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文

健康管理师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管理师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管理师的知识

第1篇: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 支气管炎;护理;中医护理;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96-02

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迁延反复。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可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随着环境的恶化,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1]。我院分析了在支气管炎护理工作中采用中医健康护理措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有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胸闷等临床表现。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肺结核、尘肺、支气管扩张、未成年人、妊娠期女性、文盲、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护理干预者。

根据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9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8.84±7.46)岁;体重45-85kg,平均体重(64.57±5.96)kg;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15±1.56)年;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4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例、大专7例、高中14例、初中10例、小学3例。

实验组40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9.19±7.32)岁;体重46-84kg,平均体重(64.35±5.82)kg;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54±1.63)年;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6例、大专6例、高中15例、初中11例、小学2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中医健康护理。

首先做好情志护理,告知患者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中医学理论认为“悲则气消”,悲观情绪可耗伤肺气,使肺失宣降,不利于疾病康复[2]。

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普及中医养生知识,使患者认识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选择空气清新的场地,吸收自然界之清气,避免烟雾、有害气体、粉尘等的吸入。选择骑脚踏车、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气功等运动形式,运动时注意控制心率和呼吸频率[3]。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忌食鱼、虾、蟹、辛辣、生冷食物,多饮水以利于痰液稀释而咳出。有吸烟史者应嘱其戒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食疗指导,伴有喉痛干咳者取柿霜6钱,温水化服;咳嗽痰喘较甚者取栗叶1两,加冰糖同煮,取汁服用;咯血者取丝瓜叶榨汁频服;痰热较甚者取川贝3g与雪梨1个同蒸服[4]。

对比观察护理干预1周后的效果。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判断患者焦虑程度。SAS量表包括20项内容,每项采用四级评分法。将各项得分相加后得到总粗分,乘以系数1.25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以SAS标准分50分为临界值,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为(10.58±1.82)d,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为(45.75±8.65)分,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 论

中医学理论将支气管炎归纳于“咳嗽”、“痰饮”、“喘证”、“肺胀”之范畴,与久病正气虚弱、痰浊、水饮、瘀血相互作用有关,加之外感风寒之邪而诱发。

中医健康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摒除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同时做到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对支气管的刺激,尽量避免可能引起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诱因。加强中医辨证,提供饮食治疗指导。食疗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兼有饮食和药物的特性,既能发挥治病之效,又可免去服药之苦,患者易接受。烹饪过程应易掌握,可操作性强。

本研究中联合中医健康护理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者,提示中医健康护理可辅助药物发挥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中医健康护理的患者VAS评分明显小于常规护理者,提示中医健康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对其预后有益。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支气管炎护理工作中采用中医健康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提高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梁卫珍,钟卓丹,王维亮.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中医辨证护理体会[J].新中医,2012,44(12):194-195.

[2] 胡燕玲.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护理[J].工企医刊,2009,22(6):61-62.

第2篇: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HSE管理系统;石油企业;职业健康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034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2

0 引 言

石油工业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无论在工艺技术,还是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面,都已经更加成熟、更具有系统性。但是,由于石油行业具有高风险特征,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是一项永远不能放松、永无止境的工作,必须持续抓、持续严,才能为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胜利油田、大庆油田。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有关HSE管理系统在石油行业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有理论,采用规范研究法进行理论分析。

1.2.2 专家访谈法

笔者对石油企业内工作8年以上的7位专家以及13位专门负责HSE部门的管理者进行了访问,对HSE管理系统在石油企业中的实施情况、出现的问题等现状进行调研。

1.2.3 经验总结法

笔者对国内HSE管理系统应用研究进行分析概括,并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本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拟从中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吸取前人的研究结果展开本次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传统的“经验型”安全模式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企业到员工,也逐步将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相关要求越来越严,经费投入越来越多,并且很多油田企业在传统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更加完善、细化,一再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则。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安全生产、绿色环保等理念一直得不到重视,所以导致有些石油企业的工作还是治标不治本,过于形式化,严重缺乏安全技术管理人才,安全工作有法不依,不按程序办事。有些职工,甚至领导干部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在管理意识程度上还是以经济效益为重;对于安全环保、事故治理和预防措施等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大量的部门对于事故的处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中国石油企业都未能够意识到HSE管理的重要性,对HSE管理系统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而且石油企业对HSE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理念和要求,从而导致HSE管理停留在静态研究上,普遍缺乏HSE管理意向。

2.2 HSE管理系统体系建设形式化,与实际执行效果不符

与国外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相比,国内HSE管理系统研究工作开展比较晚,而且研究不够深入。虽然我国大部分石油企业基本上引入了HSE管理系统,并且意识到其对石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HSE管理实践中并未对HSE管理文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利用,从而导致实际管理情况与HSE管理理论存在较大的出入,甚至还有一些石油企业高呼“HSE管理”,却仍然在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部分石油企业为了取得一些保障或者应付上级的监督才构建HSE体系,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而已,没有真正地付诸于实际。同时,部分HSE管理系统的制定未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导致其缺乏一定的实际意义,基本上沦落为形式化、表面化。为了更好地发挥HSE管理系统的作用,就需要石油企业经常组织员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HSE管理相关文件进行集中、快速的编写。然而一些石油企业的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水平不一、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更好地联系实际,经常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致使编制的文件与实际情况存在比较多的偏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无法按照编制的HSE管理文件进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3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不完善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员工的职业健康程度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而我国大部分石油企业无法对员工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基本上把一线施工人员和上级管理者分开管理,未把“员工生命第一”“安全第一”放在HSE管理的首要位置。每年对一线职工开展的体检基本上都是走走形式而已,检查内容一般是身高、视力、血压等常规检查,未根据职工的工作特点为其开展有害气体、放射源、化学剂污染等针对性较强的检查,例如:胸部X光检查、胃肠检查等基本上没有做。而职工本人由于个人文化原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病因自然生成的病还是慢性职业病,员工本身忽略自身健康。另外,健康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管理混乱,有的石油企业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都由一个部门管理,并且在员工教育培训、一线实操等方面常出现无专人负责的情况。目前,大部分石油企业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导致石油企业的HSE管理负责部门与其他部门联系不够密切,各部门未重视职责的界定和划分,而且HSE管理也未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其他部门,导致HSE管理系统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国内一部分石油企业很少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劳动保护条件通常较差,自然无法将心思放在制定程序文件、相关制度条例上,不能将平时的管理与员工健康保护工作区别开来。

3 对石油企业HSE管理系统中职业健康管理的建议

3.1 建立完善HSE管理系统体系,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HSE管理系统是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工作,需要技术、设备与物资供应、消防保卫等互相配合、协调。针HSE管理系统体系建设形式化,与实际执行效果不符的情况,HSE管理部门要加大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宣传力度,界定并明确岗位的HSE职责是HSE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中HSE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相关人员的角色应该有清晰的定义。

3.2 增强领导意识,为HSE管理系统的实施提供领导保证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加强认识与管理创新是推行HSE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要建立、实施HES管理体系,需要大量的入力、物力和财力,没有高层管理者的决心和承诺,就无法建立HSE管理系统体系和实施HSE管理系统的工作。

3.3 注重员工健康,努力提升企业队伍形象

有关调查显示,多数企业虽然为员工提供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但是并未对检查结果进行有效的后续跟踪。部分石油企业工作人员对于体检报告中的一些医学术语不太了解,根本不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好是坏。因此,石油企业需要进一步明确职业病防范规范和标准,对已有的职业病诊断制度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积极为员工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工作,以更好地提高员工的防护技能和意识;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如果发现员工有职业病,则需要按照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治疗,以保证职业病人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治疗。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释义(Q/SY 1002.1-2007)[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2]董国永,刘景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HSE 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3).

[3]陈伟生.HSE管理体系在油田企业实施现状中的分析[J].安全,2010(10).

[4]李津,陈彦玲.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HSE管理体系[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2(2).

[5]刘斌.中海壳牌海南石化项目建设HSE管理实践[J].石油化工建设,2007(2).

第3篇: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 高职 能力探析

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必须针对高职院校心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提升高职院校心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主要对现今我国高职心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教学专业标准,以此来提升高职心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1]

一、高职心理教师存在的问题

1.心理教学专业标准缺乏实践性

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我国的中小学以及中职教师的教学专业标准都已经出台,而且很多院校都开始了对于高职教师教学专业标准的开发。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因此还没有相对完整的专业标准。相关学者提出,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标准的制定,仅仅是依靠一些理论性的原则,缺乏实践性,同时也没有对各个学科进行全面的分科研究。所以在研究时十分困难,没有目标。另外,对于教师教学标准的制定,必须要能够依照实际情况,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来制定。然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心理教学而言,其专业标准的制定一定要能够以高职院校的教育性以及职业性为主要核心基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教师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二者结合,从而来提升高职心理教师的心理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标准的内容不具备阶段性,在国外的很多国家,对于教师教学标准的制定都是基于教师自身的能力而定,会根据不同的教师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标准,从最初的阶段一直到最后的成熟阶段。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教师教学标准的制定缺乏相应的阶段性,并且其内容主要是停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局部,没有在整体上进行思考,最终导致制定的标准缺乏阶段性。教师教学标准缺乏职业性是我国现今主要存在的问题,在国外很多国家,对于教师教学标准的开发有很多方式,并且主要是利用一些方式对各个专业的教师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出适应其教学的标准。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却没有进行全面的审查了解,对各个专业教师的教学特点没有一个完整的头绪,最终导致了制定的教学标准不适合一些专业的教学,尤其是对于心理学这门十分复杂高深的学科,必须要有其专业的教学标准,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现今我国高职院校在这一点上,具有很大的缺乏性。[2]

2.高职心理教师培训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其心理健康教学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心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加大。现今各大高职院校都加强了对心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但是这种培训仅仅是重知识、轻态度。首先,在进行培训时,仅仅是注重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培训,从而忽视了对于心理教师教学个性化以及价值观的培训,最终导致了高职心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并且,有些培训虽然起到了效果,但是仅仅是表面性的、暂时性的培训。其次,高职院校在进行培训时,仅仅是注重共性培训,缺乏个性化的培训,各大高职院校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根据相应的课程内容,来实行统一培训,没有注重教师的个性发展,没有针对各个教师具体的指导方案,导致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没有得到挖掘,教学方式十分单一,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最后,各大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缺乏了相应的系统性以及连续性。高职院校没有对培训进行完整的组织,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最终导致了培训持续性很短,心理教师的工作能力没有很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很低。

3.心理教师教学中缺乏相应的生动性

现今,对于一些心理教师而言,在日常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心理是一门十分复杂并且博大精深的科目,主要是对人们的心理进行研究分析,但是对于现今的高职心理教师而言,在教科时,十分的单调枯燥,无法提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最终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教师无法经常性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了解学生心中对学习的看法,这样会导致教师无法设计出适应学生们的教学方案以及计划。同时日常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少,导致了学生对教师态度的冷淡,在心理上反对心理学科。高职心理教师在进行教课时,没有利用相关的多媒体设施,无法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无法提高,教学效率低。

二、增强高职心理教师教育能力的措施

1.制定合理的心理教师的教学标准

高职院校必须要制定合理的心理教学标准,一定要以学生的个人心理发展以及教师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基础,在追求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心理学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要能够根据心理学的教学特色,对高职心理学教师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心理学教学标准。对于教学标准的制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计阶段,追求个性发展,以心理健康为基础,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教学与考核形式,利用团队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并且要进行阶段性过程考核;师资力量,加强心理教师能力的培养,引进校外专业的心理学家,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学,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另外,对于高职心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制定,必须要能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情怀三个方面着手,根据心理教学的职业性、发展性以及差异性等特点,进行全面周全的考虑,从而促进高职心理教学制度的改革,使教学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从专业知识方面来讲,主要是与心理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并且这些知识能够与课外相互联系,掌握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必须要能够掌握心理沟通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应的技巧,同时也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对于专业技能来说,主要是对于一些教学活动的管理,以及相应教学设计的策划,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中,必须要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注重整体,尊重个体,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中,也需要设置一些比较温馨的环境,健康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师的专业情怀主要是指高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自身的人格素养,以及自身的职业道德等,心理学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教导。

2.高职院校加强对心理学教师的培训

各大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心理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首先,必须要做好培训需求的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其状况是否真正满足标准,同时也要以心理学的教学目标为主要基础,根据不同的现象进行不同培训计划的制定。其次,高职院校必须要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不同,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师设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挖掘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从而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然后,各大高职院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培训方式影响培训结果,因此必须要根据不同素质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实践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来增强培训的效果。最后,高职院校要加强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组织一些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培训的质量,使心理教师的能力不断提高,对心理知识的印象逐渐加深,并且可以引导教师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改正,同时教师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职业兴趣,增强自身的信心,增强自身教学的质量。

3.心理教师要能够丰富自己的课堂

高职心理教师在进行教课时,必须要能够利用相关的多媒体设施,来增强自身教课的丰富多彩性,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心理学科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事例来为学生讲解心理问题,并且,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从而来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课下,教师要经常性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心中所想,从而针对学生的想法,制定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并且经常性的与学生沟通,可以有效的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以及尊敬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喜欢上心理学科,教师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结语:

高职院校要加强心理学教师教育能力的培训,并且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标准,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核心。科学合理的教学标准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高职心理学教师的胜任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银.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熊建辉.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基于国际案例的视角[D].博士论文,2010.

第4篇: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城市妇女;乳腺疾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据研究报道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为达到对乳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通过对过去500例来我院体检并已给予乳腺癌及乳腺自检知识、行为健康宣教的健康女性进行量表调查随访回顾性研究,来评价关于乳腺癌及乳腺自检相关知识、行为、需求宣教的效果。建立一个有效系统的健康宣教模式,掌握常见乳腺疾病自我监测方法,建立健康女性乳腺癌及自检知识、行为宣教模式,完善乳腺疾病健康管理措施探讨开展预防乳腺疾病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城市妇女对开展乳腺疾病筛要性的认识及对乳腺疾病普查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卫生知识水平,使乳腺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过去500例来我院体检并已给予关于乳腺癌及乳腺自检知识、行为健康宣教的健康女性

1.2方法

1.2.1宣传资料的编写和调查表格的设计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城乡分布、经济状况;乳腺癌危险因素评估:月经史、生育史、哺乳史、既往乳腺病史、乳腺癌家族史、激素治疗史和长期暴露于放射线下;乳腺自检相关知识、乳腺癌知识知晓度、个人饮食生活习惯、信念行为方式、健康教育需求,通过健康讲座、建立健康宣教博客、建立QQ交流群、发放健康处方及健康宣传册、定期短信等方式,设计适于填写的关于乳腺疾病知识、日常保健的常识、常见的错误认识等内容的调查问卷。

1.2.2调查员、授课人员为我院乳腺科专科医生。

1.2.3宣传形式及教育效果的评估课前将统一调查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并仔细解释,被调查者填写好后回收调查表,由专科医生根据调查结果及授课计划,开展乳腺疾病相关知识专题讲座、乳腺自查手法示范、一对一解释、答疑和咨询。1~2年后干预人群用同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μ2检验。

2结果

2013.03.01~2014.03.01期间,对来我院体检已给予健康教育干预的500名女性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89份,有效问答率为99.1%。本调查组中的489例妇女在干预后参加乳腺疾病普查率100%,发现患有乳腺疾病者356例,其中乳腺囊性增生305例,乳腺囊肿5例,纤维瘤5例,溢液38例,可疑癌3例。

2.1干预前后两组乳腺疾病知识水平比较将干预前后两组的总知识得分按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进行分层统计。干预后知识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上升,两组总知识得分值比较差异显著。见表1。

2.2干预前后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明显上升,总知识得分值比较差异显著

2.3干预前后乳腺疾病相关态度变化比较干预后在每个月自我检查乳腺、无不适不用检查、高危妇女定期体检、应遵医嘱复查等比例干预后效果显著。见表3。

3讨论

城市妇女乳腺疾病相关知识不足,乳腺癌知识的整体普及率低,不同地区之间的水平相差悬殊。乳腺增生的患者占到体检女性的70%~90%[1]健康教育前通过对乳腺癌38个基本知识和5个乳腺自我检查知识调查发现,有54.6%的女性平常不做乳腺自我检查,有59.6%的女性了解一些乳腺的自检知识,46.7%的女性听说过乳腺自检,还有5.40%的女性对乳腺自检知识一无所知。但她们普遍认为值得有必要系统学习和培训指导。城市妇女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9.4%,知识接受能力较强,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只有62.2%女性对乳腺自检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在干预后效果显著(P

乳腺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意义重大。而乳腺疾病普查,乳腺肿瘤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妇女定期进行正确的乳腺自我检查方法是要做到"三早"的先决条件,加强健康宣教、建立广泛的宣教途径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或早期发现乳腺癌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开展适合于中国城市的乳腺健康教育方式,建立广泛的健康宣教途径,完善乳腺疾病健康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第5篇: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支气管炎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表现,有并发肺心病及肺气肿的可能。本次研究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53.8±1.6)岁;慢性支气管炎患病时间1-14年,平均患病时间(5.3±0.6)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53.6±1.7)岁;慢性支气管炎患病时间1-13年,平均患病时间(5.2±0.7)年。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① 患者有明确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② 患者支气管炎患病时间在15年以内;③ 支气管炎本次发病时间在一个星期以内;④ 患者能够严格遵照医嘱接受治疗;⑤ 患者年龄在30-85岁之间;⑥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⑦ 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 患者没有明确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② 患者支气管炎患病时间在15年以上;③ 支气管炎本次发病时间在一个星期以上;④ 患者不能够严格遵照医嘱接受治疗;⑤ 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或在85岁以上;⑥ 合并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⑦ 患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4 方法

采用常规支气管炎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 心理健康指导;② 疾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③ 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训练;④ 嘱咐患者坚决戒烟酒;⑤ 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指导;⑥ 全面的出院指导[1]。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支气管炎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慢性支气管炎病情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咳嗽、喘息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呼吸系统功能指标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有效:咳嗽、喘息等症状表现明显减轻,呼吸系统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无效:咳嗽、喘息等症状表现没有减轻,呼吸系统功能指标水平仍然存在严重异常[2]。

1.7 数据处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

2 结果

2.1 慢性支气管炎病情治疗效果

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病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44 12(27.3) 19(43.2) 13(29.5) 31(70.5)

观察组 44 17(38.6) 23(52.3) 4(9.1) 40(90.9)

P值

2.2 支气管炎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中36例对支气管炎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观察组患者中43例对支气管炎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2.3 临床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计划共计实施(14.72±3.55)d,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计划共计实施(10.82±2.63)d,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对患者的劳动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疾病,患者通常需要多次住院治疗,使其经济负担明显增加,使生活质量显著降低。通过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使病情治疗后再次复发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对广大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疾病复发的可能性降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该积极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方案实施健康教育[3]。

参考文献

[1] 朱珑,陈桂云.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与体会[J].黑龙江护理杂志,2010,6(2):55.

第6篇: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0-0041-04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因其患病率高,并发症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第3位疾病[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于2007-2008年,对我国部分大城市≥20岁人群中调查显示,糖尿病平均患病率为9.70%,糖尿病前期状态患病率为15.50%[2]。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7年起对辖区内糖尿病开展了阶梯式防治管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11年康健街道社区居民为对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管理的糖尿病高危人群466人为第二阶梯对象、糖调节异常(IGR)181人为第三阶梯对象、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 693人为第四阶梯对象,另外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两个居委会非糖尿病居民3588人为第一阶梯对象。

1.2 方法

1.2.1 组织架构

由区疾控中心督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街道居委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以居委会划片,由8名公卫医生、12名全科医生、1名上级医院专家组成管理团队。

1.2.2 阶梯管理内容

自2007年开始,将糖尿病的防治与管理集于一体,根据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阶段,对不同对象进行连续、长期和全面的阶梯式管理(表1)。

1.3 评估指标

建卡率=实际建卡的糖尿病病人数/应建卡的糖尿病病人数×100.00%

管理率=建卡管理人数/建卡糖尿病病人总人数×100.00%

规范管理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并接受规范管理人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并就诊的糖尿病病人人数×100.00%

控制率=(理想人数+一般人数)/规范管理人数×100.00%

2 结果

2.1 阶梯式防治管理实施前后管理对象数量变化

在糖尿病阶梯式管理模式下,辖区管理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数、糖调节异常(IGR)人群数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由385人上升到1 693人,建卡率由2007年的9.00%上升到2011年的32.93% (表2)。

2.2 阶梯式防治管理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变化

辖区内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值从2007年的7.03 mmol/L下降到2011年的6.92 mmol/L,平均随机血糖值从9.13 mmol/L下降到8.58 mmol/L(表3)。

2.3 阶梯式防治管理前后各项评估指标的变化

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糖尿病患者385人,2011年管理糖尿病患者1 693人。规范管理率从2007年的77.40%增加到2011年的93.92%,血糖控制率从2007年的63.09%增加到2011年的65.03%。

3 讨论

3.1 社区糖尿病阶梯式防治管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开展社区糖尿病阶梯式防治与管理,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辖区内居民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进行干预,为居民提供方便、有效、适宜的糖尿病防治知识与技术。

3.1.1 糖尿病疾病的性质决定其社区防治的不可或缺性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所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在糖尿病中>90%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3]。WTO已将糖尿病归为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非药物干预治疗可使糖尿病的危险性下降20.00%~50.00%[4]。目前,二、三级医院单纯的临床治疗只能从药物方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而对于广大的居民和隐匿其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及糖耐量异常者的发现和干预都显得力不从心,不仅如此,回归社区的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监测也需要社区管理的参与。由此可见,社区糖尿病阶梯式防治与管理契合了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各个层面,正是对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有力补充。

3.1.2 糖尿病患者的需求日益加大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达9 240万,患病率为9.70%;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0%,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治疗和教育。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上海市糖尿病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引导居民识别并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如何在糖尿病发生前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如何减少糖耐量异常者糖尿病的发生都是社区医院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

3.1.3 满足社区医院“健康守门人”的职能要求

我国正经历着从传染性疾病猖獗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的过程,但遗憾的是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以控制慢性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提前到来,故而所面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是非常艰巨的。同时,人口老龄化使得形势更为严峻。不同于外国老龄化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来的,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快,而且经济不发达,使我国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更趋明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面对广大的居民,掌握着社区居民第一手的健康资料,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堡垒,也符合其“健康守门人”的职责要求。

第7篇: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文

资料与方法

2009~2010年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7例,排除并存内科严重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立体”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56~84岁;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57~81岁。两组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疾病、麻醉及手术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两组均由责任护士做康复训练指导,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和注意事项[2]。其中,两组中护士所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基本相同。观察组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制订和实施康复训练计划,4方各司其职;对照组则由护士独自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医生、患者和家属不参与。

观察组实施方法:⑴评估阶段:首先,患者入院后,由护士负责告知患者和家属是否自愿参加观察组训练,以取得配合;其次,由护士先评估患者的认知和需求情况,并将收集到的资料与患者、医生进行核实[3];最后,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讨论,详细评估患者的需求,确定其现有和潜在的康复训练问题、护理目标和措施[4]。⑵计划阶段:首先,把上述评估内容制订成立体康复卡,包括4部分:①患者基本情况表;②健康指导参与人员基本情况表;③健康指导综合意见表;④患者反馈意见表。其次,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随着患者康复情况的变化,相应调整康复训练内容,并由护士做好记录。⑶实施阶段:①由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做示范讲解,医生查房时为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讲解训练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让患者和家属讨论发言,由护士记录在立体康复卡上。②由护士向患者做康复示范,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锻炼程序,并评价效果。③由患者和家属具体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及时向护士和医生做出反馈,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观察组评价标准及方法:⑴根据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知晓率进行评价:根据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①优:患者能复述85%以上的康复训练内容,能完整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②良:患者能复述50%~85%的康复训练内容,不能完整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③差:患者能复述不足50%的康复训练内容,不能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⑵根据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该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关节脱位、栓塞、关节僵硬、便秘等[5],分为有和无两方面。⑶根据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根据行风办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共13项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结果

数据处理,主要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进行X2检验。

两组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比较,见表1~3。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总例数有无对照组232(8.7)1(91.3)观察组24024(100.0)注:两组比较,P<0.05。

讨论

从实验可以看出4点:①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4.10天,而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6.95天,这表明对住院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立体”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②观察组对康复训练内容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有力地调动了患者康复积极因素;③观察组无1例并发症,说明立体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坚持完成康复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④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立体健康教育模式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人性关怀,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立体”健康教育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是十分有效的。它实现了医患互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俊.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2章秀峰.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1:68.

3李秀英,王德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28.

第8篇: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对幼儿教师、家长各60名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的结果显示,幼儿心理健康特征主要体现在性格、个人行为及能力、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情绪、道德品质五个方面,其心理健康观具有模糊性、经验性、主观性等特点,并不同程度表现出重外轻内、重适应轻发展的倾向。幼儿教师的判断相对准确、理性,家长更实用与功利。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彼此角色地位、自身经历及认知水平影响他们心理健康观的构建。

一、引言

心理健康观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形成的对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根据认知内隐理论,心理健康观作为一种内在、稳定性的主体认识,影响着教育者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态度和实施策略。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幼儿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m实践中,尽管他们已经意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仍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对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缺乏准确的把握,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者—幼儿教师、家长的访谈,了解她们对幼儿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看法,为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为尽可能客观地了解幼儿教师、家长心理健康观的真实情况,确保本研究的普遍性与代表性,在重庆主城区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中选择幼儿教师与家长各60名进行访谈。所选对象尽量考虑不同的学历层次、年龄与性别(受职业特征的影响,教师皆为女性)。访谈目的主要是从他们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因素及维护等相关问题的描述,分析其内隐的心理健康观。访谈过程皆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围绕事先编制的访谈提纲,采用个别访谈形式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考虑到家长的实际情况.对家长的访谈中增加了团体访谈和电话访谈两种形式。为避免受访人员对访谈内容进行刻意准备,影响结果的真实性,事先都未告知访谈主题。访谈中,为更好与访谈对象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取得她们同意的基础上,皆对谈话进行录音,为及时抓住访谈者的思路并进行有效的追间,做了详细的访谈笔记。最后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及类属分析。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教师、家长反映的幼儿心理健康特征是多方面的。如表1,2,我们将幼儿教师、家长列举的幼儿心理健康特征归类整理分成五大类30个子项,按提及频次排序,并将同类目所有特征的频次累加计算出总频次和百分比。显示,教师描述的幼儿心理健康特征按总频次排序依次为性格、个人行为及能力、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情绪、道德品质,家长描述的幼儿心理健康特征按总频次排序依次为性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个人行为及能力、道德品质、情绪。教师提及的30个特征中频次前十位依次是:活泼开朗、善于表达、善于交往、习惯好、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积极的状态、行为一致、听话懂事、主动。家长提及的30个特征中频次前十位依次是:善于交往、合群、活泼开朗、习惯好、好表现、承受挫折、讲道理、无不良行为、独立、适应环境。表明,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皆对性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个人行为及能力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认同。

(一)关于幼儿心理健康基本问题的认识

教师、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幼)L的重要性,但仅看到心理健康对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学习水平与能力提高及未来成功的影响,未认识心理健康是幼儿个人幸福的源泉,充分发展的保证,体现生存性原则。访谈中皆反映出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担忧,认为相当部分幼儿或多或少地存在有心理健康问题,但同时也承认“孩子小,多关心他吃得怎样,长得怎样,有没有生病”,他们更关心幼儿身体健康,身心并重的健康观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在追问“您与教师(或家长)交流时,一般希望了解(告知)幼儿在园的哪些表现?”时,她们的回答惊人相似:“是否回答问题,答对没有”、“上课有没有专心、老师讲了些什么,记住了吗”、(学习方面)“听老师的话吗?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和小朋友打架”、(行为方面)“有没有生病,吃得好不好”,(身体方面)表明,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主动关注不够,其心理健康的显观念与隐观念存在差异。

(二)对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

1.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存在相同

第一,都将智力和动作方面的缺陷归属到心理健康范畴之外。未认识到智力、动作发展正常是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标志,认为“这属于智力方面的问题,反映一个人聪明与否”,表现出认识上的片面性。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幼儿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智力障碍常常会导致感知觉和记忆异常、思维水平低下和心理紊乱,从而影响幼儿正常生活。幼儿期是动作迅速发展的时期,动作发展与脑的形态及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幼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第二,性格成为判断幼儿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心理特征,它表现在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而成为容易看到的心理健康的要标志。但一方面在描述中体现出相当多个性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认为“这是个性问题,与心理健康关系不大”。究竟个性是否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不确定。在他们的语境中,“个性”等同于“性格”,经常混用,显示出心理健康相关认识的模糊性。另外,“开朗”作为他们提及最为频繁的词汇,成为良好性格的标志。

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成为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教师与家长一致认为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并特别重视交往的作用。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交往是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幼儿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但良好的交往不仅有利于社会适应,更是幼儿自身的需要,对幼儿的个体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需要在交往中认识自我并获得快乐。在我国“和为贵”与“集体主义”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将对外的适应看作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的总纲,无论是个性、情感还是行为都只有在良好的适应中才谈得上是健康还是不健康,忽视幼儿个体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

第四,重视外显的行为、能力特征和道德品质。幼儿教师与家长较注重外显、违反纪律、背离成人要求的行为表现,如“懂事”、“乖巧”、“听话”、“习惯、常规”、“不搞破坏”等。对幼儿的逆反、对抗行为普遍呈否定态度,多夸大幼儿多动行为,认识不到乖巧、听话的背后可能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教育中过多强调适应、限制、服从、容忍,导致幼儿对情感的压抑、对他人的依赖,对环境的敏感,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另外,教师和家长把道德品质如“诚实”、“礼貌”、“谦虚”、“不自私”以及生活常规方面的要求当作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认为“纯粹心理不健康的问题较少,更多是品德问题”。对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含混不清使她们误把心理健康问题当作道德品质问题来解决,或拘泥于某些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而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的真正内容。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后者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规范在人身上的体现,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严格来讲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可能与我国“德教为先”的传统教育观有关。

2.教师与家长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特征描述的差异

从访谈结果来看,家长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特征依次为:性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个人行为及能力,情绪排在最后。表明家长对幼儿情绪变化关注较少,认为“只要幼儿不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就不会有情绪问题。有的只注意到幼儿高兴、哭、害怕等情绪的表层问题,而对情绪背后幼儿的动机、精神需要等深层次的问题关注不够,即使知道,也只不过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比较而言,教师较关注幼儿情绪,“鼓励幼儿敢于表达,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积极为幼儿创造表达情绪的机会。情绪是个体关注满足系统的表现,我们应积极关注隐藏于幼儿情绪背后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家长则更关注幼儿学习方面的特征,常用幼儿的学习表现进行举证,认为心理健康的幼儿“爱学习,能力强,能克服学习的困难,有表现欲”。以学习上的表现论心理健康与否,暴露出家长在心理健康标准把握上的偏差。可见,受我国“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和现代应试、竞争压力的影响,家长的心理健康观较为实用和功利,多关注子女的学习和能力发展,以获取成功而不是追求幸福作为儿童教育的价值。 (三)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心理不健康特征的认识

教师、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判断标准不统一,他们往往站在个人之外,凭自己的感性经验、主观好恶和生活经历来判断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而不是从幼儿固有的心理机能的各方面着眼于幼儿的需要、情绪和感受,去区分心理健康与否,体现出经验性、主观性、表面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另外,他们偏重与同年龄幼儿比较,哪些“异常的、与多数人不一样的”、很“严重、明显”的特征才视为不健康,显示多以医学症状和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为依据判断。有的认为幼儿的心理问题是发展中的自然现象,或认为自己不具备判别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心理医生才能判断”,对此经常不敢判定甚至不予理会,对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常简单判定为“习惯不好”。反映出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缺乏影响了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但相比于教师,家长更缺乏判断能力。

(四)教师和家长对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因素的认识

教师和家长对遗传及神经类型等生物因素有初浅的认识,把它们统称为“先天因素”。对幼儿自身的动机、需要、认知风格、自我意识、早期经验等心理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认识较少。对影响因素的把握上,重视与幼儿有直接影响的外在原因,忽视内在原因及作用机制。这方面,受到专门教育的幼儿教师所拥有的心理学知识并未体现出应有的优势。

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社会环境因素。对此,教师多关注自身的教育行为、态度、性格对幼儿的影响,而对同伴关系、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安排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重视不够。与师生关系相比,同伴关系因其更自由、更平等,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如果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小学化、成人化,教育活动中高控制、高要求,过于强调秩序常规,都会给幼儿带来较大的紧张与压力,使幼儿缺乏安全感和成就感,影响其心理健康。教师须重新审视同伴关系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价值。家长则多谈到教师个性、行为、品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认为教师要有“爱心”、“公平”、“耐心、善解人意、道德品质好,这比教师的学历更重要”。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道德色彩,他不仅需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儿童,还需要通过自身的人格、品质和道德力量以及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儿童。因此,家长往往将教师的职业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并以此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和必有之义.更多地看到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于家庭,家长多谈到母亲性格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尽管许多家长知道,体罚对幼儿心理健康不利,但实际中,打骂孩子的现象常有发生。部分家长意识到亲子交流太少、父亲作用的缺失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当问及“您认为家长和教师相比,谁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时,家长多强调教师的作用,认为“关键在教师,家长起辅助”、“家长没有时间”。表明,在心理健康维护方面家长过于依赖幼儿园,未看到自己在儿童心理健康中不可代替的作用和职责。正如有些社会调查中反映的那样,在儿童成长的各种因素中,父母的作用常常是首要和关键的。家长应深刻认识到融洽的亲子关系和愉快的家庭氛围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价值,不轻易让出对子女的教育权利。

(五)不同教师、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看法比较

比较而言,学历高的教师在反映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时,涉及心理的层面较多。关注到“压抑”、“渲泻”、“紧张”等问题,认为“压力”是引起幼儿心理不健康的直接原因,显示出高学历教师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和较全面的心理学知识。年轻教师处于成长发展期,倾向于从自我发展的角度积极地看待心理健康,多用“独立”、“主动”、“自由”、“好奇”等字眼表述心理健康特征,具有人本的观点。年长教师的心理健康观还比较陈旧,未能较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但是,私立、企业幼儿园中年轻教师的这种反映并不明显,可能跟这类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学习机会少,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有关。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敏锐度较低,可能是该阶段教师正处于人职及技能形成阶段,对日常工作的应付影响了她们对该问题的关注。教龄在5-10年的教师在与笔者的交流中显得“积极”,注重于幼儿的“体验”、“表达”、“个性”,更愿意对幼儿进行判别,但有时显得轻率。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对幼儿判断更谨慎,更善于用辨证发展眼光看待幼儿的心理发展。

学历、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长重视幼儿内在的心理品质,如“创造性”、“压力”,强调“自由”、“积极”和“发展’,以及更多的“交流”,重视幼儿情感的“愉悦”、“安全感”。而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长则更强调“适应”的重要性,如“听话”、“行为习惯好”、“合群”,“被人接纳”等,多以学习及行为习惯代替孩子的心理评价,可能跟这类家长所承受的社会生存压力较大有关。他们希望幼儿从小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能在现实中维持一种有效的生存状态,学历、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长由于有更安全的经济保障,有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关注孩子的人格与心理品质。

第9篇:健康管理师的知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214-1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不良习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眼科疾病呈上升趋势,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有了新的要求和特点。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流量大、更新快。而眼科门诊治疗室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门诊医生对眼病患者的辅和诊断性治疗。因此应用现代护理观念正确及时地做好眼科门诊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1健康教育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之一。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但为护理人员创造了愉快、舒畅的工作氛围,也是满足患者被尊重、被关爱的心理需求的基本形式,对患者的康复起者很大促进作用。要实现有效的护患沟通,必须掌握沟通知识和沟通技巧,准确恰当的使用语言、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沟通中语言要亲切、自然、得体,同时体现出对病人的关心、体贴和尊重。善于观察病人的特点,因人施教,了解病人的感受和需求,把握教育时机,围绕病人的病情、心理反应,将教育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解释。让病人与疾病相关的信息产生兴趣,并能记住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疾病治疗与康复中。

2门诊治疗健康教育的形式

门诊宣教就诊的特点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针对性差,难以进行系统教育。由于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的病种、病因、预后等各有差异,对医疗的需求等也各有不同,患者关心的问题多,尽快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最好不要住院治疗。门诊健康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有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教育、电化教育、综合教育等方法。口头宣传是一种最基本的健康教育方法,使用方便,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随时随地进行,可充分利用语调、表情等语言。

3门诊治疗病人健康教育

门诊治疗主要负责对常见眼科疾病,如麦粒肿、霰粒肿、取结膜角膜异物,球结膜下注射、球旁注射、泪道冲洗、术后换药拆线等等对于眼科来说的小手术。如果患者对治疗没有足够的认识,情绪紧张、害怕,不给予配合,还有一些特殊病人如老年人理解能力下降、反应迟钝、耳背,儿童患者的不合作。那么治疗则无法顺利进行。在这些操作过程中,需要我们态度亲切,举止自信,语言轻松,进行个别的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治疗的必要性,不治疗的后果,术中如何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对这些方面系统教育,并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危险信号及自救常识。使患者在配合的基础上,才能起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以浅层角膜异物取出术为例重点教育:讲解角膜异物的危害,如不取出易造成感染甚至失明的的后果,以便引起重视;讲明表麻药物的必要性、作用、副作用等,取得患者合作;讲解取异物时正确的头、眼位置,如何配合的注意事项;讲解异物取出后不可自行取下无菌纱布,以防感染和异物再次嵌入;讲解物失效后会出现疼痛和异物感,不必紧张;讲解正确点眼方法及重要性;讲解药物知识;讲解饮食注意事项,禁食刺激性食物及烟酒;讲明次日复诊的必要性、观察角膜的修复情况、炎性反映轻重、异物锈迹有无残留;职业防护知识讲解,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消除侥幸心理,带好防护用具;预防知识讲解,异物进入眼后不可揉眼、转动眼球、轻拉上睑、用力咳嗽等;讲解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讲解角膜异物不可自行取出,易造成穿孔和感染,化学性异物应立即就地用清水冲洗,然后到条件好的正规医院处理。

4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我们给病人健康教育前,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使病人信任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行为气质,使病人尊敬你,注意自己的仪表端正,态度和蔼,沉稳宁静,使病人愿意亲近你,另外在病人面前要有自信心、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这样病人才会对你没有戒心,毫无保留地与之交谈。你对病人实施的健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千万切记不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暴露在病人面前,这样将会使你的健康教育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