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护理的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校;口腔护理;实训教学;运用策略
随着我国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口腔医学成为了很多人健康体检的项目,这给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笔者认为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在开展口腔护理实训时,要积极融入情境化教学理念,把情境化教学融入到护理实训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演绎;创设小组合作情境,布置口腔护理计划;让学生分工协作进行口腔护理练习,锻炼学生的实践护理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例如,微视频、PPT等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清楚人体口腔的构造和基本护理计划;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深挖教材,对每一个护理步骤进行教学。[1]
一、创设角色演绎情境,让学生体验口腔护理的每一个环节
传统口腔护理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运用模拟人来开展教学。虽然,这种教学可以重复利用,但学生对于口腔护理的精准度难以控制,很难控制好手下的力度,只能进行简单的重复性动作练习,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笔者认为口腔护理教师可以把模拟人训练和角色演绎相结合,对口腔护理教学环节进行细化,提升学生的护理技能。例如,教师在讲解口腔检查和X光拍照检查这一课时,可以先借助模拟人进行口腔结构组成,讲述基本口腔检查项目,如牙齿残缺程度、牙垢、牙龈红肿等基本情况。然后,演示口腔X光检查方式,让学生先在模拟人身上进行练习,再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结组角色演绎。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患者、牙医、口腔护士三个角色。口腔护士要做好引导,牙医要细心、全面询问患者症状,根据患者症状自述,进行基本的口腔检查,为患者开具检查项目,最终扮演牙医和护士的学生合作完成对患者的检查。角色演绎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口腔治疗环境,在同学口腔内进行操作,提升学生口腔护理实践操作的技能。
二、巧妙开展信息化教学,创设真实口腔护理操作的情境
口腔护理属于实践专业,很多操作技能需要在实训中进行教学。例如,基本的龋齿修补、根管治疗、拔牙、洗牙、口腔检查仪器使用、种植牙技术等。高职口腔护理实训教学中,可以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寻找合作的口腔医疗机构,在征得患者同意后,拍摄口腔护理和治疗视频,结合真实的口腔护理和治疗视频开展教学,根据专业口腔医师和护士的操作
作者简介:齐健 ( 1 9 8 5- ),女,哈尔滨人,讲师。现任教于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口腔护理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护理学。进行讲解,这比教材上的讲解要更加专业和实用。教师可以结合真实的护理和治疗案例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拔牙视频,讲解拔牙前的注意事项,检查患者牙龈是否出现红肿等炎症症状,确认麻药注射位置,手术钳的消毒,止血棉、消毒棉球的准备,做好治疗器械的专人专用,确保无菌治疗环境。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一些术后口腔感染案例,针对患者口腔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口腔创面进行取样,进行抗生素测试,确定最终的用药情况。信息化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口腔护理案例,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口腔护理工作的严谨性,提升学生对口腔护理工作的热爱。[2]
三、创设小组合作情境,激发学生对口腔护理实训课程的学习兴趣
口腔护理是考取口腔医疗资格证的必考项目,很多高职学生对口腔护理实训课程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发挥。教师在口腔护理实训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小组合作情境,深度挖掘学生潜力,组织学生以协作的方式,学习口腔护理实训课程,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口腔实训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用常见的根管治疗,合理划分实践小组,布置小组实训任务,学生轮流进行根管治疗操作,当一个学生进行操作时,其他学生负责视频拍摄及记录学生操作的流程;剩余学生观看操作过程。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针对小组各个成员的操作流程进行评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同学进行修正,小组内部同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向教师进行请教,这种口腔护理实训教学模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实训的热情
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挖,根据口腔护理实训内容设计问题链,指引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训练。例如,教师在讲解龋齿修补相关实训课程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常见的临床龋齿治疗术有几种?修补龋齿的主要材料有哪些?龋齿修补有哪几个步骤等。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实训练习。龋齿治疗护理和治疗程序比较繁琐,通常需要2~3次治疗。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实训时,要先对患者龋齿部分进行清理,打磨坏掉的部分,注意打磨时间和力度的控制。同时,要烧断牙神经,对龋齿内部进行彻底清理。第一次治疗主要是以清理和消毒为主;第二次治疗主要是进行修补模型的确认,对龋齿内部进行二次清理,进行初次修补;第三次治疗基本上最终成型,对龋齿缺损部分完成修补,根据龋齿修补大小,决定是否需要后续治疗。教师要根据真实的口腔护理视频,让学生具体了解龋齿修补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学生可以了解基本仪器的使用、龋齿的打磨、模型制作等口腔护理技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实践型口腔护理人员为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践护理技能的培养,做好专业课教学和就业导向的融合,提升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1危重症患者口腔感染
正常情况下,人的口腔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喝水、进食、刷牙、漱口、唾液循环等自净作用;唾液分泌的乳酸过氧化物酶和葡萄糖氧化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因而很少发生口腔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因无法经口进食、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净作用和去除微生物能力下降,局部口腔黏膜抵抗力减弱,牙齿表面形成病原菌生物膜和牙菌斑;其次此类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程长,且不能经口进食,易发生营养不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另外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因气管导管和牙垫的存在患者耐受性差,导管易脱出,护士口腔护理操作视野减少,口腔护理难度大大增加,难以有效清洁口腔,易造成口腔护理不到位,引起口腔感染。口腔卫生不良易导致口腔健康状况恶化和VAP发病率增加。
1.2口咽部病原菌误吸和移位
有研究资料报告,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到的菌株与发病前定植于口咽部的菌株分子生物学具有同源性,口咽部革兰阴性菌的寄植与VAP发生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约有10%的健康人口咽部有革兰氏阴性菌,而住院和应激可显著增加病原菌的定居,危重患者则达70%~75%。机械通气患者咽部与下呼吸道的屏障直接受到损害,一过性气管导管气囊压力下降、改变或气道管径的改变都会引起口咽部分泌物经气管内壁与导管间隙进入下呼吸道,也是形成VAP病原菌重要来源。
1.3加强口腔护理预防VAP
(1)通过口腔的机械清洗和药物杀菌,可以清除牙菌斑,降低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预防口腔内病原菌移位入下气道引起VAP;(2)口腔护理可以锻炼患者的吞咽功能并刺激唾液分泌,促进患者口腔功能恢复,预防口咽部病原菌误吸入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
2口腔护理方法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方法预防VAP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更加注重其操作方法的个体化、多样化和效果评价,目前主要的方法有擦拭法、冲洗法、牙刷刷洗法、综合法。
2.1棉球擦拭法
国内最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用相应的口腔护理溶液湿润棉球后,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湿润清洁口唇、牙齿各面、颊部、舌及硬腭,达到促进口腔卫生的目的。有研究指出,下颌臼齿内侧面的牙菌斑数量较多,也是口腔护理不易彻底清除的部位,操作时要适度用力,促进清洁效果。棉球擦拭法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其次可以对牙龈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是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蒋常英等建议用纱布球代替传统的棉球擦拭,纱布表面粗糙,增加了纱布与牙齿、牙龈及舌面的摩擦力,使牙菌斑、口腔内分泌物及舌苔易于去除干净。
2.2冲洗法用
0.9%生理盐水、复方氯己定、碳酸氢钠等溶液进行口腔冲洗,并同时将口腔污物抽吸出口腔。近来有些学者认为,冲洗法比擦拭法能有效清洁口腔,冲洗法通过不断的水流冲洗,不仅能将口腔各个部位以及口腔深部的污垢清洗干净,而且能降低细菌在黏膜、口咽部的吸附能力,污物随冲洗吸引清除,可以促进口腔卫生和预防肺部感染。也有学者认为口腔擦拭法优于冲洗法,能明显减少口腔异味的发生。但是目前国内外认为单一的口腔护理方法,难以达到有效清除口腔牙菌斑,降低VAP的发生,更倾向于综合的口腔护理方法。
2.3综合法
2.3.1擦拭法+口腔冲洗法:目前我国国内应用较多的一种改良式口腔护理方法。普遍学者认为先给于擦拭法可以有效清除口咽部污物、牙菌斑,随着碎片脱落,同时给予冲洗法可以有效降低口咽部细菌生长,降低VA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口腔护理质量,取得满意效果。对7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擦拭法+口腔冲洗法和传统擦拭法进行观察和对照,结果为两组患者的口腔霉菌、口腔溃疡、VAP发病率、平均机械通气(MV)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因此擦拭法+口腔冲洗法可有效避免单一口腔护理方法的不足,达到有效清洁口腔的目的。
2.3.2牙刷刷洗+口腔冲洗:近年来市场推出了声波震动牙刷,其通过声波震动产生合适的刷力和频率,配合使用非泡沫牙膏,使牙刷与牙龈呈45°角,而更有效地清洁牙齿和牙龈表面,去除牙菌斑和口腔内其他物质的目的。牙刷具有操作方便,而且其软毛能有效清除牙缝等死角部位的污垢,对牙龈无损伤。刷牙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和污垢,冲洗可以将污物抽吸出口腔外,配合口腔抗菌凝胶的使用,可以有效清洁口咽深部细菌的定值、繁殖及向下呼吸移行的机会。江方正等采用头灯联合冲吸式牙刷对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口腔护理,效果良好。
2.3.3喉镜协助法:对于分泌物较多的昏迷患者很难使用常规的口腔护理方法,利用喉镜不仅能省去压舌板、开口器、牙垫等的使用,而且能直视扩大视野,使操使作更有针对性,能更彻底的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同时还能早期发现口腔溃疡并给予及时处理。
3口腔护理频次
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已经视作一项常规的护理措施,但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大多仍以经口气管插管,护士口腔护理操作中担心脱管,通常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口腔护理的频率为2次/d,有的甚至不做。国外研究报道,应该为机械通气患者每2~4h进行1次口腔护理。欧阳英等采用0.5%聚维酮碘进行口腔护理,得出在预防机械性通气肺炎发生的前提下间隔6h进行一次口腔护理是最佳频次。
4口腔护理时机
插管前给予患者口腔护理干预,能大大减少VAP的发生。针对90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分别给予浓替硝唑含漱液漱口加刷牙和普通刷牙和漱口,得出两组呼吸道带菌率,体温变化,症状如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ICU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也有研究表明,病情危重患者在气管插管前进行必要的口腔清洁,大大减少了插管时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AP的发生率。
5口腔护理溶液选择
口腔护理溶液能够杀灭和消除细菌,有效改善口腔pH值,抑制相关细菌生长,有效降低口腔炎症的发病率。但是抗菌口腔护理液的使用又容易造成抗生素多重耐药,目前革兰氏阴性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仍是VAP针对性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口腔护理液对预防VAP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生理盐水
无杀菌作用,不改变口腔pH值,不会引起菌群失调,是临床常用的口腔护理溶液。缺点是水分蒸发易成为高渗溶液导致黏膜出血,而且进行口咽深部护理时,易引起恶心等不适。
5.2含碘溶液
0.5%聚维酮碘溶液为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而成的不稳定络合物。]实验得出0.5%碘伏对细菌、芽孢、病毒、原虫杀菌效果都很强,而且不受pH值影响,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能明显抑制其生长。并提出ICU患者因广泛大量使用抗生素,使细菌变异、耐药性增强,所有ICU患者宜选用碘伏作为口腔护理液。也有报道指出,由于含碘溶液有很重的颜色,所以患者不宜于接受,甚至拒绝口腔护理。
5.3碳酸氢钠溶液使用
2.5%的碳酸氢钠溶液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改变口腔pH值,使之呈偏碱性,不利于细菌生长,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选择口腔pH值为5.5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2.5%碳酸氢钠pH8.5和益口液pH5.5做口腔护理,研究发现碳酸氢钠不易使口腔达到所需的pH值,即便对口腔环境有影响,也需要3~7d,且不稳定,说明碳酸氢钠护理液的酸碱度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口腔pH值。
5.4复方替硝唑漱口液
复方替硝唑漱口液主要成分为替硝唑、氯己定(洗必泰)。潮湿、温暖、酸性环境是真菌繁殖的条件。危重患者口腔一般呈酸性环境,复方替硝唑漱口液pH值均在6.2~8.0的范围(正常口腔pH值为6.6~7.1),对改善危重患者口腔PH值,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选用复方替硝唑漱口液做口腔护理,pH值偏碱对预防真菌感染有显著效果,同时可减少口腔糜烂及溃疡发生。
5.5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口泰)主要成分为葡萄糖氯己定、甲硝唑和冰薄荷。氯己定为强碱性,生理pH值时呈双离子状态,高浓度有杀菌作用,也有抑杀真菌作用,对部分病毒也有杀灭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亲和力更大,延长暴露时间将增大对大多数细菌的杀灭作用。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研究得出氯己定可以有效降低VAP发生,但是其溶液浓度和护理频次不尽相同,大多数认为0.12%氯己定有更好的杀菌作用。在心外科患者中使用葡萄糖氯己定已被证明有效。对于氯己定用于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效果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证实氯己定组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安慰剂组/安慰剂组[RR=0.64,95%CI(0.54,0.77),P<0.01],口腔及气管细菌定植率亦显著降低[RR=0.70,95%CI(0.51,0.97),P<0.05;RR=0.48,95%CI(0.32,0.72),P<0.01]。因此,采用氯己定对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行口腔护理,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口咽部及气管内细菌定植率]。认为口腔使用氯己定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但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5.6中药漱口液
有些中药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菌等作用,能够预防口腔炎症的发生,且使口气清新,例如金银花、黄芪素等。中药漱口液对于氯己定的不良反应,如味觉障碍、牙齿着色、过敏反应等,对于康复期的慢性患者易于接受。用自制白虎汤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得出白虎汤对ICU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口腔并发症。
6小结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口腔护理;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1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源起及发展概述
1883年,沃德(L.F.Ward)在《动态社会学》中第一次阐述了“教育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1893年,W.T.哈利斯(W.T.Harris)指出教育研究的基础是建构在社会学上的。A.W.斯莫尔(A.W.Small)也提出要将社会学引入教育学之中。这些论述逐渐明确了社会学的母体科学属性,我们知道,教育学的产生可以说比社会学要历史悠久得多,早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此后教育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逐渐形成为一种相对系统和有体系的科学。社会学作为一种研究人类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规律及内在逻辑的科学真正意义上的兴起是在18世纪,以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MarieAugusteFranoisXavierComte)为代表。20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家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在1903年的《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将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这也是教育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突破性进展。1917年,美国学者W.R.史密斯(W.R.Smith)撰写了《教育社会学导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融合里涌现了一大批学者,如布迪厄(PierreBourdieu)、威克斯勒(Wexler)等人,他们讲教育研究与社会学研究高度融合,彼此打通,深刻把握了教育的本质乃是人的实践,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为我们针对口腔护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针”,护理本质上是针对“人”,讲究以人为本,而教育社会学将与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基础,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教育社会学的这些研究讲究从人的角度以及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推动教育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口腔护理的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2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是口腔护理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口腔护理不仅仅对住院病人高度重要,对于人们的日常健康也十分重要。但是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教育及培训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如根据《今日口腔》杂志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姚永萍的采访来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是四川省唯一的口腔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一年仅培养60名口腔专科护士,而四川省每年对口腔护士的需求量为8000~10000名。60比10000,这供需之间惊人的差距靠什么来填补呢?主要依靠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老带新”、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会等,但仅凭这些,很难实现保质保量的口腔临床专科护士培养。这样类似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及质量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众所周知,口腔护理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及提升,但是囿于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实际情况,口腔护理的教育还是很多停留在对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的理论阐述,实践实习的环节较少,口腔各专科疾病的护理和专科常用材料、器械、药物的使用,以及各专科的常规护理等方面还缺乏实训。三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亟待改进。当前对于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更多还是单向度/线性的发展模式,侧重于给学生(护士)单向度的讲解,缺乏多元互动和反馈,口腔护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预防和减轻口腔异味,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这些目的之达成在本质上都需要多元化/网络式以及互动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口腔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病人一般在机械通气48h后或撤除呼吸机后48h内的时间段,较易因口腔护理效果不佳而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AP的发病率为18%~60%,且具有高病死率[1]。由于受疾病本身影响和机械通气的原因,护士在对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病人护理的过程中,易忽视口腔护理或口腔护理不到位,从而导致VAP和口腔相关疾病的发生[2]。因此,做好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对改善病人口腔卫生和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在常规口腔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寻求更方便、更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11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人在进行气管插管前无呼吸道感染现象;②气管插管前未使用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生素;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2h;④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排除标准:①晚期慢性消耗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②口鼻腔有病变、外伤、畸形及颅底骨折者;③有龋病或义齿者[4]。原发疾病类型为:多发性损伤15例,脑外伤2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7例,其他原因7例。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均为3d~20d。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为(50.25±4.16)岁。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为(50.19±4.27)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病人本人或昏迷病人直系亲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方法,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操作者在进行口腔护理前需戴帽子、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备齐所需物品,摇高床头30°,病人头部偏向一侧,将其口腔内部的分泌物吸净。②用止血钳夹氯己定液棉球,依次擦洗口唇、牙齿、舌头、口腔颊部及口腔底部,时间≥2min。③操作完毕,让病人取舒适卧位,护理人员整理床单位,并按照相关规定将用物进行处理。口腔护理每日2次,时间分别为07:00和19:00。1.2.2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改良式口腔护理方法,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操作前,操作者戴口罩、帽子,并严格按照6步洗手法洗手。除某些有特殊要求疾病外,如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和高位截瘫等,均将床头摇高30°,将病人头部偏向操作者,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净口鼻腔内分泌物,用密闭式吸痰管吸净气道内痰液,去除胶带并记录气管导管门齿处刻度。②用儿童牙刷蘸取0.12%氯己定液,依次轻刷病人牙齿、硬腭及舌面,采用螺旋形刷洗咬合面并适当加压。③用注射器取50mL氯己定漱口液冲洗病人口腔,每次冲洗前将气管导管气囊用气囊测压器调节为25cmH2O左右,保持支气管内壁与气管套管外壁或气管插管呈完全密闭状态。口腔冲洗过程中,防止冲洗液随缝隙流入病人肺部,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④口腔冲洗完毕,为病人涂抹护唇膏,放置或更换新牙垫,用胶带将气管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再次吸净套囊及口咽部上滞留物,将导管气囊压力调至最小闭合压力,病人取舒适卧位。⑤操作结束后,整理用物。口腔护理每日2次,时间分别为07:00和19:00。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口臭、口腔溃疡、口腔真菌感染及VAP发生情况,口腔功能状况。VAP诊断标准为:①胸片与机械通气前相比,出现新的炎症病灶或浸润性阴影。②肺实变临床体征和(或)满足以下任意1条者:发病后对病人的肺部或气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分离,发现新的病原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为脓性;血常规白细胞伴或不伴核左移且浓度<3.5×109/L或>10.0×109/L;体温>38℃,出现发热;③肺炎发生于呼吸机辅助通气48h后。口腔功能评估:采用口腔评估指南对两组病人的口腔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包括吞咽、口腔黏膜及嘴唇情况等8项指标,每项指标采用1分~3分制进行计分,正常计1分,轻度受损计2分,明显受损计3分,总分为8分~24分,分值越高口腔功能越差。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口臭、口腔溃疡、口腔真菌感染及VAP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2.2两组病人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见表2)2.3两组病人口腔功能比较(见表3)
3讨论
1883年,沃德(L.F.Ward)在《动态社会学》中第一次阐述了“教育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1893年,W.T.哈利斯(W.T.Harris)指出教育研究的基础是建构在社会学上的。A.W.斯莫尔(A.W.Small)也提出要将社会学引入教育学之中。这些论述逐渐明确了社会学的母体科学属性,我们知道,教育学的产生可以说比社会学要历史悠久得多,早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此后教育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逐渐形成为一种相对系统和有体系的科学。社会学作为一种研究人类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规律及内在逻辑的科学真正意义上的兴起是在18世纪,以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MarieAugusteFranoisXavierComte)为代表。20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家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在1903年的《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将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这也是教育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突破性进展。1917年,美国学者W.R.史密斯(W.R.Smith)撰写了《教育社会学导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融合里涌现了一大批学者,如布迪厄(PierreBourdieu)、威克斯勒(Wexler)等人,他们讲教育研究与社会学研究高度融合,彼此打通,深刻把握了教育的本质乃是人的实践,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为我们针对口腔护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针”,护理本质上是针对“人”,讲究以人为本,而教育社会学将与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基础,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教育社会学的这些研究讲究从人的角度以及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推动教育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口腔护理的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2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是口腔护理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口腔护理不仅仅对住院病人高度重要,对于人们的日常健康也十分重要。但是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教育及培训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如根据《今日口腔》杂志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姚永萍的采访来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是四川省唯一的口腔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一年仅培养60名口腔专科护士,而四川省每年对口腔护士的需求量为8000~10000名。60比10000,这供需之间惊人的差距靠什么来填补呢?主要依靠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老带新”、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会等,但仅凭这些,很难实现保质保量的口腔临床专科护士培养。这样类似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及质量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众所周知,口腔护理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及提升,但是囿于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实际情况,口腔护理的教育还是很多停留在对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的理论阐述,实践实习的环节较少,口腔各专科疾病的护理和专科常用材料、器械、药物的使用,以及各专科的常规护理等方面还缺乏实训。三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亟待改进。当前对于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更多还是单向度/线性的发展模式,侧重于给学生(护士)单向度的讲解,缺乏多元互动和反馈,口腔护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预防和减轻口腔异味,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这些目的之达成在本质上都需要多元化/网络式以及互动的教育方法。
口腔护理;护理教育;人才培养
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口腔医学的学科交叉,要求口腔专业护士既要掌握护理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又要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具有专科特色突出、操作能力要求高、协调配合与团队合作意识显著等特点。随着我国“四手操作”的大力推广和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口腔专业护士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对口腔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相比于新西兰、日本、美国、英国等国,我国口腔专科护理起步晚、发展慢,滞后于口腔医学和口腔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远不能满足我国口腔医学临床工作的需求[2],是当代口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如何培养适合我国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已成为当前口腔专科护理教育和人才培训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我国口腔专科护理教育和人才培训提供参考。
1培养目标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护理工作从过去的传递器械、准备材料、椅旁护理发展到了今天的四手操作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医生的协同操作。而目前国内的口腔护士仍承担着国外口腔助手和口腔卫生士类似的职责,既是口腔治疗过程中医生的左膀右臂,又负责器械耗材、患者信息和科室交叉感染的管理,与此同时还是医生与患者的协调者、患者的健康宣教员等[3]。要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与口腔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努力、密切合作息息相关。因此,培养符合国内现代口腔医疗要求的口腔护士,建立规范的团队服务模式,是现今我国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2教学模式
从本世纪初开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目前国内已有数家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提供不同学历层次的口腔护理专业方向的教育,经过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我国口腔护理教育者向“一体化”教育方向做出的相应尝试已初见成效。
2.1理论课教学理实一体化
口腔科学强调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并重,口腔护理专业同样也对从业人员的口腔专业理论与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以往理论课和实训课分离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而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教师将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入实践操作的讲解、示范和指导之中,安排好理论与实践的时间比例以及相互衔接和过渡,使理论内容服务于技能操作,技能操作巩固理论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了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安排和进行教学指导,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4]。这种创新式的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强调师生双方的能力培养,在教学理念、课程改革、教学准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行。
2.2实训课教学医护一体化
国内外学者分别对口腔医学生[5-7]和口腔护理专业学生[8]从医疗或护理角度分别开展四手操作临床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随机选取该校2010级和2011级在校口腔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创新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医护联合的一体化教学,结果显示:与传统实践教学相比,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综合考评分数和学生评价满意率均有显著提高[9]。该方法将医护一体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育,切实提高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四手操作配合能力,同时,医护学生组成团队相互学习、合作,在协作中锻炼了医护沟通能力和护士的应变能力、积极性与主动性等临床综合素质,是培养口腔专业护理人才的有效尝试,对口腔科学临床领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3见习、实习校企一体化
有研究[10]显示:口腔门诊护士的自我认知与医生评价之间存在差异,护士对自身的评价过高,在某些方面没有完全达到医生的要求。因此,与普通护理专业相比,口腔护理教育更加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实行模块式教学,鼓励采取驻点班或课间见习、实习的模式,紧密结合临床,既巩固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岗位实践不断线,实现口腔护理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的零距离对接。通过院校联合办学,为口腔护理人员的学习和继续学习搭建平台,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3口腔护理专业发展的制约
国外的口腔专科护士其资历要求、执业资格、执业范围等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约束与界定。近年来,北、上、广等各大城市已经进行重症监护、老年病、感染控制等专科护士的培训和认证,而口腔专业护士行业标准、学历认证、执业资格认证与相关政策法规依旧存在缺口,严重制约了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发展[11-14]。实行护士认证准入制度是护理管理和专科护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基本方向,也是规范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的基础[13]。口腔专科护理作为一个专科特色鲜明的学科,护士执行的各项操作均具有口腔专业特点,因此,建立口腔专科护士认证、准入体系符合国家对护士规范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口腔专业护理发展的趋势,需要日后我们共同努力去尝试和推进。
4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4.1一体化教学师资的培养
师资是教育的先决条件。作为一个刚刚开始起步的专业,我国口腔护理行业教育的师资十分紧缺。学校的专业教师多为护理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存在缺口;而临床一线的工作者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时间紧张等问题,因此,培养、发展一支优秀的口腔护理教师队伍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有部分院校克服困难,一方面聘请临床护理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商议,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知识技能要求、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方面给予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任课教师经学校和医院共同培训、试讲,走上讲台授课,形成学校参与医院实习,医院指导评价学校教学,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实习基地的局面。医院承担着临床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通过与学校专业教师的交流与探讨,也进一步促进了医院的学科发展、新技术运用及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分析,注意学习医院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起着促进作用[15]。在此种校企一体化的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师资队伍,正在成为口腔护理教学的主力军,是未来我国口腔护理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4.2校企合作的深化
在校企一体化呼声渐高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深化校企合作,绘出“校中企、企中校”的图景,形成院校共同繁荣、师生共同受益的局面,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在前行路上的重要问题。对于口腔护理专业,由于存在医护一体化要求高、招生人数较少、管理方便等特点,使得其借鉴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经验十分必要与便利。因此,早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必经之路。随着口腔医学、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口腔医疗服务整体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医护素质的共同提高,因此,发展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迫在眉睫。面对发展的重任,口腔护理的职业教育可向理实一体化、医护一体化和校企一体化这三个方向进一步探索,为未来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综合看来,我国的口腔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何建立一套从教材选用、课程设计到实训安排、见习实习等方面完善的口腔专业护士培养体系,是未来急需研究的问题,有待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赵佛荣.口腔护理学[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
[2]林琳,徐桂华.国内外口腔专科护士发展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47-49.
[3]胡冬梅,谭荣,胡坤娥.综合医院口腔门诊护士角色及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1114-1116.
[4]吕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护理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学园,2013(5):115.
[5]生宏,郑铁丽,张大风,等.口腔医学专业四手操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护理教育,2010,9(4):20-22.
[8]徐庆鸿,陈娥,刘敏川.口腔护理四手操作技术的临床教学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319-3320.
[9]戴艳梅,梁晓波,赵娜娜.医护一体化教学在口腔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2):919-922.
[10]杨萌,刘东玲,凌云,等.口腔护士自我认知与医生评价差异的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54-4055.
[11]曾素琴,刘齐英.口腔专业新护士岗前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100-101.
[12]刘东玲,王玉玲,卢爱工,等.口腔科护士的分阶段综合培训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108-1110.
[13]王春丽,杨国勇,李秀娥,等.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现状和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83-184.
[14]翟晓棠.口腔科辅助人员教育的中日比较[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39-41.
【关键词】口腔护理;气管插管;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73-01
临床治疗危重患者时,因其吞咽功能受限无法自主进食,需行经口气管插管,此时患者口腔处于开放状态,易使病原微生物进入其机体内部,再加上其口腔唾液分泌明显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极易引发口腔感染,影响其疾病的恢复,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1]。本研究就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9至78岁,平均(47.69±3.95)岁;插管时间3至9d,平均(6.02±0.97)d。对照组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0至78岁,平均(47.76±3.71)岁;插管时间3至10d,平均(6.13±0.92)d。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插管时间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准备工作 (1)用物常规准备:实施治疗前,充分猪呢比口腔护理用物,包括口腔护理包、棉球、生理盐水、无针头注射器、吸痰管、小喷瓶及吸引器等;(2)操作前准备:操作前,向患者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保持操作环境的舒适、清洁,操作者佩戴无菌手套及口罩,将其口腔分泌物吸净,确保气管导管处在门齿处刻度,检查气囊是否漏气,确定气囊充盈度,以避免冲洗液进入患者气道[2]。
1.2.2护理操作 (1)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即患者取半卧位,头偏至一侧,且口角向下,由1名护理人员将其头部及气管插管固定,另1名护理人员按照棉球擦拭法常规步骤进行操作,最后采用吸痰管将口腔残留液吸净[3];(2)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实施护理,具体如下:将床头抬高200左右,头偏至一侧,由1名护理人员采用无头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适量,沿其上口角缓慢注入,多方向对口腔内部实施冲洗。同时,由另1名护理人员连接吸痰管,于口腔低处实施吸引,两侧采用同种方法冲洗。完成冲洗后,采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同时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两组患者口腔护理次数均为1日3次,护理前后均进行细菌培养,护理完毕后,将牙垫清洗干净,并更换胶布与系带,最后将气管插管固定[4]。
1.3观察项目与指标 (1)口腔护理效果:经临床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包括口臭、口腔感染、污垢残留及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2)细菌培养结果: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在口臭、口腔感染、污垢残留及VAP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口腔作为病原微生物进入患者机体内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时,为避免口腔感染的发生,对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5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法实施护理的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经临床护理,观察组的口臭、口腔感染、污垢残留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细菌培养结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研究表明,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改良法实施护理,可有效改善护理效果,降低口腔感染率,预防口臭及VAP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舒适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绍芬,陶金艳,胡海莲,等.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1,09(19):4029-4030.
[2]仲琴.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1,11(08):746-747.
[3]吴蓉,陆真.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12(23):3571-3572.
【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8)-12-0051-02
经口气管插管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口腔内环境、吞咽功能和唾液功能发生变化,使口腔细菌易繁殖、下移,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之一。有研究提示,下呼吸道细菌培养有67%
与口腔细菌培养菌株相同[1]。口腔护理对清除口腔内细菌数量,改变口腔内环境,维持口腔防御体系有积极意义。但临床观察发现,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清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且此项操作存在导管移位、脱出的危险。如何做好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防止气管导管移位、脱出,是护理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笔者将2004年以来我院ICU收治的18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5月~2008年5月共收治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87例,其中男108例,女79例。年龄15~92岁,平均年龄53岁。脑血管意外57例,慢性呼衰31例,ARDS26例,脑外伤昏迷22例,重度有机磷中毒20例,重症哮喘18例,溺水7例,格林巴利6例。
2 方法
2.1 口腔护理液的选择 选择能发挥综合治疗作用的复方双氧水,其配制方法为3%的双氧水、薄荷水、5%的碳酸氢钠溶液按1:4:5的比例配制。
2.2 临床分组 将18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口腔护理(对照组)93例和口腔护理+口腔冲洗组(实验组)94例。
2.3 操作方法 操作由两位护士完成,一位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和牙垫,另一位进行操作。对照组首先检查气管插管的气囊是否充盈,确认不漏气后,吸净口腔内的痰液及血液分泌物,然后用复方双氧水溶液按口腔护理法依次擦洗口腔内各面,污染严重处重复擦洗至清洁。实验组在传统口腔护理完毕后,摇高床头45度,再次检查气管插管的气囊是否充盈,气囊冲气1~2ml,然后从口腔注入50~100ml生理盐水,用吸痰管从患者鼻腔或口腔抽出液体,反复冲洗,直到干净,最后注入20~30ml复方双氧水停留1~2min后抽出,保证疗效,口腔护理完毕后检查气囊压力,抽去增加的气体,以防压力过高导致黏膜糜烂环死。
2.4 观察项目
2.4.1 口腔并发症临床体征[2] 每日观察并记录牙龈及口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霉菌感染及分泌物的性质和口腔异味。
2.4.2 口腔PH值测定和细菌培养,口腔护理前后分别进行口腔唾液PH值测定,并取口腔黏膜分泌物作细菌培养。
3 结果 见表1。
4 讨论
4.1 复方双氧水的优点 双氧水既可杀灭细菌、病毒、芽孢及真菌,又有很强的去腐生肌,清除口腔异味的作用;碳酸氢钠溶液不仅可以改善口腔PH值,预防真菌感染,同时可减少PH值过低造成的口腔糜烂及溃疡。薄荷水清新爽口,具有散热、解毒、消肿、解痛的作用。复方双氧水可减轻高浓度双氧水及碳酸氢钠溶液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减少泡沫的产生,直接用作口腔护理,不用再次清洗,联合应用能发挥综合治疗作用,且取材方便,价格低廉[3],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4.2 气管插管给口腔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ICU大多数的危重患者需要呼吸机进行呼吸功能支持,此时的口腔护理特别重要。首先,此类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同时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易造成口腔内菌群失调。感染的口腔如口腔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其次,气管内插管时间较长及固定气管插管用的牙垫及胶布很容易使口唇、口腔、舌黏膜形成血肿或损伤,口腔黏膜屏障受到损害。另外,气管插管患者尽管气管内导管周围有气囊充气保护,但上气道菌丛吸入的发生率仍很高,声门与气囊之间形成一死腔,常常有大量的分泌物在此潴留,可能形成隐匿的感染灶。因此,在传统口腔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口腔冲洗”,经临床观察此法能彻底清除口、咽腔内分泌物,防止呼吸道感染,去除口臭,
特别对昏迷长期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疗效显著。由表1可见两种不同操作方法其口腔异味、
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5 护理体会
5.1 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不勉强进行操作 要时刻考虑到有脱管和插管移位的危险。全面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心理状况、镇静指数、约束情况,检查插管深度,固定情况,气囊是否漏气,约束的可靠性等。对于清醒患者,要在患者同意的条件下进行,边操作边耐心解释说明。昏迷躁动患者适当给予镇静剂,约束四肢以防导管移位或患者意外拔管。操作时,不能只注意口腔清洁的效果,要配合呼吸,根据患者的状态适当休息,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及意识情况。
5.2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操作必须两人进行,固定气管插管者立于床头一侧,以小鱼肌及无名指、小指固定患者颊部,食指、拇指、中指固定导管,切忌只用食指、拇指挟持导管,此法非但起不到固定作用,如果患者头有摆动反助拔管[4]。完成操作后必须再次确定气管插管距门齿距离,妥善固定插管,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气管插管每日重新固定一次,管的位置和胶布固定的部位要改变,注意不要损伤黏膜及注意皮肤有无改变(对胶布过敏等)。
5.3 口腔护理 以早晚实施为宜,有感染时增加口腔护理次数,及时吸引,防止误咽。
5.4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操作时动作要轻。
参考文献
1 张国俊,刘景春,何渊.呼吸机相关肺炎52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2,12(10):746-747.
2 岳松龄.口腔内科学[M].北京:人民医院出版社,1987:198-202,357-370.
目前的口腔护理方法主要是利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即通过负压吸引边冲洗边吸引,可单手轻便完成口腔清洁的擦拭和口腔分泌物的吸引,摒弃以前双手或多手的的操作。达到对口腔进行清洁的目的。此法对危重病人的口腔护理有着极其明显的作用却也存在着必须要有负压吸引装置的局限性。
2结果
如表1所示,无论是在准备用物的时间,还是在护理操作的时间上,冲洗法较传统的擦拭法节约时间及护理人力资源,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表2可得,在进行口腔护理后通过细菌采集和培养以及菌落计数可得出传统的口腔护理后病人口中平均菌落为7---8个,而一次性组合吸痰管操作后病人口中平均菌落则为4---5个,使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比传统的口腔护理更干净,效果更佳,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在危重病人临床操作中安全性高(1)一次性组合吸痰管不易造成病人口腔机械性损伤,降低患者的伤害。(2)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可降低误咽及误吸而引起的并发症。
3.2对于特殊病人,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难以使用对于牙关紧闭意识障碍等患者,根本难以通过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操作,一旦病人咬住无菌镊子那么棉球极易落入患者口中,更有一些牙齿松动的患者更加增加了操作难度。
3.3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在进行危重病人口腔护理中更加便利,节约人力医疗资源危重病人几乎都备有负压吸引器,而我们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只需将一次性组合吸痰管接在负压吸引器上操作,在进行口腔护理的同时还可以吸掉口腔内的分泌物,此过程极其节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