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

第1篇: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范文

在即将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音乐组的每位教师,都在“高效课堂”的实践和探索中学习着、摸索着、成长着。当然,在期间我们有过困惑和不解,有过成长和进步......

从最初学校组织开展“高效课堂”活动,到本学期的深入推进,我们组都积极参加了学习和实践。起初对“高效课堂”的认识较浅,我们曾有过困惑。作为音乐学科,以审美为核心,与其他学科存在差异,特点有所不同。也没有什么参照,所有不知该如何下手,实现音乐课堂的“高效”。后来,我们在针对语数学科的理论和课例学习中有所借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音乐学科特点进行摸索;再通过研讨等活动进行交流和探索、研究,尽力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指导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用精讲多练来实现课堂的高效。从2010年10月11日开始,我们组全体教师参加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和研讨活动。在教学的模式上,因为有困惑和争议,所以我们只有了雏形,还不够深入和突出。考虑到每节音乐课堂当堂的总目标,再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出较为完整和有主题的内容和活动。在每次听赏和学唱前,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在有目的的体验中,学会歌曲或知识,尽力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努力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听课领导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并提出了建议,我们很受启发。在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中,大家都注重围绕目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朝真正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而努力着。比如巩秀珍老师,善于用自身的热情和儿童化的语言,引领一年级小学生参与模仿、学唱和表演,并用儿童喜欢的事物代替枯燥的乐理知识;张琳老师,注重学生的体验,聆听充分,主题明确,内容衔接紧凑,较充分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作用;李宁老师,在导入部分亲切、自然,整节课主题分明,目标明确,内容衔接自然,注重德育的渗透;郭亚丽老师,在模式的理解和表现上,较为明显、提出,善于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指导学生;而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审美感受,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从中受到感悟和教育启迪。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多注重了先学后教,和一节课的完整性,在何时出现、怎样出现的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另外,本学期11月,我校又开展了“葫芦丝进课堂”,在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学习吹奏、编写校本教材,结合学过的知识(歌、乐曲),指导学生在短期内学习了“葫芦丝”的基本知识及保养,根据不同年级吹奏了不同的练习、作品。在时间短、内容多的困境下,又一次体验和尝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实践。

总之,同样在困难与困惑的纠结后,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摸索,终于有了收获,那就是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第2篇: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33-03

一、追本溯源,源于基础的课程教学

在牛津小学英语课本中,从一至六年级,每册教材中都有规律地安排了儿童英语歌曲,它们基本上都与本单元的课题内容密切相关,为单元的教学内容服务。这一课程中的内容设制和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歌曲的渗入,可以更好地辅助于教学内容,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所描述的语言技能二级目标,同时让学生的学增添动力,让教师的教增添引力,更具魅力。

【案例呈现】

牛津小学英语5AUnitl《The first day at school》重点教学句型“How many arc there?There are”“Arc there any?No,there aren’tany”这一知识点抽象、枯燥,新授时,适时将歌曲《Two iackets》教给学生,歌曲对句型的突破极有帮助,同时又营造出了一种欢快愉悦的氛围,学生们不再感觉到知识学习的乏味,瞬间以一种更积极的情感体验投入到学习中。歌曲的到来,让学生们尽享音乐的美妙与和谐,心弦随着教学的推进而共振。

【问题阐述】

教材中的歌曲是有限的,歌曲中的歌词寥寥数句。所以,在听课时,我们便发现有些教师花浓重的“笔墨”来教学这首歌曲:领唱歌曲,跟唱旋律,学唱歌词,齐唱,分组唱。歌声此起彼伏,气氛活泼有余。可渐渐地,我们便读到了孩子们眼中的不耐烦,以及吟唱时的漫不经心。最后,在学生越来越“低沉沙哑”的声音中,教学已“南辕北辙”,预设中音乐为课堂增光添彩的效果已荡然无存。彷徨徘徊之际,我们思索着: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二、追根究底,探求更高的教学品质

【疑惑求解】

音乐歌曲在课堂上究竟如何使用才能使其散发出应有的芳香,才能做到与英语在课堂的“美丽邂逅”呢?带着对这一困惑的思考,穿梭于名师、前辈、同行的课堂之中,精心寻求着解决问题的答案。终于,在特级教师沈老师的课堂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教学场景:

【案例呈现】

这是牛津小学英语5AU8((A camping trip》综合版块的一节教学展示课,这是H、Sing a song的一种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设计:

老师首先就这首歌曲出示以下4个问题:

1.What do you have?

2.What does she have?

3.What do you have?

4.What do they have?

接着,让学生们带着这样几个问题听歌曲,在歌曲中找到答案。然后,以对唱形式,教师唱问题部分,学生唱回答部分,使学生在乐趣中掌握了“have”和“has”的用法。在学生对歌曲熟悉后,老师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换入歌词,学生之间以对唱形式一问一答,如:“What does HartLu have?She has a/some”这使学生又巩固和扩展了“have”和“has”的用法。

绝妙之处,由此而生,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心中的疑团与困惑顿时云开雾散,“源于课本,但又不是死搬课本”,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的处理与运用,有效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将所学的知识点零而不乱地分散于这首歌中,精妙绝伦地彰显了老师的独创之举,为我们点燃了音乐运用于教学的明亮之灯。

【问题阐述】

沈老师的这一举措,得到了所有听课的英语老师的共鸣,之后这一创举的运用便如同“雨后春笋”般的蔓延开来,盛行于全国各地的英语课堂之中。甚至有老师在一节英语课堂给学生们教唱了五六首歌曲,还有老师将歌曲的形式作出了相应的变化,什么说唱、快板、京戏等一齐涌现,带来了课堂中前所未有的热闹盛况。这到底是英语课还是音乐课呢?音乐末免有些喧宾夺主了吧?在如此“主次易位”的课堂中,学生们的训练扎实到位了吗?他们真正学到了多少英语知识呢?

三、追求个性,润泽和谐的课堂境界

【背景分析】

英语课堂过于音乐化也是一种弊端,我们又思忖着如何着手改变。音乐的神奇功效,可以立足课堂,服务课堂,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可以“跋扈”课堂,扰乱课堂。因此,我们在选择歌曲时必须认真考虑这样一些问题:选择的歌曲是否适合所教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发展水平?选择的歌曲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能起多大的作用?选择的歌曲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等等。我认为:关键还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歌曲,如何做到“不厚此而薄彼,不顾此而失彼”。

【理论前言】

1.音乐是灵动的语言、生命的律动。洛扎诺夫曾指出:当我们舒舒服服地沉浸于音乐歌曲时,在我们身上就会同时展开着大量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这时候,精神状态在形成,自由联想在奔驰,创造力在活跃,这时候学到的知识记忆特别牢固与持久。

2.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更易唤起知、情兴奋点,更能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时应该让音乐旋律流入英语课堂,将语言知识融合于有趣的歌词中,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结合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沉闷的课堂”,用旋律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

第3篇: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范文

一、二声部合唱教学的困惑

1.合唱的环境熏陶不足

过去,由于师资配备和学生整体音乐素质有限等原因,合唱的班级教学实施几乎是不可能的,合唱教学也只能在某些专业团体或少年宫进行。很多学生喜欢唱歌,但是不喜欢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对于二声部歌曲的兴趣就更不高了,大量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他们心中的重要位置,除了在音乐课上能够听到简单的合唱歌曲,其余时间很少能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受音乐“弥漫性”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

2.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合唱,认为齐唱就是合唱。小学阶段二声部歌曲的第一声部往往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容易上口。相比之下第二声部就不太容易唱好了,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既要唱得比第一声部弱,又不能跑调。由于学生的识谱能力、歌唱基础、合作能力和发声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各不相同,结果出现一、二声部相互喊唱,缺乏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学生就出现了畏难情绪。

3.教师的音乐素养欠缺

部分音乐教师受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如缺乏音乐理论知识,不懂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正确的指挥技巧,常导致二声部歌曲教学的失败。很多老师会选择由学生担任主旋律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以减小二声部合唱的难度;有的则放弃进行二声部合唱,而只是进行单声部主旋律的学唱。这样学生就无法接受二声部合唱的基本训练,教材所安排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很好地完成。

二、二声部合唱教学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的教学现状,二声部合唱教学已经成为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学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难题。通过多年的班级二声部合唱教学实践,我逐步积累了一些教学方法,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1.从欣赏开始找到学习的起点

教师可经常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童声合唱团的演唱视频,通过欣赏高水平的合唱歌曲,学生从那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匀称的乐句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美妙的合唱声音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合唱的过程中,应重点从作品的情感、背景去启发和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使他们充分体验合唱中的和声美以及多声部合唱的完美效果。教师还应利用音乐“弥漫性”的特性,通过欣赏校合唱团的精彩演出,吸引学生、感动学生,并鼓励学生加入校合唱团,激发更多学生的合唱兴趣和热情。

2.先低后高,“强化”低声部

对于二声部合唱,我们有一种误解,以为低声部难唱,而高声部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高声部的发音位置较高,音色显得明亮,而且是主旋律;而低声部发声位置较低,音色略显浓厚。听起来,低声部容易受高声部干扰,而高声部比较明显,这样造成了学生学声部的定势:高声部容易演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要让学生“先入为主”。

3.听唱结合,不断提高合唱技巧

在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就不宜过多地进行分声部练习,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两个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为了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老师可以在学生唱一个声部时,让另一声部也用弱声演唱自己的声部,或用钢琴伴奏另一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教师的伴奏可以同时演奏两个声部,或老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让学生既各有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技巧。

4.充分利用乐器,把握各声部音准

学生在初步练习歌曲的合唱时,不容易把握各自声部的旋律,经常会“跑调”。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用乐器来帮助把握旋律。学生有时唱得不准,但乐器演奏出的旋律是准的。合唱前做一下简单的合奏练习,在奏、听的基础上再唱也可以避免合唱时的“跑调”。

5.全面了解学生,均衡划分声部

声部的划分,既要根据个体的音域、音质来确定每个学生演唱哪个声部,又要强调各声部间的平衡。一般来说,声部从低到高力量的配置,应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低音部的声音要饱满、沉稳,人数可多点、声音要大些。高声部的声音要清脆、明亮,人数可少点、声音要小些。当然,声部力量的配置有时要视歌曲的要求而定。

第4篇: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范文

(一)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策略”放在首位,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延伸到n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作业正是学生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新课程标准也对作业设计提出了要求:

1.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基础,增加选择,体现时代性。

2.优化作业的结构和组合,加强整合,强调均衡,并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关注差异。

(二)基于对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作业现状的思考

1.问题的聚焦

作为高年级英语教师,我近期对我校六年级学生完成英语作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乐于完成作业的学生占28%,视作业为沉重负担的学生占67%;另有5%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双休日”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更高,为什么会这样?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后发现,问题的症结是教师的作业布置存在许多问题:①单调,枯燥。不是机械抄写词句,就是死记硬背课本。②空洞乏味。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形式的多变性、训练的趣味性。③量多质滥。布置作业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没有针对性,搞疲劳战,劳而无功。试想,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何而来呢?

2.对问题的思考

首先,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认为素质教育就应该减负,减负就应该少做作业。所以,英语作业设计得少或不设计就是减了负。

其次,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做指导,对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缺乏研究,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做”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顾学生和作业的层次。

另外,片面夸大英语教学“精讲多练”中的“多”字,认为学习英语只要多记、多背、多读、多抄,便可以学好英语。

总结下来,作业上存在的困惑有:

①书面作业的困惑――如何维持作业兴趣?

②口头作业的困惑――如何让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③如何设计创新型作业的困惑?

二、解决英语作业困惑的对策

对策一:用充满实践性、趣味性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积极进行乐于动口、有效运用的学习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时我会把作业布置成类似劳技课作业,比如学习了五年级下册Unit8 Birthdays一课,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一张生日贺卡,要求学生用英语写日期和祝贺语。有的老师可能认为这个作业可以留到课后,但我认为放在课堂上做的好处大于课后。一是能提高课堂纪律,二是能及时巩固新知,效果甚好。当学生把富有创意、精美别致的贺卡交给我时,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成就感。这样的作业,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爱说、爱玩的身心特点,达到寓学于乐、以玩促学的目的,让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对策二: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口头作业生活化

我们要想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就要让作业源于生活。大多数的小学生对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非常喜爱,利用这一特点,我在词汇教学、课文教学时就尝试了将英语与美术、科学、体育等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一课时,我把上课地点换成了操场,让学生真正从实践中体会英语课堂的乐趣。课前,我先安排学生把操场布置成“科学实验教室”:各类垃圾、分类垃圾箱等,还准备了一些简易的画布和教学图。让同学观察操场周边的环境,并及时让他们用英语来回答造成的原因。课上,不但新授书本上的内容,还渗透了平时科学课上经常用的指令短语,通过现场传教,使得学生真正做了一回小主人。这堂另类的科学实验课,让我和同学们都有深刻的印象。

对策三: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要在作业的布置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首先,设计创造型作业,提供表现的机会。其次,设计生活型作业,提供体验的机会。为了使英语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平时设计一些“找一找”的作业,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学习英语。鼓励学生适当地收看电视、广播或上网去浏览丰富的英语资源,增加信息输入,多注意身边的英语,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最后,设计调研型作业,提供实践的机会。

第5篇: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范文

一、湖南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分析

笔者以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湖南的湘南、湘中、湘北地区抽选12所乡村小学在职音乐教师进行现状的了解与分析,测查结果大略如下。

(一)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整体水平

教师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情况的调查。首先,关于教学理论知识。(1)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作答,有63%教师答案选择正确;(2)教学基本方法知识作答,只有46%教师答案选择正确;(3)教育新方法知识作答,只有36%教师答案选择正确。

其次,关于音乐专业理论知识。(1)关于基础乐理、基础和声等知识作答。其中基础乐理知识教师作答正确率在53%左右,而基础和声知识只有26%的教师基本合格,绝大部分教师基本或者是完全不懂;(2)关于作品欣赏及背景知识考题测试,。涉及作品中的主要乐器、主要风格、作品结构、基本音乐术语等,有59%回答正确,设计作品中的作品结构、旋律特征等只有32%教师回答正确。

第三,关于音乐专业技能知识作答。(1)合唱指挥知识考题测试,有56%的教师回答正确;(2)歌唱技能练习主要方法作答,有52%教师回答正确;(3)器乐练习主要方法作答,只有23%教师回答正确。

第四,关于音乐实践活动的情况调查。(1)儿童合唱排练的调查,有76%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过合唱排练并进行演出或比赛;(2)儿童乐队排练的调查,只有36%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排练。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第一,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尤其是和声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不甚理想。第二,乡村教师的教育理论新方法知识掌握能力较弱。第三,乡村音乐教师对器乐教学了解甚少。教师的乐队组织与排练能力、儿童歌曲编配与创作能力等方面亟待提高。

(二)音乐教师的学历及工作情况

通过调查与采访调查相关学校获悉,近70%的乡村音乐教师是通过函授获得的本科学历。其中,有近58%的乡村音乐教师不是专职教师,而是兼职教师。从中可以看到,乡村音乐教师整体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与能力不高。另外,年龄在30岁以下的乡村音乐教师大约为23%,在30岁至45岁之间的乡村音乐教师大约是36%,在45岁以上的大约是41%。充分反映了乡村音乐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更慢的实际情况。

整体来看,湖南乡村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问题有:(1)关于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许多乡村教师缺乏基本的弹、唱、视奏的技能技巧。其中范唱、范奏能力较差,音准、节奏等基本音乐表现意识不强;(2)关于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许多乡村音乐教师专业知识观念陈旧、专业知识中有知识信息的错误;(3)关于教师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展。乡村音乐教师缺乏对当地特色音乐资源的观察能力与运用能力,目前乡村的音乐课程教学主要以简单的唱歌课程为主,忽略了音乐教学活动的知识性、教育性与实践性的结合。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与教师的学习背景、乡村教育环境、学校领导意识、学生家长意识、当地行政职能部门等有直接关联。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成长与提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对策研究

(一)更新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观念

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说过,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①更新乡村小学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观念,以敦本务实的学习态度,重新规划和认知职后培训的价值与目的。首先,乡村音乐教师在培训中,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参与精神、互动态度,通过培训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目的。如教学活动的观摩、教学问题的探讨、教学方法的学习等,以此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与交流的关系,让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做到彼此的思想能够碰撞、彼此的智慧可以交流、彼此的知识相互融合、彼此的资源得到共享。这样,乡村音乐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专业知识的发展,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其次,相关的教育培训内容要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能够贴近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成长所需,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这样,教师即可通过培训,答疑解惑。并能将新的教学方法、理念与知识接地气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建立音乐教师的教育联盟

乡村学校与地方学校之间可以建立多维共生的集体教研系统,实行教育联盟。首先,大小学校之间可签订合作协议,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教师之间面对面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探讨与交流。以此营造工作中进行研究的氛围,并让乡村音乐教师学会反思、自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学的实践能力。其次,大学教师应深入合作的乡村小学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去发现、了解乡村音乐教师的教学问题与困惑,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为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和途径。第三,乡村音乐教师通过观摩与参与大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排练,聆听大学各种音乐会与讲座,更新自己专业观念、补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学识水平。第四,教育联盟的双方可设计专业知识的研究主题,再进行交流与讨论。双方教师之间还可组织兴趣小组、学习互动小组等合作方式,在实践--探讨--实践中良性循环,以充实乡村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完善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

第6篇: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范文

一、音乐能创设情境,渲染情感

人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要靠一定的情境,儿童更是这样。课文是语言文字塑造形象的媒介和手段,因而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读者有相对的理解力,才能在想象中建造起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语言文字的抽象性一般使孩子一时难以想象文字描述的情境,也难以体验文字描写的感情。而音乐轻重缓急的节奏,明快的曲调,未成曲调先有情,能给他们更为直接、更为生动、更为丰富的感受,它所唤起的想像是从情感激发中自由展开的,能帮助孩子们避免语言文字的抽象性所带来的困惑。《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学生们都非常熟知,因此,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播放这首歌曲。悠扬、深邃的曲调与课文内容紧紧相连,一下子激活了学生平时在电视、电影中获得的间接经验,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的情绪完全被感染了。

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则能更快地帮助学生架起想象和联想的桥梁,顺利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雪花飘落这样一种情景对我们的学生来讲很罕见,但学生的记忆库中应该有这一经历。因此,在教学《小雪花》一文,示范朗读时,我配上轻缓抒情的曲乐,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再现了雪花飘落田野的美丽景象,学生在文字、画面、乐曲交融的海洋中听得入了迷,陶醉了,他们好像已置身于白雪茫茫的田野,自己也成了一片雪花呀!

二、音乐能安抚情绪,吸引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是很长,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能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更短,一堂课,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讲很难做到自始至终,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成了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音乐引进课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抚他们的情绪,因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在上课预备铃响后,播放音乐,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唱“上课铃声叮当响,我们愉快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要在节奏轻快的歌声中,就连最调皮的学生都能迅速地放好学习用品,一定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低年级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课间游戏”或“课间操”更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利用音乐,或唱、或跳、或玩,虽然占用了课堂上一二分钟,但是这为下半课的学习奠定一定良好的情绪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三、音乐促进感悟,指导朗读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指导学生感悟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这方面,音乐有一定的作用。音乐的节奏、曲调能为感悟的主体――学生营造氛围,提供契机,调动学生的知识、生活积累,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间架设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帮助学生真正要有所“悟”。所“悟”之后配上音乐朗读,学生在文与乐的海洋中自由畅游,这时,他们朗读的语速、语调会相应地与音乐保持一致,达到理想的效果。《十里长街送总理》所处的时代与学生已经很久远了,然而,当我播放哀乐,学生低沉、缓慢、严肃的朗读语调体现了有所“悟”,从而达到了朗读的效果。

四、音乐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第7篇: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范文

在推进《新课程标准》之初,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显得无所适从,继而,课堂上争相出现了一派“繁荣昌盛”“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在“繁荣昌盛”的背后,却难掩其本质的空洞脆弱。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照自己的要求“格式化”。但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师、学生都将成为课程新资源,这将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发掘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这使学习语文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汉字、汉语的语言环境中,日常生活、自然科学、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皆可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资源。关键在于教师在新课标下把握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准确定位,并主动培养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去开发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实施“有效教学”服务。

二、课程资源将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包括校内、校外以及信息化课程资源。校内资源有校园景观、图书室、实验室、广播站、校园网;当地的,如,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的鲜活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实;校本或地方课程……此外,由于新课标下老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使他们本身也成为一种课程资源,虽然还有待我们去发掘。把这些课程资源有计划地引进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可以大大加强小学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这个时代的联系,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起来,使生活、学习经验还不丰富的小学生们充满对语文学科的好奇与向往,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三、课程资源应为教学目标服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三大好处:

1.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对困惑既渴望质疑又害怕出错。长此以往,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丰富的课程资源能创设激起学生思维的情景,情景的系统性能促进思维的条理化。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美感”。如,“月光曲”一文,学生很难通过文字、符号这些抽象的表述去理解《月光曲》的真实内容。我在教学中,边读课文边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录音,使学生感受到了每一句文字与每一段音乐的联系,文学内容的起伏变化正反映了音乐的高低不同。这段文字内容反映了乐曲中蕴涵的思想意境,如果不是亲耳所听,决不会凭空想象出任何美妙的音乐。音乐美与情境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内在的语言美与外在的形式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实践中,我们常常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或提示,相机运用多媒体分步骤、有层次地展现出来,结合适当的点拨引导,做到图文并茂,启而有发。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记住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要让这些课程资源及教学手段喧宾夺主,因为任何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都只能服务于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有效落实。

第8篇: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范文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范文

2011年11月2日至4日,第十届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正式召开。《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王真东,副主编何立新,高新区教育处杨晋平处长,著名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周益民老师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另外,全省36所小学共同体学校校长、教师代表以及高新区部分学校校长、教师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一、校长论坛

本次校长论坛围绕“学校资源力的开发与应用”这一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双流县实验小学校长毛凤鸣从教育资源的认识和思考、教育资源的开发策略、教育资源的开发原则、教育资源的开发路径四个方面建构了学校资源力开发运用的基本框架。她指出,在学校资源力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校长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教学改革是常态。玉林中学附属小学校长朱祥烈提出了把管理中的关键事件转化为资源,并从创设唤醒型关键事件、创设碰撞型关键事件、创设反思型关键事件、创设感动型关键事件四个方面作了阐述。紧接着,绵竹市紫岩小学校长谭克介绍了该校利用地震所带来的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经验,广元市南鹰小学校长李毅提出要通过自我开发、团队开发、互动开发等途径来开发教师人力资源的重要主张。此外,高新实验小学校长陈伟、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刘娟、眉山东坡小学校长周吉群、乐山实验小学校长张必友等还对“关键人物资源”“学校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以及“学校公共信息”等命题进行了深层而热烈的探讨。最后,《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真东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性发言。王真东副主编首先对“学校资源力开发”研究组的上位思考、系统构建、认真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尤其肯定研究组将关键事件作为重要的生成性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做法,认为该项命题的探讨是本次论坛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他强调,关键事件重在关注教师的情感系统、精神系统,直接针对教师审美疲态、创造疲态而言,通过一系列开发,可以激活动机生成、点燃创造激情、聚合发展力量,让美好的关键资源催生灿烂的生命之花。最后他提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方向的把控者,是学校人力资源的核心,校长的成功得益于对资源的把握和运用,因此,加强学校资源力的开发和运用是新时期加强校长领导力的重要途径,对学校资源力的开发运用则应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深化、细化。

二、学科论坛

(一)语文论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各项内容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中国人的必经之路。本次语文论坛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专题,特别邀请了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展示了一堂生动的观摩课《绕口令》。课后,周益民老师作了《回到话语之乡》的专题讲座,让参会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围绕“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来自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天涯石小学、乐山实验小学、眉山东坡小学等八位老师分别从“综合性学习”、“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及“阅读教学”四个层面呈现了八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研讨课。课后,《教育科学论坛》副主编何立新、成都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罗良建、成都师范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姚嗣芳等专家与参会教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和互动。姚嗣芳老师指出,渗透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不仅要从教材出发,还要运用好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以及学科间融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更要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把相关文化拓展至课外,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得到极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罗良建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以课例为形式,以课程为载体,体现“三思”,即研究之思――关注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及前沿问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困惑;课例之思――一课一得,取舍、简化繁复环节;课程之思――真正落实课标要求,关注语文能力形成,使教学回归语言本身。最后,《教育科学论坛》副主编何立新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传统文化蕴含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义不容辞地进行主动渗透。通过本次活动,许多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形成了基本的操作办法,同时也对评课达成了共识,即一看学生在课堂的变化、发展,二看教学效果的持久性,三看学生在课堂上有无“生长感”。

(二)音乐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