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管理的职责范文

能源管理的职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的职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管理的职责

第1篇:能源管理的职责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能力培养;以人为本

现在高职教育的定位思考和教育思想层出不穷,也有很多的争议。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能把这些教育思想落实到所教的课程中,把道理变为实际的教学活动,下面我把这几年的思考和所落实的行动用五个方面的阐述作一个抛砖引玉。

1 传统的制图课程体系的弊端和改进方法

传统的制图课程体系在知识传达方面做得太细、太死板,这种状况在建国初期也许有它的好处,因为它好复制、可以速成,但要有一个条件是所学的人要有迫切的需求,不怕耗时间、不怕枯燥。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门可以选择的太多,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不是靠行政命令也不是靠恐吓,要靠教师的关注力和洞察力,关注力就是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学生在学习本门课时的困难度和每个学生的潜能在哪里。在传统的课程体系里教师不需要这样的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在压抑自己的个性。

现在的制图教学应抓住能力核心,让学生感觉到有明显的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制图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重点在两个方面加强,第一是立体和三视图之间转换,第二是形体的表达方法,这部分是为画和看专业图打基础。这两部分是制图教学的重点,应该抓住核心,确定几个关键点,把握好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的关系。基本体和组合体部分不应有明显的界线,这样处理的结果是想象的空间变大了,没有那么多认为的限制。

我国传统的制图教学体系大多是沿用前苏联五六拾年代的教学体系,画法几何接着工程制图这种教学方法在那个时挥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它严谨、规范,强调逻辑性这在手工画图设计的年代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但当今的时代更需要创新的设计,不怕改图,就怕没有创新。

我现在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从立体图到多面投影图,然后在从多面投影图推出立体图,还有从装配图到零件图这种右脑的整体式教学方式是最适应高职学生的,他们大多数的学生很有创意但欠耐心,思维活跃但不严谨,他们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高职学生今后工作中以看图为主,标准件图形只应着整体把握,根本不需作过细的分析。螺栓连接画法应在剖面线画法部分作引入,螺栓连接是过度到装配图表达的重要部分。传统的制图教材 最大的缺点是什么都讲得透彻学生已经没有思考的余地了。当要他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力却不够。若以知识介绍为主线,制图教材永远不会有太多的变化。

机械制图课也存在使用题海战术的问题,制图作业的选题在空间想象力上前后要有连贯性。不是看和画大量的视图就可以培养出空间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力必须要有灵性,会变通思维要发散。所以题目必须精心设计,不应只是强化概念的基础题,制图作业应该是不断深化地即按照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精心设计的题目。关键是精心设计什么时候做什么类型的练习,这种类型的练习对学生来说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这样才可以调动他们的心智力从而改变他们的生物神经系统,因为空间思维能力是由生物神经系统所决定的。

2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养成

课堂教学模式就是理论知识的不断展开和概念的不断轰炸。因为教室中资源太少,学生没法动手,所以最方便的就是老师讲理论,因为这样做最方便它们都有现成的方法和文字材料,教者不用动太多的头脑。我的教学思路是立体图基本上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徒手画立体图是建立空间感较有效的手段,再加上 AUTOCAD软件构建立体方便快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画立体图时学生也可以不断地修正自己画图中的错误,教师给学生指出错误也比较容易。制图课程的微课视频是改变课堂教学的有利工具,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化静态为动态,是学生口袋里的老师。

3 突破教学进度计划的死板性以符合能力养成的规律

职业院校的教学中穿插着实验和实训,当学生再回到制图课堂的时候前面培养的空间想象力退化了不少,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学生当时的状况教师准备一些帮助学生恢复能力的习题。这在前面的教学计划中无法预先设定,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度。

4 应根据制图课程的特点来思考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方法

制图课是培养学生用投影图样来表达工程信息的能力,其中文字的使用是很有限的,同样地在教学中语言的使用也应尽可能的少,否则会干扰右脑的工作,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已很充分。所以制图的教学最适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因为画图和看图能力的培养是练出来的,而不是上课听出来的,其实这也适合其他的课程,但是理论性较强的课因为难以理解所以老师的讲解显得非常必要,但在制图课中没有什么是难以理解的,所以制图课本中出现的语言都是很通俗的,叙述性的句子比较多,制图教学中要思考的是如何根据学生的现状选择适当的模型或视图让学生能持续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从这方面来讲高职学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没什么两样,区别主要在技术要求部分和装配图部分,对从事设计和只看图的要求是大不相同的。

5 教师应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实际上是在对人用功,老师应有把控教学环境的能力。如果要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就意味着有一定的风险,大多数学生是一管就紧,一放就松的状态,所以老师要能把控收放的尺度。要做到管而不压,放而不弃,确保教学环境的有序,流动开放的状态,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老师会根据学习环境的状态来积极的调整教学方法,能做到和学生在同一个频道上, 制图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先加强学生图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后再注重规范的要求。如果以强压的方式来教学,是必会减弱同学的学习热情,而空间思维能力的开发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来做支撑。它是开放的,外射的,是由内而外的散发,强求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如果要以概念化的方法来教学有可能把制图课上得很呆板和机械只能照本宣科,没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能力最好的途径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每个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差异很大,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结果,其中也有先天的因素,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智力特点和学习潜力,不强求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的一致性,有些较难的题目,我允许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先放一放,什么时候做好就什么时候拿来给我改,我会注上改题的日期以区分学生学习的不同进度。教师的影响力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对同学的每一次进步的赞赏和肯定而不带任何的偏见,教师肯定的眼神会对没有自信心的学生给以极大的鼓励。

总之能力的养成是一个过程,不同的能力培养有它不同的规律,我们必须根据它的规律来设计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当然这个过程是很艰苦需要师生付出很大精力,必须全心投入,只有这样才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刘力.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第2篇:能源管理的职责范文

关键词:节能减排 能源管理体系 工业企业 GB/T23331-2009

节能减排是我国“十二五”经济规划的一个重要国策,围绕这个主题国家颁布了许多行政法规、政策和标准,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09)于2009年正式出台。建立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对工业企业降低能源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力更是有重大的意义。我们以《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为指导,为某企业建立了“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对该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及文件组成的分析,说明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必要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为类似的企业建立高效的能源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1、企业简介

该企业是一家化工纺织企业。主要产品分为两大类:工业丝和浸胶布。公司主要耗能设备包括:九苯炉、二十四台干燥器燃烧机、空压机、水泵、风机、空调等。

企业主要用能系统简图1如下:

图1 企业生产流程简图

2、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组成

2.1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分类

公司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分为6类:1公司能源管理手册;2公司能源管理公共性文件;3公司能源管理运行管理程序;4公司能源管理支持性程序,5相关图表;6记录表格。

能源管理手册是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的内容和顺序设计开发而成,包含公司能源管理的全部过程,是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主线。手册中涉及其他文件的内容都以“接口”的形式与相应的文件相连接。本手册主要供公司管理层和能源主管负责人掌管和使用。

公司能源管理公共性文件是公司总经理向全厂的旨在作出承诺并说明公司能源方针及管理职责的文件。公共性文件具体包括3个文件:公司能源管理承诺书,公司能源方针,公司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的决定。

公司能源管理支持性文件是对体系的规范化、合法化运行起到支撑作用,并与公司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相协调的文件。兼容性文件共21个,主要涉及法律法规的获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交流、文件及记录控制、不符合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应急准备和响应等。

公司能源管理运行管理程序文件是为了具体指导各部门特别是重点耗能单位生产操作的文件。运行管理程序的内容主要涉及各部门供配电、计量、冷冻、空调、空压、制氮等的管理。所以,每个运行管理程序文件都是独立的整体,可以单独供相关部门作为作业指导书使用。运行管理文件共30个。其中,动力厂10个、浸胶二厂7个、电仪厂2个、其他生产分厂10个、设备能源处1个。

相关图表是对公共性文件、运行管理程序和支持性文件等的补充,是对一些管理内容和数据的概括性说明。

公司能源管理记录表格是在体系开始运作之后对相关活动和数据的记录文件。能源管理记录表格直接包含与相应的运行管理程序或支持性程序之中。

2.2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层次分析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6类文件可分为4个层次:能源管理手册,支持性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各层次的文件关系见图2:

图2 能源管理体系各层次文件关系

能源管理手册(包括能源管理公共性文件[1])是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说明,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策划、执行、检查和改善做出系统性的要求。能源管理手册是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者的行动依据和指南。

支持性文件主要指支持性程序文件,同时也包括一些相应的图表。支持性文件由一些具体的策划、执行和检查等过程的控制保证体系正常运行。支持性文件为各部门管理职责划分和相互协调提供支持。

作业指导书在此主要指公司能源管理运行管理程序和相应图表。作业指导书为各重点耗能单位的操作人员提供了具体操作规章。

记录是能源管理体系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和管理评审各环节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记录。记录主要由各部门的具体操作人员来完成。

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分为两个时期:准备期和运行期[2]。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准备期应进行初始能源审计并编写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初始能源审计的要点在于识别能源因素、特别是主要能源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能源管理初始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等。编写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时应确定体系范围、资源的供给,同时应保证体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准备期的工作可以由外部专家主导完成,公司任命管理者代表予以协调帮助。准备期耗时3个月。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期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实验运行期和持续运行阶段。实验运行阶段耗时近5个月,主要包括公司公共性文件、确认各种图表的内容和对应位置、准备和执行支持性文件、执行运行管理程序、对体系运行进行记录、对运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审(见图3)。经过实验运行和管理评审证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然后即进入体系正常的持续运行期。

4、结语

(1)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分为6类:能源管理手册,公司能源管理公共性文件,公司能源管理运行管理程序,公司能源管理支持性程序,相关图表,记录表格。这6类可分为4个层次:能源管理手册,支持性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4个层次分别代表了体系的建立和说明、运行支持、操作规范和运行记录。

(2)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分为两个时期:准备期和运行期。准备期的要点是识别能源因素和编制体系文件。运行期又可分为实验运行期和持续运行期。实验运行期是对体系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及是否能正常运行的关键的检验。

参考文献

第3篇:能源管理的职责范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项目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背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一)合同能源管理产生的背景

着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在能源需求量同供给量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大的过程中,能源成本费用逐渐提升,这就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要求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在能源方面的消耗,研究出能源高效利用的对策。在此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的引入势在必行。通过新型的能源利用途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企业能够将能源的效用和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以此来节约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全球环境基金在合同能源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也逐渐实现了对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研究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国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具备了实施节能项目的条件,这些项目预期对环境及经济效益的改善均有极大的帮助。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落实状况不佳,我国也致力于解决阻碍节能项目推进问题的处理工作中。经讨论认为原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节能管理体系,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引进和推广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于是,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于1998年12月开始实施。

(二)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和不合理利用问题严峻,如何最大限度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的一项首要任务。合同能源管理备受我国的关注,政府部门也纷纷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家就正式将合同能源管理列入重要议程,之后出台了新的能源法、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方案,规范了能源的利用状况,为合同能源管理的有效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于2010年实施,由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方面的投资,对该项目有关的营业税、增值税及所得税予以减免,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都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运用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在 “十三五”期间也发挥很大的节能作用。

二、合同能源管理定义及商务模式

(一)合同能源管理定义

就合同能源管理的定义进行分析,可以将其解释为:能源利用企业、节能服务公司二者之间通过一种契约合作的途径,设置节能目的来开展相关节能项目。其中节能服务公司必须要向能源利用企业提供有效的节能管理服务,实现契约中规定的节能目的,同时后者也需要向前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该管理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节能服务机制。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商务模式

1、节能效益分享型

该类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主要指的是节能服务公司应承担融资的职责,其同使用能源的公司要根据契约中的比例对最终的节能效益进行共享。

2、节能量保证型

节能量保证型,节能服务公司保证客户在能源使用方面的消耗(包括资金、消耗量等形式)要达到一定的节约程度,在节约程度需要通过百分比体现出来。在这种类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中,能源使用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可以结合实际状况选取融资方。

3、能源费用托管型

合同能源管理的第三种商务模式就是能源费用托管型,能源使用公司的能源系统的运维都需要节能服务公司来实施,并承包能源费用。如合同实施后,如果实际能源使用状况达到契约规定,公司要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能源节约余额,若超出规定,则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费用支出。

三、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风险管理的概念

项目:组织资源的整合,以创造前所未有的某项事务,而该项事务将在组织策略的设计上提供性能能力,项目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它开始于一个想法,通过设计、工程、制造或构建,并通过项目所有的人使用而产生。广义而言,“项目”指一个特殊而有一定限度的任务,由一群相互关连性的工作所共同组合起来的任务,而该任务是以获得特殊结果或圆满达成某种成就为目标。

风险:指某一危险事件发生的机率,它是已经存在的危险情况,虽然可通过防范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但未必能完全消除可能带来的损失。然而,大多数的风险是可以预测的,例如台风和地震等天然灾祸,积极而有效的防范至少可减轻其损害。

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包括发现潜在的危险、风险评估、了解显现的意义、以及沟通危机信息的方法。如果一种实体或行动会导致伤害,那么就存在着危机;万一危险已经发生,其严重性如何,就需要事先估量;在各种防范措施下,这种危险可接受的程度如何,值得关切的程度怎样等等。另外,危险信息的传播与沟通,常常有助于增进认知和达成共识。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项目风险

1、客户风险

一些客户的信用度较低,不能按照规定的期限来履行合同义务或付款,国内的信用监管体制不完善。

来自客户的运营风险,部分客户如果存在运营不合理的问题,经营效益较差,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范围,这就导致节能改造设备负荷较低,节能效果会大打折扣。如客户有其他重大问题停业或关闭,会使节能服务公司遭受损失。

客户卷入法律纠纷而发生的风险,致使节能服务公司遭受损失。

合同风险,合同订得不完善,对一些细节规定得不够详尽有纠纷风险。

2、项目自身风险

金融和财务风险,能否如期获得银行贷款、利率变化、财务风险、考虑不周使测算项目节能效益有误。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选择节能技术成熟、具先进性的技术。

设备原材料采购风险,所安装的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不出问题。

工程施工风险也是项目自身风险之一,主要指的是分包商未能在规定期限内高效完成任务,或存在质量问题、或拖延期限。

节能量风险,节能服务公司也存在未详细计算项目节能量的问题,导致实际节能量比预期低,节能服务公司无法收回成本。

能源价格风险,利益分成也会因为能源成本的变动而出现改变。

投资回报风险,确定分成比例、回报期、政策变化、客户支付能力等。

3、降低风险的方法

首先要对客户进行详尽了解客观评价,包括客户信用情况、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一般来说,公司注册资本较大、经营时间长的公司,说明其实力较强;客户的股东是很有实力的大公司,客户风险会小。同时,还要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企业重视其主营业务,风险会小;了解客户的财务情况,获利能力分析,银行负债及偿债能力等。客户重大事项,如有无法律官司纠纷等。

我们要多渠道收集客户信息,选择有信用、资金链良好的客户,尽可能签一份完善的合同,用成熟的技术降低设备和技术风险、降低财务风险。

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例分析

北辰时代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是我所在的单位于2013年实施完工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2014年获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评选的“优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并于2015年5月通过了节能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奖励资助金的考核评定。

北辰时代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单位为北京格林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业主为北京世邦魏理仕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本项目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项目总投资为112万元,项目资金全部由节能服务公司支付。合同期限为七年六个月,自2012年11月开始,至2019年9月止;项目的建设期为自2012年11月5日至2013年1月6日止;节能效益分享期的起始日为2013年5月1日,效益分享期为35个月(自2013年5月1日始,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的7个制冷期)。

效益分享的比例和方式:

效益分享期物业管理公司分享比例% 节能服务公司分享比例%

2013-5至2013-9 10% 90%

2014-5至2014-9 20% 80%

2015-5至2015-9 30% 70%

2016-5至2016-9 40% 60%

2017-5至2017-9 50% 50%

2018-5至2018-9 60% 40%

2019-5至2019-9 70% 30%

合计 40% 60%

本项目的技术原理是增加CC能效控制中央站及冷源能效控制设备,加载节能控制程序,通过新增传感器采集实时运行数据反馈至能效控制设备,能效控制设备根据内置专利程序对相应负载设备实施启停控制及连续调节控制,使冷源系统跟踪整体负荷变化进行实时、动态调节,确保制冷系统效率最高、能量损耗最低。

本项目改造设备为:开利离心制冷主机4台、低区一级冷冻水泵3台、冷却水塔3台、冷却塔3组。

项目的年节能量计算:节能收益 = 节电量 × 电价

电价的确定:电价 = 核算年度5-10月北辰时代大厦支付供电部门电费合计

核算年度5-10月北辰时代大厦用电量合计

节电量确定:节电量 = 节能改造后用电量 ×节能率

1-节能率

本项目“改后用电量”每年通过抄表记录,三方共同确认。节能量的折标准煤系数:1万kWh = 3.3吨标煤,经计算该项目年节能量约为51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为170万吨标煤。年节能收益,商业用电为1-1.3元/kWh,一年节能效益为50万元左右。

项目(设备)所有权归属/转移,本合同到期并且物业管理公司付清本合同下全部款项之前,本项目下的所有安装的设备、设施和仪器等财产的所有权属于节能服务公司。本合同顺利履行完毕之后,该项财产的所有权将无偿转让给北辰时代大厦,节能服务公司应保证该项目财产的正常运行。

我司承接此项目前,对客户进行了充分了解分析、包括技术与工程部现场考察、市场销售部与客户沟通。在引入该套风险管理计划的初期,部分同事对于该标准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之处,对此,我司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沟通和咨询,为各个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管道,使意见和问题能源源不断的反馈到最高层,在新的风险萌芽之际,就把其纳入风险登记表,从而真正做到了防范未然。

第4篇:能源管理的职责范文

体系管理部门与能源管理部门相融合,使现有节能管理网络和体系管理网络从组织机构上统一。公司在运行部设置节能技术监督岗位,能源管理体系也由运行部牵头归口管理。DL/T1052-2007《节能技术监督导则》规定,节能技术监督应全面覆盖火电企业的规划设计与基建、生产运行、能源计量多方面。能源管理体系是将监督覆盖的各方面分解到能源消耗的各个环节,体系要求影响能源效率的能耗环节和管理体系结合,使现有节能技术监督工作融入体系管理并得到延伸。

2火电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

2.1能源评审能源评审是指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和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能源评审内容和步骤包括以下3点。(1)能源使用和消耗的测量数据分析,包括:生产指标统计结果、主要耗能设备及系统的能源消耗、运行及试验参数监控结果等。(2)基于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区域情况,以及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和人员,并确定其现状。评估未来能源使用和消耗以及需求变化。(3)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推广行业最佳节能实践经验;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提高发供电设备能源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余热、余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与本企业能源流有关的部门协调、配合,提高能源绩效水平。通过能源评审确定优先控制能源因素时,考虑消耗能源最多的因素、决定能源使用或要求的因素、最具节能潜力的能源因素[1]。公司通过2013年度能源评审,明确优先控制能源因素,进而明确能源管理的重点部门(见表1)。表中补充控制措施可以是以下一项或几项组合:a.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b.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c.制定岗位责任、人员能力要求、培训要求及能力评价准则;d.制定应急预案;e.制定现场监督检查制度;f.技术改造(技术方案)。在识别后重点结合能源因素控制情况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方案,形成年度节能计划,实现能源因素的闭环控制。电力企业能源消耗主要种类:煤炭、电力、淡水。按能源消耗种类分析电力生产过程中影响能耗的因素。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能源控制(运行过程控制),而前提是能源评审。在进行能源评审过程中,各部门均参与了本部门的能源评审,这项工作在各部门的开展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部门员工通过应用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方法,识别出本部门的能源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为可控能源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出能源因素控制的优先级别。生产中严格按照对应级别进行控制,并将可行的控制方法纳入到操作规程中实现标准化,真正使节能工作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将节约能源变为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

2.2法律法规收集和评价公司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多方面收集能源管理和节能管理相关的国家、地方节能法律法规、政府文件、行业标准、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等。依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司节能管理和能源管理方式。优化生产工艺、挖掘生产过程中节能潜力的同时,通过增加环保投入、淘汰落后工艺、采用循环利用等措施,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做到清洁发展、循环发展,谋求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对火电企业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提供指导,以促进火电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体系要求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评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公司规定每年进行法律法规收集和评审,收集和重新整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广泛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并切实执行。

2.3基准标杆和能源绩效参数管理对能源实施体系化管理,先要建立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先进的耗能标准,应考虑以下3点:(1)符合国家对能源管理的要求;(2)达到或超越本企业的历史最佳水平;(3)以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为目标。这个标准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特性:(1)标准的可持续改进性,即标准要随着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提高;(2)标准的动态适应性,即标准既要符合企业正常运营状态下的要求,又要在企业产能发生波动,在高负荷和低负荷等非正常状态下,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并继续保持标准的动态先进性[2]。火电企业节能管理的初衷是在保证外部需求的前提下不断降低能源消耗。在实际评价能源消耗水平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参照值,即基准和标杆。中电联每年收集国内部分火电机组能耗指标情况并进行比对。企业通过将自身能耗情况与其他发电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制定公司能耗基准和标杆,见表2、表3,明确公司努力的方向。公司采用上年度能耗水平作为基准,选取中电联年度能效对标结果中公司同类型机组前20%能耗水平作为标杆值。在确定基准和标杆后,分解到部门有对应的能源绩效参数,比如运行部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操作部门,确定其能源绩效考核项目,见表4。

2.4制定全面综合的节能管理方案通过用能结构分析、用能系统各环节分析梳理节能措施,有效识别和评价出适合公司的各项节能技术和方法,形成年度节能计划作为管理方案。梳理能源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接口,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组织结构,通过识别节能潜力以及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节能管理中的短板,针对性地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从而实现制定的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节能工作整体效果和效率。公司在确定机组能效短板后分析得出优先控制能源因素是汽轮机热耗,果断制定了汽轮机通流改造的方案并实施,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2.5形成能源管理方案的闭环管理与传统的节能管理模式不同的“能源管理采用PDCA系统管理模式,强调体系运作、全员性与、全过程控制的理念”,节能变成公司各个部门、各项工作共用环节,扭转节能工作仅仅是单一部门责任、单独一项工作的意识。落实运行控制,加强培训,提高意识;通过监测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公司针对能源短缺、能源设施故障或设备状况欠佳造成能源消耗上升等情况,制定整改和改善措施,降低能耗并定期对其开展评估;实施闭环管理对不适合的措施进行纠正,最终消除造成能源浪费的因素;对节能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闭环,对制定的节能技改进行跟踪,做到“事前有可研,事后有评估”;改造后的经济性评估作为管理方案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估总结节能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和改造中遗留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确保改造取得预期的效果。

2.6监督审核推动节能管理工作规范性能源管理应实时跟踪、实时监视、评价。公司明确衡量公司能源效率管理的重要指标是供电煤耗、综合厂用电率、发电水耗,对照基准、标杆以及上级考核要求定期开展评价和分析,做到指标闭环控制。管理方案的评价,将每项节能技术改造前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实施后评估引入能效评价。针对体系的运行情况,公司内部每年安排对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根据国家规定每年组织4次专业机构外审,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评价,始终保持体系的正常运行。

3结论

第5篇:能源管理的职责范文

关键词:能源审计 节能减排 能源管理

能源审计是指能源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和其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1]。对高校进行能源审计,顾名思义就是科学规范地对高校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寻求节能潜力与机会。十二五期间,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会适当向非工业领域倾斜,对非工业领域特别是高校进行能源审计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高校能源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的用能量占相当大的比重,以上海市为例,根据统计有17所高校年能耗超过5000吨标煤,部分高校用能甚至超过2万吨标准煤;同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充实教学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导致高校对能源的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高校用能数量巨大,但是高校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却相当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1.我国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是非经营性组织,其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致使高校忽视管理成本。

2.国家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考核,强调的是教育投入总量指标和教学质量指标,没有考虑在同等教学质量下,教学资源投入量的比较,即经济效益的考核,因此往往忽视高校能源消耗的工作。

3.由于对高校进行考核的各种评价指标不含经济效益成本指标,促使高校为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往往是努力开发财源,但却很少“节流”,成本意识淡薄。

二、对高校进行能源审计的特殊性

能源审计作为一项健全的能源管理工作机制,已经在工业制造业和能源转换企业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但是在教育系统推广使用却举步维艰,存在着客观原因:

1. 高校用能的复杂性。

高校的用能多样化,大部分常规能源都有使用,其中以电、汽油、柴油、煤、燃气为用主,这与企业用能以电为主形成显著区别。由于用能的多样性,每种能源的属性、用途都有较大的差别,如何从差异较大的能源消费中总结出可量化和可比较的数据是一个难点。

2. 用能地点的分散性

大学教育在近些年发展飞速,原有的校舍及相关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建设新校区势在必行,所以大部分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都有两个以上的校区,用能地点相当分散,这些状况增加了能源审计工作的难度。

3. 能耗形式的多样性

几乎所有类型的用能形式或多或少都在高校中存在。比如行政楼,其主要功能就是办公之用,这与商业办公楼写字楼有相似的能耗规律;校办工厂和一些特殊实验设备,其运行规律同一些工业企业类似;校内的一些辅助经营行为比如超市、面包店、打印店等有着显著的商业服务性特点;校属的一些招待所也与经营宾馆酒店的市场行为类似;同时高校还存在着特殊的能源消费形式,比如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特殊建筑能耗形式,另外学校的班车、保障师生教学生活的锅炉房等也都普遍存在。

4. 用能的规律性和不连续性

高校有其独特的用能规律,这与企业有较大的差别,比如学校用能规律同教学生活有显著的一致性;学校每年有寒暑假及其他节假日,这导致学校用能的不连续性,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三、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 台帐问题

基础能耗数据是能源审计工作的基础。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能源费用都是有统一的财务支出,那么校内各种类型的能源消耗基本没有专门的统计计量,有的甚至连计量器具都没有安装到位。针对某一幢建筑物进行能源审计的时候,很难拿出完整准确的月度能耗数据,更不用说一些分项计量数据。对一些大型的能耗设备,比如中央空调,每天的运行数据更加重要,如果没有采集到相关数据,那么就很难进行科学合理的能耗分析。

2. 领导的重视程度及相关能源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领导的重视程度及相关能源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审计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能源审计工作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经常需要同一线的工作人员访谈,要去设备现场查看,如果没有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很多工作的开展相当困难。

3. 能源管理部门的组织建设

部分高校在原有的管理体制下没有专门的能源管理部门,能源管理职能被分割到后勤部门和能源使用部门;有的高校设有能源管理部门,但是组织结构也不完善,只是开展一些节能改造项目,并未从学校能源管理的角度开展工作。由于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审计人员很难全面详细了解用能情况,甚至针对某一个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解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4. 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问题

能源审计人员一般都有丰富的企业能源审计经验,但是在开展高校能源审计的过程中,对高校的用能特殊性没有足够的了解,比如学校的能源管理方式、学校的用能特点、相关的财务制度等方面认识不足,这些也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

四、顺利开展高校能源审计的方法探讨

高校开展能源审计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制度层面的,有技术层面的,还有工作方法的问题,其实通过一定的方法改进,都可以解决并顺利开展能源审计工作。

1. 学校领导和能源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对高校进行能源审计,必然要求从学校领导到能源的管理人员以及能源的使用者,对能源审计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加强成本核算,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能源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保证能源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创建节约型校园、才能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2. 完善能源计量系统

能源审计工作要顺利开展,节能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广泛引进节能新技术,完善计量系统。学校必须要转变管理思维,不能对能源消费记一本糊涂账,只知道能耗成本是多少,却对花在何处一无所知,学校不仅知道要知道能源消费在何处,还要清楚的知道消费了多少,这就必然要求完善学校的能源计量系统,大量的计量器具必须安装到位,并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正常的运转使用。

3. 建立能源消耗台帐管理制度

能源消耗台帐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数据,在审计工作中必不可少,高校必须要完善台帐管理制度。在计量器具安装到位的情况下,相关的建筑和大型能耗设备要有专人进行能耗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较为先进的能源计量系统不断出现,一定程度上减少台帐管理的工作量。

4. 强化对能源审计人员和高校能源管理人员的培训。

能源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从事能源审计的人员需要节能管理的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有熟悉了解高校的能源管理形式和用能特点[3]。而高校的能源管理人员还要学习能源审计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保证同审计人员的高效沟通。

总之,高校能源审计是一件创新性的工作,没有好的经验方法可以借鉴,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持续改进。能源审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完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最终一定可以达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目的,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继海,席细平.能源审计应用探讨[J].江西能源,2008,(2):9-11

[2]白宝山,杨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节约型校园[J].高校后勤研究,2009,(2):41-43

[3]赵志军,唐艳芬等.浅谈对能源审计的几点认识[J].节能环保,2008,(1):27-28

第6篇:能源管理的职责范文

上海在全国是最早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城市。

2002年,上海率先在全国成立“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并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下不断推进,涌现出了高益、建科、西门子楼宇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合同能源服务企业。从2002年到2008年,上海市财政资金累计扶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约80余项,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600余个,节约标煤32万吨。

然而,上海合同能源管理推进的现状与其拥有的潜力相比差距还很大,“不花钱的节能”常常面对“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行业规模小

在欧美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开始,这种全新的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就已经开始推广起来,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节能产业。

相比之下,中国的步伐略显迟缓。直到1998年,中国政府才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一起共同开发和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第一次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中国。当时,世界银行提供6300万美元的贷款,欧洲委员会和全球环境基金则分别提供了500万美元和2200万美元的赠款,分别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三个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

十几年过去,中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字,到2009年末,中国拥有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

如果单独与自己比,十余年间,中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增长了十多倍,发展不可谓不快,但若与国际上比,这个数字仍然十分落后。比如,人口只有中国十四分之一的瑞典,其拥有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却是中国的近8倍。

“如果我们将中国的能源市场与欧美发达市场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在欧美能源市场上活跃着许多节能服务公司,它们帮助提高企业的能效,并以此盈利,在中国本土,我们却很难找到这类公司。”曾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环境质量委员会咨询顾问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芬・汉默,在比较了中国与欧美的节能服务市场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据了解,目前在节能协会注册的160家左右能源管理服务企业中,有资质的仅有60多家。其中能够胜任照明、节电、窑炉等综合节能项目的就更少,只有20多家。“这与上海庞大的节能改造需求相比,很明显是‘僧多粥少’。”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节能处处长原清海介绍,现行600个项目中,成熟的有200个。

节能观念淡

节能服务产业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公众对于节能服务产业还比较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节能服务市场的拓展。

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谢仲华主任告诉记者,不少企业单位的节能理念有所偏差。在国有大型企业中,由于节能改造初期投资大,成本回收所需时间较长,有些企业老总就不愿意在有限任期内搞节能。

搞的人少了,公众对节能服务带来的收益自然体会就少,对节能服务效果也就不容易了解,使用积极性“大打折扣”。比如在居民小区里,有的物业主管认为,反正电费是住户承担,改造了,自己也没什么实惠。当“不花钱的节能”遭遇“没实惠的主”,就像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合同能源服务企业很难拓展市场。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公众对节能服务程序不了解,存在不信任的心理。节能服务主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合同内容涉及到节能标准、节能效果、法律等多方面内容,难以把握。对于那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一般企业不信任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而对于那些技术含量很低的项目,企业一般认为直接与设备供应商合作更为可取。

融资贷款难

融资困难是对节能服务企业的重大挑战。

节能服务的投资收益回报时间通常较长,一般要5年甚至更长。对于绝大多数身为中小企业的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垫付资金的压力不小,一旦接的项目多起来,提前垫付的资金量就会很大,很容易出现现金流中断。

“节能服务公司上银行去贷款,银行说你拿什么作抵押呢。节能服务公司建立的年限都比较短,是新生事物,不像工厂一样有大量资产可以作抵押,只有现金流,很难作抵押。”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节能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尽管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业绩优良,回款稳定,但融资“瓶颈”却让它们难以做大做强。来自科技部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有92%面临融资困难,如果能够顺畅融资的话,至少一半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速度会提高一倍。

这使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融不到资,就无法继续扩大影响增强品牌影响力,而实力无法增强,在融资上面也始终困难重重,难有突破。

同时,银行缺乏与“合同能源管理”相配套的贷款品种,节能服务公司信用评级较低,节能服务公司担保困难。一家苦于贷款融资难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向记者大吐“苦水”:其实,目前80%的合同能源服务企业的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融资、担保难度大,特别是初创时期很难从资本市场筹得资金。

在发达国家,保险公司有专门的险种帮助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化解风险,防止客户违约拖欠分成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节能服务公司是一种担保,同时也可以从保险理赔中看出公司的信用评级,帮助银行选择是否放贷。而我国,缺乏这样的平台帮助银行来甄别区分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的优劣,往往只凭银行对这类企业的“刻板印象”就将这些企业“拒之门外”。

新的政策是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理赔等金融服务。

但愿这些政策早日成为操作性措施。

行业标准缺

作为新兴产业,节能服务产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很容易出现盲目竞争、过度竞争和服务质量问题,造成经济和信誉上的损失。

谢仲华认为,目前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在企业竞争、服务质量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自律要求,影响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秩序。其一,缺乏节能服务效果评估制度,容易引发客企纠纷。目前,尽管节能意识有所提升,但是由于缺乏一套可供借鉴的、且具可操作性的效益分配原则和方法,以及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广和节能工作的开展。其二,缺乏节能服务公司资质认证制度,影响产业信誉。节能服务公司的成立缺乏总体规划和产业准入标准,各种名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

原清海说,目前合同能源管理的产业环境也不够理想。信用体系保障不足、能耗标准不明、计量系统不齐,使处在发展中的合同能源服务企业和想搞节能改造的企业单位都存有担心、戒心和烦心。比如,有的医院在节能改造时本打算采用合同能源管理,但面对大量涌来的广告和推销,众多种类的节能技术的可靠

度、适用性让医院无从把握,索性“关门”。

专家建议,相对于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行业协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行业自我管理的职责,发挥自律、协调、监督、维权的作用。尤其是要建立有效的第三方服务公司,要建立权威的认证机构,形成全面、系统、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认证指标体系,确定资质等级,力求能客观、公正地反映节能服务公司的能力和水平,使业主对节能产业有信心,

另外,也需要建立节能服务公司资质认证制度,规范产业准入门槛;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考核、评级要根据认证指标,制定合理的考核程序;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认证指杯体系,并定期复核。

节能技术落后

国外的节能服务公司多为耗能企业提供成体系的节能服务,例如流程改造、节能技术应用等,其中大多是技术,实际提供节能产品的并不多。而在节能市场中,这些成体系的节能技术应用才是最大的“金矿”。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节能技术和能效提高方面的服务产值最高,几乎是整个产业产值的73%。

而在中国节能市场当中,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节能产品的提供上,对于流程改造、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受到技术因素、市场不规范等问题的制约,难被市场认可。

“这其实和节能服务行业人才匮乏紧密相关。”谢仲华表示,目前,节能服务产业队伍迅速壮大,但有过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可独立设计大型工程项目的节能技术人才非常紧缺,对节能产业中某个专项领域有深刻认识,又具有市场运作经验的高端管理人才更少。节能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了节能服务的质量,导致客户对节能服务缺乏信心。

从这一点来看,政府亟须推出有效的人才扶持政策和引进政策,优化节能服务人才队伍。

财税扶持不足

财税扶持不足,是中国节能服务企业的另一挑战。

其中,最常为业内人士所诟病的是税收制度。节能服务公司通常需要采购节能设备用于优化能源利用,但税务部门经常会把节能服务公司看作是一般的节能设备销售商,即误认为节能服务公司是通过转卖节能设备并从中牟利的,因此把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的节能服务合同看成设备购销合同。

换句话说,节能服务企业个位数的服务税一下子就变成了17%的增值税。这意味着,在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后还只刚刚开始分享节能效益、刚开始回收投资时。就被认定应立即按合同全额上缴企业所得税。

“本来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垫资做项目就已经承担了很大的风险,还需要为尚未得到的收入提前付税,这无异于给本就因资金而捉襟见肘的节能服务公司火上加油。”一位业内人士说。

即使对节能服务公司征收的是服务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其中,应税劳务既有设计、咨询等适用服务产业5%税率的劳务,又有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等适用3%税率的劳务。在实际执行中,税务机关也倾向于对不易划分的劳务一般采用从高适用税率的办法征收营业税,客观上同样造成企业营业税负担过重的问题。

第7篇:能源管理的职责范文

1.1国家能源委员会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能源战略规划和能源开发工作,需要做到节约能源、能源安全和应急工作,还要正确处理能源事务等工作的前瞻性、综合性。

1.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

当前我国石油行业管理的主要政府机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的能源行业管理纳入到国家能源局的管理范畴,形成一个国家能源局,对其职责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主要职责包括:起草一些法律、法规,参与制定相关能源政策、税收、能源价格调整和进出口数量等工作。

1.3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和石油行业相关的主要职能包括:管理石油资源探矿权或采矿权,检查矿业勘探、开发计划,还要实现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还要对石油储量、地质数据进行管理、依法管理矿产资源补偿,开采石油资源保护和合理进行规划等。

1.4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石油工业相关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行业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产业政策,提出优化石油产业布局的政策,对石油行业的结构和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分析,统计并相关信息,还要建立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协调解决石油行业操作中的相关问题和提出政策相应的建议等。

2我国现行石油工业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石油行业管理机构设置中的问题

从我国的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立来进行分析,国家能源委员,成立于2010年,是目前最高水平的能源管理机构。但国家能源委员会只是一个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没有具体的行政功能,其作为最高机构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有名无实。其次,国家能源局整合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管理的部分功能,它的职责就等同于石油部、煤炭部和其他能源部门的管理工作,能源局仍然只是发改委的副部长机构,缺乏实施石油行业管理的资源,权力和职责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2.2石油工业管理机构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和缺位的问题

在石油行业的管理职能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政府部门承担者石油行业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功能,但是其中存在功能交叉、重叠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职能包括:协调解决相关产业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等,这两个机构存在职责的重叠现象。

2.3石油工业法律制度不健全

从法制建设水平上来进行分析,我国石油行业中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比较滞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针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法律,没有形成完整的行业监管标准和法律框架。这将导致缺乏完整的行业指导,政府不能够根据法律授权来执行监管职能,并且仍然主要是通过行政审批和实施行政文件的管理。

3构建我国石油工业现代管理体制的策略

3.1完善石油工业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政府对石油行业的管理职能

政府应该积极指导,尽可能发挥最大化市场的作用,所以,需要不断石油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包含对石油工业的管理和监督的法律体系,石油价格和石油税收法律制度等。石油法规需要确定石油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防止出现多个部门的职能出现交叉和重叠的现象,保障石油行业能够健康顺利发展。

3.2进一步完善我国石油工业资源管理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了促进石油工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石油管理经验,如可以科学合理优化石油税制,促进石油产业的市场化运行,支持石油公司参与原油勘探和开发工作,保证石油工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3.3优化石油产业市场结构

在我国特殊的制度和政策下,石油行业的市场主要是三巨头在内部进行竞争,私人和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到石油领域。石油和中石化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所以必须改变现在单一的所有权情况下,应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促进石油公司变成以国有资产为主,吸收企业法人、金融企业或者外国企业财产进入其中。

3.4协调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

完善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可以从以下几点金额分析:首先,应该确定价格控制目标,效率,制定随着油价控制准则;其次,政府应该对石油价格进行监管,以政策来指导市场;第三,需要改善石油期货市场,更有利于国家和企业对石油定价权;第四,国家应该拥有制定石油价格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石油价格的制定当中,提高自身在国际石油价格中的话语权。

4结论

第8篇:能源管理的职责范文

关键词:管理措施;节能

1引 言

在后哥本哈根时代,节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已成为与全人类的生存安危相关连的大事。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在相当大的覆盖面上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表述同一个实质的问题,即减少碳排放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世界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之下,全球要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除了推行清洁能源和碳汇承担外,其余大部分要依靠节能来达到。在我国,更是要依靠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来实现所作出的承诺,我国节能对于减碳的贡献率需要高达80%。这就是说:在未来的10年间,有32%~36%的减碳任务将要由节能承担。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减碳指标作为国家的约束性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并逐步据此制订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在能源使用强度的考核指标上,将同时增加减碳强度所要求的刚性指标。由此,我国节能工作将承担更广泛、更重大的任务。

企业作为节能工作的实施主体,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强化各项激励政策措施。目前重点企业为确保完成下达的节能目标,都建立健全能源计量、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节能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企业配备能源管理负责人,夯实节能统计、计量等基础,通过相关奖励资金,积极推动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

在上述有利形势下,节能工作的开展应该是大有作为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感到,对深入推进节能工作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加深认识。本文主要从如何提高对节能的认识、实施节能的管理措施、如何依靠和选择节能服务商等方面谈一些见解。

2对节能的认识

目前,企业在节能工作上存在如下认识误区:

(1) 认为能源看不见、摸不着,管理困难;

(2) 认为能源是企业的血液,一刻也不可停止供应。 “宁可浪费,也不能够断电”,“以低效率换取供电安全”的思想在许多企业很普遍;

(3) 供电是一个系统,节能需要高度的协作;

(4) 用电地点很多、很分散,难以把握和控制;

(5) 节能投资的收益难以确认;

(6) 企业的节能工作,需要相当专业的知识、经验与检测设备,而一般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

(7) 不知道何为高效能源,何为低效能源,只在乎价格;

(8) 对新的高效能的设备不去认识、偿试。

要消除认知上的误解,首先需要企业的各级领导对以下能源使用问题作深入了解:

(1) 企业的能源浪费现象有多严重?

(2) 企业的能源有多少不合理的使用?

(3) 企业耗能设备的能效是多少?这类设备的能效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多大?

(4) 企业的生产工艺能效如何?

其次,对企业管理工作上是否存在下列现象:

(1) 企业在无需照明的地点是否存在灯火通明、 过度照明(太亮)或灯光表面太脏导致照度下降的现象?

(2) 企业所使用的设备有否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3) 是否存在停产时设备还在通电或运转、加热器还在加热、水还在流动、换气扇还在吹风的现象?

(4) 企业有否表面明显高于(或者低于)环境温度的容器和管道?

(5) 换热器已经很久没有清理,堵塞严重?

(6) 设备的运转部位很久没有检查情况?油是否清洁?

(7) 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工艺参数没有进行过量化研究,不知道需要多少最经济?

(8) 耗能设备是否从未做过能效检测,不知道设备的实际效率是多少?

上述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企业内部没有将能源“管理起来”,主要表现在:

(1) 没有能源的计量、统计和分析工作,不知道公司的能源是如何被消耗掉的,不知道公司的能源利用率水平如何;

(2) 没有节能的目标、措施和规划,或节能目标制定不合理,不知道谁应该对目标负责,没有相应的措施;

(3) 没有专门人员(部门)对能源进行管理,认为“保证供电”就是能源管理,没有专人负责;

(4) 没有将节能的理念运用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

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些基本的能源常识,如:

(1) 两台输出功率都为30kW的设备,一台效率为80%,一台效率为90%,价格相差仅5万;

(2) 一盏长明灯一天消耗的电力成本是多少?

(3) 如果不关闭设备变压器前端的电源,即使关闭后端用电设备,变压器仍然在耗电;

(4) 电机空运转时的能耗为额定功率的20%~50%;

(5) 一个直径为2mm的压缩空气管道,一年损失的能源价值超过8000元;

(6) 常年不清洗,结污垢的换热器,一年消耗的电能增加超过40%;

(7) 设备的效率、耗电量和功率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吗?

(8) 如果实现单位产品能耗下降20%的目标,能源成本能够减少多少?

3从管理措施上节能

其实,实施节能的成本并没有企业所想象的高,其投资仅为培训、能源审核方面的费用,企业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了识别能源浪费的知识和方法,就容易发现企业管理的节能突破点;或者外聘节能咨询顾问,帮助企业找出能源浪费的根源,往往能达到很好的节能效益。企业在能源管理制度上,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转变观念:高层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节能工作,认识到节能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创造环境效益。应成立节能小组,定期召开节能会议,实施节能项目,评价节能效果;

(2) 建立与提高能源利用率相关的奖罚制度,消灭能源浪费现象,奖励节能议案和行为;

(3)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全体员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意识;

(4) 管理层要加强能源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企业相关的主要负责人员,都必须接受培训;

(5) 建立能源计量、统计、分析系统,按月报告;

(6) 建立适合企业的能源利用率评价指标,检查企业的能源利用率水平;

(7) 建立能源利用率(节能)考核指标,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指标之一;

(8) 高能耗企业(年耗标煤1500t以上),需设立专职的能源工程师岗位或者相关的部门,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管理权力;

(9) 聘请外部节能咨询服务商,对企业开展能源审计、节能培训,帮助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提供节能方案、重大节能项目投资咨询、耗能设备的能效检测、耗能工艺设计评价、节能效果检测和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等服务;

(10) 将节能理念充分运用到企业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设备采购、维护活动过程中;

(11) 制定节能规划,将节能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

要做好节能管理,就必须要了解本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建立基础能源利用数据

对需长期检测的数据,必须安装三级计量仪表,才能了解能源是如何被消耗掉的。对定期检测的数据,则需对主要耗能设备实施定期能效检测。

所谓一级计量,是指企业总的电能(燃料)计量装置;二级计量是部门、生产线的电能(燃料)计量装置;三级计量是指主要耗能设备的电能(燃料)计量装置。计量数据所反映“总的消耗量”,其本身并不反映能源利用率,只是评价能源利用率和节能机会的基础数据。能源管理是用数据说话的,详细的能源消耗数据,是实施能源管理的基础。

(2) 建立能源利用报表系统,其内容应包括:

1) 各类能源消费结构、数量、成本;

2) 企业各个部门、各种产品的能耗;

3) 反映出考核、控制指标的数据变化情况。

这是一项反映企业针对某一基准年度能源利用率的评价指标,无论企业产量和产品结构如何变化,只要企业的能源利用率没有发生变化,该项指标是不变的。反之,如果企业开展了节能活动并取得了成效,该指标就能够反映出来。

(3) 主要能耗设备能效检测

为了分析和掌握本企业的主要用能设备数据,还必须对主要能耗设备进行能效检测,主要包括:

1) 估计年总能耗大于10万kWh的耗能设备;

2) 单机功率小但数量多的设备;

3) 长期偏离设计工况的设备。

对耗能设备定期进行能源利用率检测,是能源管理的基础。对某一台设备或一项工艺一定要进行至少一次实际能效检测,如果条件允许,要尽可能多地检测耗能设备的能效,耗能设备能效检测数据是对整个企业能效评价的最基础数据,也是发现节能机会和空间的基础。设备的能效检测,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完成。

4企业如何选择节能服务商

节能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课题,要取得节能成效,光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还不够,借助节能服务商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才能取得更佳的节能效果。

面对政府政策,尽管报纸上天天报,政府官员天天讲,但有些企业仍不清楚政府的政策如何才能够变成企业的“效益”;企业不清楚节能空间在哪里,有多大,用什么措施可以降低能耗;不清楚节能投资的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这些都要求助于专业的节能服务商。而面对众多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供应商,如何判断那一家的产品更适合自己?

目前,国内的一些节能技术和产品供应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节能供应商只熟悉一种技术,如果企业的节能机会不属于供应商产品的解决范围,供应商就无法给企业解决问题;有些供应商是从推销产品的角度给企业提供节能服务,这样就会导致一个倾向:带着有色眼镜为客户服务,只能够看到自己的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会夸大其“功效”;有些甚至缺乏专业水准,提供的方案无法说服企业。

节能服务商基本上有如下四种类型,如表1所示。选择节能服务需要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节能市场服务商的这种差别和结构,是由节能服务商的业务定位,特别是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决定的,并不代表服务商之间真正技术能力的差别(可能在服务经验上会形成一定的差别)。

(2) 节能产品制造商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节能诊断;第一类咨询服务商也可以实施节能项目。

(3) 市场商业法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资决定收获,如果企业愿意投资在咨询服务,就可以得到专业的咨询服务;如果企业只愿意为节能产品支付费用,那么,就只能够解决节能产品能够解决的问题,其它的节能机会就会被“自然遗忘”。

5对企业节能的建议

企业需注意的潜在节能项目参见图1,可参照的节能行动计划见表2。对节能方案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1) 如果企业一年的能耗低于500万kWh,且用能设备分散,建议派一名技术人员(设备、生产均可)参加外部机构的节能培训,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厂,就可以实施一部分的节能项目;

(2) 如果企业一年的能耗在500万至1000万kWh或2000tce,建议聘请专业的节能顾问为公司举办节能培训、节能咨询和能源审计;

第9篇:能源管理的职责范文

一、江苏省节能工作总体思路

(一)顺应经济发展内在需要,节能目标已成为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推动力

江苏省长期以来发展势头强劲,无论经济发展规模还是速度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但“十一五”以来,资源、能源、土地等资源的制约越来越显现,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省委、省政府重新审视发展方式,寻求实现长期较快发展的出路。

江苏省经济结构长期偏重,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9个百分点。2006年江苏省在刚刚明确单位GDP能耗下降20%目标时,多数人认为实现这一节能目标难度极大,特别是要扭转“十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连续上升的趋势几乎不可能实现。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时转变发展思路,把节能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成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节能目标相结合的“倒逼机制”,制定具体政策鼓励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分别提高0.82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和0.73个百分点。江苏省还加大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在江苏纷纷扎根开花,以延长产业链为特征的高附加值产业(例如钢帘线)和以节能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例如镍氢车用电池)等蓬勃发展,为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节能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协调好发展与节能的关系,一些地市政府把本地区单位GDP能耗指标作为招商引资的“标尺”,从严控制单位增加值能耗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的生产能力进入市场,加大对技术含量更高、产品附加值更高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本地区钢铁、水泥等企业退出,为发展新产业和服务业让出空间。节能指标已成为指引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指挥棒”,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二)“十一五”期间已尝试在工业领域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20%的目标,苏州市在强化完成目标的措施上积极探索创新机制。除将单位GDP能耗作为考核县级市的主要指标外,还根据工业统计体系较完善、能源消费数据相对系统和准确的特点,针对不同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十一五”经济发展速度等,下达了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分析并预测县级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确定目标期工业能源消费总量限制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工业增加值可以超过预测值,但工业总能耗不能超过限制目标的原则,苏州市政府采用为县级市“发粮票”的做法,上高附加值项目的县级市允许增加工业能源消费量,否则不给“粮票”。 “十一五”实践的结果表明,设定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促使县级市政府以节能目标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作为筛选项目的基本指标,有效推动了工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能耗调整和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对实现节能目标也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对“十二五”持续设定20%的节能目标存在一定畏难情绪

调研发现,对于“十二五”继续设定20%的节能目标,政府和企业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主要认为,一是结构调整难度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江苏省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特别是江苏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长难度较大;沿海地区仍存在发展重化工业的区位优势,工业结构调整艰难。二是技术节能空间收窄,技术成熟、节能量大的节能技改项目越来越少;技术节能对高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节能投入的边际成本明显增加。三是“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节能主管部门面临的压力大、任务重、风险高,不希望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下去。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些外资或合资企业在“十一五”初期新上项目尽管工艺技术先进,有的甚至是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但通过第三方能源审计发现仍然存在5%以上的技术节能潜力;无论省级还是地市级均未开展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潜力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因此缺乏“十二五”节能目标要低于“十一五”水平的科学量化判断,也就难以确定“十二五”节能目标合理降低阈值。

(四)节能基础工作与环保相比差距大

目前,在政府主管部门方面,江苏省地级市政府节能主管人员一般只有2―3名,县级市机构一般只有1个人或半个人管理节能工作,县里没有专人负责节能,节能工作一般处于应付状态。同时,各级节能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

在节能执法队伍建设方面,江苏省52个县和县级市中,只有10多个建立了执法机构。基层人员执法能力和专业化执法知识也有待提高,急需专业化培训。

在企业层面,大部分地市企业能源管理处于“三分天下”状况:三分之一的企业设有专职能源管理岗位和专职的能源管理人员,且管理水平较好;三分之一的企业开展了能源管理,但工作力度相对较弱;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企业缺乏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在信息服务方面,节能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企业缺乏节能政策、技术、产品信息,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大部分企业只能靠不断的尝试,寻找水平先进、信誉可靠、经济性较好、节能量有保证的技术和产品,造成企业直接面对技术和经济风险,难以满足企业对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五)既有国家节能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江苏省各级政府对我国现有的节能政策、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政策的期望。我国2005年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必要结合新形势尽快更新、修订;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有必要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政策尽快出台,规范方法;节能量奖励资金“门槛”过高,不利于鼓励中小企业节能和深度挖掘节能潜力;鼓励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政策需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力度更大;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报表还有待优化、简化,并进一步发挥报告制度的作用;节能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实效性。

二、关于“十二五”节能规划的建议

(一)不断增强坚持不懈抓节能的信心

“十二五”节能目标应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指标不宜降低。“十二五”节能目标能否完成,主要取决于“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更取决于坚持不懈抓节能的信心。

(二)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示范

认真总结苏州市级政府在实行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经验,尽快开展专项工作,研究并制定在省级或地级市开展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工作的方案;探索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法的地位和作用,为在“十二五”进一步推动节能工作,完成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奠定科学基础。

(三)按照基本国策的要求强化节能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节能“高目标”、继续“打硬仗”,必须加强和完善节能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工作能力。建议参照环保、计生系统队伍建设,提高我国资源节约主管部门的级别,负责统一管理、组织、协调全国的资源能源节约工作,明确建立直属单位,为各地区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支撑。作为过渡性措施,可酌情提高国家节能主管部门的级别,明确要求县级节能主管部门建立专职的节能管理机构。

进一步加强节能执法队伍建设,明确国家主管机构,完善执法体系,明确各省、省辖市、县(或县级市)节能监察队伍的职责划分和执法内容。加大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对节能执法装备和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明确省级、省辖市、县(或县级市)三级节能执法装备要求,把节能执法设备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预算支持范围。

(四)提升节能政策措施的普惠性

建议尽早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完善重点行业能效规范、标准,进一步抬高行业准入门槛;调整高耗能项目审批权限,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重复建设;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落后机电设备的淘汰力度,结合高效节能产品补贴,开展淘汰低效落后小锅炉、变压器、电动机等专项行动。

进一步提高节能“以奖代补”资金投入,适当降低国家节能项目申报门槛,适当考虑把部分国家节能奖励资金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并与节能目标分解和目标完成挂起钩来。进一步扩大高效节能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的产品覆盖范围。制定节能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参照综合资源利用企业的认定政策,研究节能设备(产品)生产企业的认定政策。

充分重视企业是节能主体,加强和完善企业节能管理要从目前主要依靠抓大企业,扩大到兼顾中小企业,实施推动中小企业节能的激励政策。强化企业能源管理制度,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国家标准。尽快建立能源管理师资格认定制度,组织能源管理师资格培训。

(五)增强政府服务水平,完善节能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