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相关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患纠纷逐渐突显。血透作为对因相关疾病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的肾脏替代治疗,其护理过程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专科性,极易产生护理风险[1]。医院应分析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提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杜绝血透室医疗事故的发生。
结合血透室的1年来的工作情况,本文就血液透析存在的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提高血透室的护理水平,杜绝血透事故的产生。
血液透析护理存在的风险
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最近1年来医护人员工作量增大等原因,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能严格按照血透室的规章制度进行,给护理工作埋下了隐患。
医护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由于血透室的医护人员在接受教育或培训时,往往侧重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的认识,护理风险意识薄弱,不能有效解决护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易造成医患纠纷[2]。
分析判断病情变化发展能力不高:由于近年来医院血透医护人员队伍的年轻化,血透室的医护人员大多经验不足、知识缺乏,不能及时准确地分析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发展,并展开进行及时施救,血透室护理风险系数提升不少[3]。
内院感染隐患大:由于血液透析过程的特殊性,血透室的环境、消毒隔离、透析用品用水等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医院一旦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院内院感染,引发医患纠纷[4]。
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到位:随着血透患者的增多,护理工作的紧张繁琐,医护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容易产生不稳定情绪,出现态度冷漠、少言寡语等现象,大大影响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容易引发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告知不到位,告知患者的行为不规范等情况,给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血透室管理对策
为了降低血透护理风险,医院要加大对血透室管理的力度,规范血透室医护人员的血透护理行为,提高他们的护理水平。
落实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血透室各项规章制度为医护人员护理等各种行为提供了标准和范式,医护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工作,能有效保障血透护理的安全,降低护理风险[5]。医院要定期组织血透室的医护人员学习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实行相互监督举措,规范医护人员护理行为,促使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降低护理工作中的错误率。
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医院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涉及医学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护人员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处理纠纷的能力;要将医护人员对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并纳入考评范围,规范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要做好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评价和总结,对有可能造成护理风险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义。
提高医护人员分析判断病情变化发展能力:医院要组织院内院外的相关血透专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各项血透技能操作培训练习,并组织医护人员对历年来血透典型案例的分析学习,提高他们专业护理水平以及分析判断病情变化发展能力。
加强院内感染的防范工作:医院要重视血透室消毒隔离工作,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血透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在医护人员中推广。同时,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相关规章制度以及预防感染管理要求的学习,规范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医护人员对内院感染的防范能力。
推进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血透的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服务。因此,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在血透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医院要做好对医护人员的提供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帮助医护人员调整不良的工作情绪和心理,适当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保持他们工作的热情,推进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降低血透护理的风险,医院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针对性地加强对血透室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专业技能以及事故处理的能力,从而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段文瑜,赵玉英,张利霞.浅析血透室的护理纠纷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0(4):103-129.
2 唐春苑,冯婉娜,钟宇芳,陈小帆.血透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8(13):48-59.
3 曹建侠.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学,2011,21(10):23-28.
关键词:制度培训;新护士;临床实践
新毕业护士(简称新护士)是指毕业后工作1年内的护士,新护士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面对临床工作的特点是要求护士在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将正确的事做对的背景[1]。本研究以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新护士的一切行为。经过1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以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护理工作核心制度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新护士对临床中这三项制度概念、认知状况,为新护士安全护理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毕业护士86名,女80人,男6人;年龄20~31岁,平均年龄23岁;大专学历45人,本科学历40人,博士学历1人。
1.2方法
1.2.1规范制度方法 应用讲授法、演示法、研讨法、案例分析等强调日常护理工作所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从医院层级到护理部至临床科室均有评估新护士遵守制度的效果。
1.2.2掌握制度内容 ①医院规章制度内容:聘用合同管理试行办法、编外用工管理规定、职工薪酬福利、考勤和休假管理规定、职称晋升、培训政策、职工外出进修管理办法、参加学术会议管理制度、计划生育、科研工作管理规定、应急预案、医疗核心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的重要性、侵权责任法、强化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依法行医、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三基”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②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知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流行病学、消毒隔离、手卫生、传染病管理、职业安全健康、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耐药现状。③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内容:医嘱护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制度、患者告知制度、护理文书书写制度。
1.2.3问卷调查 采用自编的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护理工作核心制度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向86名新护士说明调查的目的,在征得其同意后,由其按指导语自行填写,并在当场由调查者本人收回问卷,当场检查填写是否完全,共发放问卷86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100%。每份问卷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掌握制度内容越多。
1.3y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由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因资料分数呈偏态分布,采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并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三项问卷得分 医院规章制度问卷平均(66.43±11.50)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问卷平均(82.25±6.91)分,护理工作核心制度问卷平均(90.93±5.52)分,医院规章制度的得分低于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得分。
2.2三项问卷得分比较 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的问卷得分经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可认为三项制度内容掌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内容枯燥乏味且难于理解[2]是对理论而言,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案例分析,能较好地将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和临床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因而理解和掌握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变得容易。医院感染制度贯穿于平时的常规护理操作中,再益于新护士在带教老师的耳濡目染下,将院感制度和临床护理相结合,有效防范工作中由于接触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导致的暴露[3]。此经历增强了新护士对医院感染制度的掌握。尤其是每个季度的由科室举行的制度学习与病例讨论,能更好地为新护士掌握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和医院感染制度增加一臂之力,在上级护士的强调下,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医院感染制度不断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巩固。因此,由表1可见,三项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医院规章制度内容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已经统一接受培训,但经过1年的时间,由表1可见,医院规章制度的问卷得分仅(66.43±11.50)分,即新护士掌握医院规章制度状况低下,而患者在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方面不断提高的现状,需要新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具备一种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4],才能确保在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将正确的事做对。因此,根据调查结果的薄弱点,重视新护士掌握医院规章制度,熟悉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5]成为重点。展开了对新护士在第1年的临床护理中,以不同临床案例,有的放矢地结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实例分析,使新护士相信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护士的一切行为的理念,将护理工作中的危机事件消灭在萌芽状。
综上所述,通过调查了解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制度掌握状况,分析其掌握各种制度的深浅度,针对薄弱点加强防范,是全面提高新护士安全治疗护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刘义兰,邓先锋,等.新护士护理安全系统化培训措施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1-974.
[2]刘红,刘书香,戴莉,等.案例分析法在护生护理核心制度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2):67-69.
[3]徐錾娴,马小琴.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8):565-566.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78-02
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疾病种类有脊髓、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性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头痛、变性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等。进入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病人多为病情较为严重的老人,许多患者存在心理、生理结构及功能上的障碍、损伤。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神经内科的病人更容易出现意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做好一系列预防、维护、补救工作,努力使护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从而使病人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避免产生医患矛盾,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 当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达,以及关于内科的学科领域的发展深入,我国多地医院的神经内科也得到了长足进步[1]。面对可喜之处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到护理安全隐患已渐渐成为阻碍护理工作开展和学科进一步完善的主要矛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针对医院管理层
1.1.1 规章制度制定不够完善,操作规程没有细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应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保障其实行[2]。而当前许多医院仍存在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不足,同时没有具体细化的操作规程,这就直接导致护理人员管理松散,有过多的自主裁量权,趋于个人利益最大化,没有严格的自律能力,极易引发纠纷与事故。
1.1.2 培训及后期学习的匮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学科及医疗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尤其是许多地方医院都引进了国际领先的治疗技术及设备,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后期学习培训[3]。而相反,很多医院都没有重视与时俱进进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导致护理人员水平层次不齐,人才发展缓慢。
1.1.3 人员配置不合理 神经内科的患者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生理障碍,应是护理的重点对象。而一些医院相关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神经内科专业护理资源较为匮乏,无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4]。家属无奈会聘请一些专业技能较低甚至没有相关专业护理经历的人,这十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甚至会适得其反。
1.2 针对护理人员
1.2.1 法律意识淡薄,难以维护患者和自身的权利 护理人员作为为患者进行服务的主体,其不仅要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尽心尽责,更应注意维护患者和自身的一系列权利。而当前一些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淡漠产生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包括对患者自由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权利的破坏,对护理工作相关资料填写、保存不规范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难以列举证据,无法保护患者和自身。
1.2.2 职业素质有待提高,护理差错频发 有一部分护理人员较为欠缺敬业精神,缺乏基本职业素养,对所做护理工作不求精益求精,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无法熟练地使用相关设备仪器,更有甚者将生活中懒散、疲惫的负面状态带入工作,致使护理差错频发。
1.2.3 没有及时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护理治疗是一个不断需要推进完善的过程,护理人员若不主动找患者及家属交流感受、不积极了解治疗推进情况就会导致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更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1.3 针对患者
由患者自身引起的护理安全隐患多为其病情所致,如不慎跌倒、意外走失、从床上摔下、吞咽障碍等。患者神经受损,运动障碍明显,而且由于体力虚弱,如若得不到时时关注和照料,就容易在发病时出现意外事故,为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可控的风险。
2 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的相关对策
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相比于其他科室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也更为关键,对于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三方,都应做出自身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为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服务、早日康复共同努力。
2.1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护理规范
对于现在有些医院人员管理松懈导致服务质量不高,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纠纷等不良后果,我认为首先应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护理人员服务流程,使每一项治疗程序都有条可依[5]。规范有序的控制措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重视程度和自律程度,同时还能够使院方管理更为高效,对于患者而言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有力途径。
2.2 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度
在当今法制社会的大背景下,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增强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院方应加强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工作,首先要求其明确责任与义务,知晓患者所应享受的基本权利,然后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触及未发放违规底线,同时认真对待临床护理记录,妥善保管相关资料,严格审核,这是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更是对自身负责的体现,通过提高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3 明确重点监护对象,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作为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了解,熟知治疗进程,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式技巧,以心换心,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不仅可以为医生调整治疗步骤提供建议、有利于患者康复,更可以为自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6]。
2.4 定期开展相关继续学习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培训活动应作为医院定期的工作完成,通过专业技能相关培训,让医护人员不断强化专业技能,随时保持专业敏感性和谨慎性,同时通过培训查漏补缺,结合实际工作经历,更有助于医护人员提高自我。
3 结语
患者与护理人员、医院应属于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好护理工作,尤其是处理好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安全隐患问题,不仅对患者的尽早康复能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具有扫除障碍的积极作用,更是对医院,乃至对整个医疗护理领域都将产生一定的良好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红蕾,潘艳.神经内科护理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及防范[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
[2] 刘灵芝.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防护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
[3] 陈英月.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1).
[4] 张红,张娅菊,石智玲.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2).
关键词:等级医院评审;护士;在职培训
医学模式的改变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水平的不断增高,不但对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范畴也随之不断的拓展和细化,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致使护理群体不同程度地产生职业倦怠,造成护理人才的流失。2012年我科护士共24例,离职4例,院内轮转2例。在等级医院评审之际,面对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医学院校扩大范围招生,新近护士综合素质下降、科室护士低年资化,培训工作是否到位,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6月~10月科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19~36岁。以2013年1月~5月科室护士为改进前组,以2013年6月~10月科室护士为改进后组。两组学员在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上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分析改进前组在培训工作中的不足 通过等级办护理组检查情况以及科室理论考核分数情况,发现:科室护理同仁对等级医院评审不够重视,相关基础知识匮乏,基础护理操作不规范,专科知识欠缺等。
1.2.2改进培训方法
1.2.2.1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学习并掌握相关规章制度 医院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重新梳理或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科室结合自己的情况,也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如科室护理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应急预案、操作流程等等,是要求每个员工都掌握的。科室印发相关制度及相关知识的资料,人手一份,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学习,制定培训计划,每月组织考核。
1.2.2.2在医院层面上,等级办工作组安排全院科室人员利用下班时间参加相关制度学习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不停的提问或模拟演练,以提高培训效果。培训时间严格考勤,并加大惩罚力度,以此达到100%的参培率。在2013年11月等级医院评审前期,等级办对全院员工共组织了213场培训。
1.2.2.3专科部分以实际开展工作为培训重点 遵循成人教育"补需"宗旨,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2]。科室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进行业务学习,业务学习的任务安排给每一位护士,每一位护士都轮流着做老师,在准备讲课过程中重温和强化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利用床旁交接班进行提问,了解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病情的掌握,是否能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和记录。利用每月一次的护理业务查房,安排3~4人参加发言,做成PPT,内容分别为:对患者做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阳性体征,针对患者的主要病情,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措施的有效性,辅助查房者做有关该疾病的病因、病理机理、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主要用药的相关知识及该患者出院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最后全体护士讨论,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和建议,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做总结。利用疑难病例讨论,提前安排好讨论的内容,科室护士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在危重、死亡、疑难病例讨论中各抒己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知识。利用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会,针对科室本月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下月重点要整改的问题,所要采取的措施。下月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成员及护士长重点质控要整改的问题,这样做了以后,科室的问题逐渐得到一一解决,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1.2.2.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强化在职培训 等级医院评审期间,全院员工齐心协力,工作热情度高涨。检验科组织培训全院护理人员有关微量血糖仪使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组织考核和授权;设备科人员组织了各种仪器设备厂家到医院开展培训工作,如呼吸机厂家到医院授课,培训呼吸机使用的原理、常用参数调节、常见报警的处理、消毒保养等。使科室护理人员掌握了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既保护了仪器设备,又掌握了使用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2.2.5充分发挥科室总带教老师的作用 总带教老师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安排每周两天的带教班,专门负责制定科室的培训计划,并负责科室业务学习的安排和操作的培训。总带教老师是科室的技术骨干,专业技术强,理论基础扎实,重点培训低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也要重温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达到全科护理同仁不断成长、提高的目的。
1.2.2.6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 根据医院制定的职工考核管理办法,组织学习,全体员工执行。医院职工考核管理办法,奖惩力度比较大,对无故不参加培训、不参加理论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职工重扣,为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过关,医院领导决心很大。在医院考核激励制度的执行下,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参加考核。对于在等级医院评审过程中的表现与职称晋升挂钩,个人成绩计入技术档案。院内组织理论考核每年2次,科内组织理论考核每季度一次。科室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质控1次/w,片区护士长、护理部质量控制组每月质控一次,针对存在的问题,科室高度重视,认真分析,通过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会讨论,每月有重点的进行分析整改。
2结果
经过上述的培训工作,我科护士的培训效果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在2013年11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的工作中,我院顺利通过了云南省卫生厅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评审。在等级医院评审相关知识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中成绩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3讨论
我院是一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目标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对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通过加班来培训、学习来缩短差距。我院在院领导的带领下,1w加1d或2d,下了白班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组织院内、科内的大量的培训工作。
培训内容的选择,是达到培训目的的知识载体,应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求确定培训内容,注重素质培养、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3]。根据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的标准,医院制定和修订了大量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执行,首先是全院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掌握。通过科内发放相关的培训资料,组织在加班或业余的时间中培训。院内组织培训,边培训,边提问,边模拟演练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科内专科知识的培训则与科内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进行。院内、科内组织相关的理论闭卷考试,严格考勤,考试成绩优秀者或低于合格分的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室全体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有效的职工考核激励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职工只会做领导检查和考核的,如果医院领导不重视,对培训参不参加一个样,考核合不合格一个样,那么职工参加培训是不会重视的。人都是有惰性的,在大量培训任务需要有效完成时只有逼着大家进步。
通过培训的到位,全科护理同仁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医院规章制度、基本操作技能、急救技能、专科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等等都得到了熟悉和掌握。等级医院评审的目标是改善医院的服务质量、医疗安全、提升医院的服务内涵。通过培训,我科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改善,每月出院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由原来的90%以上达到了95%以上。
综上所述,护士的在职培训不仅是等级医院评审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更好的服务患者的需要。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患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只有提升我们的素质,改善我们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才能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谢红梅.护士分层级管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6):3207-3209.
对本站的计划生育手术对象采取以下的临床护理措施:
1.1加强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为落实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本站积极组织护理人员系统地学习《医护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贵州省计生服务管理条例》等与本站工作性质息息相关的计生、护理法制法规细则,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及工作流程,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以保护患者的隐私为荣、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为己任,积极防范因意外事故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秉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服务对象要有耐心、爱心,全心全意地为计生手术对象服务。
1.2增强工作责任心,减少失误责任心是使人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了充分调动本站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站采取了以下措施:(1)设法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待遇,激发其事业心,提高其职业认同感。(2)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对工作流程中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常抓不懈,时刻警示护工要细心对待本职工作,学会换位思考,多为患者及其家属着想,努力使本站工作向着更和谐的方向发展。同时,应使本站护理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尽可能地减少手术护理工作中的失误,严格排查各种安全隐患。
1.3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建制是目前企事业单位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细化各项工作制度是保证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护理纠纷的重要保证。为了提高计生手术护理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我们应依据行业规则,为护士制定严格、规范、便于操作的计划生育服务规章制度,并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必遵,将各种章制责任到人。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既是对患者负责的一种体现,更是对医护人员的一种自我保护。
1.4加强管理督查力度,积极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在计生服务工作站的护理工作中,加强管理督查力度,消除各种护理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日常督查工作中,要依据各项章制进行站内设施检查,对患者术后和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和提前预防,做到“未雨绸缪”。同时,应收集和分析本站工作人员提供和反馈的各种信息,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严把各工作环节的质量关。
1.5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沟通工作我们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患者在接受计划生育服务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个别患者还可应出现药物过敏而出现恐慌心理。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不同程度地损害其心理健康,延缓其术后康复的速度。为此,我们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运用医学、护理学、解剖学等知识与手术对象进行亲切的交流,消除她们心中的疑虑。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用亲切的目光、和蔼的言语,耐心解答患者关切的问题,鼓励和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调整身心状态,争取早日康复。
2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120例2012年组患者中,对本站计生手术护理服务持非常满意态度的患者有74例,占61.67%,2011年组增长了17.5个百分点;该组患者对本站计生手术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从72.5%上升到98.33%,认为本站计生手术护理服务质量差的患者比例从7.50%下降到零。与2011年组患者相比,2012年组患者对本站计生手术相关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本站护理人员也因此受到了主管部门的表彰和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
3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实施风险管理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为观察组,风险管理前的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的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
1.2方法
在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各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实行全员护理风险管理,通过讨论会形式分析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探讨相应对策并落实到实际护理执行中。
2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4.8±2.3)分,与风险管理实施前(80.5±3.1)相比,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在风险管理实施前,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为6.4%,而在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概率降至0.2%,有了明显改善(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骨科护理的风险因素
3.1.1护理相关规章制度落实较差
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开展护理工作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基础。但是,实际工作当中,有许多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对于规章制度的重视性不够,出于工作效率、自身心态等各方面原因,并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所要求的流程,在护理工作中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督力度的不足,都会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3.1.2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
骨科患者的护理对于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有着较高要求,尤其是骨科患者属于复合伤、多发伤等创伤的,其病情较为复杂、病情发展快,如果不能准确处理,就会给患者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在实践当中,由于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够,不能通过观察发现患者病情可能发生的病症,缺乏评判性思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导致患者病情治疗被延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3.1.3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缺乏
首先,在许多护理人员观念当中,认为安全是领导的事情,对护理安全的重视不够,没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难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使护理风险因素不断累积,最终引起安全事故,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其次,许多护理人员没有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深入了解,在护理工作当中只重视临床治疗,而忽视了书面记录,在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时,拿不出准确的证据来保护自己。
3.1.4护士人员数量编制严重不足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许多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味降低运行成本,导致医院骨科的护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人员数量与骨科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缺口,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加上床位的缺少,都给骨科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妨碍,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
3.1.5医院环境与设施方面问题
良好的环境和先进的设备是骨科护理良好进行的重要保证,在一些医院当中,环境建设存在着一定不足,比如走廊或厕所等区域光线过暗,没有设置应急灯等,给患者的活动带来风险;而在治疗设施上,有些医院设施并不齐全,对于仪器、设施的维护和检修不到位,药物没有及时补足,这些也会给骨科护理带来风险。
3.1.6交流沟通技巧的缺乏
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是了解患者病情的重要途径,也是护士的重要工作方式,但是许多护理人员对于交流沟通技巧掌握不足,与患者的沟通较为困难,对于患者的问题没有耐心、细心的解答,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存在敷衍、烦躁等现象,引起患者的不满,进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为医患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
3.1.7患者自身因素
首先,患者对护理服务缺乏准确认知,许多为患者制定的个性化、人性化护理方法和技术在患者认知中是医院为了赚钱而提出的,导致患者出现拒绝接受新护理方法和技术的现象。其次,部分骨科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病情严重等因素,在情绪上容易出现郁闷、烦躁等现象,影响了与护理人员的交流和配合,增加骨科护理的风险。
3.2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3.2.1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
护理专业素养是骨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医院方面应该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通过开展各类学习班和培训课来提高护士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了解。同时,还要通过模拟训练来增加护士的护理实践经验,并通过训练来发现护士自身存在的不足以进行改正,提高护士防风险意识和专业素养,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3.2.2提高护士安全和法律意识
首先,对护士开展安全教育,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使护士主动自觉的维护安全,积极做好病房巡视与健康宣教工作,将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到位,及时纠正护理当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为骨科护理的安全开展创造条件。其次,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使护士养成查对、检查、岗位、素质和法律五个风险管理意识,并以法律的相关规定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及时、准确、详实地记录护理文书,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医患纠纷。
3.2.3增加骨科护士的人员编制
对护士的工作范畴和岗位职责进行明确,避免岗位和责任混乱问题;同时,根据骨科护理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层次、数量相当的护士;最后,采用弹性排班制度,使护士以最佳的精神和身体状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3.2.4建立骨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应急预案针对的主要是常见的临床危急问题,包括摔倒、坠床、猝死或失血性休克以及其他并发症等,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规范的流程来提高应急处理效果,有效控制风险的大小,保障患者安全。在制定应急预案后,还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严格遵守事先控制、事后严肃处理的基本原则,按照床边交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要求落实护理工作,提高风险防范的效果。
3.2.5做好护理环境的安全建设
在护理患儿时,一定要保持行动敏捷、有条不紊,按照医嘱严格执行,确认所有程序无误后再执行治疗。特殊情况下,采取分级护理,确定好正确的巡视间隔,从而保证对患者的良好护理,要求每天至少巡视病人3次。一般而言其具体的时间规定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执行,一级护理为15~30min巡视病人1次;二级护理通常需要30~60min巡视1次;三级护理则需要对病人24h连续监护。对于患儿药品及器材应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其次,要及时应对纠纷的发生。一般而言,在发生纠纷时对于投诉问题,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家长进行道歉沟通。必要时,可以请求卫生局行政调解。如果是鉴定一是通过卫生局向当地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是双方共同委托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社会司法鉴定机构);如果是诉讼就是向当地基层法院以及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向他们申请调解;或者也可以到仲裁委员会,在双方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申请仲裁,从而将问题有效解决。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交接班制度。一般而言,病区护理晨交接班的内容主要包括:24小时患者总数、新入院、出院数、手术、分娩、病危、死亡、转科(院)病人数及情况、急救药品器械、特殊治疗和特殊标本的留取等,而且还包含特殊病人的心理状况、病情变化、当日或次日手术患者及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注意情况。另外,要规范操作规程,比如在换药、更换药品时做到三查八对,确保药品无误后才可执行,并且相关责任签字核对,确保各个护理环节的具体落实,加强全过程负责、减少相关环节上的漏洞,强化细节管理,加强随时的观察,对用药有数、对患儿有数、对技术有数,确保患儿的安全。要随时记录患儿的动态信息,正确书护理文书,将病人的信息以及具体的治疗以及恢复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同时,要对患儿及家属给予人文关怀,了解相关人员的心理活动,取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满足家长的精神需求,收集有效信息,避免潜在问题的发生,以便于及时有效的处理。此外,提高责任心。医护人员在工作时,要认真细心,对患者热情亲切。认真细心指的就是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三查八对,对于操作对象和加的药物要认真细心的核对,避免差错。还有就是在工作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要热情亲切,患者患病在心情上会有一些焦虑和紧张,为了发泄这种情绪,预后较差的患者往往暴躁易怒,医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理解和疏导患者。对于无人监管的时候要自觉坚守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对于同事要求帮助的时候要量力而行,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去对病人进行操作不仅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但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家长排队隐患。同时,在收费时,要通过认真仔细的核对后,再进行处理,确保各项费用的正确性,避免多收和重收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地降低护理纠纷的产生。
2强化管理
为了更好避免儿科病房常见护理纠纷问题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从根本上缓解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增强职业道德培养。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预防医疗事故和纠纷最为主要的方法和根本手段就是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为此,需要医护人员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从自身的语言修养到自身的行为修养,都需要加强培养,要做到礼貌待人,强化责任意识,注意文明行为,对于病人的健康和治疗情况高度负责。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四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督促病人按时用药,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准确准确记录,从而减缓医患矛盾的发生。其次,规范文书书写管理。在现代化医学环境下,人们的自我意识和法律意识正不断增加,而护理文书作为解决医患纠纷的主要依据,是对整个护理过程的真实反映,尤其是在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护理文书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为此,医护人员要必须要养成规范书写文书的好习惯,将护理内容,准确、详细的记录下来,不可以由于其他原因,而忘记文书的记录,同时,要保证护理文书记录的及时、准确、详细,切不可以随意涂改、书写潦草,或者是错记脱漏,以此来保证护理文书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为医患纠纷解决提供良好的依据和保障。第三,强化规章制度管理。在医患纠纷中,要想消除隐患,就要强化和完善规章制度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良好保证就是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建立。为此,需要医院管理人员,充分落实规章制度的管理与执行,完善相关制度,要求所有医护人员都要按照制度内容,规范操作护理流程,强化医护人员操作行为的法律约束。同时,要建立相关的交接班制度和检查制度,要求护长通过检查、督促、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预防和减少产科护理纠纷。教育护理人员认识到:遵章守法不但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另外,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在现代医学领域中,专业的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也是解决医患纠纷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资源创造条件,优化资源组合,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如医院定期举办培训活动,由护长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所有医护人员都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培训当中,加强业务学习,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责任心,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掌握多项操作技巧和技能,提高技术水平,在平时工作中落实各项制度,遵循护理常规,从而杜绝医疗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临床中,有很大一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务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者错误造成的,为此,在保证自己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做好自己该做事情。
3总结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疾病诊断、治疗及病危重患抢救的重要场所,是重要的技术部门。手术室与很多部门相连接,不仅与手术科室相接连,还与血库、临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手术要求设备齐全,无菌操作。在手术过程中,要确保在无菌环境下操作,以防细菌、病菌感染,确保手术成功率[1]。正因为如此,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了。要做好手术室护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就要从分析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着手,找出问题所在,进而寻找相应的防范措施,这也是现代医院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1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
1.1手术室器械、设备管理不到位 手术室是抢救患者的场所,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手术操作。然而,手术室的工作压力大,工作繁重,相应的环节和程序也是繁琐、复杂,手术室人员较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有些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如手术室器械和设备管理不到位,手术室对于相关设备、器械等需要量较大,有些手术器械摆放不整齐,杂乱无章,在手术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错拿器械,影响手术进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2无菌操作不规范 手术室对于无菌操作规范也是非常严格的。手术室人员流动大,空气中浮游菌数量易超标,给手术带来隐患,易造成手术人员及患者病菌感染,威胁手术人员及患者身体健康。因此,手术室要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手术室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室消毒,若手术室未按照无菌操作规范严格消毒,术后患者极易伤口感染,严重的会因患者术中重度感染而影响手术进程,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3专业技能不够硬 在手术室内,医护人员时刻都在与死神打交道,力争从死神手中抢救患者宝贵的生命。因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能不够硬,实际操作不佳,在手术过程中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无法冷静思考、沉着面对,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错失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给抢救患者带来很多不安全的隐患。
1.4手术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 手术室是与死神争分夺秒,在第一时间拯救患者生命,但仍有因手术护理措施多样、复杂,使得记录人员在记录过程中只是执行口头医嘱,无法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记录手术护理过程中的内容,造成手术护理记录不规范,不连贯,重点不突出,漏记等现象。因无法完整的记录手术过程中的所有措施及用药,很多口头医嘱无法当场转化为规范的护理文书,为可能发生的护患纠纷埋下安全隐患。
2 手术室护理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手术室器械、设备管理 手术室对器械、设备要求都很严格,不得有半点延误或者差错。所以,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手术室器械、设备,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六查":接患者查、患者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使用。"四查":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严格按照制度对器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器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能立马投入使用,为手术节省更多时间,为手术进行提供强而有力的物质力量支撑。
2.2规范无菌操作 手术室对于环境的要求是很讲究的,必须要保证无菌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可以达到器官移植、心脏、血管、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的要求。否则,易造成手术病菌感染,使得患者在术后极易发生感染,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现代无菌手术室的无菌操作一般采用高效低毒消毒剂,配合使用高效安全的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以达到手术室要求的高度无菌环境[2]。同时,要保持手术室的门是关闭的,并尽量减少人员进出手术室。
2.3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要充分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培训问题,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医院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取进一步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奖励医护人员不断进修,参加大专、本科学习,定期外派手术室护理人员外出参加研讨会交流学习新的技术与知识。
2.4规范护理文书 重视手术室护理文书的管理,这是手术护理过程的重要依据[3]。要严格按照护理文书规范书术室护理文书。做到对手术治疗、护理、病情变化、口头医嘱进行实时登记,全程记录患者手术护理的过程,在记录过程中必须保持要及时、谨慎、客观、准确、完整的工作态度,术后必须妥善保管手术护理文书的相关资料记录。
3 小结
手术室护理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特别是对器械、设备的管理、无菌操作及护理文书。手术室护理只有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才能确保手术过程中按章办事减少失误,将可能出现的差错、失误扼杀在萌芽状态中,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参考文献:
[1]余聪芝,王果花.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02:277-278.
患者住院期间安全能否得到保证,与医疗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各医院对护理安全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并通过预防性的评估,找出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场所及就医环境。
1 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
1.1 与护士责任相关的问题:主要是指因护士责任心不强、,不按规章制度或操作流程办事,对患者的安全造成的威胁。如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出现给药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给药剂量错误,漏给药物等,这类问题最常见,也是危害性最大的安全问题。
1.2 与护士技术相关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护士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强等对患者造成不安全的问题。如:遇抢救患者,年轻护士经验不足,工作忙乱无序,静脉穿刺技术不佳,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抢救等。
1.3 与护士语言或行为相关的问题:由于护士的语言或者行为不当给患者造成生理心理上的不满和刺激引发不安全的结果。如:护士服务态度恶劣,导致患者情绪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病情恶化等严重后果。
1.4 与设备和环境相关的问题:这类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如一次性医疗用品污染,环境污染,食物污染等给患者造成医院感染等不安全的后果。
2 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
2.1 管理方面:护理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到位,护理安全才有保障。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有:(1)管理不力,要求不严格,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环境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到位。(2)思想教育薄弱,没有护理安全意识,不重视对护士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教育,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安全护理观念。(3)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或已有的制度没有落到实处。(4)护理人员缺编或者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临床护士超负荷工作,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从而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5)各科室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者维护不佳,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使用时延误抢救,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2.2 护士方面: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安全护理的基础。当护士的素质与护理工作不符要求,就出现一系列护理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1)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的法律责任没有充分的认识,缺乏从法律的角度去认识和考虑护理问题。(2)专业思想不牢固。(3)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规程。如随意简化操作流程,“三查七对”未落实或者流于形式化、机械化,加药配液体不仔细,出现加错药、剂量错误等护理问题。(4)技术不精湛,经验不足。(5)专业知识缺乏。
2.3 环境卫生方面:重要是医院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理。
3 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3.1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因此从思想上要强化法制观念,反复强调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对护士进行持续有效的安全教育,科室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案例分析,从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警钟长鸣。
3.2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科室制定专科培训计划,不断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训练考核,提高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科室每周安排1次小讲课,要求全体护士必须参加学习,做好笔记,要求护士以上人员每年完成1~2篇护理论文,选派优秀论文参加护理论文的交流学习会议。使护士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在护理管理中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使用是护士长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做好人力资源的调配。
3.3 引导护士正确与患者沟通:平时重视服务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护士长利用工作中的典型事例教育护士,加强换位思想的渗透,不定期组织有关礼仪、沟通技巧方面的讲座和培训,并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加以应用。患者入院时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注重营造亲切温馨的氛围,指导护士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护理服务,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安全感和亲切感。
3.4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护理记录:病区内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对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的使用及时制定操作规程,严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记录有统一的表格,对记录的内容、格式、表述均进行规范,做到护理记录及时、正确、客观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3.5 保证各种设备仪器正常进行,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对各种仪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做好设备保养记录,并协同医疗设备科的技术人员按规定进行保养、测定调试等,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抢救药物要做到随用随补,药品标签保持清楚,保证药品的质量,使其保持完备状态。
3.6 提高整改措施、持续品质改进:对于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本科护理单元应组织护士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并保证能够顺利实施,使护理安全质量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