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骨质疏松的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我病区收治的2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对其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通过运动、饮食、药物指导落实预防措施;结论:科学的预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很重要,增加防治意识,积极预防骨折,对于已发生骨折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护理;预防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较严重的临床并发症。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严重时非暴力或轻微外伤即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后活动受限及长时间卧床,既加重了全身骨质疏松的程度,更易产生其他并发症,影响疾病的康复。
1 临床资料
我病区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2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61-93岁,平均年龄77岁,胸椎骨折8例,腰椎骨折13例,平均住院11天。均行X线拍片及骨密度检查确诊,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1]。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老年病人卧床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上生活环境的改变,担心疾病能否治愈等,易产生焦虑、情绪不稳定、消极、孤独感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应多关心病人,安慰病人,做好其生活护理,稳定病人的情绪,令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专科护理: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卧硬板床,取绝对平卧位,腰背部可予腰托带固定,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卧床期间进行四肢及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加强腰背肌肌力,避免因缺乏运动造成骨量减少,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的程度。
2.3 常见并发症护理
2.3.1 预防呼吸系统感染:老年病人肺功能减退,长期卧床易并发坠积性肺炎[2],严重时可发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护士应指导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每日拍背数次,可配合使用雾化吸入,促进排痰。
2.3.2 预防压疮:老年病人对皮肤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皮肤容易受损,易发生压疮。避免局部长时间组织受压是预防压疮的重点。每日检查病人皮肤,协助病人定时翻身,保护骨隆突处,支持身体空隙处。协助病人更换床单时避免拖拉推动作,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碎屑,避免局部皮肤潮湿,使用便器时防止擦伤。
2.3.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排尿,预防尿结石及尿路感染的发生。对于留置导尿管病人每日1-2次予消毒液擦拭会及尿道口,每周更换集尿袋两次,观察尿液情况,如有沉淀、结晶时,做膀胱冲洗,每周检查尿常规一次。
2.3.4 预防深静脉血栓:卧床病人每日对可活动的关节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ROM)[3],穿弹力袜,使用SCD压力泵行双下肢气压治疗,每日两次,每次30min。
3 预防措施
3.1 运动指导: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骨量,减少骨丢失,增加骨骼强度,同时还可以锻炼肌力和身体平衡感,加强身体协调性,从而降低跌倒的发生。每天应进行0.5—1h的锻炼:如站立、步行、体操、打太极拳、慢跑等中低强度的运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很有益处。
3.2 饮食指导:老年人要多食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海带、虾皮、芝麻、坚果等。适量食用含优质蛋白的瘦肉、鱼肉、蛋类等。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戒除高盐、高糖、高脂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忌烟酒。
3.3 药物指导:我国老年人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000mg,在通过饮食摄入的基础上,每日应补充钙剂500-600mg。鼓励老年人适量户外运动,通过晒太阳,令紫外线作用于皮肤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4]。
4 讨论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骨质疏松导致全身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使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科学的预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很重要,应增加防治意识,积极预防骨折。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01):20-22.
[2] 邱晶.坠积性肺炎的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09,8:713-714.
【关键词】 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预防;护理
发达国家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达78.3岁,发展中国家约为60~70岁之间[1]。妇女绝经年龄平均在50.4岁,即妇女绝经后还有20~30年的时光要渡过。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雌激素的减少,给妇女带来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的变化,影响最大的是骨质疏松。
1 骨质疏松
1.1 骨质疏松 即单位体积的骨组织量低于正常,骨组织虽能钙化,但骨量不足,致使骨皮质及骨小梁变薄变少,当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骨密度下降到骨折阈值以下,则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骨折,此时即为骨质疏松[2]。
1.2 骨质疏松症 是指骨质疏松达到一定程度出现全身骨痛症或伴发骨折等临床征象的病理状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没有早期警告的无症状疾病,所有妇女都会经历渐进性的骨质丢失。
1.3 女性患骨质疏松症原因 ①妇女35岁时骨骼的质量通常达到了顶点,从这时开始,骨的重造过程虽仍继续进行,但质量已不会增加,反而开始减少。因为,35岁以上的妇女因孕产、产后授乳等消耗大量钙,造成某种程度的骨骼耗损。②绝经后雌激素分泌急骤下降,雌激素在胃肠道内可促进钙吸收及合成D3,从而有利于骨形成。在雌激素不足的情况下,临床表现首先是骨量减少,骨量减少程度与雌激素不足、发病年龄和持续时间有关,而绝经后头3~5年间最迅速,以后丢失速度虽然逐渐减慢,但丢失持续进行。妇女自50岁始骨质疏松发生率上升,65岁以上妇女约有1/2患有此症,大部分8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骨密度低于“胃折阈”,而有随时发生骨折的危险[3]。③其他:过早停经,或因手术导致停经;日常饮食钙质不足;很少晒太阳或维生素D不足;运动量不足;身躯瘦削、骨骼幼弱等。
1.4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①发病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②临床症状明显: 中老年妇女常以全身疲惫无力、情感淡漠脆弱、腰背及关节酸痛而到医院就诊。疼痛、脊柱退行性变、脊柱畸形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为骨质疏松症突出症状,常引起患者脊柱、四肢功能降碍、生活不能自理,最终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③治疗效果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凑效。
2 预防护理与治疗
骨质丢失可引起骨小梁变薄和骨小梁某些成分完全丧失,药物治疗能替代消减的骨组分,但并不能令已变薄的骨小梁结构恢复正常[4]。骨质疏松症是一个进行性不可逆转的过程,一旦发生便不能恢复原来的骨质结构,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只有做好预防,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2.1 卵巢功能低落的妇女及绝经后妇女可以补充性激素预防,小剂量的雌激素可对骨质发生保护作用,使骨质溶解减慢。另外,补充雌激素,可使经肠道吸收钙量增加。
2.2 维生素D对促进钙的吸收有重要作用,更年期的妇女应每天应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户外运动及日光浴可促进皮下脂肪存在的D3前身物质转移为D3,D3在肠管内促进钙吸收,运动可改善骨内血流量,促进骨细胞成熟,增加骨量。
2.3 合理补钙。钙的摄入是骨骼代谢中的重要因素,它与骨质丧失呈负相关。绝经期前后的妇女肠道吸收钙为40%,更年期内则迅速下降, 至绝经期后为4%[5]。因此, 为预防骨质疏松, 中老年妇女应增加钙的摄入量,除在膳食中增加含钙量外, 还须补充钙剂。
2.4 注意消除骨质疏松的加速因素。如长期饮酒、吸烟、钙及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因烟、酒、浓茶和咖啡因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导致骨量减少,增加患病几率和骨折的危险
3 小结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完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但是,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衰老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它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落,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快速骨丢失而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对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应有必要的重视,通过补充性激素,摄入一定剂量的钙,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运动锻炼等来促进骨量增加,减少骨折发生,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38-153.
[2] 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75.
[3] 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300.
【关键词】补肾活血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85-02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人口问题,老龄化成为人们不能忽视的问题。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骨折、疼痛、畸形等并发症给老年患者造成身体上的严重影响,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骨质疏松属于慢性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在老年人及绝经期后妇女中较为常见。骨量逐渐减少是患者发病后的显著特征,从而患者的骨微结构慢慢发生改变,骨脆性增加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同时还出现身高缩短和腰背疼痛等症状。骨折及其他全身骨骼疾病在患者身上极易发生,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为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50―75之间,平均年龄(62.5±2.1)。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45―85之间,平均年龄(65±2.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给对照组患者服用骨化三醇片,每日服用2次,碳酸钙D3片口服,每日2次,一次服用1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 服中药补肾健脾活血方:羊藿、熟地黄、鹿角霜、生姜、肉苁蓉、龟板、生黄芪、鹿衔草、鸡血藤、当归、杜仲、三七、陈皮等,水煎服,早晚2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指疼痛消失,骨密度检查发现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且对骨密度检查发现骨密度没有下降。无效:治疗前后比较疼痛未消失,骨密度检测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
2结果
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30例,治愈患者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患者治愈1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在最近几年内患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所以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要予以重视,要将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个课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处于逐渐减弱状态,会产生骨量下降的现象,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诱因更加复杂化。骨量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不良饮食营养、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都会导致骨量下降,同时伴随着骨强度降低。体内缺乏激素及钙和维生素也会产生骨吸收障碍,最终导致骨量降低。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上认为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痹”、“骨痿”等范畴,患者主要病机为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血运无力而成血瘀、经脉不畅等。因此,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就是以补肾壮骨和活血通络为主,要想改善这些症状,就必须将肾中精气充盈。后经现代医学证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原因为肾精不足导致的骨髓、脑髓失养和淤血。骨髓、脑髓失养导致患者下丘脑-垂体- 靶腺轴调控发生异常,因信号传导通路不畅而导致细胞因子不能顺利通过。淤血使得患者骨小梁内微不能正常循环,从而影响细胞物质之间的交换,血液中钙及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进入骨骼被其吸收,最终引发骨骼失养的现象。骨质疏松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在本文临床实验中使用的补肾活血方在补肾的基础上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的鹿角胶和羊藿具有温肾壮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白术和山药有健脾益胃的作用,从人体内部开始进行调节,有利于人体健康。水蛭、莪术和三棱有活血祛瘀的功效。这些药合用可明显提高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减少老年人骨折发生率和骨折次数
参考文献
一、面对骨质疏松要知道些什么
(1)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2)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3)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4)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5)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以内。
(6)步行或跑步等能提高骨强度。
(7)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8)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9)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10)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11)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均会大大受益。
二、发生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男性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后;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量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日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三、骨质疏松症怎样预防、治疗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尤其是中老年人。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日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所以也不能疏忽。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1)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2)适量运动:人体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3)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日照。需要指出的是:防晒霜、遮阳伞也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平时户外光照不足的情况,出门又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或者使用遮阳伞,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4)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李师傅年近60,从前身体很棒,精力过人,平日酷爱钓鱼,每到周末,经常约上三五好友到郊区水库垂钓。10多年前,李师傅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由于厂里实行三班倒,他平时进餐、服药都很不规律,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算太好。近两年来,李师傅经常感觉浑身无力、腰酸背痛,而且,原本腰板笔直的他,逐渐出现与年龄不太相符地驼背。李师傅觉得这些变化都是上了年纪、机体老化的缘故,并没太放在心上。前不久,李师傅钓鱼时由于精神过于专注,落座时不慎坐空了,屁股被地蹲了一下,这一蹲不要紧,人一下子就动不了了,随即被人送往医院拍片检查,结论是“股骨颈骨折”。骨密度仪检查显示患者腰椎、股骨头的骨质均呈“低密度改变”。医生的诊断结论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医生说,李师傅的骨头之所以如此脆弱,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严重骨质疏松所致。
骨质疏松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致使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往往已较严重,此时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背、髋部骨痛;如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驼背、身高缩短;在稍遇外力时容易发生骨折,而且骨折后愈合很慢。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有1/2~2/3的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有近1/3的患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是骨折,糖尿病患者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者比同龄非糖尿病者高2~6倍,骨折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恶化,医疗费用及病死率增加。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病因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比常人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糖尿病时,不仅从尿中排出大量葡萄糖,钙、磷等矿物质也随尿液大量流失;又由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较严,钙的补充不足,从而导致钙负平衡。而低血钙又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细胞,导致骨质脱钙及骨质疏松。
2.成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对成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使得成骨作用减弱。另外,胰岛素是合成代谢的激素,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骨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影响了骨骼中钙的沉积,从而加重了骨质疏松。
3.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肾脏1α-羟化酶的数量及活性降低,致使活性维生素D[即1.25(OH)2D3,骨化三醇]的合成减少,从而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
4.许多糖尿病患者并发性腺功能减退,而性激素(如雌激素、睾酮等)的缺乏又会促进和加重骨质疏松。
5.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及神经病变时,会影响骨的营养供给,造成骨营养障碍和骨质疏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其临床表现兼有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两方面的特点,在骨质疏松的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腰酸背疼、小腿抽筋,腰弯驼背、身高变矮。严重者可出现自发性骨折或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下楼梯、挤压、跌倒等情况)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腰椎、髋部及腕部等处最为多见。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凡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驼背、身材变矮甚至骨折等临床症状,尿钙升高(>200毫克/24小时),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经过骨密度仪(或×线)检查,患者骨量减少的程度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即可确诊。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防治
1.积极治疗糖尿病
与原发性骨质疏松不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主要与糖代谢紊乱有关,因此,纠正糖代谢紊乱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再加用改善骨质疏松的药物。有鉴于胰岛素在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议此类患者在控制血糖时尽量采用胰岛素治疗。
2.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既要合理控制饮食,又要保持均衡营养。建议患者每天喝1-2袋牛奶以增加钙的摄入,多晒太阳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以利于钙的吸收。患者要增加户外活动,如慢跑、步行、爬楼梯、打太极拳等,以助于强健骨骼,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及骨折。
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大量饮咖啡、浓茶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应注意纠正上述不良习惯。
细节提醒:民间流传的喝骨头汤补钙,其实并不科学,因为炖的汤只是把有机质从骨头里溶解出来,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很低。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虾皮、带鱼、海带、豆制品、小白菜、芹菜、油菜等。
3.适当的药物治疗
一旦明确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就应开始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如下几种。
钙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补充元素钙500~1000毫克,常用的钙剂有钙尔奇D、乐力钙。凯思立D、盖天力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提高血钙浓度,使钙在骨中沉积,为骨矿化提供原料,进一步促进骨形成。如果缺乏维生素D。单纯补钙的效果往往不佳。临床主要选用活性维生素D。
降钙素:降钙素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它可以促使血中的钙“沉降”入骨,增强成骨活动,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率:此外,它还能抑制骨吸收,对缓解骨痛具有显效,特别适合于骨质疏松伴骨折、骨痛的患者。临床采用密钙息(鲑鱼降钙素)鼻喷或益钙宁(鳗鱼降钙素)皮下、肌内注射治疗。短疗程可以缓解骨痛,长疗程(3个月)可以防治骨量丢失,每年可重复使用。事实上,许多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血中并不缺钙,只是由于缺乏降钙素,影响了血钙在骨骼中的沉积而导致骨质疏松。有些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补了很多钙老是不见效,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膦酸盐:此类药物(如进口的“福善美”、国产的“固邦”等)具有强力抑制破骨细胞活,陛,减少骨吸收的作用,使骨密度增加。缺点是长期过量应用会抑制骨矿化。
雌激素:此类药物有利维爱、雷诺昔芬等,因其对糖代谢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一般不作为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线用药。
误区一: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其实,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如:体质量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老年人群,女性65岁,男性70岁。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当然单纯补钙也不足于预防骨质疏松。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一般需要几个方面同时进行:1. 富含钙的均衡饮食,纠正不良嗜好;2. 多晒太阳和适当的体育锻炼;3. 防止跌倒;4. 药物治疗。目前防治该症的药物主要为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阿仑磷酸钠、雌激素、降钙素等,同时还建议补充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
误区二:治疗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补钙。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关键物质,但并非唯一物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骨骼最新定义为:“骨骼是由胶原蛋白和磷酸钙组成的活性物质”。可见胶原蛋白针对骨骼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防治骨质疏松不仅仅是补充钙质,还要补充足量的胶原蛋白。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以弥补丢失的钙,但绝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另外,单纯补钙并不能使钙停留在骨骼内,只有在补钙的同时补充胶原蛋白才能把钙黏附在骨骼上,使其发挥作用,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误区三:补钙就是吃钙片。补钙应尽可能通过膳食来达到,含钙比较丰富的食物有奶类、鱼类、肉类、豆类及一些海产品等。卫生部发表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指出:全国城乡平均每天钙摄入量为391 mg,相当于推荐剂量的41%。因此,每天需要补钙600 mg左右,膳食中摄入钙的不足部分则由钙剂补充。
误区四:多喝骨头汤有益于防止骨质疏松。中国有句老话:“吃什么补什么。”很多骨质疏松患者认为补钙首选骨头汤,其实它补钙的作用是有限的。1 kg排骨加1 kg水,用高压锅烧1 h,骨头汤里其实只有10 mg钙,其余大部分为脂肪;而1 ml牛奶中就含有1 mg钙,含钙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动物骨头里虽然含有钙的成分,但它很难溶于水,因此,食用骨头汤并不能解决骨质疏松患者补钙的需要。加之在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对老年人而言,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误区五:维生素D就是钙片。此结论是错误的。不过,维生素D与钙片之间的确具有密切的联系,钙的吸收一定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1. 维生素D是钙的忠实伴侣,可以促进肠道钙吸收;2. “活性”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活化形式。维生素D本身无活性,需经过肝脏、肾脏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后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3. 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即是“活性”维生素D。不过,前者需经肾脏进一步转化后才起作用,后者可直接发挥作用。
误区六:骨质疏松无需做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可以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误区七: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即使患骨质疏松,也不需补钙。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会通过激素调节破骨细胞重吸收骨质而使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会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八: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错误的。骨质疏松是因为老年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缓,导致骨量不断丢失所致。根据临床观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合理治疗一年后,复查显示骨密度上升,说明治疗并非只是延缓骨质的流失,而是使骨质流失停止,同时可以改善骨骼质量。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积极补充骨骼的营养成分,无论何时均可显效,当然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5-0090-03
[WT5HZ][JZ]Study 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WT5BZ][JZ]CHEN Zi-yi, ZHAO Zhong-wen
[WT5"BX][JZ](1.School of Postgraduate,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Fujian;[JZ]2.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001, Fujian)
[WTHZ]【Abstract】[WTBZ]The high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in the world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fracture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has a unique advantage. A series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making a significant progress. The liter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recent years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from single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treatment in the paper, in which the progres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common osteoporosis are specifically discussed so as to give readers an inspiration and new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WTHZ]【Key words】[WTBZ]osteoporosis,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summarization
骨|疏松症(OP)是指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破坏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的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者某种药物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与“痹症”、“腰痛”相类似,将其归于“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单味中药药理分析
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药理机制得到证实,近年来不断开展的药物研究为此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临床常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有补骨脂、羊藿、杜仲、骨碎补、菟丝子、续断、鹿茸、阿胶、黄芪、人参、枸杞、龟甲、葛根、牛膝、狗脊等。补骨脂作为临床治疗OP的常用药,近年研究层出不穷,药物有效成分被不断挖掘。邵航等[1]在其药理研究实验中发现补骨脂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而其中主要的抗骨质疏松的活性物质为香豆素类成分。张乐其等[2]从提取方法、诱导成骨机制、调节骨代谢通路、应用前景等方面研究其中药单体柚皮苷,证实柚皮苷在临床上修复骨缺损具有重要地位。黄酮类物质被称为“植物雌激素”,能够同时作用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具有改善骨代谢,促进成骨细胞生成,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刘舵等[3]从宁夏枸杞中粗筛出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高的黄酮类物质,且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证实其毒性极小,能缓解切除卵巢大鼠的骨结构的退化,对防治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赖青海等[4]实验发现肉苁蓉能通过提高性激素水平,抗氧化作用,调节钙磷代谢平衡,补充矿物质元素等方面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对单味中药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细胞分子深成面水平,研究其对成骨与破骨细胞的影响、调节体内激素及微量元素、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等预见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贝家欣等[5]总结近年研究指出人参皂苷可通过调节护骨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以及基因p2和p27的mRNA的表达来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且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任辉等[6]通过动物实验得出龟板可能通过降低骨转换有效改善激素性骨质疏松,其中CTSK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HJ1.8mm]李淑惠等[7]研究表明以丹参酚酸B和丹参素为代表的丹参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在调节骨代谢方面起作用,涉及Wnt/β-cate-nin、ERK、BMP、OPG/RANKL/RANK以及 FoxO介导的氧化应激等多种信号通路调节机制。
2中药复方制剂
21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1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在临床中最为常见,故对PMOP中医药治疗的各方面机制研究也最为广泛。吴海洋等[8]在单味中药方面,从骨测量指标、细胞因子变化、基因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重点探讨了羊藿、杜仲、骨碎补对PMOP的疗效;在复方中药方面,以普遍认为的肾虚病机为主线,总结了补肾法在临床中应用。王剑等[9]通过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采用自拟方补肾壮骨中药复方(羊藿、牡蛎、鹿茸)治疗观察得出,补肾壮骨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骨组织Dlx5 mRNA及蛋白表达而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展磊等[10]对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钙尔奇D联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实验发现补肾活血中药可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PINP和β-CTX浓度,提高25-(OH)D水平实现的。高璐等[11]研究补肾中药复方(鹿茸、牡蛎、羊藿),通过对血生化指标测定、骨密度检测及RT-Real Time PCR分析,得出补肾中药复方具有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 MEK1、ERK2 基因表达有关。为试验新的实验模型,模拟出与临床更加接近的病理过程,刘梅洁等[12]将去卵巢和灌胃给予大黄2种方法合用,造成大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其病理过程与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似,能反映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特点,为临床实验建模打开了新的思路。
21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龄化趋势催生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群体。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特点除了着眼于肾虚和脾虚外,还应考虑其气血虚弱特点,复方中当归、黄芪等益气养血中药被广泛运用。俞延军等[13]拟益肾活血汤(当归10 g,熟地、杜仲、槲寄生、牛膝、羊藿各20 g,红花、桃仁各6 g,续断15 g,延胡索30 g)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经治疗测定患者骨密度增加,四肢疼痛得到基本缓解。刘玉红等[14]将骨康方(补骨脂30 g,肉苁蓉、羊藿、菟丝子、熟地黄、白芍,丹参各15 g,黄芪20 g,当归10 g,大枣5枚)进行辨证加减,细分阴阳,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起到了更好的疗效。张翔等[15]在常规口服西药的基础上联合接骨汤(当归、黄芪、炒白芍、续断、申姜、威灵仙、天花粉、熟地、木瓜、土鳖虫、自然铜),以补肾壮骨为主,健肝脾化瘀血为辅,提高了骨密度,有效地减轻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蒋玲玲等[16]采用中药复方益肾健骨汤(黄芪30 g,鸡血藤30 g,补骨脂15 g,骨碎补12 g,菟丝子12 g,狗脊12 g,川续断12 g,川芎12 g,葛根12 g)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后,显效率和有效率都相对高于采用单纯西药治疗。
22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21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的中医病机认为与“瘀”和“虚”关系最为密切。马如风等[17]探讨DOP的主要病因病机在于机体肝脾肾亏虚和气虚血瘀,补肾滋阴、益气活血的中药复方在预防和治疗DOP时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丹参、地黄、羊藿等。李环宇等[18]分析了糖尿病骨|疏松的中医病机,认为与脾肾亏虚和血瘀关系最为密切。同时总结得出,在防治DOP近10余年的研究中,较为重视对补肾健脾类中药的使用,而对活血化瘀药的研究尚为少见。加味青娥丸化裁自古方青娥丸,方含补骨脂、胡桃仁、鹿角胶、杜仲、丹参、黄芪、山药、牡蛎、龙骨,能改善治疗DOP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钙磷含量、空腹尿 Ca /Cr 比值,整体调节机体的骨代谢平衡[19]。吕维名等[2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阿法骨化醇胶丸及碳酸钙咀嚼片加用口服复方地龙片(黄芪、川芎、地龙、牛膝),在缓解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及神经肌肉疼痛方面有显著效果。
222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随着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GIOP人数逐渐上涨,已成为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后OP的第三大人群。中药抗 GIOP 的作用机制多从调节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促进 OB 的增殖与分化,抑制 OC 活性及数量,促进骨基质合成,提高性激素水平,调节钙磷代谢等方面展开。补肾中药方(鹿茸、羊藿、牡蛎)可明显上调 GIOP 大鼠骨组织成骨转录因子Osterix、Runx2 mRNA 及蛋白表达,促进 OB 分化、成熟和骨形成[21~22]。徐晓东等[23~24]从分子水平研究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及 PPARγ2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创新使用纳米钙补肾中药,使其上调大鼠骨组织中 BMP6 / BMP7 mRNA 和蛋白表达,下调骨组织中 PPARγ2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以达到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效果,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朱辉等[25]指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为肾精亏虚、脾虚不运、血行瘀滞所致,设计实验组进行对比,发现补肾中药能抑制骨吸收,与健脾、活血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朱冰等[26]建立GIOP大鼠股骨闭合骨折模型,采用中药复骨方(骨碎补、杜仲、续断、千年健、红花、归尾、川芎)进行治疗,实验发现GIOP骨折大鼠经复骨方治疗后,最大载荷、最大应力等均有增高,股骨密度提高,骨形态参数改善。
3其他治疗
中医药疗法博大精深,针灸推拿、中药涂擦、熏蒸、足疗等非口服疗法展现了其多样性,既与中药相辅相成促进疗效,又发挥其特长,为患者提供多种治疗选择,量身定做专属的诊疗方案。牛国平等[27]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利塞膦酸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发现针灸推拿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度及日常活动功能,有利于骨密度的补充。崔沐群[28]针对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痛这一症状,将抗骨质疏松药物结合针灸、蜡疗进行治疗,发现结合针灸与蜡疗可以提高患者的骨质密度,极大地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状况。唐旭丽等[29]对8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加口服凯思立D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十一方药酒及药渣进行涂擦联合烫疗。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涂擦联合烫疗能更好地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李文华等[30]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经络传导学说以及藏象学说,以现代足部反射区理论为指导,发现中药足疗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比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更能减轻骨痛症状和提高骨密度值,疗效更确切。梅群超等[31]采用理疗之薰蒸疗法,利用温经通络、活血行气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气薰蒸腰背疼痛部位,在药物和热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4小结
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医药作用的多靶点性与临床骨质疏松症多病因诱发的复杂性相契合,具有很大的优势,且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又弥补了单纯中药应用的不足,效果均较好。但也还存在着不足: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人,多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等,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在经验方、有效方的基础上加减运用。另外,动物实验的造模也可多加探讨,以期为后期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铺好基石。我国风湿病专业起步较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研究及诊治均存在诸多不足,加强风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认识和研究对今后的治疗将有重要启发。
参考文献:
[1]邵航,俐补骨脂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3):69-71
[2]张乐其,霍光,柳毅,等中药柚皮苷诱导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6,(03),277-280
[3]刘舵,杨永利,雷婷,等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急性毒性及对切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04),396-401
[4]赖青海,王琳琳,丁辉,等肉苁蓉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74-76
[5]贝家欣,夏海珊,卢家淇,等人参皂苷 Rb1 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21(8):950-955
[6]任辉,张志达,梁德,等龟板改善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量、骨微细结构、骨生物力学和骨代谢的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6,31(5):1858-1862
[7]李淑惠,梁燕龙,杨亚军,等丹参水溶性成分影响骨代谢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7):902-905
[8]吴海洋,索欢,王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中药治疗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02),241-244
[9]王剑,郑洪新,张锦萍,等补肾壮骨中药复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Dlx5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0):1238-1240
[10]展磊,魏秋实补肾活血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09),1128-1132
[11]高璐,洪新,尚德阳,等补肾复方对去卵巢大鼠MEK1、ERK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5),471-475
[12]刘梅洁,李鸿泓,王少君,等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08),836-838
[13]张翔,敖勇峰,刘耀忠,等中药接骨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48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8):166
[14]蒋玲玲分析中药复方益肾健骨汤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2016,10(6):51
[15]俞延军,李济军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1):817
[16]刘玉红,赵可伟骨康方加减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8):251-252
[17]马如风,郭鱼波,王丽丽,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8):3-4
[18]李环宇,张林从“虚”“瘀”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方药研究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2):417-418
[19]巩振东,李翠娟加味青娥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9):1391-1402
[20]吕维名,许荣,肖丽霞,等中药复方地龙片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7):617-619
[21]王剑,郑洪新,宗志宏,等补肾益髓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 Runx2 的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2):120-125
[22]王剑,郑洪新,宗志宏,等补肾、健脾、活血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 OsterixmRNA 及蛋白表达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801-806
[23]徐晓东,邓洋洋,郑洪新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 BMP-6 / BMP-7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3):472-474
[24]徐晓东,邓洋洋,郑洪新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1),25-27
[25]朱辉,郑洪新,林庶如,等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制备及中药的干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8):30-32
[26]朱冰,李敏研,刘智,等复骨方促进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8),14-18
[27]牛国平,崔书欣,康斐针灸推拿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0):1527-1529
[28]崔沐群针灸结合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学,2014,10(19):90-91
[29]唐旭丽,邓旭,钟毅,等中药涂擦联合烫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6,36(9):1588-1590
我们曾在上海市3 500名35~75岁中老年妇女中作过调查,了解她们掌握骨质疏松知识的情况,调查结果并不乐观:①有30%的人不知道骨质疏松会引起骨折。②有半数以上者虽然已经认识到骨质疏松的危害,但没有积极主动地采取防治措施,对预防认识不足。③多数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仅停留在补钙这一点上,而对补钙以外的其他防治措施知之甚少。
由此看来,开展对骨质疏松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宣传十分必要。这里将调查题分成一般知识(14题)和具体知识(12题)两部分,建议读者自己也做一下,然后再对照答案。如回答一般知识题的正确率低于50%、具体知识题低于30%,表明你的掌握程度为“差”;如能正确回答一般知识题达50%~80%、具体知识题达30%~60%,表示你的掌握程度为“一般”;如能正确回答一般知识题达80%以上,具体知识题达60%以上,说明你的掌握程度为“较好”。
一般知识(14题)
1. 妇女与男子谁更容易患骨质疏松?①妇女②男子③两者差不多
2. 妇女绝经与骨质疏松有关系吗?①有关系②没有关系
3. 骨质疏松是否会引起骨折?①会②不会
4. 骨质疏松病人骨骼中主要缺少什么物质?①钾②钠③硫④铁⑤钙⑥锌
5. 骨质疏松病人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①腕骨、脊椎骨、股骨②颅骨、膑骨、胫骨③骨盆、跟骨、鼻骨
6. 缺钙的妇女可能有哪些症状?①肚子饿、胃痛、大便多②出虚汗、腿肚子抽筋、腰背酸痛③头痛、恶心、呕吐④胃口差、喜食酸食、吃饭无味
7. 下列哪些食品中含钙量最高?①骨头汤、蹄膀汤、葡萄糖②奶及奶制品、豆腐、鱼 ③水果、烤、果冻
8. 补钙时要不要加维生素D?①要加②不要加
9. 患哪些疾病时容易发生缺钙?①感冒、咳嗽、发烧②腹泻、胀气、便秘③胃及小肠有病、经常服用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
10. 哪种情况有利于钙的吸收入骨?①多运动②多睡觉③多喝水
11. 即使没有骨质疏松症状,是否也应该采取补钙措施来预防?①是②否
12. 下列奶制品中何种含钙量最高?①牛奶②普通奶粉③高钙奶粉
13. 妇女一般多少岁后开始进入更年期?①40岁②50岁③60岁④70岁
14. 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大约在何时?①40岁②50岁③60岁
具体知识(12题)
1.诊断骨质疏松最有价值的测定项目是什么?①血钙②X线片③骨密度
2. 妇女一生中最佳补钙时机为何时?①绝经前②绝经后③70岁以后④月经初潮前
3. 一天中补钙(包括高钙食品和钙片)最佳时间为何时?①清晨②饭后③临睡前
4. 中老年妇女一天钙的需要量是多少毫克?①50~100②100~200③600~800④1 000~1 200
5. 人们每天从饮食中大约能获得多少毫克钙?①50~100②100~200③300~500④700~900
6. 中老年妇女一般每天应补钙多少毫克?①50~100②100~200③600~800
7. 补钙食品会增加患肾结石的危险性吗?①会②不会
8. 有骨质疏松者应该坚持长期补钙吗?①应该②不必要
9. 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对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有帮助吗?①有②无
10. 长期单纯补充雌激素会增加患某种妇科癌症的机会吗?①会②不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7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中国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占全国总人数的6.6%,而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远远低于高血压、糖尿病。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知晓率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和的重要方法。现对社区200名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进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有进一步认识,大幅提高了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有重要作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200名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讲座,在健康教育前后对社区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的相关问卷调查。其中男82例,女108例,年龄50~85岁,有骨折史8例,156例有不同程度的周身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无任何症状4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65例,小学102例,文盲33例。
健康教育方式:由社区医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危险因素、防治及饮食调理等方面进行讲解,给每人发放骨质疏松教育防治宣传册和健康教育处方,会后对居民进行骨质疏松有奖问答。加深具居民骨质疏松症的了解。
结 果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及危险因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大幅提高。见表1。
讨 论
健康教育是医疗卫生服务中最有效、最节省、效率最高的手段,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居民增加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等。老年期发生骨质疏松受生活方式、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医疗保障、激素调控等多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这将对提高我国亿万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因此,健康教育是低消耗,高效益的患者教育模式,值得在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