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文物保护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
(一)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建设性破坏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土地紧缺,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倒下,被开发成房地产。此外,许多西方建筑方式、文化融入我国,也或多或少地改变和损害了我国的文物建筑。而历史遗迹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旦被损坏就不可能再还原,即使现在的技g很发达,也不可能完全重塑、还原被毁坏了的历史遗址。例如,具有历史意义的会址被毁坏,为了修建道路对安阳著名的历史街区无情毁坏,这些例子举不胜举。文明的进步当然是应该推崇的,但这并不代表历史的文明就不值得珍惜,这些毁坏将对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现在,历史文物虽然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重视,但是真正实现历史文物不受破坏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环境的。我国在几千年历史中留下的许多历史遗迹被破坏,这给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复古”之风盛行
随着国家对历史古迹的重视以及文物的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古迹被重建、修复,虽然这样的做法完整地重现了古迹,但是它本身的真实性、历史性早已消失,因为现在的重建或者修复使用的是现代材料和工艺,甚至对它的创造也掺杂了现代成分,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文物的破坏。例如,深受人们喜爱的雷峰塔被多次重建,虽然重现了历史,被认为是名胜,但也只能算作“假古迹”。在对文化遗产的“复古”上,世界著名旅游文化城市威尼斯有明文规定、法律保护,它指出,在对文物进行修复重建时,要保证其与原古迹的高度一致性和协调性,而且对于重建的遗址与原来的建筑之间的区别要明显标注。这其实就是在法律层面规范了那些不负责任的“复古”遗址。
(三)保护观念尚不够普及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文明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改革开放后,外国文化不断传入我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的思想观念有改善、对经济发展有利,但是这些新观念不利于保护文物。很多人都认为文物保护是不值得的,现代文明终将取代过去的传统文明,对于文物的保护也就没有意义和价值,这些想法都给国家开展文物保护造成困难和障碍。现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一些人为了迎合消费者,不惜毁掉真的历史遗迹建造哗众取宠的假古物,这种以假乱真的情况给历史古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四)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我国虽然正在建设法制社会,但是保护历史文化的法律、法规非常缺乏,许多还只是口头管理。这就给一些人破坏历史文物创造了机会,即使破坏也不会有严重惩罚或者制裁。另外,这样松懈、流于形式的管理也会给人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历史文物没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当前对文物保护职责上的划分弊端导致文物管理和保护处于被动地位,例如,文物部门只负责保护文物,城市规划部门负责城市建设,两者各自为政、没有交叉,但是城市建设一定会涉及对文物古迹的处置,如果文物部门没有出来干涉,那么文物古迹就有可能被破坏掉,这在一种程度上也导致了文物部门的管理失效。
二、对文物保护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下,对历史文物的保护管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对文物的保护数量甚至不敌一些小国,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刨根问底,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不足是根本原因,对于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一些人没有传承保护的意愿,甚至有些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文化遗产。为了改变现状,一方面可以利用先进的媒体传播手段,拍摄一些画面或者纪录片,让人们感受得到历史文物的重要性和其存在的价值,改变人们对文物的消极态度和看法;另一方面,政府要构建一个法制健全、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相协调、鼓励全民积极参与的良好环境,从政策、制度上让人们重视对文物的保护。
(二)文物部门适时应变
在城市化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文物部门和相关工作者要做到适时应对变化,尽力做到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建设相协调。文物部门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做到四点“主动配合,有理有度、,提前介入,争取两利”。“主动配合”是指文物部门应该在城建部门动工之前,就积极主动地沟通、交流,主动配合完成基建审批,不能等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干预;“提前介入”其实体现了文物部门的一种责任感,它要求文物部门人员将文物分布情况提供给规划、城建部门,以防其对文物法规不了解。
三、结语
关键词 博物馆 文物保管 文物保管员素质
博物馆的任何一件藏品都能体现国家、民族的文化魅力,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但同时文物也很脆弱,非常容易损坏。如果我们看到文物损坏一定是非常痛心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这就意味着和文物直接接触的保管员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文物所具有的特性使得从事保管工作的人员要有很高的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素质方面,熟悉文物管理的基本程序;了解有关文物的政策法规;具有熟练的文物保护、保养的专业技能;深厚的文物修复与复制等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人格品质方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工作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负责精神,以及能够实现本岗位职责的健康的身体素质。而如何保管好馆藏文物,需要专业人员的努力与支撑,从博物馆的人员管理角度而言,文物保管员的岗位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保管员不能轻易流动,除了某些特殊情况。[1]一旦文物保管员稳定下来,对博物馆的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利的,不仅可以使藏品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能使文物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保养,尤其是在藏品保护和保养上,由于保管员在稳定工作的基础上,对各类文物的管理工作相对熟悉,同时又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而保管工作可以做得比较好。简而言之,保管员的素质关系着博物馆文物是否能够完好长存。
一、保管工作的现状
第一,从当前我国博物馆的文物保管工作现状看,部分中小型博物馆只是重视少数陈列展出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对大部分存放在文物库房内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此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由于资金问题导致部分中小型博物馆无恒温恒湿设备、消毒设备等文物保护设施设备,导致存放在库房内的文物,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文物受损,加之部分博物馆保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与文物的管理工作不相适应,在保管工作当中就造成一些工作上的失误。
第二,博物馆文物保管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保管工作是一项专业的技术工作,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保管工作也逐渐从以前的把文物看管不丢,发展为对文物的科学管理工作。但由于部分保管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也没有适当地进行专业培训,使得保管员在具体的保管工作当中面临一些困难,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保管员的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进而制约了博物馆的整体管理工作,这些情况都是博物馆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博物馆保管员的工作素质的几点要求
(一)做好文物的日常管理工作
博物馆并不是每天都有文物藏品要入库,保管员在没有任务的时候,不能忽视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否则就不能及时地知道文物的具体情况,文物何时需要养护等。然而,这些都是保管员应当认识到的问题,保管员要坚持做到对文物的日常管理,对不同质地的文物进行科学分类和保养,坚持填写库房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而减少文物所产生的不良变化,如发霉、干裂、褪色等。[2]
(二)做好文物的保密工作
博物馆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放的目的是让参观者对某一文化进行学习和受到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物藏品可以任意向公众开放,某部分文物在某些方面需要保管员进行保密工作。例如,藏品库房的位置、库房中有什么藏品、文物藏品存放的具置等事项,都不能随意告诉他人。保管员进行保密工作的原因在于对文物藏品进行保护,确保文物的安全,使得文物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
(三)做好文物信息的了解工作,掌握文物情况
博物馆保管员应该了解每一件所保管文物的基本信息,掌握文物完残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为文物的提供、利用及研究工作做准备。
(四)做好文物藏品出入库各项手续登记工作
在文物保管工作中,各项手续完善有利于文物的保护管理,同时在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因此,在涉及提取、利用文物时,保管员的工作就要确保文物在被提取、利用时候的安全。一旦涉及提用文物,必须要依据相关法规,经领导批准同意,各项手续完备后,做好文物的提取、退回、查阅、拍摄、修复、复制等工作,并做好文物提用前后的拍照、登记工作。坚持实行出入库人员登记手续,认真填写库房日志,填写藏品入库登记表,对新征集文物及时整理、入库,对出库文物每次都做到手续完备,认真检查、核对。在保护管理好文物的同时,保护好保管员自身。
(五)做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学习工作
博物馆文物保管员一定要熟知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文物提用和修复,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决予以制止。
以上是对博物馆保管员的工作素质的几点具体的要求。
三、博物馆文物保管员对保管工作的影响
(一)博物馆文物保管员的素质对保管工作起着技术支持的作用
在博物馆文物保管中,起着技术支持作用的关键,在于保管员具有丰富而又专业的文物保护和管理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我国抗美援朝时期的兵器类文物保管当中,保管员要涉及知识层面非常多。首先,保管员要全面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史,进而明白对抗美援朝时期的兵器陈列展示和保管的意义所在。抗美援朝时期文物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馆藏手枪、步枪、冲锋枪等,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某些战役的战况。其次,是保管员对兵器类文物保管的注意事项和保管知识的实际应用,如保管员要对兵器性能进行全面了解。此外,还要考虑到兵器类文物的质地和兵器类文物所适应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问题,在不影响文物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保管。
在对兵器类文物的实际保护管理工作中,在平时,枪支应统一存放在枪架上,处于保管状态,做到勤擦拭上油、勤检查;做到不碰摔、不锈蚀、不损坏。
总之,在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中,保管员要做到对各类文物进行科学保养,及时维护,全面了解各类文物的保护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作用。
(二)复合型文物保管员是博物馆发展的主推力
当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分布在全国各地,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博物馆建得非常有特色,但是博物馆的真正内涵是体现在馆藏文物上面的。而馆藏文物的长存与完好,则要依靠文物保管员较高的整体素质,如果没有一批优秀的文物保管员,博物馆的存在就会逊色很多。从文物保管员的工作内容看,涉及到的细节非常多,工作甚至是比较复杂繁琐的。例如,从藏品的接收入库、整理、分类、排架、利用、库房的调整、藏品的装箱、运输、日常的养护和管理等都离不开保管员的亲自动手参加。[3]因此,博物馆的保管工作并非易事,保管员的素质显得十分重要,这直接会影响到博物馆的整个管理工作,要保证博物馆正常和顺利地运行,培养一批专业有素的保管员队伍是势在必行的。
如今,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博物馆的文物保管也已经在逐渐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先进的科技与文物保管技术相结合,使得保管员的工作更加安全便利,当然前提是保管员能够熟练的应用科学技术,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管。复合型文物保管员就是能够将当代的信息技术与文物保管的相关知识技能等相结合,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管和保护。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全部馆藏文物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保管员应合理地运用信息库,对馆藏文物的使用及保管状况进行及时录入,对文物进行科学管理,做到查用方便,并确保文物安全。
另外,文物保管员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中包括工作的责任感与认真的态度等,因为保管员的工作态度也是素质组成部分之一,对文物的保管工作也有影响。在具体的保管工作当中,每个流程都需要小心谨慎。例如,在瓷器等易碎品文物的保管工作中,需要保管人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操作中细致认真,轻拿轻放。
文物保管员还应具备相应的鉴定知识、考古知识、文物保护知识等,这是保管人员在职业素质中,需要具有的一部分。保管人员需要了解各类文物的历史及相关情况,了解文物保护的方式方法,并把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而当文物保管员具备以上所提到的素质条件和要求时,将会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四、保证文物保管员素质的措施
上述的博物馆保管员的素质对文物的保管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保管员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也比较繁琐,对保管员的要求可能也比较苛刻,但是作为文物保管员,也知道文物损失一件就无法找回的道理。同时,保管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对文物进行保管和保护,是非常值得赞扬的。由此,为建立一批优秀的保管员团队,博物馆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一)严格把关文物保管人员的聘用
文物保管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文物的安全。因此,博物馆需要制定严格的文物保管员聘用条件,制定文物保管员岗位职责,并严格按照聘用条件及岗位职责要求聘用保管员,确保文物保管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保管员的稳定性。
(二)加强文物保管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
知识技能的培训学习内容要广泛。例如,学习如何对文物进行鉴定、管理、保护、保养等,或者安排保管员到其他的博物馆交流学习。实践证明,任何单位要做好工作都需要一支优秀精锐的团队,博物馆的工作也同样需要一批优秀的工作团队。博物馆可以提供非常好、非常先进的硬件设施设备,但是没有专业的工作团队,一样会使得博物馆文物的保管工作难以进行,可见文物保管员的专业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博物馆要做好保管员素质培养工作,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不能流于形式,并且让文物保管员能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升文物保管员工作所需要的素质。
五、结语
博物馆的工作看似简单安静,实际上,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文物保管员需要专业的技能、渊博的学识、先进的思想等,如果文物保管员都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就意味着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和管理工作会受到限制,影响到博物馆的其他各项工作的质量。同时,由于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性质不同,需要的文物保管员就更需要相对的稳定性,需要保管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文物保管员自身也应当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确立自己事业的目标,充分发挥作为文物保管员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抗美援朝纪念馆保管科)
[作者简介:齐红(1968―),女,辽宁丹东人,大学学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文物保管。]
参考文献
[1] 陈娟.博物馆文物保管员的素质对保管工作的影响[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C]. 2004:7.
论文摘要: 金华文物古迹众多,拥有丰富的实践资源。通过对文物古迹现状的社会调查,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爱乡热情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处处留心皆学问,从生活实际入手,有利于开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窗户,开拓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视野,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开展探究学习的欲望。
金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古迹资源十分丰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6处:市区的侍王府、天宁寺大殿、铁店窑遗址和法隆寺经幢;东阳市的卢宅、土墩墓群;义乌市的古月桥、黄山八面厅;兰溪市的诸葛长乐明清古建筑群、芝堰村古建筑群;武义县的延福寺、俞源村古建筑群;浦江县的郑义门古建筑群、上山遗址;磐安县的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即市区八咏楼、法隆寺经幢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3处,即通济桥等。武义县的俞源和郭洞是2003年国家建设部公布的首批1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以这丰富的古迹资源为载体,可以开展探究学习。
一、围绕古迹,确定探究主题
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方向,如:“金华文物古迹众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金华的文物古迹情况。”确定研究方向,让学生设计问题或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关于金华文物古迹的某方面情况,然后让学生讨论投票确定共同的探究主题。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金华有哪些文物古迹?”“金华文物古迹有什么特点?”“金华文物古迹是怎么保存下来的?”“金华文物古迹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金华文物古迹的保护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认为除了各省、县、国家级文物古迹外,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文物古迹?”
根据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金华有哪些文物古迹?”这样的问题太浅显,没有探究的趣味性;“金华文物古迹有什么特点?”这问题太专业,难度太大,容易打击同学探究的积极性;“金华文物古迹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和“你认为除了各省、县、国家级文物古迹外,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文物古迹?”这两个问题范围很广,适合探究,但需要大量的实地考查,研究成本对初中生来说可能太高,所以选择的学生较少;“金华文物古迹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和“金华文物古迹的保护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有共同性,是针对古迹保护过程当中的某一方面展开的,可以看作是前两个大问题的子问题,相对可行,所以最终大多数学生把票投给了这两个问题。因此,最终确定探究主题是:金华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问题。
二、分析主题,确定探究方法
学生认为对“金华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问题”的探究,发现问题只是任务的一部分,解决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金华的文物古迹能妥善完好地长期保存,让后代子孙瞻仰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探究内容选择探究方法,学生提出了一些想法。有的认为可以访问文物古迹的管理人员,有的说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有的说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迹实地考查,也有的说可以进行问卷调查。
当说到问卷调查的时候,很多学生提出了质疑。质疑的学生认为,探究主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问卷对象该如何选择是个大问题:如果随意抽取学生或普通市民可能收集到的知识一些猜测并不能如实反映现实问题;如果针对专业人员如古迹管理人员,直接访问可能获取的信息会更多,而且不必浪费问卷的精力和资金。
最终,学生们决定采用访问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在确定探究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方法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访问时,要有礼貌,提问要言简意赅,可事前准备好问题;实地调查时要观察仔细,从整体和局部来看问题……
三、分组实践,形成探究成果
根据地域的远近,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探究小组。各个组根据组员的能力情况进行简单的分工,如采访人、网络资料收集人、资料汇总人、报告展示人等。最后,展示各组调查情况,由各组代表介绍各自的成果。
“我们通过上网查询和实地参观,了解到金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像天宁寺大殿、兰溪诸葛八卦村、义乌故居、东阳卢宅、磐安明建昌文塔……
就以卢宅为例,它坐落在东阳市区东门外1公里的卢宅村。当地卢姓居民,八百年来在此聚族而居,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点。祠内有工字形平面的肃雍堂,建于明景泰七年,至天顺六年,建筑上有精美的木雕和彩绘。
可是,如此杰出的木雕建筑,在历史的洗涤、风雨吹打下,还能风采依旧吗?所以当下该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保护遗迹。
我认为,古老的文明是一定要妥善保护的,人类要从自身做起,杜绝私欲,尽己所能,保护文物;其次,政府也要出钱出力,以现代化手段加以保护,不要让它成为‘世纪遗憾’。朋友们,行动起来。愿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欣赏到历史留给我们的‘佳作’。”
“金晗小组的报告发人深思,他们的倡议感人肺腑,可见他们是用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文物,下面哪个小组再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我们调查的是金华市区的八咏楼,该楼造型典雅,风格古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古风流的八咏楼,如今因为游人过多,八咏公园内的一些设施被人为破坏,地上还有游人乱扔的垃圾。我们认为应该禁止游人乱摸文物,设立相关保护条约。在道路上多设垃圾箱并竖路牌,提示游人注意保护公共场所的卫生。
调查后,我们感受很多。中华民族的古文明就像明珠闪耀在世界的东方。然而,由于保护不力,总有些文明渐渐离我们远去。身为华夏儿女,我们真应该为它们做些什么。”
还有吴迪组发现兰溪诸葛八卦村地面有很多口香糖残渣;一些老房子因为改装,原有的一些牛腿装饰已经残缺……
从探究成果展示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学生那强烈的使命感,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保护文物古迹成为了学生自觉的意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有的组与探究主题联系不紧密,有的组个别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真正参与;有的组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研究等。虽然在利用古迹资源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但我认为,教师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求全责备,只要学生努力尝试,广泛参与,积极探究,就应该给予肯定评价。当然,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应当做出适当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教师用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金华市教育局.锦绣金华.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一、刨根究底,事出有因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也只有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到此一游”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有如下原因。
1.文化的影响
古代,华夏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时,都有题字留名的“优良”传统。表达赞美的也好,抒感的也罢,这些“杰作”很多都被保存至今,为今人的“到此一游”作了“表率”。古典名著《 西游记 》有此一说,孙悟空和如来佛祖打赌,翻越五指山后在如来佛祖中指上写下了“孙悟空到此一游”,据此,有人说《 西游记 》是“到此一游”现象的“始作俑者”。当然,这种说法有些过了。
2.虚荣心在作祟
我们知道,从消费的目的上看,我们可以把人的消费划分为生存资料的消费、发展资料的消费和享受资料的消费,而旅游属于享受资料的消费,是高层次的消费需求。现阶段,特别是出国旅游,炫耀感在某些国人的心中无形地被加强了,外出旅游者甚至被冠以“成功人士”。有些人在学业和事业“双败”后,只能在旅游等方面找“成就”,在名胜古迹上题字留名,首先向世人表明了自我的存在,其次是想告知后来者,我先于你。此为虚荣、攀比心理在作祟。
3.违法成本低,监管、处罚不严
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这点罚款显然不具备很大的威慑作用,违法成本低。“到此一游”风行,还因我国法律的执行力太弱,虽然法律有规定,但是刻画、涂污的鲜有被处罚的。监管不力也是“到此一游”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一些旅游景区平时脏乱差无人管,只有面临检查时才会好好抓一抓,过后便一如既往。
4.文物保护意识差,思想道德教育跟不上
公民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表现。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不是很高,尤其是环保意识、文物保护意识较低,“到此一游”充分地暴露了这一点。
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不管是从社会、学校,还是家庭来看,都是跟不上的。前述刻字的初中生的父母在道歉时说:“孩子成绩一直都很好,希望大家宽容孩子。”这或许就是很多中国家长,甚至是很多教师的心态,只要学习成绩好,道德方面有点缺憾是可以原谅和宽恕的。家长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知道我们更不能让孩子输在道德的“起跑线”上。
二、危害深重,祸国殃民
“到此一游”给游客带来的往往是一时之快,可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多方面的。
1.从国家这个层面来看
凭良心说,看完网友“空游无依”的报道,笔者感到的不仅是耻辱,还有痛心。也许有人会说,刻字者毁的是埃及的神庙浮雕,对中国的影响不大,这种看法大错特错。埃及的神庙浮雕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当你出国时,你写下的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汉字,你所代表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中国。也许,“刻字者”在伸出“黑手”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的所作所为也并非“故意”,但刻字者在事实上已经影响了国家的形象。中国有文明古国之称,文明古国要有文明的行为,而“到此一游”却是对文明古国的尖刻讽刺,是在祖国母亲的脸上抹黑。
2.从旅游业这个层面看
当今世界各国大都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因为旅游业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和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旅游业能够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输出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加深外国人对本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旅游业还能够促进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一个国家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一个国家的文物保护是不可分的。任何一件文物都是若干年保护下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文物会变得越来越“弱不禁风”,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特殊的呵护。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应该将文物的原貌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传给后人。如果我们在文物上“到此一游”,就会破坏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文物所蕴含的独特信息可能会被破坏甚至消失,它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甚至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想当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到此一烧”给中国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3.从个人这个层面看
假如没有人对上述刻字者的“到此一游”上传到网络,是不是对他就没有危害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件事如果没有被抖出来,“刻字者”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以后还会接着做,从而给人类的文化遗产带来灾难性的毁坏,环保意识、文物保护意识在他们的脑中也将荡然无存。而这些意识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发展。
“空游无依”微博发出后,网友一边倒地声讨“到此一游”人。这也让他一家感到非常不安,目前家长已不堪打扰,其母称自己快崩溃了,其本人也因为此事在家里哭了一天一夜,压力很大。这种情况也许对他未来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三、软硬兼施,措施得力
“到此一游”危害是深重的。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如何补牢,这是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此次的刻字者还是个孩子,我们要宽容他。宽容不是放纵,需要向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知道这种在文物上刻写的做法为什么错误,有什么危害,包括这次的“到此一游”已经产生了多么严重的影响。还要告诉孩子,人如何才能在历史上留名,达到“永垂不朽”,人的价值不是靠到处“到此一游”,而是靠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2.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
或许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表现优异,但如果我们教育的结果,只是培养了一些缺乏基本做人准则和文明素养的“残疾人”,那就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失败、是教育的悲哀。笔者认为国家在提出“科教兴国”的基础上,还应该提出“道德兴邦”,国家、社会、家庭、学校要进行联动的立体的教育,加强对公民道德修养的训练,提高公民的旅游素质、环境保护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
3.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规定:“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新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也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国家有关部门要严抓规范和实施,必要时可以修订法律,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增强违法者的“记忆”。
【关键词】文化惠民工程;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24-01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笔者就所从事的文化工作进行浅略的思考,提出一点看法。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昭阳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由区级文化事业单位和乡镇文体服务中心二级构成,全区现有财政拨款的文化事业单位3个(不含乡镇文化站)。有17个乡镇,3个办事处,均设有乡镇文化站。
二、昭阳区文化惠民工程的实践与特点
文化惠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和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是广泛的,服务内容是多元的,载体形式是多变的。文化惠民工程已涵盖送文化下乡(百场演出进百乡)、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呈现出普惠性、丰富性、传承性和夯实性四大特征。
1.普惠性。平等、开放的文化福利理念是对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定位。针对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实施“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文化惠民举措。
2.丰富性。面对人民群众多样、多层、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文化惠民工程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调整充实。不断扩大文化惠民工程的领域范围。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广场演出、猜谜、“九龙祈春、金牛贺岁”为主题的耍龙灯、千人健步走、拔河比赛及焰火燃放等元旦春节系列文体活动。
3.传承性。文化遗产是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在文物保护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昭阳优秀文化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民族的文化瑰宝。
4.夯实性。建设一批文体设施不仅是我区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阵地保证,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尤其是基层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不健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严重制约着文化服务功能的发挥。
2.文化经费紧缺,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缺乏资金保障。主要表现在: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中,由于都是以政府一次性投入为主的公益项目,没有设备更新、维护、运行经费、工作经费等后续配套资金的支撑,计算机和网络的维护、升级和更新、农家书屋新书的添置等都成了大问题。
3.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工作还有待加强。在文物的挖掘和保护方面,由于经费紧张和技术落后,面临发掘困难和后期无钱加以保护的矛盾。
4.各类专业人才断层。特别是乡镇文化站由于各种因素所进人员属非专业人员,缺乏文化技能,严重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
5.文化产业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市场竞争力差,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四、加快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建设的建议
1.坚定履行政府的文化责任。政府是文化惠民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力量。主要是从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规划、投入、管理、领导和制度等方面履行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让市民闲暇时有看书娱乐学习文化的地方。同时在城市规划中要保证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布局符合国家规定。积极争取中央、省和市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投资。要结合实际确定人均文化惠民活动补助经费标准,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购买优秀剧本、支持文艺队下乡演出、改善文化活动设施、培养文艺人才等工作。
2.统筹规划,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集约利用公共服务资源。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全体居民均等享有社会公共服务,必须强化政府统筹社会发展的职能,建立起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一是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打破地域限制,集约利用资源。以需求确定供给、以供给确定规划,对全区教科文卫体、公共安全、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促进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系统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成功能结构合理、地区分布均衡、高效便捷可及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入境旅游者增长136%,增长率居全国首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机会呈现在世界的面前,他们也将一路的见闻向世界真实地传播。
电视纪录片《日记》中的主人公凯蒂和摩基,带着摄像机和幽默感,面对缺氧的挑战,勇敢地踏上了通往的颠簸之旅。他们参观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寺庙和宫殿,遇到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嬉戏的喇嘛、能喝酒的藏族舞者和请他们品下午茶的友善的藏民。每一天都带给他们对新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他们脑子里存在的固有观念提出了挑战。他们迷惑了,也开始思考了,他们吃惊地发现,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开始转变了。
本文作者刘辉作为北京干部,从2004年开始到工作,刚刚结束工作回到北京,工作使他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看着纪录片中两位美国青年镜头中的,刘辉不由得再次翻开自己期间心中关于的日记,珍存的印象与凯蒂和摩基镜头中的影像相互叠映,通过两个“日记”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对话”,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今天的……
几个月前,我结束了的工作,已回到北京。但关于“”的一切依然梦魂牵绕。偶然间看到两位美国青年拍摄的《日记》,自己的思绪也随着他们的镜头回到了工作过三年的地方……
随着中国的开放,到旅行的人翻倍地增长。面对拉萨街头熙来攘往的人流,我最关心的是他们为什么选择作为旅行的目的地。
片中的美国青年凯蒂和摩基,面对自拍的镜头说出了各自选择的原因。凯蒂说,“6年来,我在美国每天的工作都是朝9晚6,感到自己似乎有点抑郁症。所以,我想让自己在大自然中放逐一下,而是我能去的最远的地方。”摩基说,“曾听说过关于的故事,有些神秘,每当人们谈起,总能看到那种梦幻般、深邃、愉悦的表情。”
是世界第三极,海拔之高,生态环境之严酷,民族文化沉淀之厚重,都使外界对产生了神秘之感。
作为干部,我之前在中国外文局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工作,对的了解并不比凯蒂和摩基多。看着画面中他们将生活用品准备得一应俱全,想起我启程之前,也觉得物品匮乏。但到了以后,我才发现这里什么生活用品部不缺。由于人口较少,城市规模小,有时候还会感到比大城市生活还要方便。像我这样去前不了解的人很多,即便在国内也非常普遍,这或许是受到时间和距离的影响。但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以及更多条航线的开通,时间、空间上的距离都已不是问题。
但凯蒂及她的朋友对的不了解依然让我有些意外,镜头中的凯蒂说:“在我办公的地方,可以与2000个人通电子邮件。我发了一封邮件,向大家咨询我去该带些什么、看些什么,可是,我没有收到一封来自去过的人的回复。”凯蒂没有得到多少有关去的特别建议,因为她周围没有多少人去过。凯蒂说,之前她对的了解许多都是来自国外的“运动”的宣传,再就是外国电影里的一些内容,但这些宣传有多少能真实地展现的日常生活,其实外国人心里也是有疑问的。
摩基直率地说:“原来我仅知道一点有关的政治状况,中国声称属于中国,而这种归属基于古代历史,但证据并不充分。他们实际上进入了并占领了。”
其实,外国人对产生偏激的看法,我一点都不奇怪,在期间接触的外国人,他们一开始大多持有这样的观点,那是基于他们对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不了解,因为他们之前从没有到过。
我个人认为,关于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一定要尊重历史。对于外国人所谓的“进入并占领的观点”,我们要好好学习历史,史学家要给予充分重视,如果能从学术角度予以驳斥那是再好不过的。因为关于这个观点的争论,比任何一方面的争论部具有长期性。
出发前,摩基也在镜头前说出了对文化的担忧,“中国的官方立场是保护文化,但是某些非官方的立场似乎是同化文化,或者使其融入中国文化,并且冲淡其原有的价值。所以我很关注,也很关心。”
看到这里,我越发关注整部片子的进程。他们的这种想法或许同样被很多外国人所关注。文化本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外国人习惯割裂来看?中国政府近几年斥巨资对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三大寺进行修缮保护工作,在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转经、跪拜的藏民,这都表现出中国政府对文化、宗教的尊重和保护的立场。我想,为什么当人民在奴隶制的沉重枷锁下饱受折磨时,没有人过问,如今进入崭新发展年代后,却成了问题的焦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众议员凯尔莎・瓦格娜在2007年到达后曾说:“美国人头脑中的中国形象比较单一僵化,对于中国文化多样性、民族宗教多元化并不知晓。因此,当看到独特的和民族文化时,无法将其与中国联系在一起,造成诸多误解。同时,美国部分政客出于政治目的,美国媒体基于市场效应对问题过度渲染,也造成了美国社会对问题较深的误解,要真正了解问题就必须有一个客观中立的态度,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一个真实的。”
随着凯蒂和摩基在行程的推进,他们渐渐地把问题集中在的现状上。他们的镜头中有神态祥和的喇嘛和街头玩耍的年轻藏民。在扎什伦布寺,喇嘛也很愿意与凯蒂和摩基交流,他们很欢迎西方游客来参观,这有助于让人们了解藏传佛教在依然强大。除此之外,我想这同样也是一种渴望与现代社会交流、融合,渴望生活发生改变的讯号。的开放让人们刮目相看,寺庙的喇嘛也不例外,他们不排斥现代生活元素,喇嘛在寺庙里打手机早已不是新鲜事了。凯蒂也没有想到的手机使用普及率之高,即使行驶在中部的路上手机会随时响起,在可以很方便地上网和家人联系。
的文化同样需要现代化元素的注入,这也是由人们生活的客观需要决定的。任何文化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只不过是身处不同位置的人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罢了。曾有记者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藏族朋友跟他说当自己离开故乡多年后有一种愿望,就是希望家乡的木屋还在。实际上这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如果你问问世代居住在村子里的人们时,他们的答案可能是相反的,因为他们对生活水平提高的向往更加强烈。我想无论何种立场和观点都不能脱离藏族人民的自身感受。
凯蒂听到内地的支援让产生变化时有一种复杂矛盾的心情,有些发展
不同于的文化,但却让人民生活方便了很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发展,物质生活同样需要发展,如果把发展民生和保护文化视作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体的话,我想任何国家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摩基在吃力地登上最早的建筑宫殿之一的雍布拉康后说:“当你把身体的极限推到极致时,你会发现你得到的回报是多么大。”在的日子里,凯蒂感觉很奇怪,一点都不想家。在的日子里我也很少想家,这里的确是一个可以给你惊喜的地方,或许是因为身边有太多的事物让你忘却一切。近年来嘉年华在中国备受欢迎,而美国人喜欢游中国的寺庙,我想这就是文化差异的相互吸引吧。还记得我去珠峰的经历,在强烈的高原反应下,我已经难以移动身体,但我始终认为那是我人生当中的一次重要旅行,毕竟能亲眼近距离观看珠峰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珠峰黄昏的瞬间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记。在的几年中,每次下乡我从不带眼镜、草帽,不涂防晒霜,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和的自然相融合。
来到,凯蒂对达赖也有了新的认识:“我在这儿学到了新的知识:藏传佛教有五个教派,而达赖喇嘛是黄教教派,只是五个教派中的一个。所以,有大量的藏族人可能对他的‘政治自由’主张并不感兴趣,这是在了解到的,与我在美国听到的不同观点。”
我感觉达赖的影响力在不断弱化,他在黄教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因为藏族人明白所谓的“政治自由”并不能止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达赖寻求所谓自治的目的是虚伪的,无非是想满足个人对权势的欲望,而置全体藏族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来到桑耶寺,摩基感到这里建筑非常吸引人。他在书上读到桑耶寺融合三种建筑风格。的确,正是由于桑耶寺引入了汉族、藏族以及尼泊尔的特色,它是我最喜欢的寺庙之一,除了主建筑之外,辅建筑特色也十分突出,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把汉族建筑的对称风格表现得尤为突出。
凯蒂和摩基认为登上布达拉宫,才是他们访问的最。
对于游客来说,到一定要游览布达拉宫。由于来藏游客的增加,文物保护部门为实行有效保护,对参观人数、路线都作了规定。而且有专业的导游为游客提供服务。和布宫内部的富丽堂皇相比,而农奴连最简陋的住处都没有。看到并了解这一切,才是完整的历史。是要达赖一个人的自治,还是要广大人民的自由与平等?我想每个人都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凯蒂和摩基访问了藏民格桑平措的家,摩基发现家里有一间屋子做佛教供奉使用。在,无论城市乡村,每个家庭无论面积大小都会没有一间经堂供奉神灵,可以看出藏传佛教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凯蒂注意到主人是位佛教徒,同时家中挂有的画像,赞叹发生的巨变。
凯蒂和摩基在拉萨访问了城市居民益西的家,他们感觉益西的公寓比乡村的房子小多了。这是2003年的录影,实际上,随着近几年政府安居工程的实施,无论是机关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农牧民都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独院的房子,有些类似于内地的经济适用房。益西非常赞美政府,讲述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提高。在的三年里,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青藏铁路通车、亚东口岸开放和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等大事都带动了的快速发展,我想几年后如有幸再来,那里的巨变一定会再给我带来惊奇。难怪有外国记者曾问:“还有多少年能赶上内地的发展水平?”
但摩基的第一反应是采访对象是政府的说客,因为采访是政府安排的,所以怀疑他们在变相说出政府的立场。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国记者都跟主人公一样产生这样的想法,尽管他们看到的情况是一片宽松、和谐的社会景象,他们依然怀疑是政府在左右人们的声音,事实上据我了解有很多采访对象是来这里的外国人自己选择的。之所以给他们的采访安排行程,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在较少的时间里了解得更多,如果他们漫无目标地访问根本无法了解那么多关于的东西。事实再次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政府的关心,没有的快速发展,也不会有今天的稳定,我们的外宣工作会更难开展。的发展让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处于主动地位。
我们并不希望每一位来过的外国人观点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只希望事实能让他们重新审视原本主观的观点。实际上这就是我们需要得到的结果。
七天的行程即将结束,凯蒂和摩基对也有了新的看法:“可以保留文化和生活方式,保持自己个性的东西,汇入中国主流并改进生活方式的同时,他们也能寻找到使这些东西产生活力的方式。”摩基:“我来的最大感受是我不再确信真的需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来之前觉得‘自由’是天经地义的。”
我感觉到这两位美国青年的思想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我想无论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其他国家,都不要将其政治化,否则就是给的发展制造障碍。自己的文化传统怎么会不珍惜,自治区政府始终重视的文化保护,而且在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意识,如果把变得和内地一样,它就不是一颗具有鲜明特色的明珠了,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多人关注它,失去了它的价值。
我想的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关键就是我们如何把细节处理得更好的问题。如果有机会见到凯蒂和摩基,我想和他们交流一下来前后对观念有了如何的改变。
我不是旅游爱好者,但看到凯蒂和摩基有了自己关于的观点,不由得让我也想去国外旅行,去了解一下那里的人们如何看待,并向没有到过的朋友发出邀请,让他们到看一看。
(《日记》由五洲传播中心提供,该片曾获美国奥罗拉金像奖之“最佳纪录金像奖”,并在美国多家电视台播放。本文作者系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经理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