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范文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

第1篇: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交流沟通;方法;技术水平

目前社会正步入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但是,随着衰老的进展老年人会出现认知障碍,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降低,与外极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下降,所以学会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非常重要。

1 沟通与交流的必要性

1.1 影响老年患者有效沟通的因素 ①生理方面,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痴呆、疼痛、意识模糊、口齿含糊不清、失语症、语言障碍等;如双方距离太远、双方交谈的位置不平等、不安静的沟通环境、温度等;②社会方面,如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差异、浓厚的地方语言、使用专业术语、特殊习惯(怪癖)、话题选择不当、时间选择不当、偏见等;③心理方面,如焦虑、紧张、恐惧、忧虑、愤怒、害羞、态度、自卑等。

1.2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技巧 沟通的技巧不同产生的结果不同,或成功或混乱引起不安。临床中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沟通技巧,确保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有效性。

1.2.1 积极倾听 用眼睛、耳朵和直觉去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注意事项:表示理解和同情;不清楚的地方反复提问,弄清楚原因;想办法得到引起老年人发生问题的原因或帮助助老年人分析出引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鼓励老人进行交流,调动其解决问题的潜力;必要时保持沉默;避免争辩;避免过早下结论;避免打断对方的谈话;让老年人发泄出不良情绪,除非老年人要求帮助时不轻易提出建议。

1.2.2 对于处在混乱状态的老人,重要的是提供正确的答案,不是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

1.3 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情况 不仅要和老年人交谈同时还要和家属进行交流,不仅可以了解情况而且对建立良好的关系起到促进作用。注意的是在你来到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老年人的处境和情况是什么样的。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和老年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1.4 要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 老年人的听觉、视觉、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会逐渐衰退,与他们交流时要有耐心,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

2 交流与沟通的注意事项

称呼老人的名字要注意礼貌;交谈的内容要简单,说话要清楚,用简单的或短的句子;必要时重复说过的话;交流时要集中精力用眼睛注视着对方;给足够的时间让老年人说话,不能催促他们;使用封闭式问题即回答用是或不是;语调要轻柔不要唐突或大声;努力营造轻松气氛靠近老人坐或身体向前倾保持微笑;消除四周噪声,必要时握住老人的手给与情感支持。关闭电视或收音机;如遇到很难交流的老人不要心急最好先离开,过一会再来或用其他的方法分散他的不满情绪,并分析是否因药物引起相关情绪或行为的改变;如果不能交谈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如用图片进行帮助;交流前检查老人的助听器是否功能完好,检查眼睛是否能看清楚。

3 具有过硬的技术水平

第2篇: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范文

【摘要】老年患者在生理上出现明显的功能衰退,属于一个特殊人群,需要一些特殊的治疗以外,护理上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护理上,需要做到掌握合理的沟通技巧,使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方式相结合,强化沟通效果;皮肤护理方面做到保持皮肤清洁、防压疮、防皮肤破溃;对于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跌倒的现象,应预防跌倒的发生,更多地着眼于安全措施的布置,遇紧急情况快速地做出相应的处理。

【关键词】老年患者 安全措施 沟通技巧 皮肤护理

老年患者在生理功能上出现逐渐衰退,心理活动方式也极其复杂,莫名出现孤独感和失望感,感情上变得幼稚脆弱,容易情绪激动,生活刻板,看问题固执。老年人身体出现种种衰老现象,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趋向衰退,感觉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部分老年人因身患疾病而出现语言、意识的障碍,导致老年人心中积压起很重的精神负担[1]。

1 沟通技巧方面

老年患者沟通,首先要做到面带微笑接待,老年患者初次入院极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接待时保持和蔼态度,使其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老年患者反应迟钝、听力下降等可能会出现信息传递失真现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尽可能地做到近距离交谈,可以弯腰俯身,讲述时条理一定要清楚,突出重点,放慢语速,语调适中,语音柔和,交谈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患者听懂为基本原则[2]。沟通技巧上主要做到语速慢、耐心重复、用语简短、亲切触摸、保持微笑、语言手势配合使用等,最大限度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解除不良心理因素影响,调动起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沟通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指的是通过使用美好语言对病人产生治疗性的效果,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表达真实的治疗康复信息。非语言性沟通指的是通过使用身体语言达到上述目的的沟通方法,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等,起到强化沟通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对于特殊疾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不同身体语言表达。

2 皮肤护理

老年皮肤组织已经萎缩,不富有弹性,皮肤干燥,水分不足,多显皱褶,皮脂腺及汗腺分泌也相应减少,同时亦变薄,对温度、触碰感觉功能减退,因此当皮肤损伤后,修复能力较差,血液循环不良时极易发生压迫性损伤。正因为老年患者皮肤具有这些特殊性,在护理过程中就要做到保持皮肤清洁,增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勤擦洗又要防受凉,夏天出汗多时,要随时用热水擦洗,及时更换衣裤,尽量少用粉剂外涂,在潮湿情况下,保持皮肤干燥。[3]

对于瘫痪和卧床病人,护理人员要每班交接皮肤,防止由于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出现压疮,定时更换,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流循环。同时也要保持局部清洁,勿潮湿。针对于大小便失禁的老年患者,必要时可予会垫上卫生纸,并用温水清洗会阴及处,防止会阴及处皮肤红肿破溃。若出现皮肤红肿破溃、局部疮口形成,立即调换防受压继续加重,同时外涂药物治疗。再者冬天要注意热水袋的温度,不要使之直接与老人皮肤接触,防止烫伤。

3 安全措施

老年人不慎跌倒极易造成骨折、软组织损伤甚至脏器受损,严重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可以成为诱发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人住院期间由于病情或体质的特殊情况,难以预料地发生跌倒,因此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确立高危人群,加强预防措施。病区保证足够的亮度,光线分布均匀并避免闪烁,地面平坦而不滑,通道不应有障碍物,厕所、浴室要设扶手,以防滑倒等。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入院时要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驱症状,掌握发病的规律,在患者下床活动时给予照顾,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果发生骨折和脱臼,不当的搀扶反而会加重损伤,尤其是脊椎骨折的病人,若脊髓神经受到损伤,会引起截瘫。要先观察跌倒者的表情、神态等之后,询问具体情况,身体不适部位及分析严重程度后,再给予相应的帮助。若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应尽快通知医生。搬动老年患者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保持平衡,因跌倒的发生多数出现在既能活动又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身上。根据老年人夜间起夜多的生理特点,护理人员要给予更多夜间时间用于患者的安全护理上。

护理工作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与老年患者的沟通及护理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生活上的帮助,使老年患者在一种亲切、友好的气氛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侯燕,贺晓光,迟晓.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3):209-210.

[2] 刘祚燕.护士与老年科患者有效沟通的护理体会[J].华西医学,2009,24(9):250-251.

第3篇: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7级、2008级统招4年制护理本科生各两个班278名护生,男10名、女268名,平均年龄21.5岁。已完成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学、中医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科研等课程的学习。按等同原则将2个年级的一班140人归为观察组,二班138人归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及所学课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老年护理课程设计及教学的实施

两组均选用化前珍[3]主编的《老年护理学》,36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6学时。均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课;主讲教师及实验辅导老师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即课堂讲授理论,实验室上实验课。观察组具体方法如下。

1.2.1.1老年护理课程的设计

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3-6]初步拟定课程总目标,即一级目标,根据一级目标及教学规律细分若干个二级目标。根据二级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单元;根据每个单元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及形式,如讲授、精讲点拨、角色扮演、护生小讲课、讲座、小组讨论、指导护生查阅资料等。课程进行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的形式包括课堂提问、单元测试、过程评价、小组成员互评、护生自评、教师批改作业及发调查表等。对评价时发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反馈。方案确立后,聘请2名老年院高级专业管理人员、1名老年科护士长及1名主讲教师、1名实验教师成立专家小组,进行论证修改,最终确立课改方案。

1.2.1.2实施教学

在课程的第一节课首先展示并解析课程总目标。在每一单元及每一节课开始时首先展示目标,利于护生对本部分内容的把握。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第1、3、6单元理论学习结束后,组织护生到老年院实习。上绪论课时先由老年院管理人员介绍情况,参观老年院,之后分组与老人进行交流,了解老人在此处的生活状况、愿望及需求,课后每人交1份参观感想。在第3单元学习健康评估及相关量表使用时,再度进入老年院,选择有代表性且有一定沟通能力的老人进行交流,训练健康评估的技巧、方法、评估量表的使用。学习第6单元时,第3次进入老年院,此时课程已接近尾声,护生已初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基本具备了与老年人的沟通能力,能完成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此时,要求护生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老年人进行交流、健康教育及实施生活护理,如喂饭、辅助行走、轮椅运送、喂药、按摩、翻身、身体清洁等。对老年人护理时能关心体贴。课后组织教师点评、小组成员互评、护生自评,然后反馈矫正。

1.2.2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评价:①理论考试。两组均实行闭卷考试,由教务处组织统一监考。②实践能力考核。编制6~8个典型病例,主要考察对老年人的沟通交流技巧、健康教育、健康评估、日常生活护理能力等。两组考题相同,各6~8个签,约10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由4名非任课教师分两组盲法评分。③教学效果评价。由课题组成员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是否已了解未来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对老年护理工作产生兴趣及毕业后有到老年机构工作的意向等12项,每项均分是、否及不明确三级评价。于课程结束当天发出问卷278份,均有效收回。④实习出科成绩。全部课程结束3周后进入临床实习。选择2007级护生的实习出科成绩进行比较。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生理论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2。

2.32007级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出科考核成绩观察组54名护生中52名优秀,优秀率为96.30%;对照组53名护生中43名优秀,优秀率为81.13%。两者比较,χ2=6.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充分利用教改成果,实现培养目标

3.1.1以目标为中心设计课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按教材顺序从头讲到尾,每个单元及每节课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课程结束后,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客观依据。尽管部分院校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7-9],增强了教学效果,但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评价缺乏标准,课程目标是否实现难以衡量。目标教学正是克服了这方面的不足,它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高效运行的保证。即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护生主动学习、调控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10]。本研究正是利用了以往教学改革成果,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增强了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理论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观察组的自我评价亦相对高于对照组(见表2)。

3.1.2注重评价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出发点,而教学评价的结果又是调整教学目标的依据[11]。由于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而关注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注重“发展”的评价[12]。借鉴布卢姆的教学评价理论,目标教学建立了“反馈-调控“机制,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反馈矫正手段。本次研究中,将目标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引入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提问、随堂测验、作业评改、教师点评、小组互评、护生自我评价等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客观有效,并及时反馈,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技能水平。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达成度方面均相对优于对照组(见表2),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3.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2.1导入课程、激发兴趣

以“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这样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课程,以“我们老了怎么办?你了解中国的养老现状吗?”开始绪论的学习。通过参观老年院,请其中的管理人员介绍情况,使护生了解到中国机构养老的现状及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匮乏,激发了护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增强了深入了解我国养老现状的愿望。通过PPT课件展示国外养老院的照片,提供相关的学习网址,指导护生查阅资料等,使其明确了社会老龄化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查显示,在观察组护生中,了解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的达65.71%,对老年护理工作产生兴趣的占63.57%,毕业后有到老年机构工作意向的占41.43%;而对照组仅有35.51%,8.70%及6.52%。这一差异说明了该课程设计对提高护生对老年护理课程的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产生了作用,实现了课程的情感培养目标。

3.2.2灵活教学、增强效果

以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护生小讲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专题讲座、参观交流等。如到老年院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时,以小组为单元,提前预习教材、查阅资料,制定护理计划,遴选健康教育内容,课程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护生自评及小组成员互评。表2示,观察组73.57%的护生认为通过老年护理课程的学习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而对照组护生只有15.22%、14.49%。

3.3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在老年照护工作中,护理人员是老人护理照顾的思考者、设计者、指挥者和提供者[13]。而年轻护生与老年人年龄差距大,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生活需求不熟悉,从而影响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针对这一特点,课题组联系了本市规模较大、入住率较高的2家老年院。带领观察组护生走近老年人,亲身感受老人们的生活规律、身心特点、心理需求。6节实验课分3次进入老年院。绪论课后护生真实地感受到我国的养老现状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及对老年护理工作的兴趣。在第3单元学习健康评估及相关量表使用时,再度进入老年院,训练健康评估的技巧、方法、评估量表的使用。学习第6单元时,第3次进入老年院,此时,要求护生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老年人实施护理服务,进行交流等。培养了护生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

第4篇: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范文

预防褥疮长时间卧床休养非常容易出现压疮,为此,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保持床铺的清洁,勤换衣、勤洗澡。同时帮助患者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方法,引导他们学会轻拍背部和更换等方法,帮助患者血液循环。

排尿护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老年人的排尿规律进行了解,若需要外出或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时,应当提前排尿,若老年人有尿意时,应尽可能地帮助其快速排尿,不可憋尿;而针对顽固尿失禁的老年患者朋友,则应当采取留置导尿管的方法,帮助其顺利排尿。

心理护理、语言交流在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与老年人交流时,应当注意选择适当的言辞,避免给老年人的自尊心造成损伤。①在为患者介绍病情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专业的态度,不能出现不耐烦或搪塞的情况;②针对患者的隐私必须保密,对患者的合理要求给予其相应的帮助,而不合理要求则应当给予解释;③交流时,应以简单易懂的词汇,清楚明了地和患者进行沟通;④针对一些退休老干部,他们的自尊心较常人更强,且因为疾病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也就更强烈,非常容易出现孤独感和失落感,为此,护理过程中,可结合其原工作,给予适当的称呼,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⑤针对沉默少语且较为内向的患者,应以耐心和亲切的态度,帮助患者打开心门,同时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能够找到正确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提高护理技能纯熟的护理技技能,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对护士专业的信任态度,同时也能够使患者减少一些不必要承受的病痛。此外,在面对紧急情况下时,也更加容易以冷静的态度迅速做出反应。

饮食护理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衰退,消化功能也明显有了变化,他们的饮食应当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并多食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同时还应当注意各种维生素的全面吸收。并且根据不同的病症给予不同的饮食调整方案,改善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帮助患者更加健康地生活。

慢性病护理老年患者多合并各种慢性肺部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护理人员需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呼吸锻炼。此外,引导他们学会排痰的方法,对针对患病时间较长,咳嗽无力的老年朋友,则可给予其翻身拍背,在翻身的过程中,不可进行拉、推,避免给患者早晨高不必要的伤害,必要情况下,可在其骨隆处垫上棉圈或气圈。针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将其头部抬起30°-50°,后在其头部下方垫上软枕,并定时对其卧位进行调整,不仅能够有效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同样也可避免褥疮的出现。

老年痴呆护理老年痴呆是一种发展非常缓慢的疾病,大部分患者也无法清除表明发病为何时,并且当前医学技术,在该病的治疗上也尚无特效药物。为此,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各种痴呆的危险因素,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样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仍然需给予其拍背和翻身的护理。

排便护理老年人出现排便失禁的情况是较为常见的,但老年人出现排便失禁时,他们的心理同样造成非常大的打击,出现抑郁、消沉和孤僻等情况,护理人员需针对其原因及时帮助他们,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使其能更加积极地配合工作;针对瘫痪和昏迷的患者则需要帮助他们进行适当的翻身和按摩,还可结合针灸,帮助他们进行肌肉活动,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等现象。同时针对长时间卧床、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还应当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性和个人、床单等卫生。冬天注意保暖,治疗时尽量少患者的暴露区,病室温度保持在20℃-24℃。

第5篇: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范文

1确立目标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占社区医疗群体的大部分[2],根据老年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患病后只愿住院及生活环境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敌对情绪等。更迫切需要护理人员充分运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解决患者的各种护理问题,达到促进康复的目标。

2 将人性化融入护理服务过程

2.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从老人就诊开始,使用礼貌性语言,热情大方,微笑服务,给老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从理解的角度出发,说出的话语让老人感到欣慰。针对老人对各种反应相对迟钝,对待他们要认真耐心、态度和蔼、不厌其烦、吐字清楚,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2.2 主动服务 主动进行换位思考,用老人的眼光加以审视,充分理解和尊重老人的需求。经常开展“假如我是一个老年患者”的活动。主动与老人沟通,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针对不同个性的老人使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力争因人而异。使谈话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细微处下功夫 护理人员在每天的护理过程中应在细微之处下功夫,如在操作前用温和的语言向老人介绍该项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给老人摆好,盖好被子,放置呼叫器至床边。当老人询问病情或其他情况时,应热情、诚恳、准确的回答老人的问题,护理人员将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体现在为老人的人性化服务中。

2.4 做好人性化护理服务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且病情复杂,临床症转不典型。需要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护理人员要以老人的立场感受体验,理解老人的痛苦。与其谈话时要全神贯注地倾听,与其目光接触时要表达出关心的态度。适当地运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给人以亲切感和信任感。

3 应激效果评价

本科自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对社区728例老年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主动、真情、关爱问卷调查结果满意度在95%以上,老人对责任护士姓名知晓率95%以上,老年患者信息反馈表中97%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给予高度赞扬及肯定。这一现象的实施,对老年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一定的应激作用,达到满意的效果。

4 体会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包括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重视。调查提示: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因素诸多,特别是老年人在发现疾病是,心理应激状态与他们心理健康直接相关[2]。护理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体谅老年患者的情感,针对老年患者需求提供个体的护理服务。由此可见,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是确保护理服务优质高效的根本方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适应护理服务发展的动态目标。护士通过细致观察,用过硬的技术、亲切的话语、细致入微的服务、丰富的人文知识、良好的素质感化患者和家属,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使其老年人这一群体产生良好的满意度这一应激作用,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阙红珠.对门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黑龙江医药,2007,2(6):32.

第6篇: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范文

沟通或称交流,是指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沟通包括五个基本因素:沟通的背景;信息发出者;信息内容;信息接受者;信息反馈过程。 沟通的形式有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形式。护理沟通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利用一定符号载体,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自1995年开始,我国护理界逐步实施整体护理,这种新的护理模式重新界定了护士角色和工作的内涵,有效沟通成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核心和关键[1]。良好的沟通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进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了解,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投诉率,同时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促进患者康复,可见护患沟通的重要性。现就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患者群体如何达到更好的沟通做一综述。

1 不同区域患者

1.1 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在医务人员中约占60%以上[2],且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所以有效的护患沟通尤为重要。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调查显示护患沟通的频次、时间、时段以及沟通时的态度与所期望的结果存在差异。调查还显示患者希望护士更多的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身份进行沟通。住院患者由于环境的变化、对疾病的担心与不了解等因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希望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心。随着人们对健康内涵理解的不断加深,患者既希望从护患沟通中获得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以更好地配合治疗,也希望从护患沟通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所以,护理人员在与住院患者沟通时不仅要注意给他们讲解疾病相关方面的知识,还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建立公开诚实、团结友爱的新型的护患关系。

1.2 门诊患者:门诊是一个医院的窗口,是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门诊患者流量大,病种复杂,患者对医院环境陌生,有的患者甚至不知道该挂什么科或找不到相应的科室,需要做多项检查时不能最优选择检查顺序,这就对门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诊接诊护士对门诊患者要起到导医、咨询、护理观察、患者管理、护送患者、保障患者安全等作用,要主动热情的关心患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对从外地和农村来的患者更要多一份耐心和细心。另外,门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操作的同时要给予关怀,不但技术过硬,还要在服务态度上让患者满意,要与患者多沟通,适应做一些相关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1.3 急诊患者:急诊医学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病因、病理和急救治疗的专业。急诊工作的特点是随机性强,患者病情危重,病种复杂。急诊患者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就医时往往伴有痛苦和紧张不安的心理,情绪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对医院提供的服务的期望值远远高于其他服务行业的水平。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应用更多的沟通技巧,尽快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急诊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将其所遇到的问题交代清楚,注意患者的感受和信息反馈。同时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因急诊患者的特殊状态,患者负性情绪比较大,在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误解或不被理解,影响沟通效果,进而影响护患关系。在抢救患者时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主动排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在抢救进行的同时及时渗透、交流信息,沟通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及时反馈病情变化、抢救情况和预后转归。对于那些情绪激动的家属,应稳定他们的情绪,纠正其不良认知,最大限度地为患者减轻痛苦,达到护患共同参与的沟通模式。

2 特殊年龄患者

2.1 小儿: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患儿多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的宠爱,同时小儿还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患病后症状和发展过程与成人不同,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儿科护士更要认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疾病对患儿和家长都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只有做好心理护理才能使患儿和家长增强对医院的信赖和安全感,更好地配合治疗,促使疾病痊愈。儿科护士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加强与患儿家长的交流,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同时注意把握分寸,要与家长建立友好融洽的护患关系,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和迁怒,对不配合治疗和有无理要求的家长,使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和委婉的方式互相沟通,避免正面冲突。

2.2 老年人:1999年10月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10%。在今后几十年中,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将呈上升趋势,故对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应有足够的估计和重视。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有生理与心理方面的特殊性,从而使护患沟通有了一定的特殊性。老年人社会活动减少,缺乏倾诉对象等,容易产生孤独感、无用感,甚至有负罪感或被遗弃感等不良情绪。何康玲等[3]调查发现,老年人经常与家人、朋友交流可以降低其认知障碍率,提示老年人需要经常与外界交流。特别是老年住院患者,他们更需要护理人员与他们多沟通,对他们生理和心理都有积极的影响。护理人员在与老年患者交流时,要耐心倾听老人的叙述,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并给予充分的理解,设法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困难,使老年人有依赖感和安全感,与老年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与其诚挚交流,消除其抑郁、焦虑、孤独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同时要处理患者与家属得关系,对失去配偶或有孤独感的患者要求子女轮流陪护,对有自卑感的患者,家属要特别予以关心,给予开导,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4]。

总之,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护患沟通是实现以人的健康为目的的需要、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需要[5],可以使护士和患者达到双赢。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根据不同患者群体的需求,调整沟通的方法和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杨黎,苏爱华,孙霞.移情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1B):9596.

[2] 陈丽娜.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1A):3133.

[3] 何康玲,赵汉成,赵敏.交流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研,2009,23(5B):1271~1272.

[4] 刘勇.老年住院患者失眠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5A):1138~1140.

第7篇: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干预;抑郁状态;基层医院

作者单位:250309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中心卫生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大,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加上老年人“空巢”现象,不少老年人有抑郁和孤独感,基层医院的老年人患轻中度抑郁较常见[2]。但由于基层医院仍缺乏充足的专业护理人员,给护理干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故制定适合基层医院的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护理干预方法有很大的必要性,本临床研究根据部分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护理干预方法,并对120例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3个月,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HAMD评分,分析比较,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患者康复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0例,其中男56例,女64例,平均年龄(69.45±4.98)岁,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济南市长清区万德中心卫生院老年患者抑郁状态调查中发现病例,120例患者均为内科患者,其中心血管病54例,脑血管病47例,其他内科疾病19例。在本研究调查中12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处于轻中度抑郁,均排除脑外伤后精神障碍、脑肿瘤后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恶性肿瘤及药物性抑郁症。对120例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

1.2 方法 大部分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患者都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兴趣减退、语言减少、不喜沟通,护理人员和基层医院工作人员应积极和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需求、顾虑和恐惧,表示理解和接受,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疏导,消除患者思想顾虑,改善患者的心境,鼓励患者进行正常的生活与交往[3]。同时,争取其他老人以及家属的支持,避免对患者的歧视,多与患者进行正常的交往,多和患者一起生活与活动,培养患者正常的人格,培养更多的生活兴趣。轻、中度抑郁状态患者尽可能给予自我照顾机会,尊重患者、不引起患者反感为原则。鼓励患者自理的行为、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消除患者与其他人的隔阂,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培养患者的生活兴趣和生活能力,同时,让患者了解社会,关心社会,让患者能“发挥余热”,让他们觉得“老有所用”,减少他们的社会剥夺感、绝望感和自卑感。

对护理干预前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HAMD评分(包括总分和因子分),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护理干预方案,对所有病例进行护理干预,3个月后再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HAMD评分(包括总分和因子分),对患者抑郁症状的总分和各因子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护理干预的价值[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抑郁症状的比较,患者抑郁症状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的因子分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现在倡导健康的老年生活。做好老年患者抑郁状态的治疗护理工作,尤其是心理护理,早期康复治疗,对提高老年抑郁状态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发展,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5]。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研究显示,老年患者抑郁状态的不良后果主要有社会剥夺、孤独感、生活质量差、残疾、认知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躯体状况差、自杀和自杀未遂及死亡率增加等[6]。

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是基层医院老人的常见病,但由于基层医院仍缺乏充足的专业护理人员,给护理干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本研究根据部分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护理干预方法,并对120例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3个月,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120例中,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抑郁症状的比较,患者抑郁症状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的因子分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

基层医院的环境要求整洁、干净、温馨。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患者需要和其他老人、护理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活动,一起娱乐,互相沟通,以消除孤独感,改善情绪低落和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的人格,提高生活的兴趣[7]。同时,患者也需要幽静的休息和生活环境,以消除紧张感,让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放松。所以,基层医院需要有完善的活动区和休息区,让患者有良好的休息和活动空间,让患者有“老有所养”的满足感,消除患者的社会剥夺感和孤独感。

照料者长期面对患病的家人,难免有心理问题,感到身心疲惫,产生焦躁、对抗心理、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应理解照料者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精神支持。因此加强进行老年抑郁状态症常识的宣传教育,让照料者认识到老年抑郁状态症是一种渐进性以记忆障碍、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帮助照料者学会判断病情,教会其自我放松的方法,传授心理应对技巧以缓解心理压力[8]。根据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以提高照料者的心理素质和护理技巧。

在基层医院开展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护理的专项学习,指导患者学习抑郁症的相关知识[9],让患者了解抑郁症的病因、病情、病程,治疗和康复的过程,提高患者对抑郁症的认识,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自我减压、减少自责、避免悲观失望的方法,增强学习和生活能力,争取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信任和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10]。

加强生活护理老年患者抑郁状态患者常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睡眠质量较差,对这类患者要特别照顾好生活起居,了解患者的生活需求,保证生活用品、饮用水、药品的正常供应,督促患者按时吃饭、服药,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力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11]。

总之,在基层医院,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抑郁状态的康复有一定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蔡佩丽,陈凡.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当代医学,2012,18(17):111-112.

[2] 陈仁云,罗汝琴.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的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08,20(9):876-877.

[3] 杨玉平.老年患者脑卒中后不同时期抑郁程度及护理对策.黑龙江医药,2012,25(2):322-323.

[4] 王世忠,杨向东,朱秀琳.老年抑郁症及相关问题.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9):1372-1374.

[5] 邢凤梅,田喜凤,陈长香,等.离退休老年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14-115.

[6] 那崇坤,.老年性抑郁症的护理干预.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65-766.

[7] 罗鹏,廖涛,伍文彬,等. 轻度认知障碍与抑郁情绪相关性探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5):1824-1825.

[8] 陈秀梅,张惠阳.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干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77-78.

[9] 庞洪梅.老年抑郁状态症的预防和社区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3):103-104.

第8篇: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人 静脉穿刺 失败原因 护理对策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重要的给药途径[1]。特别是在心内科,经常遇到紧急抢救,要求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而心内科以老年患者居多,血管条件特点:血管壁硬化,官腔变小,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弹性差不充盈,皮肤松弛,血管滑,脆性大不易固定,血管易刺破等,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认真查找穿刺失败原因,实施相应对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502例老年患者行静脉穿刺,取得了较好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02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其中,男性260名,女性242名,年龄60-98岁,平均75.2岁。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者398例,约占总人数的79.3%;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静脉穿刺一次失败为104例,约占总人数的20.7%。

2 护理体会

2.1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

2.1.1心理方面 包括患者和护士两部分,患者的心理因素: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思维、记忆、感知、行为等方面出现衰退现象,往往表现为性情急躁、固执、自控能力减弱等特点。一部分患者因心理上产生恐惧、全身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痉挛,从而致使穿刺失败[2]。护士的心理因素:静脉穿刺过程中,护士受客观因素及种种情绪变化的影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紧张引起肌肉抖动、手颤动,致使定位不准,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2.1.2操作方面:穿刺部位的选择,老年人动作有时自己无法控制,适宜部位的选择非常重要;血管的选择;止血带的正确扎法及松法,有时松止血带不正确,易导致已成功穿刺的静脉发生肿胀;还有胶布的不正确固定方式都将导致老年人静脉穿刺失败。

2.1.3血管特点方面:老年人的组织及器官功能都随着时间发生退行性变化,末梢血管发生纤维化而失去弹性,静脉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穿刺时血管易滑动,导致穿刺失败。

2.1.4特殊的心内科老年患者:肥胖的患者,皮下脂肪很厚,血管又深又细,看不清血管走向。消瘦的患者,血管滑而浅,穿刺角度不易掌握。营养不良的患者,血管充盈度明显降低,静脉塌陷,血管弹性差,管腔狭窄。长期输液的患者,心内科患者经常反复住院,药物长时间刺激局部血管,血管本身脆性大,穿刺部位易造成液体外渗,引起皮下水肿,组织积液,遮盖了血管,给静脉穿刺造成困难。

2.2 针对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的应对措施

2.2.1老年患者在以往输液过程中若有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痛苦经历的,再次输液时会表现出紧张惧怕。护理人员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对患者做好安慰工作,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积极得配合治疗工作。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时,良好的心理状态很重要[3]。精神过分紧张、情绪波动等都可导致穿刺失败,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护理人员应努力培养其沉着冷静、自控细致的心理素质,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对老年患者进行穿刺时,应热情和体贴,使老年患者很好地配合穿刺,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2.2穿刺部位的选择,老年人经常有不自主的活动,穿刺时尽可能避开近关节处。血管的选择,遵循保护血管,从远心端开始的原则,根据老年患者的意识状况、病情需要、要求、合作程度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免再次穿刺。正确应用止血带,扎止血带松紧适宜,止血带扎在穿刺部位上15cm处,该距离既不影响老年人静脉的显露,而且很少由于松止血带而刺破血管[4]。太远的距离无法固定住皮肤和血管,太近的距离在松开止血带时会震动到穿刺部位,针头容易滑出。松止血带时可采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柄,食指固定于穿刺点上方,再用右手轻轻松解止血带[5]。胶布固定法,将第1条胶布固定于针柄,带消毒棉的一条对准针眼处,再将硅胶管绕圈后用第三条胶带固定在前两条胶带上。该法可有效减少胶布与皮肤的接触面积,降低胶布对老年患者皮肤的损害,提高患者满意度[6]。

2.2.3正确规范的操作。患者在输液时手自然放松下垂弯曲,不需要握拳,常规消毒后,护士可用左手握住患者四指跟部,拇指绷紧手指根部皮肤。不握拳时静脉血易回流,止血带下端静脉非常充盈,易于穿刺,从而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自然放松明显优于握拳,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可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7]。

2.2.4特殊患者采取不同的进针角度和方法。肥胖且血管不易找到的患者,根据解剖位置,先摸清血管走向,再在皮肤上标出血管位置,同时采用45角进针,见回血后沿血管走行方向平行进针少许[8]。血管细而且表浅的患者,进针角度应小些,以15角左右为宜,针尖进入血管后走行不宜过长,以免刺破对侧的血管。体瘦血管较滑的患者,适合采用60角正面进针,避免从血管侧面进针。对于水肿的患者,用大拇指在选择的静脉位置轻轻按压,有近心端向远心端进行推压,静脉明显露出,护士左手固定好露出的静脉,常规消毒后进针[9]。

2.2.5血管充盈不良的老年患者,穿刺前切忌拍打,可在局部行湿热敷(55℃~65℃),使局部组织温度增高,血管扩张,恢复弹性,用棉签蘸75%的酒精涂在局部皮肤上,血管清晰可见,有利于静脉穿刺的成功。

2.2.6长期输液导致血管僵硬,而不易穿刺的老年患者,可采用土豆片贴敷法,把新鲜的土豆切成薄片,贴在血管上,土豆有软化血管、提高血管弹性的效果,有利于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3小结

心内科老年人静脉穿刺的成功有赖于护理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同时也离不开患者的信心与配合。护理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熟练的技术操作,最佳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争取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对不同老年患者的血管选择和静脉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是取得穿刺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红英.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分析[J].健康必读,2013,(10):341.

[2].赵丽勇.如何提高特殊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的成功率[J].吉林医学,2007,28(6):836-837.

[3].叶奕乾.普通心理[J].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4:25-30.

[4].王晓燕.止血带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4):1105.

[5].陈月珍.吴文珠.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成功后液体外渗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7(2):136.

[6].刘慧.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的改进[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4.

[7].陈丽丽,张智慧,张文超.静脉穿刺流程中需特别注意的技巧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8,32(6):465-466.

第9篇: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 老年人;影响因素;睡眠质量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唐山市区离退休老年人300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28份(76.0%),男性130人,女性98人,年龄50~ 94(67.8±7.9)岁. 采用汤慈美等[1]睡眠状况调查量表,该量表共7项,其中睡眠充足情况含4个选项,其他6项含5个选项. 其中的内容按照睡眠质量的好差进行排序. 每项按照1~4分或1~5分评分,合计总分,每人得分7~34分. 采用自行设计的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影响睡眠相关行为等.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X2分析. 总分大于14分者说明有睡眠质量下降情况. 228人中总分15~20分者100人(43.9%),男55人,女45人. ≥21分者(平均每项3分)38人(16.7%),男17人,女21人. 7项中选择5分者73人次,选择4分者215人次,选择3分者338人次. 说明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睡眠问题,且女性更差. 下例与老年人睡眠习惯有关(表1).

2讨论

睡眠是人类生存必需的重要过程,睡眠的好坏与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国外研究显示,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与其心身健康状况密切相关[2-3]. 睡眠障碍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失眠者常伴有情绪障碍,以焦虑状态多见,由于兴奋性增高、过度敏感,使情绪不稳定,严重者可失去控制. 还可损害记忆能力,严重者可损害认知 功能,甚至出现行为紊乱[4]. 针对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改变老年人对睡眠的错误认识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睡眠行为习惯,提高睡眠质量,使失眠症状得到改善. 调查显示16.7%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碍,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数的不断增加,对于老年保健问重视. 睡眠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建议全社会都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关注老年人的睡眠,表1不良睡眠习惯与老年人睡眠质量(≥3分)的关系尤其是帮助老年人提高睡眠质量. 更加重视老年女性保健,因老年女性对家庭关系、儿女前途、甚至第三代人的生活琐事较男性更为关心,处于家庭生活的中心,容易受家庭生活影响[5]. 改善目前较差的睡眠状况,从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多失眠和易醒,早醒[6]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问题. 且许多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睡眠. 有不良睡眠习惯者与无不良习惯者在睡眠质量评估逐项中显示有差异[7]. 因此,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鼓励规律睡眠,参加社会活动,进行阳光浴和户外活动,夜间避免过度饮酒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建议白天适量短时间睡眠,创造有利于睡眠的环境,调整睡前情绪和心理,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掌握促进良好睡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慈美,芦宋玉,王全明,等. 气功在改善老年人睡眠中的作用[J]. 老年学杂志,1990,10(2):97-98.

[2] Beullens J. Determinants of insomnia in relatively healthy elderly. A literature review [J].Tijdschr Geriatr, 1999, 30(1):31-38.

[3] Kim K, Uchiyama M, Okawa M, et al. An epide miological study of insomnia among the Japanese general populatiaon[J].Sleep,2000,23(1):41:47.

[4]Harvey AG. Acognitive model of insonia [J]. Behav Res Ther, 2002,40(8):869-893.

[5]邢凤梅,田喜凤,陈长香,等. 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