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1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本刊讯(记者 崔建玲)1月19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强调,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陈晓华指出,“十二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攻坚克难、快速提升的重要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各项工作稳中有进。2015年全国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为96.1%、99.4%和95.5%,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3.0、0.3和4.2个百分点。五年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陈晓华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农业标准化,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的任务要求,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明了方向。各级农业部门要以此为指导,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谋划和推进好“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陈晓华要求,“十三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快推进 “五个提升”和“两个完善”,力争“十三五”末主要农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7%以上,基本实现农产品产出安全,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全面提升源头控制能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力争5年内基本实现生产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在规模生产主体全覆盖。二是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加快标准制修订和转化应用步伐,抓好“三园两场”和“三品一标”建设,力争5年内使全国“菜篮子”大县规模经营主体和规模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三是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大风险监测、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力度,强化执法监管和专项治理,力争3-5年基本解决突出问题隐患,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四是全面提升质量追溯管理能力,建设国家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出台追溯管理办法及标准,开展全国性的追溯试点,力争5年内大部分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主要获证农产品、农资产品实现可追溯。五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抓紧健全机构队伍,强化手段条件,确保“有机构履职、有人员负责、有能力干事”。同时,“十三五”时期还要加快推进“两个完善”。一是完善监管制度,推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药、畜禽屠宰等配套法规,围绕农业产业链条,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社会监督和责任追究,推进社会共治。

会议还对2016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第2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了覆盖市、县、乡镇、基地(市场)四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着力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过于分散,监管难度大

种植业方面:我市农产品生产过于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无法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难以真正做到无缝对接。

养殖业方面:我市畜禽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户购买劣质苗种、饲料,养殖物有病乱用药等情况时有发生,给我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完善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与农技推广中心在行政管理上没有理顺关系,既有县直管,也有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等形式。少数乡镇虽然建立了检测室,但办公用房年久失修,检测设备陈旧落后,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多数乡镇还未建立检测室,监管手段和监管能力有限,监测人员要兼顾乡镇的其它工作,监测效果不尽人意。

(三)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缺乏专职检测人员。市级检测中心在编人员只有4人,六县在编的检测执法人员不到100人,人少事多,超负荷工作;四城区目前尚未设立渔政机构,开展监管工作难度大。

缺乏必要的设备。市级检测中心只能做定性分析,无法开展定量分析。如瘦肉精检测只能进行初步筛选工作,要送到自治区才能确认检测结果;水产品检测则均需送自治区进行检测。

缺乏经费保障。目前我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业务经费为每年一申请一审批,没有形成常态化管理,经费来源缺乏保障。各县区都没有专项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举步维艰。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有待健全完善

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机制,水产品既无标识,经营者又未建立台账,对于问题水产品,其溯源调查的难度很大。同时,由于人力不足,部分县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未能正常开展,导致一些不免疫、不佩戴耳标的畜牧产品流向市场,造成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三、加快推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建议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在市农业局和县、乡镇农业执法机构分别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和监管站,在乡镇设立渔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村级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明确各自监管职责,落实办公场所、编制人员和经费,配备检测设备,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监管长效机制。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推行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药制度,种植业以蔬菜为重点,开展蔬菜、水果、茶叶等用药专项监督抽查,严厉打击高毒农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畜牧业加大“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兽药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监管。渔业以禁用药物为重点,强化用药执法检查,完善养殖档案,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形成监管工作常态化。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建议把监管工作经费、检测设备购置及更新经费、产品检测经费和技能培训经费等列入市、县财政预算,并保证这些经费每年不低于5%的增长比例,做到经费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不断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比例和规模,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并强化“三品一标”监管,严把产品认证准入门槛,完善认证制度,严格认证程序,强化认证审核,提升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强化证后监管,加大证后抽检力度,严格执行退出机制,确保认证产品质量。

(五)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建立健全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结合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制度,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认真落实养殖档案记录和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畜禽免疫、畜禽标识和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动物入场和动物产品出场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动物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产地检疫制度。严格按制度要求开展产地检疫,出具产地检疫证明。

第3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作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充分了解黔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情况,督促各检测机构更好的开展检测工作,黔南州农业委员会成立调研小组对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测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1 州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黔南州农产品质检中心于2003年12月25日经州编委批准成立,编制11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心现配备有先进的美国安捷仑6890N气相色谱仪等进口及国产配套仪器设备22台,固定资产130万元。2013年通过省质监局实验室资质认定,2015年通过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考核。2014年11月经贵州省发改委《关于黔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决定,黔南州农委将新建州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总投资1000万元,中央资金已全部到位。根据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州政府于2015年3月19日以“黔南府函[2015]30号”文批复州农委与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共建黔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园。

1.2 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截止2016年5月底,我州13个县中,除都匀市和都匀市济开发区外,其余11个县均已获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其中,独山县于2008年获得项目,并于2011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已通过验收;瓮安,罗甸,长顺,惠水,龙里,福泉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于2014年完成建设任务,于2015年通过项目验收。三都县,平塘县及贵定县已完成仪器设备采购及实验室主体工程建设及实验室装修工作,下步将进行仪器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荔波县已完成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下步将进行实验室主体工程建设工作。

2 检验检测工作开展情况

在省、州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黔南州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州、县两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形成了定量检测与快速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测网络,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 绝大多数的质检机构能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完成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县(市)已逐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及例行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工作经费不足。在国家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投入下,黔南州州、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基本上都新建了实验室,购置了各种大型设备。根据检测的工作需要;州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将配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县级检测机构配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在开展日常的检测工作中,仪器设备的维护成本较大,检测所需的各种试剂、耗材、标准样品等成本较高,各检测机构基本上都存在经费不足、开展日常检测工作困难的问题。

3.2 检测机构人员偏少。按照《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标准》要求,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为15-25人,县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为10-15人。目前,州农产品质检中心工作人员为9人,全州各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人数平均为5人,有的县(市)农产品质检机构只有3人;而且还存在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被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的情况,导致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偏少,不能满足开展日常检测工作的需要。

3.3 检测机构检测参数偏少,能力不强。州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由于目前只配备了气相色谱一台大型仪器, 不具备对畜禽产品中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农产品和农业环境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和农业投入品违禁添加物测定的能力 。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虽然配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检测经费、检测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原因,尚未开展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定量测定以及农产品和农业环境中重金属的检测工作。

4 今后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4.1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于在开展日常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过程中,检测所需成本较高,仪器设备维护成本较大,农业部门下属农产品质检机构又属于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经费全部由政府财政投入。因此,为充分发挥农产品质检机构的职能作用,更好的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就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力度。

第4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25-1

近几年来,中央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但是,农产品安全却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主要体现在农产品质量问题上,每年都会发生因农产品质量低下而导致的大规模的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政府今后的工作重心应该适当向农产品质量管理上。

1 我国农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1.1 我国农产品质量管理取得的成就

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增大。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政府已经先后在全国建立了数万个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一方面符合农产品自身的生长规律,另一方面符合市场化生产标准。

农产品质量监督全方位开展。我国已经形成农业部领导的、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分级管理的部门管理体系,每个市级以上行政单位都设立专门的农产质量检测单位。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化也不断完善,相关部门每日都会在公共媒体上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

农产品质量实行追溯制度。对农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都实施明确的记录,给农产品建立生长档案,档案中还包含相关部门的质量认证信息,让消费者更加放心的购买。

1.2 我国农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化学药品使用泛滥。许多农产品生产者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采取一些化学手段对农产品进行催生和除害等工作。农业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在此前的十年中,平均每年用于农产品上的农药大约在200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的农药是对人身体有害的,也是相关部门明令禁止的。尤其是农药中含有的有机磷成分,毒性残留非常大。另外,当前我国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大约是5000万吨,平均每公顷使用化肥420公斤,远高于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每公顷225公斤的化肥安全使用量。高强度的使用化学物质,必然会在农产品上形成高的化学残留,降低农产品质量,大部分化学物质都具有高致癌性,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一种威胁。

第二,添加剂滥用现象严重。市场的发展加剧了农产品的竞争,导致一些生产者违背农产品生长规律,大量违规使用各类化学添加剂,尽可能地缩短农产品的生长周期,使得农产品以更诱人的外貌进入消费市场。虽然在外观上,这些农产品显得很光鲜亮丽,但是在这些添加剂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激素类物质,如果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2万人左右因长期食用含有有害添加剂成分的农产品而造成的食物中毒。

第三,农产品易受环境污染。我国工业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大气、水源、土壤等环境的污染严重,一些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水体,一旦被农产品所吸收,那么残留在环境中的铅、汞、氟等有害物质就会转移到农产品身上,并且这些有害物质很难去除。

第四,农产品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几年,我国出口农产品被退回现象日趋增多。主要是因为农产品质量达不到出口国家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例如农药残留量过多,添加剂使用违规,沙门氏菌污染等,这在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国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不高,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2 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农产品检测标准

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不合格被多次退回的现象,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标准,对入市的农产品要提高检测水平,检测内容要适度增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2.2 整顿农药化肥市场,加大无公害产业园的投入

对于目前我国农药化肥使用泛滥的情况,国家要立即整顿农药化肥市场,一方面,制定相应的农药化肥使用规范,要严禁在农产品中使用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物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无公害产业园的投入力度,大力生产绿色食品,依托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新型有机农产品,从源头上切断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减少因农产品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

2.3 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把握生产源头

上文提到过农产品质量缺陷除了生产者自身的投机原因外,还容易受到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政府要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将农业生产区同工业生产区分开建设,农业生产区要建立在水源的上方,区域常见风的上风向,保证农业用水、用地不受工业残渣、废弃物的污染,在生产源头上切断工业污染。

2.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质量责任意识

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观念,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参与者的宣传力度。通过不断的农产品质量教育,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的质量责任意识,使他们明白农产品质量不仅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还对他们的生产经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不能贪图一时之利,置人民身体健康于不顾,置自身生产经营利益于不顾。

3 总结

我国已经解决了13亿人口温饱的问题,接下来应该侧重于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政府要健全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加大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调控力度,农产品生产者要提高质量安全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郭红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党史文苑,2010,(10).

[2] 康升云,刘晶晶,胡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因探析[J].农业与技术,2009,(1).

第5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关键词]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2-0044-03

一、新疆农产品面临的出口质量安全问题

(一)各国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断提高

随着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各国不断出台严厉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新疆农产品出口受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标准的限制。如2006年1月,日本对进口食品推出针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物的“肯定列表制度”,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苛刻、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该制度的实施大幅抬高了新疆农林产品出口日本的门槛。

(二)农产品保鲜率不足,损耗严重

在产后损耗中,新疆粮食、林果、蔬菜的损耗分别达10%、20%、30%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耗率。损耗主要发生于储藏和运输阶段,由于保鲜设备和技术的落后,加上冷链物流运输能力不足,农产品的产后损耗严重。以新疆林果产品为例,美国的林果保鲜率达80%以上,而新疆不到20%。这就意味着,2013年全疆650万吨果蔬中,保鲜储藏量不足100万吨,从而对新疆果蔬产品出口产生直接的影响。据测算,林果经储藏、保鲜、加工、包装后,可以增值1~5倍,但是目前在全疆已成规模的12种主要林果中,只有葡萄和葡萄酒、红枣、库尔勒香梨、杏等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在储藏保鲜与深加工方面初步形成产业。

(三)其他问题

葡萄、大枣、苹果、香梨、番茄、棉花等特色农产品由于生产过于分散、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使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农产品的包装和深加工水平不高,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凸显特色;加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出口产品细菌超标,容易被进口国家以质量问题为由拒之门外。2013年1~5月,自治区检验检疫系统检测出口食品3715批,其中不合格20批,不合格食品品种包括番茄酱罐头、禽肉和脱水蔬菜,不合格原因有霉菌超标、品质缺陷和检出沙门氏菌。

二、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国际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完整的食品安全、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技术指标、农药残留标准、标签制度与包装要求日渐苛刻,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根据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报告,2006年新疆出口到菲律宾、韩国、沙特、斯里兰卡等国的番茄酱均被要求出具转基因证书;出口到澳大利亚的番茄酱被检出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而被迫中止了购买合同;出口到德国的番茄酱被要求检验杀灭聚酯、百菌清等项目和出具符合欧盟标准农药残留标准的证明;此外,出口到英国、沙特等国家的番茄酱均要求出具相关证书。

2.俄白哈关税同盟建立后哈萨克斯坦检验标准提高

新疆农产品主要出口至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俄白哈关税同盟建立后,新疆农产品出口难度大大增加,主要原因是哈萨克斯坦检验检疫标准的提高。关税同盟建立前,哈萨克斯坦认可中国检验检疫局的各项检测标准,关税同盟建立后,哈萨克斯坦实施更加严厉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这对新疆农产品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1年6月,塔城永利商贸有限公司出口哈萨克斯坦的一批果蔬产品,被检验出“气味残留超标”。农产品企业在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过程中,经历检测标准变化的并非仅限于气味残留一项,对于进口的果蔬产品如农药残留、不同果蔬商品间的检测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国标与国际标准,尤其是与欧盟标准差距很大,农产品检测标准的不统一将给新疆农产品出口带来巨大影响。

3.消费者安全意识提高,对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重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所有关于环境的话题都变得非常敏感。因此,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非只关心物美价廉。消费者通常认为,越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对人体健康越有益,对环境的保护越有贡献。人们注重食品营养价值的同时也关注生产过程是否“绿色”,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二)内部原因

1.农药使用不规范

不合理、不科学地使用农药,导致了新疆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农产品出口受阻,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制约新疆农产品出口的一大瓶颈。新疆农户对于农药的使用缺乏科学的指导,有些农户根本不看农药使用说明书,不根据农作物生长的具体情况酌情使用农药。此外,在农药使用量、农药种类选择及温度控制方面,多数农户没有科学、正确地掌握

2.农产品保鲜设施、物流体系不完善

虽然目前新疆已经逐步完善物流体系,保鲜技术也有很大进步,通关手续简化后出口速度有所提高,但是面对日益严厉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新疆农产品在保鲜、运输方面仍然有很大进步空间。由表1可以看出,新疆农业的保鲜储藏设备和温室规模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97%和3.16%,总体偏低,对于提高新疆农产品质量具有很大制约作用。

3.农业生产设备不足,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由表1可知,2010年新疆拥有的初加工动力机械5.11万台、初加工作业设备2.86万台,分别仅占全国总量的0.37%和0.23%。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中机械设备是在加工阶段必不可少的工具。加工设备不足严重制约着新疆农产品增值,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目前新疆出口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初加工、低加工层次,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很难在国际市场场上形成品牌优势,更难在品质上凸显新疆特色。

4.农产品品质不优,包装不良

近年来,由于新疆耕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加上农户片面追求增产,不注意改良农作物品种,致使很多品种的农产品质量下降。以果品为例,新疆果品总体质量较差,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其原因在于一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差,即栽培品种退化和优质果率较低,水果大多存在大小不一,形状欠整齐,色泽不好,有病斑、挤压碰伤等问题;二是外观品质差,即水果产品的包装简单或裸装,直接进入消费市场。

5.生产环境恶化及生产过程不规范

近年来,新疆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由于不合理、高强度开发,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等。同时土地利用不合理,有机肥施用不足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进而影响出口。

三、新疆农产品出口质量提高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使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过程更加透明化,及时发现问题、明确责任。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构建大多从畜牧产品开始,新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2)严格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

新疆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简化检验检疫手续,统一拨款并将农产品质量检验纳入法律体系内,严格执行各项检验标准。政府应及时将国际市场上新的农产品质量要求、检验标准信息传达给各有关单位,使农产品生产企业能够及时作出调整。

2.加大农兽药使用监管力度

(1)加强对农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的管理

农药、兽药的生产者在生产药品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药品包装上要将其适用病症、用法、用量介绍清楚,明确其有效期和储存条件,让农户能够一目了然。对于药品的使用效果,有关部门应该进行跟踪调查,对于疗效不好的农药、兽药,应该及时曝光,勒令企业停止生产。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用药的质量,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在农药销售过程中,要注意农药、兽药的储存、运输;企业应对销售人员进行正规培训,使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得到有效指导。对于过期的农兽药要进行妥善处理,不得再流入消费者手中。

加大对农药、兽药基本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系列讲座,为广大农户普及农业的相关知识,强化农户对于农药、兽药使用的安全意识,降低农兽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降低农产品受污染的概率,提高农兽药的使用效率,降低质量安全风险。

(2)建立农业“病历库”,健全农牧业疾病防控机制

各种病虫害直接影响着农、畜产品的质量。因此,政府应及时建立农业“病历库”,将各种疾病信息汇总,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进一步提高对疾病的预控能力。对农业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地区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治理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健全有效的、完善的农牧业疾病预防和控制机制。

3.指导农户科学、规范种植

农户科技知识水平有限,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往往仅凭经验种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政府可以建立专家组对不同地区的土壤进行分析,对农户应该种植何种农产品给予科学的指导,并对施肥、灌溉、收割环节进行跟踪帮助,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保证农产品质量。

(二)企业层面

1.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

通过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的资金、人才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善加工条件,努力提高新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充分发挥新疆特色农产品优势。

2.加大对农产品保鲜、储存、运输方面的投入

农产品的新鲜度直接影响到质量和口感,加强保鲜以及运输环节的投入和管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出口企业应该与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加大对冷藏、包装、存储等环节的投资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

3.熟悉掌握国际规则,紧跟国际标准

企业应熟悉和掌握国际最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严格按照高标准进行生产。严格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主动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新疆农产品的国际形象。以新“丝绸之路”为契机,打造新疆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

(三)农户层面

1.规范使用农药化肥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购买、使用农药,主动学习农业知识,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副作用。在生产过程中,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适量为原则。此外,对那些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坚决不予购买。

2.实现科学种植

农户应根据自家土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其生长的作物进行种植,以实现土地与作物的最优配置,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运用机械化、科学化的手段实现农产品增产,提高收入。

[参考文献]

[1]胡洁,蒲春玲.兵团番茄产业化发展问题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10(1).

[2]孙兰凤.基于发展中的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8(5).

[3]许靖波,邓后勤,周华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

第6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河北省玉田县地处京津唐三角中心地带,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之一。全县总面积1170km2,耕地面积72000hm2,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86667hm2左右,蔬菜播种面积约33334hm2,生猪出栏140万头左右,位居全市首位。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同时,玉田县始终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抽样监测、“三品一标”认证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现状

1.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初步建立

玉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举措,在机构设置、人员调配、经费安排上摆在优先位置,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建立了质量安全检测体系。2011年,玉田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在8个区域站分别建立了区域性检测室、在“三品”基地和农业企业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监测点5个,初步形成了以县质检站为中心,区域性检测室为骨干,自律性检测点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检验检测体系,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环节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二是建立了全程监管体系。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2012年经编委批复玉田县农牧局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在区域站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在“三品”基地及农业企业设立了监管员,形成了县局、区域站、生产基地三级质量监管体系。

1.2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

本着“检查与指导并举,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全县上下把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品牌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并狠抓了落实。一是制订和修订标准。全县先后制定农作物标准化技术规程36项,制定了省地方标准2项,唐山市地方标准4项,蔬菜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18667hm2,为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标准化示范区(园)建设。按照“生态、绿色、安全”的要求,蔬菜重点打造了2个部级蔬菜标准园和1个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重点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穴盘育苗等集成技术,建立了二维码质量追溯制度等五项制度,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在粮食生产上,狠抓了陈家铺乡千亩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实施了“九统一”生产经营模式(统一品种供应、统一种植样式、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深松整地、统一机播、统一机收、统一专业化病虫草害防治、统一节水灌溉,统一技术方案和技术指导),全面推行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了农产品安全。

1.3农产品品牌建设有了明显进展

近几年,玉田县积极鼓励和扶持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水平,创建品牌农产品。截至目前,全县有82家畜禽养殖场通过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21家畜禽养殖场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蔬菜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个,面积8334hm2,蔬菜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3个,面积467hm2,有机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建设农业部蔬菜标准园2个,河北省蔬菜标准园1个。这些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有助于提升全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1.4农产品生产和农业投入品经营秩序不断规范近几年,玉田县不断整合执法资源,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了农业综合执法,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中队,通过采取日常监管与集中整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农资市场、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农业生产和农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015年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相继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中秋等重要节日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韭菜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暑期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三品”农产品专项整治等活动九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2存在问题

玉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虽然有了明显进步,但从总体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矛盾依然存在。

2.1小规模分散经营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难以提高农产品质量

目前,农业生产上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1],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难以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推进也比较困难。

2.2整体安全意识不高影响农产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每个人。但目前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仍然不高,农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增强农业从业人员乃至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目前监管工作亟需加强的方面。

2.3多种因素制约农产品品牌认证与开发,也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品牌建设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可靠保障。但是,由于县级的农业生产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品牌产品宣传、创新不足,认证产品优势、效益发挥不好。再有人们优质优价意识不强,品牌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混同经营,价格同等的现象还很普遍,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者创品牌农产品的积极性。第三,品牌认证、复审、续展手续繁琐,需要花费很多费用,但获证产品价格优势又不明显,部分获证企业在品牌认证到期后不愿复查换证、续展或重新申报认证,农业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强[2]。

2.4农业投入品违法违规经销和使用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

从农资经销者来看,一些经营者唯利是图,违法经销假冒伪劣和违禁农资;从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上看,不合理、不规范使用农药、兽药、化肥、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最大隐患,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5收贮运环节监管亟待加强

收贮运环节监管是新增环节,县级相关的制度规章还不健全,收贮运环节业务知识缺乏,执法机构和人员不足。

2.6目前监管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虽然玉田县建立了县局、区域站、生产基地三级质量监管检测体系,也落实了监管检测人员,配备了监管检测设备,县级也安排了专项资金,但是相对于庞大的监管对象和监管范围,人员、设备、资金不够完善,致使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无法开展。

3对策建议

3.1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讲座、现场示范等各种活动,推行安全生产技术,用舆论导向和市场手段培养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强化对农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努力构建“人人讲安全、层层有责任、处处能监管”的生产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

3.2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

农业投入品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3],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的监管。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经营资格审核,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单位,给予警告并要求限期改正,限期不改正的,结合市场管理部门坚决取消其经营资格[4]。二是强化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日常监管。加大对投入品市场日常执法检查的力度。督促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规范投入品生产经营行为。尤其要加大对禁限用药物的清缴力度,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和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保证农资监管不留死角。三是强化对农业投入品违法案件的查处。要实施检打联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加强与各部门协作,对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

3.3加强监管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检测体系,落实人员、经费,配备仪器设备,力争村村有安全监管员,实现真正的监管全覆盖。同时要加强对监管检测人员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提升监管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

3.4积极开展品牌认证和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

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品牌认证,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措施。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5]。二是推进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土地流转,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确保农产品高产、优质、生态、安全。

3.5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的投入

玉田县要加大对基层监管检测、执法等经费的投入,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建议加大对产品认证、品牌申报及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作者:章丽娜 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农牧局

参考文献:

[1]张树秋,董燕婕,赵善仓,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安丘模式”探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6):63-66.

[2]王芳.清苑县农业品牌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CD].基层农技推广,2015,(3):61-63.

[3]杨玲,盛松华,温少辉,等.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4):18-21.

第7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安顺市的农业生产特点较为复杂,整体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在农业生产中,农户的生产较为分散,主要以家庭为单位,采用独立经营的方式,整体商品经济的水平发展较为滞后。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市场条件、利益驱动等各方面的影响,从而造成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出现。安顺市由于自身的农业发展与生产的特点,造成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农业产品质量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就难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无法达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目的。

1 安顺市农产品生产的现状

目前,安顺市农户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另外种养兼营与专职养殖的农户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是肥料与各种农药的不合理运用。在粮食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各种农药的随意使用,造成农产品出现相应的质量问题,出现农药污染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外,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采用水稻氮肥,容易造成稻米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出现相应的问题。安顺市的农户整体素质偏低,经营与生产的规模偏小,难以实现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农户缺乏科学的生产知识,不具备良好的经济意识与商品意识。农户由于缺乏安全生产的知识,导致在农药以及相应化学产品的使用时,造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2 导致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的原因

2.1 污染源头治理的问题

目前,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污染源头的治理与把关工作存在不足。农产品的认证过程进展缓慢,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并且相关农药以及兽药的使用规定难以得到良好的落实。在对于污染治理的认识上,管理者缺乏良好的环保意识,并且忽视相关的认证工作。安顺市的无公害以及具备相关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蔬菜的数量还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难以体现认证所带来的市场效益。同时,认证体系也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缺乏相关的经费支持,使农产品认证工作举步维艰。

2.2 农业生产缺乏标准化

我国农业生产的相关标准的规定有300多项,但是安顺市在进行农业生产上,相关的标准化管理水平还远远不足,对于标准的实施以及应用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农业生产上缺乏对标准化的认识,在生产中难以按照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农产品的相关质量监管体系也存在着不足,整体体系还需继续完善与健全。

2.3 农产品的监测存在不足

目前,农产品在质量的检测上,缺乏具有足够权威与统一性的机构。安顺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上,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多,并且各部门的分工不够明确,存在着职能交叉等情况。并且,由于检测机构经费来源分散,市级财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专项经费相对国内同级城市而言,投入严重不足,很多单位人员的检测能力没有得到新的提升,人员培训方面缺乏系统的投入与计划。另外,市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建设应该依托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立,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行政关系乡镇一级政府管理,因此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人员多被抽调去做诸如计生、维稳等其他工作,无法实现专人专岗。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也无专项运行经费,造成部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3 加强安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3.1 指导思想必须明确

地方政府应该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将工作的思想提高,从而达到保护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目的。在执行监管工作中,要仔细研究与学习国际相关质量法规与规定,建设良好的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生产环境。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行为、市场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民众的健康,从而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3.2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投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需要检测机构出具的详实可靠数据作为依托。全市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测机构的在得到中央补助后相继建立,但机构的编制、从业人员素质、检测能力并不合理完善。还需地方在政策及资金上加大投入,使检测机构的能力以适应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需求。

3.3 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3.3.1 要优化农业物资的流通过程,在污染源做好把关

我国以往的农业产品的生产供应链存在着一些问题,难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与质量。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就必须要做好供应链的管理,从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程序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农产品的生产环境。

3.3.2 完善农产品的批发市场的管理体系

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需要进行集中的管理,做好产品的分配,建设具有良好的存储、配送标准的流通市场,提高农产品流转的卫生水平。对于农产品的流通管理中,做好相关的冷藏与保质措施,保证农产品在到达消费者之前,安全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保证。

3.3.3 加强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监测工作

相关部门要明确监测的分工,提高农产品的监测效率,加强安全质量问题的监测水平,完善相关质量规范与标准。

4 结语

现代化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民生的重点问题。我国的农业现阶段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的过程当中,由于农业生产的转变,农业产品的生产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只有切实的做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保证人们的健康,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柯炳生.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3(02).

第8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从近两年以来数千个检验结果中,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采收时没有达到安全间隔期;滥用、过量使用农药,残留量增加,延长农药降解时间;烟剂中添加高毒r药克百威,给蔬菜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设施农业发展快,作物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土传病害的发生难以控制,土壤污染对蔬菜质量安全影响很大;国内水稻重金属镉超标引发的社会反响。

其中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瘦肉精,禁用药物使用和兽药残留,其中瘦肉精是一类药,主要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十几种。水(渔业)产品存在的问题是:工厂化养殖水产品存在禁用药物使用现象,主要是呋喃类药物,可用药物滥用,小部分海洋捕捞水产品(渤海贝类)重金属镉轻微超标等。

为此建议:

1.引导民众理性看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站在数量安全、产业安全的高度考虑质量安全。部分质量安全不达标、不合格的农产品,并不一定是有毒、致癌,而是质量安全标准过高或因国情、贸易需要等原因造成的,不必要引起恐慌、不必要盲目抢购。

2.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应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科普范围,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使公众掌握、运用得好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识,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3.审慎媒体报道。慎用“有毒、致癌、嗑药”等失实报道,对报道事实的真实性、科学性要事前复核,消除负面影响。

4.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推广机构要深入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掌握更多的生产技能,生产合格的农产品。

5.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机构是资金、技术密集型机构,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受部门设置影响,有限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尤其是县级级检验机构,由于受资金投入的影响,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县级至少应设置一个可以开展检验检疫工作的综合性实验室,直接为县域内农业生产经营及农业执法提供技术支持。

第9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一、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对典型的案例,加大曝光力度,让全民警觉,提高责任意识、危机意识。

二、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有些农产品生产者社会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使用高毒农药,造成农产品不安全。各级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农业研究部门应通过各种会议、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让生产者和消费者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对农产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三、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

要大力推进国家农产品的标准化战略,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让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标准可依,有章可循。以农业标准化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潍坊市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日益完善,全市引进和制定农业标准600多项,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535万亩,获得“三品”认证农产品1653个,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7%以上。

四、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产业化

要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社、农场、新型食品加工厂。目前,潍坊市已构建起以粮食、蔬菜、畜禽、果品、花卉、苗木等高效产业为主导,以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市常用耕地101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0亿斤以上,形成了优质瓜菜、果品、苗木、花卉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已达到530万亩,年产瓜菜1200多万吨;全市具有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100多家,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目前,潍坊市现代示范园区已达到806处,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现代蔬菜种业创新示范基地、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各一处。农产品产业化,可大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目前,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达不到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未经检测就能在市场上销售,这样就给农产品安全留下了很大的隐患。该制度完善后,一些不合格农产品受到“准出”与“准入”的双层检查,就很难进入市场了。

六、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建成市、县、乡、市场(基地、企业)四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检测机构应定期对主要生产地的土壤、水源、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建立检测档案;对产地加工销售三个环节进行定期抽检。

七、鼓励品牌农业的发展

应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积极争创名牌产品,通过品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八、加大财政补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