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范文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

第1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40-0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高级形式,它对于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等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实践证明,注重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活跃、更严谨,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呈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或运用简便易行的教具、学具,将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学习活动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先要创设较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一般说来,教学的关键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解决教学的重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突破教学的难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解决问题遇到矛盾时、思维转折的关键阶段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必须是娱乐性,我们的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对数学的逻辑性还是相当陌生的,需要我们融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去设计所提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并掌握本节知识。笔者上课伊始,先给学生讲解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猴王孙悟空给10个小猴子们分桃子,要将一堆桃子平均分成10小堆,每个小猴子一堆,结果小猴子不乐意,嫌少。孙悟空说,那就这堆桃子平均分成20小堆,每个小猴子两堆。看小猴子们的表情并不满意,孙悟空拍案而起,说好吧。将这堆桃子平均分成50小堆,每人5小堆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乐得手足舞蹈,笑不拢嘴。听完这个故事,大家也笑了。趁此时机,我问学生:每个小猴子是真的多得了桃子了吗?为什么?

这样的教学情境,既来源于生活又风趣幽默,很容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也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空间。

二、精选例题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例题、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知识的应用,又是知识与能力的再生。例题对学生解决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功能,同时还有很好的智力训练功能,例题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精选例题和习题,既可以使学生摆脱“题海”,又可以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虽然较为抽象,但有助于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精讲精练。在结合教材例题时,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思考其联系,可借助语言、文字、字母或图画方式表达。最后教师再将乘法分配律中的“分”、“配”、“律”进行解释并板书:

(65+45)×5=(65+45)+(65+45)+(65+45)+(65+45)+(65+45)=(65+65+65+65+65)+(45+45+45+45+45)=

65×5+45×5(体现“分”)

65×5+45×5=(65+65+65+65+65)+(45+45+45+45+45)

=(65+45)+(65+45)+(65+45)+(65+45)+(65+45)=(65+45)×5(体现“配”)

“律”即:规律。

这样的教学,将思维过程层层分解,直观明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体验探究过程,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发现与探究是新时期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体会到“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第2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地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语文的特点看。语文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语文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语文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语文这门科学。小学语文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二、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语文教学上来。

2.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

3.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愿望。

总之,我们老师们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语文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地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做法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三)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析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掌握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一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

(四)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第3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范文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训练

1.要达成共识。已成为习惯了的东西,再去改变它是相当困难的。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是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有顺序地说、说完整,并且要让大家一起说,说好,这是不容易的。学校领导,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一定要多宣传,一起研究,与教师达成共识,才能动员大家去做好这件工作。实施中,可以先选择一个班、或一个年级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开。

第4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范文

一、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的成因

1. 学生的精力不集中,不注意细节

初中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原因很多,而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关注到细节问题始终都是主要成因之一。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有其他好玩的事情要做导致在解题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从而忽略了一些细节要素和条件,就会导致解题错误。

2. 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学生对初中的数学公式记忆不牢固,同类题目的知识点掌握不全面是造成技术性错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由于部分学生的数学资质差,理解能力有限,可能会对一些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在遇到某一个类型的习题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判断模糊不清和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情况。对于这些原因引起的解题错误,一般比较有规律性,经常发生在同一类型的习题之中。

3. 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有一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死板,在遇到习题内容、形式发生变化之后会表现得理解能力不足,看不透问题的实质,不知道如何解题。这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无法对题型内容进行灵活变通,也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即使对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之后,也无法化用到类似的题目中。这样的学生一般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困难,需要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

二、初中生数学解题策略优化调整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对于大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的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可以规范课堂秩序,为学生提供更为安静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紧张起来,积极思考如何解题。这里说的紧张,是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紧张起来,积极思考,努力寻找答案。在课堂上要灵活处理课堂节奏和气氛,紧张与放松相互交叉,避免学生过度劳累。

对于一些练习习题,可以采取分时段竞赛的形式,找几个自愿参加数学比赛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习题竞赛,看谁能够尽快解题并且保证准确率。或者可以分组进行竞赛,同桌或者前后桌分组,看哪个组最快给出答案,给大家交流的时间,这都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而有不懂的同学,或者对知识点掌握不足的同学,也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时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

数学的学习中,了解并掌握数学公式很重要,而总结在数学课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也很重要。所以,老师们不妨带领学生尝试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记日记来提高对数学定理、公式的了解和掌握能力,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记忆,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更灵活地应用。再就是学生遇到经常出错的问题,也可以考虑通过记日记,记录自己犯错的原因和没有掌握、理解的知识点来熟练这方面的内容。通过翻阅日记,强化记忆,对学生总结某一类题型中的知识点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也可以考虑通过数学口诀、公式口诀来强化背诵记忆。针对部分学生知识点掌握不足的情况,用这种强化记忆的方式比较有效。而对于逻辑性不强的学生,不妨考虑将解题的思路和步骤以流程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记住解题的重点,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尝试寻找这些线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题目分析能力。在这样的强化训练指导下,学生看问题的思路和角度都会越来越透彻、精准,也是对正确解题有好处的。

3. 学生经验分享式解题模式的培养

一般而言,很少出现全班同学犯同类错误的情况,而是会出现个别同学对个别题型特别把握不准的现象。对此,建议以学生互动交流和分享经验的方式来做解题思路介绍。对每一类容易犯错的题型,找擅长这类题型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样形成最大范围的互动。调动班级里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5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英语口译;短期记忆;训练

一般来说,口译主要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同步的速度或连续的形式准确表达出来一种口头翻译方式。与笔译不同,口译的信息具有瞬时性,口译员在口译活动中不能反复理解原语句的信息,而是在一次性听取原语信息之后,执行对原语信息的意义理解、信息储存、语句组织与表达等一系列的加工任务。因此,在英语口译的过程中,短期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短期记忆的概念及其在英语口译中的作用

按照心理学的分类,记忆主要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种。其中,短期记忆主要是记忆经验之后短时间的持留,或者是人在经验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辨识或回忆到的信息。在很多心理学家看来,短期记忆是信息进入长期记忆的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或者加工器,也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活动。因此,短期记忆不仅包括对视觉及空间信息的存储,而且包括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及控制。与感觉记忆、长期记忆有着明显不同,短期记忆的信息贮存时间比较短,而且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且数量相对恒定。

短期记忆在英语口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译员应当在头脑中有意识重现学习材料或者信息刺激,把注意力投射到学习材料上,并将其保持在短期记忆中。另一方面,译员在理解原语的基础上,对相关意义或者关键词语进行加工,以增加信息载荷,扩大短期记忆的容量。同时,译员在记忆过程中,可以根据把信息材料分为不同类别,然后根据需要提取所需要的话语信息及相关的知识,并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加工并储存起来。

所以,短期记忆在英语口译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加强译员短期记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提高英语口译质量的短期记忆训练

短期记忆是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加强记忆和信息存储的基础。实践证明,短期记忆是可以通过有效训练的方式得以提高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短期记忆在英语口译中的作用,译员要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短期记忆的容量。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训练:

(一)锻炼译员的逻辑思维

在英语口译过程中,提高译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提高英语口译质量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必须加强对译员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口译中,要注重对语句信息的逻辑进行分析,要准确掌握语句中的关键信息和辅助信息,找出语句资料的逻辑层次,明确信息之间的逻辑顺序。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求译员在听的同时,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逻辑分析,不仅要概括原文的主要意思,而且应当围绕中心思想,讲述原语句阐述的内容以及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这种练习,引导译员在理解语句涵义的前提下,准确把握信息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增加短期记忆的容量。在练习过程中,译员在掌握语句逻辑线索和关键词的基础上,增强对语句主要意义及相互联系的记忆。只有锻炼和培养译员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线索及关键词语激活相关信息,实现对原有语句的真实准确的翻译。

(二)引导译员的跟读练习

为了提高英语口译的质量,应当加强和引导译员加强跟读与复述练习。在跟读练习中,用同种语言跟读预先准备好的讲话、新闻录音以及会议资料等,以引导译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听力理解的能力。在跟读练习中,译员几乎在同时完成了听说、记忆以及重复等多种任务,这极大地提高译员的注意、协调等各种能力。在对译员进行跟读练习时,可以首先选择使用母语材料进行练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在跟读完一段讲话或者相关资料之后,应该要求译员概括出原语句的主要内容和信息。在此之后,跟读材料可以将母语资料换成外语资料或信息,同时对相关资料或信息进行概括或综述。加强对译员的跟读练习,可以有效培养译员边听边跟读的习惯,不断提高译员的短期记忆能力。

(三)提高译员的复述训练

为了提高英语口译的质量,应当注重加强译员复述能力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选择那些极具条理性与逻辑性,同时又具备口语特征的叙述性语句,然后由教员以正常语速诵读文章或资料,要求学生在没有笔记的情况下,单凭个人记忆储存的相关信息,并且用译入语来复述文章或资料内容。在译员复述之后进行评讲,分析译员在复述训练中译入语的准确性,分析并判断译员在训练过程中是否遗漏重要信息,深入分析存在信息遗漏的根源,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应该注意,译员的复述练习应当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在训练初期,只要求译员复述原文的主要内容。随着练习的逐步深入,要求译员复述文章或者资料中的准确细节,尤其是付输出关键内容。在练习过程中,译员应当复述原语信息的全面性,然后再强调对原语信息传译的准确性。

(四)加强译员的笔记训练

在进行口译的过程中,经过训练之后的译员可以显著提高短期记忆的效果。但是,应该看到,译员的大脑承载是有限的,为提高口译的质量,还应当注重对译员的笔记能力进行训练。口译笔记是理解与记忆的继续,是对译员短期记忆的重要补充。在进行笔记训练的过程中,要反复强调笔记在口译过程中的提示和补充的作用,避免对原语句进行机械记录,为口译提供便利。同时,在引导译员掌握笔记技能的基础上,引导译员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记录,而且在进行笔记训练的过程中,要求译员不要使用过多符号,而应当以简明的文字进行记录,以便在口译过程中及时进行记忆提取。

(五)有针对性开展数字及专有名词等的训练

对于英语口译来说,要提高口译的质量,应当注重对于数字以及专有名词等的联系。对于数字方面的口译练习来说,可以把7位以内的数字按照不同的组块写在黑板上,要求译员通过视觉感知并记忆相关数字,然后要求仅凭听觉把数字写下来。在刚开始训练时,译员可以使用母语。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译员应当立即用译入语译出相关数字。而对于专有名词的训练,可以:把专有名词进行分类并列在表格中,要求译员对表格内的各类名词进行组块记忆。在这一训练中,由于不同表格时根据不同行业性质分类的,因此,这些语境条件有助于译员进行意义组块。这些训练对于提高译员的短期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结论

口译对于译员的双语转换能力、记忆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重视提高译员的口译质量。而要提高译员的口译质量,就必须重视加强对译员短期记忆的训练。短期记忆是译员在听力理解及逻辑分析基础上的记忆,对于提高英语口译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锻炼译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译员加强跟读练习以及有针对性开展笔记训练等,加强译员的短期记忆能力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显著提高译员的英语口译水平。(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文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误区

中图分类号:C931.4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22

一、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口语素养培养的现状

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由多年前单纯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而转变为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并重。因而秘书口语素养的培养在很多文秘专业教学中还是能够得以体现。很多院校的文秘专业都开设有口语表达相关类的课程,如“普通话”“演讲与口才”“秘书沟通”等。课程虽然开设了,实际教学效果却总显得差强人意,目前文秘专业学生口语素养的培养还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口语素养培养的误区

1.重学生口语表达技能的培养,忽视内在心理素质的优化

(1)内在表达欲望。“情动于衷而显于形”。任何打动人心的表达都来自于表达者内心强烈的诉求。没有表达的愿望和动力,就很难有恰到好处的表达。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老师常常在表达技巧的讲解和训练方面花了很多心血和精力,但是对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进来及参与进来的程度却忽略了,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2)心理自控能力。学生未来要面对的职场极具挑战性,事务繁杂,常常处于各种矛盾的中心,面对压力还要能得体地进行人际交往沟通,这就要求老师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进行心理自控,以适应未来的职场工作。

2.重学生口语表达技能的培养,忽视内在综合素养的培养

(1)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化,但凡有好口才的人,无一不是思维敏捷缜密之人。如果不能在口语交际素养培养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思考、多角度地思考,然后再表达,那这样的训练多少有些盲目。

(2)知识文化综合素养。对口语交际素养的培养如果只是单纯在表达技巧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重对学生 “说”的培养,忽视对学生 “听”的训练

在秘书口语交际训练中,如单纯以为口语交际素养的培养就是培养“说”的能力,而忽视培养“听”的能力,没有进行从倾听中获取有价值的语言信息的训练,无法真正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4.重对学生有声语言表达的培养, 忽视辅助语言表达的培养

恰当的体态语言能够强化语言的作用,反之,蹩脚的体态语言也会削弱语言的表达力量。而在部分口才训练课上,一些教师要么单方面侧重有声语言的表达练习而忽略了体态语言的辅助作用,要么是把体态语言单独拿来练习,没有将二者的训练融合在一起。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口语素养培养方法的探讨

1.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读书是丰富人类语言的重要途径, 秘书要广泛阅读中外佳作,从中汲取语言营养,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和督促。如给学生推荐好的书目,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做分层要求:有兴趣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在摘抄基础上可以写出自己的观点;一般学生可以只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要定期检查和在班级内分享读书笔记,并计入平时成绩中。

2.注重学生表达兴趣的培养

在锻炼学生内在逻辑思维能力时借用逻辑推理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讨 论;在锻炼复述能力时借用传话的小游戏和听话画图的游戏;在培养说话语调时找来剧本对白让学生模拟人物对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老师提问后习惯先思考再开口,而且鼓励大家最初的语言陈述用“首先”“其次”“最后”这样的层次性语言,这样做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并且多角度思考问题。

4.表达技巧的培养要贴合秘书岗位

老师要注意的是秘书口语素养的培养应当贴合秘书岗位特点,要将秘书在办公室的日常接待、接打电话、汇报工作、会议室的商务谈判、餐饮宴会上的交谈等工作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第7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维;思维方法;思维过程

Discusses mathematics power of thought raise shallowly

Long Fangqiang

【Abstract】This article in the elaboration thought’s type, in the characteristic found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to mathematics power of thought raise’s teaching significance. And through the experiment, the investigation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mathematics thought factor. Based on this, proposed how to raise the student mathematics power of thought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Mathematics thought; Thought method; Thinking process

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同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两个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相当,可研究同一个问题时,一个是百思不得其解,另一个却没花多大功夫就有所突破。这说明,从发明创造角度讲,知识并不是决定性的,起决定作用的还在于你是否具有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在运算能力方面,欲达“正确迅速”目的,就需在各类运算中概括出相应的运算规律,将其归纳为一般形式。

数学概括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也十分重要。逻辑思维是人类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极其重要的思维活动,它几乎渗透到人类获取所有理论和新认识的每一过程,而数学则是体现逻辑最彻底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中遵循着数学的逻辑规律,他们从最基础最简单的数学概念出发,在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得到概括程度更高的新概念。例如:在初中,仅研究0-360间角的三角函数,到了高中,通过角概念的推广和弧度制的引入,概括出任意角三角函数,并从集合和映射的观点出发加以研究。即在数学思想方法上也采用了概括性更强的更一般的方法――集合和映射的思想方法。由上述各例可看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数学概括,数学概括不仅影响着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决定着学生逻辑思维的水平和质量,概括水平越高,其逻辑思维的能力就越强。

(2)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三种思维活动:

1)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它或隐或现地存在于课本之中);

2)数学教师的思维活动;

3)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学时,应力致于暴露数学思维活动,教材――教师――学生――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学生思维

例“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注意到平行线与三角形的联系。

2 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模式。形象思维是对形象的意象。意象是对同类事物形象的一般特征的反映。形象思维的思维过程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想象是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工原有意象而创造出新意象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深刻地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2.1 加强数形结合教学,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运用数形结合的策略进行教学,无论以形辅数解决代数范畴的问题,还是以数助形解决几何范畴的问题,都有利于学生掌握形象思维的方法,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数形结合的因素,把握实现数形转变的契机,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事物的数形两个侧面联系起来作整体考察。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充分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方法,调动学生丰富的数学表象储备,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是许多问题能够在数形结合指导下巧思妙解,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例:设x,y,z∈R+,求证:x2+y2+xy+y2+z2+yz> z2+x2+zx

分析 结论的三个根式接近余弦定理的形式,联想到三角形,整个结构联想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于是构造出一个三角形如图1所示

解:设∠AOB=∠BOC=∠COA=120°,AO=x,BO=y,

CO=z,则由弦定理得

AB=x2+y2+xy

BC=y2+z2+yz

AC=x2+z2+xz

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B+BC>AC

即x2+y2+xy+y2+z2+yz> z2+x2+zx

众所周知,想象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安排独立思考时间,为学生创设自由空间。

2.2 开发右脑:脑科学的研究证实,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功能高度分化。左脑掌管逻辑思维和语言等,右脑掌管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具有高级功能,称创造脑。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当前特别要注意右脑的开发。例如在教学中,选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数学习题,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实践证明,右脑的开发,发展形象思维,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发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的机会,产生创新的方法,启迪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

3.1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创新的基础:数学是一门严谨性、逻辑性很强的较抽象的学科,不少学生对这门学科望而生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一种抽象的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使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传授,这需要老师动脑筋,想办法创设教学情景,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学生为认知的主体,他们的主动参与是数学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内部动因。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引用日常生活和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展现为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2 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破除数学上理论到理论的老框子,鼓励学生多联系实际问题,多猜想,多发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敢于创设教学情景,这个情景必然来自生活,生产实际,鼓励学生敢于揭示和发现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

3.3 善于挖掘课本开放性习题,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活动的主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挖掘课本开放性试题,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产生。具体做法是:钻研教材,深挖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大胆改变习题,启发学生一题多用,培养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式、展开式思维,思维从一点出发,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创造性活动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而继之于严格的逻辑思维。”因此把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4.1 组织一题多解,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部分、已知、未知等不同的角度,运用直接法,间接法等不同的方法,调动多种范畴的知识处理同一问题,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延伸到数学的各个领域,不仅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达到促成思维发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3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a3=-3, a9=21,求 a5的值。

分析:这个问题很简单。高中数学教材中提供的解法教师常用的方法都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a和d,再求a的值。如果用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思路,则不难找出下面的解法。

解:由于函数an=a1+(n-1)d是关于的一次函数,故点(3,-3),(9,21)和(5,a5)三点共线。由斜率公式得21-(-3)9-3=a5-(-3)5-3从而有a5=5。

上述解法运用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斜率公式等知识,不仅沟通了代数和解析几何的联系,而且这种解法与现行高中教材提供的方法相比较显然是一种创新。

4.2 设计一题多变的训练,促成学生发散思维.所谓一题多变,是指在保持问题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式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把一个问题化为梯度渐次上升的一个问题系列。随着问题条件和结论的不断演变,不仅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与方法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而且学生的思维活动将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层次上逐渐展开。这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促成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5 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出校门,课题组教师结合实际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意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应该从更广阔的空间上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时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数学人才,因为高素质人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判断力、精细的发展策略。高素质的数学人才除了学好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合理开发第二课堂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势在必行。

总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工具性决定了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观念及数学思想。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维方式。它对培养人的思维、创新、分析、计算、归纳、推理能力都有好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不容置疑的共识。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思考。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细心品味其内涵与外延,便能触摸到深刻的美丽;通读数学教材,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就能一步步推导出美丽的结论,前后勾连,交织成严密知识网络;解决问题要学会举一反三,注意不同条件下结论的变化,就能衍生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教学环节一环套一环,当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后,又会不自觉地被我引入另一个问题的探讨中。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学习解决问题之后,又能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在活跃着,始终处于探索状态,我想,这就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吧!

人类的大脑潜能无限,思维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插上想象的翅膀更使数学迭彩纷呈,引人着迷!数学倘若缺少了猜想,多少规律要被埋没,多少公式仍将隐藏。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推理、发现、猜想、验证、概括……已成为数学规律形成的通道。课堂里,师生们的学习不正是沿着这条路径前行的吗?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谁愿意来大胆的猜想一下?”“你思考的比较深入,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概括精练,语言简洁”“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呢?”“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合理?”一句句提纲挈领的点拨,都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数学知识无需终生铭记,但数学精神会激励终生;解题技能无需终生掌握,但观念及其文化哲学会受用终生。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2] 李士琦.PME:数学教育心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毛京中,高等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2)

[4] 陈琼,翁凯庆.试论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

第8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范文

我认为数学课加强对学生说话的训练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有利于问题的提出和思想火花的闪耀

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还是以知识为中心,是两种不同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数学课堂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在课堂中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用小组学习等形式充分交流讨论,有说话的时间,学生就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断提出一些新的问题。问题链就是教学的主线,问题教学的本真不是传授知识,它只是手段,是领悟隐藏在问题链之中的提出问题、归结于问题的方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与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生讲,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提供尽量多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学习是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多媒体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致用。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四、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10以内、20以内及后面的100以内(整数)加减法口算,学生多数采用笔算,动手不动口。其实,在现阶段“班班通”为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又动口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只要稍加引导,学生是有话可说的,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第9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范文

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师道尊严观念使学生经常会产生消极、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学生在这种状态中进行学习,思维就会逐渐僵化,心理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束缚。因此,我们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及时地去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教师进行质疑和提问。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和设计过程,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有平等的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才会积极地参与进来,其思维的活跃程度也会大大提高,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

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推动学生间的思维互动

我们经常说的合作学习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来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或解决一个问题,当然也可以以小组辩论、比赛和游戏等方法进行互动。教师可以作为旁观者或者裁判参与学生的互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敢于放开学生、包容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这样会使问题的展开更加全面和开放,使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和“宽”。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理解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这种多变互动的活动中,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而且会很好地激发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有效利用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学是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因为直观教具的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的视觉效果,强化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很多生物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演示得来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制作各种直观教具,包括挂图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标本的制作展示、显微镜的观察使用、生物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运用各种直观教具。直观教具的使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比较抽象的东西直接展示出来,这些丰富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直接认识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思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对课文内容中的一些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处理,将其设计成学生比较喜欢的问题,并且提前设计好预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指导学生去观察、讨论、推理,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抛给学生并不断地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异常活跃,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五、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性比较强,很多问题都要通过实验来解决。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求的不是学生动手,而是要让学生先动脑。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要先设计好实验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对问题的解读、实验目的的确定、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结论的假设和推理。在设计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直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容许学生对实验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具体的,我们可以把教学中的演示内容变为学生实验,对于一些比较开放性的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步骤和过程可以多种多样。因为观察角度、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会有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怀疑精神会得到激发,而且,学生在质疑精神的指导下再次进行探索,这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