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商处罚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供应商;业绩评价;业绩改善
供应商业绩改善是企业针对供应商近期的供货业绩加以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促进供应商进行业绩改善,确保以后产品质量、供货交期、售后服务等绩效,是企业进行供应商管控不可缺失的工作环节。
一、 供应商业绩分析与改善的探讨
1.促进供应商业绩改善的误区。较多企业采取“以罚代管”,一旦供方业绩出现不良就要处罚供应商,这是一个误区。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是买卖的合同关系,如果发生问题应当以违约金、质保金或索赔的合同条款进行处理解决。现实工作中,处于强势地位的企业(如主机厂)往往以内部制度规定处罚处于弱势地位的供应商,供应商为了其产品市场也只能屈服;然而,对于那些主导市场产品的强势供应商采用这种方法则又行不通。因此,如何促进供应商业绩改善,采取何种方式方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2.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分析。通过企业与供应商的需求程度模型(图1),可以将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划分为4类。
A区:双方合作稳定性高,企业与供应商可以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B区:企业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选择性较大,供应商为了市场则更愿意配合企业进行业绩改善。
C区:供应商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具有强势的主导产品,企业对产品选择性较低,企业应积极主动促进供应商业绩改善。
D区:双方极不稳定,随时都可能瓦解。如果该供应商产品对企业现阶段较为重要而替代货源又不足,企业应考虑加强沟通改善;否则,应考虑将其淘汰。
3.供应商业绩改善工作的现状分析
很多企业在做供应商业绩改善工作时,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其主要表现如下:
(1)占有产品市场主导地位的某些强势供应商一般对企业反馈的供货业绩问题处理不及时,解决问题效率较低,导致业绩问题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得到彻底改善。(2)占有市场主导地位的某些强势企业有时对供应商的供货业绩问题反馈不及时,沟通程度欠佳,导致供应商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其供货业绩。(3)企业的供应商业绩改善工作者,没有采取有效的或适当的工作方式方法,导致促进供应商进行业绩改善的力度不足。(4)企业对供应商业绩改善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供应商竞争与淘汰氛围,导致供应商进行供货业绩改善的积极性不高。
二、 供应商业绩评价的实践
1.供应商业绩改善的工作策略。供应商业绩改善一定要讲客观事实与证据,禁忌依据主观定性给分的评价结果,且直接取决于对业绩问题收集反馈的及时性、描述的准确性、沟通的有效性、措施的适用性等,这往往被一些企业有所忽略。
例如,某企业在发现供应商业绩问题时,要求必须及时以“问题限期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书面反馈给供应商,其内容包括问题来源、产品名称、应用项目、问题客观描述(含现场照片)、问题性质、造成影响、处理意见以及对供方要求、限期整改期限等详细信息,正式函告供方高管人员以引起重视。供方通常都会积极响应,提交整改方案和验证资料,并经企业经办人验证关闭。如有异议或特殊情况,供方也会及时与企业沟通交流。
2.供应商业绩改善工作的策划与实施。企业应当依据与供应商的关系分类(见图1),选择有效适用的改善方式方法。
(1)定期召开供应商交流大会,传达供应商管控方针与策略,反馈近期供应商典型问题,交流探讨改善内容与方案。较为适用于A区和C区的供应商。(2)不定期召开供应商高管交班会,建立供应商高管约谈机制,及时反馈近期发生的重大典型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较为适用于B区的供应商。(3)建立持续改进小组,对发现的业绩问题,每次必须以通知单的形式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加以改善,预防再次发生。较为适用于所有供应商。(4)主动帮扶供应商进行现场过程审核,发现并沟通产生问题的原因,促进其消除不利影响因素,达到业绩改善目的。较为适用于C区的供应商。(5)发出黄牌、红牌通知单,暂停或取消其某些产品或全部产品的供货资质,营造竞争与淘汰氛围。较为适用于D区的供应商或其他区域业绩改善不力的供应商。(6)与关键重要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供方搞好所承担的产品开发或制造供应工作。较为适用于A区和C区的供应商。
3.供应商业绩改善工作的效果分析。该企业通过供应商业绩改善工作,近3年来取消了120多家采购供应商、30多家外包供应商,还对50多家采购供应商、20多家外包供应商实施了现场过程审核、帮扶供应商整改了近600多项产品实物质量、现场管理、文件管理等方面的不符合问题;还与十几家关键重要供应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企业采购、外包供应商既有新增进入的、也有淘汰取消的,总体数量却基本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形成了供应商管理的良性竞争。同时,企业还建立了供应商业绩评价的内部网络动态管理平台,将业绩改善纳入后续订单招投标的评标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其是否中标或中标份额,使其成为了供应链体系管理的重要支点。
三、结束语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以及与供应商的需求关系,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有效的供应商激励与淘汰机制,经过精心策划,一定能够将此项工作较好地开展起来,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实现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德成、张守真、陈杰华著,互利共赢的供应商质量控制,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关键词:项目管理:采购;供应商管理
信息系统行业是一个高速变化、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行业,同时又是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高的行业。企业需要采用采购形式来获取待开发产品的部件,最大限度地从社会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中获益。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依据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
采购过程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是组织对提品的组织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控制,控制的是提品的组织提供的最终产品,考核的是提品的组织提供的产品是否满足采购的要求,提品的组织是否具有提供满足采购要求产品的能力。
对于信息系统项目采购过程是从多个候选供应商中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与其签订采购合同,并依据合同验收产品部件的过程。
1 采购过程
(1)确定采购范围
项目组根据项目需求情况,确定项目采购范围,包括所需采购设备的品牌、名称、型号、配置、数量等相关内容。一般采购内容来源于项目合同、方案、计划等。
(2)制订采购计划
项目采购范围确定后,要求定义采购的接口管理和干系人,包括采购人、验收人、安装人、测试人,以及相应的时间等的计划。
(3)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一般在已建立的合格供方库中选择供方。也可采取采购招标的方式筛选和推荐新的供方。具体招标方式可采取谈判招标、邀请招标方式进行。
(4)签订采购合同
①在签订采购合同之前需要与供应商协商好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要方面:
采购金额和付款方式;
产品部件交付方式和交付日期;
违约处理:
验收计划;
维护计划。
②采购合同
双方根据采购合同谈判的内容,起草好采购合同。起草好的合同要通过评审,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解决后方能签定采购合同。
(5)采购物品验收
①产品到货时,采购人通知项目组进行产品外观、数量、型号等方面的验收。验收的步骤和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检查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是否与采购单相符;
检查产品外观有无破损,磕碰之处;
检查产品标识是否存在;
检查产品随机附件及数量;
检查产品随机资料;
产品安装调试是否符合要求。
②如果验收人员在验收时发现采购物品存在缺陷,则项目组应当视问题的严重性与供应商,给出合适的处理措施。
如果采购物品存在严重的缺陷。则退回给供应商。承包商应当给出纠正缺陷的措施,双方协商第二次验收的时间。如果给验收方带来损失,应当依据合同对供应商作出相应的处罚。
如果采购物品存在一些轻微的缺陷,则供应商应当给出纠正缺陷的措施,双方协商是否需要第二次验收。
⑨验收通过后,需由项目组签字确认通过。
④如果采购项目属于客户资产,需要客户签字作为财务部付款的依据。
⑤对干验收合格的产品,在投入使用后,如果发现该产品实为不合格品,应将验收过程视为出现重大质量问题。
(6)产品迁移
采购产品被接受后,需要进行安装调试并被纳入到项目中来。交接活动应在项目计划中进行文档化,产品验收后的交接工作主要包括:
①配置管理
采购合同中必须明确说明项目的配置需求,以保证供应商所遵循的标准和项目的配置标准致。产品交付后,应根据项目的cM计划置于配置管理下并纳入相应的基线。
②集成和安装
主要是产品安装调试。采购计划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定义以下两类可能的任务和步骤:如何把供应商交付的产品与项目自己开发或另外采购的组件进行集成,或者如何为运行使用进行产品安装。
③培训
采购计划中应确定培训需求,如果培训由供应商提供,还应写入采购合同中。
④维护和支持
根据双方签订的《采购合同》中供应商维护计划(如维护方式与响应时间),应在免费维护期内对所提供的产品进行维护,供应商应在项目验收后向项目组保证履行维护职责所需的资源和行动。一般包括:
必需的维护设备,如:设备,工具等;
必须到位的维护人员,要确定维护人员名单和职责;
培训维护人员。
2 供应商管理
(1)供方评价的时机
①与任何供方进行第一次合作之前,必须对供方进行评价。
②在出现下列情形时,必须对该“合格供方”进行重新评价:
供方在提品或服务中出现重大问题:
供方本身发生重大调整、业务变更;
市场发生突变或重大变化。
(2)供方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①供方评价的内容以及需提供的资料,即供应商评估标准,主要评估因素有:
供应商的产品部件的功能是否符合本产品的需求?
供应商的产品部件的质量是否令人满意?
供应商的产品部件的性能价格比是否令人满意?
供应商的供货周期是否可以接受?
供应商能否提供较好的服务(维护)?
供应商的信誉如何?外界对其评价如何?
供应商是否已经取得业界认可的证书如ISO质量认证、CMM 2级以上认证?
②供方评价方式
各项目组根据采购需要提出候选供方名单;
物资采购质量关键取决于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标准、售后服务等主要指标。因此,在实施物资招标采购前,要加强招标前期计划审核,严格落实采购审批制度,业务部门对站段提报的需求计划进行整理补充,对需求产品的技术标准、标准性技术条件、质量和服务要求等做出清晰的说明,确保采购明细准确、技术标准明确,前期审批程序规范,准确、规范、科学地制定招标文件是招标采购工作的起点,也是关键的一环。标书制作过程中应对投标人资格、投标要求等表达清楚,没有歧义,技术质量标注、评标标准及方法应明确详细,文本应编制规范、逻辑严密、文字简洁清晰,符合国家目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在全面放开铁路物资市场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产品由行政许可转为认证管理,物资采购单位应加大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核,既要对产品的行政许可或认证证书进行审核,也要对厂家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进行核查,防止资质达不到要求或弄虚作假。在签订合同时,增加对供应商的约束条款,明确对供应商违约行为的认定,制定因供应商违约而中止合同的处罚。对相关质量要求和违约责任做出具体细致的约定,供应商要对质量问题做出承诺,并同步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和质量问题赔偿制度。对于供应商承诺的一些服务要明确记录,对不履行质量承诺、违反合同约定以及多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列入供应商黑名单。加强对供应商的日常管理。由业务部门、供应商管理部门、纪委等人员组成供应商考察小组,日常对供应商的企业状况、供货质量、价格水平、服务水平等综合情况进行定期走访考察,实行供应商信息的动态。依据铁道部的铁道部认定管理的产品信息,部局质量通报信息等,及时调整沈阳铁路局供应商数量及产品范围,网上公示,并定期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年审,更新有关资质材料。对供应商进行定期、不定期评价,对供应商及其所品在质量、价格、服务与响应、技术能力、合作状况等指标,形成供应商考察评价结果,根据结果响应做出必要的处理,以有效加强供应商的动态管理。通过完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产品质量和供应商的定性定量评价,为日常采购供应和实施供应商处罚提供准确依据。按受理单位建立供应商纸质资质文档和电子信息库。随时录入供应商信息,并收集较为广泛和详尽的供方信息,及时进行更新维护,实现供应商资质管理由人控到机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利用计算机技术,把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思想和要素融入采购业务管理流程,实现对风险问题即时预警,并加强过程监控。在形成采购订单时,系统对易产生问题的较大额度采购、临时渠道采购、高于目录价格采购、高于限价采购、月度需求计划未进行集中采购等情形,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提醒各环节审批人员引起注意,做到审慎审批。一旦发现有意违规操作的,及时中断流程环节,按规定对有关人员追责处理。业务员在系统内填报采购单时,对出现预警的事项办理,必须做出负责而有针对性的情况说明。各级审批人员对说明的内容进行甄别和分析,判定是否真实客观、理由充分,分析后再决定是否审批。对应该说明,而预警事项办理中没有说明的,计算机系统对审批环节会自动阻断,不能实施下一个流程的审批。就是将业务流程中可量化的风险纳入信息化管理,包括利用应急计划,规避网上公开采购;多次采购无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产品,又长期不办理合作手续;有意大量虚增物资采购目录,回避既有采购渠道和价格等具有较大廉政风险的业务办理,按照业务事项、风险项点、时间节点进行查询统计,为随时实施有重点的监督和分析倾向性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使用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入库验收制度,物资验收人员要严格按采购订单验收,做到价量相符,对“三无”产品和快接近保质期的产品要拒绝验收入库。必要时,还要通过样品试用、产品抽检、送第三方检测等措施,进行验收把关,有效确保验收质量,减少物资采购质量风险。定期向使用单位和相关部门发出《物资供应质量情况调查表》,收集了解用户对各供应厂商产品质量、供货服务等情况的反馈,汇总反馈情况,形成处理意见。建立物资供应质量反馈档案,动态跟踪产品使用情况,对供应商交货进度和服务等履约情况采取实时跟踪和采购后的跟踪回访机制,定期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进一步完善物资质量控制系统,重点强化站段验收环节的信息化控制,所有到货物资付款前都要做到质量反馈。严格实施质量问题产品召回制度,提高质量过程控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发生质量问题的全部纳入系统跟踪管理,视情况列入“黑名单”,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采购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总之,物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是发展大势。在招标条件下,依托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科学合理的采购平台,对各个采购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实现对采购过程的动态管理,并使其规范化,从根本上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和物资采购质量,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物资保障。
本文作者:汤萍工作单位:沈阳铁路局
关键词:铁道;物资管理;采购;供应商;成本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in our country, in the period of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scale of investment, high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dopts the new technology of railway in our country than ever before in history, also rare in world railway history. Thus, adopting the scientific mode of procurement supply,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supply to reduce costs, ensur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material purchasing suppl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railway project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railway engineering material management, material management of specific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ailway; Material management; Procurement; Suppliers; The cost of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物资管理概述
依美国生产及存量管制学会的定义,物资是指于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时所需直接或间接投入的物品。此处所称直接投入的物品,可称为直接物资;间接投入的物品,称为间接物资。直接物资是指在产销过程中,直接构成产品或服务的一部分物资。间接物资是指在产销过程中,非直接构成产品或服务的一部分物资。物资管理是指将规划、组织、用人、领导及控制五项管理功能,渗入企业产销过程中,以经济合理的方法获取组织机构所需物资的管理方法。此处所称经济合理的方法,是指于适当时间,在适当地点,以适当价格及适当品质获取适当数量的物资。
物资管理过程历经供应厂商、物资仓库、制造过程至成品仓库或配销中心四个阶段。从供应厂商的评鉴、物资的采购、供应厂商的运输及交货、物资验收、物资储存、存量管制、物资领发、物资加工、成品验收、成品运输、存货管理到存货配销等,处处均需要物资管理的介入。在物资管理过程中若有疏忽,则其功能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物资管理的绩效就要大打折扣。
铁道工程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尚未健全影响物资管理工作
甲供物资进场之后,物资管理工作中的收料及发料等签认工作不规范,并且缺少有效的制度,造成甲供物资当中的设备卡、账以及物的不符。进行工程管理时,由于各方的制度及人员的素质等原因,没有对物资产品进行及时的检查与验收,导致有关的资料签认情况难以落实,不利于物资的清算,影响了铁路工程的施工进度。
(二)尚未对应急采购物资设备进行明确
应急采购物资设备指的是工程招标结束时,招标日程的安排及招标批次对建管或者部管中甲供物资造成影响,导致工程在开工时无法及时提供相应的物资,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工程的承包单位先行自购的物资设备。现阶段铁路物资管理政策中,尚未对应急采购物资设备进行明确,导致项目部门不知所措;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也较为落后,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对于物资市场不了解,难以对物资的市场价格进行准确地掌握。
(三)工程物资的计价结算方式不当
铁路建设工程中的项目建设时间较长,资金投入量大,因此物资的计价结算工作将对工程的投资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铁路建设的项目大部分是使用季度末验工的计价方法给予结算,而甲供物资部门是根据月结算方式进行的,因此导致工程验工计价时与甲供物资结算的结果不一致现象,造成施工方进行验工计价之时出现过多占用资金,或者是出现甲供物资过多占用施工方资金的情况,由此对铁路项目的顺利施工带来不利影响。
(四)甲供物资的价差调整存在的问题
进行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参建的各方对于工程的施工合同、对铁道部有关价差的调整文件存在不同的理解,加上相关的物资价差管理工作不到位或者制度有待健全等因素,导致甲供物资的价差管理工作存在难题。例如,甲供物资当中价差的计列费用、项目存在较大差异与不合理现象;未及时做好价差管理工作,进行编制时没有根据有关的要求继续进行、上报不及时。此外工程部门、物设以及计财部门缺乏及时的沟通,信息的反馈较慢,影响了铁路工程的建设与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对项目工程的竣工概算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铁道工程物资管理的对策
(一)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
1、改进采购流程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购货成本、仓储成本和待料成本。施工企业中主要控制采购成本和购货成本,企业应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恰当数量、恰当时间、恰当地点、恰当价格、恰当货源的高品质物料,保证施工生产的需要。企业采购流程不单纯是个成本问题,而是根据企业的需要购进优质的材料问题。企业要想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中求存、制胜,企业必须结合采购管理重点,全面系统考察自身的采购业务,因地制宜不断改进采购流程,通过不断的提高采购的水平,从而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通过采用新的采购管理设计方案,实行“职能设计、物资分类、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与管理、部门协同及信息互馈”等内容,以消除原采购流程中存在弊端,解决公司采购活动中现存问题。
2、改进物资采购分类
物资采购是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端口,其作用十分重要。物料的分类决定着物料的采购方式和库存策略,不同物料的采购管理策略不同,将物料进行科学分类是做好采购管理的第一步。当一个企业需要采购的物料种类很多、供应商的数目也很大时,这时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与供应链上的每一个成员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而且也没必要建立这种伙伴关系。因此,在整个物料采购网络中,企业要考虑物资的属性、物资在施工生产中的作用以及与生产的密切程度等因素,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物资选取不同的采购策略和流程,以便节省采购成本,提高企业采购的效率。
3、加强对采购计划的管理
采购计划管理是物资采购管理的首要内容,也是实施物资采购的依据和基础。采购计划管理是采购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目的在于确定物资采购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价格、订货时间和供应商。现在的铁路施工企业采购计划管理比较粗糙,采购计划可变性大,故必须进一步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和物资消耗定额管理。
实践证明,企业内部只有通过计划管理、计划采购,掌握货源与需求,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劳动消耗保证供应,才能使生产顺利进行。
(二)供应商管理环节
1、建立考核评价体制
在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价时,可以由专门机构或部门组织综合评价,并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从而确立供应商绩效考核体制。
(1)构建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定量原则、成本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价时,要根据对供应商调研后的反馈信息,分别对业务技术指标(如价格、质量、付款周期、交货周期、服务、经营业绩等,考核的是供应商的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商业信誉指标(合同履行情况、有无违规违纪记录等,考核的是供应商是否信守合同,并且能做到无论是买方市场情况下、还是卖方市场情况下都能遵守商业道德)等考核指标给出相应的分值,同时根据物资产品类别、金额、影响大小、供应风险等来设定标权重,计算加权分,并得出评估分。
(2)实现供应商的分级管理
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后,就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并根据供应商级别的不同,在合同签订、付款方式、付款周期等方面采用不同的策略。一般来说,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时,可以按照百分制来进行打分,并按分数的不同设定A、B、C、D四个等级。D级供应商可视为不合格的供应商,要从合格供应商的名录中去除。在淘汰了不合格的供应商后,集中采购中心可利用信息平台及时补充新的合格供应商。不过,被淘汰的供应商在调整之后还可重新加入被筛选的队伍。
2、确立明确的奖惩机制
集中采购中心应该以日常检查和定期考核为手段,做好铁路工程物资供应商的后续监管,要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分明。
(1)建立激励机制
集中采购中心通过对供应商的检查、考核,对其服务政府采购的整体情况应有一个基本了解和掌握,根据这个综合考核,可以把同类物资供应商进行打分分类,凡名列前茅的给予奖励。奖励的具体办法可以是:一是进行通报表扬;二是享受下一次同类物资采购的免投标权,直接定为定点供应商;三是享有签订合同优先权。
(2)完善对违规供应商的处罚机制
根据检查情况和供应商的违约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办法和措施:一是实施履约保证金制度,对违约的扣除履约保证金;二是实行通报制度,对一般性违约和投诉事件进行通过批评;三是严重违约的取消其供应资格,并扣除全部履约保证金;四是对经常严重违约者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参加采购活动。
(三)物资核算环节的管理
1、对工程物资的计价结算给予集中结算
铁路的建设项目工程线路长、规模大且资金投入大,因物资的供应商多且计价的金额也很大,采用月度方式进行结算不利于供应商的结算工作。同时也加大物资部门的工作量与难度,因此通过使用集中结算方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于结算的截止时间,项目物资的供应商利用传真的方式将计价结算单与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对账”并确认之后业主牵头具体的时间与地点,监理单位、工程部、施工单位、业主物资部以及计财部等统一进行签认再办理相关的结算手续,从而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水平。
2、重点解决好新增及变更工程中物资核算的问题
对于铁路建设项目工程当中的新增或变更工程而言,建设单位需要认真按照建设的程序执行,履行好管理的职责。根据路局或者铁道部有关变更设计的管理规定,遵守先批复再实施原则对新增以及变更的工程进行施工;在物资的采购、财务核算与建设程序等基础上按规章制度进行。同时对于新增工程或变更的工程项目用到的甲供物资设备还需建立专门的台账给予有效管理,通时还应对物资的计划与采购以及供应等各环节、对合同内的正式项目分开管理与核算,减少物资管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四)储备及配送管理
合同签订后,进行采购物资的储备及配送,根据适用条件,选择由供方直接配送到现场或是由铁道部建立自身的区域物资配送中心及综合仓储中心负责储备及配送。
结语
综上,做好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关系到铁路建设项目的投资成本及工程质量,因此解决好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管理问题,能够提高物资管理的工作效率,保障铁路建设项目的顺利竣工。
参考文献
[1]顾振东.浅谈物资采购中的成本管理[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3.6.
一、围绕政府采购项目实施过程,对采购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全过程监管
1、严格预算采购和方式管理,公开采购
信息,做好采购项目实施的事前监管。严格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对预算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经费来源、实施步骤等全面进行审核,对采购计划的申报、审批、实施全过程监控,从源头上规范采购行为。严格采购方式变更审批,对于采购人因特殊情况申请变更采购方式的,要求提供相关文件依据,或召开专家论证会对特殊需求进行论证,依法从严审批。规范采购信息披露,建立了*市政府采购网,将所有政府采购方面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以及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标结果等信息在指定的媒体上,提高采购透明度。2、加强评审专家的管理,重大项目现场监管,对采购执行过程实时监控。政府采购评审对整个采购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靠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为此市财政局建立和使用评审专家库,实施对政府采购评审过程的间接监管。通过自主开发专家管理软件实现了专家资源共享和随机抽取。通过扩充专家数量、实施动态管理,提高专家的“数量”和“质量”。加强政府采购现场监管,对政府采购监管工作人员进行内部分工,各自负责对口单位采购项目的政策咨询、采购指导和项目现场监督,及时发现采购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3、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力度,加强资金监管,建立政府采购合同鉴证备案制度,完善采购项目事后监管。进一步增强国库集中支付的力度,将政府采购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减少支付环节。加强资金审核,对采购人违反政府采购规定发生的支出拒绝支付。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数据的分析,对年度内政府采购支出发生极少或违规采购项目较多的采购人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合同签订环节可能出现的擅自变更合同等行为,市财政局制定了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必备条款,同时要求市政府采购中心对合同内容、价格进行鉴证,并在合同签订后送财政部门备案。
二、大力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努力提高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和绩效
1.强化服务、加强监管,构建政府采购电子化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的特点是按照采购项目的流程和步骤,围绕资金全过程流转进行管理和监控,并着力体现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原则:采购人网上报送计划、委托,财政部门网上审批,采购中心网上分解计划,采购实施后及时将采购结构录入系统。此系统的实施,不仅省去了采购人过去纸质传输的程序,而且监管部门可以查询相关单位的采购信息和采购执行情况,使采购过程更加高效、透明。2.公开透明、规范高效,开发政府采购电子化操作系统。在采购的操作环节,*市政府采购中心积极尝试网上采购,一是网上询价系统。将规格型号标准、市场货源充足的货物如汽车、计算机等,通过网站采购信息,供应商网上报价,计算机自动确认最低价供应商成交。二是网上公开招标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在线招标、供应商网上远程投标、评标专家网上评标。该系统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并取得了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三、建立履约验收制度,高度重视供应商质疑投诉工作,强化政府采购质量监管
1.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履约验收。市财政局将政府采购质量监管作为一项专项工作,建立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共同加强对政府采购合同履约和质量验收管理工作,制定了《*市政府采购合同履约和验收管理办法》、《*市政府采购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采购人验收、付款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建立财政和质监部门对政府采购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联动制度,共同构筑政府采购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网络。市政府采购中心也出台了《加强政府采购货物抽查验收措施》,设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接受质量和服务方面的反映,对违规违约供应商进行处理。2.通过投诉处理,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违规采购行为的监管。我们十分重视政府采购供应的投诉处理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处理供应商质疑投诉,处理过程中做到讲程序、重事实、依法律。几年来共协调处理各类纠纷三十多起、投诉7件,保护了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政府采购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同时,通过投诉处理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并对薄弱环节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促进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发挥以点促面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通信产品的质量管理也应融入互联网特色,将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效地利用到管理实践中,以探索更加符合通信行业运营模式和中国移动采购产品特征的质量管理模型。
本期选用的文章重点阐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采购共享服务中心提出的采购产品“双平台驱动”闭环质量管控模型,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为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栏目主编 余力
【摘 要】在总结互联网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和沟通协同平台的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双平台驱动”闭环管控质量模型,从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角度提出了模型应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产品采购 互联网化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模型 双平台驱动
[Abstract] Internet thinking an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y were summarized. The closed-loop management and control quality model of China Mobile product procurement based on 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coordination platforms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ser thinking, platform thinking, big-data and innovations, the detailed strategy of the model’s applications was presented.
[Key words]product procurement Interne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model double platform drive
1 引言
近年来,云计算和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呈爆炸式发展,互联网化思维正通过对企业、用户、产品以及全产业链的颠覆,把人类带入一个以开放、平等、互联为特征的信息化革命的全新时代。面对互联网时代“客户感知为王”和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的新趋势,用户对中国移动质量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4G网络覆盖面的逐渐扩大,用户对信号强度、通话质量、信号覆盖范围等网络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伴随着移动通信配套产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管理能力面临着更大挑战,原先对信号覆盖的定性管理模式也亟需转变为对网络性能的定量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中国移动在扩大网络覆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网运行的产品的质量与性能,确保通信服务质量的高水平。
本文将在综合互联网化思维和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运营商主导型供应链体系的复杂性等特点,探索更符合通信行业运营模式的质量监控机制,提出符合中国移动采购产品特征的质量管理模型。
2 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全面质量管理探索
2.1 互联网化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探索
对互联网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基于当前学术界和企业对互联网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的总结和提炼,认为互联网化思维主要包括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创新思维、平台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和大数据思维等七大思维。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Feigenbaum A V在DemingW.Edwards PDCA(Plan-Do-Check-Action)质量管理理念基础上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本文总结互联网化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思维,认为两者在以下4个方面是相互匹配的:
(1)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都强调价值链上客户的全员参与。
(2)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都认为基于平台的协同合作将会提高管理效率。
(3)大数据思维:一切皆可数据化,质量管理相关数据积累越多,可挖掘的价值也就越大。
(4)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讲求微、快的迭代和创新,这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思想吻合。
2.2 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实践探索
本文基于业务、能力和基础三大方面(如图1所示),对中国移动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来的采购产品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1)质量检测业务方面
1)驻厂检测试点工作
中国移动将驻厂检测试点产品范围从2类扩大至14类,针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规定不予出厂,并按照要求追究供应商的质量责任。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驻厂检测的集团公司、统筹省公司、实施省公司和下单省公司的分工职责。
此外,中国移动通过驻厂检测作业指导书、更新驻厂检测管理办法、建立飞行检测供应商名单并调整相关检测项目、加强对检测单位的管理、加强对到货检测问题的驻厂检测环节反查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驻厂检测力度。
2)飞行检测模式创新
飞行检测是跟踪检测的一种形式,通常指事先不通知被检查部门而实施的现场突击检查,其目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检测工作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增加检测的突然性。
飞行检测覆盖省公司库存产品、供应商出厂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完成后的无损样品。通常情况下,飞行检测检查小组成员由采购共享服务中心委托的总部设计院相关专家组成。
(2)质量管理能力
1)重点问题产品质量检测力度
为加强产品到货检测力度,集团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收集整理质量问题信息并纳入质量监测体系;编制完成自行检测和第三方检测要求说明书,包括检测方案、检测频次、抽样要求、合格判定标准等内容;组织省公司开展一级集采产品到货质量检测,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采取了换货、罚没履约保证金、停止供货等处罚措施。
2)各省质量问题协同处理能力
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对产品质量进行排查,各省公司针对一级、二级集采产品进行质量协查,防止不合格产品入网。同时通过每月的《质量月报》收集质量问题,根据供应商的分配情况标出质量问题,形成质量协查表,并将质量协查表分发给各对应省公司进行协查,协查完成后,通过《质量月报》报送给中心。
在质量协查的过程中,遵循“一点发现,全网协查”的原则,严抓已发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质量漏洞。
(3)基础管理支撑
1)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立质量管理平台,目前各省的质量检测数据均能通过该平台进行报送和汇总,集团公司即能够实时进行质量数据的分析、统计,使复杂、重复的工作变得简单、高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2)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为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集团公司设计了集采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中级培训课程,重点关注了课程的延续性,并增加了实践环节,拓展了质量管理培训的范畴,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双提升。
3)质量制度管理
中国移动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种检测管理办法,实现了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4)质量管理研究及应用
针对无源器件项目检测手动测试存在测试效率低、测试精度差、测试结果一致性差、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确定度难以保证、统计分析能力差等问题,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开展无源器件的自动化测试试点工作,设计了一套无源器件射频自动化测试工具软件,可严格按照集团制定的标准完成无源器件射频性能指标的自动化测试,通过编制自动化测试软件对检测仪器进行管控,提升测试效率、保障测试精度。
2.3 互联网化思维下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提升
方向
基于互联网化思维和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实践,本文总结出了未来中国移动质量管理提升的4个方向:
(1)用户思维――基层意见沟通不畅
在当前集采大环境下,由于质量管理仍以自上而下的“推式”管理为主,而未形成基于用户需求的“拉式”管理,加上供应商准入制度不严格、价格竞争激烈、质量淘汰力度弱,导致质量问题流入风险巨大。目前质量和服务直通车尚未建立,协同排查还有待完善,同时部分省公司并未严格执行协查,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不健全。
(2)平台思维――缺少多方沟通协同平台
缺少采购产品质量多方协同平台,基层一线人员、检测机构对采购产品质量评价的即时信息难以有效反馈到采购前端,质量检测已积累了一些数据,但质量信息反馈到采购前端的效果不佳,导致低质低价、劣币驱逐良币、采购源头不断有质量问题流入等问题,加大了检测和工程质量压力。此外,质量管理部门与供应商、检测机构、使用部门等双向沟通也不流畅,影响质量管理效率。
(3)大数据思维――数据待整合和挖掘
虽然质量检测已积累了一些数据,但工程和网络质量数据缺失严重,各环节质量检测数据也未实现整合和共享。
质量数据评价工作复杂,不同数据需要设计评价权重,缺陷等级需要设计权重,不同产品要考虑差异化的权重。目前中国移动缺少对结构化和非结构数据的加工、统计、分析和挖掘,质量管理数据未体现其价值,对质量管理决策支持力度非常有限。
(4)创新思维――质量管理仍以定性管理为主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下,采购产品的质量虽然有了一定好转,但各省公司物资使用部门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在于质量管理手段单一且仍以定性为主,缺乏客观、公正、科学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对供应商的管控效果不佳。
3 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双平台驱动”闭环
管控质量模型
3.1 建设目的
应用互联网的用户、平台、大数据和创新四大思维,建立“双平台驱动”的闭环管控模型,加强集中采购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技术性能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达到在质量合格基础上性价比的最优,同时促进供应商之间的平等竞争,构建优胜劣汰的产业环境,从而完善集中采购产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3.2 总体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从集团到各省市公司全员关注并且参与到质量建设活动中来。
(2)信息共享原则:从各个流转环节产生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信息入手,采购、建设、维护等阶段层层监控,直至产品退网。
(3)闭环管理原则:形成闭环管理,结果直接用于供应商选择、评估、追责等工作。
(4)科学管理原则:创新质量定量管理手段,保证质量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合理,过程更加透明、公正。
3.3 模型构建
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双平台驱动”闭环管控质量模型包括2个闭环平台,整体模型如图2所示:
(1)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从前期准备、采购、交付、建设到使用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质量全流程信息的可管、可控和可视,形成“预防、发现、跟踪、处理”的质量管理信息大数据库。各流程下质量管理的关键信息包括:
1)前期准备阶段:质量规划数据、研究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策略、检测单位与专业协会参与的质量检测指标体系等。
2)采购阶段:采购文件中质量信息、质量违约惩罚规则、框架协议、样品第三方质量检测数据、样品检测合格率、驻厂检测数据等。
3)交付阶段:交付产品质量管控数据、到货检测数据、飞行检测数据、大区检测数据、首次供货合格率等。
4)建设阶段:在产品安装、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反馈信息等。
5)使用维护阶段:在运行时产品质量异常及检测数据、使用部门质量定期检测数据、使用部门改进意见等。
(2)质量管理沟通协同平台
建立质量管理沟通协同平台可以有助于改善内外部协同,使得质量问题传递和处理更为顺畅,从而保证问题的及时解决。这4个沟通协同包括:
1)采购部门内部沟通协同:质量管理涉及到需求、采购、合同、调度、报账等多环节,通过协同平台可以将各个环节有机串联起来,形成闭环沟通机制。
2)采购部门与横向部门内部沟通协同:部门壁垒是流程传递的障碍,可以通过利用采购部牵头组织月度质量联席会议、基于Internet或者Intranet的在线沟通机制、阳光点评等方式,进行跨部门沟通与对话,快速解决质量问题。
3)集团与省公司沟通协同:集团的要求是否在省公司落实,省公司的反馈意见是否得到重视而处理,需要通过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打通质量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高速公路。
4)公司与供应商协同:采购质量问题多与供应商相关,如果质量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解决,供应商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助力,否则就很可能成为阻力。
4 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双
平台驱动”闭环管控策略
4.1 用户思维――建立质量服
务直通车
建立质量服务全流程一线沟通、一线人员质量评价等机制,推进采购工程质量管理早期介入,作为研发和供应商的桥梁来影响需求,避免质量风险和成本浪费。
建立质量沟通渠道,保障质量服务渠道畅通,保证基层员工及时反映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具体策略包括以下3点:
(1)收集质量数据方面:整合各种质量检测数据,确保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各项数据的完整和共享。
(2)质量评价方面:开展更为积极、公开和公正的质量数据评价工作。不同数据需要设计评价权重,缺陷等级需要设计权重,不同产品要考虑差异化的权重,保证质量数据的科学和权威。
(3)评价应用方面:要能够及时、顺利地应用到采购、招标、供应商准入和退出等环节。质量反馈流程如图3所示。
4.2 平台思维――四位一体检测体系和闭环管理
机制
(1)完善四位一体质量检测体系
完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构建“驻厂、大区、到货、飞行”四位一体的质量检测机制,及时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将结果输出到采购前端,实现采购产品质量管理前移,构建良性循环的质量闭环管理体系,协同五大区完善大区检测管理细则。四位一体质量管理体系如图4所示。
同时,明确各质量检测模式的定位和特点,理清各检测模式在供应链中的检测节点,明确主要检测实施主体,建立好责任追溯机制。质量检测模式表如表1所示。
(2)加强供应商闭环管理
开展供应商寻源试点,推进实施供应商认证,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供应商退出管理机制,逐步构建闭环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制定供应商注册、审核及信息共享管理制度,完善信息模板,规范寻源入口。建立全集团共享的供应商信息库,探索供应商审核常态化管理,继续开展供应商审核技能培训。根据供应商履约表现情况,规范对供应商的违约管理,建立违约供应商退出机制。
通过阳光点评优化供应商绩效评估。全面对接质量检查数据,实现质量问题与评分结果的实时联动反馈。推进绩效评估结果通报,帮助供应商改进协作短板。
4.3 大数据思维――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1)提升管理实时性
在大数据思维下,任何信息和数据都有价值,中国移动需与检测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对质量检测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时效性监控,将时效性控制由事后监督变为提前预警,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还可以过滤到常见问题,提升质量工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提升质量服务
运用大数据手段,管理和服务将变得多样化,中国移动通过收集、整合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质量信息,包括所有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匹配出在不同时期采购部门、供应商、集团公司、省公司以及各级需求部门的质量关注点,精确获取客户感知,从而提升质量服务水平。
4.4 创新思维――建立质量检测积分制
(1)总体思路
针对中国移动一级集采产品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质量考核和应用进行量化管理,创新供应商质量评价办法。
(2)主要内容
给予每个品类物资的每个供应商年度质量积分初期总分为12分;将质量问题分为“质量投诉问题”和“质量抽样检验问题”2类进行管理,按月度对每个品类物资的每个供应商的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应的质量积分扣减操作,积分实行累计制度。质量投诉问题扣分表和质量抽样检验问题扣分表如表2、表3所示。
(3)处罚机制
月度对供应商质量积分进行统计,对于质量积分达到3分处罚线以上的供应商,通过通报批评、暂停供货、罚款、产品冻结、取消下年度的投标资格等方式,进行质量处罚。处罚机制图如图5所示。
(4)奖励机制
对于后评估结果排名靠前的供应商,予以奖励,降低相应检测频次,通过飞行检测的方式进行不定期抽查,节省检测成本,同时在下次集采招标时,优先考虑质量表现优秀的供应商。奖励机制图如图6所示。
4.5 强化质检队伍
最后,要能有效推进互联网化思维下的全面质量管理,关键还是在人。因此,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尤为重要。这些举措包括:
(1)基础业务能力:提升自身发现质量问题的能力;安排质量管理人员到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请检测机构派人随工到现场进行教学;教授质量管理人员检测原理、检测步骤及操作方法。
(2)信息处理能力:提升质量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水平;吸引互联网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强质量管理人员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等。
5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用户对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首先从互联网化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2个方面进行理论探索,结合中国移动质量管理实际情况,认为互联网化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创新思维可以有效应用到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中。再次,本文基于互联网化思维提出了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双平台驱动”闭环管控质量模型,其中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总结了产品的全过程信息,质量管理沟通协同平台从内外部角度总结了质量管理开放协同的思维。最后,本文基于用户、平台、大数据和创新等维度,分别从质量服务直通车、四位一体检测体系和闭环管控机制、质量管理水平、质量检测积分制以及质检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详细地提出了模型应用策略。
该研究成果对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下未来中国移动质量管理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当前整体运营商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旭亮.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思维[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2] Peyton Paxson. Media Literacy: Thinking Critically About the Internet[M]. J Weston Walch Pub, 2009.
[3] Feigenbaum A V. 全面质量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4] Johnson C N. The Benefits of PDCA[M]. Qua1ity Progress, 2002.
[5] 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M]. 盛杨燕,周涛,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6] 代天翼,冀晶燕,潘露薇,等. 大数据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商品与质量, 2015(2): 78-78.
[7] 禄杰,陈怀达,程静雄,等. 运营商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移动通信, 2014(13): 48-55.
[8] 吴凯声. 21世纪电信网络运行质量管理的创新[C]. 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APQO)会议论文集, 2002: 771-781.
供货商售后服务承诺书一为维护招投标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招投标环境,我单位自愿加入“xxxxxxxx”(以下简称供应商库),自愿将我单位相关信息和资料予以入库,并郑重承诺如下:
一、我单位真实、客观地提交供应商库中的信息和资料,对供应商库中的信息、资料以及所递交原件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负责,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二、我单位同意供应商库中的企业基本信息、资质信息、人员信息、业绩信息和信用信息在南京货物招投标监管网上接受社会监督。
三、我单位将及时维护、更新和完善供应商库中信息和资料,以确保投标活动的正常进行,否则,自愿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四、我单位在南京货物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参加投标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如有违反按照规定接受处罚。
单位名称(盖章):
日期:
供货商售后服务承诺书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是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食品供应商,我们将通过一切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食品安全。为此我们郑重承诺:
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做到诚信守法经营。
二、积极配合采购单位及时提供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经营生产许可证、产品第三方检验报告等必要证件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三、保证产品的包装、运输,符合有关的卫生要求,不对产品造成污(染。
四、及时回收验收不合格的产品,主动召回可能对人身健康安全造成危害的产品。
如违反上述承诺,本企业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承诺在双方合作期间有效。
承诺单位(盖章):
采购单位(单位):
供货商售后服务承诺书三根据____政府采购编号为_____________询价采购项目的要求,我方已认真阅读询价采购公告的全部内容,并对本次货物采购作出实质性响应,并承担任何质量缺陷导致的产量损失赔偿,同时我方承诺:
1、图书编目:我方承诺免费提供图书编目。
2、配送及包装:我方承诺在合同签订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全部货物的供应,并送至学校图书馆。
3、图书退换:我方承诺学校在接收、验货中,如发现有质量问题在10个工作日内无条件退换到位。
4、售后服务:
我方承诺所供图书在验收后1年内,如发现图书有漏页、缺页、破页,污损、印刷字迹模糊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不包括人为因素),接学校通知后,在24小时之内响应,在10个工作日内免费更换,如接学校通知后24小时未响应或超过10个工作日未更换到位,愿意接受图书定价两倍的罚款。
谈及2008年全球贸易环境的趋势,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可能会打断全球供应链、采购策略和营运资本的流动性。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进出口商或许会面临不可预知的成本巨额上涨,加剧供应链的瓦解。但是2008年的消息并非都那么糟糕,仍然存在许多机会。这里有六项关于全球趋势的预测,它们将对2008年及以后的供应链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环保趋势上升
公众健康和环境影响仍是主要的问题。全球持续关注的温室效应以及含铅的油漆和货物污染将会使企业的经济发展观念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一条绿色供应链的观念会从公共关系的战略转变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以促进企业的环境意识。就像在环境方面,公司关注供应链和产品循环周期管理的优先权,观念包括使用可循环材料设计的产品,产品用完后尽量做到“零垃圾”,实施在减少燃料消耗基础上的采购策略,以及要求有环境经验的供应链伙伴。
尽管去年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一系列的环境条例,但仍有大量的制造商未能执行和遵守新的贸易法,比如在中国、日本和欧盟已批准实施的“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不遵守这些条例可能会导致供应链流程的拖延、收入损失、罚款、破坏企业的声誉。尽管很多企业宣布已经达到认证规定的要求,但是还有一些企业没有达到标准,需要进一步调整制造过程。当法律演变的时候,需要确保内部团队或外部贸易专家积极地遵守这些条例。确保你的供应链伙伴运输的是符合ROHS标准的货物,并且能够追踪以及获得有关措施的数据。
采购从亚洲转移到南北美洲
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巧合的是,媒体的关注集中到中国,将中国视为下一个可能的“泡沫”,使得多数厂商将采购战略从亚洲转移到美洲。美元贬值、有限的自由贸易协定、高昂的能源成本和亚洲上升的生产成本,导致企业重估供应链的扩张战略,从而将采购转移到更靠近生产国的国内市场。另外,股票持有者和董事会成员会质疑如此依赖中国和亚洲地区,万一出现消极的质量问题将如何应对。尽管在亚洲仍然有机会,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墨西哥将成为公认的工业品的一个采购地,因为公司在“时间-市场”战略中竞争,在墨西哥的多重自由贸易协议中寻求财政优势、投资激励、高效的海关流程和大量会说英语的劳动力。
进口安全刺激了美国进口商的增加
从美国机构间进口安全问题工作组获得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每年从80多万家进口商手中购买通过300个港口进口的将近2万亿美元价值的产品。由于产品召回问题的增多和进口增加的事实,进口安全小组于2007年11月了一份行动计划,提供短期的和长期的推荐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提高进口安全。2008年,进口商将面临新的要求和罚金。
进口安全计划包括14项国内推荐和50项行动步骤,例如,建立第三方认证、提高消费者安全处罚以及加强执行力以明确责任问题。当美国政府实行进口安全措施时,企业会问:“我们该做什么来确保进口安全?”
强制实施供应链安全倡议
《海关贸易合作反恐条例》(C-TPAT)实施5年后,一些小公司发现参与C-TPAT对其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大型进口商要求供应商能获得C-TPAT的认证,或者拥有适当的安全证书。尽管美国法律声明C-TPAT检定并非是强制性的,但C-TPAT参与者正在推测自身暴露的危险,重视他们是否要和缺少有效文件证明的安全措施的供应商合作。C-TPAT参与者的责任是确保供应商给供应链带来最小的危害。结果许多小公司建立自己的安全标准,甚至超过了C-TPAT的标准。在欧盟,厂商们都支持2008年1月的经认证的贸易商(AEO)全球安全项目。与C-TPAT类似的是,AEO将海关授权延伸到全球供应链的财务和安全领域。尽管参与AEO并非强制性的,但获得AEO认证的厂商将受益良多,包括迅速执行的程序、优先权和同等组织的认可。
进一步检查贸易遵守情况
1计划管理措施
计划管理是物资采购供应工作的龙头和核心,从需求上解决买什么、买多少和什么时间买的问题,从根本上杜绝盲目采购所造成的积压、浪费,改善采购计划“急、小、杂”的状况。
在完善物资计划管理方面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明确计划提报的要素。要求用户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必须明确标明所需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质量标准及要求、数量、交货时间、用途等要素。二是明确规定计划提报时间。按照股份公司内控手册的要求,规定了年度、季度、月度计划的提报时间。三是强化急用料的管理。对用户提报的急用料计划,必须经本单位供应站、管理站(组)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加盖急用料印章方可提报计划;物资供销处对急用料计划的物资采购必须经业务科室长审核签字后,方可按急用料进行采购。四是建立积压物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计划变更,造成物资积压的问题建立了追究用户责任的制度;对因无计划采购,造成积压物资,追究采购单位责任的制度。五是强化物资计划管理的考核制度。油田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以月度计划为主的计划管理模式:推行以急用料计划占正常需求计划的比例来考核计划的准确率、需求计划实际上报时间与规定上报时间相比迟报天数来考核计划的及时率的考核办法,准确掌握终端用户需求信息,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率,大幅度减少零星采购的频率,形成采购批量,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2采购管理措施
1推行网上采购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油田企业网上采购的实施较好地体现电子商务“公开交易过程、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由于采购全过程和处理结果信息全部由网站系统记录在案,经过授权的领导和专业管理人员随时查阅,增强采购人员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对采购业务的检查和监控,对保证公平、公正、公开进行采购,规范采购行为,堵塞漏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网上采购可以减少人为因素,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网上采购,采购业务按照设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有利于减少随意性和人力因素的干扰,使采购人员从繁杂的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以询比价为例,从企业综合效益上来说,网上询比价,透明、公正,报价合理,可以大大降低采购成本。从供应部门降低成本上看,也有利于大大节约采购费用。
2推进协同采购
协同采购就是中石化区域内企业在物资采购上实施联合,通过汇总各企业采购计划、整合采购资源、发挥区域联合优势、实现区域物资供应管理资源共享,从而提升采购谈判优势,增加谈判“话语权”。一是建立一套区域协同采购的运作制度,包括建立协同采购的管理制度、定期例会制度、物资需求计划编报规定、供应商选择标准和考核办法、物资采购供应质量问题的协调解决办法等。二是抓好企业物资需求计划这个龙头工作。三是对实施区域协同采购物资的品种有所选择。四是建立定期信息交流机制。五是结算方式采取分别付款或内部结算。六是建立一套区域协同采购的协调机构。
3采购活动与生产技术相结合
采购活动与生产技术的最佳接合点就是在物资采购中既要遵循“价低”,又要追求“质优”,努力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为促进采购商务活动与生产技术活动的结合,首先要解决采购活动与生产活动之间协调不畅的问题,加强采购过程中的技术交流工作,明确除总部直接集中采购物资外,凡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物资、重要设备或二级单位提出需要进行技术交流、谈判并签订技术协议的物资,在计划部门编制采购计划、供应商推荐与确定、采购部门实施物资采购等物资供应的主要环节都采取采购商务活动与生产技术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其次,从业务流程、协调程序上规定各相关部门与生产单位和供应商之间进行技术交流、技术谈判、技术评价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密切与生产单位的协作关系,使采购的物资在满足生产单位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采购价格也大幅下降。
3质量管理措施
1完善质检验收业务流程
针对各种物资的不同料性,制订相应的验收方案及资料收集标准,规范质检验收工作。不断完善细化质检验收业务流程,特别是要完善直达现场物资质检验收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通过检验、化验、试运行、预验收等方式,提高质检验收业务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努力拓宽质检验收业务的覆盖面,尽可能把存在的质量问题发现在投入生产使用之前,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
3.2加强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管理
对业绩好的供应商在订货份额、货款支付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供应商坚决予以处罚。在采购中要防止资质差、质量不高、技术性不强的供应商的低价竞争,从而达到在源头上控制市场资源,降低采购质量风险的目的。
4库存管理措施
1推广“代储代销”业务
中国石化属于高风险的石油化工企业,尤其是上游的石油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偶然性突发事件不可预测,为了确保前线的生产,有些物资必须有一定的保险储备,但对这种储备应尽可能的通过“代储代销”物资获得。对于“代储代销”物资可以根据每月的使用情况定期向厂家承付货款,这样在不占用采购资金的情况下就具有了保险储备。代储代销业务的开展应满足下列几种条件:一是需方有一定的仓储能力,包括场地、机械及人员。二是代储代销的物资品种是需方生产实际需要的,并且有一定消耗规律的物资。三是代储代销物资必须双方签订协议。明确双责任。
2开展“直达供料”模式
由于直达供料这种方式跨越了物资收、发的时间差,物资供应部门也就省去了储存环节,从而降低了储备资金的占用。对于那些物资消耗总量小,批次多,市场上易取得的物资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比如企业常用的普通钢材这一块,由于目前市场上生产及流通企业都比较多,供货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完全有可能利用招投标、询比价采购等方式在一、二级资源市场内优选供应商,并向他们提出直达供货的要求。
3利用供应商库存
批量订购可以节约采购费用,但大批量到货却会大幅度增加物资库存。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买方市场”这个有利形势,尽可能的利用供应商的库存。对于大批量采购的物资,可以结合生产使用情况要求供应商分批到货,这样,物资到货后就可以很快用于生产,从而达到降低库存减少仓储费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