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范文

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

第1篇: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老年医学;成功老化;综合评估;老年共病;心血管病

作者:范利(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我国社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趋势。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报告,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0%。与此同时是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的逐年增长,这将势必使社会医疗、养老保障的需求迅猛增加。因此,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在中国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大多地区的老年保健医学体系仍停留在以单纯疾病诊治为主的传统专科模式,缺乏现代老年医学知识理念。老年科医务人员缺乏系统规范的老年多学科系统训练。因此,推广现代老年医学理念、更新老年保健医学知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当务之急。

1转变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理念和模式

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理念由老年健康的定义和老年疾病的特点所决定。1996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标准,包括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无慢性肺部功能不全,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还要有一定的视听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情绪稳定,能恰当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及具有社交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更多使用成功老化的概念[1,2]。因老化是排除了疾病因素以外,随年龄增长不可避免而发生的生理、社会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状态。成功老化是指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状态。能够获得成功老化的老年人,就可以积极享受生活,维持身体功能和身心健康、避免疾病。成功老化不一定没有疾病;对于患有老年疾病也可通过多方面的干预帮助其达到成功老化。近年来,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更加强调评估老年健康的标准应侧重于功能而不是疾病。

老年疾病的管理亦有不同于成年人疾病管理的特点。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器官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疾病表现不典型[3]。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目前针对许多疾病指南的研究证据大多来源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缺少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老年人患有的常见慢性疾病大多难以彻底治愈,致残率较高,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当代老年医学的理念是全面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维持老年人的功能,降低不可治愈的疾病引起的机体不适,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模式也应随之转变。服务目标除了传统的防治疾病外,更应强调维持老年生理、认知功能和心理康复治疗,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康复照料,促进老年独立自主地生活。在处理老年疾病问题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病情,明确患者每次就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预期存活寿命和保证老年生活质量确定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对象应由传统的“患者”扩展到所有老年人。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治病”,还应该给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体检和健康咨询。老年医学服务、管理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机构联合,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开展多学科合作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培训;应根据老年的不同年龄段制定具有不同侧重点(帮助老人成功老化、防治慢病、给予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管理策略,建立动态的、终生的医学管理模式。

2重视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健康的现代概念和老年疾病的特点决定了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内容[4]。它通过由老年科医生为主导,组织药剂师、营养师、心理科医生、康复科医生、护理人员等多学科团队对老年人在医学、功能、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达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判断疗效和预后、合理安排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的目的。老年综合评估的内容涵盖医学问题、躯体功能(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跌倒评估)、认知情绪问题(包括痴呆、谵妄、抑郁和焦虑)、社会支持、环境因素、信仰医疗意愿等多维度。医学问题里又包括老年合并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管理、多重用药问题、老年综合征(跌倒、痴呆、抑郁、睡眠障碍、疼痛、营养不良、尿失禁)的评估。通过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对于医疗机构可以减少对医院资源的占用,提高成本效益比;明确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时转诊、出院。对于医护人员能够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家中居住时间,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减少残疾、促进康复,减少医疗费用[5,6]。目前,国外对于社区的老年人和住院的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已开展了大量有关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有研究表明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可以降低近期老年人死亡率,延长家中居住时间[7]。

改善躯体和认知功能。澳大利亚的研究开展了边远地区在线老年综合评估系统的使用[8]。我国已有关于社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以医院为基础的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尚未见到有关在线、远程老年综合评估的报道。未来还需要开展针对我国医疗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老年综合评估量表的研究,评价特异性量表是否较普适性量表作用更佳。应扩大老年综合评估的应用范围,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和社区老年人开展不同侧重点的老年综合评估。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量表的有效性及其作用,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评估系统和随访、干预、管理体系也将是老年综合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

3重视老年共病问题

老年共病是指老年患者中同时患有≥2种慢性疾病的现象,不同研究表明老年共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达55%~98%[9]。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一项亚洲研究报道[10],老年人中的四种最常见的合并疾病类型是(1)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2)关节+肺+眼部疾病;(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消化系统+肿瘤。高龄、女性、社会地位低者共生疾病发病率增高。目前,老年共病的危险因素不明,遗传背景、生物学因素(血压、血脂、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社会环境)可能都参与了老年共病的发生。老年共病的不良后果是导致机体机能和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因此,老年共病现象是老年保健医学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目前关于老年共病如何发生、发展,在同一个体发生的显著不相关的共生疾病的机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链发生之前早期识别手段,以及减少或阻止多种共生疾病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还都没有定论。因此,老年共病问题研究的未来方向是探讨多种共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探讨生命阶段、人格、焦虑与共病发生和进展的关系,研究老年共病的早期诊断技术、疾病预防策略、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保健医学管理层面,探讨针对共生疾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和保健医疗机构,建立以老年科医师为主、多学科专业科室、专家协作的老年整体医学模式、和将医疗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整合的持续医学模式将有助于减少老年共病对社会、老年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4重视老年多重用药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多重用药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和复杂。因为老年人的药物使用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均可能与成年人的标准不同;且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的用药管理策略应结合老年保健机构、内科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多方意见,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11]。一项研究显示[12],根据Beers标准,老年不合理用药的比例在23.3%,女性、过多给药、反复就诊与不合理用药显著相关。

还有研究发现,面对临床医师、药师和其他人员或宣传途径推荐的药物,多数老年人更加信任从内科医师与药师处获得的药品有效性及其药物价格的信息;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的合理呼吁有助于改善价格因素所致的药物依从性差的现象[13]。

5掌握常见老年疾病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基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防治老年常见疾病仍是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此,掌握常见老年疾病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对于提高老年保健医学水平、延长老年患者的平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美国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14],6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78.4%,控制率仅48.0%。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西方人,心血管死亡率及总死亡率高于同龄正常人,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痴呆、糖尿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15]。目前对于高血压病防治的理念是越早进行综合评估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越早干预,获益越大。高血压防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1)如何早期识别高血压,早期预防;(2)如何开展有效社区防治;(3)开发血压检测器材和动态血压实时传送技术,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保证血压达标;(4)如何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5)开发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践——血压管理“云服务”。不但可收集海量的临床数据(心血管风险、资源消耗、生活质量改善),为临床治疗与管理大样本患者群体提供技术平台,还可为临床研究、进行长期随访奠定基础。

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心血管病是美国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80万/年),美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是4440亿/年[14]。在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卒中病例和750万卒中生存患者,脑卒中超过心脏疾病,是中国老年的首位致死、致残原因。

无论在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肥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在男性发生率分别为36.67%、30.09%、67.43%和26.69%;在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9.77%、24.79%、63.98%和23.62%[15]。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在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6]是帮助老年评估、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缺乏体育活动及吸烟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卒中单元,组织卒中后随访、康复训练,开展健康宣教,积极检测和管理血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我国2型糖尿病在60~70岁的患者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8.1%和20.3%,在超过70岁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分别达到21.8%和22.0%[17]。但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低,不足40%。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显著增多,但“三高”控制率低于15%,而且新型糖尿病药物尚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老年医学工作者在糖尿病防治领域面临的挑战是加强糖尿病的标准化管理;推动如何将指南研究进展迅速转化为社区实践;重视糖尿病筛查,开发早期筛查工具;帮助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建立多学科管理模式;还有与专科研究人员配合推动新型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第2篇: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 护理干预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61-02

心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下降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常见老年人过早地患上严重的心血管病,或者有些老年人反复因为心血管病而住院。这些都是由于平时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不会对心血管病进行预防和护理所致[1]。因此,如何指导老年人及其家属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护理是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1 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1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60岁。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首先对入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注意事项等,以关心和蔼的语气询问病情,主动接近和了解患者所需;了解心理状况,做耐心的解释和诱导,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血管疾病患者因对疾病认知方面上的缺乏,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

2.2 便秘的护理。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现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

2.3 失眠的护理。入院后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3]。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也可向患者作好健康宣教:睡前要绝对避免进食刺激性食品、不看紧张视觉冲击性较强烈的书刊及影视等,调整良好的睡眠情绪,安稳入眠。

3 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1例患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满意度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本组中,老年患者的死亡率与护理满意度的统计见表1。

4 讨论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危险病症,并且死亡率也较高,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娴熟的技术、恰当的语言等良好的职业素质,让患者能够感受到专业的护理程序与温馨的住院环境,为每一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对疾病的观察护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必不可少,这需要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和沟通能力,对患者表示出理解与同情,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使用简洁、易懂、流利的语言使患者理解病情,并对治疗产生信心。老年患者的社会归属感对其病情的控制也很重要,可告知患者的家属和朋友多前来探望老人,同时鼓励患者与院内其他老年患者多进行交流,安排他们多进行些户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可有效排除老年患者的孤独感[4]。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把握劳逸结合的原则,保证足够的睡眠并避免任何精神刺激。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出院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由于护理对象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护士要思维敏捷,知识丰富,恰当的语言及娴熟的技术,良好的素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好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疾病的护理。通过精心、耐心的护理,为患者减轻病痛,提高治愈率,使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将预防和护理质量稳步提高,并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水平。同样,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可以缩短住院日,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孙洁.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2

[2] 黄改萍,姚艳绒.反复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0,24(31):28-30

第3篇: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心理因素老年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19-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所和其他兄弟干休所老干部共415名,年龄68-89岁,平均年龄76±6.8岁。疾病诊断均采用体系医院已明确的诊断。

1.2方法。邀请相关心理专家帮助设置问卷,干休所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分类统计。

2结果

3讨论

近几年,老年人,尤其是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医学界和离退休干部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负面心理因素对离退休干部的健康长寿有着很大影响,干休所医护人员研究心理因素,加强心理护理,对提高离退休干部医疗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调查结果来看,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大都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在许多常见病患者中心理障碍的发病人数也占有很大比例。这些负面心理因素和疾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恶性循环,成为离退休干部健康长寿的障碍。比如在调查中发现高血压病受不良心理因素影响较大,影响最明显的是焦虑、抑郁感和恐惧感在患有肿瘤病人中,焦虑感和恐惧感分别占到发病人数的83.33%和94.41%,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削弱了病人治疗的信心,加速了病人的死亡。可以看出不健康的心理会诱发疾病,加快病情的发展,而健康的心理对预防疾病,减缓病情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关心和重视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据多年从事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的经验,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可以减少负面心理因素对常见疾病的影响,减缓疾病的发展,延长寿命。这些措施和体会是:①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要针对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特点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使离退休干部充分了解自我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学会自我调整心态,保持健康、乐观的精神状态,做到年老心不老,懂得药物治疗和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健康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②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有效促进心理健康。经常带离退休干部到环境优美的地方去。这些地方有助于了离退休干部们忘记烦恼,愉悦心情,而清新的空气中所含的负离子有助于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并有益于身体健康。③开展多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引导和帮助离退休老干部产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例如书法、绘画、钓鱼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离退休老干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既增进相互间友谊,又可愉悦心情,从而促进心理健康。④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关心,不仅是生活上的关心,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也是促进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的的重要因素。为离退休干部定期体检,进行医疗咨询,热情周到的服务有助于他们解除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⑤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家属的作用,配合做好心理护理。离退休干部家属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对其生活规律,心理状态及健康情况比较了解,向他们宣传防病治病和心理护理知识的重要性[1],取得他们的配合,对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护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4篇: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55-01

肺炎指机体肺泡腔、终末气道、肺间质由不同病原体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炎症现象,是呼吸道常见疾病[1]。近年,老年肺炎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均经X线胸片、CT检查确诊为肺炎,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69.9±2.8)岁;伴有高血压25例,COPD 5例,OSASH 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1.1±3.2)岁;伴有高血压26例,COPD 4例、OSASH 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首先实施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给予患者合适的抗生素,同时给予患者吸氧、止咳化痰、营养支持的治疗,还包括对患者实施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2-3]。①护理人员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面带微笑,谈话态度诚恳,倾听患者心理诉求,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进行疾病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介绍我院肺炎治疗成功案例,同时要求家属多探望病人,给予患者鼓励,以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和治疗积极性。②健康教育:通过口头教育、发放健康手册和多媒体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肺炎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使之更加积极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多参加健康知识讲座,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给予相应的单独辅导,鼓励其积极进行治疗。③重症护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由护理人员全程看护,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保证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4]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肺部炎症全部消失。有效:症状大部分消失,肺部炎症大部分消失。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综合护理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炎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临床上肺炎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机体受到真菌、病毒、寄生虫、细菌等感染[5]。随着老年人年龄不断增加,机体免疫力不断下降,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也呈现下降趋势,使得老年人患肺炎的机率明显增加,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相关研究发现,在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提高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第5篇: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范文

1 社区护理人员的一般状况

1.1 年龄构成 被调查人员242人,40~49岁组人数最多,占40.5%。<20岁的所占比例为0,绝大多数为中青年人。

1.2 学历构成 242名社区护理人员中,中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87%,其次为大专占8%,无正规专业学历的占5%。

1.3 职称构成 护师职称最多占58.4%,初级职称比例为24.6%,高级职称占0.0083%;主管护师占17%

1.4 从事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年限 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者,占38.2%。而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在l~3年所占比例最高,占51%,其次为2~3年。

1.5 结论分析 社区卫生护理是一新生事物,尽管被调查的护理人员多数有十几年以上的临床护理经历,但从院内专科护理转入社区护理的时间不长,经历有限;护理人员社区护理的经验不足,年龄偏大、急待于培养新生力量

2 医学基础、护理分支专业学习情况

2.1 普遍学习过基础医学课程。

2.2 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亚健康护理学的所占比例分别为40%,40%和25%,60%以上没有学习过卫生保健、营养与膳食、心理学,人际沟通、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而人际沟通、老年护理、亚健康护理等是社区护理中最为重要的,这些知识又是从事社区护理急需和必备的。

2.3 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的护理工作内容 目前开展服务项目的比例依次为注射、输液95%,换药30%,家庭护理14%,健康教育、社区康复等服务项目,主要还是由医生承担。亚健康护理几乎没有开展。个别护理人员甚至认为,社区护理工作还是以治疗为主,如同个体私立医疗诊所的功能,大部分护理人员观念转变不到位,变革的主动性迟滞,习惯于将自身职责界定在“执行医嘱”的工作上。社区护理服务缺乏规范化管理: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操作规范、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可以说还是一项空白,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3 根据调查分析首先设定了护理分支专业教学带教的理念

3.1 教育观念的纽转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带来的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当前的医学模式,护士应具有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能力。护理教育者也要积极转变观念,看清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对社区护理等护理分支专业的教学带教给予高度的重视。

3.2 引导毕业生择业观念纽转 扭转护校毕业进大医院工作的观念,增加对社区护理、老年病护理、亚健康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社区护士必须要有满足社区内卫生服务需求的责任感。同时应运用社区内可利用的资源,发挥护理功能,以满足社区内居民的健康需要。社区内的弱势团体(老弱残障)应列为优先的服务对象。社区护理关系人类的幸福,其对象是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他任何特征的。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他们将逐渐从社区生活中退出,照顾自己的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非常重要,故在社区护理中应重点维护老年人的健康。

4 培养目标

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培养适应未来21世纪护理需要的社区护士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护理教育家林菊英老师也特别提醒,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时,要重视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同时培训,并形象地比喻“医护是两条腿,如果一条腿长,另一条腿很短,必然会是跛行。”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注重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要通过严格系统的社区或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并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敏锐的贯彻及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健康的身心,还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等边缘学科,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修养。美国护理专业4年级时要为学生提供300学时的家庭护理实习,美国、韩国等国家的卫生行政部门还出资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海外研修[1]。形成体现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的全新的护理课程体系。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病例讨论,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的可行途径,填补我国社区护理的空白,特别是乡镇社区的空白,对完成基础护理教育的并有志于从事社区护理的护生,进行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本市较好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培养,使之既具有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社区护理工作的能力,将来成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为此提出方案“社区护士增加一年授课及实习时间完成社区理论的学习,加强几个能力的培养,作为社区护士准入考试的条件。”

4.1 综合分析能力培养 由于社区护士的服务对象不仅有患者,还有健康的人,服务内容不仅是疾病的护理,还有老年群体护理工作,社区人群的亚健康护理等,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必须具备综合分析能力。

4.2 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社区护士常常要直接提供护理服务,要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具有熟练、准确的专业技巧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工作往往是独立进行的。例如家庭巡诊、家庭输液要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否则工作就没法进行。

4.3 健康宣教及亚健康护理的能力 健康宣教是社区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护士要能够清楚、准确无误地教给人们必要的知识。亚健康教育是改变借于其健康与疾病的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建立科学的、符合健康要求的卫生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5 社区护理、老年病护理、亚健康护理教学带教质量控制方法

5.1 理论课实施方法 改进授课方式方法建立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组织教师参与社区护理实践,组建社区护理师资队伍,争取政策支持,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实施方法等进行研究,使理论课生动、真实、易接受、记忆深刻。编写制定社区护理技能考核标准,统一招生、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管理的模式是目前较好的社区护士培养模式,为社区护理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2]。

5.1.1 多媒体教学

5.1.2 自制动画课件

5.1.3 插播老年疾病录像片

5.1.4 实例教学 结合身边的常见病的实际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睡眠性呼吸暂停、老年性关节炎、疲乏无力、情绪低落等情况。使学生学的真实,记得扎实。

5.2 实践课授课实施方法

5.2.1 实验室 学生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完成各类患者各系统疾病的患者角色、护士角色,教师参与指导。

5.2.2 聘请有经验的社区带教老师 规范带教程序、方法、要求:明确带教老师资格,须持有社区护士培训上岗证者担任。社区带教老师固定, 1位老师指定带2名护生。据问卷调查统计,91%护生认为1位教师带2名学生最佳。2名同学一起便于解决路途偏远、家庭访视安全等问题,也有利于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锻炼能力[2]。学生走进社区、老人院、康复医院实际观察人群各种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的表现,完成对常见疾病和问题的护理工作。

5.2.3 学生走访社区、家庭老年人,实际了解社区群体、老年人群的常见心理问题,根据具体对象做好对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心理健康、适当运动、平衡膳食、合理用药)

5.3 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亚健康护理教学考核方法

5.3.1 理论课教学考核方法

5.3.1.1 随堂测验 每一单元授课总结完毕,重点问题随堂测验,记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 %。

5.3.1.2 阶段考试 每学期阶段考试3次,阶段复习后进行考试,记录成绩,占总成绩的10%

5.3.1.3 期末考试 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5.3.2 实践课教学考核方法

5.3.2.1 学生走访社区家庭,分别完成社区一般疾病、老年疾病、亚健康人群健康教育的报告。考核标准占10%。

5.3.2.2 学生走访自己的祖辈,邻里,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评估、计划、诊断、实施、评价)占总成绩的10%。

5.3.2.3 期末实践技能考核 随机抽签,完成对社区一般疾病、突发疾病、老年疾病、亚健康状态(模拟患者)护理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25%。

5.4 评价

5.4.1 对教师评价内容

5.4.1.1 理论课教师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案准备、分层教学。

5.4.1.2 社区带教老师 每年接受培训>50学时、带教计划、对每位护生带教指导意见。

5.4.2 对教师评价方法 集体备课、(社区带教老师每周参加2学时集体备课)学术委员会听课、检查教案、学生评课、学生座谈会,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带教老师担任着既是护士又是教师的双重角色。带教老师的护理质量会对指导学生有一定影响。

5.4.3 对学生评价

5.4.3.1 评价内容 课堂纪律、出勤情况、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5.4.3.2 评价方法 课堂提问、讨论,课堂笔记、随堂测验、阶段考试、课后练习。

6 小结

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要把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强化护理专业设置的改革,在继续巩固现有普通护理专业的同时,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开拓以适应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创办新的护理模式。教学改革要顺应医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开设心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亚健康教育、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营养与膳食等课程,形成体现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的全新的护理课程体系。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病例讨论,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制定相应的社区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完善护理分支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出合格的护理分支专业社区护理人才现对在刚的社区护士进行了三批培训、在校开社科社区护理课,在过2~3年的培养一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合格社区护士将充实到乡镇社区护理的一线去。因此应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参与护理教育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且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第6篇: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病;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95-02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在未使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老年高血压病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病随年龄增长,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且对心脑血管病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及危险性。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60例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老年性高血压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9~86岁;Ⅱ期高血压38例,Ⅲ期高血压22例。患者中I级高血压15例,II级高血压30例,III级高血压15例。并发脑血管意外6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20例。

1.2 方法 中重度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遵循长期服药的原则,主要降压药如下:利尿剂噻嗪类药物应用最为普遍,噻嗪类价格低廉,有一定的降压效果,随剂量增大和应用时间延长而增多。宜小剂量服用。钙通道阻滞剂即硝苯地平,作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可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改善血液动力学变化,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节约心肌对三磷酸腺苷的利用。硝苯地平剂量每天为15~60毫克,分3次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较强的血管扩张作用,均可有效地降低老年人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排血量,可降低卧位与立位的高血压,并可治疗心绞痛。

1.3 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及积极治疗,血压达标57例,达标率达95%,掌握高血压知识,治疗依从性达100%。

2 护理

2.1一期护理 控制体重,血压与体重密切相关,凡年龄较大而体重超重者,血压上升较快。体重下降的同时,血压也下降。戒烟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重要作用。酗酒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相关性。精神刺激,如紧张、噪声等不良社会心理环境可导致高血压。相当数量的报道提示体育锻炼对血压的良好影响,特别是肌肉松弛的运动和气功。改变饮食习惯不仅是为了预防或控制高血脂症,而且对控制体重,预防超重,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有利。具体应注意下列几点[2]。以素食为主,减少动物脂肪摄入,宜多选择豆类及其制品,它的蛋白质含量多、质量高,利用率也好。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多,还含有卵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少量多餐,以易于消化和清淡的食物为主,是以早、中餐为主,避免晚餐过饱。不饮烈性酒,可防心率快及血清脂蛋白增多。适量饮用茶水,可以利尿,且其中碱鞣酸可以起吸附及其收敛作用,减少脂肪的吸收。限制食盐,每日以3~5g为宜,并且钾与钠的比值应

2.2二期护理

2.2.1心理护理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均与本病的形成密切相关。加之这类病人多有焦虑、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对待病人应亲切和蔼,耐心周到,避免言行举止生硬而对病人产生不良影响。应深入了解病人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说明精神因素与本病形成的关系,指导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应保持病室及周围环境安静整洁,创造有利于病人治疗和休养的舒适环境。

2.2.2保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 避免劳累,对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及键脑药物,对严重者应建议卧床休息。

2.2.3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血压和心率,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每天测血压2~3次,必要时分测立、坐、卧位血压,并认真做好记录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同时应注意避免过大的血压波动,以减少脑出血危险。如血压急剧增高伴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视物模糊及端坐呼吸、喘憋、面色青紫、咳粉红色泡沫痰,应考虑高血压脑病及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2.2.4应用降压药的护理

2.2.4.1老年不宜采用的降压药物。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如大剂量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以免发生脑供血不足等严重副作用。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降压药物如利血平、可乐方、甲基多巴等,以避免发生精神抑郁等副作用。

2.2.4.2药物治疗之前,应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所需的治疗方案,告诉病人所用药物名称、剂量、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必要时与病人一起决定每日最佳服药时间,并尽可能将服药与某项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以免遗忘,嘱病人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对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视力下降的病人,应嘱其避免开车及从事注意力须高度集中的工作。

2.2.4.3密切观察降压药的疗效。如发现血压下降过低,尤其是收缩压

2.2.4.4老年人对体液缺乏及交感神经抑制敏感,所以用药时,应考虑病人同时存在的伴随疾病及合并用药情况。用药剂量应小,给药时间应偏长。同时密切注意有无低血钾、低血压的发生。

2.2.4.5许多降压药物均可引起性低血压,常于病人坐起,站起时发生。为防止性低血压,应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并应向病人说明。服药后嘱病人卧床2~3h,测量并记录卧、立位血压,注意二者是否相差过多。应嘱病人变换时动作应慢,站立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出现症状立即平卧,以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必要时护士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如无异常,方可下床活动。

2.5高血压急症的护理 高血压危象及脑病是高血压急症,此症必须紧急处理,否则危及生命。即争分夺秒迅速降压、制止抽搐和降低颅内压。迅速降压,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强效、速效的降压药物,如硝普钠、二氮嗪等。制止抽搐,给予安定静脉注射或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对持续抽搐者,护士应守护在病人身旁,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并解开病人衣领,去除假牙,牙上、下齿之间置牙垫,以防咬破舌头[3]。痰多者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20~30min内滴完。吸氧,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持续吸氧,并于湿化瓶内加30%的酒精。急性左心衰者予半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认真做好病情记录。保持病人床位整洁及周围环境安静,病人须绝对卧床,护士协助一切生活护理,注意保护皮肤,每2h翻身1次,对神志不清者加床栏,防止坠地。保持大便通畅,给予饮食调整,需要时适当给予镇静剂。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剧咳时给予镇咳药,防止过度用力引起颅内压增高。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4-87.

第7篇: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育;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60-02

一、老龄化社会中护理人员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2014年,德国老年人比重上升至21.1%,法国老年人比重年上升至18%;美国由于移民政策相对宽松,社会老龄化程度达到13.5%。即使老龄化程度相对较轻的美国,也面临着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及人员短缺问题。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美国约有280万护士,其中80%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士的平均年龄为45.2岁,社区护士的年龄相对较大,在加利福尼亚有83%的医院没有足够的护理人员。”[1]另据美国医学会统计:“全美有12.6万护士空缺,到2020年将会有40万护士空缺。”[2]英国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近年来英国的社区护士人数下降了6%,卫生防视员人数下降了0.4%。1990年以来,30岁以下的英国护士人数减少了17个百分点,从26%减少到9%,而55岁以上的护士人数则上升了6个百分点,升至15%,2003年有28000个护士职位空缺”。[3]由此可见,英美发达国家老龄人口和患者增多与护理人员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我国1999年已成为跨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4]然而,据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2013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49.7万人,这些护理人员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患者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仍沿用传统的方法,大多数老年人采取居家养老模式。无论家庭中的子女还是聘用的家政服务人员,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老人护理教育和培训,即使养老院、老年公寓和托老所也缺乏专业护理人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迫切需要建立全方位的社区护理体系,以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生活质量。因此,面对日益增多的患者和老龄化群体,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和护理人员如何满足老年人的自理需求和健康保障,这是对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的严峻挑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二、老龄化社会中社区护理教育对策

(一)国家出台扶持养老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首先,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国家需要制定老龄人口养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国家、社会机构和家庭子女在老人养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其次,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完备的养老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强化老年护理教育和培训,帮助学校和社区建立全方位的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护理机制;第三,在国家相关养老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老龄群体的不同需求,促进养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大护理人员培养数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加大了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取得可喜成绩和阶段性成果。据我国国家卫计委统计,至2014年底,我国各级各类医护院校,已经培养并完成注册的护士达到300.4万人。根据我国《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造就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其中,注册护士将达到314万人,基本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

(三)增设老年医学和社区护理专业相关课程

目前我国各类医护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专门的老年医学和护理学专业,难以培养专门的老年护理人才。因此,培养的卫生人才无法全面掌握老年医学和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影响了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此,各类医护院校要设置老年医学和护理专业,开设老年医学和护理的相关课程,编写老年医学和护理类的教材,加强老年医学专业临床实践,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四)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

国外社区护理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占据医护教育相当大的比重。实践教学基地众多,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康复中心、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疾病控制中心等多种类型的护理技能培训基地。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与社区居民联系和沟通,同时医学生定期参与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为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各种疾病的护理、用药指导、精神支持、语言治疗、健康访问及不良行为的干预等多种服务。[5]

(五)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在国外,社区护理必须持有社区护理资格证书,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护理资格证书的获得必须在经过正规护理教育基础上,再接受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和社区实践,考试合格后方能成为社区护士。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一方面可以采取医院工作的护士转型到社区工作的方式,实施转岗培训教育,以弥补社区老人护理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面向社会招收护理学员,采用业余或全脱产的学历教育方式,有计划地、定向培养一大批具有社区护理知识和技能,热心从事社区老人护理工作的、合格的、有资质的社区护士,以提高社区老年护理的质量。

(六)强化社区护理的服务意识

人步入老年后,身体器官逐步老化,各种疾病不断出现,性格、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为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了解老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与老年人多沟通、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身心变化,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并针对社区老年人的意外情况,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相关护理、医疗措施,全方位、全天候地为老年人做好身心护理工作,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七)加强家庭子女、家政服务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教育

目前,居家养老是中国最传统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自由性、隐私性较强,舒适度和成本方面也有优势,所以居家养老是比较普遍的养老方式。但是,居家养老也存在着安全性、突发性身体意外等隐患。因此,居家养老离不开老人子女或家政护理人员的关爱和护理方面的相关技能。老人的子女和家政服务人员应当接受老年医学知识和老人护理医学方面教育和培训,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护理、康复与保健知识,了解和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

(八)培养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

培养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提高全体居民的参与度,这是全方位社区护理实施的基本条件。通过报栏、展板、宣传画和区域传媒、现场健康讲座等多种途径,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护理措施、康复指导、健康教育,让居民对社区护理产生信任感,乐意接受和主动寻求社区护理服务。有了社会的认同和全体居民的参与,社区护理才能全方位充分发挥作用,不仅仅为老年人,而且让所有人享有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

总之,在当今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将成为社区护理的重点,并激发医疗护理人员的需求。这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医学院校重视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社区应建立规范的老年护理实习基地,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加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调动和汇集全社会的力量,让全社会都参与到社会养老事业中,从而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Donley.Research progress of clinical nursing specialists.美国妇科、产科和新生儿护士协会(AWHONN),2005.4.7.

[2]Peter Buerhaus.Experience the qualifications attestation of CGFNS.美国医学会杂志,2000,(6).

[3]Mohr WK.Partnering with families.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2000,38(1):15.

第8篇: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范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32-01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 人体各内脏器官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在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中, 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 患者表现为:体质虚弱、病情反复、 久治不愈等特点。 在老年呼吸疾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结合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特点、 病程长短等, 采取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措施,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本文对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规范化护理进行分析, 并作出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 男性73例, 女性47例; 年龄61-86岁, 平均(69.5±1.7) 岁。 本组病例中,慢性支气管炎67例, 阻塞性肺气肿39例, 两者兼而有之14例。 病程: 慢性支气管炎15-34年, 平均(20.6±1.2) 年; 阻塞性肺气肿6-15年, 平均(8.3±1.6) 年。 同时, 本组病例中合并冠心病25例, 高血压18例, 糖尿病8例。

1.2 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本院实验室检测, 本组病例中, 末梢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高29例。 在进行动脉血气检测的37例患者中, 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在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22例患者中, 血红蛋白数量均用不同程度下降。上述几个病例的患者在入院后, 均给予祛痰、 平喘、 抗感染、 解痉、镇咳、 消炎等治疗与护理措施, 患者均在11-23d内好转出院, 平均住院天数为18d。

2 规范化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细心,这是对一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甚至多年面对疾病缠绕,可能会出现脾气无常、容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大的宽容,始终以微笑来对待患者。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做好交流和沟通。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有健忘和唠叨的心理特征, 护理人员应予以谅解, 并且以专业的护理知识和职业素养赢得老年患者的信任, 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和情绪。 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长期经受病痛折磨后, 会产生消极、易怒、 孤独等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老人, 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因此, 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问题,以调动老年患者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治疗与护理工作[1]。

2.2 呼吸道护理:当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时, 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本组病例16例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 护理人员迅速使用吸痰器, 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 在使用吸痰器时, 护理人员应注意吸痰管的及时更换, 吸痰动作应尽量轻柔。

2.3 饮食护理:在老年患者的规范化护理中, 饮食护理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提醒老人饮水每天应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供给充足的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应保持足够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 护理人员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 避免食用油腻、 辛辣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2]。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患者还应保持每日的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 以及病变黏膜的自行修复。

2.4 用药安全护理:在本组病例中, 患者普遍存在药物少服、 漏服、 用药过量等现象, 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护理人员采取定时送药的护理服务措施, 并监督患者在规定时间将药物全部服下, 以免患者出现漏服的问题。 另外, 对于病情危重或吞咽困难的17例患者, 护理人员将药物研碎后溶入水中, 以便患者顺利服药。在患者用药后, 护理人员密切关注药物的实际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

2.5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规范化护理的基本措施之一.在患者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进行体力训练、 缩唇呼吸法与耐寒锻炼等康复训练方式, 以利于患者增强肺泡的换气功能, 改善缺氧症状。护理人员在老年患者出院前应嘱咐他们或家属注意冬季保暖外套,严格预防感冒的发生,同时控制和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应用动物皮毛制品和接触温血宠物,包括啮齿动物和鸟类,因其产生的皮屑、唾液、尿液和粪便均能引起过敏反应。需要注意的是, 患者一旦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以防止病情的恶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总结

据国内相关医学研究部门统计: 老年人出现单一或多个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的几率约为85%以上, 由此引发的呼吸系统退行性变, 必然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活量减弱, 残气量明显增加等症状[3]。 由此可见, 在老年呼吸疾病的规范化护理中, 必须注重对于各种感染源的消除, 以保障患者的呼吸畅通和生活质量。 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类常见疾病的特点、 症状等, 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方案。 同时, 护理人员应从老年患者的生理、 心理、精神、 文化与环境需求等方面出发, 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的完善, 从而提高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志芳,张碧红.浅议老年病人的护理和护理道德[J].工企医疗, 2006,5(19):67-68

第9篇: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范文

①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随着增龄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含量增多,中层钙质沉着,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使动脉官腔变窄,腔/壁比值和管腔面积下降,血管硬度增高,弹性下降,使得收缩期血液流入时压力更高。另外动脉硬化引起脉搏增大和反射波提前到达,反射波落在大动脉压力波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导致迟发的收缩期波峰出现,严重时反射波压力可超过40mmHg。而且大动脉舒张期压力失去了反射波的协同作用,衰减加速,舒张压下降。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导致脉压增大,而脉压增大与恼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②血压变异性大、易发生低血压: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动脉壁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变化时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尤其明显。在变动时(从蹲位到站位或起床后由卧位到站位)如速度偏快,可发生头晕甚至跌倒,通常此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 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称性低血压。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激素包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的水平下降,β受体敏感性也降低,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调节有效血容量的能力差,容易发生低容量性低血压。故要求医护人员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如患者有不适感觉应随时监测血压。③假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即普通袖带式血压计所测血压明显高于动脉内血压直接测量数值,其原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一般有以下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直接测压完全正常,但袖带测压高于正常,如果发现老年人血压读数高,但无靶器官受累,周围血管触诊时缺乏弹性感,应怀疑假性高血压;第二种情况为直接测压高于正常,但袖带测压更高,临床上如发现肱动脉、桡动脉触诊有条索感,X线胸片提示主动脉强直、僵硬、钙化者,可能袖带式血压计所测血压并非患者真实的血压。此时可用Osler法鉴别假性高血压:先触之患者肱动脉或桡动脉,再将气袖加压至超过收缩压10~20mmHg,此时若能触之肱动脉或桡动脉者为Osler阳性,提示患者有显著动脉粥样硬化,其血压计所测值可高于动脉内实测值约10~15mmHg。

另外老年人可存在白大衣高血压现象,老年患者中(尤其是肥胖、打鼾者)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比例较高,而OSAS与高血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老年患者若出现顽固性高血压,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增生等。

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掌握老年高血压的特点,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特点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预防:①老年人饮食宜清淡,避免过成或过于油腻的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②每天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指导老年人做老年保健操等。③尽量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娱乐活动,比如老年书法、绘画比赛等,提高老年人生活情趣,陶冶老年人生活情操,以丰富老年人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以保持老人身心愉快。④生活有规律,适量活动,保正休息和睡眠,避免焦虑、紧张、兴奋和过分激动等,学会自我调节生活和情绪。⑤做好健康教育指导,让老年人懂得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学会怎样预防和及早发现血压升高,以及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等。

护理:①保持血压稳定,防止血压过度波动,服用降压药时要勤测血压,避免血压过分降低。②心理护理,以诚相待,解除恐惧,焦虑心理,视病人如亲人,服务周到,和蔼可亲,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亲切而又耐心的询问,使患者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在病人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护理人员应大度,能忍则忍,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信任的前提下,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③饮食护理:要清淡,需要适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食。严格控制食盐。但长期低盐,可导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现象,所以不能无盐。要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红柿等,要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防胆固醇增高,为了保持血压相对稳定,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食用有刺激的食品,如辛辣调味品。红茶中的鞣酸易和药物结合沉淀故服用药物时忌用茶水吞服,以免影响降压效果。④生活要有规律,保证休息和睡眠,任何疾病的好转康复都需要充分的休息与睡眠,因此必须创造安宁的环境,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保持心情舒畅。⑤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改变时,特别是大便蹲位时间长时,更应注意。由于老年人血管调节能力差,不能很灵活的适应的改变,易引起一时性脑缺血,出现头晕、黑现象,甚至摔倒,必要时要有人陪同老人上厕所。⑥密切观察老人降压药的疗效,经常询问老人的自我感觉,有无头晕、头痛、胸闷、憋气等,观察其精神状态,以评估最佳血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