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讲授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传授社会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的实践活动中,讲授方法是一种古老的、应用最为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积最宽的传统教学方法。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讲授方法不断发展成为最严谨的教学方法并盛行于各类学校。
行政法课堂讲授法可以使得学生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系统并连贯的法律知识,符合我国目前法律教育的状况。采用课堂讲授方法,一个主讲教师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位学生,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在有限时间里面最大限度使得更多学生受益。法学院主要以课堂讲授方法来解决教师与学生质量数量不平衡的问题。在国外法学院中,课堂讲授方法也是学生们获取权威教授传授知识的唯一机会。课堂讲授过程中的教师,有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控制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们传输很多知识,是学生获取任课教师劳动成果的捷径,在时间上是最为经济的一种方法。课堂讲授法传统系统的、连贯的法律知识,使得学生形成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的优势也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
课堂讲授法直接向学生们展示教师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法律思维逻辑和法律理念的培养。一堂好的法律课可以向学生们展现教师精妙的思维和逻辑推演,便于传授针对一些学术问题的特定的思维方式、方法。对于本科法学学生来讲,学会如何像法律人一样思考是极其重要的。法学教学离不开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将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形成的理解感悟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法学理论的学习更需要通过课堂讲授来具体阐明。
二、课堂讲授法之不足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式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灌输、理论传授,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充当着知识的化身、绝对权威的角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治学条理性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教学过程过于严肃,不利于甚至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出现对法律知识的死记硬背,不符合现代法律教育的目的。现代意义上的课堂讲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并产生共鸣,不仅要强调教师的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在课堂讲授中主动积极参与展开谈论,发挥主体作用,运用法言法语表达思考过程,从而锻炼法律逻辑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实现法律教育的目的。
法律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实际问题与法律的关联系不可能清晰的摆在学习者面前,需要学习者挖掘,课堂讲授方法在这个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限制的。一方面,我国现阶段法律课程的开设主要以部门法学科划分或者国家颁布的主要法律为标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主要就是法律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对现有法律条文的解释,重在原理,忽视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纠纷,并不仅仅靠条文的纯粹分析就能够解决,条文的分析还必须和事实的认定、人际关系的处理、利益冲突、特定文化道德和社会状况结合起来,依靠课堂讲授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三、课堂讲授法之建议
针对我国高中起点的生源的法律教育,学生不具备系统的自然学科或者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还没有法学基本理论的功底或者掌握某一法学专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也不具备单独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讲授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仍然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如果一味地强调课堂讲授作为法学教学方法,忽视其他教学手段综合应用,必然导致课堂讲授的缺点无法克服,应该在吸收其他法律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和诊所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法的优点基础上完善课堂讲授法,克服单一讲授存在的缺点和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
课堂讲授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启发式课堂讲授就是不错的选择。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善于提出一些学生觉得要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与教师合作、跟踪问题,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寻找结论。如果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能把知识教学、发展智力、思维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具有价值的。
总体而言,基于目前法学教育情况和培养模式,课堂讲授法有其自身独特优势。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讲授过程中的灌注方式,改进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套使用、灵活搭配,增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形式;变革
作者简介:陈萍(1979-),女,湖北广水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刘雪飞(1975-),女,湖南益阳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1年度高教研究立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研究”(项目编号:2011GJZD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28-03
这里所谓的“教学形式”主要指本科生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从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研究趋势来看,教学方式方法已经取代教学内容成为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趋势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关于大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关注也日益增多。然而,就高校人才培养的痼疾来看,现有的旨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教育教学改革还未深入、聚焦课堂教学内部,尤其是关于大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力度还相当不够。最近,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换届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高教界即将迎来大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大变革。教育部主管高教的杜玉波副部长也在一些公开场合明确表示:“要来一次教学方法大改革。教学方法是点燃学生创新才智的火种。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最基础性工作,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1]即将来临的大学教学方式方法大变革必须要撼动普通高等院校的主体之地方本科院校,才能称之为“大变革”(虽然“运动式”的变革运用于教育领域早就遭到学者们的抨击,但一直以来大学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进度如此之小、力度如此微弱,似乎非轰轰烈烈的“运动式”变革不足以引发其内部积聚已久的爆发力,人们也只好期待即将到来的大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运动)。
一、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主流教学形式的概况
调研发现,在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政策引导以及相关培训下,多数课堂教学都已经具有了“教与学互动”的意识,教师能够及时对课堂状态进行管理,但主导地方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形式依然是传统的三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这从某地方本科院校校教学督导工作简报和学工信息期刊中可见一斑。
这里首先呈现教学督导组听课情况阶段小结中“教学亮点”的部分内容:信管学院×××老师在讲授“信息系统基础”课程中,授课内容充实娴熟、课堂信息量较大,能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动态进行教学,随时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调整讲课节奏。对课堂上个别表现倦怠的学生及时以不同方式进行提醒和警示,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再看看阶段小结中反映“薄弱环节和问题”的部分内容:
有的教师缺乏教学方法和经验,也不注意加强学习,讲课仅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讲”课一言堂、一鼓作气满堂灌,缺乏师生互动,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期,该院校的另一份《学工信息》刊物中也反映了一些类似的课堂教学问题。刊物登载了一位学院的辅导员按要求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工作进行听课后撰写的关于学风建设的思考。文中指出,导致该校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堂学风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存在误区,突出表现为三个“滥用”:滥用大班教学、滥用大教室和阶梯教室、滥用PPT。他指出,在大班教学中有些教师就是在展示和朗读PPT而已,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少之又少,课堂秩序往往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上课期间学生从教室后门随意进出,趴在桌子上睡觉的、玩手机的、交头接耳的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无论是教学督导简报对该院校课堂教学效果的肯定,还是两份内部资料关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几乎都没有脱离“讲授”一词。这说明,讲授法依然在这所地方本科院校中占据主导地位,区别仅仅在于讲授效果的好与坏。
以上虽然只代表一“校”之言,但结合“当前,研究性教学在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践行进展不大,仍然处于部分教师、少数课程的“单打”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2]大致可以断定:讲授法依然是当今地方本科院校最为盛行的教学形式。
当然,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的主流形式是讲授,并不意味着在地方本科院校只有讲授法存在,而没有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研究性教学,只表示多数教师在多数课堂主要使用讲授法。
二、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主流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非全盘否定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而是研究现行的地方本科院校课堂讲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再针对问题求解变革策略。
讲授法之所以在当今地方本科院校甚至中央部属院校成为最盛行的教学形式,与它本身的功能和优势密切相关。所谓讲授,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3]从对学生学习的功能或作用上来讲,讲授实际上主要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学习对象的教学行为。[4]从讲授的定义可以推断,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致、越清晰、越透彻,单纯从记忆式地掌握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就越多、越快、越轻松。这就是讲授法的效率优势。其次,相较于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讲授是最便于教师掌控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教师只要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只需系统地呈现先前的教案就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不仅如此,教师在学生面前系统讲授的过程中更容易领略师道尊严。这是讲授法之于教师易接受性的优势。再次,一般而言,学生不需要经历思维的过程就能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所以课堂讲授也是最让学生感觉舒服的一种学习方式。此外,课堂讲授的信息输入能在当堂课结束后让学生产生一种“这堂课有收获”的成就感,而其他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成就体验往往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很难产生即时效应。这是讲授法受学生青睐的优势所在。最后,教师讲授所能呈现的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也非其他教学方式所能比拟。以至于在其他非教师讲授的课堂,无论是代表个人还是小组发言的同学的陈述观点,始终不足以让在座的其他同学信服,多数学生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方式后仍然期待教师条理清楚的、覆盖全面的讲授。这里有一个典型例证:一位高校教师不满足传统的、以教师讲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提问、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一段时间后,学生在肯定教学方式创新的同时反馈了更多的问题:这些教学方式虽具有许多好处,但不宜常用,因为耗时过长,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样能保证完成一定的知识量;他爱听老师讲,听其他同学讲简直是浪费时间;上这样的课经常要主动动脑筋,要面临随时站起来回答问题,心理压力太大。有些学生甚至请求别再提问,直接讲授即可。[5]这个例证反映了部分学生对课堂讲授法的依赖与青睐,也从反面证实了课堂讲授法的顽强生命力之所在。
尽管讲授法在大学课堂有充分的存在理由,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有些教师能够将课堂讲授的功效发挥到极致,教师讲得激情四射,学生听得酣畅淋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一种陶醉,这样的课堂充分焕发出生命力,让参与其中的教师与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课堂的个体生命价值。[6]这种境界的课堂讲授当然无需变革,因为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学生知识的掌握。但在地方本科院校,能达到上述境界的课堂讲授毕竟只是少数。所以,依然不能忽略现行的地方本科院校课堂讲授中常见的严重问题,不能忽视讲授法在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局限性。
在地方本科院校,课堂讲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单纯使用讲授,满堂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单调死板。这一方面与现行的高校,包括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制度对教学任务或内容的硬性要求有关:一直以来,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高等院校对各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规定。教师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更倾向于在课堂上采用颇具效率优势的讲授法。这反映了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在单纯使用讲授法时的观念误区:因为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学习,甚至都需要教师给学生讲授。另一方面也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大班教学环境有关:如上文所述,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大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上课相当于在展示PPT或宣读讲稿,与学生的互动少之又少,课堂管理也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为什么大班上课效果明显不好却还在继续?这里除了教学资源紧缺的原因外,还与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薪酬制度密切相关。比如教师的课酬与所授课班级学生数之间有一个正相关的系数关系。这就表明,同样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大班比小班的课酬丰厚得多。因此,很多教师更愿意大班授课。
单纯使用填鸭式、满堂灌的讲授法所带来的根本问题是制约地方本科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首先,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单调死板,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学生旷课、上课迟到、课堂上开小差之风容易蔓延,最终影响整体学风。其次,单纯使用讲授在很多情况下使学生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却不需经历思维的过程,这几乎成为讲授法的二律背反:教师讲解得越细致越透彻,学生越容易掌握所教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讲解得越清晰越明白,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越不费脑筋。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公认的有三点: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在作为人才培养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使用讲授法、过度讲授相当于教师代替了或抹杀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只会抑制学生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地方本科院校主流教学形式应有的变革
1.大学教学方式方法应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而适当作出调整
自近代课堂教学方式被引入我国以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先是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后是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相对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的现代教学论,这二者后来均被视为传统教学论。传统教学论经过一个世纪的沉淀早已化作超稳定的结构深深扎根于我国学校教育实践。在过去的精英高等教育时代,信息技术尚不发达,知识的获取路径比较单一,学术性、理论性人才比较重视逻辑性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开阔学生视野,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这与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论指导下讲授法的特性有较高的契合度。
然而,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要求人才培养分流。即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多元化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不仅需要培养高精尖的学术精英和岗位技能型劳动者,更需要培养大量将理论转化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在思考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问题后大多选择定位于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也对这个时代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一定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再继续单纯使用讲授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大学教学方式方法必须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而适当作出调整。
2.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研究性教学的推进力度,提倡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以研究性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大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又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还能改善紧张的师生关系。在当前的地方本科院校,研究性教学法在本科生课堂中并非绝迹,只是总体上而言推行的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只有极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尝试,课后进一步进行相关的行动研究;多数教师并没有为推行研究性教学而进行充分的学习研究,以至于他们误认为研究性教学就是“在课堂讲授中增加提问、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事实上,研究性教学需要负责一门课程的教师从整体上设计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评以及全体学生纳入系统规划。根据进度计划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而言的),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进行微调和修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使学习过程对学生充满挑战与吸引力,而且尽可能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一门课程收获良多。
毫无疑问,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的确有难度。首先,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师生互动”,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在整体上与这一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其次,对教师而言,一方面那种尊教师权威、有规范套路可循、教学过程具有确定性的教学理论早已经转化为他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教学观念与行为。要变革传统教学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几乎等于要教师改变他们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在大学教学领域,研究性教学还没有发展成熟,远未能提供一套包括学校组织、考试评价、作业设计、教材教案等在内的缜密的策划和精细的落实之举。在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指南的情况下,高校教师群体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往往不自觉地会回到既定的轨道上去。
然而,万事开头难,“路走对了,就不怕远”。在地方本科院校加大研究性教学的推进力度有三个突破口:第一,鼓励专任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共同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困境与出路;第二,结合具体制度建设,如教师薪酬制度、教师评教和学生课程考评,在全校营造提倡研究性教学的氛围;第三,利用大一新生对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时代的期待心理和相对较强的学业成就动机定下研究性教学的基调。
参考文献:
[1]向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抓大不弃“小”[J].中国高等教育,2012,(7).
[2]佘远富,王庆仁.高校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
[3]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74.
[4]陈佑清,吴琼.为促进学生探究而讲授——大学研究性教学中的课堂讲授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
关键词:讲授法;讨论法;大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41-02
认知心理学认为,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包含注意、感知、理解、保持、应用和迁移等一系列的认知阶段,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是达成这些认知目标的基本条件。知识的呈现方式若能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规律,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因此,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外显的知识呈现的方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工具。
一、不同教学方法的组织形式和特点
1.讲授法的组织形式与优缺点。讲授法是在大班教学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前身是班级授课制。在使用讲授法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授课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的主要程序则是教师通过口头传授,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材料,将全部的教学内容单向讲授给学生。讲授法能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和教育实践活动中流传并保存下来,有其必然性。讲授法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事件,高效率又节约教育成本地完成教学任务;形象概括地呈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意义;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帮助学生明确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使用讲授法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讲授法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它能够面向班级的全体学生,简单易行,容易操控,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讲授法因其集体教学的性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程,讲授法的教学形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讨论法的组织形式与特点。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预先设计和安排的特定课堂环境中,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获取知识,通过交流合作共同研讨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其中扮演启发引导、组织协调、反馈评价学生信息的作用。讨论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形式有三种,分别为班级集中式讨论、小组分散式讨论和课堂议论式讨论三种。讨论法的突出特点就是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师生、生生间的思想的交流碰撞,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竞争与互相学习。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除了学习到文化知识外,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活动、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与学生间的沟通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然而,讨论式教学法并非适合任何类型的课堂,其具体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限制,它适合在明确的讨论主题,充足的讨论时间,适中的班级规模,充分的课前准备等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实施。
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探析
教师使用讨论法教学和使用讲授法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不同的教学环境,因而,对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和学习动机的激励形式以及认知的作用方式都是不同的。
1.注意力保持方式。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认知环节就是注意,稳定而又集中的注意力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使用讲授法教学,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来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属于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的保持主要依靠教师个人的组织和调动以及学生通过有意注意来保障学习行为的发生。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兼顾所有学生,学生因其参与性低,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是被动且基于自下而上加工的,因此更容易出现与学习无关的行为。使用讨论法教学,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属于主动的探索学习,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程度,组内成员的共同参与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增加学生更大程度的生理唤醒。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可以相互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是主动且基于自上而下加工的。学习者的认知努力程度越高会加快知识构建的速度,促进学习者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
2.动机维持方式。使用讲授法教学时,学生群体的学习动机主要依靠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来维持,尤其是课堂中较少使用启发和提问等互动方式的,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就较少受到外部动机的强化和影响。使用讨论法教学时,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参与和研讨,改变了以往讲授法信息单向流动的模式,小组成员内部全通道式的沟通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思广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根据学习任务安排讨论场景,小组内的合作和努力程度会影响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小组间的竞争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课堂表现会得到组内成员的监督和鼓励,发表的见解也会得到老师的及时反馈,小组内的成绩会作为外部的强化,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动机水平的增加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3.认知作用方式。经典的注意与记忆理论指出:注意是先于记忆的加工。注意分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注意分配影响学习效果。讨论式教学方法课堂中,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学生广泛的参与性是其记忆更多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传统讲授型的课堂,教师可以感性直观地呈现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习迁移,因此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群体成员互相分享知识并探讨解决策略,群体成员的知识表征的形式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在问题解决的策略和结论上,达成趋同性的意见。与此同时,群体信息加工的结论也可能出现偏差,这是因为个体成员的心智模式、归因习惯、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群体成员出现较高的一致性,通过螺旋式的相互加工和作用,便会出现群体决策转移的现象。因此,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防止学生出现认知性的偏差,教师的引导和结论性的总结十分必要。
三、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高校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理解且懂得如何运用不同方式促进学习,包括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考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维持课程顺利进行的策略和技巧。本文综合分析高校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为高校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1.教学方法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由于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认知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就讲授法与讨论法而言,当教学目标是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或当教学内容是程序性知识时,适宜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有助于加快问题的解决;若教学目标是要帮助学习理解较难的知识,或当教学内容是概念、原则等陈述性的知识时,则适宜使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刻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掌握和理解。
2.教学方法应与学生认知风格相适应。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与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程度的适应性。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手段。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课堂中,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小组内部的讨论,依照讨论结果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在讨论法的课堂中,可将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组内成员互相影响和带动,通过组内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学生整体的课堂学习效率。在使用讲授法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适当增加提问环节或丰富互动方式,给学生者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应以学生的认知风格为定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是激发学习者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条件,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3.教学方法应与学生认知规律相适应。教学活动是学生的一种认知过程,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是影响其有效认知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动机强弱的一个外在表现就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学生若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即表明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则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思维活动状态和注意力的规律性变化,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松弛相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和学习习惯,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使大学课堂更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和课堂教学应有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0,(1):20-29.
[2]冯琛琛.群体动力学视角下深度对话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童巧平.动机理论视野下的合作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美]M.W.艾森克,M.T.基恩.认知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沈德立,白学军.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06,(1):2-6.
法律理性与法律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与历史传承性,法律教育起源于法律教育机构,而法律教育机构的发展则来源于文化价值理性。传统的法律及法律理性起源于古罗马,近代以来,学徒制逐渐成为欧美国家法律教育的重要形式,这种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对社会规范、案件程序及辩论技巧等进行讲解与传授,但因缺乏一定的衡量毕业生是否合格的标准,导致其缺乏体系化的理论内容与知识,不能很好的表现、维护并实现法律的形式理性。之后随着近代文艺复兴的发展,学院式的法律教育模式开始出现并不断占据主导地位,法学开始作为一种知识学科体系进行传播,教师将这种理论化的法律知识不断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这种职业教育性质的法律知识传授模式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近代以来工具理性与科技理性的影响而使其具备一定的理性规定。从法律理性与法律教育的内在关系分析,学院式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受制于法律理性传统的影响,单方面满足了法律理性尤其是法律的形式理性要求,但缺乏对法律人理性的关照,因此弊端相对明显。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与科学的教育,因此大部分毕业生在完成其教育后都加入到社会中进行社会服务,这种教育属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更多的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与欧美一些职业性法律理性教育相比,其对法律人的理性培养机制更加缺乏。
近些年以来,欧美法系的国家级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开始更加注重法律实践的教学环节,突出法律的工具理性价值,而且随着法律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发展,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及案例教学课程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学生对基本法律技能的需求,因此诊所法律教育形式开始出现。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推动了案例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法律人理性的培养及法律教育的充分改革。由此可以发现,法律理性最终会构成法律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教育也会成为法律理性的孵化巢。在传统法律理性相对抽象的时期,法律教育也不发达,近代以来,随着法律形式理性的发展,学院式法律教育方式的出现使法律形式理性得到了充分的完善。现阶段,通过法律人自身的理性来克服法律理性本身的局限,最终使法律人的理性教育成为法律理性及法律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法律教育的实践环节,推动法律教育理性与法律理性的发展。
二、多重教育方法在法律教育中的作用
法律理性体现在法律教育中主要涉及到法律教育的性质、内容、目标及方法等。
1.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教育中的重要方法,其与大陆法系的法律理性具有内在一致性。课堂讲授法能够将概念与体系充分传授给学生,使得课堂效率提高,另外法律理性也是社会科学理性的一部分,因此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法律教育教学也就成为法律教学的重要途径。另外,在大陆法系中,法律理性呈现出一种建构性体系,从而很好的方便了课堂授课。通过课堂讲授的方法,学生能够较好的领会法律理性的内容,因此如何现代法律理性依然存在且法学作为一项社会科学其知识体系不发生改变的话,则课堂讲授的方法也会一直延续。课堂讲授的方法能够有效推动法律理性的传播,但其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将学生认作被动的授课对象,导致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运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的课堂知识讲授方法,教师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案例的发展脉络与解决思路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典型案例的基本思路,进而解决一些类似的普遍性或者特殊性问题。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法学理论进行实践性的阐述来辅助课堂讲授,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中国的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理论教材的顺序与内容进行编写的,每个案例都能很好的说明一个法则,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灌输,有效缓解了课堂讲授法的呆板。案例教学法与课堂讲授法具有相同的属性,即法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虽然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但并不能充分提高学生作为法律人的理性能力,因此不能过分推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应有计划的合理安排不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3.诊所法律教育
诊所法律教育是在对案例教学法、判例教学法等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诊所法律教育主要是在学院设立法律诊所,每个诊所设一名教师,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本地真实的当事人诉讼案件,其宗旨在于将学生引入到实际的实践活动程序中,比如如何会见当事人、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参与社会制度的谈判等。诊所法律教育的出现向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其功能主要在于培养学生作为法律人的理性,通过使学生认真的处理真正的案件来巩固其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为法律人的职业素质与道德标准。
三、总结
阳光,代表着灵动自然、正能量和可持续发展,阳光是生命的源动力,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教育,说明了教育是一门温暖的课程,通过开放灵动的教育,会培养出具有阳光品格的师生,进而使他们拥有阳光的人生。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小学创办于1954年,是原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 现为巴南区示范小学。近年来,学校以“托起朝阳,奠基未来”为办学理念,结合巴南区“情智共生 卓越课堂”改革要求,打造“阳光四度”(自主度、参与度、情感度、有效度)卓越课堂,办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在“阳光四度”卓越课堂的行动研究中,学校逐步积淀了“四环五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四环”即四个教学步骤:阳光自学、阳光合作、阳光讲授、阳光测评。“五学”即五种学习方式:个体自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教师导学、当堂测学。“四环五学”的行动目标相对应的是卓越课堂的“阳光四度”。下面我们从四个教学步骤来介绍“阳光四度”卓越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自学:营造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习小主人
现代课堂,是教师带领学生面对知识的课堂,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静心自学的习惯,开展个性化学习,实现差异化发展,学校提出了三种策略。
(一)优化一个“环境”,即优化学生心理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在“情”上下功夫,注意自身情感表现和投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要在“让”上做文章,给学生多一点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多一点自主探究的喜悦。
(二)关注两个“尊重”,即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学生的选择。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以学定教”,才能激扬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三)培养四种“习惯”,即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和查阅资料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合作:交流合作互助启发,学会尊重与相互理解
课堂上生与生、生与师的相互交流,既能实现人人参与学习,展示成果、交流心得,又能增进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为此,学校以建立优势互补、同伴互助的同伴助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互动展学为目标,实施了以下合作学习策略。
(一)构建合作小组,教会合作技能。科学安排小组人数、成员组成、人员分工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培养交流前独立思考,交流时善于聆听和表达,交流后学会评价等习惯技能。
(二)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分类,把学生容易模糊的问题或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作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三)建立全面而有激励性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要重视小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的过程性评价;对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既要对学生个人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将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组间互评相结合,力求全面、科学又具有激励性。
三、讲授:有效引导激发兴趣,放心放手给足空间
卓越课堂,离不开卓越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价值的引导。教师是微笑着的知识,要智慧地教,用心地讲,才会让知识走进学生的心灵。“阳光四度”卓越课堂的讲授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一)讲授内容要合理选择。坚持三个必讲:核心内容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之处必讲;坚持三个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
(二)讲授富于启发性、趣味性。在讲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效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教学情境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是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因此在讲授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使讲授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辅助以画图,通过学生手工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习活动变得有趣。
(三)讲授与其他教学法有机融合。讲授教学和探究教学在课堂中要交替应用,该讲授的地方讲授,该自主探究的地方探究,在讲授中有探究,在探究中有讲授,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彼此取长补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讲授要体现教师的价值引领。阳光讲授不仅是知识方法的输出,也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教师在讲授中要融入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要让教师的讲授成为学生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一面镜子,成为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
四、测学:当堂测评及时反馈,多元评价尊重差异
测评就是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练习或测试、评价及矫正。这一过程是反馈学生课堂知识运用和能力训练落实的环节,是对学习成果的盘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一)课堂练习或检测内容要体现基础性、适量性、层次性。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中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要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并兼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由易到难进行安排。同时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既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又要让学生不至于因练习太易而失去认真练习的动力。因而教师应努力设计练习量少、重复性少、层次性强的优质课堂练习。
(二)课堂练习或检测形式要体现多样性、挑战性、趣味性。设计课堂练习不仅在题型上力求多样性,还要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愉快且富有挑战性的状态下完成知识的构建。
(三)练习后要实施阳光评价。阳光评价的特点是评价及时、主体多元、促进发展。首先,评价、反馈要及时,讲求时间效益。其次,参与评价的主体要多元,把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既为教师节省检查、反馈的时间,又让学生在同伴的评价中得到启发,在老师的评价中解除疑惑。最后,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在准确的基础上要体现尊重、信任、鼓励,让学生感受求知的愉悦、创造的欣喜,树立学习的信心。
一、提高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传统的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教师只注重“教”的理念,“讲”的理念,“满堂灌”的理念,却忽视了学生“学”的效果、“乐于接受”的效果“、情感交流”的效果。为了注重“学”的效果“、乐于接受”的效果、“情感交流”的效果,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必须抛弃陈旧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讲,主要应树立起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学生“快乐学习”的理念、教师“动之以情”的理念。
1.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
所谓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就是要抛弃教师“满堂灌”的做法,树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理念。这与云南某高校倡导的“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理念是一致的。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当代大学生自主性强和自我表现欲旺盛之考虑。教师践行这一教学理念,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针对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进行提问,启发学生脱离课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回答。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解答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树立“要信权威但不能全信权威”的观念;二要在每节课最后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综合和归纳,向全班同学进行陈述。譬如,教师在讲解《行政管理学》中的“行政领导”这一章节时,可以先让学生在不看教材的前提下自主谈谈对“领导”和“行政领导”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然后在课堂最后五分钟让学生回顾和归纳教师所讲授的主要内容。
2.学生“快乐学习”的理念
所谓学生“快乐学习”的理念,就是要抛弃教师授课呆板的做法,树立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念。树立和践行这一教学理念,目的是使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之事,而非痛苦之事。犹如当年中国足球外籍教练米卢提出的“快乐足球”的理念一样,要使国家队成员在训练和比赛时都感到踢足球是快乐之事而非痛苦之差。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是基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心理感受更倾向于追求开心快乐之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受国际知名教练米卢“快乐足球”理念之启发。践行这一教学理念,首先要求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谦逊和蔼,注重礼仪,快乐讲授,用教师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乐观豁达的心情感染和带动学生,可以说一个乐观豁达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快乐豁达的学生;其次要求教师语言生动,知识面广,风趣幽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甚至可以尝试相声演员“学说逗唱”之技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理解《公共管理学》中的“公共产品”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唱首韩红的《天路》,使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就掌握了天路———青藏铁路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3.教师“动之以情”的理念
所谓教师“动之以情”的理念,就是要抛弃教师与学生缺乏情感交流的做法,树立通过教师人文关怀和真实情感的表达,以感动学生努力学习,深入掌握学科知识的理念。
之所以提出“动之以情”的教学理念,一是基于远离父母的大学生对教师给予“情感关怀”的需要十分迫切之考虑;二是基于“情感教学”容易打动学生,有助于引导其思想行为之考虑。践行这一教学理念,一是教师在课间休息时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尽可能地为学生解除生活、思想或情感上的困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动力;二是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对于有些问题的讲解有必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流露出教师爱憎分明、正直善良、抑恶扬善、追求真理的自然情感,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理解和思考。
二、提高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传统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的方法运用得最多的是“原理讲授法”。教师运用此法讲授专业知识时,大都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注重逻辑推理,演绎归纳,缺乏生动案例的分析和说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专业知识和基本原理加以理解和认识,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在运用好“原理讲授法”的前提下,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与此同时,为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尝试使用辩论教学法和主题演讲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提出并倡导。在我国,教育界开始重视运用和研究案例教学法则是在199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的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既可以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重大案例。实施案例教学法,第一步要求专业教师储备充足的案例,做搜集学科典型案例的有心人,通过各种传播媒体随时观察、分析和收集发生在国内外的有关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重大事件,并运用学科专业知识进行解读之后将其纳入教学案例库;第二步要求专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从案例库中将相关的案例信手拈来并进行生动阐述,用以佐证和说明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三步要求专业教师善于在典型案例中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及原因,并能提出解决案例所设定的问题的路径和办法。譬如,在讲授《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时,既可以运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政策、教育体制改革政策、房地产政策中的典型案例,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和终止进行系统说明和阐释;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当今我国“城中村”改造中出现的《物权法》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城市拆迁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并启发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辩论教学法辩论教学法是先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然后组织学生对学科领域富有争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辩论的教学模式。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有助于营造学生进行学术争论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实施辩论教学法,要求教师善于思考并找到专业课程中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辩论热情的论题,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做好辩论之前的准备,精心策划好现场辩论的各个环节,认真点评整个辩论会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使学生在参与辩论教学法的整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例如,讲授《公共政策》课程内容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对“五一长假是否可以恢复”、“城市路边小摊小贩是否可以取消”等论题进行辩论;讲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对“单位部门用人是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等论题进行辩论;讲授《公共关系学》课程内容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对“大学生广泛交际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论题进行辩论。
3.主题演讲法
主题演讲法是针对专业课程所涉及的某一重大的前沿理论问题,组织学生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一个相对较小的视角进行研究和思考并撰写演讲稿,而后组织学生逐一登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进行五分钟脱稿演讲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面对众多公众的演说能力和心里承受能力。它不仅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演说视角,掌握正确的演说技巧,而且要求教师在学生演说结束以后对其给予适当点评,以便学生明了自己演说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譬如,在讲授《行政管理学》中“行政改革”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围绕“行政改革”这一主题,指导学生从行政改革的必要性、行政改革的重点、行政改革的难点、行政改革的目标、行政改革的趋向、行政改革的路径等视角准备演讲稿,上台演讲,发表观点。
三、提高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加强课堂控制
课堂控制是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和教师自身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约束和调控的活动。传统的公共管理本科课堂教学,习惯站在讲台上授课;讲授课程内容时,教师常常把握不好重点和非重点、难点和易点,平均使力讲授;使用课堂时间时,随意性大,缺乏科学计划和分配,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提高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加强课堂控制。加强课堂控制,必须改变传统做法,牢牢抓住课程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的讲授、课堂时间的科学合理分配、教师讲台上下走动讲授相结合等工作。
1.讲授好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
课程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是一门课程的核心之所在。加强课程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的讲授,是教师加强课堂控制的重要任务。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吃透教材,找准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备课,在教案中设计好讲授的方法和思路;它要求教师现场讲授时,必须耐心细致地紧紧围绕课程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展开,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知识接受情况,以便教师灵活调整或改进教学方法。
譬如,在讲授《行政管理学》这门课程中的“行政执行”这一问题时,要着力分析清楚“行政执行的前提条件”这一重点内容。在讲授《公共政策分析》这门课程中“公共政策的特点”时,要着力阐释清楚“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这一难点问题。
2.科学合理地分配好课堂时间
课堂时间的科学合理分配,是加强课堂控制,提高公共管理类本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在实践中,有的教师阐明某个要点或观点时,思路宽泛,犹如脱缰的野马收不回来,讲授内容脱离课程内容越来越远,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以致讲授课程的其他内容时往往显得草草结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与此相反,有的教师阐明某个要点或观点时,思路狭窄,浅尝辄止,简单了事,时间未到就结束讲授内容,学生听课显得模模糊糊,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学会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教师讲授课程内容的思路展开必须恰如其分,做到收放自如;与此同时,也要谨防教师授课走向事物的反面,不负责任,照本宣科,敷衍学生,误人子弟,课程内容尚未讲清就结束讲授。防止出现此种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策划讲授内容,并作出相应的时间安排。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在了解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讲授方法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底,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深刻、崇高和优美的艺术境界,达到师生之间知、情、意的交流、交融、交汇。
教学过程包括从学生的起点状态到测量与评价教学结果的全过程,其中的许多环节都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透彻了解讲授对象是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和正确地选择讲授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讲授的内容一般由教学大纲决定,而熟悉了学生的情况再来安排讲授内容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增删取舍教材, 讲授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讲授方法,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是课堂讲授获得成功的秘诀。
我是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小学生好动、自控能力很差,但是也有很重的好奇心。所以我们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达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其次,音乐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里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中国有句古语“神仙本是凡人造”,也就是说,除了智力有障碍的人外,一切正常健康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虽然不能象杰出人物那样有重大成果,但是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就具备了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所以我们在给学生听音乐、学唱歌的时候,要让学生自己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现象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美术课
教学方法是用以达到教学目标所运用的全部语言、行为、手段、程序和技巧的总和。实施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在某方面的最大收获。针对不同的“得”,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讲授法的运用――知识点的传授
语言是传递信息最常用的方法,讲授法是美术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方法,也是最直接清晰的解释概念和原理的方法。知识点的讲解传授一定要有讲述能力,即通过生动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达来驾驭课堂。
美术课教学的内容基本都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知识点很密集。课堂的重点就是知识点的传授,教师必须适当运用讲授法来进行知识点的讲授。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学,让其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美术课“商品包装的色彩运用”中,首先以举例的方法来讲解商品包装的定义和作用,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色彩运用在商品包装中的重要性。接着运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课知识点讲解的讲授方法。先对上节美术课中关于色彩方面知识点进行回顾,以“色相环”为图片导入,进行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三要素以及冷色和暖色等知识点的复习,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建立新的知识点,即色彩中色调的概念。再来讲授商品包装的四种色调,即鲜艳色调、温和色调、沉稳色调以及黑、白、灰构成色调的特点。教导学生学会区别和运用。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学者大卫・奥苏泊尔说的一样:“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新的教学。”这样,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转换才会自然,通过旧知识才能将新知识记得更牢。
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优秀的讲述者以及成功的讲述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理想的讲述应该是准确、清晰,具有逻辑性;幽默,流畅、生动,具有感染力;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收放自如;叙述、比喻、论述结合;多用具体例子,运用图标、图像、视屏等辅助方式。讲述法的必要性,让教师的备课是应该反复斟酌调整语言,直到能够将知识点清晰的表述出来。
美术课“商品包装的色彩运用”中除了通过语言表达来传递知识,还有为了增强讲述的效果,在讲述过程中以图像、影像和实物等为辅助,让学生打开视觉和听觉一起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并且结合PPT课件,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商品图片来学习商品包装中四种色调之间的特点和区别。就像俄国教育家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二、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一味单纯运用讲述法,是单调、无趣的,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没有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讲述法必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例如提问法、讨论法等。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将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注意与学生沟通互动。美术课堂是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温床,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和活跃的思维是美术课堂上的最大亮点。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反应方面,教师应该做好充足准备。特别是在进行师生互动时,教师应该注意所提问题的知识与思维价值,无谓的问题只能耗费课堂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行为偏离目标,也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设置太多的问题。
美术课“商品包装的色彩运用”在师生互动环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将讲述法、提问法和讨论法这三种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结合运用,专门针对所学习的知识原理设计一些有趣的看图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从而理解教学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课堂回答给予中肯的评价,多一些鼓励和启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考察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方面,教师也主要在设问和讨论上,即以提问或者讨论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考深度,也检验了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结语
本文以美术课“商品包装的色彩运用”为例,对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传授为主要任务,在知识点的讲解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加强美术课堂过程中的讲授能力,引导学生去学,让其去理解知识难点,适当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结合多媒体、游戏等教学手段,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勇.美术教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王俊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第14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郭敏.美术教学鉴赏中的几点思考――如何使教学更高效、更精彩[J].美术大观,2012(10).
[5]尹少淳.走进课堂: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课堂讲授是当前我国高校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在课堂上按教学大纲讲授教学内容外,可以深刻而生动地阐述教师个人对所教学科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是自己的研究心得,对教材有所补充或发挥,也可以引述与教材观点不一致的观点,提供给学生分辨和思考,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领悟能力。会计学课堂讲授应以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组织实施?以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认真探索。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t的前提和墓础备课是课堂前的设计准备工作,是教学的起点与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讲好课
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初学者来说,概念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资料,收集补充教学教材,根据学时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适当地组织和调整,确定每次讲课内容的分量、重点和难点,并动手写讲义或教学提纲,用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语言来对理论、概念进行阐述。讲义要体现出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思想水平。如:在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将一本书的内容归纳成两条线索,一条是理论线索,从“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一复式记账法”,另一条是实务线索,从“发生经济业务,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报表”,两条主线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大的体系,讲课时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是一种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只有经过精细地备课,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讲课才能从容自如,顺理成章。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怀疑书本,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教会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及教师如何教会学生积极思考的方法时曾说过:“教师谓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会计原理课程由于其理论性和实践性突出特点决定,更应强调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考虑到会计教学本身的特点,尽可能采用信息交流法、案例讨论法、模拟角色法等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自学。在教学中应做到:(l)多用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用启发式、问题式、交流式等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2)多用对比联系法。强调概念之间、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讲授谨慎性原则时,同时引出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业务处理的异同,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具有了系统性。(3)演示教学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学生从大屏幕上看到真正的账页、凭证,十分直观,教学效果好。教师要讲好每一章的结论和讨论,使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基本框架有探刻的了解,学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教学过程就演变成师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
2.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验证明,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教师应引导学生加深对会计专业的认识,了解会计专业的应用范围、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社会贡献等,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的热爱。在会计课堂,为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重点讲好三个问题:一讲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对会计工作重视的实例,二讲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不重视会计工作的惨痛教训以及改革开放后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三讲成功的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实例,激励学生。教师应对学生持鼓励的态度,讲课应当庄重、从容、认真,讲授要有感染力,以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应当以生动的描绘、恰当的比喻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听课,提高效率。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注意对学生在听课中的反应,用一些小小的动作如微笑、点头和眼神等表示赞赏,对学生的鼓励会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教师应当是课堂的中心,绝不做展览会的讲解员。
3.课堂讲授重视引导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在课堂教授过程中,注意准备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多角度想问题。从简单问题引出复杂问题,从生活常识引出理论问题,从一类问题转化到另一类问题,在会计内容上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各种会计问题底层可能蕴含的经济实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探究的观念,使学生知道会计行业要做的不仅仅是技术工作,更多的是体现沟通和创建性思维能力。比如,复式记账法是财务会计的特有处理方法,为什么要采用复式记账法?先讲单式记账法的产生和使用效果,列出单式记账法不可克服的弊端,为了改进单式记账法,才产生了复式记账法,接着讲复式记账法的优点,产生背景及其广泛的用途和对财务会计的深远影响。在讲一个问题时,尽可能正反两方面都要涉及,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4.温故知新,使难点突出,重点突出人们学习新知识,新概念,不是一次就能达到十分正确的境界,有一个逐步深人、逐步完善的过程,适时总结、温故能强化己学过的知识模式并使它们成为习惯或技能,它对于学习任何一种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认为间隔温故比集中好,若某些概念一定要记住,就更应当采用间隔形式,如:在讲授会计科目时,学生开始并不能立刻理解每个科目的含义和用途,每次上新课之前,选几个重要科目反复讲解和举例,用学过的科目引出当堂要讲的新内容,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适时进行归纳、总结,能检验大脑记忆中知识概念的正确与否,学生好理解,易掌握。
三、改进教学内容,提高讲课效果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专用书籍,也是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重要依据
会计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使会计发生很大的变化。众所周知,规范财务会计工作的条文规章相当多,而且经常出台大量的新准则、新制度。在选择讲课内容时,应紧紧跟随形势变化的脚步,讲授知识要超前、实用。要依据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不断吸取国内外教材的优点,充实课堂内容。在会计类课程的讲授中,直接引用会计专业中最新成果,结合会计理论的发展,增加讲授新颁布的会计准则,采用会计师职称考试及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书籍及结构体系,引入最新、最实用的知识,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时数,提高讲课水平。超级秘书网
教师应经常阅读本专业学术刊物和最新学术著作,关注学术前沿动态,以善于接受新知识的开放态度,既能把课本以外的知识及时介绍给学生,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新事物开放的思想观念。(四)课堂讲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健教师讲授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由学生的认识活动所决定的,人类认识的基础过程都是从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抓住本课程理论的主线,要把教材的重点、难点、观点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讲清楚,把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形象设计、分析、比较等方法,力求讲清楚,使学生真正明白,且不再发生误会。如在讲借贷记账法时,学生总是对“借”和“贷”的关系混淆,理解为“借就是增加,贷就是减少”,在讲课时就特别强调“借”和“贷”只是一个符号,完全没有其字面的含义,就像人的名字,只是为了区分每一个不同的人。提高教学效果,搞好课堂讲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做到“概念正确、阐述无误,选材适当、内容熟练、讲述清晰、条理清楚、突出重点、启发思维、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这也是会计课堂讲授的目标。教师应始终用这一目标对照和要求自己。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并能独立完成一系列会计实务,这才算初步实现了教学目的,产生了一定教学效果。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也是教师的一个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做出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讲授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肇先.对会计教学的写作论文几点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文献版),2(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