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1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就当前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从现实及发展的角度认证了它的不可否认性及不可回避性,强调了模糊理论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用模糊性思维的方法观察了在危重患者的治疗护理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并用模糊性思维的方法及模糊理论的原理有针对性地展开护理。结果 在5686例危重患者中,167例存在模糊性护理问题,占2.94%。经用模糊理论指导实际护理工作,使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结论 在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积极运用模糊识别、模糊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思维,整合个人模糊思维的方法分析、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失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促进危重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模糊理论;危重患者;护理

模糊理论最先由美国数学家查德(Lotfi Asker Zadeh)于1965年在多值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将人类认知过程中之不确定性以数学模式表示,用以研究现实世界中许多界限不分明甚至是很模糊的问题的数学工具。之后模糊理论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电子工业、家电产业、教育领域、管理领域等,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模糊理论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尚未见护理界的应用报道。我们自2003年2月~2005年9月对模糊理论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2003年2月~2005年9月住院的经医生下达病危或病重通知的5686例患者进行了观察,男3014例,女2672例,年龄最小为出生后3h,最大87岁。文化程度:文盲 3517例,小学653例,初中761例,高中636例,大学 119例。病危1689例,病重3997例。

1.2 观察方法及护理 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当医生下达病危或病重通知时,即开始观察。观察内容包括:疾病原因是否明确,疾病诊断是否明确,症状、体征及特殊检查与诊断是否相符,治疗措施是否有可信度高的诊断信息,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是否明确,是否有抢救措施对预后影响的相关信息,患者或患者家属对所患疾病的认识程度或对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每15~30min观察1次,并认真记录,连续不间断,直至医生下达病危或病重停止医嘱或患者死亡、自动出院。

在观察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存在模糊性问题或不确定因素时,再填写危重患者模糊问题调查表,并详细记录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疾病的诊断及病危或病重,并记录具体的问题、发生的时间等。当发现患者存在模糊性问题时,立即启动模糊性思维解决问题的程序,即:当只有一个护士独立值班或抢救患者时,护士在执行医嘱的同时,迅速检索提取自己记忆中的经验、知识和信息—重组信息—灵活类比—模拟识别—建立假设—确定目标—实施方案—总结经验—反馈信息—进入下一轮程序。如果遇特殊疑难患者或集体参与抢救和护理时,应遵循遇到问题首先科内会诊—检索信息—制定护理计划—拟定操作程序—组织实施—专人观察记录—及时反馈—发现新问题—进入下一轮程序。我们在应用模糊理论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模糊性思维独特的分析、推敲、评判、整合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病因不明确、疾病诊断不明确的患者除了常规观察外,主动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交谈,充分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个层面的资料,认真做好评估,然后用模糊分析、模糊评判的方法,整合模糊思维,做出明确的护理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症状体征特殊检查与诊断不相符、治疗措施缺乏可信度高的诊断信息、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不确定、没有抢救措施对预后影响的相关信息的患者,就要充分发挥护理人员思维的灵活性,在问题面前,要迅速检索和提取自己记忆中贮存的经验、知识和信息,运用各种简化、压缩的逻辑形式重组这些经验和信息,对护理工作中的模糊问题随机进行灵活类比和模拟识别,并以各种想象、假设、推理、判断的整合形式,形成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操作程序,并认真进行实施。在非抢救护理过程中,除了提取个人的信息外,及时通过专业书刊、网络、集体讨论等渠道,查询最新的科技信息,汇集丰富的经验,以消除由于个人知识、信息的不足导致的模糊问题。在确认患者确实存在模糊问题时,首先组织本科室的护理骨干,共同讨论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并将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详细的安排,以达到及时发现新问题,及时进行护理会诊,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信息整合,不断地检查计划实施的效果,反馈相关的信息,及时修定护理计划,使护理程序最接近患者的实际问题。

对于患者和患者家属存在的缺乏对疾病本身的认识和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等情况,由于患者或患者家属不能对疾病给予一个正确的认识,无法预测疾病的结果,因此就增加了患者或患者家属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的产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对能力,降低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这对于危重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整合模糊思维的同时,帮助患者或患者家属分析、寻找刺激框架的可利用资源,通过健康教育和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提高刺激阈值,降低患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换,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2 结果

在5686例危重患者中,100%的患者及患者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的知识,有部分患者在病因、诊断、抢救、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同的模糊问题。除了在观察病例中患者或患者家属对疾病缺乏认识或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外,所有存在问题的患者共计167例,占观察总人数的2.94%。这些患者所存在的模糊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诊断、抢救、治疗和护理。

我们在应用模糊理论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模糊性思维独特的分析、推敲、评判、整合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模糊的问题逐渐清晰,清晰了的问题又进一步变模糊,从而使危重患者护理中的模糊问题在清晰的思维指导下,一个一个、一级一级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混合地逐渐得到解决,保证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各种护理缺陷或操作失误,使167例危重患者的护理均未出现任何护理缺陷。在抢救危重患者时,能用模糊思维的方法迅速判断、分析、整合信息,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指导实际工作,从而让患者的模糊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由于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当,使我们的抢救配合、急救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均受到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高度赞扬。

3 讨论

1988年美国心理护理专家Mishel在护理杂志上发表了“疾病不确定感”的理论,引起了美国护理界的广泛关注,相继有许多的护理研究转向了“疾病不确定感”。近些年我国卫生领域也开始注意到模糊理论在卫生工作中的作用,2000年于跃海等[1] 将模糊理论应用于ICU应急方案的生成系统,卫生部北京医院护理部主任孙红于2003年在中华护理杂志上发表了《护理研究的新课题:疾病不确定感》[2]的文章,这充分说明了模糊性思维已引起我国医学界的关注。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既然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就应具备明晰、精确的特点。然而任何一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要经过模糊-精确-模糊的发展过程。通常粗糙模糊的新概念先行,理论后进,再就是学科专门以及精华的概念与语言,再才是实验规程。如其他学科一样,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医疗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每一项护理操作的产生过程中,都要经过若干次成功与失败的过程,这一过程即为模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操作者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而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的高级模糊的整合能力,一方面取决于操作者记忆信息量和知识面,另一方面取决于操作者主体逻辑思维的素质。一个合格的护士在每一项操作中都要随时迅速检索和提取她记忆的经验和知识,并运用各种简化、压缩的逻辑形式重组这些经验和信息,对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模糊的迹象、模糊操作、模糊的问题进行灵活类比和模糊识别,并以各种想象、假设来弥补经验或推理的不足,最后形成符合该项操作的理念,并指导实际工作。

所谓模糊理论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人们认识过程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进行归纳综合的过程。护理工作、特别是在危重患者护理过程中,模糊性问题存在于诊断、治疗、护理、抢救的各个环节,我们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模糊理论,用模糊性思维的方法思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矛盾。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医疗、护理界,任何一个疾病的诊断过程、任何一个治疗方案的生成、任何一个护理程序及护理方法的建立都不可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都是要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一位护理工作者,要不断地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充实自己,顺应历史的潮流,不断用创造性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积极运用模糊理论进行模糊识别、模糊分析、模糊综合判断等模糊思维整合性方法分析、判断、处理现实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从而指导我们选择、制定接近最正确的方案,实施与患者,对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危重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各种负担,开创护理工作的新局面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 院内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11-01

神经外科科是危重患者较多的科室,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大,伴不同程度运动及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长期卧床、康复和病情恢复时间长,住院周期长,需应用抗生素及需要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等特点成为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群体[1]。为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笔者对本院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对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360例脑卒中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并制定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感染发病率及提高治疗满意度。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360例均行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脑卒中患者360例,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49.5岁;病程2天~3年,平均病程4.3个月;病因:脑栓塞患者101例,脑梗死患者129例,脑出血患者103例,其他27例;住院天数:9~45天,平均25.5天。

1.2 分析方法:将患者住院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病率、发病部位、年龄组特点、感染病菌及其耐药性、护理相关措施统计归纳。

1.3 诊断标准:院内感染据2001年卫生部制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诊断;脑卒中诊断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3.0行数据分析,P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院感率对比:同期对比中,脑卒中患者发病29例,占8.05%;全院发病120例,占2.18%。经统计学分析,x 2=47.04,P

表1 脑卒中患者院感率对比本院同期住院患者院感率情况(n, %)

2.2 脑卒中患者院感发生与年龄、住院时间、感染部位之间的关系:住院天数>25.5天 18例,占62.07%;年龄>49.5年16例,占55.17%;呼吸道感染13例,占44.83%。

2.3 细菌培养结果:革兰阳性菌(G+)检出大肠埃希菌11例,占37.93%;革兰阴性菌(G-)检出葡萄球菌10例,占34.49%;G-对阿莫西林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达66.3%。

3 讨论

3.1 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全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探究其相关因素总结如下。(1)脑卒中患者如肢体功能受损造成生活日常自理能力下降、吞咽困难易引起饮水呛咳造成误吸,若翻身及清理呼吸道等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容易并发坠积性肺炎[2];(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项侵入性治疗措施增加,使相应受侵部位生理环境改变,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3)结合本组研究结果,提示脑卒中患者年龄高、住院时间长是院感发生的正相关因素。高龄患者身体机能差、机体抵抗力低,且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消化吸收功能差。在长时间住院环境下活动明显受限,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院感率随之升高[3]。(4)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对降低院感发生效果差,反而破坏人体微环境平衡,使菌群失调、移位。本研究提示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经验性用药疗效不可靠,对脑卒中院感患者需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针对性有效药物治疗[4]。

3.2 护理干预措施

3.2.1 基础护理:应注意床铺干燥、洁净;定期翻身拍背,预防压疮;脑卒中院感患者呼吸道感染率高,占44.83%,整理床单时应行湿式扫床法,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率。对吞咽反射障碍者嘱患者侧卧位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分泌物粘稠时可在雾化吸入后促其排出,并行口腔护理2~3次/日,预防呕吐物吸入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3.2.2 饮食指导:建议患者进食易消化、低脂肪、富含蛋白质及纤维素食物,可增强营养及预防便秘。对不能自行进食者,予留置胃管并固定妥善。

3.2.3 就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洁净、清新,予含氯消毒剂清洁地面2~3次/天,每周一次监测病房空气含菌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病情的恐惧,在病房管理方面,需控制及规定家属探视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查脑卒中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减轻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院内感染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泌尿系、胃肠道、口腔等,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各种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规范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和病房管理,改善住院环境及饮食指导,教育医护人员注意保持双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 廖慧秀,肖雅萍,严谨.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44-145

[2] 付伟,陈俊红.102例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6):12-13,95

第3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1.1研究对象

抽取本院2011级专科护理实习生8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45名)和对照组(43名),两组学生年龄、教育背景、实验前成绩及授课学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首先对带教教师进行CBL教学方法培训,同一带教教师根据实纲要求对所带教的实习生随机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和CBL教学法进行带教,两组学生实习周数、实习内容相同,轮转科室相同。1.2.1.1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式带教。1.2.1.2观察组采用以CBL教学法为主、辅以讲授式教学带教,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选择典型案例。教师根据实习要求选择若干典型临床案例并进行设计,将实习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拟定实习提纲。(2)根据典型案例提出问题。教师以临床案例为线索,精心设置,提出几个核心问题。如:在实习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时,教师可提出该病例为什么诊断为心肌梗死?其临床特点有哪些?怎样为患者做好心电监护?如何识别常见心律失常?该病例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并根据护理诊断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学生根据问题去收集、整理资料,思考、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汇报材料。(3)学生汇报病例学习成果。教师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汇报,其他学生可相互点评。(4)带教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指导学生完成护理病历书写。1.2.2评价方法1.2.2.1成绩评价实习结束后统一命题,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包括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2个方面。以两组平均成绩进行分析比较。1.2.2.2带教方法评价实习结束后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带教方法的评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发出问卷88份,回收8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经CBL教学法带教,观察组学生理论和技能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学生对各自采用的带教方法的评价比较

观察组95.6%的学生认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88.9%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C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77.8%的学生认为C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BL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以促进学生的自学动机、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5]。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6]。典型案例与问题结合,给学生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通过不断交流、查阅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常常能发现自己在制订、书写护理计划中存在的诊断不规范、目标陈述错误、护理措施含糊、不具体等缺陷,在经过教师指导和查阅资料后对护理计划进行修改、补充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实习中带教教师利用典型案例,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收集患者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与患者、家属、医生、教师沟通,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所在的小组就是一个团体,需要考验每个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7];学生根据教师提出问题查阅资料,通过交流沟通,协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3有利于整体护理观的培养

第4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第二军医大学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军队护理事业发展中起骨干作用的护理学人才,要求具有坚实而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能够对个体和群体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评估;为急、重症病人、慢性病人及临终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和支持;掌握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伤护理的基本技能。上述两所大学是国内开展护理专业教学较好的两所大学,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其他高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认真分析上述培养目标,其具有如下特点:①对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要求远高于对临床医学知识的要求,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仅是为学员掌握护理理论和技能的要求服务;②与专科护理的培养目标不同,四年制护理专业学员具有高层次的特点,对护理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对于军队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要适应现代军事卫勤准备需要。

我校《皮肤科护理学》

目前的教学内容我校《皮肤科护理学》课程由两所附属医院的皮肤病与性病学教研室完成,师资力量以临床医师为主,所用教材选用的是第七版《皮肤病与性病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结合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我校于2007年修订了《皮肤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在总论部分增加皮肤病与性病护理内容,并在每个疾病后增加了相应疾病的护理内容。尽管有关教学内容的改革较好地体现出四年制护理专业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皮肤科护理学的授课效果,但从总体上来看,皮肤科护理学教学内容仍存在不足,表现在:①上述改革仅仅是疾病内容+护理内容的简单组合,缺少对皮肤科护理思维的培养,与学员进入科室后的临床实践存在脱节;②教学内容仍存在偏多、偏深的现象,与临床专业的区分仍不够;③教学内容过多以皮肤科专科常见病为主体,缺少对皮肤科护理在整个护理知识、能力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国内临床护理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近10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大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本科层次的护理高等教育。国内医学院校主动适应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对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改革[2-4]。遗憾的是,在具体到某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和成果上报道较少;有关《皮肤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也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护理带教的实践教学方面,缺少有关教学内容改革的尝试。国内其他临床护理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见于《护理解剖学》和《妇产科护理学》。有关《护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文章认为,《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出与临床专业的区别和主次,很多内容对护理专业偏多、偏深、不实用。调整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应请解剖学教师与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临床护理学带教教师一起进行座谈讨论,整合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有关《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提出:可采用目标教学,以护理程序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包括疾病概要、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开展个案护理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完整病例为教学单元,以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为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体现整体护理的思想内涵和实践特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与护理实践的影响,培养学生护理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专业素质。

第5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规范化管理措施

1.1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2护理纠纷的原因

1.2.1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1.2.2病人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1.3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1.4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1.4.1护士方面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②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1],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③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④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⑤牢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扬病人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的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⑦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2]。⑧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

1.4.2病人及其家属方面主要包括:①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病人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2]。②针对病人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③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病人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2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的比较:2008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共接收急诊病人368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152例次,Ⅱ级54例次,Ⅲ级27例次。2009年10月~2010年9月接收急诊病人396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32例次,Ⅱ级18例次,Ⅲ级9例次。经x2检验,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第6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护理程序”是1955年由美国的莉迪亚·霍尔(LydiaHall)首次提出,tl〕现已经被整个护理界所接受,(包括我国的护理界)并_}_1.被J“泛地应用到对个体、‘家庭和社l犬的护理实践Ll,。Hall提l}}的护卫l)程序主要由I,g个步骤组成:评估(Asses,sment)、计划(Planning)、实施(Implementat一ion)和评价(Evaluation)。按照这个程序,在实行任何护理工作之前,首先要了解被服务对象的状况,通过收集有关的情况,找出需要护理的问题。第二步是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出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第三步依据制定好的方案去实施护理措施。最后一步是评价护理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各国略有不同.如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四步,而美国则执行五步法,即在评估之后,增加了“诊断”这一步,虽然具体分步不同,但基本概念和程序是一致的。护理程序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评价原有问题是否解决的同时又可以发现新的问题。通过不断地反馈,调整措施,缩小目标差,来达到预定的目标。护理程序是科学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在护理领域的具体应用,也是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因此,护理程序这一概念的出现,被认为是护理领域的一次革命。’已使护理工作成为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控制的行为.是护理工作走上专业化、科学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步骤之一。

二、何润“护理诊断”(NursingDiagnosis)

“护理诊断”1953年由美国的V·Fry首先提出,但直到70年代才引起护理界的重视.1973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护理诊断分类组”。此后每两年在美国的圣路易斯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制定和修改护理诊断。1982年第五次会议上,由于加拿大代表参加而改名为“北美护理诊断学会(NorthAmerieanNursingDiagnosisAssociation简称NA一NDA)。至1988年第八次会议已提出了97条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的定义是:“对个人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及精神方面健康问题的说明。’〔幻其特点是:①说明个人当前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护理。②与医疗诊断有所区别.③根据不同的护理范围进行一定的分类。④明确指出所需具备的护理知识。

护理诊断是从护理的角度,提出病人或服务对象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身各方面同健康有关的问题。它是一系列的诊断性名称或标题,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护理的范围的。所以常是一组体征和症状的概括性描述。通常由2一3个部分组成。即健康问题(Problem)、病因(Etiology)、症状或体征(SignsorSymptoms)又称PES公式。实际在临床上常习惯用PSE表示。如:排便异常(P):便秘(S):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引起(E)。目前的趋势是简化为二部分:即P+E或者是S+E.如:焦虑(P):由于医疗诊断不清引起(E)。脱水(S):由于腹泻引起(E)。每一个诊断都有明确的定义。

护理诊断的提出是护理专业化的另一次吃跃。它有利于护理界统一护理问题,便于交流和总结经验及计算机化管理,有助于强化护理知识的整体性和学科的发展,更有利于护理教育.可以说,护理诊断是80年代以来,护理理论和知识体系的重大发展和进步。

三、护理程序和护理诊断对护理教育的影晌

这些概念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护理模式从单纯的护理疾病向护理整体人的转化。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医疗诊断的“疾病”的护理.这一变化对护理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1.对护理教育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影响

从传统上来说,护理教育始终注重培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临床护理操作的实用型人才。而护理程序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要求护士不仅会干,更要会思考。因此,护理程序已经成为许多学校设置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系统地收集资料的方法;准确地找出现存的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执行这些措施以及根据目标来评价措施的结果。因此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和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计划的能力和控制、评价的能力。〔3〕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夯析和处理问题是十分有好处的。目前我国许多护校、护理系也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护理程序的应用,并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2.对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使大多数护理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以生物医学知识大主。临床课讲课顺序多是:疾病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原则:愈后和护理.护理不仅在顺序上为最后,内容和时间都最少。这种课程设置很难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和重要性,使不少学生轻护理、重医疗.而护理程序和护理诊断概念的出现,使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发生了变化。如1986年,美国密苏里州大学护理系开创了以北美护理诊断学会(NANDA)提出的护理诊断目录来设置课程的新模式.t4〕这种模式不再按照各系统疾病来安排课程,而是以护理诊断来组所有的临床课程.如内一外科护理学,以“呼吸功能改变”、“活动无耐力”、“排泄功能改变”等护理诊断组织原来许多疾病的内容。如“气体交换障碍”这一护理诊断中,包含了所有原因造成的缺氧的疾病,介绍了各种可能引起缺氧的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症状及护理措施.如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胸外伤(包括手术)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因为从医疗的角度来说,许多系统的疾病都会有缺氧的症状,但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可能是不同的。

而从护理的角度出发,许多不同疾病造成的同样症状却可以有相同的护理措施。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护理单纯依附于医疗的观念,突出了护理专业的特点,强调了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也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这种模式虽然出现的时间尚短,但必将会继续影响到护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按照这种模式来设置全部临床课程,但许多护理系,护理大专班以及北京市成人自学高考护理专业都要求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完成护理病历,并要求提出护理诊断。(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文化背景与西方不同,目前也有采用护理问题来替代护理诊断‘)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会出现以护理诊断来安排部分护理课程的尝试。

第7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整体护理;白内障;应用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白内障是一种致盲性眼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2]。本市残联与我院眼科联合举办"白内障复明工程"大型公益活动,为91例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手术。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科护理人员将整体护理模式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采用多种护理方法满足患者身心的整体需要,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8例,年龄56岁~77岁。均采用局部麻醉方式行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植入晶体91只眼。术前视力:光感-0.1。脱盲率99%。

1.2方法 复明工程开展前制定计划,优化流程,做好充足准备。①备齐患者生活物资,治疗物资。在病区内增设8张病床专门收治复明工程的患者,避免与其它患者混合收治。②对接受筛查等待手术的患者进行统筹管理,每次通知8名患者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如第一批患者周一入院,周二手术,周三出院;第二批患者周四入院,周五手术,周六出院;周日为休息日。以此类推,以保证正常收治普通患者的同时,能在短期内集中进行大量复明手术。③抽调护理骨干成立护理小组,患者入院后,按护理程序对复明工程白内障患者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1.2.1评估 护理评估是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与护理对象健康有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3]。患者入院直至出院整个过程,护士从整体护理观点出发,不断的应用观察、交谈、护理体查、查阅记录等方式,收集患者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及精神的诸方面的资料,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精神状况、全身情况。经过对患者资料分析统计,来接受手术的复明工程白内障患者均意识清楚,精神稳定,通过了抽血化验、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排除了高血压、高血糖、重要组织器官疾病等手术禁忌症。

1.2.2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评估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以确认护理对象存在的问题[3]。复明工程患者皆经过术前筛查符合手术标准,且住院时间短暂(3d),因此对每位患者的多个护理问题进行排序,按首优原则选定首要护理诊断,采用PES模式陈述,即感知改变:视物不清:与眼部晶体混浊有关。

1.2.3计划 制定护理计划是如何解决护理问题的一个决策过程,其目的是确认护理对象的护理重点以及将要实施的护理措施[3]。根据护理诊断,确定短期目标,即住院期间患者得到术前、术中、术后全面护理。针对这一目标,护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分别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手术护理、健康宣教。

1.2.4实施 实施是落实护理计划的具体护理活动[3],通过执行各种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的护理诊断。

1.2.4.1入院护理 对患者行入院指导,对入院须知、住院环境、诊治流程做详细的介绍。

1.2.4.2术前护理 ①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去病房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事项,对手术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患者消除紧张心理,树立信心,调整好状态迎接手术。②术前冲洗泪道,结膜囊,剪去术眼睫毛,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娴熟。③术前1h用复方托品酰胺点术眼3~4次,以瞳孔扩大5~6mm为宜。④遵医嘱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那0.1g。⑤协助患者更换手术服,并送入手术室。

1.2.4.3术中护理 ①手术时铺无菌单、吸氧、使用手术器具或某些技术环节,护士应向患者解释,以减少患者的不安。②讲解手术配合事项,如手术时头部制动,想咳嗽可用舌尖顶住上腭缓解,有不适及时提示医护人员等。③手术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进行安慰鼓励。

1.2.4.4术后护理 ①手术后患者术眼遮盖有敷料,应由护士将其安全送回病房。②为患者安置,平卧或健侧卧位,监测生命体征。③掌握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术眼有无渗血、渗液,经常询问患者有无特殊不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④行术后指导,嘱其勿突然低头、弯腰及剧烈运动等,防止晶体脱位;加强营养,进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眼压增高;注意眼部卫生,保持术眼敷料清洁干燥,术后5d内禁止洗发;注意休息,预防感冒。⑤掌握心理变化。术后患者心情复杂,对手术结果焦虑、期盼。护士应给予安慰解释,运用语言的艺术,以亲切、温婉的措辞客观地介绍手术相关情况,或运用肢体语言,握握患者的手,轻拍患者的肩,给予鼓励,以减轻其心理压力。⑥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大小便护理。⑦手术后第1d患者拆术眼敷料。护士指引患者行相关检查,如监测视力、验光、裂隙灯检查等。对于手术效果良好的患者,护士应给予真诚的祝贺。对存在隐形病灶的患者如角膜水肿、前房出血等,护士应安抚患者情绪,遵医嘱及时给与治疗。⑨拆敷料后遵医嘱为患者点眼药水,应动作轻柔,注意手卫生。

1.2.4.5出院护理 ①嘱患者出院后遵医嘱定期复查,如出现眼痛、畏光、结膜充血等症状,要随时到医院就诊。②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周清洁。教会患者点眼药方法,嘱其使用眼药水前后洗手。③勿用眼过度,多休息,术后2w内睡觉戴防护眼罩。④加强营养,多食水果蔬菜,清淡饮食。⑤6个月内避免提重物或进行重体力劳动。⑥发放科室宣传册,互留联络地址、联系电话,方便患者参阅及联系。

1.2.5评价 护理评价是根据护理活动后,护理对象身体变化的结果,对照预期目标进行判断,确定目标达到的程度[3]。通过进行整体护理, 91例患者均无护理安全事故及手术并发症产生,达到预期效果。

2讨论

传统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将患者看做一生物体,只注重疾病的护理,而忽视患者其它需求。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要求护士从不同患者的不同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各方面着手,来关心患者、护理患者。

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我科护理人员摒弃传统护理模式,转变护理观念,以整体护理为框架,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学会收集、整理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做出评估,提出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制定适合于患者的护理措施,并给予实施评价。注重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注重与患者沟通、交流,让患者了解掌握了健康相关知识,形成了良好的健康行为,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实施整体护理,确保了手术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圆满完成了白内障复明工程患者的护理任务。

综上显示实现护理模式的转变,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也是当前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熊少英,严佳岚,唐冬茹.整体护理临床应研究[J].中华临床综合医学研究杂志,2003,12:10438-10439.

第8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 讨论自然流产的护理心得。方法 对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护理。结论 如前所述,对于不同类型的流产孕妇,其处理原则亦不同。护士在全面评估孕妇身心状况的基础上,综合病史及诊断检查,明确基本处理原则,认真执行医嘱,积极配合医生为流产孕妇进行诊治,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自然流产 护理

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abortion)。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以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称晚期流产。流产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占全部妊娠的15%左右,且多数为早期流产。

1 护理评估

1.1病史

停经、阴道流血和腹痛是流产孕妇的主要症状。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停经史、早孕反应情况;阴道流血症状、流血量及其持续时间;有无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此外,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以及有无妊娠产物排出等。

对于既往病史,护士应全面了解孕妇在妊娠期间有无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疾病、内分泌功能失调及有无接触有害物质等,以识别发生流产的诱因。

1.2身心状况

流产孕妇可因出血过多而出现休克,或因出血时间过长、宫腔内有残留组织而发生感染,因此护士应全面评估孕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判断流产类型,尤其注意与贫血及感染相关的征象。

流产孕妇的心理状况常常以焦虑和恐惧为特征。孕妇面对阴道流血往往会不知所措,过分紧张,甚至将其过度严重化。同时胎儿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孕妇的情绪反应,孕妇可能会表现为伤心、郁闷、烦躁不安等。此外,孕妇家属的紧张和焦虑也会影响孕妇的心理状况。

1.3诊断检查

1.3.1妇科检查 在消毒条件下进行妇科检查,进一步了解宫颈口是否扩张,羊膜囊是否膨出,有无妊娠产物堵塞于宫颈口内;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有无压痛等。并应检查双侧附件有无肿块、增厚及压痛等。

1.3.2实验室检查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多采用放射免疫方法进行HCG定量测定,如HCG低于正常值或

(2)其他激素测定:主要有胎盘生乳素(HPL)、雌二醇(E2)和孕二醇等,如测定的结果低于正常值,提示将要流产。

1.3.3B型超声显像 超声显像可显示有无胎囊、胎动、胎心等,从而可诊断并鉴别流产及其类型,指导正确处理。

2 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有感染的危险:与阴道出血时间过长、宫腔内有残留组织等因素有关

焦虑:与担心胎儿健康等因素有关

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

3 预期目标

3.1出院时,护理对象无感染征象。

3.2先兆流产孕妇能积极配合保胎措施,继续妊娠。 转贴于

3.3护理对象能复述流产相关知识,从而使再次流产的发生率降低。

4 护理措施

如前所述,对于不同类型的流产孕妇,其处理原则亦不同。护士在全面评估孕妇身心状况的基础上,综合病史及诊断检查,明确基本处理原则,认真执行医嘱,积极配合医生为流产孕妇进行诊治,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4.1先兆流产孕妇的护理

先兆流产孕妇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各种刺激。护士除了为其提供生活护理外,通常遵医嘱给予孕妇对胎儿无害的适量镇静剂、孕激素等,并随时评估孕妇的病情变化,如是否腹痛加重、阴道流血量增多等。此外,由于孕妇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其保胎效果,因此护士还应注意观察孕妇的情绪反应,加强心理护理,从而稳定孕妇情绪,增强保胎信心。护士需向孕妇及家属讲明以上保胎措施的必要性,以取得孕妇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4.2妊娠不能再继续者的护理

护士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做好终止妊娠的准备,协助医师完成手术过程,使妊娠产物完全排出,同时开放静脉,做好输液、输血准备。并严密监测孕妇的体温、血压及脉搏,观察其面色、腹痛、阴道流血及与休克有关征象。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予以纠正,然后再行引产或手术。

4.3预防感染

护士应监测病人的体温、血象及阴道流血、分泌物的性质、颜色、气味等,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会护理。指导孕妇使用消毒会阴垫,保持会清洁,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当护士发现感染征象后应及时报告医师,并按医嘱进行抗感染处理。此外,护士还应嘱患者流产后1个月返院复查,确定无禁忌证后,方可开始性生活。

4.4协助病人顺利渡过悲伤期,加强卫生宣教,避免再次流产

病人由于失去胎儿,往往会出现伤心、悲哀等情绪反应。护士应给予同情和理解,帮助病人及家属接受现实,顺利渡过悲伤期。此外,护士还应与孕妇及家属共同讨论此次流产的原因,并向他们讲解流产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为再次妊娠做好准备。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在下一次妊娠确诊后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禁止性生活,补充维生素B、E、C等,治疗期必须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妊娠月份。病因明确者,应积极接受病因治疗。如黄体功能不足者,按医嘱正确使用黄体酮治疗以预防流产;子宫畸形者需在妊娠前先行矫治手术,例如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在未妊娠前作宫颈内口松弛修补术,如已妊娠,则可在妊娠14~16周时行子宫内口缝扎术。

5 结果评价

5.1出院时,护理对象体温正常,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数正常,无出血、感染征象。

5.2先兆流产孕妇配合保胎治疗,继续妊娠。

5.3护理对象能应用流产相关知识分析此次流产原因,讲述再次妊娠的注意事项。

参 考 文 献

[1]朱洁,谢幸,丰有吉,等.妇产科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2005,6,(第6版).

第9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通讯作者:李秀云

【摘要】 目的 总结与探讨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37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37例平均住院天数20.5 d,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无死亡病例。结论 通过手术前后对患者的周密护理,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了术后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护理; 妇科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卵巢肿瘤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单一型或混合型、一侧或双侧性、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1]。近40年来,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加了2~3倍,并有逐渐上升趋势,是女性生殖器官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位于盆腔内,无法直接窥视,而且早期无明显症状,又缺乏完善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方法,晚期病例疗效又不佳,故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随着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卵巢癌已成为当前妇科肿瘤中对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37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系住院患者,是本科室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患者,年龄16~57岁,平均35岁。疾病种类:卵巢黏液性囊腺癌9例,卵巢良性畸胎瘤6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4例,卵巢浆液性腺癌4例,卵巢内胚窦瘤4例,卵巢恶性畸胎瘤4例,卵巢颗粒细胞瘤3例,卵巢状囊腺瘤1例,卵巢无性细胞瘤1例,卵巢滤包囊瘤1例。

1.2 手术方法 其中单侧卵巢加附件切除26例,卵巢肿瘤加附件切除7例,卵巢肿瘤切除加输卵管结扎4例。常规消毒后,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此种手术方法实惠、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又无并发症,是目前治疗卵巢肿瘤的常用手术治疗方法。

2 结果

本组37例平均住院天数20.5 d,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无死亡患者。其中治愈21例,好转7例,9例术后复发,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治愈。

3 讨论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为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其发病与遗传和家族因素、高胆固醇饮食、环境因素及内分泌因素有关。其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3.1 提供支持,协助患者应对压力 为护理对象提供表达的机会和环境。经常巡视患者,花时间(至少10 min)陪伴患者,详细了解患者的疑虑和需要。评估患者焦虑的程度以及给患者讲解应对压力的惯用技巧,耐心讲解病情并解答患者的提问。安排访问已康复的病友,分享感受,增强治病信心。鼓励患者尽可能参与护理活动,接受患者破坏性的应对压力方式,以维持其独立性和生活自控能力,鼓励家属参与照顾患者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单独相处的时间及场所,增进家庭成员间互动作用。

3.2 协助患者完成各种检查和治疗 向患者介绍将经历的手术经过、可能施行的各种检查,以取得主动配合。协助医师完成各种诊断性检查。如为放腹水者,备好腹腔穿刺用物,协助医师完成操作过程。在放腹水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生命体征变化及腹水性质,并记录。一次放腹水3000 ml左右,不宜过多,以免腹压骤降发生虚脱,放腹水速度宜缓慢,抽毕后用腹带包扎腹部。如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努力使患者理解手术是治疗卵巢瘤最主要的方法,解除其对手术的种种顾虑。认真按腹部手术护理内容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包括与病理科联系快速切片组织学检查事项,以助术中识别肿瘤的性质,确定手术范围;术前准备还应包括必要时扩大手术范围的需要。巨大肿瘤患者,需准备沙袋,术后加压腹部,以防腹压骤然下降出现休克。为需化疗、放疗者,提供相应的帮助。

3.3 做好随访工作 卵巢非赘生性肿瘤直径

3.4 加强预防保健指导 大力宣传卵巢癌的高危因素,鼓励摄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A的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高危妇女口服避孕药有利于预防卵巢癌的发生[2]。30岁以上妇女,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高危人群不论年龄大小最好每半年接受一次检查,以排除卵巢肿瘤;如能配合应用辅助检查方法将提高阳性检出率。卵巢实性肿瘤或肿瘤直径>5 cm者,应及时手术切除。诊断不清或治疗无效的盆腔肿块者,宜及早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凡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胃肠癌等患者,术后随访常规接受妇科检查。

通过手术前后对患者的周密护理,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了术后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手术后期观察护理的质量是术后患者恢复的关键。笔者通过采取以上各种有力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密切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预见性地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症状,帮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李艳华,夏海欧.妇产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