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人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背景
技师学院由原有的技工学校升格而来,归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招生范围包括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办学分为三年制技师、五年制高级工等,旨在培养各级各类实用型高技术技能人才。技师学院学生会干部(图1)是技师学院学生的一个重要群体,其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更高,是技师学院实施“名校、名学生”战略的重要资源,是技工院校强化素养培养后输送给企业的班组长储备人选,要从形成职业人生规划的高度上帮助他们向着“准职业人”的目标和高度去努力,明确方向,少走弯路。
技师学院相比普通技工学校,它的教学与学生发展层次更完整(涵盖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自身的院校里即实现了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因此选择技师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更有意义。
二、技师学院学生会干部培养现状
1.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目前几年是技工院校办学的大好时光,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因为招生难、行业同质化竞争、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所限,技工院校整体生源质量基础薄弱。从目前的生源中选拔学生会干部难度系数增高,通过走访我们发现,经过几年的培养,学生依然缺乏学习积极性。
(2)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在学生会干部队伍中独生子女比重较大,自我认同度高,工作中服从性较差、缺乏团队精神。
(3)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缺乏了解,并因此影响到自我职业规划的设计与执行。
三、学生会干部职业人生规划培养方法实践
职业人生规划简单来说就是:知己、知彼,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并以高效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目标。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环境做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规划出来的,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行动才更有计划性,就业时才会心中有数,学生会干部的职业人生规划首先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借助科学测评了解自身职业倾向
首先借助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见图2)。旨在让学生会干部了解自身职业倾向。该测试结果(如图3)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测验能帮助被试者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从而科学地从知识、能力、技能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角度进行后续的职业规划,以期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
2.明确职业人生规划方法,树立正确规划观
在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以后,学生会干部就要开始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了,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几个标准。
(1)明确怎样的职业人生规划是合理的。首先,结构要完整,一份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自我识别与测评定位、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实施策略与措施和反馈调整五个环节;确立目标环节需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目标,这一环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所在,确立目标通常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每一目标都是紧密相连的,前一个目标都是后一个目标的基础,最终服务于人生目标,服务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技工院校学生会干部的规划要涉及多个方面:技能规划、学习规划、沟通交流等。可以以赛促学,通过召开学生职业规划宣讲会和举办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推进这项工作。
(2)职业规划要符合自身所在技师学院的特点。以笔者学院为例,学院学生会干部主要的职业锻炼路径为“素质阶梯规划、职务阶梯规划、技能学历提升”的层次规划,从而明确学生会干部自身的目标,具体构成如下(见图4)。
3.确立职业规划 明确自身职业素养发展方向
(1)提升领导、组织、决策能力。建立团支书例会制度,每周召开团支书例会,严格团员组织生活制度,强调组织生活纪律,使组织生活制度化。通过调查团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系团总支对系内各团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领导、组织、决策能力。
(2)具有勤奋踏实的素质。在企业看来每个职位都会有许多合适的人来做,但是真正合适做班组长的人,首先必须具备勤奋踏实的素质。
(3)培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这也是求职者要表现出来的素质,在纸上写材料、做企业价值评估可能谁都会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培养学生会干部通过Word、Excel、PPT等计算机的办公应用软件来撰写总结、报告,培养计算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综合活动的策划培养沟通协调能力。
(4)培养细致、认真的质量意识和职业精神。在企业中,哪怕算错0.01也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巨大损失,因此需要我们很专注、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即使这些工作很繁琐,如组织学生会干部进行各班出勤、学生补考成绩的汇总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细致认真的职业精神。
(5)外语知识的储备、培养技术资料查阅能力。外语知识是技工院校学生的软肋,一些大中型企业进口设备很多都是英语操作界面。在某种程度上英语往往是制约学生发展的一门课程。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会干部在课余时间查阅英文说明书,在技术资料中提炼重要信息,并定期在学生会内部举办分享会。
(6)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安全意识是企业最需要的职业素养,因此,学生会干部要定期举办安全疏散演习讨论并策划安全疏散活动。
(7)实事求是、诚实的品质。实事求是,是企业对职工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学生会的工作中,实事求是则要求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尤其是学生会干部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细心处理。遇到问题不推脱,学会承担。
4.推动职业规划强化自身专业技能素养
学生会干部首先是学生,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对他们而言做好专业技能素养提升规划是最基本的目标。把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自主学习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试,引导学生会干部根据测评结果,选择适应自己职业倾向的技能强化方向(见下表)。
关键词 高职生;职业人格特征;人格量表;人格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8-0081-05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向社会输送的高职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对于高职生的职业心理问题研究也成为目前学者们关注一个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国内对于高职生职业人格的研究相对较少。人格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品质,不仅与个体的心理行为有直接关系,而且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的影响[1]。因此,个体的职业人格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其工作的适应性有很大影响。本研究拟对高职生的职业人格特征进行调查,以期对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合格人才提供职业心理学依据。
二、人格特征调查
(一)概念及研究现状
人格是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2]。有学者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体质等方面的结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对人的其他心理成分有持续的影响[3][4]。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个人生物系统、环境系统、行为活动系统等多方面的制约,彼此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也就是说,人格是一个由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人格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5]。
从职业角度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即为职业人格。它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包括职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6]。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个体的工作风格、效率、人际关系等,甚至会影响到智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对个体的职业行为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7][8][9]。而有关职业人格测量工具的种类很多,其中常用的有大五人格量表(NEO-FFI)、斯特朗-坎贝尔兴趣调查表(SCII)、爱德华个人爱好量表(EPP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10],其中,在职业心理领域应用最广的也是大五人格量表[11][12]。本研究将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对高职生的职业人格特征进行施测。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正式调查中,本研究为了方便取样,在常州机电学院、常州轻工学院等高职院校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17份,有效率为92.7%。其中男生244人,女生173人;一年级212人,二年级180人,三年级25人;文科类189人,理科类149人,工科类79人;独生子女228人,非独生子女189人;农村255人,城镇162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中科院以中国人为样本修订的大五人格量表(NEO-PI)。该量表中将人格分为五个维度:神经质(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宜人性(Agree- ableness)、严谨性(Conscie- ntiousness)。神经质维度得高分者比得低分者更容易因为日常生活的压力而感到心烦意乱;得低分者多表现自我调适良好,不易于出现极端反应。外向性维度得分高者,表示爱交际,表现得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得分低者,表示偏向于含蓄、自主与稳健。开放性维度,得分高者表示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得分低者多数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多过喜欢新事物。宜人性维度得高分的人,表示乐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注重合作而不是竞争;得分低的人则多抱敌意,为人多疑,喜欢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信念而争斗。严谨性维度得分高的人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并能持之;得分低的人马虎大意,容易见异思迁,不可靠。每个维度12个题目,共60题。量表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计分,要求填答者按照与题项描述的符合程度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进行打分。
3.施测程序
主试以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施测,当场作答,当场回收问卷。
4.统计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具体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三、调查结果
(一)高职生职业人格特征的总体状况
由表1可知,高职生职业人格在5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中间值3分。各维度的得分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神经质。
(二)高职生职业人格特征的年级特点
1.高职生职业人格的年级分布情况
由图1可知,三个年级中,大二的人格发展最好,其各个维度的得分均最高。在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方面均是大一学生的得分低于大三学生,而在神经质方面大一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大三学生。总体而言,人格各维度的发展趋势为,大一到大二呈上升趋势,大二到大三呈下降趋势。
2.高职生职业人格的年级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高职生职业人格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p
(三)高职生职业人格的性别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高职生职业人格在各个维度上,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四)高职生职业人格的学科差异比较
表4的结果表明,不同学科高职生的职业人格在外向性、宜人性、严谨性这3个维度上具有显著的差异(p
四、结果分析
(一)高职生职业人格特征的总体状况分析
研究发现,高职生的职业人格发展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高职生在严谨性维度上的得分最高。这是由于高职生虽然还未参加工作,但他们所学专业与其将来就业职位的切合度很高,高职院校的学习方式更接近于半大学半工厂的模式,相较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学习的高理论性而言,其操作性更强,高职生经常有实践操作的练习机会和场所,特别是在车床等实践工作时,需要极强的专注性和责任心。而高职生的职业人格在神经质维度上得分略高于3分,这可能是因为高职生由于高考失败产生的心理落差以及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中对高职生的积极品质关注不够等,导致其挫败感强。
(二)高职生职业人格的年级特点
高职生职业人格的年级特点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这5个维度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均呈现“低-高-低”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在这5个维度水平的得分上大二年级均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
如表2所示,在外向性水平的得分上大三高于大一学生,并且大二学生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在其他4个维度的得分上大二学生均明显高于大一学生。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大一学生在刚进入学校时要适应新的环境,如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地域文化、新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一切都需要高职生去探索、适应和解决,这就致使大一学生的职业人格在各维度上的得分都比较低。而大二学生由于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他们逐渐地适应新环境,与大一时期的陌生和忙乱相比,这一时期他们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更和谐、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和操作实践中,对许多事情也开始敢想敢做,这可能是他们在宜人性、外向性、严谨性、开放性维度上的得分变高的原因。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规划自己职业人生的选择,诸如“要不要专升本”、“将来究竟做什么工作”、“找工作时的学历限制”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他们,造成大二学生在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升高。大三学生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心理水平不断发展,心理成熟度也逐渐提高,相对于大二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更加冷静,但容易形成固定思维,从而导致思维缺乏灵活性。此外,由于大三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就业等问题,通常会出现焦虑情绪,从而导致人际关系较为紧张。
(三)高职生职业人格的性别特点
表3的结果表明,高职生职业人格的性别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这5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许多研究发现,男女在职业人格上具有显著差异,而在具体维度表现上又有争议。比如,同样是对大五人格量表进行应用分析,戴晓阳等(2004)发现,女性在神经质、开放性和宜人性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男性,在外向性上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13]。然而,姚若松等学者(2010)与美国的常模研究均表明,女性在神经质、开放性和外向性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男性;男性则在严谨性分量表的得分高于女性,在严谨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14][15]。
本研究虽从数值上看出,男生在职业人格各维度上的得分皆高于女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高职生的职业人格总分及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可能与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渐趋瓦解,家庭和社会环境共同形成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也慢慢消逝,家长、学校、社会按照相同的人格期望标准培养每一位高职生的做法有密切的关系。
(四)高职生职业人格的学科特点
表4显示,高职生的职业人格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这5个维度水平上均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在神经质维度的得分方面,理科高于文科,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不相一致[16]。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抽样误差导致的。而其他4个维度方面,理科均明显高于文科,且在宜人性维度方面,理科高于工科。
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学科的高职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专业内容和性质相差较大,文科生主要学习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缺乏精确的定量和实证性训练,内容大多有较强的社会历史性和社会现实性,因此文科生爱思考但主观性较强,进而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理工科学生则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精密性和规则性,因此理工科学生的人格趋向理智、精细、守则;而与理科生相比,工科生所学专业更讲求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与人交往明显少于理科生。另一方面,高职生在入学前人格特征各异,导致具有不同职业人格特征的高职生对专业的兴趣不同,因此在选择专业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高职生的职业人格特征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5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为中等偏上。其中,高职生职业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从大一到大三呈波浪式的发展趋势,大二高职生职业人格的发展状况最好;高职生职业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高职生职业人格特征的学科差异显著,理科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其他学科。
(二)启示
基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根据健全的职业人格对高职生未来作为合格职业人的重要性,学校应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多关注高职生人格中积极的方面,努力挖掘他们珍贵的心理品质,善于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并及时对他们良好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培养他们健全的职业人格。由于职业人格具有强烈的行业性与角色性特征,职业人格教育活动只有与具体的职场生活相联系,学生的职业情感、信念和能力才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地多为学生设计情境性课程,比如在车间进行实地授课、练习,模拟工作环境。让学生体会合作、彼此尊重、平等、责任等的实际内涵,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人格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多与社会、家长沟通交流,达成统一的教育标准。学生的职业人格是不断发展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而且,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标准不统一,学生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诸如心理冲突、自我同一性混乱等等,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而会对影响到他们健全职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家庭和社会也有义务帮助学校进行职业人格教育。社会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等都对学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所以,在探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人格健全教育时,不应该把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割裂开来看,应整合起来当做一个生态系统,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生职业人格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11][14]姚若松,粱乐瑶.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在大学生人群的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4):457-459.
[2]陈红,黄希庭.A型人格-自我价值感对中学生不同情境应对方式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1(3):350-351.
[3]Eysenck, H. J.The Structure of Human Personality[M]. (3rd ed.). London: Methuen,1970:2.
[4]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黄希庭,范蔚.人格研究中国化之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45-50.
[6]徐明玉,王利斌.警察职业人格品质与能力的社会心理学透视[J].公安研究,2004(6):88-91.
[7]张大均,余林.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7.
[8]刘少文,龚耀先.职业兴趣理论的理论与评估方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4):199-203.
[9]赵鑫,王艳.霍兰德职业人格-工作环境类型理论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66-67.
[10]王芙蓉.职业人格测量工具的研究现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1):44-47.
[12]杨雅婕.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证整合测验方案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9.
[13][16]戴晓阳,姚树桥,蔡太生,杨坚. NEO个性问卷修订本在中国的应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2004(3):171- 174.
[15]Costa PT, McCrae RR. NEO-PI-R professional manual.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 -PIR) and NEO Five Factor Inventory (NEO -FFI).Odessa,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199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HU Wei-fang1, JIANG Chao2
(1.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ntality, 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2. College of Education,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08, China)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六月是个伤感的月份,每到六月就意味着分离,意味着在一起生活学习过年的同学即将分道扬镳,也意味着大批的毕业生将进入社会,展开人生新的篇章。在人们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还有一类群体――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应该得到大家同样的关注。
相对于大学生而言,中职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问题。当其他十七八岁的青少年还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时候,中职生便在这个年纪进入了社会。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年轻的中职生在社会中将体会到更多的艰辛与挫折。同时,有一大部分中职生在毕业时根本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对将要从事的职业一无所知,于是一些极端的社会现象也随之出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去苛责社会没有给中职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也无权去批评家长没有为学生排忧解难,只能从教育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职生在面对就业时常见的问题:
(1)职业方向模糊,专业理解狭隘。中职生对工作和职业的理解不够明确,他们往往认为有了工作就有了职业。由于中职生的文化水平不高,技能水平有限,所以进入社会之后的首次就业的工作都不会成为他们的职业。而很多即将毕业的学生,即使经过了几年系统的学习,也仍然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今后可以从事哪些职业。还有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学会计的毕业后就只能做会计,学计算机的就只能做计算机编程人员,缩小了择业面,同时过于强调专业对口,认为如果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三年学也就白上了,还不如在家待着也不愁吃穿。
(2)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低。随着中职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中职生的就业率基本都能达到90%以上,但就业稳定性却比较低。有些毕业生在就业前就憧憬着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要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到企业后发现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差距,认为工作内容简单,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干,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回家,更有甚者还没有开始工作就辞职了。还有些学生找到工作之后挑剔抱怨,和其他同学进行攀比,短时间内频繁跳槽,一直处于动荡状态。
(3)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缺乏。中职生就业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角色转换。从学生转化为职业人,不仅是环境的变化,还包括角色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转变。有很多学生面对就业时,只考虑工作是否轻松,待遇是否优厚,对岗位职责一无所知,缺乏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有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抱怨工作太累,条件太差,消极怠工,甚至于不辞而别,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这些问题依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可以解决的,职业规划教育恰恰为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职业,认识社会,提供了一个途径。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个人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自身和社会两方面充分分析理解职业的过程。首先就是要从自身的角度去分析自己和职业之间的联系。进入职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只有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为实现目标打好基础。
其次有效的职业规划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和心理素质,帮助学生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并且学会扬长避短。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自己的价值作出恰当的评价,既不盲目自信,又不过于自卑,并且学会自我评估,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准确定位,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从而有目的的挖掘潜能,增强自身实力。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意识渗透于教育之中
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对职业的理解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是否成功就业。
第一步是了解所学的专业。中职生现在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专业的理解会影响就业面的宽窄。既然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息息相关,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的对待专业课。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思考所学专业和从事职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现在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是自己未来谋生的手段,从而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步是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专业课学好了只是有了敲门砖,进入门里之后,工作能不能做好就要看综合素质。社会中的职业有千万种,每一种职业要求都不尽相同,掌握和职业相关的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性格能力和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为更快实现职业过渡奠定基础。
第三步是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目标就是人生的动力,职业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评估、切实可行的。如果把成为有钱人作为职业目标,那么就要求对它具体化,有钱人的标准是什么,实现目标要分几步,每个小目标的实现时间,实现目标的每一步是否能实现等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实现职业理想就要设置不同的阶段目标,只有了解每个阶段目标对从业者的要求,才能培养与职业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最终实现职业理想。确定职业目标要根据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实际,否则就如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
当今社会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供需之间的严重失衡,意味着必然有一部分人将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作为没有优势,劣势明显的中职生就更应该认清这一事实。
学生中的错误认识主要就是“过度乐观派”和“极度悲观派”。过度乐观的学生认为找工作就像做游戏,那么多用人单位还怕找不到工作。如果一份工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那就辞职换一个,总能找到好的,好像工作就是专门给他留着的。而极度悲观的学生就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连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一无所有的中职生。同时对于一些频繁换工作的学生,总是在充当学徒,看不到发展,再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之后更加深了自卑心理,意志消沉。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竞争的社会必然意味着选择,而选择是双向的,你在选择工作的同时工作也在选择你。只有站在客观分析的角度,才能既看到社会中的挑战又看到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机遇。有针对性的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了解社会需求,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
从职业发展的过程看,18岁之前都是职业准备期,在这个时期里,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汲取知识,18岁-24岁就进入职业初期,在这一时期里,每个人开始接触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为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准备阶段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对其未来职业的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只有规划好,才能有所准备。对于年轻的中职生而言,未来的职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的人生发展也同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起步时就为自己规划一下,它将帮助你更好的迈出人生的关键步,更快地攀登上职业和人生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1]柳君芳,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能力人”
为了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全面实现“能力人”的培养目标,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系统研读了国内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上的成功的范例,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等级标准,参照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系列教材,在学院系统地开展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并从2008年9月开始实施专业“能力人”培养的实践。实践中,我们在不断地摸索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我院职业“能力人”培养
课程体系及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职业“能力人”培养过程简析
整个培养过程包括三个层次和三个系列,较高层次是较低层次层次的基础,体现了过程的时间关系,使培养过程循序渐进;系列之间互相支撑,体现了过程的内容关系,使学生在同一培养阶段形成知识、道德、能力综合积累,最终实现“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等级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构建职业活动体系,实现阶段目标。高职学生在校培养时间一般为三年,将整个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为核心基础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围绕思想道德教育、基本行为方式培养和专业基础的学习为起点,以基本行为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教学课程和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活动体系;第二阶段(--年级)为行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围绕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行业通用工作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展开,以行业所在事业领域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设计相应的职业活动体系;第三阶段(三年级)为岗位就业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围绕职业道德教育、岗位能力学习和实践进行,以就业岗位所需求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设计相应的职业活动体系。
2.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高度融合,提升培养过程的内涵。在能力培养的每一个阶段,按照不同的目标要求,针对性的设置专业教育教学课程及能力培养的内容,做到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职业“能力人”培养之实践
我院的专业“能力人’,培养之实践是从2008级新生进校开始,2008年我院共设四个专业,招收新生938人,21个教学班。以此为起点,按照预定的培养过程实施。
(一)成立职业“能力人’培养实践课题组
职业“能力人”培养实践课题组是“能力人”培养过程的领导组织和实施机构。专业“能力人”培养实践课题组的主要职责是:
1.制定职业“能力人”培养实践方案。方案包括:(1)通过职业“能力人”培养实践,应达到的目标,包括本次实践的总目标及各阶段的子目标;(2)职业“能力人”培养实施过程的工作内容;(3)实践过程环节。
2.制定职业“能力人”培养实践的校内考评体系。(1)确定考评的时机,考核的方法:(2)确定考核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要求,命制考核的试题;(3)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并组织考评。
3.明确职业“能力人”培养实践课题组人员的分工,制定各成员的工作职责,按照培养方案组织培养全过程的实施。
4.根据评价体系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实践总结报告。
(二)制定职业“能力人”培养实施方案
1.“能力人’’培养的目标体系。按照设计的职业“能力人”培养的过程体系,将其分解为三个阶段,确定了培养的总目标,并赋予了每个阶段的子目标,形成“能力人’培养的目标体系。
2.实施过程的工作内容
(1)师资培训。利用暑假时间,聘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推广服务中心对我院全体教师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一是使所有参加培训及教学的教师认识到职业“能力人”培养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二是了解职业“能力人”的培养过程与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差别与联系;三是掌握职业“能力人”培养的基本内容及目标要求;四是正确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人”培养内容的切入点;五是把握整个培养过程的重点,选择适合、科学、有效的教学和培养方法。
(2)修定原有的教学计划,使之与职业“能力人”培养实践需求相适应。一是学院教学科修订教学计划,编制以“能力人”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课程体系,并制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能力培养课程大纲。二是在全院2008级所有专业、所有班级开设能力培养课程(一年级开设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课程;二年级开设部分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和以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课程:三年级以岗位就业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课程)。三是各教研室具体设定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活动方式、知识和能力点,其内容应以职业活动为主要方式,采用实践模拟、案例分析、教学互动等教学方法,贯穿“能力人”惭需求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实现“能力人”培养的目标。
(3)编制学生职业“能力人”培养实践社会活动方案。学生管理科制定学生职业“能力人”培养实践社会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并组织学生辅导员与学生一起参与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能力拓展。
3.“能力人’培养实践过程环节。
(1)培养前预测。我们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进校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内容、难度、涉及范围基本相当的A、B两套测试题(包括笔试和行为测试)。首先使用A套试题对2008级新学进行测试,按照评价体系中的分析项目,对测试后的结果进行分析:一是依据测试放映出来的学生能力水平,设计能力培养内容、模块及重点加强的能力点;二是依据能力差异设计能力强化的内容。
(2)培训实施。在整个培训实施中,坚持两条主线贯穿,两个平台融通的基本思路。
一是两条主线:即专业教学主线和能力培养主线。专业教学主线主要以行业通用能力、岗位就业能力培养为主要任务以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专业课程实践实训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课程实训、顶岗实习为主要方法,走工学交替的培养途径。能力培养主线主要以核心通用能力培养为主要任务,以“与人交流”、“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等核心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以内容嵌入式、社会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职场活动为着力点。坚持两条主线,即培养学生具有行业通用能力、岗位就业能力,实现学生毕业毕业即就业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支持学生正确择业和再就业,实现学生能力的拓展。
,
二是两个平台:‘即学校平台和社会平台。利用学校平台,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场所,同时为教学过程核能力培养
提供保证。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校内学生社团活动、模拟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企业团队组建等方式,进行能力培养及实:践。利用社会平台;通过参与和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社会对能力的需求及能力点的要求,完成能力的进一步拓展。通过两个平台的高度融合,互为支撑,最终实现“能力人’姑养的全部目标。
三是设计职场活动。通过高度融合两个平台,针对“能力人”培养的过程,依据建筑类专业学生能力要求,设计了“组建建筑施工企业团队”、“参与工程招投标”、“工程招投标谈判”、“建筑工程资料软件推销”、“现场推销二手房”、“拟定建筑施工现场各种规章制度”、“编制施工组织方案”、“现场演示当自己的行为被误解时”、“拟写行政公文”、“模拟移交工程资料”“现实热点”等16个小模块职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师退居幕后,作为裁判和观众,模拟结束后,有裁判和观众代表进行评判、打分、讲评。
四是开展大型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平台,以促进学院文化建设为目的,设计开展人文校园、绿色校园、我为校园添光彩、我的人生设计、教室、宿舍形象设计、职场零距离等6个大型主题活动,实现学生能力的拓展。
(3)培养后测试及总结表彰活动。一是选择使用已命制的针对能力模块的B套测试题进行测试;二是对测试后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模块主持人进行点评;三是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四是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评选出优秀活力的团队、优秀执行团队、默契合作团队及合作、执行、活力等星级个人;五是优秀团队及星级个人代表应当场即兴发挥表演:六是为优秀教师和优秀辅导员鲜花。
三、职业“能力人”培养实践效果
1.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确立高职院校应以职业“能力人”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两年来实践的最大收获,教育教学管理者及教师观念得到改变,“能力本位,“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我们充分的认识到,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合格的职业“能力人”,才能算真正实现了培养“高素质、适用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场活动为着力点的职业“能力人“培养模式。职业“能力人”培养,只有贴近职业工作过程,才能有效地凸显职业能力的要求,单调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有效地完成能力的培养,必须设计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职场活动,明确能力要求的支撑点,才能高质量的实现能力的培养。
3.坚持“两条主线”,建设“两个平台”,不断完善职业“能力人”培养的过程环节。抓住“两条主线”,建设“两个平台”,是职业“能力人”培养关键的过程环节。‘能力培养主线为实现学生社会通用核心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主线为实现学生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的培养,优秀的社会通用核心能力+合格的行业通用能力+较强的岗位就业能力=合格的职业“能力人”。学校和社会为职业“能力人”培养提供了场所,通过学校培养和社会的实践,逐步完成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完成职业“能力人”的培养,通过经验积累和总结,实现能力自的拓展。
4.积极开发多元化的培养组织模式。开发“教学内容嵌入式”、“实践模拟情景式”、“组织企业团队式”、“教师角色转换式”前测后试检查评价式的职业“能力人”培养组织方法,建立完整的培养组织模式体系。
5.“实践多样化的培养方法。综合实践“行动导向法”、“案例演示法”、“角色扮演法”、“集体讨论法”、“个案分析法”、“即兴演讲法,”等培养方法,提升职业“能力人”培养的效果。
摘 要 在面临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及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W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而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必然走上用人单位,大多学生在用人单位从事一线基层生产工作。各个用人单位也特别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的生产单位对员工的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专业也对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
关键词 用人单位 职业 高职学生 身体素质
一、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对于用人单位需求是不可或缺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二)职业身体素质素质概念的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的研究
职业身体素质素质的概念,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面对职业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性、职业的多样性、生产技术的高智能性和工作的高强度性等状况,需要培养“准职业人”,他们具有对职业十分重要的身体素质水平。而职业体育素质教育正好满足这种社会需求。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体育素质(灵敏、速度、协调、力量及长时间工作耐力、意志力、抗挫能力、抗疲劳工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方面)有特殊需求,而高职体育教学正好有利于职业体育素质的拓展。在运动生理学上,通常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的基本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比如陈青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指出就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结合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特点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评价方法等综合的安排,起到促进学生提高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从体育学的视角下,将未来职业岗位进行分成四种类型,手指灵巧类、全身综合类、流动交往类、站立类,并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相应的运动项目。
二、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当前高职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底下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而肥胖发生率、眼睛近视率却逐年上升。很多学生的体型不是呈现出“土豆型”,就是呈现出“豆芽型”等不健康体型。
三、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就业
我国高职体育教育要面向学生就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努力培养学生今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如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的适应与承受能力。而体育与教育密不可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学生的意志与个性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使学生在运动中承受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考验。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今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中的一切挑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潜力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在承担起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智力开发、个性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更要明确高职体育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充分发挥新时代所赋予的体育功能,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与学生身体素质
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在调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 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在课程方面需要采取哪些方面的改革”时,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专业岗位:安装、修理、机械、运行等生产技术类--需要的核心素质:发展肩带肌、躯干肌和脚掌量、发展平衡能力,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测力、注意力的专注-教学相关内容:各种走、左脚和右换跳跃、哑铃练习、爬绳、力量练习等。
五、基于高职学生就业需求对体育教学的改革
通过一年级常规选项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二年级的半个学年职业实用性体育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掌握职业实用的身体训练方法,提高职业能力,懂得职业保健的相关知识,提高预防职业病的能力。不同职业项目群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机电类职业项目群中长跑,投掷,各种走、跑交替,单、双杆,滚翻、倒立,实心球,哑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
以站立姿势为主的营销、商贸、管理、物流、生产加工、工程、机械等站立型职业工作者,由于长时间站立和近距离来回跑动,下肢承受较大静立支撑和工作负荷。有的人较易患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职业病。据此,应选择端正姿势、改善形体、增强持久站立能力的教学内容,改善大小肌肉群协调交替用力技巧,学会自行调节和放松各部分肌肉,做到劳逸结合,如:平板支撑、单腿站立、俯平衡、侧平衡等练习。
参考文献:
[1] 刘明星,曾萍.从用人单位的视角分析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及培养对策[J].职业与教育.2007.
[2] 陶利,张宜龙.从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和用人标准看体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南京体育学报.2001.
[3] 仝东峰.从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评价看学生的培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文教育;人文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掌握高等职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合格的服务于社会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就目前而言,不少的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比重较轻,《中国教育报》曾有文章《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中也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边缘化状况进行了客观的披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人文方面的表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需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学生的高等职业认知能力培养,重视人文精神内涵建设
人文精神是一种崇尚人文科学,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人文精神的宗旨,就在于从根本上启发、启迪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悟性和人生动力,在于启迪、启动人的自重、自爱,以及人们关注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人文教育力度不够,学生人文精神匮乏,当学生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缺乏等等,造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即使在工作中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团队的协作精神,工作责任心不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技术过硬,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意识,因此人文教育类课程的开设就非常必要。在整体教育阶段,让学生把就业创业思想与为人处事紧密结合起来,以诚信、合作、责任、敬业、创业为线索,构建扎实的职业道德和人文教育体系。
二、力求时展实际,加强高等职业人文精神培养的课程设置
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多为工科类型,不少院校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此满足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所需知识与技能,而人文教育的比重较轻。人文教育的基本作用是培育人们的人文精神,塑造出一种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知识的学习,提升人文素质,所以使学生站得高、看得远、行得正、做得直,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除应具备各种过硬的专业知识、高等职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及审美能力,具备竞争和团队意识,具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具备奋斗意识,承受失败挫折的心理能力,具备处理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具备效率意识,具有开拓意识、乐于奉献意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去适应这各种竞争的挑战。
高等职业院校要开好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就必须在教育实践中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放在对于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在跟踪院校,人文教育的具体做法有:
一是强化“两课”教学,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首先在内容上,用先进思想统领教学过程,并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在方法上,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世界观实践统一到学生素质发展目标上来,并努力建设高等职业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课程”。积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建立定期的形势报告会制度、举办专题讲座、社会情况调查、工作研讨等,真正把理论知识和理论观点渗入学生的心田,融进学生的脑海,进而内化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专业实习、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最后是学院党、群、工、团与社区服务结合,形教育大网络。
二是注重四项建设:(1)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对学院广播站、工贸学报、校园网、宣传橱窗以及思想政治课等阵地的建设。(2)学生社团建设。学院现有“大学生艺术团”、“英语角”、“武术协会”、“大学生礼仪队”等学生社团以及学生会等正式学生组织20多个。加强对于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将学习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融入社团建设环节中。(3)人文课程建设。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聘请专家教授授课,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开好“美学艺术篇”、“公共关系学”、“创造心理学”、“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学”等课程,让学生从全方位加以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4)注重心理咨询工作。跟踪的学院长期聘请专家教授驻点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学会与人相处,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护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发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挖掘自身的潜能。
三、重塑教师的人文精神,以身示范
作为教育者,教师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他们的人格、信念、操守以及道德规范之中,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人格、处世哲学、价值观念等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本身拥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感召力,学生会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真谛,领会到独立、批判,追求真理的价值观,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要重塑教师的人文精神。
跟踪院校十分注重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注重结构,提高层次。注重专业教师的“三员化”(教员、技术员、实验员)、基础教师“多面手”的建设。举办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等多种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即要从教师本身做起,以身作则,在教学活动中或生活中,使言行体现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注意给学生以无形的熏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重人文、崇尚人文精神培养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高等职业学生的科技与实践活动
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绝大多数仍未能脱离传统的本科或专科教育模式,过分强调“理论够用为度”,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高等职业理论知识和高等职业表现能力的理论整合化。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得,都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能奏效的,必须经历实践的活动才能形成习惯并养成,但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实训、实验、实践活动教育环节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不能很好地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极富特色环节的教育质量。所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真正地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精神,还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就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到社会之中去感知,去认识、去思考,学会用人文精神分析与解决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在调查院校之中,学院一方面把现有的各类实验室,方便学习的功能场所全都面向学生开放,把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落实在行动上;同时,学院还建有心理咨询中心,由两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通过特定的渠道和媒介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温柔的目光关注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始终要求学生要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而不是自我的人,要能正确处理好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与自我的关系,另一方面学院把缩短学生的上岗适应期作为教学计划调整的核心,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增设到企业实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以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在专业课教学阶段,加大实验实训,加大到企业实习的比重,努力让学生在感知现实的过程中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努力实现学生“零适应期”就业。
五、加强学生自身的内修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培养单纯的专业人,也不是要培养单纯的高等职业人,而应该是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有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未来社会,经济、科技的急剧复化中,不仅要“学会生存”更要“学会关心”。一方面要求学生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看问题,增强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通过对高等职业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觉以社会导向、高等职业导向修正自己的奋斗目标,用企业的规章制度,高等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以良好的人格力量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真正把高等职业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精的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高静文,雷念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精神[M].北京出版社,2005.
【关键词】职业适应性;人才测评系统;学习及技能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意识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
一、关于职业适应性综述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职业适应性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我国2013年高校毕业生较2012年增加19万,整体毕业生数逼近700万。这700万的毕业生离开校园,走上社会,意味着需要700万个岗位进行安置。然而自2008年开始,以欧美国家为中心的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蔓延,这些国家长期以来所依靠的资产泡沫和负债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瞬间破灭,这间接导致了中国外需的迅速下跌;国内,由于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放缓且持续多年的投资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不仅造成了内需下滑,同时也使国内的资源、环境等要素严重闲置和浪费。这些因素导致近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虽然2012年我国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得全国就业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而出现下滑的尴尬局势,但是随着每年毕业生队伍的扩大,就业形势不可避免地日趋紧张。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仍然是以一副懵懂无知的态度来面对。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部分学生抱着观望的态度,也有部分学生抱着置身事外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在一无所知的状态下盲目签约,有的在多份合同面前以薪酬、企业规模或者工作环境作为衡量标准,却不知道这种盲目的随便心态将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更不会知道这种心态实际上造成的结果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工作、对自我认知严重不足。他们不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适合什么工作,也不知道某个工作岗位需要何种工作技能,换而言之,就是目前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不明确,从而造成盲目择业,盲目跳槽,形成资源的浪费和恶性循环。
(二)职业适应性的界定。
在上部分叙述中提到“职业适应性”,适应性,实际上指的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有效协调,即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程度的能力。而对于 “职业适应性”的研究则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对于职业适应性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多习惯从多学科综合研究,例如从经济学角度认为个体是否适应职业取决于工资报酬和社会待遇,心理学角度认为个体是否适应职业取决于个体性格特征和工作岗位要求是否一致,社会学角度认为个体是否适应职业取决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与否。
通常所指职业适应性指的是个体在就业过程中所具备的身体、心里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协调性。职业适应性来源于先天形成和后天培养。而对于个体职业适应性测评实际上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测评方式来检测个体素质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职业适应性测评对于稳定就业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人才测评系统的设计与编制
(一)基于职业适应性的人才测评系统的测评模块设计:
每年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校园到社会,他们的职业阅历将从空白开始走向丰富多彩,职业适应性也将在一个个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那么,该从哪些维度去测量和评价他们的职业适应性呢?该如何从职业适应性与岗位需求之间寻找到完美的契合点呢?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构想和分析,能充分体现职业适应性的特征多达40多个,然而根据数量分析,这40多个特征划归为34个测评指标,而这34个测评指标则可以归为5个大的测评项目,分别为:学习及技能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意识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那么,接下来,将结合各种测评手段和测评量表对以下测评项目进行分测评,从而构建完整的职业适应性测评系统。
1.学习及技能适应性。学习及技能适应性是指个体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当个体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岗位需求时,个体是否具有掌握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以及学习兴趣。
对于这个项目的测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①对于个体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测评。
本项测评可以采取纸笔测试、电脑测试、动手操作等形式对受测者的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素质进行检测和评价。这种测评方法以经济高效、方式灵活以及误差易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推崇。例如,某单位需要招聘行政文员一名,那么对于应试者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测评就可以综合公文写作、秘书学、行政知识等方面的知识来设计一套试题。同时,也可以结合情景模拟或者角色扮演这种测评方式,为受测者提供一种常见的工作情境或者工作角色,在模拟中观测受测者的即兴发挥和事件处理能力。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这两种方法通过实践参与的方式进行,其测评的效度和信度相比较纸笔测试的方法要高,而且这种参与式的测评方法将受测者置身于工作实践中,其预测性相对来说也比较精准。
②对于个体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测评。
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是潜在的,隐性的,无法以一个精准的分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可以采取推断的方式。例如通过设计一套这样的量表:
表一 学习能力及兴趣测评量表,部分
2.人际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是指在工作中是否具有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人是社会人,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尤其在一个组织内部,每个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存在独立于群体之外的个体。那么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需要迅速适应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且需要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协作、合作的方式迅速高效地完成工作目标。那么如何检测个体的人际适应性呢?这包含对受测者人格个性及行为风格进行分析。
人格因素测评。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1最常见的人格因素测评是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评。卡特尔通过多年的调研分析,找到16种构成人格的根源特质,如乐群性、兴奋性、独立性、恃强行等。这16种根源特质的随意组合都能够成不同的人格特征,并且对个体的人际适应性产生较大影响。卡特尔研制出16个测评量表来分别测量这16种根源特质,如下:
行为风格因素测评。行为风格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倾向。一个人的日常行为风格也能体现出其人际交际能力的高低。在这方面较著名的测评有MBTI行为风格测评。该测评是由美国凯瑟琳·C·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丽莎白·布里格斯·迈尔斯共同研制的。该测评表分别从四个维度来判断个体行为偏好:外向——内向,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判断——知觉,这四个维度的测评结果随意组合可以形成16种不同类型的性格行为类型,它们有的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交际,有的外向,喜群体生活,且乐于交际。
故而,我们可以通过人格因素测评和行为风格因素测评相结合去判断一个人的人际适应性。
3.职业意识适应性。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面临最迫切的便是自我角色的转换。从一名无忧无虑的学生到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社会人,接踵而至的压力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承受,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工作岗位而言,需要的是能够立即适应的工作人员,所以大学毕业生应该尽可能地缩短角色转变过程,尽快提升职业意识,争取一切机会,亲身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现场体验和深入了解自己意向的职业状况。在校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寻找各种实习机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即将毕业或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尤其要强化自我竞争意识,要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从而使自己能够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士。
对于职业意识是在角色转变过程中慢慢培养而来的,包括对自我现状的认识和对职业的期望。作为用人单位,想要了解一名受测者的职业意识适应性,可以采取问卷或者结构化面试的方式从以上所述两个方面展开调查。
4.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是指每个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即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面对多如牛毛的工作岗位,如何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成为毕业生最棘手的问题。可能个体的能力、兴趣、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等因素之间会产生各种矛盾,只有真正做到“人职匹配”才能人尽其用,产生最大的社会价值。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无所适从,盲目的“骑驴找马”,所以就业市场专业不对口、大材小用、职业满意度降低和离职等现象屡见不鲜。作为求职个体或者用人单位怎样才能做到“人职匹配”呢?了解个体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兴趣是为必要。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认知,它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对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绩效影响较大。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洛特克在其所著《人类价值观的本质》一书中,提出13种价值观:成就感、审美追求、挑战、健康、收入与财富、独立性、爱、家庭与人际关系、道德感、欢乐、权利、安全感、自我成长和社会交往。我国天津大学张再生教授认为职业价值观可以三个方面展开:与个人发展有关的发展因素,与福利待遇和生活有关的保健因素,以及与职业声望地位有关的声望因素。所以需要对个体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解,我们可以使用职业价值观测评问卷,如下:
职业兴趣,是指个体对某项工作或某种职业所抱有的倾向性态度。2兴趣决定态度,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强的兴趣,则会更加积极主动,因为他能够从该职业当中获得满足和快乐。所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了解自我职业兴趣对于今后职业生涯的顺利与否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职业兴趣测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将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和常规型。六种不同类型的职业兴趣分别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和领域,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不是单一的兴趣类型,可能还同时兼有其他类型。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则为个体了解自我职业兴趣类型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5.职业环境适应性。职业环境是指某职业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技术含量、社会地位、未来发展趋势等。对于职业环境的适应性是指个体对职业环境的认同度,是否认可、接纳所处的职业环境,是否具有具备在新环境中的自我快速调试、适应能力。3对于职业环境适应性我们可以通过适应能力测评进行判断。对于社会人员来说,在新时期,社会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尤其是个体所处的职业环境更是千变万化,我们要以强大的适应能力去适应环境,在环境变化中应付自如。这里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心理特性,是人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我们的适应能力的测评也可以采取测评问卷的形式,如下:
三、职业适应性人才测评系统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实践意义:
知人善任这个成语很好地诠释了人才测评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虽然人才测评系统目前在我国还未普遍应用,但是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大型招聘活动开始逐渐重视和采用,例如公务员招聘,屡屡出现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等人才测评方法,可见其功效不容忽视。而本文所述的人才测评系统的构建,对于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实践意义就在于:
(一)为单位寻找合适的人才,为人才寻找合适的岗位。作为用人单位只有真正全面地了解一个人才能知道这个人适合什么样的岗位,才能知道怎样去运用他使其发挥最大功效;作为大学毕业生,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在众多的工作岗位中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才能俞工作俞娱乐,才能真正地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作为现代组织要科学合理地管理人才,要展开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活动,就需要对人才进行细致而周全的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其学历、技术、工作经验等显性要素。
参考文献:
[1]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2]侯典牧:《人员测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王芳,黄燕:《高校学生人才测评系统的开发与研究》,科技广场,2008年12期;
[4]廖爱华:《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适应性研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赵春清:《人才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10月。
注释:
①侯典牧:《人员测评原理与方法》,50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②侯典牧:《人员测评原理与方法》,6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③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P25,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作者简介:
吴兴梅,女,安徽东至人,讲师,专业:管理学,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关键词:锻炼身体 健康理念 生活态度 科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26-01
我国自1995年提出全民健身计划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根据吉林省教育厅明确提出的“要提高学生体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指示精神,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2011年开始实行早操工作至今已有四年多。早操,是体现校园体育文化的一种最直接、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能够通过集体组织产生团队效应,并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集体主义精神,从一所学校的早操情况可以侧面反映出该校的治学态度、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以严谨科学的管理手段规范早操,让学生们具有健康的体魄,为成为合格的准职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前提
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首先针对早操工作确定了管理机构,制定了早操管理制度。通过主题班会、视频宣讲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对早操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把锻炼的目的与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联系起来,把人类生命活动的规律与体育锻炼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把早操锻炼当作学习、生活的自觉需要,激发他们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加强领导,建立早操督察工作的网络结构,由学生工作部门派专人负责,各学院副书记挂帅,实行年级辅导员值班制,专职体育教师做技术指导。领导带头、自上而下,形成校学生会、各学院学生会、班级体委、普通同学阶梯式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早操工作一级抓一级,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组织形成全校性管理网络,建立相应的考勤、评分标准和评价方法,使早操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成为具有真正实效的早操。
2 更新体育理念、形成制度的常态化是保障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早操出勤情况,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我校规定除法定假日、雨天、大雪严寒等极度恶劣天气外,全体学生每天早晨必须按时出早操。根据吉林省教育厅的部署和指示,将纪律和态度两个大方面纳入考核,反复通过实践,最终制定了《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早操管理办法》。每周学生会成员对各学院固定班级数进行抽查,并以此结果作为各学院当周成绩,评比分数最终将上报学生工作部门进行排名,并在我校当周的《学生工作简报》上刊登评分结果和整改措施,以确保学生在第二周出早操时进行调整改进。同时,早操考勤评分也纳入到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中,缺席一次等同于旷课一学时,迟到或早退、事假或病假等具体考核标准必须严格参照《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手册》综合测评考核办法。
其次,该校让学生树立新的体育理念,把早操作为培养自主、自发锻炼身体的重要途径,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树立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观念,时刻以获得终身健康为早操活动的目的。在大学生中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校企融合的高等职业院校,每位学生都面临将来下厂实习和到企业工作,健康的体魄是适应现代企业工作的基本保障,是高质量地完成企业工作的根本。该校通过早操环节,大大优化了学生的体能,并在企业面招聘员工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尝到了早操活动的优势和甜头。在前不久的某企业来该校招聘员工的1200米测试中,学生们十分轻松完成了体能测试,大家说:“多亏咱们学校的早操活动啊!”、“如果当年没有坚持跑早操,我体能测试恐怕不合格。”等等。我校的早操活动就这样被学生从刚入学时的不理解到今天在找工作中受益。
3 结构分工、有序跑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早操,每天由学生工作部门老师负责总体监督,校学生会成员负责整体检查,每天均有辅导员老师带队督察出勤、纪律、着装等工作。早晨6:20分正式跑操,因场地限制实行错时出操。由于专业及学生分布不同,在跑操上也是各具特色。有的专业男生众多,跑操口号整齐洪亮,步伐整齐,仅有的几名女学生不但能紧跟队伍步伐,有时还领队跑操。每天早晨由三名辅导员老师与学生一起跑操,在跑操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做到及时处理。有的专业是以女生居多,但巾帼不让须眉。在领导、老师和学生会的共同努力下,原本“柔弱”的女学生也能在跑操中做到团结一致、坚持到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该校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通过早操这项体育活动,对内凝聚学生人心,对外树立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形象。早操出勤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内部凝聚力,起到聚人心的作用。无论是各学院间评比还是明星班级的评比,学生都齐心协力,通过互帮互助,共同向胜利努力。而学生们的早操口号,如:“闻名汽专,大气高端,一统江山”、“把舵,奋勇拼搏,气势磅礴”等,彰显了学生们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凸显了学生们强烈的集体自豪感。一次次的评比,磨练了学生的个人意志,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严明的纪律观念,有利于促进优良班风、学风和校风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学生作为学校的名片,进入社会其过硬的身体素质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早操是学校工作中一部分,学校的工作无论大小处处为育人,早操也需要有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因此,我们应在计划上保证其长期性和严整性,杜绝放任自流和形式主义,在管理方法上不仅要做到向检查要人数,向评比要质量的观念,同时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锻炼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实实在在进行身体锻炼。学校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健康的人格,强健的体魄。少年强,则中国强!
参考文献
[1] 郭聪聪.高校早操锻炼制度与创业效能的实证探析[J].宁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74-76.
[2] 陈红.高校早操改革思路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72-73.
关键词:中职生 区域工业文化 认同感 传承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67-01
教育是实现区域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和必要手段,是当今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中职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的职业人才,用于满足社会生产劳动所需。因此加强学生对区域工业文化的认同是区域工业文化得以传承的首要条件,但是从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区域工业文化对中职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传统的中职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那么如何培养中职生对区域工业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能力呢?依据多年的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加强中职学校建设与区域工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侧重培养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发挥职业教育职能
中职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生产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毕业后的中职生往往工作在生产服务的第一线。所以中职教育应该加强与区域工业之间的联系交流,将企业中的文化精华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尽早的将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道德规范与区域工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其尽快融入区域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因此职业学校的教育应该侧重以下几点:
首先是学生品格的塑造。新型的管理理论是构成工业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保证质量,用信誉打造品牌,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这些经营理念对生产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目前工业发展形势而言,职业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就业思维意识以及就业的技术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透过渗透工业管理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区域工业文化的认同感。
其次是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在对中职生的职业教育中,渗透区域工业文化,让学生尽早的体会工业企业文化中存在着激烈地竞争的现实,感受企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提早产生竞争意识,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所学的专业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明白专业技术是他们将来在社会的立足根本。利用当今社会就业的危机感,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社会使命感和学习的紧迫感,让他们明白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必要性,以此激发中职生的学习热情。
再有是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中职生在校的学习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就业,而区域工业文化知识的渗透,不仅体现着区域工业的用人要求,而且能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就业中,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环境,理顺各方面的社会人际关系,在工业企业发展的环境中做好自我定位,准确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中职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区域工业文化的融合,还能让学生提早感受企业用人单位的苛刻要求,以及员工们隐忍勤劳的品质,能及早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步入社会之后的生存适应能力。
2 职业学校应以专业化为培养方向,推进职业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以符合区域工业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人才,所以受教育者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是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但是仅仅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梦想和热情是不足够的,中职生的知识学习与日后的实践应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的融入企业工作中,职业学校应该以专业化为培养方向,推进职业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或者是现场视频教学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区域工业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进程。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尽可能多的组织学生到区域工业的企业内参观学习,甚至是进行实地实习,让学生通过现场学习,亲身操作,实地考察,体会职业教育和区域工业文化融合的成果,了解区域工业文化发展信息,积累社会经验和商业经验,提升他们对区域工业文化的认同感,以此促进他们对区域工业文化的传承。
3 促进职业学校和区域工业企业间的合作,建立校园文化和区域工业文化的和谐氛围
中职生不单单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更重要的身份是区域工业企业将来的生力军,所以他们对区域工业文化的认同感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影响着他们自己,同时也影响着他们周围的人,包括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家人等。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中应逐步加强对区域工业文化的渗透,巩固职业教育和区域工业文化间的融合,在促进共同发展的方面达成共识,进一步开展中职生对区域工业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能力的培养[1]。
总之,由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在实际的中职教育中,应该把区域工业的文化渗透于职业教育中[2-3],将企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融入中职教育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化,从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更加贴近区域工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并增强中职生对区域工业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志孝.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教育:下旬,2009,(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