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范文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

第1篇: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补钙 阿仑膦酸钠

笔者统计2005年6月~2006年6月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120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

骨质疏松患者120例,年龄57~85岁,其中男46例,女74例。患者均以腰背酸痛或肢节疼痛为主,伴有足跟痛者35例,伴有下肢无力者64例,发生过骨折的3例,所有的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改变。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30例。

对照组:单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方法:5%葡萄糖注射液150ml,10%葡萄糖酸钙20ml,25%维生素C10ml,混合每日1次静滴,连续注射5天,同时口服维生素D以促进吸收(剂型及种类依患者身体状况或经济条件酌情选择)。

治疗组:先口服阿仑膦酸钠(商品名“固邦”),每日1粒(10mg),早饭前空腹以100ml温水口服,15天后按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方法补钙。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疗效。疗效标准:腰酸背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大部分症状缓解,但偶尔仍会有部分症状出现,如活动后疼痛为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毫无改善者为无效。

结 果

由表1可见,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过程中,按疗程服用阿仑膦酸钠后再补充钙剂,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补充钙剂的患者。

讨 论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降低及骨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伴有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酸痛,肢节疼痛,驼背及易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常易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长骨远端骨折,而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肢体制动又可以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可分为两类,一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与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特发性成人骨质疏松、幼年骨质疏松。二是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甲状旁腺增生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或过用激素等而导致的药源性骨质疏松。

腰背部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初期表现为活动后腰背疼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久立久坐或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时疼痛加剧。同时患者常会伴有体倦乏力,下肢痿软,足跟痛。因为该病的症状容易与慢性风湿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等疾病相混淆,所以治疗前应注意鉴别,明确诊断。X线检查可观察骨骼的密度,皮质的形态及骨小梁的数量、形态、分布等,结合临床症状,BMD检查,血尿等生化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

第2篇: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范文

中、晚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确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增加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警觉性。以下知识是你应当知晓的。

你是不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以下八类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1.激素水平异常者:低性激素、低降钙素、低生长激素、高甲状旁腺素、高甲状腺素血症等患者。

2.身材较小,体重过轻,骨架较小的人群。

3.各种因素导致较早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患者(45岁之前)。

4.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

5.亚洲人种的女性。

6.生活习惯极不规律或有吸烟或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7.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8.有骨质疏松的家族病史的人群。

日常细节看你是否可能骨质疏松

在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症通常会产生一些症状。如果你能及时觉察并正确认识这些症状,对早期发现骨质疏松有着重要意义。

1.疼痛:绝大多数的骨质疏松患者都有疼痛的表现,最常见的是腰酸背痛或全身性的酸痛,尤以脊柱、肩背部以及髋部最常见。这种疼痛大多没有具体诱因,有时被当作过度疲劳和肌肉损伤来对待。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有破骨细胞活性增加而造成夜间疼痛,由于微骨折而引起的疲劳性疼痛,以及肌肉异常负荷引起的疼痛,等。

2.易骨折:患者常因轻度外力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脊柱、髋部、腕部和肩部,但其他部位亦可发生。其治疗较一般骨折困难。

3.身高下降,脊柱畸形:主要体现在老年患者中,最常见是出现脊柱后突畸形(驼背)、胸廓畸形和身高缩短等现象,大多由骨质疏松诱发椎体微骨折引起的。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检查是确诊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主要有三类。

1.骨量测定:主要有X线摄片、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与双光子吸收测量法(DPA)、定量CT(QCT)和骨的超声波检测、微CT(Micro CT)三维图像重组等方法。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DE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一般认为,如果测得的骨矿物质密度(BMD)低于青年人的标准值2.5个标准方差值,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2.骨合成代谢指标:PICP(I型胶原羟基端延长肽)、PNIP(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ALP(骨碱性磷酸酶)、osteocalcin(骨钙素)等。这些指标的水平与骨丢失率增加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这些标记物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绝经前女性平均值,则表明骨转换增强,提示骨质疏松的发生。

第3篇: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疏康;阿法骨化醇;绝经

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合成减少,致使机体成骨减少,破骨增多,继而引起全身性骨量减少以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严重者发生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身材变矮,容易发生骨折。研究报道,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25% ~ 50%,对妇女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针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目前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1]。该疗法临床疗效肯定,主要缺点是副作用较多。中成药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本文将骨疏康胶囊与阿法骨化醇胶囊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观察其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年龄52 ~ 63 岁,平均(57.6±2.2)岁,病程1~9年,平均(3.6±1.9)年。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典型者;年龄50岁~ 65岁的绝经后妇女;自愿成为观察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配合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及其它严重合并症者;3个月内使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者,包括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双磷酸盐,降钙素,糖皮质激素;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肺疾病者。

1.4 临床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每次0.25g,每天2 次,同时口服骨疏康胶囊0.32g,每次3粒,每日2 次。对照组(40例)仅给予骨疏康胶囊0.32g,口服,每次3 粒,每日2 次。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然后评估疗效。服药期间不用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疗效以及掌骨皮质指数。

1.5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受检者右手掌骨正位像X 光片拍照,应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第二掌骨皮质最厚值与其宽度,计算获得掌骨皮质指数。结合临床症状,掌骨皮质指数

1.7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掌骨皮质指数>0. 44;有效: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掌骨皮质指数比治疗前有增加,但是

1.8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数以( ±s)表示, 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掌骨皮质指数比较:表1显示,经过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掌骨皮质指数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表2显示,经过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绝经后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所致。骨质疏松的发展和预后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内分泌因素,营养状态,遗传因素和物理因素等。骨质疏松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疼痛,腰背钝痛,疼痛特点为持续性加重,轻微外伤容易导致骨折。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雌激素补充法。补充雌激素可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这使得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为此,临床上在尝试应用中医药来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以减轻激素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我国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脾肾亏虚所致。骨疏康胶囊系中成药,具有补肾壮骨、益气养血的功效。动物实验显示,骨疏康胶囊能明显拮抗维甲酸引起的雄性大鼠股骨密度降低和去卵巢大鼠股骨密度降低[3]。阿法骨化醇是维生素D3 的活性代谢物,在体内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调节骨代谢,促进骨重建和骨矿化,并能够缓解骨疼痛[4]。长期应用阿法骨化醇,可能会导致病人维生素D中毒的发生,患者出现高钙血症及高尿钙。因此,在阿法骨化醇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血钙和尿钙水平。本文观察到,在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时,骨疏康与阿法骨化醇联用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骨疏康单用,且治疗后患者的骨皮质指数显著增加。

总之,联合应用骨疏康与阿法骨化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疗效可靠,方法简便,患者依从性好,适合基层医院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 罗婷,韩阳,刘义。小剂量利维爱短期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3284-3285。

[2] 傅华。社区预防与保健[M]。 第 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8-300。

第4篇: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芍药木瓜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骨质疏松症有很高的发病率、危害性大,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观察治疗14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均摄X线片确诊,选用芍药木瓜汤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3例,男49例,女94例;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

1.2 入选标准 参照WHO骨质疏松症标准(外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

1.3 临床表现 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或关节变形。X线摄片表现为:骨骼密度减低,骨质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呈线样变或葱皮样改变,髓腔增大,骨小梁变细、稀少或消失。

1.4 治疗方法 以芍药木瓜汤为基础方:白芍、木瓜、首乌、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续断、骨碎补、熟地、淮山药、党参、黄芪、茯苓、蜈蚣。颈肩臂痛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牛膝。每天1剂水煎服,复查,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剂,坚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X线片。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日常生活,骨质疏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剧烈时病变部位仍感不适,骨质疏松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所选病例完成疗程后,按前述标准判断疗效,143例中,痊愈10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6%,平均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转贴于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与载荷功能异常,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慢性、系统性骨骼疾病[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以WHO推荐的骨量低于同性别人群骨峰值的两个标准差为标准[2]。尚无骨密度仪的单位,可以用X线片初步诊断骨质疏松,一般常用腰椎,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并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虽然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在骨量丢失30%~50%时,X线片才能有阳性所见;但其方法直观、经济易行,且基层医院受检测仪器的限制,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本组均摄脊柱、骨盆或跟骨X线片检查确诊,并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等,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不易为每个患者所接受。笔者选用芍药木瓜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本方是根据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的原则选药组方。

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 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不足,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则脆弱无力。肾精的盛衰与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3]。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的方法补肾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者须补肾。方中首乌、骨碎补、续断、熟地、淮山药补肾填精。

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肝为血海,主筋脉,肝血足而筋脉始柔。方中党参、黄芪、茯苓、淮山药健脾益胃、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方中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行气活血化瘀。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明显延缓去势大鼠及SD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4] ,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而且具有类似激素作用,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来防治骨质疏松,续断、丹参还直接参与钙的代谢 [5]。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顽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疗服药要做到持之以恒。该病起病、发展都是个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经摄片等而确诊,因此方中重用缓急止痛之白芍(30~40g),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窜,通络止痛力猛性雄的虫类药加强止痛,缓解症状,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是达到疗效的关键。

通过以上诸药配伍,组成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之方剂,以奏治疗骨质疏松之效,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芍药木瓜汤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剂,也突显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69-170.

2 童培建,肖鲁伟.老年骨折的预防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

3 李跃华,董元龙.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肾虚证型关系的调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66.

第5篇: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范文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后者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另外有少数遗传性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疏松多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来说,女性35岁、男性45岁以后骨钙就开始流失,随着年龄的增加,流失速度不断加快,60岁时大约有50%的骨钙流失,75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不易被人注意的疾病,骨质流失完全是在人们觉察不到的情况下,像沙漏中的沙子一样,静悄悄地发生的。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骨折后造成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治疗的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在疼痛患者中占70%~80%,另外还有双髋区的疼痛以及长骨的疼痛等。

身长缩短、驼背: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身长缩短。

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还会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

呼吸功能下降: 由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

目前,医院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检查手段有:生化检查(骨形成指标,骨吸收指标,血、尿骨矿成分检测),X线检查,定量CT,超声波等,但目前应用较为普遍并被认可的主要是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进行骨密度检查。

从生活方式上看,吸烟成为不明原因的年轻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诱发因素。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吸烟可以导致骨密度降低,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同样,过分依赖代步工具、长期办公室工作、不运动,人体骨质对钙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大量的骨钙会游离到血液中,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骨密度。

反之,适量运动可使人的食欲增强,促进胃肠蠕动,增进消化功能,提高对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并促进骨骼的钙化。运动还能增加骨的血流量,有利于血液向骨骼内输送钙离子以及破骨细胞向骨细胞转变,促进骨骼的形成。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1.体格瘦小者。

2.大量摄取咖啡、茶,不当节食减肥者。

3.运动量小,长期坐办公室者。

4.钙、维生素D摄取不足者。

5.月经来潮早,40岁以前绝经者及更年期的妇女。

6.卵巢、子宫、胃或小肠切除者。

7.饮食过于清淡或偏高蛋白,嗜烟酗酒者。

8.家族有骨质疏松症病史者。

9.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药物治疗者,糖尿病、甲亢疾病患者。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调理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如奶中的乳白蛋白,骨头里的骨白蛋白,核桃中的核白蛋白,蛋类的白蛋白,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故应有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C。

补充钙质。膳食中应给予充足的钙,正常成年人每日达800毫克,老年人应给予1000毫克。除饮食补充外,可适当补充钙剂,但不要盲目补充维生素AD丸,因服食超量可引起中毒症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注意烹调方法。一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等,含有较多的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如果将这些菜在沸水中焯一下,滤去水再烹调,可减少部分草酸。

限制饮酒。过量饮酒可影响钙的吸收。

骨质疏松症食物推荐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豆类及豆制品、面筋、大米、花生等。

2.肉蛋奶的选择:牛奶、鱼类、虾蟹、乳制品、沙丁鱼、青鱼、鸡蛋、红肉、牡蛎、虾米等。

3.蔬菜的选择:油菜、胡萝卜、青椒、番茄、西兰花、茄子、莴苣、黄瓜、西芹等。

4.水果的选择:苹果、香蕉、猕猴桃、橘子等。

5.其他:芝麻、核桃、松子、蘑菇。

科学合理补钙

骨质疏松与人体内的钙量息息相关,但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补钙越多,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越小。人体所需钙元素的全部或大部分可从食物中获得,对婴幼儿、青春期、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老年人需钙较多的人群,更应强调以食补为主,只有当食物中的钙含量低、摄入不足或体内钙丢失过多时,或发现有钙缺乏症状,或有钙磷代谢障碍表现时才需补充钙剂,而不是人人都需补钙。

补钙应选择易溶解无刺激、酸碱度适中、口感好、易服用、易保存、价格低廉的剂型。因人体内钙都是以离子形式吸收利用的。所以,餐后或餐时服用,其吸收率要高于空腹时服用,而且分次小剂量服用比一次大剂量服用的吸收率高,机体缺钙时吸收率高。膳食成分对钙的吸收也有很大影响,如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可阻碍钙的吸收。

不过,补钙过量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钙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小的矿物质之一,但摄入过多,不仅造成浪费,也会有不良反应。专家强调,补钙的基本原则应以食补为主,若需补钙必须同时补给适量的维生素D,单独补钙是不合理的,过多补钙更有害。

远离骨质疏松误区

误区一: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许多朋友以为感觉良好,骨头不疼不痒的,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其实,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此病的早期诊断依靠双光子骨密度仪及定量CT检查。病程10年以上者,可以通过X光拍片检查确认,建议朋友们要定期进行体检。

误区二:去保健品商店诊断骨质疏松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许多人是在保健品商店或者药店诊断出骨质疏松症和缺钙的。许多商店内为厂家促销而备有检测骨密度的仪器,其实检测人员并非医务人员,检测结果往往是人人都缺钙,老年人更是个个都患有骨质疏松症。显然,这样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诊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应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去。该不该补钙,补什么样的钙,补多少,如何补以及补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里面的学问很多,必须根据病情,从实际出发,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

误区三:骨质疏松症患者静养能防骨折

一些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朋友听说这种病容易骨折,因而不敢多活动,更不敢进行体育锻炼,成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这种做法也欠妥。因为,运动可以强筋骨,改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而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所以,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十分必要。

误区四:常吃多吃钙制品就能补钙

许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而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或钙制剂就能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因为被人体吸收和利用钙还需有其他条件,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即使摄入足量的钙质,依然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症。例如长期服用可的松类激素或甲状腺素者,或者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者,都容易因钙的吸收与利用障碍而患病。

误区五: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下降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另外,老年患者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放弃治疗也是错误的。

第6篇: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 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预防;护理

发达国家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达78.3岁,发展中国家约为60~70岁之间[1]。妇女绝经年龄平均在50.4岁,即妇女绝经后还有20~30年的时光要渡过。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雌激素的减少,给妇女带来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的变化,影响最大的是骨质疏松。

1 骨质疏松

1.1 骨质疏松 即单位体积的骨组织量低于正常,骨组织虽能钙化,但骨量不足,致使骨皮质及骨小梁变薄变少,当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骨密度下降到骨折阈值以下,则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骨折,此时即为骨质疏松[2]。

1.2 骨质疏松症 是指骨质疏松达到一定程度出现全身骨痛症或伴发骨折等临床征象的病理状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没有早期警告的无症状疾病,所有妇女都会经历渐进性的骨质丢失。

1.3 女性患骨质疏松症原因 ①妇女35岁时骨骼的质量通常达到了顶点,从这时开始,骨的重造过程虽仍继续进行,但质量已不会增加,反而开始减少。因为,35岁以上的妇女因孕产、产后授乳等消耗大量钙,造成某种程度的骨骼耗损。②绝经后雌激素分泌急骤下降,雌激素在胃肠道内可促进钙吸收及合成D3,从而有利于骨形成。在雌激素不足的情况下,临床表现首先是骨量减少,骨量减少程度与雌激素不足、发病年龄和持续时间有关,而绝经后头3~5年间最迅速,以后丢失速度虽然逐渐减慢,但丢失持续进行。妇女自50岁始骨质疏松发生率上升,65岁以上妇女约有1/2患有此症,大部分8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骨密度低于“胃折阈”,而有随时发生骨折的危险[3]。③其他:过早停经,或因手术导致停经;日常饮食钙质不足;很少晒太阳或维生素D不足;运动量不足;身躯瘦削、骨骼幼弱等。

1.4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①发病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②临床症状明显: 中老年妇女常以全身疲惫无力、情感淡漠脆弱、腰背及关节酸痛而到医院就诊。疼痛、脊柱退行性变、脊柱畸形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为骨质疏松症突出症状,常引起患者脊柱、四肢功能降碍、生活不能自理,最终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③治疗效果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凑效。

2 预防护理与治疗

骨质丢失可引起骨小梁变薄和骨小梁某些成分完全丧失,药物治疗能替代消减的骨组分,但并不能令已变薄的骨小梁结构恢复正常[4]。骨质疏松症是一个进行性不可逆转的过程,一旦发生便不能恢复原来的骨质结构,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只有做好预防,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2.1 卵巢功能低落的妇女及绝经后妇女可以补充性激素预防,小剂量的雌激素可对骨质发生保护作用,使骨质溶解减慢。另外,补充雌激素,可使经肠道吸收钙量增加。

2.2 维生素D对促进钙的吸收有重要作用,更年期的妇女应每天应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户外运动及日光浴可促进皮下脂肪存在的D3前身物质转移为D3,D3在肠管内促进钙吸收,运动可改善骨内血流量,促进骨细胞成熟,增加骨量。

2.3 合理补钙。钙的摄入是骨骼代谢中的重要因素,它与骨质丧失呈负相关。绝经期前后的妇女肠道吸收钙为40%,更年期内则迅速下降, 至绝经期后为4%[5]。因此, 为预防骨质疏松, 中老年妇女应增加钙的摄入量,除在膳食中增加含钙量外, 还须补充钙剂。

2.4 注意消除骨质疏松的加速因素。如长期饮酒、吸烟、钙及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因烟、酒、浓茶和咖啡因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导致骨量减少,增加患病几率和骨折的危险

3 小结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完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但是,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衰老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它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落,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快速骨丢失而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对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应有必要的重视,通过补充性激素,摄入一定剂量的钙,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运动锻炼等来促进骨量增加,减少骨折发生,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38-153.

[2] 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75.

[3] 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300.

第7篇: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范文

笔者积30余年临床之经验,有幸参加我院面向兰州市三县五区开展的风湿骨病的筛查防治工作。我们通过义诊形式于2013年5月――12月共对4446人逐一采集血压、脉搏、症状、体征、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嗜好及生活习性等个人信息;采用“全科智能检测仪”设定的风湿骨病检测数据,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进行初步的筛查。被筛查4446人中,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92岁,女性多于男性,以50岁以上者居多。因筛查目的明确,故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痛、四肢关节疼痛麻木者十居八九。筛查结果显示:临床体征和检测数据异常者与病者表现的症状基本一致,现整理如下:

一 总体状况

总体来说,筛查只是初步印象,还需上医院进一步检查,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单项检测数据异常者,或同一部位又出现骨钙化数据异常,或者同时出现肌肉粘连数据异常,尚未经检查治疗的,多见于某一疾病的早期阶段,一般病程短,症状轻;而舌下络脉青紫,舌质黯、脉象涩,经筛查呈现出多项检测数据异常者,多属某一疾病重症。一般病程长,病情复杂,常与其它疾病合并者多见。其中,颈、肩、腰不同部位检测数据异常者,则反映出某一疾病的病位或属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如果风湿系数、骨质疏松及骨质增生和其它相应数据均显示异常者,则提示某一疾病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多见于久病重症。常常会导致四肢循环受限的数据异常,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并伴有合并症及其它慢性病者手脚麻、胀、痛的症状越加明显。

二 以颈椎病为例分析

颈部肌肉粘连和颈椎钙化度数据异常,或已接近正常指数临界者,早期仅有颈肩不适,偶尔感到颈项部有僵硬感,可看作颈椎病早期的开始;重者常见的症状有颈肩痛、肢体麻木等,提示患某种类型颈椎病的可能很大。经与大量的颈椎病患者的接触,进一步证实了颈椎病早期多有反复“落枕”, 其中60%的眩晕症状,是由颈椎病引起,另外颈部外伤也是引起颈椎病的祸根之一。

寒冬季节,颈椎病患者病变部位容易受凉产生炎症、水肿,引发脑供血紊乱,所以在冬季筛查中颈源性眩晕的患者较为多见。从发病率来看,颈椎病在颈椎的老年性、退行性变化基础上发生,在筛查中发现50岁以下长期伏案、长时间低头工作者多发,近年30岁以下长期操作电脑和长时间玩手机的年青人颈椎病的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诊断追问颈椎病患者过程中,发现只有20%的颈椎病患者曾上正规医院就诊,是通过医生依据其症状、体征、X线片,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包括CT、磁共振成像和颈椎管造影、肌电图等),出具的颈椎病确诊报告。另有大约50%的人在检查过程中是单凭症状,或者单独依靠X线片,被某些医生简单、笼统地冠之为颈椎病,但谈不上细分所患类型。还有30%的人,一部分是自我感觉患了颈椎病(部分肩周炎患者也是如此),另一部分人则拖延病情,未做过检查治疗,不予重视。

我们在筛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所谓的服药疗效不佳的高血压、查不出明显原因的心律失常、视觉障碍、以及久治不愈的吞咽困难、咽喉疼痛、疑似慢性胃炎等一些案例,实质上是颈椎存在问题所致,且随颈椎病的轻重而变化,对这种同颈椎病的症状同时发生或相继出现病症的患者,都积极建议让其到附近医院对颈椎进行全面检查,因为这些人更需要明确诊断,方能对症治疗。

三 对具有共性异常数据的分析

风湿系数数据异常者,顾名思义说明患者体内有湿,尤其夏季多汗,一经按脉,患者多肌肤粘手,表现体征多与检测数据异常互成正比。又因湿性粘滞而缠绵,故其疼痛重着,脚腿沉重木胀,或一处肌肤麻木不仁,或关节肿胀者多见。一般舌体胖大,苔润、舌苔偏腻、或白腻、或白腻微黄。女性多见于舌淡苔白薄腻、边有齿痕脾虚有湿证候;男性舌苔湿润,舌质由淡略转深,舌苔偏腻偏黄略干者,多与吸烟嗜酒,喜食肉食冷饮且有化热之势有关。

通过舌诊脉象及询问,发现患者均有怕风、脊背透凉或上热下寒症状,多属湿盛于里兼有气虚、阳虚或气阴两虚之象。常常伴有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功能障碍,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质增生数据异常者,多在中年以后发生,更多见于老年人,是骨质老化后的一种退变现象。骨质增生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病,而是一种生理的组织反应。仅有骨质增生而无临床症状时,就不必刻意进行治疗。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都可以因为缺钙引起,他们并非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可以这样说,经常同时折磨中老年人的骨质增生(骨刺)和骨质疏松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只不过骨性关节炎是产生骨质增生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骨质增生只是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

我们在筛查中发现,有不少人由于缺乏对骨质增生的正确认识,盲目地认为自己的疼痛就是骨质增生(骨刺)引起的,似乎是一种不治之症,到处求医问药,殊不知只有确认骨质增生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时,才需针对治疗。为了帮助这些人走出误区,在筛查现场我们作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工作。

筛查还显示,骨质疏松检测数据异常者,与部分患者提供和表述的骨密度测定报告的结果一致,同绝大部分被筛查者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筛查的结果,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的多,特别是50岁以后女性,多存在随年龄的增长或绝经,而发生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筛查现场经常见到一些老人含胸驼背、走路蹒跚,说明骨质疏松已到了相当程度。可惜一些老年人只吃保健品而忽视服药。据统计,骨质疏松数据异常者约占三分之一的人上医院测定过骨密度,但其中不少人没进行或没坚持专业治疗。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点。

其它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也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骨质疏松数据的异常,表明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时检测数据异常者所表现的症状进一步证实了骨质疏松到了一定程度,可表现为腰酸背痛,可放射到四肢,并有四肢麻木等,询问患者多有下肢的痉挛。相当多患者不明白骨质疏松更加容易罹患骨关节炎,而且还会加重原有的颈肩腰背腿的疼痛和骨关节炎的病情,还存在遇到轻微的外伤就发生骨折的风险。所以说预防骨质疏松症比治疗更重要。

经对筛查结果统计分析,现将导致和加重骨质疏松的因素归纳如下:

1.95%的骨质疏松数据异常者不喜欢喝牛奶,或因喝牛奶导致腹痛、腹泻而不敢再喝。

2.骨质疏松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也较为严峻,不容忽视。年轻人长期以饮料代水、过度饮用可口可乐等碳酸饮料、过量饮用咖啡、喜食膨化食品等等生活习惯,都是产生骨质疏松的原因;年青女美节食减肥,饮食挑剔,经常素食或绿叶蔬菜摄入量不够,导致营养元素摄入不足。

3.过咸饮食、喜食肥肉、吸烟酗酒、长期嗜饮浓茶者也是易患骨质疏松症不良习惯。

4.“宅人”、懒床者较多,缺少户外及阳光下运动。

据笔者观察,骨质疏松到了一定程度,患者多见舌质黯、舌下络脉青紫,脉多沉细、尺脉尤甚之脉象。说明患者肾虚而功能不足,兼有血瘀证致血行不畅。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西药的制剂作用针对性强,能较快的缓解疼痛等症状,并迅速地补充钙质,抑制骨的吸收。中药对患者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腿酸痛、腰膝酸软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功效持久、毒副作用少,更主要的是对机体具有整体调整之功效。故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提倡中西医互补、中西药共用,充分运用西医检查手段,中医应根据患者病情采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施治,标本兼顾,辅之补肾、活血之法进行诊治。现代医学也已证实补肾、活血的中药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有报告称:部分患者在骨指标尚未出现明显改善前,通过中医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疗效好于单纯钙剂治疗。此正符合侯丽萍教授创立的“侯氏疗法”所倡导的“调脾固肾”、“通调三焦”专治风湿骨病及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法则。

四 预防意义

本文表明,对风湿骨病的筛查,不仅仅局限于颈肩腰背腿痛的初步检查,而是通过对大量筛查人群的接触,点多面广,涉及到临床各科疾病,实际上也是一个宣传、普及医学知识,告诉人们如何做到未病早防,无病早查,有病早治的科普教育过程。

对于任何疾病而言,早期预防胜过任何灵验的良药和高超的医疗技术,风湿骨病也是如此。就风湿骨病发病原因而言,大部分患者如能懂得一些相关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就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即使是患了风湿骨病,也能及时发现并得到诊治,使其危害降至最低。遗憾的是,根据我们在风湿骨病筛查所接触到的情况看,人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我们由衷地感到在风湿骨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上做一些工作还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风湿骨病所引发的颈肩腰背腿痛的患者而言,更透彻地理解自身所患的疾病和熟悉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提高疗效和防止复发也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对风湿骨病涉及病症,力求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异常数据分析和自我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反映了患病人群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基层医务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可对患者自我判断,早期就医提供一些指导。同时,表明我院通过义诊形式,对风湿骨病的筛查是一项因陋就简、简便易行、适应户外的好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具有实践全民健康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范文

老年妇女多发骨质疏松

像邹阿姨这样弯腰、驼背、罗圈腿的老人并不少见,人们通常将其归结为“人老了”的正常现象。其实,这是骨质疏松的“疾病表现”。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是高发人群。这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直接导致骨骼吸收速度加快,骨钙丢失加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就大大增加了。同时,做过卵巢摘除手术,以及过早绝经的女性,都会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再加上很多女性在孕期就没有注意钙的充分供给,孕育新生命消耗了体内大量的储存钙,在产后就可能因缺钙发生骨软化,这就更增加了绝经后骨骼变形,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

除了老年女性,膳食营养不均衡、吸烟酗酒、大量喝浓茶咖啡、较少锻炼的人群,以及因服用药物引起内分泌紊乱者均有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看起来,骨质疏松似乎就潜伏在我们身边,然而人们对它的“攻击”往往无法察觉。这是因为骨质疏松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缓慢发生的身高变矮、驼背、腰背部疼痛等。这些症状太容易被忽略,或和其他疾病症状混淆。直到发生骨折,呼吸受限、憋闷等症状时,才惊觉这个“窃骨大恶魔”早已向我们发动攻击。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有着令人恐惧的一些特点。譬如常发生在腰椎、手腕部、髋部等很难固定或手术的位置,只能靠静养来恢复。这就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治愈率低、致残率高。而卧床静养带来的并发症,也令患者生活质量很差。

补钙同时,配角不可少

为了和这个大恶魔斗争,很多中老年人都和邹阿姨一样坚持补钙,却发现收效甚微。因为,和骨骼健康相关的营养素远不止钙一个,均衡饮食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黄金大道。

1.确保足够钙摄入

钙是骨骼最主要的原料。遗憾的是,我国老百姓钙摄入量远不达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800毫克钙,大约相当于两袋鲜奶加1块200克北豆腐的钙含量。奶类和大豆是钙的很好来源,大豆中的异黄酮还能够起到类似雌激素的作用,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当然,芝麻酱、虾皮、菌类及一些绿叶菜,如芥蓝、西兰花的钙含量也不低。

2.维生素D是补钙助手

维生素D能调节钙吸收和代谢,并促进骨胶原合成。可惜它的食物来源太少,一般只能依靠晒太阳来让人体自然合成。秋冬天阳光较少时,也可以采取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每天5~10微克)来提供。

3.磷、镁摄入要恰当

磷和钙一样,是构成骨骼最重要的矿物质之一。不^一般我们并不担心磷摄入不足,而是预防摄入过多。膳食中钙、磷比例在0.5∶1到3∶1之间时,钙的吸收利用率可大大增加,如牛奶和母乳中的钙磷比例就非常适合人体吸收利用。

镁是构成骨细胞并维持其功能必需的元素,还能增强维生素D的活性。摄入充足的镁可以提高人体骨密度,膳食中镁的来源很丰富,一般不会缺乏。

4.蛋白质摄入要适量

蛋白质是构成骨胶原纤维的重要成分,让我们的骨骼具有韧性和弹性。适量摄入蛋白质,如每日100克红肉加1个鸡蛋,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但如果摄入过多蛋白质(尤其是红肉中的蛋白质),则会促进钙排出,对骨骼健康不利。

5.应补充其他维生素

维生素C和K也是骨骼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前者在钙吸收、沉积以及促进骨胶原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后者可促进骨骼钙化,让骨骼具有硬度不易变形。每天吃500克蔬菜加300克水果,不仅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其中的膳食纤维还是肠道菌群的食物,能够帮助它们合成维生素K。

6.口味清淡也重要

众所周知,过量摄入钠盐会直接增加钙流失。想要预防骨质疏松,请尽量将每日钠盐摄入量保持在5克以下,更要警惕酱油、鸡精、酱菜、挂面、甜点等中的隐形盐。提倡以高钾低钠盐来替代钠盐,或在膳食中增加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如绿叶菜、粗杂粮和菌藻类。

全面防护,不止食补

人体骨量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这之后骨骼破坏和吸收速度增加,合成速度减缓。如果我们能在35岁前让骨骼更强健、骨量更高,此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将大大降低。要想提高骨量,并非只改善饮食营养就可以,以生活方式为主的全面调整和防护更加重要。

1.预防和检查

成年人在年度体检时进行“骨密度筛查”可以初步测量骨量,对骨质疏松起到预警作用。当然,想要确诊骨质疏松则需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来检测。在骨密度筛查中发现“骨量减少”的中老年人,可以通过这项检查来进行诊断。

2.合理运动

适度且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促进骨钙的吸收、沉积和利用,还能通过改善身体协调性来防止雨雪天滑倒骨折。快走、慢跑、太极拳、跳舞,以及一定程度的负重运动(如背包行走)都有利于锻炼骨骼的强韧度。

3.常晒太阳

阳光照射,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一个重要且主要的途径。而维生素D是钙吸收利用的关键助手,缺乏维生素D时补钙效果大大降低。有条件晒太阳的朋友可以这样做:夏季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冬季每天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合成人体每日所需维生素D。

4.注意防护

主动防护,也是预防骨质疏松引发骨折的方法之一。譬如雨雪天尽量少出门,出门可要求家人陪伴搀扶;拿取重物时先下蹲再拿取,是预防腰椎骨折的好办法;运动锻炼注意强度和频率,不超负荷运动等。

5.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骨骼健康。如戒烟限酒,避免大量饮用浓茶、咖啡,尽量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减少非必要的激素用药,规律作息等。

第9篇: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范文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骨质疏松不断突破“年龄”纪录,向年轻化方向发展?年轻的现代一族可能要注意了,一些生活中的小症状已经提醒你,小心骨质疏松沉默来袭。

骨质疏松缠上年轻男女

侯娟只有35岁,患代谢性骨病已经有5年。而这短短5年时间,她的身高从1.53米降到1.43米,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压缩性骨折,她的脊柱压缩了整整10厘米。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已成为当今全球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受害人群最多、最具危害性且尚未能治愈的慢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已进入骨质疏松高发期。研究证明,每三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患骨质疏松,而且不断突破“年龄”纪录,向年轻化方向发展。而男性因过量摄入高脂和高蛋白质食物、嗜好烟酒等问题,也可能让骨骼提早进入衰老期。

骨质疏松病人日趋年轻化,这与年轻人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大量饮浓茶和碳酸饮料、经常吃洋快餐、宅在家很少户外运动、经常熬夜,以及生活工作压力太大,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诱发骨代谢异常有很大关系。

对女性而言,进入绝经后,雌性激素分泌减少,骨量快速流失,加上女性骨架及骨量天生比男性小,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常委丁国宪教授介绍,一些妇女绝经后,以每年2%-3%甚至高达7%的速度丢失钙。而许多女性梦想拥有“魔鬼身材”拼命节食,在减肥过程中将一切与脂肪有关的饮食都拒之门外。殊不知,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会把骨骼减弱了。

其次是缺乏运动。现代都市人上下班以车代步,上下楼以电梯代楼梯,以电话联络代替登门造访,最终可能因“习惯性缺乏运动”而导致日后患骨质疏松。拒绝日晒也是因素之一。有些女性因为担心紫外线,出门就撑伞,容易导致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量不足,影响钙的吸收。在日照不足的情况下,骨科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另外,骨质疏松症还和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认为,75%的骨质疏松都是遗传所致。一般来说,同一家族中若有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他成员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也将大大增高。

骨质疏松症预防要趁“早”

“骨质疏松是一种隐匿性疾病,很多患者通常是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才发现。”专家介绍,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关键要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及早预防,密切监测,高危人群要进行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

骨质疏松的产生,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常常来得悄无声息,直到频繁发生骨折后方知患病,而此时死亡率高达50%。专家提醒,当您出现以下四大症状时,一定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可能。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一般情况下,成人40岁以后,每增长10岁,身高下降1cm,老年期(60岁以后)身长可平均缩短3cm-5cm,这大多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

3.抽筋、骨折 产生腿脚抽筋的直接原因是肌肉调节时钙磷代谢的异常,经常抽筋可能表明人体对钙、磷调节能力下降。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后由于骨质变脆,轻微的碰撞都可导致骨折,且骨折难以愈合,常以腰椎和股骨骨折多见。一般人认为是摔伤造成,但事实上跌倒仅是诱因,而骨质疏松才是真正原因。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今,电视上宣传补钙产品时说到“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其实骨质疏松的症状并非只是腰酸腿疼。血钙较低时可能会引起腰酸背痛腿抽筋,而骨质疏松患者并不一定血钙低。早期骨质疏松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感,可是当骨钙丢失量较多时,患者就会陆续出现腰酸、腿痛、睡觉时小腿肚抽筋,出虚汗或全身骨骼疼痛等症状。然而,骨质疏松已不是早期了,患者往往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和补钙时机。

专家提醒:食物补钙更安全

“千万不要相信骨头汤可以补钙,那是一个误区。”内分泌专家金小岚教授提醒,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可缓慢持续多年而没有任何症状。而骨质疏松最先征兆是全身酸软无力,特别是出现腰疼时,必须尽快到医院做骨质疏松检查。

另外,单纯吃钙片并不能起到补钙的效果,补钙方法还是以食物补钙更安全。如天然食物中牛奶每百克含钙100-120毫克,每天2杯牛奶可提供500毫克左右的钙,加上其他食物,基本可满足钙的需求。不爱喝牛奶的人,如海带、木耳、香菇、豆类、鱼虾、榛子、芝麻酱及深色蔬菜等含钙量高的食物都是钙的良好来源。

在30岁以前多“存”些骨量,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含量,防止骨质的分解,促进其合成,还要注意烹饪的技巧与选择食物的艺术。食物中的磷会干扰食物中钙质的吸收,磷的含量以汽水、可乐、巧克力为多,因此在选择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过量摄取。还应避免过量饮酒,否则会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并抑制钙吸收。菠菜等含草酸较多的蔬菜也影响钙吸收,吃时应当先用热水焯一下,以溶去草酸。

每天适度晒太阳,可帮助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以促进钙的吸收。一般来说,人体15%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时,年轻人每周累计晒40分钟、老年人每周晒60分钟就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时下,可趁着秋高气爽、阳光充足,多到户外晒晒太阳。同时,进行适当的室外运动,如慢跑、步行、打太极拳、爬山、跳绳、打球等,也会使骨质疏松发生推迟10-15年。

小贴士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即体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时,就是健康的。可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会趋于酸性,尤其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等时,出于本能,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的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碱性,以维持酸碱平衡。因此说,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

您是潜在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吗?下面的1分钟自我测试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的,请根据自身情况回答“是”或“否”,如果您的答案有部分或者全部为“是”,说明您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的危险,请及时寻医指导,这种病是容易诊断和治疗的。

1.您的父母曾否跌断股骨?

2.您本人曾否跌断股骨?

3.您曾否服用类固醇超过3个月?

4.您的身高减少是否超过3厘米?

5.您是否经常应酬经常过度饮酒?

6.您是否每天吸烟超过20支?

7.您是否经常腹泻 (如腹腔病或阶段性结肠炎)?

8.女士是否在45岁之前就停经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