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重症康复护理范文

重症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重症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重症康复护理

第1篇:重症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重症病毒性脑炎;小儿;康复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9.154

病毒性脑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 病情进展迅速, 可快速进展为重型病毒性脑炎, 经积极治疗后多可完全康复, 但仍有部分患儿可遗留肢体、语言及智力等方面的障碍, 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1]。本院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实施康复护理, 获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均经头颅CT检查、脑电图检查、腰穿检查等确诊。男41例, 女37例, 年龄2~13岁, 平均年龄(6.55±2.31)岁;其中30例脑干脑炎型, 26例弥漫型脑炎, 22例假肿瘤型。随机分为A组与B组, 各3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与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予以降低颅内压、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营养神经以及激素治疗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 具体包括:①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急性期后, 待患儿的神经症状控制, 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以后实施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即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指导患儿进行体育锻炼以及肢体活动锻炼, 锻炼强度宜由小到大, 密切监护, 避免发生相关不良事件。②语言功能康复护理:鼓励患儿参与集体游戏、听音乐、集体合唱等方式, 增强患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 逐渐恢复患儿的语言能力。③智力康复护理:针对患儿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 拟定智力康复锻炼计划, 主要实施反复运动处方训练, 并配合日常生活、学习指导等。④癫痫治疗护理:对于具有癫痫后遗症者, 针对性予以抗癫痫治疗, 并配合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⑤心理康复治疗:针对患儿的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 针对性地予以疏导、安慰和鼓励等, 并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照护患儿, 缓解患儿的焦躁、紧张、害怕等负性情绪, 加速神经功能的康复。

1. 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儿的惊厥、颅神经障碍、意识障碍以及肢体障碍等主要症状缓解时间, 随访1年内患儿的伤残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 d内病情控制, 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有效:治疗4~7 d内病情基本控制, 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 d以上临床病情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B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A组的84.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B组的惊厥、颅神经障碍、意识障碍以及肢体障碍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儿1年伤残情况比较 随访1年, A组5例(12.82%)语言障碍, 6例(15.38%)智力障碍, 7例(17.95%)肢体障碍, 10例(25.64%)行为异常, B组依次为1例(2.56%)、2例(5.13%)、3例(7.69%)和4例(10.26%), B组的伤残情况显著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重症病毒性脑膜炎小儿在急性期常存在发热症状, 并可继发头痛、嗜睡、昏迷、惊厥、神志模糊以及吞咽障碍等,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干预措施, 可遗留严重肢体及神经系统伤残[2]。临床研究证实, 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配合优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改善临床预后[3]。在康复护理中, 通过强化心理干预、并发症护理以及身体干预等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 配合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智力、心理康复护理以及癫痫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身心状态, 促进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康复, 从而改善其生存状态, 减少或减轻伤残情况[4]。本研究中, B组患儿在开展康复护理后, 主要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相比于A组显著缩短, 总治疗有效率达97.44%, 相比于对照组的84.62%显著提高, 随访1年显示伤残情况发生率较A组显著降低(P

综上所述, 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中, 配合优质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病情康复, 预防或减少后遗症, 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与临床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晓春, 赵桂林, 张润芳, 等.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康复护理.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20):131-133.

[2] 晏陶.康复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4(10):603.

[3] 江虹.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改善作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17(9):1508-1510.

[4] 海敬.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研究.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11):6419-6420.

第2篇:重症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并发症;系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71―02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它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由于急诊医学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原来无法挽救的脑卒中患者得以生存,但存活者致残率仍高达80%[1]。在这种情况下,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需求[2]。为此,我院康复科按照系统康复原理,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为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均为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43~70岁,平均58岁。

1.2入选标准

包括以下内容:①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②均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③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能配合护士进行康复训练。

2 系统康复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头痛、呕吐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疝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示桥脑出血。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内压增高。

2.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康复护理的第一步,同时应贯穿于整个康复护理的全过程。脑卒中患者常突然起病,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表现为焦虑、伤感、易激惹,护士要利用鼓励、暗示、支持、疏导等措施,应帮助患者学会健侧活动自理等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及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信心。

2.3 预防并发症的康复训练护理

2.3.1 肺部感染的康复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和呕吐物,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帮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3.2 泌尿系统的康复护理

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h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两次,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鼓励多饮水。

2.3.3 褥疮的康复护理

患者应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擦洗、勤更换避免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应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每2--3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保护骨隆突部,在身体空隙处垫软垫,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对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每日早晚温水擦浴或2h按摩1次;若发现皮肤发红,定时用50%红花酒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已发生褥疮者,要及时换药,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2.3.4 便秘的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通过饮食调节、腹部按摩、针刺疗法,嘱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高纤维素的食物(如:豆芽、香蕉、芹菜等),早晚饮用蜂蜜水。必要时用潘泻叶代茶饮,开塞露或中药灌肠。

2.4 康复护理训练

2.4.1 瘫痪肢体护理

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头抬高15~3O°,侧卧位时注意健侧在下,以免损伤患侧肩关节,患侧上臂置软枕上,前伸水平位,掌心向下,两膝微屈其间置适度软枕;平卧位时上肢维持外展外旋位,其前臂垫一薄的软枕,使肘关节微曲,手腕略背伸,手掌内置一适中的弹力球,使手指处功能位,下肢外侧垫放软枕,膝下置软枕使之微屈,足底置支架,维持足与小腿9O°,脚尖向正上,足呈背屈位,目的防止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关节强直,韧带挛缩等继发功能障碍发生[4]。

2.4.2 恢复期康复护理

发病后10天~21天,生命体征平稳,即进入恢复期,此期以增强患肢的活动为主,应对患者进行坐、立、行及各种日常训练。当患者能自行翻身后,将训练改为坐位,健手扶床,两腿下垂,增加脊柱和髋关节肌肉、韧带功能,增强坐位平衡能力。除少数患者因性低血压需采取半卧位外,多数患者可直接从卧位进入坐位,床上坐位要求脊柱垂直床面,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膝垂直,双足平放于地板上;轮椅坐位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可在其背后置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髋关节屈曲[5]。

2.4.3 病情稳定期康复护理训练

给予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曲、伸、内收、外展被动活动或主动辅助运动。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患者制定训练计划。协助患者做翻身训练,对肢体进行按摩,尤其是患侧手臂、下肢的按摩,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肿胀,缓解疼痛,亦可借助电疗、针灸等辅助方法。进行坐位的训练,先从半坐位开始,然后到床边坐位,最后到轮椅坐位。站立训练:先行辅助站立练习,后行床边站立练习,坚持循序渐进,防止肢体萎缩。离床活动时,先在床边静坐片刻,做几次深呼吸,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缓慢站起,由双人搀扶患者的双臂,试图慢慢向前迈步,不能自行迈步者,协助患者的一只脚放入患肢的足跟部帮助向前迈步。行走训练,在患者站稳10~15min而无疲劳时,即可开始步行锻炼,不要急于求成,视恢复的程度决定行走的时间和次数,逐渐至单人搀扶或单拐行走,直至独立行走为止,并逐渐让其在平地、阶梯、斜坡等不同地形接受步态练习。在训练时注意上肢和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的训练。指导其使用辅助器的方法以协助训练。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予以鼓励,树立其恢复功能的信心,自立训练亦是此期重要内容,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洗漱、穿衣、进食等活动,恢复生活的信心。

2.4.4 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训练

对失语或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进行语言康复训练。(1)发音器官的训练:护理人员通过口形由单音节字开始训练患者,先做简单的张口动作,教其发a音,重复做伸缩舌运动;唇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抿嘴、撅嘴动作,训练有效后,采取简单的提问方式,及时给于鼓励和安慰。(2)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一词组一短句发音。(3)阅读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完全性失语患者训练应以非语言交流训练为主,如以张开嘴表示喝水、吃饭等,手指便器表示大小便;不完全性失语的病人要耐心地教导,练习灵活性,使其最终完全恢复语言功能,达到完全康复[5]。

3 结果

从表1看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系统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使肢体康复明显增快。

4 讨论

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身体状况比较稳定,医护人员要争取最佳康复时机。我们通过护理发现,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可以减少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使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35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35例脑卒中患者,其中4例引发便秘,1例并发压疮,通过系列护理措施使患者恢复正常。由此可见系统的康复护理在防治并发症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为患者争取了最佳的康复时机,康复科治疗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综上,系统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增强康复效果,为患者减轻痛苦,为家属减轻负担,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早日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6]。

参考文献:

[1] 欧海宁.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5(14):106.

[2] 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6:315.

[3] 王彩德.各种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8,21(1):60-66.

[4] 张娜.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10;2888

第3篇:重症康复护理范文

1.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全程陪产护理,即在孕妇生产过程中全程陪护。对医生和护士的临床经验和技能高低没有限制。观察组孕妇首先对孕妇的实证评估结果,选择自然分娩、可能自然分娩及剖宫产三类中合适的护理方案,并告知家属,在家属同意后即可进行产程指导和护理;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的临床经验均比较丰富,技能水平比较高;对于孕妇的一些特殊要求,只要有利应该尽量满足,例如可能自然分娩的产妇要求剖宫产等。对孕妇不利的要求一定要做好解释并回绝;还要考虑孕妇的经济能力。

1.1对比方法

对两组孕产妇的产程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得数据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出血量>500ml者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在8~10分之间的有33例,百分比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如表1所示;两组孕妇手术出血量大于500ml和新生儿的Apgar评分。

3结论

循证护理就是护理人员要在护理过程中准确、明智、谨慎地采用最科学的依据,并将患者和临床实际需要相结合,充分考虑患者的需要,做出与患者需求相符的护理操作,最主要的就是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在产科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主要考虑的就是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技能水平、分娩方式、不同分娩方式的利和弊等,并参照患者的实际需求,找到最有效、最科学的护理方法。循证护理的依据主要是护理研究,并为临床实践制定指南。在循证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展开其理性思维,找到更多的科学依据,提高护理计划的针对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另外,循证护理对护理人员的综合考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以上护理过程中,有1例三胎妊娠合并并发症的孕妇采用的是剖宫产,在以往的剖宫产手术后,使用镇痛泵只是凭借经验和习惯,进行常规性护理。镇痛泵可降低皮肤的敏感性,但此患者伴有全身水肿和肝内胆汁淤积症,导致皮肤的敏感性降低,非常容易引起皮肤压伤。考虑这一情况后,立即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避免了皮肤压伤的出现,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还根据自己的价值系统,对护理计划提出建议,更有助于护理计划的实施。

4总结

第4篇:重症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肢残患者;社区;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遗症是指是指发生脑卒中急性期过后所遗留下来的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口眼歪斜等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治疗及康复是减少脑卒中后遗症的关键[ 1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由于医疗资源的缺乏或因为经济、家庭等各种原因,大约有35%~60%的脑卒中病人未在正规的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回归社区和家庭。这部分病人大部分人仍有强烈的康复愿望。因此,帮助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增强家庭康复意识,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是每一个社区护理人员应尽的责任。

1 社区康复护理目标

社区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改善ADL及活动能力,更好的融入家庭及社会生活之中。

2 患者评估

治疗师与护士利用Barther指数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测定;利用信封、钱包、雨伞等物品进行手功能的测定。根据评定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其个人康复档案,并与家属共同建立康复计划,护士做指导,由家属督促执行。

3 社区康复护理内容

⑴提供家庭环境的改造;⑵肢体功能康复指导;⑶家务活动训练;⑷生活方式的指导;⑸心理康复护理。

3.1 家庭环境的改造

3.1.1 住高楼层的患者如家庭条件许可,可租住一楼或平房。3.1.2 去除室内多余的物品、家具,去掉门槛。

3.1.3 卫生间推荐使用推拉门,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3.1.4 患者睡觉时床边放置2张高背椅,如条件允许可加装床档,以防患者坠床。

3.1.5 有条件的家庭也可沿墙壁安装一字型扶手,以方便患者行走时扶持及蹲站训练。

3.2 肢体功能训练的护理指导3.2.1 上肢功能训练护理指导

3.2.1.1 患者健手握患手,十指交叉,患手拇指处于上方,掌心相对,由健手带动患手向前抬起,并上举过头。上肢要尽量伸直。

3.2.1.2 患手练习捡拾东西。可因地制宜,先大后小。嘱咐家属准备两个小箩,一个小箩里放入大枣,由患手捡至另一个小箩内。待练习熟练后,小箩内的物品可改为花生、豆类。

3.2.1.3 双手练习撕废旧的报纸、开瓶盖等。

3.2.1.4 指导患者利手交换。偏瘫患者手部功能恢复非常困难,当利手受影响仅恢复为辅助手或废用手时,要指导其通过使用非利手来完成利手交换。比如,原来使用右手吃饭、洗漱,改用左手来做。

3.2.1.5 有肩手综合症手肿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冷热水交替浸泡,按摩等以减轻手肿。

3.2.2 下肢功能训练护理指导

3.2.2.1 站位平衡训练 患者沿墙壁站立后,护士在患侧加以保护,一手握住患手,另一手扶住对侧腰部,诱使患者中心向左右方向移动,并要求患者保持平衡,训练重点是将身体重心向患侧移动使患侧负重。

3.2.2.2 患者能抓住扶手,向前后左右移动身体,练习平衡功能。

3.2.2.3 待能达到站位平衡2级后进行行走训练。有条件的家庭可建立简易平行杠;也可利用床档进行练习。健手握住床档,身体与床平行,健手前握,患脚迈出,健脚迈出。待患者能迈步后,由家属搀扶至室外进行锻炼,以训练患者步行能力。

3.3 家务活动训练的护理指导

3.3.1 协助病人练习穿脱衣裤,系纽扣、穿鞋。注意穿衣服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服时相反。

3.3.2 指导病人自己洗漱。用脸盆或洗手池盛水,用健手持毛巾洗脸,然后利用水龙头拧干毛巾擦脸。也可将毛巾换成小方巾以方便健手挤水,擦洗。如果患手有少许功能,可利用患手持牙刷,健手挤牙膏,然后健手刷牙。如果患手功能完全丧失,可用健手单独完成。

3.3.3 指导病人帮助家人择菜,如择小青菜、菠菜等;帮自己及家人洗水果。

3.4 生活方式的指导

3.4.1 指导患者进食低脂肪、低盐、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多饮水。

3.4.2 指导其规律服药。

3.4.3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3.4.4 保持良好的心态,防止情绪激动。

3.4.5 注意保暖。

3.4.6 控制体重

3.4.7 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定时监测血压。

3.5 心理康复护理

家属应采取积极措施帮助患者克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培养患者的爱好与兴趣,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缓解其孤独感。

4 小结

在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要求,制定符合病人的康复计划。我也发现有一些影响家庭康复的因素:⑴家庭成员缺乏对该病认识;⑵缺乏规范的功能锻炼及适宜的康复环境;⑶家庭成员不能正确看待脑卒中患者伴随的性格行为的改变而导致的矛盾;⑷患者因素:缺乏毅力,伴有语言障碍者不 能进行正常的交流。⑸家庭成员过于照顾患者,及患者自己角色强化等因此,要及时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告诉患者康复锻炼应遵循科学原则,不可过急更不可偷懒。而家人的支持,是影响患者战胜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让每一个家庭成员理解和帮助患者。

5 思考

⑴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家庭和社区现有资源,更好的为此类患者进行锻炼;⑵能不能由政府、社区及医院提供一部分资金,让患者每年进入康复医疗机构进行专业锻炼;⑶能不能请心理治疗师定期给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指导。

第5篇:重症康复护理范文

方法:选择2010年2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健康教育参与的情况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采用积极的对症治疗与分娩措施,在此基础上护理组采用积极的健康教育措施。

结果:两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都痊愈或者分娩后出院。随访6个月,护理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提高(P0.05)。

结论:妇产科面对的患者属于医学问题也是健康问题,积极地健康教育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妇产科健康方式的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健康教育妇产科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91-02

当前提倡妇产科健康优质服务,提高孕产期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是提高国家人口素质、人口状况的重要方面[1]。不仅需要从生理的角度、还应从其心理角度全方位为其提供安全、满意、舒适的孕产期保健服务[2]。健康教育是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间的一门实用科学,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人口素质[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2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120例,入选标准: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8.23±6.25岁,75例30岁以上。疾病类型:妇科炎症48例,分娩要求52例,其他20例。根据健康教育参与的情况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非研究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与健康教育。两组都采用积极的对症治疗与分娩措施,在此基础上护理组采用积极的健康教育措施。

1.2.1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因此,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灵活多样地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这是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2.2加强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每天与患者交谈1-2次,采用诚恳的态度,开导、鼓励、尊重患者,对其做的好的方面及时的加以肯定和鼓励,做的不好的方面给以劝说。如对能每天坚持进行行为锻炼者,给予肯定并鼓励其再接再厉,对不能每天坚持锻炼者进行劝说,强调锻炼的重要意义,并向其发放相关资料,使其充分认识到行为锻炼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1.3观察指标。评定生活质量采用MOS SF-36量表,主要通过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四个方面评价与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分数越高,生命质量越好。本文所有的调查于安静的病房行,调查开始前向病人讲明本次调查的目的,以取得配合,本次调查的配合率与有效率都为100.0%。

1.4统计方法。采用SAS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参数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都痊愈或者分娩后出院。随访6个月,护理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提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妇产科的健康问题是国际上关注的热点问题,综合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健康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妇幼保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妇产科优质服务的重要载体。当前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复查可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都很迫切。

本文护理组通过健康教育,宣传介绍相关知识,在家属与社会的配合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安慰、鼓励,解除患者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使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更好地、更快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结果显示两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都痊愈或者分娩后出院。随访6个月,护理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提高(P0.05)。

同时在健康教育中,保健人员必须改变意识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加强学习力量,只有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才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让患者满意放心。

总之,妇产科面对的患者属于医学问题也是健康问题,积极地健康教育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妇产科健康方式的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朝晖.孕产期及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心理状况分析[J].行为医学,2009,2(4):306-307

[2]郑小霞.我院对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进行质量评估的做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18(3):180

第6篇:重症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出现腰腿痛的最常见疾病, 腰椎间盘发生变性、纤维环出现破裂导致髓核突出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1]。康复护理是其治疗中较为重要的环节, 本科近年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康复护理, 效果非常满意,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2013年8月本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40例, 对照组中男13例、女16例, 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2.3±9.5)岁, 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2±3.1)年, 生存质量评分(442.7±48.2)分;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 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3.1±9.8)岁, 病程1~17年、平均病程(7.6±3.3)年, 生存质量评分(446.5±49.3)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生存质量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整体护理干预。

1. 2. 1 心理护理的干预 疾病的反复多次的复发造成患者较大的精神负担。焦虑恐惧的情绪影响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和对疾病的讲解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正确的面对疾病,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2]。

1. 2. 2 功能锻炼的干预 功能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的重要手段[3]。通过护理人员的讲解和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 使患者正确的掌握康复治疗的方法。指导患者按照由慢至快、由轻至重、由简至繁的原则科学的进行直腿抬高练习、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和快慢交替步行等锻炼, 达到改善不良姿势、提高腰背部柔韧性和增强腰背部肌力的目的。

1. 2. 3 生活护理的干预 注重合理的饮食, 以清淡易消化和高纤维素食物饮食为主, 避免因便秘造成排便困难导致椎间盘压力增高的发生;注意保暖, 避免腰背部着凉造成肌肉痉挛;指导患者正确的坐、卧和行走姿势, 做到勿久坐、勿负重、勿扭转和屈膝髋;避免突然进行腰部扭转和侧弯, 可通过佩戴适宜的腰围增加来增强脊椎的抗负荷水平。

1. 3 疗效评定标准 ①症状体征消失, 可正常工作为显效;②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仍有腰骶部疼痛或者下肢麻木感;③症状体征无好转或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9.3%,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 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外伤、腰部受力不当以及腰肌的长期劳损可以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可以出现典型的腰背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4]。整体护理干预能够系统的对康复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有助于患者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 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的疗效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整体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整体护理干预对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著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海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2):55-56.

[2 蔡丽莉.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的影响.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6):148-149.

[3] 周艳芬.护理干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5):651-652.

第7篇:重症康复护理范文

1失语症的分类

失语症的症状错综复杂。每个患者的失语症表现与其脑损伤部位、程度、类型、范围、病前言语情况、言语习惯等生理、病理、心理及社会等因素有关。目前国内常用的失语症分类

1.1Broca失语 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患者虽能听懂别人的语言(口头的、书面的),但不能用口语或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1.2Wernicke失语 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虽有说话能力,但不懂别人的话意和自己的话意,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断断续续,经常答非所问,用词错误,无法进行正常交谈。

1.3传导性失语 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其最大特点。

1.4经皮质性失语 特点是复述较其他语言功能好,甚至是不成比例得好。

1.5命名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患者虽能说出物品的用途,但不能讲出该物品的名称。有时偶而说出物品的名称,但瞬间就忘记,故又称健忘性失语.

1.6完全性失语 又称混合性失语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患者既听不懂别人说话时的意思又不会说。

2失语康复训练前评估

失语的检查评估是了解患者听、说、读、写的具体水平,是初步全面掌握语言功能的过程,其结果可作为训练前后效果比较的依据。国内常被采用的失语检查评估法有8种:其中3种是将失语程度分为0~5级,如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BDAE)中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3]中0级:无有意义语言和听理解能力;Ⅰ级:所有语言交流中不连续语言表达,大部分需要听者推测、询问和猜测,可交流的信息范围有限听着在语言交流中感到困难;Ⅱ级:在听着的帮助下,可进行熟悉的话题交谈患者常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检查者进行语言交流感到困难;Ⅲ级:在极少帮助或无帮助下,患者可讨论几乎所有的的日常问题。但由于语言或理解力的减弱,使某些谈话出现困难或不可能;Ⅳ级:语言流利但可观察到理解障碍,在思想表达和语言无明显的限制;Ⅴ级:极少可分辨的言语障碍。

3失语康复训练的价值

失语对患者生活和生理、心里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偏瘫[4]。尽管失语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自然恢复现象,但康复训练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它可以使人脑语言中枢残余功能得以充分利用,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康复训练可增加言语功能的恢复速度和程度[6],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语言矫治,其治疗与不治疗的预期后果不一样;亦有研究表明,病程在6个月后的脑卒中完全性失语症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价值[7]。

4失语证的康复训练

出现失语症,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越早越好[8]。国内学者认为失语的自然恢复一般不超过6个月[9]。因此,适宜的训练时机是,患者一旦清醒、病情稳定、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尽早开始。一般情况下,选择上午患者未疲劳时训练较好[10];场地最好是无人、无噪声干扰的单间治疗室;采取“一对一”的方法。相比较而言,不同的失语类型训练恢复程度不一,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脑皮质下失语(包括丘脑性失语和基底节性失语)疗效好,运动性失语次之、感觉性失语疗效较差,完全性失语预后最差。

4.1运动性失语构音困难先教会患者通过口型及声音支配控制自己的口、唇、舌发音,同时可配合肢体活动进行。

4.1.1发音器官的训练 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11]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4.1.2发音训练 采用示教―模仿方法,从英语音标元音a-e-i-o-u开始,然后学喉音h、ha,唇音b、p音,舌齿音d、t音。

4.1.3词、句训练 单音训练1w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

4.1.4阅读训练 经过1~2w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

4.1.5书写训练 重患者从简单字开始,逐步到单词―句子;轻患者进行单词―句子―短文的训练。

4.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感觉性失语的口语及书面语理解困难,应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可运用视觉逻辑法、手势方法进行训练。①听觉训练:声音刺激。让患者听广播、听音乐、听他人读报,刺激思维,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力,刺激其语言的提[12]高;②手势训练:通过对患者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③实物刺激:让患者说出所看见实物名称,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训练;④兴趣训练:从患者兴趣爱好着手,如有人采取播放歌曲,对重度感觉性失语患者进行训练,改善听理解,并增加患者的兴趣,可取得显著效[13]。

4.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训练应以听、理解为主,辅以语音训练。应以非语言交流训练为主。

4.4命名性失语 对命名性失语激发其记忆思维活动,回忆自己的名字、住址、工作经历等。其训练方法一般以口语、命名、文字、称呼训练为主命名。在治疗时配合相应的动作,使患者产生兴趣,加深对该词的记忆[14]。

4.5刺激促进法 传统刺激法:给予适当的强力的反复的语言刺激,根据残存的语言功能种类和程度,讲与之相适宜的语言刺激系统地分成若干步骤,并通过容易接受的感觉回路,反复给与刺激的长度和复杂性适宜的刺激的提示速度适宜;选择患者感兴趣的刺激材料,优先选用常用词;反复刺激的同时避免陷入单调。训练初期,反复刺激尤为重要。通过刺激引出患者相应的反应,并选择性的强化。从容易引起反应的内容入手逐步向难度高的方向发展,观察这些刺激引起的反应是否正确,从此判断与刺激是否适当,这样通过刺激-反应-刺激的反馈回路,促进形成新的方案。强化相关回路,并使之有效的方法为:对正确的反应及时给予表扬,即正面强化,可使用明确的肯定鼓励性语言如:“完全正确”“很好”等,对于错误的反应一般不宜对正确反应那样明确回答,可以忽略沉默,或立即转入下一个内容或下一种刺激

5失语症的家庭训练

一般说来,语言训练时间与效果是成正比的。持续、连贯的语言训练非常重要,家属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是关系到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关键因素[15]。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与再积累,使患者重新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程度。使之更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减少残障中患者和家属配合,可让患者每天增加2~3h的语言康复训练。根据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选题使患者感兴趣的内容训练难度适宜,循序渐进。

6护理

心理护理 大多数学者认为,影响失语症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因素是多源性的除了发病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病变部位、性质以外,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心理因素有其特殊性。运动性失语患者因突然不会说话,通常表现为不适应角色,心情急躁;而感觉性失语患者由于不能正常的接受语言,通常表现为苦闷。对失语症患者特殊的沟通技巧和语言技巧训练是非常必要的[16]失语症患者因失去了正常的交流情感的能力,容易焦虑、烦躁、恐惧、悲观失望、抑郁。一次而拒绝与人焦虑的自我封闭状态,针对失语症患者应予以关心理解,并以亲人般温柔和蔼的语气沟通,耐心倾听,适时幽默的语言非肢体语言;如:表情、收拾、等给与回馈。打开紧张局面,不厌其烦的给与解释以心理疏导松解情绪,运用沟通技巧达到有效沟通,良好的沟通能让患者表达不同的需求,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满足其身心需要。有利患者康复。初次沟通前,向家属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格、嗜好、工作、情感,以便沟通时能避开敏感话题,时沟通顺利进行。可提出对其感兴趣的话题和床罩舒适的沟通环境。失语患者语速缓慢、笨拙,护士应有耐心,给其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让患者金肯的表达出针对他的一切信息,通过对其语言的表诉,根据语速、语调、表达力、理解力、复述力,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反应能力做出初步判断,合理分型,并做出相应的康复、训练及护理措施。语言功能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心理生理基础,一次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有很强的人文意识,了解患者心理的动态变化,给与及时的和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

7小结

失语症的康复通过遵从康复治疗原则,有针对性的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失语症,类型、程度、以便明确治疗方向;综合训练,注重口语,如果听说读写口语和书面语言有多方面的受损,要进行综合训练,但治疗重点和目标应放在口语康复训练上,因人施法,循序渐进,要是和患者文化水平及兴趣,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刺激量;配合心理治疗灵活多样,当治疗取得进展时,要及时鼓励患者,使之坚定信心。患者精神饱满时,可适当增加难度;家庭指导和语言环境调整,要经常给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指导,使之配合治疗。效果更佳;对有某种语言障碍者,要区分轻重缓急,分别治疗和详细评估患者的各方面的功能,根据得分确定失语的类型和程度,结合患者的背景资料和职业、兴趣爱好、方言语种、家庭情况、文化程度、性格等确定是与训练方案,实时掌握一定的失语知识,认真学习心理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非语言行为的护理能力,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赢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以促进其早日康复,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罗少丽.不同类型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技术[J].中国临床康复,2003,1(7):57-58.

[2]郑京润,王英,权玉姬,等.脑卒中后失语的早期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5):681-682.

[3]张弘,郑霞荣.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康复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1998,7(4):71-72.

[4]童弟爱,杨玉荣.脑血管意外致失语的康复训练[J].宜春医专学报,2001,13(1):101.

[5]刘文琴.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28-129.

[6]高素荣.失语症[J].医学理论与实践,I994,7(1):9-10.

[7]郎红娟.颅脑外伤患者运动性失语的早期语言康复指导[J].护理杂志,1999,16(4):50-51.

[8]郑丽萍,王红明.脑卒中失语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临床康复,2003,7(6):942-943.

[9]于增志,高怀民,翁长水.6例完全性失语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5):291-292.

[10]刘春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5(7):145-146.

第8篇:重症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综合康复护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经CT和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6~85岁;肩手综合征于脑卒中发病后5~30天出现。同时排除关节原有疾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

临床表现:在脑卒中后出现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尤其在肩关节外展屈曲和外旋时疼痛明显并伴局限性压痛点,腕部、手掌部水肿,手指呈梭形水肿、屈曲掌指和指间关节剧烈疼痛,逐渐出现皮肤萎缩,手部肌肉萎缩加重,手指关节的活动明显受限,严重致手指完全挛缩,患手的运动功能永久丧失。

护理干预方法

早期良肢位摆放:定时更换,预防患肢受压。陈氏[3]等认为患侧卧位会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应该减少患侧卧位的时间。如患侧卧位每次时间为1小时,而不是2小时。患侧卧位时,避免患肩受压和后缩,使肩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伸开。健侧卧位时患肢在上,肩胛肌处于前伸位,前臂微屈至胸前,胸前放枕头。软垫支撑患肢使其垫高20°~30°,掌心向健侧,下肢屈曲呈行走摆动相。仰卧位时,患肢呈敬礼位,患肢下垫软枕,其高度稍高于心脏位,以防水肿。坐位时面前可置1个小桌,同理在轮椅上也置1个小桌,将患手放于上面。翻身时禁止牵拉患肢。正确的摆放,不仅能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肩胛骨回缩、防止肩痛,还能抑制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同时能促进患肢的静脉回流,减轻患肢水肿,这是护理干预训练的关键之处。天冷时注意患肢保暖,睡眠时要避免肩部外露,最好配戴护肩。

患肢护理干预病人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后,肩痛和手肿是病人最痛苦和最急于尽快解决的问题。对肩痛病人的干预措施:①避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矫正肩胛骨位置以防止肩关节半脱位,避免手部损伤引起疼痛和患肢的过度牵拉等。②被动――主动活动肩胛骨,护士一手托住患肢上臂,使上臂处于外旋状态。另一手放于肩胛骨内缘下角处,向上、外、前3个方向活动患侧肩胛骨,并尽可能让其充分前伸,至运动时不觉有阻力为止。鼓励病人进行Bobath握手上举训练,即双手掌对掌十指交叉握手;伸肘上举过头顶。反复进行,并做主动耸肩动作,每次10分钟,每日2次或3次。③放松训练,护士对患肩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肌、胸大肌等肩胛周围肌肉进行轻柔按摩和痛点的按压刺激,以诱发肌肉收缩,每次10分钟,每日2次或3次。对手指、手背肿胀病人的干预措施:①压迫性向心缠绕法,护士用1根直径1~2mm的线绳先压好游离端,从手指的远端向近端逐个缠绕,再用同样方法缠绕手掌(背),由远到近至腕关节为止,然后再从指端处拉开游离端线绳解开,每日3次或4次;通过压迫性向心缠绕性,以减轻周围组织水肿。初期由护理人员操作,以后教会病人家属进行。②冰水浸泡加上翘夹板,冰块和水的比例为3∶1,将肿胀的手放入冰水中浸泡,反复数次,两次之间有短暂的间歇。护士的手应同时浸入以确定浸泡的耐受时间,避免因患肢浅感觉减退而导致冻伤。反复间断给予患肢冰水浸泡,能使血管收缩、舒张,而交替刺激交感神经。冰水浸泡后,根据病人患肢的长度,定做石膏上翘夹板,使患肢的腕关节保持背伸轻度的桡偏,同时用绷带固定,松紧适宜,以保持患肢良好的静脉回流,减轻患肢水肿。夹板应全天佩戴(除运动、训练外),直至水肿和疼痛消失,手的颜色恢复正常。

心理干预:这类患者由于肩关节活动时疼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往往出现忧郁、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此我们耐心解释和正确疏导,说明只有配合治疗,通过有效训练,才能恢复。使患者明确关节活动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患者主动配合和自觉训练的积极性。

讨 论

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总结具有一定自身特点的护理干预方法,取得明显效果。此方法注重在发病早期,正确摆放患肢,以维持肩关节正常解剖关系,解除肩痛,从而增加病人肩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局部水肿往往是肩手综合征的早期表现,如肿胀持续时间过长,液体中的蛋白成分就会在细胞间沉积,变成纤维组织,使组织或肌肉僵化和挛缩,进一步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故应尽快消除局部水肿,因此采取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方法,其方法简便、省钱、省时,家属也可操作,它不仅能促进静脉回流,提高血管的舒、缩调节能力,利于消肿、止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及皮肤颜色,而且随着水肿减轻,循环可立即得到改善;给予间歇冰水浸泡能使血管收缩舒张而交替刺激交感神经,辅以上翘夹板的作用,使腕关节保持背屈改善静脉的回流,有利于消除水肿;同时护士辅以由远端向近端做挤压、揉进动作效果更好。治疗组15例病人经过有计划的康复护理及训练,有效率达到85.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肩手综合征早期的效果显著。一旦出现肢体挛缩则很难恢复,因此在日常护理中注意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强调对患肢的保护,尽量避免在患手输液,避免过度牵拉患肢引起肩关节半脱位及意外的损伤,同时做好与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心理疏导及沟通工作,不但可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即使在发生后也可防止病情加重,减轻残疾,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保证患肢的康复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第9篇:重症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疗效;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元凶,其中,中风的致残率通常达到80%以上。[1]中风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并伴有口眼歪斜,语言功能受损等症状。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中风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齿不清,言语不利,麻木不仁等,令中风患者及家人苦不堪言。医院一线工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就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从病人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入手,提高中风后遗症的治愈率。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同期接受治疗的病人中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长期观察对比。同期接受治疗的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且均无其他并发症,生命体征平稳,符合参加对比实验的条件。实验组男女比例约1.2:1,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39岁,约89%的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病史。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1:1;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1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病史占对照组患者总数的90%。参加对照实验的患者病程3到7周不等,平均病程5周,患者的中风后遗症症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单侧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两组病人的各项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每天都定时定量服药,并在饮食上严格控制食物的种类和每餐的量,保证饮食清淡,忌肥腻,忌辛辣,少食多餐,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同时强调低脂肪,低热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治疗,一周为一疗程,持续八周。观察组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

1.2.1 医务人员坚持与病人谈心,鼓励病人,向病人介绍成功康复的病例,打消患者疑虑。对情绪沮丧焦虑的患者,设法转移其注意力;而对惰性较强的患者,要向其说明疏于治疗的严重后果;保证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给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保持身心愉悦。1.2.2 每天由医务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引导病人做肢体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近端到远端。上肢可从肩开始,下肢从髋关节开始,先做一些缓和的动作,再逐级增加运动幅度,加大运动量。每天有固定的按摩时间,帮助患者的淋巴循环顺畅。做一些锻炼肢体平衡性和协调性的动作。

1.2.3 进行传统中医针灸的护理干预。治疗前,要对患者的皮肤和医务人员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治疗时,可令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平躺、侧躺,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可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患侧滑肉门、上风湿点、外陵、下风湿点,健侧商曲,伴语言障碍加通里(双)、廉泉等,调整最佳针刺深度,每日一次,随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主治医师要灵活调整针灸穴位。[1]

1.3 疗效标准

1.3.1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肌力为4~5级;

1.3.2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肌力提高2级以上;

1.3.3 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肌力提高1级以上,但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行站立或步行;

1.3.4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软件统计,卡方检验,P

2 结果

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达96.1%,而未有护理干预的有效率为60.8%。二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

表一

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经八个疗程的恢复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2.9%

43.1%

3.9%

96.1%

对照组

19.6%

41.2%

39.2%

60.8%

3 讨论

中风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高发病,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患者本身体质虚弱,阴阳失衡,气滞血瘀,肢体失养所致。人体的真元衰败,就会有内外邪入侵,只有恢复真元,才能消灭内外两邪。所以,中风患者可通过中医针灸的方式,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理论扶其真元,兼顾病邪部位,从而起到化瘀通络的作用。其中,通过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总有效率更是高达到95.1%。[2]康复理论认为,中风发生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3]

总而言之,护理工作应该是通过合适的方法,首先,让患者在心理上重燃复建的信念。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中风的复建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患者只有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才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其次,要通过正确的运动帮助患者完成肢体功能的恢复,当然,这也是患者通向康复之路的必经途径。只有科学合理的运动才能让患者早日脱离病魔的困扰。最后,只有将药物治疗、饮食搭配、心理干预,运动复建和针灸治疗等方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分析及大量的临床实践可以得出,在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此种方式应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莉秋,苗荃,张娜.头针、腹针、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3O例[J].河北中医.2010,32(5):717-71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