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范文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

第1篇: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信息传播

一、引言

20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即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在国内简称EMCO)通过能源服务合同为客户企业提供能源诊断、方案设计、技术选择、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人员培训、节能量检测、节能量跟踪等一整套的系统化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按合同约定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和商业运作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利用效率低,是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九十年代初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正式引入我国.当时,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就在我国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达成了共识,并决定共同实施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以推动我国广泛开展节能工作.中国节能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的节能服务公司已经超过了100家.然而,面对国内庞大的节能市场需求和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外的成功实施,节能服务公司却远没有像预期那样的快速发展,相反,这些节能服务公司目前的处境相当被动,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

二、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原国家经贸委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和全球环境保护基金的增款实施了"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并于1997年成立了3家示范性的能源服务公司,包括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发展公司和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1997年到2006年底,北京、辽宁、山东3家示范企业的能效投资逐年稳步增加,累计为405家客户实施了475个节能项目,投资总额达13.31亿元人民币,通过实施这些项目,能源服务公司获得净收益4.2亿元人民币,而客户的净收益是能源服务公司的8~10倍.这些项目产生的节能能力每年达151亿吨标准煤,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能力每年达145万吨.这充分说明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是可行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已经启动项目二期,并将继续得到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其目标是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推动我国新兴节能服务公司产业化发展,以此帮助我国扩大能效项目的国内投资,提高我国的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预计在项目二期实施期间,累计节能量约为3,533万吨标准煤,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342万吨.

虽然项目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诸如技术力量薄弱、项目融资困难、社会认知度不够等.

1、政策方面.(1)企业缺乏实施节能项目的动力.现行节能法律约束力较弱,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以及经济激励手段促使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对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或行为没有明显的惩罚措施.对节能行为缺乏明显的激励政策,特别是没有与节能的环保效益挂钩.除部分高耗能企业从节省成本出发对节能有一定认识外,大多数企业因为能源占产品成本不是太高,没有节能的积极性;(2)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不规范,缺乏评价标准.能源服务公司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诸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办法、合同规范及其履约道德准则等.同时也缺乏评价节能服务公司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节能服务市场比较混乱.

2、融资方面.(1)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现阶段,我国的能源服务公司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多数运营的节能服务公司经济实力较弱,无力提供保证其贷款安全性的担保或抵押.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投入产出周期长,大项目一般在投入几年以后才会有回报,企业要进行后续投入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而作为中小企业,又是新生的企业,商业资信度相对较低,很难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资金不足,大量好的节能技改项目无法实施;(2)缺乏信用评价机制,银行授予信用额度低.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强,常常无力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和足额的抵押.因此,银行对这些公司的信用度水平存在质疑,授信额度很低.此外,目前中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是很明朗,银行缺少对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机制的深入了解,这更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

3、能源服务公司方面.(1)能源服务公司专业化不强,缺乏运营能力.节能服务公司的运营机制是全新的,又比较复杂,潜在的节能服务公司基本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大多数缺乏综合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计划制定能力、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后期管理能力等,降低了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水平;(2)缺乏权威的节能量核准手段.节能效果的评测问题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核心问题,节能服务公司的所有收益实质上都来自于节能收益.但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上,经常难以与企业达成一致,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

三、促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建议

基于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现状,对推进能源服务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信息传播方面.以能源服务清单为载体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终端消费者在资金和技术的双重限制下,对节能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特别是在公共建筑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为此,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应该制定一个全面的能源服务清单,清单具体包括项目描述、功能描述以及示范性案例研究.通过对服务清单的传播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扫清信息障碍和认识障碍.

(二)政策方面.规范能源服务市场.为了保护顾客,提升能源服务公司的公众形象,避免不规范的能源服务公司混乱市场,必须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审查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在欧洲,欧盟各国正在努力为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建立一个征信系统,以避免有些公司为了牟取暴利进入节能服务行业,对整个行业的信誉和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申请加入节能服务行业的公司要从技术水平、融资能力、规模大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提高节能服务行业的门槛;对于运作中的节能服务公司要建立起信用档案,对这些公司已承担节能项目的实施水平与效果、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等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对于节能项目实施效果不佳、技术水平落后、盈利能力差、按期还款水平低的企业进行通报整改,多次整改仍没有改善的,吊销其营运资格.

(三)融资方面.在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担保计划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面对我国目前巨大的节能服务市场,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应设立专业化的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和相应的运作机构,建立并完善以担保基金启动银行贷款的节能融资中介机制.要对EMC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这种模式类似于世行、全球环境基金的运作模式,唯一的不同点是资金提供主体的差异,这里的节能专项担保基金主要由财政支出负责.财政支出突出了政府对节能事业的重视,同时财政支出的金额大,作为担保基金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提供保证.

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应该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国家节能项目担保基金由国家财政出资,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地方节能项目担保基金由地方财政出资,并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这两级节能项目担保基金有不同的职责,国家一级的主要负责国家大型EMC节能项目的担保,同时可以作为地方一级节能担保基金的后援支持;而地方节能担保基金主要用于本地区EMC项目的支持,负责培育地方节能服务市场.这样的分工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各个地区的EMC发展水平,避免发展不均的现象出现.

四、结论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继续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国际上新兴的节能新机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EMC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有助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顺利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篇: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节能服务产业 发展推进 策略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越来越被认可和重视的经济发展方向,随着国家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取得了相应的成效,节能服务市场需求旺盛,促使了大批节能服务企业和机构的产生。面对良好的发展现状,积极推进我国节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现状

随着国家将节能减排作为硬性指标和政府的引导,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具有较大规模的专业化节能服务企业相继出现。从2006到2010年这五年间,节能服务产业的总产值由47.3亿元增加到836.29亿元,产业规模增长了16倍之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13.1亿元增加到287.51亿元,增加近22倍。此外,节能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和节能减排量都实现了极大地增长,节能服务产业规模扩大呈增长趋势。节能服务企业和机构迅速增多,节能服务领域不断拓宽,节能服务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合同能源管理成为越来越多节能服务企业业务开展方式。总体的来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迅猛,有着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上述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是其进步方面,虽然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迅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产业规模有了较大的扩展,但节能服务产业的总体规模与实际需求相比相对偏小。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人们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制约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也造成了当前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困境的出现。

1.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大部分节能服务企业的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甚至有的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再加上管理水平的落后,使得节能服务质量较低,不但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还为节能服务行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加之社会对节能服务行业的认识本身不足,很容易使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行业失去信心。同时,节能服务企业的业务模式缺乏创新,甚至简单复制,造成业务模式的雷同,限制了节能服务业务领域的拓展。

2.融资困难。中小节能服务企业融资困难是其发展的制约瓶颈。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先期资金投入要求高,资金压力较大,有限的自有资金不利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问题,但中小型节能服务企业固定资产少,缺乏金融信誉,且银行融资产品与节能服务公司匹配度较低,中小型节能服务企业贷款困难,节能服务业务因此而难以开展和拓宽。

3.诚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节能服务企业中的普及度较低,原因就在于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健全。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节能效果有所怀疑;而节能服务企业因为合同能源管理自身的特点决定,合同履行周期较长,节能服务企业的收益是节能收益,节能服务企业对自身实际利益有所顾虑。

4.行业制度不完善。国家对节能服务行业在政策和税收等方面有详细的安排和推进,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相对滞后,节能服务产业缺乏专项法律法规。而节能服务产业内部也缺乏成熟的行业规范和自律制度。

5.市场混乱。节能服务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利益。但节能服务行业的作为新兴产业,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认可度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难度增加,同时不利于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企业的选择,造成市场混乱和恶性竞争的出现。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推进策略

推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必须继续依靠行政力量的推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相结合。

1.加强节能服务产业政策宣传。政府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既要有实际投入又要做好宣传工作。政府借用网络平台及时节能服务产业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政府要制定适合本地的政策实施细则,明确各项政策的适用范围,使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及时发现政策落实中的困难并向上级反映,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树立行业规范。节能服务企业要按照技术标准,规范各项操作,采用公认的方法合理分配利益。加强节能服务行业自律,成立权威行业协会机构,负责行业内部协调、监督和维权,加强节能服务企业自我约束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政府制定节能服务产业准入标准和清除制度,实现节能服务产业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3.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结合现有的指导方案和意见,组建节能服务企业诚信专家评定小组,建立统一的评价信息平台,对节能服务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科学评定其诚信等级,为与之合作的企业和机构提供参考。

4.改善融资环境。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定做节能减排相关金融产品,建立适合节能服务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为节能服务企业和银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提高金融制度与节能减排事业的融合度。政府还应建立节能服务产业风险基金,促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融资业务的开展和节能服务新技术孵化。

5.企业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节能服务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人才质量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各工作岗位人才技能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积极性,提升企业节能服务质量,拓宽企业节能服务业务范围。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必须首先看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认真分析节能服务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合理应对措施。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解决方案却是多样的,具体策略的选择既要因地制宜,又往往见仁见智,以上论述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婷,刘春香,朱丽媛.宁波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5(1)

第3篇: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节能服务产业 人才培养 问题 对策

一、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地节能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公布的2011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近3900家,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在3900家节能服务公司中,有1719家为备案节能服务企业,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1472家,比2010年增加了88,23%;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到1250.26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从2010年的287亿元增加到412.43亿元。同比增长43.45%;实现节能量达到1648.39万吨标准煤,行业从业人数大幅增加,从原来的17.5万人增加到37.8万人,同比增长116%。

2011年9月7日国务院的《“十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为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节能服务产业前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节能服务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供给与需求数量差距悬殊

节能服务产业在面临“十二五“发展机遇的同时,节能服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究其原因,缺乏一支精通节能技术、熟悉节能管理、事业心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是我国节能工作的最大“软肋”,节能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据估算,到“十二五”末,节能服务行业的市场容量预计超过2万亿元,“十二五”末我国至少将出现五万家节能服务公司,而这些节能服务公司仅以需要节能服务管理型和节能服务技术型人才各一名来计算,这一行业需要50万从业人员以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就将出现10万人的人才缺口。

2.综合性技术人才缺乏,人才质量亟待提高

21世纪初,我国便开始加大了节能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但目前,节能人才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主要归结于节能服务人才的特殊性。节能是跨行业、跨学科的一种综合技能很强的专业,对节能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知识层次、技术水平、综合素质要求高;同时,不少节能项目投资小,投资回收期长,节能业绩计算复杂,业绩显示度低,要求节能管理和技术人才具备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从目前情况来看,两大类人才是目前节能行业最迫切需要的:一为节能技术人才,尤其是有过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可独立设计大型系统综合节能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二为节能管理人才,那些对节能产业中某个专项领域有深刻认识,又具有市场运作经验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一直是企业追捧的对象。

3.高校专业设置缺失,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节能服务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高等教育培养和企业自主培养两种模式。我国高校在节能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晚。至今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节能人才培育机制,面向节能服务产业的类人才培育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环节都几乎处于空白。近几年,国内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地质大学、石油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设置了与能源有关的学院,但是目前还没有一所高校专门设置节能专业。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成立于2005年,是我国第一家以能源与资源工程命名的院系,也是唯一的能源与资源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单位。主要培养水资源利用、油气田开发、能源动力、新型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等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所学的内容不能说是与节能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与节能所需的条件还有很大的差距,对解决节能服务公司人才紧缺的问题仍是远水不解近渴。

在企业自主培养方面。由于大部分节能服务业企业还未形成一定规模,资金和技术较为缺乏,因此还不具备实现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在人才引进方面,企业主要采取高薪聘请等手段吸引人才,而不注重人才服务与管理平台的建设,造成骨干人才归属感不足,严重影响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节能服务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节能服务业属于多学科领域汇聚交叉的新兴行业,它的新主要体现在运作模式和节能技术上,这就要求节能服务人才具有新行业知识和新技能。因此,节能服务人才的培养便成了推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大量的人才缺口,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这是关系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未来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在根本上满足产业的人才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借鉴发达国家节能产业人才培养经验,加大政府财力支持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节能服务产业从起步到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尤其是目前我国节能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段,更需要政府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在这方面美国的人才培养做法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为推进节能产业人才培养的步伐,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资金投入。在《美国经济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中,美国政府向劳动部拨款5亿美元,用于资助新的培训项目,支持和“绿色”劳动力相关的研究。节能产业劳动力培训也被纳入到该项法案的支持范围之内,通过各州能源项目的运作,直接获得6400万美元的节能培训项目资金。近期,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宣布投入3000万美元用于行业评估中心项目,培养未来从事制造节能行业的工程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帮助他们成长为美国的下一代行业节能专家。通过行业评估中心项目,全美范围内的大学都能获得实践训练和能效技巧培养的机会,有助于学校对各类制造设备实施能源评估,提高学校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力。受益于能源部资金培养的这批工程系学生会帮助当地的公司和工厂降低能耗,减少能源成本,增强它们的商业竞争力。

2.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建立节能人才快速成长的通道

从短期需求考虑,应该进一步整合节能服务的培训工作,做到使台同能源管理的短期培训规范化、规模化。推广能源管理师培训项目,为我国基层专职能源管理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不同层次的能源管理知识和技术培训t使企业管理者了解,如何高效地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以及如何进行能源管理等,为企业带来直接而显著的经济效益。根据不同企业对节能服务人才需求,确定培养方向及目标,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被培训者的技能,尽量满足节能服务人才市场的需求。

同时,应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成人教育培训,建立节能人才快速成长的通道。增设成人教育中与节能产业相关的学科。开设相关紧缺专业,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人才。

第4篇: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工业能源;信息化;监控系统;实现原则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36

传统形式对工业能源的管理过程一般是基于人工的离线过程,而非实时的。在工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前,大中型工业能源的用能企业和产能企业的产品设备、生产工艺、控制流程等基本正在向高度自动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只能完成离线能源管理的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大部分企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迫切地需要实现对工业能源的自动化监控,以能源最优运行为目标,开发企业能源运行的在线实时管理功能。

1客观现状

我国由于能源利用率低而成为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工业领域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重要切入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对企业加快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技术改造。所以实现能源的信息化监控管理是一项符合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的重大决策,本技术一旦实现,可以广泛推广,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在增进企业效益、环保节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着眼于我国现阶段以及未来中、长期节能发展目标,目前仍以全面管控、技术节能为主,其中采用信息化节能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工业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工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1]

我国积极支持和大力提倡的是以信息化节能监控技术为核心的能源管理方式,该方式实现容易,结构简单,普及速度快,成效显著。因此,为了更高效率地实现节能,不需要不断地改进节能方式,研发节能新技术,逐步推出适应现代工业能源领域的先进的节能控制技术。

目前全球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源紧缺与环境恶化。放眼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工业节能降耗构成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一些发达国家对出口国产品的能效水平和碳足迹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高,出口将面临巨大压力。[2]

我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成为过去几年甚至未来全球经济的最大亮点,但与此同时,我国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那就是能源供应危机及环境保护。从居室照明和采暖,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油、煤等资源,到工商业所需的电力资源,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源正在被消耗着。能够被有效利用的能源占绝大部分,但也有大量的能源每天被浪M着,因此能源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3]节能增效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个人都投身到节能降耗的工作当中。如何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使用、控制能源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智能监控系统才能够充分利用能源,达到高效节能的目标。

2系统实现分析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因此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信息化管控是当前的重点,实现社会能源的有效利用需要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智能监控系统支撑,要实现智能管控,应该从社会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三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

21社会可行性

目前,工业企业的节能情况差异非常大,能源管理水平悬殊,当前多数企业存在能源管理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专门的能源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能源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行业视野有限;对能源使用的监管不细致,找不到合理的方法,找不到或找不准节能点,没有一个详细的评测手段。概括地讲,就是普遍存在能源信息基础薄弱,能源管控技术水平不高的状况,因而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某些环节上的能源浪费以及存在的节能潜力。[4]

工业企业是能源消费大户,存在能源浪费现象。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工业企业是重点。目前社会上对能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技术多种多样,但是大部分都缺乏统一准确的用能情况监测数据做支撑,往往仅凭经验来降低能耗指标,没有做到管理和指导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准确性,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能源监控管理系统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并进行有效的管控。

22经济可行性

对工业能源进行信息化管理控制在我国是个新兴产业,既要考虑系统使用的稳定高效,还要考虑供能企业的运营成本及产品设备的升级改造,以及用能用户的改造成本问题。

目前所采用的能源管理机制是借鉴西方经济国家的“合同能源管理”思想引进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虽然没有实现信息化的智能管理,但是在能源服务产业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和最近几年,国家在财税、金融、技术等方面相继出台了多个支持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地促进了能源管理产业的飞速发展。[5]

目前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规模逐年大幅递增,2011年能源管理服务产业产值更是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250亿元,2012年达到1653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管理服务产业将步入规模化发展轨道,“十二五”末能源管理服务产业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能源管理产业已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6]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能源管理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

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全面地改进目前的能源管理服务机制,实现全面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就可以更大程度地达到能源的高效利用。

23技术可行性

目前的能源管理系统是在普通信息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基础上的传统模式,缺乏在能效传输和使用中的诊断技术,且大部分基本没有对远程设备采用物联网技术,能效管理力度不高,信息化程度低,节能效果不明显。而新型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机理建模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以用能设备、耗能工序和能量系统之间的关系为重点建立能效分析模型,确定一种新型的能源管理模型,并进行软件的开发,能够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

由于企业工艺装备处于落后水平,企业管理手段也没有达到先进水平,使得我国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虽然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努力,工业能耗也有所降低,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企业的单位工业产品能耗仍存在较大差距,能源利用效率空间巨大,这就为能源管理系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随着国家能源节能政策的大力推动,企业的能源利用意识不断提高,以及逐步上涨的能源价格和国家对工业能源使用指标的硬性规定等,这些都为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3实现策略

作为能源消耗主要群体的工业企业,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主体和重点,国家高度重视工业能源节能技术,曾先后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规划(2011―2015 年)》等,作为“十二五”全国工业能源利用的指导性文件。[7]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阶段,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能源具有极大的需求,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形势越来越严峻。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继续增加,工业和高耗能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国家对能源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要求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传统的能源资源高消耗的粗放型工业发展道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大批量的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为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良机。

31系统实现目标

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能源使用信息的监控管理,为此需要配备完善的能源计量器具,采集精确的能源使用情况数据,使用合理的数据传输技术,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系统,完善各项能源消耗的监测网络,实现用能单位监测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8]通过建立一套工业能源信息化管理监控系统来统一地对各项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和控制,及时反映用能企业能耗水平,为进一步分析用能效率提供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基础数据,为用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提供新的动力。

32系统实现策略

实现系统的能源运行管理包括动力能源管理、能源供应管理、能源消费管理。同时涉及采购、运输、仓储、动力、生产消费等多个环节。数据来源于同一数据库,各个部门围绕统一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利用能源测量和计量器具采集实时和非实时能源数据,并建立能源信息管理专用数据库,以便进行后期的分析和处理。具体的实现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系统数据库管理层采用双机冗余的数据采集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模式共存技术;第二,针对信息数据的远程传输及实时显示Web技术,采用GPRS无线传输和有线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第三,对采集的用能信息进行实时分析诊断、处理和预警;第四,实现集查询、修改、删除和控制于一体的真正面向企业管理的监控系统平台;第五,针对能源数据的采集主要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两种。实时数据来自于本项目研制的工业能源信息化管理监控系统的在线采集,也可以通过安装数字仪表设备来补充缺少的数据,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实现自动收集,并存储到实时数据库中,从而实现能效指标的在线计算与动态分析。非实时获取的数据可以从用能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中获取,或者由工作人员直接录入到管理监控系统中;第六,系统数据库采用双机冗余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检测到主机数据库停止后自动采集并存储数据,在主机恢复后,会自动拷贝到主机数据库中;第七,对数据传输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当今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经过网络布线、通信网络、GPRS技术的结合,通过系统软件设计实现信息数据的远程传输及实时显示;有的场合可以使用有线通信技术实现,而有的条件不具备的必须采用GPRS无线传输技术来实现;第八,为了保证采集的用能信息数据的准确有效,需要对数据进行验证。常用的方法是将非同源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可以和历史数据对比来发现异常。对于异常的数据应该进一步分析并解释原因,错误的数据必须剔除,以免对能效分析产生干扰,充分体现能源使用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实现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一体的管理监控系统,采用统一的能源数据仓库技术、完善的数据分析技术、丰富的报表功能、自由数据钻取技术、灵活的算法扩展技术、基于数据层的数据安全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接口和兼容性,市场需求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33系统实现前景展望

系统着眼于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将对工业发展形成硬约束。加大节能降耗力度,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生产率,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必然选择。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新趋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成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核心价值观。[9]坚持以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工艺、装备、产品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加快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企业技术改造,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系统一经实现应用,首先受益的就是企业,随着企业能源节能意识增强,必将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最终也将带来巨大利润;其次可以使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可同时应用于机关事业单位,节能效果显著,包括对水、电、气、热等的监控,一经实施可节约大量能源,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泛。

4结论

随着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我国工业企业产品生产竞争以及能源节能环保的压力日渐增长,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智能化信息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并正在着手建设。基于能效分析模块的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能够在能效分析方面增强企业能源管理的实用性,开拓了将来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新思路,转化开发后可有效满足市场的需要,并且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基于能效分析模块的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适合工业企业并完全可以满足企业能源管理需要,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系统产业化后,将对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同时,也将大大提高企业核心技术实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节能服务水平,一经应用,会减少能源消耗,对社会环境起到极大的净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平,李博,曾文清马钢新区能源中心的建设与探讨[J].冶金能源,2009,28(3):3-5

[2] 郑士君,黄爱平海运企业能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J].中国航海,2010,33(4):53-56

[3] 宋小磊,陈贵军,赵书平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节能,2011(9):59-62

[4] 张晓丽浅谈企业能源监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下)[J].中国工控,2011

[5] 张凯,姜晓红,闫献国,等中小制造企业ER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3):22-25

[6] 刘慧萍区域分布式能源的智能微网能源管理[J].电力与能源,2012,33(5):414-417

[7] 朱跃中美国能源管理体系及能源与环境领域发展趋势[J].环球经济,2010(3):72-74

第5篇: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范文

变频产品进入爆发增长期

余热余压利用迎来拐点

当前股价:元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37和2.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97%和44.20%;实现每股收益0.80元。公司业绩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连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由于SVC和SVG的市场覆盖面互有重合,在SVG大幅增长10倍后SVC订单与上年基本持平。另外因为SVG设备本身具备谐波抑制功能,产品的放量对传统FC销售形成一定影响。高压变频调速设备的订单增速符合我们对行业的整体预期。余热余压发电业务新增订单继续增长,信力筑正在手未完成订单接近8亿元。我们预计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公司SVC、SVG等无功补偿设备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在高压变频器领域,10MVA特大功率设备募投项目投产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公司光伏逆变器在销售方面与无锡尚德合作,预计今年将实现销售超过1亿元。

柔性输电业务蓬勃发展

目前公司在无功补偿方面的主要产品有SVC、SVG以及配套滤波设备。SVC通过降压变压器并入系统,由于阀的控制作用,SVC将产生谐波电流,因此为了降低SVC对系统的谐波污染,产品一般配套设有滤波器。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是基于瞬时无功功率概念和补偿原理,采用IGBT、GTO等全可控功率元件构成的换相交流器。与SVC相比,其调节速度更快,调节范围更宽,欠压条件下的无功调节能力更强。

公司的无功补偿设备作为传统业务自上市以来保持较高速度增长,2007、2008年同比增长均超过45%,2009年无功补偿及滤波设备同比增长27%。由于受到市场参与者增加的影响,产品毛利率呈逐渐下滑趋势,目前保持在52%左右。就未来产品市场需求来看,我们认为市场长期增长潜力可观。我国2009年发电装机容量约为8.7亿kW,根据行业的一般规律需要无功容量约4.4亿kVar。假设其中20%配备SVC,10年完成装备,则年均市场容量为0.09亿kVar。到2015年,预计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3.5亿kW,以此推算“十二五”期间无功容量需求为0.48亿kVar,年均0.096亿kVar。综合上述存量市场和新增市场,以160元/kVar计算,无功补偿设备年均市场容量约为29亿元。若考虑部分采用最为先进的SVG产品,则市场容量可达到年均34-36亿元。

另外,公司已经涉足无功补偿设备元器件电抗器的生产环节,2011年产能将达到5000台/套。由于电抗器的市场需求量较大,且供货周期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产品的生产进度和交货时间。电抗器的自产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有助于改善公司无功补偿产品的毛利率水平。

变频产品进入爆发增长期

由于变频调速可以使电机获得更高的效率,减少电能的消耗,因此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变频器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国家《电动机调速技术产业化途径与对策的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发电总量的66%消耗在电动机上,据此计算,2009年我国电动机耗能约2.4万亿kWh。以其中8%做装配变频器节能改造、平均节电20%计算,2009年节电潜力约为400亿kWh。针对不同的电机设备变频器可以广泛应用于风机、压缩机、挤压机、泵以及其他电力驱动的工业领域。随着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用户对变频器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几年设备市场增长率在50%以上。根据预测,未来几年高压变频器行业增速仍将保持在40-50%的水平,预计到2012年市场容量可达到150亿元。

公司抓住行业市场发展的机遇,其变频调速产品销售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07-2009年分别同比增长148%、286%和173%,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由于公司产品结构侧重于高端变频(四象限、大容量),因此该项业务毛利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太阳能光伏组件直接发电形式为非线性直流点,必须通过直、交流逆变实现电网接入或带动负载。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功率部件占总成本的10-15%,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就整个光伏行业而言,随着国内政策的推动,预计到2020年光伏逆变器总需求量将至少达到18.6GW,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而2008年全国光伏逆变器产量约为25MW,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国内光伏逆变器市场的集中度较高,2009年合肥阳光电源的市场占有率约为63%,此外SMA、Satcon等国际厂商也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公司的光伏逆变器产品已经实现产业化,预计业务规模在4000万元左右。公司若能凭借其突出的电力电子技术实力,打入新能源领域并在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则该业务的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余热余压利用迎来拐点

合同能源管理(EMC)是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服务机制。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节能服务,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收益。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EMC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节能产业(国际简称ESCO),而在我国目前还属于新兴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

公司在2009年进入余热余压节能发电市场,其业务模式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凭借在工业节能领域的前期市场培育,公司的该项业务拓展迅速,2009年实现收入1.2亿元,2010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93%。我们认为EMC模式是加快节能设备、技术普及应用的有效手段,也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EMC前期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收益回款期较长等不利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尤其是在业务保持较高速度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对资金的占用量也逐年累积递增。我们分析,在资金量一定的情况下,EMC项目在经历最初1-2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将回归到一个相对平缓的增长模式,以收益回款对冲所需的初期投资,从而缓解资金压力。

盈利预测

第6篇: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范文

一、指导思想

年全区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升、精细化”深化年活动的要求,积极转变思路,立足全局,统筹好各个节能领域(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各社会领域),把握好三大节能方向(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协调好多种工作方式(政策激励、节能预警、重点项目、节能执法等)。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长效机制,确保均衡持续地实现全年节能目标。

二、工作目标

年全区节能工作主要目标:全区万元GDP能耗比年降低3.7%以上,新增能源消费量完成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万元GDP电耗比年降低3.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年降低5.32%以上,万元GDP取水量比年降低2.0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比年降低2.09%以上,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2%以上,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单位10家,完成市下达的绿色照明产品推广任务。

三、年节能重点工作

(一)完善节能目标评价考核体系。

一是搞好纵向衔接。全面总结我区“十一五”及年以来节能工作实际情况,根据《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区节能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研究探索推进节能考核从事后算总帐向事前预测、事中监控转变。

二是搞好横向统筹。节能工作思路及评价体系建设从以工业为主向全社会节能转变,从单项改造向系统节能转变,用能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节能长效机制。

(二)强化目标考核奖惩和政策激励。

一是对各镇办、区直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进行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对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实行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公布年度节能目标考核结果,表彰一批节能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与各镇办和重点用能企业签订年节能目标责任书。

二是加强日常考核监督检查,加强工作情况调度和检查督导,定期公布节能指标完成情况。

三是加大中央、省、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的争取力度,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奖励和激励政策,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对节能的支持力度。

(三)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一是项目开工建设坚持“能评前置”,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在项目策划方面的引领作用,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增长,同时抓好项目竣工后的能评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实现预定节能量。

二是严格落实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新增能源消费总量预告预警制度,建立和完善事前、事中监督和调控力度。

三是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展低碳试点。推进《年重点产品能耗定额》标准的宣传和落实工作,以先进的节能标准引领产业升级改造,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

(四)积极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要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根据我区产业特点适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扩大淘汰范围,巩固南部工业区升级改造和“两炉”企业治理成果,加大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落实综合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要加快节约型产业体系建设,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农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以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拉长产业链为重点,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拥有核心技术、资源消耗低的优势企业和产业,促进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机电装备等产业跨越发展。

三是积极响应市“节能改造年”活动,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节能改造潜力,把节能改造项目、投入量分解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单位和每个项目。加强项目调度和工作指导,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改造任务。

四是有序推进产业转移。以建陶产业过剩产能转出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产业梯次转移的方式,推进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将生产环节对外转移,加快等地工业园建设,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五)强化项目建设,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一是继续抓好节能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靠项目支撑节能降耗和经济发展,把符合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我区特色产业政策的各种资源要素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合力,在推动和落实具体项目上下功夫,使之变成现实生产力。重点加强100家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监控企业节能管理,着力培育一批能效标杆企业。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扶持计划,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强化企业节能主体意识,深挖节能潜力,加大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以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加强重大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示范。

三是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通过引进先进的节能服务公司、培育骨干节能服务企业等模式,积极搭建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平台,定期组织合同能源管理供需见面会,促进合同能源管理为主体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六)强化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

一是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实施能源审计,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挖掘节能潜力。实施节能人才培训工程,对基层节能管理人员进行节能政策法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专题培训,对重点用能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按照节能属地管理原则,理顺与驻地大企业的工作关系,加强联系、摸清家底、力求实效。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好相关管理制度,如能源管理负责人登记备案制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网上直报制度、能源管理师制度以及我区特色的节能管理人员和统计人员培训制度,坚决淘汰列入国家、省淘汰目录的高耗能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

三是深入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农村和商贸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积极开展各领域节能低碳行动,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不断提高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工程质量;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合理配置城市各种交通资源;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快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改造,开展机关节能低碳行动;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节能机械及设备,推进农村节能型住宅建设;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加快设施节能改造,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消费行为。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节能亮点工作。

一是根据我区产业特点加快实施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工业体系,推出以山铝赤泥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工贸的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等为代表的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及示范技术,着力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工程。

二是继续把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作为我区特色工作深入开展。年除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目标外,着重考虑在我区化工、机械企业的深入开展,争取在宾馆酒店领域有所突破。同时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咨询服务体系的规范和建设工作,加强清洁生产技术交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抓好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工作,严格审核把关,做好每年两个批次的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工作。寻找资源综合利用新的增长点,积极做好资源综合利用网上直报试点工作,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信息系统加强统计分析和监督预测,帮助企业做好优惠政策争取工作。

(八)规范和加强节能执法监察。

一是认真落实节能法律法规。加强节能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节能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节能监察机构,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二是根据我区产业特点,重点加大对建材、冶金等高耗能行业能耗专项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节能降耗法律法规的企业和单位,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能耗限额执行情况、对大型宾馆取消免费一次性日用品情况等进行专项执法监察,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专项执法监察要向建筑业推进。

三是规范执法行为。整个执法过程应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规范用语,文明礼貌,公正公开,司法文书要完善、规范并建档立卷,使节能监察部门与被监察单位实现执法与发展共进,效能与效益双赢。

(九)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第7篇: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LED灯;零成本置换;置换收益;分成机制

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LED节能灯零成本置换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206;F27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28日

一、引言

商业置换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进行物品(有形或无形)的等价交换,其核心是产权关系调整与价值对等交换,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广为人知的商业置换主要有土地、房产等资产的产权置换,也经常在电器、汽车等产品以旧换新的营销活动中出现。LED节能灯零成本置换是指完全由第三方(以下简称置换公司)出资为企业置换LED照明灯具,置换公司通过分享节能收益收回垫付成本并获取一定收益,从而实现为企业进行零成本置换与节能环保的目的。现代契约理论研究表明,分成合约能够节约交易成本,降低不确定性,比固定付费机制更加合理,并更加有效率。LED灯零成本置换模式通过构建收益分享的长效机制,创造性的将节能效益转化为预期的收益现金流,从而使得零成本置换项目具备了投资运营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实现公益环保与商业营运的完美契合。

二、LED节能灯市场调查分析

选择广州、深圳、中山、韶关四个地市的商场、酒店、超市、娱乐场所,对相关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样式走访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数438份,问卷回收率达到87.4%。问卷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LED照明灯具市场普及率、普及LED灯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零成本置换模式的市场需求状况。

(一)在LED节能灯普及率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覆盖的几个城市中普及率最高的是中山,达到了46%。广州的情况居中,普及率为36%。韶关普及率最低,仅为30%。其中,在各场所中酒店的普及率为最高。由调查分析结果可知,用于照明的LED灯在广东的普及率还较低,即使在LED生产基地附近的城市,普及率也达不到50%,相对而言,其他边远地区和农村的普及率会更低。当然,这种情况也表明推广应用LED灯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二)在LED灯具推广的影响因素方面。主要调查灯具价格、节能效益、使用寿命、照明效果等因素对受访者是否使用LED照明灯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企业在决定采用何种照明灯具时首先考虑灯具价格因素,与传统的日光灯和节能灯相比较,LED灯的高昂价格导致企业不愿意支付过高的初次投入成本,这也是其普及率较低的首要原因。对已经使用或者不拒绝采用LED照明灯具的受访企业而言,使用寿命与节能效益是最重要的积极因素,分别有63%和55%的企业管理者在回答在接受LED灯具的原因时,选择了节能效益与使用寿命。在不改变照明效果的情况下,与传统照明灯相比,LED灯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电费时,LED灯的照明寿命还是普通灯管寿命的10倍以上,这就使得从长期看,不考虑资金约束,LED灯具的节能效应和耐用性可以抵消其过高的投入成本。从而若能提供一种初期投入成本的分摊机制,就会激励企业使用LED灯具。

(三)调查企业对LED节能灯零成本置换的态度。市场对零成本置换的反应较为积极,在受调查企业中,33%的样本选择“立刻置换”,39%的样本选择“考虑置换”,也就是说72%的受访企业有进行零成本置换的意愿。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零成本置换的分成机制并不会对企业的置换选择产生显著的影响。

市场调查结果表明,零成本置换模式具有很可观的市场潜力,利用零成本置换LED节能灯的项目方案将极有可能吸引到一大批潜在客户,从而推动LED灯的普及应用。

三、零成本置换的现金流收益估算

能否成功推行零成本置换模式取决于两个基础:一是较为科学地估测置换能产生的现金流;二是合理设计置换公司与企业之间现金流的分享比例。预期现金流及分享比例的大小对置换公司能否分期回收成本至关重要,只有当预期现金流大于置换公司置换成本,才能为置换公司带来一定的回报。

估算零成本置换产生的现金流,简单地说,就是要计算置换后企业节省的电费与由此带来的节能补贴。首先,计算置换后相对于置换前所产生的电费节省额。在不降低照明效果的基础上,1瓦的LED灯可以代替20瓦的普通灯泡或一个5瓦的节能灯。以此类推,一支5瓦的LED灯可以代替商场使用最广泛的20瓦节能灯管。与普通节能灯相比较,一支LED灯管1年(每天14小时)省电量大约为76.6度电。假设商场照明灯安装密度为1支/2.5平方米,商业用电价格为1元/度,若采用LED灯置换普通节能灯,1家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的中型商场每年大致可以节省30,660元的照明电费;其次,置换后企业可申请相关政府节能奖励资金。根据《广东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粤财工[2011]54号)规定,节能补贴标准为320元/吨标准煤,其中中央财政奖励240元/吨标准煤,省级财政在省节能专项资金中安排奖励80元/吨标准煤。1家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的中型商场每年可获得节能补贴1,206元。由此可知,该中型商场因接受置换每年产生现金流总量为31,866元。

目前,我国LED灯饰没有统一的市场标准,价格档次差距较大。这里采用广东省中山市LED灯具批发市场平均价格作为计算置换成本,通过对中山近10家LED生产厂家进行批发询价,使用询价价格计算平均价格,单支5瓦LED灯管均价约为30元。1家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的中型商场所需LED灯的总价为12,000元,考虑置换安装费用,置换总成本约为14,000元。由上述估算可知,进行置换后,总现金流扣除置换总成本,1家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的中型商场第一年产生可分配现金流约为17,866元。即便将管理成本与维护成本考虑进来,只要有足够多的企业接受置换,置换公司就能将管理成本进行分摊,从而实现规模效应。

四、零成本置换模式分成机制设计

零成本置换模式的核心就是置换产生节能收益的分成机制。节省电费与政府节能补贴构成了零成本置换商业化行为的经济基础,一部分作为置换公司收入资金来源,涵盖置换成本、维护维修费用、投入回报等,另一部分返还给企业作为置换激励。对接受置换的企业而言,零成本置换模式能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解决LED灯具投资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的难题;此外,接受置换的企业通过分成合同逐年分享节能收益,节省各类维修维护费用,合约到期后可无偿获得LED灯的所有权。遵循责权明确、激励相容、效率优先的原则,设计零成本置换模式的分成机制,基本内容可以简要描述如下:

1、确定置换前用电量。以置换项目竣工验收作为固定节点,选择此节点前的某个期段(如3~6个月)观测并获取商场照明的置换前用电量。双方签订能源管理(或置换)合同,由置换公司负责LED灯置换工程。合同期从置换竣工验收之后开始算起,一般不低于3年。

2、确定置换合同中可分配现金流的双方分享比例安排。双方协商确定置换收益分成条款,按约定比例分享可分配现金流。一般而言,为尽快收回置换成本,第一年所有节能收益将归置换公司所有,在置换公司收回垫付置换成本后,接受置换企业开始参与现金流的分配,此后置换公司的分成比例逐年递减,每年具体分成比例及其安排应根据项目节能效益、置换成本与投资内含报酬率来确定。

3、确定能源管理与维修费用。在合同期内,灯具非人为因素引致的维修与更换费用由置换公司承担,照明电路管理和维修由接受置换的企业负责。

4、合同期内,LED灯具照明系统所有权归置换公司,企业只有使用权。合同到期后,置换公司将该所有权移交给企业,相应地,置换公司同时停止分享节能收益。

五、应用策略

综上所述,当前LED灯具价格与政府节能补贴标准能够保证零成本置换模式的资本投入获得较高的回报,从而为LED灯具的推广使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融资路径,同时置换合约的分成机制能有效激励企业接受置换,间接地推动节能环保战略的实施。

尽管LED灯零成本置换模式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较强的操作性,但仍需要采用一些可行的策略和措施,提高其应用效果。其一,探索并优化对置换收益和维护管理成本的核算方法。置换收益包括节省电费与政府节能补贴,明确对各类收益与支出费用的界定,这对合理厘定置换收益分享比例和分享年限至关重要。相对而言,受现金流约束强的企业对零成本置换的需求更为迫切,应选择中小企业和大型公益性机构(如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其二,合同中分成比例与年限设计应更具灵活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同具体条款应一事一议,可以考虑将分成比例与年限进行动态化处理,以确保在可调整的区间内实现合作共赢;其三,适当的时候置换公司可考虑吸收LED灯制造商入股,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足够激励,并有望通过商业信用提升公司现金流能力,进一步降低置换成本;其四,增强推广营销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贯彻节能环保政策,必然要寻求政策支持,申请国家各类财政补贴,增加置换项目现金回报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莉花,罗君名.城市建设中的资本置换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5.

第8篇: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大型炼化公司;节能降耗;能源管理

2015年8月20日,某集团迄今为止单项投资最大项目——大型炼化公司200万吨/年芳烃项目一次投产试车成功。该项目引入了全球顶尖的全加氢型工艺流程作为主要加工手段,在进行加工装置选择时,主要从国内和美国进行了装置选择,其中从美国的环球油品公司(以下简称“UOP”)购入了6套关键性设备,其余生产装置采用国内成熟的工艺技术。该工程的顺利投产能够让公司芳烃产品满足欧IV标准,其污水处理也能满足国家一级要求,意味着该公司具备了该行业的全球顶尖技术。该公司的一期燃料油加工量能够达到400万吨,巨大的加工量带来的是庞大的规模、较低的热单耗性能与设备的高效运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由于产品的特殊性,最终产品必须达到较高的标准才行,所以加工装置会显得十分繁杂;在进行加工时,所采用的是燃料油(M100、180#),相比于原油,其较低的轻质油收率,使得渣油轻质化装置规模较大;又由于渣油轻质化装置循环比高、焦炭产率高,造成全厂能耗高,节能降耗压力大。通过上述分析,公司的节能改进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有着较大的帮助,因此为了优化公司现有的节能体系,我们从实际案例出发对全厂节能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

1生产系统的优化

1.1优化原料和产品结构

在进行燃料油选择时,应该根据实际的市场环境,选择让分离装置“吃饱”的产品,这样在满负荷状态下,可以有效提升装置的功效。如根据连续重整、加氢改质装置进料组分的要求,精选出石脑油及柴油、蜡油收率符合要求的原料品种,并对其进行充分调合,接着交由减压蒸馏装置处理。公司不仅要实现盈利,还要尽可能实现全厂效益最大化。因此,要常常关注市场动向,并且有针对性的调整产品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如苯产品在市场中具有很高的收益时,歧化装置通过调整进料中C9/C10、甲苯比例来增加苯产量,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2实现装置间热联合通过对厂内上下游装置供料手段进行优化,并实现热进出料,能够大大减少全厂不必要的能耗。日常生产时,上游装置为下游提供了80%的热进料,中间原料罐供给20%冷进料,经过优化后能够实现上游装置为下游提供所有的进料。在燃料油分离后所得到的柴油、蜡油及渣油都实现了直供下游装置,并且温度都能达到140℃~170℃,全厂共有380万吨物料按热供料的方式进行传递,能够有效节约热负荷约15.77Gcal/h,该数据等同于全厂能耗降低8.78kg标油/t产品。

2燃料系统的优化

2.1回收放空系统中的燃料气

为进一步完善燃料系统,该厂采选用了最新手段,通过三个独立的放空系统,促进了燃料气的回收效益与环境保护。放空系统主要由:最小排放压力0.2MPa的高压放空系统,最小排放压力0.05MPa的低压放空系统以及酸性气放空系统构成。同时厂内配有燃料气回收装置,其回收对象为高、低压放空系统产生的相关气体,接着通过压缩的方式将回收的气体引入全厂的燃料气管网中。该系统的气体回收率为7.5t/h,总燃料气节约量能达到6.3万吨/年。

2.2平衡燃料气于燃料油的消耗比例

在平衡燃料气管网压力时,主要借助液化气气化补充的方式进行平衡,燃料油管网采用重芳烃。受市场客观因素影响,液化气与原油价格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而加热炉一般都有油、气混烧功能,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燃料气和燃料油的消耗比例,达到调控液化气与重芳烃出厂量的目的。这有助于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制定科学的操作方式,规范加热炉运行管理,本着少烧气多烧油的目的,实现有效地节省运行成本,实现节气约2.1t/h,节省费用约1260万元/年。

2.3提高加热炉热效益

加热炉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聚集地,耗能量占全厂50%-70%,因此加热炉的节能能够有效提高厂内的节能水平,节约生产成本,实现收益增长。由热炉特性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进行节能考虑。对燃料油管网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能够保持在140℃左右,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燃料油入炉时温度,提高了燃料油的传输速率,降低了雾化蒸汽用量,且该温度下的燃料油更有助与空气混合、燃烧充分;技术员应该提高对加热炉烟气氧含量和排烟温度的控制,让系统运作处于更加合理的状态,降低能耗;同时制定完善的燃烧器日常养护规范,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经过操作调整,能够让加热炉热效率突破90%以上。

3蒸汽系统的优化

3.1优化蒸汽管网的运行

通过实时监控3.5MPa、1.0MPa、0.4MPa三级蒸汽系统,对各装置蒸汽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整,确保蒸汽最大限度的使用。制定合理的巡检制度,检查管网的密闭性,及时处理漏点,降低蒸汽的损失量,让厂内蒸汽管网泄漏损率降至4.56%。

3.2逐级利用蒸汽资源

借助蒸汽资源逐级利用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蒸汽利用率。具体措施如下:要求各装置的注汽和加热蒸汽尽量使用1.0MPa或0.4Mpa蒸汽;在进行汽轮机选择时以背压式为主,用这种方式产生蒸汽,既提高了蒸汽利用率,又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厂内借助锅炉和背压式汽轮机发电机组同时运作的方式来达到稳定中、低压蒸汽的目的。在以汽定电的原则下,充分利用装置余热所产中压蒸汽发电,发电时汽轮机组向外管网提供低压蒸汽。全厂汽轮机共消耗蒸汽592t/h,汽轮机替代电机约62390KW,剩余3.5MPa中压蒸汽103t/h,经低减送入1.0MPa蒸汽管网。

4水系统的优化

4.1优化凝集水的回收

全厂凝结水收集时与原有的收集方式不同,采用了两个系统来达到收集的目的。连续重整、加氢改质装置中的凝汽式汽轮机的冷凝水直接送至动力站的除氧器,处理后作为锅炉补水;各装置换热或伴热所产生的0.3MPa、144℃工艺冷凝水进入余热回收站进行两级闪蒸,生成的蒸汽用于后期发电使用,回收热量21.3MW,闪蒸后的75℃凝结水再送入化水站系统处理后,进锅炉发汽利用。共回收凝结水量约500t/h。

4.2降低循环水补水率

在循环水场中借助高效收水器,大大降低了水量的损失,减少了相应的补水量;并增加了旁滤装置,对水质进行监督及时调整排污量;在选取循环水的补水时,选用满足要求的回用水,节约生产水的使用量。同时加大对冷却器的监控,减少内漏的可能性。全厂循环水用量23500t/h,循环水场补充水量(含回用水)200t/h,循环水补水率为0.9%。

4.3回用酸性水、污水,减少新鲜水用量

全厂酸性水量约128t/h,经酸性水汽提装置汽提后,净化水部分进减压蒸馏装置用作电脱盐注水,部分作为污水处理场的调合用水。全厂酸性水回用量为82t/h。污水处理场选用了十分先进的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厂内含油、含盐污水的有效处理,并在处理合格后实现深海排放,同时还有一些污水会经历二次处理,达标后成为循环水场和绿化用水,其中回用水量为60t/h,污水会用率60%。

4.4优化低温热水系统

在进行低温余热处理时,厂内采用了热媒水系统。低温热媒水经燃料油分离、渣油轻质化、加氢改质和焦气化后,能够产生大量的高热媒水,经余热回收站处理后,一部分用于热媒水加热,以提取有关介质,以及去罐区温度的维护工作;另一部则被送入制冷站;最后剩余的将会由旁路同各户用过的低温返回热水交汇。这种方式帮助厂内回收低温热达1772.5KW。通过一系列的污水处理,余热回收站得到的一部分合格的回水将会进入制冷站进行降温处理,接着被用于办公楼、中央控制室和中心化验室的日常用水,其中制冷负荷规模为51526kw,制热负荷规模为51526KW。夏季,95℃热水进溴化锂制冷机组放热降温至75℃后返余热回收站,自各建筑物空调末端来的12℃空调冷水在制冷机组内降温至7℃返回至各建筑物的空调末端。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制冷技术,回收利用低温热进行制冷,代替压缩式制冷机组,既达到了制冷的目的,又节约了大量的电能。冬季,95℃热水经空调热水换热机组换热后,温度降低为75℃并返到余热回收站,50℃的空调热水在换热机组内升温至60℃后返回到各建筑物的空调末端。生活热水换热机组通过让补充水与回水回流,并在95℃热水换热至60℃厚,再送入给综合办公楼。通过低温余热回收方式,让全厂单位综合能耗下降3.59kg标油/t产品。并且,厂内采用的余热回收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4.5优化循环水系统

从2016年底,与浙江科维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展开节能合同合作交流,至2017年2月中旬开始正式实施节能改造(更换大泵32SAP-10水泵5台及相应管道附件包括止回阀,原高效电机不更换;更换小泵28SAP-9J水泵2台及相应管道附件包括止回阀,更换原高效电机。),到2017年2月底开始投入使用,累计节电7536976kw.h,贡献全厂单位综合能耗下降2.38kg标油/t产品。

5加强全厂能源管理

通过科学的能源管理,优化全厂的节能结构,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节能途径。为进一步深化全厂节能工作,公司通过设立相应的节能机构,进一步规范了能源的计量、分配和使用,同时结合相应的节能计划,从具体的节能措施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节能培训,提升厂内总体的节能水平。能源计量在整个节能工作中占据了关键地位,优化计量措施,完善仪表维护检修规范,进一步增强监测监管。并且,从各能源自身特点出发,制定合理的耗能指标,让能源的使用科学化。同时构建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对节能与高耗能责任主体实行具体的奖惩,达到提高节能水平的目的。

6结语

全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因从燃料油到芳烃产品工艺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均无统一的综合能耗指标,所以全厂的能耗指标只能与设计值、历史值比较。2017年4月,全厂单位综合能耗为672.56kg标油/t产品,低于全厂设计综合能耗指标706.98kg标油/t产品。

参考文献:

第9篇: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需求范文

“行动就在今天,已经刻不容缓;行动就在今天,为了蓝天更蓝;行动就在今天,为了清水更清;行动就在今天,为了美好家园……”

当2011春天有一首名为《行动就在今天》的环保歌曲在一些环保工作者之间悄然传唱时,在中国中南地区长沙市,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早在七年前就开始了行动:2004年选择进入烟气排放领域,2005年瞄准火电脱硫,2006年储备钢铁脱硫技术,随后拓展脱硝领域,日丁上环境咨询……永清环保越跑越快,只用七年时间就后来居上,现业务涵盖大气污染治理、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评估等多个领域,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烟气排放综合服务提供商。

2011年3月8日,永清环保再度迈出重要一步,成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当日股价一度冲高至49.44元,盘终报收48.6元,较40元的发行价上涨21.5%。

逐鹿资本市场,迅速使永清环保具备与国际环保公司同台竞技的实力。在通向碧水蓝天的道路上,永清环保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三维成长“后来居上”

作为湖南环保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永清环保已经成为国家著名的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烟气排放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但倒退七年,刚刚踏入烟气排放领域的永清环保每走一步,都感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们所处行业属于朝阳行业,但由于进入时间较迟,行业发展瞬息万变,面对的竞争对手亦为垄断国企和老牌民企,就像‘后进生’去‘赶考’一样,我们只有依托技术优势,确定新的发展战略与战术,然后奋起直追!”时至2011年成功上市,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仍十分感慨地说。

一个客观的背景是,永清环保创建之际,正是我国生态危机呈现井喷式暴发之时。全国此起彼伏的环境污染事件,令人触目惊心,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提上国家和各省市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而这,也迅速地在我国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新兴环保产业。资料显示,我国从“十―五”(2006-2010年)开始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加速,到“十一五”末,在环保产业投入方面已经达到1.5万亿,“十二五”环保产业投入将达到3.1万亿,将占据GDP比重的2.3%左右。

白驹过隙,时不我待。永清环保人高屋建瓴,把脉时势,十分清晰地意识到:只有抢抓时间,做大特色,做强优势,才有可能后来居上。

还在2004年初人烟气排放领域时,永清环保人便已关注到当时的火电脱硫市场潜力巨大。2005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规范火电企业脱硫工作,这一政策意味着680亿元的市场需求。而永清环保正是凭着位处我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的长株潭(长沙一株洲一湘潭)地区,占得天时、地利与人和,迅速抢到了一块蛋糕。

但永清环保人的目标并不止于此。当多数环保企业仍在忙于争夺火电脱硫业务时,永清环保又瞄向了钢铁脱硫及烟气脱硝等新兴领域,不断寻找下一个环保“金矿”:从最初的火电行业到后来的钢铁行业,再到有色行业,再到石油行业,永清环保的业务线逐级深入;从脱硫到脱硝,到余热发电、到环境咨询,永清环保的业务领域逐步拓宽;同时,永清环保的服务模式也从EPC到EPC+C,到EMC持续创新,三维成长模式使得永清环保―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

仅用五年时间,永清环保便在环保产业市场的角力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湖南脱硫市场60%以上的份额,稳坐湖南环保产业的头把交椅,并且牵头成立了湖南省大气污染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湖南省内环保企业的协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永清环保在火电脱硫行业排名第九;钢铁脱硫行业排名第一;首创海洋石油平台脱硫除尘一体化解决方案,是湖南省环保领域唯一列入“双百”工程的明星企业,200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点名支持做大做强的环保企业。2010年,永清环保取得环评资质,成为国内取得该项资质的少数民营环保公司之一。2011年成功上市后,成为国内环保类上市公司中唯一从事环境咨询业务的公司。

创新驱动“三级跳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在它的背后,必然有着明确的企业目标、执着的创业梦想、核心的竞争招牌。

永清环保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从无到有、从脱硫到脱硝、从减排到节能,成为一家环保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三级跳跃”,便与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密不可分。

“一个区域性的环保公司如何生存发展?我们靠的是以技术为支撑的杨心竞争力。”董事长刘正军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语道破永清环保的天机。

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主题,节能减排催生出上万亿元的市场空间,涵盖火电脱硫、钢铁脱硫、脱硝和合同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而作为环保行业的资本新秀,永清环保现已掌握了包括钢铁厂烧结机烟气脱硫技术、海上石油锅炉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钢铁厂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关键技术、二氧化硫制取无水亚硫酸钠技术和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等六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其中海上石油锅炉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和二氧化硫制取无水亚硫酸钠技术为国内首创,在余热发电和热电联产领域,永清环保共计掌握了8项专利技术和9项核心技术。正是这些技术,为永清环保在竞争激烈的产业蓝海中分得大块市场蛋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在永清环保人看来,“技不压身”、“一技在手行遍天下”固然可贵,但技术创新价值的最大化,还在于当与别人进行同―项技术比赛时,已提前着手下一项技术比赛时的起跑。

以火电脱硝领域的竞争为例,2012年1月1日,国家关于火电脱硝的环保标准将开始执行,由此将引爆烟气脱硝的2328亿的市场需求。而早在2007年,永清环保就已经掌握了全套脱硝技术,并获多项国家专利,静等市场爆发。

“这种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准备,正是我们的独特竞争力。不仅如此,我们还提前准备了海洋石油脱硫技术、有色冶炼行业脱硫技术,只要国家环保政策到位,别人还在匆忙准备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前抢占了制高点,确保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公司董事长刘正军说。

前瞻性的技术研发优势保证了公司持续高盈利。2007年至2010年,永清环保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72亿元、2.01亿元、2.54亿元和2.89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800万元、2100万元、3500万元和4200万元,呈现快速稳定的发展趋势。

上市募资助推“二次腾飞”

三维成长,跳跃式发展,并不意味着永清环保通向碧水蓝天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众所周知,在环保工程服务行业,运营资金与合同营业收入成正比,且运营资金 的进一步增加将对合同收入增长有加速效应。

随着永清环保的事业越做越大,决策层也越来越充满危机感。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成功上市之前,虽然永清环保依托技术创新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执行的业务合同一般维持在10亿左右,但由于行业特点,这些业务都需要先期投入占合同额20%左右的运营资金,所以永清环保单一年度营业收入一直没有突破3亿,主要原因便是运营资金不足限制了公司的合同执行能力。

突破资本运作的瓶颈,最好的捷径便是谋求创业板上市,借助IPO募集资金,提升公司的合同执行能力!正是管理者的这一果断决策,让永清环保在创建七年之后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2011年3月8日,永清环保在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当日发行1670万股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1%。

根据永清环保的招股书,首次股票发行拟募集资金1.6亿元,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和补充公司总承包业务流动资金。其中研发中心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夯实企业的技术基础,保持核心技术优势;补充总承包业务流动资金则是为了增强公司的合同执行能力。

永清环保是典型的技术型轻资产公司,研发设计是公司竞争力的核心。成立于2004年10月的科学技术研究设计院(已经成为省级技术中心)现有的研发手段和装备已不适应环保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永清环保将利用募集资金在浏阳工业园公司已购置的场地上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环保研发中心,并配备先进的研发设施、提供充足的试验场地,使研发中心具备进行大规模技术开发和新工艺、新材料研制的手段和条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尽快达到国家级研发中心的指标和要求,引领中国的环保产业。

同时,永清环保的大多数工程业务属于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行业,随着国内脱硫脱硝、热电联产和余热发电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规范,今后多数工程项目都将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业务在多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上市募资补充公司总承包业务流动资金,公司资金实力将得以大幅加强,对现有已承揽和即将承揽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运营能力得到大幅增强。募集资金的投入将使公司在同一期间具备开展更多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能力,并有利于公司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项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为确保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成功上市后,永清环保再度确定了新的目标,并迅速制定了“提供节能减排环保工程服务和环境咨询服务的国际一流环保公司”的战略目标。在节能减排环保工程服务领域,永清环保将持续专注于大气污染治理和环保热电这两个细分领域,建立、巩固和扩大行业领先优势;在环境咨询领域,将努力成长为在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永清环保人相信,做一位通向碧水蓝天的领跑者,只有坚持创新,成为创新的攻击型选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永争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