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元智能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多元智力理论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智力理论主要实现了以下两个突破:第一,智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语文和逻辑为核心的智力,而是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二,智力不是一种能力或以某一种能力为中心的能力,而是多种智力平行发展,每种智能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彼此互补、统筹运行。这给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几方面的有益启示:第一,把智力定位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解决问题中展现的创新能力,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即如何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再也不能光凭分数来衡量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核心,重点培养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的能力;第二,把智力置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为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依据――我们的智力观和智力培养观或课程观、教学观应该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第三,把智力结构看做是多维的和开放的:我们的课程改革应该保证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围绕着某几种智力设置课程,把“副科”当做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应该使我们的课程保证学生的多元智力都得到有效发展,使我们对教育方针的学习变为实实在在的课程;第四,把每一个体的智力结构看做是差异性的和个体化的:我们的教育应该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或特长,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发现差异、因“才”施教、培养特长、树立自信的教育。爱迪生、爱因斯坦的经历表明,许多有天赋、有才能的学生被我们视作不合格的学习者。这就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智力测验或任何形式的标准化测验是否公平?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必须改变对特殊群体孩子的偏见,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最优秀的,个体间的差异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纸笔测验方式,树立多元化和情境化的评估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在自然的情境下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二、 警惕走入误区、实行拿来主义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针对美国教学现状提出的,到目前为止已经经过了20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在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方面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如何在实践中真正开展和落实这样一种蕴涵重要价值的理论,还没有深厚的底蕴,略嫌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盲目接受倡导多元情境化的教学,在实践中最容易走入的误区之一是华而不实。在近几年的观察中,我发现大多数教师设计教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情感目标”设计不恰当或偏离课堂教学目标,单纯为满足所谓“情感目标”的情况。而且“误把动作当智能”,教学活动只要是用了图画就是空间智能,只要有背景音乐就成了音乐智能,为了“讨论”而要求学生展开“讨论”,甚至“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苗”。其实,多元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多元智能理论首创的,长期以来老师们多用来作为激发兴趣的手段。而多元智能理论在此基础上又赋予它新的功能:其一是为因材施教服务,其二是为深刻理解而教。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认为,任何一个重要的复杂的概念都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理解和表达,多元情境化的教学恰恰是为深刻理解这些重要的复杂的概念服务的。对多元情境化教学功能的重新定位,有助于避免走入误区,把乐玩误当乐学。在实践中容易走入的误区之二是将会学与学会相对立。在贯彻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在我国教育界一直在流传一句话: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的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这二者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需要完全改变教育程序,由一端转向另一端。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如何思考,也就是会学。但是,它所谓的“会学”的标准是能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不就是“学会”了吗?这一理论将“会学”与“学会”辩证地统一起来了,值得我们借鉴。在实践中容易走入的误区之三是机械地理解、盲目地崇拜,将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绝对化。加德纳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价值之后,却语重心长地告诫道:世上并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通向知识高峰的平坦大道。有的知识需要背诵,那就应该背诵;有的知识需要计算,那就应该计算。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的,而不能认为研究性学习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当前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教育的所有问题。
三、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由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千百年来教师都履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并以此为自豪。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输出源,而是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参与者、引导者。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教师由完成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基本属于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8种智能是以多元化形式存在的,8种智能同等重要,不能将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学校“每天都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为了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学校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范围必须广泛和多元。面对新的形势,教师必须由教学任务的执行者,逐步转向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新的校本课程。
(3)教师由教学效果的检查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评价者。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学生成绩检查和评定,通过作业、单元测验和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学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教学效果的检查者,是学生学习成绩评判者。而这种评价主要表现在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方面,并不能反映学生所有智能的发展情况。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展示的智能优势和弱势,采取措施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进而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应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方法和研究角度等方面对他们进行适度的和引导性的评价,即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估学生。
通过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初步了解到了这一理论的精髓,那就是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充分意识到幼儿的潜在能力,因材施教。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以单一的标准衡量所有幼儿。正像一句话所说,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了地方也可以是资源。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幼儿的智力在横向结构上的不同,它不是说单纯水平上有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不同的孩子是有不同的结构差异的。
加德纳认为,智能或者智力是在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的。所以,他带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就是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人类的智能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不是说绝对的这种解决或者这种智能就好,那种解决那种智能就不好,所以,多元是从这点引申出来的。
孩子的智力也是这样的,如果你以习以为常的眼光来看,他可能是无用的,甚至是你觉得他不值得你去花费精力培养或发展,但是你换一种眼光去看,可能他就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你换一种眼光去看,你就会换一种条件支持他,从而让他的潜能能够去展现,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按照加德纳的理论,人的智能有八个方面,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或者叫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观察者。在我们的学校当中,现在关注的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排在第三位的可能是身体——运动智能,而其他的智能是排在后边的。因为我们的学校关注更多的是他在学业当中是需要借助语言,需要借助逻辑数学的思考来去赢得考试,而对于其他可能不考试的东西关注的就不够。但是按照多元智能的观点,在幼儿身上,每一种智能都可以成为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对幼儿的差异扬长避短,认识到孩子的每种智能都是一种学习方式,把这个优势的智能引导到他的学习当中的时候,促进他这些智能的发展,从而达成更好的学业的进步,而不是限制他这些方面的发展。
所以我们说,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这样的一些智慧的潜能,八个智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每个人的组合是不一样的。而另外一个不同,可能大家关注的并不是特别多,就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也是有差异的。认知风格的这种差异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解读方式。笔者作为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总结和提升自己已有经验的同时,有意识地深入研究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因材施教教育工作的探究,逐步摸索到每个孩子都得到多方面发展的教育方法。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建立幼儿档案
教师在日常各项活动与教学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及智能特点并记录下来。所谓因材施教,是指能根据个体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与内容对其进行教育活动。所以,了解幼儿是实施因材施教的第一步,这要求幼儿园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游戏、生活环境,从幼儿入园第一天开始,教师就要进行跟踪、仔细观察,弄清幼儿各项技能达到的水平,了解孩子的真实心态、兴趣、经验、学习方式等。每个教师每天重点观察三到四名幼儿,观察结果都必须仔细记录到每个孩子的档案表格中,并依据观察结果制定接下来的课程及活动计划,这种观察活动应始终贯穿于幼儿在园的生活与各项活动中。
二、根据幼儿智能特点,制定具体的因材施教方案
(一)初步制定因材施教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幼儿的智能特点,因为幼儿的智能特点相对稳定,一般可以以半月至一月为时间单位制定此目标。又因为每个幼儿的智能特点不同,所以,每个幼儿的目标方案、实施目标的时间制定也不尽相同。
(二)初步制定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将较空的目标用具体的活动承载下来,而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是否贴近幼儿水平、是否是幼儿乐于参与的、是否符合目标要求是这一环节最重要的问题。
三、实施方案,调整方案,落实因材施教活动
这是一个“实施——调整——再实施”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并不只是要求教师简单地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实施工作,还要在实施方案时对幼儿进行继续的关注与观察,一旦发现与原来观察结果不相符合的情况,就必须对幼儿原计划的个案目标与实施方案进行修改,然后再依据调整后的方案进行活动。
四、方案实施总结
每个幼儿的阶段性方案实施结束后,教师都要进行评价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下一个阶段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以上是因材施教方案实施的基本过程,在具体实施因材施教方案活动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因材施教方案应面向全体幼儿。首先制定活动方案时,考虑全体幼儿智力发展的需求,使每个幼儿的才能在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切忌只为一小部分幼儿制定活动方案。其次,我国各地幼儿园大部分存在班容量大、教师不足的情况,在实施因材施教方案时,由于能力、经历有限,常常只关注少数幼儿,树几个典型,以点代面,这对其他幼儿是不公平的。
第二,因材施教方案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和谐平衡的发展,而不是创造某一方面的天才。每个幼儿在智能方面的组合、聪明点不同,有些教师片面追求目标效果,特别注重发展幼儿的长项智能,而忽略其弱项智能的发展,导致幼儿多元智能的失衡。
关键词 多元智能 教育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一书,在该书中他强调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一组不同智能的组合体。加德纳在该书中只是提出了七种智能,后来他又相继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博物学家智能)、第九种智能(存在智能)。当然,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还是早期的七种智能学说。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科学研究背景,它的诞生开拓了人们对智力研究的视野,更是深刻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学校教育实践。它让教育工作者看见了学生发展的多元无限性和个体差异性,明确了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其智能组合的优势,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在学校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当下,重温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仍有其教育价值。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①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至少包括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1)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语言智能高的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如诗人、演说家、律师等。历史上,如李白、曹雪芹、闻一多等人都是语言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2)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指对逻辑结构关系理解、推理、思维表达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高的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非常敏感以及能够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如逻辑学家、科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如祖冲之、华罗庚、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就是逻辑—数学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3)空间智能。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空间智能高的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非常敏感,并能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如飞机导航员、棋手、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历史上,如吴道子、聂卫平、达芬奇、迪斯尼等人就是空间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4)音乐智能。音乐智能指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智能高的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非常敏感,并能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如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等。历史上,如冼星海、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人就是音乐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5)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指人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身体—运动智能高的人有着很强的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如从事体操、表演艺术的人。历史上或现实中,如李宁、刘翔、乔丹等人就是身体—运动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6)人际智能。人际智能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人际智能高的人能敏锐地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如销售员、谈判专家、政治家、心理咨询师等。历史上,如乔吉拉德(汽车销售大王)、林肯、罗杰斯等人就是人际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7)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高的人能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如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历史上,如孔子、苏格拉底、海伦·凯勒、哥伦布、林德伯格等人就是自我认识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2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以后,既有赞扬声,也有批判音。但其对于学校教育实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时隔30年,再来重温多元智能理论,仍对教育有新的启示。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人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深化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
(1)多元智能的流行是特殊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创始人及其团队的学术修养与学术风格、跨学科的理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专门资助机构的资助与推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创始人及其团队的学术修养与学术风格和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应是关键因素。前者是理论创立的保证,后者是理论能够经受时空检验的保证。因此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人们更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学说,一种经受了一定时空检验的理论学说,这种理论学说有其学说生命力,也会有其局限性,需要根据特定的教育情境灵活地加以运用,切不可“一刀切”。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仍需进一步经受实践检验。我们对它的正确态度应是扬弃,不是迷信,也不是不屑一顾。
(2)多元智能的科学性与传统心理学(尤其是智力测量学方面)的科学性有区别,多元智能理论倒更像是社会科学,不像是自然科学,它揭示了关于人的智能多元的科学性,但是关于智能的划分与培育等又是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所以,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确定的模糊性,是一个模糊科学。它的操作性不在于可以简单复制或模仿的量化,而在于对于特定情境和孩子的驾驭与引领。与其说多元智能理论给人们提供了七种智能及其多元组合的学说,倒不如说它给人们带来了教育实践改革的另一种理念和思路,让人们以一种尊重、理解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看待学校教育,促使每一个孩子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3)多元智能之所以能够在教育学界等其他非心理学界受到推崇,主要是因为其理论与实践吻合度高,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大,其确定的模糊性恰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实践的复杂性往往决定了很难有一种科学的、确切的理论与之对应,相反,那些带有一定模糊性、复杂性的理论可能更加接近实践。所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绝不在于一一对应的关系,也不大可能给实践指出一条明晰的操作之路。理论之于实践的意义就在于掌握了理论武器的人,在实践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实践、能够解释自己的实践、并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就是给教师一种解释力,让教师明白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理解学生发展的多元复杂性,并不断帮助学生成长为他(她)自己。
(4)在多元智能理论面前,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聪明的。所有的孩子在多元智能面前,是差异的多元,他们的先天遗传仍然十分重要。“我从来没有说过‘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是聪明的。’我不相信生活是公平的:有些人很幸运,具有多方面的智能强项,而另一些人则不幸运,没有任何一方面的特殊强项。当然,几乎所有的人都可能在某些方面相对擅长一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们的特长不是平面的,也就是说某一方面可能是你的强项,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你的弱项,而在其他一或两个方面你很一般。比如说你在语言智能方面很‘幸运’,而在音乐智能或者人际智能方面可能就不那么‘幸运’。”②的确,大多数人的七种智能都是处于常模水平,只是相对而言,自己的七种智能组合中,某个方面的智能是较好的,其他方面的智能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与平衡的状态;有相当一部分人七种智能中至少有一种智能是高于常模水平的,只有少数人的七种智能都低于常模水平,也几乎未见有人七种智能都处于超常模水平。这样与《学记》中说得的“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就有很多共通之处了。教育所要做的不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那些差异,相反则是让这些差异的个体实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各自的类型与层次中找到合适的归属。正所谓: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5)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者可能力图价值中立,但一方面这本身就有困难,另一方面,正如加德纳所说,“我后来慢慢体会到,人一旦将自己的思想向世界公开,就再也不能完全地控制这个思想了。这就像人不能控制自己基因的“产品”——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元智能理论是我最知名的、最有智能的“孩子”。③所以,加德纳虽然是多元智能理论之父,但是,现在看来,对于他最引以自豪的孩子——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该理论在各国的实践与改造,是加德纳本人难以控制的了。这就是理论的生命力与致命力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理论的生命力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回到实践的理论往往又会变得难以驾驭,超出理论者原初的预想,可能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按照既定的轨道奔跑。这样反而会断送理论本身,但也有可能会孕育新的理论。所以,在加德纳多元理论盛行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的分析,避免被脱缰的野马撞伤,而在其被人渐渐遗忘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温情的回顾,以免与新的智慧之花失之交臂。
注释
①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第二版)[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6.
一、多元智能的基本内涵
加德纳系统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将智力定义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各种文化背景中生产出或创造出该文化所重视的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智力通常是以复杂的组合方式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他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人的智力至少应包括9种,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单一保守的智力模式,使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潜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激发、指导、鼓励和充实,每个人都有可能将多项智力达到一个适当的发展水平。[1]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在线教育的启示
1.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教育的功能就是充分考虑学生差异,依照其智力倾向去激发、调动智力强项,弥补、削弱智力弱项,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取所需,自主全面地发展。在线教育需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在教学方面,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建构,不断地完善自我。
2.建设多种形式的个性化在线学习资源。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课程过于强调对言语和数理逻辑智力的培养,既然学生存在不同的智力偏好,就应该有适宜不同智力风格的个性化课程供他们选择。作为学校和教师在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中要借鉴多元智力理论的课程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课程,并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智力发展的课程。
3.构建因材施教的多样化在线学习方式。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由于智力的组合和表现形式不同,每个学习者都有不同的智力倾向,但又很少有所有智力都均衡发展的全才。学习者会在某个领域表现出特别发达的智力,并特别擅长通过某种方式来学习。[2]作为教育者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优势智力;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优势智力迁移到弱势潜能中去,促进多元智力的发展。[3]这一思想给在线教育的启示是:在开展在线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调动学习者多元智力的各个因素,以他们所喜爱的方式进行有意义、有成效的因材施教式学习,来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提高综合素质。
4.开展以人为本的多元化真实评价。学习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学习起的作用也不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统一标准的考试式评价扼杀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应该开展以个人发展为本的真实性评价。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的评价观为在线教育评价方式的革新,提供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基础。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评价方式也应转向真实性评价,担负起激发培养人的多种智力和促进人个性发展的任务。真实评价的目的在于评价学生在真实学习任务和真实生活中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了解真实的自我。
5.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终身学习观。加德纳认为,由于学校教育一直受传统智力测验的影响,过于重视发展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阻碍了其他智力的发展,应该倡导破除制式学校的藩篱,开展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智力的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此创造了条件,学习者不必只在“有围墙的学校”中学习,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在线教育应从关注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向注重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转变,注意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使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实现自己期望的人生价值。
三、在在线教育的实践中应用和开发多元智能
1. 利用在线学习环境与多元智能的对应关系,开发和培养多元智能。在线学习环境是在线教育得以进行的基础保障。在线学习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4]在线学习环境的这些特征,为开发和培养学习者多元智能提供了一个具有激发性、诱导性、适应性和沉浸性的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表1简要列出了在线学习环境中各种元素与多元智能之间的对应关系[5]。通过在线学习环境与多元智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和学习风格选择更多自己喜爱的工具、软件和手段来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2.选择合适的在线学习资源发展多元智能。在线学习资源是经过信息化处理的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组成在线学习资源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素材本身就与多元智能的组成要素存在内在联系,这非常方便拥有不同智力特长的人选择符合自己智力特点的学习内容与媒体,进行个别化学习加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在线学习资源除了素材本身的多媒体化特点外,还具有交互友好、虚拟仿真和远程共享等特性,并且各知识之间的连接是超文本的、非线性的、网状的,既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又可以进行多种组合与检索,这也为多
元智力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方便的途径。
3.采用多种在线学习策略开发多元智能。在线教育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如今,在加德纳多元智能学校中被广泛使用的项目学习、主题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学习方式,已经在在线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并赋予了新的意义。教师应充分利用在线教育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优势,组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智力倾向和学习风格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有意识地开发自己的多元智能,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的教学体系中,一般都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小学的教育体系中,较多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师一味的进行讲述,学生只是负责听,对知识实施灌输式的学习方法,对教学中理论知识过于重视。此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但教学方式较为陈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也就更加无法实现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相关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还需使学生所学充分应用于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三、多元智能理论要求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中,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度上,加强针对性。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教学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所需,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智能优势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使学生之间的智能水平差异得到综合,使学生能够共同发展进步。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可根据本堂教学内容,开展实地演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长以及爱好不同,将其划分为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或完成不同的任务。例如,在实施采访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学生之间的角色划分清楚,选取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采访的记者,选取对摄影以及写作方面感兴趣的人员作为现场笔录人员、摄影以及录音工作人员,各组之间应该进行协调的配合。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最优的发展,使学生对学习能够更加富有积极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教学评价
在相关活动结束后,对教学进行评价是较为关键的环节,且在教学中也具有一定的引导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好坏的评价标准只局限于考试的成绩,教学评价方法较为简单且不够全面。应该此种教学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对书本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及掌握,但是却脱离了与实际的联系,无法将所学应用到所需,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使教学效果不佳。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人的智能都是不一样的,其是由许多方面构成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智能优势不会相同。所以,教师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应该只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智能优势,进行综合的考虑分析。主要体现在:在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智能、音乐以及运动智能,尤其是人际交往智能,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考核。此种方式,能够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科学。学生自身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其可以有自己才能的展示舞台,使智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较多的锻炼,并完善自我。
三、结语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知识观;教育教学改革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文化教育
随着现代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开始备受社会各界所关注。无数的教师们包括思想家、教育家都投入到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中去,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教育应该是所有人都享有的平等权利,这是世界公民普遍认可与接受的观点。所以文化教育应该是从人权主义出发的一种每个人都应该普遍享有的权力。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人类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群体组成的,包括受地域、文化、能力和喜好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正是这些差异才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更高的目标去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会使人们逐渐认识尊重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而且多元智力理论也提倡教育要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尽管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力能力,但是不同的人在各种智力中所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可能受遗传、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人在智力发挥方面会表现出不同风格特点,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认知方式。所以,教育应该考虑和尊重学生之间产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去认识世界,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在快乐中学习。文化教育和多元智力理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育要尊重差异性,二者可以说是互为统一的。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总结出自己的学习认知方式,将多元智力理论教育很好的与文化教育结合,这样才能使教学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二、多元文化教育中的知识观
加德纳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多元智力和文化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他在定义智力时,特别强调了文化环境与智力的关系,认为智力是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关的,它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因此,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其智力组成和特点也是不一样的。要想使每一个学生在教育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就必须要考虑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在现实的教育中,在不同人群的智力发展时,教师却很少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成绩不良。其实这是一种文化歧视,这种文化歧视会影响一些学生的智力发展,从而压抑了一些学生学习、发展的权利。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教育中是平等的,能在教育中实现自己最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弄清楚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人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就是让人们在文化背景下重新认识智力及教育,认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各自的生活、能力及学习法也是不同的。这种观点不得不使我们要重视学校教育是否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发展才能的平台。对于教育者,要从学生的文化背景出发,以新的观念去认识每一个学生,可以使他们从自己的文化为起始点,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倾向,不存在一种对所有的学生都适应的好方法。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随时变换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达到更加的教学效果。
三、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文化的理论背景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艺术职业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近期,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把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一些观点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对开发学生智能,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学生智能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的素质教育
作为自然界奥秘之一的人的智能以及智能的本质,长期以来被国内外众多的哲学家、脑科学家所重视,并为之付出努力进行探索和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对人的智能有不同的研究成果。美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则是近几十年来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
1.多元智能理论智能观
198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一书,书中对人的智能做出定义,认为智能的本质应该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并且从多方面论证了人的智能,形成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1)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分为多个领域,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人不仅仅拥有一种智能,而是拥有一组智能,并且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人的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2)每个人都具有优势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可以拥有八种或八种以上的智能,但是,人所拥有的八种或八种以上智能不一定都是优势智能,每个人在拥有的八种或八种以上智能中,都有可能拥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优势智能。
2.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在改革旧的“应试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形式,是我国当前主流教育思想。我国素质教育是以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我国素质教育和多元智能理论均以成功育人,育人成功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的今天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必将促进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重新审视学生智能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人的智能做出了全新的、深层次的解释,有利于我们从新的视觉角度认识学生,发现、挖掘学生智能,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1.艺术职业教育要优先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
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具备某种艺术特长,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艺术特长是学生智商之外的特殊能力。现在,如果我们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那么艺术特长则是学生多种智能中表现出来的优势智能方面。学生的优势智能是突出的,作为专门培养国家艺术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说,优先发展学生优势智能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学生是如何看待优势智能和发展优势智能的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组问卷调查。调查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自己优势智能的认可程度,二是学生是否有意向把自己的优势智能作为将来的职业而努力发展,三是学生对当前社会艺术职业岗位竞争激烈程度的思想准备。调查结果表明:
1)鼓励学生优先发展其优势智能符合学生意愿
学生从进校时起,他们在音乐、舞蹈、戏曲、相声表演等方面展示出较强的求知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之间的艺术技能出现差异,有的专业技能提高很快,成为专业上的尖子生;有的专业技能提高幅度不明显,处于专业弱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专业学习状况处于何种形势,仍然有95%的学生认可艺术特长是自己的优势智能,并且喜欢或非常喜欢在自己所学习专业发展优势智能。学生对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较高的认可度,因此 ,鼓励学生优先发展优势智能是符合学生意愿的。
2)鼓励学生发展优势智能符合艺术职业学院培养学生方向
调查结果显示,有至少92%的学生把其优势智能作为自己将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从就业层面看,有73%的学生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毕业后可以到国家剧团或艺术职业学校从事演员或艺术教育工作;在遇到不被理想的艺术专业岗位选择的情况下,仍然有41%的学生愿意到相关专业高校继续深造或暂时待业,等待实现在理想艺术岗位就业的机会;有49%的学生愿意在艺术专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只有5%的学生能够勇于放弃自己的艺术专业改行就业。从精神层面看,有49%的学生到艺术职业学院学习,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不仅仅为了就业,也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他们不仅把艺术表演作为兴趣爱好,又希望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就业的能力,最终实现兴趣爱好与就业结合。学生的意愿也是艺术职业院校担负的社会责任。因此,鼓励学生发展优势智能,为国家文艺舞台输出更多的社会主义优秀文艺工作者,是符合艺术职业学院培养学生方向的。
3)鼓励学生优先发展优势智能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发展多种智能
当前艺术专业岗位竞争异常激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没有考虑社会需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走入社会,正确面对职业人生问题。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学生平时流露的思想很接近,有6%的学生对自己的优势智能充满信心没有任何就业压力,有13%的学生有一点压力,有43%的学生有压力,有38%的学生很有压力。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就业有压力,这是艺术院校输出人才与艺术单位输入人才之间不均衡的社会现状,这种输出大于输入现状给艺术职业教育带来极大的压力,艺术职业院校虽然是艺术人才生产线终端教育,但又不能保证在校学生能够顺利走入艺术产业线。因此,在鼓励学生优先发展优势智能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发展多种智能,做好从事多种职业的准备。
2.发展学生多种智能,提高学生立足社会的能力
1)在就业压力面前,学生最容易产生的两种错误思想
当前,艺术职业岗位竞争激烈,在就业压力面前,学生最容易产生两种错误思想。
一是“重优势智能,轻其他智能”思想。由于就业竞争的压力,学生中往往会出现“重专业,轻文化”即“重优势智能,轻其他智能”现象。例如,有学生认为“一招鲜,吃遍天”,只学习专业发展优势智能,忽略其他方面的学习;有学生认为“学不学文化无所谓”、“学习文化的时间不如多练习专业技能”等。
二是放弃各种智能发展,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思想。就业压力也让那些在专业技能处于弱势的学生出现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情绪。他们觉得在专业学校没有学好专业技能,又由于曾经的“重专业,轻文化”行为,导致自己既没有专业又没有文化,于是,对职业前途忧心忡忡,不少学生说:“如果没有得到本专业工作岗位,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由于不自信,学生产生困惑;由于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智能,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感到渺茫。
从学生的职业发展看,学生从主观上优先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没有过错,但是,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因此, “唯专业,不文化”,“唯优势智能”“不多种智能”思想是错误的,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则更是贻误终身。
2)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
艺术职业学院是专门培养社会主义艺术人才的学校,如果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优势智能可以为自己的艺术职业生涯带来动力,在艺术专业岗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是我们的教育成果。但是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不一定都能从事艺术工作,我们更要挖掘、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优势智能之外的多种智能,帮助学生走出困惑,从多方面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同样是我们的教育成果。
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要建设好这个基础工程就要面对学生多样的思想状况进行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让学生了解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懂得除了艺术方面的优势智能以外,还有多种智能。要帮助学生发现、挖掘和发展多种智能,利用用多种智能成长自己,服务社会。
二、让学生智能在求活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得到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又说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课堂教学要求活,不能只体现教法活、教学活,更要体现“学生活”。
学生的性格不同,智能组合不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也不同。学生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喜欢在动中发挥自己的思维、逻辑、语言等智能,有的喜欢在静中聆听思考。教学中力求“学生活”,有利于各种学生多种智能的发挥。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强、善思善辩的学生,喜欢就某一关注、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辩论,我就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还努力争取让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或不善思辨的学生参加讨论。音乐智能强的学生,喜欢课堂教学有节奏、有激情、有歌声,我就选择一些音乐、歌曲做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智能。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喜欢课堂活跃,尤其相声专业的学生更喜欢抓住时机抖个包袱,我就顺势调解一下课堂气氛。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活”的课堂得以发挥。
相对于传统的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更高层面上的人类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多方面的智能内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智力的单一性,颠覆了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狭隘观点。因为多元化智能理论旨在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并且实现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的有机统一,最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2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设置计算机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刺激其不断学习、探索。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的计算机教育逐渐向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不断发展,拥有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衡量每位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标志。考虑到计算机教育是一门更多的包含实践性内容的科目,因此学好的关键点就是能否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起爱好。因为很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初衷大都是因为用计算机玩游戏或者上网,加之很多学生只是在初期接触过计算机而并没有激发出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使得计算机的多元化智能理论实践应用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综合来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学生的心理结构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切实重视好认知因素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对于认知的需求认识,让学生迸发出对于计算机教育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要重视好学生认知因素的重要性,用外部的手段和方法来减轻学生自身的内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且要切实根据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学习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2设计、开发计算机教学案例
计算机案例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上进行的课堂内容设计。这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整体目标的规划下,将多元智能化理论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当中,尝试利用典型案例争取将学生引入到需要的事件和场景当中。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集体讨论形成进一步探究、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元智能化理论案例教学法是综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会随着实际教学实例的开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计算机教学设计分析,进而研究出适合不同学生特色的案例。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进行过程中,要分阶段的制定每个任务,同时要融入学生的行为品行以及审美使之完成教学目标。但同时要保证教学案例的实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力以及特长,还要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制定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活动兴趣,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起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一步步实现计算机学习的任务。
3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带到现代的计算机教学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在其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推广,引导学生不仅仅要停留在完成计算机的学习上,还要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3.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变教学的主导者向着引导者角色过渡。使得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探究知识,然后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应用;高职教育
1967年,美国投入上亿美元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多元智能理论就是80年代这个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1983年,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正式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这成为90年代以来很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它不仅为高职教师开启了思维新空间,更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新策略。它的一些基本理念对推进高职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只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能有效。对某项智能差的学生,要大力开发他们的长处,找到“智能优势”,调动情感智能,从而带动相关智能的发展;多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学好相关课程的信心与勇气;而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应多提一些思考性、开放性的问题,从而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其实质是由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均不相同,因而无法真正比较他们智能水平的高低,如果一定要对智能水平做出评价的话,那只能说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是什么,劣势智能是什么,各种智能相辅相成,只要能充分调动,人人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因此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综合分析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职教育对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创建和谐发展的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观,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在各方面和谐发展,作为高职教育应当尽一切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结构发展的条件,让每个学生有成才的机会。笔者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每个学生
所有的人才都是智能之士。所有人都有成才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只要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得当,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即使是在学习上最笨、课堂上最调皮的学生,也许在这学习方面不得要领,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却很优秀,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其发挥特长。在对学生评价时,我们有必要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而要使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当客观并且全面,应当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懂得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和不均衡性,力求多元评价,重视评价的建构作用,力争给学生一个真正满意的评价。
构建新型智力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们的各种智能。把对学生的评价扩展到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采取问卷、访谈等多种评价体系进行,重点在理解和过程,多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能表现,及时检查学生的专题作业完成情况。对评价层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及评语,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对评价目标的设定应按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来设定。
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调动多种智能进行学习。高职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只有多智能挖掘,才能高效率学习。向学生展现多方面的智能领域,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开放性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给学生们研究时间,使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与不足,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高职学生教学设计时,应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学习中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使弱势智能领域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该理论促使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数学教育,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增强自信,开发潜能。
二、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多方面的智能
学生的智能发展存在天然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勇于改革,改变固定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代之以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努力创新,促进学生在个方面同步发展。教学形式更应该丰富多彩,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举办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各展所长,增强自信新和开发智力,从而不断进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八种智能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和发挥程度的不同也会出现个体差异,这是不同智力组合的结果。比如当个体受到的教育比较好时,学生的某些智能就得到开发;反之,则很容易被压抑。高职数学学科就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教师可以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抽象以及空间想象等个方面的多种能力,只要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成才都不是难事。课堂教学设计上应当突出多元化、个性化。例如数学课时,教师可以让语言智能比较强的学生充分加强对概念、定义及公式等的理解及阐释;对逻辑智能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空间智能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引导学生加快空间理解从而尽快得出结论。
三、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
我们应当率先不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智能结构,并最终成为学生优化智能结构的模板。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但要重视优化个体智能结构,而且要加强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让拥有各种强智组合的教师组成最佳团队,通过建立理论型团队、技能型团队、双师型团队等,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人的智力是量度解题能力的指标。逻辑智能是一种有效运用推理的智能。学习时通过推理来进行思考,寻找规律及逻辑顺序,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把个体差异当做一种教育资源来进行分别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学生智能的最大限度开发和发展。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个体自主精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施行弹性教学分组,努力发掘学生潜能;灵活选择教学技巧,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重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
四、结合行业相关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高职教育发展以及改革的基本方向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然而实践能力却明显比别人落后。我们应当通过强化实训教学,开展各类职业活动以及课外科技,充分引导学生发现实际操作中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并得到多方面锻炼;其中,尤其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向善于创新的方向转变。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后,对理论学习能力强的部分同学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引导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并通过重新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具有普遍适应性。
多元教学评价的实质是全面评价学生,培养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真正把知识、情感、态度等诸方面的考查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理念、构建和谐的环境、创造合理的机制、采取有效的方式都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优化的评价环境,保证学生之间的评价真实、公平,让人人都有评价的机会和评价的权力。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可以时刻了解自己,改进自我,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五、运动与音乐能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这两种智能由于课程不同等,空间运用相对比较少,但课程中适当安排还对学习有较大的帮助。比如作图中,可以让学生手势模仿来形成和加强对概念的记忆以及图象的认识;老师适时的表扬和轻松的语言会使同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 近年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对高职学生来说,由于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了解学生,可以将它用于发掘资优学生,使他们向着更有利的方向成长;扶助问题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学习技巧。教学技巧和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结构和学习技巧[6],这为教师们提供了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处,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发展代表开发与展现,是一种生成演变的能力,一个人促使物态或事态转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泉源。
六、提高学生学习自我认识的能力
有些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有些又不够尊重别人,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差生的教育,积极引导,以理服人。让大家之间互相提问,大家之间互相回答,以提高学生学习自我认识的能力。让学生及时找出各科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做出客观性和批判性的总结,进而达到提高各学科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热切地追求内在的兴趣。把多元智能理念融入数学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最佳切入点。可以设计多元教学科目表,设计相关的活动。安排多元课程规划表,将培养各种能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设计的教案应包括课程或单元名称、目标、教学预期成果、教学资源、辅助材料、学习活动、教学步骤及评价方式。多元智能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四个教学阶段:能力的感知、能力的沟通、能力的传授、能力的综合运用。
七、以培养多元智能为目标开展教学观察、探索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自然智能的培养。比如通过让学生观察特定对象的特点,得到相关的定义;通过观察特定对象性质的异同来加强记忆和加以应用等。课外可以引领学生对教材中的课题进行针对性调查,通过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没,将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能深入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为教育理论与实务提供重要的启思与方向。教育专家陶西平2003年在《人民教育》第17期,发表了《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一文,指出迫切需要借鉴各国先进的科学理论,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创新。我们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目标,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尽管多元智能理论也存在概念不清、测量困难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但其基本理念对教育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其基本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挑战,激励了我们的探索。
八、构建多元科学的评估技巧,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要以多元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是对文化基础偏低的。尽最大可能使学生享受到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和快乐,对考试可以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更合理的综合方式。总之,一切教学技巧都是为了多渠道的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