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竞技体育重要性范文

竞技体育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竞技体育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竞技体育重要性

第1篇:竞技体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经济伦理;市场经济;资源。

一、经济伦理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经济伦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经济伦理的学科性质和定义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1)经济伦理学是关于经济制度伦理和经济行为伦理的学说。(2)经济伦理学是经济活动中的伦理精神、气质和看法的理论化形态,或者是从道德角度对经济活动的根本看法。(3)经济伦理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以及直接产生于人们经济生活和经济行为中的道德观念的科学。(4)经济伦理学是研究对经济行为的合理性的价值论证的科学。(5)经济伦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完善人生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明确善恶价值取向及其应不应该行为规定的学问。(6)经济伦理学是一门经济实践的道德科学,它以研究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的形成、发展规律以及经济行为的伦理正当性等问题为对象。(7)经济伦理是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生活中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这些观点基本上反映了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认识现状。

任何学术的讨论都不应该离开现实的生活,经济伦理和经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伦理问题,那么经济伦理指的是规范经济学对经济制度和平等、效率等经济范畴以及个人消费等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经济伦理指的是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的道德前提和背景条件,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应该与不应该问题,它也涉及经济制度、经济秩序的合理性,经济主体的伦理关系性状以及经济范畴的价值判断。

二、经济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也随之共同发展,相伴产生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伦理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经济伦理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作用,为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提供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经济伦理是协调经济关系的重要手段。经济伦理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这种调节和协调作用,表现为用伦理规则调节和协调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即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系列的伦理道德原则。从而调整人们的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并促使人们的经济行为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道德基础是经济伦理体系的基石,是经济伦理的第一层次。职业道德、经济信用即为这一层次的内容所在。

2.经济伦理是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从“经济人”的角度看,其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获“利”,而不是讲“义”。但在全面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导致市场经济上确实存在着一只无形之手,这只手不管“经济人”的主观动机如何,它都会把种经济行为调整为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达到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的目的。以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行为为例,有交易活动就必然需要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所需要的成本。交易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与经济伦理道德有很大关系。一个缺乏伦理道德规范的社会,将引发大量的交易成本,在没有伦理道德约束的条件下,交易成本是很高的,比如,定金和鉴定费等;而有了经济活动的道德规范,则可大量节约交易成本。当经济伦理引入经济活动中并要求交易双方都遵循道德规范时,就会产生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它意味着双方提供的关于商品、服务、工作效益的信息是真实和可靠的,双方对于合约的执行是严格的,因而经济风险相对就少,那么为此付出的交易费用自然就会降低,才会以较低成本实现自己利益上的最大化。

3.经济伦理是一种经济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一些明智的企业家之所以对经济伦理给予特别重视。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经济伦理可以带来效益,能够促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经济伦理在主体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表现在多个层次和方面,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如果从经济活动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作简要概括,可以认为:在宏观社会层面,经济伦理是一种社会资本;在中观企业层面,经济伦理是一种无形资产;在微观个人层面,经济伦理是一种人力资源。经济伦理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精神,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它通过优化经济主体的素质,激发生产经营者的能动性,协调经济活动中的人际关系,营造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促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推进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转贴于  4.经济伦理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精神要素,是一种社会资源。这种资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集中反映在儒家思想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上,对市场经济伦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包含:(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完备的法律体系构成现代社会秩序的框架。因此,守法是道德基础,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2)市场经济关系以等价交换为基础,反映在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上。所以,一切包含等价交换关系的行为都是合乎道德的,并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5.经济伦理在经济活动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其对象——人。人是创造一切经济价值的主体,通过激发人们的伦理意识、协调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改善社会的伦理状态,使主体的能力得到更为充分、更加有效的发挥,去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在此经济伦理研究的既不是生产关系,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研究人们(或经济主体)经济行为与伦理道德的内在联系。同时在范围上,包括人类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行为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改革开放为经济伦理注入了新的内容,它要求人们从观念上扫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经济伦理,使人们伦理观念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建立伦理约束的必要性。

1.伦理约束对市场的经济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经济一体化日益突显,而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的前提是需要社会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经营氛围。将来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全方位的竞争,现在和未来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资源、技术、产品、营销、人才等基础层面,更多的体现在管理、道德、文化的竞争上。伦理,作为管理的一种新趋势,对于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规范市场经济又是由法制和伦理两种手段完成的。因此市场经济又被称作“法制经济”和“伦理经济”。所谓法制经济是指要依靠立法与执法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运用法律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而伦理经济,是依靠信誉、人格、良知来建立相互交往的关系,保证人们的行为不仅合法,而且合情合理。

2.伦理约束的建立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伦理观念在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完全缘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同样面临着一系列伦理问题。其中,诚信和道德是经济伦理最重要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保持经济伦理天平的平衡,需要从他律与自律两个角度考虑。在他律方面,经营者一定要有法律与制度的约束。目前,在企业管理中,相应的法制建设需要跟上经济发展的过程,尽快地健全与完善,使不讲伦理的人没有可乘之机。但是任何法律制度都会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人们借助自律的形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自律方面,诚信和道德问题的实质在于文化。企业的诚信和道德要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企业经营中,不能取信于人,就会万事无成。以诚信为本的道就是商道,就是伦理的最基本要求。企业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最终获得竞争优势,无不得益于这种商道。这种道的核心在于人。企业的管理者要取信于自己的员工,取信于自己的顾客;同时也要指导员工取信于外部利益群体。就是说企业的管理者要将诚信和道德作为自己的管理价值观,用以指导企业的管理实践,彻底明确管理在于得人。

参考文献。

第2篇:竞技体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体育旅游;国民经济;体育产业

一、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体育旅游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产生的新兴行业,并在人们旺盛的需求中逐渐发展为丰富人们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或者手段。体育旅游能有效地为国家的外汇收入、国际收支的平衡、缓解就业压力、引进国外投资做出贡献。

(一)体育旅游有效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一般是以货物作为中介进行的。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直接标志着该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这也为其在国际贸易的交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地开辟创收的新渠道,通过吸引国际投资者来发展自身的经济。国际支付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是关键的因素。体育旅游作为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经济的发展势头上有着良好的表现力,与贸易创收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发展体育旅游成本较低。目前,国际上的经济竞争较为激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较低,导致了在出口产品上的竞争力较低,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较低,高新技术产品更是短板,在对外贸易这一方面属于低端。而体育旅游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旅游资源和质量较高的商业服务来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通过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大多数的游客都可以便捷地在旅游景点获得想要的服务,进行满足自身需求的消费。而这种消费模式并不需要对能源产生太大的消耗,而通过商业服务即可获得周转资金,能够有效地实现贸易保护、弥补贸易逆差。以巴西为例,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举办2016年奥运会时吸引了千万游客前往,在观赏比赛的同时也对巴西各个地方进行游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巴西的旅游业贡献了力量,相应的巴西的经济也会有所增长。

第二,体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一般不受贸易保护的限制,这就有利于弥补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体育旅游的过程中一般来说旅游者会有自己的消费需求,无论是去某个国家参加体育活动或者观赏体育比赛,通常不会受到关税的影响。这样的优势在于体育旅游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不受限制,能够一直保持一个上升的态势,因此体育旅游也逐渐变成了无形贸易的最佳场地。根据世界旅游委员会的相关数据表明,西班牙作为全球旅游热门景点,人口却只有3,840万人左右,商品贸易在世界属逆差国家。而在注重发展旅游产业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来西班牙的游客达到了5,600万人,而这之中体育旅游者人数就占据了六成。体育旅游主要是通过商业服务来获取大量的利润,而在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国家,体育旅游的服务指标甚至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旅游中提供的行业服务的附加值比较高,比如健身、保健、医疗等。

(二)体育旅游有利于回笼货币、平衡国内供求。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相关数据显示,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外的旅游者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体育旅游主要是通过商业服务来获取大量的利润,而在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国家,体育旅游的服务指标甚至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旅游中提供的行业服务的附加值比较高,比如健身、保健、医疗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当今蔓延全球的就业压力。当前,全球的旅游行业都在不停的制造就业岗位。而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虽然势如破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在体育旅游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旅游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直接为就业解决了不少难题,为我国的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开辟了新的道路。以北京奥运会为例,不仅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很多当时建设的场馆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三)体育旅游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资源共享。在体育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可以发现不仅有体育专业的学者、体育专家,也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才,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供了最新的科技信息。通过他们提供的各种信息和资源,我们能把握一个大致的体育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此外,外国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体育旅游来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合作关系,有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比官方政府的方案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进步。

二、体育旅游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体育旅游能促进国民身心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体育旅游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不仅显示了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也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体育旅游的重要作用在于这一活动的外部条件和活动内容本身,其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是人们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和一般旅游资源相区别的因素。体育旅游资源比如大山名川、江河湖海、草原、森林、海滨沙滩、天然温泉等都有利于人们健身强体。这种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能很好地振奋精神、锻炼意志、培养情操。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体育旅游有利于满足人民的身体和精神需求,体现了其重要价值。

(二)体育旅游能促进世界和平和国际友好关系。在体育旅游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之间的人们相互交流沟通,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交往,通过体育旅游的发展互相学习对方的文化和历史,在世界和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奥运会是这一作用的典型代表,体育旅游在奥林匹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全球人民沟通的工具和手段,让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不分种族与肤色,不分贫富与大小,不分与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在没有任何歧视、相互尊重的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下,聚会在一起进行竞赛,从而使人类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降低到最低程度。现代的体育旅游是世界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拉近了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矛盾和冲突的缓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外交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三)体育旅游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不同的民族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先天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民族文化。体育旅游作为体育文化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凭借民族传统文化所具的吸引力,来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的。通过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其功能的发扬光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大大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事业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产业,体育旅游这一新兴行业的出现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举例来说,中国的武术、气功、龙舟竞渡、摔跤、围棋、舞龙、风筝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是通过体育旅游这一载体传播出去的。

三、结语

体育旅游产生的目的在于将体育和旅游的特征完美结合,以充分满足民众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体育旅游综合了商业化的运行模式和人们的生活需求,为旅游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体育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和跑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贡献力量,推动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全球经济化的经常加快,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在市场竞争中提升经济效益。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和体育业交叉融合的新行业,对于旅游业和体育行业都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要善于利用其优势,在适当的发展时机促进国民经济更上一级台阶,在全球化中占据领先位置。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常麟,工肃.简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2.

[2]司宏言.瑞士体育旅游收入增加[J].国外体育动态,2017.43.

第3篇:竞技体育重要性范文

跨境资本流动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流动主体可分为官方资本和私人资本;按流动周期可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国际上测度跨境资本流动状况,主要沿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不含储备资产变动)。

直接投资。直接投资通常是指以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其显著特点是一经济体的居民对另一经济体的居民实施管理上的控制或重要影响。根据中国的法律,外资比例必须不小于25%才算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统计中,直接投资的门槛为10%或以上。直接投资方式包括股权、实物、无形资产、不动产等。

证券投资。证券投资是指以购买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的方式进行的跨境投资,这是机构投资者常用的投资方式。其跨境交易均未达到10%的表决权。例如,当股票投资从去年的9%增持到10%时,需要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减记证券投资9%,同时记直接投资10%。

其他投资。其他投资为资本和金融项下的剩余类别,是指没有列入上述渠道以及储备资产的跨境交易和头寸,包括长短期的贸易信贷及融资、国际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其他类型的应收应付账款。其中,贸易信贷(或称“商业信贷”)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供给者与需求者间的信贷或是预先付款而形成的短期资本流动;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国际贷款是指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进行的借贷。

需要说明的是,跨境资金流动具有严格的定义和规范的统计标准。投机性资本流动(即俗称的“热钱”)是指为追求最小风险下的最大收益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跨境资本,是跨境资金流动的一部分,有理论上的定义,但无严格意义的统计规范和标准,这种投机性的资本流动往往并不采取特定的流动形式和渠道,有时甚至混同在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中。

中国三套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数据

国际上,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主要靠采集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目前编制标准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拟于2015年过渡到第六版。国际收支平衡表按权责发生制记录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所有经贸往来,能够全面反映一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趋势。2012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达到7.5万亿美元。

为了保证国际收支统计的准确性,中国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主要通过1996年建立的国际交易报告系统采集对外资金收付数据。在此基础上,中国建立了跨境资金收付统计体系。跨境收付数据按照现金收付制反映企业、个人等主体在境内外之间的资金划转。与此同时,1994年汇改建立的结售汇制度催生了结售汇统计。2012年,企业、个人等主体通过银行办理的跨境收付交易达3500多万笔、金额5.1万亿美元;结汇和售汇总额2.8万亿美元。以上三套数据基本涵盖了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交易、收付和兑换全过程(见图1)。

相对于单一的国际收支统计来说,当前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所依赖的数据体系具有如下优势:首先,统计频率更高。跨境收付数据基本的统计和监测频率为月度,实际上可以按日采集逐笔数据。结售汇数据基本的统计和监测频率也为月度,可以按日监测总量数据(即不区分交易性质、交易主体等)。其次,口径更加广泛、维度更加多元。跨境收付和结售汇统计数据不但参考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交易项目进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不同交易性质的统计分类,还可以区分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等不同的交易主体,以及国内的地区和银行分类,等等。此外,跨境收付统计还可以按照境外对手方国别、跨境收支交易币种等标准进一步分类。最后,更加全面地呈现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状况和外汇市场供求压力。国际收支、跨境收付、结售汇和补充统计分别反映境内主体涉外交易及资本流动的不同环节,各环节的数据比较还可以反映外汇存款、贷款、人民币结算等很多与外汇相关的问题。

从进出口、跨境收支和结售汇等流程图(见图2)看,各环节数据差异反映了企业在贸易中的财务运作行为。例如,企业出口后收款可能是外汇,也可能是人民币。企业收到货物贸易项下的外汇货款后,可能存入银行,或偿还银行外汇贷款,或卖给银行(即货物贸易结汇)。

海关进出口和货物贸易跨境收付不一致

出口与货物贸易跨境收入的差异可以反映企业出口收款周期,以及相关的贸易信贷等情况。从海关进出口和货物贸易跨境收支的对比看,2007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出口收入率和进口支出率总体上有所上升,说明中国企业的外贸货款结算速度有一定改善,这也反映了企业外贸订单短期化、规避外贸外汇风险倾向。

出口收入率和进口支出率的明显波动,还可以反映国内外宏观环境对企业收付款的影响(见图3)。例如,2008年底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境外交易对手资金紧张,对中国进口的付款要求提速。同时,由于人民币存在贬值预期,企业尽快支付进口更加合适,进口支出率大幅攀升。此外,当时中国企业出口收款难度有所加大,出口收入率下降。总的影响是,当时货物贸易跨境净收入的资金规模远小于进出口顺差。再如,2010年年初和2011年年初中国都出现了出口收入率上升、进口支出率下降的情况,导致货物贸易跨境净流入超过净出口,主要是因为当时外部流动性比较宽松,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为避免汇兑损失或者获取汇兑收益,企业出口后尽快收取货款的意愿较强,进口后推迟购买支付外汇的倾向增多。这又得益于银行提供远期信用证承兑贴现、进出口押汇、海外代付等跨境贸易融资。

货物贸易跨境收付和货物贸易结售汇数据不一致

从货物贸易跨境收支和货物贸易结售汇的对比情况看,企业货物贸易跨境收入结汇率的波动没有支出售汇率那么明显,说明企业主要通过支付进口货款时的财务运作,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企业都不愿意通过从银行买外汇的方式(即售汇)支付进口,而是使用了很多外汇贷款支付进口,导致支出售汇率很低。在此情况下,企业结汇稳中有升,但购汇明显减少,最终增加了外汇储备。危机爆发期间,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银行外汇贷款资金紧张,企业更多从银行购汇支付进口,使得支出售汇率大幅增长,外汇储备积累放慢。危机以来的几次波动也都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对结售汇差额和外汇储备变动造成较大影响(见图4)。

根据图2,货物贸易结售汇和货物贸易收付汇之间的关系如下式:

货物贸易结售汇差额=货物贸易收付汇差额+境内贸易融资净额+货物贸易人民币净支付+其他因素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分析出2013年前10个月货物贸易结售汇3349亿美元(见表1),除了货物跨境收付净额1263亿美元外,其他渠道还有境内贸易融资推迟购汇(占38%)和人民币净支付替代购汇(占31%)。

结论

中国跨境资金流动以稳定的实体经济资金为主。长期来看,进出口和直接投资是中国主要资金净流入渠道,占2008年至2013年上半年非银行部门结售汇顺差1.8万亿美元的77%。因此,需要继续贯彻“扩内需、减顺差、调结构、促平衡”的战略。

长期来看波动性跨境资金流动净额占比较低。稳定的资金流动除了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外,还有境外投资收益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筹资,上述四项总额2001~2012年合计32730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增量(32611亿美元)与其差额(119亿美元),可称为波动性跨境资金流动净额,也可视为热钱的一种算法。总体看,热钱的比例较低。当然这也不绝对是热钱。2012年流出较大是由于企业持汇意愿上升实现了“藏汇于民”,而不是卖汇给央行(见图5)。

企业财务运作加大了跨境资金的短期波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复苏进程、债务危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对国际金融市场时有冲击,导致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大。同时,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境内机构和个人对汇率、利率等价格信号日益敏感,更加善于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财务运作,如通过外汇贷款、贸易信贷管理进出口收付款周期、资金配置等,规避汇率风险或者套取收益(见图6)。2008年以来,货物贸易进出口和直接投资顺差相对稳定,其他跨境资金流动多体现企业的这种财务运作,是结售汇差额波动的主要影响渠道。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操作主体在境内而非境外。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主要是外贸企业在境内银行帮助下的财务运作。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渠道在明而非在暗,主要是通过银行跨境融资和外汇信贷套取利差和汇差。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长期动因是实体经济而非单纯市场套利,外贸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境外上市筹资和境外投资收益占绝大多数。

第4篇:竞技体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选材 研究分析

1.前言

在现今的世界体育竞争中,竞技体育可谓是体育事业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而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选拨作为体育人才培养的最为关键的部分,作为保持体育事业生命力根本所在,往往会对整个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影响,也直接会关系到整个竞技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要意识到后备人才选材的重要性,要意识到选材是整个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之所在,也是提高竞技体育总体成绩的核心部分。往往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选材,才能够让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才能够保证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强大的后劲。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现状分析

2.1研究对象及方法

2.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14个省市竞技体育运动员的选材状况为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查阅法:

通过对国内外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相关著作进行文献的查阅以及整理,对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在总体上做了一个把握。

访谈法:针对我国14个省市的相关竞技体育管理人员以及教练员进行后备人才选材相关问题的访谈,针对具体的选材进行了解。

问卷调查法:针对14个省市的部分竞技体育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当面填写问卷的方式。其中总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50份,总体的有效回收率为84.5。其中管理员问卷168份,有效回收149份,有效回收率为88.7%,教练员问卷232份,有效回收201份,有效回收率为86.6%。

2.2结果及分析

2.2.1后备人才选材方法

通过调查表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中有62.2%的人才选择方式是经验、测量指标以及一些比赛成绩相结合综合性的选材。而其中16.4%的选材是将经验与指标测量相结合,有10.4%是依赖于单独的经验选材。

教练员一般在选材的过程中一般会考虑到运动员的自身条件补偿性、各个竞技项目之间的差异、竞技运动的变化以及运动员的心理状况。通过表2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中,教练员在选材的时候考虑到的首要因素是竞技体育的变化,占到考虑因素的92%,再根据运动员自身的补偿性以及心理状况进行后备人才的选拔。

2.2.2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面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中,虽然说选材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并且对于项目的互补性也有着很大的重视。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后备人才的选材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

第一,在选材中对于测量指标的运用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

测量指标主要是在选材的时候进行远动员的身高、体重、肢体的比例以及运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了解,并运用一些技能对运动员进行一些生理以及生化方面的测试,以此来提高选材的科学性以及准确度。但是在竞技运动员的后备人才选材中,对于测量指标的运用程度并不高,更加注重的是对经验的运用。并且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虽然说有些教练员觉得测量指标对于选材很重要,但是由于竞技项目更多的是实践与理论的脱节,所以很难实现科学的选材。

第二,在选材中出现盲目性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的竞技体育教练在进行后备人才选材的时候,基于有些项目的特点,比如说体操竞技项目,更多的是对后备人才的身体形态以及生理特点为选材基准,对于后备人才的运动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重视度比较低。并且有的教练员在进行后备人才选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想要从事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过少,所以在教练员目测之后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的时候就会直接选入训练。这样的选材有着很大的盲目性,不利于优秀的后备人才的选择。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相关对策

3.1建立优化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与评价系统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不应该仅仅是以经验以及观察为主。所以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中,应该建立起科学的人才选材以及评价系统,提高后备人才的成材率。在具体的做法中首先各个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选材的重要性,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材;其次,在选材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后备人员的身体素质、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等各个方面,并重视测量指标的选材,运用综合性的手段提高选材的质量;最后,还应该注重对选材结果的追踪,在测试登记归档之后,要对后备人才的成长进行时刻的观察评价。

3.2提高教练员选材的科学意识以及创新思维

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竞技规则在不断的变化,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这就需要教练员在选材的过程中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自己的观念。在不断丰富自己竞技体育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比赛规则以及选材思维也要进行更新,以此来让自己的知识技能、思维等都能够有利于后备人才的选材,促进选材工作更好的进行。

3.3加强体育与教育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提升人才质量

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材以及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支持。在竞技体育选材工作中,体育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以及合作,主动的与之交好,以此来扩大竞技体育选材的范围,选到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从而提升竞技体育人才选材质量,促进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曰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目标市场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

第5篇:竞技体育重要性范文

前言: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里除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等因素外,也包含课余运动队训练及体育竞赛。而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就青少年人群来讲,学校体育的范畴更广,包含的内容更多。两者并不矛盾,只是体制上分属两个主管部门,缺乏沟通协调,从而导致目前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连年下降及我国体育后备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本文力图通过阐述来表明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开展的重要性,供有关部门与专家同行参考指正。

1. 关键词: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

2. 研究方式:走访法 数理统计法 资料法

3.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3.1 主管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作是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开展不力的最主要因数

学校体育的主管部门是教育局,以大纲教学里培养学生基本技术技能和增进健康为主,是唯教育论。而竞技体育的主管部门是体育局,其追求的是比赛成绩,是唯金牌论。两个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成绩,忽视了青少年学生的群体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学校只顾着学习,除了大纲规定的体育课程以外,几乎见不到课外活动、课余体育竞赛,更不要说运动队训练了。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从事体育锻炼,导致我们的学生体质连年下降。而体育局只顾在青少年中早早挑选出所谓的苗子进行集中制的少体校训练,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极少数的人群中,以期这些苗子快出成绩,为那些主管领导们增加政绩。我们的主管部门说到底都不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是只顾自身利益的狭隘者。

要改变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互不协调的关系,必须从主管部门的协调开始,最好能合并有关青少年学生体育事业的管理机构。

3.2 基层单位执行不力是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开展不力的另一因素

我们的主管领导们也知道问题的所在,也在推行各种方案来推动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的开展。其中,体教结合是一种目前来看可以实行的较为理想的方案。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的基层学校往往执行不力。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校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流于形式,导致了我们青少年体质下降和运动竞技水平低下的严重后果。很多的学校只是把这个工作的开展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得分点来完成,在具体的操作中基本是象征性的每个星期安排一到两次的训练了事,更多的只是挂个体教结合的牌子,临比赛时找少体校借人完事。从我们周边15所体教结合学校的训练情况统计来看就能比较直观地发现这一问题,见表。表中所体现出的数据很直观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竞技体育在学校中得开展很薄弱。没有一个数据的统计超过50%,扎实在干的学校只有区区33%的比例,就这33%中,还有2个是少体校放

置在学校的运动项目。更要注意的是,还有更多的学校连体教结合的项目都没有开展,这些学校的竞技体育更无从谈起。

要改变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里开展不力这样的局面,就要对学校是否开展运动队训练和体育竞赛进行督察,要问责。

3.3 青少年学生从事竞技体育后出路狭窄是导致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开展努力的另一因素

在当今的高考制度下,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把全部的精力和物力投入到学生的文化学习上,练体育的出路太狭窄了。就算进入专业队发展,将来也最多进入体育类大学,特别优秀的才能被特招进入重点大学,但比例太小了,无法吸引家长和学生的眼球。以2013年上海市17所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来统计,总约招650人,其中一半以上名额招退役专业运动员,而且都以外省市为主,能招的上海市生源不足300人,这300人中,绝大多数又是从小被招入少体校训练的相对专业的学生,真正从学校出去的应该不足区区的50人。以上海市参加高考约6万来计算,连0.1%的比例也不到,这绝对无法吸引有一定天分的学生去从事竞技体育运动,就算学生想了,家长也不会支持。万人齐走独木桥的结果必然导致桥的损坏,危桥只能是个别胆大的人才敢于尝试行走的,聪明的人都会绕而远之。

要改变学校体育里对竞技体育不重视的现状,就一定要拓宽从事竞技体育运动学生的升学面,只有看到了足够多的升学机会,才会吸引学生和家长去考虑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美国最大的59所大学每年为中学生提供大约10500个运动奖学金名额,平均每个学校200个。这就是美国体育运动水平和学生体质明显好于我们的一个最大因素。我们的大学可以多搞几个体教结合项目,甚至可以规定每所大学都要开设一个运动项目,并完成高水平运动员特招指标。只有这样,我们学校体育里的竞技体育这一块才不会缺失。

3.4 缺乏足够的比赛机会是让竞技体育无法在学校体育里应有开展的又一个因素

竞技体育的开展,如果缺乏了足够多的比赛机会,那就等于是光干活儿看不到成果。而我们的各种级别的竞赛少得可怜,一年一次就算不错了。NBA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其主要是得益于NCAA联赛的火热开展。NBA80%的运动员都出自NCAA,这完全说明了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里是可以得到充分发展的。开展各种级别的比赛机会让那些有天分的运动员苗子崭露出来,从而能被各种级别的运动队看中进入相对专业的队训练,才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到竞技体育运动中。学校体育里竞技体育的春天才会到来。

4. 结论:

4.1 学校体育里包含竞技体育,主管部门只有通力合作才会使两者协调发展

4.2 基层单位要真正执行有关精神决议,努力在学校体育里开展竞技体育

第6篇:竞技体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校;竞技健美操;参赛现状;发展特点

一、高校竞技健美操的特点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健美操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由于受国际健美操发展趋势的影响,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很快风行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成为非奥运项目里最受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虽然,竞技健美操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现已逐渐在高校中迅速普及,并在大学生中蓬勃开展,充分显示了这一新兴项目的勃勃生机和吸引力。目前,我国各省市都还没有专门的健美操队伍,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基本上集中在体育院校和部分普通高校里,竞技健美操植根于高等院校顺应了体教结合的发展趋势。由一批大学生组成的中国竞技健美操队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从一支不入流的队伍逐渐走在了世界前列,这都无疑给中国健美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和生命力。足以证实高等院校已是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的主要基地。

竞技体育进入学校体育领域,也是当代世界体育的一大特点。高校运动队生活在高等院校的大环境之中,受到其大学的人文、风土等诸方面的熏陶,与其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文化生活,浓重的学术环境,改革开放之后带来的生机,这些无疑是提高大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精神面貌,文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种具有开放型管理特征的高校运动队比起传统的封闭式的专业队管理体系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二、高校在国内外健美操比赛中的参赛现状

1、国内竞技健美操赛事及参赛队伍的现状分析

随着该项运动的开展,我国健美操的各种赛事不断增加。现有赛制中,由中国大学生体协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主办的竞技健美操比赛每年举行1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已经连续5次设立健美操项目,这对支持高校这块竞技健美操的主阵地起到了稳固作用。大学生健美操比赛由于受国际健美操发展趋势的影响,比赛的专业化、竞技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大学生健美操比赛逐渐走向竞技化。目前不但有健美操全国锦标赛、大学生健美操比赛、健美操冠军赛,还有全国体院健美操比赛、全国健美操精英赛、全国健美操明星赛等等,另外其他行业体协也不定期主办竞技健美操赛,他们也是竞技健美操的一支社会力量,但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事业和总工会、妇联等则主要以开展大众健身操(舞)为主,因此高校竞技健美操队则成了国内各项竞技健美操比赛的主力军。另外大多数省市也都定期举办省市级的高校竞技健美操比赛,为高校竞技健美操队员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交流和提高的机会。使得高校竞技健美操队的水平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竞技健美操在高校的发展。

在国内各类竞技健美操赛事中,高校参赛队所占比例最多、队伍数量也逐年增加,而且成绩突出。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所有参赛队伍中,高校参赛队数量占到了76.8%(图1)。随着竞技健美操在高校的发展,国内健美操赛事中的院校参赛队越来越多。在例年的全国健美操锦标赛中,高校参赛队成为了奖牌的主要得主,金、银、铜牌的获得者几乎全部是在校大学生或体院毕业后在高校就职的年轻教师。而目前我国各省市还没有专门的健美操队伍,各省市代表队大都也是由地方高校出队(人)代表参赛的。以上说明我国的竞技健美操一线人才主要在高校,并以其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快的发展引领着全国,使高校成为我国竞技健美操的主阵地。

图1 2005-2008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参赛队数量统计

2、我国参加国际竞技健美操比赛状况分析

1995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首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1998年加入了国际健美操协会成为会员国,开始与世界进行交流,由于当时健美操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有限,参加世界大赛的经验不足,前几次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随着与世界健美操技术的不断交流与学习,技术和编排都有了较大提高,一只由大学生组成的国家健美操队,在短短的几年里就在世界健美操的赛场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使得我国的竞技健美操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见表1)。而这些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健美操比赛的国家队队员及教练,也都是以地方院校的运动队为班底的,队员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校大学生及教师,教练员也都是在高校执教的健美操教练。由此看出,高校力量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健美操比赛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

三、发展高校竞技健美操的重要性

高校竞技健美操是高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是提高竞技水平,同样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了新生力量。各高校纷纷成立健美操运动队,以参加校际竞技健美操比赛为主,既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一种教育过程,也是为了发挥高校的各种优势,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较高竞技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代表大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

随着国内、国外竞技健美操的广泛开展,健美操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发展高校竞技健美操对高校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普通高校中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省、国家输送人才,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振奋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推动体育教学和群体工作,以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开展国际交流,扩大高等教育事业的影响都有重大意义。在我国高校健美操专家中,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发展高校竞技健美操能提高我国的健美操运动水平、能推动健美操的普及、能提高学校的声誉、能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健身行业高素质人才,而且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

四、结论

第7篇:竞技体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体操运动;竞技健美操;目标定向

中图分类号: G 804.8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3025604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20101110

作者简介:时倩(1980—),女,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健美操教学与训练。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西安 710068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目标定向理论是新近的认知心理学家试图运用社会认知理论的原理研究个体在成就情景中的动机和行为。它是继自我效能理论、能力知觉论之后,社会认知模型理论中的又一热点。该理论得益于教育领域Nicholls、Ames、Dweck的研究,由Nicholls和Duda引入运动界,用于理解运动中的成就动机[1]。

目标定向理论认为:在成就情景中,有2种主要的目标定向或者说支配人们主观上认定成功的基础,一种是任务定向(task orientation),一种是自我定向(ego orientation) [2]。当个体被认为是任务定向者时,其由能力知觉与活动类型引起的成功感觉是以自己作为参照标准的。其目标组成是以发展个人技能、获得洞察力和掌握所学知识为目的的。这种类型的人认为:在成就情景中,成功必须通过努力学习、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以及与同伴进行合作才能取得;当个体被认为是自我定向者时,其中心是放在显示超常能力上,他/她们对自己的能力判断是以社会常规为参照标准的。这类人主观成功的最终根源是在竞争中(最好是能用更少的努力去)打败或超越对手[35]。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同时,巨额竞赛奖金这种体育社会化和商业化效应,促进了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迅速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生物学方面的准备日趋完善,优秀运动员之间的运动水平也日益接近。在高水平的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和重要;因此,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成就目标定向进行研究,分析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目标定向特征,有利于认识适宜的目标定向相对于运动员成才的重要性,并为促进运动员身心健康成长和取得优异成绩起到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9年11月在广东珠海举行的2009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149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运动员78名,女运动员71名,年龄为15~27岁。其中少年甲组64名,竞技新人组47名,竞技精英组38名。根据《2009—2012年竞技健美操比赛规则》:少年甲组为15~17岁的青少年运动员,竞技新人组为18岁以上未获得健将的运动员,竞技精英组为国家健将和国际健将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先后通过中国体育期刊网和中国健美操网查阅并收集有关文献。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有关竞技健美操训练,以及成就目标定向研究方面的论文近50篇,系统了解国内外有关目标定向方面的研究动态,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1.2.2.1 成就目标定向的测量

成就目标定向的测量采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 [6]。问卷包括13个题目,分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2个维度;我国学者用中国的样本对其进行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各因子的负荷均超过0.30,说明问卷均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7]。

1.2.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采用当面发放、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49份,回收149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88.6%。

1.2.3 专家访谈法

对健美操教练员、裁判员进行访谈,了解健美操运动员训练比赛中的成就目标定向的特征及差异;通过对心理学专家的访谈,了解成就目标定向在运动员个体中的体现,以及影响因素,并就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与专家进行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健美操协会的领导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关于健美操运动员心理训练成就目标定向的看法与建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任务定向、自我定向适中者多,高任务目标定向和低任务目标定向者少。

2)男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自我定向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但在任务定向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运动等级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任务定向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而在自我定向上健将级运动员得分高于二级运动员差异显著;不同文化程度的运动员在任务定向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性别和运动等级在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因子上均无显著的交互效应。

3.2 建议

1)教练员应充分认识到成就目标定向的重要性,鼓励运动员设置中等程度的成就目标定向。

2)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要慎重根据不同的性别、运动等级、文化程度引导运动员形成良好的成就目标定向。

3)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应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把运动员的注意力吸引到技术的掌握以及技能的学习上;鼓励运动员进行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任务为目标。

参考文献:

[1] Chi L,Duda J L.Multi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task and ego orientation in sport questionnaire[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5,66(2):8999.

[2] 陈坚.成就目标与成就情境:武汉市少体校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目标定向的调查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1999.

[3] 刘淑慧,任未多,张力为,等.体育运动中动机的目标定向结构理论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5,13(1):47.

[4] 孙延林.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决定理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1014.

[5] 漆昌柱,徐培.运动动机研究的新方向:目标定向理论[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2):4547.

[6] Duda J L,Nicholls J.Dimension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schoolwork and spor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2,84( 3):290299.

第8篇:竞技体育重要性范文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此时期的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质量,因此,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更是最好的老师,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此,新课改明确提出,当前教育的改革应当重点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辅以教学方式的创新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就小学体育学科来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在教师的动作示范与学生的模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唯有切实培养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能保证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实现体育的价值。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兴趣培养的作用

小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且初次踏入校园,对于校园生活的适应尚需要时日。而体育作为一项运动课程,具有着一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多以室外教学为主。对于学生来说,对体育课程的认知也大多停留在“活动课”层面上,并不能深入了解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训练的重要性。然而就体育教学的意义来说,除了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课程之外,还是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的重要举措,对于学生体能的强化与顽强毅力的养成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存在的弊端已无须赘述,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要想使学生保持对体育学科的学习热情,有必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格局,通过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如此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在当前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新课改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在进一步强调着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只有保证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切实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在新课改理念的作用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只有基于理念的创新,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新出路,才能有效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开展游戏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爱玩、好动实为天性使然,体育教学亦是通过对学生锻炼意识与锻炼行为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传统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多以硬性的身体活动指标为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教学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热爱。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打破传统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实际的教学指标合理设置游戏规则。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老鹰捉小鸡游戏”等,在组织过程中告知学生游戏活动的规则,使其养成规则意识,并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此方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因感受到体育课程的乐趣而“乐此不疲”,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展竞技式教学模式。竞技体育是体育精神的重要体现形式,当前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在竞技体育的作用下凸显着体育精神。小学体育教学中竞技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来促进学生对体育学科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有效激活学生的上进心。比如,在进行跳绳教学活动时,教师先将跳绳的基本动作和基本要领向学生全面讲解并示范,在学生学会之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比赛的评判标准可以对比动作的标准程度或者在限定时间内跳绳的次数等。此种竞争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更能有效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合作式教学模式。绝大多数体育运动都属于团体运动,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有着相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当积极开展合作式教学模式,通过任务的确立来驱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升,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执行力,同时更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打好基础。

第9篇:竞技体育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后奥运;竞技体育;发展理念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这短短的20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奥运金牌的"零"的突破到进入奥运金牌榜排名第一位,可以说创造了世界竞技体育史上的奇迹。北京奥运会结束已经过去三年了,"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在金牌总数方面由于历史惯性的作用依然成绩斐然,但是老百姓对于竞技体育发展的满意度却在下降,尤其是对于关注度极高的集体球类项目的表现很不满意,竞技体育的多元化的功能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因此,如何厘清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理念,对于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内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协调发展

竞技体育的发展首先是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是以粗放式的投入来实现快速增长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除中国以外,世界上主要竞技体育强国(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总数居前10名为例)均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以人均GDP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世界主要竞技体育强国均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有我国是个另外,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3315美元,排在106名,属于发展中国家。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与一个国家对于竞技体育工作的投入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表1可以看见,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特别是奥运项目上的投入已经远远超出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首先是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发展。

表1  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10名国家的人均GDP水平

国名

北京奥运会金牌数

金牌榜

2008年人均GDP(单位:美元)

世界人均GDP排名

中国

51

1

3315

106

美国

36

2

46859

15

俄罗斯

23

3

11806

53

英国

19

4

43785

20

德国

16

5

44660

19

澳大利亚

14

6

47400

13

韩国

13

7

19504

37

日本

9

8

38559

23

意大利

8

9

38996

21

法国

7

10

46015

16

竞技体育的发展还要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协调发展。回顾80年代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竞技体育上的集中体现。所谓"举国体制"就是运用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有效地运用有限的资金,优先发展高水平竞技,特别是重视县市业余体校、省级专业队与国家集训队三级"一条龙"培养的训练工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体工队训练体制,按"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原则,以实现"国内练兵,一致对外"。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举国体制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其局限性。它的运行机制高度依赖政府的行政职能,并且主要依赖政府拨款来维持其运作。这显然与当下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所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要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现有的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

2 和谐发展

竞技体育是当代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依赖于其它形态体育活动的发展水平,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共同构成体育这个大系统,只有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实现和谐发展,竞技体育才能保证实现良性运转。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高水平的学校体育甚至直接可以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而社会体育更是竞技体育的普及形式,对于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然而,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限于奥运争光的政治需要,体育事业的发展出现竞技体育一头沉的现象,也即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一切体育工作围绕竞技体育转,竞技体育工作又是以奥运金牌为核心,唯金牌第一。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以金牌总数最为工作战略目标,以至于老百姓关注的项目、落后的项目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榜上占据了第一的位置,因此,从价值取向来看,后奥运时代中国对于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中的奥运争光的色彩将会有所淡化。正如经济学家马歇尔所说的"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种多样,但每一个别的欲望却是有其限度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人们更多的是关注那些老百姓熟悉和喜爱的项目,三大球更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内容,然而,实际情况却让人很不尽如意,男子足球国际赛场上的成绩自不用说,女子足球的成绩也是下滑得非常厉害,女子排球曾是我国体育精神的代表,然而目前的竞赛成绩也是很令人担忧,没有了姚明的中国篮球不要说在国际篮坛,就是在亚洲篮坛多年的霸主地位已经受到了巨大挑战。

因此,"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的多功能开发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一个基本发展方向。即使是对于奥运会来说,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回到奥运理念本身的解读:更高、更快、更强,而不是最高、最快、最强。从广州亚运会来看,最大的看点是刘翔和王治郅的"王者归来",而不是199枚金牌的"一骑绝尘"。

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首先是要搞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和谐。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调查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逐年下降,已经关系到民族发展的安危。学校体育不仅是未来一代人的体质工程,也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搞得好、基础打得牢,对于竞技体育的定向选材、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还要注意在竞技体育内部的和谐,注意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之间的和谐,注意奥运项目中,优势项目和非优势项目之间的和谐。近年来非奥运会竞技体育项目在世界各国的开展如火如荼,世界体育大会已经一个重要的体育盛会,特别是在奥运项目开展相对较弱的国家和地区,这些体育项目受到高度关注,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奥运项目中,有些优势金牌项目往往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而老百姓高度关注的三大球等项目的发展却明显滞后。

3 可持续发展

"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不能出现大幅的下滑。在这一方面,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后由于日本政府调整了国家体育政策,导致了日本竞技体育成绩出现了大幅度滑坡的历史值得我们借鉴。

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首先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体育行政部门的绩效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金牌数量的简单考核指标。而是要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社会体育的发展以及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指导员等都纳入考核的范畴。

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要改革现有的训练体制,"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络必须加以改革,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必须走"体教结合"的路子,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大职业化的改革力度,目前只有几个球类项目开始了职业化,这还远远不够。实践证明,职业化不仅可以多方面筹集体育经费,还可以对高水平运动员提供更好的选择机会,网球部分运动员"单飞"后都取得了不错的运动成就就是证明了这一点。

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运动员的文化学习,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运动员管理由社会本位向运动员本位转变,关注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发生的世界冠军沿街乞讨、奥运金牌之师群体斗殴等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抓好非优势项目的发展。我国奥运优势项目与非优势项目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优势项目是在较多资源和政策的扶持下,成绩突出,继而导致其获得更多的支持。而非优势项目由于起点低,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果,尤其是集体项目投入要求比较大,获得的投入和支持也相对不足。投入和支持的不足,增加了这些项目崛起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长远来看,目前这些优势项目的发展空间有限,必须在非优势项目上有所突破,积极寻找新的金矿。否则,我国竞技体育成绩下滑的现象可以预见。

参考文献:

[1]肖林鹏、李宗浩、裴立新,中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回顾与总结[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1-3

[2]梁晓龙,鲍明晓,张林,举国体制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及现状[J].体育科研,2006(1):12-18

[3]高雪峰,论竞技体育功能多元化与政府之间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2):1-3

[4]裴立新、刘新光,我国竞技体育备战2008年奥运会项目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1):22-25

[5]任海、王芳、牛静,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的和谐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