的。因为税费改革关系到乡镇政府的收入,而乡镇撤并则关系到乡镇政府的支出。
税费改革
税费改革的目的在于统一税费,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最终减轻农民负担。根据中央的部署,从年开始安徽省以省为单位进行税费改革的试点,其他省级行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少数县市试点。按照原来的安排,在年税费改革要在全国全面推行,但是由于在试点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出于慎重的考虑,在全国推行的计划就被推迟了。
这次税费改革的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所谓“三个取消”,一是取消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二是取消屠宰税,三是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个调整”分别是,调整农业税政策和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调整后的农业税按照农业生产用地计税,而不再按照人头征收,农业特产税是把生产、收购两个环节征税都改在生产环节征收。“一项改革”是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将村里原先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改为采用农业税附加的方式统一收取,村里的公益事业还需用钱时,实行一事一议。
从试点的情况来看,税费改革还是比较有成效的。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据祝保平对安徽省十个乡镇的调查,农民每人减轻负担元,每亩减轻元。广大农民对税费改革十分欢迎,在这些乡镇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农民主动缴纳税费的现象。另据对山西省个县税费改革试点的调查,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大为减轻,人均减负元,平均下降。
但是税费改革在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首先对于有些农民来说负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如安徽省的茶叶特产税两个环节合并后,茶农负担的特产税比改革前加重了近一倍,湖南省由于对稻谷计税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农民负担也反而加重了;同时也出现了税负不公,使农民负担由地少的农户向地多的农户转移,而在中西部省份,地多的农户却正是相对比较贫困的农户。
尤其是对于本文所关心的乡镇财政来说,税费改革无疑是雪上加霜。平心而论,税费改革并不是造成乡镇财政危机的原因,但是农村税费改革无疑加重了乡镇政府的财政困难。如据何开荫的调查,实行税费改革使安徽省平均每个乡镇减少收入约万元,湖南省长沙县平均每个乡镇减少收入万元,山东省肥城县减幅更大,平均每个乡镇减收万元。祝保平根据调查也提出,税费改革使一些乡镇财政增长无望,平衡困难。
乡镇撤并
进行乡镇撤并的主要目的在于,国家希望通过减少乡镇的数量从而减少乡镇干部的数量,最终实现减少财政支出、减轻农民负担。这一次乡镇撤并始于年前后,目前有的地方正在进行中,到××年初为止已有个省级行政区开展了撤并乡镇。这次乡镇撤并的力度非常大,使撤并后的乡镇数量大幅度减少。如截至年月,江苏省已经开始乡镇撤并的县市达到,撤并乡镇个,撤并后全省乡镇数减少了。通过这次乡镇撤并,山东省共撤并乡镇多个,占乡镇总数的四分之一,山西省原有乡镇个,共撤并个。根据各省、市、自治区撤并乡镇的资料,山西省撤并率最高,达到。
这次乡镇撤并的具体做法相对比较简单,多数为整建制合并,即主要是把原来相邻的几个乡镇完整地合并为一个乡镇,江苏省这种情况达到了。但是对于乡镇撤并后续问题的处理却并不简单,如对于被撤乡镇驻地如何管理的问题,目前就存在着两种做法。一种是在被撤乡镇驻地设一个临时办事机构,称为办事处或管理区等,配备名工作人员。采取这种做法的主要有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另一种做法是在被撤乡镇驻地不设任何办事机构,乡镇以下不再设其他管理层次,实行乡镇对村的直接管理。目前主要是山西省采取这种做法。
由于乡镇撤并涉及行政区划的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重大变化,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的改革,其效果恐怕很难在很短的时间看得清楚。再加上有的地方刚刚初步完成,有的地方正在进行中,有的地方则还没有开始,所以目前呈现出的效果和影响恐怕仅仅是初步的和表面化的。乡镇撤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减少乡镇干部的数量从而减少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在这一点上改革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压力仍然很大。据贡凤涛等人对江苏省个撤并乡镇的调查,只有个乡镇人员分流基本到位,占,个乡镇进行了部分分流,占,个乡镇未进行分流,占。在认为精简机构、安置富余人员最困难的个乡镇中,目前共有工作人员人,少的乡镇人,多的高达人,平均每个乡镇人。对于减轻农民负担的目标而言,通常情况下通过乡镇撤并在短期内减轻农民负担是可以做到的,但从长期看这项改革能否真正减轻农民负担仍需实践的检验。
从关系到乡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两项改革来看,恐怕目前都不足以应对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危机,甚至税费改革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的压力。那么乡镇财政危机的根源在哪里,到底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呢?
三、乡镇政府财政危机产生的原因
已经有很多学者和政策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问题,对于目前乡镇政府产生财政危机的原因很多人都有很详细的讨论,并且他们分析的原因都有很强的共识性。总结起来看,人们分析乡镇政府财政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机构臃肿,人员膨胀
根据的有关法律和制度,乡镇政府是农村地区最基层的政府,其机构设置不要求与上级政府的部门相对应进行对口设置,因而它同时也是机构设置最简单的一级政府。但是法律对于乡镇政府机构设置的审批程序却没有严格的规定,造成机构设置随意性大,机构和人员不断膨胀,使得干部工资和公务费开支巨大。大量的调查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如据国家统计局年对个小城镇的调查,每个镇的机构一般都在个,其中镇属机构的干部人数平均为名,上级政府派出机构的干部人数为名,都超出编制人数的数倍。何开荫对安徽乡镇的调查也表明,乡镇党委和政府的公务人员便有个,如果加上勤杂人员会达到多人。其他很多人的研究都支持这个分析,如孙自铎、钱建凯、王安仁等人和四川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等,都认为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是造成乡镇政府财政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管理混乱,干部腐败
财务管理混乱和干部腐败也是造成乡镇财政负担重的原因之一。乡镇一级政府普遍缺乏预算意识,财政支出管理漏洞较多,不少乡镇不仅多个部门和领导有财务审批权,而且存在滥购、滥补、滥奖的现象。同时,乡镇干部的、大吃大喝现象也并不少见,如据这几年新闻媒体的公开报道,仅由于乡镇干部赊账吃饭而使饭店酒楼破产倒闭的至少就有十起上下。因此,许多研究者都把这一点列为形成乡镇政府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如上述孙自铎、钱建凯、王安仁等人的研究中都有这一认识。当然,不用多说,人员过多和干部腐败不仅加重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也必然要加重农民负担,引起农民的不满以及农民和干部的冲突。
升级达标,开支巨大
从世纪年代初以来,各级政府经常举行大大小小的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活动,象“普六”、“普九”、教育“双基”达标、卫生“初保”达标、计生服务站达标、油路乡乡通、订报、灭鼠、卫生室、改水、改厕、各类活动室达标等等。这些活动每一项达标验收都要花费不少钱财、动用很多民力,而它们最终都要沉淀到乡镇,由乡镇政府具体落实。乡镇政府明知这些活动劳民伤财,乡镇财政无此实力,但是在政绩考核“一票否决”的压力下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硬着头皮去完成这些达标项目,一方面加重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也加重了乡镇财政负担。
分税不公,职责过重
年以来实行的分税制存在着收入向上集中、支出向下转移的制度性缺陷。在分税制下,重要税种的收入有的全部归属中央,有的在中央与地方、或地方各级政府间分成。地方各级政府为了保障各自的财政收入,往往采取层层下压的办法,尽可能地从下级政府那里获取更多的分成。甚至,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给乡镇政府的财税收入计划还可能脱离乡镇实际,使乡镇政府根本无法完成。但是由于把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与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政绩考核挂钩,完不成任务便“一票否决”,甚至就地免职,迫使乡镇政府为完成计划弄虚作假,拼命举债。
同时,由于分税制只解决了税收的划分问题,而对各级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责划分却不甚明了。这就导致上级政府尽可能地通过职责下移的办法将财政支出转移给下级政府,而乡镇政府作为最底层的一级政府没有再转移的余地,只好默默承受着这不公平的职责转移。换句话说,乡镇政府在税收分成中分得的是最没有保障的小块份额,但是却要承担本应由中央政府或其他上级政府应该的职责,如农村的卫生、教育、道路、水利、电力等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基本上是由基层政府来承担。别的不说,单就九年义务教育而论,在城市地区是由国家负担,而在农村地区校舍建设、教师工资都要由乡镇财政解决,乡镇政府对此实在是难以承受。因此有人将分税制后各级政府间财政状况总结为四句话:“中央财政很好过,省级财政也好过,地市级财政可以过,县乡两级真难过。”当然,为了完成这些职责,乡镇政府只好或者大举借债,或者向农民转嫁负担。
当然,具体到不同的乡镇,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会造成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如乡镇所属的乡镇企业的投资或经营失误,农民拖欠税费等。本文所引证的研究者的论文资料中不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四、从政府间关系的角度对问题的再认识
应该说,学者、基层干部以及政策研究人员对于乡镇政府财政危机原因的分析是比较客观、公正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值得重视和研究。本文在此试图从一个更加学术化的角度,即从纯粹政治学的角度和更加宏观的层次加入到探讨这个问题的行列,提出一点初步和不太成熟的想法,来作为本文的总结和结论。我认为乡镇政府财政危机反映出的问题实际上仍然是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即各级政府间的合理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保留着比较大的权力,这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当前所处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尽管当前在中国也存在着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问题,但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僵化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关系、基层政府相对自的过分萎缩等,仍然是政府间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当前中国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呈现出高度僵化、向上集中的特征,下级政府对于上级政府层层下达的数量化的任务没有任何商议权和保留权,只能按时完成,否则便会面临“一票否决”的困境。这种层层传递甚至加码的工作压力最终都要全部由国家最基层的乡镇政府来完成。由于过分强调上级意图和任务而忽视了乡镇下层政府的工作自,往往使乡镇变成了单纯完成上级任务的工作机器。上级政府布置的这些工作有的是合理和必要的,有的则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如前面本文所述,从世纪年代初以来的大大小小的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活动,象“普六”、“普九”、教育“双基”达标、卫生“初保”达标、计生服务站达标、油路乡乡通、订报、灭鼠、卫生室、改水、改厕、各类活动室达标等等,每一项达标验收都要花费不少钱财、动用很多民力,使乡镇不堪重负。不仅如此,在许多乡镇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有些上级部门向乡镇伸手却有增无减,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收费、集资土政策和一些部门的乱摊派、乱罚款,使乡镇政府苦不堪言,这不仅加重了乡镇政府的财政困难,而且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欧元对美元汇率收复大片失地
对于生意人来说,最关心的自然是这一年欧元对美元汇率。欧元自流通一年以来,对美元汇率可谓成绩喜人。欧元对美元汇率2002年回升达16%左右。2003年1月9日,欧元兑美元达到了1∶1.0537,这是自1999年11月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最高比价。欧元自1999年1月1日作为账面货币问世以来,其对美元的汇率头两年基本上是一路下跌: 从1999年1月5日的最高点1∶1.1790跌至2000年10月26日的最低点1∶0.8252;2001年则在低线上徘徊;只是在进入第四年即2002年欧元作为实际货币正式进入流通后,其对美元汇率才从低点开始回升,年中以1∶1.0146重新达到与美元平价,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欧元对美元汇率大体保持稳中有升。欧元对美元汇率回升,有利于提振欧元形象,也表明了美元作为“绝对安全”的避险货币的声誉在9.11后已经有所动摇。不过,对欧元在过去几周多次刷新三年多来的历史新高,不宜看得多重。因为这更多的是由于人们对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忧虑和对美国经济和股市的怀疑引起的,而不是因为人们对欧洲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同时,这也可能同美国政府的汇率政策由“坚定的”强势美元政策转向“灵活的”强势美元政策有关。2002年美国经济的波动发展需要灵活的强势美元政策:在美国需要大量外资流入以弥补经常收支缺口时强调强势美元,而当需要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时则应该让美元随市场波动而使其 “弱化”。这种弱化实际上对当前的欧元区经济带来压力,因此欧洲其实也愿意适当维持强势美元。
与欧元对美元汇率回升相比,笔者以为更为重要一点在于,欧元及其母体欧洲联盟是欧洲人对世界作出的一项新贡献。欧洲在度过了千年“黑暗的中世纪”时代之后,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等几百年的努力,期间虽然也充满血腥与残酷,但最终它把人类带进了一个“现代性”的发展时期,这包括质疑精神的增长、追求理性、效率和实证知识,以及在寻求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重视物质世界的信仰。现代的建设最终促进了科学的飞速发展,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中达到了顶峰。二战后,欧洲地位虽有所下降,但它并没有消沉。体现在欧洲联盟中的欧洲联合,包括其中的统一市场与统一货币欧元,为处理现代国家间、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模式。对于欧洲而言,欧洲联合在冷战结束前是为了摆脱过去的历史,在冷战结束后则是为了追求未来的发展;对于世界而言,欧洲也许正在给人类指出一条新的进步之路,欧元则是其中的一块大铺路石。
欧元流通后,象征着世界正在开始进入第五个国际货币体系
欧元对当今世界的具体贡献之一是它将使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变得相对均衡一些和更加安全一些。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主要是由那些具有国际货币功能的各国货币形成的。在最近的两个世纪里,世界已经经历了三个国际货币体系。始于19世纪20~30年代的英国的金本位制,可以被视作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也是英镑本位制。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的崩溃和英帝国的衰落而出现的集团化时期,当时形成了英镑、美元、法郎三大集团,此外还有马克、日元集团等,这些集团各据一方,严重影响国际经济正常运转。第三个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于二战即将结束及其之后,诞生了以美元为中心、以固定汇率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起先奉行黄金―美元本位制,牙买加协议(1976年)后转变为美元本位制。笔者以为,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迄今依然在运行的可以算是第四个国际货币体系,即以美元为主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欧元正式流通后,经过一段时期,将可能进入第五个国际货币体系,即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二元世界”,其他国际货币则起辅助作用。2002年欧元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这可以从国际投资者对美国资产偏好减弱当中窥见一斑:2002年外国对美国资产(主要指证券投资)的私人购买净额从2001年的9780亿美元猛降到了5600亿美元;而在欧元区,2002年1~9月净流入的外资为251亿欧元,2001年同期则为净流出852亿欧元。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2002年美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净额约为440亿美元,这与2001年的1240亿美元相去甚远,更难与2000年的2460亿美元的投资额相比;而在欧元区,2002年将有45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法国,430亿美元流向德国。
欧元对欧洲经济与欧洲改革积极影响的充分发挥,还须作进一步努力
欧元问世以来,不仅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而且还对欧洲自身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包括汇率风险消失、交易成本降低、货币金融稳定、投资消费便捷、价格透明可比、竞争氛围加浓、推进市场统一以及推动各项改革等。据欧盟负责内部市场事务的委员博尔克斯泰因说,在欧洲统一市场十年(始于1993年初)、欧洲统一货币四年(始于1999年初)期间,欧盟创造了250万个工作岗位,新增了9000亿欧元的财富,这相当于每个家庭平均增加了5700欧元。但其中很难分辨究竟有多少份额得益于统一市场与统一货币。形势还在迫使欧洲进行改革。例如2002年11月欧盟宣布,2003年欧盟将实现证券市场一体化,2005年前实现金融市场一体化,并预测未来十年中将借此为欧洲经济增长率贡献1.1个百分点,减少失业率贡献0.5个百分点。但近几年经验表明,要落实这些计划,还须做出巨大努力。
欧元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前言
啤酒做为软饮料,在饮料市场占有着很大的份额,近日我国啤酒业行家表示,为繁荣我国啤酒市场,满足消费者需要,我国啤酒工业应以产品的多样化,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消费口感对各种啤酒的需求。除消费者喜欢喝的普通啤酒、黄啤、黑啤、干啤和鲜啤外, 还应增加一些特色啤酒。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形态的转型大提高,享受品的消费需要也大大的有所改善,本公司对a牌啤酒的营销策划书。并且销售在市场上也有很强烈的反映,适合大众口味,让人回味无穷,独特之处,青岛口味太浓了,有些人不适应,纯生口味淡了一些.当然不同的顾客所需求的是不同的。a牌啤酒但在饱和期来临之前,啤酒依然是最容易接受。爱喝“青岛”和“纯生”啤酒之间,a牌啤酒要怎样才倾入啤酒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消费者对啤酒的青睐,相信a牌功能啤酒肯定可以打入武汉的市场,并走向全国.特此为“黑麦啤酒”做的营销策划。
二、概要提示
近几年,中国啤酒业取得很大的发展,xx年总产量达208万t,稳居世界啤酒产量第二位,但市场出现的啤酒绝大多数为普通淡色啤酒,啤酒品种单一、功能啤酒(保健啤)的品种少,且占市场的额很小。结合中国国情及中国啤酒业的现状,讨论有健作用的功性啤酒定义市场开发前景和开发思路。目前纯生功能啤酒上市只是得到少数朋友的接受,青岛啤酒问市得到许多朋友的喜爱、说明它是纯生啤酒的不足之处及市场规模才上市的,啤酒“a牌啤酒”的上市相信会是每为朋友的最爱。
三、环境分析
市场背景:(1)据统计现大约有80%—90%的青年朋友喜欢喝啤酒。(2)调查发现啤酒确实是何必内有营养。(3) 从酒类看,自古就有"南黄北白"之说.而啤酒为大众化。北方人性格,粗放,豪爽,宽厚,重感情,谈有请,讲豪情。
宏观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入世成功,外资对我国的投资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前途一片大好.我省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在武汉市内,城市正在"北扩南移",投资在不断的加大. 努力减少啤酒企业的新建. 相关政策,法律背景 国家明文规定所有酒瓶必须为b2瓶,以便减少爆瓶伤人.但对于使用b2瓶会使产品成本增高,不利于开扩农村和远销啤酒.
商业机会:(1)xx年开入始进消费者市场,消费规模受挫甚(2)xx年表面看上有些复苏的假相,但相信8月价值营业会使这现象得到恢复,受到复苏的假象只是暂时,并不是长久的。
市场成长:(1)纯生啤酒上市只是得到少数朋友的接受(2)青岛啤酒问市得到许多朋友的喜爱、说明它是纯生啤酒的不足之处及市场规模才上市的(3)黑麦啤酒的上市相信会是每为朋友的最爱。
消费者分析:(1)消费者目前的是不容易喝醉的啤酒、(2)味道太浓太淡消费都不喜欢(3)导入期以青少年朋友目标群必定事倍功半倍因而,啤酒应以酒制品姿态的定位才能得到消费者的接受。(4)现有消费者消费本产品的目的是宴会上制造气氛和交际等的需要.(5)消费者一般在朋友聚会和生意宴会上购买比较多。
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为:青啤,雪花,百威,金士百,燕京
1)燕京上讲,燕京品牌XX年价值为55.29亿元,燕京啤酒具有很强的地区性,对北京一带市场占有率很高,它的总体战略为做强,做大.
2)青啤是全国啤酒第一品牌,从总体看,青啤优势为它有强大的品牌,但是它所到之处,收购的全是倒闭的小厂,质量肯定会下降。从它总体战略上讲是做强。
3)华润则依托香港总部的大力支持,不断的收购,兼并啤酒企业,对万一构成威胁的,是在湖北省内和兼并了得新三星啤酒集团。华润战略也是做大做强,华润核心竞争力为是它有强大的资本优势。
四.swot分析
优势
1)产品水源优势,有潜力可挖;以“绿色、环保、健康”为概念,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
2)a牌啤酒品牌名称在当地啤酒市场具有排他性。
3)部分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一定的固定消费群。
4)司决策层对产品推广决心大,做强做大企业欲望强烈,投资意识强。
劣势
1)企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小。
2)专业资深的市场拓展、营销策划型人才缺乏;内部管理须进一步完善;
3)未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能力弱,自然无法吸引并留住更多顾客。
4)和对手比,不如青啤强大的品牌优势,不如华润的资本优势. 产品卖点未充分挖掘。
机会
1)国内啤酒行业经过长达6、7年的行业整合以后,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确立,过度竞争有得到遏制的迹象。啤酒企业从800多家陡减至500多家。
2)消费升级推动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推动企业利润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消费增长的基础,也为a牌啤酒消费增长提供了客观基础。
3)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大力支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鼓励技术创新、加大财税政策改革力度、开辟融资渠道、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创造公平市场环境。
4)武汉市的发展“北扩南移”,就业机会的增加。都会给a牌啤酒带来消费上的增长。
威胁
1)目前啤酒行业仍处在整合竞争的第二阶段,这种竞合不仅表现在国际品牌的大举入侵上,而且还表现在国内企业的“大鱼吃小鱼”的并购
2)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啤酒行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3)不断有品牌进入武汉市啤酒市场,所运用的促销策略,会带动整个市场利润下划。
纵上所述,对于啤酒市场做到三个转化 1)从做业务到做市场:企业不仅要把产品转移到客户的仓库,还要帮助客户分销,强化客户与下游渠道的关系,让终端有很好的销售。
2)从粗放式的市场扩张运作转变到提高单产为目标:粗放式的市场操作,原来只管理到商或者经销商,现在的目标是要提高下游每一个客户的单产,进行精耕细作,从粗放到精细、精益化。
3)从单枪匹马的猎手转化为种田的行家里手:原来是单个人单兵作战,现在变成职业化的团队,不是一个人在运作市场,而是整个团队在运作市场、运作客户,这是深度分销的三个转化。
五、营销目标
1、目标市场:武汉市
2、市场占有率:x%
3、焦点覆盖率 :大卖场 100% ;连锁超市 80%以上 ;连锁便利店 80%以上 ;百货商场 60%以上 ;各大酒店。 50%以上 。
4、广告宣传目标 :产品尝试率30% ;品牌知名度40% 。
5、短期销售行为 :至xx年11月产品销售x万箱。
六、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策略
产品特点:饮时,酒质柔和,有明显的酒花香和麦芽香,具有啤酒特有的爽口苦味和杀口力。该酒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开脾健胃、帮助消化之功能。原麦芽汁浓度为12度,酒度为3.5~4度。
目标市场:针对有文化的白领,及大学生,收入在XX以及以上的消费群体。
产品定位:中高端产品定位。
产品包装:①可回收塑料包装箱向瓦楞纸箱发起挑战. ②塑料膜热收缩包装。③采用最薄阻隔材料的塑料瓶。④新型包装纸质罐将替代铝制易拉罐(五)传统包装.
2.价格策略:
价格零售价定位:300之零售进价:2.80元、中盘价2.50元厂价2.30元
3.分销策略
1)逐步建立分销联合体,固化下游客户。
2)强化分销管理,提升渠道竞争力
3)强化分销人员管理,提高对分销网络的掌控
4)强化分销创新管理,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坚持五大原则:
集中原则:人财物资源要聚焦,对选定的区域市场进行集中出击。
攻击薄弱环节的原则:啤酒企业要善于抓住对手的薄弱环节来展开营销攻势。
巩固要塞强化地盘原则:在操作市场过程中,很多啤酒企业喜欢广种薄收,开拓了很多疆域,却收效甚微,其实这对于一个市场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品牌也是一种伤害。
掌握大客户的原则:深度分销要掌控核心分销商,掌握核心终端,企业要把资源和精力时间更多地分配给企业的大户。
未访问客户为零原则:既然是深度分销,就不应该存在一些访问的盲点,企业要建立健全客户档案与资料管理。
4.促销策略
(一)广告定位
(1)市场定位:以武汉市为主,以汉口、汉阳、武昌等。逐渐向河南,江西等地区推广。各种活动的开展重点为武汉市。
(2)产品预期定位:中档,适合已成功或向往成功的人士。
(3)广告定位(分,电视、pop和报纸)以求塑造自强、自信、追求成功,永不言败的男性人格特性。此为电视广告。在报纸广告多以软文形式出现。pop则体现身份的象征和品味的象征。
(二) 广告计划
(1)广告目标:年龄在25-45岁的公司白领。经过四大媒体的广告,力争在半年的时间内,在湖北省消费者心目中,初步建立起小麦王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知名度为45%,力争美誉度为13%。
(2)广告手段:在电视、报纸、pop、公关促销等多种手段。与此同时注重“临门一脚”的短期就能见效的终端pop促销、针对经销商,以专业杂志广告、新闻报道支持,销售激励为主要手段。
(3)小麦王市场推广方案(战略规划)
结合市场淡旺变化,我做出市场推广方案
第一阶段:市场预热期 xx年12月-xx年1月
第二阶段:市场升温期 xx年1-3月
第三阶段:市场炽热期 xx年3-4月
第四阶段:市场降温期 xx年4-6月
广播附推广计划中媒体的选择
第一阶段:主要宣传载体为:武汉晚报、晨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
第二阶段:主要宣传载体为:武汉晚报、晨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
第三阶段:主要宣传载体为:武汉晚报、晨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
广告推广分期说明
1)市场预热期(xx年12月-xx年1月),主要是吸引对它的注意,初步树立产品形象,引导消费者了解白皮小麦制成的啤酒。
2)市场升温期(xx年1-3月),主要是依*春节的东风,深度引导消费者,塑造对产品的信赖感与好感。
3)市场炽热期(xx年3-4月),主要针对春节过后,各公司开业,加强白领的宣传,以各种软性活动,在淡季维持产品热度,为夏季的再次销售作准备,树立完整的产品形象。
行销建议:为了配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造势所以必行有以下工作开展:
1)为了进一步激励酒吧,推广小麦王,除在酒吧,安放pop外还开展“好酒喝到口,背投拿到手”的公关促销活动。凡在1-4月间销出5000瓶小麦王的酒吧,可以得到一台东芝9990元背投彩电一台。
2)在过年前,各公司一年结算之即。举行〈策划大师讨论会〉,把一些国内知名商界人士如张瑞敏,来讲他的oec管理,请史玉柱讲他从头再来的创业经历,请柳传志来讲,他是如何把一个几个人研究所发展成今天的联想。从中吸引东三省知名企业家和公司主管人员,使他们对其有一定了解。在该次,活动中也能塑造成功人=a啤酒的品牌形象。
3)在一些报纸上登出征集小麦王广告语,如前10位,可以每人得5000元,这样可用最底廉的方式,非信息传播给消费者。
4)在春节期间举办“小麦王迎新春放烟火”活动。在春节期间都是和家团圆。在江北施放烟火感谢武汉市市民对万一的支持。
5)在武汉晚报报纸上刊登小麦王有奖问卷,以便更多的市民了解它6)对武汉各大酒店,进行渠道战。如分销商销量达1000箱奖励摩托车一台。600箱奖dvd一台,400箱奖“印有小麦王羽绒服”10份。进行对各酒店的激励。
七.行动方案
首先对目标市场进行调查、分析,要进行区域环境的分析,消费价格的弹性,主要竞品的价格,分销成本的费用,渠道环节的利润,价格调整的影响,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分摊成本的费用、渠道环节的利润、价格调整对市场的影响等,确定具体的定价策略。
第一步:选择切入市场。切入市场选择要参考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竞争的角度;市场的角度,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和前景;企业的角度,市场有没有辐射作用。
第二步:市场调查与分析。调查市场的宏观面,进行人口特征的了解,市场的容量有多大,产品档次的构成,消费层次的构成,未来的变化趋势等。同时,还要了解竞争情况、分销商情况、终端情况等。
第三步:方案制定。通过对竞争格局的分析,对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分析、主要竞争产品的分析、现有的产品结构、渠道结构分析等,然后来进行产品组合,同时还要通过消费者购买特征分析,终端的形态、分销的效能、管理的力度等,来确定你的渠道策略。
第四步:管理平台的搭建。深度分销能否很好地执行,就看营销系统的组织功能是否完善,是否能够真正地有效执行。
第四是协同职能,作为企业的营销部门,还要强化协调的职能。市场部做市场调研,做策略规划,策略制定;销售部做产品的推广,终端的执行;行政部做好行政管理,做好后勤服务,协调产品的配送,做好销售计划的制定等。
第五步:深度分销区域市场的启动、发展和巩固。启动市场有一个流程图,首先你要做好市场准备,选择好合适的分销商,调研好每个分销商下游有多少零售商,然后绘制地图,进一步掌握终端网络。在市场启动阶段,终端的铺货销售,渠道的促销激励,促销的宣传攻势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深度分销一定要提高铺货率,要逢店必进,逢店必铺,还要在铺货途中巧妙地设置促销策略,以及其他形式的激励。通过铺货、促销、终端的宣传造势来启动深度分销模式。
第六步:推广复制。企业通过市场调查,选择了合适的区域和市场,选择了核心分销商和合适的终端商,通过这一套深度分销模式导入,市场效果显著。对于啤酒企业来说,后续的工作就是把这套模式总结出来,然后进行推广、复制。
八.营销预算
项目
时间
金额(万元)
广告
电视广告
xx.4—xx.9
250
电台广告
xx.4—xx.9
150
报纸广告
xx.4—xx.9
30
杂志广告
xx.4—xx.9
20
街头广告派
xx.4—xx.9
80
店堂广告
xx.4—xx.9
10
营业推广
礼品
5月初
10
邮寄
4月底
5
其他
4月末
2
人员推销
推销人员工资
月底
350
推销人员培训
月底
60
推销人员奖励
月底
20
以上是最近的营销预算的明细表。
统计分析进销存数据,协调各环节货物流向计划功能。监控目标管理过程,控制现(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金流量与费用,不能让费用超标,超标了要有预警机制。
九.风险控制
本身的经营风险性都造成啤酒经营存在较高的风险。为此必须加强风险控制,提高经营效益。
1、营销人员管理。营销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要求营销人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啤酒企业应该建立专门负责开发的营销部门,选拔有极强沟通、协调能力,胆大心细,能够应付突发事件的营销人员专门开发市场。促销员要是企业促销员队伍中素质最好,待遇最高的,并进行专门培训,专职做
2、货款账龄管理。全部现金交易在营销中是极不可能的,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赊销,应收账款的存在造成了许多潜在的经营风险。企业要加强经销商的账龄管理,经销商要加强终端的账龄管理,采取月结、上打下等方式要尽量减少赊欠数额,缩短赊欠期限,要勤于拜访及时发现并预防风险。
3、终端库存管理。要对经销商和夜场终端仓库条件严格监督,做到防潮、防雨、防尘,做好库龄管理工作,要少送勤送,降低库存,发现过期产品及时更换,防止产品口味新鲜度和包装质量下降。
4、渠道稳定性管理。要加强价格管理,要求经销商和严格按照公司的指导价格进行销售,严防倒酒窜货和私自提高或降低价格销售,一方面保证公司市场价格体系的稳定,一方面保证经销商和利润的稳定。要加强经销商和终端的沟通认真听取他们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及时兑现服务员的提成,建立良好的关系。
5、社会关系利用。经营者大多都有相当的社会背景,啤酒企业和经销商要充分利用社会关系达产品能够进得去、卖得好,货款能够结得快,收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