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儿护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前言
小儿肺炎为临床常见病,多由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引起,由急性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向下蔓延所致,居我国儿童死因的首位。该病发展迅速,易引起循环系统并发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及气温骤变时多见。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差,合理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儿预后十分重要。
1、本文内容简介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治疗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收治的77例小儿肺炎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分析治疗、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4.8%。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经护理后,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 结论: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护理,患儿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7例小儿肺炎患者,就其治疗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本组77 例肺炎患者,男42 例,女35例;年龄 3 个月 ~13 岁,平均6.5 岁;病程1 ~7 d,平均2.5 d。多数患儿起病急,伴程度不同的发热、咳嗽、气促,病情较重者可有高热、精神烦躁等表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X 线片可见肺纹理增粗,呈片状阴影,血清冷凝集试验 IgM 抗体阳性。 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肺炎相关诊断标准。
2.2治疗方法: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给予患儿止咳、化痰、退热等对症治疗。有呼吸困难、缺氧等表现者给予鼻导管吸氧,合并严重咳嗽者给予局部雾化吸入治疗。采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给予阿奇霉素 10 mg/(kg? d),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5d。
2.3护理方法
2.3.1常规护理:保持病室内清洁卫生,每天用 84 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维持在 18 ~20℃,湿度维持在 50% ~60%。 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室安置,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加强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清洁,切断肺炎感染的呼吸道飞沫传播途径。
2.3.2心理护理:小儿肺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压力,家长及患儿可能出现焦虑、紧张情绪。 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儿沟通,通过一些小玩具来吸引患儿注意力,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通过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发展及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做好家长的心理沟通,使家长积极配合治疗的进行。
2.3.3 饮食护理:治疗过程中常会导致患儿胃肠道不适,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高营养、多样化的食物,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则进行,鼓励患儿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生冷、刺激的食物。
2.3.4呼吸道护理:咳嗽为小儿肺炎的突出症状之一,炎性分泌物较多时,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酌情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咳出,促进呼吸道内黏液分
泌物的排出,增加抗生素的肺部抗菌浓度,促进疾病恢复。 有合并气促发绀患儿,给予早期吸氧,采用鼻前庭导管给养,控制流量在 0.5 ~1.0 L/min 之间,缺氧严重的患儿给予面罩吸氧,控制流量在2 ~4 L/min 之间,氧浓度控制在 40% 以内。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协助患儿进行有效咳嗽,经常翻身拍背以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2.3.5发热护理:对于发热患儿,每2 小时测量体温1 次。 给予物理降温或解热药物降温。 降温的同时注意高热惊厥的危象的发生情况。 对于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给予头部冷敷、冰枕,乙醇等擦浴。 降温应缓慢进行,鼓励患儿多饮水,按时进行口腔护
理。患者退热出汗较多时,勤换内衣及被褥,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2.3.6用药时护理: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严格遵照医嘱按时给药,保证用药时间足够,用药量准确。 静脉滴注时,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3 岁以下患儿控制滴速在 5 ~8 滴/min,4 ~8 岁患儿在 10 ~15滴/min 之间,必要时采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治疗时告知家长勿频繁更换患儿,用药时尽量让患儿保持安静,卧床休息。
2.4疗效标准:痊愈:肺炎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X 线检查提示病变完全吸收或明显吸收;有效:肺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X 线片检查提示病变较前有所好转;无效:肺炎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好转甚至恶化,X 线片检查提示病变未见好转。总有效率=(基本痊愈 +有效)/总例数 ×100%。1.5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 P
3、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后,痊愈45例,有效28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 94.8%。 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经护理后,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 77 例,满意度为100%。
4、讨论
肺炎为小儿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为婴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通气功能,防治并发症的同时,采用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的死亡率。护理人员在积极同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减轻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负担,配合对症发热护理、用药时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在患儿出院时给予指导,可获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翠兰;90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与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228.
【关键词】 健康指导师;小儿腹泻;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0-01
健康指导师是指从事为群体或个人通过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及健康指导服务,从而改善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的专业人员。健康指导师的建立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是优质护理工作的需要。
随着护理工作深入开展,为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在儿科建立用药指导师,饮食指导师,康复指导师。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并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1]。健康指导师能有效指导小儿腹泻病的护理实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收治6个月――2岁小儿腹泻患儿362例,其中男孩218例,女孩144例;年龄6-12个月176例,12-18个月126例,18-24个月60例。
1.2 结果 健康指导师开展前90例患儿运用常规腹泻病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发生临床护理并发症1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5-7.1天,健康指导师应用于272例患儿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生临床护理并发症18例,平均住院日为4.5-5.6天。
2 健康指导师在小儿腹泻护理实践中发挥作用
2.1 健康教育指导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使患儿家属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用药事宜、合理饮食等,消除患儿家属对疾病及护理的错误认识,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配合医护完成患儿的治疗护理,预防、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2.2 健康教育指导的内容
2.2.1 用药指导师 科学、正确指导临床用药,保证药物疗效。
2.2.1.1 合理指导口服用药 小儿腹泻病患儿易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并常伴有呕吐症状,临床多选用微生物制剂和黏膜保护剂口服,由于患儿呕吐,伴有喂药困难,用药指导师根据患儿呕吐情况合理、科学安排用药时间及喂药技巧。保证口服药物能在正确时间、以正确剂量、正确方法服用,保证药物疗效。
2.2.1.2 输液用药管理 由于患儿腹泻、呕吐,易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需要给与静脉补液治疗;对少数严重病例口服营养物质不能耐受者,应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静脉营养。根据患儿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结合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遵循补液原则[2],科学、合理、正确安排输液顺序、速度及时间。
2.2.2 饮食健康教育指导师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 以往有68%的护士对营养教育和饮食护理,在临床中介入的内容、时机、方式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在执行饮食医嘱时指导过于抽象,缺乏准确的量,无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现饮食指导师能合理科学指导饮食。
2.2.2.1 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母乳喂养患儿继续哺乳,减少喂奶次数,延长间隔时间,暂禁辅食;人工喂养,以等量米汤或其他代乳品代替。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病毒性肠炎多伴有乳糖酶缺乏,可暂停乳类喂养,改用无乳糖奶粉或发酵奶,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1]。腹泻期间忌生冷、油炸等食物。
2.2.2.2 腹泻好转后合理营养,逐渐增加辅食,由少到多,由一样到多样,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2]。病程长或营养不良患儿,可予小米汤,加稀释牛奶至正常饮食。
2.2.3 指导疾病症状护理,减少临床并发症发生 健康指导师在临床工作中,密切了与患儿及家属关系,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异常,并有效指导其护理,减少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临床并发症及观察病情不细造成的病情加重。
2.2.3.1 呕吐的患儿,指导患儿呕吐时头偏向一侧,迅速清理口腔的呕吐物,防止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及时更换衣物,防止不良气味刺激引起呕吐。
2.2.3.2 腹胀患儿,一般采用顺时针按摩腹部,热水袋热敷,但切记热水袋温度不高于50℃[1],外包裹毛巾,防烫伤,如症状不缓解肛管排气。
2.2.3.3 严密观察患儿大便的性状、量、颜色、次数并详细记录。对吐泻严重的患儿应观察有无倦意、无力、呼气有酮味等电解质紊乱症状,如有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2.2.3.4 肛周皮肤的护理 腹泻患儿应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软布轻轻蘸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臀炎患儿清洁后,给予鞣酸软膏等适量外涂,可配合光疗,慎防皮肤烫伤;或采取干氧吹肛周皮肤,注意按紧,以防腹胀[3]。
2.2.3.5 卫生习惯指导 餐具必须严格消毒,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及时倾倒大便,防止交叉感染。
2.3 健康教育指导的方法
2.3.1 采用健康宣教书面材料现场指导。使患儿家属直观了解具体的知识。
2.3.2 采用健康小讲座的形式。将患儿家属聚在一起,健康指导师参照健康教育指导园地,集体讲座。
2.3.3 采用住院患儿家属间的交流,知识互补,授受经验。新入院患儿家属与住院康复期患儿家属进行交流。
2.4 调查分析
2.4.1 健康指导师因时、因个体进行指导,家属得到个体化、具体的教育处方,更科学、更合理地护理患儿,有效地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2.4.2 正确地指导家属观察护理患儿,配合临床治疗护理,疾病康复时间较常规缩短,病程缩短了0.5-1.5天。
2.4.3 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显示,患者满意度从原来97.0%上升到99.2%。
3 体 会
健康指导师的开展,使优质护理工作内涵更丰富。科学化、个性化,合理化的健康指导适合临床护理实践的需求,能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降低费用。提高了护理活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优质护理工作价值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由于儿童的年龄比较小,免疫等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儿童的抵抗力较比成人就要低得多,也更容易受到外部细菌以及病原体的侵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作为儿童常见呼吸道系统疾病之一,虽然其本身并不严重,但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影响到患儿身体其他器官的健康[1]。当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多为药物治疗,或口服抗生素,或静脉注射。我院从众多患儿中随机抽取了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基本资料,分别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含有38例。对照组患儿年龄为1.4~4岁,平均年龄为(3.12±0.56)岁,其中有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5例,患病时间为1~4个月,平均患病时间为(1.92±0.11)个月;实验组患儿年龄为1.5~4.2岁,平均年龄为(3.01±0.44)岁,其中有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6例,患病时间为1.3~4.2个月,平均患病时间为(2.11±0.42)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各项基本资料以及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治疗方法完全相同,对照组患儿只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儿则要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其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相关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各项基本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若患儿入院时有发热现象,医护人员则要在后续治疗中不断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若患儿的体温波动较大,医护人员则要定时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并分析影响患儿体温的可能因素;②医护人员要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出现神经抽搐时,给患儿垫上牙垫,减少患儿神经抽搐时可能造成的牙齿损伤以及咬伤,必要时还要对患儿进行镇静药物注射以及吸氧治疗,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2];③医护人员要注重患儿的饮食结构,让患儿多食用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来补充能量,除此之外,还要告知患儿及其家属,避免患儿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多喝水。患儿还要加强身体锻炼;④医护人员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知识普及,对造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因素进行讲解,并介绍治疗时以及治疗后的注意事项,避免患儿反复遭受支原体感染的病痛折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学统计软件包(SPSS21.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并对χ2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经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2.2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后,治疗明显见效的有25例,有效的有11例,无效的有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治疗明显见效的有12例,有效的有19例,无效的有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6%,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2.3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后,有1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而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有6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作为儿童易发的主要疾病之一,它属于呼吸系统性疾病。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原因为细菌感染,若耽误治疗,则会降低患儿整体的免疫力,从而导致其他器官或脏器发生问题,引发其它疾病[3]。当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仍多为药物治疗[4],我院为提高患儿的康复速度,对部分所选患儿施行了个性化护理,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知,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仅为81.6%,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施行个性化护理,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还能提高医患关系,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温美莲.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74-74,75.
[2]王金玲,张培兰.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11-212.
关键词: 系列护理 ;大龄儿童 ;弱视治疗
单侧或双侧视力减退,我国规定(1985)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9者列为弱视.据美国著名眼科专家Vov Noorden统计,学龄儿童患病率约为1.3%—3%。而弱视治疗的预后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根据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儿眼科总结,大年龄组(9—13岁)的治愈率仅为46%。我科从2009年开始由护理人员参与弱视儿童治疗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8—18岁患儿45例(70只眼),平均年龄(10.5±2.1)岁,其中男性24例(42只眼)女性21例(28只眼);临床类型:屈光不正型28例,屈光参差型16例其中合并斜视5例。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就诊治疗的8—18岁患儿37例(55只眼),其中男性23例(35只眼)女性14例(20只眼),平均年龄(10.1±2.3)岁,临床类型:屈光不正型23例,屈光参差型14例其中合并斜视3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弱视类型均衡,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所有患儿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外眼检查、裸眼远近视力测定,裂隙灯检查眼前段、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及注视性质、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等,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后,给予散瞳验光,所有患儿均采用托吡卡胺滴眼液,10分钟点一次,连续点6次,共计时间为1小时后验光,第二天复光后配镜。
1、2、2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配镜后采用遮盖疗法、维视顿弱视治疗仪加家庭精细目力训练。维视顿治疗仪包括视觉刺激训练:CAM+红光闪烁,视觉精细目力训练:苹果下落、迷宫、动物配对等,以及视功能训练:立体视、融合视等,每天30分钟,20天为一个疗程,患儿在医院治疗后回家在加以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包括:穿珠、描红等,每次20分钟。
1、2、3观察组在进行以上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跟进采取干预护理
1、2、3、1建立健康档案 详细记录患儿治疗项目、视力、遮盖时间、配镜度数、复诊时间和视力、家长电话、家庭住址等,对患儿进行提醒并督促指导治疗。
1、2、3、2加强健康教育 制定宣传册子、不定期找家长谈心提高家长及患儿对弱视的认识,让已经治愈后来院复查的患儿及家长现身说法,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每月一次的多种形式的知识讲座让患儿及家长对弱视的含义、性质、程度、治疗方法、怎样早期发现弱视、弱视训练的必要性和长期性以及弱视治疗的不确定性和反复性等有了更深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3、3弱视治疗室延长下班时间,方便学龄儿童在放学后能来进行治疗。
1、2、3、4学龄儿童在学校害怕被同学耻笑,所以遮盖疗法依从性差,我们采用贴膜的方式进行遮盖,让患儿乐于接受。
1、2、3、5饮食指导 合理膳食 指导患儿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多吃粗面杂粮、如:玉米粥、小米、荞麦等。少粮细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限制糖类的摄入以促进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发育。
1、3 效果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按照1996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愈:矫正视力恢复到大于或等于0.9;进步:视力增加2行或2行以上;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1行。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结果采用SPSS 1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56.6%和40.5%,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0.3%,X2=4.482 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3、讨论
3、1遮盖疗法仍然是弱视治疗的基础
对于8岁以后的学龄儿童最基础的治疗仍然是遮盖疗法,Hwang DJ 等对年龄大于8岁的学龄期患儿进行分析:发现只要患儿坚持遮盖疗法90%以上的患儿最终最佳矫正视力都有提高。而现实生活中患儿往往怕被同学嘲笑,而且遮盖后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就会出现不配合治疗,即使强迫遮盖也往往不能持续,我们采取贴膜的方式进行遮盖,使患儿戴镜后外观上美观了很多,易于接受,又配合加强健康教育,使患儿更加认识了弱视治疗的重要性,依从性提高了,治疗得以坚持下去,最终提高了治愈率和有效率。
3、2持之以恒坚持治疗是大龄儿童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由于弱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疾病,它发生在儿童视觉发育的过程中,所以不可能一日治愈。而且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为患者年龄超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8岁),弱视的治疗效果就将减退,就需要患儿和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坚持。尤其是在治疗后期,视力增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个“平台期”而停滞不前,家长及患儿会失去耐心和信心而放弃治疗。我们就针这个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家长及患儿这是弱视治疗的必经过程,只要坚持度过这一时期视力将会得到进一部提高,如果不坚持将会造成视力下降,那样还得重新治疗。甚至告知家长弱视即使治愈,也有可能复发,所以应该定期到医院复诊,确保远期疗效。
3、3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本组病例中我们采用加强健康教育,并且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弱视治疗的全过程,随时给予患儿及家长鼓励,让已经治愈后来院复查的患儿及家长现身说法,增强了他们的治疗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弱视群体为儿童,就必须要求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教育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是患儿,但是家长的配合及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7]
4、结论
弱视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我院在弱视治疗中加入一系列护理之后,提高了大龄儿童及家长的依从性,提高了治疗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 实用眼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95
【关键词】 优质服务;儿科护理;患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已经具有很强的健康意识,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而儿科护理,其关系着患儿家庭的幸福[1]。本文基于笔者的工作经验,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针对其服务效果进行一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包括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6例儿科患者,将186例儿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3名。其中,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服务,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同时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及对本院的护理质量进行考评,并做详细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2 优质护理措施
1.2.1 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我院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我院儿科按照卫生部护士配备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配置,科室床护比达到1:0.4[3]。设置专门的优质护理服务区,成立分管小组,每组各配备一名小组长和责任护士。组长重点负责本组的为重患者和所有患者的护理质量,护士负责具体分管患者,并一直持续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治疗和护理流程。
1.2.2 建立完善的护理层级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基础护理有序进行 本科建立健全完善的护理层级管理制度,依据护士的年龄、职称、技术、护龄等设置高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及初级责任护士三级护理人员,按照各级护理人员的具体任务制定详细的护理职责,保证每2位患者至少有1位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无间断、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2.3 规范护士的言行举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要面带微笑,以亲切热情的服务面对患者。着装得体,举止端庄大方,使用文明用语,患者入院后及时给患者家属一份详细的入院须知,采用一对一的入院宣教模式,细心、周到、耐心的回答患者的疑问。
1.2.4 营造温馨氛围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本科特别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对病区环境进行重新布置,例如,病房的墙壁改用温暖的粉红色,张贴漂亮、可爱的卡通画,病区壁挂电视播放儿童喜爱的动画片,病房的被褥、窗帘等都改换为可爱、温馨的卡通图案,改造后的病区环境温馨、宁静,充满了童趣和色彩,让患儿及其家属体会到家的温暖,消除了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增加了患儿及其家属对医院的好感。在病区设立“文化墙”,张贴温馨提示、祝福语等,拉近了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的距离[4]。同时,为了方便患儿家属能够及时得到护士的帮助,还专门设立了操作方便的传呼系统。
1.2.5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每个家庭都视孩子为宝贝,患儿生病入院后,患者家属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陌生环境产生疏离感,对患儿病情的担心、焦虑等情绪都积压在一起,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工作。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好沟通技巧和方法,可以给患儿讲故事、送小礼物使其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更要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向患儿家属告知病情,安慰患儿家属,打起精神,协助护理人员一同战胜疾病。在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倾听,详细、耐心的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不要轻易打断家属的讲话,要学会接受和忍耐患儿及其家属的行为和习惯,倾听和了解患儿家属的感受,有困难要尽最大努力解决,通过细致、周到、贴心的服务赢得患儿的喜爱和患儿家属的信赖。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我院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患儿家属的好评和认可,护患纠纷发生率也明显下降,不仅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密切了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的关系。
1.3 优质护理评价方法 本文使用护理质量考评表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根据儿科护理规范的内容设计调查项目,按照患者的满意程度,将患者满意度分为差、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4个标准。本文设计了186份满意度调查问卷,有效收回183份,收回率为98.39%,满意度调查的平均满意率为(满意患者总数/抽查患者总数)%,根据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实施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统计学处理过程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结果 见表1。
3 讨 论
护理工作不仅使患者和医生的纽带,而且也是患者和护士的最好的沟通平台,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5]。护理工作面对的直接对象就是住院患者,最终目的就是让患者顺利、安然的接受和配合治疗,恢复身体健康。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只有患者感受最深、最真,患者的满意程度就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质量。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到专业、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能够让患者以一种愉快、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接受治疗,也免去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对患者的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模式得到转变、建立了优质护理理念、学习和考核的实施等,帮助和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工作技能和主动的工作态度都得到了实现,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由此可以看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不仅顺应了时展,而且也满足了患者需求,有利于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07).
[2] 郑翠萍,邵玉红.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8(27).
[3] 赵冬梅,吴晓蔚,李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04).
【关键词】蒙脱石散;小儿腹泻;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94-01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是由多病源、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造成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或循环衰竭。
本研究在常规补液的基础上采用蒙脱石散口服加保留灌肠,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腹泻患儿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男26例,女25例;月龄3个月~18个月。治疗组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3个月~24个月。两组患儿在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常规补液、抗感染、抗病毒、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治疗。口服:
1.2.2 疗效标准 采用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2]。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小儿腹泻大多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疾病。 病原体进入肠道后可在肠腔内产生肠毒素,或直接侵犯肠黏膜,使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或使肠黏膜微绒毛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蒙脱石散能吸附消化道中的气体及各种攻击因子,对病毒、细菌及其毒素等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增强肠黏膜屏障;帮助恢复、再生上皮组织;平衡寄生菌丛,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攻击能力[3],从而减轻自觉症状,减少大便次数,减轻脱水,缩短病程。本研究用硅胶胃管代替肛管行保留灌肠,是因为肛管粗、硬,而硅胶胃管管径小、质软,能减轻对的刺激,插管深度由传统的5 cm~8 cm[4]增加到10 cm~15 cm,能减少药液回流,减轻药液对直肠的刺激所引起的排便反射,确保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而保证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蒙脱石散能明显提高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由于腹泻次数及量的减少,输液总量随之减少,且患儿舒适度增加,配合程度增加,反复穿刺的机会明显减少,不但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而且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良好的治疗效果加上优质的服务,使护患关系融洽,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崔 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方鹤松.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39.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中医外治疗法;多酶片
小儿厌食症属于儿科常见并和多发病,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均会出现此疾病,但1~6岁儿童为多发人群。小儿厌食症具有季节性特点 ,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拒食[1]。厌食症可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对其生长发育带来制约。祖国医学认为,厌食症属于“疳积”范畴,而其根本发病原因为乳食积滞,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所致。考虑到厌食症患儿服药难度大,我院在开展临床诊疗过程中逐渐将中医外治疗法应用其中,并配合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为进一步评估中医外治疗法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本文选择我院170例厌食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170例厌食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91例,女79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9±0.3)岁。随机将患者分为1组(85例)和2组(85例),其中1组男51例,女34例,2组男40例,女4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口服多酶片,1~3岁患儿1片/次,2次/d。4~12岁患儿2片/次,2次/d。在此基础上给予1组患儿中医外治疗法,主要包括捏脊、针刺、穴位按摩以及敷贴疗法等。(a)捏脊:患儿取俯卧位,并使其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后进行捏脊,2次/d ;(b)针刺:选择四缝穴、足三里、太白穴、关元、内关等穴位进行针刺;(c)穴位按摩:选择板门穴、四横纹、脾经、大肠经、揉脐、摩腹、龟尾、七节骨等穴按摩,待穴位周围皮肤发红后停止,每次15~20 min,1次/d;(d)敷贴疗法:将胡黄连、枳壳、神曲、木香、陈皮碾成细末状,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儿脐部,贴敷4―6小时,1次/d。
1.2.2护理方法
1组患儿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卫生教育等。(a)心理护理:家长仅依靠引导或强迫方法进行喂食,会造成患儿逆反心理。心理护理首先要求患儿家长不能通过打骂方式强迫其进食,愉快的情绪可兴奋大脑皮层的进食中枢,提高食欲,吃饭过程中应充分使患儿注意力集中,避免其边吃边玩;(b)饮食护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注意进食要定时定量,一般儿童每日3餐,每餐间隔4~5小时;幼儿每日4餐,每餐间隔3~4小时。这样才能使孩子产生正常的空腹感,促进胃液正常分泌。1岁以后则应培养小孩自己进食的能力,以提高他们进食的兴趣;控制零食,不要给小孩太多零食、饮料等。中医认为,甘则令人中满,果汁型饮料中糖分含量较高,儿童饮用后腻胃滞脾,且孩子可从饮料中获得不少热能,从而影响正常进食,久而久之形成小儿厌食症。因此,要控制小儿的零食及饮料摄入,必要时,可给小孩吃少量干鲜的果品、酸奶或新鲜果汁;告知家长经常变换饮食类型,达到营养全面、均衡。忌食性寒、辛辣食物;(c)卫生教育: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保持食物新鲜、清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家庭餐具要经常进行消毒,根据天气变化为患儿增减衣物。保证患儿起居规律,增加抵抗力,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消耗能量,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2],痊愈:食欲、食量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显效:食欲恢复明显,食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食量、食欲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严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 17.0统计软件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1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8%,明显高于2组(74.1%),P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1组
85
44(51.8)
23(27.1)
11(12.9)
7(8.2)
91.8
2组
85
23(27.1)
24(28.2)
16(18.8)
22(25.9)
74.1
2.2血清锌浓度比较
1组患儿治疗后血清锌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与本组治疗前及2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锌浓度比较
组别
例数
血清锌浓度/umol.L-1
治疗前
治疗后
1组
85
7.4±2.0
15.6±3.5
2组
85
7.3±1.9
10.1±2.4
3.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久病可导致患儿身形消瘦,严重时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导致患儿出现厌食症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偏食、饮食不当。中医认为,治疗厌食症应以调和脾胃为首要任务。本文1组患儿采取中医外治疗法,其中推拿手法可充分调和患儿脾胃。促进大肠蠕动,消解郁滞。捏脊可使患儿自主神经出现兴奋反应,增加消化液(消化酶)分泌,有助于患儿消化,并充分吸收食物精髓。捏脊可使患儿血气充沛,进一步增加食欲,达到疾病痊愈之疗效[3];本组患儿同样接受针刺治疗,主要针刺穴位为四缝穴(经外奇穴),此穴位为治疗小儿厌食症重要穴位,可发挥清热、消积、健脾功效。现代医学证明,对四缝穴进行针刺,能够充分调节人体体液成分,促进消化酶分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胃肠功能,提升患儿体内血清锌含量。但应注意行针刺治疗前,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发生感染;穴位按摩疗法操作简单,便于执行,按摩过程中不会产生痛苦,年龄偏小患儿亦可耐受;而敷贴疗法则充分依据现代科学理念进行治疗,由于患儿脐表皮角质层比较薄,脐下脂肪组织薄弱,且脐下皮肤粘膜组织与腹膜直接相连,将中药碾成粉状敷于此处,可使药物迅速渗透到全身,有效减少了药物对患儿胃肠道功能的损害,因此可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小儿厌食既有可能是由于先天因素造成,也有可能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配合全面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儿不良症状,增加食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岚莹.董氏开胃散穴位敷贴结合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1):103~104.
关键词: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护理;措施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常见的小儿支气管炎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此病发病较急,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双肺哮鸣音等,患儿的全身症状十分严重,甚至部分患儿会有食欲减退等症状,若没有完全治愈,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对患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1]。临床治疗虽然效果十分显著,但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抵触等现象,所以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34例研究组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个性化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研究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年龄(4.12±0.58)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4.28±0.36)d。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4.85±0.74)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4.13±0.20)d。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①环境护理:注意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温度及湿度,适当开窗通风,引导患儿多更换,以促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排出,有发绀的患儿可及时予以氧气吸入;②营养支持:指导患儿家属多鼓励患儿饮水,饮食尽量清淡,可食用易消化、维生素高的食物,注意防止呛咳;③口腔清洁:定时对患儿进行口腔清洁,以增强患儿的食欲;④呼吸道护理:观察患儿咳嗽、咳痰的具体性质,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帮助患儿翻身扣背,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⑤健康教育:及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其掌握疾病的护理要点,注意保暖,避免病情加剧[2]。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疗效标准:显效为患儿临床指标恢复正常、症状及表现消失;有效为患儿临床指标基本正常、症状及表现好转;无效为没有达到上述标准[3]。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33例,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30例,研究组患儿有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3 讨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小儿疾病,多发于10岁以下患儿,多因细菌、病菌或病原体感染引起,属于多发呼吸道疾病,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此病病理特征为实质或间质浸润,临床表现与特征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促等,若有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过于危重的情况,那么除了会对患儿的呼吸系统产生影响,还有可能影响到患儿的神经、消化等系y,引起心力衰竭、胃肠道功能障碍等,最终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4]。临床治疗虽然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也需要配合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个性化护理主要根据患儿的病情来开展护理工作,从患儿的生理、心理多个方面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在增强患儿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康复效果[5]。
综上所述,两组患儿治疗观察指标比较,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徐帅丽,白文娟,彭秋菊,等.85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93-94.
[2]凌素舫,王雪宁,林颂梅,等.73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09-211.
[3]钟彬彬.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5):219-220.
本研究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1],体温均在38.0~40.0℃之间。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观察组患儿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在2~15岁,平均年龄为(6.42±2.07)岁。在疾病类型方面,16例患儿为单侧腮腺疼痛,23例患儿为双侧腮腺疼痛伴张口困难;在并发症方面,2例患儿呕吐,28例患儿并发脑膜炎,1例患儿并发炎,8类患儿无并发症。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在3~14岁,平均年龄为(6.86±2.54)岁。在疾病类型方面,15例患儿为单侧腮腺疼痛,24例患儿为双侧腮腺疼痛伴张口困难;在并发症方面,3例患儿呕吐,27例患儿并发脑膜炎,2例患儿并发炎,7类患儿无并发症。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优质护理,具体操作为:①心理护理。由于突然发病,患儿及其家属无法充分认识本病,极易过度紧张,为了对疾病的传播与蔓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必须将患儿隔离起来治疗,这种情况下患儿及其家属通常很难接受。针对这种状况,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将患儿的病情耐心细致地解释给患儿家属,以征得患儿家属的有效配合。同时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充分的理解,从而使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和好感。②发热和腮腺肿胀的护理。如果患儿发热且伴有并发症,则应该督促患儿卧床休息,直到热退;如果患儿发热体温>39℃,则为其冷敷头部、擦浴酒精等,以使其有效退热,或遵医嘱让患儿服用退热药及清热解毒中药;如果患儿处于腮腺早期,则可以运用冷毛巾局部冷敷,有效收缩局部血管,从而促进炎性反应充血程度的极大减轻,最终达到减轻患儿疼痛的目的;如果患儿具有剧烈的疼痛,烦躁不安,则对其应用鲁米那,以达到有效镇痛的目的。③减轻疼痛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腮腺肿痛,影响吞咽,口腔内残留食物易致细菌繁殖,应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做好饮食护理,患儿常因张口及咀嚼食物使局部疼痛加重,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不可给予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否则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排出受阻,腺体肿痛加剧。腮腺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④预防感染的传播对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止。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对易感儿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采用皮内、皮下接种或喷鼻、气雾法,90%可产生抗体。⑤出院指导。对患儿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使其切实做好隔离、用药、退热等基础护理工作。通常情况下,患儿的隔离期为腮腺肿大前3d及以前到腮腺肿大后9d,并对隔离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出院后逐渐加强患儿的营养,让患儿多休息,对劳累等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2]。
1.3疗效评定标准 如果患儿在用药3d内体温及食欲恢复正常,腮腺没有肿痛,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患儿在用药3?郯5d内体温恢复正常,腮腺肿痛减轻,食欲好转,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患儿在用药7d后临床症状仍然没有好转,或出现了其他并发症,则评定为无效[3]。
1.4统计学处理 分别用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然后分别用?字2和t检验组间比较。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7.4%(38/39)明显比对照组89.7%(35/38)高(P
2.2两组患儿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发热、腹痛、头痛、腮腺肿痛消失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