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

网络传播的影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传播的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传播的影响

第1篇: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油田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个大背景下,油田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持续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因此,在新时期,对于油田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应该要清楚认识到网络宣传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并有效落实油田企业各项宣传工作,以此来给油田网络宣传工作提供更有利的支持,促使油田企业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2新时期油田企业网络宣传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油田企业不但应该做好企业内部的发展工作,也应该做好企业在外部的宣传工作,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因为网络本身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简单、影响范围广等多个方面的优点,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它是一种有效的宣传工具。通过有效开展油田企业的网络宣传工作,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宣传企业的文化,让油田企业在市场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此外,油田企业还能够通过网络宣传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此来更好地为党的方针政策与发展服务,让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可以意识到党的政策的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营造一种更和谐与融洽的企业氛围,以此来促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1]。最后,网络宣传会逐渐演变成油田企业主要的宣传途径,由于网络能够进行多维宣传,受众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直接了解企业的内容,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宣传方式来说,网络宣传的成本更低,宣传内容的制作时间也相对更短。所以,对于新时期的油田宣传工作来说,网络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网络传播对油田企业带来的影响

3.1提高了企业的宣传信息量及广泛性

第一,网络传播形式能够涵盖众多信息,它能够让油田企业的宣传工作不再仅仅局限在报纸的一个版面以及电视广告的几分钟,并能够以更全面与细致的方式为外界介绍企业的相关信息与发展情况。第二,网络宣传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对于相关的受众来说,可以在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中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而且,对于油田企业来说,应该加大对于网络宣传信息的筛选与管理力度,确保上传到网络中的企业信息的真实性,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公信力。

3.2加强了企业与外界之间的互动

从本质上来说,网络是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传统的纸质媒体广告、电视广告等宣传形式很难满足企业和外界沟通的需求,但是,在网络平台上,企业能够和外界展开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也就能够提高企业宣传工作的有效性。此外,对于油田企业来说,开展宣传工作主要就是为了把自己所具有的优势对外界展示,让人们能够在选择相关的产品与发展相关业务时,优先考虑自身因素,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油田企业要清楚了解外界对于企业的看法与意见,并吸取人们提出的有效建议,而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能够有效满足油田企业在这方面的需求。当人们浏览到油田企业所的宣传信息以后,必然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中有有效的,也有无效的,而通过网络平台能够把这些想法及时传达给企业。因此,网络传播增强了企业和外界的互动性,让它们两者之间能够进行更加良好的互动。对于油田企业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得到更多有效的反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宣传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从而也就能够进一步提升油田企业在宣传过程中的主动性,确保宣传工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3.3使企业宣传更加贴近大众

网络传播本身有着大众性与及时性的特征,因此,将它和传统的宣传方式结合起来以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油田企业宣传的有效性,是油田企业的宣传更接近大众,并更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例如,油田企业可以把自身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制作成一个视频短片上传到网络中,人们仅仅需要点击播放就可以清楚地把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之后有石油相关需求时,能够首先想到这一油田企业。

4结语

第2篇: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

会展企业属于第三产业,几年来发展范围越来越大。一般会展公司是涉及展会或者围绕周边进行业务开展的,有的展会公司会承办展会活动。有的展会公司会选择部分展会活动来做,做成展会构成支架。展会依托强大的舆论,依靠媒体将会展宣传出去。基于此,会展的网络传播的研究也显得更加重要了。在这里,我们简要介绍并分析会展企业网络传播发展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够给予广大的会展公司提供帮主,提高会展的管理和决策提升。

关键词:

会展;会展公司;网络传播;影响因素

会展企业作为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经济越发达,会展企业会发展的更好,并且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展,又称作新技术的展示模块,会展会涉及多种技术。但是会展的实际实施工作远远复杂且繁琐的多,信息化会展并没有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反而有许多人抱怨。想要把会展做好,需要了解会展的网络影响,将会展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

一、会展的由来及意义

(一)由来会展虽然听起来是个新鲜词,但实际上会展由来已久,早在1985年,会展在国外就开始形成雏形,会展企业在西方发展的时间较长,有着比较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而我国现代意义上会展起步晚,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会展发展脚步开始加快,同时会展也符合我国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

(二)、会展发展的意义会展不仅仅是低碳环保,还能带来高收入。它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推广会展发展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促进经济发展。会展可以同时带动交通、物流、餐饮等各个领域的经济,并且会展本身的成本也相对较低,不需要像其他第三产业那样,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会展带动招商引资,加快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会展传播也能促进广告媒体的发展,总而言之,推动会展企业发展,带动我国经济增长。

二、促进会展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1世纪,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世界网络用户同比增长快,我国的网民在2015年6月时已到达6.68亿人次。我国将互联网各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重点,说明我国对互联网发展的重视。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加大为会展企业提供网络营销的支持。网络营销为企业节约设备以及设备维护费用,降低会展企业成本费用,企业利用网络营销可以享受到一站式的信息化服务,更加的方便直接。会展企业发展迅速,这就需要招收大量的网络营销人才,推动了教育服务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信息化人才,同时也为会展企业本身带来利益,满足企业对于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

三、制约会展企业发展的因素

会展经济发展也受到生产力要素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人力资源,我们需要网络营销人才的同时,也需要人员移动和展览品移动。网络营销推广是大多数现代企业所作用的销售手段,会展企业引入网络营销方式能够壮大企业发展,但是我国会展企业的网络传播总体水平不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会展活动当中虽然用到信息化,但是没有实现信息化的全面覆盖。会展信息化的前端有大范围的运用会展信息技术,但是后继程序没有深入利用信息化。现在所出现的会展信息化并不是大范围的、普及型的,信息不全面,基础数据不规范。有的会展信息往往被浪费,既不能用来分析数据,也没有什么可参考性。

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量巨大,人们基本都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人们不可能对所有信息的关注度都是等同的,会展企业想要取的好的推广效果,只有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采取较好的策略推广,消费者才能注意到商家所的信息,否则很难吸引消费者。上文我们说到了会展企业需要网络营销人才,但是当前网络人才属于比较稀缺的状态,但是会展企业的网络发展需要专业的网络营销人员,这样企业才会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当前,会展企业作为新兴企业,数量众多,竞争力大,想要脱颖而出也十分难,同性质的企业,都在互联网信息,这样会展企业的有效传播就加大了难度。会展企业需要集思广益,运用创新的网络宣传方式,对企业进行推广。

网络信息丰富多样,对于形形的消息,网络用户可以自由发表言论,然而所有的信息综合起来,并不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并且当网上关于企业的负面消息扩散时,会使企业形象受损。我国对于网络的运总并不像国外那样如鱼得水,也没有什么可以遵循的成熟的理论,会展企业缺乏实践指导,处于摸索阶段。一场成功的会展离不开媒体的有效宣传,前期的宣传工作做的比较好时,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吸引大量的消费者。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会展企业和媒体的公关宣传力度不足时,会展企业难以保证会展活动能够完美收工。想要好的网络传播效果,需要对网络营销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实施,不管是会展企业的宣传主页还是后台的的控制管理维护都要做好,这样网络传播的效果才会更好,更具积极性。

四、结语

国内的会展企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把企业的网络传播做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影响会展企业网络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利于增加会展企业的利益流入,从而带动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育彬.会展企业网络传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5,10.

[2]翠跃萍.物联网背景下的会展信息化问题研究[J].《青春岁月》,2014,11.

第3篇: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

1.1“拟态环境”的概念

学者李普曼曾在《舆论》中提出了“身外世界与脑海图景”的概念,所阐述的意思是:身外世界广阔而纷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身外世界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脑海图景并不是真实的外部世界的图像,而是人们通过具象化的方式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与真正的身外的现实世界存在着差异。在李普曼看来,现代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众传播途径的影响产生“拟态环境”。在数字电视兴起以前,这种“拟态环境”与客观存在的世界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在数字电视发展起来以后,这种“拟态环境”是否得以改善呢?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数字电视能够为观众提供各位个性化的,更为自主化的观看体验,而所呈现的电视节目(内容)在选材和呈现上也更趋于现实,因此这种所谓的“拟态环境”与客观世界的差距在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将逐渐被拉近。

1.2数字电视下的娱乐功能

电视为观众所带来的视听体验主要目的在于娱乐,娱乐也随之成为电视节目是否受欢迎的主要依据。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的同时,相应的生活压力也接踵而至,心理负荷也越来越大。因此,娱乐成为传媒的主要目的心照不宣。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一味的“娱乐”,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会麻醉观众的精神,会让观众逐步成为社会的消极旁观者,等等。因此数字电视在电视节目(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有相应部门进行监管和控制。而在监管和控制的同时如何选择更受受众欢迎的内容呢?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作用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2网络新媒体的传播

2.1网络传播的定义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人类信息进行传播,受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阅读,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的传播目的。

2.2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是一种随着科技发展和进步而产生的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相比其他如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的传播媒介而言,网络传播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成本低廉等一系列特点。此外,网络传播同时具有传播环境和传播内容个性化的特点。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关注内容选择接受传播的信息。

2.3网络传播的分析

网络传播不仅能够将信息及时、全面、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受众人群,同时网络传播的后台功能强大,相关技术人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准确地将受众对网络传播内容的喜好,倾向等呈现出来。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的独一无二的优势所在。

3利用网络传播影响数字电视引进方向

网络与数字电视都象是“双刃剑”一样,既方便、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开阔着人们的视野,但如若利用不当,也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消极的传播影响。因此,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数字电视的引进方向,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传播正能量,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3.1国内版权行业的现状

3.1.1新媒体版权垄断现象频现以2013年为例。2013年是视频行业的分水岭,经过大幅度的并购重组,优酷土豆合并,百度收购PPS并与爱奇艺整合等向业竞争整合的事件推进,相互间的资本实力明显缩小,市场正面临新一次的洗牌。爱奇艺、优土、迅雷、乐视、腾讯、搜狐纷纷宣布采购独家版权,节目流开始出现不顺畅局面。

3.1.2版权价格逐年上升2013年,国内影视剧新媒体版权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版权交易额突破30亿。

3.1.3国外剧引进更加规范以《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匹诺曹》为代表的韩剧再次在国内引发韩流热潮。而广电总局出台新的境外剧管理政策,对视频网站引进境外剧实行更严格的限制。引进剧必须整季内容先审再播,而韩剧又是边拍边播的模式,所以未来不管是多热的剧,这种情况都不可能再出现,目前多部韩剧同步韩国播出的情况也将不复存在。而美剧更是面临内容删减甚至直接不能过审的可能性。从《CSI》到《犯罪心理》再到《疑犯追踪》,中间少不了凶杀、暴力、、心理变态等各种内容,按照我国对于涉案剧的管理政策,基本审查完也就不剩下什么了。

3.2利用网络引导数字电视引进方向

第4篇: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电脑 网络 写作 传播 转换

互联网新载体的不断发展,新数字超文本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写作方式、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的深刻变革,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平等性、自由性等神话的建立,使电脑写作与传播超脱了传统的壁垒,催生一种电脑网络全新的叙事风格。网络写作与传播超越了艺术与现实的界限,超越了传统文体所规范的界限,成为一种虚拟与虚构的结合,技术与想像、视觉与听觉、梦幻与现实的结合,传统写作那种审美认识、审美愉悦、审美教化等功能正在被网络写作所消解。“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动机、以技术媒介替代艺术规律、以工具理性替代诗性智慧、以技术的审美性替代文学的审美化”的写作与传播方式正在形成。依照德里达的说法,传统的“线性写作”和印刷文本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取而代之的便是一种向四处蔓延与散播的可以无限链接的电脑“非线性文本”的诞生。因此,笔者认为,网络写作与传播方式是前所未有的,显示了传统写作方式在网络时代的转型,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由传统书面语言向电脑语言转换。传统纸质媒介时代的写作与传播均离不开书面语言,人们只有通过书面语言来获取意义,从而达到交流、理解和共鸣的效果。书面语言是以文字、图像等符号为主要手段来叙述的。网络时代的电脑语言则是以数字编码程序为核心来叙述的,作者操作鼠标、敲击键盘,在数字“0”与“1”二进制语汇排列中完成解码的转换,将人的思维与电脑处理在“人机”转换中变成文本,引起语言的重构。法国学者巴尔特在《从作品到文本》一文中指出:文学作品的观念之所以转变,是因为我们对于语言的概念转变了。他认为,作品与文本的差异在于作品是实在的,它占据了书的空间的一部分,而电脑文本则是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即文本是一个由语言构成的“抽象空间”,只有读者介入方能体会,文本以语言为媒介并且用来指出和说明某种隐于其中的社会特性。电脑语言导致了网络写作特殊形式的产生,最早借助于电脑语言写作的人,大都是电脑操作的高手,他们的技术能力远远超过写作能力,“技术的艺术性”被计算机网络演绎成“艺术的技术化”,传统的纸质语言的艺术性已被电脑“界面”的感觉性语言所取代。再说网络时代是视觉时代(也称“读图时代”),电脑图像的显示与传播也优于文字的阅读。 

(二)由传统文本叙述向网络超文本叙述转换。传统写作(出版物)是依照线性运作的,通过设置章节与页码标注,并以字、词、句、段、标题等形式固定下来,每一页都有页码顺序,作者与读者的任务就是逐章、逐节、逐页、逐段、逐句以至逐字往下写与读;其展示作品的内容逻辑线索清晰,情节完整连贯,文字手稿是有厚重感、原始性和收藏价值的物质体。而网络超文本写作与传播带来的是文本的非线性、多义性、选择性技术,当电脑中的光标移至文字或图像时,点击键盘或鼠标,显示屏上的主页会跳到链接的新主页上,使各个书写片段之间埋下重重链接,瞬间的链接能将无数文本关联起来在众多文本之间漫游,标示着网络文本是更大的虚拟空间大文本的一部分,颠覆了传统那种专注于单一作品的写作与阅读方式。这种超文本方式将文本的核心词句链接在一个树状的网络系统之中,写作变得既无固定方向又无清晰线路,跳跃且极不稳定,作者与读者便处于纵横交错的路径中写作与阅读,随着鼠标在网中游走,彼此交叉、四通八达的网路使他们感到困惑,文本可整段删除或移位,凸显出多元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这样,电脑文本的多变性导致了意义的去中心,文本内部结构变得松散,思路与语意开始断裂,印证了波斯特所谓的主体去稳定化倾向。网络超文本写作方式,给作者带来写作的方便,当作者将文字输入电脑时,显示器上出现以光速变化的文字痕迹,这些符号代表着内存中的ASCII码,作者怎样想,电脑就马上显示了出来,手稿消失了,触觉与特性分离,实现了时空的同一性,主客体一瞬间真正实现了交融。就此,罗森伯格干脆将读者(reader)与作者(writer)两词斩头去尾合成一个新单词——wreader来表示网络超文本带来的这种状况。所以“荧光屏——客体与书写——主体合而为一,成为对整体性进行的令人不安的模拟……电脑书写处于划分主体与客体的界限上,给笛卡尔二元论所代表的澄明而确定的世界带来些许含混。”网络写作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处处能体现网络写作超文本的印记。 

第5篇: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网络新闻标签;贴标签;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3-0021-01 

网络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子媒体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兴传播载体冲击的同时还要满足被这个快读时代“惯坏”的受众的要求。“快,狠,准”成了网络媒体必备的真功夫,而这里的“狠”则体现在了新闻标题的制作上,即极其常见的标题党。值得注意的是,标题党的英文对应的是clickbait,即点击诱饵,诱饵的含义更贴切地表现了其特征,常见的写作方法便是贴新闻标签。 

本文所研究的网络新闻标签是新闻标签在网络环境的移植。这些标签来源于网络论坛、贴吧等网站,开始于小众传播,因其或通俗甚至庸俗或精炼的特点进而被扩大化应用于整个网络环境。由于标题党的特殊属性和使命,一些网络标签开始应用于新闻制作中。 

1  网络新闻标签在传播中的分类及表现 

在分析网络新闻标签在传播中的负面影响前,首先应该对网络新闻标签的具体类型进行了解和划分,在其传播过程中,不同性质的网络新闻标签产生的传播效果也是不同的。笔者认为,针对网络新闻标签的使用情况,按照网络新闻标签在标题中充当的角色可划分为五种。充当名词:如网红、小鲜肉等;充当动词:如任性、撞脸等;充当形容词:如高冷等;充当程度副词:如最美、low等;充当固定短语,如城会玩、什么鬼等。这些划分无论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都是对网络新闻标签的细化,经过这样的细化后更能方便我们对网络新闻标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解释。 

网络新闻标签现象在平常的网络传播有很明确的体现。以标签“网红”为例,它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在2015年热度飙升,和媒体纷纷爆出明星大腕与网红女友的恋情有关。郭富城的新女友便是最近的一例。“网红”一词成为媒体报道涉及相关主人公时必贴的标签,并且“网红”一词开始流行并应用于任何可以与之相联系的报道中。 

2  网络新闻标签在传播中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影响都是一把双刃剑,且不论网络新闻标签的正面效应,网络新闻标签的负面影更直接地影响着受众。 

2.1  受众易产生审美疲劳 

网络新闻标签在实际使用中,使用频率与网络标签的热度是成正比的,一个网络标签即网络热词从产生到被广泛使用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无论是何种网络新闻标签,其在产生后被网络媒体大量频繁地使用不免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之感,这些标签也失去了其本身的趣味性和诙谐性,转而变成一个普通词汇,当媒体大量使用这些标签的时候,不免出现乱用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会使受众产生反感情绪。 

“吓死宝宝了”是指吓死我了,起初频繁地出现在论坛、微博、贴吧、甚至是日常交流的口语中,而后网络媒体蜂拥而上开始大量使用这一词汇开始进行标题制作。笔者于2016年1月5日在百度中检索到的带有“吓死宝宝了”标题的新闻报道,相关新闻高达9 660篇,也就是说,从这个标签开始被熟知和使用至今有至多9 660次媒体或网络平台反复使用这个标签进行新闻报道和制作,从标题中可以看到反复使用,故意造势的情况。 

2.2  有失媒体庄重 

网络新闻标签往往由带有诙谐成分或是趣味性甚至是低俗的词汇构成,这些标签词汇在贴吧、论坛、微博、口语中使用时是不受限制的,而且,使用这些词汇时可以生动表达兴奋或无奈或悲哀或愤怒的情绪。然而,当网络媒体开始使用这些标签制作新闻时,问题就出现了。 

相对传统媒体的严谨端庄,传统媒体在网络平台上的把关就相对宽松甚至出现有失庄重的情况。2013年10月28日华商网上报道新闻:“1990年出生的妹子你已经晚婚了 西安平均婚龄28.3岁”,当日人民网转载该新闻时则将题目修改为“第一批90后已到晚婚年龄 齐呼‘人艰不拆’”。 

微信公众号作为自媒体是网络媒体的一个分支,这样的情况在微信公众号上的体现就更加强烈。辽宁日报推送:“喜大普奔!下月辽宁人要涨工资了”;人民网2015年12月25日推送:“智商已下线,男子花5万现金买22万假币后发现是冥币”。更多权威网站的推送也在频繁使用网络标签,贴近受众诙谐幽默是一方面,用力过猛则会有失媒体庄重。 

2.3  忽略受众年龄层次 

网络新闻制作者习惯于将“矛头”对准网络使用率最高的年轻人而忽略中老年群体,而事实上,随着网络发展时间的推移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中老年网民数量也是日渐攀升的。虽然中老年人的观念日渐开放,但始终大多数人是滞后甚至是停滞的。网络新闻制作者制作新闻时肆无忌惮的贴上流行网络词汇标签时,很少会考虑到中老年人是否会读懂和领会。 

网络新闻标签在其传播过程中导致的这些直接的负面影响,虽然微小似乎不值一提,但仍是新闻传播者需要引起重视的弊端,水滴石穿,蝼蚁之穴。媒体自身做好把关,不过分迎合受众需求,谨慎并克制,才能避免造成受众审美疲劳,维护好媒体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勇.从标签策略看新闻生产的意识形态性[J].国际新闻界,2010(8):62-66. 

第6篇: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网络媒体发展中国电影传播影响

中国电影从1905年诞生以来,在先后六代电影人的探索中不断成长,影院电影积累了百年的经验与教训,也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观众。进入21世纪后,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由此而形成的全球化传播格局对电影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竞争的加剧使国产电影的生存遭受到严峻的挑战。综观当前国内电影传播的整体格局,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传播随媒介环境变化而出现的新特征和存在的各种问题。

1.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电影传播打破地域及时间的限制,全球范围内竞争加剧。

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对全人类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使“地球村”的预言成为事实,使信息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

在网络出现以前,人们观看电影主要是在电影院,其次就是在家通过影碟机播放,对电影的选择性较低,国外不同类型的影片或是年代较为久远的影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是很难找的。有了开放的网络媒体后,电影传播便打破了地域及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而这种开放性传播也使电影业的竞争从国内走向国际,一部电影要想获得成功,不但要与国内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竞争,还要经受住来自互联网上海量电影资源争夺受众眼球的挑战。

2.网络电影传播使电影受众分众化。

电影自发明后从卢米埃尔的地下小酒馆走进了电影院,从民间走向商业,从小众、分众走向大众。影院放映方式的出现,“创造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受众’”[1],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传播者掌握着电影传播的主动权。自1895年巴黎出现第一家电影院以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由一个“新奇的玩意”变成了一种主要的大众娱乐形式。据统计,在1911年,纽约的电影院已经有400多家,每周电影的观众人数达到150万人,其中工人阶层所占的比例为72%。[2]

录像机和播放机的使用将看电影的时间控制权从传播者一方交给接受者一方,增强了选择性和丰富性,大众受众也开始分化。在进入网络时代以后,这种分化的趋势明显增强。人们看电影的途径从影院、影碟机越来越多地转向网络及建立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上的各种新媒介。多样的传播渠道,类型丰富的电影资源,使电影受众从“大众受众”重新分化为“小众/个性化受众”。

3.海量而多元化的网络电影资源加速了电影对生活方式及消费文化的渗透,刺激了对电影产品的需求。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看电影不再是高成本的消费,也不再是完全被动的无选择性的行为,这无疑增大了电影的受众面。网络传播的开放性极大地丰富了受众可能获取并观看的电影资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电影资源从内容、情节到艺术表现形式再到所表现的国家民族文化内涵都越来越丰富多样,从国产片到外国片,从最早的无声黑白电影到今天从色彩到音响等各种表现手段都具极高质量的影片,从注重思想深度的欧洲人文电影到场面宏伟制作精良的好莱坞大片等,再加上形形的相关信息及评论,今天的网络可谓一本电影百科书。单从网络点击的活跃程度看,电影已经占据了全民生活与消费的很大一部分。低成本、大面积的电影传播增进了越来越多的人对电影及电影文化的了解与喜爱,而在丰富受众电影知识的同时也使他们对新出的影片越来越挑剔。

然而,网络上电影碟片的传播还受到技术的限制,不可能达到大屏幕胶片电影的综合表现效果,而随着品位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优质电影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对影院推出的新片始终抱有期待。

4.网络市场的不规范与竞争的加剧使国产电影的生活受到严峻挑战。

在网络发展初期,免费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因此,互联网开始出现电影下载及在线观看时,多为免费。随着网络市场培育到一定的程度,网络已经渗透到电影产业的内部,便开始涉及版权和盗版的问题。目前在网络上传播电影的行为大多为盗版行为。盗版碟片直接转为盗版下载,许多网站没有获得授权就擅自将电影提供给大众。而面对快捷而又无须费用的网络电影传播,人们自然多不愿去票价昂贵的影院看电影。

由于电影的生产需要较高成本,即使在开放的网络上,一位导演或演员也很难像一名网络歌手那样轻轻松松地凭借某一个作品一夜成名,为自己赢得发展的空间与机遇。一部电影要收回昂贵的成本主要还是依靠票房,而如今拍摄的电影往往得不到票房保证,严重影响到电影公司及导演的积极性。正如中国星集团主席向华强所说:“投资者既要出钱拍电影,又拿钱做‘警察’捉侵权人士。我们正考虑是否继续拍电影,长此下去唯有结束公司转行。”[3]如何在网络时代保持并增强影院的吸引力,对当代电影人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5.受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电影的深度与艺术性遭忽视,电影多元化全面发展受压制。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丰富人们视野与知识、共享稀缺资源的同时,因其过量的信息包围使人对事物的关注耐心每天都在降低。信息时代阅读的快节奏削弱了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如今的文化正在统一为大众流行文化,迅速享用、迅速愉悦然后迅速抛弃。

网络信息的传播与欣赏方式带来了观众观影的随意性,节奏快、场面大、视觉震撼、明星众多等外在的“眼球效果”被日益强调,而艺术的表达方式、深邃的内涵主旨则被忽略。深度不再重要,注意力决定一切,在信息爆炸、资讯更替异常迅速频繁的环境中,一部电影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能让受众主动关注,并且最大限度地迎合受众的喜好,想方设法地刺激受众日趋麻木的神经。为了争夺更多的眼球和更高收入,越来越多的电影将“受众本位”等同于“迎合受众”,将“电影商业化”等同于“媚俗”、“娱乐化”,而一些文艺电影也开始大肆在炒作宣传上下功夫。

而迎合多数受众的结果则是电影越来越趋同,缺乏创新。因为受众需求的最好凭据,往往来自他们以往的媒介选择行为。媒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其固定受众或目标受众的兴趣、期待和文化品位常常形成某种刻板的印象,并且寻求合适的传播内容来与他们的刻板印象相匹配。经验与票房纪录告诉我们,过去几年中哪一种电影形式和内容是最受欢迎的,那么将那些成功的电影类型或产品作一些细微的改动,下一次仍然有效。于是电影的广告宣传、策划工作变得比创作本身更为重要。

在电影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票房成绩不能反映总的需求情况,忽略除当前影院观众以外的数量庞大的电影受众群体正是电影产业越来越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必须担负起传承优秀文化、服务精神文化建设的使命,如此一来,电影传播的受众本位就不应该是“迎合多数受众的共同口味”,而要坚持“百花齐放”的指导方针,以优质的产品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See McQuail D. ,Audience Analysis,Sage Publications,London,1997:5.

第7篇: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信息传播;传播模式;现实社会;影响

作者简介:龙恩保,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广东佛山 528000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3―0172―03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了1.37亿人,其中使用ADSL、Cable Modem、专线等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5.9%。而新兴上网方式――手机上网也初具规模,达到1700万人。另外,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网络设备性能的提升以及上网费用的下调使得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用宽带形式在网络上从事学习、研究、工作、娱乐等事务。

网民大规模地从窄带网络向宽带网络迁移是我国互联网事业不断发展的标志。相对于窄带网络,信息在互联网中有了更多新的传播方式。在这些传播方式中,有些我们已经有所了解,有些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新生事物,需要去深入探索研究。本文结合目前互联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新方式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对其作了深刻的分析。

一、信息在互联网络中传播的传统模式及社会影响

在窄带网络时代,人们上网方式多数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其一大特点就是速度慢。对于当时普通的33.6kbps或者56kbps调制解调器而言,计算机终端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信息传播方式以文字为主。因此,该时期网络上的信息载体以电子邮件、论坛、邮件列表和静态网页为主。这一时期的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传播呈现出专门化、区域化、非扩散性等特征。这是因为该时期的网民大多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社会阅历,上网尚未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网络速度限制,他们上网很多时候是为了获取某种专门的信息,信息来源不多、渠道单一,而且信息多与其感兴趣领域有关,一般在获取信息之后即离开网络。在这一时期,信息在网络中呈现良性传播,即使存在部分恶意信息,但由于受到网络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限制,无法在大范围内造成社会影响,恶意信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自我失效1。

宽带网络普及之初,上述这种窄带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还一定程度上地存在,但是已经开始出现新型的信息传播模式。相对于采用56kbps调制解调器上网的网民而言,宽带如ADSL、Cable Modem等上网方式,其接入速度可以达到512kbps以上。带宽的加大使网民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信息数量必然增多,而网络中提供信息的媒介也不断丰富。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如大规模门户网站的兴起、搜索引擎、点对点信息传播等。另外,硬件、软件、服务的完善,使得上网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普通百姓也能体会到互联网对其生活的影响。信息,无论是良性信息还是恶性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范围和速度都迅速增大增快,不再限制在某个区域或者某个领域,而是借助各种传播模式呈发散状传播。在这一时期,各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传播模式在考虑了其技术效应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其社会效应,加之国家立法的滞后,管理措施的不完善,网民的素质开始参差不齐,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恶意信息传播,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如各种谣言在网络中散播无法知道其真假、各种非法信息的出现等诸多表现。

本文之所以把以上窄带时期和宽带兴起初期互联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式称之为传统模式是因为其本质上与其他媒介对信息的传播形式无异,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普通网民在互联网络中大多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上网如看电视、听广播一般。在这种模式下,网民被动接受大量信息。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搜索引擎,其提供的信息量巨大,但是不一定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也带来了“信息垃圾”、“信息过量”等诸如此类的话题。同时,网民面对大量的信息,在选择信息的时候也处于被动地位;面对大量的信息时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大量的信息,无论有用无用,无论对错,无论真假。诚然,部分高素质人才能够很快从大量无序的信息中分拣出自己需要的部分,但宽带网络普及速度以及普及范围所带来的超额信息量常常会超出普通人的鉴别范围,从而导致信息的接受者无所适从。

归根到底,传统模式下网络信息的传播存在两个大的缺陷:(1)未能够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导致信息获取不准确;(2)未能在网络中发挥人的作用,人在网络中属于被动的主体。这两点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

二、信息在互联网络中新的传播模式及其社会影响

人们对互联网络中的信息获取要求日益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服务的完善,近年来信息在互联网络中的传播模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个性化服务、聚合技术、博客、网络视频、问答搜索等形式日渐兴起。从技术上看,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增强、网络速度的提升以及网络技术的成熟为这些新式的信息传播模式提供了优良的设备环境;从社会效应上看,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多及对学习、工作、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促使信息提供者提供更加优的服务。同时,网民们作为互联网络中的主体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信息传播的媒介中去,而不仅仅是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从人机对话模式接受信息转换成人与人对话模式接受信息。信息传播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从传统模式中的以文字为主的信息模式转化为以文字和声音、动画、视频并存的模式。

互联网络中新兴的信息传播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式中存在的两个问题: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不再利用大量的冗余信息来满足信息接受者的需求,而是在把信息交与接收者之前,通过个性化技术、搜索技术、聚合技术等对信息进行分类,把接受者关心的信息送出;同时,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中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博客、播客、圈子、网络视频等方式,使网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为其他信息接受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互联网络在这个时期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对现实社会产生的影响也随之而有所变化。

首先,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以个性化服务为基础,利用每个人的差异来提供具有不同针对性的信息。搜索引擎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人们可以在

越来越多信息前找到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简单的罗列;聚类技术可以按人们个性化要求把信息分类,只提供某些关心的领域;问答搜索提供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避免机器判断带来的信息错误;网络点播为每个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订阅内容等。以上这一切都可以使信息接收者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有效信息。

其次,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博客、播客、圈子等web2.0元素的出现使网络应用愈发简化,以往许多需要用代码实现的环节现在可以在可视化环境中完成。这样,部分网民就彻底转换为信息的提供者,并且这部分人大多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之时也把自己的知识向网络中传播。点对点通信的广泛应用不仅使传统通讯模式下的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继续流行,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技术,例如点对点下载、点对点视频播放等。人们基于点对点通讯技术可以在网络中只获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也均是基于该基础上建立。它们的出现颠覆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中人的地位;人不再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寻找信息然后获取或者作为信息的主动提供者。

再次,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革新。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体同时拥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特点。其特点之一便是网民的参与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这个虚拟的社会中。互联网络中传统信息传播模式是简单地把书本、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传播的内容搬到互联网上,其只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而新型的传播模式有网民的大量参与,使得互联网信息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网民发表的信息大量存在于互联网中,因而也出现了各种信息水平参差不齐、虚假信息借此散播、盲目跟风等时有发生的现象。但是,理应该是越辩越真,如网络中存在不同领域的用户,他们基于对自身利益的不同要求,发表了维护其自身利益的言论;但这些言论往往在经历不同领域的互联网用户辩论或者经历必要的信息引导之后能够得到去伪存真的答案。另外,在政治、经济、科技或者是日常生活等领域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研究和评论,且无论其正误。这样的环境能够造成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使各个领域的决策者能及时了解现实社会的信息,对监督国家机关、社会机构的运行以及对公民整体文化素质和信息判别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下,由于信息的可定制和可约束,人们虽然获取的信息量比宽带网络兴起初期获取的信息量也许会相对减少,但因目前互联网信息量巨大,如何对各种信息作出有效鉴别,防范恶意信息对社会袭扰的问题仍然有待解决。早期的信息传播以文本方式为主,对转播的信息基于关键字的过滤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因此,对于恶意信息,其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其传播范围。但是,新型的信息传播模式已经发展到以声音、图片、动画、影像等为主体的信息传播。现阶段基于这些领域的识别技术能力也有限,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活动,如银行账号盗用、诈骗财产、散播非法言论、洗钱等还时有发生。在上网门槛越来越低的今天,网民的素质以及鉴别能力亟需得以提高才能处理网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社会,应受到某种制度的约束才能使虚拟社会得以正常运行。因此,针对网络中各种新型信息传播模式的出现,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仍需要加快步伐,制定出适合该发展模式的法律。

三、信息在互联网络中的其他传播模式的预测

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移动设备大规模接入互联网是大势所趋。如果说现在的GPRS等2.5G的技术在接入互联网属于窄带技术的话,那么3G、WiMax等技术已经使移动设备流畅接入互联网络不存在任何障碍。基于移动设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信息传播将成为该模式下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同时,精确获取信息、信息可定制化等技术将进一步发展;以人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也将更加突出。互联网络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虚拟的社会中也会融入更多的现实内容。因此,我们现在有必要未雨绸缪,针对信息传播新的趋势,分析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从技术上和法律上制定相应的措施,引导其良性发展,防范其危害社会。

互联网的每次变革伴随着的都是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同时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要看到,信息传播模式越来越高效对提高社会效率、促进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协作是非常有益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利用互联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以完成需要的工作,如事务办理、资料查阅、物流跟踪等。互联网络的大规模应用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但也要看到,在各种信息中也夹杂着一些恶意信息,若任其传播将会对现实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我们对此应该区别对待和处理。总的来说。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的革新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作为互联网络中的主要元素,是产生此种影响的主要因素。技术本身并没有对错,但是用在不同人手里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网络中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以产生更高的社会效益,也使中国的互联网络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巢乃鹏,黄娴,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J].情报

理论与实践,2004,(6).

[2]曾建平,网络传播个人化与虚拟社区的社会学思考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第8篇: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作品,传播方式,合理使用

 

1.网络环境的含义及特征网络环境是指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而构筑的集信息的生产、传播、利用为一体的社会环境。它不仅包括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数字通信网,还包括具有联网功能的加工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可进行网络传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生产者、网络运营与服务提供者以及日益增长的网络用户群。【1】

网络环境具有多个特征,其中与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密切相关的主要有:(1)开放性。开放性是英特网的本质属性,网络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它的开放性。各种信息一旦传送到网上,就会被通过各种服务器、主机、网络显示在全球各地的计算机终端上。英特网的产生从根本上改变了因“疆域”划分而引发的人际交往障碍和信息环境的封闭状况,在网络环境中人类实现了超时空的人际交往和全球化的信息共享。(2)共享性。网络环境是一个资源共享的世界。在高速信息网中可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指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中各种数据资源的共享。此外,除了数据资源的共享,网络环境的共享性还体现在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全球化的信息共享”是网络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互联网技术在传播领域的革命性作用,不仅在于便于信息的复制和传送,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3) 互联性。在网络环境下,高速信息网已成为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的神经中枢,已成为建设和发展其他信息网络的平台,它不仅是主要站点间的网络互联系统,而且将使所有通信网络和设施互相联接。人们在高速信息网中发送、传播和接收各种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为实时交互操作方式,网络用户既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也是信息的生产提供者。【2】(4)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性。网络的技术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不断更新换代升级,速度非常迅猛。(5)网络主体的多样性。网络环境中活动主体类型多样,各自带有不同的权利,甚至归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著作权合理使用问题上各自为政,难于协调。网络环境的上述特征,与著作权的特性往往相互冲突,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提出种种难题,传统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已经难以与之相适应。

2.网络环境下作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在网络环境下,数字技术创造了人类活动的新领域,它不仅缩短了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距离和时间,也使人类获取和传播信息更加方便。【3】网络传输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作品的方式,并未改变著作权作品本身的内容,但却开辟了作品新的传播和使用方式。

2.1作品的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作品中的文字、数值、单色和彩色的图形、静止和活动的图像、声音等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并转换成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编码。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对作品作进一步加工,存储和传输,并在需要时把这些数字化的信息还原成文字、数值、图形、图像、声音,以供人们使用。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短短三十多年间,数字技术给作品的创作、传播、保护和管理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比印刷技术几百年经历的变化还要多。数字技术将压缩功能引入到作品的复制中,使作品的复制更加迅捷、方便、廉价,不仅容量惊人,而且质量近乎完美。

2.2作品传播的网络化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英特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分布、传输和使用空间,并且信息含量之丰富、传输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都是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所无法替代的。英特网将全世界的用户、机构、组织、企业、政府联系在一起。使用户可以远程登录、共享数字化文件、网上讨论、电子出版、查询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向特定主体、某个群体、甚至整个世界即时地信息。互联网的发展是数字技术与计算机通讯技术发展的产物,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截至2006年,全世界已有8千多万个网站,1亿台计算机与Internet相连,上网用户突破10亿,中国互联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的互联网上网用户数已超过一个亿,居世界第一位。【4】

3.作品传播方式的改变对合理使用的影响数字化发展扩大了作品使用的方式和途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传统形式信息日益“数字化”、数字形式的信息日益“网络化”的趋势。就著作权法而言,英特网的出现和发展,既开辟了作品新的传播方式和使用方式,又反过来影响到知识创造与传播。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想观念,使“地球村”变得名副其实;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广泛应用,必将对传统学科提出一系列强劲的挑战,著作权制度更是首当其冲。有些人甚至认为应对《著作权法》进行全面改革,尼葛洛庞帝在其著名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著作权法已经完全过时了。它是古登堡时代的产物。由于目前的著作权保护完全是个被动的过程,因此或许我们在修正著作权法之前,得先把它完全颠覆。”【5】著作权制度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更新、发展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始终是促进著作权制度的催化剂。【6】正如英国版权法委员会主席 R.F.沃尔所言:“著作法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不断地对录音、摄影技术、电影摄影以及广播诸领域的革新做出相应的反映。”因此,著作权法的历史沿革,始终处于对科学技术的挑战予以应战的过程中。鉴于著作权法是为印刷时代的著作权保护而设计的,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就给著作权及其限制(合理使用)之间的平衡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权利人的权利范围扩大,专有权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公众的合理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权利人对其专有权所进行的层层保护之下寸步难行,利益的平衡偏向于权利人。

有鉴于此,必须对合理使用制度进行调整,以实现作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达到合理使用制度追求平衡精神的立法目的。

参考文献:

【1】肖燕:《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与数字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第46 页.

【2】张怀涛等:《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3】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32页.

【4】cnnic.net.cn/.

【5】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前言.

【6】薛虹:《因特网上的著作权及有关权保护》,载于《知识产权文丛》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92页.

第9篇: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文化需求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社会文化服务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的发展。就图书馆来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受到高度重视。在我们调查分析之后发现,目前人民群众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而且在新时期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的发展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此背景下,需要图书馆不断革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提高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一、网络文化传播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大,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对图书馆的发展影响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我认为网络文化传播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文化传播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冲击

在新时期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单从图书馆来讲,网络文化的传播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比如说就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与图书馆中所保留的文化有着较大的不同,图书馆中宣扬的文化是一种传统的、十分经典的文化,但是网络文化却是十分新潮,是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的传播对图书馆的发展本身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网络文化的发展,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来讲,网络文化讲求的是一种高效的方式,但是目前不少图书馆仍然使用传统的服务方法。在这一方面上,网络文化的传播也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网络文化传播促进了图书馆的高效发展

网络文化传播在对图书馆发展造成冲击的过程中,也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思想理念和方法途径。在我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之后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网络文化传播丰富了图书馆内容

网络文化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产物,在时展的过程中,网络文化传播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不少网络文化元素吸收进去,一些网络畅销作家的作品也走近图书馆供人们选择,这些内容的出现,使图书光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2.2网络文化传播转变了图书馆服务方式

网络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图书管理员,网络文化在新时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比如说在图书管理的过程中受到网络文化发展的影响,在管理的过程中大量的信息技术出现,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极大的转变了图书管理的方式,提高了图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整个图书馆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二、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

在新时期网络文化传播的背景下,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是时展的要求。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认为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宣传力度,扫清思想障碍

在新时期网络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发展中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时期网络文化传播中出现的媒体设备,对新时期的网络文化进行全面的介绍,使相关人员可以扫清思想障碍,更好的接受新时期的新文化,为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吸收网络文化,充实图书文化

在网络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图书馆在发展中要紧握时代脉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吸收网络文化,不断充实图书馆的内容,使图书馆的发展富有时代气息,不断的提高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发展潜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

在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尤其是网络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使相关人员可以以更加专业的素质来面对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需要。鼓励相关人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掌握网络文化,更好的为图书馆发展出谋划策。

4.引进信息技术,扩展发展方式

新时期网络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紧握时代脉搏,从时展的过程中汲取营养。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对于图书馆发展来讲也是如此,要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不断的使用新时期的新技术引导图书馆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使用信息网络技术改进图书馆管理方式,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图书馆在新时期的有效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期实现大发展、大繁荣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