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管理意义范文

班级管理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管理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管理意义

第1篇:班级管理意义范文

一、教学者主动奉献爱,有利于学生敞开心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几乎都会遇到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不善于和其他学生打交道,不善于融入班级氛围,长此以往,他们就成了同学眼中“被孤立的人”。上述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应对这些学生保持足够的耐心,主动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用爱激励学生,学生才会增强自信心,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能总是一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姿态,要善于和学生做朋友,从朋友的角度理解和帮助学生,能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暖意。教师的爱应体现在学生的生活细节中,如照顾生病学生的情绪、多鼓励成绩落后的学生、参与学生的课后活动等。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教师的理解和照顾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班级管理工作。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班级管理效率

学生幸福感的获得和提升正是来源于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自我提高和进步,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应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2.1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万千宠爱下长大,性格上自然而然地养成了某些小毛病,如霸道、自我等。学生的这些缺点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成为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的重要因素。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格外注意这类学生的发展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学会感恩和无私等良好品质。总之,班级管理要始终围绕学生的自我发展进行优化。

2.2培养学生的包容心,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之间吵架斗殴的事件,教师处理这类问题时尤其要注重方式方法,应坚持解决核心矛盾和班级团结两大目标。其一,教师要发挥模范作用,不要太过苛责学生的错误,应帮助学生积极寻找弥补和解决错误的方法,以一种温和的、智慧的方式使学生内心产生触动,进而自觉地正视自己的不足。其二,重视学生自我修养的考察。班级管理的核心就是学生管理,要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考察标准,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和学习成绩考查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善于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观察和纠正言行,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这样必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二、教学者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重视班干部对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

1.1优化班干部竞选机制,挖掘学生管理班级的可能性

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既要忙于正常教学,又要进行班级管理,难免顾此失彼。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选取一些具有管理才能的学生协助管理班级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优化班干部选拔机制,不要坚持“唯成绩论”,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1.2鼓励班干部参与班级日常管理,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班级干部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助力,教师要善于发挥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示范引领作用。班干部由学生投票选举产生,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由他们具体执行各项管理工作能够迅速获得认同和支持,而班干部也较为容易理解大家的具体需求,和大家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从班级管理的大局看,以班干部带动全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

2.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

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尤其要强调公平性和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班级规约的遵守和支持。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对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尤为重要,在公平公正的班级环境中,学习进步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得赞许,而学习退步的学生则及时获得老师的教诲,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最积极的反馈。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每一个学生都自觉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三、结语

第2篇:班级管理意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园丁,浇灌,甘为,烛炬尽,燃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学生对教师心悦诚服,必须先要让学生亲近教师,教师应该像一颗恒星吸引行星一样,把学生吸引在周围。爱,是师生间的桥梁。作为班主任,就更应当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可见,爱是教育的“剂”,是进行教育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师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尊先生曾指出:“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师爱有别于父母对子女的宠爱,也不同于朋友之间的友爱,这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师爱中蕴藏着更多的社会内容,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师情操。因此,师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作用也就具有多样性。

1.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先决条件。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和认同的出发点就是主体企图与榜样一致。榜样不仅仅是行为规范的倡导者,更是主体仰慕的对象,使主体产生对它追求的意识。这就是人们愿意模仿所崇敬、爱戴的人的原因。青少年更是如此,教师要教育他们,就必须建立爱的关系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师爱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这种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必须不断去接触和面对自己的学生,长期接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表现为一种情感反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这些反应时,能融入自己的感情,以诚相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自己的学生,从心灵上去感化自己的学生,以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这样,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鼓励;班主任的批评,学生会视为是爱护,班主任的工作因得到学生的支持而变得顺利和轻松,教育所期待的结果也会如愿以偿。相反,如果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不重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缺乏热情和关心,这样,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讽刺,班主任的批评,学生会认为是对自己的挖苦和惩罚,班主任的谆谆教诲,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教育当然得不到预期的目的,弄不好甚至会事与愿违,老师的“一片好心”,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却是“好心得不到好报”,大大削弱了班主任的威信。相同的个案,班主任采取的态度是“爱”还是“厌”,往往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3.师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是与情感发展相伴始终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爱是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动力机制。因为师爱的核心是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如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等。这些心理因素都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心理条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

二、班级管理工作中师爱的举措。

师爱的功能和作用是巨大的。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施以科学的爱和理智的爱。

1.对学生要多了解和勤鼓励。

爱学生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身体情况、兴趣特长、性格气质、知识储备、学习成绩、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善于了解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有的放失,是师爱的具体表现。青少年是发展中的人,身心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所以在他们的身上,总有一些积极因素,同时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来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绝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尊严;二是指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是指教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能力和兴趣;其二是指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都愿做一个好学生;其三是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和班集体的关心和教育下,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理解是指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有困难向教师求助时,当学生有委屈向教师诉说时,当学生犯了错误请求教师谅解时……这正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的时机,正是需要教师理解、需要教师关怀爱护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理解、关怀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也应有“理解万岁”。

3.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两头”。

所谓的“两头”指的是成绩好、表现也好的“尖子生”和成绩差、表现也差的“暂时后进生”。不管对待哪一种学生,班主任都应能做到一视同仁,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问题,特别是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态度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如果对“尖子生”的成绩和荣誉过分赞扬、宠爱有加,而对“暂时后进生”的错误或过失表现得冷若冰霜、严加批评。那么,前者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和骄傲情绪,;而后者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因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而变得孤独,因看不到自己的希望而变得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甚至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因此,具有师爱的班主任应懂得,其实脆弱的心灵更盼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怀。

4.严师出高徒是师爱的表现。

第3篇:班级管理意义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84-01

班级管理模式是班级管理诸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其运作流程。他是根据班级管理设计方案而建立起来可供操作的完整的模型。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对应试教育下班级管理的弊端的否定,应试教育的班级管理弊端主要在于:偏重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动、心理、技能的教育;偏重少数尖子,忽视后进生;偏重统一要求,忽视个性差异;偏重校内教育,忽视社会实践。总之,应试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完全是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无视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应试教育服务。危害教育,误人子弟。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运用“以发展学生素质为中心轴,以各种活动为辐射轴,呈立体无限延伸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管理班级。这种模式从其本质意义上可称为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从其操作步骤上可称为四步循环模式。

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产生的必要性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而教育学理论中“班级活动是管理好班级的中介”和“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完成”的理论为其提供了可能性。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是:

一、了解班情是基础

了解班级情况,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前提。班主任只有对班级情况摸清吃透,才能对管理班级时遇到的问题准确地把握。

所要了解的班级情况有:1.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家庭环境状况。2.班级原有发展水平状况,所存在的问题。3.班级所处环境状况。4.各科教师配备状况。了解班级情况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资料查阅法;谈话法;问卷法;实验法等。

二、制定目标

在了解情况以后,要制定出班级管理目标。它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开展班级活动的指针。班级管理常用的目标有:1、根本目标。班级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发展学生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2、远期目标。班级管理的远期目标是指在每个学制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高质量的完成学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3、中期目标。班级管理的中期目标是指完成年级段中教育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获得应有的发展。4、近期目标。班级管理的近期目标是指为了解决班级或某些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而做的短期安排。此外,还有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制定目标一定要在了解班级情况后,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和决定。

三、开展活动

只有开展活动,才能完成所制定的目标,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活动的类型按区域可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按内容可分为学习、劳动、游戏三大类;按任务来分可分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活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活动,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活动。

班级活动应具有针对性、连贯性、整体性、新颖性、开放性的特点,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针对学生自理能力差,交通意识淡薄的问题,利用冬至节包饺子的风俗,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主题为“冬至节包饺子,送给交警御寒冬”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通意识。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教育效果。

四、总结提高

总结提高是对完成阶段目标的总结和检查,只有不断地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检查,才能不断地对班级活动做及时地修正、调节。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就是由了解班情、制定目标、开展活动、回顾总结这四步循环进行的。每个循环结束,班级管理水平就提高一个新高度,学生素质就有新的发展和提高。然后,再在前一循环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运用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班级管理,效果良好。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次授予“文明班级”的称号。其中有一学生张丹丹原是一名手无缚鸡之力,胆小娇气的学生,通过开展“爬平顶山”、“远足湛河”、“跳绳比赛”等活动,逐渐变成一位坚强勇敢、活泼开朗的优秀学生。万鑫同学,原是一位自私、懒惰、嫉妒心强的学生。通过开展“冬至节包饺子,送给交警御寒冬”的活动和“笔者是大海一滴水”的主题班会,变为勤奋、开朗、乐于助人的学生。

运用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班级管理中的活动应具有鲜明的教育倾向,但不能片面的理解为狭隘的思想教育。其教育意义至少包含三个方面,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又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起到一石三鸟的教育效果。

2、中心性原则。每项活动都要围绕发展学生素质进行。

3、主导、主体性原则。即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切记老师包办一切。

4、以身作则原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4篇:班级管理意义范文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教育活动及作为班主任的一切职责的总称,“是指以一定的价值为目标,求得具备一定要素的业务的完成”。因而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总和。要把班级管理搞好,就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要有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那么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只有实现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所以我们要发挥整个集体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要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风气是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一个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能感受到平行班的不同特点,有的班级纪律性较强,课上课下都能很好地要求自己,有的班级则活泼好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室上课轻松愉悦,当然也有的班级缺乏自律性,老师有断不完的案子。这都和班风的建设有很大的关系。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应该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新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而且它应该具有本班的特色。

三、需要班主任的关怀、激励和爱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是对立关系,不能不分彼此。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为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关爱是基础。一个挚爱学生的班主任,自然会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自然会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就会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同时理解与沟通必不可少,需要无时无刻地激励教育,“多激励、少批评”要求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特点,明确定位自己的管理中心,通过有效的沟通应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刚入学的学生依赖性很强,班级管理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快速适应陌生环境,做好心理的辅导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二年级学生逐渐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好奇心的不断增加,这个阶段就要注重纪律管理。而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管理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确保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的关心与爱,并非一味放纵,而应该宽严相济,恩威并举。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既要有母亲的温柔又要有父亲的严肃,二者身份的恰当融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爱。

四、需要班主任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一环。班干部要选择在学生中有威信,能力强,想为集体作贡献的学生。好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有很好的带动作用,这有时能起到老师的示范作用。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经常性的沟通,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大部分的学生干部在心态和行为等方面与班主任存在诸多隔阂,两者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班主任要经常与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直到他们制订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工作总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及可供选择的方法等。同时,班主任除了面谈之外,还可用笔谈,也可用“平行交谈”。所谓的“平行交谈”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恩・塔菲尔《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意即父母与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面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内容上,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俯下身来,让班干部感到老师与自己的沟通完全是为学生的成长,为班级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了解负面情况,做治理学生的依据和手段。我们常说情绪可以传染,班干部在班级中正能量行为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对良好班风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五、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第5篇:班级管理意义范文

一、班级管理为什么需要“留缺”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老师总是习惯一厢情愿地抱着自己的“理想情结”对孩子进行“细心看护”;总是习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制定一些班级制度,制订详细的班规,并辅之以严格的量化评比、奖优罚劣等,用以纠正和预防学生的各种缺点;总是习惯一味地以外部力量强行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这些做法,乍看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当时学生会按照老师的意愿和要求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但这种改正只是暂时的、表面的,他们一但出了老师的视线就把一切都忘了,该犯的错误照样还会再犯。面对这种结果,我们的老师也总是一脸疑惑,自己如此细致的呵护为什么就换不来“理想结果”呢?难道是我们的教育不够深、看管不够全面?不是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能够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其实,企业家的管理之道已经清晰地阐明了道理———在更多的时候放手才是真正的“教育”。育人的过程其实就是受教育者自我成长的过程,受教育者只有经历了生活中千般“困苦”的磨砺方能成材。所以在育人过程中,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会逐步放弃我们所钟情的“完美情节”,适时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该放手时就放手,要适度地留一些“空白”给那些有缺点、易犯错误的学生,让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让他们在自主能动地探索、思考和发现中逐步完善自我,最终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班级管理中“留缺”的原则

在班级管理中适时留下一些“缺口”,不是简单的放任管理,也不是简单的漏洞管理,而是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还学生一个充分自我教育的权利,最终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

1.留缺式管理的首要前提是摆正师生的位置现行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是大山中原声与回声的碰撞,是云朵推动云朵,是大树撼动小树。诚如魏书生与学生的“道德长跑”,也正是留出空白于学生的道德上的“自我批判”、“自我修正”的教育。只有在人格对等的情况下,教育者才能真正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意力量,从而将教育期望有效地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

2.教师善把契机,适时“留缺”彰显主旨不能否认,学生有能力做好班级的几乎一切事务,但班主任在“留缺”的时候要善于把握度,不能把什么事都交给学生来做。因为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工作,若放手让学生来做,他可能会做得较好,但难免会费时费力,且常出差错,对学生的总体影响是弊大利小。所以,学生能干什么,应干什么,班主任在留缺的时候必须要把握好。这要求班主任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对工作怎么开展、有什么议题、涉及哪些方面,都要分步骤、有层次解决好,所预留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乐于参与,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从内心真正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从而在头脑中清晰地留下一个认错、悔错、改错的清晰烙印。

三、班级管理中“留缺”的方式

1.要保留一定的决策空间,让学生参与决策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味地“独断专制”是很难把工作做好的。因为教师独断制定的制度不是要求过高,就是要求过低,再或就是让学生无法接受,以至于“制”同虚设。所以班主任要学会在班级管理中适当给学生以民主,适当将权力下放,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班级实际共同商讨制定班级目标和班级计划。这样班级的决策就不仅具有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它还把决策的权力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决策的主人,这样制定的班级制度就易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即使偶有什么过错,也会自动对照条例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不断进步。

2.要保留一定的权力空间,让学生参与评价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评价,操行评价是学生各方面成绩和特征的“像”。操行评价只有公正、客观,这个“像”才会逼真,也唯有如此才能发挥操行评价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有丝毫的“失真”,否则必然会导致事与愿违,失去教育意义。精巧适时地留出评价的“空白”,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一个真实的自我,也可以让学生及时把自己的“像”和班级其他同学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清楚看到自己的整体形象,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远比教师高高在上地说教要具体形象得多。在自我评价中学生还能清楚地感受到比较和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从而激发他们认识并决心改正缺点错误的“内驱力”,提高他们求取进步、完善自我的欲望。

3.要保留一定的管理空间,让学生参与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按照一定的管理思路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管理目标。但如果把这些制度单纯作为学校管理的法宝,用制度强调权力与服从,对学生管得过细、过严、过死,那么班级工作便很难形成个性特点和个体特色,有时反而会在某个临界点失去控制。因此,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宏观控制、解放时间、开放空间、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跳出“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的圈子。教师要主动放弃权利,退到参谋与导演的位置,给学生让出偌大的舞台,放手让班级干部实施管理,让全班同学参与管理,让学生把“老师要管我”的观念转变成“我要管我”,形成一种“无管而管”的人人自管的局面。

第6篇:班级管理意义范文

班级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的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一、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快乐工作的一剂良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作教师地在对待学生时要多一份宽容,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骂,给学生多一点自由的空间。学会了宽容,在面对学生犯错误时,我的心态平和了,也少了许多无名火,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教育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逐渐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不要一遇难题就溜之大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习惯,都是这样,慢慢培养。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具体的培养中渗透着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只有抓好这一环节,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二、班主任应该有高尚的品格。

人的品格是人自我社会层次定位。一个人是高尚的,还是卑鄙的,首先不应看他的出身门第,更不看他的财富多少,最终看这个人的品格。教师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承者,作为人类美好生活的塑造者,必须具有高尚的品格——大公无私、公正、善良、忠诚等人类的美好品格必须成为教师的永不丢失的精神财富。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从他选择这一岗位起就应该把修炼自己的品格作为自己的终身的必修课。我们认为,有些班主任工作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没有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在教育教育工作中失败了。(班主任 banzhuren.cn)这种失败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的失败往往不是失败在方法上,也不是失败学识上,而是失败在品格上。一个人品格低下,他的行为不可能高大,一个人品格卑鄙,他的行为不可能磊落。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班主任”孔子,他的“班主任”工作成绩无比辉煌,他的工作成功了,当然成功在他教育思想与学问上,但更重要的是成功在他的品格上。如果我们仔细考查一下历史上成功教育家的业绩,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位教育家都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

三、班主任应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相关学科修养。

优秀班主任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精通和知新。一方面是对已掌握的知识达到滥熟于心的程度;另一方面是不断获取新知。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要能在教育教学中,不仅是传授这些知识,而且要运用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心中要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像一个永不疲倦的探险家,对未知充满渴望。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教育学、心理学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理论依据,应熟知并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优秀的班主任要注重知识的日积月累;注重总结经验教训。一句话,优秀班主任的工作来自不断的学习。列宁的那句话: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班主任来说没有过时。

第7篇:班级管理意义范文

笔者担任班主任多年,针对自己的个性和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管理中主要采取的是“放”与“抓”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发现其积极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清小事和大事,做好“放”与“抓”

一个班级数十名学生,互相之间难免有些小摩擦。班主任在碰到这种事情时,首先要分清事态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教室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一些学生在课间休息活动中不小心干扰了附近某生学习或做事,或是学生之间因意见相左而发生争执,这种小事班主任可不必太在意,即采用“放”的方法。因为学生之间有些碰撞是难免的、经常性的,应该让他们在碰撞中学会包容,学会处理正常的人际关系,这一点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因一点点小事班主任就去当“调解员”,当“法官”,不但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不利,而且也会因“班主任的态度”等因素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但是,如果事态比较严重,如发展到群体起哄喧哗,甚至学生相互厮打等,班主任就不能不管。在弄清事情的缘由后,既要当“调解员”,化干戈为玉帛;又要当“法官”,分清是非曲直,不委屈学生,更不能迁就学生,通过“抓”的方法,使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分清表象和本质,做好“放”与“抓”

对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是班主任常规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生活中喜欢简单盲目地模仿,所以在其言行举止方面有时让老师们难以理解和接受。如果是学生的一时心血来潮或为了某个纪念日,在衣着打扮上体现一点点个性,且仅仅停留在表象,则没有必要大惊小怪,顺其自然,采用“放”的思维,暂时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和表现力,静观学生的自行解决和改观。但是如果是学生过分追求外表形象的奇异包装,打扮和成年人相差无几,同时不思进取,好逸恶学,不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这是学生的本质在发生变化,班主任则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及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劝诫,做好其思想工作,使其朝有利方向发展,这就是班主任必要的“抓”。

三、分清偶尔和经常,做好“放”与“抓”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问题,有偶然性的东西,也有经常性的东西,同样应该加以区别,正确对待。如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这样的事情,他们平时还是很注意的。但因某些客观原因,如身体不适、家庭突发事件等,造成了偶尔的迟到、早退或旷了很少的课或是上课打瞌睡,班主任只要了解其缘由,不必刨根究底来个所以然,这就是应该“放”,因为这样的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一般都较强,对自己要求也较严格,自己是会进一步注意的。但是如果迟到、早退、旷课不是偶尔的,而是次数较多,旷课时间较长,上课时经常打瞌睡,作业难以完成,班主任就得非管不可,必须要认真了解实际情况,找出原因,协同家长或监护人,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加以扭转,要做到“抓”而且是“严抓”。

四、分清个别和普通,做好“放”与“抓”

第8篇:班级管理意义范文

一、班级管理具有艺术性,是快不得艺术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已任,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现代班级管理要求我们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集体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要充分发挥主人的自觉性,能动性。由此可见,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要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都关心班级体的良好风气,做到凡是学生能做的事,干部不代替做;凡是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代替做。我们及时给予指导、启发、点评与总结,培养学生自治、自学、自理等各方面的能力。虽然这样可能不能立即取得管理效果,但我们要时刻记得班级管理快不得的,也不能快,时间长了班级管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走出“细”的误区,用“粗”法管理班级

“不聋不瞎,不能当家”,做好学生的掌舵人。

我们经常认为,班级管理越细越好,这实际是一种片面看法。当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凡事都过问、处理、过细管理,会让学生处处受制,导致缺乏自理及独立处事的能力,缺乏自我发展的空间和锻炼的机会。鉴于上述弊端,不妨采用“粗”法管理班级,具体做法如下:

1.一般性事务,交于学生自行处理。班主任在适当机会来点“点睛”之语,以此来要求或鼓励或指点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即便结果不理想,但从失败中得到教育和经验,自我反省,从而得到锻炼。

2.做到小事不追究。有些小错误学生也许会常犯,但不影响大局,像这样的事,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做的有问题,只是无意或不可避免地犯了,学生会自己努力改正。若教师横加指责,反使学生无所适从,或产生逆反心理。

3.某些事应“视而不见”。如某个同学作了调皮动作搅乱课堂秩序,当场公开处理,会使学生无地自容,若视而不见,学生便自觉无聊而加以改正。

4.班主任工作太细,常会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感,从而无事生非,小题大做。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强化学生自律、自查,淡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强化学生主体,扩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查、自纠、自我塑造的空间,凡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其努力形成具有独立人格,鲜明个性的学生。

三、走出泛爱的误区,用真慰我们的学生

爱是最好的武器,用爱做好学生的铺路人。

爱是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最普通的词语。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都不缺少去爱的勇气,但是往往缺少爱的技巧和方法。

那么,在班级管理中,什么是爱?怎样付出爱?如何进行爱的教育呢,不妨借鉴以下几点:

1.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而不应成为一种方式和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常常听到的说法是,只有爱学生,付出了爱班级才会进步,学生们才会认真听你的话,才会好好学习……好像爱是教师的职业需要工作手段,为了教学成绩,为了班级管理,必须付出爱。然而,在这种动机作用下的“爱”其实不能称之为爱,或者说不能称其为真正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的、真切的喜爱之情,而不应该成为一种手段和工具。

2.爱应是精神上深层次的渗透与扶持。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真正的爱不能只停留在日常生活等琐事的层面上,而应该意识到,学生是一群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确定健全,如果还像父母关心孩子、幼儿园老师管理孩子一样去管理和爱护中学生,那显然行不通,也不可能在孩子们的心中形成共鸣,当然这种爱对学生也只是表面、暂时而缺乏说服力的影响。对学生真正的爱应该是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的,能给他们以思想上的共鸣,精神上深层次的渗透与扶持的爱。

3.距离和独立是爱的前提和基础。孔子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蔬矣。意思是说无论我们与谁交往,都应保持距离,都要有个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经验证明,与学生相处,不但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还要保持距离以保留老师身上的神秘感,不要让学生忘记老师的身份。这里的关键是要保持作为老师的权威。

4.规矩和原则是爱的脊梁。尊重而不放纵,关爱而不溺爱。这句话很好地表明了班级管理中爱与严的关系,爱的教育与铁的纪律是统一的。

爱绝对没有模式和规律,但爱需要持久,需要永恒,是快不得、急不得的艺术。

四、时时有教育,事事有教育

教育是?o时无处的,做好学生的“跟屁虫”。

在班级管理中,事无大小,都有教育。因而自己时常反思:你的眼睛好不好,会不会欣赏学生;你的舌头活不活,会不会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前进;你的腿快不快,能不能跟上学生疾驰的步伐;你的头脑是不是很敏锐,能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无论是在校园里、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来看,从小事做起,不停地抓,反复抓,把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作为常抓不懈的重点。像“跟屁虫”一样无时无刻不教育指导学生。千万不要指望一次两次就可以教育好学生,教育是快不得的艺术。

五、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为班级管理目标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

社会适应的内容很多,如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竞争意识、道德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去教导学生,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第9篇:班级管理意义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感互动

现在,常常可以听到教师们感叹说“如今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不可否认,新时代的小学生们思想比较早熟,接触的社会信息也更加多元化,甚至形成了不少成人化的思想,因而教师传统的“师道尊严”不断地受到挑战和冲击。如果对这些现象采用比较强硬的措施,势必会引发学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拉大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举例,收效甚微甚至出现反作用。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利器。教师应多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例如班里曾经出现一位学困生,她患有严重的厌学情绪,表现为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积极性低下,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并没有采取“体罚”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鼓励和监督这位同学,并且加强与其父母之间的沟通,方便把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后来该学生被教师真诚的关爱打动了,在这种鼓舞下,成绩很快有了起色。

二、加强家校联系,协调家校对学生教育的职能

小学时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其中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配合程度将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乏会遇到一些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态度相当的敷衍和轻视,在对子女的教引导方面也寻在着不少的误区。对于这种情况,我会在不定时的家访或者家长会上与他们进行交流,通过解释引导,纠正家长的错误态度,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并且在校外严格管教子女,促使班主任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学校,班主任要善于采取各种教育措施和技巧,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向自律、自强、自觉的方向上发展。

总之,只有教师拿出诚挚的心和学生交流,善于将全下放,用学生来带动学生并且与学生的家长的教育教学上取得一定的共识,一定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成长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淼娣.略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沟通艺术[J].考试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