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范文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

第1篇: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范文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疗法;金乌骨通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均为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门诊患者共212例,试验治疗组150例,对照组62例。

1.2 入选标准 参考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1999年10月22日在昆明通过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1]。

1.2.1 绝经一年以上,无内分泌病症及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

1.2.2 腰椎前后位(L2-L4)骨密度(BMD)低于本地区同性别30~39岁均值1SD(约10%)以上(本研究参考上海市成人腰椎骨密度[2],因青岛地区未见此类参考数据)。

1.2.3 有腰背痛、关节痛症状,或有椎体压缩性骨折、股骨颈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临床表现。

1.3 观察方法

1.3.1 处方设计 试验治疗组:口服金乌骨通胶囊每次3粒,3次/d(贵州盛世龙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对照组:盖天力每次4片,3次/d(盖天力有东盛科技盖天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2 所有病例停用其它治疗。

1.3.3 疗程 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连服6个月结束观察,统计疗效。患者生活饮食习惯不变。

1.1.4 观察指标和方法

1.4.1 症状 腰背痛、关节痛以0、1、2、3记分表示疼痛程度;疼痛难忍表示程度较重为3分,疼痛可忍表示程度中等为2分,疼痛较轻或酸痛不适为1分,不痛为0分,治疗前及治疗中每月评分1次。

1.4.2 体征 驼背、脊柱弯曲、骨折、压痛等,用药前检查,6个月后复查。

1.4.3 X线检查 胸、腰椎侧位,用药前检查,如身高无变化和无新压缩骨折可能则不复查。

1.5 判断标准 显效:腰背、关节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改善程度为二级。良效:腰痛、关节痛有所减轻,改善程度为一级。 进步:腰背痛、关节痛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显效与良效两者合计为有效,据此计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双盲随机对照药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Ridit法(或χ2检验)与t检验,P

2 结果

2.1 腰背疼痛改善率比较 治疗组有腰背疼痛症状87例,对照组38例。治疗后疼痛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85.1%,对照组为6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关节疼痛改善率比较 治疗组有关节痛74例,对照组35例,治疗后疼痛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83.8%,对照组为60.0%,且治疗组显效率(31.1%)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11.4%)治疗组与对照组关节痛症状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疗效分析 对腰背疼痛和关节疼痛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改善腰背痛的有效率为85.1%,改善关节疼痛的有效率为83.8%,均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0.5%和6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良反应 无明显不良反应。

3 临床观察结论

金乌骨通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疗效,对腰背痛和关节痛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无毒性反应发生。

4 讨论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为59.8%[3],作为老年性疾病,使很多人越来越深受其害。骨质疏松是Pommer在1885年提出的[4],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上的进步逐渐深化的。1994年WTO组织对骨质疏松症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的疾病[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绝经后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降低有关,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的表现为腰背、关节等冷痛或酸痛,屈伸不利,足痿无力,甚者驼背、骨折,齿摇发脱,耳鸣耳聋,精神萎靡,四肢怕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辨证属肾阳虚、肾精不足。腰背酸痛或冷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主要症状。祖国医学把骨质疏松症归属于肾虚“虚劳”、“骨痹”、“骨痿”等的范畴。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祖国传统医学的认识,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肾虚,这与中国传统医学对骨胳的生长发育规律的阐述是分不开的[6]。对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研究表明,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原因[7]。金乌骨通胶囊各种中药组方根据祖国医学“虚则补之”的治则,以“补肝肾”、“益精气”为治疗原则,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采用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对中医脏腑学说中“肾”的研究表明,“肾虚”患者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下降,而中医药某些补肾药物则可抑制和纠正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减退。中医对本病的研究是以中医学的脏腑理论为基础来进行探讨和治疗的。因此,通过中医药“补肝肾、“益精气”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达到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提高抗凋亡能力和调节性激素水平,减轻多因素尤其是性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骨代谢异常,达到对本病的治疗目的。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与中医整体治疗的思路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2(1):1.

[2]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科学出版社,1998:158.

[3] 丁桂芝,刘忠厚.骨质疏松防治进展.临床内科杂志,1993,10(6):17.

[4]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科技出版社.1998:142.

[5] 靳家玉,译.关于绝经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0.

第2篇: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温肾补脾汤 阿法骨化醇 老年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又称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退行性疾病。笔者自2006至2007年应用中药温肾补脾汤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8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刘忠厚1998主编的《骨质疏松学》设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

1.2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病例180例,经骨密度仪检测,结合X线片或CT确诊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为腰背痛,神疲乏力,纳呆,目眩耳鸣,夜尿增多等,大多舌淡白,脉沉细。其中女132例,男48例;年龄62~87岁,平均(71±9)岁;病程1~10年,平均7.8年。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①中药自拟方“温肾健脾汤”治疗:鹿角胶20g,仙灵脾﹑仙茅﹑巴戟天、骨碎补、杜仲各15g,制萸肉10g,杞子﹑炙黄芪各15g,炒白术﹑炒米仁﹑丹参各20g,当归10g,龙骨15g,防风10g。若疼痛较甚加制没药;湿重者加苍术、茯苓;热重加银花藤、桑枝。日1剂,30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②口服阿法骨化醇:阿法迪3片0.25ug qd,30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用药期间不使用雌激素及蛋白同化剂、镇痛剂以及其他影响缓解疼痛和骨代谢的中西药物,每30d测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KP)1次。

2.2 观察指标 ①检测治疗6个月前后的骨密度(BMD)变化。以美国LUNAR公司PRODIGY型双能骨密度测定仪,测量部位为正位腰椎和左侧股骨。②检测骨痛的变化。在3个疗程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腰背痛程度,根据疼痛性质和程度以0,1,2,3记分表示疼痛程度:疼痛难忍表示程度较重为3分,疼痛可忍表示程度中等为2分,疼痛较轻或酸痛不适为1分,不痛为0分。

3 治疗结果

3.1 骨密度改善情况 治疗3个疗程后腰椎BMD平均上升2.02%,治疗前后有差异性,股骨BMD平均上升1.82%,治疗前后有差异性,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BMD变化情况(略)

3.2 腰背痛改善情况 3个疗程后腰背痛明显减轻,改善程度为2分以上82例(45.56%),腰背痛有较多减轻,改善程度为1分76例(42.22%),腰背痛无明显变化22例(12.22%)。第1个疗程疼痛分值下降不大,而第2个疗程,第3个疗程及整个治疗前后,腰背痛改善分值较为明显,见表2。

表2 不同疗程腰背痛改善分值比较(略)

3.3 3个疗程血Ca,P,AKP无明显变化,说明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法骨化醇合中药是安全的,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的Ca,P,AKP的变化(略)

4 讨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于成骨细胞性骨量减少,其骨吸收作用接近正常,其病理特征为低代谢转化型[2],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基本正常,不同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代谢转化,所以治疗也不同,不宜以性激素治疗为主。这种骨质疏松症往往出现在全身性功能减退的老年人群,肾脏羟化酶的活性降低,使1,25(OH)2D3的生成障碍,肠钙的吸收减少,所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以补为主。现代老年人的饮食结构并不缺乏钙质,而是吸收不好,所以不是单纯地补钙,而是要补能使钙吸收增加的活性维生素D3阿法骨化醇。阿法骨化醇在体内经过肝,肾的25,1位羟化转变成1,25(OH)2D3作用于骨胳,小肠,肾脏和甲状旁腺,促进骨矿化和生长,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可以改善骨密度,增加骨强度,从而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骨痹”、“骨痿”范畴,病机主要与肾亏、脾虚有关。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多见腰背疼痛,乏力神疲,夜尿多,舌淡,脉沉细,辨证以气血虚弱、阳气虚衰为主,故治疗选用益肾健脾方。方中鹿角胶﹑仙灵脾﹑仙茅﹑巴戟天补肾壮阳;骨碎补、杜仲补肝肾、强筋健骨;制萸肉﹑杞子生精补髓,阴中求阳;炙黄芪﹑炒白术﹑炒米仁健脾助运;丹参﹑当归活血止痛;防风有祛风止痛之功;取龙骨有固涩坚骨之妙。全方通过补先天以促后天,养后天以滋先天,脾肾两脏互相促进,则气血盛、阳气复、筋骨壮。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37539.

第3篇: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绝经后;中医疗法;骨愈灵胶囊

Clin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Guyuling Capsule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Treatment

SUN LanyingYANG YongshengCAO Jie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Chinese PLA 44th Hospital, Guiyang 55000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cription Guyuling capsule in treating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One hundred and seventy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n=85) was given Guyuling capsule for 6 months, and control group (n=85) was given caltrate D for 6 months .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of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were measured by Dual energy X- ray. Serum calcium(Ca), phosphorus(p), osteocalcin(OC),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 (TRACP-5b) were assayed with examined,and ostealgia relief was also evaluat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 for 6 months,The pain scales wa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The pain scales in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ose in contral group(p<0.05). BMD was increas ed in both groups,the differences being significant (p<0.01) in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insignificant in contral group(p>0.05). The difference of BMD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1).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erum Ca, P, OC and TRACP-5b between two groups(p>0.05). In ovservation group ,serum OC was remarkably improved(p<0.01) and serum TRACP-5b was remarkably decreased(p<0.01), but the differences of serum Ca and P were in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 The differences of serum Ca, P, OC and TRACP-5b in contral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 The difference of serumOC and TRACP-5b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1). No serious side effects were found during the clinical practice. ConclusionGuyuling capsules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dicine in treating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Keywords】Osteoporosis;Postmenopausal;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Guyuling Capsule

前言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又称为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贵阳市50岁以上妇女以椎体和股骨颈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总发病率约为30%左右,而60岁以上的发病率则高达40%以上[1]。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生活中即可发生的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一种常见原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只要是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和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增加患子宫内膜增厚、乳腺癌、静脉血栓栓塞、肾结石等风险[2-3],缺乏长期疗效和治疗的根本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研究也有较大进展,本文拟研究中药复方骨愈灵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自2008年9月始至2010年1月份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70例,年龄55~70岁,平均66.5岁,绝经时间(10.3±5.2)年。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第二稿) 1999年》[4]:①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如自发性全身骨疼痛、活动痛、触压痛等症状。②脊柱常有后凸畸形。③骨密度检测出现阳性征象: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第2-4椎体骨密度的平均值或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只要其中一个达到低于2个标准差以上者。

1.3排除病例标准排除下列情况:①年龄55岁以下或70岁以上;②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③患有内分泌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等)、药物性骨量减少、营养缺乏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症等)、慢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继发性骨质疏松;④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或精神病、老年痴呆患者;⑤近三个月使用过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药者;⑥近三个月内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RT)和使用降钙素(如:密钙息和益钙宁);⑦近六个月内有连续15天应用双磷酸盐等有关防止骨质疏松症的药物;⑧合并新鲜骨折及严重多处骨折患者;⑨脊柱结核、肿瘤患者。

1.4病例剔除和脱落受试者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试验、服药期间进行其他中西医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均视为脱落病例,统计分析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处理 ,如发现不良事件应计入不良事件统计,因无效而自行退出者应计入疗效中无效分析。

1.5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及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进行实验设计。对合乎研究对象的患者根据骨密度检查时的编号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口服骨愈灵胶囊(陕西怡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粒/次,每天3 次;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美国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600mg/片)每晚1片。观察用药6个月后骨质疏松症相关检验、检查指标,及时监测各种不良反应。

1.6观察指标共设置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两个观察时间点。①疼痛评分:自发性疼痛指休息时自发性疼痛,触压痛指中等力度检查患处疼痛,活动痛指骨骼受累处活动时疼痛。疼痛指标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在横线上标以0到10数字,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把疼痛级别圈在相应数字对应的位置上。②骨密度检测:采用美国 GE Lunar Prodigy Advance PA + 300164 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全部受试者腰椎前后位(L2-4)和双侧股骨颈(Neck) BMD值。每日测量前用标准体模校正后进行,精确度误差1%,准确度>98%。③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治疗前后测血钙(Ca)、血磷(P)、血清骨钙素(BG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④治疗期间每1个半月化验一次血、尿、粪便常规及肝、肾功能。

1.7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与治疗前后资料比较用t检验,取双侧α

2 结果

本研究原有170例患者,有13例患者脱落(实验组5例、对照组8例),脱落原因均为未得到完整随访。

2.1疼痛评分(见表1)观察组在用药6个月后,3项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用药6个月后3项评分均有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疼痛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平均时间实验组8~12天,对照组25天左右。

表1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x±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2.2骨密度变化(见表2)观察组及对照组经治疗6月后,腰椎BMD和股骨颈BMD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腰椎BMD和股骨颈BMD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BM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观察组提高骨矿物质含量作用优于对照组。

表2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g/m2,x±s )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③p<0.01。

2.3骨代谢标志物变化(见表3)治疗前2组血清Ca、P、BGP、TRACP-5b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P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BGP水平明显升高、TRACP-5b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Ca、P、BGP、TRACP-5b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血清BGP、TRACP-5b变化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3 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③p<0.01。

3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主要症状为腰背疼痛、活动不利、身长缩短、驼背,易发生脆性骨折等,是由于妇女在绝经后期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水平低落导致的骨代谢失常。中医一般将其归为“骨痿”、“骨枯”或“骨痹”等范畴,依据“肾主骨、生髓”的理论,骨的发育、 生长、荣枯与肾之精气盛衰密切相关。妇女绝经期肾气开始衰弱,肾精虚少,精不生髓,骨失充养,筋失濡润,所谓“天癸绝,肾气衰”,“骨枯而髓虚,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因此,肾精不足、肾气虚衰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其核心病机,肾气的衰弱是妇女衰老的中心环节,肾主骨生髓,女性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均有赖于肾中精气的充盈 滋养与推动[5]。

骨愈灵胶囊是由骨碎补、续断、熟地黄、五加皮等16味组成的纯中药制剂。方中骨碎补苦温性降,补肾活血,既能补肾收浮阳,又能活血而疗折伤。续断苦甘辛微温,具有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之功,熟地合续断,补肾填精,培植本元。骨碎补配续断,补肾续筋伤,又长于补肾固齿。五加皮辛甘温,具有强筋壮骨之效,能补肝肾之阳气,壮筋骨以起萎弱。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骨愈灵胶囊能扩张毛细血管,有效的改善微循环,通过血液循环的改善,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和指数,改善骨折部位的矿化沉积率,促进类骨质的提前钙化, 使骨痂提前成熟[6];连续给药4周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股骨干重、骨钙量、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骨小梁体积百分比、骨小梁平均宽度显著提高,并且能够改善骨松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状态,提高骨骼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达到防止脆性骨折的作用[7]。

本临床研究表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使用骨愈灵胶囊冶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全身自发性疼痛、触压痛及活动痛症状明显改善,并能显著提高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值,升高BGP的血清含量,降低TRACP-5b的血清浓度,且其作用明显尤其对照组。BGP是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的非胶原蛋白,比较稳定,不受骨吸收因素的影响,通过血清BGP可以了解成骨细胞的动态,是骨更新的敏感指标。而血清中TRACP-5b均来源于破骨细胞,此酶不受进食和肝、肾功能紊乱的影响,是一个较好的抗骨吸收的检测指标。因此,骨愈灵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纠正去高转换状态下的骨流失,增加骨密度,从而达到缓解骨痛,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本组病例在治疗前后还分别检测了血清钙、磷浓度,并每月监测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表明骨愈灵胶囊不改变患者血清钙、磷浓度,且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说明该药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张巧, 周世菊, 申欢. 贵阳地区1123例健康成人骨密度调查[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7, 13(7): 490-492.

[2]李旭, 白文佩, 刘忠厚.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7, 13(9): 607-612.

[3]Lips P.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in the elderly: consequences for bone loss and fracture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 Endocr Rev, 22(4): 477-501.

[4]刘忠厚, 杨定焯, 朱汉民, 等.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9, 5(1): 1-3.

[5] 范琳燕, 陈劲云.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肾主骨的内涵探微[J]. 湖南中医杂志, 2011, 27(6): 95-96.

第4篇: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范文

骨质疏松症在我国老年人中多发,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病人在临床上主要出现为骨量降低,存在异常骨组织等情况,因骨质疏松病人的骨质脆性提高,病人更容易出现骨折的危险[1]。目前我国人群不断向老龄化发展,人群中患有骨质疏松病的比率也随之增加,该病开始变为影响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因其需要较长时间治疗,效果显现迟缓,不但使病人的生理遭受到痛苦,病人也极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本院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3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 56-85岁,平均年龄(66.1±10.8)岁;对照组34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 55-83岁,平均年龄(65.9±11.3)岁。所有病人均排除存在恶性肿瘤及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疾病史。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补充钙质和缓解疼痛两个方面,补钙主要为补充碳酸钙,疼痛缓解采取中药内服外用、按摩、理疗等方式进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系统的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 对病人进行骨质疏松症健康知识宣讲,为病人耐心解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疾病发展、治疗重点等方面,发放相应的疾病知识宣传册,举办疾病相关专题知识讲座,着重提出饮食、运动、药物及心理因素对疾病发展的重要性。

1.2.2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在护理方案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骨质疏松症病人大多数年龄较大的人群,其病程漫长,生活上也不太方便,病人容易发生焦虑、忧郁、意志消沉等不良的心理状态[2],在进行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要充分考虑病人本身的因素,进行换位思考,能够耐心倾听病人的想法,表现出尊重、理解,护理时应多与患者交流,将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起来,同时在精神上支持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协助病人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缓解其心理压力,塑造病人乐观稳定的机体内环境。

1.2.3运动干预 选取合适的体育锻炼及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结构,避免骨量丢失。按照病人自身的不同情况制定运动方案,选取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进行负重锻炼,运动负荷的选择按照病人身体能够耐受的程度作为标准[3]。通常,运动量应选择由少到多,每次进行锻炼的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内为宜,尽量不选择剧烈运动,避免发生摔倒等意外情况而造成骨折,每周运动次数控制在3-5次。叮嘱病人锻炼的环境应选取有充足阳光、空气流通的地方来进行,因日光照射能够显著增强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磷吸收。

1.2.4 饮食护理 叮嘱病人应粗细搭配进行饮食,尽可能多食用杂粮,以及一些能够对骨代谢进行改善的食物(例如洋葱、绿叶菜等),平时在生活中应禁烟禁酒,饮食清淡,可以多进食一些坚果的食品。

1.2.5 积极的止痛护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对病人疼痛的严重程度、可能承受的程度、以及疼痛加重的原因进行评估。常规的疼痛可机械能按摩、中药烫疗、理疗等方式缓解;中度疼痛应当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选取一些合适的止痛药,例如非甾体药物,同时留意药物给病人带来的副反应,并积极采取措施;疼痛发生较为严重的病人,在采取药物进行镇痛的基础上,可协助病人适当休息患肢,鼓励其采用手杖、腋杖等辅助工具来进行日常活动,同时协助病人进行合理程度的锻炼来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

1.2.6 预防跌倒 骨质疏松病人平时易发生跌倒,而造成骨折。如果病人同时存在高血压、心脏病、视力障碍等疾病,也容易发生跌倒的危险情况,护理人员应当能够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对其进行相关风险评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1.3疗效评价标准 无效:腰背痛、四肢痛未产生明显变化,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存在障碍;有效:腰背痛、四肢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显效:腰背痛、四肢痛消失,日常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生存质量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调查表(WHOQOL-100),选取患者入院第1天进行首次调查,干预半年后进行第二次调查。调查由专业人员协同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在调查员的协助下,由患者自行填写,调查人员复核、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第5篇: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范文

肩部问题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3个月,有70%左右发生肩痛及其相关功能障碍,限制了患侧上肢功能活动和功能的改善,常见的有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和肩部软组织损失(如肩袖损失、滑囊炎、腱鞘炎)等。这会影响患者的主动康复训练,疼痛抑制了肌肉活动,阻碍了偏瘫侧肩功能的恢复。

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伸直挛缩,可能是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不恰当的牵拉有关。

防治对策 避免上肢外伤(即使是小损伤)、疼痛、过度牵拉、长时间悬垂,已有水肿者应避免输液。冷疗具有止痛、解痉、消肿效果,用9-11℃的冷水浸泡患手30分钟,1次/日。主动、被动活动应首先进行肩胛骨活动,在上肢上举的情况下进行三围的肩关节活动,避免上肢伸展的持重活动。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也有一定的疗效。口服或鞘内注射类固醇制剂对肩痛较好,可减轻局部炎症。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是指肱骨头从关节盂下滑,关节盂处空虚,肩峰与关节盂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可容纳1/2-1横指。主要是由于冈上肌、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功能下降。早期可无任何不适,日久可出现剧烈肩痛,可合并肩关节活动受限。

防治对策 脑卒中患者应做好早期预防工作,坐位时患肢可放在轮椅的扶手或支撑台上,或采取其他良好的肢位;站立时可用肩托防止重力作用对肩部的不利影响。

治疗目的在于纠正肩胛骨位置,进而纠正关节盂位置。手法纠正肩胛骨位置,使肩胛骨充分前伸;刺激肩胛骨周围起稳定作业的肌肉活动或增加其肌张力;用冰块或电疗法,可刺激肌肉活动;针灸也有一定的作用。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维持全关节无痛性被动活动,应避免牵拉患肢。

重点提示 脑卒中后肩部问题应以早期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发病3个月内是治疗的最佳时间,可阻止损害的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卒中患者由于患侧下肢主动运动差,长期卧床或下肢下垂时间过长,肢体肌肉对静脉泵的作用降低,使得下肢血流速度减、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皮的破坏,血小板沉积形成血栓。,临床表现为患侧下肢肿胀、局部温度稍高,受累关节被动活动受限,严重的可出现发绀、肢体远端坏死。如果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胸闷、急性心衰,危及生命。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诊断。

防治对策 早期预防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常用的方法有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抬高下肢(卧床时)和穿压力长筒袜;下肢外部气压循环治疗;下肢肌肉功能性电刺激。对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应避免局部的被动治疗,可采用肝素抗凝治疗、尿激酶溶栓治疗、血管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有高度深静脉血栓危险的特定患者(如深静脉血栓病史、病态肥胖或具有已知的血栓形成倾向者)以下干预方法可权衡利弊后谨慎应用:使用预防剂量的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和使用长及大腿的弹力袜。建议所有患者一旦可能即可开始活动(包括使患者在床上移动、坐起、站立,甚至行走)。

重点提示 早期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免带来更严重的并发症。

压疮

压疮高危患者可能具有以下情况:①自主活动能力受损;②糖尿病;③外周血管疾病;④尿便失禁;⑤体重指标过高或过低;⑥感觉障碍;⑦并发其他恶性疾病。

防治措施 应用可靠有效的压疮危险性评估工具,如Braden量表,有助于预测压疮的产生。压疮的干预措施包括适当的、定时翻身,正确的移动技术,应用气垫床和海绵垫,酌情使用预防压疮的辅料,及时清理大小便,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对已出现的压疮应及时解除压迫,进行创面处理,必要时考虑外科治疗。

重点提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压疮危险性评估,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

脑卒中偏瘫后长期卧床,负重减少会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引起一系列症状,易导致骨折,且预后较差。骨折通常发生在偏瘫侧,这主要是因为患者更易向偏瘫侧跌倒且偏瘫侧骨质疏松更为严重的缘故。脑卒中后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早期康复训练和必要的药物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

重点提示 对脑卒中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减少卧床时间,早期进行康复干预,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骨质疏松。

关节挛缩

挛缩是由于脑卒中患者长时间骨骼肌肌张力增高,受累关节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使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短缩、弹性降低造成,表现为关节僵硬,以肩关节外旋、前臂旋后、腕和指的伸展、踝背屈、髋内旋方向的运动受损最常见。支具能够持续牵拉痉挛肌肉,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重点提示 控制肌张力预防挛缩的发生和发展,做持续牵拉,必要时手术治疗。

卒中后疼痛

脑卒中患者出现疼痛可能是原有疼痛症状恶化,也可能是脑卒中的直接后果,表现为浅的、烧灼样、撕裂般或针刺样的感觉,通常因触摸、接触水或运动而加重。脑卒中后疼痛包括由于痉挛、肌肉无力造成的关节痛、头痛、中枢性疼痛及肩痛。

卒中后疼痛的原因有血液循环障碍、运动不足引起的关节囊、韧带、肌肉和肌腱等的挛缩,对瘫痪肌的过度牵拉,不正确的处理引起的创伤、扭伤、关节脱位、肩-手综合征、异位骨化、骨折,末梢神经麻痹和丘脑性疼痛等。卒中后疼痛是由脑卒中引起的对侧偏身的自发痛或继发性剧痛,患侧半身感觉过敏,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反应。对通常的镇痛剂和治疗反应不好。

第6篇: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范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鹿瓜多肽;临床效果

老年腰腿痛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和腿部的疼痛,并伴有腰肌痉挛,常见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长期久坐的人群。老年患者的腰腿痛现象主要是由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等症状诱发。其中腰椎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盆纤维退化或外伤等造成骨裂隙,又由于外力作用,使周围神经与脊髓的连接出现传导性损伤、营养障碍等症状。本次研究在临床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择取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患者年龄间距为46岁至65岁,均龄53.2±1.3岁,病程为1年至20年不等。其中35例为男性,4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将该80例患者进行分组,每40例为一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择取标准

1)经临床诊断联合CT影像确诊,患者旁侧型腰4~5,腰5~骶1间隙隆起突出;

2)突起部位小于0.06厘米,纤维环部分裂隙,且表层完整者;

3)经中医诊断为肝肾亏虚者,且年龄为45岁至65岁之间,疼痛超过一个月者;

1.3排除标准

1)腰椎纤维环完全破裂者,髓核向椎管突起,表面呈菜花状者;

2)受外伤后,突出的髓核出现脱垂、游离椎间盘压迫马尾神经者;

3)伴有肝肾等主要脏器、心脑血管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或老年痴呆患者。

1.4研究指标及疗效评定

1)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依据视觉虚拟疼痛评分法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来评定患者治疗后结果[1]。

2)疗效评定。

康复:腰椎活动、神经功能均得到修复,直腿抬高可达到80度左右,患者起居正常;

显效:患者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腰椎活动、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直腿抬高80度以下,但可超过60度,患者起居基本正常;

有效:症状部分消失,腰椎活动、神经功能部分恢复,直腿抬高接近60度,可做轻微的工作;

无效:临床治疗无效,生命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

2 治疗方法

2.1观察组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加针灸治疗

取主穴为:位于腰椎两侧的夹脊穴、第2腰椎刺突下的高盖穴、以及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中间的委中穴。配穴为:殷门、阳陵泉、承山、阿是穴等。

具体操作方法

1)针灸治疗 患者面朝下平卧,对取穴位皮肤进行消毒处理,用5~7厘米毫针,向穴位皮肤直刺,当局部出现针感,在腰椎两侧取夹脊穴、高盖穴;可慢提轻捻针柄,做补法应用;若轻插重提,大幅度快速捻转针柄,可做泻法应用。

2)穴位注射治疗 皮肤经消毒处理后,择取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每次取1至2个穴位,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4毫升,待局部有针感后,回抽无血,即可注入药剂,每穴2毫升,交替使用双侧夹脊穴[2]。

3)第一个疗程10天,休息3天后继续第二个疗程,仍以10天为一疗程。

2.2对照组临床单纯针灸

对照组单纯应用针灸治疗,除不加入鹿瓜多肽注射液外,针灸方法和观察组相同。疗程也同于观察组。

2.3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x2进行检验,两组差异明显(P

3结果

3.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 见表1

对两组治疗前后虚拟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为(1.98±2.36),对照组为(3.46±3.12),两组患者经治疗均能镇痛,但观察组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

3.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见表2

两组经临床治疗后对功能障碍指数分析,观察组治疗后为(10.59±9.26),对照组(16.87±1.26),观察组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

3.3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见表3

两组经临床治疗后对数据分析,观察组总有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治疗效果都好于对照组,差异(p

4 讨论

中医认为肝肾亏虚导致腰腿疼痛症状,该症状常见于长期体力劳动或久坐的人群中,患者因为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超出椎间间隙范围。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椎间盘脱出等症状[3]。

本次研究择取80例患者施行针灸治疗,择取夹脊穴、高盖穴、委中穴为主穴位。针刺夹脊穴可刺激周围神经组织,加速局部血液循环;高盖穴位于肾脏输出寒湿水汽的区域,可起到强健腰肌抑制腰腿酸痛的作用;委中穴为膀胱经的合穴,针刺委中穴能刺激丘脑旁痛敏细胞,使患者释放内啡肽以缓解身体疼痛,如坐骨神经疼痛、腰腿部疼痛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该注射液包括:骨诱导多肽类因子、甜瓜子提取素、多类活跃氨基酸和有机钙、磷等成分[4],具有促进骨组织修复的作用,且能消炎、止疼、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促进血红细胞的聚集程度,防止骨质疏松,增进肢体功能恢复[5]。

本次研究表明,择取的80例患者通过临床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鹿瓜多肽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缓解疼痛的评分方面、功能障碍指数的评定方面、以及疗效的总有效率方面都好于对照组。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蔚文.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1):592.

[2]吴靖. 电针夹脊穴及阿是穴治疗腰椎间盘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9(12):36-37

[3]郑兆俭. 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35-36.

第7篇: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范文

“啊?那我岂不是上当受骗了?”刘阿婆有些疑惑。“这也没那么严重,我是老胃病,几十年了,医生给我开的药,一段时间是这种,一段时间是那种,看说明书,都觉得差不多,都有治疗胃酸过多的作用。有时候我吃完药自己到药房去按照我原来吃的药物买,但吃了一段时间就没有效果,还得换药。人家都说久病成良医,然而胃药品种太多,根本没办法准确选用。以我的经验和教训,还是先看看医生再吃药吧。上次我去看门诊听说有个患者吃了半年的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后来被查出是癌症,医生说若能早去检查出是癌症,不吃那种药,可能没有现在那么严重。”

王大爷一番话,让刘阿婆更是起了疑虑。

诚然,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很多,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消化内科医生也经常会被患者问到,“为什么都有‘替丁’或‘拉唑’的字样,却让自己用这一种呢?”“为什么好好的药用着用着就不灵了?”“有的药为什么不能一下子就停用?”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选择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胃酸,少不得也多不得

我们的胃每天都在持续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是因为胃酸的存在。胃酸是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消化分解食物的蛋白质),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二是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三是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四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五是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因此,胃酸过少就会产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但是胃酸也不能过多,否则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引起胃肠炎症或溃疡,导致下列症状——

1.反酸: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而成,常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2.烧心: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产生胸骨后的灼热感,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胃酸过多是很多胃部疾患的主要症状,包括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胃酸过多,首选抑酸药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抗酸药,一是抑酸药。它们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抗酸药口服后能直接中和胃酸,减轻或消除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从而缓解疼痛,但对胃酸的分泌没有影响。此类药以氢氧化铝为代表,其不良反应较多,如便秘、肠梗阻;长期服用可引起低磷血症导致骨软化、骨质疏松等。此类药有不同的剂型,疗效也有差别:液体(如凝胶、溶液)>粉剂>片剂。

抑酸药是能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但本身不能直接中和胃酸。包括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选择性抗胆碱药、胃泌素受体拮抗剂等。临床常用的有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和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抑酸药相对抗酸药不良反应较少。

比较抗酸药和抑酸药,可说是各有优劣——

抑酸强度:抗酸药(氢氧化铝)

起效时间:抗酸药>抑酸药

持续时间:抗酸药

不良反应:抗酸药>抑酸药

小结:由于大部分胃酸过多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抗酸药服药次数多,且不良反应较多,不宜长期用药,因此,抑酸药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的首选药物。

■提醒:不是所有胃病都用抗酸或抑酸药

要强调一点,并不是所有胃病患者都能吃抗酸药和抑酸药。胃病包括很多种,只有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泌素瘤(卓-艾氏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痛综合征等才可使用抗酸药或抑酸药;而且,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胃酸分泌有关,所以要长期地应用。

但是,有一些胃病就不宜用抗酸药或抑酸药治疗,如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因为这种胃炎“与众不同”,其胃黏膜分泌胃酸的腺体被破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或缺失,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贫血和消瘦等症状。若再应用抗酸药或抑酸药,胃酸会更少,自然会加重病情。另外,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餐后不适综合征(常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和早饱),因为是胃蠕动减弱的问题,跟胃酸分泌没有关系,所以也不宜用抗酸药或抑酸药,用些多潘立酮等胃动力药治疗就可以了。至于是否用抗生素,应先到医院诊治清楚请医生酌定。

抑酸药,首选拉唑类

了解抗酸药和抑酸药之间的差别之后,我们就知道何时该选用抗酸药,何时该选用抑酸药。但是,抗酸药和抑酸药都是一大类药,各自有数量不少的成员,具体又该如何选择呢?

这里,我们再来分别认识一下具体的抗酸药和抑酸药——

常用抗酸药物

碳酸氢钠:也叫小苏打,作用强,起效快而短暂。但中和胃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可引起嗳气、腹胀,以及继发性的胃酸分泌增加。

氢氧化铝:抗酸作用较强,起效缓慢,作用持久。作用后产生的氧化铝有收敛、止血作用。但长期服用可影响肠道对磷酸盐的吸收,还可能导致便秘。

氧化镁:中和胃酸作用强,作用缓和而持久,不产生二氧化碳。不过,可出现腹泻的不良反应。

氢氧化镁:抗酸作用较强较快,有导泻作用,但可引起血镁过高。

三硅酸镁:抗酸作用较弱,作用慢而持久,在胃内生成胶状二氧化硅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

碳酸钙:抗酸作用较强,作用快而持久。但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引起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

小结:抗酸药抗酸作用相对抑酸药较弱,且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多。目前很少用。

常用抑酸药

抑酸药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又分为替丁类与拉唑类。

替丁类是H2受体拮抗剂,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尼扎替丁等,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前两者。其作用机理是拮抗分泌胃酸的组织而抑制胃酸分泌。

拉唑类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其作用机理是直接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使胃液中的酸含量大为减少。

比较替丁类与拉唑类,其作用优劣又有如下异同——

抑酸强度:拉唑类(奥美拉唑)>替丁类(法莫替丁)

起效时间:拉唑类>替丁类

持续时间:拉唑类>替丁类

不良反应:拉唑类

小结:拉唑类与替丁类相比,安全性好,效果持续时间长。由于替丁类耐药性经常发生,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会降低,且在治疗溃疡出血方面效果不如拉唑类;在治幽门螺杆菌的时候,抑酸强度达不到。因此,目前一般将拉唑类药作为首选。

而拉唑类使用时,对怀疑患有恶性肿瘤伴发胃溃疡患者必须排除恶性病变后再用。因为拉唑类药长期应用,由于抑制胃酸分泌,可导致胃内细菌过度生长,亚硝酸类物质升高,有诱发癌变的可能性。若有癌变,应将替丁类药作为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维持治疗的剂量通常是治疗剂量的一半。

替丁家族

替丁类药物最突出的作用是影响基础胃酸分泌,尤其可以抑制反映壁细胞活性的夜间胃酸分泌,抑制刺激性胃酸分泌也有作用但是力度不够。此类药物在上市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成为抗酸的一线药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安全性相对抗酸药氢氧化铝来说要高。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比较轻微,主要包括腹泻、头痛、困倦、便秘等。

第一代:代表药西咪替丁,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H2受体拮抗剂。本品有显著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和轻度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保护胃黏膜细胞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的作用。不良反应较多。

第二代:代表药雷尼替丁、拉福替丁等,为长效H2受体拮抗剂,作用比西咪替丁强5~8倍。不良反应相对西咪替丁小。

第三代:代表药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其作用强度比雷尼替丁大6~10倍,作用时间长,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能维持12小时以上。不良反应相对雷尼替丁少。

第四代:代表药罗沙替丁,乙溴替丁等。罗沙替丁为长效品种,具有显著抑制夜间胃酸分泌和五肽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作用,可减少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蛋白酶总量。

小结:第1代到第4代,作用越来越强,不良反应越来越少且轻微,服用更加方便(次数减少),不足之处是后来上市的这些药物价格较高。

拉唑家族

拉唑类药物抑酸作用比替丁类药物更强大,可明显减少任何刺激激发的胃酸分泌。可以说,拉唑类药物的问世开辟了消化性溃疡治疗新途径,可作为消化性溃疡最终内科治疗用药,并用于其他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对于病程长、疼痛较重、多发性溃疡或并发出血的溃疡,也可优先考虑使用。

拉唑类药物同样也是更新换代比较频繁的一类药物——

第一代:代表药奥美拉唑,起效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疗程短,溃疡愈合的时间比替丁类快。不良反应较少,偶见头痛、腹泻、便秘、腹痛等。

第二代:代表药兰索拉唑,抑酸、细胞保护和促进溃疡愈合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第三代:代表药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泮托拉唑有不良反应率低、疗效好等特点。可长期或短期治疗与胃酸相关性疾病。雷贝拉唑的起效时间快于前面三种药(即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效果也更持久。一般每天服1次即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好。

另,目前抑酸作用最强的药物是埃索美拉唑,它是由奥美拉唑变化而来的。

小结:拉唑类是目前治疗胃酸过多最常见的药物,大有取代抗酸药和替丁类药的趋势。拉唑类一代比一代的抑酸强度高(埃索美拉唑除外),安全性也逐渐增高,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长,对控制出血效果也更好。

准确服用,抗抑有度

前面说了,使用抗酸药或抑酸药,其目的在于保持胃内酸度的适宜,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为此,需要好好掌握使用它们的学问。

联合应用

1.拉唑类和替丁类不能联合用药:虽然同为抑酸药,但两者的作用机制是不同,两者若联合使用,药物之间有拮抗作用,降低药效。

2.治疗幽门螺杆菌时,通常采用替丁类或拉唑类联合使用抗生素,常见的有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例如三联疗法:铋剂+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等。或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 +甲硝唑+奥美拉唑。

3.若使用某种拉唑类药物抑酸效果不理想,可考虑同时服用两种拉唑类药。

连续服用

1.抗酸药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7天。患者如长期使用抗酸药,很可能引起胃酸反跳性分泌过多或高钙血症。因此,服用抗酸药超过7天,且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应立即找医生复诊,避免因服药时间过长而延误病情,发展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替丁类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12周,但服药期间也不能突然停药,否则胃酸分泌会很快恢复原来水平。因此,目前普遍主张采用递减法停药,如由每天2次改为每天1次,1周后再改为隔日1次,逐渐停药。

3.拉唑类连续服药时间没有限制。拉唑类停药后,胃酸分泌恢复很慢。即服药停止,药物作用仍可维持数天。如,奥美拉唑停药后2天后,胃酸分泌才能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而雷贝拉唑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停药后3天胃酸分泌功能仍不能恢复。

服用时间

抗酸药:餐后1小时和睡觉前。空腹时服药,药物会很快从体内排出,起不到中和胃酸的作用。进食后,因食物本身可以中和胃酸,胃内pH值会在短时内上升,所以餐后立即服药意义不大。但进餐后食物会刺激胃酸的生理分泌,一般在餐后1小时胃酸分泌明显增多,此时胃的排空速度最慢,胃内pH值开始迅速下降,抗酸药如在这时服用,可发挥药物最大的中和胃酸能力。如果服药效果不明显,可加服一次药,但不可增加每次服药的剂量,比如饭后1小时和3小时各服1次,睡前再加服1次。

替丁类:餐后和夜间睡前。其抑制基础胃酸和夜间胃酸的分泌较强,空腹服药效果不好。

拉唑类:起床后、早餐前半小时。胃内食物充盈时,可减少拉唑药物的吸收。

用量

抗酸药——代表药物:氢氧化铝

口服:氢氧化铝凝胶1次5~8ml(毫升),1日3次,餐后1小时服。

替丁类——代表药:法莫替丁

口服:每次20mg(毫克),1日2次,或1次40mg,临睡前服用。

拉唑类——代表药:奥美拉唑

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每日早晨吞服20mg(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应于睡前服用,以减少空腹时十二指肠疼痛症状)。

治疗卓-艾综合征:首次剂量为60mg,每晨1次,然后按不同病情调节日剂量为20~120mg。其疗程视临床情况而定。每日剂量超过80mg时,应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

1.抗酸药与抑酸药不能同时服用,因为抗酸药会减少抑酸药的吸收。

2.不论是抗酸药,还是抑酸药,若需要与胃黏膜保护剂同服,需错开1小时左右。因为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需要在酸性环境下形成保护膜。

3.胃动力药不能与抗酸药同时服用,因为抗酸药需要在胃里停留时间长,而胃动力药在促进肠蠕动时会缩短抗酸药在胃里停留的时间。

第8篇: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范文

我今年40岁,近几个月来,发现自己绝经了,去医院就诊,医生说我是绝经提前。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山东 王倩王倩读者:

经过我们调查分析认为,引起女性绝经年龄提前的因素主要有:

(1)初潮提前:初潮年龄越早,绝经发生得越早。

(2)生育状况:即首孕年龄越大,绝经愈早;妊娠次数越少,绝经越早。

(3)生活习惯: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吃2-3次鱼、虾的女性,绝经年龄较晚;常年坚持喝牛奶的女性,且喝牛奶量越多,坚持时间越长,绝经越晚;从不锻炼身体的女性,绝经年龄早;另外,受到被动吸烟侵害越多,时间越长,绝经越早。

而绝经年龄提前,是因为女性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而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所以,女性朋友应从绝经提前的原因人手,避免绝经提前的发生。

糖尿病病人摄入蛋白质越多越好吗?

我患糖尿病10余年。最近我在复诊化验尿液时,发现尿液中有微量蛋白。医生嘱我在控制白糖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少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因为糖尿病病人摄入蛋白质并非越多越好。请问这是为什么?

江西刘建军刘建军读者:

糖尿病病人每日的蛋白质供给量以1.0~1.2克/千克体重为宜。其来源主要以瘦肉、鱼虾、禽蛋、牛奶、豆制品等食物为主。机体得到了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就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与改善葡萄糖耐量,从而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缓解。

然而常言道:凡事皆有度。是不是糖尿病病人摄入的蛋白质越多越好呢?答案是“非也”。这是因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分解产物较多,其中氨、酮酸及尿素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若过多摄入蛋白质,还会增加胃肠负担。尤其是当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出现“胃轻瘫”时,对过多摄入的蛋白质不仅难以消化吸收,而且还会使上腹胀满、灼热、隐痛、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症状加重。

研究还发现,糖尿病病人过多摄入蛋白质还会妨碍机体时钙的吸收,造成钙流失,促进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对他们的健康极为不利。另外,蛋白质的过多摄入还会加重肝、肾特别是肾脏的负担。在糖尿病合并肾病时,不但不能过多地摄入蛋白质,而且还要适当地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免加重肾功能损害。须知这种损害,往往又是不可逆的。

专家认为:糖尿病病人只要达到以下建议标准,即可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每日吃1个鸡蛋、喝250~500毫升鲜牛奶,并摄入相当于40~50克的干黄豆的豆类或豆制品,或50~75克的瘦肉、鸡肉,或75~100克的鱼、虾等,即可达到上述建议标准,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

男子也会得滴虫病吗?

我是一位已婚中年男子,最近排尿时常觉尿道有灼痛,结束时还有针刺感,尿道口分泌物明显增多,会坠胀不适。在医院化验前列腺液发现有滴虫,我感到疑惑不解。滴虫病本是女人生的病,我堂堂男子难道也会得?安徽王志王志读者:

男子确实也会得滴虫病。这是因为与霉菌性阴道炎一样,滴虫性阴道炎也是妇女的常见病,但滴虫感染并不是妇女的“专利”,如果妻子患了滴虫性阴道炎,丈夫就有可能通过夫妻性生活而传染上滴虫病。滴虫再从尿道口入侵,逆行向上进入前列腺,进而引起滴虫性前列腺炎,同时也感染上滴虫性尿道炎。

滴虫性前列腺炎患者常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灼热感、下腹隐痛不适、及会坠胀、排尿结束时尿道内刺痛等症状。包皮、可充血、水肿。又因尿道与前列腺均受到滴虫感染的刺激充血肿胀,造成分泌物增多,所以尿道口常有分泌物溢出。要是将这些分泌物放在显微镜下检查或进行培养,即可发现有滴虫存在。这时,滴虫性前列腺炎也就确诊无疑了。

男子一旦患了滴虫性前列腺炎,思想上不必紧张害怕。因为,这种病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疾病,通过正规治疗是完全能够治愈的。目前,主要采取针对性的杀滴虫药物治疗。具体方法是:口服甲硝唑(灭滴灵)片,每次1片(0.2克),每日3次,连服7~10天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即可治愈。亦可口服曲古霉素,每次10万~20万单位,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如妻子也患有滴虫性阴道炎,必须同时治疗,方法同上。还需用0.5%的冰醋酸溶液冲洗阴道,并在月经干净后第一天放入滴维净片,1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上述治疗进行一段时间后,应再到医院复查。只有症状消失,前列腺液中未再发现滴虫,才能说明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应减少局部刺激与损伤,避免性生活。

为何中老年人持续骨痛要警惕?

我爷爷68岁,最近半年自觉全身酸痛,尤以腰痛最明显,伴食欲下降、消瘦,医生开始按“骨质疏松”、“腰肌劳损”治疗,但无效果。后经专家会诊并做CT检查证实为转移性骨癌,原发病灶在肺。专家讲,凡中老年人持续骨痛要警惕,请问这是为什么?

陕西薛光荣

薛光荣读者:

在生活中像你爷爷这样,南于骨骼疼痛未能及时发现转移癌而误诊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通常,已确诊发生在某一器官的癌肿,若发生转移时多易被认识,但在一些病例中,原发性肿瘤无症状,骨内转移癌所致疼痛可以是仅有或首发症状,并且病程缓慢,则不易被患者注意。

胃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在骨组织本身中生长,半数属良性:后者由其他组织或器官的肿瘤转移而来,绝大多数为恶性。骨关节疼痛,骨性肿胀和运动障碍是骨癌的“三大主要症状”。疼痛开始为间歇性,后为持续性,夜间尤甚,且呈进行性加重。故凡40岁以上出现顽固的骨骼疼痛或难以形容的不适及不明原因的贫血、乏力、消瘦、肿块、甲状腺结节等,均应高度警惕骨转移癌的可能。

一般原发性骨癌好发于四肢长骨,继发性骨癌多发生于骨盆、脊柱、股骨、锁骨与肋骨。易引起骨转移的常见肿瘤有乳腺癌、肺癌、肝癌、肾癌、甲状腺癌、胃癌、肠癌等。在女性骨转移癌中,70%为乳腺癌,其余为。肾及甲状腺的癌肿。男性骨转移癌中,肺癌和前列腺癌占80%。

发现骨转移癌并不困难,关键是要与常见的骨关节痛加以鉴别,并及时做骨骼X线摄片、同位素或其他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应做CT、磁共振(MRI)扫描等特殊的影像学检查。对于持续性骨痛者,将骨骼x线摄片和CT检查作为常规项目,可及早发现骨骼病变(包括肿瘤在内)。

确诊为骨转移癌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应注意控制癌肿,改善患处骨关节功能。倘若不能做手术,则要对患骨进行保护,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跌跤、碰撞,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胆囊萎缩还要不要手术摘除?

今年我参加社区卫生中心组织的体检,发现胆囊萎缩、胆囊内有结石,医生建议我尽早手术摘除胆囊。可是我平时并不疼痛,又有些害怕手术。请问既然胆囊萎缩了还要手术摘除吗?

湖北李成李成读者:

你患的是萎缩性胆囊炎和胆石症,这是一种常见的结石性胆囊炎,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长期发作的结果。由于有结石的胆囊反复发生炎症,胆囊壁逐渐发生炎性增生、纤维化,胆囊壁被逐渐硬化的纤维组织取而代之,黏膜层遭到破坏,致使胆囊的浓缩胆汁及收缩功能丧失殆进而萎缩。这类病人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一般主张手术将胆囊切除。要是没有手术禁忌证,还是应该及早手术摘除胆囊为好。

第9篇: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范文

江苏 刘雅芳

刘读者:

瑜伽,原本是古印度僧人的一种修行方法,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近几年成为我国都市女性推崇的一种时尚运动方式,并在许多城市风靡一时。瑜伽讲究身体平衡,除了练习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外,还通过冥想调整心理。

然而,任何锻炼方法都有利有弊,练瑜伽也是这样。据美国《时代》周刊统计,过去3年中,有1.3万名美国人因练习瑜伽受伤而被迫去就医,或被送进急诊室。据悉,瑜伽通用的一些体式对患有颈椎、腰椎病的人很不利,如将腰后仰双手撑地的“骆驼式”,这种动作如果锻炼过度,不仅容易导致颈椎病复犯,甚至会引起严重后果,因为会引起环韧带往里面打折而损伤到颈椎,这在医学上叫过伸性损伤。

再如两叉放到两条大腿上的“莲花座式”,对人体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就不太好,长期做此锻炼,容易引起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等,也容易引起脊椎病复发或加重,女性还容易患盆腔淤血综合征,男性容易引起慢性前列腺炎或使原有的症状加重。

可见,锻炼也有合适和不合适的,如果不注意科学锻炼,盲目跟风,往往适得其反,没有锻炼好身体反而“毁”了身体。您有颈椎病史,所以劝您最好不要练习瑜伽功,可改成练习颈椎保健功操。

晒脖子可防治颈椎病?

近年来,我被颈椎病可谓害惨了,头昏、头晕、头疼、欲呕、颈脖子疼痛,连记忆力也明显下降了。最近,办公室同事张雨劝我常到户外让颈脖子晒晒太阳,可使颈椎病症状缓解。我似信非信,晒脖子可防治颈椎病?

安徽黄山市 黄萍

黄读者:

所谓颈椎病,即是由于颈部着凉、外伤、老化及劳损和代谢失常等因素所导致的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及颈椎间盘、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因而刺激和(或)被压迫了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的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出现的一种症状繁杂、影响广泛的综合征。

那么,经常让颈脖子晒晒太阳有好处吗?我们知道,晒太阳,实际上也就是进行日光浴。日光浴具有红外线的温热作用、紫外线的生物化学作用等,能活跃组织细胞,增强血液循环,促进代谢,解痉镇痛等。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可造成局部加热,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使得血气和经络畅通,也有利于营养成分的输送,这等于在给颈脖子“免费”按摩和理疗:另外,多晒太阳还有助于维生素D的吸收,进而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等于在给我们人体“天然”补钙。而有骨质疏松的人,颈椎病症状不仅较重,且很难治疗。当然,如果在晒太阳时再配合做做颈椎保健操,或自己用双手在颈部的两侧按揉摩擦5~10分钟,防治颈椎病效果将更佳。

值得注意的是,夏季晒太阳的时间最好在上午7~10点,因为这时候的太阳还不是太“毒”,但晒的时间不宜太长,10~20分钟即可。至于其它季节,可延长晒的时间,同时最好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否则着脖子容易着凉而加重病情。还有,日光不可太强烈,如出现心跳、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到阴凉处休息,并多喝水。另外,凡急性病、发热、甲亢、心动过速、年老体弱以及颈椎病眩晕明显者晒太阳应慎重,最好有人陪伴。

床上写作业易患颈椎病?

我的女儿,今年才15岁,因近期常说记不住东西,头脑发昏发胀,颈脖子不舒服,最近,我带她到医院就诊,医生拍片检查后说,我的女儿是颈椎病,已有骨质增生及生理弧度改变等等。我大为不解,颈椎病,过去大人才得的病,怎么今天瞄上了孩子们?难道与我女儿平时喜欢在床上做作业有关?

安徽 胡金香

胡女士: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过去有统计表明,患过或正患此病者,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OO%,而今,青少年及白领阶层发病人数却在大幅度上升。究其原因,与学业紧张和工作压力有密切关系。其次,大气污染,水的不纯,以及蔬菜、粮食及鱼、肉等农药及生长激素的“催化”,也导致了人的骨质过早过快地发生退变甚至疏松,从而导致颈椎发生一系列病变。

至于您的孩子平时喜欢在床上做作业,很可能也与此有关。因为坐在床上学习时,颈、胸、腰、骶4个曲度不符合人体脊柱的最佳生理弯曲度,这样长时间强制性的前屈姿势,很容易引发脊柱退变性疾病,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长时间采取盘腿坐姿,对血液循环不利,还会导致大便秘结:若采取直腿坐姿,也对髋关节产生不利影响。

如今,许多中小学生包括大学生喜欢在床上放个小桌子而盘腿做作业,身上包括腿盖着小被子,以防止冬天的寒冷以及夏天的空调凉气,但这样的“时尚”很不好。建议您的孩子尽快回到书桌前。同时,坐在书桌前学习每过1小时,最好站起来活动一下,做10分钟“课间操”。另外,还要纠正与改变学习中的不良,如在坐姿上,尽可能保持自然端坐位,头部略微前倾:调节桌、椅之间的高度比例,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前屈,使头、颈、肩、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线:描图、绘图等专业的大学生,可通过调整工作台的倾斜度来达到目的,一般可倾斜10~30度。这种倾斜的工作台板较调节座椅和台面的高度更为有效。

感冒也能引起颈椎错位?

我是个打工者,前不久,因感冒导致了颈椎错位,到医院治疗了很长—段时间,吃了不少苦头。我不明白的是,感冒怎么会引起颈椎错位呢?

广州 胡军

胡读者:

感冒确实可以引起颈椎错位。其原因是,我们人体的颈椎上段前方是咽喉部,此处富有淋巴组织,人们感冒后,咽喉部会水肿、充血,于是引起邻近颈椎韧带等连接结构的反应性炎症而产生局部渗出,韧带、关节囊松弛,造成连接不稳而出现颈椎间关节的错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脱位或半脱位。这样的错移会压迫神经根、交感神经甚至脊髓,而引发头、颈项部僵硬疼痛,头皮发麻,胳膊酸胀,甚至伴有眩晕、耳鸣、听力障碍、恶心、欲呕、心里难受等症状。这种病通常被称为白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属于急性发作。

既然感冒与颈椎错位是难兄难弟关系,那么,我们平时就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和休息,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尽量防止感冒。一旦患了感冒,要积极治疗和配合休息。如果因感冒导致了颈椎错位,一般治疗有牵引、颈椎制动、按摩、热疗,同时对症治疗,口服一些消炎类药物,多饮水,利于咽喉部水肿消退,治疗2~4周大都可痊愈。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卧床休息,不要乱找江湖游医扳颈转颈,防止出现意外。

颈椎病人锻炼有“红绿灯”

我是个颈椎病女患者,今年42岁,办公室工作人员,近年来经常眩晕,还猝倒2次。最近,我看某杂志上介绍说经常转动颈部对防治颈椎病大有好处,于是,我效仿锻炼,不料差点栽倒在地上。为什么别人锻炼没事,我锻炼就发生了这样的事?请介绍—下有关颈椎病患者的锻炼知识。

合肥 刘莉

刘读者:

颈椎病的锻炼对颈椎病易患人群、轻中度病例、手术后恢复期患者均可适用,而且长期坚持对预防和防止颈椎病的复发也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但是此种锻炼并非人人皆宜,如果有下列特殊情况则应亮“红灯”:(1)发热高于38℃以上者:(2)静息状态下脉搏100次以上者;(3)舒张压高于16.0千帕(120毫米汞柱),并有自觉症状者:(4)收缩压低于13.3千帕(100毫米汞柱),伴有自觉症状者:(5)心功能不全,伴有心原性哮喘、呼吸困难、心原性水肿、胸腹水者:(6)近期内有心肌梗死者;(7)严重心律不齐者:(8)在安静时即有心绞痛发作者:(9)体质特别虚弱者。

此外,对于颈椎病术后病人,因恢复和愈合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局部制动和稳定,故在术后3个月内忌做颈部体操和锻炼,尤其是行颈椎植骨融合或人工关节植入术后的患者。

另外要交代的是,在颈椎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超负荷运动,以免加速颈椎的退变进程,同时防意外发生,尤其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根据您的主诉,您很可能患的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以及猝倒是此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其发生率约占本型病的70%,猝倒则为5%-10%。所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锻炼应循序渐进,切不可做颈部大范围的活动锻炼,否则易压迫椎动脉而加重原有症状,甚至发生危险。

颈椎病人的锻炼也有“红绿灯”哟!

空调“吹”出颈椎增生?

最近,我因头昏、头晕、颈部疼痛到医院就诊,医生说我是颈椎骨质增生,并说很可能与我长期吹空调有关。我不明白,空调咋会“吹”出颈椎骨质增生?

湖北 刘小玲

刘读者:

医生这样回答很可能是为了使您听懂,其实,骨质增生不一定就能引起颈椎病,吹空调也不可能直接“吹”出颈椎骨质增生,而是一种间接因素。

从颈椎骨质增生起因来看,颈椎部位的骨质增生只是由于颈椎为了适应长期的运动和负荷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变化。这种退变是随着人的发育、生长与成熟的同时,逐渐产生的,伴随着年龄增长,这种骨质增生似乎是老年人所共有的表现。除了颈椎之外,活动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也均可见到这种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颈椎骨质增生并不预示着骨刺可能或已经压迫神经、脊髓,临床上也可能不产生任何症状。所以,颈椎骨质增生只是人体整个退变过程中的一种表现而已。

但不管咋说,一旦颈椎骨质增生后,使得椎管、椎间孔、横突孔等变得狭窄,造成脊髓、脊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刺激与压迫,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时,这就不是单纯的颈椎骨质增生,而是名副其实的颈椎病了。

夏秋季节,由于天气燥热,空调使用频繁。长期在有空调的房间工作学习,容易导致汗腺关闭,影响正常的代谢和分泌:而长时间静坐不动会造成颈部运动平衡失调,使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受累,久而久之,颈椎为了适应这种长期“风寒”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变化,也就是骨质增生。有的便会导致局部性的颈椎病,轻则脖子发僵、发硬、疼痛、肩背部沉重、上肢无力、手指麻木,重则出现头痛,头晕,视力减退,恶心等异常感觉。这就是长期吹空调咋会“吹”出颈椎骨质增生的原由之一。

可见,为了不让您的颈椎过早或过快地衰老,应该尽量避免风扇特别是空调直接吹向颈部,以免风寒湿邪造成经络痹阻不通,而引发颈椎骨质增生。

“办公室”族,缘何多项背痛?

我是个做办公室的女性,某大公司秘书,按时髦说法,属于“白领一族”,可不知何故,我近年来老是项背部疼痛,办公室其他人士也大都这样。难道这也是办公室综合征?

海南

刘家菊

刘读者:

项背部疼痛确实属于“办公室综合征”之一。如果仔细推敲,“项背痛”可能与项背肌筋膜炎、背阔肌劳损、大小菱形肌劳损、颈椎及胸椎关节紊乱等有直接关系。尤其是项背肌筋膜炎,近年来在白领阶层发病率很高,当然,教师、学生以及从事文秘、会计、记者、电脑工作的人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长期的慢性积累性劳损为主要病因,如站姿疲劳、坐姿疲劳及急性颈背部损伤后的慢性修复过程等:另外,受寒受凉久居湿地或久在空调、电风扇的环境下工作的人们,也易患此病。

患者一旦与“项背肌筋膜炎”结缘,便会感到项背部疼痛、酸胀、无力,休息后症状略有缓解,但一劳累即感加重,甚至难以忍受,十分痛苦。

为了预防这种“办公室综合征”,平时要加强项背部的功能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多做做广播操中的扩胸运动,打打太极拳以及自我按摩等: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及受凉、感冒等,不要长久呆在空调的房间里。

头发早白咋与颈椎病有关?

近年来,我的头发有了不少白发,且脱发也较明显。吃了不少关于生发、美发方面的药物及补品,但效果微乎其微。最近,我因颈椎病到医院治疗,医生见我年岁不大却有许多白头发,问了原因后,说可能与颈椎病有关系。我不明白,颈椎病怎么会引起头发“早白”呢?

南京 江明

江读者:

头发的生长主要是靠发根的一种被称为黑色素的细胞,而支配头发黑色素细胞的关键在于发根。医学科学表明,当~个人所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极限负荷时,并会加速白发的生长。这主要是精神紧张及身心疲劳,导致肠胃无法有效地消化所吃食物,从而造成营养失调,所以才有白发的过早快出现。当然,体内微量元素摄取不足,也是白发形成的另一个原因。

然而,当我们排除了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后,颈椎病及颈椎错位也是导致脱发、白发及严重秃发的原因之一。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颈椎是人体重要的部位,颈椎若发生错位或较严重的骨质增生刺激压迫神经、血管以及颈椎间盘突(脱)出后,即可造成头晕、头昏、头痛以及转头受限、手肩发麻等。除长期伏案工作外,站、走、坐的姿势不正确等,都可以引起颈椎病。

颈椎有病会引起大脑神经系统、血液供养系统的供给不足,也使供给头发的营养受到障碍,造成了脱发、白发以及秃发等。当然,也可能伴发头晕、头昏、眼睛发花、血压异常、耳鸣等症状。

因此,当您发现自己过早脱发或有白发时,在排除其他因素后,不妨到医院相关科室,查查颈椎是否有病了,以便早期发现,对症治疗。一旦确诊为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等,除了颈椎牵引和推拿外,可口服药物颈复康冲剂、颈椎活血胶囊等。

X线报告正常,医生为啥还说有病呢?

前不久,我因颈部难受和头晕等到一家医院针推科就诊,医生先嘱我摄×光片,后放射科报告“未见明显异常”,可针推科医生仍然说我颈椎有毛病,要给我针灸推拿及用药等。我不明白,为啥x线报告正常,医生还说我的颈椎有毛病呢?是放射科医生误诊,漏诊还是针推科医生为了“拉”生意而故弄玄虚,有意“造”病呢?

河北 何小玉

何读者:

x线检查通常作为确诊的常规检查,对鉴别诊断、选择治疗措施、观察疗效和判定预后有一定的帮助。作为~般规律,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常常是相互对应的。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时也会出现临床症状和x线出现不相符的情况,如有些患者上肢有疼痛、麻木的症状,但x线片显示椎间孔并不狭窄;有些患者头晕症状明显,而X线片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不明显等。这是因为x线虽然对骨组织等高密度组织分辨较为清晰,而对某些组织,如韧带、椎间盘、神经、血管等,显影就不明显。

另外,单纯的骨质增生若未累及脊髓、神经、血管,也可无症状表现,而造成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的变化相矛盾。还有,如刺激或压迫脊髓、脊神经根并可产生明显临床症状的髓核突出或脱出,黄韧带和后纵韧带纤维化、肥厚、硬化等,在x线片上有可能表现不明显:由于水肿、肿胀、渗出、粘连等反应性炎症刺激和压迫脊神经根产生的上腹疼痛等症状,在x线片上也不一定能表现出来。本身有动脉血管硬化症或是因自主神经系统原因,也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雪上加霜”,而使症状较严重,但x线片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并不明显。

当然,除了x线片,还可以通过系统病史的询问、全面的物理检查及借助于较先进的医疗仪器,如CT、磁共振成像等加以综合分析。

至于您所疑问的放射科医生是否存在误诊和漏诊问题,可以这么说,您的疑问“靶子”打错了,因为放射科医生不是临床第一线医生,他们的所有检查报告单都是供门诊或病房医生参考用的,而最后的“决策权”还在于一线医生,所负的法律责任也是他们,所以,放射科医生不存在误诊和漏诊的概念,即使有,也是临床一线医生所纠正的。针推科医生说您颈椎有毛病,可能考虑有颈椎微动关节错位或椎间盘突出等,当然也不排除为了“创收”而“造”病的可能,但一般有良心的医生是不会这样做的。

这里要说的是,颈椎x线片有正位、侧位、左右斜位以及张口位片等,而各有各的用处和特点,不知医生给您摄的是某种还是全部?若只摄—二种,难免有“遗漏”病变的可能。

另外,您目前的症状需要尽快治疗,在针灸推拿的前提下,可服用颈复康冲剂等,对颈椎病很有效果。

颈椎咋也长“肋骨”?

我是个打工者,最近,我因颈背部不适,到医院摄了片子,医生看过颈椎片后说我比正常人多长了个肋骨,由此引出了“颈肋综合征”。为此,我苦恼死了,这多长的肋骨是怎么回亨?会不会影响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呢?如果我丢了工作,我就等于失去了饭碗呀,为此,我近日忧心忡忡,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我的精神都快崩溃了!我该怎么办呢?

珠海 柯丽

柯读者: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的颈椎是不应该有肋骨的,但有的人因发育因素,即先天性畸形,导致颈肋起于第七颈椎横突或起于第六颈椎横突,或别的颈椎横突过大过长等形似颈肋;这种颈肋可发生于一侧,也可发生于两侧,女性多于男性。有颈肋的人不一定有症状,但随着后天的诸多因素,就会产生尺神经区钝痛及麻木或有触电感,但改变一下位置,又有所缓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体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所组成的神经、血管束的上段,正好经过第一肋骨上缘和第七颈椎横突的前侧,因颈肋向前隆起,压迫或刺激了前斜角肌,造成前斜角肌的痉挛,前斜角肌痉挛则向后下方挤压而刺激或压迫与其相邻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及静脉,从而引起上肢疼痛、麻木、肌肉无力或萎缩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颈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