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健康冷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口腔保健;宣教;有效交流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87-02
口腔科门诊牙齿保健规划
1 背景
作为社区医院口腔科门诊医师,从医廿余年来,每日就诊的口腔疾病患者络绎不绝,所谓“几十年如一日”一点也不夸张。而近些年来,随着专业技术提高,治疗范围的拓展,仅笔者本人于门诊预约病人时间已达两周以上。面对这种现实,作为基层医院的口腔科医师不得不思考,何以有如此多的牙病患者?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1]结果显示,我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患龋率为88.1%;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32.7%;65岁~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65岁~74岁老年人根龋患病率为63.6%。该调查将口腔内无牙龈出血、无牙周袋及无附着丧失或附着丧失不超过3毫米的状况定义为牙周健康。调查显示,全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牙周健康率为14.5%,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牙周健康者不足两成。
面对这种现状,有关专家指出[2]“专业医生有责任为病患和群众提供充分的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解除他们对专业治疗的恐惧情绪,让他们明白,加强对口腔疾病预防以及初期治疗的重视是为了减少治疗的成本。”并强调在全社会普及宣传“预防+治疗+有效交流”这一现代口腔保健新理念,依此来提高我国口腔健康水平。
2 目的
普及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加强医患之间有效流,减少牙病患者就诊时疾患程度,倡导保健性口腔检查,提高社区口腔健康水平。
3方法步骤
作为基层医院的口腔科门诊,日常接触最多的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该类疾病患者一般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均较明显后才到医院看病,就诊时心情急切、要求即刻止痛和尽快痊愈的期望值特别高,而牙齿疾患的处理是慢工细活,并须有抗炎消肿止痛以及防范合并症、并发症等操作规范的客观要求。所以,如何防范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发生?进而言如何保持牙齿健康?或讲日常生活中如何做牙齿保健?这不单是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亦应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生活常识。
3.1 牙齿保健的重点环节
3.1.1 良好漱口习惯
在口腔科门诊工作中,当对患者提及漱口时,他们经常提出“一天应漱口几次?”、“用什么漱口?”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饭后温水漱口”是既能达到牙齿保健的目的又简便易行的办法。
饭后漱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炎、龋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漱口水的温度也是有讲究的,倘若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牙齿受到骤冷或骤热的刺激,不仅容易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还会直接影响牙齿的正常代谢,从而发生牙病,缩短牙齿的寿命。尤其是患有牙齿过敏,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的病人,冷或的热刺激,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而温水则是一种良性保护剂,对口腔、牙齿、咽喉都有保护作用。
3.1.2 正确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地清除牙齿及牙周组织菌斑和软垢,可起到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的作用。因此,提倡不损伤牙齿及牙周组织的竖刷法。刷上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上颌后牙上,使刷毛与牙齿呈45度,然后转动刷头,由上向下刷,各部位重复刷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刷下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下颌后牙上,刷毛与牙齿仍呈45度角,转动刷头,由下向上刷,各部位重复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上、下颌前牙唇面刷法与后牙方法相同。刷上前牙腭面和下前牙舌面时,可将剧头坚立,上牙由上向下刷,下牙由下向上刷。刷上下牙咬合面时,将牙刷置于牙齿咬合面上,稍用力以水平方向来回刷。
在坚持饭后漱口的基础上,刷牙的时间每天应做到早起和晚上临睡前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需3~5分钟才能将牙齿的各个部位刷到。
晚上睡前刷牙更为重要,它能清除当日三餐积存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污垢。否则,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口腔内滋生细菌,污物与唾液的钙盐沉积形成菌斑及牙石,日久便会使牙齿发生龋齿及牙周病。
3.1.3 牙刷的选择
牙刷是大多数人的日常用品,但在选择牙刷方面一般人们不是十分讲究。那么,怎样选择有利于牙齿健康的牙刷?据口腔科专家建议[3]: 牙刷刷头有大小及形状之分,通常普通刷头因为刷头面积相对大些,可充分和牙面接触,比较适合刷前门牙等靠前的牙齿及后牙的咬合面。而有的牙刷备有一个超小刷头的牙刷,是因为口腔靠后一些的牙齿(如智齿),位置比较隐蔽,不易刷到,而小头牙刷能在口腔内灵活转动,可刷到每一个牙面以及缝隙,特别是靠后的牙齿用小刷头清洁效果更好。
不同年龄组,在选牙刷上也是有讲究的。家庭中孩子的牙刷选择(特别是幼儿)有它的特殊性,绝不能使用与大人完全一样的牙刷;学龄前儿童选择刷头小、刷毛软、刷柄短的小牙刷;孩子大些时则选择刷头大些的儿童牙刷,为吸引孩子爱刷牙,常常会选择孩子喜欢的卡通造型。为家里老人选牙刷时,要注意避免过大过宽的刷头,以免加重老年性的牙齿磨损及牙周退缩,刷柄要便于手握持;患有牙周病的老人还配备上与牙缝匹配的小型间隙刷,它可是一种专门用来清洁较大牙缝的特殊牙刷。
不论刷头大小,牙刷的刷毛要柔软。柔软的刷毛一般弹性比较好,可更好地清除牙与牙之间、牙龈沟内等隐蔽处的细菌和食物残渣,而且不会让牙龈受损。
另外,及时更换牙刷也是保持牙齿健康、防治口腔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究竟多长时间更换一次牙刷?专家对此意见不一,通常认为1到3个月。据我们以往临床宣教和调查的情况,有条件的家庭最好1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并建议一个牙刷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3个月。
3.1.4 牙结石的危害
牙结石是一种附着在牙面和龈缘上或龈缘下的一种石状物。通常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在细菌作用下,钙磷沉积而形成包括口腔脱落上皮、细菌、唾液中的粘液素和唾液中矿物盐的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其次是磷酸镁和碳酸钙,有机物占少部分。这种钙磷沉积是缓慢的,如果经常刷牙可随时去除,否则会越积越多、越厚。另外,某种原因造成一侧咀嚼习惯者,其不用的一侧牙齿失去了食物的摩擦作用,可沉积较多的牙结石。
牙结石形成后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机体对牙石刺激反应性和修复能力,有的病人表现为牙石的压迫致牙龈萎缩;而另一些则表现为牙龈受刺激后炎必增生,严重的则表现为牙周组织的破坏而发生牙周病,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改变。
3.1.5 定期进行正规口腔检查
据调查显示[4],美国60%以上的人每年至少进行2次口腔健康检查与清洁。而在中国,60%以上的百姓从未看过牙医,仅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
龋病和牙周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牙齿丧失的最主要病因。怎样防止龋病(蛀牙)和牙周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也是防治牙周病的有效手段。
另外,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素,牙结石尤其是牙龈下结石又是造成牙槽骨吸收的罪魁祸首。而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洁牙能有效维护和保持牙周组织健康。
结合临床经验和我国经济现状,一般建议每人半年或者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这是拥有一副健康牙齿的基本保障。
3.2 门诊牙防措施
各级各类医院或门诊不仅是医疗服务的窗口,更应是宣传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的最佳舞台。在提高我国口腔健康水平的目标和意义方面,口腔科门诊进行牙病预防、牙齿保健的讲解和宣传,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行之有效的捷径。
3.2.1 宣教
除临床医护人员在接诊中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牙齿医疗和保健性指导外,可在诊室内外布置形象、简洁、明快的宣传图片和文字说明,并且注意周期性(一般3到5个月)更换宣传栏,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应。
3.2.2 回访
通常对于曾经就诊的患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回访或家访,不但能了解宣教的效果,往往因此而带来更广泛的社会效应。多年来,我们通过电话预约门诊和不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不但增加了门诊就诊人员的数量和范围,而且在牙齿保健知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上也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效果。
3.2.3 个体化牙防措施
对于不同患者、不同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经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凡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对此都会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而定期或不定期电话回访恰恰又是“个体化”医疗宣传的有效手段。
4 总述
我国口腔健康水平处于一个不高的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不断提高全民素质、让更多的人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这不仅是国家现在和未来在口腔卫生保健事业上的目标和追求[5],也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殷切期望,更是所有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口腔科医师如何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转化为行动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该规划即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答。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齐小秋主编 2008年06月26日出版。
[2]《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人虫牙比孩子多》来源“食品药品安全网”之《老人天地》2008年09月26日;作者:靖九江;责编:文慧。
[3] http:///zhuanjiaguandian/hefeichengjing_16196
[关键词]口腔医学 专科 就业 去向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公立医院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社区口腔医院、口腔诊所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口腔医学人才需要量也增大,但是每年毕业的口腔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数量仍然是供大于求,同等应聘下,用人单位多数会把专科生放在最后,导致很多口腔专科生出现就业难、只能吃“残羹冷炙”的问题。
那么口腔医学专科生难就业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暂时不就业又有哪些去向呢?
一、口腔医学专科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口腔医学专科生基础知识底子薄弱:虽然不能用高考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但是确实存在多数专科生学习能力弱,基础知识差的问题。而用人单位先入为主,招聘时对应聘者最先了解的多数是学历,认为专科生知识功底较弱,将来在工作中接收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可能也较差。
2、口腔医学专科生的教育时间短、质量差:口腔医学专科生的大学时间为3年,而本科生的大学时间为5年。这就使得原本五年的课程需要专科生在三年的时间内学习完毕,所以专科生的教材内容难度降低、缩短对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时间,因而教学的质量相较于本科生有所降低。
3、高校的扩招造成找工作难:高校每年都在扩招,从原来的一部分能上大学到现在基本都能上大学,医学院校也紧跟扩招的步伐,但是这种扩招过快特别是对本科生的扩招,使得人才市场中供大于求,本科生本身学历还高于专科生,因此造成专科生特别难就业。
4、口腔医学专科生找工作时心理较自卑:口腔医学专科生由于在学校期间学习时间短、知识底子薄弱,学历不如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有些学生对未来产生无助感,学习的时候心不在焉、自暴自弃,在找工作的时候难免也会有自卑心理、对自己不自信,因此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
5、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过高:虽然口腔医学专科生知道就业困难,但是在找工作时难免会有心理落差,在投简历和应聘时还是希望能去公立医院和高端口腔诊所,而忽视一些起点稍低的社区医院和小规模的口腔诊所,因此容易应聘失败更加有挫败感。
二、解决口腔医学专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就业去向
1、提高口腔医学专科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然高考已经过去,在崭新的大学环境中,应该多增加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机会,多开设幕课教学、开展口腔知识竞赛、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学习为同学讲课,教会学生怎么学习并且能够自己主动学习,发现不会的问题自己主动查阅和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虽然这一过程可能漫长,但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必将受益匪浅。
2、提高专科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学习知识量和基础方面,专科生多数拼不过本科生和研究生,因此我们为了解决专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从动手能力方面入手,提高专科生动手操作的应用实践能力。增加口腔医学专科生来医院课间实习的次数和时间,适当延长最后一年的实习期,使我们培养出的口腔医学专科生能够在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
3、鼓励专科学生升本: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升本考试的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给学生。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应当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争取在升本考试中取得成功,为将来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提高学历后更容易找到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开找工作的高峰。
牙周病是严重影响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牙齿的“隐形杀手”,也是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牙龈炎在青少年中较普遍,患病率在70%~90%,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有或轻或重的牙龈炎;牙周炎主要发生在成年以后,患病率在75%以上,患病率和严重性随年龄增高而增加,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牙龈炎并非必然发展成牙周炎,因此对牙龈炎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
诊治牙周病莫拖延
牙周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口腔内有异味、牙龈红肿、刷牙或咬硬物时发生牙龈出血等。有些人由于缺乏口腔卫生知识,不了解牙龈出血与口腔卫生的关系,一旦发现牙龈出血,便立即停止刷牙,这样反而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另有一些人则认为,牙龈出血是维生素缺乏,故盲目服用大量维生素,延误了牙周病的诊治。
随着牙龈炎症逐步向深层牙周组织的发展,可出现牙齿松动和移位,咀嚼无力或疼痛,牙龈萎缩,牙根暴露,食物嵌塞,牙周脓肿,甚至牙齿脱落,到此时才去就诊为时已晚。
牙周病的临床表现是静止期和加重期交替出现,它的主要症状如牙龈出血等不会持续存在,这也导致大多数患者对牙周病早期所出现的症状没有足够重视而延误治疗。
洗牙损伤牙齿吗
牙石一旦形成,刷牙是不能去除的。清除牙石的方法称为龈上洁治术,俗称“洗牙”,可有效防治牙周病。有人担心“洗牙”会损伤牙齿,其实不然。牙釉质(俗称珐琅质)是覆盖牙冠的一层硬组织,其硬度为人体组织之首。超声波洁牙器配有水冷降温设备,受过专业训练的洁牙员和牙科医生作洁牙时会掌握技巧,不会产生过分的釉质刻痕。至于洁牙过程中牙龈出血,是因器械不可避免地与牙龈接触所致,这类牙龈损伤微小,恢复很快。洁牙后有的患者会出现牙齿冷热酸痛等敏感症状,这是因为牙石从牙面剥落后裸露的牙根直接与食物接触有关,与器械损伤无关,使用防酸牙膏或过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洁牙不会造成牙齿松动,有些患者洁牙后出现牙齿松动,是因为其牙齿本身已有松动,牙石在牙齿间隙中起了“固定”作用,当牙石从牙间隙中去除后牙齿松动明显而已。中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在疾病相对控制的情况下,酌情进行牙齿的清洁。
由于牙石沉积的连续性,洁牙后在一定时间内牙石又会重新出现,因此需要定期洁牙。对于健康的牙齿,每6~12个月接受一次专业洁牙术,是维护牙周健康最为有效的措施。
肿瘤确诊时患者大多为晚期,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抗肿瘤药物毒性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并发症。目前,治疗恶性肿瘤多采用化疗。因此,做好化疗患者的护理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十分重要。现将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恶性肿瘤病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16~78岁;其中胃癌33例,乳腺癌22例,恶性淋巴瘤15例,肺癌21例,肠癌29例。
2护理
2.1健康教育:化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化疗的目的、必要性及意义、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现有的防治措施,告之患者这些不良反应是可以防治的,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让患者对化疗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用激励疗法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治疗。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护士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也丰富了患者健康教育内容,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2心理护理: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压力来源多方面,这些因素可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悲观失望,迫切得到别人的关心、鼓励和安慰,因此医护人员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行为的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2.3化疗期间护理:保持病室内的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各种不良的刺激如:污物、药物、气味等,以防产生不良的条件反射。护士在施行化疗时,要态度和蔼、语言恰当、操作规范、准确无误。当患者出现呕吐时,要给予安慰,及时清理呕吐物。
2.4饮食指导:多食含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绿、黄色蔬菜水果,呕吐剧烈者可给予冰块或果汁冰块,慢慢嚼碎咽下,也可给予新鲜果汁。恶性呕吐剧烈者,在接受化疗前2h内应避免进食,在治疗后以少量多餐方式,提供温和无刺激的食物,避免浓烈的调味品及煎炸、油腻的食品,避免同时摄食冷、热的食物,避免刺激呕吐。
2.5胃肠道反应的护理:胃肠不良反应一般出现于化疗头1~2 d,严重时伴有肠黏膜坏死、脱落甚至发生肠穿孔。化疗期间止吐剂的应用尤为重要。止吐药可预防或缓解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发生与许多化疗药物尤其是联合给药有关。临床常用的止吐药有: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抗焦虑药,如地西泮(安定);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等。临床上常在化疗前15~30 min给药,呕吐严重者可在化疗后重复使用,还可联合使用。
2.6化疗致静脉炎的护理:由于患者的多次化疗,局部静脉反复穿刺的机械性损伤和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极易引起静脉发红、疼痛、硬化成条索状形成静脉炎,造成静脉通道建立困难,严重者可影响化疗计划的进行。化疗致静脉炎的原因有:机械性损伤、化疗药物及液体对静脉刺激性损伤、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等。应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注射化疗药物、选择适宜的静脉留置针,减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少静脉直接穿刺损伤次数、正确输注化疗药物、严格配置化疗药物、掌握各种化疗药物最佳的输注速度。
2.7骨髓抑制的护理:恶性肿瘤化疗时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时,同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在化疗期间应注意患者血常规变化,防止感染发生。嘱患者减少活动,当患者出现头痛、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应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若白细胞低于1.0×109/L,要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做好患者有关知识宣教,嘱患者少活动,避免磕碰,少用刀剪等锐利器具。在进行注射操作中动作应轻、稳,充分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避免盲目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拔针必须按压5~10 min,减少皮下出血。
2.8口腔护理:口腔溃疡也是肿瘤患者化疗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化疗患者应常规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漱口,以稀释口腔内有害细菌浓度,保持口腔清洁,化疗患者口腔pH值降低,用碳酸氢钠能中和口腔黏液酸度,减少酵母菌种植。化疗时持续将冰块含在口腔内,使口腔血管收缩,降低口腔内血药浓度。若有溃疡形成可在漱口液中加利多卡因或局部擦利多卡因,以便让患者进食,减少消耗。
2.9脱发的护理:化疗导致脱发,致使患者心理障碍,往往发生在用药后1~2周, 2个月内最为显著,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脱发是暂时的,停药后头发会再生,指导患者戴帽子或假发,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刺激。
3康复期间的护理
癌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长期反复的过程,出院宣教应详细、具体。根据不同的疾病重点做好用药及复诊指导,饮食、卫生、保健、休息、功能锻炼等方面做到切实可行,使患者在康复期间充分调动积极因素,以促进康复。
4小结
总之,化疗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护士要熟悉各类肿瘤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在化疗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用药后反应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毒性反应,减轻化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4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其中女性13例,男性27例,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24岁,失血性休克2例,出血量在2500-3000ml之间5例,2000-2500ml之间10例,1500-2000ml之间10例,1000-1500ml之间15例。
2护理要点
2.1一般护理病人入院后按常规护理,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2]。
2.2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尽快使用大号针头进行静脉输液,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2-3条。开始时滴速易快,以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尽快输入足量全血以改善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待血压稳定后再减慢滴速。
2.3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给予病人漱口,及时清理口腔内残留的污物与积血,保持口腔干燥与清洁。同时对口腔黏膜进行密切观察。加强皮肤护理,帮助病人去除污物,迅速处理带血的呕吐物,使病人皮肤保持干净,干燥,按时对骨骼突出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避免褥疮的发生[3]。
2.4观察病情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的变化。②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每5-15分钟测量一次。③记录病人24小时出入量,注意观察尿量。④观察呕吐与黑便情况。⑤定期复查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便潜血试验,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⑥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监测。⑦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2.5给予病人做好肢体保暖。
2.6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注意滴速的调控,必要时使用输液泵[4],嘱病人及家属不能擅自调快滴速,以免发生意外,加强巡视,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外漏。
2.7心理护理病人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应多陪伴病人,及时对病人疏导,解释和支持,科学地解释病情,提高病人认知水平,尽快处理呕吐物或排泄物,要求护理人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体贴病人,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8饮食护理禁食,以静脉补充营养,在确认已止血或无持续出血,无呕吐时,可给予流食逐渐改为软食。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停止2-3天后,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进食生、冷、硬刺激性及带刺,粗纤维蔬菜,油炸类食物等,防止再次出血。
2.9健康指导①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学会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②讲解需要进行的治疗措施和辅助检查配合;③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紧张,恐惧心理,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应戒烟戒酒;④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用药,诱发出血,定期复查。
3结果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25-01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囊等病变,以及胃空肠吻合术空肠上段病变引起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病情危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1 临床观察
动态观察出血量和出血量的估计,主要根据血容量减少以及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特点、血压、脉搏动态观察及对输血、输液、止血疗效的反应来判断。判断出血的程度:
1.1 轻度出血: 成人失血量
1.2 中度出血: 成人失血量在500~1000ml之间,失血量占全身总量的20%,患者感觉头晕、口渴、心烦、尿少。收缩压降至2kpa(90mmHg),脉搏100次/分。血红蛋白量在100g/L左右,估计出血量在500ml左右。
1.3 重度出血: 成人出血量在于1500ml以上,收缩压在8~10.7kpa(70mmHg),心率120次/分,血红蛋白低于70g/L,患者精神恍惚、心悸、四肢厥冷、无尿,估计出血量在1000ml左右。
2 病情观察
2.1 观察生命体征: 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持续数日或数周。
2.2 观察呕血、便血性质和量:
消化道出血>60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味;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和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2.3 观察尿量: 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应观察24小时出入液量。
2.4 观察意识、四肢情况:
出血量在5%以下五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是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2.5 观察有无再出血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制后仍应观察有否再出血,如患者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黯黑转为暗红,甚至呕吐物转为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定皆提示再出血。
3 护理
3.1 及时补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抢救治疗时开始低速要快,但也要避免因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3.2 加强基础护理:
护理: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而引起窒息;饮食护理: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应严格禁食,24小时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的饮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超、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口腔护理: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同时增加患者舒适感;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呕血、便血后及时清理用物。
3.3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该用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可给患者以安全感,能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3.4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插管前检查有无漏气,插管过程中必须观察患者面色、意识。插管后要保持胃气囊压力为50~70mmHg,食管压力为35~45mmHg,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置管24小时后宜放出气囊气体,以免压迫过久可能导致黏膜坏死。
3.5 对症护理:
发绀者应吸氧,休克者应注意保暖,精神紧张者给予安定,肝病者禁用巴比妥类、吩噻嗪类及吗啡。
3.6 用药指导:
严格遵医嘱用药,熟练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高血压性鼻出血多为动脉压增高使鼻腔内较大动脉破裂出血,出血前多有先兆,如头痛、头晕、头部发胀、发热、鼻内冲击感等,多为一侧鼻腔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大,少数可引起大出血,一旦发生,患者及其家属精神非常紧张,更易导致血压升高,使出血加剧。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做好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的整体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我科共收治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9~76岁;血压180~230/100~140mmHg(1mmHg=0.1333kPa);一侧鼻腔出血25例,双侧鼻腔出血15例。
2 护理措施
(1)出血严重、失血过多的患者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行输液、输血、止血等处理,并准备好抢救物品。
(2)帮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半坐位,休克患者采取平卧中凹位,并按休克程序进行抢救。
(3)心理护理。高血压性鼻出血多属急症,发病突然,患者及家属非常紧张,护士必须耐心安慰并鼓励患者,消除其恐惧情绪,避免因精神紧张造成血压继续升高使出血加剧,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镇静剂,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出血。
(4)生命体征的观察。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头偏向出血侧,有利于血液流出,防止误吸血块引起窒息。呼吸困难者,给予面罩吸氧。②脉搏的观察。注意观察脉搏频率及强弱,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口干、面色苍白、胸闷、脉搏细速,提示患者处于休克前期或已经休克,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③血压的观察。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每日应测量血压4~6次,并准确记录,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严密观察血压变动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5)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嘱患者勿将口中血液咽下,应将其吐入痰杯,以便估计出血量,并可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每日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3次,以去除腥味,抑制细菌生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日常生活护理。护士应指导患者进食低脂、低盐、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以满足机体需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3 健康教育
(1)耐心向患者介绍防治鼻出血的知识。如出血量少时,可抬高头部,用拇指或示指紧捏两侧鼻翼10~15min,用冰水袋或冷毛巾敷于前额或后颈部,使血管收缩,达止血目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鼻腔清洁和湿润,勿用力擤鼻和捏鼻。
认识篇 牙病与身体疾病的关系
陈铁楼
吃苹果时,看到牙齿咬过的果肉上留下了几点血迹;照照镜子,发现三两个白胖的牙根“不怀好意”地露在你的眼前;在别人敬而远之的尴尬笑容里,你终于发现自己的口气真的不那么清新……这些不大不小的牙病,会给人们带来一些麻烦和困扰。解读牙病与身体疾病的关系,也许对大家提高生活质量会有所帮助。
牙龈出血(小陈 27岁 财务人员)
我每天早晨刷牙时,牙龈都会出血。有人建议我用抗过敏牙膏,但用了也不管用。请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解读:
牙龈出血是口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一般可分为自发性和刺激性两种。
自发性出血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可能是由口腔的局部炎症引起的,如口腔不清洁,食物残渣、牙垢、牙石经常堆积在牙体周围形成牙结石、牙菌斑,各种细菌大量繁殖导致牙龈炎症,从而发生牙龈出血,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患者可到口腔科清洁牙齿,去除牙垢、牙石,俗称“洗牙”。牙龈炎症消除后,出血也就随之停止。有些人因拔除患牙后不及时镶牙,食物残渣嵌塞在牙间隙中,促使细菌繁殖,牙周组织遭到破坏,也容易引起牙龈出血,因此拔牙后3个月左右就应该去医院及时修复。
另一方面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自发性出血,很多血液系统的疾病都有牙龈出血的症状,如白血病、血友病、高血压等,常表现为牙龈出血或拔牙后出血不止。患者必须及时去医院血液病科做血常规检查,找出原发病因,才能进行有效治疗。
此外,刷牙时用力过猛、喜欢剔牙等,很容易引起牙龈出血,这些都属于刺激性出血。应选用合适的牙刷,刷牙时用力要适当,并且最好不要用牙签剔牙。
露牙根(张先生 35岁 采购员)
近半年来,一吃到酸、冷、热的食物我的牙齿就很不舒服。有一天我照镜子,发现牙根都出来了,也不知道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解读:
露牙根是由于牙龈萎缩造成的,牙龈萎缩一般分为机械性和病理性两种。对妨碍进食、降低生活质量的严重牙龈萎缩,可以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少量、均匀的牙龈萎缩,症状虽然不明显,但是也要注意防治,以免萎缩继续加重。
机械性牙龈萎缩多由刷牙不当引起。比如有些人持刷毛很硬的牙刷横向刷牙时间过长,牙刷过度摩擦牙周和牙体组织,就可能导致牙龈萎缩。患者应采用优质软毛牙刷,并且采用竖刷法,避免用力横刷牙齿,以防刺激牙龈造成出血。
病理性牙龈萎缩指的是牙结石和牙菌斑长期存在于牙周组织上,时间一久,保护牙根的牙龈和牙槽骨就会因慢性炎症的侵蚀发生萎缩,致使牙根外露。防治方法是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尽量减少或避免对牙周的不良刺激,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口臭(杨小姐 21岁 学生)
因为口腔有异味,我一直很自卑,不敢和别人交往,其实我天天都刷牙,但还是有一股很难闻的气味。请问,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解读:
一般情况下,口腔内的酸碱度值约6.5,如果食物残渣堆积过多或口含异物,则会变为碱性产生异味,尤其酸碱度值在7.2以上时,更有利于细菌生长,而使蛋白质分解产生臭味。暂时性口臭可能是由于吃了某些食物引起的,如葱、蒜、臭豆腐,但长期存在的口臭大多数是由疾病引起的。
引起口臭的原因,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种。局部性原因主要是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炎、蛀牙等口腔疾病的人,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其分解产生的硫化物会发出腐臭味。此类口臭患者要十分注意口腔卫生,治疗牙周疾病。
全身性原因主要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等,这些疾病的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口臭。这些患者靠刷牙及嚼口香糖是难以去除异味的,必须经专科医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
另外,吸烟者也易发生口臭,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直接破坏牙周组织。因此,戒烟对预防牙病也是很重要的措施。
预防篇 预防牙病维护口腔健康
张建波
爱牙护牙,首先从预防常见牙病做起。发病率较高的牙病包括龋病、牙周病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三类牙病防治重点各有不同。
限制食糖 控制龋齿
龋病,又称龋齿,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世界卫生组织将龋齿、癌症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痫共同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可见龋齿的普遍性与危害性。那么应怎样预防龋齿呢?
1,注意调整饮食结构:要预防龋齿必须控制食糖量。饮食要粗细搭配,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儿童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尤其应多吃些含有磷、钙、维生素的食物,如黄豆和豆制品、肉骨头汤、海带、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对牙齿的发育、钙化都有很大的好处。儿童还应改掉吃甜食的习惯,特别是睡前吃糖的习惯(对牙齿危害最大),少吃黏性甜食如奶糖等。
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卫生良好的标准是无牙菌斑。口腔卫生的重点是要消除牙菌斑、软垢、牙石、食物碎屑和牙面色素。因此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尤其是睡前刷牙更为重要,可以减少食物残渣的存积和发酵,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3,采取防龋措施:氟素可以预防龋齿,这在科学上已被证明。但氟的毒性很大,所产生的后遗症――慢性氟中毒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防龋的功绩。一旦氟中毒,所产生的后遗症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时,要控制牙膏量,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克,即挤出的牙膏占牙刷头1/5~1/4即可。幼儿不宜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以免吞下过多的氟,引起氟中毒,高氟地区一定要禁用含氟牙膏。近年来应用窝沟封闭剂涂擦儿童的牙齿表面,封闭容易发生龋坏的窝沟、点隙等部位,起到了很好的预防龋齿的效果。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儿童推荐的一种保护新生恒牙的方法。
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平时要注意经常自我检查口腔,每半年可请口腔医生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龋齿,及时治疗。由于儿童乳牙龋齿发展很快,家长要经常查看孩子的牙齿,发现龋齿,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纵向刷牙 防牙周病
牙周病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包括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龈肿痛、露牙根、牙垢多、口臭等。
预防牙周病,就得消除口腔内的局部刺激因素。因此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合理使用牙签及牙线很重要。纵向刷牙,即顺着牙间隙上下垂直拂刷,能达到去除食物残渣、按摩牙龈的目的。每半年到口腔医院洗牙一次,也是去除牙结石、防止牙菌斑附着的好方法。一般而言,养成刷牙的良好习惯,便可消除口内食物残屑、软垢以及部分牙面上的牙菌斑,远离牙周病。
营养搭配 告别溃疡
复发性几腔溃疡是最为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患病率可达10%,尤以中青年人最多见。口腔溃疡具有“红、黄、凹、痛”四大特点:患病时口腔周围红肿,但溃疡本身呈黄色凹陷状。尽管溃疡可自愈,但其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进食等日常生活影响很大。
注意饮食及营养搭配,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可预防口腔溃疡。以下几类易诱发溃疡的食物尽量少吃:笋类、腌制品、柿子以及蟹类。为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应少食辣椒、酣、姜、葱、咖喱等。此外,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都是预防口腔溃疡的自我保健法。
保健篇 如何做到80岁拥有20颗牙齿
孙迎春
在国外,80岁的老人是否拥有20颗健康牙齿已经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进入老年期,牙齿钙化增加,有机质减少,出现牙齿磨损,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从而进食时将食物囫囵吞下,增加了肠胃负担,影响了营养的吸收。从现在开始注重牙齿保健,您在80岁时也能拥有20颗健康的牙齿: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老年人要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首先,选用保健牙刷,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除每天早晚刷牙外,餐后亦要坚持漱口。其次,清洁牙缝也非常重要。老年人牙缝较宽,牙齿稀疏,仅靠刷牙,不能充分清洁牙齿,可以使用牙线,这样可帮助清洁牙邻面的软垢和牙菌斑,有效地防止根面龋的发生。最后,还要提醒老年朋友们注意保护支持假牙的牙齿,这些牙齿往往被忽视。每天早晚以及进食后应该取出假牙,认真细致地清洁。
有烟酒嗜好的老年人要戒除烟酒,以消除烟酒对口腔的慢性不良刺激。
2,避免磨损莫忽视
有些老年人认为牙越磨越结实,啃点硬东西没关系。其实,过度磨损会破坏牙齿外层的珐琅质。牙齿磨损严重,会造成牙齿向前移位或脸形改变,并使耳旁的颞颌关节因长期不当咬合而产生疼痛。老年人的牙齿应避免磨损。吃坚果类食物,不可直接用牙咬,否则易导致牙齿缺损、松动。
3,牙齿缺损及时补
据有关专家调查报告:“我国老年人9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牙齿缺失,而仅有30%的老年人镶戴了假牙。”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个别牙齿缺失或牙齿全部缺失,由于破坏了牙列的完整性,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医学专家发现,人的咀嚼活动有调节心脑血管流量的作用,牙齿缺失的老年人易患心脑血管病;老年人如缺牙多,食物尚未充分咀嚼和初步消化就囫囵吞下,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及加快邻牙松动脱落。镶上假牙有助于消除缺陷、恢复牙齿功能,并稳定邻近的牙齿。
4,口腔疾病要早治
很多老年人认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治也无益。其实,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龋、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疾病得到预防和治疗,就会延迟脱落。因此,老年人应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同时,根据口腔疾病发展规律,老年人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这样有利于发现和治疗一些早期病变和自己不易发现的疾病。
5,体育锻炼不可少
一般来说,身体素质差的人易发生龋齿,加强体育锻炼可增强免疫功能,有助于牙齿保健。因此,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
6,牙齿保健有妙法
(1)叩齿咽津:叩齿法,就是将上下齿相叩击,以达到刺激牙周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抗病能力的目的。
(2)鼓腮漱口:每天做一两次闭口鼓腮漱口动作,并将舌头左右转动。这样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缝和口腔黏膜受到一定的冲洗,可自洁口腔,保护牙齿健康。
(3)按摩牙龈:用洗净的拇指和食指顺着一定的方向按摩牙龈,每次10分钟,可促进牙龈、牙槽和牙髓的血液循环,防止牙龈萎缩。
常识篇 口腔疾病就诊全攻略
李启顺
您知道口腔科治疗哪些疾病吗?如何进行治疗呢?现向您介绍一些口腔疾病治疗常识。
充填 这是治疗龋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治疗龋齿时,恢复牙齿外形的常用方法是充填,即在清除腐质、制备洞形以后使用充填材料来修补牙齿的缺损。常用的充填材料有银汞合金和复合树脂。
根管治疗 在患者牙髓有炎症、坏死或根尖周围有炎症的情况下,需要做根管治疗。根管治疗是用机械配合药物的方法将根管内的感染牙髓(神经)清除干净,然后进行根管的消毒,最后用根管充填材料来充填根管。
拔牙 拔牙是口腔科最常用的治疗技术。因拔牙可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引起出血、肿胀、疼痛等反应,也可导致血压、体温、脉搏的波动,所以必须慎重对待。对心血管病、血液病患者尤应注意,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牙齿缺失可引起牙槽骨萎缩,邻牙和对颌牙移位或伸长,造成咀嚼障碍。前牙缺失直接影响发音和外观。儿童乳牙过早缺失,可造成牙颌发育畸形。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拔牙的适应证,只有当牙齿对健康有不良影响,而又不能用有效方法治疗保存时,才考虑拔除。牙周炎是拔牙的常见原因。下颌最后一个磨牙阻生,常有牙龈覆盖,在牙龈与牙冠面之间形成一个深袋,易储存细菌与食物,引起冠周炎,并反复发作,为根除患者痛苦,常须于炎症消退后拔牙。
修复(镶牙) 拔牙后两三个月,拔牙窝长平后可以做义齿(假牙)进行修复。下面介绍几种义齿:
1,可摘局部义齿(活动假牙):是借卡环和基托在口腔中固位的一种义齿,患者可自行摘戴。
2,固定局部义齿(固定桥):是借黏固剂将义齿黏固在天然牙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
3,种植义齿:种植义齿是在缺失牙后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人造牙根”植入颌骨内,待“人造牙根”和骨组织结合后,再于“人造牙根”上装上义齿。种植义齿异物感少,发音和咀嚼功能恢复好。
洁治即人们常说的“洗牙”,就是使用洁治器清除牙龈上的牙结石和牙菌斑并磨光牙面,防止牙结石和牙菌斑再沉积。每半年或1年应到医院进行一次洁治。
牙齿美容
1,洁治 正常牙齿的颜色呈乳白色,有光泽。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牙齿出现颜色的改变,称外源性着色。通过饮食和吸烟带入口腔的色素或口腔中细菌产生的色素沉积在牙面,这些色素可行洁治清除。
2,脱色与树脂覆盖
①四环素牙:主要是因在牙齿发育、钙化期间服用四环素类药物,萌出后的牙齿呈灰暗色或灰黑色。四环素牙可用30%的双氧水加热漂白脱色。严重者可用酸处理牙面,然后用光敏树脂覆盖。也可用半成品树脂牙面粘贴覆盖。
②氟牙症:这是由于在牙齿发育期间,氟的摄入量过高引起的地区性慢性氟中毒的一种独特的症状。氟牙症轻重不等,轻者在牙齿表面有白色斑点或条纹,重者有凹坑状缺损,并有明显着色。着色明显而缺损不明显者可用脱色法处理,缺损严重者可用树脂覆盖。
正畸(矫正错(牙合)畸形)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牙列排列不齐,咬合关系不好,甚至面部畸形称为错(牙合)畸形。错殆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口腔颌面部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损健康,因此对已经发生的错胎畸形要在早期进行矫治。
乳牙期:主要纠正口腔不良习惯。矫正前牙反殆。
替牙期:7~12岁,是儿童发育的较快时期,主要为观察时期。10岁左右可矫正前牙反(牙合)。个别牙齿的严重错位也可在此期矫正。
恒牙期:12岁以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一般认为12-15岁是矫正错(牙合)畸形的最好时期。
小链接:配戴假牙 清洁不当可引发疾病
清洁假牙是假牙配戴者保持口腔健康和减少其他全身疾病风险的重要环节。假牙清洁不及时会导致食物残渣滞留,造成龋病、牙周病、口臭、口腔溃疡等,进而影响全身健康。
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假牙专用清洁液或清洁药片来清洗假牙。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的品牌和规格较多,以下介绍一下清洗假牙的方法。
(1)洁齿保健剂
使用方法:睡前取本剂1份加冷水2~7份至浸没假牙,次晨用牙刷轻轻刷去浮垢,冲洗后即可使用。在第一次使用本品时,如细缝中仍有少许牙垢未去掉,可在浸泡一夜后用竹签将浮垢轻轻剔去即可。连续浸泡3~4夜后,假牙会更加洁白明亮。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91-01
手足口病(HFMD)是小儿夏季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一般可在1周内痊愈,极少数会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现将2010年5月~2010年10月68例HFMD患儿的治疗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HFMD患儿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3个月~5岁。诊断标准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治指南》[2]:①急性发病,持续发热,体温37.5~38.5℃。②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疱疹,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米粒至绿豆大小,疼痛明显,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内有混浊液体。③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流涎、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主要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儿一经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采取积极地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利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炎琥宁等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重症病例以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本组患儿均在3~10 d内治愈出院,无复发病例。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建立手足口病专用病房,同种病例收住一室,不与其他疾病同病房。每天紫外照射1 h,开窗通风2次,30 min/次,每天用含氯500 mg/L的消毒剂对房间喷雾消毒2次,再以之擦拭患者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污染时随时消毒;使用一次性诊疗器具,医护人员诊疗时,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手足口病病房产生的所有垃圾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以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消退、疱疹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标准。
2.2 基础护理
2.2.1 口腔黏膜: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溃疡,2次/d,进食前后可用0.9%NaCl溶液或温开水漱口。溃疡处可应用溃疡贴膜或利巴韦林气雾剂以促进愈合,并经常观察溃疡、疱疹愈合情况。
2.2.2 皮肤:皮疹及其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晚洗澡。
患儿皮肤上的炎性皮疹、疱疹,易因抓破而感染,协助患儿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并时时监督。患儿衣着要柔软、宽松,床铺保持清洁、平整。疱疹破溃者,局部可使用碘剂、红霉素软膏等治疗。
2.3 并发症
2.3.1 发热:每2~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饮水、温水擦浴等措施降温,体温超过38.5℃时,给予退烧药或冰敷降温。另外要注意观察出汗情况,防止脱水,同时注意补充营养和液体。
2.3.2 神经系统症状:严密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如有嗜睡、头痛、惊厥、肌痉挛、眼球震颤等症状出现,应迅速报告医生。建立至少2条的静脉通道:分别给予甘露醇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牙关紧闭者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人上下牙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2.3.3 循环系统症状: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等,如有胸闷、气促、心率增快等症状,应通知医生,检查是否为心肌炎。心率过快可静脉滴注米力农、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升高时予以硝普钠,用输液泵控制速度。
2.3.4 呼吸系统症状:早急性肺水肿和肺出血是导致HFMD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发现患儿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应立即通知医生,根据医嘱进行吸氧、静脉推注东莨菪碱治疗。若气道分泌物突然增多或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采取坐位,使用呼吸机,给予止血、脱水、利尿等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4 饮食:食物以温凉、清淡为主,宜进营养丰富,易消化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菜粥、蒸蛋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过酸、甜、咸、冷、热、辛辣等食物。进食后以生理盐水漱口。对疼痛拒食患儿要给予静脉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2.5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入院时对患儿及家长讲解HFMD知识及隔离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告知家长本病为婴幼儿期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及时治疗完全可以康复,不必恐慌。由于口腔内疱疹、溃疡疼痛、影响进食后饥饿等原因,患儿多哭闹、情绪不稳定,对待患儿态度要和蔼、热情,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取得信任,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3 小结
HFMD多由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A16及其他肠道病毒引起,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3]。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4]。该病传染性强,在患病期间除了有效抗病毒治疗外,积极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也非常重要,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不留后遗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