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风波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啪”的一声,妈妈快要洗完碗了。不巧,因为手一滑,碗掉在地上摔碎了。一场家庭风波拉开另外帷幕。
本来妈妈因工作上事而心情烦躁,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刚才的碗碎点燃了导火线。妈妈指桑骂槐地对我说:“儿子啊,妈妈就是命苦啊!不像某个人悠闲的看电视。”爸爸听到后,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质问道:“你是在说我吗?”妈妈也不甘示弱:“你听清楚了,我是在说某个人!某个人而已!”爸爸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别饶圈子了,我还不了解你?”妈妈也回道:“是说你,怎么了!我说几句还不行吗?再说,我说得也没错。”爸爸急地涨红了脸,生气地说:“我好不容易才休个假,想看场篮球赛开心开心都不行吗?”妈妈说:“既然放假了,为什么不帮些家务活,这个家难道跟你没有关系?”爸爸妈妈越吵越厉害。这是我的肚子向我发出抗议,好象在说:“主人,我快饿死了!”爸爸妈妈似乎听见我的咕咕声,急忙对我说:“儿子,快去外面吃饭吧!”我拿了钱到外面吃了饭,顺便给爸爸妈妈各买了一份。回到家,只见屋里一片狼籍,妈妈在一旁抽泣,爸爸不在家,估计去外面打牌了。
唉!这场风波何时是个头啊!
家庭电脑风波
调皮、贪玩的我,严肃、认真的爸爸和勤劳、能干的妈妈,组成了温暖幸福的家。但偶尔也引起风波,像春风吹皱一池荷塘。
双休日,电脑成了我们家谁见谁爱的“掌上明珠”。“将!”“真吵,连睡个懒觉也不行吗?”我躺在被窝里嘟哝,探头一看:原来,一大早爸爸就在电脑的“中国象棋”中拼命地练级。平时严肃认真的爸爸现在是那么“发狂”,两眼紧紧“咬”着显示屏,右手牢牢地捏着湿漯漯的鼠标,连往常他最喜欢的香烟也独自在烟缸里生烟气。这时,妈妈出现了,“‘葛将军’,又在指挥战役啊!让我也操练操练。”入迷的老爸却不知老妈已烧好了早饭,也要摩拳擦掌为她的会计电算化考试磨刀擦枪。这种机会,我肯定要凑热闹。我一骨碌起来,“对嘛,爸爸长时间在电脑前不好,要影响视力,要损坏身体,要……”,在我废话连篇下,老爸没了耐心,恋恋不舍地从椅子上起来,“妈妈,你也休息一下,还 是我来玩‘梦幻西游’。”我这才说出不让老爸老妈打电脑的目的。我正要打开游戏,老妈下了命令:“晴晴,怎么老想玩!去,吃饭,复习功课去。”“妈,就五分钟,就五分钟嘛!”我撒娇地说。“我明天要考试,今天一定得练。你玩了,我咋办?”妈妈语气有些缓和。“你们母女到好,一个上网,一个操练。”爸爸有点愤愤不平,又有点幸灾乐祸的样子。就这样,家庭电脑争夺赛开始了。我紧抓鼠标;妈妈呢,坐在椅子上,手按着键盘;爸爸则用背挡着显示屏,两只手想拉我们母女俩。我们三人各占一方,互不相让。家庭电脑风波还真不小!
最后,爸爸想了个办法,我们终于达成了协议:一、三、五电脑归老爸,二、四是老妈,星期六、日属于我。我吃亏点吃亏点算了,谁叫他是我老爸,是一家之主呢!
但今天电脑是我的啦。耶!
小的时候,我读妈妈给我买的书,长大了,我妈妈给我办了一个读书卡,我就借书店的书看。我一生中看过无数次书,有的时候,妈妈让我吃饭,我就不耐烦地对她说:“烦死了,我都忘了看到哪里了,一会儿再吃。
别人问我看过什么书,我就会说我知道的书。如《馋嘴猫唐豆》、《西游记》、《世界经典童话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成语故事》、《鲁西西和龙珠风波》、《鲁西西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刊。我认识的作者有郑渊洁叔叔,杨红黄阿姨,金波叔叔,盲哑人海伦·凯勒和她的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还有张爱玲等等。他们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家,要想当一个有名的作家,就应该多读书,才能写好文章。
阅读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学到好词好句,而且可以开阔视野……最近,我又发现了一种新的阅读法——电子阅读,其实就在网上看书,看作文。我喜欢这种阅读法,因为我能参与进去,发表评论。啊!我爱阅读,阅读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珍惜它。
一节作文指导课上,我首先问学生谁害怕作文,大多数学生举手,原因是无话可说。我又问谁喜欢写真人真事呢?谁喜欢写想像中的事物?有的说都不喜欢,有的学生回答是后者。我问:“有的同学虽然愿意想像,但是作文为什么还写不好呢?”学生回答不出。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想像力不丰富造成的,我们今天就来进行新思维作文训练,要求大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写想像中的事物。
师:(拿出一块红砖)我们都知道红砖是建筑材料,可以用来盖房,但是它还有其他用途,谁能说说?生1:可以当凳子坐,也可以用来压东西。生2:可以打狗,还可以用它刹住车一类的东西。
师:对,它有许许多多的用途,比如可以代替直尺画线,挑担时重量不相等放几块可以保持担子两头的平衡等,这就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特征是:由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答案。接着我拿出一部电话机和一个书包放在讲桌上,(出示训练提示语:“一部断了线的电话机和一个倾斜的书包。”) 师:看到桌上断了线的电话机和倾斜的书包,你们想到了什么?看谁善于想像。(学生们都很兴奋。)生3:我想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生4:我想这件事肯定发生在家里。生5:我想很可能是发生了一场家庭小风波。
师:同学们想像得不错,但是每个人家里发生的事都不是完全一样的。看谁善于想像,想像出不同的人和事?生6:爸爸不关心我的学习,天天去打麻将,有一天,我放学回答,电话铃响了,又是叫爸爸打麻将,我气得把电话线扯掉了,后来爸爸知道了这件事,打了我一顿。生7:我的作文在报刊上发表了,天天有外地的小朋友打电话来和我交朋友,可是妈妈怕耽误我的学习,就把电话线拔了,我很生气,后来我再三和妈妈说不会影响学习,妈妈才同意,我很高兴。生8:小明在学校是个调皮鬼,有一天他在学校又违犯了纪律,老师要小明的爸爸来学校谈话,小明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把书包往桌上一甩。这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老师打来的,要他爸爸去学校,小明说爸爸还没回来。小明很害怕电话再打来,就把电话线拔掉,心想:爸爸今天接不到老师的电话,他也就不会挨打了。
师:同学们真是不简单,能想像出这么多不同的人和事。只是平时你们没有经常训练,我们不但善于想像,乐于想像,还要敢于想像,刚才有几个同学发言没有提到倾斜的书包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再想像,没有发言的学生要大胆,说出与众不同的想像。
成长的道路是坎坷的,也是平坦的。坎坷在许多事情需要你去努力,平坦在亲朋好友都会给你一定的帮助。成长的道路是单调的,也是多彩的。单调在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多彩在还是有时间去完成自己的事情。成长的道路是枯燥无味的,也是有滋有味的。枯燥无味在要做许多不愿意做的事,有滋有味在父母不在时,提心吊胆地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在成长时的第一颗启明星是妈妈,是妈妈把我带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帮我熟悉它;是妈妈教会了我走路,让我利用双脚去找乐趣;是妈妈教会了我说话,让我能更好地表达我的想法;是妈妈教会了我识字,让我发现文字的历史;是妈妈教会了我读书,让我发现中国的历史是多么源远流长,是多么有趣。第二颗启明星是我的启蒙老师,是老师将我带进知识的海洋,让我明白学习的乐趣;将我带进书的河流,让我明白读书是一件趣事;将我带进同学的小溪里,让我获得了纯真的友谊。
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跌跌撞撞。记得有一次,我满怀信心地去参加作文赛,原本以为绝对是一等奖,没想到辛苦却换来了一张优秀奖的奖状。我十分失望,但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了争这口气,我苦读作文书,常常参加作文班,积极报名作文赛,终于在一次作文赛中进入了决赛,虽然还不知道结果如何。
成长的道路上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在读书中成长作文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冰心
冥冥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除了父母的亲情,还有谁能支撑起我的生命?是书,这就是知识铸就的擎天柱,生命中的重要的精神支柱。
读好书
我首次结识书,已年过六岁,对大凡实施早期教育的家庭来说,这的确延误了不少时间,但这并不影响我和书的感情,初次碰到书,首先被吸引的是它那精美的封面。抚摸着封面,细腻,咝啦咝啦,双手像被雨后的飒飒西风轻吻,又像被牛乳沐浴,摸摸纸张,麻酥酥地醉心,第六感觉告诉我说“这是一本好书!”我将注意力集中到内容上去,啊,又是别有一番天地,琴棋书画,真善美、假恶丑是她的精髓,她的真谛都在这儿啊!她使我的行为得到规范,使我的心灵得到洗礼。
这,便是“好书”。
好读书
约摸十一二岁,我体会到要将一本的好书的营养真正分解,“好读”是不可缺少的消化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清晨,手捧《骆驼祥子》仿佛看见祥子拉着车从我身边走过;捧着《鲁迅全集》仿佛在跟鲁迅先生谈心;晚上在灯光下仿佛看见保尔那坚定的背影,是他向我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好书,我的“偶像”,我的“心肝”,我爱读她,无需问为什么。
读书好
好书是诤友——这是我初中体会出来的。
她着实令我获益匪浅。这“益”不仅仅是指成绩优异,视野开阔,能说会道,她更给了我心灵上的慰藉。
好书,打磨我,塑造我,雕琢我,没有她的相伴,即使活到百岁,生命又有何充实的呢?
读书伴我成长 ,一路上的欢笑与悲伤,是她陪伴我,我爱读书,永远……
成长的快乐 成长的烦恼
成长,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但我的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风波.对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现在,因为我长大了,正在变成大人,所以在家长眼中,我已不再是小孩了,已变得有意识,有胆量,有知识了.有时,他们东一句"你已经长大了!"西一句"你不再是小孩了!" 听得我头都疼了.现在的我无论做什么事,自己都要先认好"罗盘针",都必须要有原则在身,不能马虎完成,也不能粗心对待,如果稍有差池,随时都会招来暴风雪.
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生活是多么轻松,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身边根本就没什么烦恼.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前方的海浪也更大了,海面也更波折了,我成为一个小学生了,往日那个我已经荡然无存了.我个子高了,上学时间长了,回家作业增了,学习科目多了,我的双肩背起了更重的书包,心中的压力也不断加重.如果是小时候,我无论做错什么事,没有人会来责怪我,再加
上还有父母为我当"向导".可现在的我,长大了,懂事了,要适应独立了,凡是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三思而后行.这与小时候那悠闲自在的日子相比也渐渐地拉开了距离.
关键词:设计封面 留心观察 一日一记
日记,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和写作形式所限的文体,主要是作者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的所见、所闻、所感,不拘形式地记下来。由于它有着“备忘簿”的潜在功能,能及时地总结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验教训,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因而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日记谈几点体会:
一、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日记本封面
为了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在完成一次实践作业后,我让学生用自己挣的几块钱给自己的童年编一本有保存价值、与众不同的书。这对学生极富有挑战性,他们既是作者又是编辑,因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1.自主设计封面
学生对编书这项活动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书名、封面都是学生花了很多心思才设计成的,那精美的图案设计、意味深长的书名令人耳目一新,如《书生记》、《忘忧草》、《童心世界》、《飞行着的白鹭》、《一点一滴》、《心有闲余,涉笔成趣》、《心灵花园》……每一本书名,都是学生个性的写照,充满着孩子的灵性,学生在设计中体验到了创新的快乐。
2.精彩纷呈的“序”
学生在书的扉页写下了五花八门的“序”,有的介绍自己,有的对编好书提出了具体要求,有的介绍本书的内容……尽管笔墨幼稚,却也真实感人,读来趣味横生。编“书”的过程中,学生的书写工整多了,文章版面也更美了,学生因为有了这本精美的日记本,也喜欢上了写日记。
二、留心周围事物
日记的方式灵活,小型多样,可记叙、描写,可说明、议论,可写景、状物,也可记事、抒情;夏夜的星空,热闹的街市,路边的花草,小鸟的啼唱,人们的音容笑貌、起居饮食,学习,劳动,都可以作为日记的内容。
1.家庭记事:记叙家庭生活场景,如为老人过生日、亲友团聚、节日趣事、各类生活风波、学做家务等,凡家庭事务均可作为日记写作素材。
2.校园风采:描述校园四季景象、各种活动的开展,捕捉精彩瞬间,记叙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感人事件,评点班事队情等。
3.社会万象:描绘社会生活见闻、社区生活情景,耳闻目睹,传言评议,信手拈来,均可成文。
4.自然风光:描绘家乡景色的四季变换、旅游景点见闻感受;或描写自然界一草一木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赞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无论是天上云卷云舒,还是自然界风霜雨雾、天空阴晴变化,都可作为日记内容。
5.影视观感、阅读赏析:电脑、电视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异彩纷呈的画面影响着每一个少年儿童,引导学生以此为素材,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参与其中模仿表演,既可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和写作素材,又可逐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欣赏影视作品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在阅读中积累语文,学习写作方法,汲取知识精华,扩大视野;或摘抄好词佳句,或发表评论、评价优劣。
6.奇思妙想:可以就一幅画面、某种声响或一段乐曲展开想象,只要是自己的想象即可。
只有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才能使我们有所发现,才能培养我们的各种兴趣,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鼓舞我们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密。
三、“一日一忆”
笔者提倡学生把日记当作每天的最后一项必修课,建议在每晚上床睡觉以前完成。这样,我们就可对一整天的事情进行回忆了。从早到晚,林林总总、琐琐碎碎的事情太多,一下回忆,难免摸不着头绪。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追忆法,把一天的时间分成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时间段,如早晨起床至上学之前、早晨上学路上、上午在学校里、中午放学路上……甚至分得更细更小一点,如上午第一节课、上午第一次课间十分钟……然后按顺序逐段细细回忆,提出问题,从中挖掘有意义的东西,从而捕捉生活和学习的精彩片段,最终加以比较,选择其中最佳的素材,使之成为日记材料。
一、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江苏高考作文分值为70分,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作文教学,致使高中作文教学日趋功利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作文教学走向了困乏而低效的状态。
1.从学生角度看
首先,心理态度方面。学生虽深知70分的作文在高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分量,但对作文的厌烦心理仍十分严重,写作兴趣不浓厚,甚至畏惧作文。即使是在教师的“高压”下完成了课堂作文,也多是敷衍了事。
其次,内容思想方面。大多数学生作文内容较空洞、虚假,没有生气。一是他们的心理尚不够成熟,思想认识水平较低,且带有空虚消极的情绪;二是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他们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认识,作文与生活脱节。
2.从教师角度看
首先,是指导思想的懈怠轻视。大部分教师注重基础教学,但到了作文教学课时便敷衍草率,甚至没有作文教案。在命题时,出题随意化、老套化,导致多数学生不感兴趣。
其次,是写作技巧的过度强调。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常给学生讲解作文的写作技巧,一味强调议论文、记叙文的结构模式,认为写作教学只要能让学生应付考试,得到较高的分数就行,片面强调作文的机械化技巧性训练,忽视了能发挥长远作用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再次,是批语评价的随意草率。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花了精力完成作品后都期望得到教师的评价,但由于时间限制,很多时候教师会居高临下地给学生打个分数了事,或者草率写上一句不痛不痒的评语,这无形之中浇灭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师应该在传授写作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
1.尊重个性,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尽相同,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具备宽容的胸襟。学生可以评论国家大事,也可写平凡小事;可以立足现实,也可遨游幻境;可以赞颂美好的生活,也可抨击社会的阴暗。这样才能展现学生最本真的个性体验,才会出现丰富多彩的个性观点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否则,就会使学生被束缚在重重的规范之中,泯灭了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2.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和感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开始被要求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然而,到了高中阶段,却无心发现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其实,走在校园里或游览于名胜古迹间,哪怕是一泓清泉或是一片树叶,都可以带来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静心去亲近大自然,捕捉事物的自然之美,心中的细腻情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
3.关注社会,丰富生活阅历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对于学生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但多数青少年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参与社会的能力还不够。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提高写作能力。比如,笔者在指导写作取材时,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国际重大问题,从“抢盐风波”、“毒胶囊”、“事件”、“PM2.5”到“厉行节约”、“奶粉限购令”、“雅安地震”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从而逐步增强关注生活、阅读生活的忧患意识。
4.沟通心灵,体验真情实感
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近年来一直在呼吁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他说:“高考作文要得高分,不在于用了多少名言名句,关键是要写出真情实感。”如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要求记叙文重在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上下功夫,切忌胡编杜撰。据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家庭生活,真正融入亲情,并注重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表露真情实感。以高中生实际年龄所能有的心灵体验为限度,以生活、朴实和真切打动人,抛弃假大空。
5.素材熏陶,注重阅读积累
写作技能的提高不能独立地进行,语文教师应合理地给学生提供优秀的写作素材以进行熏陶感染。一方面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课本资源,如司马迁、李白、文天祥等历史人物故事,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名人的言行和诗词文赋来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此外,阅读是学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作文备考的重要渠道。譬如2013年江苏高考材料作文《探险者与蝴蝶》,原文正是出自2011年第4期的《读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重视在阅读中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辨事理,增长见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使内心感染到高尚的气息。
6.有效评价,彰显人文关怀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肩负起在作文中教会学生求知、做人的重要责任,所以教师要改变评判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平等交流的评价平台。在实际指导中,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不足之处,以评促改,指导学生进行反复修改,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也可以引导学生互批作文,学会与人交流,真率地讨论,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水平;甚至可以开办校刊,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让更多人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此外在批改学生的作文、周记时,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指导。精撰的批语、有效地评价在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上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作用。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学生不注意观察、不留心生活是分不开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认识了形形的事物,并找到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个大千世界的理解。只有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才能将这个纷扰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才能把握作文成功的奥秘。一位名师说过:“其实,空山鸟鸣,础润月晕,雨打窗棂,八面来风,一叶,一瓣,一笑,一缕,一思考,一闪念,都可以入诗入画入文,关键在于有无自我的心意在里头,又无自我的个性在上面,又无自我活生生的思考在深层。”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思考、观察、提炼。大凡成功的作文,都离不开对生活的锤炼,创作的灵感都源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体会。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作家叶圣陶在《拿起笔来之前》一文中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既然观察生活是写作的起点,那么如何观察生活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是持久的知觉活动。事物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瞬息万变的。观察生活,不能只看生活的表象,而要深入细致、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我国着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为了画好虾,专门养了一盆虾,非常认真地观察虾在静止、活动时的情景,如觅食时钳的舞动姿势,嬉戏悠闲自得的样子……所以,他画出来的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很有神韵。再比如着名作家老舍《小麻雀》中的一个片断:
雨后,院里来了一只小麻雀,刚张全了羽毛。在院里跳来跳去,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从花盆沿上飞下来。看它飞了两三次,我发现它并不能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有几根长翎拧在一起,有一根特别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想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我的神情。我想,这一定是一只养熟的鸟,也许很小便被养在笼里,所以并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翎也许是被主人或别的孩子们给扯坏了,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
看,他观察得多仔细呀,完全把麻雀的神韵写出来了。“几根长翎拧在一起”,“小黑豆似的眼睛”,表现出来的是一幅失魂落魄、惊慌无助的神情,给人的印象是一只让人爱怜的小动物,黑豆似的大眼睛睁在人们心中,令人难忘。
留心生活,细心观察,方法很重要。不仅借助于看,而且要调动其他感觉器官,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看到事物的细微之处,看到事物之间的细小差别,看清事物的变化,看到事物不同的特征。这样,才能写出事物的神韵,攫住读者的心灵。
二、广泛接触生活,将无意观察变为有意观察。作文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心智活动,应该融进写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就是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作者笔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方法。着名作家叶圣陶说过:“人生本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然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由于学生对日常生活有着切实的感受,有着深邃的审美思辨与审美感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情感浓郁,细腻委婉,有撼人的张力。如一位考生写了《两位母亲》,写“我”有两位母亲,两位崇高而伟大的母亲:生母和后母。然而,高考的档案表上只允许填写一个。“我不放弃生母,是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做人的权利。她虽和爸爸离婚了,没有生活来源,仅靠不定期作生意糊口,但我每次去时她总是倾其所有。”“我”又不能不填后娘,她实在对“我”和弟弟太好了,一次,“我”摔伤了,“她用毛巾浸上热水为我敷筋鼓起来的地方。我亲眼看见她的双手烫起了水泡……”这双份的母爱摆在“我”面前,“但又必须选出一位来,我只觉得这选择很难很难。”此文将浓浓的情愫化为平实质朴的叙述,流泻着生命的真切体验,承载着浓郁的人间真情。
中学生可以接触的生活面是五彩斑斓的,学生理应融入时代,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校园生活,一节课,一次演讲,一场风波,一次误会,一次冲突;如个人生活,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缺点或优长,失落和成功;如家庭生活,父母的勤奋、善良、生活境遇,生存困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如社会生活,印巴冲突,,神七升空,西部开发,反腐倡廉等。这些生活的层面都有可能进入学生的视野,让其自由创作,心意所向,笔端流淌的是充满灵性的歌,抒发的是自然纯朴的心曲,让其把花季雨季最迷人的瞬间浓缩在文章里。
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的养成,决非易事。时刻关注,主动观察,而非被动了解。如果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即使写作的事物是熟悉的,也很难写出事物的特点,更不用说写得有趣、写得精彩了。因为观察对象本身不是我们的写作目的,展现其背后的与人性、人情相通的东西才是我们的主题,即要把微小、寻常、不起眼的事物写出灵性,写出神韵,写出味道。例如“花”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但要把它细致入微的表现出来,就要花一番细致观察的功夫,请看着名作家宗璞笔下的《紫藤萝瀑布》:
片断一:
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张满了风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这段文字,通过联想和想象,用大的事物作比,把一朵盛开的花描写得异常灿烂。“盛开的花”像“帆”,花托像“尖底的舱”,整朵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这样一比,就把花放大了,读来眼前就出现了朵朵鲜花张着帆微笑着远航的情景。
片断二: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
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1.有生活才有真实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改变以往的灌输、死记硬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的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尝试,让孩子走进生活,触摸生活。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出现了“麦子”“稻秧”等城里孩子未见过的农作物。学生对我们每天吃的面包、米饭怎么来的,一无所知。他们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很快,但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却非常有限。这时我们就应该带学生到郊外,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自己通过观察得来的体验是积极的、深层的。这种“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发展。
2.有生活才有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为把课堂延伸,扩大知识面,获得实践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精神,我们在学生中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了解家乡的特产”。学生对某一特产深入细致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学生提高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他们在调查活动中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他们走出了学校,走出了教材,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大自然,广泛收集了许多课外信息,接触了许多新事物。这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努力创新的意识。
3.有生活才有精彩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
二、学生生活语文化
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正如刘国正所言:“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
1.日常生活语文化
日常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乐,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手做的礼物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班级生活语文化
对小学生来说,从生龙活虎的课间活动过渡到紧张的学习活动,真的很难。我们尝试着进行这样一种组织教学:既能提高语文水平又能达到收心的效果。这种组织教学的内容,是随着语文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变化的。(1)识字。上课铃一响,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用田字格小黑板出示一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边拼边书空。这样,学生既动口又动手,再说字形,正确的奖给贴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2)说话。三年级作文的主要形式是看图写话,结合作文教学,一上课,就用投影仪打出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画面吸引,边观察边议论,指名说说图意,用上好词好句的给予表扬。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3)阅读。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句好段念给大家听,还可以让学生说说新鲜事。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地,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
3.社会生活语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每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施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社会生活‘语文化’”就是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武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