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本的护理知识范文

基本的护理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本的护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本的护理知识

第1篇:基本的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设备选购;成本核算制度;施工机械

近些年我国在施工及工厂产业链运转中机械设备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机械设备为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与此同时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工作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机械设备成本控制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总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和制约,探究、分析出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就能很好地节约成本,帮助企业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经营效益。

1提高设备成本重视程度,全面开展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工作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工程建设要求的提高,机械化施工被广泛应用到了各工程项目中,通过各种类型的施工机械的应用,有效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施工的规范性、精确性,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设计要求[1]。施工机械作为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管理情况也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必须要提高设备成本重视程度,从设备购置(建造)开始到报废处置均要做好各项费用的管理工作。例如在工程开始阶段,可以参照和以前施工条件、结构相似的工程,利用成本评估方式分析得出需要预测的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以便购买适合工程使用的产品设备;在设备的使用上要注意设备性能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增加额外成本;及时报废维修成本过高的机械设备等。通过全面落实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为企业发展中机械设备更新、施工成本制定等提供有效的经验支撑,促进施工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2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为成本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良好的制度能够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规范,保证企业的运作活动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成本控制依据过于简单和表面化会导致部分企业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工作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企业很有必要设立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具体如下:(1)构建完善的机械设备、零部件的采购、验收制度,保证机械采购价格合理、质量合格;(2)构建制定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人机定位制度以及机械档案管理,编制《设备操作指导书》、《设备维修保养手册》等,有效保证机械设备使用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不必要的成本增加;(3)构建设备集中检修管理制度、零配件管理制度、设备大修和报废制度,有效维护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维持其正常使用寿命,确保机械设备保值、增值;(4)构建施工机械设备成本核算制度,通过落实相关核算、分析工作,明确施工机械成本盈亏情况与影响因素,由此为施工机械成本管理、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增强设备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培训、考核

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者、管理者均是人,因此对施工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在相关人员的管理上,包括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施工机械设备相关员工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培训和考核两方面:(1)要制定出完善的业务技术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工程机械领域中微机技术、电液控制技术等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类技术较为先进,要想用好、管好、保养好这些机械,发挥机械效率、控制机械使用成本,则必须保证相关人员全面了解机械设备的技术特性、使用性能等,实现科学操作、维修养护与管理。机械设备操作、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分为3种:(1)不定期的培训,根据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需求安排培训工作,如:由设备商、厂家针对某一系列或是型号的设备的使用管理进行培训,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坏,影响机械设备使用成本;(2)定期培训,包括短期集中培训、分期轮训等方式,主要是根据员工实际工作需要,按职务层次确定培训内容,以业务知识为主,根据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发展需要,更新员工知识体系,通过培训要求管理人员业务知识水平提升,实践能力增强;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具备必要保养、维修能力,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机械原理、构造、性能、用途,会操作、维修、排除故障;维修人员则是做到“三懂、四会”,即懂技术要求、质量标准、验收规范,会拆检、组装、调试、鉴定。(3)在员工的薪酬方面,应制定出完善的的绩效考核制度,让薪酬与绩效挂钩,多劳多得,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及时淘汰落后设备,增加工程所需的关键设备

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闲置设备要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率。(1)建立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操作性强的分析调查的规范流程,将单位所有的机械设备都纳入监控的范围内,监察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运作状况,一旦发现设备老化、性能异化时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及时淘汰落后设备,这样就能够避免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浪费。(2)在设备的选购上也应当把好关,按照施工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机械设备,确保设备选型的科学、合理。在保证减少设备老化带来损失现象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因为选购的设备不适用而导致的闲置浪费现象。及时淘汰落后的机械设备能够保证企业保证其生产效率,在单位时间内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及生产任务,同时也能杜绝因为设备老化而导致施工、生产停工的现象发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水平影响着生产任务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在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细节决定成败,机械设备在一个企业的生产链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对其成本进行管理能促使企业将成本控制落到实处,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好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第2篇:基本的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护理 实习学生 基本情况 调查报告

1、目的

此次调查为在于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树立高职护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既有专业技术知识,还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用以体现现代护理专业的特色,并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岗位任务的要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尽快完成由"准社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展开此次调查。

2、范围

3+2护理专业实习学生215人参与,回收有效试卷211份。

3、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试题分两大部分,选择题部分和问答题部分。选择题20小题,属封闭性问题,即学生必须在规定的答案范围内做出选择。问答题部分设4个小题,所设问题全部是开放型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采访提纲,即学生可以根据看法各抒己见,采取无记名方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调查由实习科统一组织试卷发放与回收,然后再对调查试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4、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实习生概况、实习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人际关系与协调沟通能力、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四大项的20小项内容。

4.1 实习生概况

(1)实习生性别;(2)实习医院;(3)实习生活的适应状况;(4)对实习工作的态度

4.2 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程度

(1)是否喜欢本专业;(2)对护理事业的了解程度;(3)对实习现状的满意程度;(4)对学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5)对实习中转科室实习的态度。

4.3 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

(1)能否与医务人员、患者关系和谐相处;(2)和带教老师的关系;(3)与他人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及出现障碍后的调节方式。

4.4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1)对实习环境满意程度;(2)对自己的就业前途是否感到困惑和担忧;(3)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感受。

5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内容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5.1女性护士绝对占优,实习场所单一,适应实习生活但缺乏吃苦精神

实习生中女生占93.4%,属绝对优势。实习地点分布在32家医院,其中市级三甲医院8个,二级综合医院24个。从实习医院可以看出,实习场所单一,不利于学生将来从事基层工作。能适应实习的生活,并按照规定上下班,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28%实习生认为实习场所脏、乱、差,从而不愿实习。(见表1)

表1 生源概况的调查

5.2 喜欢所学专业,但不能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对就业前景抱悲观态度

调查中回答喜欢自己所学专业的占93.8%,但对自己将来的就业环境和工作性质了解的只占65.4%,认为专业能力欠缺的有85.3%,而以南丁格尔为偶像的仅占58.3%,这表明学生既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信心,也缺乏精神上的动力支持。认为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认为合理的占84.4%,但在开放性问题回答中认为理论脱离实际工作,应用困难。再有对将来从业所必需的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比较重视,有75.4%的人能正确认识,92.4%的人准备考取护士资格证。但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只有31.8%的人知道《护士条例》。(见表2)

表2 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程度的调查

5.3实习生与医患沟通存在障碍,能配合带教老师工作,但关系淡漠

在人际关系方面,有60.2%的实习生表示与医患沟通存在障碍。在开放型调查中,在回答你如何处理医患纠纷时,多数同学表示要讲道理,将不通或被误解就不去解释,保持沉默或自我调节。实习生认为自己能配合带教老师工作的占86.7%,但由于转科室时间短,师生关系淡漠,交流少,相互之间不了解。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带教老师的形象,是和蔼、可亲、朋友式的,且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质高。(见表3)

表3 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的调查

5.4理想与现实反差大,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感到渺茫

在调查中,有95.7%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认为有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感到困惑很大的占87.7%,只有45.5%的学生经常思考人生意义、目标。在开放型试题调查中,学生认为母校在加强专业理论培养的同时,应给她们更多地实践机会,以增强专业技术能力,并且要使职业生涯等课程更接近就业实际,对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开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见表4)

表4 理想与现实反差的调查

6、建议

通过对实习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实习生现状,学校要加强高职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和宣传力度,扩大男性护士的招生培养力度,改变女性护士一边倒状况,满足医院对男性护士的需求。增加学生实习、见习的机会,采取措施改变学生只在三甲医院实习的现状,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机构的状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从心理上做好思想准备,为将来做好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奠定基础。

针对要根据实习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实际,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缩短在校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的差距,学校应和医院结合,经常邀请临床护理工作者到学校开讲座和座谈,传授临床经验。护理专业课教师要定期到医院接触临床,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以便应用于日常教学。并结合实际,为实习学生分期制定目标,不断积累经验。实习初期:老师应先试教,使她们掌握要领,及时加以指导纠正,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方法,使护生在短时间适应环境。实习中期:老师应适时激发她们的积极性,尽量给她们提供操作及书写机会,但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以分析,加强道德素质培养,使她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习惯,了解工作职责及核心制度。实习后期:在实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可增加她们的工作量,鼓励参加重症及疑难病例的讨论,书写标准护理计划,培养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即将担任的护士岗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在专业教学中引入医学人文知识教学,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并帮助学生通过其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归属感的内容充实有物,从思想上和专业能力上坚定从事并热爱护理工作的信心。

针对学生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疏通师生沟通的渠道,建立校园心理疏导园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件。同时针对实习生实际建议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模拟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扮演,练习如何接诊、如何鼓励患者、如何交代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学会语言的组织、语气的使用、动作神态的展示。练就自然得体的交往技巧。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沟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其主动沟通、协调的能力。

针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问题,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基本点,学校要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各种形式,把“三观”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可结合实例,请优秀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先进事迹讲座;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护士专题讨论等活动。让她们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且要从新生入学开始直到毕业,进行学生就业观教育,使其能够准确定位,立志在社会需要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4(2)

[2]比忠梅.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

第3篇:基本的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日本 户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尚不完善。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主要分为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四种。

(一)廉租房建设。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城镇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相对低廉的保障性住房。这是一种针对困难群体的非市场化住房保障方式。经过近些年的试点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租金配租为主、实物配租为辅、多种方式并举的廉租房制度,对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证市场机制的良性运作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廉租房制度在整体发展态势上与居民的期望和长远目标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

(二)经济适用房建设。

经济适用房是一种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半市场化方式的住房保障制度,由政府通过减免土地出让金或提供土地补贴、减免税费等方式建设。1991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经济适用房的设想。1998-2003年,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2005年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各种违规现象,经济适用房的存废因此也成为社会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此后,经济适用房建设增长放慢。2008年以后,这种情况出现改观。

(三)公共租赁房建设。

公共租赁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水平,面向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从2006年开始,各地纷纷开始进行公共租赁房试点探索。2009年以来,针对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一些城市大力推动公共租赁房建设。2010年11月,住建部等三部委明确提出,从2010年起,各地在确保完成当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务的前提下,可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不低于10%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等,统筹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四)限价房建设。

2006年5月,建设部等九部委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首次提出“限价房”的概念,即“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限套型”、“限房价”的普通商品住房,又称作“限价商品房”或“两限房”。与一般商品房不同的是,限价房在土地挂牌出让时就已被限定房屋价格、建设标准和销售对象,政府在对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和合理利润进行测算后,设定土地出让的价格范围,从源头上对房价进行调控,因而带有明显的住房保障性质。

二、日本的住房户型设计理念

(一)精致户型。

日本的住宅空间一般都很小,被人称为“火柴盒式的家”或“兔子窝”。基于本国国情,日本人在住宅户型设计上坚持小而实用的理念,着重发展50-80平方米的中小户型,通过对角落空间和可折叠家具的使用,提高小空间的实用性。日本集合住宅布局一般是小面宽(4-6.6米)大进深(≥10米) ,住宅平面布局紧凑,空间多变、连贯、舒展。住宅多是外廊式结构,从北侧入门,户型平面呈十字形,即户型中间为走廊,卧室在住宅入口玄关附近,沿走廊两侧布置,并不强求南向。住宅中部一般为卫浴空间和厨房;起居室则位于最南端,一般与餐厅相连,共同构成就餐起居空间;和室作为日本特有的第二起居空间,一般与起居室相邻设置,推拉门可以打开、摘下,可间接采光而不必直接临窗,从而节省了面宽。

(二)精心设计。

精细化设计是中小户型住宅具有高水准的保障,能够在有限空间面积下,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由于日本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日本的住宅设计非常注重对空间的精打细算,开间一般在 6-8米之间,正面的南向面宽不大,进深采用外廊式的比较多。日本住宅的精细化设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储藏为先,设计个性。日本的住宅设计与居民的生活需要有相当高的契合度,如门口的玄关,除了设计成换衣服的空间,有些还设计成细致的储藏空间,既能充分利用空间,也能给人家庭的温馨感。(2)功能引路,构件标准。日本人一般很少设计有明确区别的主次卫,卫生间中的洗浴池、盥洗台和马桶都是区分开的,这样既不影响使用也不会造成空间浪费。构件的工业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也高,构件的精细不仅体现在材料上,而且还体现在连接、构造处理的巧妙与精致上。每一个构件的铆合、交接都经过精心的处理,在设计中还会考虑到构件的维修、管理以及使用寿命等。同时在设计中也非常注重节能,能够综合考虑声光热、日照等多方面因素。

(三)时尚设计。

虽然保障性住宅属于国家公有住宅,是解决社会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一种住宅形式,但它本身具有整体社会财富的属性,是整个社会财富、智慧与创造力的象征,具有社会意义。另一方面,由于保障性住宅属于政府项目而非私人项目,就更便于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设计者对生活便捷、个性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加入时尚元素,创造出时尚空间。(1)个性化设计。在现代日本的住宅改造中也能体现出设计师对使用者个性需求的考虑。在住宅的改造项目中,设计师会根据整个家庭的家庭结构、成员的兴趣爱好、成员的年龄等特征,设计并打造出与家居格局相适宜的生活设施和储存空间。(2)潮流设计。在设计材料不断更新的今天,个性鲜明的建筑表皮、材料质感都成为新住宅设计的有利支撑。无论是室内涂料特性、构件形式还是外表皮色彩、质感都增加了保障性住宅的时尚感。

三、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的启示

(一)提倡个性简朴的生活理念。

政府应引导择居观念的改变,在广大民众中宣传具有个性且简朴的生活理念,引导年轻人务实的生活观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态度,减少因过度追求奢华而产生的不切实际的择居观念,以此控制民众对高档奢华住宅的追求。日本住宅的套型面积和开间进深与我国一味“求大”、“求洋”、“求面子”的住宅设计大异其趣,其切合生活需要、精细、舒适的小空间设计都值得我们借鉴。

(二)住房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应制定规范、明确的住房标准和规范,对住房市场与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和使用人群做出明确界定。除住房的面积标准外,对家庭成员的年龄、职业等也应有相应的限定。针对不同收入、年龄、家庭状况的人群应制定出人性化的住房标准。对于租用条件、年限、出租房的退出条件也应有详尽的规定。

(三)保障性住房要注重实用性。

突出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感和实用性,让保障性住房成为全民生活与消费理念的时尚先锋。虽然公共住房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民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作为主要针对社会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建设,其更应当体现和代表时代特征。在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通过对隐藏空间的精致设计以复合、高效地利用住房中的每个角落,以拆装方便的构件的使用,为每个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生活空间。当保障性住房也能够成为设计精品时,相信低收入群体对社会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提升,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 要注重配套的完善。

针对保障性住房普遍区位条件较差、使用人群混杂的情况,应建设完善的配套与环境。在我国,常见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是在落后区块“见缝插针”就是被甩到城市边缘的未开发地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不能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条件,如不便捷的公共交通、缺少医疗卫生与教育机构等。在这种情况下,保障性住房的用户只能与周边的其它社区共用一套配套设施,这必然给日益膨胀的城市基础设施带来更大的负担。加之保障性住房的高容量,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激增也会造成局部地区的供水、供电及排水等问题。因此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必须采用独立规划、整体配套的方法才能解决整个居民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配建公共交通体系。

应完善保障性住房在紧凑格局下对大运量高速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节约空间、高效整合资源而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必然带有高密度、高容积率、高人口流动性的特点,因此只有配建快捷便利的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才能使整个保障性住房开发片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超声.保障房建设资金存缺口,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新民晚报,2011-06-02.

第4篇:基本的护理知识范文

湖北省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在贯彻《湖北省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鄂政发〔1995〕111号文件)基础上,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凡超过的,力争3至5年内逐步降到20%。目前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尚未达到20%的地(市)、县,不得借统一制度之机,擅自提高企业缴费比例。少数地、市、县(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目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20%或调整原有企业缴费比例的,须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从1998年元月1日起为职工本人缴费工资的4%,以后原则上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加快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速度。

三、从1998年元月1日起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1997年12月31日前已为职工建立的个人帐户储存额予以保留,并与统一制度后职工个人帐户储存额合并计算。从1998年元月1日起职工调动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1998年元月1日以前的只转移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

四、凡1996年元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单位和个人同时缴费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五、1996年元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单位和个人同时缴费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六、1996年元月1日前参加工作,1996年元月1日以后退休且单位和个人同时缴费(含视同缴费)累计满10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按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0%的比例计发。鄂政发〔1995〕111号文件规定的基础养老金高出20%的部分,纳入过渡性养老金仍按省政府111号文件规定标准和办法计发。从2001年开始,对基础养老金仍按鄂政发〔1995〕111号文件规定调整,直到20%为止。

七、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尽快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要抓紧落实国家提出的扩大覆盖面计划,重点加快三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步伐,有关部门要配合劳动部门,尽快制订《湖北省城镇私营企业员工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办法》。

八、加快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步伐,力争2000年实现省级统筹。

九、劳动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国家现有的退休政策,各地不得自行放宽退休条件,任何企业都不能自行办理职工退休审批手续。企业职工凡没有经过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退休审批手续的一律无效。

十、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要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财政、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

第5篇:基本的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门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应对政策

急诊是医院救治病危病人的一个重要的场所,病危病人具有多种情况,具体的伤情也是比较复杂,并且病症也比较集中,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我国的急诊急救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急诊医学是很多专科的门诊基础,要不断强化医院的急救和院内重症患者的监护治疗,这也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急症护理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护理是一门应用最少数据,使用最短时间,并且应用最佳的技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作为年轻的医学护理的专业,它包括了所有的临床护理的急症处理,伴随着护理人员健康快速的发展,急诊的护理专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团体的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严谨的处事态度,高效的工作效率,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等[2]。

一、门急诊中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症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到很多学科的参与与求助的,急诊护理对于病人常常设计到很多学科和专科。同样这也就要求急诊必须作为医院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救治。由于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急诊的护患关系是比较短的,病人的病情比较危急,情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我国急症护理的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整体的护理理念欠缺,护士在接诊、分诊的理念比较落后,专业技术也不是很熟练,抢救物品和管理不够完善,护士抢救的意识不强,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护士队伍的年龄比较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比较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缺乏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

二、急诊护理的解决措施

1.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的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化护理作为基本的指导,以护理的程序为基本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管理,以其中一种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护理理念,根据护理对象的心理、文化、精神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最佳护理方案。对于急诊的护理专业来讲,更为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疾病,需要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各方面反映,而不仅仅是器官或是组织发生改变。护理工作主要就是由医院延展到院前,主要就是以救治病人的生命为基本的出发点,快速地开展和识别现场急救的情况,在医院内,要由简单的护理扩展到组织协调多方面的护理,使病危的病人在最短的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另外,作为一名急诊的护士,最好能够体恤病人的痛苦,能够同情病人的困难和遭遇,要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不断的创造积极的条件,尽可能的满足病人从心理到生理到社会各方面的护理需求。给病人提供一个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

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的本身理念得不到医务人员的认同,这样再好的工作理念,在先进的护理理念都是没有用处的,这样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要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将这种服务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先进的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理可查。

2.要不断提高门急诊重病症的护理情况

门急诊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快速性,对护士专业的技能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根据急救工作的基本流程与急救工作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完善,急诊的门诊要不断的完善,要加强重症护理的治疗工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临床的监督机制,以及抢救设施的严格管理,提高急诊病症的护理水平,并且由单纯的被动方式转化成为积极主动的护理病人,体现更为具体的护理工作,对于急救中出现的相关特点能够更为准确的反应。因此,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各种操作的流程,规范护理的行为,这些与护理质量都有一定的关系。

3.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

要不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的意识,要有效提高急诊的护理情况,减少急诊急救中出现的医疗纠纷,要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不断加强季节业务的培训,不断保障护理质量的安全,要不断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保障急救整个过程的安全。要加强业务工作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急诊的抢救过程中,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就必须增强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对于急诊急救病人要及时、准确、完善的救治,对于拒绝接受救治的家属,要耐心的劝导,并且要记录上签字。若是,发生医疗纠纷,要注重自我保护的能力,消除护理引起的纠纷,要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避免医疗纠纷情况发生。

4.注重护理人员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重病的患者,突发的病情比较多,抢救的仪器比较复杂,急救技术也比较复杂,新技术,新理论比较多,护理人员的角色比较多元化,不仅仅要求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具备,并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判断思维。

三、急症护理的发展

急诊护理人员的队伍要更专业化,急诊护理人员是疑难杂症的服务者,要彻底掌握抢救的基本技能,和领先的服务水平,并且培育一批能够全身心投身于急诊岗位的专业化队伍。我国目前医院的急诊科是属于空白的阶段,这样很容易导致急诊医学和护理并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衔接过程,这样也制约了专科医疗的整体的发展水平。

急诊技术要求规范化,急诊重症的救治,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就必须要形成一系列的急救规范,不断的完善急救的水平,从细节做起,不断加大管理力度,

不断提升专业的护理技术,不断规划工作的具体方向。急诊护理的知识多样化。急诊护理因素比较多,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数对于个别的突发案例和急救情况。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候,要运用职业的水平,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注重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建立雄厚的知识平台,专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急诊护理的范围存在一定的社会化。现代急诊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急救情况上,还有一些疑难杂症,所以必须要培训处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这样才能够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

【参考文献】

第6篇:基本的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吸入治疗 哮喘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08-02

本文主要是谈论针对需要进行吸入治疗的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回顾性分析我院对于哮喘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哮喘病患者共110例。患者年龄在45岁到60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共60例,女性患者共50例。入选患者均符合哮喘病诊断标准[1]。

1.2 吸入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哮喘药物,包括平喘、镇咳以及抗感染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在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吸入治疗。采用空气压缩机,并且将药物万托林以及普米克作为雾化液装入喷雾器内。患者使用面罩将药物用口鼻吸入。每天进行3次的雾化吸入治疗。

1.3 临床护理要点。

1.3.1 吸入前护理。由于哮喘发作,患者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特别是老年患者。当患者出现恐惧状态时,会加剧哮喘发作导致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降低。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吸入治疗前,需要陪伴在患者身旁,向患者讲解雾化吸入治疗的基本知识,并且尽量使得患者的机体能放松,减缓其紧张状态以及情绪。告知患者吸入治疗的优点,没有入侵性损伤,不会引起痛感以及局部浓度高起效快等。在进行吸入治疗前需要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吸入面罩。保持吸入治疗室的环境处于适宜状态。一般温度在20℃~23℃,湿度在60%左右是最适宜。

1.3.2 吸入治疗护理。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进行吸入治疗。一般患者最好采取坐位或是半卧位,尽量将膈肌下降,扩张胸腔,对于雾化吸入时肺部能充分的扩张,吸入更多药液,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加治疗效果,增加有效的吸入量。另外,为了避免使得药液流出,应该要告诫患者保持装有药液的雾化杯保持垂直。对于第一次进行吸入雾化治疗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全程陪伴患者进行治疗,以指导患者以正确的、姿势等接受治疗。在患者接受雾化治疗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并且叮嘱患者要用口将雾化嘴紧紧包住后进行深呼吸,然后利用鼻孔将气体呼出。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在旁轻叩患者背部。在患者接受吸入雾化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陪伴在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有任何不良反应,以及咽喉部的刺激应激反应。若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帮助患者进行处理。患者的雾化器应该是一人一个,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1.3.3 吸入后护理。患者在接受吸入治疗后需要进行漱口,保持个人口腔卫生。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要叮嘱患者进行漱口操作。漱口操作能避免药物长期停留在口腔,还可以对口腔进行清洗和湿润,避免出现口腔细菌感染或是出现声音嘶哑或是到时上呼吸道出现的不适感等情况。另外还要将患者口鼻周围的雾化药液搽去,将皮肤表面残留的药物洗去。另外还需要对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除了讲授基本的哮喘防治知识外,还需要告知引发哮喘发作的影响因素。让患者能掌握基本的防治意识,减少哮喘的发作。

1.4 观察指标。疗效判断标准是[2]:治疗有效,患者在治疗后的3天内咳嗽,喘憋症状明显有改善,双肺的喘鸣音消失或是明显减轻;治疗无效,患者的接受治疗3天后其临床症状仍无显著性改善。

2 结果

110例哮喘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01例,治疗无效患者有9例,治疗有效率为91.8%。

3 讨论

吸入治疗是治疗哮喘一种疗效较为明显的手段方法之一。对于哮喘患者吸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其关键在于能帮助患者正确使用吸入面罩,以正确的姿势、呼吸方法等接受治疗,能尽量增加药物吸入量,使得气管的局部浓度能够提高。另外对于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让患者掌握基本的哮喘知识以及诱发哮喘的原因。有报道也研究,患者对于哮喘病的认识不足以及发作时症状不了解是使得哮喘发病的原因之一[3]。综上,吸入治疗的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够帮助提高患者吸入治疗的治疗效果以及预防哮喘发作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第7篇:基本的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肝癌;护理;介入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62-01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之处,肝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相关医疗够加强了对肝癌的探究。合理的手术治疗是保证肝癌患者得到康复的基本步骤,不过经过临场分析我们发现对肝癌患者实行介入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肝癌患者的痛苦。我院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间接收的12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75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龄在19到75岁,平均年龄为59.23岁。经过详细的临床诊断,我们发现这些患者全都符合肝癌的身体指标,其中有40例患者存在肝硬化腹水,另有12例患者存在上消化出血。

1.2 方法 这12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只接受最基本的护理和基础介入教育,观察组要接受强化介入护理教育。介入护理知识主要包括住院指南、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后的饮食、如何预防并发症、自我护理和康复以及整个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电护理。

1.2.1 手术前的护理 这个过程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很多患者由于心理素质比较差,在手术之前容易出现过分紧张的情况。我院医护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首先向患者讲解实行介入治疗的主要目的和方法以及意义。这样一来患者能够减少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另外医护人员一定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手术前患者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沐浴更衣,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受凉。

1.2.2 手术中的护理 患者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入介入治疗室。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室内的相应器材。另外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要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的注入,经常会出现呕吐的情况。这个时候护理人员要辅助病人把头歪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胸闷气喘的情况,医护人员一定要及时地进行给氧护理。

1.2.3 手术后的护理 对肝癌患者实行术后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发热护理、插管处护理、胃肠道护理和康复指导。首先是进行饮食护理,一般来说患者在术后清醒之后不宜马上进食,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之后可以少量食用流食,随着患者身体逐渐康复,患者可以正常饮食,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其次是插管处的护理,手术之后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绝对不能四川走动,并且对术侧下肢实行制动,制动的时间为二十四小时,患者的穿刺局部要接受加压包扎,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认真观察血压和脚背的动脉脉搏,如果患者出现异常需要马上向主治医师汇报。第三是发热护理。由于患者的个人体质存在差异,很多患者术后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这样一来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发热护理,患者居住的病室一定要认真清理每天都要进行消毒,一般情况患者经过几个小时的休息体温会自行恢复到正常,但是一些体温过高的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药物治疗或者是物理降温。最后是胃肠道护理,对肝癌患者实行胃肠道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护理人员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一定要保证患者的睡眠时间。

1.3 统计分析 对于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指标进行分析,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介入治疗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比较先进的护理手段,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质量。我院接收的这120例患者经过治理护理之后基本上身体都能恢复,但是观察组在肝癌护理知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肝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癌症,它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与工作,加强对肝癌的研究意义重大。目前我国肝癌手术治疗水平以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应用介入治疗与护理的水平并不高,这阻滞了肝癌患者及时康复。根据我院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地肝癌患者实行介入护理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文海,周荣耀,吴丽英.补肾健脾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中医证候的调治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2(03):56-57

第8篇:基本的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关键词:门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应对政策

急诊是医院救治病危病人的一个重要的场所,病危病人具有多种情况,具体的伤情也是比较复杂,并且病症也比较集中,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我国的急诊急救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急诊医学是很多专科的门诊基础,要不断强化医院的急救和院内重症患者的监护治疗,这也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急症护理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护理是一门应用最少数据,使用最短时间,并且应用最佳的技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作为年轻的医学护理的专业,它包括了所有的临床护理的急症处理,伴随着护理人员健康快速的发展,急诊的护理专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团体的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严谨的处事态度,高效的工作效率,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等【2】。

2门急诊中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症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到很多学科的参与与求助的,急诊护理对于病人常常设计到很多学科和专科。同样这也就要求急诊必须作为医院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救治。由于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急诊的护患关系是比较短的,病人的病情比较危急,情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我国急症护理的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整体的护理理念欠缺,护士在接诊、分诊的理念比较落后,专业技术也不是很熟练,抢救物品和管理不够完善,护士抢救的意识不强,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护士队伍的年龄比较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比较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缺乏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3】。

3急诊护理的解决措施

3.1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的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化护理作为基本的指导,以护理的程序为基本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管理,以其中一种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护理理念,根据护理对象的心理、文化、精神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最佳护理方案。对于急诊的护理专业来讲,更为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疾病,需要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各方面反映,而不仅仅是器官或是组织发生改变。护理工作主要就是由医院延展到院前,主要就是以救治病人的生命为基本的出发点,快速地开展和识别现场急救的情况,在医院内,要由简单的护理扩展到组织协调多方面的护理,使病危的病人在最短的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另外,作为一名急诊的护士,最好能够体恤病人的痛苦,能够同情病人的困难和遭遇,要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不断的创造积极的条件,尽可能的满足病人从心理到生理到社会各方面的护理需求。给病人提供一个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

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的本身理念得不到医务人员的认同,这样再好的工作理念,在先进的护理理念都是没有用处的,这样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要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将这种服务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先进的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理可查【4】。

3.2要不断提高门急诊重病症的护理情况

门急诊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快速性,对护士专业的技能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根据急救工作的基本流程与急救工作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完善,急诊的门诊要不断的完善,要加强重症护理的治疗工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临床的监督机制,以及抢救设施的严格管理,提高急诊病症的护理水平,并且由单纯的被动方式转化成为积极主动的护理病人,体现更为具体的护理工作,对于急救中出现的相关特点能够更为准确的反应。因此,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各种操作的流程,规范护理的行为,这些与护理质量都有一定的关系。对护理专业要建立相应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的护理培训计划,采用多种渠道的护理方式配合,不断激发高龄护士对应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另外对于高工龄的护士的工作热情要不断的激发,这样才能完成重大的抢救工作,对于抢救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的力度,对于紧急突况的处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够提高急诊的抢救护理的水平。

3.3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

要不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的意识,要有效提高急诊的护理情况,减少急诊急救中出现的医疗纠纷,要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不断加强季节业务的培训,不断保障护理质量的安全,要不断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保障急救整个过程的安全。要加强业务工作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急诊的抢救过程中,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就必须增强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对于急诊急救病人要及时、准确、完善的救治,对于拒绝接受救治的家属,要耐心的劝导,并且要记录上签字。若是,发生医疗纠纷,要注重自我保护的能力,消除护理引起的纠纷,要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避免医疗纠纷情况发生。

3.4注重护理人员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重病的患者,突发的病情比较多,抢救的仪器比较复杂,急救技术也比较复杂,新技术,新理论比较多,护理人员的角色比较多元化,不仅仅要求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具备,并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判断思维。

4急症护理的发展

急诊护理人员的队伍要更专业化,急诊护理人员是疑难杂症的服务者,要彻底掌握抢救的基本技能,和领先的服务水平,并且培育一批能够全身心投身于急诊岗位的专业化队伍。我国目前医院的急诊科是属于空白的阶段,这样很容易导致急诊医学和护理并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衔接过程,这样也制约了专科医疗的整体的发展水平。

急诊技术要求规范化,急诊重症的救治,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就必须要形成一系列的急救规范,不断的完善急救的水平,从细节做起,不断加大管理力度,

不断提升专业的护理技术,不断规划工作的具体方向。急诊护理的知识多样化。急诊护理因素比较多,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数对于个别的突发案例和急救情况。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候,要运用职业的水平,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注重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建立雄厚的知识平台,专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急诊护理的范围存在一定的社会化。现代急诊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急救情况上,还有一些疑难杂症,所以必须要培训处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这样才能够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黄玉萍 鲍志强 郑建敏. 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 [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 第1期

[2] 黄豪 李文放 林兆奋 杨兴易 杨华 . 综合性医院急诊专业质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 第1期

第9篇:基本的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护理技术及程序;监护;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38-01

1 临床护理的说法

临床护理中的理念是一种价值专业和服务信念的完美体现。临床护理学尚处在一个比较抽象发展的阶段,临床护理是将理念具体化的一个蜕变的方式。因为在复杂的临床护理中,接触的是我们真实看到的的人、根据具体环境的不同。对于临床护理手段的完善与维持。努力使患者达到健康的状态。对于临床护理学来说并不否定部分护理临床护理医院,对于实施整体护理的病房有自己的理念,对于设立理念之事对人、环境、健康和护理的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需要有积极的态度。

2 临床护理的内外部护理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公共卫生知识,对于外部的传染病患者知识的宣传;内部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要吸烟,及宣传有关预防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对于护理,帮助患者了解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合理安排饮食、休息和睡眠,合理用药,掌握适当的活动量,如何配合某些特殊检查等。 以及内部的,内心的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减少影响健康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对一位要手术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开导及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应该作哪些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及预备工作,通知并告知患者在麻醉苏醒后会有什么感受及感觉,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疼痛或不适,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防止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 对于患者的心理卫生教育的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康复医疗知识的护理和预防疾病复发的护理。

3 临床护理的技术程序

我国在临床护理的方面例行积极培养具备基临床医学知识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的人才;使其能在医疗卫生方面、医学科研等部门积极的从事医疗及预防工作的高端医学及高级专门护理的人才。对于临床护理的学习及应用在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得到完善、提高和加强,通过一些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的基本临床护理方面等基本的训练和培训.对于人类疾病的效果、发病前因等积极作出分类鉴别分析的能力。从而使临床医学逐渐的发展起来。这是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做到的学习方式及方法。要积极的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临床护理程序与技术要求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掌握常见病名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熟悉和了解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对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4 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中使用

目前我国在探索一整套抓培训、抓管理、抓质量的管理模式。我国要在总结以往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护理实践经验,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出适合我国临床的护理路径,从而制定出了护理版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探究临床护理技术及程序上的应用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素质,规范了临床护理行业的示范性,服务性,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护理的质量。在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开展的工作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自己的医疗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临床护理路径,便于临床工作的开展、管理与监督。

结 语:我国通过加强培训来促使每个员工参加到质量改进过程中来,引导员工对于临床护理的各种操作过程的测评达到较高水平。对于临床护理企业需要培养在内、外、重症监护上积极人员的发展,在临床护理技术及程序方面进行积极支持与培养。使其护理医院达到最佳效益来医治患者。在每一道护理环节上都从最开始以及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同时组建有员工参与的护理质量小组或专题工作小组。从而培养并传达临床护理技术及程序上的改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德广.《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