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满分记叙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昏暗的灯火下一对父子正在吃饭,安静的饭桌上父亲面无表情,静静地吃着碗里的饭。儿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自己的父亲,不远处的书包里静静地躺着这次测验的卷子。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对一向成绩优秀的儿子来说,就有点失水准了。
“这次考得怎么样了?”良久,沉默是金的父亲终于发话了。
“7……79分。”无法从父亲的语气中感受到任何感情的儿子小心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并紧紧盯着父亲那张好像盤石般坚毅的脸。
没有表情!即使是听到儿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那张熟悉的脸庞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看到这里,儿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默默吃着碗里的饭。曾几何时,父亲会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可惜,父子俩一起高兴一起伤心,可是现在的父亲„„脸上麻木的表情,没有丝毫的感情,儿子的成败仿佛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多少次儿子拿着第一的成绩在父亲面前炫耀,父亲也仅仅只有一声简简单单的回应。同学们所说的进步的奖励、成功的庆祝,这一切儿子都不曾拥有。同时,同学们所说的父母对成绩下降的怒火、严厉的呵责,到了父亲这里连一个简单的表情也换不到。想到这里,儿子不禁有些神伤。
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只有咀嚼下咽的声音。
忽然父亲放下碗筷,儿子有些惊喜地抬头。“你想吃些什么?我明天去买。”父亲没头没尾的话语让儿子有些惊讶,木然的回答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儿子低头细想父亲刚才的话这是在关心我吗?如此简单的话语让儿子难以抓住其中的意义。
小时候的我总爱和伙伴们在楼下的沙坑里玩,踩着一粒粒极软极软的沙子,感到多么快乐,多么惬意。一不小心,摔倒了,努力地爬起来。身后出现了一连串的脚印,太阳照着我们一张张笑脸,笑容更加灿烂了。那一串串脚印记载着欢乐的,记载着我的成长。小时候就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好希望永远都是小时候。
上幼儿园了,那时的我最爱看书了。每天傍晚,总是缠着妈妈带我去书店看书,穿过繁华的步行街,来到书店门口。儿时的我总爱在门外印着的那几个大脚印上踩来踩去,多好玩啊。如今的我虽然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快乐,却有了另一种更充实的快乐,那便是读书。书带我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书店门外的大脚印便是我快乐成长的见证。
现在的我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一个个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伴随我的还有一次次的失败。
今天,又考砸了,手里拿着那张不到八十分的数学考卷,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着,心里烦透了。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经意间又踏进了那儿时玩耍过的沙坑,一串串脚印印了下来,一阵风吹过,把我手中的那张试卷吹走了,吹到了那个沙坑里,我连忙去捡,忽然,我看见了那脚印,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在这儿奔跑留下的快乐的脚印,也让我想起幼儿园到书店门前踩那巨大的脚印。想到这儿,我笑了,发自内心的笑了。啊,我明白了,其实快乐就伴随在我的身边,伴随着我的成长。
一、精心拟题
画面组合式记叙文如果能针对文章的一个个片段拟写一个精彩的小标题,就能避免了数字式呆板、无生气的缺陷,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富有文学特色,又解决了片断独立性的问题,同时又能呼应题旨,显得脉络清晰。高考作文的满分佳作中,就出现了不少小标题精巧新奇,内涵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好标题。如满分作文《一步与一生》作者巧妙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分别作为几个片段的题目,使文章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充满诗意。再如优秀作文《感受中学生活》作者精心设计了三个小标题“紧张:生活的旋律”“牢骚:生活的小夜曲”“希望:生活的狂想曲”从三个方面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紧张和辛苦,也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兴奋和希望,表现了当代中学生的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二、巧妙选材
由于画面组合式记叙文不像一般记叙文那样展现完整的故事情节,因此,选材时只要能抓取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或几道靓丽的风景线让读者敏锐洞察和尽情领略生活中的美与丑即可,为此,我们在选材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异彩纷呈的动人画面,使题材更具典型性和形象性。又因为此类文章的画面展现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因此,要求选材还有多角度,力求立体的、全方位的反映主题。优秀作文《失落的文明》出众之处就在于作者个性化的视角和独特的选材。作者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三组镜头来观照现代文明的冲击、碰撞和消失。第一组镜头从出行的角度落笔,写出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问题。第二组镜头从“家庭”的角度,写出了对亲情消逝的无穷哀叹。第三组镜头从“吃”的角度,写出了传统文明的消失和现代文明的崛起。作者选材新颖独特,很好反映出了文明交替和发展的生动轨迹,写出了时展给作者带来的困惑和思考。
三、合理布局
学生高考不敢写记叙文,最怕两点:一是“假”,二是“低幼”。其根源是高中阶段学生长期得不到系统的提升训练。其实,掌握了记叙的技巧,学会艺术地写“真”,考场记叙文也可以引人入胜。
一、写事善现“场景”,描摹画面之“真”
叶圣陶说过: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车间里的工人能写,田地里的农人能写,铺子里的伙计、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
人物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活动,才富有生活气息;人物有活动场景的衬托,才更显真实。善摹场景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场景的选取,应选取自己熟悉的场景。如写老师或学生,可放在教室、办公室中写;其它熟悉的场景如超市、店铺、公园、饭店、操场、宿舍等,农村学生更有一片乡村特有的广阔天地。其次是场景的突现,即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场景逼真,如在眼前。突现场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可写周围环境,包括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全方位烘托;亦可写场景中各种人物活动,从正面表现或侧面映衬。
人文环境描写:如2013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外婆的平衡生活》一文开头部分,从小山村的周围大环境写到农村房屋的外观,逼真再现农村生活的情景。
外婆居住的小山村,偏僻得让人发怵。百多人聚集在三两座山围成的平地上,远远看上去,房子豆腐块般拥挤着,倒也热闹。
外婆的房子背对西方,南北方向各有两户,主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一到农闲,几个老姐妹便坐在院子一角,围着桌子,摆龙门阵,平和而温馨。东面也有一栋房子,是极其破败的土房,与外婆家的水泥小楼相比,特别寒碜,若不是门口挂着农具和塑料布之类的杂物,还以为这是被抛弃多年的空房子。
自然环境描写:201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宿命》写一只猪的出逃,文中对夜色、山风、晚霞等的描写,渲染了“我”出逃过程中的悲壮氛围。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躁动不安,我似乎看见了狼在断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惊恐地望着我。它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内心的灵魂罢了。
……
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幕布。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吹来的是凉爽的清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它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它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选段中,“我”的抗争从正面表现出逃场景;同伴的恐惧、母亲的赞许则从侧面衬托,使画面更为生动具体。
二、写人不忘“缺陷”,突现个性之“真”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缺陷,当然这里的缺陷是指非原则性的个性缺陷或偶尔的行为偏差,不损害人物的品行。这样的缺陷如同人物的标记,让读者阅读之后深深铭记。
人物缺陷描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展现人物“不完美的表征”,如丢三落四、口吃、爱喝小酒、好动、啰唆、较劲,等等。这些不完美的性格常会使人物引人注目;二是选取人物“不完美的事件”,常常表现为不合时宜,或一念之差做错后自我反省的事。
不完美的表征:2013年全国卷优秀作文《傻大的笑声》中对室友爱傻笑有夸张的描写。
高二的时候,宿舍来了一个河北籍的大个子,名叫舒哈大,相处久了,室友们都叫她傻大。有戏谑的意思,但她从来不计较,谁这样叫,她都高兴地答应。
一天,同宿舍的王玉书往傻大的QQ上发了一则消息,说本市某校有一女生身高1.85米,由于被盗,衣物全无,寻求身高1.85米的女生援助衣物若干,联系电话:187××××××××。
傻大收到消息后,急忙将身边衣物洗干净,叠在床头。中午的时候,室友们都在宿舍休息,傻大打电话联系,要把衣物送过去。谁知接电话的是同宿舍的刘毅,是个小女生,身高1.52米,而且说她没有被盗。室友们都笑了起来,傻大也不在乎,也咧开大嘴笑了,笑声把窗户震得咚咚响。
写傻大吃饭:
我们专门为她点了北方菜,可她坚持要吃辣椒。她涨红了脸,傻乎乎的样子,大嘴巴,口水直淌。我们笑了,她也笑了,咯咯的笑声,回荡在我们的心灵世界。
不完美的事件:上文选取的欺骗傻大的捐衣事件,不属“有意义事件”范畴,却充满了生活情趣。再如2013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纸梯》中写父亲在超市睡着打鼾一事,虽不合时宜,却感人至深。
三、善用细节描写,因形象丰满而“真”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有的是作者亲眼所见,但更多来自想象、补充与艺术虚构。细节描写的主要形式也有两种,一种是“丰富型”,即紧扣某一个动作或心理或环境特征,极尽描写之能事,细致入微地加以铺陈渲染,造成极富张力的文章情境。细节描写的另一种形式为“简约型”,廖廖几笔,形神毕现。两种细节描写方式体现了记叙文“该繁则繁,该简则简”的取舍原则,而不是事无巨细,一味详尽、啰唆拖沓。
“丰富型”铺陈渲染,情境尽出:如2013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一件小事》中对一只停在我前面男生肩上的蜘蛛的描写,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详尽刻画蜘蛛的细微动作,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我的紧张心理,构成极富张力的艺术情境。
那只蜘蛛不停地挪动着可怕的腿,慢慢地向我逼近。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闪烁着怎样犀利的光芒,它晃动的腿上一根根绒毛怎样摩擦,怎样从嘴里吐出一根长长的蛛丝将我包裹,然后一点一点地吞噬……
我只要操起手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只蜘蛛拍死,可是我四肢僵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向我逼近,一步又一步地逼近。
我感觉到由衷的恐惧,想尖叫,嗓子却堵得慌,干得发疼;我想狂跳,双脚却不接受大脑的指示;我想大声哭泣,可泪腺似乎停止了运作……
“简约型”廖廖几笔,形神毕现:2013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一文中,我的无心之举,给前桌女孩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作者在描写这一场景时,通过我“捂住了嘴巴”,她“咬着嘴唇”“低着头”“ 左手死死地压在大腿下”,同学们“游离的笑声”,几个典型的动作与情态,生动再现了当时课堂的情景。
我已记不清那是在哪节课上,老师的ppt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画风拙劣的老虎,更可笑的是,老虎的前爪只有三只趾爪。“太假了,只有三个指头!”我已记不清我是用何种语气吐出的这句话,可是下一秒,我本能地用手捂住了嘴巴,闯祸了!同学们还不明就里地笑着,而我怯生生地向她望去。她咬着嘴唇,黑黑的小脸上看不出是青是紫,她低着头,干黄的发丝遮住了眼睛,左手依然死死地压在大腿下。
四、适当艺术虚构,因旨意深远而“真”
中学语文教师对“虚构”一向较有争议,反对者认为有教学生“说假话”之嫌,本想艺术提升,结果弄巧成拙。但虚构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即使是写亲身经历的记叙文,从材料的取舍到想象画面与情节,都离不开虚构;虚构更可解决学生无经历可言、无生活可写的问题;虚构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虚构的形象寄托深远的意义,且合情合理、入情入境时,这样的虚构便成“艺术之真”。
记叙文的虚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可能的现实”,一种是“荒诞的现实”。
“可能的现实”:现实中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如2013江西高考优秀作文《丢失了的鲁迅》,虚构了一个叫阿树的学生因迷恋鲁迅作品而耽搁了学习,又虚构了一次鲁迅作品辩论赛阿树失败,其中寓含的深意不言而喻——鲁迅敌不过应试。文章以夸张虚构的情节及荒诞的描写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这次联考,我们四个实验班的基础知识部分做得很差。第一题字音和第二题成语,合计是6分,但是我们的实验班的得分仅是0.6左右。我们像__中学周老师询问,他们的这两个题目答题情况也不是很好,也是比较差。这也给我们启示,一方面是试卷本身出得比较生僻,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是很牢固,提示我们虽然是实验班但是也要把基础知识当成重点来抓。再对比一下8分的默写,我们和普通的重点班也没有什么区别,平均分都在4.5分左右,没有任何优势,这也说明我们的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做这些简单的事。为此,我们实验班也做出调整,我们把早晚读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加大字音字型成语背诵的检查力度,每天安排小练习,争取在一个月能让实验班的学生在基础知识这一块和普通班比起来有比较大的优势。
在文言文复习,我们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复习,我们问__中学的周老师,他介绍__中学从九月份开始训练文言文一直到十二月结束,先是课本回归然后是重点文言语段的训练,从复习的时间上可以看出__中学对文言文的重视力度。而文言是高考语文最重要的得分点,19分,好的学生可以拿满分,平均分也可以高到17分这样的,而如果重视力度不够就有可能得很低的分。我们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和__中学相比显然有些偏短。因此,我们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利用周末的小练习加大文言的训练量,每份试卷上出两个文言文阅读的大题,通过训练来增加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提高这部分的得分。
我们这次作文的平均分是49分,比普通班也仅高出2分,没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和周老师交流,他说__中学的学生作文平均分也不是很高,但是高分的学生比较多,原因是他们鼓励学生写记叙文。因为议论文是批量生产,写得都差不多,如果不是思维有深度的很难在大量的试卷中突出出来,而记叙文相对具有个性,能写出自己独特性。
我们实验班前期也是进行了一个月的记叙文训练,但是在第一次市统测中,我们很多学生写了记叙文,但是在阅卷中效果不明显,相反有很多学生写记叙文被打了低分,所以学生不敢写记叙文,还是本分地写议论,因为这样相对稳妥。但是对于我们实验班的同学来说作文四十八九分显然不是他们追求的分值,我们还是应该鼓励一部分有写作能力,语言表述比较好的同学大胆地写记叙文。同时,在阅卷中我们也要对一些写记叙文的学生给适应的鼓励,因为只有当学生看到自己作文分值提高时,他们才会有信心接着向下做。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汉语文》考试大纲
汉语文是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少数民族考生的考试科目。本科目侧重考查少数民族考生讥读、理解和运用汉字、汉语的水平和能力。
一、复习考试的内害范围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常用汉字的音、形、义
2常用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包括一般词语、短语、成语、关联词语)
3常用句式的识别与变换
4病句的识别与修改
5造句、缩句、扩句
6语句的排列与组台
7常用修辞方法的识别与运用(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
8标点符号的使甩
9简单的文学常识
(二)现代文阅读
能够阅读、分析较为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和小说。
1能理解文中的词语
2能理解文中的句子
3能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4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能了解文章的修辞方法
6能说明文章的写作特点
7能识别文章的文体特征
(三)作文
能够写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应用文,作文能
达到以下要求:
l切合题意
2思想健康
3语言通顺
4书写规范
符台文体要求
中心明确
结构完整
标点正确
二、考试方式
笔试,闭卷考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
关键词:利作文 立意 质量
作文作为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道命题,事关高中语文大局,因此,一定要重视作文写作。但在平时写作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不少学生存在这样那样问题,比如,立意不准,写作过于随意,投机取巧之类。
一.立意为先,切中肯綮
现在作文大多是以材料作文为主,这就要求学生一定在立意上下功夫。在阅卷过程中,立意的高低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决定了你的作文得分的高低。山东省这几年作文一般倾向于两方面的关系型话题写作,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思想认识水平考察。10年“光明与阴影”,09年“见证”,08年“春来草自青”,07年“远与近”都是考察学生这两种能力,需要学生既要有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兼顾两方面,不能选其一而舍其一。这一点需要引起同学们高度重视。在平时模拟训练中,像“刚与柔”,“我和你”,“理想与现实”,“起点与终点”,“生存与毁灭”这一类话题,需要学生平时养成好的思维习惯,辩证看待问题,以防偏离最佳立意。
二.随意而作,不求质量
不少学生走进考场,自鸣得意,犹如出笼的小鸟,总以为平时老师要求过严,限制了自己的发挥,现在终于可以在考场上信手拈来,为所欲为了。于是考卷变成了你信笔涂鸦的舞台,正应了阿Q那句话,“老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1.选材随意
连续教过几年高三之后会发现:无论哪个话题,哪种文体,学生选材都是惊人的相似。李白、杜甫、陶渊明屡见不鲜,岳飞、屈原、辛弃疾苦不堪言,丛飞、徐本禹、王顺友至今还用,四川地震、北京奥运齐冲锋。于是,就出现司马迁一次次遭遇宫刑,屈原一次次投进汨罗江,岳飞一次次被谗言杀害,李白一次次被驱逐,被旅游。有位老师说,“只要看到李白、杜甫的,我就往40分打”。这话随过于偏激,但也是无奈之举。
作文选材贵在新颖。没有新鲜的东西,阅卷老师也会疲劳。没有新鲜的材料,写不出丰富而深刻的文章,自然不会受欣赏。
作文的素材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阅卷时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写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感悟,一般得分都偏高。究其原因,一是这样的作文有自己的独特体会,有内涵,学生自己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又便于扣题,容易引起阅卷人注意。二是,这样的作文大多是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而记叙文越来越少,阅卷人更容易赏识。因此,对大家的忠告是,对身边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人云亦云。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熟悉的例子可以用一句话排比的形式出现来论证你的观点,作为面上的论证,还是有很强说服力的。再者,无论哪一类例子,都不能长篇大段引用,占据过大篇幅,造成你的文章论证没有气势,没有力度。
2.表达随意
高考作文不限定文体,并不是不需要文体。恰恰相反,高考写作明确要求“文体鲜明”。典型的记叙文,精彩的议论文在高考阅卷中都能都到不错的分数。但四不像的文体,却受到了严惩。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学生对文体的训练。讲清文体特点,训练注重实效,运用专题式训练往往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投机取巧,暗度陈仓
有的学生只写四五百字,乍一看,书写认真,表达流畅,可往下一翻,空白。个别不负责任的老师可能会犯这种低级失误,让你侥幸过关,但你绝对不会长久得逞。最终只是害了自己。有的学生干脆只写开头与结尾,中间材料全部摘抄阅读理解的文段;有的学生抄袭往年的满分作文,最后都以10分左右来评判。有的学生自作聪明,在最后一段与阅卷老师套近乎,“老师,您辛苦了!向您致敬!”“老师,可怜可怜吧,多给几分!”当这样的字眼充斥阅卷老师的眼球时,一般不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好感。
【关键词】语文写作;生活感悟;审题立意;写作练笔;写作交流
每一年高考结束后网络上都会充斥着“高考满分作文”,极为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现实的情况又往往是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缺少个性,记叙不够生动形象,议论不够深刻透彻,总之,很难进入优秀作文之列。面对这一写作瓶颈,我想从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生活感悟的积淀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生活感悟的积淀是作文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指导学生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观察身边的各种人、事物和景物。学生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对社会的认知也逐渐更有深度,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体系、价值观体系,能从自然界的一花一叶中感悟生活的真谛,能从社会生活的一人一事中读懂人情世故。
其次,阅读是积累生活感悟的重要途径。感受生活固然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感悟的重要渠道,但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大量获取异时异地的间接经验,是积淀生活感悟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很多学校都重视阅读教学对写作的重要性。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二、多维度审题立意
学生作文的考察从近几年的考试命题看,类型不外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几种,审题要求千变万化,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审题的准度和深度。
作文的审题其实就是要求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他们的本质,面对单个事物的时候,不仅要看它的表面现象,还应该看一看它到底说明什么,能说明什么;面对多个事物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被这些现象所迷惑,而应该从它们之间找出内在联系。
有一则写猪八戒看到镜子里丑陋的自己而怒摔镜子的作文材料,许多学生在审题时视角局限,偏题的现象较多,如以下几种立意:
①走自己的路,②凡事不要冲动,③大丈夫应能屈能伸,④善意的谎言不等于欺骗,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⑥心灵美比外貌美重要,⑦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暴力。
本则材料如果学生能从猪八戒和镜子这两个不同角度展开思考,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则可以有如下最佳立意:
从猪八戒角度:不承认自己的不足(正),人贵有自知之明(反);不能勇于接受批评(正), 胸怀宽广才能集思广益(反);出现问题就推卸责任;打击报复。
从镜子角度: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要不畏,需要敢于直言的人
三、加强写作练笔
写作要加强练笔,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实践最为重要,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训练。
(1)语段写作练笔。 就目前情况看,要想使700字左右的作文字字珠玑,这恐怕是绝大多数中学生难以做到的。而要想在作文中有几句话或某个语段写出一点特色、几分味道,却是大多数学生稍作努力就能做到的。段不离篇,篇是由段组合而成的,有了较强的段落意识,久而久之,就会自然提升为一种精品意识,由写好一段文字,进而带动对整篇文章的写作,使自己的写作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2)多文体写作练笔。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作文要符合文体要求,这是评价高考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写作要看清楚文体要求,高考作文严禁跨等评分,文体不合不及格。在高考作文中,考生涉及到的文体主要有两种――记叙文和议论文。教师要抓紧“文体”教学与训练,让学生知道: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你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写成这种文体。学生在平时多练练记叙文、议论文和书信体等实用性文体,在考场中才能依据写作要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体,发挥自己的长处。
四、搭建交流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源自学生内心的写作欲望才能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发展。我们目前的现状是老师要求学生写,往往是一厢情愿的,效率自然不高;学生写完后老师批改几个错别字,写几条批注:这显然不足以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教师要搭建学生作文交流平台,措施很多,重在实施。教师除了精心批改作文外,一定要创造诸多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佳作,殊不知一次展示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对作文的态度。教师可以朗诵佳作在全班交流,可以让优秀作文、优秀片段上作文墙,可以让优秀作文进班刊,可以汇编班级优秀作文集,可以提供可供发表习作的报刊杂志等等。当学生的豆腐块出现在各个展示平台上,出现在作文墙上,用铅字打印成作文集,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又能成为激发学生再次创作的原动力,就有一种更强烈的创作欲望,写出更多的豆腐块,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总之,教师要在理论和实践中做好学生的写作指导,利用好现有教学资源,引领学生走出写作的瓶颈,让学生也能写出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2]李宝光.《论叶圣陶的作文教学观》
审视近几年考生作文现状,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仍存在一些误区:
一、材料不充实。(1)无“材”可用。考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榨”不足八百字;即使满足字数要求,也是胡拼乱凑,言之无物,内容空泛。(2)材料角度单一:有人物事件,无名言警句;有中国事例,无外国事例;有古代事例,无现代事例;有正面事例,无反面事例。材料角度单一,势必削弱文章的说服力或感染力。
二、材料不贴切。(1)不注意紧扣中心选材,所选材料与中心不甚吻合;(2)不注意材料合理取舍,材料详略处置不当,材料与中心若即若离。材料不贴切,乃选材之大忌!
三、材料不典型。(1)无病。有些考生肚里空空如也,临场只得胡编乱造,诸如我有个邻居如何如何,我有个同学怎样怎样;(2)材料低幼化。有些考生作文选材不外乎与儿时小伙伴钓龙虾、捉迷藏之类,与小学生作文无异,令人啼笑皆非!
四、材料不新鲜。
有些考生总喜欢拿“老掉牙”的材料说事:讲“爱国”即屈原,讲“执着”即司马迁,讲“忧民”即杜甫;讲“勤奋”即爱因斯坦,讲“好奇心”即牛顿,讲“自强不息”即海伦?凯勒……这些材料不可谓不典型,但材料大撞车,自然就不新鲜,也极易让阅卷者产生“审美疲劳”,从而降低作文等级。
五、材料不概括。
议论文举例论证时,有些考生对材料不加取舍和概括,一则材料差不多占了文章三分之一的篇幅,过于冗长,有损议论文文体特征。
六、材料不分析。
有些考生作文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砌,缺乏对材料作必要的分析点化,材料与材料无必然联系,材料与观点相互脱节。
七、材料组织无序。有些考生作文虽然材料丰富,但材料组织缺乏合理的时空顺序,妨碍文章的逻辑性,导致杂乱无序。
针对上述误区,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上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拓宽作文素材积累渠道
(一)关注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斯涅克语),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考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考生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一双慧眼去观察、感悟身边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可通过参观、访问、旅游以及浏览报刊、网络、电视等),把握时代主旋律,让自己的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彰显鲜明的个性风采。如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怀想天空》,苏北有位考生机智地将选材定格在自己曾经经历的麦收生活上,抒写自己独特的真情实感。这篇近乎满分的佳作,赢得作文阅卷组负责人何永康先生的高度赞誉:这是关注自己个性化生活的极好明证!还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重视阅读。阅读是考生开拓知识视野,促进精神成长的有效途径。
1.重视课本阅读。高中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教材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信息,是考生作文素材的“天然粮仓”。聪明的考生,应该善于挖掘自己脚下的“金矿”,丰富其写作资源。以语文教材(苏教版)为例:(1)可以挖掘课本中的名人事迹、重大事件。如文天祥挣脱元军羁押,九死一生,回归南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史铁生身残志坚,在文学园地辛勤耕耘,卓有建树;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的和平集会上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激情演讲,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喊出了时代最强音;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于众目睽睽之下下跪致歉,令人动容!……这些名人事迹感人至深,一旦作为典型材料用到作文中去,就会对读者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2)可以挖掘课本中的真情实感。如柯灵在《乡土情结》中对故土的眷恋,孙犁在《亡人逸事》中对含辛茹苦的妻子的深情悼念,杨绛在《老王》中人与人之间的纯朴宽容……将这些真挚的情感恰到好处地渗透进考场作文,定能拨动阅卷者的心弦,激起强烈的共鸣!(3)可以挖掘课本中的名言警句。就“先贤忧国忧民”而言,我们就能捕捉到以下素材: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些凝聚着先贤思想智慧的名言警句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作文中灵活恰当地运用,往往会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二、严守作文素材的运用规则
规则之一:材料必须充实。记叙文(可以在主题统帅下写几件事,写成复杂记叙文)行文要讲究尺水兴波,要有典型的细节描写;议论文既要有事实论据(最好正反结合),也要有理论论据(哲学原理、名言警句)。材料充实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更有力地论证观点,当然也容易满足作文字数要求。
规则之二:材料必须贴切。材料贴切是作文成功的基本条件。(1)要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高考优秀作文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避免题材“撞车”,至少有三条途径:(1)择取富有时代气息、时代精神的典型材料;(2)同一素材从不同角度审视,可能平中见奇,常中见新;(3)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容易凸显文章个性:记叙容易流露真情实感,议论容易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规则之五:材料必须概括。议论文是以说理为主要特征的文体,其主要表达方式为议论,因此文中举例必须具有概括性。这就要求考生善于抓住材料关键点(何人何事)进行概括叙述,切忌细节描写!对于记叙文中的素材,也应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做到详略得当,杜绝面面俱到。
规则之六:材料必须分析。应试作文不同于平时训练,要让阅卷者在极短时间内意识到考生作文表现什么主题,论证什么观点,为此,记叙文就必须“画龙点睛”,议论文就必须对材料进行恰当分析,让材料与观点之间产生必然联系,从而有效地论证观点。材料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意义分析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