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科研信息 B/S架构 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处理更加方便和高效。高校作为重要的科研机构,如何使其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电子化,对学校内部职工和部门所完成的各级科研成果、论文、科研项目、科研奖励等信息以及校级科研项目等信息进行无纸化管理,已显得非常重要。考虑到C/S模式速度快、功能强大、利于分析处理大量数据,数据处理更安全,实现数据共享更可靠等因素,在学校内部各部门和科研处内部各终端采用C/S模式进行系统设计。但是,C/S模式不易于接入Internet,跨平台性差,缺乏开放性,不易与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交流,故考虑采用B/S模式进行对外信息系统设计。
一、系统功能与总体结构
(一)系统功能
本系统从结构上分为科研门户网站和科研业务子系统两大部分,其中科研业务子系统是本系统的关键所在,是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科研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是高职院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审核、项目执行跟踪和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经费管理,项目信息的查询统计,项目信息的汇总报表,项目结项管理等功能。
2.科研成果管理:是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延续,主要负责对科研项目的应用情况和获得的专利情况进行管理。包括科研成果的登记、查询、报表、打印。包括了科研专利管理模块、论文专著管理模块、其他成果管理模块。
3.基础设置管理:主要包括机构管理模块、科研人员管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用于对学院各个系部及一些附属公司的管理,用于对科研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用于设置各级用户权限、增加和删除用户的管理。
4.系统维护信息管理:主要是对科研信息管理数据库的管理,包括压缩数据库、备份数据库、还原数据库、执行升级文件等。用于设置登录机器、查看系统日志、用户操作日志、系统参数设置等涉及系统安全方面的设置。
5.科研门户网站管理:主要包括网站信息管理和科研发展处网站两部分。其中网站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信息、文件上传等功能,而科研发展处网站主要是用于显示一些最新的科研信息和文件的下载等功能。
(二)系统总体结构
根据我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内容及需求分析,可得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包括六个重要功能模块: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基础设置管理、系统维护信息管理、科研门户网站模块、网站管理信息系统。
二、实现方法
四、总结
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将给我院科研数据的收集、加工和存储带来便利,使科研管理的范围得到延伸,科研数据更加全面和准确,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科研机构或个人的科研活动情况,大大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系统和程序,都只是我们进行科研管理的一个工具,它在资源配置和资源共享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科研管理要以人为本,科学地决策,合理地评价,有效地协调科研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热情,以较少的科研投入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推动整个科研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剑毅,申立中,马桂芳,等.基于C/S与B/S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212-214
[2]陈军霞.基于网络数据库的B/S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03,20(2):7-10
[3]胡勇辉,扶玉坤,张阳戬基础教程与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85-197
关键字:html+CSS课程 实操作业命题 实操考试命题
TP311.52
《网页设计与制作(HTML+CSS)》是平面设计和信息技术专业的交叉课程,兼顾程序思维和艺术感觉。学习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程序性技能和陈述性知识。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动手工作比积累知识更重要”。实操考试就是以操作题为主,从实际工作中分解出若干个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对任务进行适当的描述,考生按照题面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提交考试的答卷。
OSTA即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由OSTA组织命题的《Dreamweaver 8试题汇编: 网页制作员级》是html+CSS课程操作考试的典范。其考试大纲分为站点基本操作、布局页面和表格制作等8个模块,其考试题型主要是给定文字和图形素材、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题,考试结果为若干个完整的页面文件。
慕课网(IMOOC)是国内新兴的IT技能学习平台。里面有一个《html + CSS基础教程》课程,即:http:///learn/9,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初学者,尤其是中职学生学习。区别于考试题库,她是一个学习平台。全面系统地包含了本课程的必学的知识体系。这门课程采用了一边梳理知识一边完成任务的方式,其中任务式题型包括:代码填空、代码改错,上交的结果是特定的代码,可以由内置的计算机程序直接判定对错进行反馈,这种方式对课程试题库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借鉴OSTA和IMOOC的成功经验,结合网站网页行业的发展趋势,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HTML+CSS》课程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模块主要有:
在对平时作业和考试试题任务题材的选择上,可以采用从小任务到大任务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
小任务指一个网页的一个板块,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几个html标记就可以完成。如:用标记做一个新闻的列表。题型有:填空、改错或从空白页面开始做出新页面。
大任务通常是一个完整的页面,由头部、包含很多个主题板块的网页内容区和底部组成,涉及到网页的布局技术。题型有:从空白页面开始做出新页面,或者在大型页面的指定空白区域完成预定目标的新板块。
在对具体任务的描述方面,也可以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对于任务目标的提示,可以采用目标效果图、完整源代码、线框图、文字描述等多种方式。
目标效果图+完整源代码方式:适合于给初学者布置作业,或者是介绍新的html思呛CSS属性,有利于识记关键的标记和属性,也适用于初学者熟悉网页开发工具的阶段。
目标效果图+线框图方式:线框图在形式上尽可能与目标效果图相似,但是又不要像源代码那么直接。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是否提醒使用的html标记和一些关键的css属性。以最终效果图为评分依据,给得信息越少,学生就有越大的自由。适合于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标记和属性,处于知识运用和技能提升阶段学习者。通常情况下,宽度和高度参数都要在线框图中给出提示。
目标效果图+文字提示方式:这是OSTA采用得比较多的方式,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运用和技能提升。
纯文字描述方式:给定一些未经处理的图片和文字,根据题面要求综合使用图形处理工具(如:PhotoShop)加工素材,并使用网站开发工具(如:DreamWeaver)编写html+CSS网页代码,做一个完整的页面。可以是主页、列表页、详细描述页、交互表单几种类型。其中商品、教程、新闻的详细描述页面最为实用。这个阶段能全面发挥学生的艺术感觉和程序思维。
对于使用相同图形素材、有预定目标的Html+css课程作业和考试,则答卷结果是纯文本代码,不需要提交网页文件,仅需要提交代码到数据库就可以了。可以使用作业与考试网站系统来收卷:
有利于快速预览完成效果。
有利于有效记录提交时间。
有利于使用改卷程序来自动批改反馈。
有利于通过人机捆绑防止简单的抄袭与作弊。
有利于记录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点评。
对于需要学生自行处理图形素材的作业和考试,就需要增加文件提交系统,并对网页代码中的图形路径做适当的规定。
作业与考试,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与考试的命题和试题库建设,不仅是测量考生学习能力的基本手段,而且也是促进课程教学双边活动联系的纽带。与时俱进的作业与考试内容设计,是把握教学方向与目标的有利保证;分层次的作业与考试难度设计是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关键所在;清楚地表达作业与考试的要求,师生心念相同的桥梁;有技术的作业与考试系统,是调动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工具。结合技术更新和时代印记的HTML+CSS课程作业与考试命题和题库建设,必将为学生的学业提高和职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效益。
参考书目: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视觉界面;交互
俗话说:“一图抵过万语千言”,交互式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现在视觉界面传达信息的新方式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应用,它加深了人们对其表现出来的信息数据和新闻事件的理解,与此同时,使得界面上的抽象信息的呈现成为一种美丽、连贯和叙述性的事物。如何在应用新的设计语言和技术的同时,准确地把握信息内容并向受众传播;如何将视觉界面的整个可视化做到颜色、图形、图案和获取信息方式的合理性组合在一起;如何顺应受众的认知和体验需求,进一步促进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是我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该思考的问题。视觉界面交互式信息可视化不仅展现了信息之间的趣味联系,同时通过与人的互动增强了信息的关联性和亲和度,我们期待更多富有人性化的信息可视化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1. 信息可视化概述
信息可视化(英文: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是一门跨学科的设计领域,旨在研究大规模非数值型信息资源的视觉呈现,以及利用图形图像方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数据。可视化是基于人们的认知活动和对信息的再理解过程,它强调的将那些复杂、不可视的事物向可视的转变。
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是在计算机协助下,通过对数据可见的、 交互的表示,从而洞察数据,发现信息并利用图像图形学方面的技术与方法,向人们传递信息,帮助人们跟好的理解数据。
2. 视觉界面信息可视化的交互式设计分析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作为一门关注用户交互体验的新学科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由IDE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何为交互设计?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技术,它能够轻松的解释产品,并使受众在读取信息时感到轻松。首先交互设计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目标受众想要什么,关注什么,爱好什么,喜欢哪种方式去进行互动。还要对交互的本身进行扩充,不能局限于单方面的需求还可以结合多个领域的沟通,还可以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
从而开展对产品的界面的交互设计,让产品和它的受众间建立亲密的关系,从而有效传达信息给目标。这种可视化通过 Flash 或 Dreamweaver等软件的编程制作,将已经转换为图形语言的数据进行整合,依据科学数据以美学的形式展现,其呈现形态不仅仅是可以动起来的画面而且观者可以随着自己的关注点来跟媒体上的短片进行互动,相较视频信息图更为灵活。例如新媒介交互体验的案例,这是纽约一家专门为零售店铺提供界面技术支援的公司,他们推出的 Perch 产品主要是针对零售业店铺内的虚实互动装置作出规划,其实目前这类的应用已经很普及化了,一旦顾客拿起一个产品,更多的信息将被展示出来。以这种别出心裁的互动行为展示商品,不仅直接有效的传递商品信息,而且吸引了大量购买者的目光。从信息可视化角度来说,是通过计算机界面这个媒介,将抽象的信息数据用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形成一种人性化的、方便流畅的人机交互模式。
3. 视觉界面信息可视化交互式体验
在信息可视化的传递和分享过程中,用户首先看到的是整体数据所呈现出来的视觉外观。区别与最开始枯燥冗长的表格形式,信息可视化强调了它的图形魅力,与此同时,使得用户不会错过数据里所隐藏着的有趣P系。当交互的信息可视化给用户的第一感受是“简洁”或者“炫丽”时,其实是信息可视化视觉界面给人的感官体验,这种体验是用户本能的、即刻的反应,随后上升为一种内在的感受。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体验,只有亲身经历的感官体验,才能继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在视觉界面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提供给用户的体验主要通过感官、行为、情感的整体作用来共同营造。
3.1 感官体验
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和感知外界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所能获取的信息量占获取总信息量的70%,听觉占20%,其他感觉仅占了10%。人们更容易记住通过图形、图像、地图、动画等视觉形式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因此,视觉界面交互式信息可视化设计是信息传播及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信息可视化中的声音起到了对视觉图形界面的丰富和补充,依靠不同的声音,可以辅助信息可视化的内容制造出愉悦、舒缓、神秘、激进等气氛,并能提供给用户一些对信息的指引作用。其声音有两种形式:(1)在用户与可视化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声音起到提示用户操作准确性的作用。比如通过用户选择、点击某条信息数据,声音发出类似于简短的鸣笛声、相机快门声、石子落入水中的“扑通”声等,以此告知用户已选中或正在打开所选择的信息,这属于信息可视化中声音的功能性作用。(2)另一种声音元素表现为背景音乐,其作用是通过对信息可视化特殊主题的情境渲染,令用户能够产生沉浸其中之感。当用户全神贯注于可视化氛围中时,视觉图形利用人们视知觉的联想,听觉则进一步完善联想的真实性,比如以波浪纹表现时间及事件的可视化界面,辅以潺潺流水声,让人彷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时间如流水划过。例如:一个在线交互式信息可视化,名为The breathing earth。在这里用户可以看过全球每个国家的出生和死亡人数,以及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信息可视化的背景音乐一直是类似于下雨的毫无感彩的声音,其节奏与可视化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频率相对应,随着界面中数值的不断变化,在听觉,触觉和视觉感官共同刺激下,用户不仅能够印象深刻,而且也更能体会到可视化内容的寓意。
3.2 行为体验
在界面设计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提供给用户的行为体验首先是以可视化的可用性为基础。比如:可视化传达了什么信息含义?它都有什么样的交互方式?用户是否能够清晰理解如何操作?如果信息可视化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观和炫丽上,而缺失了其最根本的信息传达的功能,那它也只能属于华丽的躯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可视化行为体验中的可用性即它是否能使用户进行操作使用后达到获取信息知识的实现。多数信息可视化都能将信息内容呈现给用户,但却常常由于信息量的杂乱无章、毫无重点,而使用户陷入更为困难的情境中。因此,为了让用户在与信息可视化交互过程中获得愉悦的行为体验,需要分析用户的视觉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以及各国不同的文化等等,一个具有设计良好的信息可视化首先必须通过可用性测试,验证是否能够准确的传达信息并增加信息数据的连贯性和易理解性。
信息可视化中的行为体验与功能性和易用性有关,在视觉界面给人的第一感觉之后,行为层次的设计体现的是信息可视化与用户交互功能的实现。不同于传统平面媒体或网页中静态的可视化形式,交互式的信息可视化在用户浏览时提供给用户与信息数据一定的交互界面。例如通过放大、缩小、拖拽、点选、图层控制等方式实现一系列信息获取时的交互过程。界面中信息可视化的交互方式赋予了信息生命特征,体现了视觉界面设计的社会价值,同时也丰富了用户在行为层面的体验。
3.3 情感体验
视觉界面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在提供给用户感官上的数据美感和互动传递信息的基础上,会使得用户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意识和情感等多种影响。“积极的情感增强了创造性和广度优先的思考,而负面的情感集中在认知上,增强深度优先处理并把干扰降到最少。”因此,当可视化的界面令用户感到喜欢、享受时,则满足了他们视觉和心理的需要和期望,这会令整个信息获取和传递的过程更为流畅和易用。
把枯燥乏味的数据变成有趣美观的图形画面,不仅会令信息和事件变得清晰,同时在视觉美感、交互操作带来的乐趣和愉悦共同作用下能产生更多的共鸣感和探求欲望。
4. 结论
视觉界面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信息呈现方式不仅满足了用户对知识以及事件关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用户在互动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体验感。通过用户与信息之间的交互改变可视化的视觉界面,使得用户真正参与到与信息交流的环节中,因此,用户和信息可视化的交互成为了现在信息可视化的核心。与传统静态的信息可视化相比,视觉界面中交互式的信息可视化最突出的是其可交互性、可选择性,它提供给用户更多的自由,同时也加强了信息之间的联系。
在交互式信息可视化中,用户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寻求者和接收者,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方向去选择各种信息,以满足自己的不同需要。信息可视化的整个过程更像是用户去大型超市购物,超市尽可能地为用户提供各类优质的产品(视觉精彩、交互流畅的可视化设计)。交互式信息可视化将主动权交给了用户自己,在这里用户不仅仅是信息的解读者,同样是信息交流时的参与者和主导者,而其核心则是如何通过一种更为有效的表现形式将信息传递给目标用户,使得用户在享受视觉“产品”的体验下获得知识和信息。
[参考文献]
[1] 戴立玲等,《信息图形化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2] 龙尼・利普顿(美)著,、刘小麓译,《信息设计实用指南》[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 戴维・达博纳,阿诺基・P西(英)著,汤凯青译,《新编英国平面设计基础教程》[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 廖宏勇、张小纲编著,《信息编排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5] 鲁晓波、詹炳宏编著,《数字图形界面艺术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
[6] 王令中著,《视觉艺术心理》[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
[7] 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8] Jeff Johnson(美),著,张一宁译,《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9] Robert Spence(英)著,陈雅茜译,《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10] 覃京燕,信息可视化中交互设计方法探析[J],装饰,2007
[11] 吴桥,动态设计―新媒介条件下的视觉传达[J],新视觉艺术,2009
[12]李韦,信息图形化――浅谈图形在人机交互用户界面设计中的重要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
[13] 王赛兰,论交互设计中的信息可视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14]龙娟娟,信息图形设计中的情感因素[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15] 张尤亮,信息图形设计―信息图形设计在视觉传达领域中的应用[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