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范文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综合素质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

第1篇: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范文

一、北京市初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解析

此次方案是在2006年北京市教委下发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京教基[2006]9号)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一)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方案指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的全员、全方位、全程评价。其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员包括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全方位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发展六方面;全程包括初一至初三共6个学期的过程性评价。全面发展,即着重于全面素质中的基础性部分的发展。“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需,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所在。个性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下的个性化发展,在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出来。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需要引导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观念转变。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并促进教师发展;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评价内容既考虑与高中阶段评价内容的衔接,又力求体现初中生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特点

确定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基本依据是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以及学科学习目标。同时在确定评价内容时既要考虑与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衔接,又要力求体现初中生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特点。因此,评价内容中一级指标由基础指标和发展指标两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所有初中学生都应达到的目标,包括:思想道德(包括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学业成就(包括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业情感)、合作与交流(包括自我认识、人际交往、适应环境)、运动与健康(包括体育锻炼、卫生与保健、体质健康)、审美与表现(包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等五方面。发展指标则旨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如特长和有创意的成果等。

此外,在确定评价内容时应考虑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时代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评价内容包含对于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时代性是指评价内容要力求体现北京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可操作性是指评价内容要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使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具可行性。

(三)评价标准多样,关注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

“标准”是对事物进行评判的具体尺度,评价标准的确立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价值取向。评价结果可以是定性的,如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劣评论和描述;也可是定量的,如测验分数。因此,在评价中应提出明确的评价标准,指导评价者给学生一个明确和准确的结论,采用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体系。绝对评价反映学生与客观标准的差距,相对评价呈现学生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由于在实践中教师过多地运用相对评价标准,将同学和同学进行比较,因此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特别强调评价主体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在充分认识学生成长环境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对学生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及时发现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成长中的优点,真正达到以评促发展的理念。

(四)评价主体多元,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特别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本人、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等都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而且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是综合素质发展记录的主要记录者。一般来说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在思想道德、学业成就、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发展等行为记录的数量、种类和来源。分析自己在这六方面发展的主要成绩、进步和问题。并做出评语描述,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也是学生自我诊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从评价类型上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形成性评价最重要,它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过程。形成性评价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能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参考信息,也为学生和家长确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提供参考依据。形成性评价过程记录中不仅要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记录学生个性的发展,记录学生成长中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总之,形成性评价是以促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当然,方案中也指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用途:“一是为学生和家长选择适宜于学生发展的学校以及在高一级学校更好地学习提供参考;二是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及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三是为开展区域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提供信息依据。”然而在实践中,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关注如何依据终结性评价的结果选择学生等,往往显得功利性太强,反而丢失了教育本真和本质的东西。

二、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设计

上面提到形成性评价的过程记录,学校以纸质为主。当前,电子平台是服务于北京市初中学生发展的专业评价信息管理平台,是为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多主体提供评价信息采集、存储、管理与监控的信息化平台。根据北京市的实际,项目组探索在信息化背景下以电子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即:形成性评价在全市统一的电子平台上进行,必填的形成性评价结果必须按时通过网络传输到市级数据库中。这个在全国首先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省级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库为开展区域和学校教育质量监控创造了条件。

(一)功能设计

1.从研究层面看,为市、区、校提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2.从教育层面看,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能力: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改进教育策略提供信息依据。

3.从技术层面看,电子平台系统集采集、存储、传递、汇总和应用等功能为一体,为采集、更新和维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信息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呈现、传递提供了支撑。

4.从监控层面看,以评价来监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可分市、区县、学校、班级等不同层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数据中的规律,为教育质量监控提供信息依据。

(二)栏目内容设置和权限要求

依据评价方案,电子平台设计共分为9个一级栏目,26个二级栏目。9个一级栏目包括:新学期伊始的我,学期结束时的我、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和个性发展;每个一级栏目又下设二级栏目,比如“新学期伊始的我”下设“刚开学时的我”和“我的发展目标”两个栏目。在设计中有必填的内容,也有鼓励填写的内容,不同评价主体针对不同栏目的权限不同,所填写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表1是家长作为评价主体的权限及要求一览表,只有“家长评语和期望”内容是必填,1学期1次,并在学期结束后1周内完成:其他内容,家长可以有选择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这是市级一级平台,全天开放。不同评价主体可以随时登录,查看或填写信息,不同的用户权限不同。目前电子平台与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CMIS)实现部分数据融通和共享。

三、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

为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更有效地实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让广大的干部教师和家长深刻认识评价的意义,在推进方式上应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在行政的支持下,开展初中干部教师层面综合素质评价理念培训

为了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工作贯彻下去,在市级层面上要根据需求召开全市主管主任和初中学校干部教师层面的培训会,一是要正确认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和重要性;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中去:三是电子平台只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如何通过过程性评价,多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策略二:完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制

为了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核心业务,作为全体高中干部、教师的职务行为,学校层面必须建立两个层面的机制:

一是学校必须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分管德育和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大队辅导员、年级主任组成,同时由一位副校长主管,监督、指导评价工作的实施。

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以班主任为主,组织科任教师、学生参加,并以适当的方式吸收家长加入。

策略三:以学校开展的评价为基础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北京市的方案毕竟是总纲性质的,电子平台填写的内容也有限,如何真正发挥学校的创造性,又能发挥学校的特色,最佳的办法就是结合学校已有的学生评价研究、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在继承和发扬中把此项工作进行下去。

第2篇: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范文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驶入深水区

中考改革:克服唯分是举,导向综合素质提升

文 | 张磊

原文刊于《今日教育》2016年12期

2016 年 9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中考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明确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这次中考改革的目标是:到 2020 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其中,有几大重点任务和变化值得关注。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

《指导意见》提出,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 “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所有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但并不要求将所有科目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这次改革提出,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将体育也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录取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但是,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要文理兼顾。

在考试内容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绩呈现方式上,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结果使用上,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是举。

在严格程序、评用分开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保障客观真实。

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为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要求;制订中考改革实施意见,2017 年 8 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市扩大综合改革试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由地市组织实施,要求地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综合改革试点从 2017 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

>>>>

观点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管理机制,与高考改革相衔接、相协调,改变了传统考试“唯分数”录取模式,给不同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发展希望和公平机会,是充满公平理念和创新思想的改革举措。

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过去我们比较重视传统意义上的中考科目,所以中考科目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相对而言,其他科目的师资力量就比较薄弱。这次改革,意味着更加重视全面基础和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解决各学科师资配备均衡的问题。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成败的关键。综合素质评价的推出,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扭转以考试成绩和分数单一评价学生的局面,克服了仅仅用终结性的中考成绩来选拔学生的弊端。只要能做到客观真实的过程记录,公开透明的公示体系,能确保评价的性、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那么综合素质评价就一定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重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制定时间表和线路图

2016 年 5 月 17 日,重庆市教委印发《重庆市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重庆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和线路图。

重庆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时间轴

2015 年,启动重庆市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重点完善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和就近入学制度;逐步建立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高中阶段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2018 年,建立依据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从当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出台《重庆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方案》。完善出台《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021 年,基本建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教育考试招生基本模式,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多次选择、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2018 年入学学生高考科目“3+3”,文理不分科

第3篇: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范文

从小学二年级起,父母便四处打听为我制定升学路线,在权衡了各种因素之后最终选择了交通便利且在我爸单位颇有口碑的一六一中学,于足便报名上了一六一中学办的培训班;接下来的四年便是风雨无阻地跟着培训班学习一路坚持下来。四年的学习使我增添了很多的新知识,接触到了许多爱学习懂方法成绩好的同学,这种熏陶使我获益非浅并促使我在本校年级中的成绩名列前矛。几年来我先后被评为区三好市三好及市红领巾奖章等;这些对目前的小升初政策注重综合素质评价非常适用。今年的小升初第一阶段我报考了三所心仪的学校,很快就接到了其中两所的通知,最终我去了一六一。

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足要想考上一所好中学,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确立一或两个心仪中学的目标,再去参该中学的培训班。在培训班中的成绩十分重要。就拿我来说吧,一六一中学的两个计算机实验班,和科技班都要培训班中选一大部分学生。今年最后的几次培训课都是在考试,而那几次考试直接决定你是否可以被该学校录取。如果你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参加心仪中学的培训班,也不用着急。据我所知,大部分的重点学,除了在培训班内招收学生,还要在全区或全市公开招收一些好生源,所以这对于没有参加培训班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按今年小生初面试入学来说,除了要面试测试以外要看评价手册,成长手册,和一些分量级的证书和奖状。比如说:华杯赛,希望杯赛,北京市红领巾奖章,北京市三好学生等。所以在大家发奋学习语、数、英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大部分重点中学面试时都会从智商和情商两方面为重点依据去挑选学生。所以必然会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核。这期中包括一些生活常识和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能力。而我想,要成为一名重点中学中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综合素质应该是最基本的第一步。

第4篇: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范文

【关键词】考试;招生;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承担着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正的主要责任,不仅是人们群众最为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整个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杠杆。由于考试招生涉及学生、家长、教师、中学、大学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并与教育制度以及现实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具有很大的难度,成为一项复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对考试招生制度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原则、步骤和要求,针对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按照整体谋划、逐步探索、渐进发展的方针,平稳、有序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针对小学、初中提出了“就近免试入学”的改革措施;针对初中升高中,提出了“优质高中定校配额制度”加“综合素质评价”;针对高考,重点确定了以“分类考试”为重点解决不同高校分层分类招生问题,以“多元录取”为创新点推进各类优秀人才选拔。

1 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1.1 完善中小学就近入学制度。中小学“就近入学”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关心和着力实施的一项教育改革措施,总体上看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此次《规划纲要》提出要在此基础上完善这项改革措施。作为保障少年儿童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基本措施,就近入学是许多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实施的一项政策。在我国,“就近入学”也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项政策,并明确写入了《义务教育法》,具有法律效力。

1.2 完善就近入学的制度政策措施。但是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由于种种原因,就近入学实施过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择校年龄重心下移,呈现低龄化趋势;择校现象地区差异明显,城区学校择校生比例远高于农村学校,呈现较强的扩大趋势;学校层次与择校生数量之间呈现反差趋势,层次越高,择校生比例越低;教育品牌与学生择校的关系日益密切。

2 完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2.1 积极推行分类考试的制度。

2.1.1 分类考试代替一元化考试。为解决“不同层次、类型院校使用同一张试卷”和“考试内容不利于素质人才培养”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招生制度改革中提出了“分类考试”。从本质上讲,分类考试的核心就是“稳住两头,开放中间”,按照学校的不同分类和层次考试招生,重点大学可以依据自身特点深化自主招生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探索与地方重点中学联合推荐、选拔的制度。大学层次的高考着重考测学术发展性向和能力,专科层次的高考侧重考测理解与运用能力,两种高考各司其职,体现出一定的多样性。

2.1.2 一元化考试的主要弊端。目前实行的一元化高考制度的一大问题是录取标准的单一性、评价维度和评选手段的单一性,分数是唯一的、刚性的指标,导致了人才选拔方向和培养模式单一,每个学生的求学命运无不围绕分数展开。用现行单一的考试形式和录取标准来选拔从研究型大学到高职高专众多专业的学生无疑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此外,一元化的高考制度在保证公平性方面也面临困境。由于各省录取指标投放很难均衡,导致各地分数线的差异;而分数地区差异又导致高考移民屡禁不绝;各种各样的加分政策又对未加分的考生造成不公平;复读和补习严重,也造成对新生的不公平。

2.2 完善中等学校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

2.2.1 以综合素质评价实现选拔多元化。为避免“单纯依靠高考成绩,选拔标准单一”的问题,解决初高中评价标准单一,改变以往高校“以分取人”的刚性机制、单纯以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应试教育标准,引入具有相对弹性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成为必然。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是指除了考试分数是对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外,还要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学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这两项实际也是对学生更全面的评价。到了条件成熟的时候,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将会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之一。

2.2.2 引入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学业水平考试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是否达标进行鉴定,作为达标性的学业水平考试,其考查标准和内容是一个合格的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和理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引入中招带来教育的无限生机,主要体现在:①教育目标从只关注分数,开始到关注全面素质的养成;②教育内容从只关注主考科目开始到关注各门课程的学习;③教育视野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④学生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按章行动。

3 建立健全适合各类人才的多元录取机制

3.1 多元录取破解单一性选拔模式。在录取方式上,我国目前存在两大问题:①高校自主选拔不足,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具有特殊才能人才的渴求不能满足;②鉴于我国目前分省定额的录取方式,各省入学机会差异巨大。以上情况导致各类高校和社会民众对录取方式的诸多责难,为此,《教育规划纲要》在以往择优录取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支持多元化录取方式,这是招生录取制度的重大变革和突破。

多元录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针对示范性高职学院,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开放录取;二是畅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的渠道,针对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高职院校可免试录取;三是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学生,依据面试和测试结果自主录取;四是对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学生,实施推荐录取;五是对在实践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或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具体来讲,就是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同时高校逐步扩大自主录取的比例,以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和破格录取的多元方式,招收不同才能的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这样就可以突破目前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评价的局限。

第5篇: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范文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要考察综合素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一切相关内容记录在《河南省初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相应栏目中,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

鹤壁中考科目、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七个科目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管理,由省教育厅明确统一要求,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艺术(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要进行考核,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相关特长表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在考试内容方面,将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与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

鹤壁中考时间安排

【重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录取计分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8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2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每门70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每门50分,体育70分,理化生实验三科满分30分。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艺术(音乐、美术)等未纳入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的课程,考核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呈现,具体等级要求由省辖市统一规定。经教育厅批准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部分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并以一定分值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要远去,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会越发完善与成熟,同时意味着学生的课外生活会越发丰富。

此外,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规则,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的相关要求应在招生前提前向社会公布,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6篇: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范文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要考察综合素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一切相关内容记录在《河南省初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相应栏目中,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

平顶山中考科目、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七个科目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管理,由省教育厅明确统一要求,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艺术(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要进行考核,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相关特长表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在考试内容方面,将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与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

平顶山中考时间安排

【重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录取计分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8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2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每门70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每门50分,体育70分,理化生实验三科满分30分。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艺术(音乐、美术)等未纳入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的课程,考核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呈现,具体等级要求由省辖市统一规定。经教育厅批准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部分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并以一定分值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要远去,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会越发完善与成熟,同时意味着学生的课外生活会越发丰富。

此外,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规则,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的相关要求应在招生前提前向社会公布,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7篇: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范文

改革时间和进度

2017年8月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考改革实施意见 报教育部备案

2020年左右 初步形成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学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中考改革五大任务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

加强招生考试管理

改革时间

和进度

五大任务

关键词

关键词一 “两考合一”

《意见》提到, 将推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后将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 “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

关键词二 “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

为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打好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本次改革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即“全科开考”。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后,虽然在考试上已经实施了“全科开考”,但是,并不是所有科目的成绩都计入到高中录取计分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础学科和体育这四门统一纳入录取计分科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其他科目各地方按照“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自行确定是否纳入录取计分科目。

关键词三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

《意见》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要求各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意见》要求,改革在提出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的同时,要求将相关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意见》还专门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为了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关键词四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意见》指出,在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在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在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做到程序严谨,方便适用;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

第8篇: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范文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科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初中毕业生均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和体育与健康等六科作为统一考试科目;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考试标准和要求,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完善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阶段国家课程方案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考试命题突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所有初中毕业生均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取消保送生、直升生。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命题重点,突出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学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2020年,各地全面开展外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和科学实验测试。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建立客观、真实、适用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高中招生时可采取综合等第或折分方式计入总分,也可以采取品德表现加学生秀的其他1至2个维度综合等第或折分计入总分。

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完善名额分配制度。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分配比例从2018级学生开始不低于60%,有条件的地方应努力提高分配比例;其他普通高中分配比例由各地确定,招生名额应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招生名额要向农村初中倾斜。

改革统一招生的变化就是积极探索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统一招生办法。其中,自主招生主要包括招收在艺术、体育、科技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学生的特长招生和招收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特色招生。自主招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总数的20%,其长招生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总数的5%。

改革考试招生管理

第9篇: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范文

长久以来,中考的招生录取只看考试成绩不看其他,这种“唯分数论”的招生导向,明显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表现在有的义务教育学校,存在“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问题,换言之就是中考、高考要计入总分的科目,学校就将其作为重点学科高度重视,而不考或不计入总分的科目,就将其视为“副科”边缘化。与升学无关的美育、劳动教育、体育,都被一些学校和家庭漠视。这样一来,就会对中学教学造成不良影响。一是招生录取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考试内容偏重机械记忆、重复训练,加重了学生负担;三是招生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加分项目不合理,影响教育公平。

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寻求好的解决思路和办法,是中考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此次《指导意见》所设计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力图在学、考、招结合上下工夫,希望通过考试评价改革,引导所有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然而要将这些中考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彻底破除“唯分数论”的招生导向,任重而道远。根据《指导意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两大特点,一是全科开考,即国家所有要求学习的课程都进行考试;二是统一要求科目(语数外、体育)与学生自选科目结合。对于全科开考,舆论担心这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其实全科开考的重要意义,是对所有课程学习进行合格评价,要求学生学习达到国家义务教育要求。在全科开考基础上,再纳入中考录取的统一科目考试要求和学生自主选择的科目。由于“一考两用”,因而并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不能把基本学习要求当负担。在全科开考情况下,所有学校必定会开齐所有课程。由于学生可自主选择中考计分科目,不像以前所有学生限定考同样的科目,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倒逼”学校重视所有课程的教学。当然,能否有“倒逼”的实效,最终取决于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如果学校仍以功利的态度敷衍非中考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或限定学生的中考科目选择,效果就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