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同管理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多数企业的常用方案就是运用ERP、CRM或SCM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或许,ERP、CRM或SCM能帮助企业找到一些需要的数据或解决方案,然而,ERP、CRM或SCM系统并不能很好地达到企业所需,无法一针见血、高效地解决企业的独特需求。
因此,一个新的信息化概念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应运而生,它是在继ERP、CRM、SCM之后,逐渐成为制造业近几年新的信息化热点。正如一位CIO所说:“有了PLM系统,ERP、CRM和SCM系统才终于有了它们一直需要的东西――一个可靠的、可以普遍访问到最新、最准确、最完整的产品信息源了。”
PLM:从概念到渐趋成熟的商品化软件产品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是继CAD/CAM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产品创新和协同管理解决方案,包括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结束期四个阶段。PLM本质上是以制造企业的产品数据为核心,解决从用户需求、订单信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维护维修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不同类型数据的综合管理、过程管理以及跨部门、跨区域和系统整合、供应链协同的各种问题。
一个实施了PLM系统的企业,其产品在设计时,除了研发、设计部门,其他业务部门也可提前介入并行作业,开发时间大为缩短,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和供应链协同工作;同时,PLM在产品设计早期,能提前发现设计上的错误和误差,按照市场需求,不断提出可比较的多种设计方案,从而取得最优化的设计成果和市场效益。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下,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而今,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更使制造企业雪上加霜。同时,随着产品需求个性化、市场竞争白热化、市场国际化,也对企业产品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市场竞争白热化、优胜劣汰的环境下,制造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全新信息化方案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改善管理水平,缩短产品上市周期,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这也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随着PLM概念的普及与深入,PLM已成为企业加速产品创新,降低开发生产成本,缩短上市周期的有力工具,它通过培育期的研发成本最小化和成长期至结束期的产品利润最大化来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对很多国内企业来说,相对OA、CRM、ERP等系统,PLM仍是一个还不很熟悉的概念,目前,PLM市场在客户需求、产品成熟度、项目实施度、厂商实力和渠道基础方面都较弱,在国内普及率还是较低,但PLM领域的发展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可以说,PLM系统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像ERP一样,它已从原来的理论概念发展到渐趋成熟的商品化软件产品,必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遭遇挑战:PLM成为“鸡肋”项目
目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全球产业重新调整、结构优化的挑战,我国制造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快产品创新速度,缩短交货时间,增强产品竞争力,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因此,企业如何在保护原有信息资产的基础上引入PLM,让PLM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意义重大。然而,勿庸讳言的是,虽然PLM系统已在国内不少企业推广应用,为企业发展直接助力,然而更多的是选型确定、上线之后才发现,系统无法满足预期的建设目标,项目实施后的ROI(投资回报率)和TCO(总拥有成本)普遍表现差劲,而一些项目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却是“鸡肋”,乃至陷入无法应用的泥淖、巨额投入化为乌有。更可怕的是,企业始终还难以确认,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什么。近来,英国贝恩管理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国内外企业使用PLM的失败率平均高达53%,PLM在所有项目中大约有62%没达到软件用户的预期目标。
总体而言,许多企业在PLM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旧系统难于兼容。引入的PLM新系统,难于兼容原有的系统,企业内部模块化信息传输存在瓶颈,产品数据无法实现共享、再用,难于有效地将产品历史数据为新产品设计时服务,难于打通产品设计制造的数字化生产线;二是资源准备不充分。PLM软件商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进行产品数据建模、业务流程优化和产品数据导入,新建的管理系统很难满足用户的要求;三是项目执行力不足。各实施企业复杂多变、流程繁琐,而实施和推广的过程中,应用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和执行力度,项目多流于形式、走过场。实施结束后,企业IT部门没有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人员接管,独立承担系统的日常维护,系统无法适应后期使用中的变化,结果导致系统寿终正寝;四是PLM产品缺乏行业化、细分化的解决方案。不同的行业有其不同的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不同的行业对PLM的要求千差万别,PLM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企业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实施PLM,但许多PLM开发商却很少身体力行地体验这种差异性,不考虑自身行业、企业特点,从而导致在推广应用中最终的失败。
另外,目前国内真正懂得PLM的管理理念与设计思想的渠道商相对匮乏,有的甚至还没有完全分清PLM与ERP在管理方向上的区别。渠道的不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PLM市场的快速发展。
精确选型:PLM成功推广的关键
PLM的选型是企业发展里程中的大事,企业PLM实施成功与否、成效如何基本受制于选型。选型好比战略,实施则是战术,在错误的战略指导下,再好的战术都无法实现目标,所以PLM选型,是整个项目建设成功的一半,是选购PLM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企业项目的成败,万不能轻率。
因此,软件选型是IT项目成功的关键一步。对准备实施PLM项目的企业,可充分借鉴其他IT项目如ERP、CRM、SCM等成功经验进行选型。
充分评估系统的集成性优异。PLM系统的优异性表现在集成性,而集成性主要表现在PLM系统与其他商用系统如OA、CRM、ERP、SCM等系统的集成,为此,PLM系统首先必须满足计算机或其他行业的标准,如CORBA、STEP等。满足这些行业标准,意味着PLM软件能更简单、方便地与其他应用软件或系统集成。结合企业已经或即将实施的ERP或CRM、SCM等软件的情况,选择接口能力丰富的PLM产品,以避免未来形成信息孤岛。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与企业正在使用的CAD/CAPP、PDM等专业软件的紧密集成,以及和体验基础数据(元器件、供方、部门)的同步能力,保持数据一致性,实现数据的准确传递。
总之,选型时要处理好引进的PLM产品版本与现有软件产品可能存在的系统冲突问题,避免或降低采用最新产品版本带来的风险,确保系统的开发与调整,能适应系统未来升级的要求和企业未来业务扩充调整的需求。
全面检验产品的技术可行性。质量是产品的本,技术是产品的纲。可靠的质量、领先的技术决定领先的产品、领先的市场。除了重点考虑PLM的集成性,以下三大技术点是否可行、先进性如何,也是PLM选型的重要依据。
1.产品结构。考察PLM系统对于产品结构的描述能力,如一个零部件使用了哪些零部件,和被哪些部件所使用,以及与之密切关联文件有哪些,产品结构能否被调整,调整过程是否受控,能否区分一个零部件经历了哪些研制试验阶段。
2.工作流。考察评估所管理的数据对象(如模型、图纸等)是否有相应地标识其所处的生命周期状态,并能以此为依据确定数据的使用范围和权限;考察评估是否有工作流把模型、图纸等数据对象依次送到指定员工的桌面;考察评估系统能否根据审查结果,调整数据对象(文件、图纸)生命周期状态。
3.电子仓库与图文档管理。考察评估电子仓库是否按产品型号、文件物理类型分类和文件管理类型分类来区分组织。考察电子仓库是否具有对标准件的管理能力;考察评估管理文字内容文件(WORD、WPS等)、图形文件(AUOTCAD、CAXA等)、三维模型(PRO/E、UG、SOLIDWORES)、表单(结构化数据)和仿真数据等类型数据的能力。
此外,一个卓越的PLM应具备以下三个主要性能:(1)平台与底层技术成熟,完全提供多平台支持,适合今后的IT系统升级改造;(2)技术延展性成熟,能从OA、CRM、HR、CAD、CAPP等系统中获取数据,实现数据的无缝传输;(3)技术可维护性成熟,能最终摆脱软件商的影响,让企业完全独立地进行维护和扩展。
从行业性、专业性把好关。PLM的行业化非常重要,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个性化、细分化。众所周知,不同类型的PLM客户群,由于经营性质、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等属性的不同,会导致PLM需求特征差异较大,对PLM要求千差万别。比如,就行业而言,离散制造业量产模式、离散制造业单件小批量模式的研发、生产特点有明显不同,3C产品、电子/电器、家电、钟表等行业就与飞机、航天、机车、装备、生产线等行业迥异,对PLM需求内容就有较大不同;从企业内部而言,有些企业侧重产品工艺流程处理,有些侧重信息挖掘和决策支持,有的注重产品成本的控制,有些则侧重工艺、采购和制造。
所有这些都告诉企业,在购买PLM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PLM必须符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同时要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变化的需要,当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PLM系统能够快速重构,紧随企业的变化。
多方考察PLM供应商服务能力。PLM不同于一般的应用软件,一个中大型PLM建设项目动辄几十、上百万元,建设周期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两三年,让用户单位很困惑,怕实施周期过长,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运行。因此,PLM供应商服务品质、能力关系到今后整个项目能否顺利推进、长期运行,甚至决定成败,用户企业必须将PLM供应商是否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可否提供满足各种、各地需求的服务,列为重要的评估项目。
现在,几乎每家PLM厂商都号称有一套标准完整的实施服务流程,但这些流程能基于多少成功案例的积累,其科学性如何?它的执行是否严格贯彻到了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位顾问中,靠什么去支撑?实施流程同其他的相关服务措施是否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系,怎样不断优化等等。这些需要企业去严格把关,主要从培训、团队构建、实施指导、网络支持服务、项目管理、二次开发、租赁、业务系统支持服务、资源外包服务等方面综合评估、考核、择取,才会对“症”下“药”,达到目标。
性价比高的PLM当是首选。价格是选购ERP的重要因素。PLM标准产品分为高端PLM软件、中端PLM软件、低端PLM软件三个系列和准PLM软件。以国内为标准,面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应用的PLM,一套合理价位应不低于8万元,面向中型企业的中端ERP,一般一套产品在60万元以内;而面向中大型企业的PLM产品则在80-100万元之间。在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相对简单的行业里,PLM会相对更便宜,而大型企业集团由于业务纷繁复杂,实施难度大,产品周期长,价格在三四百万元以上,也不足为怪。
关键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评审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1-0018-02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项目管理的要求,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跟踪评审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要求,如何全过程跟踪评审从根本上发挥作用,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抓住这钟管理模式的重难点问题,再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全过程跟踪评审的重难点问题
(1)招投标期间的重难点问题:①设计图是否完善问题;②针对工程特点,招标文件需明确或关注的重点问题;③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及准确性的问题。
(2)合同洽商谈判期间的重难点问题:①合同专用结算条款的设置和约定问题;②规范合同管理及备案问题。
(3)项目实施期间的重难点问题:①如何控制合理设计变更问题;②隐蔽工程的监控和计量问题;③暂定价项目如何合理、规范的定价问题;④进度款项的审批和支付问题;⑤索赔项目的处理问题。
(4)竣工结算期间的重难点问题:①竣工结算申报的必要条件及要求;②严格执行合同专用条款,正确确定结算原则的问题;③遇到分歧,如何妥善协商解决的问题
2 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招投标期间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2.1.1 设计图是否完善的解决方案
解决设计图纸是否完善,要敦促和配合建设单位做如下的工作:①落实建设项目是否按建设审批程序,进行了地质勘测,是否对勘测报告进行了审查;②落实设计图是否进行了图纸审查,是否有完整的图纸审查合格书、审查意见书及设计院对审查意见的回复(此三项为设计图的补充文件);③落实消防是否进行了安全审查,有经过审查的安全审查意见书;④落实设计图是否进行了人防审查,有人防部门出具的审查意见书。
2.1.2 针对工程特点,招标文件需明确或关注的重点解决方案
为确保招标和后期项目的顺利实施,需重点落实一下工作,作为招标阶段主要问题的关键解决方案:
(1)落实施工现场条件是否满足工程开工条件;
(2)文件需明确合理的施工工期,特别是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措施项目,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要求;
(3)招标文件中要全面的告知潜在的中标人必须承担的各种风险
(4)招标文件合同格式条款中的专用条款中明确进度款的支付时间节点,便于投标人进行成本核算及投标决策。
(5)重点关注不均衡报价报价,控制投标报价低进高出
2.1.3 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及准确性的解决方案
对招标控制价委托第三方审核。为提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质量,要依靠造价咨询职能,委托跟踪审计单位,提前介入,对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进行审核,确保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完整及准确、规范定额的套用、材料价格的取定合理、计取费率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对于新工艺、新材料,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各个子项的材料价格或综合单价。
对满足使用功能但又有多种材料可选的情况下,建议招标人在招标清单中予以明确相关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
2.2 合同洽商谈判期间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2.2.1 合同专用结算条款的设置和约定作为控制要点和解决方案
(1)细化招标文件中有关合同内及变更项目的结算条款、风险的承担、进度款支付时间节点约定,申报条件及审批流程等各项条款;
(2)变更签证项目的申报时效性、审批原则及会签要求要在专业条款中予以明确;
(3)可能会引起索赔的项目,要在专用条款中予以明确责任划分、索赔计价原则和方法、时效等 ;
(4)切实做到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等,有效的体现合同的公平、公正性
2.2.2 规范合同管理及备案
依据现行相关建筑法规,合同需严格合同审查标准,重点审查违法合同条款,完善争议调解机制,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实行双合同制,要求廉政合同与施工合同同步备案,有效保证合同的规范性、公平性、合理性。
2.3 项目实施期间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2.3.1 如何控制合理设计变更的解决方案
在建设工程的建设期,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 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审批设计变更关,项目变更要有充分的理由,对仅为调整不平衡报价的清单而不能改变其使用功能、减少能源消耗,增强美观等设计变更要严格禁止,业主要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对工程变更实行考核机制,由造价咨询人对拟提出的设计变更项目产生的价值进行合理分析、审核、备案,对价值不大的变更严格禁止。
总的控制措施和原则,是全过程跟踪审计要做到核查设计变更的提出、审查、确认等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变更的依据是否充分,有关手续是否完整;重大设计变更是否履行了报批程序;设计变更涉及工程价款调整的,套用的定额、采用的费率水平是否与合同一致,是否经过严格审查;变更内容是否突破了原设计规模,是否存在以设计变更名义变相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造成损失浪费或转移资金等。
2.3.2 隐蔽工程的监控和计量的问题解决方案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涉及到地下、地上作业隐蔽工程较多,而这些隐蔽工程的造价占了建设成本的较大比例,因此,隐蔽工程的监控和计量是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熟悉工程概况,做到隐蔽项目关键点胸有成竹。对隐蔽工程做好复核工作,完成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要求的单项工程可作为将来竣工结算的依据,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分项或单项工程,做好影像记录,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做出整改意见,确保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予以计量。
2.3.3 暂定价项目如何合理、规范的定价的解决方案
在合同内约定的暂定价项目、暂定价材料,作为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在项目实施阶段,应严格予以控制,做好解决问题的方案。
是对大宗材料和设备一律进行招投标。
对工程中的成品、半成品及品牌材料采取以业主单位和跟踪审计单位造价人员为主导的询价方式,来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经济效益。
暂列金项目要严格审核该项目名下发生的各类费用,督促业主和承包单位不能挪为他用。
2.3.4 进度款项的审批和支付的重点问题解决方案
工程进度款是承包单位项目生产进度的基本保证,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项目不能顺利交付使用,严重的会影响建设项目的总体投资效益,因此,严格执行施工合同约定的有关进度款支付条款就极为重要。进度款项首先要做到进度完成情况与计量的范围相一致,而且计量项目是合格产品,计量结果准确,取定综合单价无误,完成进度产值符和现场形象进度。进度款的支付比例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计算,扣减开工前的预付款项。进度款审批及会签程序满足合同约定的要求,手续齐备。
2.3.5 索赔项目的处理合理处置解决方案
首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索赔事项的发生。发生索赔事项后,及时做好记录,分析造成索赔的原因,分担的责任主体,客观索赔事项是否成立。如索赔事项成立,在进行有效的计量,剥离不合理的索赔分项工程量和费用。严格依据招标投标文件及地方相关定额标准、法规,对索赔项目合理组价,对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提出的不合理索赔费用予以剥离,保证咨询意见的独立性。如有实在不能区分或界定的索赔费用,由参建单位共同协商后统一处理意见。
2.4 竣工结算期间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2.4.1 竣工结算申报的必要条件及要求
首先,竣工结算申报的前提是项目工程必须经过验收,且是合格产品,否则不具备结算条件,跟踪审计单位可建议项目业主及建设单位履行必须的竣工验收手续。
具备结算条件后,由承包单位提交据竣工结算书及结算资料,资料齐全后方可进入下步工作。开展结算审计前,要制定审核方案,全面踏勘、测量现场,对可能出现完成项目与实际不符、结构、建筑造型复杂不好计量的分项工程,切实做好实测记录工作,确保进入结算范围内的项目全面,没有虚报、虚列项目,工程量计算准确,不出误差或减少误差。
2.4.2 严格执行合同专用条款,正确确定结算原则
结算报审、审核的原则是全面满足合同约定的相关结算条款。在合同内工程量计价上,严格执行投标文件相关单价,对调整单价的项目,核查调整理由是否充分,对不符合调整单价的项目一律予以认可,执行投标单价。
变更项目单价审核,是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调整方式。材料价格调整,调整的范围是符合合同约定的范围。对招标暂定价材料或项目,要做到审查签证材料价格是否会签审批手续齐全,核查跟踪过程原始记录资料,有无偏差。
关键词 建设工程 施工合同 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企业在对外开展各类业务活动的基本载体就是合同,有位法学家曾经说过:“财富的一半是合同”,这形象地说明了合同在一个工程中的重要性。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建设目标(质量、投资、工期)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对于承包商以及业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建设工程行业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加强施工中的合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1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尚不发达,施工企业普遍缺乏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正确认识。很多承包商签订了工程合同,片面强调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管理,对合同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往往因为合同意识淡薄、合同条款不明确或不完备等问题引发纠纷,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甚至产生严重违约,同时索赔又无据可依,承受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1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1.2少数合同有失公正
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对发包方制定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这不利于施工合同的公平、公正履行,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同时,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规范管理,大量的施工队伍与建设规模严重失衡,致使业主在建设工程承包中占据主导地位,提出一些苛刻和不平等的条件,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由于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承包商为了获得工程,只好接受。
1.3“阴阳合同”引起的纠纷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有的业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程招标前,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和不平等条约,要求投标单位私下进行承诺,签订与中标合同的工程价款等主要内容不一致的合同,承包方为了获得项目,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但多数情况下,双方在履约过程中意见分歧较大,造成合同纠纷,直接影响合同的履行。
1.4合同价款引起的纠纷
合同签订过于简单,许多涉及补价的项目由于合同不明确,工程竣工结算时无法补价:一些合同虽然条款比较齐全,但内容只作原则性约定,不够具体和明确,特别是缺乏对违约责任的具体约定,或对违约责任约定过于简单而产生合同纠纷,造成施工企业不能及时得到补偿。违约责任的约定直接反映出该合同的质量如何,也直接决定了该合同能否顺利执行。
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的建筑市场仍不够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市场交易中业主与施工企业的地位不平等,部分工程承包存在违法或违规的行为,另一方面是对合同签订的实际条件没有远瞻性,没有在合同中明确实际条件如果发生变化的解决方案。但更重要的是,施工企业的法制观念淡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基本上没有事前把合同管理纳入经营管理范畴,没有对索赔管理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等到发生合同纠纷的时候,才临时研究合同有关条款,设计补救方案。因此,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修课。
1.5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而专业人才缺乏也是影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甚至有的合同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2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
2.1健全管理机构体制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建立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的工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投标法,并全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体制。但在招标形式和方法上要兼顾业主和承包商的双方利益,过份追求招标过程的严格、完善,并不一定能达到招标的最佳效果。建议在招标形式上应该重视原则,突出效果。同时,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推广实施后,没有新的计价办法配合相应的合同管理模式,使得招投标所确定的工程合同价在实施过程没有相应的合同管理措施。建议尽快研究相应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健全体制,完善操作。
2.2提高管理人才的素质
专业人才缺乏也是影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在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甚至有的合同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就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2.3注重合同细节管理
施工合同纠纷多数情况下源于价款结算方式的纠纷,如工程款如何拨付,设计变更单价如何审定,停工窝工造成的损失如何计算、材料价格异常变动的处理办法等。这就需要甲乙双方有一定的远瞻性,尽量在合同中把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具体化,尽量避免给结算方式留下盲点。当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或停工窝工,施工合同中又无明确表达时,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避免日后发生纠纷。如笔者所在地的某道路工程,招标时要求采用商品混凝土,为赶工期,经施工企业与业主商量决定将商品混凝成现浇混凝土,但未办理任何相关的协议变更手续。因此,工程竣工结算时引起了价格纠纷。如果事前就此问题甲乙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以补充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就可避免后期的纠纷,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健全法律体系
加强承发包双方对合同的法律认识。通过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招标投标法》,通过不断的宣传、学习培训,使合同的承发包双方切实认识到法律是保障施工合同顺利实施,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必备工具,是走向市场经济中科学管理的坦途和桥梁。
2.5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承包商亟待解决的问题。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以合理履行合同,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企业未来生存能力。
虽然国内陆续引入或自行开发信息化管理工具来治理腐败、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但效果仍有待加强。当前,打造以管控风险监管为核心的管理软件与服务体系的 GRC(治理、风险管理、合规遵从)管控软件,在国外企业已得到深入广泛的应用。而在国内企业的管理领域,GRC 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但是,GRC 将企业治理、风险管控和合规遵从结合起来、从上至下打通企业管理各个领域的理念,符合现代企业重视战略风险管理、强调一体化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因此,GRC 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管理者所接受,成为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国外 GRC 解决方案发展较久,解决方案涉及 GRC 领域的大部分需求,但套用在国内会有些水土不服。国内对于 GRC 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
这些国内管理软件服务商将 GRC 管理理念与中国客户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包含集团企业办公自动化、集团公文一体化、移动办公、企业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合规管理、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合同管理、资金费用控制管理、决议管理、电子报销管理、董事会治理、信息安全合规管理等系统化的解决方案集合。据悉,以“三重一大”管理解决方案为重点的 GRC 产品目前已应用于中国五矿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神华、中海油等集团型企业客户。落实执行“三重一大”,对企业而言,并不仅仅是一个文件、一个宣讲会或一个制度就能解决的。企业在“三重一大”方面最关注的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各种工具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和内部管控需求、如何保障决策合规、如何保障执行有效等。因此,一个好的“三重一大”IT 解决方案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能做到协助企业界定“三重一大”的重要事项范围,并梳理完善相关重要事项的决策规范与执行监控程序,从而有效规避决策与执行风险;二是在此基础上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工作流程固化,抓住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把信息化技术与制度要求紧密结合,把先进的反腐理念与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固化到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中进行监督;三是能以统一的视图对决策过程进行监控,对执行过程进行固化与管控,对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和应对,并为企业提供多样性的统计分析工具和友好、清晰的操作界面,以满足外部监控要求和内部管理要求;四是能通过将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纳入信息系统中严格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发挥更大的防腐反腐作用。目前国内软件管理商在企业内控制度的应用和创建上,都做得比较到位、专业,当前市场上“三重一大”系统一般包含三大功能结构:一是虚拟议事厅,按照企业“三重一大”的决策范围过滤重要事项,通过决策程序固化、投票系统实施和决策过程记录等监督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二是统一监控室,为企业提供所有“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执行过程的统一监控视图,并根据程序关键点分析偏差,启动纠偏管理和风险预警;三是制度档案库,对“三重一大”相关制度规范、重要事项的决策程序、事项决策与执行的文档记录进行统一管理与展示,并自动记录风险事件。
二、企业做强需要信息监控系统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各行各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最显着的,而且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力军。但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城市建设还要以建设质量为核心。在建设的实践,对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优良的品质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建设的整体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
首先,我国建筑行业的合同法还不是很完善,许多地方还存在盲点和法律规定的漏洞。其次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建筑市场,业主往往提出各种苛刻的条件,建设单位迫于生计的去接受。许多施工单位都期望着能严格的合同管理,但往往因为业主的不规范行为难以实施。最后就是不认真履行合同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都喜欢找领导商量,或者请客送礼,合同内容很难切实履行。再者就是施工单位不设置合同管理部门,很多项目工程都没有监理合同管理专门机构,整个合同的管理和操作都难以执行,更无法对工程施工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管理。
(一)重视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所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具备合同管理意识,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人员教育,普及法律意识,培训合同管理人才。其实我国不乏各种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但是合同管理人员尤其缺乏,所以,企业应在管理团队中挑选一批优秀人才去参加培训和学习,支持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力图建立一支专业化强、素质水平高的合同管理队伍,努力做好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工作。
(二)明确合同管理的工作流程
在开展一些经常性工作时,如图纸批准程序、工程变更程序、分包商的索赔程序、分包商的账单审查程序,以及材料、工程验收检查验收程序、工程进度付款账单的审查批准程序等,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只要合同人员依照合同办事,就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三)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制度
合同示范文本制度有利于规范合同形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可帮助当事人了解、掌握有关法律,保证项目施工方案和计划能符合国家规定,避免缺款少项,并避免出现有损公平的事件出现,还能让当事人了解合同的运行;除此之外,这种方式能促进行政单位对合同进行监督,帮助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处理纠纷,真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用标准化的范本签订合同,有利于促进合同规范,保证合同的真实性。
二、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成本是工程项目建设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的总和,工程成本直接反应出建设效率的高低,材料的使用率,机械设备的情况等,以及施工组织劳动组织、管理水平等施工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情况。因此,工程的成本是企业工作情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评定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而施工单位及时的发现工程成本超出的问题,就能尽快采取解决方案,将成本超支的不良影响减到最低,而这对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一)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成本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拟定各种节省开支的措施,节省开支的关键就是要使用各种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对新产品的使用要在指定计划,跟踪试验,通过反复的实践验证,而一旦确定了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就应立刻执行,计划拟定过程中,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控制质量,保证工程项目的新技术使用,同时降低施工成本。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做好技术方案设计工作,保证施工技术方案既符合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条件,又能促进施工单位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另外,合理的施工计划还能让施工单位明确技术方案,及时得到施工信息反馈,提高施工技术质量,减少技术惨改和工程变更,降低成本。
(二)加强材料费管理
材料是建设施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节省材料用费,对降低施工成本有积极作用。要严格进行材料管理,从材料源头开始把握,保证进入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在工程施工中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和费用都应纳入成本管理的范畴,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有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减少成本预算的偏差,同时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将施工中所发生的实际行为都当成是成本管理的目标。取得建筑工程合同之后,承包商应立即开始准备工程有关部分的分包和材料订购单。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签订的分包协议是其针对工程某一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合同协议要清晰、严谨,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三、建筑工程的人员管理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资格的考试中,主要考核的是理论知识,很多人都是凭借的记忆力通过了考试,可是,这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付诸实践还差些距离。所以,现有的建筑管理行业中出现了较严重的“挂靠”现象,执业者和实际在岗管理者并不是同一个人,因此。管理者本身的素质也无法满足施工管理要求,同时也制约了管理人员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种种素质问题,导致了建筑施工中的各种质量问题和事故频发,也对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造成威胁,对国家财产也是一种浪费。
(一)强化终生学习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做好工程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要认真自己,了解现实环境的实际发展,以此来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为施工管理工作作出贡献。
(二)优化执业资格考试
建筑行业的置业资格考试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出自教材,大部分内容都需要考生凭借记忆去考试,上述内容也有提到,很多人都可以凭借好的记忆通过考试,而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却由于较差的记忆力难以通过考试,可是,我们建筑行业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是拿到执业资格的很多人都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因此,建筑行业的执业考试应严格考核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要保持一定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综合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施工企业通过这种综合管理,能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处理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同时,根据综合管理的内容,施工单位能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促进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并保证施工的安全,实现质量提高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施工单位;问题;对策
前言
合同作为现代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经济往来形式,它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在日渐突出。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各类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展,在建筑施工行业的竞争逐渐白热化的今天,强化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了我国工程施工单位提高自身竞争能力,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完善企业的日常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合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体的作用以及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合同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
任何工程的施工建设都是通过签订各类合同来完成的。利用合同管理可以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目标以及责任进行分解,并以此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能进行规范,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均按照合同的规定来完成。由此可见,合同管理既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又是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核心。
(二)合同的法律作用
在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想使工程的建设能够如期进行,就必须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的相关职责、权利以及义务进行科学的划分,对各方的责任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摊。在此过程中,合同既可以完成上述的各项工作,同时它还对各参与方的义务、权利具有法律保障力以及约束力。
(三)处理各类施工纠纷时的作用
由于工程施工具有项目衔接复杂、参与单位繁多、合同金额较大以及施工周期较长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纠纷以及争议。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根据各方在施工前所签订的合同来解决的。总而言之,合同是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
二、合同管理概述
(一)合同交底
随着社会生产建设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工程建设基本上是利用招投标的方式来进行运转的,而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从事现场管理工作的人员并不是从事招投标工作的人员,这就使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单位与人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对工程的建设进行更好的操控,就必须利用合同来对各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想确保合同管理具有较好的连续性,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合同管理,投标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合同原始状态的技术交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合同状态就是指合同的签订到其结束的整个合同执行过程,它涵盖了该过程中的所有合同基础条件(例如:经济社会环境、合同条件、实施方案、气候条件、法律)以及合同的对应目标(例如资源、工期、成本)等施工过程中的各类要素的总和。所谓的合同原始状态就是指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主要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合同的资料交底
在此项工作中,必须将工程投标阶段的全部文件类标前调查资料、预算基础资料、单价分析表、工程清单、技术示范、招标文件、招标图纸以及投标书等各类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资料都必须交由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全权管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合同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内容进行理解,并将其作为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工作依据。
2、合同的文本交底
所谓的合同文本交底就是指,参与项目谈判的工作人员将签订合同文本时的实际情况以及合同文本交由施工管理人员保存,合同的签订情况交底主要包含了谈判人员认为合同管理人员必须注意的问题、让步条款、不利条款以及有利条款等各类情况。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进行理解与应用。
3、合同的价格交底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新增单价,那么一定要与原有单价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原则一致。基于这一原因从事合同单价编制的人员就必须将差价的调整方式、利润的费率、现场管理费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运杂费单价的计算原则及其计算依据等方面的内容一并告知合同管理人员,以便于让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合同分析
施工人员在拿到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合同后,务必要对合同的相关资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其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以此来达到重视风险条款、避开不利因素、使用有利条约以及熟悉合同文件的目的,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应用到工程施工中。
1、分析合同文本
在对工程的合同文本进行分析时,其主要的任务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承建单位的责任以及工程的建设范围进行分析;二是对工程业主的相关责任进行明确;三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价格补偿、计价方法以及合同价格进行明确;四是分析合同中的补偿条件以及工期要求,五是分析工程建设在受到干扰后的法律责任;六是对工程的验收方法、合同程序及其变更的方法进行分析;七是分析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纠纷的解决方案。
2、分析设计图纸
本文所提到的图纸分析主要是对设计图纸在审核过程中所出现的漏、错、差项目进行分析,以便于发现设计图纸与工程实际所存在的不同,并对其进行及时的优化。此外,该项工作还包含了对工程清单是否符合实际进行检查,以便于对施工组织的建立进行指导。
3、分析合同价格
通过对合同中的相关价格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合同中的合同总价、利润比例和数量、组成价格的间接费用与直接费用以及单价合同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必须对合同价格的调整可能性进行分析,如果在合同中有价格调整的相关规定,那么就必须根据合同的报价单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机械投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劳务费进行分别计算,以此来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价格调整均具有合理性。
(三)合同的执行
合同的执行一般是以原始的合同状态为基础,然后再根据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业主所提出的相关要求来对其进行不断地改进、补充、调整,以此来对合同进行完善,使其逐渐接近工程的建设目标。只有做好合同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够对合同的后期执行情况以及状态进行充分的把握,从而实现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状态、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进行全面的分析。
三、合同后评价
由于合同管理基本上是一项经验性的工作,因此,在对工程施工进行合同管理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合同管理工作中,以便于提高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水平。在进行施工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好合同后评价的相关工作。
(一)对其签订的过程进行评价
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模糊不清的条款以及不利的条款,这些条款通常需要通过合同的执行才能被发现。因此,企业在合同执行后,一定要对其相关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为鉴,逐步完善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谈判合同的能力。
(二)对其执行的情况进行评价
由于各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特点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于其它工程建设的问题,所以,施工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对每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来提高企业处理合同的能力。
(三)对合同的管理进行评价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的方法以及得失进行交流、总结,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合同管理经验,从而实现提升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的目标。
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问题
(一)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绝大多数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其管理层人员并没有对合同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再加上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缺乏,这就使得企业的合同评审以及合同执行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在大部分施工企业中,合同管理的岗位基本上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这就为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合同文本缺乏公正性以及公平性
在经营方式合同化的今天,一些企业所签订的合同中,将常会出现内容不完善、语言不严谨以及条款不公平等一系列的问题。一些建设工程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强行加入了过多的不平等条件,给予了业主过多的权力,而对于承包方却只强调其责任与义务,对其应有的权利却只字不提。这就使得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合同经常出现不完整、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导致了施工方对合同的内容有所误解,最终导致了施工过程中出现争议以及合同的内容得不到落实等情况。
(三)合同的执行缺乏科学性
一些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一些从事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再加上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的效果。
五、完善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的方法
(一)建立合同管理机构
施工企业在进行日常管理时,一定要在企业的各阶层中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对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并对各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制定以及履行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2、对相关的合同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并对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
3、对施工合同进行审核,避免企业的施工合同被用到非法活动中。
4、对施工过程中的合同问题进行解决。
此外,从事企业合同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经济学、工程学以及法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背景。在对合同进行管理时,一定要确保其具有正规化、专业化的特点,并将其融入到各个业务单位的工作中。
(二)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可操作、具体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为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就一般情况而言,合同管理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责任追究制度、总结制度、造价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规章管理制度、委托制度、审查制度、文本示范制度、归档统计制度以及归口管理制度等。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必须将其与工程造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建立网络信息管理体系
一般情况下,工程的施工合同在签订、执行以及完结的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是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的必要资源,而且它还是企业在未来的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信息。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合同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建立网络信息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施工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建立网络信息管理体系时,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来完成。
1、针对每个项目的建设设置一个专门的信息管理数据库,将合同管理的相关信息存入相应的数据库,以此来实现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资源共享。
2、强化对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的资料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参考文献:
[1]谭建东.施工合同管理问题及处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28):93-94.
[2]李先丽.关于公路工程合同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9):130.
[3]苟兰妮.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1(20):193-193.
[4]吴渊,黄方勤.如何加强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5):9,10.
[5]丁伟红.如何加强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0(3):146.
[6]刘爱苏.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6):167.
[7]翁伟,蓝春菊.公路工程施工中工程变更的合同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8]刘海峰.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3):98-99.
什么是优质服务?笔者认为,就是指当主体为客体服务时,提供让客体非常满意的服务。那么,县级供电企业如何才能搞好优质服务?我想我们供电企业的服务理念 “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就是对优质服务的最好诠释。它既是我们服务客户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落脚点,更是检验我们供电服务优劣的试金石。因此,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质量,规范供电服务行为,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既是我们每一个供电人必须清醒认识到的立身之本,也是供电企业创建“一强三优”的必要前提。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优质服务的内在涵义
无论是国家电网公司,还是省市公司以及县(区)公司对供、用电全过程的办理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时间、服务要求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为此,国家电网公司还出台了“三个十条”,亦即公司员工服务“十个不准”、“三公”调度“十项措施”以及优质服务“十项承诺”等措施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在开展“和谐节约,电力先行”、“爱心活动,平安工程”活动中,不能采取应付的方式或只是表明一种姿态、形式,不能认为搞优质服务工作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更不能在思想上对服务工作有抵触情绪。
二、增强忧患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应该说,在现行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除极个别外,社会和客户对我们电力企业还是比较宽容的。用电高峰期线路电压低、雷雨天气的掉闸停电以及有时出现的服务流程不畅、计划检修的延迟送电、工作差错等问题基本都给予了理解和谅解,我们现在如果不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不断改善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随着老百姓法制意识的加强和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我们将有可能面临拒绝缴费、索要赔偿和政府罚款的巨大压力,给公司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虽然电力作为基础产业,应适当超前发展,但是需求决定生产,没有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撑,电力也无法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因此我们不能把客户的理解和宽容当作放纵,不要等革命革到头上才行动,要抓住机遇,尊重并承认利益相关方,建立广泛联系并实现沟通无障碍,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展示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狠抓内部各个节点和环节管理与考核,以一口对内,确保一口对外
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仅仅解决了个体问题,要切实提高全公司服务质量,还必须解决好部门之间、班组之间、员工之间、流程环节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协调问题。首先要眼睛向内,强化内部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制定流程、环节、工序间的管理制度,并监督保证实施。
四、分析优质服务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落实整改,努力改进服务工作。
针对个别客户反映的有关我们在优质服务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诸如业扩周期长、电压低、线路经常掉闸停电等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并加以落实整改,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优质服务水平。
第一、部门、班组、流程环节之间整体协调性差,存在导致中梗阻现象,无计划停电、延迟送电、方案答复和客户报装超时等违反承诺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并直接损害公司的售电收入、线损指标。解决方案:(1)继续在公司系统内开展“三个十条”、供电服务规范、供电服务监管办法等法规文件的宣传学习与考核竞赛活动,让公司所有的员工了解掌握供电服务的承诺、标准、要求、程序、时限,只有知道工作的标准和要求,才能按要求办事。否则,工作不可能符合要求。(2)将现有的相关服务制度和办法进行梳理,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考核,坚决执行到位。(3)强调工作“不能靠协调,但不能没有协调”,要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在坚决执行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合作和协调。(4)公司继续建立以95598客户服务中心为指挥,各部门和110抢修联动,对客户的咨询、报修、投诉、举报进行快速的处置和跟踪督办的服务体系,客服中心应立即提请监察部调查,严格考核处理,确保各个部门和环节不留死角,全面提升服务水平。(5)规范停送电制度,没有非常特殊情况,严禁停电计划朝令夕改,严格履行停电和取消的客户告知义务。
第二、客户工程供电方案答复、设计、施工、验收过程中存在超时或时间较长以及施工问题等,引发客户投诉和不满意。解决方案:改变方案集中勘查为随时勘查,逐步推行方案答复一日制,完善答复内容,随方案告知客户业扩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要求和审查要求,设计图纸审查要求、工程竣工验收节接电程序和收费标准等,建立业务受理与总公司无缝连接制度,公司设计、施工部门应履行与客户完善委托协议和合同,严格按约定工期完成施工任务。
第三、进一步加大对职工业务知识和礼仪教育的培训和考核力度,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和优质服务水平。(1)供电服务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我们通过采取银企联网等以及实施预交电费等多种缴费方式以满足客户的不同交费需求。对有关停电通知、电费到期等实行温情提醒等,以体现电力企业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拉进了供电企业员工与客户之间的距离。(2)处理问题不细致。细节决定成败,从已经发生的投诉情况看,很多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是因为当事人不细致,如对上道稍加留意,对下道稍加提醒,对平行工序稍加关注就不会发生问题。(3)队伍素质与优质服务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少数营销人员业务素质差和责任心不强,差错现象还不能杜绝,个别同志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差,造成极坏的影响。(4)进一步规范供用电合同管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继续推行客户欠费交清电费和其他费用后,复电不过夜制度。
第四、构建大营销、大服务机制,并把这个理念植根在每一个公司员工思想中,推行全员服务,注重复合型服务人员培养,对大客户和优质客户实行一站式服务和点对点服务,进一步整合营销资源,在营销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全公司分层次快速服务反映机制,逐步改变柜台服务为上门服务,推行小窗口大服务。
关键词:SAP;信息化;管理
SAP(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是一种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Erp软件。它可以使企业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和客户需求,使得企业成功驾驭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并获得行业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A公司的案例来介绍SAP Erp的主要应用。
一、A公司背景介绍
1.A公司概况。A公司是著名业务的汽车公司之一,主管业务是生产商用汽车,业务多样化,拥有强大的研发、制造和分销售后的实力。目前在职员工22万人,汽车产量和销量达到200万辆,年销售额达到120亿元,国内汽车市场占有率为13%,公司的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
2.A公司所在行业的特点。(1)拥有明晰的产品BOM。用树的形式在对A公司的产品结构进行描述时,最终产品一定由固定的零件或部件组成。如下图所示:
(2)工艺流程复杂。A公司的加工特点是品种多和批量大,在者不同的产品需求的工艺不一样,所以需要调度加工的物料,并且生产出的半产品需要搬运。(3)物料存储方便。A公司的原材料主要是固体,已储存,多安放在仓库或露天仓库。(4)自动化水平高。A公司产品的质量优劣和生产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依赖于自动化水平的高低。(5)生产任务多。A公司的产品因为品种多,批量大,而且要经常根据客户的需求变更生产过程,所以需要制定适宜的计划根据订单、库存来组织生产。因此适合的生产计划系统是A公司迫切需要的。
二、A公司现状与需求的简要分析
1.销售管理。由于A公司存在多种销售情形,有产能小于订单需求时,产能大于订单需求时,还有多品种,批量小的订单的情形。由于行业标准的需求,存在付款方与收票方不一致的情况,与经销商对账困难:各部门的客户信息不统一,查询平台不统一,信息无法在统一的环境下查询,各部分信息分散,无法统一管理。
2.生产管理。A公司订单变更频繁:缺少生产反馈机制,不能实时反映车间的实际生产进度状态;需要按照业务合并生产需求:按照订单排定生产、指挥生产领料、进行成本统计和分析。
对于A公司的生产管理需求如下:销售、生产、采购计划一体化集成,动态集合。
3.库存管理。A公司制定计划时只能手工查询,各部门不能查看到准确的库存状态,如果要使库存与计划、采购、生产、销售完美配合,计划必须考虑现有的库存。
4.采购管理。A公司既有按预测生产,也有按生产订单生产,即便是按客户订单生产,也有部分材料的采购周期较长。采购计划的制定主要依靠不完善的生产计划和各个部门核心业务人员的人工判断,缺乏科学的工具。A公司需要将预测的生产和实际订单统一纳入采购计划体系加以考虑:不让长周期采购材料影响对客户的交货;协调整个A公司的供应链。
5.财务管理。客户与供应商编码不统一,应收应付和业务系统不集成;预算系统、资金系统等多套系统和财务核算软件不集成,缺乏可比性或增加重复工作。A公司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预算数据的比较和控制功能,预算系统要能和实际数据结合一起,资金系统能够有接口;尽量减少人工的干预,完成自动分摊,避免人为错误。
三、A公司SAP Erp解决方案
1.销售管理方案。通过销售与分销管理系统,企业销售全部流程得到有效的管理。根据A公司的实际发生的业务,建议使用系统中的订单及合同管理功能,根据合同生成的销售订单,统筹安排生产、发货的订单数量。利用了销售报表在合同、订单、交货、以及开票、确认应收账款等销售活动实时监控分析,对于逾期未交付的订单预计警示。集成了生产、采购、仓储等模块,自动检查可用的库存的订单,以便完成交货的安排。
在分析了销售成本之后,在报表中显示各个层级。包括以下:(1)客户主数据管理。在客户提供的客户主数据中,分为一般数据(通用数据)、会计视图和销售区域视图,通过客户主数据管理识别和分析目标客户。(2)询报价管理。在通过SAP生成的标准的询价单、报价单来记录客户的询价和报价,以便之后分析。(3)订单管理。实现从订单到交付、再到收入确认的业务一体化。(4)发票管理。在有实物交付的交货单,通过借由交货单创建发票,确认收入。也根据项目完成的进度,按计划实现收入的实现。(5)销售信息系统。SAP提供了标准的查询、统计和分析。
2.生产管理方案。生产管理系统是一个包含了所有应用领域的业务功能的系统。可以用业务模型的组织实体同任何现有的组织结构联系起来,汇集了财务与后勤的计划和执行功能。
根据A公司现在所实行的ERP系统的使用现状,应该启用物料需求计划,旨在保证物料的可用性。
(1)生产数据管理。在物料清单中,可管理产品的所有技术数据,通过为公司内的不同领域定义单独的物料清单,每个领域都有其自己的特定数据。(2)生产计划管理。利用需求管理的功能,将生产、销售、计划等各部门的产品信息实施统一管理,在制定计划时,根据生产能力制定计划,并适时调整,并及时检查物料供应,以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3)生产过程管理。在车间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订单通过实时监控生产提高流程的运行速度与质量,在作业级就能够确认劳动与物料作业。与质量管理的无缝集成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完成质量检验。(4)物料管理方案。物料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两大部分。用来解决企业的采购的业务和库存管理业务。针对A公司的实际业务状况,有以下建议:①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利用访问数据库的技术方式,将单独的主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建立数据访问通道。②在针对物资部门的需要,对特定的外购件采购需求合并采购数量,目的是减少采购的工作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合理控制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经常出现工程量变化。建设单位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的程序,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先做出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单位审查签证,发出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调整原合同确定的工程造价;若遇有重大设计变更,总造价突破原投资估算或设计总概算时,还必须报原批准部门或单位批准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
一、目前我国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历史的原因,设计部门普遍存在“技术”与“经济”脱节在建设工程上,我国历来都是“做了再算”,很少有“算了再做”的。长期以来,设计部门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普遍存在,设计人员经济观念淡薄,通常以技术可行、质量可靠,就算圆满地完成任务。甚至以传统的技术手段安全为主而拒绝接受先进的经济可行的技术措施。工程经济人员主要的责任是只负责设计完成后的算帐,不管设计,也不以工程造价来控制设计或约束设计。
(二)设计管理制度未完善,限额设计的概念未形成,使设计方面的问题成为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与工程造价控制密切相关的设计工作,由于习惯上不重视,大部分建设项目的设计没有较好地按批准的投资限额要求,去监督设计工作,进行精心设计和限额设计。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不少设计单位片面追求设计工作量和自身单位的经济效益,缺乏限额设计概念,造成不完善、粗糙、缺漏多的设计图纸大量充斥建筑市场。其次,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为赶时间,在设计部门还在准备设计或正在设计,现场正准备拆迁或正在拆迁时就已把竣工时间定死,人为造成项目任务急,抢时间赶任务,致使设计单位根本没有时间来比选设计方案、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合理结合,同时也是造成设计成果粗糙、缺漏多的原因。
(三)按国家现行建筑法规,只要不是越级、挂靠、转包或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由于设计粗糙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也不需要进行赔偿的。加上缺少评比标准,设计成果的可比性差,难以实行奖罚制度,导致节约的无奖,浪费的不受罚。设计人员在降低工程造价方面绞尽脑汁设计出的优质设计,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和褒扬,反而要承担风险。二、项目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一)编制好标底,把标底控制在合理造价的下限
标底价格应由成本、利润、税金等组成,一般审核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 ,对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 目负责人协商,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二)严密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对合同全部内容仔细阅读和审查,保证合同内容的完整性、严谨性和周密性,保证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要重视承包方有关义务的条款和支付、质量、工期 、变更索赔等条款,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有效控制工程投资造价,减少费用变更。
三、项目施工 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
必须制定一个资金使用计划 ,既要能保证工程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不致因资金供应不足或不及时而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又要尽可能不占用过度的资金减少利息的支出,减少资金筹措的困难。在资金使用计划中,合理确定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目标值,包括工程项目的总目标值、分目标值、明细目标值。
(二 )有效控制工程变更
首先 ,建立严格 的审批制度,在发现问题时及早提出解决方案,做到尽可能提前变更 ,将造价的变动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其次,严把设计质量,尽可能降低设计变更的数量 ;再次,在项目发包阶段 ,要由有编制资格的造价中介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发包方也要对造价中介单位编制的工程量清单抽审,减少工程量的计算偏差;最后,在施工合同履行阶段,加强合同管理 ,加强现场签证。
(三)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现场签证也是工程建设中的经常性问题,同样不可避免 。若管理不到位,就会能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造成无谓的投资增加。因此,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完备的现场签证手续,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 ,签证的工作量应主要为现场实测、实量或清点的实物量等,避免出现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只管签证,不算经济账的现象,造成投资失控的严重后果 , 变事后被动控制为事前主动控制工程造价。
(四)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
合同管理对造价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必 须充分理解和熟悉合同条款 ,利用合同条款随时解决工程造价方面的纠纷 ,同时要全面履约,避免索赔的发生。另外 ,当施 工单位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建设单位可以向施工单位提出反索赔 ,先发制人 ,以减少建设单位的损失,降低工程造价。
四、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一)收集、整理竣工资料 ,维护双方利益,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变化,如地质条件的变化 ,材料的代换,工程量的增减等,使得在工程竣工决算时,应付给施工企业的工程价款总额往往不等于施工图预算 (或标底)所确定的工程造价。
(二)对建设成本的控制重点对竣工决算的真实性 、可靠性、合理性进行审查,防止不应列入基本建设支出的计划外费用挤入建设成本。
(三)严格审核建设项目竣工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