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医学综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文名称:Journal of Clinical Stomatology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学技术学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1634
国内刊号:42-1182/R
邮发代号:38-11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主要栏目
开辟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题报告、综述、讲座、经验介绍等栏目外,还设有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医学美学等专栏。
投稿须知1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要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必要时做统计学处理)、书写工整、层次分明、合乎逻辑“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请附中英文摘要(按结构式书写)及3~5个关键词”文稿请打印或用16开400字方格稿纸正楷书写,字迹要清楚“凡字迹潦草不易识别的文稿一律退作者重新书写”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10月15日重新公布的5简化字总表6为准“医学名词以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5医学名词6为准”可以使用缩略词。
2 来稿请附单位介绍信,写清作者联系地址、电话及E-mail,部队作者请写明所在省!市,不能只写部队番号或医院名称"作者自留底稿,请勿一稿两投。如在接到我刊收稿回执后6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说明该稿仍在审理中"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请来信与我刊联系。
3 刊对来稿有删改权,文稿的著作权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
牙齿的健康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牙科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口腔医学教育。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最早始于1917年,加拿大牙科医师林则(A. W. L indsay)在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科中设立牙科系,当时全国只有600名专业培训过的牙医[1]。目前我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是不断深入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口腔医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结合的学科,口腔医学教学重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培养。[2]为了将口腔医学临床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的教育体制区分开,2000年出台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将口腔医学硕士和博士分为口腔基础医学学位(学术型),口腔临床医学学位(专业型)两个亚类[3]。但即使这两种不同学位类型的学生,对于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对于专业型学生,未来有的渴望成为口腔全科医生,毕业后进入民营医院从事全科医生或者自主创业开牙科诊所,而另一部分则致力于成为口腔专科医生,磨砺自身的专科技艺,在专科医疗机构专门从事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科、牙周或正畸等亚专业。由于口腔专业是临床操作性极强的一门专业,即使是学术型学生,未来真正专职从事科研工作的相对较少,虽然愿意继续读博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4],但仍是少数学术型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或专门从事科研工作,而毕业生工作岗位即被要求具有独立接待患者的能力和独立完成诊治疾病的能力,所以部分学术型研究生也需要一定的临床技能。因此对口腔医学研究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整对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锤炼其综合素质,使每个研究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研究生阶段有所收获,从容面对未来的工作岗位。
一、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分型
根据研究生未来发展方向不同,可把口腔医学研究生细分为四型:(1)专业学位全科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从事口腔全科医生工作;(2)专业学位专科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从事口腔专科医生工作;(3)学术学位科研型:学术学位研究生,未来从事科研工作或深造;(4)学术学位临床型:学术学位研究生,未来从事口腔临床工作。
根据上述研究生分型的不同,对口腔医学研究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每个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有所收获,适应未来的发展。
通过加强导师之间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规范临床培训标准、完善临床能力考核制度、完善病例讨论制度、强化科研训练和教学训练、创新合作学习互助交流模式等一系列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整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二、个性化培养方案
(一)明确学生想法,细分类型
实际上目前很多应届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前对于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区别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是盲目地做出选择。因此在口腔医学研究生入学初,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让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攻读研究生学习的目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进而细分类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所改变,因而第二学期进行的第二次调查问卷,对明确其分型更为重要。
(二)针对分型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1扎实理论基础
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是高级的专门口腔医学人才、优秀的口腔临床医师,使之在专业领域内具有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因此无论哪一类型的口腔医学研究生必须有扎实的丰富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入学后第一学年的基础理论课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学生分型的不同,可提供多种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课程应较本科生课程大幅加深,形式亦应不同,主要是大量阅读、课堂讨论及考试。通过对这些基础课程的再学习,让研究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明确自己的方向。
2针对不同分型学生,个性化培养
(1)专业学位全科型。对于这些未来想成为口腔全科医生的研究生,需要掌握对口腔各科的临床操作能力,目前专业型研究生以轮科的形式进行其他科室的学习,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可将各科室导师的此型学生集中在一起,导师之间沟通对这些学生共同培养。一般在收集病史、体征后,学生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才能制定出全面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全面的治疗计划包括各科的参与。这样不但促进相互取长补短、互助合作,而且也是服务患者、提高医疗质量的好方式。
(2)专业学位专科型。口腔医学是以独立的临床操作为主的实践活动,临床能力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口腔科门诊工作的开展,专业学位专科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口腔临床医生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培养高层次口腔临床专科医师。贯通学科精要,专精所在专科的基本功。此型研究生在本科室每周至少保证4天的临床实践时间,科室有严格的监查监督与考核机制,研究生指导教师培养各学生从收集病史到全面检查以及制定各种治疗计划,指导研究生对每个患者的诊断处理,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表现打分和写评语。每周有一次病例报告,研究生需要用电脑或幻灯、模型等完整地报告自己的病例。毕业时,研究生要对患者的管理与记录的全部病例等简要资料汇编装订成册。最终目的是要求他们能针对某个疾病、某个病症,与其所掌握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很好地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自如[5]。
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应以临床课题研究为主,在完成课题的基础上也能够提高临床操作水平。
(3)学术学位科研型。要求学生尽快进入研究角色,尽早地在导师的指导下了解自己研究方向和涉及相应的研究领域。应指导学生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以及技巧,并指定精选的文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做文献抄读。学生应大量阅读有关的国外文献资料,并撰写相关文献综述,提交课题组开会讨论,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定期检查实验记录本。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每学期末由导师对学生的科研学习和工作进行鉴定和总结评价[6]。
(4)学术学位临床型。对于此型的研究生,立题需要导师的指导和指派,难度相对较低,尽量在一年时间内完成,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掌握研究相关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和素养,在达到毕业要求的基础上进入临床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临床技能操作,专有所长。此型的研究生可能是未来三甲级医院的中坚力量,要求他们应既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临床工作能力,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成为临床、科研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培养综合素质
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口腔医学人才的重任。研究生除应具有进行科研、创新能力及临床工作能力外,还应该具有集体主义、团队精神、从事社会工作、进行人际交流和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的能力。所以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文化修养教育,加强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并定期举办人文讲座和心理讲座,确保研究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提高其竞争和适应能力以及抗压能力。
总之,口腔专业具有其特殊性,应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作为高层次、高质量的口腔医师,其临床能力应是知识内容、逻辑思维、综合分析、接受与实践操作等诸方面能力的综合。高素质的口腔医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要有创新思维的科研能力,因此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采取一系列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提高口腔研究生的综合水品,在临床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培养上齐头并进。
关键词:艾滋病 口腔 真菌感染 HIV 研究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2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28-02
艾滋病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ency Syndrome,AIDS),主要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侵袭人体引起全身免疫系统损害所致[1]。美国在1981年报道了世界上首例AIDS患者,自此HI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HIV/AIDS的流行态势日益严峻,据WTO的相关数据统计[2],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累计的HIV/AIDS患者超过389000例,死亡人数超过6000例,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口腔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部位,口腔真菌感染可能会全身扩散,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4]。因此进一步探讨HIV/AIDS患者的口腔生物学研究,提高对口腔真菌感染症状的认识对降低AIDS 患者的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HIV/ADIS患者死亡与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关系
目前由HIV感染所致的ADIS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通常情况下,HIV感染并不会直接导致ADIS患者死亡,主要是由于HIV/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以及并发性肿瘤,进而导致患者死亡[3]。其中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s)是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常常将马尔尼菲青霉病、口腔念珠菌病、卡氏肺囊虫病等几种常见的真菌感染作为HIV感染患者进入AIDS病期发展的重要指征,也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6]。
2 口腔真菌感染的危害
HIV/AIDS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病部位就是人体口腔,会对口腔造成各种损害,主要包括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白斑、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卡波西肉瘤、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等,其中口腔念珠菌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口腔黏膜表面(比如上颚、舌、咽部、唇、齿龈以及两颊黏膜等处)附着有致病性念珠菌,尤其是白念珠菌的菌丝以及芽孢而引起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严重时会蔓延至咽部、气管、食管,甚至全身[6]。在HIV感染过程中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尤其是随着HIV/AIDS病情进展不断加重、恶化,患者体内的CD4细胞计数会急剧下降,口腔念珠菌的发病率越高,发病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7]。国外的Munro等[9]研究报道,口腔念珠菌的发病率在6.9%-96%之间,与地区、人群分布以及病情发展阶段都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国内研究报道口腔念珠菌的发病率在36%-53%之间,向黎等[5]研究报道为52%,我们选取广西地区的1300例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在未接受HAART治疗前,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病率为43%,经过HAART治疗后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下降至18%[10]。可见,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抑制病情进一步蔓延、发展。
3 AIDS患者并发口腔真菌感染的病菌特点
HIV感染所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免疫紊乱与机会性感染有关,比如像念珠菌病、结核病等,对于免疫机制受损的患者而言,口腔微生物组结构破坏,预示着出现HIV感染或者AIDS病情发展恶化的疾病发展过程[13]。目前,临床对于HIV感染以及AIDS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常规的细菌培养、生化检验,或者针对致龋菌和牙周致病菌等某些特定细菌基因片段的PCR扩增技术鉴进行鉴定,这些鉴定方式只能明确鉴别出部分口腔内的细菌、真菌,而对于一些未获得培养的真菌菌种并未进行研究,导致人们对真菌等微生物是否参与口腔真菌感染的内在联系尚不明确[9]。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10],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滑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柏林念珠菌以及星形念珠菌等可能也参与了口腔并发症的发病过程。邓华颉等[11],对健康人群以及HIV/AIDS患者的念珠菌检验结果中,HIV/AIDS患者中检出念珠菌率(19%-81%)明显高于健康人群(3%-60%),可见念珠菌在HIV/AIDS患者中的分布较广。
4 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病菌的耐药性研究
国内外学者研究一致认为,口腔念珠菌定植是HIV/AIDS所致念珠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虽然HAART治疗可降低相关的真菌感染率,但对于重建的免疫系统是否能够防止念珠菌定植尚不明确。绝大多数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以及特比奈芬敏感性较高,氟康唑是临床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汪习成等[8],对HIV/AIDS患者进行HAART治疗后2年发现,患者的CD4细胞明显上升,口腔念珠菌发病率明显下降,而口腔念珠菌的定植并未受很大影响。沈银忠等[12],对晚期HIV感染患者进行口腔酵母菌定植以及是否存在口腔念珠菌症状研究,发现8.2%的患者均存在口腔酵母菌定植。在HAART使用后仍常常分离出氟康唑耐药的酵母菌,占有25%左右。其中白色念珠菌仍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都柏林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以及光滑念珠菌表现出明显的氟康唑易感性以及耐药性。
综上所述,口腔真菌感染是HIV/AIDS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探讨A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一直是临床口腔医学以及微生物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相信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的实践探索,会研究出有效治疗A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昊小燕,王望梅,汤爱明,等.HVI/AIDS患者的白色念球菌感染(附13例报道).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17(4):291
[2] 栗文民.ADIS口腔表征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36(6):471
[3] 林梅,周红梅,刘英;等.艾滋病的口腔表征及治疗措施.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18(2):154
[4] 陈谐捷,蔡卫平,陈劲峰,等.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耐药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9(4):205-207
[5] 向黎,陈建钢,桂希恩.HIV感染者口腔念珠菌的耐药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0(12):740-742
[6]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PJ(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11,44(7):554―556
[7] 徐斌,吴昊.艾滋病患者的深部真菌性机会感染[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分册,2011,29(3):147―149
[8] 汪习成,黄晓婕,张彤,等.HIV/AIDS 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11,46(5):379-382
[9] Munro CA,Hube B.Anti-fungal therapy at the HAART of viral therapy.Trends Microbiol,2002,10(4):173-177
[10] Egusa H,Soysa NS,Ellepola AN,et al.Oral candidias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Current HIV Research,2011,6(2):485-499
[11] 邓华颉,陶人川,黄光武,等.HlV 感染者口腔念珠菌负荷及生物型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2(7):428-429
[12] 沈银忠,张永信.艾滋病患者常见机会性真菌感染的防治[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4(2):129-134
[13] 袁有华,白丽,武有聪,等.云南HIV 感染者口腔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2(3):286-287
【关键词】
复合树脂;边缘密合性
复合树脂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牙体缺损充填修复材料,复合树脂固化过程中伴随的何种收缩最终使充填修复体边缘密合性下降,出现微裂隙,产生微渗漏的现象,进而导致修复体边缘变色、继发龋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提高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体边缘官倒性是延长其寿命的重要途径,同时理想的边缘修复体边缘密合性还可以避免继发龋的发生[13]。因此,本文对复合树脂充填窝洞的边缘密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影响边缘密合性的因素
1.1 窝洞的清洁处理
窝洞的处理是很关键的一步,我们要先对龋坏的牙体组织、釉质表面的有机物薄膜、牙菌斑等物质进行清除,在中小型牙科诊所的医生只用高速钻来去腐质,但有些地方处理的不是很干净。我们建议用高速钻去除大块的腐质,再用低速钻去除近髓部分的腐质。因为用低速钻去腐质的时间比手工去腐质的时间要快。所以,我们建议用高速钻去腐质,再用低速钻可减少去腐质的时间。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可清楚地看见窝洞腐质的处理情况。因此,去腐质与修复牙体组织的边缘密合性起到很重要的因素。
1.2 酸蚀面牙组织粘接面的保护
用复合树脂充填窝洞的边缘密合性与粘接剂也有一定的相关作用。有全酸蚀和自酸蚀技术。全酸蚀技术一般先酸蚀,冲洗吹干后,用预处理液进行预处理最后涂粘接剂固化。因全酸蚀技术多采用10%~37.5%的磷酸作为酸蚀剂多用于死髓牙。它的原理是牙釉质酸蚀后,釉柱脱矿形成微孔,增加了粘接剂的润湿效果,利于疏水性粘接单体渗入和原位聚合形成树脂突,达到微机械锁合固位,更好的增加窝洞边缘的密合性[4]。
“自酸蚀”是指预处理剂本身含有可以使组织脱矿的酸蚀部分,不需要单独酸蚀,不需要冲洗,它的原理是微机械锁合以及化学粘接的结合,这样就增加了用复合树脂充填窝洞的边缘密合性。
在这其中隔湿也很主要,若分层固化表面受到唾液的污染,那么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就会受到唾液的污染,进而影响充填物整体的力学性能,也就影响了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用橡皮障、吸唾等方法进行窝洞隔湿,达到了良好的边缘密合性。因为酸蚀后组织面形成了钉突来增加固位,若唾液进行窝洞就会把钉突堵死,也就造成了边缘的不密合性。所以我们建议在进行酸蚀技术时一定要用吸唾进行隔湿。
1.3 复合树脂的充填材料选择
选择复合树脂的充填材料与边缘密合性有着重要的因素,好的充填材料它的聚合收缩力就越小,边缘密合性就越好。以下几种是复合树脂的充填材料。
1.3.1 纳米复合树脂
一般树脂填料的直径在400 nm以上,而纳米复合树脂中的填料直径为20~40 nm。纳米复合树脂具有美观、色泽稳定,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等优点。由于广泛的颗粒分布,纳米复合树脂中填料的质量极高,产生的聚合收缩也相应较小,从而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也较好。
1.3.2 流动复合树脂
流动树脂多采用混合型填料,但填料含量较低,因此物理机械性能低于常规型混合填料复合树脂,表现较大聚合收缩、边缘密合性较差和耐磨耗性较低。流动树脂具有一定流动性,可用于微小洞形充填,窝洞封闭以及和复合树脂同时使用对后牙进行窝沟预防性充填,才有较好的边缘密合性[5,6]。
1.4 修复技术的选择
传统的复合树脂充填只是一次成型,但现在的观点认为分层填固化技术提高边缘密合性的原理: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取决于修复牙于牙齿洞壁间的结合力(由粘结剂产生)和可降低界面结合的破坏性应力(主要为聚合产生的收缩应力及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因此可见聚合产生的收缩应力,一定能提高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我们现在采用的分层充填包括:颊舌向垂直分层充填、龈颌向水平分层充填和楔开明斜面驻外填等。大量研究表明,洞形因素值越小,可供凹陷变形的面积相对越大,树脂补偿收缩的能力便越强,最终粘结界面上,因收缩而产生的收缩应力值越小,进而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就越好[7]。
1.5 复合树脂的固化方法
使用高强度光进行固化能使复合树脂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和较好的机械性能,但光固化引起的聚合收缩应力也较高,降低了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因此,想要提高复合树脂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就要使用光强变化的固化模式,如软启动或脉冲式,早期用低强度光进行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可以发生流动和弹性形变,增加修复体边缘密合性。若光固化灯照射小于被照射复合树脂面积时,需进行多次重叠照射,否则照射效果不好也会影响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所以我们进行光固化时,要注意以上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提高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
1.6 树脂修整抛光技术对边缘密合性的影响因素
有人指出树脂聚合75%是发生光照后10 min内,这种聚合将持续24 h,如果树脂在修整抛光前在水中浸泡24 h,吸水膨胀就会部分或完全补偿聚合收缩,这样可以提高树脂与牙体间的密合性,而充填后立即抛光,由于产热会使树脂发生强性形变,从而影响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若在燥的条件下进行修整抛光会增加树脂边缘微渗漏,所以树脂修复体的修整抛光应在固化24 h后湿润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避免树脂修整抛光技术对边缘密合性的影响,提高树脂边缘密合性[8]。
2 结束语
目前,复合树脂边缘密合性还是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组织的一个关键问题,所以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在进行复合树脂充填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充填方法和抛光技术,以达到边缘密合性的满意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3).
[2]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5).
[3]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7).
[4]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35(2).
[5]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2).
[6]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22(1).
【关键词】 阿莫西林; 孕前; 牙周炎; 早产儿
doi:10.14033/ki.cfmr.2017.15.00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15-02
牙周炎是一种细菌感染学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特别是孕妇更易患牙周炎[1]。目前,早产患儿占分娩总数的5%~15%,其中大约有70%的早产儿可通过传统病因来解释,如孕妇患有合并症、子宫肌瘤、宫颈口松弛及不良嗜好、多胎、胎膜早破、胎盘前置、宫内感染等,但仍有30%未有合理解释。近年来,吕莉娟等[2]认为牙周炎等口腔慢性感染能引起妊娠并发症,使细菌和炎症介质播散至胎盘导致妊娠不良结局,引起早产,甚至造成流产或死胎,已成为口腔医学和妇产科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孕前做全面检查,排除牙周炎等可导致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是保证优生优育的必要条件。目前,孕前治疗牙周病与降低早产发生的临床研究国内鲜有报道,而本研究通过对比孕前治疗牙周炎与不治疗牙周炎产妇早产情况,说明孕前治疗牙周炎的重要性,为临床减少早产的发生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08年7月-2013年2月经邢台市第三医院口腔科发现孕前患有牙周炎并及时治疗的10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同期在邢台第三医院口腔科孕前发现牙周炎未治疗的99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年龄21~32岁,平均(25.3±5.2)岁;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25.1±5.5)岁。纳入标准:年龄20~35岁,初产妇,单胎;非手术治疗患者。排除标准:生殖道感染;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吸毒等);胎膜早破、子宫发育不全、有流产史、医源性病因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同意并参与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孕前及孕期仅进行口腔自洁,早晚刷牙,饭后用温盐水漱口。
1.2.2 观察组 在孕前采用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基础治疗:除去牙龈上方的牙石,然后除去牙周袋内的牙石,并刮除牙周袋内含有大量细菌毒素的病变牙骨质,必要时调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纠正不良修复体等。药物治疗:服用阿莫西林胶囊(规格:0.25 g),2粒/次,每6~8小时1次,3次/d;甲硝唑片(规格:0.2 g),2片/次,3次/d。7 d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治愈后1月可妊娠。治愈后维护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判断标准 早产儿:妊娠满28周且不足37周。低体重儿:出生时不足2.5 kg。
1.3.2 牙周检查标准 所有孕妇均在分娩前由同2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牙周检查,包括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C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CAL)。当CAL≥1 mm、PD>3 mm时判断为牙周炎。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牙周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牙石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孕周与出生体重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孕周明显长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有4例,占3.81%,对照组有15例,占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如前文所述,目前胎膜早破和细菌性阴道炎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但仍有约30%的早产儿未能找到原因。文献[3]研究发现,在早产孕妇的羊水中检测到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直行弯曲菌,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直行弯曲菌与牙周炎的发生紧密相关。由此国内外学者逐渐重视了孕期对牙周炎的防治[4-5]。据文献[6-7]调查显示,患有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及流产的比例是健康孕妇的3~8倍,表明牙周炎是引发早产的高危因素,而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妊娠期越短。牙周炎是一种慢性常见口腔细菌感染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牙周袋内壁糜烂,形成溃疡,每天的咀嚼和刷牙会将龈下菌斑带入血液循环,带到子宫内膜释放毒素,激活细胞免疫应答反应,使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升高,并释放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可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前列腺素是引发分娩开始的重要物质。因此,牙周炎与早产的发生密切相关,预防及治疗牙周炎对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有着积极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孕妇的牙石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牙周炎与早产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孕前期及孕期口腔卫生宣教工作,做好孕前口腔保健。因此,孕前及孕期积极治疗牙周疾病,对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孕产妇家庭及社会负担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h,孔祥波,陈绛媛,等.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液及龈沟液中干扰素γ、白介素4水平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3):150-154.
[2]吕莉娟,叶宁,武丽,等.孕妇牙周健康状况与早产发生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5,36(6):861-864.
[3]杨维军.牙周炎对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3):3736-3739.
[4] Arteaga-Guerra J J,Ceron-Souza V,Mafla A C,et al.Dynamic among periodontal disease,stress,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Revista Salud Public,2010,12(2):276-286.
[5]李心悦,吕莉娟,张亮,等.孕妇牙周炎与不良妊娠的遗传学基础[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42(6):689-693.
[6]陈旭,冯亮群.妊娠期牙周病与早产低体重儿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3046-3047.
[7]张惠乐,王云霞,陈润强,等.孕妇牙周状况与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关系[J].医学综述,2014,20(12):2302-2304.
[8]姚本栈,黄慧,凌厉,等.妊娠期牙周炎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5,35(10):861-863.
[9]徐旭娟,范琳琳,赵小燕,等.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对牙周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7):838-840.
[10]孟卫东,王瑞平,张立巧,等.孕妇牙周炎对早产低体重儿的影响研究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5):442-443.
【关键词】丹参;口腔黏膜下纤维化;黏膜下注射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我院口腔科门诊“口腔粘膜下纤维化”初诊患者120例。临床诊断标准为:患者有咀嚼槟榔史,就诊时有明显口腔烧灼,疼痛,味觉减退或口干,唇舌麻木等自觉症状,口腔黏膜下出现可触及的纤维条索和黏膜出现苍白或灰白区域,临床上又不能诊断为其他黏膜病者。120例中男114例(95%),女6例(5%)。年龄17~65岁,平均35.2岁。男女性患者均以30~39岁年龄组为最多。
1.2 治疗实验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60例。A,B两组中男女比例,年龄组比例及病变程度比例大致相同。设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药物(雷公滕多甙片,维生素E及维生素A)。“康复新液”口腔含服及口腔黏膜下局部注射治疗等综合治疗。口腔黏膜下注射用药中A组采用“丹参注射液4 ml+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2%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B组只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2%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作对照。注射部位为双侧翼颌韧带处,双侧颊黏膜及双侧上,下唇黏膜。根据病变区域,选择双侧一个或多个注射点。口腔消毒后,用口腔专用的5号细长针头注射器作黏膜下注射。每周注射一次,每次注射药物成分及用量如前述。10周为一疗程,一疗程治疗结束后,A,B两组病例疗效作对比分析。另外第一疗程完成前,后,A,B两组各取2例患者作口腔黏膜病损区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对照。
1.3 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A组全部病例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有效率100%。48例患者口腔烧灼感明显减轻,起泡明显减少,黏膜溃疡基本愈合,黏膜逐渐变红,质地变软,张口度明显改善。对2例患者病理切片复查,与治疗前比较,出现明显黏膜下胶原降解,毛细血管增生,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对其余12例效果差的患者再进行了第二个疗程的治疗。B组60例病例只有24例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无一例症状缓解。这24例患者口腔检查,黏膜好转的程度及愈合的速度都明显差于A组,也对其中的2例患者进行病理切片复查与治疗前比较,黏膜下胶原降解程度,毛细血管增生水平及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的程度低于A组。B组除2例患者自动放弃治疗,其余58例均进行了第二个疗程的注射用药。第二个疗程的注射用药中也加用了“丹参注射液”。在第二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有50例患者感到效果明显好于第一个疗程。有8例患者无好转,可能与个体差异,药物敏感性,耐受性及治疗过程中再食槟榔有关。
2 临床分析与结论
2.1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或称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由Joshi 和Lal于1953年首先报道。主要发生于印度,尼泊尔,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乌干达等国家。我国湖南,福建,台湾等省市亦有病例报告。湖南省湘潭市流行病学调查,OSF患病率0.96%[1]。 OSF的主要特征是口腔黏膜下固有层胶原堆积,玻璃样变,从而引起黏膜硬化,导致患者逐渐张口受限,伸舌和吞咽困难,WHO将其列为癌前状态[2]。Pinborg报道OSF癌变率高达13%。[3]。OSF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口腔黏膜苍白或灰白色病损,黏膜上出现小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伴随烧灼,疼痛,味觉减退及口干,唇舌麻木等自觉症状。继而出现浅黄白色,不透明,无光泽的条索样损害。患者张口受限,吞咽困难[1]。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理作了大量研究,发现其发病可能与某些诱因如槟榔,免疫,细胞因子等引起口腔黏膜FB增殖有关 [4]。
2.2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OSF的诊断并不难,其治疗方法目前很多,但疗效均不佳,较早的方法有局部单独注射地塞米松或与透明质酸酶或胎盘提取液联合注射,但效果不满意,病变区纤维化程度没有得到明显改善[5]。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OSF的治疗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疗效。据高义军的综述[5]主要有:①手术治疗;②干扰素治疗;③高压氧治疗;④丹参治疗;⑤其他治疗,茶色素治疗等。
2.3 丹参系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根,是我国盛产的中药。具有扩张血管,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来还用于治疗纤维化性疾病,如系统性硬皮病,肝硬化等[6]。近年来研究证实,丹参具有抗氧化和抗纤维化的作用。为丹参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4 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溶性的二萜醌和水溶性的酚性酸两大类,丹参注射液为丹参的水溶性部分。近年来研究证实,丹参的水溶部分具有抗纤维性变和抗氧化作用,已广泛用于抗肝、肺、皮肤、肾等纤维性变[4]。据邹萍等[4]丹参注射液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诱导了OSF-FB凋亡,且凋亡率在一定丹参浓度和作用时间内,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随着丹参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OSF-FB凋亡增加,但达到一定时间及浓度域值后,OSF-FB凋亡未见明显增加,活细胞率有上述同样变化,这些结果提示,丹参可通过诱导FB凋亡,抑制FB增殖,达到抗OSF作用。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丹参浓度及延长作用时间,可增加抗纤维化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为丹参用于抗OSF提供了实验依据。
2.5 丹参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和胶原降解,诱导病变区局部毛细血管增生[7]。
2.6 基于上述的临床实验比较及分析,证实丹参具有抗氧化和抗纤维化的作用。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治疗确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秉琦.口腔粘膜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
[2] 高义军.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8):502.
[3] PindborgJJ, Murtipr.Oral subnucous fibrosis as a precancerous condition.Scand J Dent Res,1984,92(3):224-229.
[4] 邹萍,盛薇,李惠林,等.丹参注射液诱导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566.
[5] 高义军.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治疗的研究进展.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4):253-254.
种植义齿是采用人工种植体,植入颌骨获取固位支持的修复体。目前的临床应用证明根状和柱状种植体能取得良好长期的骨结合。国内外对种植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骨结合界面的研究、种植体生物力学的研究,还有种植体材料及表面工艺的研究。对于生物力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分散颌力减小应力集中引起的骨质病理性吸收。
有限元方法( Finite ElementMethod ,FEM) ,是从工程数学分析发展起来的求解连续介质力学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它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对结构性能较为复杂的物体进行应力分析,其原理是将连续的弹性体分割成有限个力学单元,以其结合体来代替原弹性体,并逐个研究多个单元的性质,从而获得整个弹性体的性质。Clough 等于1960 年明确提出有限元方法的概念,并在1973年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的Farah,将FEM引入了口腔医学研究。自1983年后,FEM在口腔生物力学,特别是口腔修复学应力分析研究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被引入到了种植修复体的应力分析当中。本文就三维有限元方法在口腔种植修复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有限元分析在口腔种植修复领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析
包括载荷、种植体材料属性、几何形态、表面外形、直径、长度,以及颌骨质量等对界面应力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种植体的外形及材料性质从而使该界面在不同的载荷作用下获得更佳的应力分布状态。目前对颌骨受力的研究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在垂直加载下,种植体颈部周围的骨皮质和根尖部的骨松质出现应力集中[1]。在斜向加载下,种植体的唇侧颈部骨皮质出现应力集中[2]。
关于长度对于骨界面的影响有两种结论,一种是认为影响不大,比如Meijer[3]和Sertgoz[1]165认为随着长度的增加,应力降低不明显,说明种植体长短对骨界面最大应力值影响不大,临床上进行口腔种植手术设计时无须过分强调种植体的长度选择[4]。另一种是张少峰认为骨界面应力与种植体长度呈负相关关系[5]。关于直径对种植体应力的影响,目前有两个结论。Matsushita[6]等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种植体的直径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垂直加载和水平加载下,种植体颈部周围的骨皮质出现应力峰值,而且应力峰值都与种植体的直径成反比,但是种植体直径对于应力分布的总体规律影响不大,这与Mailath[7]研究的结果一致,因此建议临床上使用大直径的种植体从而降低种植体颈部周围的骨皮质应力峰值以及减小骨界面的应力峰值。但是张少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种植体长度对种植全口义齿的应力影响,发现骨界面应力与种植体直径关系不大[5]99。
2 种植体外形及材料学性质的研究
早期种植体有叶状,片状,圆柱状或是锥形螺纹状。到了近年来,由于减缓应力峰值的需要,圆柱状,锥形螺纹状较为常见,对于此类种植体的研究也比较多。一个是圆柱状种植体的表面沟槽设计,有沟槽种植体显示出更大的应力变化梯度[8];另一个就是螺纹状种植体的螺纹参数,其中Hurson[9]对螺纹种植体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螺纹设计原则,材料的强度,力学疲劳分析,提出了螺纹设计的标准。但国内有研究发现,不同螺纹间距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无明显影响,但是螺纹顶角角度的改变,可以导致种植体在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水平的改变,螺纹顶角为60°的种植体应力分布较合理[10],为种植体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于材料属性,早期种植体的研究尝试过多种材料属性,比如金银,生物陶瓷,含碳纤维,高分子材料等。但只有钛金属能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所以钛合金成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种植体材料。钛合金作为种植体存在的问题就是钛合金的弹性模量与骨组织差别较大,造成应力集中,从而损伤颌骨。曾有德国的种植体生产厂家在早年开发过一种内衬高分子材料的种植体,但终因内衬材料较高损坏率而没有使这种种植体得到普及。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有望改用其他材料制作种植体Meijer[11]通过动物试验对聚丁烯对二苯酸盐(酯)聚合物(PEO:PBT)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EO:PBT是一种柔韧材料,能降低种植体颈部应力峰值,也有利于应力向周围骨组织传导,从组织学上观察,柔韧材料同样能与骨组织形成较好的骨整合。这应该是种植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 种植修复方式的研究
目前有学者认为对于后牙单冠缺失,可采用大直径种植体,或者是双根单冠的种植修复方法,并测算出双根等长种植体聚合度为10°时,种植体周围组织应力分布最佳[12]。王伟[13]等采用三维有限元研究种植体的骨外段基庄不同高度对下颌覆盖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认为临床在保证义齿固位稳定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种植体骨外段基桩高度,有利于保护种植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健康。
对于后牙非游离缺失,争论比较多的是种植体—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方式是否可行。有学者认为这种修复方式不可行,因为天然牙的咀嚼时的生理动度这会导致种植修复体的“早接触”从而造成颈部骨组织的应力大于天然牙颈部骨组织的应力,虽然垂直加载时种植体颈部的应力分布均匀,但在斜向加载时种植体的颊舌侧骨组织有明显的应力集中区,说明侧向力对种植体颈部骨组织损伤较大[14]。但巢永烈[15]等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设计下颌第二磨牙为种植牙和天然第二双尖牙作为基牙固定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结果发现因为天然双尖牙的最大位移值较大,由于固定桥的支架作用,在垂直分散载荷下天然基牙和种植基牙的位移均值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故认为天然牙—种植体固定桥是可行的。
对于后牙游离缺失,通过对天然牙-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发现咬合时力点远离种植体,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值明显增加[16],建议临床设计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时要消除咬合早接触点。也有学者为避免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两基牙受力不均匀,设计可动连接装置来均衡它们之间的受力,但这种设计能否造成应力分布的差异,结论尚不统一。周振平[17]等对天然牙—游离端Branemark种植体联合支持的修复体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四种连接装置(固定连接,冠外贯通式附着体,铰链式附着体,缓冲式附着体),结果发现,冠外贯通式附着体的应力最大,缓冲式附着体的应力最小,且分布均匀,起到了保护种植体的作用。
4 应用在口腔种植修复领域的有限元方法的局限和研究方向展望
4.1 系统误差的消除与控制
种植体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在模拟天然牙槽骨及牙列形态的模型上做理论力学分析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精确性受建模方法、网格划分、软件参数等等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目前临床上对于有限元分析是否正确的验证仅仅是颈部附近蝶形吸收或者根尖区阴影等等。且关于建模假设也大多是基于100%结合率及颌骨个方向的同向性而进行的。这些都对试验结果有着一些影响,很多实验都因此实际上地成为了定性研究。目前有国内学者建议将无限剖分的思路应用在三维有限元的研究中,能进一步的将力学分析的结果精细化,所以长久来看有限元与无限元方法的结合会成为一个研究方向,从而进一步地促进就如何消除,恒定,或是在方法上控制系统误差做进一步研究。
4.2 颌骨重建
天然牙槽骨及牙列的形态比较复杂,目前国内试验的颌骨重建主要以下颌骨为主,而上颌骨因为解剖结构层次不清,重叠结构比较多,故研究上颌骨重建的模型比较少。而上颌后牙区因为上颌窦的存在造成骨质情况比较复杂,急需对上颌骨的模型重建做进一步研究。
4.3 牙尖斜度的优化设计及带有真实牙尖斜度的牙体应力分析
正常牙体在咀嚼状态下的牙体受力大小和方向是由不同牙尖斜度的咬合面决定的,且随着磨耗进展,牙尖斜度不断变化而变化。这就对种植-修复体上部的冠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应对牙尖斜度的优化设计做进一步的研究。
4.4 硬质骨情况对有限元分析的影响
国内现有模型种植体周围颌骨应力分布情况与硬质骨的情况直接相关,硬质骨的厚度,力学参数,对于硬质骨网格划分方法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故应做一些实验将硬质骨情况对应力分析的影响细化,以求模拟分析的结果更加真实。
4.5 牙周膜面积的相关性
国内有学者经研究发现不同牙位的牙周膜面积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正比于不同牙位的牙体在行使不同的咀嚼功能时所受颌力,并可能与该处颌骨力学性状直接相关。若能根据扫描CT扫描邻牙的结果,快速的知道所要种植修复牙位的牙周膜面积范围,就有可能知道该处的颌骨性状,更有利于种植修复长期成功率的提高。
4.6 种植修复流程设计
种植修复发展方向之一为即刻负重。反应了患者对于治疗速度的要求。若能以CT扫描为基础,完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为依托,并根据牙位、颌骨力学性状的不同辅助以个性化的种植体颈部、根尖部及种植体中部螺纹、表面涂层材料的设计,就可以大大加快种植修复的流程,从而让牙列缺失的治疗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综上所述,对于种植修复技术的三维有限元研究目前并不深入,且由于颌骨形态复杂及实验人员的设计理念差异等因素使得建立模型没有通用的标准。尚有许多影响因素没有被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ertgoz A,Gvener S.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antilever and implant length on stress distribution in an implant supported fixed prosthesis[J]. Prosthet Dent ,1996,76:165.
[2] 赖红昌,熊焕国,薛淼,等.不同长度种植体对骨界面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1997,6(1):20-22.
[3] Meijer HJA,Kuepe JH,Starmans FJ,et al.Stress distribution around dental implants:Influe nce of superstructure,length of implants,and height of mandible[J].Prosthet Dent,1992,68:96.
[4] 王晓洁,罗教明,杨立,等.种植体周围骨内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 21(5):592-596.
[5] 张少锋,马轩祥,欧阳官,等.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种植全口义齿应力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13(3):199.
[6] Melo C,Matsushita Y.Comparative stress analyses of fixed free-end ossointegrated prosthesis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J].Oral Implantol,1995,290-294.
[7] Mailath G,Stoiber B,Atzek G,et al.Bone absorption at the entry of osseo-integrated implants-a biomechanical phenomenon:Finite elementstudy[J].Stomatol,1989,86(4):207.
[8] Lozada JL,Abbate MF,Pizzarell FA,et al.Comparatvee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wo finite element endosseous implant designs[J].Oral Implantol,1994,20:315.
[9] Hurson S.Thread implant design criteria[J].Int J Dent Symp,1994,2(1):38.
[10] 黄辉,马轩祥,张少锋.螺纹顶角角度对牙柱状螺旋根骨内种植体应力分布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6,12:119.
[11] 陈建治,陈治清.人体骨组织替代材料—骨界面形态和元素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7,15(2):165-168.
[12] 都吉秀.双根单冠种植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8,13(1):1-3.
[13] 王伟,宋文植,尹万忠.冲击载荷下骨外段种植体基桩不同高度对覆盖总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4(6):389-390.
[14] Hertel RC,Kalk W.Influence of the dimensions of implant supurstructions on periimplant bone loss[J].Int J Prosthodont 1993,6:18.
[15] 巢永烈,杨永丰.下颌第一磨牙种植固定桥的受载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1):22-24.
1超声在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颌面外科利用超声各效应的应用主要包括超声骨刀、超声介入以及超声热疗。
1.1超声骨刀的应用
目前在口腔临床上常用的超声骨刀为压电超声骨刀。超声骨刀选择性对硬组织切割,切割时无震动,多形状、多角度手术刀使切割不受解剖部位限制,因此,超声骨刀在口腔临床中应用广泛。由于超声骨刀的选择性切割硬组织的特性,使得手术损伤到神经的风险降低,传统的下牙槽神经游离术得以推广应用[1];此外,超声骨刀在正颌外科中已被广泛应用,尽管超声骨刀的切割效率低于旋转器械,总的手术时间会有所增加,但其大大降低传统手术离断骨组织可能带来的软组织并发症[2];和传统涡轮机微创拔除第三磨牙相比,使用超声骨刀术后患者的水肿程度及疼痛感更轻[3]。
1.2超声介入
超声介入是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少,痛苦小、操作简单、相对安全等优点。在二维图像引导监视下,可进行精确的局部物注射,以利于颌面部手术的开展[4];也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化学药物注射或微粒植入治疗颌下腺流涎症[5]、颌面部血管瘤[6]或血管畸形[7]等病变。
1.3超声热疗
热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超声热效应具有安全、可控的优点,易于达到肿瘤组织均匀加热,使瘤体温度升高,可促进热敏感药物的定向聚集、瘤体内广泛分布及激活药物的生物活性[8-9]。在口腔颌面部的肿瘤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热疗能显著提高化疗的有效率,二者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10]。
2超声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超声影像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超声可以有效无损检测金瓷修复体表面或内部的缺陷的深度和尺寸,临床戴牙前使用该技术可以甄别缺陷金瓷冠,预防金瓷冠崩瓷。超声测量牙釉质厚度[11-12]可被用于指导贴面修复时的牙釉质预备量,以减少不必要的牙本质暴露。超声影像可无创、多次重复检测髁突位置,以评价颌位记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13],无论用于临床还是教学,都有着独特的优势。超声的机械效应可应用于牙体制备中的颈部肩台修整,以形成连续、宽窄一致、表面光滑的肩台。超声制备的肩台显示出更清晰的内线角和更光滑的肩台平面,粗糙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制备的表面粗糙度仅为传统旋转车针制备表面的一半[14],超声制备离体牙表面的粘接强度与传统旋转器械制备的表面一致[15]。超声的机械效应可以直接应用于拆除修复体。传统的修复体拆除方法可能会引起牙根折裂,而超声波振动能有效崩解粘结剂,大大降低固位力,有利于桩、冠的非破坏性拆除[16]。超声还可被用于清洁可摘局部义齿或者全口义齿。利用超声波的高频震动及空化效应,义齿表面食物残渣及生物膜等可被去除[17]。
3超声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超声影像技术对颌骨形态及大小测量的准确性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其准确性和锥形束CT相似,由于超声检测无痛、无吸收放射线等优点,可于种植术前、术中及术后各个时段提供必要的影像支持[18-19]。种植临床中使用超声骨刀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其在上颌窦内提升或外提升的应用时,降低了窦底黏膜穿孔风险[20],避免常规敲击内提升可能造成的良性突发性位置觉眩晕症[21];在自体骨移植术中的应用,应用超声骨刀取骨,降低术中伤及其他软组织的风险。超声波具有引导骨生成及骨再生的功能[22-23]。目前,动物实验证实,低频超声具有促进种植体骨结合的作用[24-25],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超声发射设备及工作头以及如何量化使用低频超声能量来促进临床种植体骨整合,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4超声在正畸中的应用
动物实验表明,低频超声刺激通过改变降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骨保护素的比值,减轻正畸过程中牙根的吸收[26-27],同样的结果也在临床实验中得到证实[28]。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的生长,增强牙周支持组织,降低正畸后的牙列畸形的复发概率[29]。
5超声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牙医师都是通过使用手工洁刮治器械对牙周病进行治疗。而应用超声洁治明显省时、省力。根据超声波发生方式不同,超声波洁牙机主要分为压电陶瓷式和磁伸缩式两种,研究表明,前者能降低病人洁牙过程中酸痛不适感[30],目前已将超声应用于牙周病的龈下刮治,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已能达到和龈下喷砂抛光一样表面光滑的刮治效果[31]。
6超声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雾化疗法主要是应用超声雾化器将电能转化为同频率的声能并产生张力波,以水为介质,使药液在气相中分散为细微的雾化颗粒,随气雾直接作用于病损局部。超声雾化疗法用药均匀,作用面积大,易进入黏膜上皮细胞,能及时减轻黏膜损伤,促进口腔黏膜溃疡[32-33]及扁平苔藓[34]等黏膜病的修复愈合。
7超声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在根管预备和根管荡洗方面都很有效,可帮助一次完成根管治疗。由于超声根管器械是通过振动摩擦,同时具有冲洗功能,可有效地清除根管内碎屑,特别是在弯曲、狭小、分支多的侧副根管处[35]。有研究结果表明,沿工作尖长轴方向振动效果较垂直于工作尖清除效率更高[36]。超声法取出根管内堵塞物,如折断的根管扩大针、扩大锉、根管充填器械等[37],或根管再治疗病例中去除已充填的牙胶[38],效果良好。
8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