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范文

新生儿的护理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的护理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的护理常识

第1篇: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范文

【摘要】目的:尝试在护理专业学历教育末期增设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课程,培养具备通科护理能力和新生儿护理领域专门化能力兼备的人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5月我校在3所省级教学医院参加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的护理专科学生,共69人,为观察组。同时间同医院未参加专门化培训的护理实习生75人,设为对照组。在学历教育最后1学年进行为期10个月各科室轮岗实习,包括新生儿科实习1个月,观察组在7个月轮岗实习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比较两组新生儿科出科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综合理论考核和新生儿科之外各轮转科室平均实践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综合理论成绩和其他轮转实习科室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别。结论:学历教育末期增设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课程既在不影响护理学生综合实习成绩,又能显著提高学生对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关键词】护理教育;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3.3

新生儿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新生儿科护士除具备基础护理技能外,还必须具备特殊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经过传统的一学年各专科的护理轮转实习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护士几乎不能直接胜任新生儿护理的工作。为此,我校从2006年开始为护理学生在学历教育末期提供为期3个月新生儿专科护理顶岗培训,效果满意,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月~2011年5月,选择我校在山东省3所3甲级综合医院参加新生儿科专门化培训的护理专科学生,共69人,均为女生,为观察组。同时间同医院未参加专门化培训的护理实习生75人,设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学历教育最后1学年进行为期10个月的综合医院轮岗实习,其中包括新生儿科实习1个月,采用传统跟班制培训模式,带教老师根据工作中遇到的临床情况随机带教,实习结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1.2.2 观察组在完成7个月轮岗实习后进入新生儿科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科护理培训。依据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并结合新生儿护理专科特色,由学校专业教师与医院行业专家充分讨论后确立顶岗培训内容及实施路径,带教老师严格按照路径表进行临床带教和效果评价。

1.3 评价指标

2组同学在任何轮转科室实习结束前均进行出科理论和实践考核,实习结束前进行临床综合理论考核;评价指标为新生儿科出科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综合理论考核和其他各轮转科室平均实践考核成绩。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P

2.结果

两组培训效果观察组新生儿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近几十年来伴随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呈现专科细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使行业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世纪初,美国首先开始了专科护士培训[1],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专科护士的培训已颇具规模,我国于21世纪初开始尝试专科护士的培养,殷彩欣[2]、霍孝蓉[3]分别在儿科及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中取得良好效果和经验。但专科护理培训我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培训仅针对已在工作岗位上的护士进行。新护士往往未经过任何专科培训就走向专科护理岗位,这导致新护士工作茫然,上手慢,出错率相对高,影响了专科护理质量。本课题在学历教育末期增设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课程,结果显示课程有效提高了实习学生对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结果显示压缩轮转实习并未影响到学生通科护理能力的学习。

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课程的增设目的是培养具备通科护理能力和新生儿护理领域的专门化能力兼备的人才。这既满足了行业需求,也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和机会。

参考文献

[1]魏革,黎蔚华.临床专科护士培养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6,9﹙20﹚:2424—2425

第2篇: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范文

随着母婴同室的普遍建立,母乳喂养得以大力推广。新生儿护理工作模式已有过去传统的母婴分离.封闭式的婴儿室集中护理.转变为母婴同室的开放性护理[1,2]。由于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的感情特别投入。新生儿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她们关心的重点。并且产妇多数初为人母,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不同程度的缺乏[3]。她们迫切需要接受和掌握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这就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护理难点

1.1授乳知识缺乏

首先是哺乳方法,不知如何操作,产前缺乏必要的学习和训练。同时大多数产妇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产后2-3d才开始有乳汁分泌,新生儿吸吮是“空吸”,不能主动早吸吮亦不能很好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对母乳喂养的优点不了解,顾虑乳汁少而加喂糖水或牛奶等。另外由于新生儿较长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认为新生儿并不饥饿或认为不能打扰其睡眠,造成吸吮次数少(每天小于4次)。不足以刺激乳汁的分泌而乳量少,不能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4]。

1.2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缺乏

受长辈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现下列情况;(1)认为室内不宜通风,对新生儿包裹太厚,保暖过度,导致体温过热。(2)注重新生儿睡头型(后脑勺扁平)常取平卧位,造成溢乳或呕吐。(3)留恋传统蜡烛包,用绳子捆扎新生儿的四肢。(4)所谓给新生儿“清胎热”,即使用黄连,金银花露等,导致新生儿呕吐或腹泻;用乳汁擦新生儿的眼睛,认为可治结膜炎。(5)对新生儿脐带的”暴露法”护理不够理解。

1.3缺乏正常的新生儿生理知识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肿胀、女婴出现阴道分泌物及少量出血,生理性黄疸等生理表现缺乏了解,并对此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2护理对策

2.1传授哺乳知识。认真讲解乳汁分泌的生理知识及早吸吮、早分泌的道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初乳具有的免疫功能及产妇乳汁分泌的自身调节功能,指导具体的哺乳方法及,特别对初产妇,医护人员要多次讲解、示范,使之熟练掌握。在讲解的同时给予早吸吮指导,告诉产妇有效的早吸吮可提早乳汁分泌时间,增加泌乳量,增强产妇的哺乳信心,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实现母乳喂养。在母婴同室内禁用奶粉奶瓶,同时嘱产妇要按需哺乳,新生儿睡眠超过3h,尤其在夜间,一定要催醒哺乳。

2.2及时讲解新生儿生理性表现

新生儿的生理性表现是产妇及家属集中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讲解的主要内容。(1)生后1-3d!由于新生儿摄入少,排出水分相对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不超过6%-9%;3d后体重开始回升,如体重下降超过10%,要观察乳汁量和新生儿吸吮情况,加强喂哺。(2)生后2-3d由于新生儿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肝内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不足,出现生理性黄疸,5-6d达高峰,10-14d消退,不需处理。(3)生后3-5d新生儿受母亲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乳腺肿胀,2-3周后消退,嘱产妇勿用手挤压,!以防感染.5-7d女婴阴道可出现分泌物或少量出血,1-3d可自然停止.通过及时讲解,产妇及家属均能理解,并解除了紧张焦虑心理.

2.3讲解科学育儿常识

使她们自觉接受新知识,转变旧观念。①母婴同室内空气要清新流通,每日通风1-2次,每次半小时,室温保持在22'C -24 C ,湿度以55%-66%为宜,新生儿衣着和包被以四肢温和为度,体温保持在36'C -37'C :②新生儿因消化道的解剖特点易发生滋奶,哺乳后30min内宜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以头高脚低位抱人怀中或轻拍新生儿后背,使胃内多余气体排出,以减少溢奶;③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四肢逐渐伸展,应取消捆绑式包被,更换柔软宽松的衣裤,以便于哺乳,增加新生儿活动量,促进其健康发育;④暴露脐带护理。即出生3d沐浴后不再包扎脐部,只需用家而康棉签擦拭脐轮及脐带残端,1-2次/d,保持干燥、清洁至脱落;⑤由于胎儿在宫内受羊水刺激或通过产道时接触含有细菌的粘液,出生后可出现结膜浮肿或炎性分泌物,可用金霉素眼液滴眼3次/d, 2-3 d可治愈。

参考文献

[1]张俊茹.母婴同室探视人员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E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2):2697.

[2]向丽,杜鹃。谢立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E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6.

第3篇: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5例。9例新生儿肺炎,7例母婴血型不吻合而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12例新生儿湿疹,20例新生儿黄疸,10例新生儿脐炎。

1.2护理方法

认真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对新生儿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医院需要定期培训护士掌握基本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她们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身为一名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细心、耐心、爱心,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一定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学会不断调整个人心态,提高个人和新生儿家属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取得家属的谅解,提高家属的信任感。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知识与值班职责,并及时考核。以让每位护士牢记自己的职责及相关的护理法律责任。尤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比如: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新生儿脐炎,此时要求护士先洁净切口,消毒各种手术工具,一般在消毒杀菌以后,在患儿患处涂上硝酸银以干燥伤口,在7~14d脐炎会彻底消失。如果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新生儿体征异常,但个人没有能力解决必须第一时间向主治医生报告。

(3)按照医院的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在进行交接班时提前10~20min到岗,并且还要认真核对患儿身体状况。新生儿外出检查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由2名护士实施同步检查,当核查新生儿信息没有错误以后再和家属共同核实新生儿身份,随后让家属抱走。

(4)要求医护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以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要求护士认真书写各种护理文件。医院的相关领导也需要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关心爱护每1位护士,对待新生儿科室的护士们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以有效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加强医护人员的团结合作,对护士们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释放压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比较,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记录合格率、新生儿家长满意度与未实施护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病房属于高风险病室,患儿的病情变化速度快,护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难点,经本院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不周全的现象较普遍。因为新生儿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病房没有陪护,而新生儿又无语言表达能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个人的真正需求。在对新生儿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安群问题:尿布疹,红臀,交叉感染及鹅口疮等;用暖箱、烤灯等设备时诱发的烫伤;在对新生儿沐浴时受凉;新生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等。

(2)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查对制度。护理在交接班或者新生儿出院时没有认真核对床头卡、双手圈以及胸牌,诱发差错事故。新生儿入院时未认真进行身体检查,其肢体存在缺陷或者异常,没有和新生儿家属进行及时沟通留下安全问题。护士护理技能欠完善,缺乏护理经验,当发现新生儿病情恶化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新生儿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护理活动,是医院处理医患纠纷事件的有效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新生儿病房没有家属陪护,所以护理记录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少数护理人员忽视护理记录的书写,记录不及时,不规范准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护理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个别还出现严重的涂、刮、擦等不良现象。

第4篇: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剖宫产新生儿;一对一服务;新生儿健康

随着我国护理模式自功能制护理转向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分床管理病人,真正践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我院自2009年8月在产后病房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实行一对一护理服务,适应产妇及家属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体现责任制整体护理。本文重点总结一对一护理服务对剖宫产新生儿健康的有效促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排除产妇合并贫血、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严重内科疾病及其它高危因素,自愿选择一对一护理服务、剖宫产新生儿40例为研究组,实行常规护理的4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孕周、Apgar评分、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研究组固定2名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实行24小时不间断、一对一护理服务,负责至出院(两人白班、夜班轮替)。提供新生儿喂养、洗澡、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观察生理性黄疸、测量体重等全面护理。对照组给予剖宫产新生儿常规护理,即每位护士分管8-10位新生儿。追踪观察两组新生儿至出生一个月。

1.3一对一护理服务具体内容

1.3.1哺乳产妇剖宫产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即帮助补做母婴皮肤接触。首先帮产妇洗净双,新生儿取合适吸吮母乳。待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结合发放的《母婴护理常识告知书》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的重要性、按需哺乳的重要意义、哺乳的技巧,让其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取得积极配合,并逐渐掌握哺乳的技巧。避免产妇因刀口疼痛不适、无奶等理由拒绝新生儿吸吮。至多间隔3小时哺乳一次,每次吸吮时间达20-30分钟。每日记录新生儿大小便次数。

1.3.2脐部护理观察出生时脐带情况,有无结扎线松脱、脐带水肿、出血等。发现有渗血、结扎线松脱等现象及时重新消毒、结扎处理。每日用0.55%碘伏消毒液擦拭脐带残端及其窝轮部位,及时更换尿布,防止脐部感染。

1.3.3游泳、沐浴自出生后第二日始游泳1次/日,15-20min/次。喂奶后30min进行,脐部贴上防水脐贴以防感染。水温、室温复合新生儿游泳要求,新生儿颈部套上专用游泳圈,做好安全防护。每次游泳后进行沐浴。护士帮助新生儿俯卧位沐浴[1],每次5min,沐浴后称体重并记录。

1.3.4抚触调节室温25℃,适当播放轻音乐。护士剪短指甲,洗净双手,双手涂抹润肤油,按标准婴儿抚触手法进行抚触,每次15-20min,每日进行两次。新生儿过度哭闹时暂停。

1.3.5皮肤护理护理人员每日晨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新生儿眼睛、颜面部以及耳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保持皮肤清洁,观察皮肤有无皮疹、脓疱疮以及皮肤粘膜黄染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一对一护理服务,为产妇、新生儿提供了全方位的护理与健康宣教。母乳喂养指导、示范、讲解具体,并反复强化,增加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早开奶、每日吸吮次数多,使乳腺管及时畅通;同时,吸吮对的刺激可反射性地促进泌乳[2],从而大大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对照组进行早吸吮后,由于种种原因,责任护士未能全面教会母亲哺喂技巧,并且产妇惧怕刀口疼痛,在护士不能连续帮助的情况下,放弃了纯母乳喂养,导致泌乳晚、乳量少且有乳汁瘀积现象。

3.2生后早开奶、按需哺乳、乳量充足,可减轻或避免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2]。及时、早期地给予有效抚触,有助于增加新生儿体重[3]。研究证明,游泳、抚触均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促进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和肠蠕动,从而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有利于营养的吸收[4]。同时,游泳、沐浴运动量大,是体力消耗的过程。研究组新生儿母乳喂养充足,每日进行游泳、洗澡、抚触,所以新生儿对母乳需求增加、吸吮次数多,有利于保持体重正常或增加,发生异常体质量下降情况极少。

3.3新生儿母乳摄入充足,促使胎粪排出,小便次数多,胆红素代谢正常。所以,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快,因喂养不当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极少发生。对照组母乳摄入不足,未完全做到每日游泳、抚触,胎粪排出延迟,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黄疸加重,并且消退减慢,严重时发生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3.4每日进行皮肤清洁、消毒脐周、勤换尿布,及时观察有无皮疹和脓疱疮的发生。新生儿所用的衣物、尿布、包被每日放在日光下曝晒。以上措施有效避免了因细菌感染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皮疹、脓疱疮。保持脐部干燥,周围无红肿、渗液,促使脐带在7-10日脱落,无脐炎发生。

综上所述,一对一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丰富了护理服务的内涵。有效实施健康宣教,全方位护理服务,不仅解决了部分家庭的照护困难,加强了社会支持,更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身体安全、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琼,黄红玉.3种沐浴对新生儿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1.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9):115.

第5篇: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 产后访视 产褥期 健康教育

资料与方法

2009年四季度~2010年三季度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范围的产妇225例,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产后访视。其中第一胎198例(88%),第二胎27例(12%);阴道产48例(21.3%),剖宫产177例(78.7%),平均年龄26周岁。

方法:①提高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人人员业务素质:从事产后访视的儿保、妇保人员应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精湛的业务技术、优良的服务态度以及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而细腻的感情。②产后访视时间安排: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于产后第7、14、30天进行随访,其中第30天可以利用儿童满月注射疫苗的机会在社区中心进行。产后42天体检时再对一些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再次进行随访。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

产后访视健康指导内容:①产妇方面:了解产后一般情况。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产妇饮食与活动指导,恶露观察指导,伤口护理、护理,指导如何测量体温,如何观察产后并发症等问题,指导产妇科学体能锻炼,做到劳逸适度,但6周内应该避免重体力活动及久蹲,以防止子宫脱垂,指导哺乳期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等。②新生儿护理方面:指导产妇进行正确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如何进行新生儿脐部、臀部护理以及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技巧,并告知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培养其科学育儿观念。③建立健康随访热线:将社区中心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室电话公布到每一户有儿童家庭,以便及时解决其可能出现的其他相关的问题,使其能及时得到帮助。

产后访视健康指导的作用:①产后电话访视健康指导可提高母乳喂养率: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母乳喂养的好处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产后访视的开展,使产妇能及时地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促进了母乳喂养的顺利实施。②产后访视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再加上绝大多数产妇为初产妇,缺乏产后自我护理经验及新生儿护理及育儿经验。另外,产妇要适应新角色的转变以及生理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诸多问题,一时间难以接受且容易产生压抑心理。产后访视健康指导,有效解决产妇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她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新角色带来的种种问题,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和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使得产妇能保持良好的心境,顺利度过产褥期。③体现了社区医务人员的自身价值,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满意度:儿保、妇保医生为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健康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工作要求,也是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

讨 论

通过对225例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发现产褥期存在着大量的健康问题,包括加强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常识的宣传和教育。健全产褥期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并落到实处,促进产妇的身心恢复。

产后访视是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通过产后访视可以及时发现影响产妇及婴儿的健康问题。

第6篇: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范文

先天性鱼鳞病,是一组常染色体遗传性皮肤脱屑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硬和脱屑,组织学上表现为表皮增生和角化过度[1]。父母多为近亲婚配,有学者认为是脂质代谢异常,维生素A不足及表皮增生和脱落不平衡引起。我科收治1例火棉胶样新生儿鱼鳞病患儿,通过对产妇及其家属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1h,G3P1孕38+5周,入科时查体:T 35.5℃,HR 140次/min,R 60次/min,BP 68/30mmHg,全身红润,外观特殊,皮肤呈火棉胶样,全身发亮,可见耳鼻稍平坦,鼻孔小,双眼睑外翻,唇外翻,诊断为新生儿鱼鳞病。

2 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

2.1 紧张、焦虑、恐惧,希望得到关心及理解 在患儿被诊断初期,面对如此变故,家属表现得痛苦无助;面对患儿,产妇有着自责、自卑的心理,心理压力大,害怕家人指责。

2.2 拒绝心理 不愿意、不相信事实,害怕外人知道,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

2.3 不安心治疗 因患儿父母均为外来务工,家庭经济负担重,面对患儿的医疗费感到无助。

2.4 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 想要了解引起患儿疾病的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和一些有关优生优育常识,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对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3.1 同情、关心、体贴产妇及其家属 医护人员主动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热情接待,耐心解答父母双方提出的问题,实施父母双方的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勇于面对现实,建立信心,将自己的心理需求讲出,从而了解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担心的问题。

3.2 减轻父母亲的心理负担 避开探视时间来探视,为其保密,减轻心理压力。

3.3 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以诚恳、同情的心态与产妇及家属进行交谈,对产妇及家属讲解一些医学常识、引起新生儿鱼鳞病的原因、预防发生的措施及产妇产后卫生保健知识。在宣教过程中,认真倾听产妇及其家属的倾诉,鼓励他们说出心中的问题:如医疗费用问题;对未来生活感到失望。指导家属对产妇一些心理上的支持、生活上的照顾,特别是丈夫应更多一分的关心和体贴,多与产妇交流,给予理解和支持,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对于今后的再孕,告知鱼鳞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表现异常型几率为1/4,而3/4表现为正常型,使家属为治疗和再孕树立信心,帮助恢复产妇的自信心;申请减免部分医疗费用,减轻其经济负担。

3.4 使产妇及家属信任医护人员 每次家属来探视时,告知患儿每一分好的进展,如今天能吃奶了;眼睑外翻好转了等等,使家属充满信心。指导家属如何护理患儿,操作过程中手法轻柔,技术娴熟,给家属以放心感、信任感。

3.5 做好出院指导 在准备出院的前几天,手把手的教会母亲如何护理患儿:注意保暖,保持包被整洁,操作时动作轻柔,注意皮肤护理,不要频繁的用过热的水、避免使用碱性清洁用品洗浴,每次洗完后用维生素E药液涂抹全身。注意消毒隔离,耐心喂养。同时指导产妇产后应采取相应的避孕措施,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病情,考虑怀孕时机。

4 结果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儿家属心理负担,使之能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多给予支持、理解和积极配合,情绪比较稳定,患儿母亲能主动、自觉地学习患儿护理知识。

5 体会

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使其顺利渡过生理、心理不适期,减少不良因素对产妇的心理健康影响。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实施,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水平与地位。

第7篇: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更好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8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8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经过及时科学的治疗及正确有效的护理,无1例孕妇死亡,胎盘早剥、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且得到有效控制。无1例围产儿死亡,存活率显著提高。无1例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结论 及时给予妊娠糖尿病患者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胰岛素护理等,对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保护母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临床观察;护理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其发生率占孕妇的1%~5%,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GDM属于高危妊娠,不仅容易导致多种母婴并发症,引起产妇流产、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增加感染率,还易造成胎儿畸形、巨大儿增多、胎死宫中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等新生儿疾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因此,探讨妊娠糖尿病更好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对策,对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患者和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9~2011年间对收治的8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8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4.3±3.1)岁,其中初产妇58例,经产妇26例。所有患者怀孕前均无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病史,经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GDM。排除既往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无高血压、心、肝、肾等病史,无泌尿系统感染等炎症,近期没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1.2诊断标准[2]

空腹10 h后,将50g葡萄糖溶于温水200mL中,5min内服完,lh后测血糖值,如血糖>7.8mmol/L,于次日再行糖耐量试验,将75g葡萄糖溶于温水200mL中口服,如空腹血糖>5.6mmol/L、服后1h >10.3mmol/L、服后2h>8.6mmol/L,服后3 h>6.7mmol/L,以上分别达到或有2项达到,诊断为GDM。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GDM患者在得知病情后,由于担心该病会影响自己和胎儿的健康,会普遍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心理负担较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积极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该病的相关知识,让其对该病有科学的认识,耐心的解答他们的疑问。主动关心患者,对患者进行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发动患者亲属多多关心、鼓励患者,用家庭的温暖支持患者一起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2.2健康宣教

由于GDM病情的特殊性,患者容易在长期的病程中,对病情掉以轻心,使病情出现变化。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耐心、详细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相关的妊娠糖尿病常识,对自己的病情有科学的认识,了解到孕期血糖不稳定对自己和胎儿的危害性。同时,要强调科学的治疗和护理,能够使患者和胎儿得到最大的保障,减轻患者的担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此外,积极指导患者熟练掌握正确的血糖检测、观察、判断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增强患者处理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的能力。

2.3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的关键,GDM患者的饮食与其他类型糖尿病又有所不同,如何均衡饮食以保证有效控制血糖,又能保证母子顺利通过妊娠,是妊娠期糖尿病妇女饮食管理的关键之处[3]。护理人员应先了解患者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多选用大豆制品,玉米面,含水分较多的茎叶类蔬菜及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西红柿等,以提供孕期胎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严格控制孕妇体重的增加,定时、定量进餐,少食多餐,睡前进餐一次,以保证胎儿营养的需要。

2.4胰岛素护理

在GDM的治疗中,由于口服降糖药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不宜使用,因此,主要通过控制饮食和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护理人员要非常注意胰岛素的剂型、剂量和注射部位,采取一对一个体化治疗。从小剂量注射开始,随着妊娠天数增加,根据病情发展,适当调整剂量。每日进行4~6次血糖监测,以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及疗效。产后因血糖来源中断,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存在,不及时补充糖则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因此护理人要要在产后30 min内向新生儿喂食25%葡萄糖水10~3Oml并严密监测血糖,随时报告医生调整医嘱[4]。

3 结果

8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经过及时科学的治疗及正确有效的护理,无1例孕妇死亡,胎盘早剥、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且得到有效控制。无1例围产儿死亡,存活率显著提高。无1例新生儿低血糖发生。

4 结语

第8篇: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实施体会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母婴同室内为围产期的产妇、婴儿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产后护理期间,母婴床旁护理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要,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保障母乳喂养实施,让母亲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角色转变,体现了产科服务模式人文关怀的特点。母婴床旁护理尊重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参与和知情对保健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自律性,提高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我院产科自2011 年2 月至今,共有188 例产科病房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采取了母婴床旁护理的操作模式[1],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报道如下。

1 母婴床旁护理方法

1.1 床旁沐浴

床旁沐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生前将新生儿沐浴的好处告诉孕妇及家属,新生儿出生后每日在床旁进行新生儿沐浴,保证室温在26~28 ℃、水温38~40 ℃,在操作过程中,床旁沐浴严格实行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均一一对应,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母婴同室,婴儿极少离开妈妈和家属的视线,显著避免产科工作差错,降低错误率,护士操作应尽量详细讲解沐浴步骤和各要点,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沐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出院后的护理新生儿将有很大帮助。

1.1.1 婴儿沐浴所需物品

①婴儿床旁护理车。②婴儿浴盆、干净的毛巾、大小各一条。③更换的婴儿服、干净的尿布、打包被。④婴儿专用沐浴露、婴儿爽身粉、护臀霜、润肤露或婴儿油。⑤消毒棉球、无菌护脐带、75%的乙醇或碘伏、水温计以及沐浴后使用的称重计等。

1.1.2 婴儿床旁沐浴步骤

病房温度26~28 ℃。沐浴水温38~40 ℃。检查护士手指甲,要求不过肉际,手上不可佩戴任何饰物,洗净双手、围上围裙,一般沐浴的顺序:先清洁眼睛——清洁面部——洗头——清洗婴儿全身,特别注意婴儿洗头时需要用大毛巾包裹婴儿身体,防止受凉。清洗婴儿全身前应摘下尿布,用婴儿卫生巾揩净粪便、尿液等污物,防止其腐蚀婴儿臀部发生尿布疹。沐浴完后,立即用清洁干净的大浴巾吸干婴儿身上水汽,进行脐部护理,用棉签蘸取碘伏由内圈向外圈做直径3~5 cm的环行消毒,消毒2 次、每次更换棉签,然后用脐带纱布卷包裹脐部,婴儿臀部需涂上一层鞣酸软膏,有效预防尿布疹,最后称重并记录。

1.2 床旁抚触

婴儿床旁护理抚触步骤:房间温度28 ℃以上,播放柔和的音乐,帮助婴儿放松,操作前务必洗净双手,正式抚触前,先温暖双手,在掌心倒一些婴儿润肤油,双手轻轻对搓,使婴儿油具备一定热度后开始抚触,抚触步骤为头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抚触,特别注意应选择适当的时机给婴儿做抚触,可选择沐浴前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也可选择两次进食之间,婴儿不烦躁、不疲倦、不饥饿也不太饱、清醒的状态最适合。让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3 母婴床旁宣教

在孕(产)妇床旁进行一对一宣教,内容包括。

1.3.1 产前对孕妇健康宣教

入室宣教(环境介绍、用物准备、主管医生/主管护士介绍、探视制度、饮食卫生介绍、自测胎动、吸氧的目的)产科并发症宣教(针对孕妇自身情况而定)分娩前、术前宣教(临产征兆、分娩过程简要介绍、术前准备项目及目的、分娩前/术前心理疏导)。 转贴于

1.3.2 母婴同室护理健康宣教

①产后第1 天: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吸吮、按需哺乳的意义,母亲正确的喂奶及婴儿含接姿势,如何保证充足的乳汁,新生儿安全教育知识宣教。②产后第2 天:纠正母亲喂奶及婴儿含接姿势、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方法、讲解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及内容。③产后第3 天:产后避孕指导、恶露的持续时间、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菌接种、出院指导。

2 结果

2.1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通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服务,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提高了,在服务过程中,把产妇视为亲朋好友,主动关心和帮助,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了。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孕产妇的信任和赞扬,使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提高,3 个月的满意度调查达99.5%。母婴床旁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是我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体现专科特色的有效举措。通过基础护理广泛接触患者落实专科护理措施,借助专科护理内涵提升基础护理品质,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让每一位莅临我院的产妇和婴儿享受称心如意的护理服务。

2.2 降低了医疗纠纷

床旁护理操作模式使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医疗纠纷减少,满意度提高。在此之前经常有产妇担心或怀疑护士会抱错孩子、打错针、喂错药、输错液等。有的产妇会跟着护士到处置室门口,想方设法推门探头一看究竟,表现出不放心。新生儿护理操作在母亲床旁边进行,产妇直接观看,解除了产妇的担心和猜疑,大大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因误会引起的各种医疗纠纷。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使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母婴同室落实,达到丰富护理内涵、拓展护理领域、提升专业品质、提高母婴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2.3 变被动宣教为主动宣教

卫生宣教是护士在新生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封闭式管理卫生宣教被动简单,在患儿入院查体时简单给家属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开展病房母婴同室后,护士既为患儿进行治疗又为产妇和家属讲解患儿疾病护理常识,亲自指导母亲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教会母亲如何观察病儿的反应、呼吸运动、大小便性状以及测体温、换尿布等。将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优点等其他科普知识介绍给产妇和家属,对暂不能与患儿同住一室的产妇,在哺乳时由责任护士指导挤奶,保持泌乳。

2.4 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提高

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及新生儿的护理特点[2]。特别是产妇直接参与操作,如为新生儿沐浴、抚触和游泳等,在很大程度上使产妇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和幸福感,从而使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床旁护理操作时,每次操作前护士和产妇认真核对,不必将新生儿推出推进,很大程度上减少打错针、抱错孩子的机会,使新生儿得到更加安全的服务。

2.5 提高了护士的整体形象和素质

护士的形象是一种组织的整体形象,它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总体认识和评价[3]。母婴床旁护理挑选的都是学历高、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所以护士们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自觉性提高,护理技术更加娴熟、规范,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3 体会

母婴床旁护理操作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程度,自本院产科母婴同室实施床旁护理以来,满足了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要,促进了母婴亲情交流,保障了母乳喂养成功,帮助产妇顺利实现初为人母的转变过程,减少产后抑郁,使产妇在分娩后可亲历各项婴儿护理服务,缓解家庭成员的不安和焦虑,使新生儿父母更勇于承担起养育的重则,而且降低了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降低产科出错风险,减轻医护人员精神压力,为更好地提供人性化产科护理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5(3):33.

第9篇:新生儿的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健康指导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又是每个母亲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剖宫产产妇由于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母乳喂养受到一定影响【1】。尤其是在术后3天以内,产妇受到腹部切口疼痛以及输液管插入的影响,并受到的限制,导致对母乳喂养产生畏惧情绪,甚至失去信心,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为此,临床要注意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本院自2014年1月起尝试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指导,经过1年的实践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进行如下的报道:

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产妇655例,年龄23-35岁,孕周37-42周。均为硬膜外麻醉下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实行母婴同室。纳入标准:产妇均经临床检查,无乳腺炎和乳腺增生以及妊娠并发症等,且均无母乳喂养经验。排除标准:存在妊娠合并症者;曾患及现患精神疾病者。

2. 方法

对所有产妇均实施母乳喂养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2.1 母乳喂养方法 产妇手术按常规回病房平卧6小时后,护士用温水擦洗产妇,协助产妇进行母婴接触,让婴儿早吸吮、多吸吮、勤吸吮,以刺激乳汁分泌。母婴接触30分钟后按需哺乳。术后第一天,因腹部切口的疼痛,尿管的插入可采用床上喂奶法,产妇可取坐位半卧位或侧卧位,护士要监督指导产妇学习哺乳的方法,示教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新生儿正确的含接姿势,讲解母乳喂养的技巧,将母乳喂养的好处宣传到位,让产妇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并掌握自我照顾及婴儿护理技巧,逐步过度到产妇熟练喂哺新生儿。

2.2 产后健康指导 产妇平卧6小时后鼓励产妇勤翻身,进少量流质饮食,在未排气前,禁进糖类、奶类等产气食物。24小时拔除尿管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肠蠕动,促进排气、排便,恢复胃肠功能,及早进食补充营养促进泌乳。鼓励产妇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食汤类、奶类、蛋类、蔬菜等,以促进产妇身体全面恢复,提高乳汁质量。让新生儿频繁吸吮,8-10次 d以上,可促进乳腺管通畅,加快乳汁分泌,以保证新生儿能量供给。

2.3 产妇卫生指导 为产妇创造温馨、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宣传卫生保健常识。鼓励产妇洗脸、刷牙、梳头、擦澡、保持会阴清洁,腹部切口干燥。早期下床短时活动,做好皮肤护理。每日观察充盈情况,如过度充盈要及时热敷、挤奶。每日哺乳前,洗净双手和,喂乳后,可挤出少许乳汁均匀地涂在上。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减少探视。告知产妇要保持乐观、舒缓的心态,保持心情愉快。并保证足够睡眠,以确保乳汁的正常分泌和质量。

3. 结果

经母乳喂养健康指导,655例剖宫产产妇中,除23例产妇因多种原因未能成功哺乳之外,其余632例产妇均成功实施了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6.49%(632/655)。

4.讨论

大多数剖宫产产妇早期乳汁分泌不足,导致母乳喂养失败,并容易导致产妇出现胀痛等情况,不利于产妇之后的母乳喂养以及产后恢复等【2】。

临床观察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剖宫产的新生儿不能做到出生后30分钟内吸吮产妇,从而延缓生乳和射乳反射。产妇的无法及时接受来自新生儿的有效吸吮。无法接受来自吸吮的有效刺激,因此容易出现泌乳时间推迟以及泌乳充足时间延后等情况的出现。也容易对产妇的乳腺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乳腺管出现淤塞不通等,引发肿胀和乳汁淤积,甚至是乳腺炎的出现;(2)产妇术后饮食受到限制,未能补充足够的营养,影响乳汁分泌;(3)产妇术后尿管的留置,腹胀、腹痛使产妇感到不适,活动受限,无法很好地配合母乳喂养【3,4】。因此,临床要注意做好相应的母乳喂养健康指导。本次研究过程中,对入组产妇,即实施全面的母乳喂养健康指导,包括母乳喂养方法指导和产后健康指导以及产妇卫生指导。其中,通过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方法指导,可以帮助产妇掌握必要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掌握自我照顾及婴儿护理技巧,做到对喂养心中有数。通过产后健康指导,可以帮助产妇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促进其身体的全面恢复 以及乳汁质量的提高,并保证新生儿能量供给。通过实施卫生指导,可以增强产妇的健康意识,维持良好的产妇健康水平【5】。另外,要保证纯母乳喂养,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还需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注意设法减轻产妇不适感,调整产妇心态,增强产妇信心,合理安排饮食,对成功母乳喂养极为有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母乳喂养健康指导,655例剖宫产产妇中, 632例产妇均成功实施了母乳喂养,成功率达到96.49%(632/655)。即提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母乳喂养健康指导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榕芳.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06):559-560.

[2]张雅萍.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17-118,121.

[3]张芬.人性化关爱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4,27(05):1250-125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