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好处范文

课外阅读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外阅读好处

第1篇:课外阅读好处范文

在我从事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经验中,我觉得学好语文有很多方法,但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没有阅读量的积淀是不可行的。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总结“读书”不仅能使你的语文知识更丰富,而且会使你的眼界会更开阔,更为重要的是会陶冶情操,使你的品格更高尚。尹建莉在书中这样说过:“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好语文,却漠视他的课外阅读,这好比给一个本该喝一杯奶的孩子只预备了一匙奶,让一个想学游泳的人进浴盆试水一样。”阅读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阅读是理解文章的最好方法,是写好文章的最有效的途径。

目前好多中小学都开设了“阅读课”,但上这样课的时候不是孩子手里拿本书去读,而是教师讲“阅读方法”,学生做“阅读题”。这宛如当一个人需要喝水时,旁边的人就滔滔不绝地给他讲一大堆关于喝水的知识,并让他回答一些关于喝水的问题;而盛满清水的水杯却从来不肯递给他。我觉得著名学者尹建莉的话,太值得家长尤其是我们语文老师思考和借鉴了。

根据她书中所提倡的及具体的方法,我首先从我平时的教学中做起,先让学生看简单易懂的文章,看完以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内容和有趣的地方,多鼓励,多表扬。其次,在课堂上除了课本知识外,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还大量的讲读很多课外知识,绘声绘色的讲读故事,激情飞扬的讲解歌词诗赋,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在家长那里,不少人对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认识不足,有的家长甚至阻挠孩子的课外阅读。他们很关心孩子的成绩,听人说读课外书对学习有好处,就让孩子读几天,可孩子刚一产生阅读兴趣,开始出现着迷的样子,家长就担心了,怕耽误学习,又赶快把孩子拉回到课本中。这些家长总认为读课外书不是学习,学课本才是学习。

结合这个情况,我在家长会上重点讲了这个问题,和家长交流了阅读的好处,阅读和学习语文的关系,以及怎样在家中补足好的课外阅读。下面我就重点来谈谈阅读的好处:

首先,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多读多看课外书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民族习俗。还能使人具有远大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对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多读多看课外书,可以增强我们对各门学科的了解,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并了解这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孩子在阅读以后,书面语言通过默读、回忆和思考,会转化为无声的内部语言,而丰富多彩的内部语言与思维的早期结合,又会思维和想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从此就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其次,课外阅读量丰富的孩子都比较能说会道,爱讲故事,爱说见闻,会提问思考,会答题争辩,他们知识丰富,思想活跃,而且通过阅读,早早汲取人类的精神营养,培养起自学、思考的头脑、最终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

历史上从古至今,不乏这样的例子,著名的大诗人曹植、陆游及唐宋家,都是因从小就爱读书,很早就在诗文上暂露头脚,而后成为大文豪的。近代卓越诗人黄遵宪,三岁入私塾,喜好读书识字,十岁写的诗就不同凡响:现代名人中,总理也是酷爱读书,从小就阅读祖父的丰富藏书。著名作家闻一多不仅读四书五经,还读历史博物学……

第三,课外阅读如果贫乏,带来了的是明显的后劲不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越学越吃力,越到高年级,越明显,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头脑也似乎变得异常迟钝,文思枯涩.不仅直接影响了语文成绩,同时也影响了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的成绩。所以,让学生从疲惫不堪的补习牢笼中走出来,还孩子们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吧!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不仅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更是智力发展和优良性格培养的目标,让他们一生都不感到空虚,很好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成为一个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成长的人。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匮乏,成为一个很容易空虚,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最后,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而勤读书、勤动脑,能促进脑神经及感官信息运动中枢神经活跃,能积极地改善和增强脑功能书读多了以后,他们就会善于表达,他们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借鉴和思考。也学会了接纳、欣赏、评论、互助,从而对知识与方法产生新的洞察与领悟。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好的书籍、文章、诗歌,宛如心理疏导的医生,高尚情操的导师。同时,通过品读和交流,全方位理解文章,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蕴藏着的灵性与思想,感受那充满魅力、充满人性的语言美,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在人格上得到熏陶。

第2篇:课外阅读好处范文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获得更加宽广的知识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一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得到更加宽广的知识面,在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时这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对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从当前的课外阅读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初一老师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初一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在学习经典教材为依托,根据教学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增强语言应用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而课外阅读是学生开拓视野、调节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得到知识的有利渠道,尤其是初一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大、培养道德、文化素养的黄金期,课外阅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课外阅读调查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阅读过于盲目与片面

片面性与盲目性主要表现在:对相关内容的选择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即使购买了课外书籍,也是与考试习题、练习册无关的书籍,而经典书籍、文学名著更是稀少。所以在学生课外阅读中,阅读单一就成了主要的问题,由于不善于根据个人修养与文化程度选择读物,“拿来主义”严重,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后,效果却不太明显。

2.阅读被动性

从中学生阅读情况来看,由于自身控制力不够,所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晚上不会看书,顶多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所以也就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尤其是一些需要动脑思维的作品,很多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在被动接收的过程中,也需要家长或者老师反复叮咛,才能保障完成力度。

3.阅读艰巨性

课外阅读间距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很多学生在完成好家庭作业后就是十点钟左右,学生很少有更多的时间课外阅读。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意志,在不会利用时间的过程中,怕累、怕苦成为了二十一世纪学生的缺点,从而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阅读质量与数量。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急切,在好高骛远以及快餐文化的影响下,一旦遇到困难,就表现出退缩的现象,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另外,语文课外阅读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也就不可能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即或阅读,也只是为了考试、练习题而阅读,在被动的接受老师对相关课文进行理解时,让学生知识面越来越狭窄。

二、加强初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

1.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作为成功的导向,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对学习成绩具有直接的帮助。因此,在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起好带头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学习时,课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并且对作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有感情的朗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还能保障质量与效率,避免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对作者以及课文表面学习中,它能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与时间,得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方式,还能让学生主动打开心扉,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思路。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习惯和能力对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习惯能提高学习能力,反之就会缺乏自主学习,更不能提高阅读能力与习惯。书籍作为人类进步、发展的宝库,它不仅是历史文明、科技发展的宝库,更是智慧的凝聚,所以在阅读中能够让师生拥有更加广阔、明亮、纯净的视野。在书的海洋,我们不仅能走访各个国家的历史、文明、政治、习俗,还能了解人类真善美,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与素养,插上理想与奋斗的翅膀。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与知识面等特点,向学生介绍相关书籍,并且组织活动对课外阅读进行交流、沟通,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前5分钟演讲或者写读书笔记、周记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对作品进行思考。为了充分利用时间,还应该将博览与精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启发学生练笔。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方式,所以必须有恒心与耐心。

三、结束语

课外阅读作为增长见识、扩展知识面的重要方法,对提高学生语文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一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特征,运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第3篇:课外阅读好处范文

关键词: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34-02

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事事亲历,事事亲为,而有针对性的课外拓展延伸阅读恰可以弥补此不足。至于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何有效的把阅读活动融入到我们生活中来,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论表达很多。这里,笔者就课外阅读活动指导的话题略谈点滴心得,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了解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当前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扩大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已经是势在必行。

学生的课外阅读绝大多数是以个人方式进行的。因此,老师在指导自己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视学生的时代、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不仅允许,而且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来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选择阅读作品、阅读形式,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只有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在当前互联互通空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面对海量的信息源进行正确的判断、收集、整合,同时做出应对策略是任何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活用信息的能力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课题。而且,教师在给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量、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在阅读中的潜移默化。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仅要考虑学生个人的自主性,更应该给予学生课外读物选择的引导。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当然更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源,“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只有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真正从内心的最深处产生阅读需要,进而主动去阅读,去涉猎自己的所需。所以,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上下功夫,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需求,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始终将阅读与快乐相联系。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以为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或活动中的文章和故事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利用其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或片段来创设情境与悬念,让学生产生刨根究底的冲动,来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尝试。

1.以多样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好书。教师在熟悉当前国内广为大众喜欢的期刊、书目排行榜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知图书内容,并身体力行地去涉猎,以加深对书的切身感受,“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而后根据要求和内容做到:(1)推荐的方式可以是某一期刊、具体的篇章和内容的介绍。如,在教学《傅雷家书》节选文时,适时给学生讲《傅雷家书》整部的主要内容以及另一部著名的家书《家书》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后拓展阅读此二书,课后,好多学生去阅读了这两本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推荐须有的放矢,讲究技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论断,很好地说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老师对待书籍的好态度及个人的阅读技巧,往往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2.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往往目的性明确,既希求有所得,又期望自己的所得获得师长、同学的肯定与赞赏,从而实现成就感。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举行如下活动。(1)我们可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等专题活动;(2)结合文言文教学,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填写诗词名句竞赛等;(3)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外重大事件,指导学生到相关网站,点击相关文章或专著进行阅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基础上,对所读知识制作手抄报进行展览,或举行专题报告会,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得。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体验成功中促进阅读的进一步展开。

三、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和规律性,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规律办事,讲究方法。读书亦然,初中学生各方面学力虽然比之小学生略强。但是,在开展阅读时同样会遇到阅历浅,分辨力弱,盲目性大等瓶颈。因此,为提高阅读质量计,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

1.指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好处多,可是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就像一盘菜因为适量的味精而成为美味,可是如果味精过多,不仅难以下咽,而且吃了可能中毒,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为“趣味”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读书,乐意去看书。

2.指导学生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俗语无不说明计划的重要性,要让还不是很成熟的初中学生自觉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易的,更何况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是有惰性的。所以,制定可行性计划,稳步推进阅读是必要的,大体可以从三个各方面来考虑:(1)由内而外,由课内的选文而看对应的作品集,再拓展延伸同题材、同主题作品的阅读,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完成了教材基本知识学习,避免了原本相对枯燥的课堂学习,又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2)从丛书书目考虑。“矛盾文学奖”、“年度最佳作品”等产生的书目,学生如能按图索骥加以阅读,肯定会获益匪浅。

3.指导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得当,在阅读中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作品性质(名家名著,一般名著,消遣性、重要性、资料性)、特色及自己的时间、精力等不同情况,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往往收获奇效。即,品读法;通读法;略读法;跳读法;选读法,此五法学生可根据实际酌情采用。

第4篇:课外阅读好处范文

首先,阅读能扩大大家的词汇量。有些时候我们觉得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是单词太多,学了就忘。而在课外阅读材料中,有些常用的词复现率较高。对于这部分单词,我们就可以自然而轻松地习得。同时,词汇量的扩大也让听、说、读、写变得更轻松。

其次,阅读能提高我们阅读综合能力。经常的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降低阅读时的困难。大家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哪怕是没有时间规律的课外阅读之后,在读阅读理解题的文章时“觉得没那么痛苦”了。

再次,阅读能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课外阅读能让大家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扩大大家的知识面,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现在的高考题中,单选题的语境设置更具时代气息,而书面表达的话题也比较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所以,知识面的扩大对解题也有好处。

最后,阅读能增强同我们对英语的兴趣。一些趣味英语阅读对我们来说除了是学习之外还是一种娱乐、放松,能增强我们对英语的兴趣,让大家更主动地学习、思考和研究英语。

二、高中生如何选择阅读材料

为了培养我们的兴趣,我们应遵循文章由易到难的原则。

1.文章长度:由短到长。高一的我们,尤其是农村我们大多是没有课外阅读习惯的。教师不妨指导他们由最短的小笑话、漫画或者如一些学习辅导报上的小资讯读起。这些笑话、资讯往往一分钟左右就能读完,有趣而且简单,并且贴近生活,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而在培养我们阅读习惯的最初,“兴趣”恰恰是教师最应该注重的。

2.文章内容: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具体的文章如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文、报刊上的连载小说等,容易理解,有利于增强同学们课外阅读时的信心,从而使其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有了这个好习惯之后,再渐渐过渡到一些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

三、高中生如何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不是很容易。有时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没有时间阅读。这里,可以把时间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作如下建议:在培养我们阅读习惯的初期,教师不妨每天给出课内的一小部分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指定一些简短而有趣的文章让我们去阅读。一些英语学得好的同学在做练习的时候比较快,也可以利用这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一些阅读。同学们的阅读习惯初步养成之后,教师就可以逐渐减少课内所用的阅读时间,指导大家利用课外的零碎的时间去阅读。根据这些时间的长短决定阅读文章的长度。

四、改善阅读环境

阅读其实是一种非常随意的行为,如果形成习惯,那么必然会对提高成绩产生重要影响。阅读的环境并不一定需要?W校安排,同学们们可以自行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给大家们设置一些阅读场景,培养同学们阅读的兴趣。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自己更适应这个社会,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自身方面,我们不能被动的去学习,应该主动去创造机会和时间去学习英语。态度决定成败,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很多我们并不是主动学习的,因为他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入好大学,虽然他们在努力,但是学习的懒惰性还是很容易凸显的。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去做这些同学的辅助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语言的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合理给我们设置一些英语角之类的活动,鼓励大家参与,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的英语水平还需要进步。同时给同学们播放一些报纸或者是新闻,daily life就是一个很好的期刊,它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阅读不一定要局限于课堂中,课下时间也可以成为阅读的机会。如果我们抓住了每一个空余时间去阅读,那么必然会取得突飞猛进的效果。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它不像数学一样,需要我们塌心用很多时间去攻克一道难题。其实,每一个课间,或者是每一个闲暇时间,我们都可以拿起一本英语书,或者是自己的笔记,看上两眼,读上两句,这样就够了。正所谓学习在于积累,厚积而薄发。

第5篇:课外阅读好处范文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浅见:

一、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要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要求个人面对大量的信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整理、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活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成为一个核心的课题。此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目前,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仍不够合理,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二、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

学生课外阅读有很多好处,但选择很重要。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首先,思想要健康。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其次,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原则上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再次,有趣味性。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最后,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知道中国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从而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各种阅读材料,特别是范围广泛的课外阅读,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没有边界的感受空间。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充分感受了祖国文字的奇妙与伟大。同时,也激起了孩子对各种阅读材料的兴趣,促使他们自己通过读报、看书去获取知识、信息,懂得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

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在阅读中,会对一贯的、公认的模式、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求异思维的体现。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学了《三顾茅庐》后,请学生结合课外阅读的有关章节,作个简单的人物评析。有的同学就提出:刘备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他的一种计策,说明他狡猾,用多种表面工夫去感动诸葛亮。其实,他根本没什么本事,又列举许多事,来说明他出谋靠诸葛亮,开战靠张飞,关羽。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脱开书本,结合当今社会讨论刘备到底算不算一个成功人士?

学生讨论异常激烈。从《三国演义》原著来看,大家发现作者褒扬的刘备确实不算一个有勇有谋之士,不过他这礼贤下士一德也实在地让他掳获了人心。当今社会,如果有了这样的品质就能比较成功地搞好人际关系,受益也是匪浅的。所以联系自身,我们大家一致总结出:德、才并重才能真正地成功。

第6篇:课外阅读好处范文

一、营造阅读氛围,催生阅读兴趣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书香氛围可以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此我做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及教室走廊,张贴一些读书名言及学生自创的凡人凡语,营造教室的书香氛围。第二,通过学校和年级组的共同讨论,向学校领导及学校各科任课老师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不再把学生在自修课看课外书作为违纪违规来处理,使学生更自由地选择看书的时间。另外帮班级集体统一征订优秀报刊,精选时文,如《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等时文报刊,建立一个固定的班级阅读书库。第三,每个学生至少提供一本好书,到本班语文教师那里登记,并带在身边随时阅读。所有的书籍登记后供全班调配,互相借阅。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月至少看完一本。第四,用家校双边互动时间尽量向学生家长推荐学生阅读书目100本,建议家长定期购买优秀书本,统计学生家中拥有书橱和书房的百分比,以及家庭藏书数,从而促进家庭读书氛围的形成。

二、拓宽课外阅读范围

每周抽出一节“说”课,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这节课是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开设的,可以作为讲故事、讲新闻、讲笑话等专题课,由学生分组轮流主持和轮流讲,以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万事开头难”,在刚开始时,教师要大力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说”课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安排一部分学生做好示范。为了“说”好,他们会积极地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就多了,知识面就广了,阅读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拓展阅读面。暑假、寒假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看新大纲补充附录――“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并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或读后感,或鉴赏文章,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发展审美能力。现在有的地方正在推行一年四假制,我认为这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是有极大好处的。因为学生毕竟在学期内学习任务繁重,要学的科目多。要迎接的考试名目多,如市统考、省会考、全国高考等,所以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极其渴望能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让心中的红杏能更自由地出墙来,而一年四假制将为他们满足这种愿望提供便利的条件。

三、注重课外阅读质量

引导学生读文学名著原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的有些文本是长篇名著节选,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而不能要求学生只读“名著导读”和青少年版本的名著简缩本。要求学生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向整本名著作扩展,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加强对局部的理解,从而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从课内有力地向课外拓展辐射。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分析感悟能力、自主欣赏评价能力和自主吸收迁移能力。

四、完善评价制度

经过研究得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缺乏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反馈、评价和激励机制。没有积极有效的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激发、方向的引导、成果的展示等就无法激活,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就会大大降低。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时间、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开展评价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资料查阅法。定期查阅《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检查学生计划的合理性和计划执行的实效性。每周末对学生读书笔记进行量化,一个月统计得分,根据分数确定课外阅读的等级。

活动评价法。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了许多信息,如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可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交流课外阅读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并对展示结果进行民主评议,确定课外阅读发展等级。另外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经典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活动。

第7篇:课外阅读好处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言下之义,就是要告诉我们,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光靠课内这三四百篇、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重视课外阅读,并为学生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把课内外阅读有意识、有系统地结合起来。

一、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立足于课内,辐射于课外

牛顿、爱迪生等伟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学校课内习得,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了课内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老师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挖掘开辟阅读内容,丰富阅读信息,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辐射到课外。

1.课前铺垫式阅读。

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时,课前布置查找普罗米修斯的相关资料,有的从网上查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事迹,有的从书上了解到与普罗米修斯有关的神话传说,交流时,还有学生提出他找到了与课文内容不同的多个传说版本。虽然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甚至出现争鸣,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加深了对普罗米修斯这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的理解。

2.课中推荐式阅读。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再以点带面,推荐阅读,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如教学冰心的《忆读书》一文时,引导学生感悟“读好书”的好处时,冰心多次提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好书,教师顺势而导:《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你看过这几部作品吗?你是否与作者有相同的感受呢?紧接着教师随手拿出事先准备的《水浒传》,选择“武松打虎”片断,声情并茂地读起来,处却戛然而止,幽默地说:“欲知下文,请自己看书!”下课后老师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几部名著放在图书角让同学们借阅,老师欣喜地发现,这“武松打虎”果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3.课后延伸式阅读。

下课铃声的响起,决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结束,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如学习《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两首古诗,引导学生发现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课后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后,老师根据寓言的出处,课后向学生推荐《韩非子》;学习《孔子和学生》后,向学生推荐孔子的《论语》……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展示于课内,激趣于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两千年前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不管是何种课外阅读方式,关键在于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他们课外继续阅读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并持之以恒。

第8篇:课外阅读好处范文

论文摘 要: 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处于不被重视的尴尬地位。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依据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因此,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尴尬现状,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课外阅读好处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写作能力;结合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 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 的课外阅读。再次 ,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 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 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 学的 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 读。

1.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2.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 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 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 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2.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 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