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方法:选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50例,对这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护理知识需求的情况。
结果:对发病原因有80例患者了解,占总人数的53.3%,有30例患者部分了解,占总人数的20%,10例患者不了解,占总人数的6.7%,对发病原因了解的程度为93.3%。对用药知识有40例患者了解,占总人数的26.7%,有70例患者部分了解,占总人数的46.7%,40例患者不了解,占总人数的26.7%,对用药知识了解的程度为73.3%。对饮食知识有70例患者了解,占总人数的46.7%,有50例患者部分了解,占总人数的33.3%,20例患者不了解,占总人数的13.3%,对饮食知识了解的程度为86.7%。对预防知识有50例患者了解,占总人数的33.3%,有70例患者部分了解,占总人数的46.7%,30例患者不了解,占总人数的20%,对饮食知识了解的程度为80%。对自我护理方法有40例患者了解,占总人数的26.7%,有60例患者部分了解,占总人数的40%,50例患者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3%,对饮食知识了解的程度为66.7%。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140例患者希望护理人员进行指导获得护理知识,占总人数的93.3%,60例患者希望健康教育处方获得护理知识,占总人数的60%,50例患者希望组织专题讲座获得护理知识,占总人数的33.3%,60例患者希望开设电话咨询服务获得护理知识,占总人数的40%。
结论: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应加强护理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护理相关知识需求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88-01
病毒性肝炎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并且也是一种普遍性的疾病,由于病毒性肝炎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因此,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1]。目前,在临床医学上,想要彻底的治愈病毒性肝炎非常的困难,并且预后差,尤其患者对健康知识了解的不全面,导致患者不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造成很大的感染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病毒性肝炎患者对于护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本文主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调查,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50例。这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在12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岁。这150例患者有本科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有20例患者,高中学历有80例患者,初中学历有35例,小学学历有15例。150例患者病程在2个月到15年不等,平均病程为3年。
1.2方法。对这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病毒性肝炎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知识的获得途径,以及护理知识方式的需求等等[2]。并且将问卷调查的结果反馈给患者,由护理人员进行各项内容的讲解。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可知,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于护理知识的了解情况如下,对发病原因有80例患者了解,占总人数的53.3%,有30例患者部分了解,占总人数的20%,10例患者不了解,占总人数的6.7%,对发病原因了解的程度为93.3%。对用药知识有40例患者了解,占总人数的26.7%,有70例患者部分了解,占总人数的46.7%,40例患者不了解,占总人数的26.7%,对用药知识了解的程度为73.3%[3]。对饮食知识有70例患者了解,占总人数的46.7%,有50例患者部分了解,占总人数的33.3%,20例患者不了解,占总人数的13.3%,对饮食知识了解的程度为86.7%。对预防知识有50例患者了解,占总人数的33.3%,有70例患者部分了解,占总人数的46.7%,30例患者不了解,占总人数的20%,对饮食知识了解的程度为80%。对自我护理方法有40例患者了解,占总人数的26.7%,有60例患者部分了解,占总人数的40%,50例患者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3%,对饮食知识了解的程度为66.7%[4]。
由表2可知,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140例患者希望护理人员进行指导获得护理知识,占总人数的93.3%,60例患者希望健康教育处方获得护理知识,占总人数的60%,50例患者希望组织专题讲座获得护理知识,占总人数的33.3%,60例患者希望开设电话咨询服务获得护理知识,占总人数的40%。
3讨论
医院应该让患者了解病毒性肝炎疾病知识的特点,医院通过有计划对护理知识的宣传,进而能够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患者在护理知识需求方面,健康教育处方、开设电话咨询服务、医护人员上门指导等方式是患者所需求的。说明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患者最多选择的是医务人员专门指导,其次是健康教育处方[6]。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临床结论,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应加强护理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贾春颖,孙海庆,初春梅.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10):122-123
[2]于振艳.健康教育对病毒性肝炎实施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1(09):189-190
[3]谭玉波,施爱辉,王慧.重症病毒性肝炎25例的健康教育[J].中国伤残医学.2011,11(02):112-113
[4]王瑞芳,王忠娥,雷静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11(09):199-200
[关键词] 知心护理服务;冠心病;健康知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130-03
随着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社会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因此对医疗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以及个性化的护理需求也越来越高,故而使冠心病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至关重要[1]。我院实施知心护理服务干预,以评价其对冠心病患者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率所产生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5~9月共收治17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2]:(1)均满足WHO国际心脏病学会审定通过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2)将心功能Ⅱ级以下,并发心律失常,且存在重症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予以排除;(3)无意识障碍,沟通交流无异常;(4)同意加入本项研究。按入院时间顺序将17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87例。观察组包括男性53例,女性34例,年龄为22~79岁,平均(60.9±7.4)岁;病程为21d~14年,平均为(3.58±2.9)年;其中初中及以下43例,初中以上44例;对照组包括男性54例,女性33例,年龄为23~78岁,平均(61.1±7.6)岁;病程为25d~15年,平均为(3.61±3.2)年;其中初中及以下41例,初中以上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指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根据健康宣教护理临床路径表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知心护理的主要实施内容如下:(1)护士培训:分为仪容仪表与专科理论培训两部分。根据本院护理部制定《护理服务工作手册》开展护理人员礼仪培训与专科理论培训,每周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培训,主要讲解心脏解剖知识、冠心病发病机制及病理学、心肌酶学、解读心电图以及冠心病治疗药物等内容,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2)知心护理文化活动:开展知心护理小教员健康宣教展示活动、降低响铃呼叫次数活动以及护患角色互换体验活动等,以增强护士服务意识以及健康宣教能力。在医院走廊墙壁张贴温馨标识,例如医务人员的工作照片,个人信息介绍,包括职称、专业特长及服务宗旨等;设置健康教育展板;在治疗室内张贴警示语标牌:例如“小心滑倒”“小心烫伤”“此处危险”等用语;在洗手间内张贴“请您在下蹲时慢些,再慢些,以确保安全”等用语。根据护理临床路径表及健康宣教制度、流程执行知心护理服务。入院第1天给予患者入院指导,评估其需求,按照患者自身状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在以往知心护理文化的前提下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自入院第2天起通过“知心护理”语吧每日开展2次护理服务与健康宣教,组织“金色阳光”俱乐部,每周安排患者及其家属听取疾病相关知识讲座,观看相关视频,提供宣传资料,提供“三色”服药卡;开展冠心病相关知识问答;出院7d后,由专门负责的“知心护理小教员”对患者的生活习惯、不适症状以及服药状况实施干预。
1.3 评价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以及出院后90d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两名心内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当面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患者出院时安排专人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当场发放,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并检查,均全部回收。(1)冠心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根据参考文献[3]进行设计,并经由专家讨论及审定通过,主要内容有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发病相关因素、常见症状、防治措施四个方面共19道封闭型是非判断题,通过二等级测量方法,即是(至少80%的信息能够复述或呈现)与否(超过80%的信息不能复述或呈现),回答“是”者计1分,回答“否”者计0分。正式开展调查前对患者进行预调查,该调查问卷的cronbach's的α系数为0.817。(2)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调查表根据参考文献[4]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服务以及护理安全三个组成部分,包括19项闭合式提问以及4项未纳入满意率评估开放式提问。若患者填写全部19个选项(部分项目在患者住院期内未涉及到),则此调查表患者满意率=满意项目数/19×100%;若患者未填写所有项目,则此份调查表的患者满意率=满意数/项目总数×100%。满意率超过90%者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计量数据比较进行t 检验,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采用()表示,对于P
2 结果
2.1 两组冠心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比结果
出院时及出院后90d观察组冠心病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
对照组满意率为85.06%(74/87),观察组满意率为97.70%(85/8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29,P=0.015)。
3 讨论
3.1 知心护理增强冠心病患者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现阶段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时期,冠心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冠心病具有频繁复发的特性,使得患者的往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居高不下,目前,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5]。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及出院后90d观察组冠心病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2 知心护理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实施知心护理需要具备相关的制度流程以及护理人员培训方案,重视知心服务文化的创建与执行,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从患者入院至出院以及出院后的护理服务,都渗透着知心护理文化,每位患者均配有“知心小教员”,符合患者不断提高的健康需求,使护理服务能够做到位,也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与值得信赖[6]。实施针对性强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视每位患者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接受治疗。而且知心护理的服务范围体现出个性化与多元化,服务对象由仅针对患者拓展到患者家属,在提升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也有利于医院的良性发展。
3.3 知心护理能够增强医疗机构的品牌形象
个性化护理是评估护士工作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参考[7]。本科室自实施知心护理工作以来,对冠心病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均提供全程的知心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其身份并非是单一的护士,还是一位健康教育的倡导者与实施者。在开展知心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感受到即便是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仍旧是可以做出有意义的事情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与自豪感。护士端庄仪表、专业的服务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自开展知心护理以来,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表扬,也时常受到患者及家属的称赞。总之,知心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时忠丽,陈湘玉.冠心病社区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4):78-90.
[2] 苑飞,宋现涛,吕树铮.中国内地2008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调查注册研究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7):629-632.
[3] 李霞,罗维.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6):594-595.
[4] 黄桂玲.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3):724-725.
[5] 俞晨亚,汤鸿鹰.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25(5):358-359.
[6] 孙彩凤.护理干预对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67.
【关键词】护理业务查房;再学习
护理查房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够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是提高护士业务能力,全面考核护士素质的重要途径[1]。近两年来,为了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素质,我科采取了新形式的护理查房,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实施的体会总结如下。
1护理查房的方法
1.1查房病例选择:有计划性和随机性。所谓计划性,其一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收集有查房价值病例;其二是指定病例,一般选择疑难、危重、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罕见及护理问题集中的病例,收集或回顾性分析同类病例资料。随机性是特殊、罕见病例,或有经验、教训的个案病例及时组织查房。
1.2查房资料的准备:在平时工作中留意收集病例,一般选择疑难、危重、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罕见及护理问题集中的病例。选定病例后由当班护士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制作多媒体。护士长计划,安排查房时间,通知查房参加人员,告知查房的内容及要点,以便参与人员都了解相关知识,进行相关内容的查阅便于讨论。
1.3查房的形式:由当班护士利用多媒体进行病例介绍及相关知识的讲解(由三人分为三部分讲授),提出病例中的难点、疑点及争议处进行讨论。参与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由护士长总结。
1.4查房的内容
1.4.1常见急症典型病例查房:通过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的查房使护士掌握该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该病的治疗进展如长托宁的应用及血液净化治疗的发展。
1.4.2不典型病例的查房:通过对一例主诉为腹胀、腹泻、呕吐就诊的19岁女性患者最后诊断为异位妊娠的病例查房,使护士了解到宫外孕破裂后,积血压迫直肠因刺激产生便意,病人常误认为腹泻。提示护士对于孕龄期急腹症女性患者病史询问要详细,既要重视主诉又不完全依赖主诉,不要轻易做出判断,以免引起误诊延误抢救。
1.4.3大型抢救病例的查房:通过对11例集体氯气中毒的查房使护士掌握批量急救的原则,急救的要点如急救物品的准备、人员合理分工、批量伤员的处理程序及报告制度等等。
1.4.4跨专科病例的查房:通过对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晚期妊娠合并DIC、死胎合并DIC、产后大出血合并MODS等病例的查房使护士了解不同专科疾病的相关性,疾病发生的机制,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并认识到妊娠患者与一般患者相比治疗与护理的特殊性。
1.4.5少见急症的个案病例查房:通过一例肌注杀虫剂中毒病例的查房使护士总结出此类中毒病人除按中毒的急救原则处理外还要结合类似蛇咬伤中毒的局部处理措施如切排、扩创、冲洗、外敷等以减少毒物的吸收及对皮肤的损害。
1.4.6配合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查房:随着科室的发展,新型仪器及抢救设备不断引进,配合这些仪器的引进我科开展一系列的查房使护士熟练掌握NPB760型呼吸机,LTV1000转运型呼吸机,ZOLL除颤仪,床边血气分析仪,心肺复苏机的使用。
2效果
2.1突破传统查房形式:新型护理查房突破了传统的护理查房形式,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把查房的全过程以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课堂气氛活跃。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数字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在一个互动的整体中,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采用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听课者身处一种生动、有创意、有经历感的环境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开拓思维空间,加深理解和记忆[2]。同时画面、图文代替了枯燥的理论性文字,给大家强烈的视觉冲击,印象深刻。
2.2提高急诊科护士整体业务水平:开展查房以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将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工作中,很多病例在医生未到前护士已作出评估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为挽救病人生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甚至在工作中能提醒医生,杜绝不合理医嘱的发生。如通过对复合伤中出现急性肺水肿病例的查房使护士认识到对伴有肾衰、心衰、肺水肿的病人甘露醇是禁用的。所以当抢救脑外伤伴有心包积液病人时医生开出甘露醇的医嘱,护士能立即提醒医生,杜绝错误医嘱。护士不再是盲目执行医嘱,能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护士能力得到急诊医师的一致肯定。
2.3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授课水平:护理查房中的病例来源于日常工作,病例发生在谁的班次上就由谁来主持查房,所以人人都有机会走上讲台。使得以往不能讲课的护士变得能讲课到会讲课再到善于讲课,急诊科涌现出大量的授课人才。在近几年举行的医院授课比赛中急诊科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2.3.4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急诊科蔚然成风:急诊科的工作是以老、中、轻组成的护理小组来完成每个班次的日常工作,这种护理梯队的组合形式在工作中起到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作用。这种形式的组合也运用于护理查房中,每次查房都由当班的三名护士共同完成。年资高的护士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把握好查房的整个框架结构,安排合理,层次分明。年资低的护士都是各个大专院校毕业的高材生,有很好的多媒体制作和信息搜索能力,所以在整个查房过程中各级别的护士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且新的查房形式提倡创新性、开拓性思维,护士都渴望获取新的知识,会主动查阅书籍,搜索新的信息。
3讨论
护理查房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育形式[3],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但传统的查房形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查房效果不佳。我科采取的新形式的护理查房,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效果良好。新形式的护理查房培养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急救意识明显增强,急救能力明显提高。查房的锻炼,培养了急诊护士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急诊护士能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从单纯操作型护士向能力型护士转变。
参考文献
[1][1]郝玉玲,方秀新.整体护理查房.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15
【关键词】 疼痛管理; 疼痛干预; 人工膝关节置换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of pain management on pain control knowledge and attitude for nursing staff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reoperative period.Method:25 nurses who participated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nursing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Pain management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during preoperative period,the pain knowledge and attitude regarding pain of the nurse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Result: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in management,the totally 64% of the orthopedic nurses had learned about knowledge of pain but not systematically,64% and 32% of nurse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ought it necessary and very necessary to study.Only 8% of the nurses obtained knowledge of pain from academic journals before the pain management.The score of knowledge regarding pain of the nurses after the pain management was (16.08±4.12)score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9.68±3.87)scores of before the pain manag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ain management; Pain intervent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Qingdao 26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2.023
人工膝关节置换(TKA)作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患的手段,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然而,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手术本身也带来了严重的围手术期疼痛问题。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会出现中度到重度的疼痛,引起身体一系列生理反应,疼痛时间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剧烈的疼痛可以产生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对一些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带来严重的威胁,甚至会导致患者休克[1-2]。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有效地控制疼痛,1936年,美国麻醉学教授EA Rovenstine在纽约创办“Pain Clinic”;1973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成立;自2004年开始,每年10月11日为国际镇痛日。随着对疼痛研究的进展,自控镇痛、局部神经阻滞、膝关节腔内注药、超前镇痛以及多模式镇痛等多种镇痛方式不断问世[3],但国外文献[4]报道仍有50%~70%的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最有效的缓解。有调查结果表明,受慢性疼痛困扰人口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中占总人口的30%,在美国有1/2以上中至重度慢性疼痛的患者,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镇痛措施[5-6]。赵继军[7]对5000多例门诊患者进行疼痛现状调查,结果发现40%的患者有疼痛症状,其中50%以上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虽然相当数量的患者采取了一些镇痛措施,但仍有50%以上的患者承受着疼痛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268例住院患者的调查中还发现,80%的患者疼痛知识缺乏,88%的患者遭受着疼痛的折磨。Rawal等[8]认为,要解决这种镇痛效果不良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疼痛管理体系,而不仅仅是发展镇痛技术本身,要从以医生和麻醉师为主体的疼痛控制,转变为以护理为基础,以医生和麻醉师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有调查表明,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认识不足,致使疼痛控制效果不佳。通过实施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和治疗态度。
为此,本科自2014年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期对护理人员实施了疼痛控制的组织管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12日-2014年8月30日就职于本院骨科的护理人员25名,参与疼痛控制管理实施,护理人员资料统计于2014年3月。护理人员年龄18~41岁,平均(24.00±7.23)岁;年龄:≤20岁4名,21~30岁13名,31~40岁6名,≥41岁2名;学历:中专10名,大专6名,本科以上学历9名;职称:护士13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以上5名;护龄:≤5年11名,6~10年8名,11~15年3名,≥16年3名。
1.2 组织管理及实施
1.2.1 组织形式 成立以骨科医生、麻醉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及患者共同参与的疼痛控制小组,制订针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疼痛管理计划。
1.2.2 培训内容 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能力及需求的不同,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疼痛的概念、常见原因、影响因素、病理生理、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围手术期镇痛新观念;疼痛的评估方法;手术前疼痛宣教内容;规范的疼痛记录;常用镇痛药阿片类药物及非甾体类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拮抗反应、用药剂量及用药途径等。还选派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到国外或上级医院参加疼痛管理的培训学习;责任护士按时参加护理部疼痛护理学组定期组织的疼痛控制的交流学习。
在病房大厅张贴疼痛知识相关宣传资料,发放疼痛教育手册和疼痛教育温馨提示卡。在入院8 h内完成首次疼痛教育,责任护士了解患者及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体验经历及需求,并进行相应的疼痛宣教。主要的宣教内容包括:疼痛的危害及镇痛的必要性;超前镇痛、规律镇痛、保护性镇痛等新的疼痛治疗理念;疼痛药物的使用等,以期使患者及家属能够更好地配合甚至主动参与疼痛管理。
1.2.3 实施流程 患者入院后,首先由医生及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其次,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基本评估,测评患者及家属对于疼痛的认知程度,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疼痛教育,使其了解镇痛方案、各种疼痛知识,并基本掌握疼痛评估的方法,能够主动地配合疼痛管理过程;然后,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在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相应的疼痛干预,骨科医师及麻醉医师共同完成围手术期按时镇痛。护士在患者康复治疗前半小时口服常规镇痛药,降低患者康复训练时的疼痛,提高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围手术期疼痛情况由护士指导患者自行评估,确定疼痛程度。疼痛评估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评估-处置-再评估;不仅评估患者静息时的疼痛,还要评估活动时、功能锻炼后的疼痛。护士参照VAS评分量表酌情处理患者疼痛情况,当疼痛评分≥5分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使用有效的镇痛药物,在评分≤4分时,则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运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如冷敷、改变、按摩、活动肢体、分散注意力、音乐疗法、理疗等。
在疼痛干预后,及时观察患者的依从性,评价镇痛干预措施实施后的疼痛控制情况,根据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调整或者增加疼痛控制措施,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评价指标 本院自2014年3月13日起实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以本科25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25分,回收率为100%。护理人员于3月12日首次填写Abdalrahim等[9]设计的“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作为疼痛管理实施前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的基线调查;2014年8月30日再次填写调查问卷,作为疼痛管理实施后对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该项问卷内含21项问题,主要对疼痛认定、疼痛控制、镇痛药相关信息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答题正确率的统计,量化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与疼痛控制态度的把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疼痛知识需求情况 本组64%骨科护理人员学习过疼痛知识,但不全面;64%和32%的骨科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学习,只有8%经常从学术期刊上获取疼痛相关知识,见表1。
2.2 护理人员实施疼痛管理前后疼痛认知情况比较 实施疼痛管理后,护士对于疼痛认知程度测评得分为(16.08±4.12)分,明显高于实施疼痛管理前的(9.68±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护士主要通过临床工作实践获取疼痛知识,其次为学校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班或自学等途径。一方面,通过临床工作或自学疼痛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护士在学校教育中获取的疼痛知识非常有限,工作后参加系统的疼痛知识继续教育机会又不多,因此护理人员疼痛知识比较匮乏。本研究显示:64%骨科护理人员学习过疼痛知识,但不全面;64%和32%的骨科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学习,只有8%经常从学术期刊上获取疼痛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疼痛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的认知情况,提高其对超前镇痛与定时给药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患者镇痛药物依赖性的认识,使其良好地把握镇痛药物剂量,并能进行适当的疼痛评估与选择合适的疼痛控制方法。
疼痛管理制度作为国外骨科的常规制度已施行多年,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van Valen等[10]的研究指出,通过进行疼痛的相关教育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的知识、改善护理人员对待疼痛的态度,从而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疼痛控制。Hanley[11]则指出护理人员具有的疼痛相关知识和疼痛管理态度直接影响着其进行疼痛管理的质量。我国疼痛管理制度起步晚,发展较慢。目前国内大多数护理人员尚未完全掌握足够的理念和知识,使疼痛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李漓等[12]采用Margo McCaffery设计的《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表》对374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证实,国内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相当缺乏,平均答对率仅38.9%,明显低于McCaffery等[13-14]报道的72%的标准。喻惠丹等[15]采用Rod Sloman设计的《老年人疼痛知识调查量表》对621名护理人员的研究也证实,疼痛知识问卷平均分仅为41.17分,远远低于80%的合格率。
以科主任、护士长为团队的主导,加强了整个组织管理的权威性,一方面保证了各个方案的实施,另一方面,增加患者对于疼痛干预的信心;由骨科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与,使疼痛管理的模式向医生-护士-病患模式转变,在该模式中护理人员成为疼痛控制的主体,这与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充当医生与患者桥梁的作用相适应:(1)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教育并实施疼痛干预,确保了对患者教育的落实及镇痛干预措施的及时执行;(2)护理人员能更及时地对疼痛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及观察[16];(3)护理人员能够更及时地将疼痛干预的情况向医生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更改干预措施;在管理方面,护理人员内部分层次管理,各司其职,形成一个一体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这不仅保证了疼痛干预的顺利进行,还有助于进行持续的质量控制;动态评估及评估-干预-再评估的模式,使得疼痛评估成为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这一方面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利于护理人员掌握整个疼痛变化,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疼痛干预措施的及时调整,提高了疼痛管理的效果,缩短了疼痛管理过程。经本研究证实,通过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疼痛控制的质量及患者对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总之,通过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实施合理而有效的镇痛管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知识的掌握及正确的态度认识。该疼痛管理模式可以作为建立“疼痛管理护理工作模式”的基础,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丘,刘英,许方荣.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5):10-12.
[2]王丽娜,段嫦丽,尹保民.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2):54-56.
[3]刘振宇.骨科术后疼痛处理综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41-143.
[4] Howington J U,Hanel R A,Harrigan M R,et al.The Neuroform stent,the first microcatheter-delivered stent for use in the intracranial circulation[J].Neurosurgery,2004,54(1):2-5.
[5]王春雪,王拥军.建立慢性疼痛的组织化医疗模式[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7):601-602.
[6] Merboth M K,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2000,35(2):375-383.
[7]赵继军.疼痛临床管理[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9):61.
[8] Rawal N,Berggren anization of acute pain services:a low-cost model[J].Pain,1994,57(2):117-123.
[9] Abdalrahim M S,Majali S A,Stomberg M W,et al.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program on improving nurse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pain[J].Nurse Educ Pract,2011,11(4):250-255.
[10] van Valen R,van Vuuren H,van Domburg R T,et al.Pain management after cardiac surgery:experience with a nurse-driven pain protocol[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2,11(1):62-69.
[11] Hanley J.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eristomal pyoderma gangrenosum[J].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2011,20(7):S12,S14-S17.
[12]李漓,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11):633-635.
[13] McCaffery M,Robinson E S.Your patient is in pain―here’s how you respond[J].Nursing,2002,32(10):36-45,quiz 45-37.
[14] McCaffery M,Ferrell B R.Nurses’ knowledge of pai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how much progress have we made[J].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1997,14(3):175-188.
[15]喻惠丹,Petrini M,刘义兰.护士对老年病人疼痛知识掌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95-698.
【关键词】 心理护理程序; 食管癌; 生活质量评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081-02
doi:10.14033/ki.cfmr.2016.22.042
食管是连接口腔、咽部与胃的一段管状器官,其发生恶性肿瘤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在分子水平上主要是涉及到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蛋白质的改变。同时与长期的不良生活或者饮食习惯有关[1]。食道癌对人体的损坏不仅仅体现在机体的功能障碍上,还体现在因机体功能的丧失而引发的情感、精神、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也可以说食道癌是在癌症中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疾病之一[2]。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所在科室选取67例食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护理程序,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9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放疗的67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42~62岁,平均(57.60±7.45)岁;病理Ⅰ期为9例,病理Ⅱ期为21例,病理Ⅲ期为4例。对照组33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41~63岁,平均(56.90±7.83)岁;病理Ⅰ期为7例,病理Ⅱ期为19例,病理Ⅲ期为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并排除已接受过根治性放疗与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前先进行生活质量量表的填写,然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理护理进行治疗,其中包括健康指导与常规沟通。主要指导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检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嘱咐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并且积极乐观接受治疗。
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治疗,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第一,护理人员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并且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不同医院区域,同时介绍不同区域的功能,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面带微笑、语气轻柔、有耐心,能够通过沟通引起患者的共鸣,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做铺垫。第二,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予以心理指导。主要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从患者比较熟悉的生活背景、环境、家庭及患者的爱好等方面入手,与患者多互动,倾听患者的心声,并且适当予以评价及自我感受,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并且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请医院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第三,鼓励并督促患者参加医院组织的讲座活动,聘请食管癌疾病方面的专家及医院的主治医生,讲解以往医院治疗的成功案例。专家对患者集体讲解食管癌疾病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食管癌的发病机制、近年来食管癌治疗研究进展等;医院的主治医生针对不同类型患者予以不同指导,分析患者具体的患病情况,向患者介绍具体的放射治疗流程及后续治疗方向;安排以往治疗成功案例进行演讲。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座谈会,由护士长、主责护士、责任护士共同讨论解答患者常见问题,并邀请治疗效果理想、积极乐观的同病患者现身说法,就此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第四,患者属于社会的一员,其渴望感受到被社会所需要。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的家属及亲戚朋友多探望患者,并且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朋友的关怀和温暖,以此能够缓解患者害怕、孤独的心理情绪。第五,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不同时期护理人员予以患者不同护理。初期,护理人员对患者予以健康教育指导,讲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减少对放疗恐惧心理,丰富患者的放射治疗知识;中期,由于治疗不适感及疼痛感,护理人员在病房可以为患者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情绪;根据病情遵医嘱应用消炎止痛药,指导督促患者用药并跟踪观察疗效,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减少其因放疗不适引起的恐慌心理;后期,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鼓励,告知放疗产生的效果,增加信心,使患者能够坚持接受治疗,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微信群聊、QQ群聊天的方式,提供食管癌放疗后期相应的护理和心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所与治疗组公布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4],满分为100分,总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1.45±5.64)分,明显高于其护理前的(59.42±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身心疾病,会使得患者的机体与心理均会造成严重的创伤,如不加以进行合理的心理指导,非常容易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绪[5]。根据文献[6-9]研究数据表明,进行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包括严重的抑郁、焦虑等症状。这样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化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对食道癌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正确引导,确保患者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进行治疗,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护理方法,已经成为了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未广泛应用到各大临床领域中去[10-11]。
根据本次研究表明,使用常规护理对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未得到改善,而使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1.45±5.64)分,明显高于其护理前的(59.42±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在应用临床心理护理后,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这就说明对放射治疗的食道癌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郑珊红,刘春燕,张爱华.舒适护理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1-3.
[2]王茜,景学安,李栋.食管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12):999-1002.
[3]刘军,黄维亮.围放疗期综合干预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153-154.
[4]赵诺,张黎明,王建荣.ICU护理技术分类分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11-213.
[5]黄爱华.食管癌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82-83.
[6]鞠微,宋莹,郑宝华.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153-154.
[7]华晔,陈德玉,戴春华,等.食管癌手术和放疗后长期生存者生活质量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9):3058-3059.
[8]赵东利,张晓智,杜蓓茹.康艾注射液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2):146-147.
[9]王俐文,黄西萍.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4):509-51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对于腹部手术患者而言,多数需要留置导尿管,但导尿管的留置会对患者尿道造成刺激,引发疼痛等不适症状,降低其他操作的依从性[1],因此尽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十分必要。本文写作目的在于: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影响,选取患者共200例作为对象展开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当中选出100例,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将存在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分成每组50例。观察组(共50例),性别: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9例、21例;年龄:23-70岁,平均(40.15±10.36)岁;手术类型:20例阑尾切除术,10例胆囊切除术,9例肝叶切除术,11例其他腹部手术。对照组(共50例),性别: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56例、44例;年龄:24-72岁,平均(40.28±10.17)岁;手术类型:20例阑尾切除术,10例胆囊切除术,10例肝叶切除术,10例其他腹部手术。组间对比腹部手术患者各项资料数据有差异,但差异不大(p值>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将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密切关注尿道情况,预防意外事件发生。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1)知识普及。插管之前,将导尿管留置的必要性及作用详细说明,将具体操作进行介绍,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提前告知留置导尿管后可能会出现何种不适反应,使其做好心理准备;2)心理疏导。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解答疑问,通过注意力转移法等手段来转移其注意力;3)严格执行插管操作。合适的插管时间为麻醉后且自主呼吸停止时,结合病人的性别、年龄等因素选择导尿管型号及材料,先用无菌石蜡油尿道再插管,准确把握男女性患者的插管深度,男性控制在3厘米到25厘米,女性控制在3厘米到13厘米,导尿管成功置入后,连接引流袋,注意不得使导管扭曲、受压等。在气囊中注入10到12ml左右的生理盐水,导尿之后,牵拉尿管三分钟左右,固定在大腿的内侧位置;4)术后护理。手术之后,协助患者翻身,一小时一次,术后六小时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帮助其按摩,合理控制病房的温湿度及光线,询问患者的相关需求并尽量满足。
1.3 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
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 method,VAS)[2]评估每位患者的舒适度,最高分=10分,8-10分表示舒适,4-7分表示中度舒适,4分以下表示不舒适,统计每组的舒适度(舒适概率与中度舒适概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的形式表示舒适度(计数资料),并用卡方值检验。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若对比指标数据有差别,则用P0.05。
2 结果
观察组的舒适度为97.00%,对照组为53.00%,明显是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更高(p
3 讨论
论文关键词:男护士;工作价值观;离职倾向
随着医疗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男护士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在我国的护士队伍中,除精神病院和一些综合性大医院有少数男护士外,其他医院中男护士极少。程金焱等曾就男护士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正在工作的占10.9l%,转行占49.27%。工作价值观是个体对工作需要的反应,即个体关于工作行为及在工作环境中获得的某种结果的价值判断,是一种直接影响行为的内在思想体系。通过对医院男护士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进行调查分析,能够掌握影响男护士群体离职的重要因素,为护理管理人员有的放矢地选择激励方式,稳定护理队伍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大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5名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注册护士、愿意参加本课题、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上。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护龄、与所在医院的劳动人事关系等。工作价值观调查表,Elizur于1991年编制,有3个维度,即情感型价值观(5个条目)、认知型价值观(13个条目)、工具型价值观(6个条目),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非常不重要计1分,不重要计2分,不太重要计3分,较重要计4分,重要计5分,非常重要计6分,得分越高,工作价值观认同度越高。离职倾向量表,1982年编制,共6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经常计4分,偶尔计3分,甚少计2分,从不计1分,量表总分等于各条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离职意愿越强。根据6个条目之间的相关性,条目1和条目6构成离职意愿I,表示辞去目前工作的可能性;条目2和条目3构成离职意愿Ⅱ,表示寻找其他工作的动机;条目4和条目5构成离职意愿Ⅲ,表示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经我国台湾的李栋荣和李经远翻译并修订后用于中国员工,修订量表信度Cronbach’Sd为0.77,内容效度0.68。
1.2.2问卷发放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者统一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72份,剔除有空缺、遗漏的无效问卷7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有效回收率为90.28%。
1.2.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分析护士工作价值观、离职倾向的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护士工作价值观、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
2结果
2.1一般资料
65名调查对象年龄20~29(23.97±2.59)岁;护龄1~6(2.08±1.04)年;其中,正式护士20名,占30.77%;聘用护士42名,占64.62%;临时护士3名,占4.62%。学历:高中或中专22名,占33.85%;大专31名,占47.69%;本科及以上l2名,占18.46%。职称:护士53名,占81.54%;护师12名,占18.46%。婚姻状况:未婚59名,占90.77%;已婚6名,占9.23%。
2.2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现状(见表1)
3讨论
3.1男护士对情感型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
表l显示,男护士认同程度最高的价值观是情感型价值观(5.06±0.49)分,可见男护士在工作中更重视“情感型价值观”,即希望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情感型价值观是在人际关系背景下表达出的价值观,包括公正的监督、被尊重、人际关系等。马斯洛认为,除病态人格外,所有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名誉、声望等,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种需要一旦受到阻碍,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以致丧失人生的信心。由于社会的偏见,认为护理工作应该是耐心细致的女性的专利,男性从事这一工作则被视为无能或无前途。男护士为患者付出的辛劳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再加上职称评定、经济收入等方面的不合理,他们不能从工作中体验自我价值,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这是一种自我否定,是根据外部成就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确定自己的价值。因此,建议护理管理层大力开展改善男护士专业地位的项目活动,采取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男护士管理及政策措施,例如:向社会、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宣传男护士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独立的角色。同时,男护士应该认清自己的优点与价值,积极发现自身优势,树立崇高的理想,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正确把握自身发展方向。
3.2男护士对工具型价值观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表1结果显示,工作价值观中,男护士对工具型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最低(4.90±0.61)分。工具型价值观也称物质型价值观,是指得到所希望的物质或实际结果的价值观,它包括薪酬、工作安全等。按照社会价值观理论,物质型价值观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低层次的生理及安全需要相似。人们只有得到物质和安全的基本保障后,才会考虑更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人生目标的实现等。近几年,本院开始实行聘用制、岗位管理等,打破了过去“铁饭碗”的制度,男护士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不再是终身制,而是由组织根据其绩效和贡献来决定是否续聘。
3.3男护士对认知型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护士对认知型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较高(5.0l±0.49)分。认知型价值观表达了对工作本身的一些特征及员工自身的发展、成就的重视,包括工作兴趣、责任、成就等反映男护士高层次需要的内容。我国医院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工资低、奖金少的现象,而男护士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以满足。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者大都在重视男护士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对男护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制订也是高度重视,管理者尽量创造条件为男护士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例如:创新科研的支持等,从而提高他们对高层次需要的重视。
3.4男护士未表现出强烈的离职倾向
从表1可以看出,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得分最高(2.42±0.62)分,而辞去目前工作的可能性得分却相对较低(1.94±0.67)分。分析结果发现:由于内部因素和自身特点等因素影响,男护士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离职倾向,这与国内学者的调查结果一致。员工是否产生离职倾向取决于自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而离职行为的发生受劳动力市场人才供需比例、行业生命周期以及组织约束等外部条件的限制。目前,在男护士人力资源市场中,供小于求,呈现男护士短缺的局势,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劳动力市场指向亚洲发展中国家,相对国内丰厚的待遇,对于目前工资水平仍然较低的我国男护士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男护士的离职意愿,将导致大量男护士的流失,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素质男护士,对于医院的管理和护理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3.5男护士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相关性分析
表2结果显示,工具型价值观得分与离职倾向得分呈正相关。工具型价值观的男护士,其低层次的需要满足程度不高,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也进一步受到了影响,因而在个人需要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易产生离职倾向。曾等对597名男护士的调查发现,优厚的福利、工作待遇等低层次需要是男护士最重要的激励因素。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不高将对男护士产生一定的负性影响。因此,提高男护士待遇、满足其物质方面的需要是降低离职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b)-0123-02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我国糖尿病发展迅速,且越来越年轻化[1]。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2]。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患者实施护理对策及生活方式指导,对患者控制糖尿病和并发症有积极作用。该文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分析对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对策及生活方式指导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25例, 女20例, 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为(56.2±2.7)岁;对照组男23例, 女22例, 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为(53.6±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对策及生活方式指导
1.2.1 住院基本情况介绍 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科室情况、疾病性质、治疗方案等,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和病情,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
1.2.2 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 通常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甚微,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再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当患者自身疾病有了一定认识后, 易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这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向患者传达正向观念,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的恶化[3-4]。
1.2.3 心理指导 对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在平时,护理人员应多多倾听患者的想法,积极进行换位思考,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另外,可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保持放松、舒畅的心情。
1.2.4 药物指导 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要进行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但最主要进行糖尿病的治疗, 控制血糖[6]。而糖尿病的治疗,除口服给药外,还有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一般选择纯度较高、不良反应较小、方便注射的人工胰岛素,一般在早餐前 30 min和晚餐前 30 min进行注射,使用剂量根据患者自身的血糖水平进行适当调整。患者至少每周应测量 1 次血糖 ,若发现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另行治疗指导[7]。
1.2.5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日常饮食最好为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多吃清淡食物、蔬菜、豆制品等,适量吃些含糖量低的水果, 糖类、糕点、冰淇淋等绝对禁止食用[8]。指导患者规律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过分饥饿;对于吸烟、喝酒的患者应让他们了解吸烟、喝酒对疾病的危害,劝告患者戒烟戒酒;鼓励患者平时多喝水, 有利于减少血液黏稠度 ,促进血液循环[9]。
1.2.6 运动指导 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糖的利用 ,改善血液循环。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让患者每天进行散步、广播体操、太极拳等运动。其中运动一般在餐后 1 h左右进行,运动30~60 min即可[10]。注意告知患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强度最好从少到多、逐渐增加,以不疲劳为度。
1.2.7 出院后指导 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保持愉悦的心情,控制饮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每天坚持适当运动;定期到医院检测血糖、血脂、血压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1年后脑血管病复况。患者采用科室自制量表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评分,非常满意≥90分,90>?M意≥80,80>基本满意≥70,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有27例,满意有12例,基本满意有5例,不满意有1例,总满意度为97.8%;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有8例,满意有14例,基本满意有16例,不满意有7例,总满意度为84.4%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勺榛颊吣匝?管病复况
对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中无一例有脑血管病复况,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脑血管病复发。
3 讨论
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应注意糖尿病的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的恶化。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通过药物治疗与饮食、运动治疗相结合。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一种多发病, 且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因此,如何防治这一疾病已成为医护人员的重要研究内容[11]。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控制疾病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步骤。护理对策及生活方式指导是一种较全面的护理方法,主要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愉悦的心情和相对健康的状态,从而避免患者疾病的加剧。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2(a)-018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illness cognition,self-management skill and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urinary calculi.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urinary calculi admitted into the hospital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80 patients with urinary calculi admitted in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ntinuous nursing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The illness cognition,self-management skill and recurrence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cogni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93.7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82.50%),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Urinary calculus;Continuous nursing;Cognition;Self-management skill;Recurrence
泌尿系?Y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疾病,该疾病易导致患者长期疼痛,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还可导致泌尿道发生梗阻,引发肾衰竭,甚至造成患者死亡[1-4]。在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手术中常使用双J管,其内径大、管壁薄、引流良好且相容性高,还可长时间置于体内,是泌尿外科常用的方法[5-7]。但由于双J管属于体外异物,常引发各种并发症。临床多数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度较低,相关知识欠缺,依从性差,导致预后反复发作,不仅使患者身心再次受到伤害,也将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探讨其对患者的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及复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28~61岁,平均(44.36±11.64)岁;病程6~62 d,平均(33.54±8.75)d。观察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29~60岁,平均(43.78±12.43)岁;病程5~58 d,平均(32.35±9.1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