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

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第1篇: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

――《中国制造2025》

对传统产业来说,互联网的作用,绝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乘法效应。互联网的发展不能脱离产业,它的价值要回归到对产业的提升和改造。过度依赖互联网营销而不注重产品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企业,即使贴有再鲜亮的“互联网+”标签,不仅得不到加法,更得不到乘法,最终只能获得减法。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满足社会消费最终需求的根本环节。“互联网+”的更大价值在于其对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组织模式的变革。传统产业长期积累形成的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各种资源,是其进入“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潜在优势。而要把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必须根据互联网经济的要求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必须运用好互联网、大数据所提供的供求信息,并建立一整套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和产品设计创新的流程。

因此,对传统产业来说,互联网的作用,绝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乘法效应。对我国总体相对落后的产业体系而言,“互联网+”的实施,无疑将为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根本性的变革力量,促进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也正是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所在。

近年来,天津开发区牢牢抓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依托开发区产业优势和平台优势,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天津开发区积极依托产业优势和平台优势,推进“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将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于工程仿真设计、医药研发、动漫影视特效渲染, 实现了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结合。已经形成了以国美控股、京东互联金融、钢联俊安金控为代表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以新希望、联动优势、拉卡拉为代表的“互联网+商业保理”, 以58同城、赶集网为代表的“互联网+ 市场”,以天津钢银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津投保险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 以腾讯数码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共服务”等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

当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来袭之际,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已最先开始布局智能制造,进行顶层设计。工信部于2015年6月3日公示了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官方的规划中提出了将编 制专项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和重大布局,加快智能化、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山东8家公司的相关项目获入选,这也标志着山东智能制造的春天即将来临。

在开发区处于转型升级的今天, 在企业急需转型升级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银川开发区发挥自身产业结构互补优势,打“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融合发展牌,着力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加快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工厂建设,一批智能化和高附加值个性化产品得成功研发,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序推进和丰硕成果的取得,有力的推进了“互联网+”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日趋完善,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智能产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2015年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顺应“互联网+”l展趋势,突出区域特色, 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力争到2020年,培育和发展10个智慧型产业集群。《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与产业集群深度融合。到2020年,互联网在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培育30个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1000个智能工厂,初步形成龙头带动、园区承载、平台支撑、示范引领、推广普及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推进机制。产业集群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重点产业集群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0%以上、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 以上。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产业集群园区宽带接入率达100%, WiFi实现全覆盖。

“互联网+”对于制造业的一个重大作用就是促使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依托“互联网+”,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之路,成为海南省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2016年前三季度, 开发区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7.9亿元,同比增长30.9%。每一台自动化设备上的传感器都会将生产数据传回信息指挥中心,操作人员根据数据变化随时调配生产任务……在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信息指挥中心,整个厂区的生产状况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与智能。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产 业迅速崛起,以前所未有的凌厉之势对已有传统产业渗透浸润,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新一轮升级和发展。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推行“互联网+”协同制造新模式,有力助推了园区经济发展。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不仅能让企业科学分析市场,打好提前量,规避风险,同时为园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理性招商引资提供了科学依据。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发展的企业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实现销售收入达到4亿多元,有力地助推了园区经济发展。

跨境电商是近年来新型的“互联网+”制造业模式。建立了跨境生产企业与消费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打破了传统贸易模式中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等一系列链条的垄断。这个过程可以大大缩短中间链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2016年,中国电商的交易规模达到了6.3万亿元, 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上升到了26%。对中国而言,跨境电商实际是“互联网+中国制造”,它使国际贸易更加普惠、更加精准,在贸易链条中更加扁平,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贸易市场需求不足、空间小的问题。

第2篇: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生产管理;智能工厂

“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各种场合都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观点,信息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Big Data)时代。大数据的涌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也改变着制造业企业的运作模式。

1 制造业也处于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量的暴涨成了许多行业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和宝贵机遇。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普及,制造业企业的运营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如今,制造业整个价值链、制造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涉及到诸多的数据。同时,制造业企业的数据也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趋势。

制造业企业需要管理的数据种类繁多,涉及到大量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1)产品数据:设计、建模、工艺、加工、测试、维护数据、产品结构、零部件配置关系、变更记录等。

(2)运营数据:组织结构、业务管理、生产设备、市场营销、质量控制、生产、采购、库存、目标计划、电子商务等。

(3)价值链数据: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

(4)外部数据:经济运行数据、行业数据、市场数据、竞争对手数据等。

随着大规模定制和网络协同的发展,制造业企业还需要实时从网上接受众多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数据,并通过网络协同配置各方资源,组织生产,管理更多各类有关数据。

2 大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命脉

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巨大价值正在被传统产业认可,它通过技术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企业管理者和参与者呈现出看待制造业价值链的全新视角。

2.1 实现智能生产

在德国“工业4.0”中,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工厂/车间的设备传感和控制层的数据与企业信息系统融合,使得生产大数据传到云计算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分析,形成决策并反过来指导生产。

具体而言,生产线、生产设备都将配备传感器,抓取数据,然后经过无线通信连接互联网,传输数据,对生产本身进行实时监控。而生产所产生的数据同样经过快速处理、传递,反馈至生产过程中,将工厂升级成为可以被管理和被自适应调整的智能网络,使得工业控制和管理最优化,对有限资源进行最大限度使用,从而降低工业和资源的配置成本,使得生产过程能够高效地进行。

过去,设备运行过程中,其自然磨损本身会使产品的品质发生一定的变化。而由于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传感技术,实时感知数据,知道产品出了什么故障,哪里需要配件,使得生产过程中的这些因素能够被精确控制,真正实现生产智能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工厂/车间的传感器所产生的大数据直接决定了“工业4.0”所要求的智能化设备的智能水平。

此外,从生产能耗角度看,设备生产过程中利用传感器集中监控所有的生产流程,能够发现能耗的异常或峰值情况,由此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实时优化能源消耗。同时,对所有流程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也将会整体上大幅降低生产能耗。

2..2 实现大规模定制

大数据是制造业智能化的基础,其在制造业大规模定制中的应用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订单管理、智能化制造、定制平台等,核心是定制平台。定制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就可以实现大数据应用。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实现流行预测、精准匹配、时尚管理、社交应用、营销推送等更多的应用。同时,大数据能够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营销的针对性,降低物流和库存的成本,减少生产资源投入的风险。

利用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将带来仓储、配送、销售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并将极大地减少库存,优化供应链。同时,利用销售数据、产品的传感器数据和供应商数据库的数据等大数据,制造业企业可以准确地预测全球不同市场区域的商品需求。由于可以跟踪库存和销售价格,所以制造业企业便可节约大量的成本。

“工业4.0”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智能工厂”,使智能设备根据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自我调整、自动驱动生产加工,直至最后的产品完成等步骤。可以说,智能工厂已经为最终制造业大规模定制生产做好了准备。

实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一方面需要制造业企业能够生产提供符合消费者个性偏好的产品或服务,一方面需要互联网提供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由于消费者人数众多,每个人需求不同,导致需求的具体信息也不同,加上需求不断变化,就构成了产品需求的大数据。

消费者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交互和交易行为也将产生大量数据,挖掘和分析这些消费者动态数据,能够帮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等创新活动中,为产品创新作出贡献。制造业企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进而传递给智能设备,进行数据挖掘,设备调整,原材料准备等步骤,才能生产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

3 大数据构成新一代智能工厂

消费需求的个性化,要求传统制造业突破现有生产方式与制造模式,对消费需求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与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与挖掘。同时,在进行这些非标准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信息与数据也是大量的,需要及时收集、处理和分析,以反过来指导生产。

第3篇: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

工业4.0九大技术支柱包括: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其中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不可缺少支柱之一。

什么是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智能制造离不开机器人

智能制造的内涵非常宽泛。简单来说智能制造的核心离不开用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智慧,使生产过程更灵活,更高效。

其实不管是智能制造、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德国工业4.0”,都包含制造装备,而机器人就是非常灵活的制造装备,这一点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发展机器人既是顺应历史潮流,也是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机器人的发展应该可以分为制造和应用两个方面。从应用层面讲我国工业机器人自2000年以来一直呈快速上升的态势。在全部应用的机器人中,国产只占10%左右。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对包括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高端设备需求的迫切性很高。要成为机器人强国就不能大量依靠进口,而是自己有能力来制造。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每年还在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国内正在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已经超过36个,前景看好。

机器人必须融入智能制造

将机器人充分融入智能制造的流程中是一个非常实际的课题,机器和人并不对立,未来智能制造是将机器人和人的智慧优势互补、有机结合起来,机器人可以是与人进行交流、与人互助的伙伴关系,而且是安全的,真正取得1+1>2的效果,能做到“人机融合”。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使得智能制造已经贯穿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人的行为、智慧已经融入其中,人和机器的协同将大大提升制造的效率和水平。

我们一些制造行业,已通过3D设计,虚拟车间仿真等技术手段生产的零部件已经相当精密,但装配有的还必须使用手工,并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需要用人的灵活性和经验来弥补机械装配中的容差小的问题。必要的人机融合还是需要的。当然,未来机器人的智能会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的智能,这是我们发展机器智能的初衷。

中国需要在制造业方面做更多的基础工作,在创新、自主研发、新材料等诸方面迈开坚实的步伐,静下心来研发、形成自主的核心技术,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

案例简述

案例一、海尔智能制造走在世界前列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海尔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互联工厂体系,实现了六个互联工厂的引领样板,四个整机工厂: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滚筒、青岛热水器,两个前工序工厂:青岛模具、电机工厂,初步实现了向互联工厂的转型,可实时、同步响应全球用户需求,并快速交付智慧化、个性化的方案。

海尔互联工厂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国内外知名专家的高度认可,认为海尔的智能制造探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互联工厂带来了用户价值的大幅提升。一是可定制,用户可以通过海尔交互平台提报产品设计方案,成为产品的设计者。二是可视化,用户从消费者变成产销者,用户可以参与企业的全流程,并且实现体验的可视化。三是高品质,通过互联工厂带来了更好的用户口碑体验。

从企业价值角度看,海尔实施智能制造的互联工厂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在效率上,互联工厂整体提升2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以上;在效益上,互联工厂降低运营成本20%,能源利用率提升5%,厂内库存天数下降50%以上,交货周期由21天缩短到10天

案例二、德国安贝格西门子工厂

作为工业4.0概念的提出者,德国也是第一个实践智能工厂的国家。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东部城市安贝格的西门子工厂就是德国政府、企业、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合力研发全自动、基于互联网智能工厂的早期案例。占地10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员工仅有1000名,近千个制造单元仅通过互联网进行联络,大多数设备都在无人力操作状态下进行挑选和组装。最令人惊叹的是,在安贝格工厂中,每100万件产品中,次品约为15件,可靠性达到99%,追溯性更是达到100%。这样的智能工厂能够让产品完全实现自动化生产,堪称智能工厂的典范!

案例三、潍柴动力入围国家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项目

一是建设智能车间,通过设备\生产线及工艺的智能化升级,提高车间的柔性化生产能力,打造智能制造的硬实力。目前潍柴拥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最先进的数字化生产设备及生产线,能够生产3000多种订货号的不同功率、规格、样式的发动机,具有较好的硬件基础;通过自主研发的MES平台,实现了关键设备以及产品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控、记录,建立了完善的电子档案信息,具备了较好的软件基础。二是建设数字化企业,通过以客户价值为牵引的核心业务流程的纵向集成,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消除职能壁垒,大幅提升运营效率,打造智能制造的软实力。 潍柴充分认识到,未来行业的引领者,必须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超出预期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潍柴一直致力于不断挖掘客户需求及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提升客户对产品品质、服务的满意度。 三是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经验,以智能化产品为核心,通过研发、供应链及服务协同,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增效,实现价值最大化。

案例四、九江石化作为中国的第一家智能工厂试点

在工业4.0的风潮下,中国在此方面也并非完全无所作为。九江石化作为中国的第一家智能工厂试点,为实现可视化、实时化、智能化的生产和管理要求,与华为进行战略合作,在信息通信、生产协作、智能管理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智能工厂的基础设施。

基于华为在通信和数据信息方面的技术实力,完成了工厂LTE无线宽带网络、调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存储、巡检终端等设备的布局。虽然,目前工厂还未达到工业4.0所要求的智能工厂的运营标准,但在未来,依靠华为在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技术优势,九江石化将建设一个云数据中心,实现虚拟化、云计算等IT智能化管理,进一步节省能源消耗率,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更智能化的运营。

案例五、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

由于制造业巨头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大大刺激了处于世界高端技术的领导地位的美国。所以,由通用公司倡导的“工业互联网”战略在美国兴起。进而,AT&T、思科、通用电气、IBM和英特尔几家互联网巨头宣布成立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正式进入美国工业4.0时代。

工业互联网的理念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本质上如出一辙,就是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但二者不同的是,由于美国在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更侧重于在软件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希望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保持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而德国在制造业的一枝独秀,智能工厂的发展成为了德国的最优之选。

第4篇: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

1单元化物流与物流单元化管理

从2013年6月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吴清一先生在《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上连续刊登了数篇有关单元化物流的文章,并给出了单元化物流的定义,他认为将供应链物流中的物品由发货地整合为规格化、标准化的货物单元,并且保持货物单元的状态一直送达到最终受货点,货物单元也是供应链物流各个环节的作业单元,这种物流形态就是单元化物流[1]。国宝集团物流及工业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王祖锦博士认为物流单元化管理是指物料在存储、运输和贸易过程中,为了提高作业效率、保护产品品质、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物流作业成本、促进贸易,而设计每种物料的物流管理单元。并体现在采用合理的单元化物流器具进行包装、存放、运输和配送的物流管理方法[2]。为了提高制造业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就要推进制造业在物流作业环节中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将零散的货物整合成一个规格标准化的作业单元,这种单元便于制造业物流作业环节的搬运、存储和运输作业,我们把这样的作业单元称为集装单元。集装单元主要有集装箱与托盘两种形式,单元化物流技术以集装单元为基础,但与集装单元化技术有本质的区别[3],集装单元化技术是局部作业环节的采用,而单元化物流强调的是在整个制造业物流系统的使用;集装单元化技术仅局限在集装器具的使用,而单元化物流强调的是对整个制造业物流系统的变革;单元化技术存在于制造业物流的全过程。

2发展单元化物流技术对制造业的意义

(1)提高制造业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之间的协同生产效率。在制造业企业中的零件通常质量较重而且体积较大,不便与机械化搬运,物料的搬运活性指数低,通过单元化技术,将散放的零件集合成一个标准化的、规格化的物流单元,为制造业企业物流机械化与自动化运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生产中,企业一次可以完成多件物料的搬运和装卸,提高了装卸效率,减少了重复码垛和重复搬运之类的无效工作,集装单元化的物料便于数量的点验与核查,生产效率得到提高。高效的物流体系为企业在市场中抢占商机,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了保障。(2)降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成本。当前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成本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另一个是劳动力。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进行,可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价格却越来越高,以北京为例,六环外的仓储用地价格早已上升到每平方米每天1元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充分地利用其土地资源。通过单元集装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物料的堆放向纵向化发展,有效地利用货架,提高单位面积物料的堆存率,增加空间利用率;近几年我国劳动力的价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工成本在制造业中所占有的比重不断提高,由于单元集装化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从而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3)单元化物流技术可以减少制造业企业对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破坏。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保证物料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减少货物的不必要包装,减轻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又可以降低包装成本,是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单元化物流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的损耗,而且由于集装单元器具的通用性,使得它们可以在制造业企业中重复使用,例如通过建设托盘共用系统,减少流通中需要的托盘数量,由于在我国使用的托盘绝大部分是木质托盘,这样就减少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另外由于单元化的集装器具避免了物料之间的相互磕碰,保护了物料质量。(4)单元化物流技术为在制造业企业中广泛使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阅读器、读写器、天线、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标准协议的规定,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4],其核心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单元化物流技术将散放的物料采用集装器具集合成一个标准单元,将记载有该单元中物料详细信息的RFID芯片放置到集装器具外侧,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为制造业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保障。由于RFID芯片中记载了物料的生产、运输等各种信息,通过互联网将各种信息传递到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中的上下游部门,使得各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共享,减少了无效的等待环节,可以对制造业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和有效的控制。(5)单元化物流技术可以优化各种存在于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生产要素,可以推进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素质的提高。单元化物流技术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推动了仓储、运输、配送、搬运设备的标准化,使制造业企业各环节的设备规格相互匹配、协调一致,有效地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工作效率。单元化的物流技术促使供应链中各企业密切合作,建立共存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优化和完善了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

3标准化是单元化物流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关键

在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中,需要采取统一的标准来协调各种作业和各种机械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物料单元作为单元化物流的主体,是单元化物流的作业对象,集装单元器具的标准取决于物料单元的规格与尺寸,制造业物流标准化的原点是集装器具的标准化,物流生产机械和搬运装卸设备的标准应当按照集装单元的标准来选择。物料包装的规格要与集装器具的规格相适应,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集装器具的空间,提高容积利用率。应当根据集装器具的规格来制定物料包装的方法,而不是根据物料的包装尺寸来确定集装单元的大小。因为,从功能上看,集装器具可以将零散的物品集合为一个整体,便于进行物流作业,而包装仅是起到保护作用和商品销售的作用,从处理对象上,集装器具是将不同种类、规格、尺寸的物品集合在一起形成的集装单元,而包装只是针对一种商品的包装单元。单元化物流的基本条件是集装器具的标准化,是实现制造业单元化物流的前提,它影响相关物流设施设备如搬运机械、运输设备以及货架的选择。所以,要从物料(产品)的设计这一源头开始强调标准化意识,物料(产品)的规格和包装不仅要美观便于销售,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标准化的要求,能够符合单元化物流中标准集装器具对物料尺寸规格的要求,提高制造业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5]。

4单元化物流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第5篇: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加工刀具 在线状态监测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093-02

Abstract:Theon-lineconditionmonitoringofthetoolhasanimportantinfluenceonimprovingthelevelo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Withthe“Internet+”planproposed,themachinetoolindustryhasanewdevelopmentopportunity.ThispaperisbasedonthestatusofthetoolonlinemonitoringanddiscussesthedevelopmentofNCmachiningtoolmonitoringtechnologyinthebackgroundof“Internet+”.

Key Words:“Internet+”; Processingtool; On-line condition monitoring

1 数控机床刀具在线监测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大部分产品的成型是通过切削加工来完成的,比较常见的加工有:车削、铣削、钻削等方式。而作为进行加工的切削刀具,其在进行加工时处于何种状态,对产品的质量(例如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有着重要的影响[1]。另外,如若刀具在加工时损坏,还极有可能损坏工件、夹具,更有甚者毁坏机床;而频繁更换新的刀具,更会直接影响停机时间,从而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因此,在高度自动化的加工过程中,监测刀具实时状态很有必要。当刀具满足不了加工条件时,及时补偿刀具磨损量,或更换刀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同时保证加工机床和人的安全。

2 刀具状态监测技术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刀具状态监测技术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对刀具磨损、破损情况的监测。刀具的实时状态与切削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准确判断刀具的在线实时状态是采取怎样的方式调整切削参数,或者是否需要更换刀具的基准[2]。一般,刀具状态监测流程如图1所示。

刀具在线状态的监测方法有多种,根据测量方式的不同,常用的监测方法有直接监测法和间接监测法。

直接监测法是指通过某种测量手段直接测量刀具的体积或者质量的改变,如监测刀具切削刃的位置和形状的变化等,常见的方法有:接触检测法、放射性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和光学检测法。一般直接法只有在刀具没有切削任务时才能进行监测,在切削过程中不容易测得,因此直接法不适用于刀具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以测得刀具在静态下的状态。

间接测量法是通过监测与刀具磨损状态密切联系的传感器信号(如切削力、温度、功率等),可以监测一种或者几种信号,进而间接获得刀具的磨损状态。相对于直接法,间接法实施起来比较容易。间接法可以用于刀具加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测,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监测方法,如振动法、切削温度法、功率法、切削力法等。

虽然刀具状态监控技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也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但系统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通用性不强,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说,系统成本也较高,为了能够更加普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比如研发低成本的特种传感器,如何有效获取刀具信息数据,提高监测系统的适应性,增强系统的自我学习以及预测能力等[3]。

3 “互联网+”时代下的刀具监测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国家发展计划的提出,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刀具的监测有几个关键性的技术,如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特征值提取的优化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理论内容很多,每种技术的不同方法也是各有千秋,系统使用者或者开发设计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依赖于个人或者其团队的实践经验与学识,倘若使用者或者开发者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基础,就很难理解监控系统中状态过程与运行原理,假如系统出现故障也就无从下手,在应用过程中也就难以对系统的性能进一步提升。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与信息,我们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平台,把这些资源进行大数据收集,进一步挖掘关键技术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重新分析c整合。同时,当某一系统出现故障,利用无线互联网技术可以将故障信号传输到互联网,通过网络的力量,寻找最优的解决路径,也可以将监控系统的实时状态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自动上传至网络,在网络中实时监控,生产者与网络使用者都可以查看,根据得到的状态数据,实时调整刀具参数,甚至进行刀具的更换,从而达到最优的控制方式。

4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制造业资源方面的集成和优化作用,是移动通信网络和与数据、物联网、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整合以及智能感应能力综合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和数控加工刀具的在线监测技术结合在一起,对提升现代先进制造水平、研发高档数控机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山,康晓峰.在线金属切削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机床与液压,2010,38(11):127-132.

第6篇: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物联网发展部级联席会议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协调和指导物联网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卢希副司长

据卢希介绍,中国相关部门制订和实施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和运用示范等工作,到十二五末,已经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运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

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M2M连接数突破1亿,占全球总量31%,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同时,技术创新也取得明显突破,在芯片、传感器、智能终端、中间件、架构、标准制订等领域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

卢希指出,物联网标准体系加快建立,中国已经完成200多项物联网基础重点运用国际标准立项,中国主导完成了多项物联网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制订话语权明显提升。

当前,物联网已进入万物互联发展新阶段,预计到2020年,全球连接数将达到百亿级规模,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

在工业领域,制造业成为物联网的重要运用领域,各国纷纷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中国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CPS为代表的物联网智能信息技术将在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等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消费领域,车联网、健康家居、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等消费市场需求将更加活跃,驱动物联网和其他前沿技术不断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物联网是智慧城市构架中的基本要素和模块单元,已成为实现智慧城市自动感知、快速反映、科学决策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

卢希强调,“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四方面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一是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构建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可控,产品技术先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融合创新的生态体系。

二是在工业制造和现代农业等领域,智能家居和健康服务等消费领域推广一批集成运用解决方案,形成一批规模化、特色运用,在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形成跨领域的数据开放和共享机制,发展物联网。

第7篇: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10-01

一、前言

21世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里,我国的制造业里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提高,逐渐拉近与世界机械设计及制造技术的水平,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水平还有很多不足,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我们应该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计算机在全世界的普及,机械设计的设计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科技不断推陈出新,机械设计的理论、思想、手段、方法等得到不断的充实,同时对机械设计的创新、发展及变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机械设计是制造业中机械工程的主要组成,机械设计水准对产品质量、产品性能、研制时间及经济利益等有直接的影响。制造技术的出现是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前提保障。由于社会的需求发展变得多样化并且个性化,生产发展的方向也发生根本的转变,引入了计算机等高科技的生产和管理,传统制造技术不断革新。

二、解析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现状

(一)机械设计的现状。传统的制造业机械设计,大多都是手工设计,工作人员仅借简单的工具就能制作图稿,设计思维相对收敛及封闭,借鉴同类经验进行形式设计,预算上无法做动态分析,加大安全系数法减少数据上计算的误差。不仅设计花费的时间长,而且工作人员的设计思维不同,无法完全协调的合作,在对信息的沟通方面也不是很好。现在,传统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产品功能的要求以及市场的需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制造业的机械设计也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上庞大的共享资源系统,借鉴经验,扬长避短,在设计上优化计算结果,机械设计向着自动化以及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不仅缩短了设计的时间,而且设计上更加精确[2]。

(二)制造技术的现状。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基本前提,制造业的先进程度和制造技术的发达水平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强弱的具体表现形式。制造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加强国防、促进社会繁荣发展、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生活质量[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机械制造技术上是取得相当高的成绩,但还是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对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上,我们欠缺专业的设计知识、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管理上,计算机先进的管理模式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组织不够完善,体制管理上不够健全,我们大部分企业都还处在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阶段。技术上,对激光、微细、精密、高精密等技术方面的加工还不被广泛应用,很多技术还在学习、开发以及掌握的阶段。在自动化上,计算机的集成制造、数控机床制造、柔性制造等系统还没有实现智能化、柔性化以及集成化,我国还只是处在刚性和单机自动化的阶段[4]。

三、展望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未来

(一)机械设计的未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需求的不断多元化中,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应该对机械设计的理念不停的改进,采用先进的技术,对产品质量要严格把关,尽量减少成本支出,把生产效率提高。设计制造的成品要尽量符合并且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这是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要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远程机械设计是未来机械设计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我国在远程机械设计方面正处在初步的发展阶段,它的研究领域非常的多样化,很多计算机和机械工程方面的知识领域都有涉及到。机械设计是对建模和设计理论过程中的设计研究的内容,在计算机的运用中,是对现有资源的设计的组织以及,方便更多的机械设计工作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的查询和应用。达到了减低人工成本、缩短设计时间和提高有效的工作效率等目的。

(二)制造技术的未来。1.互联网方面。现今社会的科技发展迅猛,互联网遍布世界每个角落,互联网以媒介的方式成为机械的制造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必要因素,采购材料、开发市场以及制造产品零件等都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异地购物、付款、送货。互联网的通讯,可以更加丰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更加直接的信息技术间的交流,提高了机械制造技术的服务,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2.制造技术精密化。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市场要求越来越高,精密的技术也将成为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包括有精密的加工塑性、精密的切割技术、精密的焊接技术、精密的铸造技术等,制造技术的精密度有多高,将是决定能否进入微型机器人的时代和微型电子技术的时代有着关键的意义[5]。3.自动化方面。机械自动化将是机械制造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必然性,科技的日新月异极大的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与普及,在机械制造技术上,自动化发展的系统表现有集成技术、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系统等,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自动化的完善下奠定了很好的前提基础。4.环保方面。在到处都呼喊环保口号的今天,机械制造技术也向着绿色向着环保方向发展,在制造生产的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包装、成分等都更多的选择更环保的方面,制造生产出绿色环保尽量减少降低污染的产品,这样,制造业对环境的污染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减少,并且能源和原材料方面的利用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结束语

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程度,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主要手段。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还相距较远,所以,对我国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是刻不容缓的,深入研究先进的设计技术、大力推广先进的制造技术、努力向着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要坚持绿色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跟上世界科技发展的脚步,加快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提升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科技差距,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和更多的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刘小琴,续海峰.机械设计中的材料设计方法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9(03):521-522

[2]王晓晶.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江科技.2010(08):106-107

[3]刘斌,刘安心.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模式[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01):111-112

第8篇: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工业物联网;技术构建;混凝土;智能生产系统

一、物联网技术的概述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应用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扩展形成的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同的是,物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的架构,来实现物与物相连的技术,因此,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的定义在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是:利用无线传感器和无线射频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传感设备,利用互联网架构搭建的能够进行定位、跟踪和追溯管理的网络。因此,物联网的技术关键就在于通过无线传感器和无线射频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传感设备获取物品的各种信息,然后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

二、工业物联网技术在混凝土智能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一)整体系统的构建

在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中,首先要确保将信息化管理全程覆盖

混凝土制品的生产管理和物流管理流程,令公司各级管理人员能实时掌握原材料的MRP采购,生产工序上的在制品状态,成品库中多种类产品的型号、数量、所有者、储位和监管负责人;同时,确保生产管理系统还可以将仓储功能进一步延伸到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使之与物流系统的拣货、出货、配送的数据信息对接,并能够根据库存状况与订单状况实施调整生产计划,使生产信息能配合自动化生产线的作业流程。系统由传感和工控处理两个部分组成,前者以信息采集和智能交互系统组成传感网络部分,并将得到的信息传送至后台信息处理中心,分别发往工控系统和数据库。

(二)各功能分区的组建

1、传感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组建

传感系统主要针对原材料库、成品堆场和在制品蒸养、水养加工等生产车间进行产品身份识别、入库登记、生产监控等进行标识感应记录管理,让企业所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带上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并将标识记录传输至现场管理平台,使带有身份标识的每一件产品在堆场中的具置能以坐标或二维(三维)模型的方式显示在现场管理平台上。当产品发生位移时,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现场确认,就可以在软件管控平台上实时显示出来。另外,每一批生产日期相同的产品有一个倒计时仿真显示,当发生物权转移时,平台将发出通知信息,并以醒目的颜色加以区别。同时,成品库存信息将经由现场管控平台软件与公司原有的K3财务管理数据库系统对接,而数据库系统则可将过去的实地盘存制改为永续盘存制,无需在期末重新清点整个堆场中数以十万计的产品,只需根据堆场中产品数量的实时变化来决定客户的订单量和安排生产计划。

2、智能工控调度系统

该系统模块主要针对现场采集的生产信息进行生产步骤和生产节拍上的调整,消除生产瓶颈,使工序间的配合更有效率。同时,现场信息实时采集,汇集中央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决策发往各层级管理人员(通常是各车间主任与生产工段段长),再传输到各基层现场工人手中;基层现场工人在手持机中得到清晰而具体的指令,结合现场情况灵活处理,调整工序,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消除信息孤岛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生产调动走向一体化。

(三)以产成品库远距信息化管理为范例的完整流程分解

1、标签初始化

初次使用的标签,可在EEPROM中写入针对所有管片都相同的信息项目,如管片工艺、生产厂家信息、物权所有者等;回收再次使用的标签,须将上一轮循环中的信息全部复位重置后,方可输入新的信息。此外,对于相同生产批次与相同型号的产品,可以堆放在同一个区域,将这个区域定义为一个电子货架。在这个电子货架上,另行安置一个电子卷标,通过卷标的ID号与数据库中的信息绑定,并可在标签的EEPROM中写入货架信息。这个操作完成后,信息将不再改变,无论读写器是否连接后台,都能获取货架信息。

2、卷标植入产品

管片生产完毕后,将电子标签固定到管片端头板或混凝土管片内侧,具体要求如下:第一,电子标签带强磁体并粘贴牢固,固定胶带需有防水功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需要另外使用隔绝材料包裹电子标签(如抗高温的石棉网等);第二,植入卷标的位置,必须在RFID手持感应器容易读取且不易引起标签信息间相互干扰的范围内,远离金属部件,尽量避免风吹雨淋或日光暴晒。

3、身份录入

将代表管桩或管片信息的卷标录入数据库。这个环节是在管桩或管片已经放在指定的堆场位置、卷标安装到管片上之后,进入管片水养环节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安装标签后马上进行。此环节完成后,每个管片在数据库中都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读写器选用简易读写器连接计算机进行,基本信息可从EEPROM中读取,或操作计算机批量设置示意图。

4、仓储堆放

此环节在管片水养护完成后,进入仓储时进行。存入数据库的信息除了有管片标签的ID外,还有所在货架的标签ID号。此时每个管片都与电子货架绑定在一起,可通过查询管片标签获知其所在位置。电子货架与管片自身的ID构成了现场管理平台的3D模型结构,便于管理人员直观掌握产品的存放位置与归属权。此过程中读写器选用大天线、长距读写器,以便快捷地对管片标签进行读取。根据现场的情况,选用计算机或嵌入式控制器对读写器进行控制。

总之,工业物联网技术是传统制造业革新的重要方向,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是多学科交叉综合应用的前沿领域。特别是在工业化4.0开始起步的今天,物联网技术对于智能生产管理领域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而传统制造业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进行改造升级,能在保证现有设备不进行大规模升级、现有工序不进行大范围调整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生产经营的效率,同时充分发挥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的优势,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9篇: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

在全国民间投资整体不佳甚至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广东民间投资增速何以能高达19.6%,领跑沿海发达省份?

制造业走出低迷

从数据看,广东民间投资上半年的主要流向依然是房地产和制造业。民间投资青睐的首先是房地产业。近半年来,广州、深圳,以及邻近的二线城市珠海、佛山、东莞、惠州等地的房地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暖。2016年上半年,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投资4512.99亿元,增长20.8%,增幅比去年提高9.0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专家表示,由于内需不振和投资回报率下降,不少民营企业将资金转向房地产市场避险,由此导致了房地产民间投资的大幅增长。但从全省来看,房地产投资只占到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3%,不太可能支撑起19.6%的民间投资增速。数据显示,广东民间投资的另一个大的去处是制造业。

除房地产领域外,应更加关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对民间投资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加快,优势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92.87亿元,增长33.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5.7个百分点,占传统优势工业投资的34.0%。其中,家具制造、建筑材料、金属制品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74.8%、42.5%和54.5%,高于相应行业投资66.4个、37.6个和15.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明显。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607.12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8.5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2.8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分别为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分别增长257.6%、18.5%和18.4%。

制造业作为广东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通过转型升级从低迷的运行态势中“醒来”。上半年广东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7%,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3%;电子行业增长11.0%,汽车行业增长12.8%,钢铁行业增长16.2%,专用设备行业增长10.8%,增速均位于全国前列。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1至6月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937.41亿元,增长9.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865.63亿元,增长11%。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经济发展中的“新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突出。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达43.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6%,增速均较高。

广东美的集团,是通过传统制造业和新经济的融合实现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2014年,美的集团开启了一场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双智”战略转型大幕,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美的集团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制造商向智慧家居创造商的华丽转身。2016年美的集团市值已经突破1700亿,7月20日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美的集团首次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位列第481位。这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

上半年,广东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3.8%,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仅增长了1.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仅增长1.0%。可见,推动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民间资本,而不是外资与国资。在全国去库存、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民间资本在这里投资房地产与制造业,仍然能获得较好的回报,这是支撑广东民间投资大增的重要原因。

广东的改革红利

广东民间投资逆势增长,背后是广东长期以来出台的促进民间投资的系列政策所释放的红利。近年来,广东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细则》、《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的意见(试行)》、《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出了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落实投资平等待遇等18条意见和36项实施细则,为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广东省自2013年便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对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自担风险、自行调节、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不再审批”。2015年,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的唯一试点落地广东省,广东开始对企业投资实行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的管理模式。“三张清单”制度实行后,除部分禁止投资及需要准入审批的项目外,大部分企业的投资项目不再需要审批,网上备案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企业投资的时间和成本均大幅下降。广东的企业投资清单管理改革放松了企业的准入限制,强化准入后监管,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为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今年6月,广东省推出《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围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优化政府服务等5个方面,给出了25条实实在在的举措。首先,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方面,完善了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措施》提出,力争今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都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建立政府主导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与再担保机构,同时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其次,在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通过BOT、委托运营、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收购闲置资产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或国有“僵尸企业”处置。第三,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深入抓好营改增政策的全面落实,促进小微企业一揽子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全部落地;加快推进规定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不断降低企业社保费、物流、用工、财务等方面的成本。在6月29日召开的广东省“十三五”重大项目暨2016年面向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会上,有100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额达117.68亿元。

除了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也成为广东民间投资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广东省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鼓励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不断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减轻税负、推动研发和吸引人才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

2015年9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以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为重点,以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新业态为抓手,充分激发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同时明确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指出要落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税收减免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统筹省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科技攻关、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支持互联网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创立创新投资基金,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互联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加大对互联网创业创新的投资支持力度。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业的迅速发展重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态势,使得民营企业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监崔澎表示,作为一家互联网创新企业,他们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企业不仅享受国家研发费用50%抵扣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还拿到了广州市政府2000万元的研发费用后补助。

根本出路在哪里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2010年5月,“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国务院再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为“新36条”)。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工和任务。近年来,民营经济每年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超过60%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50%的财政税收。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核心领域。

然而,回顾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民间固定资产增速却从2012年以来呈一路下滑的趋势。2016年1-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从2012年3月的28.9%下跌到2016年上半年的2.8%,创15年新低,可谓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民间资本对传统行业的投资意愿达到了新低,尤其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都下滑了30%以上;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急速下滑,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领域增速显著,但近期有明显下降;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向了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海南民间投资增速以20.9%位于全国首位,但海南的房地产业的民间投资632.76亿元,占到了全省民间投资的63.9%。

从短期来看,民间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周期调整的新常态,整体经济发展低迷,传统行业回报率下滑,在逐利天性的驱使下,民间资本逐渐从实体经济中抽离。然而,从长期来看,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虽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制度上的诸多障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准入障碍。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国退民进”,政府也不断推出促进自由平等竞争的政策,但时至今日在某些行业,比如金融、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因为市场准入限制以及“玻璃门”、“弹簧门”的存在,民间资本享受不到与国有企业同等市场竞争的机会。二是企业制度易成本高,不但民营企业的税负和效率要高于国有企业,而且审批手续繁琐已经成为影响民间投资增长的重要阻力;三是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难题。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同样面对着不公正待遇,不仅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也面临着较高的门槛。

广东是中国最早市场化改革的地区,在简政放权、尊重市场规则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也使得民间资本在广东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规范的投资环境。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不少旨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依然无法阻止民间资本投资增速剧烈下滑的趋势。因此,要从累积的体制弊端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从广东的经验我们也可以看到,要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根本在于破除制度障碍,给予民营企业同等的市场竞争机会。一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必要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二要逐步放开教育、医疗、金融、电信等国有独大的领域,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对等的地位;三要改革投融资体制,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改进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推动金融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

据统计部门披露,2016年上半年,广东民间投资8591.07亿元,增长19.6%,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对整体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0%。相比较之下,全国同期的增速是2.8%,北京是-10.4%,上海是5.3%,山东是2.4%,被誉为民营经济大本营的浙江是4.5%,表现较好的江苏是11.1%。安徽、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大致滑落在6%左右,东北地区投资滑落尤为严重,平均降幅高达31.9%,辽宁更是达到58.1%的负增长。可见,广东的民间投资增速不仅遥遥领先于各内陆城市,更远超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仅次于海南的20.9%。

在全国民间投资整体不佳甚至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广东民间投资增速何以能高达19.6%,领跑沿海发达省份?

制造业走出低迷

从数据看,广东民间投资上半年的主要流向依然是房地产和制造业。民间投资青睐的首先是房地产业。近半年来,广州、深圳,以及邻近的二线城市珠海、佛山、东莞、惠州等地的房地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暖。2016年上半年,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投资4512.99亿元,增长20.8%,增幅比去年提高9.0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专家表示,由于内需不振和投资回报率下降,不少民营企业将资金转向房地产市场避险,由此导致了房地产民间投资的大幅增长。但从全省来看,房地产投资只占到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3%,不太可能支撑起19.6%的民间投资增速。数据显示,广东民间投资的另一个大的去处是制造业。

除房地产领域外,应更加关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对民间投资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加快,优势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92.87亿元,增长33.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5.7个百分点,占传统优势工业投资的34.0%。其中,家具制造、建筑材料、金属制品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74.8%、42.5%和54.5%,高于相应行业投资66.4个、37.6个和15.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明显。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607.12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8.5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2.8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分别为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分别增长257.6%、18.5%和18.4%。

制造业作为广东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通过转型升级从低迷的运行态势中“醒来”。上半年广东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7%,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3%;电子行业增长11.0%,汽车行业增长12.8%,钢铁行业增长16.2%,专用设备行业增长10.8%,增速均位于全国前列。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1至6月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937.41亿元,增长9.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865.63亿元,增长11%。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经济发展中的“新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突出。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达43.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6%,增速均较高。

广东美的集团,是通过传统制造业和新经济的融合实现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2014年,美的集团开启了一场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双智”战略转型大幕,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美的集团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制造商向智慧家居创造商的华丽转身。2016年美的集团市值已经突破1700亿,7月20日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美的集团首次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位列第481位。这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

上半年,广东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3.8%,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仅增长了1.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仅增长1.0%。可见,推动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民间资本,而不是外资与国资。在全国去库存、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民间资本在这里投资房地产与制造业,仍然能获得较好的回报,这是支撑广东民间投资大增的重要原因。

广东的改革红利

广东民间投资逆势增长,背后是广东长期以来出台的促进民间投资的系列政策所释放的红利。近年来,广东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细则》、《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的意见(试行)》、《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出了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落实投资平等待遇等18条意见和36项实施细则,为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广东省自2013年便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对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自担风险、自行调节、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不再审批”。2015年,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的唯一试点落地广东省,广东开始对企业投资实行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的管理模式。“三张清单”制度实行后,除部分禁止投资及需要准入审批的项目外,大部分企业的投资项目不再需要审批,网上备案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企业投资的时间和成本均大幅下降。广东的企业投资清单管理改革放松了企业的准入限制,强化准入后监管,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为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今年6月,广东省推出《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围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优化政府服务等5个方面,给出了25条实实在在的举措。首先,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方面,完善了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措施》提出,力争今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都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建立政府主导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与再担保机构,同时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其次,在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通过BOT、委托运营、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收购闲置资产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或国有“僵尸企业”处置。第三,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深入抓好营改增政策的全面落实,促进小微企业一揽子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全部落地;加快推进规定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不断降低企业社保费、物流、用工、财务等方面的成本。在6月29日召开的广东省“十三五”重大项目暨2016年面向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会上,有100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额达117.68亿元。

除了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也成为广东民间投资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广东省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鼓励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不断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减轻税负、推动研发和吸引人才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

2015年9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以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为重点,以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新业态为抓手,充分激发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同时明确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指出要落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税收减免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统筹省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科技攻关、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支持互联网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创立创新投资基金,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互联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加大对互联网创业创新的投资支持力度。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业的迅速发展重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态势,使得民营企业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监崔澎表示,作为一家互联网创新企业,他们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企业不仅享受国家研发费用50%抵扣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还拿到了广州市政府2000万元的研发费用后补助。

根本出路在哪里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2010年5月,“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国务院再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为“新36条”)。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工和任务。近年来,民营经济每年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超过60%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50%的财政税收。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核心领域。

然而,回顾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民间固定资产增速却从2012年以来呈一路下滑的趋势。2016年1-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从2012年3月的28.9%下跌到2016年上半年的2.8%,创15年新低,可谓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民间资本对传统行业的投资意愿达到了新低,尤其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都下滑了30%以上;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急速下滑,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领域增速显著,但近期有明显下降;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向了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海南民间投资增速以20.9%位于全国首位,但海南的房地产业的民间投资632.76亿元,占到了全省民间投资的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