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形象美学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对象
山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2011级本科护生154名,均为女生,年龄19~22岁。均为高中起点通过全国高考的普招生,学制4年。现正进入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学习。带教老师均为本科毕业,并获取教师资格证,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将第1组75名护生列为对照组,将第2组79名护生列为实验组。两组在年龄、基础理论课程成绩、带教老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进行操作示教,再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实验组采用革新的教学方法,①对带教老师进行护理美学和护理礼仪的培训;②课前进行集体备课,尤其对于上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护理美学体现环节加以强调和统一。③结合PBL教学方法,检验学生对于操作和美学融合的程度。1.2.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4],通过带教老师考核护生,来填写对护生的人文素质和操作等方面的评级,调查问卷采用好、较好、一般、差4级评分,好和较好合计为优良。问卷由专人监督发放,教师填写好后立即收回。向带教老师发放问卷共154份,收回154份,有效回收率100%。1.2.3统计方法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将“仪容仪表形象”、“行为举止”、“与患者的交流能力”、“操作完成程度”、“操作总体得分”等5个变量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分析。
2结果
结果显示,所研究的五个因素(仪容仪表形象、行为举止、与患者的交流能力、操作完成程度、操作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采用革新的教学方法后,学生仪容仪表形象提升;更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与患者的交流能力增强;操作整体完成好;操作总得分高,护理美学等人文因素的潜在影响确实可以提高护生操作的质量。
3讨论
3.1教学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形象观念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予以护理美学人文课程的结合,提高了护生操作时对于自己仪容仪表形象的要求,护生一改以往仪容仪表不整形象,懂得在仪容仪表方面重要性,真正做到了维护自身形象。
3.2完善操作动作,提高学生素养
以往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过程中,护生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操作步骤的学习上,忽略自身行为举止,操作动作虽没有错,但却缺乏美感,没有护士应有的气质[5]。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予以护理美学人文课程的结合,以身作则,做每一项护理操作时都注重行为举止的端庄得当,以积极影响护生操作时的举止规范,使护生不仅操作正确,同时还注重自己动作得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3.3实训教学结合PBL教学法
在旧模式的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给学生演示操作后,让学生模仿练习,往往忽略与患者沟通,若以病历方式考核,往往发现学生对于和患者沟通这方面总不知所措,除了简单查对,没有任何沟通技巧的使用,操作的完成程度一般,甚至丢三落四[6]。但在结合护理美学的PBL教学法后,学生和患者沟通的练习也多了,越来越善于与患者沟通,在操作前就进入沟通,并且可以使用一些沟通技巧说服患者与自己的操作配合,考核中实验组学生明显善于与患者沟通,使操作显得更加完善。
3.4实验组学生操作完整,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在考核中发现,第1组学生主要是单纯模仿操作动作,机械化而且很被动。而第2组学生则从仪容仪表、举止谈吐、与患者沟通等方面深入操作,更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7],对考核教师也落落大方,给人以美感,让人舒心,整体操作完整。尤其在操作过程中语言得体,充分体现了护士语言治病的特点。
3.5通过对学生操作考核测评
第1组护生的整体成绩低于第2组护生的整体成绩,护理美学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确实收到实效。
4结语
(一)美育在健美操教学中有助于陶冶情操,追求动作美、心灵美的最高境界
美是健美操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也是搞好健美操教学的根本。人的行动总是受到一定的情感支配的,人的感情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情感的开发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于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
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欣赏和体验体育实践中的美,需要感觉、知觉联想、想象,也需要一定的理解“欣赏者的多种心理活动始终伴随形象可感的具体的特征,而不只是抽象的思维”。体育美育能启迪学生由抽象思维指向直觉思维,由认识真理走向发明创造,体育美育中感性和理性的相溶性,正是抽象的理性返回到感性世界的中介,即由智力认识走向智力创造的中介,将智力结构的逻辑思维模式导向自由直观,从而完善和充实智力结构,使人由素材达到形式,由感觉达到规律,由有限存在达到无限存在。
(二)美育渗透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
美育、体育、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体现在能全面培养人才,它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这个有机体着眼的是整个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它能从更高的角度去体现人的素质和理想。
体育美育可以提高体育实践者的理性形象。国外美学家提出人类自身美的三层次结构:外在美——性格美——心灵美。体育实践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美标准概念,改善精神面貌,使他们在思想、情感、情操方面得到陶冶,从而达到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
美育教育在健美操课中运用不但可以提高健美操运动技术机能的掌握能力,还能有助于个人气质和修养的塑造,形成良好的体态,优雅的风度,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美育渗透能有效塑造美的形体
许多调查表明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已对学生的身体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例如近眼、脊柱侧弯等发病率增高,许多男生不挺拔,女生不丰满,给人造成委靡、迟钝、怯懦的感觉,所以学校健美操课程应在指导思想上参照美学研究的成果,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的指标和措施(包括家庭作业来保证广大学生的身体获得健与美的发展),这就是说,要通过系统!科学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的器脏神经系统、身高、体重等发育良好,具备适应外界环境的生命活力,同时又在动作、形体和姿态上具体育美的风度,从而显示出活泼、大方、矫健的青春朝气,体现出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形象。
二、开展美育渗透的思路构想
(一)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学鉴赏能力
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是进行美育渗透的第一步,也是做好美育渗透的关键环节。体育审美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受教育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的享受和感悟,除了受制于审美对象和客体的存在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审美能力的高低、审美能力的高低,自然受到人的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诸因素的制约,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受教育的结果。而审美教育对于人的审美能力的造就和培养,则是最基本的一种教育形式。
要求教师在健美操教学和形体练习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技能美,不仅能使美育作为文化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健美操课的教学,使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发扬,而且能使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在总体的效果上达到美的境界。
(二)在教学环节中具体实施美育渗透
1.明确美育的目的和任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人格美,即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养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掌握美学基本知识。旨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对学生,体育理论课中
增加美学基本知识讲座;对教师,作为知识结构更新的内容之一,纳入教师高素质的培训活动之中。
3.参加美育实践活动。制订体育活动中各(下转第106页)(上接第94页)项美育指标,进行各种培训活动,例如体育舞蹈就是体育与音乐(美育)相结合的最好活动之一。
4.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组织专题研究小组研究体育课程中美育开发,在体育理论课中加一些美学知识章节,使之逐步形成体育美学之学科体系。
三、结语
1.美育渗透在健美操教学中起着引领教学思路,融会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始终的作用。
2.在健美操教学中进行美学渗透势在必行。
3.通过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学鉴赏能力,然后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美学内容来逐步加强美育渗透,使健美操教学质量日益提高,课程形式灵活多样,不断丰富。
【参考文献】
[1]吴庆华.体育的美育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曾宪刚.体育美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蔡仪.美学原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4]扬安仑.美学研究与应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5]王万莉.美育在体育教学中引发的几点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
摘要:健美操课程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此项课程也越来越受大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女大学生。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结合相关杂志和资料,针对在大学生健美操教学中开展美育渗透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美学渗透;审美意识
【关键词】高校 形象设计 教育 思考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形象设计”这一新兴行业发展壮大,形象设计教育应运而生。为顺应时代潮流,培养更多的形象设计从业者,高校在开展形象设计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采用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从业资格认证门槛以确保从根本上保障教学的质量。下面,笔者重点介绍形象设计的发展历程及高校提升形象设计教育质量的技巧。
一、对形象设计的阐述
形象设计是指由形象设计师通过各种美化手法使事物在人脑中形成比较完美的印象的一种装饰手段,使其在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都会有所改善与提高。由于人的意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这些手段对于人脑具有极大的刺激作用,从而形成对所认识对象的比较欣赏。形象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期望通过对对象有目的地美化而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好的形象设计既可以凸显设计对象的个性特点,又可以在事物固有的特质的基础上产生统一、和谐的整体感。形象设计包括企业形象设计、城市形象设计、产品形象设计及人物形象设计,每一个形象设计领域都是由专门的人才所构成的,在继承前人优秀设计理念与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由于形象设计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难以从全局上进行系统而详细的阐述,因而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具体探讨人物形象设计。
人物形象是指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等内在元素的外在流露,它能够调动他人的思想感情活动。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外在形象使他人认识、了解自己,而他人也正是通过对于周围人的外在形象的观察,从而慢慢做出认可或不认可的判断。对于人物形象的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适合人物个性的妆容、发型及服装搭配,它还包括对于人物的谈吐、举止、生活习惯、气质等多方位、多角度的设计。形象设计师又称为形象顾问,其工作就是针对每一个设计对象的先天的形体特征,如面容、身材等特征及气质、社会角色进行专业的评估判断,找出其最合适的风格类型及色彩范围,从而为设计对象匹配合适的发型、服装、配饰风格与搭配。
二、高校提高形象设计教育水平的技巧
形象设计是西方国家在其经济、技术和人们生活理念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色彩、形象理念成熟应用的结果,它的重要性体现在通过好的形象设计可以迅速提升一个人的形象品位、气质涵养,因而形象设计师在西方国家具有很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随着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它在我国也得到人们的青睐,很多专业成功人士都追求自己的形象风格,请专业的形象设计团队为自己量身打造适合的形象。高校学生在注重专业知识的习得的基础上了解、学习形象设计是大势所趋,因为好的个人形象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社团活动参与机会,而那些即将毕业、踏入求职应聘行业的学生更是需要学习形象设计以便在求职过程中给应聘单位留下好的印象,增加其求职成功的砝码。因此,大学形象设计公共选修课必须保质保量。下面,笔者将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高校形象设计课程教育质量的技巧。
1.选择适合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资料
形象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研究经验是有限的。目前,国内的教材大部分是针对美容、美发、化妆等单科职业培训,然而形象设计融合多门艺术学科,有一套完整的教材可适应新观念、新生活、新的设计理念的需求。目前,国内暂无这种全面的教材,各高校的形象设计教学中教师只有选用国外教材,或尽量找其他的资料来自编教材,但由于国情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水准千差万别,因而上述两种方式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育部门应尽快组织学者、专家在结合国内高校学生学业水平的情况下参考国外先进的教材编写适合中国学生的形象设计教材,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2.设置合理的形象设计专业课程
在形象设计教学中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是必要的。各门课程的比重是相当严谨的,是在总结国内外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并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充分考虑学生的入学水准后得出的。某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完善,实际上却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比如某些专业课程多而学习时间少,对于一些知识要点点到为止而不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讲解,造成知识点的笼统概括。形象设计作为一门艺术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因而必须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课堂安排才能使学习者循序渐进、充分吸收学科知识,最终成为优秀的形象设计师。
3.形象设计的教学内容应与宣传内容一致
形象设计教育是综合性较强的教育学科,其教学内容相当严谨,绝不等同于美容美发等单科性操作教育。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扩大招生,盲目跟风时尚潮流而不考虑其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基于形象设计的热点,很多美容、美发学校以形象设计为招牌而实际上仍以美发、美容或化妆为单科教学内容。因此,必须规范管理,使高校形象设计教学内容与其所宣传的内容相一致。
4.合理安排形象设计培训时间
社会的发展要求各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应相应提高,形象设计已发展成为一种手艺加思维的艺术,作为艺术,它必然包含多种专业元素,如构成学、专业色彩训练、美学、服装、摄影、化妆、绘画、灯光等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的习得和熟练运用是以时间为计量单位的,即它必然以足够多、足够长时间的实际操练为代价,短期的培训根本不可能真正掌握形象设计的真谛。因此,高校应合理安排形象设计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时间。
5.落实形象设计的实习场地
高校形象设计教育必须以稳定的实习场地来巩固教学成果。传统上,高校职业教育培训大多采用理论为主、实习为辅,讲多于练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操练的重要性,而形象设计恰恰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培训,这给形象设计从业人员以后的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目前,高校的理论教室基本合格,而实际操作则采用封闭或游击战的方法,这使学员在紧张的奔波中疏于学习,也影响市容市貌,同时,由于气候和操作环境的影响,学员往往容易丧失良好的心理感觉,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各高校必须有固定的实习场地,以便学生有较佳的实习操作氛围。
结语
总之,高校形象设计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努力进取、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实习机构的鼎力配合。因此,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步伐,才能培养专业的形象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涂途.现代科学之花——技术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2]施帕拉.技术美学和艺术设计基础[M].李萌成,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艺术美学课程是数字媒体类高校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艺术理论的基础课程。它对奠定学生的艺术审美欣赏与鉴赏能力,判断艺术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后续的数字艺术作品的制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美学”课程包含两个部分:艺术学和美学;在教育方向上又分为两个分支: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艺术教育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艺术的技能和知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艺术,重在建立学生与艺术本身的联系,重在“技”;美学教育是在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深化和提升学生对艺术审美性的理解和体验,把它上升到人生境界的塑造和拓展,也在于通过艺术建立学生与人生世界的联系,在于“道”。没有艺术教育,美学教育是空洞的,没有基础的;没有美学教育,艺术教育是不彻底的,没有结果的。因为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具体的艺术技能和知识,而是通过艺术教育搭建一座桥梁,使学生从有限的自我通向无限世界,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美学是来自于艺术的人生智慧,掌握这种人生智慧,它不仅使我们在人生之途中更自由主动的学习和理解世界,而且使我们的人生因为美学的理论训练更丰富更深刻地向世界展开。在审美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1]。怎样既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不同作用,又切实把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互相促进,以实现审美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每个从事审美教育的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美学与艺术欣赏有着密切关系,但美学并不等于艺术欣赏。美学家叶朗先生在《大学生与美学》一文中指出:“从根本上说,美学是对于人生、对于生命、对于文化、对于存在的理论思考[2]”。美学不是普通的艺术理论,美学正是在世界观的层次上为人们提供一种对于人生世界的审美精神。艺术美学知识对学生学好其他基础课以及后续的艺术专业课具有重要意义,对后续的数字仿真动漫类艺术作品的制作课程起到了铺垫作用,艺术更会成为学生终身的精神家园,促使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通过艺术美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关于对艺术基本原理的认识,培养学生艺术理论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对艺术美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教师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理工科类学生入学前并没有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没有受过艺术欣赏与鉴赏的熏陶,更谈不上对艺术的审美思维了,因此对艺术美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从审美兴趣培养入手,启发学生对各门类艺术的区分与对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深入理解,将枯燥的艺术美学理论知识讲得清、准、趣、活、启,为下一阶段课程知识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在最终的数字仿真动漫类艺术作品制作过程中遵循艺术规律。
二、艺术美学教育现状
艺术美学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艺术技能或技巧的培训,比如绘画、音乐、舞蹈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和操作一、两种艺术形式的创作或表演;二是艺术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门类艺术的基本理论和艺术技能知识,比如让学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特征、艺术的起源等理论知识和历史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切实有效的艺术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兴趣,使他们有更高的热情、更多的机会参与艺术创作活动,而且把学生从自发的艺术爱好者、欣赏者提升为自觉的艺术活动参与者和艺术鉴赏者。这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化过程,不仅使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关系(态度)产生从被动到主动、从观赏到创作(批评)的变化,而且,它是一个把艺术活动从单纯的娱乐活动深化为培养、塑造学生艺术品格的素质教育行为。培养学生敏锐的感觉力(观察力)、活跃的创造力(想象力)、宽厚热情的心胸、面向世界的自由精神等积极的心理(人格)素质的综合品格[3]。一个真正从事艺术的创作者必须具备这些素质,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也必须具备这些素质。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在更广泛、更深刻的层次上进入了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与竞争,对个体的心理素质以及人格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品格所包含的积极的人格素质,不仅仅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对学生创作艺术作品所显现的人文精神更为迫切。现在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艺术审美情趣低俗,使得学生们对艺术的审美兴趣很淡漠,更谈不上艺术修养了。许多艺术美学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担忧,觉得艺术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艺术审美鉴别的能力,任重而道远。正如彭吉象教授所言“我们要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因为并不见得都会鉴赏。比如我教电影电视,现在很多孩子并不见得会看得懂电影,他们就是‘看热闹’,分不清好坏,只要大片就去看,其实过去的电影也有很多好作品,比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我们中国电影的第一个,像《一江春水向东流》、《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小城之春》等一大批优秀电影,我们的学生没看到,我觉得我们艺术教育就是要把这些珍贵的、有价值的、有艺术水平的、而且被称得上经典的艺术作品介绍给学生[4]”。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艺术创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应有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思考能力;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缺少自己的观点、独立欣赏性差、抄尽收眼底现象十分普遍;在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艺术理论功底欠缺;“重技术应用、轻艺术理论”现象明显。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的传统授课方式已经适应不了当前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通过调研,征求学生们的意见,梳理出一套较为合理的教学方式。艺术美学课程是一门充满了各种复杂和深奥理论的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课,所以初期在开始听课的时候,学生们由于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艺术知识储备的缺乏,多少会感觉有些吃力,甚至感觉到枯燥乏味。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会逐渐融入到艺术的海洋中。面对工科起点的大学生,要想讲授好这门课程,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授课技巧和教学方式,我们更多的是采取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方式,启发式教学,通过艺术作品个案分析点评,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艺术美学教育方式的五个环节
针对艺术美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对教学方式提出更高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之相适应。为此,采取以下五个环节,作为具有启发创新性的方法进行艺术美学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
1.清——体系艺术美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从授课之初就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这门课程体系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为后续的动漫类等艺术作品制作奠定基础,所以涉及到的知识要点必须清晰,能通过老师的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大体把握。因为艺术美学中抽象的东西比较多,需要多理解多体会,学生自己看书总会碰到许多难题,这就要求老师讲授教材的同时,还要以艺术个案进行讲授,需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现实艺术实践,整理成具有艺术特色的课件,起到引导和启发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清晰思维。工程思维训练的是严谨的逻辑思维,而艺术思维培养的是形象思维,创新思维。工科类学生走向社会后,多数为工程师,所从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行业都是在追寻美,任何形式、任何一项工程都离不开美,为了避免简单的重复性的匠气十足的设计,需要艺术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思维在日后的工程设计以及产品创意中所带来的优势。
2.准——定位在艺术美学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教学设计时的教学定位定得过多或过高,就要把教学定位移位到受教的学生,要时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基础,还要考虑到一节课教学时间的限制,否则所有教学环节设计就成了走过场,教学活动只忙于应付,难以实现有效性教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课堂教学定位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如在讲授戏曲艺术与戏剧艺术这一节时,由于一小部分学生从小生长在偏远地区,从未接触过这类艺术形式,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就要考虑到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准确定位,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益,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也更具有人性化和实用价值。定位不明确的教学是糊涂的教学,没有准确定位的教学是低效率的教学。定位对教学有导向和调节的作用。因此,结合不同学生的背景,准确教学定位是推进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关键,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定位准确,可使教学相长,达到教学目标。
3.趣——手段教学手段多样,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在教学中,也应不断设计出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见解的情境。例如:在讲到中篇艺术种类的各章节时,教师让学生不仅掌握到各门类艺术的特征,还要学生准备ppt材料,谈对该艺术审美特征的理解,使得学生兴趣很浓,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展示艺术才能,有的上讲台吹一段竹萧,演奏一段吉他曲、有的来一段舞蹈动作表演、写一幅书法字帖等等,尽管艺术技巧很幼稚,但还是给学生机会把自己入学前已掌握的艺术技能或爱好展示了一下,还有的学生借此机会展示一下自己家乡的艺术特色。通过这种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以此来理解消化该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很受学生们欢迎,它符合现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规律。使之达到师生精神愉悦,在兴趣中完成教学任务。
4.活——思维面对工科类学生,讲授艺术美学课程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不仅仅只是讲好艺术理论的知识要点,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或技巧,要会实际操作。这门课的特点是感官性很强,且实践动手能力也很强。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同学们在兴趣这一环节中所展示的艺术作品,必须一一进行点评,在点评讲述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该种类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明白其艺术规律与其他各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性,如书法与绘画、舞蹈与音乐、文学与戏剧、建筑与雕塑等各类艺术,逐渐认识到形象思维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与体现。在艺术学教学中,还可以再做深入思索,寻找出更多、更合适的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整合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有助于学好艺术美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审美创造能力的关键。作为教师要善于调动和调节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专生;实习护生;礼仪培训;做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63-01
为了促进人才成长,让实习护生更好地与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心理素质的人群进行沟通,必须对实习护生进行护理礼仪培训,让他们严格按礼仪规范要求自己。这样,一方面可展现自身的气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可向患者展示护士的文明风貌和优良品质,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获得愉悦。
一、实习护生礼仪培训方法
1. 理论专题讲座
实习护生下临床科室之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医院可安排“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岗”的护士长讲授护士道德行为规范、美学及护理美学基础知识、社交礼仪基础知识、护士语言礼仪、护士行为举止与仪表礼仪、护士妆的要求与化妆技巧等内容。
2. 应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
理性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可辅佐一定的感性材料。医院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组织实习护生学习《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护士工作规范》,观看医院录制的护理礼仪表演比赛录像,以便了解护理工作中文明用语及服务忌语,执行不同护理操作时如何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网络提供给实习护生一个连续的学习机会,护理部可定期把新的护理礼仪内容在护理部的网页上,实习护生可以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的动态知识;医院信息科与图书馆的联网为实习护生提供自我上网学习机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累专业知识。
3. 礼仪训练
医院安排一名接受过礼仪培训的护理部助理员担任辅导,模拟临床的工作环境,对仪表举止、礼节礼貌、文明用语等礼仪内容进行规范性培训。在仪表修饰方面,注意适体性、考虑整体性、把握适度性。让实习护生知道工作中的礼节和道德,如何使用正确称谓用语、接诊问答用语、劝慰答谢用语、道歉送别用语、接打电话用语及各科室个性化用语。在实习的轮转表中,安排每个实习护生去门诊的导医台实习,充分发挥护生主观能动性,及时转变思维方式,使护理礼仪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真正实践性应用护理礼仪开展标准护理服务流程,并能循序渐进不断提升。
4. 临床实践考核
为使实习护生有效地将所学护理礼仪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护理部专管实习护生的助理员每周不定期地下科室检查实习护生仪表是否符合标准,不定时电话检查文明用语是否使用到位,定期到门诊跟踪实习护生导医全过程是否符合流程,随机抽取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收集意见和建议。各科室由指定的教员负责实习护生在科室中的考评。
二、实习护生礼仪培训的意义
(1)实习护生按礼节行事,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是塑造护士良好形象的基础。通过护理礼仪的培训,全院实习护生做到佩戴胸牌、梳统一的发饰、着装整洁、淡妆上岗、微笑服务,展现给患者一个自然、大方、健康、端庄的仪表以及优雅的体态。这样,实习护生的文化修养得以提高,患者可从“您好”“请”等礼貌性用语中感到温馨、体贴、信任,有效地消除或减轻紧张情绪。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中,融入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在治疗、护理操作中采用合适称谓,确保护理工作的准确性。
(2)实习护生按礼节行事,有利于知识优化重组,培养实习护生独立获得、运用和探求新知识的能力。礼仪培训促使护生的护理知识不断完善,拓宽了护理知识面。在培训中对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引导,对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如为了达到有效护患沟通,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及技巧。可以采用具体实例法、扬长避短法、审视度势法、补白运用法、虚实并用法、适度激将法等,灵活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在使用态势语方面,要把握差异、情境、综合运用的原则。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地积累更多知识,激发学习的激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3)实习护生按礼节行事,落实患者尊重权,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尊重”。病人认为医院的护士服务态度好,工作质量高,他们就获得了优质护理。在院的实习护生,都知道医院的护理优质服务承诺和举措、护理服务宗旨、护理理念。在护理服务中做到七声:病人初到有迎声、治疗护理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病人合作有致谢声、病人询问有应答声、病人出院有相送声。要能按照标准护理服务流程实施接待人院、办理出院及各项护理操作。实习护生灵活地将所学礼仪知识应用于实践护理工作,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4)实习护生按礼节行事,可增强临床护理质量。在医院开展的“练内功、树形象、争一流”活动中,要求每位护士必须增强护理礼仪意识。带教老师作为护生的角色榜样,要端正教学态度,严谨治学、耐心施教。通过日常帮带、指导实习护生,将礼仪意识贯穿于临床实践,积极开展护理礼仪的经验交流活动,增强实习护生的职业礼仪意识。同时,征求科室护士长、小教员、带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带教老师要从细微之处着手,一点一滴抓养成,把好带教质量关。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带教措施,使护理礼仪的带教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实习护生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学习,确保实习护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这本书叫《Co Lor Me Beautiful 》,上个世纪80年代在美国出版后,就诞生了“形象顾问”这个职业。“我突然找到想做的事情了,因为它能把我的兴趣、能力、天赋都结合起来。”于是她写信去美国要求培训。拿到正式的培训offer是一年之后,可她又多等了一年,因为她的次子刚出生不久。等到他3岁时,李昀正式出国学习。那年她已经34岁了。当时“个人形象管理”这个学科在台湾没有人知道,很多朋友都觉得她脑子进水了,包括家人。可是她知道,这就是她寻找了6年的东西。“那是18年前了,我做了台湾人从没做过的事情。”
安定并非最大的美好
李昀学习的是“个人形象管理”――指导一个人如何从形象上改变自己。回台湾后。她开了自己的工作室。李昀天生是个怀疑论者。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她对这套形象理论充满了怀疑。前两三年时间里,她给两三百位顾客做咨询,这些案例让她把学到的东西进行了梳理,创造了中国式个人形象咨询系统。而后她又花了两三年做了一套课程,拿到_申山大学自我推荐,这便诞生了“全世界首创的大学课程”――形象美学。
来北京前的11年时间里,李昀一直在中山大学教这门公共课。据说这门课在学生里人气很旺,以至于后来不得不专限大四学生,教导他们求职的礼仪和形象。尽管如此,电脑选课时还是几乎成为“秒杀”项目,5分钟内不注册,就没有座位了。每年都会有学生来求李昀:“老师,我从大一等到大四了。”面对这些求知若渴的面孔,李昀每每都败下阵来。名额一扩再扩……
李昀2008年来到北京,如今是北京风采形象学院首席培训师,辗转于台湾和大陆,飞到各个城市去做形象顾问和企业培训,每3个月回趟台湾。 很多人看不懂李昀的生活,从小在优渥条件下成长,应该是好命到大,但她28岁博士肄业,34岁去进修一门“冷僻”的学科,选择离婚,选择独自带大两个儿子。选择50岁到北京创业。而她那些嫁得好的同学都已经准备安享晚年,有些同学也在陆续退休。
“按照世俗标准,我在一些人生关键点上把自己往不好命的那条路上推,”李昀笑着说,“但从34岁起,我的人生每一天都非常美好。人最重要的是选择该走的路。”为此。就算用6年的时间来寻找那又如何?毕竟她找到了。
小贴士:
在面试时。新鲜人如何佩戴饰品?李昀新书《形象决定未来:职场新鲜人形象管理成功书》中提到佩戴饰物也有小技巧。饰品应小型且造型简单大方。新鲜人可选购有坠子的细金属短项链。小型金属耳环也可以,最好是纽扣式,避免垂吊款。颜色艳丽的
关键词:《边城》;审美;差异;同一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119-01
1988年,沈从文先生因《边城》再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再度进入决选。不幸的是沈先生长辞于世,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这也是中国文坛离诺贝尔最近的一次。虽然《边城》未能折桂,但它得到了评审们的肯定。正如同诺贝尔文学作品并不是都能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习惯一样。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感到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巨大差异,但它们是否也具有同一性呢?本文试以《边城》为例,浅谈中西方审美的同一性。
一、从《边城》看西方文化中若干美学范畴
1、优美与壮美,是西方文化中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优美偏重于静态柔和的审美对象带给人民的审美感受;壮美侧重于动态刚劲的审美感受,在宏大的氛围中表现一种很强的张力。《边城》整体节奏缓慢而悠长,文中清澈透明的小溪,翠人的篁竹,烘成桃花色的薄云,溪边独自玩耍唱歌的翠翠,总之,茶峒这个小小边城的山山水水乃至人们闲适的生活节奏都能与读者内心深处宽容和缓、安详宁静的精神形成某种契合,读者内心能与文中所传达的特定符号信息产生共鸣,达成柔美恬静的和谐状态。这种审美情趣与“优美”这一美学范畴契合。这种静态的美又绝非静如死水,呈现的是一种流动的生命状态,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边城人民内心的安静祥和,是一种唯美健康的清晰且清新的生命力,没有“人化自然”的痕迹,符合人类共同的原始生命迹象,是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态,所以《边城》能得到西方审美群体的认可。《边城》整体基调偏优美,但是否于其中就找不到相对的壮美呢?不然。如文中描写端午时震天的鼓声,军营的爆竹声,竞渡的龙舟,以及翠翠父母为了爱情和军人的名誉双双殉情的行为等,无一不表现一种壮美情怀,一种动态刚劲高昂的审美感受。
2、崇高与滑稽。崇高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西方美学范畴,是人内在自我精神力量征服外物时的精神感受。康德认为,对崇高的敬畏就是我们对自己使命的敬畏我们的道德力量足以征服可怕之物所引起的痛苦[1]。崇高与壮美都显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但壮美体现人与外物的同一,崇高则体现人的精神力量与外物的对立。在《边城》中,洪水浩浩荡荡袭来时,勇敢仗义的人们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和财产而奋不顾身地冒险;船总顺顺为了锻炼两个儿子让他们搏风浪闯险滩;还有风雨之后坍塌又重建起来的白塔等都显示了精神意志的崇高。崇高是中西审美较大的差异之一,所强调的人性自我突出和人对自然的征服,将自然视为异我的非和谐状态,像一首英雄主义史诗。
滑稽是西方美学的另一个范畴,表现形式为错乱的行为组合,不协调的行为状态,与崇高相对,滑稽突出是个人力量的渺小、不和谐和错位,是“一种紧张的期待突然化为虚无”[2],在《边城》中,老船夫对天保眨眼,如同少女对情人献媚,这种行为是一种角色错位,能引起滑稽之感,实则是老船夫对位孙女疼爱的间接表现,想其之喜所喜,为其之悲所悲,对位孙女的极度呵护导致其行为异常。滑稽带来的审美触动或许并不在于从“小丑”身上感到“自己精神的优越,在否定对象的笑意中间接地确定了自己的本质力量”[3],而在于从生命体的“滑稽”表现中,看见生命之渺小、脆弱和可悲,引起同情、反思、关注和内省。
3、悲剧。悲剧、喜剧和荒诞是一组范畴。但由于《边城》只涉及悲剧这一范畴,故其他两种略之。悲剧从美学意义上讲更侧重内在情调,而不是狭义上的悲剧剧本或舞台艺术形式。悲剧也是中西美学最重要的差别之一。中国悲剧一般都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悲剧,如《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等,而西方悲剧多为命运人性造成的。西方美学一般认为悲剧有三种层次,第一是命运悲剧,认为自我无法改变命运,这种强大的力量导致自我力量的压抑、摧毁,自我的泯灭让西方审美观觉得“悲从中来”;第二是冲突悲剧,强调冲突的交锋,某些个体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放弃了生命或者饱受摧残;第三为,这类悲剧的情调不在于呈现悲剧带来的苦难和死亡,而在于通过悲剧认识生命本质和意义,通过审美这一途径,如同耶稣受难复活一样超越悲剧本身,笔者认为《边城》涵盖了悲剧的这三个层次。翠翠的爱情悲剧带有命运不可知晓的意味,没有“冲突”说中势如水火的对立面,甚至没有一个坏人,但冥冥中有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贯穿其中,使得天保死去,傩送出走,翠翠只剩下无尽的守候。在这所有的背后,沈先生在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超越所有的悲剧现象,直视生命本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有一个悲剧文本――《赵氏孤儿》很能得到西方文学界和美学界的认同,它反映的正符合西方美学意识形态中崇尚的英雄主义和命运主义,《边城》与之不同的便在于第三层次的超越。
二、《边城》中的中国文化美学范畴
《边城》是中国人写的东西,根深蒂固地具有中国文化的美学意识形态,故在此用墨稍略。1、阳刚与阴柔,也是一静一动一刚一柔,与西方美学范畴中的优美与壮美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典美学强调辨证统一,阳刚与阴柔在一定情况下就像太极一样可以相互转换,二者相生相克却又相辅相成。《边城》中小溪平日的阴柔美和洪涝时的阳刚美是一种转换,人们平日里温良恭俭的阴柔美和面对天灾时义无反顾的阳刚美的转换都是对立统一的体现。2、典雅,是指一种优雅华美高尚含蕴的审美感受,蕴含了朴素的艺术形式,一种气韵生动的艺术意境和一种超俗的审美趣味。是中国古典审美的理想状态,合乎于规范又不拘泥于规范,合乎美丽又超然于美丽的状态。《边城》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准则,“哀而不伤”,有种淡淡的忧愁贯穿始终,不逾矩,却游刃有余,以一种唯美的眼光观照自然和人生,不涉及功利。3、自然,这一范畴体现中国古典美学追求“天然合一”的境界。自然之美包括本真性、真诚性、天然性。本真性指原始的生命不加认为介入的状态;真诚性涉及人的情感表达,无矫作、无约束、合乎自然和自我的一种内心状态;天然性指艺术形式和手法无太多琢磨,还艺术形象之原貌。《边城》中的山水未遭工业战争的破坏,人类生存痕迹融于自然之中,人们的情感真挚朴实,作者写作手法多为白描,无华丽辞藻渲染铺成,体现了自然之美原则。
三、中西审美的同一
通过前文分析,看到了那么多中西方审美的差异,但更应该看到差异现象背后同一的本质。在差异背后,人类共同的美的本质是不变的,同一是通过美的符号无功利地形象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1、艺术的真实,并非是实实在在的如镜子反射一般的真实,而是通过艺术手段反应情感的真实和历史的理性,是一种主观诗意的假定的内蕴的真实。《边城》是小说,自然不是完全真实的现实生活,但他们反映出小城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美好心灵世界,能放映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真实热爱和依恋;《希腊神话》是神话但通过一个个虚拟的形象真实表现人性的自我矛盾和对命运的抗争。又如电影《毕加索的奇异旅程》关于毕加索的生平经历及作品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虚构的,但通过这些荒诞的剧情,我们可以看到表象背后的画家的坎坷经历,以及他的画作所表现的真实的精神世界。不管中国还是西方,人类最本初的对真实的渴望和追求是一样的。2、人性的良善。这种“善”并非仅仅指善良一词的本意,还有高尚和进步的意味,人们自审美过程中但有功利性的情感评价。《边城》中的善是一种本真的善,是“恻隐”之善,也就是这种行为是顺从于自我内心深处的声音,并非顾及社会舆论或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本能。这种审美感受中西方是共通的,如同我们都会为地震中伟大的母亲舍身救出自己的孩子的行为而感动落泪一样,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3、感性的美。这种“美”较“善”而言是更不易改变的,因为它不具功利性,摒弃了实用主义观念,这是最核心的也是最本质的能给人内心带来净化、愉悦和升华的。它必通过一定的外在形象表现出来,反应的情感是感性的有感染性的。例如波澜壮阔的大海、熟睡的婴儿和泰戈尔的诗都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西方美学范畴中的“优美与壮美”及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的“典雅”都能体现人类共同的对美的理想与渴望。《边城》也好,《十四行诗》也好,中西方美学种种差异背后凝结的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欣赏其本质是一样的形异而神同,殊途而同归。
所以中国文学作品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应该刻意回避中国古典审美标准,迎合西方审美情趣。应该把握最终审美原则及人性的本质,写出中西并容、雅俗共赏、无过多的社会性政治性文学作品。相信中国文坛、中国美学界一定会走出一条不失特色的为世界所认可的道路。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参考文献:
[1][德]康德.《判断力批判》.《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第四卷.312
[2][德]康德.《判断力批判》.《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第四卷.379
[3]王一川.《美学与美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79
[4]王一川编著.《美学与美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工程机械行业;工业设计学;应用
一、工业设计的理念及其与工程机械行业的结合
(一)工业设计的理念
近几年,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ID)在我国的关注度迅速窜升,并成为国家极力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理解我国企业所要面对的转型问题,也即从过去的代工产业不如技术研发的成熟与成功,进而带动我国的经济成长。然而,我国技术进步的脚步并不仅仅停止于此,各企业也了解,需要借助设计来推出产品并打响品牌,以突破发展瓶颈,也因此工业设计渐受企业重视。一般我们所指的工业设计,主要包含产品的造形与功能因素。根据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创意与概念发展的专业工作,将产品和系统的功能、价值和外观做最佳的利用,使制造者及使用者均可获利。在产业实务上,所指的工业设计活动是针对产品功能及外形的一种构想与创作发展的过程,这同时也需将市场、制造成本、运输、包装、维修及回收等因素综合考虑。也就是说,工业设计是对产品的功能与外观进行创造或改良的工作,以增加产品的价值,其目的不仅要让使用者觉得产品变得好用、好看,也借此让制造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与工程机械行业的结合
工业设计对产品重要性体现可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也即人因工程与美学。人因工程包含所有与人机界面有关的类型,从这一视角来评定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如下问题:容易使用的重要性为何?容易维修的重要性为何?产品机能需要多少使用者界面?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界面需要多少新颖性?安全性的相关议题为何?从美学的需求来评估,则包括如下问题:视觉上的产品差异性是否必要?形象、流行与否及以拥有产品为傲的重要性为何?一项符合美学观点的产品是否能激励团队?上述两项因素若来对照操作者与工程机械之间的互动过程关系,就可以发现,人因工程的因素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包括搬运、安装、操作、保养、故障排除等工作,在欧盟的危险分析标准EN 1050当中,8.1~8.8 是针对疏忽人因工程所造成的伤害或危险部分。而当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在面对欧盟CE-marking的要求时,自然就不能回避对人因工程的议题必需要有的关注。
为了将工业设计应用于产品设计研发的过程中,进一步说明工业设计参与的时机,可将产品分为技术导向与使用者导向两类。技术导向型产品:主要特色在于其核心优势以技术为基础,或是其执行某项特定技术任务的能力。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在于其技术性能表现,因此,工业设计的角色通常局限于核心技术的包装,决定产品外观形式,并确保产品能将技术能力与互动模式传达给使用者。使用者导向产品:主要特色在于界面机能和外型美观。这类产品与使用者互动程度高,因此,使用者界面必需要安全、容易使用及方便维修。产品的外观形式通常是造成产品差异化与让使用者感觉值得拥有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设计学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应用的方向与建议
(一)工程机械产业方面
一是设计信息应掌握。在工程机械行业中,面临的设计问题,其实并不少,产品设计工作以外,产品的型号、产品的操作说明书、企业的标示运用、企业形象的营造,这些都是设计工作的一环,只是在缺乏对设计认识与关注的情况下,并未了解面临的是设计问题,并且政府与学界已有相关可供咨询与协助的单位,厂商并不需要自行摸索问题解决的方法而增加困扰,因而建议应掌握适当而必需设计信息,将有助设计研发工作。
二是设计的其他运用。设计专业对于工程机械厂商而言,其实可以应用的专业相当多,对于产品开发工作来说,目前产品设计趋势的收集,主要是依据参展方式,获得国际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至于产品的外观设计,就比较主观,工业设计专业的培训,也包括了产品的计划阶段培训,对于市场产品趋势、使用者需求探讨,产品的外形决定,都能提供协助。另外,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有关产品的外形或是人因工程的作业分析,这些培训也能提品开发过程,避免因电脑模拟产生差异造成对问题的错误决定,而且能提供给客户更方便的操作方式。因此,建议行业对于设计的应用,应该不只是针对产品的外观设计问题,更可考虑到企业形象的营造,那么工业设计师所能提供给企业的价值,就不只是增加外观钣金美感所带来的价值而已。
三是工程设计专业应强化。工程设计专业无法与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契合,相当可惜。工程机械行业可以考虑参考德国与日本工程机械行业的作法,特别是国内厂商与日本工程机械厂商的关系密切,发展进程的方式相近,因此日本厂商在企业内设计设计单位的作法或许,值得厂商参考。而德国从业者与设计专业单位合作的方式,对国内厂商而言,特别是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下,这样的方式对引用设计专业将是有效的作法。
(二)设计服务产业方面
一是工程机械行业需要设计专业。目前工程机械行业,面临转型压力,研发人才不足,同时缺乏与设计专业互动案例与经验,需要设计服务专业关注。德国工程机械等工业设备与设计专业的合作相当常见,或许国内设计服务专业可结合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出适合本地的互动机制,将有助于双方的合作。以德国的情形来看,设计专行业应将部分注意力转移至工业设备,除了解决工程机械行业的设计问题外,也能从目前国内林立的Design house竞争环境中,发现自己的发展策略。
二是设计涉入范围的扩散。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问题并非只有产品的外观设计与颜色问题,操作界面、工作台高度均是人因工程专业所能介入讨论的部分,甚至包括工程机械所需的维修清理工作,如果能借助人因工程分析角度进行讨论,合并对于产品安全与健康议题的讨论,都将有助于产品设计工作完善,对于强化设计专业形象,相当有帮助,并有助于工程机械行业对工业设计专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永才.工业设计合作的管理[J].家用电器科技,2002(03)
音乐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音乐审美活动的超经验性质的理论学科,是美学与音乐学相结合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其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关于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关于音乐的价值和功能;关于音乐音响结构及其表现对象;关于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韩钟恩认为:“音乐美学是人用理性的方式去研究人如何通过音乐的方式所进行的审美活动及其结果的现象” (《“Aesthetics”并及音乐美学“论域”建构》,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4):15-16.)。赵宋光认为:“音乐美学是研究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普遍规律与总体目的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 (《关于音乐美学的基础、对象、方法的几点思考》中国音乐学,1991(4):18-19.)在中国理论史上,出现了许多独特的音乐美学范畴。这些范畴,构成了中国音乐美学独特的言说方式,形成了中国音乐美学的独特品格。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与其他思想范畴密切相关,甚至很大一部分思想范畴是从音乐美学范畴中转化而来或受到音乐美学范畴的影响。
二、音乐教育的美学思考
音乐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高级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能培养学生具有认识世界、体验生活、追溯过去、展望未来的能力。它具有启示人的潜在的经验和感情,激发人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人格获得升华;更重要的是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更深层次地体会音乐中的美学思想。
1、音乐教育的独特性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作用。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令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教育,它能促进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音乐教育,能使高校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可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其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另外,音乐教育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
2、音乐的美学意味
音乐自混乱中创造秩序,因为节奏使一致胜过了岐异旋律,使连续胜过了断裂,而和谐使相容性胜过了不协调,由此产生美感,产生美的意味。同所有的艺术要素一样,音乐要素是只为感觉而创造的东西,是一种美仑美奂的意味。音乐会制造一种气氛,在音乐中概念与信号会给人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们不会在激发或安抚这样的特定功能中找到所有音乐形式或是音乐欣赏的源泉。但是,这一过程会带给我们深深的美学意味。
美是一种由和谐而给人带来的直接感受,使心灵获得舒畅和慰藉,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我们平常说的音乐美,首要的是指音乐的声音美,例如,交响乐音乐是通过“高低长短、轻重快慢、强弱缓急”这12个字,用旋律美、配器美、节奏美、和声美等,使人耳享受的一道大餐。其在人脑中产生听觉美的过程有两个特征:一是音乐作品不能像美术作品直接传达具体的视觉形象,二是不能像文学作品直接传达有确定语义的思想概念。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明确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能在人和艺术之间建立一种感性美。
3、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的价值来源于我们的审美体验,具有审美性质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在于传授音乐知识和培训音乐技艺,其形式多以对音乐作品的表演和欣赏来实现。通过表演,可有效地激发他们对音乐乃至人生的热情;在向别人表达内心情感的同时,他们体验到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追求浪漫、追求美好人性的快乐感受。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审美群体,其接受能力和接受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再加上音乐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音乐想像的空间无限广阔而丰富多彩。教师应让学生反复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将自己的理解、感受畅所欲言,教师再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在热烈的讨论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群体意识,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