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饮食安全隐患及对策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护理安全;老年;综合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38-02
本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综合护理措施并评价护理效果,为临床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住院的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制订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并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实施,抽取实施前后病例各300例,评价护理效果。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2例,女118例,年龄60-85岁,中位数年龄746岁。其中冠心病86例,脑血管疾病80例,2型糖尿病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直肠癌16例,肺癌18例。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60-84岁,中位数年龄753岁。其中冠心病82例,脑血管疾病78例,2型糖尿病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直肠癌18例,肺癌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种类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安全隐患
121 患者及家属因素 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常常罹患慢性疾病,病程迁延不愈。有些老年人平衡功能差、感觉迟钝、听力视力及理解能力减退,临床上易发生坠落、摔倒、烫伤等意外事件[2]。患者离开工作岗位,自觉自身价值消失,会产生孤独感。部分老年人固执偏执,不执行医嘱和护理措施。部分患者家属工作忙,照顾不周,对老人关心不够,会增加意外事件的发生。
122 病房环境因素 病房摆放物品过多,患者活动空间小,地面积水、灯光不够明亮以及卫生间没有扶手等均可能引起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23 健康教育不到位 老年人往往记忆力差,对于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及运动度等指导需要反复讲解。如果讲解不到位,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会增加。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反复和患者讲解便秘的危害,不能用力大便,否则可能导致心衰加重等情况。
124 护理人员因素 对老年人安全护理,应强调加强责任心[3]。部分护理人员因为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够,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工作中发生的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和患者解释病情时,有时过度夸大,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13 综合护理措施
131 评估患者病情 采用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对于高危患者应加强护理,在床尾给出警示标志,并告知家属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患者安全。
132 改善病房环境 患者床上标识防跌倒及坠床的警示牌,保持地面干燥,病房照明充分,患者去辅助科室检查时由专人陪护,避免患者摔倒。房间不放置过多物品,患者在卫生间时不能反锁门,万一发生意外可及时抢救。
133 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护理流程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加强对老年患者的责任心,特别是对评估的高危患者。加强病房巡视,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严格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
134 加强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耐心地向老年患者解释各种辅助检查的目的、治疗药品的作用及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及活动指导,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等。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纠正其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知、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增加治疗依从性,积极地配合各种诊疗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综合护理措施实施前300例患者共发生意外事件10例(34%),实施后共发生2例(0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 结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核心,对老年病房患者实行安全管理,在为患者提供医疗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4-5]。本组结果显示:正确评估患者状况、加强对老年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改善病房环境、规范护理操作和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应加强护理操作的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制订改进措施,杜绝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制订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加强病房风险管理,减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护理风险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付凤齐,邢娟青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健康教育需求及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63-64
[2] 赵敏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7-48
[3] 姚红英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J]上海护理,2011,11(2):82-85
关键词:潜在安全隐患 基层 手术室 应对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比较繁杂,且对护理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在手术室中护理需要长时间留意手术动向及患者的身体情况,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一旦手术过程中出现失误都会造成手术效果不佳,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引起医疗纠纷等情况,给医院和患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关于如何降低安全隐患事件,并实施对应的有效措施,以此来保证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是目前基层手术室护理重要关注点[1-2]。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渐提高,医疗安全逐渐在临床中受到关注,将其运用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主要是将安全第一和风险意识等理念运用到手术过程中,将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建立相应的差错机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3-4]。手术室的潜在风险在医院所有科室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只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确保手术更加安全高效[5-6]。本文对6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展开分析,对手术中的潜在风险采取对应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展开分析,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试验组女12例,男18例,最小年龄患者21岁,最大年龄患者74岁,平均年龄(48.33±4.31)岁。参照组女13例,男17例,最小年龄患者22岁,最大年龄患者75岁,平均年龄(48.62±4.53)岁。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辅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潜在安全隐患定制相应解决措施。具体内容为:(1)在手术前进行检查校对。护士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需要准确检查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床号、年龄、性别、姓名以及手术类型和病症基本情况等;检查患者配血报告,手术前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所有检查无误之后等待手术开始。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需要避免患者的身体受到碰撞,接送患者进入室内时需要2名护士共同完成接送工作。在整个与患者接触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证消毒工作进行,避免与患者接触时感染。(2)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手术进行前,与患者进行一对一谈话,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干预。在与患者的谈话过程中,重点讲述手术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整个过程中,涉及到患者的隐私性话题,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严格保密,避免因为谈话内容泄露,引发患者不满,产生不必要的纠纷。(3)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专业程度能够对手术造成影响,且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会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依从性产生一定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制专有的培训方案是临床改善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培训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对一训练,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加强她们对风险的敏感度。帮助护士学习掌握手术配合、手术解剖部位和手术中潜在的安全隐患等进行应急处理的方法等。定期检查护士对仪器管理和使用的情况,一旦出现了错误操作就需要加强对仪器使用的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多次练习操作,加强训练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保证能够掌握手术室规范操作,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因为技术问题导致错误情况出现[7-8]。除了对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要求以外,还要加强医院整体制度的完善。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健全合理的制度可以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提高执行力。医院应根据护理人员管理条例制定岗位要求及岗位职责手册,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落实每项内容。并根据制定内容,每个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设定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意识。(4)的摆放。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纠正时需要做到缓慢柔和,防止因为方式不当对患者产生损伤,在整个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细心认真,确保患者的调整到正确位置。保证患者在接受手术时不会出现呼吸困难、输液不畅等情况。(5)物品准备。在手术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头脑清晰,操作严谨。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详细检查手术中需要使用的物品种类,保证物品经过灭菌处理,若出现了不符合手术物品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严格核对手术物品的数量,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手术物品缺少的情况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9-10]。(6)仪器管理。为了避免在手术中出现仪器故障,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加强对仪器的管理工作,平时注意对仪器进行调试、保养以及定期检查等,若仪器出现故障,及时联系相关维护人员进行维修。使用前也需要检查仪器的运作情况并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展开,尽可能降低患者因为仪器出现身体损伤[11-12]。(7)消毒处理。医护人员在手术开始之前保证手部卫生,认真洗手,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严格检验,观察消毒情况是否符合规范。在手术结束以后需要对使用过的手术物品进行浸泡擦拭,然后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若物品污染严重可以将其销毁。(8)用药检查。在用药前、用药中以及用药后都需要进行检查,严格校对药品的名称、质量、使用方法、生产时间、保质期等。在药物使用后需要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对于瓶装的液体药剂需要检查瓶口是否出现松动现象,瓶身是否存在裂纹,液体是否浑浊,以及是否含有絮状物等情况。袋装的液体药剂需要认真检查包装袋是否出现了渗漏和胀气[13-14]。护理人员一定要仔细观察药品上的标签,防止错误用药,造成患者身体损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接受护理以后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本组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进行计数统计,χ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对比两组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试验组未曾出现安全事件,参照组中有3例出现了错误,手术物品缺失1例,其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13.3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n(%)]
2.2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参照组80.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随着现代医疗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患者对医疗安全的判断影响着医院服务水平等因素,促使临床中对于安全隐患的排除越来越严格。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且环境较为开放、涉及人群众多、人员来往复杂、工作节奏快等,是临床中公认的安全隐患多发地。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影响着手术的结果和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医院的名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对于如何解决基层手术室的安全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
临床一致认为,继续加强对基层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步骤,避免因为安全管理问题出现医患纠纷等。在医院中,各个诊断的步骤以及科室中,手术室是安全隐患多发地,且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对患者的影响巨大,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护理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第一手术室护理和病房护理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导致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无法完全掌握,使得治疗中存在很大失误;第二护理工作的局限性过大,仅局限在手术室内的护理,整个护理过程均以工作为中心,辅助配合手术操作,如辅助麻醉师监护患者,检查手术所需要的器具和药物,做好器械准备工作等。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逐渐重视基层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对手术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定制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室风险,减少安全事件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5-16]。
其中,在整个安全隐患消除的过程中,重要的就是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这是减少基层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基础。有报道指出,很多基层手术室的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专业度存在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在手术中的操作不当、对仪器的不了解、手术中未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不到位、态度不端正等均是诱发基层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因素。因此,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是减少基层手术室安全事件发生的基础。同时,除了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以外,还应设置一定的考核制度,这是检验护理人员工作标准是否合格的重要方法。奖惩制度可以让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所提升,对患者的治疗以及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本次试验结果也对上述的观点进行了佐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设置一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发现,在手术的过程中,相关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除此以外,基层手术中还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对于每项安全隐患,都要有应对措施等。其中,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整个手术的步骤、手术中需要配合的事项、遇到突况时应该有的心态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健康宣教是帮助患者在术中应对突发状况以及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不安等心理的重要方式。本次试验也验证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这是护理人员应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了护理措施。在术前对患者的护理中,还应该注意对其心理护理的干预,患者在术前会因为疾病等多种因素产生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一定的缓解或消除,就会影响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者在术中的配合度,对患者的治疗结果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术前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对患者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后,发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度提高了,而且在术后的护理中也能很好的配合,提升了治疗的有效性,提升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本次试验中,对基层手术中的多种潜在安全隐患都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在手术期间,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检查校对患者的病症情况,提前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在接送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2名护士接送,减少患者在接送过程中出现碰撞,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详细检查手术物品和设备,确保手术后不会出现物品遗留患者体内的情况发生,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因为仪器故障造成患者的身体损伤,并且对所需使用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患者出现感染[17-18]。在用药前严格检查药品的使用情况,注意药物是否处于有效期,密切留意药物状态,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而且在手术中确保患者处于正常,以免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等情况[19-20]。上述的所有安全隐患解决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件发生,本次试验中,试验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并且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更高。
综上所述,经过本次分析能够得知,对基层手术室潜在的安全隐患实施对应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件发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得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对临床治疗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红芝.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46):306-307.
[2]张倩,詹玉.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分析[J].饮食保健,2019,6(12):127-128.
[3]寻淑英.手术室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77):245,260.
[4]苏晓琼,舒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0):4416-4417.
[5]帅晶,万嘉.手术室护理安全保障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410-411.
[6]何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8):59-60.
[7]周恒捷.舒适护理在基层卫生院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10):208-209.
[8]郭来康.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4):624-626.
[9]许宏青.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2-23.
[10]汪红全.浅谈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讨论[J].健康之友,2019(21):236-237.
[11]宋开玲,辛友红,赵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3):8-9,13.
[12]张敏.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5):180-181.
[13]王依娜.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9,41(12):1337-1340.
[14]牛会鹏.手术室护理风险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干预效果[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4):445-448.
[15]张妍,陈荣珠.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1):8-9.
[16]贾美霞.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家庭医药,2019(8):247.
[17]徐莉,刘芬.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5):193-195.
[18]贾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7):181-183.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根据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按照制度要求上报食品药品安全评估和预警信息,确保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落实目标责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具体人员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履行监管职能。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意见》监管细则。
二、日常工作重点
为全面落实省、市、县食品安全文件精神,更好地开展今年的食品安全工作,积极配合县卫生监督所进行卫生安全隐患排查,以学校食堂和学生饮用水及街道餐饮与食品的监测和排查,对人员密集的部分农村家庭宴席进行走访调查,组织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结合本乡实际,对全乡食品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整治,有针对性和季节性地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防范群体性饮食中毒事故为核心,遏制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查处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等食品。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晓率。
三、突出重点工作,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秩序
加强督查督办,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使食品安全工作落在实处,积极采取多种方式督查督办食品安全有关问题,全面了解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组织核查,解决问题。针对我乡严重旱情,积极对我乡学校食堂,饮用水及校园周边餐饮和食品小摊进行检查,对集镇食品及饭店进行监督检查,未发现突出食品安全隐患。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对农村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还不够。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监管相对薄弱,轻易成为假劣食品的侵害对象,学校食品卫生条件不够健全,街道露天饮食小摊较多,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宣传也是一种监督。通过定期向社会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和监测信息活动,宣传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扩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权、知情权,增强维权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提高素质,转变作风。食品监督任务非常艰巨,执法监督队伍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肾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指在为患者实施护理的全程中,不发生法律与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者功能上的损害、缺陷、障碍或者死亡[1]。由于肾内科年老患者居多,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及易发生意外,是医院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人群[2]。相应的免疫抑制剂、强心药、利尿剂、激素等的应用率随之增加,部分患者还需要行血液透析等治疗,这都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加上有些人为因素导致医疗纠纷不可避免。通过选取本院肾内科2013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其中70例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对患者进行了有计划、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范对策,明显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得到了保障,这对肾内科护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肾内科2013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其中70例住院患者,男43例,女27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1.68±9.83)岁,病程6个月~10年。其中肾病综合征9例;狼疮性肾炎5例;慢性肾脏病2期8例;慢性肾脏4期10例;慢性肾脏病5期38例。
1.2方法 对所选取的70例住院患者,在执行各项护理过程中找出护理安全隐患,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护理要点,给予患者执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为患者营造舒适、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
2 讨论
2.1肾内科存在的安全隐患
2.1.1用药安全因素 肾内科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因此,用药品种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患者自己服药较普遍,服药的剂量、时间不准确,特别是强心药、利尿剂、激素、免疫抑制剂、降压药等,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影响疾病治疗。静脉给药过程中未控制好输液速度,如滴速过快又未能及时发现,可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或心衰等不良反应。
2.1.2护理人员因素 ①护士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风险认识不够,对患者不够关心、不负责任,不能严格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给患者发错药、看错药物剂量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认真交接班,不及时巡视病房,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予重视,入院健康宣教不到位等均是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因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所以护士职业素质、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由于肾内科的患者大多数需要终身服药、打针或透析治疗,及易失去治疗的信心,出现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而且低年资护理人员占多数,经验不足、服务不到位,导致护患之间出现沟通问题,引起纠纷,使其患者和家属投诉。②专业技术水平低,专科知识不扎实。肾内科患者通常伴有四肢及颜面水肿,通常以静脉给药为主,需长期多次穿刺,故血管修复较慢,造成静脉穿刺时的难度大,如果护士穿刺技术水平低,容易引起患者局部皮肤和血管的损伤。对于股静脉及颈静脉留置患者往往活动会受到限制,稍有不慎就造成管道脱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不及时更换辅料或不注意无菌操作,从而导致管路堵塞、感染等情况发生。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通常使用的治疗方式,如果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无护士陪伴返回病房,途中出现不适等情况得不到及时解决,还有血管穿刺的部位按压时间过短或按压不正确,止血的绷带使用不当,当班护士又未能及时发现,就会导致按压处出血或血管通路发生阻塞等。
2.1.3设施仪器安全因素 肾内科危重症患者多,病情复杂进展快,并发症多,护理人员可能随时准备抢救患者,如果医疗设施陈旧落后,设施不完善或出现故障、功能不健全、摆放位置不固定、护理人员不熟练仪器使用方法,或有新仪器没参加培训,多数护士不会使用等诸多情况发生。就会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时机,从而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2.1.4疾病因素 因肾内科患者住院时间长,治疗时间久,长期卧床,身体素质较差。如糖尿病肾病会引起视力减退,不能正常进食各种食物,造成营养缺乏或不遵照医嘱服药等方面的因素,可能出现的护理隐患包括:跌倒、压疮;服药方面的风险;凝血功能差;动静脉内瘘闭塞或出血;治疗风险等。
2.1.5患者自身及家属因素 有的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低,接受理解能力差,也有部分老年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对治疗失去信心,存在抵触情绪,不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如不按时服药,拒绝检查,擅自外出,拒绝翻身,特别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听护士劝告,大量饮水诱发左心衰竭或大量进食含钾高的食物致血钾升高等,这些违医行为都可引起护理安全隐患[3]。有些患者及家属想借助医疗服务平台来完全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把不满和埋怨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稍有一点服务不周到就会投诉,导致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2.2防范对策
2.2.1加强用药管理 护理人员应掌握肾内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发放口服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到患者床前,协助患者服下后方可离开。有些特殊药物如:降压药、免疫抑制剂、利尿药、激素等,要告知患者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静脉给药时,严格按医嘱及患者情况控制滴速,如酚妥拉明、肝素等,指导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自行调节,护士应加强巡视,并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2.2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及专业技术水平 要求护理人员明确自己职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进行专科知识及护理技能训培,并考核,端正服务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用礼貌用语,增进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制定对策,保证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进行评价,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进取,补足自身;资深护士应指导低年资护士进行学习,尽快提高其工作能力。经常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其法律意识,从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4]。
2.2.3完善基础设备 定期检查各项设施的功能是否完善。定期对心电监护仪、血压计、氧气流量表、血糖仪、呼吸机、血液透析机、吸痰器等设备进行维护或校准,不断更新老旧设备,建立设备使用和维修登记本,急救物品班班交接,以保证各种设备的有效使用。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夜间病房有地灯; 地面铺防滑地砖及放“小心地滑”标志,卫生间装有呼叫器等,均可减少安全隐患发生。
2.2.4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和疾病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内容计划,采用书面、口头、讲座等形式进行。科内制定了肾内科疾病相关知识指导书,挂在病房内供患者及家属翻阅。管床护士将健康宣教贯穿于整个过程,从入院须知、疾病相关知识、特殊检查、饮食、心理、运动、休息、药物应用等。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增加、减量或停用,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时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保证患者清楚明白,防止发生护理安全问题。
3 小结
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所在。通过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及时发现和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肾内科患者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其护理安全隐患也较多。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安全因素,所以护理人员工作时应细心、谨慎,提高预见性,落实好防范对策,从而降低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廖玉梅,朱芳荣.肾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 12):1528.
[2]智惠琴,王玲,柳小卉.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2(12):1454-1455.
【关键词】
护理安全;隐患;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对医疗护理质量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的安全是整个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机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然而目前,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如控制不好,将给患者造成很大生命威胁。笔者在从事二十余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总结一些易出问题的环节及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责任心不强,职业操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或简化程序:如洗手依从性低;加药不带口罩;加药不彻底,安瓿中残留药液;单独值班时缺乏慎独精神等。不能严格执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如不进行床头交接班;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造成患者坠床、各种管道脱落使患者病情变化或恶化未能及时发现;上班思想不集中,工作流于形式,抱侥幸心理,不碍事。有的在办公室聊天、玩游戏、打电话、吃东西等,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医疗护理安全。
1.1.2 业务水平不高,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2];不虚心好学,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操作,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患者。
1.1.3 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忽视患者的权益,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权[3];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特殊检查及治疗无屏风遮挡,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在病房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及转归;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安全隐患。当自身发生了差错,不好好吸取教训,从自身原因分析,还一味的抱怨患者,甚至还觉得很委屈。另外在医疗护理病历的记录中也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医疗方面,如病程记录不及时,内涵质量差,上级医师签名不及时,书写字迹潦草,不能正确评估病情,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抢救危重患者并做了大量专科治疗及护理却未及时记录,有的护理记录和医疗病程记录不符,如果发生医疗纠纷,这些记录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另外无证上岗。
1.1.4 医患沟通不够,不重视人性化服务,不主动和患者及家属交流,执行医嘱或患者病情变化时,不主动与医师交流,医护患交流信息量过少,不了解患者需求,不理解家属的担心,更无法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要。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账目查询方面;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这些都是安全隐患。
1.2 医院方面
1.2.1 体制不健全 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即使完善,也缺少规章制度的执行者,约束力不强,或者有各种制度及规范,但因监督管理不力,致使医疗安全措施难以全面落实,如绿色通道不健全、急救理论知识不扎实,会诊到位不及时,药品管理不规范,医生、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落实不到位,考试流于形式,未达到真正人人达标,人人过关。
1.2.2 医护人员的配置不足 大病统筹的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及患者健康意识提高,使患者住院率高、致使医生护理工作量大,不分昼夜,超负荷工作,使少数医生、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即使个别病区医护人员床位之比虽然符合国家规定,但未考虑到医护人员的婚假、产假、外出进修、学术交流以及科室的频繁加床等因素,导致医护人员普遍职业倦怠,精力不集中,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不安全隐患。
1.2.3 专业仪器不健全 配药时缺乏专用配药工作台,如血液科,肿瘤科需净化台,个别吸氧管道老化、供氧、供电、消毒、灭菌等实施不完善;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心电图机等未及时保养维修,使用时性能不良等都是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1.2.4 基础设施不完善,地面、地板、瓷砖不防滑,病房走廊无扶手;消防设备不全;床边无护栏,无摇床,输液升降失控,水管,电线老化,插座不牢,卫生间无挂钩[4],门窗不牢等。这些因素将都是安全隐患。
1.2.5 院感隐患 如内镜清洗设备简陋,灭菌方法落后,供应室清洗设备不完善,血液净化室布局流程不当,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不规范,环境不卫生,医疗废弃物管理不严等。基层医院收治患者不规范,普通患者与传染患者放在一起,发生交叉感染,易造成院内感染流行、暴发,都是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1.3 患者方面
1.3.1 不遵医行为 患者缺乏医疗常识,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违背医嘱与护嘱出现不遵医行为;如擅自改变护理人员调好的输液滴数;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未经允许擅自离开病区;不按医嘱服药、控制饮食、戒烟酒及定期复查等,偏听偏信江湖医生及虚假广告,滥用药物及偏方等。
1.3.2 自杀意念 出现自杀原因:患者因病情危重,失去自我照顾能力和社会身份,产生厌世情绪,或因多次住院治疗,家庭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难以承受治疗费用,患者感到绝望无助,痛苦、患者重病、久病对生命绝望,痛苦无法忍受,感到生不如死,想以生命为代价结束痛苦的折磨。住院患者常表现行为:欲跳楼、割腕倾向、服药等。以上几方面影响医疗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是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完善医疗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医疗护理风险。
2.1.1 不断强化医疗护理安全意识教育,每月举行一次医疗护理差错缺陷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工作中重视回头望,一可以减少低级错误;二可以避免一生遗憾,更重要的预防患者及家属的终生痛苦。
2.1.2 完善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重点落实临床工作核心制度,强化宗旨意识,加强责任心教育,认真吸取南京市儿童医院不良事件的教训,加强科主任,护士长责任状签定,落实安全责任,做到定期检查,着重节前检查和节中检查,使差错事故消失在萌芽状态。
2.1.3 继续抓好毒剧药品,抢救药品、急救用物,高浓度药物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完好率达100%。
2.1.4 抓好医护人员的环节监控,患者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使差错事故消失在萌芽状态。
2.1.5 强化医疗护理应急预案,各种操作程序告知等知识的学习,不定期的考试,考试成绩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与工资挂钩。
2.1.6 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格执行新分级护理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2.1.7 抓医疗护理安全的标识的检查与落实,做到常检查,常规范、常自律。
2.1.8 防范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案例分析讲座,每周五下午学习,以此提高全院医护人员防范差错事故。
2.2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2.2.1 组织全院医护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书写病历记录要严谨、属实,尽可能医护记录相符、不漏填、误写或涂改,确保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完整为举证提供有利的证据。
2.3 加强全院医务人员人文知识的学习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和“慎独”观念,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和慎独业务培训,根据临床工作特点,按护士的不同层次,分别定期进行培训,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仪器的使用,鼓励护士自学将取得的学历、职称与工资挂沟,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应急能力,从而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水平。
2.4 重视医护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 卫生部2008年、2009年出台了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在第三条提出重视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独立体系,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良好的医护合作可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改善医护患关系。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担心,同时也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还可收集资料与疾病相关信息。并能化解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能使医患互惠双赢,引导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5 加强医院管理,完善支持系统
2.5.1 加强临床医务人员配置,医生、护士与床位之比达卫生部的规定,完善紧急状态下全院医疗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确保全院医务人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去,以确保患者就医的安全。
2.5.2 院领导每周二下午为患者安全查房,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予以解决。
2.5.3 医院设备仪器,设施以及相关医技科室的服务能够保证临床工作需要,有专人维护,定期检修,及时更换,并记入每日检查记录表,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5.4 医院环境整洁,空气质量检测合格,定时开窗通风,医院的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2.5.5 医院信息系统运行高速、稳定、安全,能保证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5.6 医院后勤保障系统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5.7 严把医疗用品进货关,三证齐全。
2.5.8 加强科主任,护士长责任状签定,落实安全责任,彻底清除我院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以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就医安全。
通过总结分析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就医安全,但临床医疗护理安全涉及到医院各个系统,要确保每一位患者的安全,除了医务人员要树立牢固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外,还要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医院各个部门,各个系统要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使医疗安全措施得以落实。总之,患者安全是医院长远机制,没有患者安全,就没有医疗质量,没有患者安全,就谈不上维权,反之,患者安全,就是你最好的维权。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 宋清莲,高改玲.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护理研究,2005,19(3):550-551.
【关键词】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 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 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 考 文 献
[1]尹慧贞.临床护理安全的相关分析及管理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3期.
【关键词】 神经内科病人;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维权的意识也逐步增强,护理纠纷也日渐增多。由于神经内科疾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又多为老年病人,常伴有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等,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任何细微的疏忽可导致严重后果,给病人及医院带来损失。先将我可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1 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 跌倒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老年男性常并发前列腺增生,入厕频繁,且运动障碍发生率较高:如偏瘫,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突发抽搐及晕厥,个别老年病人身边无陪护。由于上述原因,如遇地面湿滑,夜间病室灯光黑暗,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都可导致跌到发生。
1.2 坠床 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给于使用床栏防护,约束带约束肢体。由于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家属对使用床栏及约束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擅自取下。导致患者烦躁时坠床。
1.3 压疮 神经内科病人多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汗液等刺激,长期卧床不能自行更换,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加之营养缺乏。皮肤弹性差等极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1.4 烫伤 神经内科病人多存在偏身感觉障碍,对热、痛感觉不够敏感。家属为其使用热水袋时,未掌握热水袋的温度及使用方法,易导致烫伤。
1.5 舌咬伤 病人抽搐间隙期,牙关紧闭,未置牙垫防护,突发抽搐是易发生舌咬伤。因吞咽反射低下及喷门括约肌松弛,若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未及时清除,易导致窒息。进食呛咳严重未及时调整进食方式也可引起食物误吸而导致窒息。
1.6 走失 老年痴呆病人常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24小时未做到家属看护,很容易走失。
1.7 静脉炎 神经内科病人所用药物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加之多为老年人,血管条件差,易引起血管红、肿、疼痛等静脉炎发生。
1.8 意外拔管 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发生改变,当出现烦躁不安时,未使用约束带或约束带使用不当及家属看护不慎,很容易将胃管、尿管、静脉置管等自行拔出。2 护理防范措施
2.1 防跌倒、防坠床 医院要为病人创造-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室内物品摆放有序,走廊、厕所设有扶手,地面湿滑时应设警示牌提醒,病人日常用品应放在其随手可及之处,进行锻炼时必须有家属陪同。烦躁不安的病人要使用约束带并加床档防护,做好健康宣教,严格交接班,有跌到、坠床史的应有标识卡,并加强防护。
2.2 防压疮 长期卧床的病人,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无渣屑。护士要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发生。
2.3 防烫伤、防舌咬伤 烫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属的知识缺乏,对于敏感减退的病人。护士应反复向家属交侍热水的温度不超过50℃,袋外加布套,不宜长久置于-处,可避免烫伤。病人突发抽搐时紧急置入压舌板或毛巾条,可有效防止舌咬伤。
2.4 防室息 做好饮食护理,为病人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喂食时头偏向一侧,动作要慢,看到病人吞下一口再喂一口,不可催促病人,进食时不要讲话或谈笑,有吞咽困难者给予插胃管鼻饲,鼻饲前应检查是否在胃内再鼻饲,鼻饲后30分钟不能更换或吸痰,以免呕吐而误吸。
2.5 防走失 对老年痴呆病人护士应加强巡视并24小时专人看护,在手腕上带上腕带,衣袋内放入注明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卡片。
2.6 防意外拔管 病人病情危重者、置管也较多、如尿管、胃管、留置针。护士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定时巡视,检查是否脱落、滑出,做好标识。02.7 防静脉炎 加强穿刺部位的巡视和观察,尽可能避免药物外渗,延长血管的寿命,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如有红、肿、痛等可用25%硫酸镁注射液或新鲜马铃薯片外敷,能有效避免组织坏死。3 总 结
由于神经内科病人病情变化快,在感觉、运动、认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在住院过程中容易发生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抓好安全质量教育和护士的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技术操作,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和自我保护,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蒋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关键词:内科;护理安全;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因此, 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管理机制,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止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分析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探讨减少差错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是护理人员尤其是护理管理人员面临的严峻课题,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1、护理安全的概念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保证护理安全,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是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2 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2.1 病人因素
2.1.1 病人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
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医疗案例的增多,病人的法律意识增强,加上各种媒体对于医疗案例的大肆炒作,使得护患关系紧张,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缺乏信任。
2.1.2 病人对医疗期望过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的要求及护理服务的需要日趋增高,并已趋向多样化。若病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心理现象,不信任医务人员,怀疑诊断、治疗错误,出现不遵医嘱行为,拒绝配合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2.2 护理人员因素
2.2.1技术因素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
护理人员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高,有的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有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放胃管、导尿、静脉留置针、动脉穿刺等的操作中不能很好的顺利的完成,造成患者疼痛、损伤,甚至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
2.2.2 责任心不强
由于内科人多,治疗繁杂加上医务人员所开医嘱没有规律,时时都在出临时医嘱,随时都可改动长期医嘱,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上社会地位低,使护士身心疲惫、不安心本职工作、缺乏责任心等,就可能出现言语、护理行为的不当或过失,做事不认真,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给患者带来了不安全感或造成不安全后果。
2.2.3 法律意识淡化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希望并要求参与到诊疗过程中来。护士应尊重病人应享有的权利。
2.2.4 护理文件未及时书写或书写不规范
执行医嘱后未及时签名及记录执行时间,或执行时间不准确;抢救病人过程未及时记录或没有客观、动态、连续反映病人情况,常常是记一些主观的内容,未详细记录观察内容、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不按规定书写或有涂改现象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势必造成举证困难甚至举证失败。
2.3 其他因素
2.3.1 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
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回答简单、生硬,引起病人反感;另外,由于护理工作繁忙,护士无法与患者进行更多交流,也无暇顾及病人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使病人及家属不满而可能导致病人投诉。
2.3.2 医疗费用
由于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新药的应用,医疗费用使病人及病人家属难以承受极易造成病人及病人家属的误解,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矛盾。
3、防范对策
3.1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确立“以人为本”护理理念。
随着医学的进步,新技术的开展,以及护理职能的拓宽和护士角色的多元化,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要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要求,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业务,扩充知识面,使其具备合格的专业能力,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的观念,经常提醒护士进行换位思考,开展优秀护士评选活动,从病人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体会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3.2 加强质量检查,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检查内容以危重病人护理、基础护理为主,同时检查各级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作风、病历书写和服务态度,不断规范工作程序和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个别指导。加强质量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尽早采取防范措施。督促护理人员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防止主观臆断。一旦发生差错事故,护士长应在了解具体情况的同时,带领全科护理人员共同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遵循病房管理质量标准,加强保洁人员的管理,规定病房的卫生要求及每日的卫生重点工作,严格要求保洁人员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并对其进行卫生指导及安全教育。加强病人入院教育和在院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不合适的活动、饮食造成的意外。
3.3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安全隐患。
护士在治疗护理中要使用文明语言,积极与病人沟通交流;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语言,结合病人实情向其说明诊疗计划及检查需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对待某些素质差的病人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说明、体凉,以实际行动来感化他们,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我们的信任和理解,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3.4 规范收费制度。
严格按国家收费标准收费,杜绝多收费或少收费现象,对费用高的药品或治疗,护理人员应做到提前告知病人或家属,并解释使用的目的,取得病人的同意,以维护病人的消费权益和医院正当合法的权益,减少纠纷发生。护理安全是病人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总之,内科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上有可能涉及到很多潜在法律问题。作为内科护士,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对许多护理环节进一步调整、补充、完善,尽最大努力为内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 任雪云,闵小玲.护士巡视病房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管理,2009,13:551-552.
[3] 田宏玲,马培娥,刘佳等.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96-97.
[4] 奚春芬.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J].《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0期
[5] 苏保华.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保卫;安全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现状问题分析
(一)安全保卫工作滞后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的高职院校诸多方面都迈出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步伐。然而,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高职院校安全保卫队伍的建设停滞不前。资金投入力度方面的不足使得保卫部门无法购置新的设备,部分保卫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在遇到问题时无法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保卫部门的职能权限也被严重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卫人员的工作热性。
(二)校内治安形势严峻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治安形势十分严峻,具体体现如下方面:其一,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高职院校不断扩大规模,这使得学生层次日趋复杂化,从而给安全保卫工作增添了一定的负担;其二,由于学校加大了建设力度,使得校园内四工人员不断增多,这些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常常会利用在校做工的机会进行作案,这给校内保卫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其三,各大高职院校在近年来不断扩宽生源渠道,这使得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学生增多,学生的整体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显著提高,寝室内的各类贵重物品越来越多,如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收集等等,这些物品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增加了安全保卫工作的外延。
(三)学校周边环境复杂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为学校周边各类商贩提供了客源。尤其在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学校周边出现了大量出租房、网吧、游戏厅、饮食店、小贩摊点、违章建筑等,增加了校园的不安全因素,使得学校周边环境复杂化。同时,学生的防范意识淡薄,对安全隐患的防控能力较差,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偶有发生。
(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由于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基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过惯了安逸的生活,养成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对他人和公共事物很少关心,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一旦遇到挫折很难承受,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过于偏激,处理事情不顾后果。同时随着学生与社会接触机会的不断增多,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也随之与日俱增。如有些学生会走一些临时工、当家教、跑就业等,在与社会频繁打交道的过程中,难免会给自身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对策
(一)加强协调合作,落实安全保卫责任
为了有效解决高职院校保卫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院校领导必须对安全保卫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将此项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安全保卫工作提上议事议程,使之成为学校核心工作的组成部分,提高该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学校应当从制度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合理可行的安全保卫制度,如安全保卫联席会议制、安全保卫检查督促制等等,切实提高保卫部门和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各个院系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明确岗位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协调运行,真正实现齐抓共管的目标,通过综合治理有效减少或基本杜绝校园内各种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出安全保卫的作用,确保师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二)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
高职院校安全保卫工作要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将校园内部安全环境的治理作为重点,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学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校卫队伍,选聘一批接受过专业安全保卫训练的保安人员,对他们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制定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并为师生提供安全帮助;其次,抓住安全防范重点,落实防范措施。如,在道路设置减速带,在学生宿舍加固门窗,在实验楼安装防盗门等,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再次,学校应建立安全监控中心、消防监控中心,并在学校的重要交通要道口、重要部门安装摄像头,设置电子报警系统,对其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
(三)强化周边环境治理,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高职院校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应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应联合当地综治部门、派出所、社区等,深入了解学校周边的治安隐患,经常性地开展周边秩序整治行动,打击周边环境存在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积极配合工商、文化等部门治理周边游戏厅、网吧、出租房、饮食店,促使它们规范经营,减少安全事故隐患。通过强化周边环境治理,从而维护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为学生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
(四)重视学生安全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为了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首先,可以开展法制宣传,借此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借助校园内的各种媒体,如宣传栏、广播、校报等,进行安全防盗、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借此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安全活动月,在活动期间,可推行寝室文化教育,制作安全防火、安全用电等宣传标语,并张贴在学生寝室门外,使安全教育随处可见;最后,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三、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将安全保卫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重要工作来抓,在认清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安全保卫新形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重视学生安全管理教育,加大与执法部门的配合力度,从而构建起完善的安全保卫体系,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启南.高职院校安全保卫工作问题域对策初探[J].科技信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