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口腔健康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者:吕健 王万春 姜辉 于艳玲 曹奕 邓婧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的指导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12岁儿童3个班,共180人,分为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指导组(简称模式指导组)60人,医生指导组60人,对照组60人,通过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测定和问卷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探讨该模式的指导效果。结果 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9.79、12.43,P
【关键词】 儿童;农村人口;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卫生保健调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working mode on oral hygiene guidance for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sisted of 180 12yearold children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workingmode guidance (WMG) group, doctor guidance (D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 was appraised via detection of dental plaque index (DPI)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and a questionnaire on the knowledge awareness. Results The DPI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both by doctor and working mod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9.79,12.43;P
[KEY WORDS] child; rural population; oral hygiene; working mode; health care survey
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比较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卫生宣教落后,儿童基本没有口腔卫生的保健意识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立一种可行的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创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包括教育视频、展板、幻灯、教案、讲稿、手册以及教师培训等内容),本模式通过专业医生对幼儿园、学校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由教师以生理卫生课的形式对农村儿童开展口腔卫生指导,以期达到改善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卫生状况的目的。现将该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12岁儿童3个班,共180人,分为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指导组(简称模式指导组)60人,医生指导组60人,对照组60人。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
1.2 口腔卫生指导工作内容
模式指导组和医师指导组儿童分别由模式指导教师(参加过由当地教体局组织,专业医生举办的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培训)和口腔医师以一节生理卫生课的形式开展口腔卫生指导。内容如下。①正确刷牙方法的教育:通过视频、模型演示、幻灯讲解、现场指导的形式向学生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本模式指导方法采用巴斯刷牙法[1],并对磨牙颊侧面以及全口牙舌(腭)侧面的清洁做重点强调。②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的教育:通过各种讲解、演示、指导,对牙刷、牙膏的选择及刷牙的时间、次数等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进行教育。本研究入组者均免费提供相同品牌、质量的牙膏、牙刷。对照组不做口腔卫生指导。
1.3 口腔卫生指导效果评价
①牙齿菌斑指数测定:对3组学生在口腔卫生指导前1 d早7:30在学校现场刷牙后和指导后1周早7:30在学校现场刷牙后进行牙齿菌斑指数测定。菌斑指数计数采用QUIGLEYHEIN 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记录[2]。分为0~4度,每位受测者利用菌斑显示剂染色后检查16、21、24、41的唇、颊面,44、36的舌面,个人记分为每个牙记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②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的知晓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刷牙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在学生2次菌斑指数测定同时,当场发放、回收调查问卷,统计3组学生问卷知识知晓情况。
1.4 牙齿菌斑指数测定质量控制
牙齿菌斑指数测定都是在自然光线下,均使用统一的平面口镜和牙周探针,固定由1名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测定。每次抽取10%的受检者做重复检查,2次检查符合率为96%~97%。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3]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指导前及指导后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牙齿菌斑指数测定
指导前各组间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07,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9.79、12.43,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后牙齿菌斑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1.16,q=9.86、9.46,P0.05)。见表1。
2.2 问卷知识知晓情况得分情况
指导前各组间问卷知识知晓情况得分差异无显著性(F=0.01,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问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3.17、36.39,P
3 讨 论
牙齿菌斑是一种附着在牙面的以细菌为主体的生态系,是造成龋病、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大量研究表明,牙齿菌斑量多者患龋率也较高[4]。研究表明,机械性控制菌斑能有效地预防龋病[5],而刷牙,尤其是巴斯刷牙法是最常使用、最简便易行的去除菌斑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6]。在本研究中,通过传授巴斯刷牙法和口腔健康指导,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菌斑指数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口腔卫生指导虽然投入较少,却可以使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清洁行为,是预防和控制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最有效最廉价的方法[7]。
实验证明,每天刷牙2次,特别是睡前刷牙尤为重要,儿童有效刷牙,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降低儿童患龋风险[8]。因此,为提高儿童对去除菌斑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开展刷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模式在儿童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相应指导,使儿童从根本上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另外,本模式不仅通过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重视刷牙的现场指导,由于口腔内磨牙颊侧面以及全口牙舌(腭)侧面往往被儿童刷牙时忽略,同时儿童空间想象能力较低,单纯通过讲解很难让儿童理解刷牙的正确行为模式,达到理想的刷牙效果。本模式是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刷牙,由老师指导,让儿童直接感受正确的行为模式,以起到积极的指导效果。
我国口腔病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口腔卫生指导模式,只能通过“爱牙日”宣传这一单一形式,由专业口腔医师不定期开展工作,导致这项工作不具有科学性和连续性,而广大农村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广大农村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匮乏,口腔健康状况较差。本模式是针对农村儿童创建的一种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学校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就可完全承担,由于学校教育有便于组织,形式固定的特点,因此易于开展推广[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式指导组和医生指导组在指导后牙齿菌斑指数、刷牙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充分说明通过本模式工作,教师可以和专业医生取得一样好的指导效果,为这项工作的充分开展提供了基础。
本模式充分考虑到经济落后地区教育设施不完善,指导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可能无法发挥作用,特别制作了小型展板,供教师讲课使用,使本模式能够简便易行,在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也能够顺利开展。这种由教师在生理卫生课上通过讲解和现场指导的形式开展的口腔卫生指导,具有有效、经济、广泛、持久的特点,我们下一步将进行更大范围应用和推广,对该种教育指导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积极推动我国农村儿童口腔病防治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HARRIS N O, CHRISTEN A G. Primary preventive dentistry[M]. 3rd. Califomia: Appleton U Lange, 1991:3197.
[2]卞金有. 口腔预防医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778.
[3]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PPMS 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45(1): 9193.
[4]刘天佳. 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学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132.
[5]樊明文. 龋病学[M]. 贵州: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93.
[6]斐慧斌,吴雪. 对正畸治疗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43(10):918919.
[7]顾兴成. 邹城市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3,10(4):47.
[8]JACKSON R J, NEWMAN H N, SMART G J, et al. The effects of a supervised tooth brushing program on the caries incre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itially aged 5-6 years[J]. Caries Res, 2005,39(2):108115.
【关键词】 儿童;龋病;发病因素;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73-02
龋病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见且患病率高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和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WHO也指出,防治龋病是核心的口腔保健工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物质进步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危害人类的健康。龋病不但可引起局部感染、可继发牙髓、根尖组织疾病、恒牙发育、对儿童面颊部生长发育有影响,而且由于疼痛引起进食减少,对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本文对2013年10月对辖区内113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饮食习惯及口腔保健与龋病的关系进行调查,以探讨儿童龋病的发病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对自贡市大安区马吃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4所幼儿园的3-6岁1135名在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的体检,开展龋病筛查。
1.2 方法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儿保医生按照《预防口腔医学》第5版教材中龋病的诊断标准[1]进行筛查,牙齿窝点隙、光滑面有明显龋洞,或有明显釉质下破坏,或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则记录为龋齿。在自然光线下使用口镜和探针进行口腔视诊和探诊,受检者取坐位或站位,生活习惯的调查则设定统一的调查表由儿童家长填写。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 研究证实男童和女童患龋率无明显的差别,男童为33.17%,女童为39.21%。其中,接受检查者男童630例,女童505例,男童患龋齿209人次,女童患龋齿198人次。
2.2 各年龄组儿童乳牙患龋率及龋均 辖区1135例儿童中,患龋病者407例,患龋病率为35.83%。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年增高。
2.3 生活习惯 儿童生活习惯与龋齿患病率有密切关系,由辖区内1135名儿童家长填写生活习惯的调查表显示,睡前经常喜好吃甜食、零食的儿童龋齿病率高于睡前少吃甜食、零食的儿童;父母对儿童口腔卫生不太重视、没有给予正确指导帮助清洁口腔、睡前没有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刷牙频率较低的儿童,龋齿病率高于经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儿童。
3 讨 论
3.1 不同年龄组儿童龋病发病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物过精过细,粗纤维素等洁齿物质减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甜食和零食的摄入量也增加,给龋齿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因此家长应对儿童饮食进行调节,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蔬菜等,并食用含钙较高的蛋类、肉等,少吃含蔗糖的食物。
3.2 儿童龋齿与口腔卫生和生活习惯相关 医生向家长宣传母乳喂养对于牙齿成长的好处,给予科学指导添加辅食。了解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有可能患龋病及口腔黏膜感染,母乳喂养儿无需饮温开水,而人工或混合喂养儿的食物残渣易残留口腔,因此,需要每次喂完后饮一点温开水清洁口腔,睡前不给小儿甜食饮料。4-6个月时,乳牙开始萌出,应安排婴儿第一次看牙,以防新萌的乳牙患龋病,影响后续乳牙及恒牙的发育。每日早晚2次使用无菌纱布或者指套为小儿清洁乳牙。幼儿期:3-6岁时小儿乳牙全部萌出,3岁以前开始刷牙有很好的预防龋齿的作用,避免牙周组织发炎,以致影响恒牙正常发育,它可以弥补儿童刷牙不彻底带来的患龋风险。正确刷牙可以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细菌,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是防龋的重要环节[3]。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关系的儿童的健康成长,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龋病行之有效且效果最好的措施[4]。医务人员走出医院,步入社区、学校、幼儿园,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爱牙知识,开展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传播,提高家长对龋齿危害性的认识,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结构,对幼儿园的儿童膳食进行科学管理,适时监控幼儿园的膳食营养情况。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从人幼儿园开始建立口腔健康检查档案。
着眼于未来,教育部门提倡家长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和习惯,指导小儿正确刷牙具有重要意义,使龋齿发病率降至最低,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口腔清洁习惯、定期检查习惯和正确就医习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5-284.
[2] 张玲,张绍强.2001――2005年深圳市龙岗区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成效分析[J].现代医学口腔医学杂志,2008,22(1):84.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患龋;口腔健康行为
龋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后会造成局部疼痛,对牙齿的完整性造成破坏[1],且严重者还会引发颌骨、牙槽炎症,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2]。龋病主要是因细菌入侵,使牙体硬组织受到破坏而造成的,通常在小儿中比较高发,而尤其是学龄前儿童 [3]。有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发生患龋与其刷牙情况、年龄及口腔清洁情况均具有密切的关系[4]。本文就对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健康行为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市12所幼儿园,并选取3~6岁之间的学龄前儿童,共有895名,其中男性儿童有468名,女性儿童有427名,有146名儿童为3岁,268名儿童为4岁,287名儿童为5岁,194名儿童为6岁;所有儿童均没有在替牙期。
1.2方法 所有儿童均对其口腔进行检查,并对儿童及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进行调查。其中口腔检查,调查人员选取我院口腔专业医生,且在调查前均统一进行相关培训。检查主要采用口腔镜及CPI 探针进行,均在自然光下进行检查、操作,通过探诊与视诊相结合的方式对儿童的患龋情况进行检查、记录,龋齿判定标准:牙齿光滑面及窝沟存有明显可见的龋洞或釉质受到明显破坏,且能够明确探触软化洞壁或者洞底的病损。口腔健康行为调查主要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定,问卷由家长进行填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人口学情况、健康羁觥⒁食习惯及喂养方法等。
1.3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患龋情况 895名学龄前儿童中,存有患龋的儿童共有482名,发生患龋的机率为53.85%,龋平均为2.36,患龋充填率为3.49%;其中468名男童中,有256名儿童出现患龋,男童的患龋发生率为54.70%,在427名女童中,有226名儿童出现患龋,女童患龋发生率为52.93%,男童与女童的患龋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患龋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学龄前儿童的患龋发生率相比较,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呈现为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3岁阶段儿童的患龋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几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同牙位的患龋情况 895名学龄前儿童不同牙位的患龋发生率相比较,上颌乳中切牙的患龋发生率为最高,其次分别为下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发生率最低的为下颌乳切牙;见表2。
2.4儿童刷牙行为情况 895名学龄前儿童,不同刷牙开始时间儿童的患龋发生率相比,刷牙开始时间越早,儿童的患龋发生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5儿童饮食行为情况 895名学龄前儿童中,有114名儿童在睡前经常食用甜食,其患龋发生率为69.30%(79/114),有531名儿童在睡前偶尔食用甜食,其患龋发生率为55.93%(297/531),有250名儿童在睡前未食用过甜食,其患龋发生率为42.40%(106/250),不同睡前甜食食用频率儿童的患龋发生率相比较,睡前甜食食用频率越高,儿童发生患龋的机率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龋齿又被称为蛀牙或者虫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饮食、细菌及唾液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5]。通常发生于牙冠,而如果未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会不断发展,对牙本质及釉质结构造成破坏,逐渐形成龋洞,从而造成牙冠完全被损害[6]。学龄前儿童通常其牙本质与釉质等均比较薄弱,并钙化程度也比较低,因此,其抗龋功能比较差,发生患龋的机率明显增高。本研究显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发生患龋的机率也逐渐升高,与大多研究结果相同;其主要考虑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牙弓会不断扩大,逐渐形成生理间隙,造成牙接触点消失,从而易使食物嵌塞对菌斑形成进行促进。研究显示,上颌乳中切牙的患龋发生率为最高,其次分别为下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发生率最低的为下颌乳切牙;其主要考虑为患龋发生会受到乳牙解剖结构及儿童的饮食、喂养情况的影响。
通常造成儿童发生龋齿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其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包括刷牙行为与饮食行为等)。在本研究中显示,刷牙开始时间越早或者刷牙频率越高的儿童,其患龋发生率越低;在睡前不同甜食食用频率的儿童相比较,食用频率越低的儿童,发生患龋的机率也明显降低。故指导儿童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对其患龋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龄前儿童的自控能力及独立能力均比较差,通常家长会影响到儿童的日常行为习惯情况,因此,家长需将儿童刷牙的监督情况加强,指导其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其养成早晚刷牙及饭后漱口的健康行为习惯;家长需指导儿童进行合理的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睡前需尽量避免其食用甜食等零食,对龋齿进行积极预防,以降低儿童发生患龋的机率。同时定期带儿童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及时了解其牙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何,曾晓娟,李秋忠,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309-311.
[2]柳宏波,韩波,刘振虎,等.威海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及家长有关知识、行为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97-98.
[3]陈玲,张忠良,邓红岩,等.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健康行为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2):219-222.
[4]林俏霞.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9(15):75-76.
【关键词】项目;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4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们能够吸收相关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问题是当前临床广受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做过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当前(4-6岁的学龄前儿童出现龋齿的概率达到了80%,相对于发达国家龋齿概率10%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为了能够提升我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质量,我院联合多家医院并在卫生部的支持下展开“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项目”,该项目和幼儿园的日常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结合,最大限度地推动该项目的开展深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区部分幼儿园,共有学龄前儿童1500名,儿童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6岁。
1.2方法
1.2.1内容明确内容,主要如下:对儿童的家长、幼师、保健医生还有儿童本人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教育需要浅显易懂,指导其刷牙还有保健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定期向儿童的家长以及幼师反映儿童口腔状况,定为每学期一次。洁治:每个学期均要对儿童进行一次洁治,主要有软垢刮治以及对牙龈炎进行局部处理。对于儿童的刷牙效果通过菌斑染色剂进行检查。儿童年龄在3岁以下的用2%氟化钠溶液对其局部进行涂布,一般来说每周需要进行1次,1个疗程为4次,每天需要进行2个疗程,由幼师或家长帮助儿童完成。在符合相关条件的范围之内将六龄齿窝沟进行封闭处理并完成龋齿填充的工作。本次项目的目标为:所有学龄前儿童的刷牙率不低于80%,儿童对于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低于80%,保健牙刷的使用率还有儿童口腔保健的覆盖率均不低于80%,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无龋率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15%左右的比例,而六龄齿的保护率则需要在原来基础上上升10%。本次项目收费价为一位儿童价格为40元,每间隔一个学期收取一次。
1.2.2培训我市卫生部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主要人员,组织起相关专业内容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有参加此次项目所有医院的口腔科医生、护理人员,所有参加本次项目的幼儿园保健医生。因为本次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儿童本身的特点,对以下对象进行重点培训,主要是:幼儿园保健医生、幼师以及保育员。培训内容主要如下:学龄前儿童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刷牙牙膏选用含氟牙膏以及了解如何通过牙菌染色检查的方法对刷牙效果进行测定。
1.2.3宣传活动很多家长及幼师对于儿童牙齿口腔都持有以下观点,认为乳牙早晚都要更换,因此无须对它太过重视,这种陈旧的错误观念需要得到纠正。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得家长幼师了解儿童严格进行口腔卫生行为规范以及对于乳牙进行保护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注重口腔卫生,防止出现龋齿。
2结果
在本次开展项目活动之前,我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出现的平均概率为65.0%,而儿童的龋齿平均颗数为3.11颗。经过3年的项目开展之后,我区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了56%,所有学龄前儿童覆盖率超过了50%;而幼儿对于相关口腔保健知识也从最开始的25%左右提升到了96.2%;在项目完成之后我区妇幼保健机构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模式出现重大变化,幼师、家长以及儿童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立起良好的口腔保养习惯;6岁儿童无龋率有明显上升而龋齿颗数则有所下降。
3讨论
本次项目的展开主要是为了提高学龄前儿童在口腔保健方面的水平,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这个项目有多个机构一起合作,在本次项目活动展开之后基层医院对于幼儿口腔保健的防洁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得妇幼保健机构在相关服务上面产生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以往仅仅是被动的等待幼儿口腔出现问题之后进行治疗,而本次项目则是提倡其主动走进幼儿园,这种服务模式的改变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使得幼儿园群体能够受到更加规范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得学龄前在口腔保健方面水平能够大幅度的提升[2]。
本次项目另一个重要的转变在于妇幼保健机构在对幼儿园保健技术指导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两者之间构建起了网络联系,这样使得工作的展开更加顺利。妇幼保健机构能够对于学龄前儿童对口腔保健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幼儿园幼师以及相关负责人一种间接的督促,而且幼儿园能够对项目的来源还有目的等明确了解,积极配合工作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儿童对于营养的摄入以及性格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健康的牙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乳牙迟早要换掉的错误观点,使得幼师或者家长都对儿童的牙齿在保护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而这个项目的展开需要家长的配合,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经济费用,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幼儿开展工作,家长的思想工作也非常重要。幼师通过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诸如讲故事、刷牙操或者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刷牙爱好。
综上所述,建立活动项目全方面地促使儿童家长以及幼师加入是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同时能够迅速提高当前学龄前儿童群体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08-0072-01
【摘 要】目的 了解昌吉市学龄前幼儿龋病的发病情况。对象 全市8所幼儿园3~6岁的2000名幼儿。结果 患龋率为72.05%,患龋者龋均3.20颗。结论 昌吉市学龄前幼儿患龋率较高,要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早预防、早治疗、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关键词】幼儿; 龋病;调查
为了了解昌吉市学龄前幼儿龋病的发生情况,我科于2005月9月~2006年10月对全市8所幼儿园2000名幼儿口腔龋病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上8所幼儿园3~6岁的2000名幼儿为调查对象。男:1089例,女:911例
1.2 方法
以WHO1997年版的《口腔保健调查基本方法》的规定为标准,由同一名医师用平口镜、双弯牙科探针和镊子,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2 结果 见表1。
表1 受检人数、性别、年龄情况、患龋率、龋齿总数、龋均
性别年龄调查人数患龋人数患龋率龋齿总数患龋者龋均
男34561872752803477617922031540.6465.9078.5790.777836868613871.032.053.124.40
女34561712282492636814919623839.7665.3578.7190.496631762610820.972.123.194.54
合计2000144172.0546103.20
3 讨论
结果显示:随着幼儿年龄增大患龋率逐渐增高,3岁组患龋率为40.2%,龋均为1.0,4岁组患龋率65.65%,龋均为2.16,5岁组患龋率为78.61%,龋均为3.15,6岁组患龋率为90.63%,总患龋率72.05%,龋均为3.20。可见作为口腔保健,3岁是关键时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牙齿可有效的降低患龋率。
通过调查发现近1/2的儿童不刷牙,或不坚持刷牙,由于儿童年龄小,刷牙效果欠佳,达不到清洁牙面的目的,因此,要使儿童达到有效刷牙率需进行必要的训练和监督。
根据龋病病因多因素观点,龋齿预防还要求给幼儿提供平衡膳食,控制甜食摄入。
[关键词] 大庆西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恒牙萌出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c)-155-02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1]。随着社会的进步,口腔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混合牙列期,学龄前儿童牙颌健康状况对孩子一生口腔健康的影响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关于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报道较多,恒牙萌出情况的报道却很少。为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牙颌状况,我科于2008年底对我市西城区一类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恒牙萌出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我市西城区一类幼儿园中的3所,以所抽中幼儿园的896名3~7岁日托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童502名,女童394名。完整资料896份。
1.2 方法
采用WHO龋病调查及恒牙萌出诊断标准,由我科专业医师在自然光下,用口镜和探诊相结合,进行龋病和恒牙萌出现状调查,填写患龋情况调查表及恒牙萌出状况调查表,返回后汇总。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学龄前儿童各年龄组患龋及恒牙萌出情况
3岁时患龋率为23.8%,4岁时患龋率为35.7%,而到了6、7岁时的混合牙列期患龋率分别达到了51.1%和68.8%,说明儿童时期患龋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7岁时达到高峰。儿童上颌牙列患龋情况是中切牙排第1位,其次是上颌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最后是乳尖牙。儿童下颌牙列患龋情况是第一乳磨牙排第1位,其次是第二乳磨牙,最后是中切牙。儿童的恒牙4岁时就有萌出,萌出率为2.52%,6岁时为81.2%,至7岁时到93.8%。见表1。
2.2 各牙位恒牙萌出情况
同年龄组各个牙位的恒牙萌出人数显示,随年龄增长,各牙位恒牙萌出人数逐渐增加。各年龄组的恒牙萌出均以下第一磨牙最多,其次为下中切牙,再次为上第一磨牙。即有磨牙萌出先于前切牙,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牙的规律[2]。见表2。
2.3 患龋情况与恒牙萌出情况的关系
笔者选择患龋和萌出较集中的6岁组儿童进行研究统计[3],发现该年龄组患龋儿童恒牙萌出率为77.1%,低于未患龋儿童恒牙萌出率(85.5%)。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时期患龋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原因是小儿成长过程中辅食增加,儿童食品的特点是甜、软、黏,易滞留在口腔牙齿表面[4],乳牙萌出时间长,点隙裂沟多而深,易嵌塞食物,儿童自觉性较差,不及时清洁口腔造成的。龋齿的发病在左右两侧有对称性[5],往往是由于家长疏忽口腔保健问题及其后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造成的。
早在2000年WHO就在口腔保健规划中提出“儿童口腔患龋率不应高于50%”。本次调查显示,我市西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已降至50%以下,达到了WHO要求,这与我市近年来大力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教育和口腔医务工作者及幼儿园保健医的努力工作有重要关系。儿童从2.5岁开始乳牙全部萌出,此时,孩子的模仿能力较强,可培养其睡前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儿童饮食要多样化,多食粗纤维食物也是防龋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儿童龋齿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但是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有文献报道恒牙萌出时间一般情况下颌早于上颌[3],本次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在所做的调查中,该年龄组患龋儿童恒牙萌出率低于未患龋儿童恒牙萌出率,提示发生于学龄前的龋病可能影响到其恒牙牙胚的正常发育,导致恒牙萌出困难。
因此,要加强孕妇健康教育,及时补钙,尤其是怀孕7个月后及时补充钙剂和含钙食品。在孕妇学校进行口腔知识宣传。婴儿6个月左右时乳牙开始萌出,用指套式牙刷在哺食后纱布蘸生理盐水进行擦拭口腔,保持口腔清洁。2.5岁左右乳牙全部萌出,此时儿童可以模仿大人动作,可培养孩子睡前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学龄前儿童龋齿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有许多问题仍有争议[6]。笔者认为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仅靠医务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在幼儿龋病预防工作中应加强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诊治。对于龋病高危儿童提倡建立专门的口腔档案,将其作为重点防护对象,定期检查治疗,必要时涂氟、窝沟封闭和预防性充填。从口腔卫生状况与患龋率的关系来看,口腔卫生良好者患龋率明显低于口腔卫生一般和口腔卫生较差者,这也说明良好的口腔卫生对预防儿童的龋病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儿童口腔保健中应该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倡早晚刷牙,正确刷牙,餐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及时消除牙菌斑。合理指导膳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做好儿童各发育期的营养分析,以保证乳牙发育所需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D等,建立健全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机构,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防龋技术,对已患龋病的儿童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总之,定期对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和龋病防治,控制儿童乳牙龋病发展,保证儿童恒牙牙颌健康。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2]吕大广,王素风.儿童恒牙萌出情况[J].中国公共卫生,2003,18(3):328.
[3]王文媛,李晓华.青岛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恒牙萌出现状调查[J].中国优生优育,2001,12(3):140.
[4]魏敬芳.长春市3~5岁儿童患龋率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07,12(28):1916-1917.
[5]张维新,徐江,加尔肯.吉木乃县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3):183.
龋齿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口腔疾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乃至整个机体健康。为了解龋齿患病及相关因素,为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作者对60名龋齿儿童和60名正常儿童进行了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04年7月在古交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20名,年龄在3到7岁,其中龋齿患儿60名为研究组,另6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进行。其中俩组中男女各一半;并在年龄、性别、体格发育等临床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 方法:按儿童的生活方式、饮食、卫生习惯等自行设计儿童生活方式问卷,共9个问题(具体项目内容见下表)每个问题提供“是”和“否”2个答案,让受试着从中选择一个,答“是”计1分,答“否”计0分,每题都必须回答,由专业人员进行监督,保证每份问卷都有效,统计两组受试者每个项目得分,合计后列入表1。
1.3 两组儿童生活方式问卷得分情况分析。
表1
项目对照组研究组P值
早晚刷牙5336
餐后漱口4828
喜吃甜食或含糖多的食品3250
睡前吃零食3451
使用含氟牙膏4219
VitD缺乏史2848
使用保健牙刷4435>0.05
定期检查牙齿4225
母亲及抚养人大专以上学历4820
2 结果
龋齿儿童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的9个项目除7项(使用保健牙刷)两组差异无显著外(P>0.05)其余致8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
3 讨论
3.1 多因素导致龋齿:龋齿是机体在内环境因素影响,在细菌作用下,牙体硬组织中的无机盐脱钙,有机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龋齿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进行性、破坏性的损害并可引起全身疾患。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改变,龋齿发病也逐年增高。本调查显示:龋齿患儿与正常儿童在生活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本调查所设计的儿童生活方式问卷的9个项目,其中除7项无显著差异外,其余8项均有显著性(其中主要抚养人的文化水平高的孩子龋齿少)。提示预防龋齿的发生要做到:(1)注意口腔卫生,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2)餐后漱口和睡前吃甜食对龋齿病的影响最大。儿童的食物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更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发生龋齿。因此饭后漱口是防止龋齿发生的重要因素。另外儿童的刷牙次数对龋齿的预防作用较明显,养成正确的刷牙姿势及早晚刷牙的好习惯。(3)适当增加牙齿的抗龋含氟量,如用氟化液漱口或用含氟牙膏。(4)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如发现有龋齿,应及时治疗,填充龋洞,以杜绝感染,预防龋齿引发其它疾病。(5)及时补充VitD缺乏 。(6)母亲的文化程度于儿童乳牙龋患有密切的关系。母亲的文化程度低,口腔保健知识缺乏,正确指导幼儿口腔保健能力受限,言传身教影响面窄,其孩子的乳牙患龋率就高。
3.2 健康教育在预防龋齿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龋齿的预防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应抓小、抓早,从母亲怀孕时抓起,保证孕妇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及必要的微量无素。尽量少食糖、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及含氟牙膏正确刷牙。预防保健机构要定期检查,指导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做到早防、早治,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患龋率,促进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门诊口腔卫生宣教;儿童;窝沟封闭
[中图分类号] R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c)-0162-03
Impact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outpatient on children′s dental health on and pit and fissure sealing effect
LI Zhou-bi
Injection Room,Foshan City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rvey the impact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outpatient on children′s dental health and pit and fissure sealing effect.Methods 200 children given infusion in outpatient clinic transfusion room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15 in Fosha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ducation group (100 cases) and non education group (10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in education group were given d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re was no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in non education group.After 1 year,the test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The same questionnaire was filled by test children and took back.The survey results were counted.Results Understanding rate of dent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and dental hygiene situation in education group children were obvious better than those in non education group childre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outpatient;Children;Fissure sealing
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儿童的饮食结构,食物的糖分含量增加,导致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升高[1]。儿童由于第一恒磨牙的颌面有较多窝沟空隙,易导致食物残渣的留存;而窝沟的深度为1.3 mm左右,在刷牙时,牙刷毛不能进行有效清,因此易形成窝沟龋和平面龋[2-3]。为改善儿童龋齿的情况,我院采用门诊口腔卫生宣教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7~9月在佛山市口腔医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儿童200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双盲分为宣教组(100 例)和无宣教组(100 例)。宣教组:男/女=47/53例,年龄为5~12岁,平均(6.11±0.78)岁;无宣教组:男/女=48/52例,年龄为5~12岁,平均(6.19±0.68)岁。所有参试儿童均为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或牙冠窝沟点隙均完全暴露于口腔。两组患者的牙齿发育状况、年龄、性别比例及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第一恒磨牙已经龋坏或未长出第一恒磨牙的儿童,排除精神不正常的儿童,排除有肝、肾及代谢异常性疾病儿童,排除重大疾病儿童。
1.2方法
宣教组进行讲述指导、发放宣传册、播放窝沟封闭宣传视频及PPT等,于宣教组输液室内张贴宣传海报,加深患者对窝沟封闭的认识,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引导前往牙防科进行窝沟封闭。无宣教组不做宣教处理。
调查口腔保健行为及知识:设计调查问卷内容,调查内容包含儿童基本信息,有无第一恒磨牙、有无做窝沟封闭术,及生产生活行为习惯等,并设计窝沟封闭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包含龋齿的危害、第一恒磨牙是否可被替换、什么事窝沟封闭及窝沟封闭的作用等。同时,与牙防科医生协调好被宣教患者的诊疗路径,保证医护工作人员之间衔接,对宣教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完善对相关专科知识、宣教方式等的了解。1年后随访复查参试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参照标准为《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4],并有口腔医生实施CPI探针检查,同时让参试儿童填写相同内容的调查问卷,且当场收回,统计调查结果。参试儿童的问卷全部回收率为100.00%。
1.3观察指标
统计儿童受教育后,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同时统计儿童的牙石检出率、龋齿率、牙龈炎发生率及菌斑指数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结果的比较
宣教组儿童对牙齿方面的保健知识的了解率及用牙卫生等情况明显优于无宣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儿童口腔状况及窝沟封闭情况的比较
宣教组儿童的牙石检出率、龋齿率、牙龈炎发生率、菌斑指数及窝沟封闭情况明显优于无宣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童的饮食结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发生改变,其中糖分含量的升高是导致儿童口腔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龋齿病、牙周炎及相关的口腔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5-6]。我国口腔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患龋齿发生率较高,每位儿童平均有2.94颗龋齿[7]。窝沟的平均深度为1.3 mm左右,牙刷能到达的深度仅有0.4 mm左右,因此仅用刷牙的方法无法彻底清洁窝沟深处的菌斑,残留的食物经过微生物作用产酸,破坏牙釉质,从而形成窝沟龋[8-9]。
儿童时期尤其是5~12岁儿童是口腔疾病发病的高发期,是影响儿童一生口腔健康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可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提高口腔保护意识[10-11]。宣传教育常采用的方式是校园宣传教育的方式,不足之处是封闭性较大。如果通过门诊口腔卫生宣传的方式,发放宣传资料,免费口腔检查、窝沟封闭等,不仅能让儿童自己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还能让儿童家长也意识到口腔卫生的对孩子的重要性,让家长起到其监督儿童的作用[12-13]。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对窝沟封闭可预防龋齿予以关注和认可,让家长和儿童了解窝沟封闭的重要性,并引导患者前往牙齿防护医生处就诊[14],同时定期联合牙防医生在门诊处举行义诊等活动,增强儿童及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家长对窝沟封闭知晓率及窝沟封闭率[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没有采用宣教的儿童对牙齿健康知识的了解率较低,其中,不良生活习惯,如牙刷的选用、刷牙次数、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薄弱,对牙齿的保护意识不强;儿童经过健康教育后,对牙齿方面保健知识的了解率及用牙卫生等明显好转,且经过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儿童的牙石检出率、龋齿率、牙龈炎发生率及菌斑指数明显低于没有采取措施的儿童。
综上所述,对儿童进行门诊口腔宣传教育保健知识可提升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升口腔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洁仪,李丛华,曾兴琪,等.350例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调查[J].重庆医学,2015,44(6):834-835.
[2]王春晓,阳扬,张麒,等.中国儿童第一恒磨牙龋齿患病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5):599-601.
[3]申洋,刘凡,蒋莹,等.四川省绵阳市5岁儿童口腔健康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0):940-942,946.
[4]唐莉红,施乐,袁爽,等.3种不同方法预防儿童恒牙龋的临床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4,23(6):736-739.
[5]涂蕊,钟亦思,李雪,等.四川省652名6岁儿童乳恒牙龋3年观察结果[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33(1):46-49.
[6]罗光浩.玻璃离子用于窝沟封闭3年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831-2832.
[7]钟微,黄佩贞,甘标.广州市海珠区窝沟封闭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40-1542.
[8]蔡琛,程由勇,刘媛,等.医校互动口腔龋病预防模式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4):642-644.
[9]刘娜,赵君,韩晓兰,等.合肥市3~17岁孤残儿童患龋状况调查[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9):1350-1353.
[10]日孜瓦古力・阿木提,刘菁,玛依热,等.457例维吾尔族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2年疗效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4, 23(2):201-203.
[11]潘恒标,谢超毅,顾豪勇,等.宁波市镇海区接受窝沟封闭儿童家长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1386-1388.
[12]辜双娇,林居红,王孟宏,等.重庆市4~17岁孤儿口腔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4):378-381.
[13]丁贤彬,吕晓燕,毛德强,等.重庆市儿童口腔窝沟封闭干预的远期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7):1202-1205.
【关键词】 儿童龋病 预防保健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从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笔者对齐齐哈尔市铁锋区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对其龋病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铁锋区8所幼儿园537名3~6岁儿童,其中男325名,女212名。
1.2 调查方法 (1)口腔健康检查。(2)口腔卫生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询问受检儿童及其家长填调查表,包括刷牙习惯及方式、饮食习惯、牙齿治疗就诊记录。
2 结果
2.1 龋齿患病情况及发生部位 受检儿童中483名儿童患龋病,总计2 298颗。分布及所占比例分别为:下颌第二乳磨牙703颗,上颌第二乳磨牙527颗,下颌第一乳磨牙513颗,上颌第一乳磨牙324颗,上颌乳中切牙231颗。
2.2 龋齿患儿及家长的问卷结果 483名患龋病儿童中107名儿童无刷牙习惯,352名儿童刷牙时间在1 min以内,405名儿童刷牙时无清洁颌面动作。饮食习惯方面,483名儿童中有419名儿童每天有饮酸性饮料或含糖饮料。
3 预防保健及体会
3.1 龋病的发生主要是口腔环境的因素 用清除菌斑抑制牙垢形成的方法可改善口腔环境,减少和抑制龋病的发生和发展。菌斑祛除方法:(1)对牙面及龈缘形成的牙垢及其附着物、沉积物用物理的方法去除。如刷牙、洁治等。(2)对饮食给予正确的指导以阻止牙垢形成。
3.2 刷牙方法 (1)横刷法:幼儿期由母亲对儿童进行或儿童自己用牙刷刷牙,牙刷可以与颊面、舌面、咬面进行研磨。(2)描圆刷法:此法与横刷法合用效果更好。上下呈咬状,牙刷和牙面垂直角度划圆形成刷牙。(3)顺刷法:牙刷与牙轴垂直位于牙龈部,牙刷自体进行旋转。这样可以按摩牙龈,同时清洁牙面[1]。
3.3 氟素是预防儿童龋病的一种方法[2] 其方法有3种:(1)牙面涂布法:用于刚萌出的牙效果最好;(2)氟化物漱口法;(3)氟离子导入法。
3.4 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法是预防窝沟龋的一种方法,目前临床应用的封闭剂有树脂类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