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基础学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三明治教学模式;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
1临床资料、方法
1.1样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4月进行学习的100例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样本例数各50例。常规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36±0.07)岁。实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22.42±0.08)岁;两组样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可进行下一步的验证。
1.2方法
所有的学生均需要学习16课时的基础护理理论课程。常规组行两班合堂上课的形式,即采用传统教师授课的形式,按照教学计划,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角度进行教学,结合相关知识及临床实际对学生进行课程讲解。实验组实施三明治教学模式,详细方式为:A.将两个班级的学生分成5组,分别命名为1、2、3、4、5,每组10名学生,给予学生编码,放置1~5组的号码牌,学生进入教室随机领取一个号码牌并根据编号坐下。B.以术后护理为例,该单元涉及的课程共计6个课时,分别为铺麻醉床、生命体征监测、吸氧、吸痰、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等内容,一共可以分成3次授课,第一节课为铺麻醉床、生命体征监测;第二次课为吸氧、吸痰、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第三次课为静脉输液、饮食护理,每次两个学时,1个学时不得少于120min。以第一次授课为例,教学过程如下:带教老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引出,问学生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的常规护理操作有哪些?要学习什么?之后列举不同外科手术患者的病情特征,指导学生自我思考应当对患者进行哪些基础的护理,最后根据教学目标提出6个问题:①怎么为患者铺设麻醉床;②生命特征的表现,包含了哪些指标,指标特征对患者的意义;③什么是体温,体温的特征和测量方式等;④什么是脉搏,脉搏的测量方式;⑤什么是血压,血压的测量方式;⑥什么是呼吸,呼吸的特点和测量方式。带教老师将以上6个问题分配给6个小组,每个小组回答一个问题,组内进行讨论。C.重新组成新小组,组员先汇报小组讨论环节的结果并交换进行讨论,听取别组的意见。D.交叉学习完成后,所有的组员重新回归到自己所在的小组,并将本组的意见和他组的意见进行融合,对本组提前制订好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选定两名代表,其中一名进行陈述,另外一名进行书写,每组汇报2~3min。E.集中进行总结汇报后,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难点和不适进行讨论,对课题和6个问题进行全面深层讲解,对各个问题的结果进行补充和总结。F.建立“金鱼缸”:带教老师需要依据所学内容提出一个实际的临床案例和问题,检验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所有学生中随机抽取6名学生组成新的小组,就指定位置进行讨论,其他学生可以进行围观并适当参与讨论。G.带教老师需先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答案例中涉及的问题。H.学生就本节课程的内容、学习收获、心得等进行反馈,反馈时间不得少于10min。I.带教老师依据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并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文献,知晓生命体征监测、护理工作的意义和相关技术的进展。
1.3观察指标
(1)采用医院自制的问卷对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核心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教学效果越理想;(2)分析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3)分析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涵盖4个维度:自我管理、学习合作能力、学习动机及信息素质,总评分0~150分,分值越高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好;(4)分析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水平,涵盖6个维度:教学形式、教学技能、教学态度、课堂气氛、师生交流、实习安排,每个维度满意度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说明学生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7.00进行数据核算。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核心能力以(x珋±s)表示,选择T值检验,两组考核成绩以(%)形式计算,选择χ2值进行检验,P<0.05作为评比,说明数据存在同质性。
2结果
2.1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核心能力对比实验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核心能力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存有同质性(P<0.05),如表1所示。2.2两组考核成绩对比实验组成绩大于90分和80~90分的人数均高于常规组,实验组成绩低于80分的人数也比常规组少,组间存在差异(P<0.05),如表2所示。2.3两组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实验组的自我管理评分、学习合作能力评分、学习动机评分、信息素质评分及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如表3所示。2.4两组对教学的满意度水平对比实验组的教学形式评分、教学技能评分、教学态度评分、课堂气氛评分、师生交流评分及实习安排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如表4所示。
3讨论
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是护理带教当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护理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从而为实际的临床行为奠定基础。三明治教学属于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系统性教学活动,和传统教学有所区别,建立了教师引导师生讨论共同总结深化主题的双向和多项互动的模式,以临床实际作为教学计划为学生制订趣味性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有序的教学框架,确保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三明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还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态度等,要求教师能够在备课的时候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紧密联系,认真规划教学内容并制订教学计划,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明治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为前提,应用探究式、自学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全面的基础护理学知识,认真学习,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应用心理学、沟通和交往等知识为学生创建自主合作的良好氛围,学生间能够互帮互助,关心对方,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培养小组凝聚力,让学生养成提前学习的习惯,主动查阅文献,这更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本研究中,实验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核心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存有同质性(P<0.05);实验组成绩大于90分的占比高于常规组,成绩低于80分的占比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的自我管理评分、学习合作能力评分、学习动机评分、信息素质评分及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的教学形式评分、教学技能评分、教学态度评分、课堂气氛评分、师生交流评分及实习安排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以上数据说明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实施价值显著,能够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核心能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于今后的临床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杨莉,柳秋实.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08):572-576.
[2]柴哲.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04):110.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2013级普通专科英语强化1班67名学生,其中3人为男生。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护基。
1.2方法
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1]:即理论课堂中,ppt讲义50%采取英文,其中生词和医学术语中文标识,教师讲授中英文结合,师生交流以母语为主。护基第一部分重理论,教师课堂讲授中文比例偏大,第二部分是基础护理技术,课堂上英文比例渗透性增加。期末发出问卷67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学生的英语基础
2013级英语强化班学生进校伊始即按高考英语成绩择优入班,一年级结束时67人有41人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第二学年开始时,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的自评结果如下:公共英语方面有7.5%(5/67)自评较好/很好,52.2%(35/67)自评中等,7.5%(5/67)自评很差;医学英语方面有1.5%(1/67)自评较好/很好,17.9%(12/67)自评中等,3.1%(2/67)自评很差;口语听力方面有9.0%(6/67)自评较好/很好,44.8%(30/67)自评中等,7.5%(5/67)自评很差。
2.2 学生对两个学期护基双语课的教学反馈
62.7%(42/67)认为双语教学可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74.6%(50/67)认为有助于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56.7%(38/67)认为护基理论学习中双语学习收获大于障碍;64.2%(43/67)认为基础护理技术学习中双语学习收获大于障碍;67.1%(40/67)愿意继续使用本授课方式;16.4%(11/67)认为专业课学习还是更倾向于单纯中文教学。
3 讨论
外教因有美国执业护士多年工作经历,对我们2009年最初实施双语教学时帮助巨大。在其离开后继续开展双语教学,对我们教研中心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我们都作了许多调整,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确实经历到一些瓶颈,但总体上认为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以往外教提供浸入式语言环境,现在不能实现。我们遂采取渗透式双语教学。它是混语授课的一种形式,课堂上师生交流以母语为主,教学中逐渐渗入英语。针对现有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水平,渗透式是一种可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公共英语、医学英语和英语听力口语方面自评结果虽有差异,但几乎所有入英语强化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都有深刻认识,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涉外工作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英语基础,渗透性增加英语在护基专业课学习中的比例,可更加激发其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从问卷调查反馈的结果看,学生的接纳程度较好,所以我们认为渗透式双语教学在高职护生的护基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在一年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虽尽了最大努力,但仍有16.4%(11/67)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还是更倾向于单纯中文教学,11.9%(8/67)学生认为理论学习和7.5%(5/67)学生认为基础护理技术的学习中,双语学习障碍大于收获。我们认识到如果想让双语教学获取更好的效果,必须在师资、教材讲义、教学环节设计、营造校园英语学习气氛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2]。
双语教学在教师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听力能力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我院在双语师资培养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从2009年起,我院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合作,每年派出1-2名骨干教师赴港进修学习,接受香港方面双语教学的训练。13级实验班的《护理学基础课》双语教学即由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深造回来的教师担任。同时,我们在教师选派过程中采取择优原则,港方每年派出专门人员对我们的“种子”教师作语言培训,教研中心多数教师都有机会获得学习进深的机会,这些培训和进修对开展双语教学影响深远。
外教为我们留下了很宝贵的教学资源--美国原版教材的相关讲义和她带给我们理念上的更新。我们在她原有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设计出一套适合我们学生实际基础的双语讲义。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课堂教学
中等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途径之一[1]。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技能操作常作为评价护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2]。护理操作实训课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病情变化观察、与患者的交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因此,如何提高护理实训的授课质量,实施实训课教学改革,是各中职卫校近年来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笔者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对护理学实训课进行了部分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实训准备
在实训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对于各项操作能够融会贯通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分解和传授,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正确答疑解惑,使学生有信心并能迅速掌握各项操作的要点。在授课中,由授课教师与实验员共同完成。课前,教师与实训准备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实训内容、实训器材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要详尽列出,合理安排,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实训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2改进实训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2.1开设综合实训
在以前一次理论一次实践的基础形式上,变成了几次理论后阶段性几次综合实训课学习。如在学习“患者的清洁护理”这一章时,过去一次课学习一个操作,如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等操作,只是孤立地对护理操作进行单项学习。这样,内容比较单调、分散,学生学习完后不能很好地把各项操作自行联系运用于患者的生活护理。调整后,把前面阶段性学习的操作集成几次综合实训课,把各项操作整合在同一个案例,进行连贯整体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生活护理的各项内容,树立更好的整体护理概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2.2课程间相互融合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护理学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满足培养社会护理人才的要求的。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合了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法律法规、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等多门课程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学习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培养护理人文关怀的精神。
2.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护理各项操作非常重要。多年来采用的实训方法教师直接示范,学生模拟练习。学生只看教师的示范,很少学生会独立思考,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时间长了感觉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室条件,我们做了一些改进尝试。增加了情景模拟教学法,这种创设一些临床模拟情景,先由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然后由教师总结示范,再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使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4联系实际提高对护理实训课的重视程度
目前,有些学生认为护理操作都是在医院用于患者,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针对此情况,在授课中联系生活实际,把一些护理技术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并非只能用于护理工作,而是对自己对家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如高热患者在家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技术、扭伤脚后的冷疗方法等就是非常实用的生活经验。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学生们认识到护理操作技术贴近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与本学科相关的网站,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学能够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也能获取最新的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大量的彩色图片、动图、视频应用于护理实训操作的教学。整个护理操作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模拟动画、教学视频可给予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近年来学科调整,教学损耗与补充困难,加之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器材用物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把握实训教学紧扣实际与临床,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加强最基本的实际能力锻炼与提高,认识到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代替不了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99-02
一、设计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一名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中职护理教学当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新形势下中职护理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目的在于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的多种交流形式;采用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和以小组单位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实践创新地完成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次教学就是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护理教学当中,并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我们考虑到现在的学生都以“90后”为主,形象思维较为活跃,不喜欢满堂灌的理论讲授式学习,而倾向于实践操作,对网络、智能手机、视频等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学生以上特点,本次教学以“静脉输液”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微课、操作微视频、情景短片、flash动画游戏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明确操作要点,实现在操作中学习,激发学生对护理操作技能的兴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见表1。
(二)学生反馈。学习结束后我们让学生就本次课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进行评价,我们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让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这次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较高,对“您觉得上课过程中,参与的机会增多”、“您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3项的认可度最高,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她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从而促进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四、教学体会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与中职护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包括网络资源、视频、flash动画游戏等,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实现在操作中学习,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现在大多是以“讲解―接受式”为主的传统教学,这样的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往往使中职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微课、规范化操作视频、flash动画游戏等技术,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不同感官冲击,使学习内容更加有趣、更加直观,易于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以任务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按照课本中以章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而是将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以“课前学习任务单”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前一周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常需要登录学校的护理学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观看微课和教学视频,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利用互联网检索、阅读教材等方式学习。此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往往需要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来获取任务解决的方法,从而完成学习,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转变,可见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即通过学生的“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干预指导。在信息技术视野教学下,通过两段动画短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让小组围绕任务,查阅教材及网络资料,逐级进行讨论、汇总。教师要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中释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以手机实录制作视频并上传平台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点评。通过汇报展示,可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她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扮演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同伴辅导;教学方法;中职护生;实训教学
同伴辅导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指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接受教师一定培训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相同或相似年级水平的同伴进行学习[1]。本研究拟探讨在中职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我校2012级中职护理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共126人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随机分配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62人,观察组64人,均为女生。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内容与方法
1.2.1教学内容 选择生命体征测量作为实训教学内容。两组学生在任课教师、实训教师、实训学时安排、实训条件等方面均相同。
1.2.2教学方法
1.2.2.1实验组教学方法 采用同伴辅导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为:①挑选同伴辅导者。把观察组学生分成8个练习小组,然后每个小组自荐、同学推荐与老师选拔相结合挑选出2名同伴辅导者。同伴辅导者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②同伴辅导者培训。要求同伴辅导者在掌握生命体征相关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先参考教学录像进行操作内容的自学,然后由教师对16名同伴辅导者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该项操作技能及技巧、讲解及沟通的方法,在该项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操作的难点等。安排实验室进行练习,老师逐一进行指导;③同伴辅导者考核。在正式进行同伴辅导课之前,对每一位同伴辅导者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考核合格后,要求同伴辅导者在上课时及课后对该组成员进行操作技能的指导;④同伴辅导者辅导过程。在生命体征测量的实验课上先由老师进行示教,然后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由小组成员当中的2名同伴辅导者负责对该组的其他同学的练习负责指导。整个过程中,教师参与对同学练习的巡视,随时对练习情况给予监督以及指导。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安排同伴辅导者负责带领其他同学共同练习。
1.2.2.2对照组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在上课时统一示教后,学生分组练习,授课教师与实训教师巡回指导。下课前授课教师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学生自行练习。
1.3评价方法
1.3.1操作技能考试 两组学生考核方式、考核标准完全相同。实训课结束后由教师组织统一考试,学生的操作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教师严格遵守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1.3.2问卷调查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同伴辅导教学效果问卷"。考核结束后,用该问卷对观察组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要求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4份,回收64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观察组同伴辅导者与非同伴辅导者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见表2。
2.3观察组对同伴辅导教学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3。
3 讨论
3.1同伴辅导教学的优点 同伴辅导教学作为合作性学习方法的一种,对学生成绩无论是辅导者和被辅导者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在同伴辅导教学当中,这些辅导者在年龄和学习经历上都与非辅导者相仿,辅导者使用他们这个年龄特有的语言来进行学习的交流,对共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大胆、直接地表达出来,当辅导者的观点与自己不同时,被辅导者也敢毫不犹豫地进行辩解,而不会有太多的顾忌。布鲁纳认为:"教是一种最好不过的学习方式[2]。20世纪80年代以来,同伴辅导制在西方国家学校中的地位得到急剧地提升,同伴辅导对辅导者的积极作用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3]。这一时期的大量研究表明,同伴辅导不仅有助于被辅导者的学业提高与社会化发展,其对于辅导者自身在学业、人格与品德方面的提升同样存在巨大的帮助[4]。
3.2同伴辅导教学的要求 ①同伴辅导教学是一种经过培训的合作学习,需要受教群体和专业教师的积极配合,同伴辅导者需要能够取得被辅导者的积极信任,辅导者需要善于语言沟通交流、操作示范准确,相关操作理论扎实。②同时在实施同伴辅导教学法的过程中,并非是由专业教师完全放手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分组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成为练习指导的主体,但是专业老师不能放弃练习指导的主导地位,专业教师要及时掌握同伴辅导教学的状况并加以评估、检查。对同伴辅导者在指导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和改进以保证同伴辅导教学的质量。③同伴辅导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专业教师的工作量,也要求专业教师对于同伴辅导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设计,这对于专业教师的要求是一种提高。
3.3关于同伴辅导教学的进一步探讨 ①同伴辅导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小组合作教学,小组的成员分组最好能是以寝室为单元的,寝室成员既是班级成员同时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成员之间更为熟悉这有利于沟通交流;②同伴辅导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提升辅导者的自信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教比学的学习效果更好,但必须清楚并非所有的小组成员都适合成为同伴辅导者,这需要指导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培训;③同伴辅导教学这种方式不仅适合于课内同时也适合于课外实验室的开放练习中,但是课外的练习完全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如何进行过程管理和质量管控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肖F蝉.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23):72-74.
[2]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关键词】 生长抑素;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18—01
丽枝雪是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肽生长抑素,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效应与天然生长抑素完全相同,生理性生长抑素主要存在于下丘脑下部和胃肠道。其药理作用能够抑制胃泌素和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它可以明显减少内脏器官的出血量,而又不引起体循环动脉血压的显著变化。通过静脉注射生长抑素可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还可抑制胃酸、胃泌素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生长抑素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导致腹腔动脉收缩,使门静脉血流量减少,从而降低门脉压力。虽然其价格较昂贵,在急需的状态下,短时间应用,可争得抢救机会,同时使用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而由于其高度选择性,故在常规剂量下不会引起冠状动脉强烈收缩而产生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因而可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我科于2013年01月至2013年9月应用丽枝雪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2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 20例患者均有肝硬化史1~5年,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以呕血为主,多伴有黑便,24h估计出血量1000~2500 ml,伴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头晕或昏厥、乏力、出冷汗、面色苍白、收缩压≤90 mm Hg,心率≥100/min,Hb≤80 g/L。
1.2 用药方法 除使用耐信、邦亭、凝血酶、Vit K1等止血药物以外,均使用丽枝雪,且均用微泵泵入。
2 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2.1 心理护理 肝硬化患者由于病程大多较长,预后差,情绪悲观、忧郁。当有出血情况时心情更是紧张、恐惧,担心生命的安危和能否尽快止血。此时应尽快清除血污,消除恶性刺激,果断地采取急救措施,准确熟练地进行操作,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忙而不乱,态度诚恳,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使患者消除焦虑、紧张、恐惧心理,建立信心配合治疗。治疗 向患者家属说明丽枝雪的作用、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2 正确的给药方法 快速建立多静脉通道,丽枝雪单独通道微泵泵入,另输液、输血用其他通道,以保证在短时间内补充足量的液体和药物。应用丽枝雪时,将丽枝雪3 mg(3 000 μg/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4 ml(48ml)或生理盐水24 ml(48ml)中,每小时2ml或4ml匀速微泵泵入,当出血停止后(一般在12~24 h内),继续用药48~72 h,以防止出现的反跳现象,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另静脉穿刺必须顺利(必要时可置管),以确保给药的连续性和通畅性。用药过程中,须加强巡视,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有否外漏等,以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确保疗效。另静脉通道应快速补充血容量以保证短时间内补充足够的液体和药物,同时急查血常规、及时配血、输血。由于新鲜血中的凝血因子破坏少有利于止血,故输血应尽量给予新鲜血,避免库存血中氨含量过高诱发肝性脑病。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20例中除1例因大出血循环衰竭死亡外,余19例均于60~72 h止血,无再出血发生。
2.3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出血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向患者和家属做好饮食指导。出血期间严格禁食,使出血的创面免受食物的直接刺激,减轻出血。一般禁食1~3天,视出血情况可适当延长,出血停止24~48 h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少量多餐,然后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正常饮食。禁食生拌菜和粗纤维蔬菜,不食酸、辣、食物、饮料及硬食等。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防止曲张的静脉而再次出血。防止过热或过由于病情缓解后,往往易产生饥饿感,而导致进餐心切,因此要阻止患者私自进餐或一次进食过多,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计划饮食对机体康复的重要性,同时要限制钠盐及蛋白质饮食,以预防肝性脑病。对不能自我节制的患者,除耐心教育外,严格检查患者家属送来的食物,并对患者的进食情况进行监督。
2.4 不良反应观察 由于丽枝雪可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治疗初,期可导致血糖水平短暂下降,同时,还可影响内脏血流,因此,少数患者当注射丽枝雪速度大于25 μg/min时,可能会导致短暂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胸闷、心悸、眩晕、恶心、呕吐。20例中有2例男性患者于静 脉滴注丽枝雪时感恶心、眩晕出冷汗,原因是刚开始使用时还没有适应,胃肠道反应敏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症状消失。
2.5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回家后应预防上消化道再出血,注意避免一些诱发因素,如饮食不当、上呼吸道感染、刺激性食物、劳累、情绪激动等,按时服药,禁服用片剂药物,应研成粉后再服用,合理饮食,注意休息,适当运 动,尽量减少在公共场所停留时间,避免劳累,善于学会自我控制,保持情 绪稳定,如出现头晕、黑便、疲乏、性格行为改变时应及时就医,预防疾病复发。
3 小结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死率高。本资料显示,应用丽枝雪治疗在止血、降低病死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不良反应低,说明丽枝雪是一种较安全的止血药。20例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护理人员还要熟悉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加强护理,辅以有效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黄东兰.华夏医学ACTA MEDICINAE SINICA.2004年第17卷第6期
【关键词】教学影像 基础护理 实训教学 效果观察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号召下,中职学校连年扩招,大幅度增加招生规模,学校对报名者“来者不拒”,这样难以保证生源的质量 ,而护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应该成为培养护生各种实践技能和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 。因此,为了确保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我们运用自制的《基础护理实训教程》教学影像(一套)与配套教材于基础护理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质量和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选取我校2012级中职护理专业4个班的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个班计108名学生,对照组2个班计110名学生,全部为女生,年龄平均17岁。
1.2 方法
1.2.1 实验组在上基础护理实践技能课时,运用我校自制的教学影像进行辅助教学,影像示范与教师示教相结合,练习和课外技能实训时循环播放教学影像,学生也可以自己操作,反复观摩。
1.2.2 对照组在上基础护理实践技能课时,运用购买的教学影像进行辅助教学,对影像中与学校集体备课时不一致的地方,由教师在播放和示范时讲解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按学校统一规范的操作进行学习,练习和课外技能实训时循环播放教学影像。
1.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期结束时均选取了临床常用的五项操作(铺备用床法、口腔护理、无菌技术基本操作、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导尿法)进行了技能考核。
2 结果
人数 五项操作平均分 f值 P值
实验组 108 88.4±3.1 6.83 0.05
对照组 110 76.4±4.5
3 讨论
3.1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提高护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护理专业是对操作技能有很高要求的专业,因此加强护理操作技能培养是提高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也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岗位核心能力 ,为了使教学更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在自制《基础护理实训教程》教学影像时参考临床教师的意见,结合临床常用物品的类型,同时开发了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基础护理实训教程》(已于2013 年6 月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教学影像和教材的结合,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由于影像的操作示范者都是本校的学姐们,对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自信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护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3.2 自制教学影像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促进作用
随着中职生的扩招,教师数量也在不加大,即便如此,教师的工作量也是非常之大,平均每周学时都在16学时以上,有的达到26学时,因此有时会影响集体备课的时间和质量,有了自制教学影像,极大地方便了对技能操作的规范统一,特别是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讲,自制影像对她们尽快熟悉教学内容、熟练规范操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护理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 。
3.3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地、准确地演示各种操作项目,讲清操作要领;同时可用多媒体教学将护理操作反复播放,帮助护生随时学习、观察,自我矫正护理操作的准确度,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实训中心也一直实行全天候开放实训室,学生可以自己到实训室选择练习的项目,电脑也可随时打开播放教学录像进行示范,为学生操作技能的规范和掌握创造了有利条件。
3.4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技能的规范统一,便于集体备课
Abstract: Plant drawing as a class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the practice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it is important to plant structure and character.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difficult to the beginner. Photography as a convenient means of image recording,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technology, but its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s that it can not be the main method of orthodox botan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in pharmaceutical botany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feasibility of complementary use.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植物绘图;摄影技术;实践教学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botany;plant drawing;photography;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49-02
1 传统实践方法的利与弊
中国古代各中药和医学著作中的植物插图是中国植物绘图的雏形,它们来自不同绘画人士之手,而这些人有些是专业的研究者有些则只是出于影像记录目的的普通人。它们的绘画工具皆是毛笔,手法以白描为核心。由于不同作者间对其所描绘植物的认知和绘画手法的不同,最终产生的植物绘图差别也很大,在诸多本草著作中也就出现了很多风格各异的插图。这些插图伴随着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本草学著作,总结了中国古代各本草学家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到了近代时期(引进西方植物学时期),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研究和植物科学绘画的历史均较短,随着西方植物学知识的传入,在19世纪初才开始起步。西方植物学知识的传入,对中国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科学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
药用植物学和植物学有着近乎相同的研究方法开端,那就是——观察,对不同植物和植物不同时期整体和根茎叶花果等不同部分的观察。而对观察结果最好的记录方法在当时就是植物绘图!
作为一门最古老的技能,虽然现在已经逐渐边缘了,但植物绘图即使是在如今发达的现代科技条件下也有其不可被回避的优点,比如:①植物绘图可以精确的表达出植物本身各个部分的精细结构,而比如花的复杂细节构造是很难通过照片去表达的;②植物很难在一个时段呈现开花和结果以及其它一些结构特征,而绘画可以把这些结合起来描述在一起;③照片因为拍摄角度和光照的问题,无法准确表达植物各部分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实际质感,而绘画则可以通过阴影等透视技法表现这些重要的细节甚至可以把植物的各部分解剖结构也描绘出来;④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植物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深刻观察并通过自己的笔触去理解和认识的过程,对于药用植物学了解植物本身构造和特异性的目的来说,这是其他所有方法都无法替代的,这比起生物理化指标去鉴定更具有实践意义。
实际的实践教学中,植物绘图会在显微镜,放大镜和目视观察的条件下进行,但其基本规则和手法是相同的,作为刚刚接触的初学者来说,植物绘图还是和普通的绘画有本质上的不同,需要在一开始将植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和规则清楚说明:
常用绘图方法有徒手绘图法和显微描绘法两种,若按绘图工具则常分铅笔绘图法和墨线绘图法两种。绘制显微组织简图,要用通用的代表符号来表示,要求比例正确,形态逼真,结构清楚,还要求富有立体感,不能随意夸张和任意涂影。要正确绘出实物的立体结构图,必须有一定的透视知识,如前大、后小,近明、远暗,透视方向一致等基础知识。
①绘图的一般原则:1)一切结构均用线条来表示。线条要求粗细均匀,圆滑,明暗一致。2)所有结构线条不能用尺或其他圆规或曲线板等工具代画,必须徒手作图,以表示生物的自然形态。3)显示立体结构可用透视线条来表示。对球形、圆柱体或圆锥体的立体结构可以用圆点衬托明暗光线的方式,而不可用任何涂影来表示。点要小而圆,由密到稀逐步过渡。4)各部位应先画出引线再注文字。引线用直尺画实线来表示,要求细直、均匀、不交叉,以免误指。图内的结构名称,可直接用文字写明,也可用数码代注,再在图下集中注明。注字书写要求清楚、端正。图下需注明标本的名称、部位和放大倍数。
②徒手绘图法的步骤:1)选择最典型的标本或结构。2)仔细观察各部位的形状和结构及其间的比例关系和较明显的立体结构。3)用较淡的铅笔(2H或4H),按照实物或显微图像的比例关系和立体投影画出轮廓草图,经反复对照修改后,再用较浓的铅笔(HB或2H)绘出修改图。4)画引线,注字。
在明确了以上的要求和要领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同时植物绘图的过程中也是对植物性状和结构深入观察和了解,对于药用植物学理论的学习也是极有裨益的。
那么作为古典的植物学研究方法,植物绘图除了如上所描述的优点之外,是否毫无缺点呢?
学习植物绘图的初衷是了解和认识并最终记住植物,但由于经历了从实物到大脑识别并抽取特征描绘到纸上这个过程,其中经历了两次视觉信息的转换,必然会导致信息的遗漏和改变,最终的结果就是和初衷背道而驰的绘图脱离了植物本身,这可以说是植物绘图这种古典实践教学方法的最大缺陷了!
2 现代技术的便利与片面
几乎绝大多数学生都更乐于接受和喜欢通过用图片来展示植物,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毕竟照片的视角更接近人眼观察实物所得,这种不经图像和思维转换的获得信息方式肯定更容易得到接纳!但与此同时,在询问学生是否能通过照片去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精细性状的时候,图片就显得乏力和片面。虽然便于理解和远远超越绘图的便利性,但摄影技术不适合精确研究的特性在摄影技术发明以来依旧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3 互补使用药用植物学研究技术的可行性
植物绘图具有精确详实描述植物细节结构和精细性状的特征,但缺点则是初学者很难通过观察植物绘图迅速和实物联系起来;
摄影图片则是能够让初学者迅速记录并通过简单查看就能联系实物形象的便利手段,同时缺点则是无论何种详实和高明的拍摄手法,都会因为光影记录本身的特征无法体现植物的细节结构和精细性状。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两种研究方法本身的特质决定它们可以互补优缺点。笔者也以这个结论为出发点,在实践中要求学生一方面始终贯彻对每一个研究植物对象都进行绘图来深入了解其细节构造和精密性状,同时在辅以大量照片补充植物的视觉信息和要求学生自己对植物标本做摄影记录描述研究结构特征,并让学生在实验报告和研究记录中用两种方法交叉说明。
经过一些时间的积累,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反馈佐证了研究植物的古典方法和现代技术互补使用的可行性和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孙英宝等.中国植物科学画小史[J].植物分类学报,2008,46(5).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护理专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32-01
0引言
护理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备护理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的高级护理人才[1]。护理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但随着护理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应经不适应临床护理的需求。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基础护理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理论知识和实际需求不符等,很多学生对基础护理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理论知识强、操作能力差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如何改变传统的基础护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基础护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1.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基础护理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向学生传授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临床护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基础护理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传道授业。目前各种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和护理器械不断更新,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很难满足时代对护理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基础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教材并且查阅大量资料,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和考点,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运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因材施教进行教学
基础护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护理教学的学制分为两年制、三年制和四年制三种,从应试需求来看,有些是为了顺利毕业,有些是为了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这些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基础不尽相同,但都需要学习基础护理这门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既要保障教学中知识的系统和全面,也要注重讲解清晰、逻辑合理,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1.3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但临床实践中的变化很多[2]。基础护理教学虽然注重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置一些假设和干扰因素,引导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临床实践。例如,在基础护理中讲授“病人环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仅需要从概念的角度分析环境和护理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结合物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相关概念。
2创新基础护理教学方法
2.1传递接受的教学法
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所谓传递式教学就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授新的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做到温故知新。教师可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运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如果单纯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设置悬念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如何静脉输液”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在打点滴时有什么感受?”“怎样进行静脉输液比较规范?”等,通过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
2.2引导发现的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即称为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发现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最后总结规律。例如,在讲授“心脏复苏”相关的内容时,首先提出问题“如何抢救需要心脏复苏的患者?”,之后进行灵活多样的假设,如按压心脏的部位、按压次数等,然后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果并总结规律。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3讨论式的教学法
基础护理教学中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法,就是在课堂集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多增加一些依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患者生命体征的护理”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查询方法查阅相关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4示范模仿的教学法
示范模仿比较形象、直接,也是基础护理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等内容时,只能通过示范模仿的教学方式,口头传授并且配合形体演示。教师可以首先示范标准的操作方法,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直到全部掌握为止。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教学需求适当改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动手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
3结语
基础护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深化护理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和临床护理需求而定。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基础护理教学方式,以此不断提高基础护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芳兰,余丽,应燕萍.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技能考试分析[J].广西医学,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