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

第1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范文

(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5283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培养规格基本明确,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主流,但课程改革仍然停留在较浅层面。该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应避免重复开费资源,加强专业建设上层统筹;避免技术方法把握不准,加强课程开发整体构思;避免偷工减料质量不高,加强课程开发过程专业性;避免课程实施效果不佳,加强教学条件和师资建设。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31-04

2012年9月5日,国家发改委密集了25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规划获批的公告,其中23个项目的总投资额高达8 326亿元,项目投资周期多在5年之内。这意味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即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技能人才需求。目前,广东省已有超过15家高职、中专和技工院校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规模达到1 500人/年。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开发提供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需求与培养规格基本明确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最大的投资和建设热潮已经形成,诸多二线城市也已步入地铁时代。在已经批复的28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2015年将建成线路93条,总里程2 700公里,远期规划则将超过1万公里。按照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基本数据,每公里线路需要技术和管理员工50~90人,其中,70%~80%为一线操作人员(技能型人才),包括从事设施设备检修和维修作业的维修工,以及从事客运服务的列车司机、站务员、值班员等。客运服务类岗位主要包括站务员(售票员、厅巡、站台岗)、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和值班站长等。这些一线操作人员一般需要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而线路运营控制中心(OCC)的调度(行车调度员、环控调度员等)岗位工作人员则一般需要具备本科学历。针对以上一线操作(技能型)岗位,诸多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车车辆等专业。高职教育和技师学院的高级工培养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应突出“高技能”,与中职教育相比较,则应突出“高素质”。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应考虑到应用性(在掌握售票、行车技术设备操作等基本岗位技能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应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性(不能混同于铁路、公路、航空等其他旅客运输方式)、区域性(如广州地铁对粤语的要求)及延续性(职业发展路径,如站务员晋升至值班员、值班站长)等方面的要求。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主流 由于行业及其发展的特殊性,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很久以来没有统一归口管理,也没有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采用的建设方案不同,选用的车型、供电方式、信号系统、运营组织方式等也不尽相同,给规模化、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带来严重的阻碍。另外,诸多院校还较多地沿用以前铁路运输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在这种背景下,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区域内的高等院校相互寻求合作,结合地域特点,广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良好效果。譬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自1995年广州地铁一号线开始运营,便与广州地铁合作,进行地铁客车司机和车辆检修专门人才的“订单式”培训。目前,该校已与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和香港地铁等多家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合作开设了“订单班”,总规模超过300人/年。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由企业依照协议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典型范例,可供参考。譬如,深圳地铁通过公开选拔“订单”学生、与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全面参与教学管理、精心安排学生实习、考核验收等步骤实施“订单”培养,并通过设置论文制度、建立联系制度和企业文化渗透等措施加强“订单班”的过程管理,是比较成熟的“订单”培养方式。从发展趋势来看,上海地铁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成立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已经在立足本地生源的“订单式”培养方面步入前列,并有辐射全国的趋势。

课程改革仍然停留在较浅层面 经过校企合作程度的不断深入,多数学校意识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不少学校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开发方面考虑到了专业岗位任职要求和行业资格标准,充分重视依据职业能力需求重新构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并在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个别学者推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介绍了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但并未付诸实践。目前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虽然意识到了课程改革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合作的程度仍然停留在举行企业专家参与的咨询会、合编教材、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或兼职授课、学生到企业参观等较浅层面,校企深度合作的课程开发模式尚未建立;二是理论上仍未突破学科体系的思维限制,课程体系改来改去,无论是增、删、合并课程,还是突出实践教学,仍然与职业能力的需求相差甚远,没有寻找到打通二者之间联系的技术路线;三是缺乏实践应用,虽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技术已经在机械、汽修、机电等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有部分经济、管理和服务类专业已在探索和尝试,但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领域尤其是在运营管理类专业中的应用还很少。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本土化应用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应用广泛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在国内的高职教育中得到了广泛推行,几乎应用到诸如机械、机电、电子、化工、计算机、汽车维修、物流、会计、酒店管理、秘书英语等所有常见专业领域,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也有所涉及,如航空、建筑、高分子材料、火电、船舶、高速动车、楼宇智能化、审计等。但尚未发现(2009~2011年)在技工教育应用实践方面的文献资料。表1所示为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专业及其所在学校;下页表2所示为主要开发的学习领域课程及其所属专业领域。

本土化实践和研究成果丰富 近年来,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和学习领域课程模式通过项目合作、培训考察等形式被引进国内,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诸多学者就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学界已基本明确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实施流程和关键步骤。另有学者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深入探讨了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理论要素、劳动组织、技术和职业教育三者的联系,并分析了职业能力内涵,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随着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技术的推广应用,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要素和实施过程的研究也日渐深入,在教学保障体系、教学管理、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开发、工作页编写、教学项目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身份转变与适应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有的学者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看法和建议,如傅新民认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极大,不适合一个专业以一种课程方案统一全国所有职业院校,但省级层面的统筹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陈贵方从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本土化实际出发,认为我国与德国国情不同,国家层面的统筹力度不够,企业实践专家的热情不高,课程开发专家只能起到指导作用,课程开发的主体只能是职业教育的教师团队。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虽然已成为国内职业教育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总体而言,还存在缺乏上层统筹、重复开发、技术方法把握不准、偷工减料、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条件及师资跟不上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应避免重复开费资源,加强专业建设上层统筹 在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只有最后一个环节(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即学习情境设计由职业学校的教师团队完成,之前的所有环节均由“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统筹完成。与德国不同,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极大,全国所有的职业院校由一种课程方案统一并不可行。一方面,根据国家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如“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人员的规模和组成方式,难以完成所有专业的课程开发。因此,国家层面所做的一般多是以举办学术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给予学校原则性指导。而省级层面统筹职能的缺失,会导致同一地区多所学校各自开发同一专业的课程,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往往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也会影响课程质量。因此,有必要成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学校联盟,从省级或区域层面进行专业建设统筹和指导。

应避免技术方法把握不准,加强课程开发整体构思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是一项由宏观到微观(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系统工程,必须在一个整体的构思指导下进行。由于缺乏上层统筹以及各自为政的局限性,再加上普通教师缺乏对专业进行课程架构的综合能力,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有限,使得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存在先天不足。表现在往往就一门已有课程进行所谓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并没有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也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不少课程开发者对有关概念理解偏差,将“典型工作任务”理解成“主要工作环节”或“典型的工作环节”,甚至为设计学习情境而“寻找”典型工作任务,或者将实训课程中模拟性质的教学任务定义为“典型工作任务”,与概念本身的内涵相差甚远。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时,应整体构建、准确把握课程开发的技术方法。

应避免偷工减料质量不高,加强课程开发过程专业性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发团队由于意识淡薄和能力限制,有些环节把关不严,加上缺乏整体构思,导致开发的课程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实践专家研讨会没有足够数量的真正的岗位技术能手实质性参与,或者会议流程没有严格按照指导手册进行;在调研环节,没有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或者问卷设计粗糙,数据分析流于形式;在课程设计环节,凭经验主观猜想的多,实际调研的少,甚至只是将原有课程中的名称改为学习领域课程的术语或凭教师有限的经验对当下的职业行动做出想当然的描述。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严格按照课程开发操作手册,加强调研、实践专家研讨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计等环节实施的专业性。

应避免课程实施效果不佳,加强教学条件和师资建设 根据周春红和王启龙对广州和北京7所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梯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模具设计与制造、给水与排水等6个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实施的调查结果来看,学习领域课程的编排、结构和教师的工作态度等都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课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一是教学团队能力不够,教师数量、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不足;二是校本教材的开发比例较高,但教师参与度不高;三是实践教学设备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课程教学资源缺乏;四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管理手段传统,未能适应学习领域课程教学需要。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完善实训设备,开发校本教材,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能力,保障课程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公强.浅析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J].价值工程,2010(29):197-198.

[2]邓爱喜.订单班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探讨——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地铁订单班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0(11):106-107.

[3]李瑞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35-136.

[4]余钢.城市轨道交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7):17-19.

[5]徐虎.关于高职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10):287-288.

[6]申文缙,周志刚.从“行动领域”到“学习情境”——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6):76-81.

[7]王建初,颜明忠.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的理论诠释[J].外国教育研究,2009(7):78-81.

[8]谢承力,罗斌.基于工作过程中的高职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内涵分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41-44.

[9]傅新民,袁秀娟.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核心内容及本土化改造[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1):123-124.

[10]陈贵方.学习领域课程本土化开发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135-137.

[11]高英敏,刘庆华,路建彩.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13-15.

[12]廖超平.《EDA技术》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探讨[J].科技资讯,2009(9):168-169.

[13]刘建潮,卞平,李顺军,等.“冲压模具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89-90.

[14]徐丹琦.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2(8):52-53.

[15]陈贵方.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瓶颈与对策[J].江苏教育,2011(36):37-39.

[16]周春红,巫兴宏.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分析——以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0(4):13-16.

第2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范文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进入新的大发展时期,2020年规划线路里程将超过10000公里。虽然,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方便、快捷、安全、节能等有点,但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旨在说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遇到的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化;建议

前言

2015年1月,我国2015-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正式出版,在这份报告中提到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最高比重仅为30%左右,而国外许多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重高达60%以上,这一数据清晰地反映了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极大的发展空间。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高、效率低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一般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和运营,这种投资模式往往较为单一,导致在轨道交通行业里的垄断,民营资本无法进入或者很难进入轨道交通行业的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的减少,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高和效率低,影响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和服务水平。其次,大部分城市为追求高大上,对相关设施设备均本着高端、大冗余的原则进行配备,形成过度配备局面普遍存在,最终造成投入较高而使用率底下的问题。再次,为了追求发展速度,部分城市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线网规划及线路建设时序未能与城市总体发展很好结合。导致已开通的运营线路中,部分线路超荷载在运行,不能较好满足出行需求。这不仅是对公共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也是造成运营入不敷出的关键因素。

1.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标准不统一

由于前期国内轨道交通运营方面缺乏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导致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相对滞后,不能对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形成统一、系统和有效的指导。加之,各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数量、气候及人文环境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标准也就大相径庭。目前,随着相关标准、规范的颁布,已开通运营线路不符合新标准的现场得到了充分体现,为确保运营线路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运营管理单位只有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善、整改,存在花费巨大且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其次,相关标准、规范的不明确,也给地铁运营管理单位带诸多困惑。

1.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现阶段,管理体系的建立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借鉴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并参照其建立相应的规章体系。二是借鉴内地北京、上海等相对成熟运营管理模式所而建立的管理体系。三是借鉴港铁运营管理模式,并参照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目前,内地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借鉴港铁管理模式建立运营管理体系比较成功的有广州、深圳等城市。制度方面,对于城市轨道行业的法律规制主要有2005年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该办法虽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要求,但仅从宏观上提出原则性要求,并未对相关工作进行细化或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的建立缺乏实质指导作用。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化的建议

2.1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

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完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是改善和提高现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不同地区将形成不同的标准,只会导致运营管理系统进一步不统一和混乱的局面。针对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首先,应在总体原则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细化,提出具体要求,实现从定性化管理向定量化管理的转变,如运营管理的各项指标。其次,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覆盖面进行延伸,确保管理办法对运营管理做到全面覆盖。另外,应对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性质在制度的规范上要明确指出管理的重点,给相关人员在实践中作出指引。当然,在运营组织这方面应该明确要求,以社会价值为主而非一味地追求经济价值。

2.2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利用率

首先应进一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保线网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并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无缝衔接和有机融合,实现线网建成后能够很好服务城市,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其次,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合理安排线路建设时序,避免建成线路利用率较低的现象。再次,合理做好各线路的站位布置及配线设置,确保运营线路提高运营效率,又能节约投资成本。

2.3优化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投资方式,加强成本控制,促进运营管理

目前,内地轨道交通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形成垄断地位,导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缺乏竞争机制,从而存在管理效率较低,成本过高的现象。要想解决这种现象,首先,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同一城市引进不同企业,形成有效竞争机制,促进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其次,在形成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加强设施设备投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确保效益最大化。

2.4提升轨道交通核心竞争力

目前,部分核心设备的先进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公司手里,导致受限制因素较多。我们应继续坚持自主研发和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战略,加快研发步伐,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从而增强我国轨道交通的科技竞争力。其次,加强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效率关系的研究,致力在安全与效率间找到相对合理的平衡点,避免为确保安全做一些不必要的投入,更不能为了追求效益而牺牲安全,最终实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效率最大化。

3.结语

总之,要想规范和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工作,应要从体制制度建设上入手,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规划设计管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做到层层推进才能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何宗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0:1-3.

第3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范文

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企业、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与各项劳动就业制度相一致,课程设置内容及教学模式要与企业岗位需求、就业准入标准的要求相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市政交通,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不同于铁路旅客运输管理。铁路旅客运输管理是在铁道部的统一领导下,依照《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规程》来统一作业标准。而城市轨道交通有很强的地方性特色,每个轨道交通公司都有自己的运营管理办法,如:《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广州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成都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等。为了能让受到职业教育的学生一进入轨道交通企业就能独立顶岗,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订单”培养就有了一定的必然性,从2003年开始,就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我校下单,至今已有8年的“订单”培养经验,为职业院校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和收获思考。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组织教学、选拔学生、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式的一种。

(一)轨道交通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校企共商培养方案。

在专业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择、师资等方面充分尊重轨道交通企业的要求,在广泛听取轨道交通企业对一线技术型运营管理人才智能结构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理论够用,能力为主”的原则下,提出课程设计框架,经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家和轨道交通企业领导进行可行性论证,形成专业课程、制定教学计划。

(二)加强师资力量,聘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家参与教学和学生管理。

师资力量的确定上,专业师资除了本校的高级讲师、讲师及助讲(均为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外,还聘请了轨道交通企业的专家在该专业任兼职教师。同时每年的假期,专门将专业老师安排到不同的轨道交通企业进行跟班顶岗实践学习,加强老师们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工作的关联性,能更好地、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

(三)轨道交通企业与学生互动,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班的学生,一进校就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本轨道交通企业的文化教育,使他们能迅速完成企业的文化认同,树立自己的职业使命感,在开班仪式上由轨道交通企业的领导向学生介绍公司的发展情况,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公司每学期至少一次派人来学校举办针对性强的讲座或报告,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线路目前的修建情况和公司将来的发展趋势等。由于校企互动,使教学更贴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实,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改变了学校的整个风气。

(四)提前为学生预订了就业岗位,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自信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前为学生预订了就业岗位,使学生感到毕业后能去国有企业工作,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劲头十足,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各方面的自信,有益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职业院校进一步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培养”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技能零距离对接最有效的一种培养方式,但实际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首先,学校与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合作有一个从了解到信任、再到合作的过程,有一个从培训员工到培养员工由浅到深的过程,有一个从单纯的人员互动到项目互渗,实验室共建的由点到面的过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培养也不仅仅是轨道交通企业的一张用人的预定单,而是涵盖整个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流程的一整套培养安排。学校与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双方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职业操守、就业心态等有一个磨合、协作、探索的过程。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的局限性,我校对进一步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订单培养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信息库的建设与订单企业合作相结合。

校企合作是基于互惠互利,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原则,以实现校企“双赢”为目的的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你冷我热”的现象,学校对校企合作很热心,而企业对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冷冰冰,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树立信心,主动出击,做好基地建设,

1.建立基地信息库。通过政府搭台、社会搭台、专业搭台、中介搭台及项目搭台等途径、走访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掌握哪些城市规划了修建地铁,这些城市的地铁规划详情、就业信息、地方特色等的相关信息建立信息库,为开办不同城市的地铁订单班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2.寻求潜在的“订单源”。我们要对信息库里的基地进行一番分析,物色与自身办学实力相当的基地,主动与他们接触,寻求合作的结合点。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人才消费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他们也急需物色最适合自己企业的员工,不再一味追求学历越高越好、能力越强越好。职业院校需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合作的企业,在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不断地去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深化与下单企业的合作。项目互渗是合作的平台,校企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实验室建设、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项目合作;人员互动是合作的基础,高讲下车站,站务员上讲台,学校对企业在职员工及未来员工的培训;工学交替是合作的方式,从教学的时间上和内容上进行工学交替,职业意识上学生与学徒的交替。

(二)单一的全程“订单培养”与灵活机动的多层次“订单培养”相结合。

学生一进校门就按“订单”进行全程培养的模式,周期较长(2-3年),优点明显,但局限性也明显,如:企业和学校投入大的同时,企业和学生本身都变数很大,存在无法兑现承诺的风险。针对这一模式的不足,我校在单一的全程“订单培养”的同时,推出了灵活机动的多层次“订单培养”模式,企业可以选择在学生进校后,毕业前一年下单。如我校的“宁波地铁订单”与“青岛地铁订单”均为全程培养,而“广州地铁订单”、“成都地铁订单”和“重庆轻轨订单”均为学生在毕业前一年进行“订单”培养的多层次培养方式。

(三)单一的招生模式“订单培养”与多方式招生模式“订单培养”相结合。

单一的招生模式是指在我校范围内或本省范围内与轨道交通企业选拔相对较优秀的学生进入订单班培养,如我校的“广州地铁订单”和“成都地铁订单”班。这种单一的招生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生,如:学生不愿到外地工作,或者去工作后不能适应外地的生活习惯,从而造成学生不能长久地为企业服务,浪费了企业和学校的培养资源。针对这种局限性,我校对订单培养学生的招生范围扩展到地铁所在城市,与地铁所在城市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完成招生任务,如我校的“青岛地铁订单”班的学生均为青岛生源。这样既能解决当地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又能改善前面所述的局限性。

(四)教学质量评估与学生的跟踪调查相结合。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为了让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获得合格的人才,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必须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标准,进行评估。学校还应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的岗位变化和薪酬状况以及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从而为今后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模式培养,从根本上做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来说,这是一种重要的办学模式,我们必须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订单”培养成为职业学校与轨道交通企业之间最直接、最紧密、最有效的合作形式,并使这种形式更趋完善,充分发挥它在社会教育和经济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申屠江平,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的实践和理性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4).

[2]姚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鸡西大学学报,2007,4,(2).

[3]崔国成,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培养”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物流科技,2010,(9).

第4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范文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1.纽约的国有国营模式无竞争条件的国有国营模式是指由政府负责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建设完成后委托给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负运营,纽约的城市轨道交通是典型的国有国营模式。纽约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政府,项目建设完成后交由纽约市运输局进行运营管理[1]。纽约市运输局的董事会成员绝大部分由纽约州政府任命,其余少数由纽约市长和郊区各县官员指定,运营资金补助来源于政府拨款。政府对票价等进行监管,充分保证轨道交通的公益性。这种国有国营模式缺乏市场竞争参与,运营收益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导致对政府财政补贴的大量占用。欧美国家大多采用该模式,因为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密度低,赢利的可能性较低。这种模式适用于客流量较少,经济实力强,注重突出公益性的城市,也适用于轨道交通运营初期。

2.伦敦的公私合营模式公私合营模式是指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伦敦轨道交通由隶属于伦敦交通局的伦敦地铁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目前伦敦地铁采取的是公私合营(privatepublicpartnership即PPP)模式。伦敦地铁公司负责整个地铁的运营并规定票价水平,同时将地铁的铁路线、信号系统和隧道主要部分承包给三家私人基础设施公司,由它们负责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升级改造。政府通过优惠性政策保证投资方的最低回报率,若最低投资回报率未得到满足,政府给予补贴,从而降低私人投资风险,引导社会投资。该模式还设计了专门的仲裁机制[3],帮助合作各方建立信任。这种公私合营模式以市场化的形式将地铁的一部分运营交由私人管理,为地铁高效运营提供了动力,加强了地铁的赢利性;政府的参与又保证了地铁的福利性。但这种模式下轨道交通的产权界定困难,企业性质不同,利益分配复杂,企业内部矛盾相对较多。这种模式适用于客流量很大,投融资渠道通畅的城市。

3.新加坡的国有民营模式国有民营模式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委托私人企业运营管理。新加坡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是分开的,所有线路由国土运输局建设,完成后交付新加坡快速轨道交通公司运营,其第一大股东是一家私人企业。国土运输局拥有轨道交通的建设权和所有权,还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和初始运营资产购置费用,其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自身借贷。新加坡快速轨道交通公司负责地铁运营和后期的资产更换,政府不干涉运营收入也不对运营亏损进行补贴。国土运输局对运营水平进行约束,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和维修升级工作的开展,保障地铁公益性。新加坡地铁按照市场模式经营,摆脱政府补贴,成为少数赢利的地铁运营公司之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不仅增加了资金灵活性,更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但建设与运营的分离造成衔接不协调,不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该模式适用于客流量大,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给予运营公司赢利空间,私营企业才有足够的积极性。

4.曼谷轻轨的民有民营模式民有民营模式是指由私人集团投资兴建,并由私人集团运营。曼谷首条轻轨的建设和运营由曼谷大众交通系统公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曼谷轨道交通公司)负责,它是由一家私人家族企业控股的公司。曼谷城市建设委员会与曼谷轨道交通公司签订特许运营协议,政府提供项目沿线用地,同时限定运营初期的票价水平;曼谷轨道交通公司保有全部收入,运营前8年无须交纳税金。泰国政府没有参股或给予任何形式的补助,对公司没有控制力,仅对投资者资质进行审核,对建设运营进行监管。曼谷轻轨这种私人投资、政府监管的运作模式,通过民间资本解决政府公共交通资金不足的问题,激发了私人投资者对成本的严格控制。但轨道交通项目需要巨额资金,曼谷轨道交通公司资本有限,加上实际客流远低于预测值,亏损严重,轨道交通发展前景暗淡。该模式在客流量大而政府资金无法满足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适用。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启示

由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分析可见,各城市宏观政策、经济状况、客流特点等的不同,其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不尽相同。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我们应从国内外发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汲取有益的启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需要政府做好引导,保证公益性,同时要注重引进市场竞争,合理吸收私人资本;合理引进先进的运营方法,通过规定运营水平委托私人公司负责运营以提高运营效率,政府对其加以约束,保障公共福利性。

三、小结

第5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69-02

一、交通工程课程概述

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是研究道路交通流(行人、自行车、汽车交通流等)现象与机理及交通问题,以交通安全、通畅、环保与便捷及效率为目标,探索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的学问。目前,《交通工程》课程已成为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及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平台课。由于专业培养目标与体系不同,对交通工程课程的定位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笼统地进行基本课程教学,而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相适应的交通工程课程建设,设置适宜的课程内容,培养满足特定需求的能力培养[1][2]。

《交通工程》课程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之一。对于这一有特定行业需求背景的特色型专业而言,根据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宗旨[3][4][5],有必要首先明确交通工程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的定位。

二、特色型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与体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于2005年联合创办了国内第一所校企合作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同时向上海市教委备案成立了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本科专业。经过十年有余的发展,该专业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获批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1.专业培养指导思想。以“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为背景,注重知识、能力与实践融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以及“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输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用型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立足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旨在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面向实际运营领域,从事运营计划、行车调度、车站管理、安全控制、应急处置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3.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一个现代管理学科与城市轨道交通有机结合的专业,其特色在于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体现交通运输组织学与管理、经济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体现交通运输管理理论方法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务相结合。据此,建立本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包括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3大部分。其中,课程教学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管理工程以及轨道交通四个系列。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具体设置了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以及第二课堂等在内的五种课程。

三、交通工程课程在培养体系中的定位

1.交通工程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交通工程作为“专业特色选修课”之一,属于管理工程系列课程。课程设置初衷是为完善本专业学生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从事交通运输工程的职业道德,具备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运用交通工程学理论和技术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道路交通工程相关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备综合交通意识,运用宏观交通理念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问题。

此外,随着专业建设与发展,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并非仅局限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越来越多的学生为加深交通专业的学习和理解,选择交通运输工程相关专业继续深造,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道路交通工程专业方向。因此,将交通工程设定在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2.交通工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关系。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建议学生先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运输工程、交通调查等基础课程,为交通工程学习提供基础分析技术与方法;同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交通工程与交通规划、交通系统工程、交通运输仿真等课程之间存在知识与应用交叉。各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体系中的定位关系如图1所示。

四、结语

对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这一特色型专业而言,交通工程课程的开设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认知交通工程学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习机会,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综合交通意识,运用系统工程的思维分析和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梳理专业培养体系,构建交通工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既加强了交通工程课程对于特色型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的定位和适应性,同时能够有效指导对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环节的优化,提升课程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孝慈,尹丽丽.结合专业特色提高交通工程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14,(1):66-67.

[2]齐新宇,魏金丽,闫岩.交通工程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J].大学教育,2013,(24):66-67.

[3]韩悦臻,王玉镯.《交通工程》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学,2007,(7):143-144.

[4]任其亮,李淑庆.“交通工程总论”精品课程建设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11):260-264.

[5]韩凤春,刘东,翟润平.《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加强实践环节,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1):93-96.

Discussion on the Orientation of "Traffic Engineering"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Specialty Major

ZHU Lin,CHEN Ying-xue

(College of Urban Railway Transport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第6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指标体系

Design and Research on the Index System of Post- evalu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ade detail explanation for each index, combing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ail traffic.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volves the following eight parts: construction security, resources use,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ocial influence,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st evaluation, target system, method of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经迎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全国范围内每年有数条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并投入运营。然而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又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建设安全问题、经济效益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后评价的开展被提上了日程。

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是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研究而建立的,与之相关的研究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来研究其特有的后评价内容较少,缺少针对性强的指标体系。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下,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后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1 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既能体现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能突出社会影响、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根据可持续发展后评价的定义,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经过阅读大量资料,咨询专家和实际调研,设计了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该指标体系由8个子系统和32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每个子系统和相应的单项评价指标之间都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2)该指标体系构建时严格遵守科学性、重要性、系统性、独立性、动态性、可比性、简明性和可操作性八个原则。

(3)由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满足评价者对城市轨道交通评价的不同目的,指标选取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表1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指标体系

2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内涵

2.1 建设安全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内涵

(1)相关法规制度完善程度。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阶段所需设立的相关法规制度以及在解决问题时所起的作用和力度保证,评价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程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技术标准的完善程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实践时,为了确保建设安全,需要一定的技术标准作为指导与约束,评价技术标准的完善程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人才配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需要有经验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队伍。技术人才的配备则是建设安全保障的关键,所以人才配备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关键指标。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事故数。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安全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事故数则是安全问题的直接反映。

2.2 资源利用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内涵

(1)单位车公里电耗[1]。以车辆为考察对象,能直接反映车辆电耗效率。

(2)百人公里电耗[1]。以乘客为考察对象,用来衡量各种客运方式电耗效率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指标。由于每人公里的能耗数值较小,因而在此采用百人公里电耗指标。

(3)单位小时车站电耗[1]。以车站为考察对象,用来计算动力照明电耗。

(4)每年节约土地资源总量。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开发,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城市土地资源。

2.3 高效便利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内涵

(1)行车密度。行车密度通过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吸引能力来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便利性。提高行车密度,可以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提高服务的质量,运输能力得以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对客流的吸引力得以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2]。

(2)平均运距。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服务于中长途客流,当城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较长时,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将会凸显。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平均运距,是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发达程度。该指标直接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通行能力和乘客的换乘方便性。

(4)公交方式配合协调程度。从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方式配合的关系,评价相互配合的协调程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4 技术创新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内涵

(1)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不仅只针对于轨道交通的建设,还要加大力度,用先进的技术研发配套的基础设施。

(2)线网规划的合理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与今后的发展趋势所适应。

(3)线路及车站设计的合理性。合理的线路及车站设计能够节约建设成本,吸引更多的客流,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机电设备选取的合理性。城市轨道交通的机电设备选型应遵循整体先进、经济实用的原则。机电设备选取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5 管理体系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内涵

(1)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从批复立项到竣工的过程中,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对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2)运营安全管理水平。运营安全管理水平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对安全问题的管理水平。该指标反映了项目运营管理部门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管理能力。

(3)车辆维护管理水平。车辆维护管理水平是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辆进行修理、维护、保养的管理水平。该指标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保障能力[3]。

(4)运营管理制度完善程度。运营管理制度完善程度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相关的各项制度的完备程度,反映了制度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2.6 社会影响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内涵

(1)换乘的方便性。该指标是评价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对于改善居民出行质量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此指标也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的程度。

(2)沿线人口密度。该指标反映城市轨道交通对人口的吸引能力。

(3)沿线地区岗位实现率。该指标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度。

(4)沿线社区发展水平。该指标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社会发展水平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2.7 经济效益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内涵

(1)年客运量。该指标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量和运营能力。

(2)收入成本比。该指标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盈利能力。

(3)总投资收益率。该指标表示总投资的盈利水平。

(4)给出行者带来的效益。出行者效益是指出行者乘坐城市轨道交通所增加的效益,包括节约乘客时间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效益两部分[4]。

(5)替代公交的效益。替代公交的效益是指出行者选乘城市轨道交通而节省公交所产生的效益。

2.8 环境影响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内涵

(1)年减少环境污染总量。每年减少环境污染总量是指在每年运送客运量相同的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车相比,所减少的各种污染总和。

(2)环境影响监测水平。该指标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管理机构对城市轨道交通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的水平 [3]。

(3)环境污染治理水平。该指标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管理机构对城市轨道交通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水平 [3]。

3 结语

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构建了其独有的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单项评价指标做了详细的说明,为以后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指标体系搭建了一般的框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指标体系后,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处理,已达到在实际项目中运用的目的。对于评价方法的选取,今后还应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张雁,宋敏华,冯爱军,等.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工程示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方礼君.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8.

第7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范文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形势。地面交通拥堵成为影响交通顺畅的主要因素,人们开始逐渐通过轨道交通来缓解交通的拥堵现象。当前已经在发展的我国的轨道交通行业有着极大的发展前途,并且产业化发展也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必然趋势。城市轨道交通需要一个完整的行业运营体系,产业化发展最能使其获得最大的产出与投入比,实现行业的快速有效发展。现阶段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投入与项目提案也已经有了长远的规划,在建的城市轨道项目有2500多公里,同时已经建成的城市轨道项目多达1700多公里。此外,已经确定并批复的轨道交通项目还有大约140多条线路,轨道建设总长度超过了4300公里。如此艰巨的行业建设任务决定了未来我国的轨道交通行业必然面临着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二、产业链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

(一)行业人才需求数量与质量要求突出

产业链发展需求明显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有着非常迫切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需求。其中,数量需求是由于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决定的,其要求有更多的人才来支撑与推动;质量的要求是由于产业链的发展要求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够以高水平的操作精确度来提升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我国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类型可以看出,主要是以技术类、管理类、商务拓展和安全类职位为主,这些不同种类的职位都对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产业链发展相适应,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二)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类型应用型占据主要比例

不同类型的行业人才需求中,无论是负责运营管理、维护的专业人员还是负责乘务工作的专业人员,都有着非常大的人才缺口。这种复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形势更提高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在不同分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中,主要的需求类型仍然集中在一线应用型工作人员,这样的需求比例更加重了人才培养的任务。在未来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专业型、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支撑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动力之一。

(三)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要求同步提高

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市场化,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处于这样环境下发展的产业,也必然要以市场化的特点对自身提出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市场化环境中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市场化的经济形势深入渗透到每一个行业中,城市轨道交通做为一项公共服务事业与市场消费者密切相关,必然面临着市场化的服务要求。因此,其对人才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标准要求也会同步提高。只有吸收了有足够专业水平的人才以及道德标准的优秀人才,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寻求行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三、城市轨道交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端技能型人才由于其重要性以及面临的艰巨任务,使得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只有以行业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为依据,结合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的实践能力要求,开发更加适合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课程,才能为行业提供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群体。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而言,这种需求就表现的更为明确和具体。要将这种需求结合并落实到教学活动中,首先需要以此要求为参考转化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上,从教学行为及标准的调整来控制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及应用型方向。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专业性、应用型、素质型人才要求,高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也应当向这个方向上转移,具体的目标制定应当从四个方面入手来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第一,调整基础理论教育的内容,选择应用适用性更强的内容作为教学对象。只有保证了基础理论教学的应用型和适用性,才能使人才的专业技术培养有足够的理论依据,从而取得良好的实用性教学效果。第二,拓宽教学中的专业知识面。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更加广泛的专业知识需求,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各种与行业相关的知识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所以需要对教学专业知识面进行拓宽,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各种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第三,对应用能力加重培养力度,有了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面做为保障,再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途径。结合理论教学与知识拓展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应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及应用,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第四,加重素质培养力度。这要求高校在学生的专业培养中加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力度。

四、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链的对接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能够满足产业链的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必然要求建立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必然无法与当前市场化发展形势下,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突出的形势相吻合,实现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更需要有创新的教育理念。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目前行业的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日益加快的行业发展步伐与市场需求形势要求有足够的专业型人才做为支撑,而传统的培养机制、教育理念都不足以支撑市场形势下的行业人才需求。这就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行业的产业化发展状态制定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托目标进行创新教育理论和人才培养机制的调整,逐步与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步,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例如在具体的培养机制改进中,以要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实施现状为依据,研究具体的产业链运营模式,建立与企业的合作机制。进而,将教学活动渗透到具体的产业化结构中,使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效实现。

(二)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当前高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对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日益鲜明,不仅要求人才拥有足够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知识面,更要求在具体的专业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上有较高的水平。这些综合性素质要求并不同简单的理论教学加创新的教学培养机制就能够实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促进这一目标的具体化。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培养放置于具体的产业链结构中。通过与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学校为企业培养专业性、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操作、职业素质的培养环境。这样,不仅能够分担高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投入,还能够减少企业的专业性人才培养投资,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了完整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完善的培养方案对专业的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要求非常全面,只有考虑到每个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才能实现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首先需要明确行业的发展态势,从产业化发展趋势及技术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方向进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最后综合每一个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首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的技术和理论要求确定教学培养应当使学生掌握的专业能力,然后对教学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即某一种专业能力或理论作为一个模块来确立教学方案,最后综合每一个教学模块选择课堂教学或者企业实践教学。

五、结束语

第8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

Abstract: Analysis on Beijing, Shanghai, Nanjing three big city city orbit traffic to cast financing mod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portation in every phase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 hoping for to be carried out and are under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 transit city is drawn lessons from somewhat.

Key words: urban rail traffic;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它成为解决我国特大、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城市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的巨额投资使得不少城市望而却步,为此,本文选取北京、上海和南京这三个发展轨道交通较早、线网规模较大、投融资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代表来详细阐述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从而对打算或者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提供有益借鉴。

一、投融资模式分析研究

1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分析研究

北京市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是随着北京市经济发展、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路网密度增加而不断变化的:

1.11、2号线是北京市最早建设和投入运营的线路,修建于计划经济年代,投资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运营由国有独资企业负责,还本付息和运营亏损也有财政负担。

1.2八通线、13号线、5号线是在2000年前后开始修建并逐步投入运营的。这三条线路主要的投融资模式为“政府筹资+银行贷款”,运营由国有独资企业——北京地铁总公司负责,还本付息和运营亏损由北京市政府采用后补偿的方式弥补。

1.32003年11月,北京市地铁建设模式改革后,分别成立了北京市基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和地铁运营公司,三家公司分别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筹资、运营管理和建设。由此,北京市地铁投融资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化发展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8号线一期采用BT模式,机场快轨交通采用BOT模式, 这些模式的采用吸引了社会资金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同时通过招标可以锁定建设成本,适当转移建设风险,缓解当期政府资金压力;4号线采用了PPP模式,采用此模式政府不需要对4 号线运营进行补贴,只需对所承担的土建部分投资还本付息,大量节约了市政府财力投入;同时通过引入社会投资者进行地铁线路的运营管理必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地铁的运营管理效率。

总的来看,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是以“政府筹资+银行贷款”为主导的模式,同时积极拓展符合北京情况的BT、BOT、PPP模式等;经营管理由政府指定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负责,还本付息和运营亏损部分由市财政予以补贴。

2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研究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营模式的发展变迁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2.1单线建设阶段:主要包括地铁1号、2号一期和明珠线一期。主要采用工程指挥部管理模式,表现为:建设1号线成立了上海久事公司,建设2号线一期时成立了上海城司,明珠线一期由上海久事牵头,联合铁路局和沿线宝山等六个区成立项目公司;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上海市财政资金,包括政府对外贷款。

2.2网络化阶段:此阶段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国际招标为标志,由上海久事公司、上海城司共同组建申通公司,作为上海市地铁建设投资主体,注册资金240亿;原上海地铁公司拆分为建设、运营两公司。同时,通过为形成市场化竞争格局,扶持培育形成了3家建设管理公司和2家运营公司,实现了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模式。投资以申通为平台统一安排,项目运作由申通公司和沿线各区政府以及部分社会法人联合组建项目公司,项目的具体运作由各项目公司实施。

2.3调整完善阶段:该阶段以2004年6月申通改组为标志,将申通公司与地铁建设公司、运营公司整合,更名为上海申通地铁建设公司,明确了申通为上海地铁建设责任主体,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事项负全责,包括筹资、建设、安全运营、事故责任等。

(1)调整后上海地铁建设投融资模式为:

资本金部分由市政府和区政府出资,其中市政府的出资通过申通来实现,申通作为出资人也是项目具体管理者。区政府的出资主要以沿线动迁作价出资,部分区政府还承担工程费用;银行贷款部分由申通公司通过银团公开招标后选用了由工商银行牵头的11家银行组成的国内金融集团来作为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金融服务商。

(2)调整后上海地铁经营管理模式:

采用公司化运营,还本付息主要通过票款收入、广告收入、沿线土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商业开发以及利用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政策,推迟设备、土建的折旧以缓解还款压力;并由政府对项目公司给予相应补贴政策,如减免项目营业税等以降低运营成本。

总的来讲,上海模式特点是:资本金由上海市政府(具体由申通公司负责)和线路通过各区政府两级财政负担,并有申通公司和各区政府组成该线路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上海常用方法有:发行项目公司债券、组织银团贷款、对沿线土地进行综合开发以及采用国外银团或政府设备投资贷款等)负责募集余下的建设资金。上海模式是建立在上海市区两级财政平分的基础上,上海市各区政府往往财政实力雄厚,这是保证该模式在上海得以成立的很重要的基础。

3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研究

第9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化运营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及运营也进入到飞速发展阶段。据相关资料表明,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有二十八个大中城市申报了轨道交通规划,计划近期要建设大约2700千米的规模,每年平均需建设的里程则超过了250千米。当前,我国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早已先后实现了网络运营,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某些城市过于追求一些高标准,其设备配置及系统一味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对整个网络层面相关的问题重视度不够,从长远来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式运营的特征

通过对伦敦、纽约等西方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研究可以发现,它们的城市轨道交通虽各具特点,但却又有相对的共性存在,现归纳如下:

首先,网络结构具有复杂特性。这具体有三方面的表现,第一:环线同其它的放射线或者直径线相交,且在环形上形成了许多的换乘式车站。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其超长线路与郊区、市中心、市区、副中心相连接,主要用来服务相关的通勤交通。第三,许多的轨道交通是在既有的铁路线上演化而来,但与铁路的功能定位又不尽相同,但二者资源可进行有效整合。

其次,运营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质。由轻轨、地铁及其它的系统所构成的城市轨道体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客流特点和技术条件,因而其网络系统的制式、功能及中线路形式也必将具有多样化的特性。此外,由于当前网络化所致的系统互通管理及乘客换乘等要求,其运营管理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最后,换乘具有相对的便捷特性。一般而言,成熟的交通网络体系都将乘客换乘看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型客流其集散点换乘车站的布置。其大型的换乘枢纽其运营与设计都是重中之重,从其选址到设施设备与站型设计的换乘衔接,以及费区布置、乘客导向的系统以及票制等,都将人性化作为其首要的考虑原则。

二、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网络化运营所面临的挑战

2.1网络信息与行车调度

与单线运营不同,网络运营它所面对的行车调度是针对于全网络的。尤其对于某条线路在紧急情况或者运营故障出现之时,涉及到相关的线路问题如何采用其它措施之类的问题。因而必须建立起一套在全网通行的行车调度系统,与此同时,也必须建立起一套全网统一的客流信息平台。而根据我国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审批程序,虽说相关的网络规则都由国家进行统一审批,但其每条线路都是独立进行的自行建设,其可行性报告同样也是单独进行审批的。由于其招标投程序都是分别实行的,因而也必然同全网络系统的各类技术标准不相一致。由于其所涉及的不同技术兼容及接口问题,会给网络运营的信息与调度系统的统一建设带来极大困难,如果不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建设,那么就必然会将其使用功能牺牲一部分。同理,支持网络统一调度的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传输的系统也必须纳入全网统一体系。

2.2关于网络运营相关的管理及维护工程

如果在交通网络体系当中不同的路线有不同的技术标准与设备,那么不仅会致使其系统备品的种数和数量管理困难,而且还会给相关的运营单位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与困难。此外,由于设备技术标准的不尽相同,其功能呈现也必定所有差异,这样就给管理者在网络运营的过程当中的操作和使用带来麻烦,因而必须运用同一管理者使用不同的操作设备与方式,对网络运营体系进行管理及维护,这也就在无形当中对相关的管理者提出了更艰难的挑战,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之下,如果设备出现问题,那么也将对操作而来无法预料的难度[1]。

三、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实行网络化运营的过程当中所必须关注的相关问题

3.1关于标准化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运营管理、建设、运营需求三个方面的标准化。而如果说运营需求实现标准化是网络运营的前提,而其建设的标准化就是网络运营的基础,其运营管理实现标准化就是实现网络运营的保证。因而要想网络运营的标准化就必须首先建立起标准化的网络运营需求,而根据标准化的运营需求,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阶段,就要进行相关的标准化的设计与规划,在投入运营之后,也要投入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这样方能保障交通网络运行的可靠及安全,确保运营的高效。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要想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标准化,就必须包含以下方面:第一,在交通网络系统中的制式要进行协调统一。第二,各专业的交通系统所运用的技术标准也应统一。但从具体的运营及建设的过程来看,要想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标准化,首先就必须将运营需求的固化和统一,依照统一的标准化运营需求,形成标准化的技术接口与设计技术,并在此基础之上,建议包括维修规程、调度管理规程以及验收规程等一系列的标准运营管理模式。

再者,由于不同路线其同一系统与一条线当中的各个系统都是单独建设的,因此就会导致交通运营阶段不同阶段不同标准的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出现。这不但致使交通维护和运营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而且也会加大备品备件的数量及种类,从而增加网络运营成本。因而在第一条轨道建设之时,就应从全局的角度,依照专业的需求标准,且据此确立网络建设的专业间接口与技术标准,在交通运营的阶段就建立起一套全网络的维护及运营标准[2]。

3.2网络系统的专业匹配与集成化问题

一般来说,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过程当中,其专业间的系统及功能设计的不相兼容以及系统本身功能的不完善性的根本就在于系统集成化原因。在系统的建设过程当中,由于本身各自的专业分工不尽相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强调的是各自专业方面的重要性,各自为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对于交通网络的集成管理及专业接口的管理也相对较为薄弱,由此类似专业功能的不兼容现象也常会产生。因此,必须要使用集成化的系统,以此来打破的壁垒与界限。

3.3关于国产化的替代模式

国家规定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的国产化率必须超过70%,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有些系统的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仍没有完全被掌握,这也对轨道交通的运营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直接构成了影响。加之当前各项设备系统的发展也呈现日新月异的态势,各类产品其更新换代的周期也随之缩短,许多具有先进性质的产品不断运用到当前轨道交通建设之中来。因此,我们更应在交通设备的维修及替代方面下足力气,多花功夫。只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改变由于传统技术更新换代而带来的备件缺失的情况。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的实现,为了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者在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关注的同时也必须将目光投入到网络轨道运营的质量层面之上。而从当前网络运营的层面上看,轨道交通发展必须关注信息化、集成化、国产化替代及标准化等问题,从而真正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当中就可以为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营、可靠及安全问题提供强硬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