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设计美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这一课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为了要让同学们融入到对过去回忆的深深怀念,也为了在绘画过程中学生能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基本步骤是:导入――看过去――讲过去――画过去――总结升华。其中,我比较注重对以下三个环节的认真设计和教学,从中引发课堂的情感交流:
(一)导入环节:
教材选用反映童年生活的摄影作品和童年时期的绘画作品进行导入,引发学生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我在进行导入教学设计的时候,决定选用教材中部分反映童年生活的摄影作品。而针对当下初一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心理成长状况,我更多的在课件中选用了学生们在童年时期生活的摄影作品。比如老房子,开裆裤,糖葫芦,棒棒糖,跳皮筋,放风筝等能够让学生引起共鸣的照片。
1. 在上课的开始,就在一段舒缓悠扬的音乐背景声中,请同学们看到从前生活的缩影(包括衣食住行用玩六个方面的照片)。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感觉中,缓缓走进过去的日子。
2. 在照片播放了三张之后,老师将声情并茂的朗诵一首散文诗《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更深入的引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感悟以及在过去成长岁月里,喜与悲,笑与哭,成功与失败……的思索。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动人的歌。
吟在妈妈温柔的催眠曲里,唱在爸爸冰冷的责骂声中,
和着老师谆谆教诲的符点,伴着同学嬉戏的节拍。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噙满泪水的歌。
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爬起;无数次泪水的夺眶而出,
无数次在亲人、老师、朋友的鼓励中迈出又一步艰难的足迹。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情意浓浓的歌。
涌在我第一声啼哭后妈妈的热泪里,打响在我第一次淘气后爸爸的尺子下,
闪烁在过生日时的烛光中,幸福在全家人欢聚一堂的筵席上。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值得回味的歌。
快乐过与小伙伴的分分秒秒,痛苦过与好朋友的无声争吵,
凝聚在集体努力换来的奖杯里,感动在严寒中大家手挽手肩并肩的温暖中。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成长的歌。我唱着想着,走到了十四岁的今天……”
3. 朗诵完后,引发学生回答出看到了过去的日子,正式进入这一课的学习。
(二)讲过去环节
这个环节是师生互动一个重要的部分。体现的是“回忆,分享,感叹”三个重点词语。1. 回忆指的是学生想起自己发生过的故事,这个部分会让学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自己
小时候的有趣照片,由同学自己自发的讲述过去的开心,失落,感动的回忆。
2. 在同学们自发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体现出分享的定义。带动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情感在整个教室中的缓缓流动。
3. 生活中的故事有悲也有喜,师生共同感叹出: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回头……引发学生们的深思:怎么才能留住过去那些失去的美好?希望学生可以尽情抒发心中的情怀,找到体现内心情感的方式――画画。
(三)总结升华环节
学生把从导入环节到讲过去环节中激发的对过去日子的情感都抒发到了画过去和评讲作业的环节中,最后的总结环节是情感升华的重点。
1. 在教师一首短诗的朗诵声中,告诉同学们过去的日子终究一去不回头,而未来的人生才是我们要描绘的重点。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带走的不仅仅是时光的线索,
更带走了童年最珍贵的记忆……”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 创意教学设计
创意教学设计是以创造性的思维作指导,克服思维的定向性,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创意设计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结构、方式、手段等进行的创造性构思。“创意教学设计”在美术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题目,结合实际,针对教学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意教学设计。结合个人在小学美术课教学创意设计中的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学生绘画用线方法,强化学生绘画自信心,提高线条表现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绘画中尝试用线描形,从而感悟各种线条变化的乐趣。如认识线条的形状,领悟线条的多姿多彩、神奇的表现力,会使儿童陶醉。若隐若现,若刚若柔,跳跃如舞姿,平静如湖水,畅快如飞流,凝重如冰封,它把世间万事万物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线条表现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从画线引导就可培养儿童绘画信心。任何一个小学生,当他拿起画笔尽情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那是他发自内心的自我感悟,是认知事物的升华。那是他最开心、最有自信的时候。作为老师决不能挫伤学生任何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应及时肯定、鼓励。哪怕是画得不好,也不要加以指责,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小学生的绘画兴趣的培养美术教师不能急于传授技能知识,不要认为不教学生画些具体的东西,就不算尽其职责,从而忽略了把“信心”教给学生。任何一个学生,当他毫不困难地拿起画笔来表现时,就是他最开心、最有信心的时候。那么怎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到他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达到一种良好的心境呢?首先要肯定和强化任何一位学生的涂鸦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
创意能力尽管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往往抑制了这一潜能的挖掘,所以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教给自信。创造能力尽管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法,往往抑制了这种潜能的发掘,所以要经常鼓励儿童,他笔下的任何线条都是最漂亮的,使他从无意的流露转化为主动的表现能力,反复的训练,儿童的画面就会越来越丰富,甚至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这就为从大概表现对象的感受到正确用线塑造物象打下了基础。
二、拓展工具与材料,尝试各种绘画技巧
几乎任何一种材料都可用于美术绘画中。有些是传统性的如铅笔、水彩、蜡笔、橡皮泥、各种纸张等,有些材料是用于别处的,但也可以用于美术用途,如布片、毛线、木头等;第三类是那些通常被认为与艺术毫无关系,却偶尔被用于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中而又有着特别的效果,如:废旧的饮料罐、废纸盘、树枝、瓶盖、墨汁、盐、沙等等。在美术教学中,尽量多为少年儿童配备美术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在实施美术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成为同乐共享的知心朋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充分调动起直觉能力。同时,学生还能从工具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但是如果提供的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不断地拓新创作工具材料,引发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
对材料的选择,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装饰画一课,讲解了装饰画的种类、画法之后,就鼓励同学可选择各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力争新颖,并展示教师平时搜集的学生作品,依靠自己的直觉能力材料,并且还能自己动手做出有情趣的作品来。
三、改变课堂整体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一般都分课堂传授和作业练习两大块,多以传统的教学进行“填鸭式”的讲授,在进行“一刀切”或“放羊式”的作业练习,造成组织单调,气氛沉闷的状态,难以跳出封闭式的教育圈子,“开发式多元化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参与的空间。
“开发式”的教学形式采用个人自学与小组讨论、合作的活动形式。例如:小学高年级的素描教学,几何形画法(圆柱体、球体)内容分派给全班各个小组学习讨论,然后各推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各讲一形体,无一漏网,从独立学习到合作学习,促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思考,发表独立见解。
“多元化”是指教学内容上多元性或课型整合的多元化,欣赏与绘画相结合等等,也可将具象形、意象形、抽象形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或组合创新,以丰富表现手段,并衡量学生造型能力的差异。
“开发式多元化角色活动”如游戏一般,此举,必将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发散思维,密切人际关系,共享创造成果与经验,从而达到提高个人与团体的创造素质。
这种科学互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极其适应学生学习心理,太小儿科的游玩乐教学满足不了他们求知欲,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学科之间纵向的、横向的、局部的、整体的联系,从而形成纵横交叉的思维品质,相互变通,以进一步渗透多元化的创造方向中去。
四、因势利导,促进创新
数字媒体引入课堂,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课前教师的导入更直观,学生的学更主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使得学生更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当中,积极主动,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以往大多以老师为中心,教授技法知识为主要目的,同学们比较被动地接受各式各样的技法知识,学生们完成同一幅绘画作品,同时完成了一样的绘画作业,学生们的创造精神与发散思维经常被抑制。类似的学习方式当然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也不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数字媒体应用于美术教学是新课程的时代要求。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和计算机时代,怎样优化美术教学单一和滞后的教学方式,加强个性化教学形式,怎样应用数字媒体于教学环境之中,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学,达到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个性化教育,已成为美术教学当前急需改革的问题。伴随数字教学环境的不断进步,我们感到数字媒体技术集幻灯、录音、绘画、媒体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等多种现代化教学于一体,通过电脑的信息集成、编组、复合、展现,非常有利于美术课实施教学改革的需要。电脑多媒体美术课教学信息存贮量极大,画面生动、色彩感强、静态动态效果随意处理,展示方式富有趣味性,文、图、声、动画多渠道、多方位制造教学情境等等,这些优势很好地优化了美术课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和艺术创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培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1.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数字媒体于美术教学活动之中,使美术课堂变成全新的模式,较好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思维方式,有效地发挥了美术教学活动的作用,极大地发展了学生们动手动脑能力、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提升了学生们的协调合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们的综合学习能力。数字媒体教学设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在临摹教学中学习传统知识,引导学习,观察发现规律。启发教会学生思考,学会比较,为写生做准备。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比例、位置等变化关系。进行主客观比较,反复观察,提高认识能力。一些美术基础知识,象构图、比例、透视等常识,通过反复比较、反复思考,才会发现。美术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在写生中实践。
2.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数字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参与实验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艺术学习中的求异思维将得到锻炼和发展。同学逐渐在实践课中领会到美术作品贵在创新,具有个性化的作品才美丽,才有长久的生命力。由于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是建立在数字媒体之上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新鲜的探索方法,以及个性的创新力,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数字媒体在美术教学上为学生的创新思想提供了发展,老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教学方式得到更新,推动了美术教学个性化的发展。通过理论的指导,观察思考,美术教学充分运用发现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进行的知识和技法学习,通过直观教学获得收获。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直接看到,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手实践。因此美术课堂教学生动而精彩。面对美术知识难于理解这一特点,临摹教学除了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观察,教师亲自示范的作用,还要在观察中求异思变,在探索中求发现。国画教学,有许多个性化学习方法,国画教学从随意性的笔墨,到泼墨,再到晕染,逐步熟悉用笔用墨,达到随意写形,再到写意表现,完成中国画的笔墨方法。手工教学可以通过粘贴、剪纸等制作装饰性图案。手工教学从纸工开始,从窗花入手,由简入繁引导学生创作图腾纹样,通过创作精美作品,体会创造乐趣,寓教于乐。
三、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1.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媒体时代,美术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认知的能力,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更为个人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网络媒体优质资源,使教师的个人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增强了科研能力。故此,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则关键在于多种数字媒体以及教学媒体适时、恰当地运用。数字媒体的运用促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洞察力。
2.设计个性化教学环节
笔者在教学“小鸡的画法”时,为了较好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数字媒体课件通过演示,使学生观察小鸡的结构、小鸡的动态,进而体会用笔用墨。通过数字媒体播放小鸡的声音,在听的过程中使学生们思维敏捷、兴趣高涨,更好地让学生们了解小鸡形体结构特征、生活环境,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事实证明,数字媒体用于美术教学,使美术教学更生活化、科学化。以往我们的美术教材,有许多脱离生活实际的地方,而充分运用数字媒体,恰好可弥补其中的不足,可以改变以往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缺陷,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感性知识,较好地为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感性资料,集中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化解了教学重点、解决了学习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数字媒体优化了美术课堂结构。在教学“青蛙的画法”时,特意让同学们找来资料,在课堂上用数字媒体播放青蛙的形态特征,用数字媒体播放《小蝌蚪找妈妈》,使同学们更有兴趣,兴奋起来,进入情境。然后进行提问:青蛙有怎样的特点,怎样用笔用墨,通过数字媒体欣赏作品,使学生们兴趣高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于此同时也让学生亲自感受了笔墨造型,体会自然美,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兴趣,一张张完整的作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字媒体教学有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实践性和技艺性的特征,它对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具有特有的功能。只有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教育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个性化创造的美术教学,才能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特有功能。
3.确立个性化教学新目标
通过对数字媒体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初步揭示在美术教学中使用数字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客观事实和规律,基本形成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培养学生形成独特认知结构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一支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能掌握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运用的高素质美术教师队伍,研制、开发一批有利于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发展求异思维、有效提高审美能力的美术课教学软件,实现学校美术教学质量的整体上进。
四、总结
学习领域: 综合 探索
学 生: 左明昊
班 级:17级美术学5班
指导教师:吴鸫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美术课标实验教科书
目 次: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它能运用美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为目的。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是以各种派系的作品,来引导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也并不陌生。通过之前学习的《人民美术家齐白石》、《三位中国美术家》等课程,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一部分感受美鉴赏美的方法,。但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还不够完善,对创造美的能力还有所缺乏,本课正是指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术鉴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授、讨论、对比等方法去学习欣赏艺术作品。了解漂亮在美术鉴赏中重要与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养成一个正确的美术鉴赏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漂亮和美术鉴赏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五、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授法、欣赏法等方法来提升学生欣赏美理念。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六、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美术绘画工具及PPT课件等
学生:预习笔记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关于传统美术作品小的纪录片,询问学生这分别是有些派系的作品。
2、引领学生走进美术鉴赏的世界。(板书课题)
1、看视频。
2、倾听老师的问题并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教师示范讲解
3、老师结合ppt和课本讲解各个派系的作品分析它们的历史意义和美。
4、提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觉得美术鉴赏和漂亮的关系?分组讨论。
学生认真观看ppt并认真听老师讲课。
思考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
让学生观看ppt,让学生对美术鉴赏有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发现美
深入学习
解决教学重点
5、给五分钟时间进行讨论。
6、抽取三到四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7、进行总结
学生学习、了解不同同学的看法
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提升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思考
8、提出第三个问题美术鉴赏除了与漂亮有一部分关系还与什么有关?
思考问题。
自我思考引导创造美的能力
分组讨论
9、走动观察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思考美术鉴赏的因素
分享
10.分组总结后分享每一组的观点。
学生先自评,再进行互评
开展互评式参观、交流活动。
拓展
分享当代艺术家的一些特立独行的作品
学生欣赏、感受。
一、体会生活,感受生活中艺术的魅力
“艺术源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领悟能力,应该让学生多从生活中去发现艺术,生活是一个大舞台,里面充满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很好的创作情感来源,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体会到伟大的亲情、崇高的友情、纯洁的爱情,如果将它们体现到艺术作品中去,作品会变得鲜活起来,这些就是艺术的源泉,只有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它变现到自己的作品中,提高美术作品的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户外实践活动,通过活动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为题进行创作,如好人好事,勤劳工作等,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美,体会美,从而感受美,创新美,从而让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融入于生活。
二、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意思维教学环境
在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时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及潜能,良好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作为一个好的引导者与学生互动学习,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情感上、思想上以及行动上的自由,营造出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教学内容上有一节是关于《家乡的水果》,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及想象力,学生可以任意画出水果的种类,盛放的器皿,当然学生也可以画出还长在树上及放在手里的样子,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去发挥,然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意思维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不会束缚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中,没有了刻意的模仿,为学生想象空间创造了基础,从而激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利用多元化方式,开展美术创意教学课堂
美术课堂是艺术的课堂、创新的课堂,应该是充分自由尽情释放思想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自由化及开放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潜能。美术创作过程可以看出个人的气质及性格,不管是追求外表的外在的格,还是追求主体的内在性格,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给予充分尊重,极大的扩展他们的想象空间,不规定束缚的模板,让其自由发挥特长。例如,在学生体会绘画工具时,根据版面材料和印刷方法,可以分为铜版画、木版画、丝版画、石版画等等,并不是版画都适用于所有人,学生因个体、性格差异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绘画;在选择绘画材料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多种材料给学生们,比如铅笔、粉笔、蜡笔、木炭、彩蛋等等,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这样学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极大提升美术创意教学效果。
四、开展多媒体教学,欣赏名作激发创作思维
小学美术课堂因其教学的艺术性及特殊性,可以采用多种创意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很有效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直面教授可能效果不会太好,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则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件上播放名作鉴赏,通过教师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从中领悟大家的风范,学习其美术的创作手法,并科学的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提高美术素养,学生在学习理解作品时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拥有更好的发散性创作思维,当然,教师在选择名作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理解接受能力,不能选择那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作品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们从中受用,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
五、积极全面评价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视知觉心理学 小学美术课堂 多媒体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45-01
一 视知觉心理学
视知觉心理学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从视觉和知觉两方面来认知、了解事物。视知觉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皮肤接触来感知、理解事物,所以,视知觉具有明暗视觉、视觉范围、视觉惰性和闪烁感等特性,可以影响人们的审美观,促使人们以不同的心理来感知艺术、美术等。总之,视知觉心理学可以影响人们的感知和认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事物。
二 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对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借助视知觉心理学相关内容,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设计美术作品的色彩、教学背景音乐、教学视频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1.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小学生所看到、触及的事物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在进行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发挥视知觉心理学的作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保证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受活动的图像、多彩的图片、美妙的声音所感染,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中。
第二,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以保证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设计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地应用于美术课堂中,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对于有效性原则的遵守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突出视觉效果,保证所设计的课件可以正面地、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
2.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一,页面视觉语言的设计。在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进行小学多媒体课件页面视觉语言设计时,首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小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及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集合视知觉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面、线、点。(1)面的设计。对于面的设计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颜色的冲击性,合理地配置整个页面的颜色。(2)线的设计。线的粗细、长短、形式、颜色等都会影响人们的视觉。在页面中加入线,需要注意线与面的有效结合,凸显线与面的视觉效果,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理。(3)点的设计。点能够使人视觉集中,可以用于强调教学重点。在页面上,点的位置、大小、颜色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在进行点设计时要明确通过点要达到的视觉效果再确定点的大小、颜色、位置。
第二,动画和动物图像的设计。运动的图像和动画在教学中可以准确地、形象地表达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首先要明确通过动画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视觉效果,进而选择适合的动画来搭配,才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动画相得益彰,达到教学效果。运动的图像是通过视觉来影响学生,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选用能够吸引学生的画面。运动的图像可以将声音与图像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选用一段视频,放入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有效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学生所听到、看到的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可以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也可以消极负面地影响学生心理。所以,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从针对性、有效性等原则出发,合理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陈潇寒.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D].中国美术学院,2012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交互式电子白板,结合了传统的教学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教学,这一新兴的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让教育充满了智慧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初中美术《我的故事》教学过程为例,粗略探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一、利用视频播放功能,实现动态再现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随时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可对多媒体素材进行灵活地编辑、展示和控制。教师需要对所拍摄的视频进行文字的添加等处理时,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直接在上面标注或书写文字。
如在《我的故事》新课导入中,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视频片段,再现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各种神态与动作,让学生直观体验卡通画面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卡通片《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卡通片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有哪些特点最吸引我们?
学生分别描述他们的感受:我们喜欢它是因为米老鼠和唐老鸭造型夸张、可爱、幽默,故事情节充满了智慧。
教师点评并讲述:同学们理解的很好,表述基本到位。卡通一词是英语Cartoon的音译,在英语中Animated cartoon 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动态的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的画面为卡通画。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特有的表现手法,具有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协调;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二、利用资料库存储功能,随意调用、重点放大、凸现重点
教师课前截取《米老鼠和唐老鸭》动画片中的生动有趣、特点鲜明的各种表情和动作画面,以及教材中的范画和从网络收集到的卡通画等储存在资料库中,在教学时可以随时调用,并进行任意移动、放大和缩小,可以针对教学重点,重点呈现,有利于细致观察并发现问题。
如在讲卡通画的表现方式的教学内容时,先出示资料库中教材中的范画,进行全屏放大让学生欣赏带有特殊符号的卡通画图片,分组讨论卡通画常用的符号,声音:放射状短线;速度:短横线;奇怪:折线;发怒:冒火。
教师总结:引用一些特殊的符号,使表现更简洁、生动。
再出示资料库中储存的体现人物表情的图片(如图1):
学生讨论:观察以上卡通图片,说一说卡通画是怎样表现丰富的面部表情的。
活动小结:喜、怒、哀、乐表情变化集中表现在眉毛、眼睛、嘴角的变化上,卡通画主要通过对眉毛、眼睛、嘴角进行夸张,来表现丰富的表情的。
三、利用白板笔画功能和橡皮擦的隐藏功能,实现人机互动教学
基于交互电子白板提供方便的书写和绘画功能,运用于美术学科,可以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示范批注,和学生边思考边想象边创作的学习方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和最终的思维成果,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评价。利用橡皮擦的隐藏功能对所选中的图片进行隐藏,使学生清晰观察到教师在图片上的书画痕迹,以便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比如,在如何使用卡通元素进行卡通画练习教学时,教师在白板上出示一幅小猫睡觉时的一张真实照片(如图2)。
首先,通过真实照片对小猫睡觉姿态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发现猫睡觉姿态特征的基本型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7”字形等。
然后让学生利用白板的画笔功能进行连图游戏,就是每一位同学将自己想画的部位用简笔描出来,直到画出完整的小猫形状。
再通过将真实的小猫图片用橡皮擦的隐藏功能,隐藏真实小猫的图片,显出书画痕迹,形成一幅清晰的小猫睡觉卡通画。
在这一课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为了要让同学们融入到对过去回忆的深深怀念,也为了在绘画过程中学生能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基本步骤是:导入――看过去――讲过去――画过去――总结升华。其中,我比较注重对以下三个环节的认真设计和教学,从中引发课堂的情感交流:
(一)导入环节:
教材选用反映童年生活的摄影作品和童年时期的绘画作品进行导入,引发学生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我在进行导入教学设计的时候,决定选用教材中部分反映童年生活的摄影作品。而针对当下初一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心理成长状况,我更多的在课件中选用了学生们在童年时期生活的摄影作品。比如老房子,开裆裤,糖葫芦,棒棒糖,跳皮筋,放风筝等能够让学生引起共鸣的照片。
1. 在上课的开始,就在一段舒缓悠扬的音乐背景声中,请同学们看到从前生活的缩影(包括衣食住行用玩六个方面的照片)。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感觉中,缓缓走进过去的日子。
2. 在照片播放了三张之后,老师将声情并茂的朗诵一首散文诗《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更深入的引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感悟以及在过去成长岁月里,喜与悲,笑与哭,成功与失败……的思索。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动人的歌。
吟在妈妈温柔的催眠曲里,唱在爸爸冰冷的责骂声中,
和着老师谆谆教诲的符点,伴着同学嬉戏的节拍。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噙满泪水的歌。
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爬起;无数次泪水的夺眶而出,
无数次在亲人、老师、朋友的鼓励中迈出又一步艰难的足迹。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情意浓浓的歌。
涌在我第一声啼哭后妈妈的热泪里,打响在我第一次淘气后爸爸的尺子下,
闪烁在过生日时的烛光中,幸福在全家人欢聚一堂的筵席上。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值得回味的歌。
快乐过与小伙伴的分分秒秒,痛苦过与好朋友的无声争吵,
凝聚在集体努力换来的奖杯里,感动在严寒中大家手挽手肩并肩的温暖中。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成长的歌。我唱着想着,走到了十四岁的今天……”
3. 朗诵完后,引发学生回答出看到了过去的日子,正式进入这一课的学习。
(二)讲过去环节
这个环节是师生互动一个重要的部分。体现的是“回忆,分享,感叹”三个重点词语。1. 回忆指的是学生想起自己发生过的故事,这个部分会让学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自己
小时候的有趣照片,由同学自己自发的讲述过去的开心,失落,感动的回忆。
2. 在同学们自发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体现出分享的定义。带动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情感在整个教室中的缓缓流动。
3. 生活中的故事有悲也有喜,师生共同感叹出: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回头……引发学生们的深思:怎么才能留住过去那些失去的美好?希望学生可以尽情抒发心中的情怀,找到体现内心情感的方式――画画。
(三)总结升华环节
学生把从导入环节到讲过去环节中激发的对过去日子的情感都抒发到了画过去和评讲作业的环节中,最后的总结环节是情感升华的重点。
1. 在教师一首短诗的朗诵声中,告诉同学们过去的日子终究一去不回头,而未来的人生才是我们要描绘的重点。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带走的不仅仅是时光的线索,
更带走了童年最珍贵的记忆……”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
3、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纹理给人的不同感受,掌握基本的纹理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物体的纹理,在拓印基础上进行联想、添画,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具、学具:白纸、若干张纹理拓印画、颜料、毛笔、油画棒、树叶、等
一、游戏导入课题(初步感受不同纹理的质感)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一件特别珍贵的宝贝,究竟是什么呢?谁想第一个知道?请这位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盒子内藏有树皮),你知道是什么吗?猜不出来了呀?那么你能告诉大家,摸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吗?(凹凸不平的,粗糙的感觉,请你拿出来,我们来看一看,究竟是什么呢?居然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树皮。树皮摸上去为什么会这么粗糙?(因为树皮表面有纹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天然的纹理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探索新知
1.各组同学摸一摸自己带来的材料,然后告诉我们,不同的材料摸起来感觉一样吗?(不一样)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生:有的粗糙,有的不太粗糙,不同的材料,纹理不同,摸在手上的感觉也就不一样了。
2.看一组图片了解观察不同的纹理。
3.纹理:物体上呈线条的花纹。肌理概念介绍: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或平滑的变化.
4.我们生活着的大自然是多么美丽而又丰富多彩呀,同学们回想一下都见过哪些有明显纹理的物体?来,你来说(几名学生:花生壳,核桃,哈密瓜表皮,)
大自然真神奇呀!好多物品都有它独特的纹理!
5.名画欣赏,感受拓印的魅力
四、教师示范
老师先来印一个(老师示范印树叶)谁愿意来试试?
点名同学上前操作
师:谁能跟大家说说他们都在纸上印了些什么物体呀?
(生:树叶)
总结:每一样物体都具有不同的纹理,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一样,因为纹理不同,所以留在纸上的痕迹也就不同。
师:请大家欣赏示范画!
1.教师出示作业提示:学生在拓印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添画,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六、展示评价
我们来欣赏几组别班同学的作品(3组问题作业的和好作业对比)师:
1、这一组哪幅漂亮?很明显这幅漂亮,可见我们在作画时要根据纸张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材料(注意构图,构图很饱满)这一组呢?(注意前后关系,注意有疏有密)
2、这一组呢?也就是说在作画是要注意前后层次,选择材料也要有大小变化。
3、这一组,哪幅漂亮?生:。。因为这一幅色彩和背景色对比强烈,显得更鲜艳。
七、本课总结
同学们,生活中的美丽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勤于动手,大胆创新,我们的生活将会变的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