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范文

传统手工艺的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第1篇: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范文

湘西地处湖南西部及西南隅,杂居着土家、苗、瑶、侗、白等多个民族,都较好地保留了本民族浓郁的乡土风情和原始的宗教习俗,也铸就了当地璀璨多姿的民族传统手工艺。近几年,随着湘西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倾注于该地区的民俗文化及民间手工艺的研究,这些研究多以挖掘、整理、应用为主,缺乏对本质的探究,缺少宏观的哲学理论的指导,没有打破交叉学科之间的界限,单纯地运用某一研究方法进行独立项目研究,对其自身研究的本质和合理性缺乏自觉的反思和观照,因此,其研究尚有缺憾,有一部分流于表面甚至走入误区。

由此,使用合理的研究范式来对湘西传统手工艺进行研究,增强其研究的科学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 范式的本质

现阶段,不少的研究领域使用“范式”这一名词。要想运用研究范式,首先要探究范式的本质:

1、范式的定义

单纯从词源考察,范式含有“共同显示”之义,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将单纯的范式转变成一个具有广义范围的概念,始于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此后,库恩在该定义的基础上不断地变化着范式的外延与内涵。目前,研究范式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

2、范式的分类

英国剑桥语言研究室的玛格丽特・玛斯特曼,通过对库恩文本的解读,将范式分类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一种形而上学观念或实体”,因而将这种哲学方面的范式称作形而上学范式或者元范式;第二部分是社会学方面的,将其称作社会学范式;最后一类范式称为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

3、范式的组成要素

范式是由理论要素、心理要素以及联结这两个要素的本体论和方法论要素组成的。理论要素包括概念、原理、定律、公式、实验技术和设备;心理要素包括科学家团体从事科学活动的共同心理功能,诸如信念、直觉、审美、灵感、顿悟、价值判断等。

三、湘西传统手工艺的研究范式

从湘西地区传统手工艺的自身特点、发展状况,以及现阶段对民间手工艺的研究思路来看,对于湘西地区的手工艺研究一般从几个角度入手:一是单纯地从艺术学角度研究湘西地区手工艺品的艺术价值、表现形式及美学特征;二是从民俗学角度研究、发掘湘特的少数民族风俗影响下的特殊意识形态在传统手工艺中的表现;三是以艺术人类学的角度从社会、群体入手,将艺术还原到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作具体的分析,探究湘西传统手工艺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状态和作用;四是以经济学角度,从传统手工业的产业化入手,在发展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过程中,研究传统手工艺项目的使用价值及技术特征。

1、从艺术学角度研究湘西地区手工艺品的艺术本体特征

这种研究范式是运用艺术学的若干理论与思路进行剖析,注重研究民间手工艺在艺术本体、艺术价值方面的内容。比如从艺术的角度研究湘西地区传统手工艺的画面风格、造型特点、色彩搭配等,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研究湘西地区传统手工艺的起源,传统手工艺的种类及描述各类传统手工艺的特征并探究其艺术价值等,都属于此类研究范式。关注某一特殊品种的民间手工艺的视觉特点或是制作工艺,对整个过程尤其是最后的成品做详细的描述;考察某类或多类民间手工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风格流变或工艺变革,笔者认为,这种研究范式是基础研究,它对研究湘西地区传统手工艺也有着重要作用,只是这种研究方式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问题,从而忽视湘西地区的特色,以及不同种类的手工艺的不同个性。

2、从民俗学角度研究、发掘湘特少数民族风俗影响下的特殊意识形态在传统手工艺中的表现。

大体说来,这一研究范式通常强调将民间手工艺与其存在的民俗生活、生态环境联系起来,考察民间手工艺的工艺过程、传承方式、民俗背景、功能,及其所反映的民众的精神层面。湘西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居住着苗、土家、瑶、侗、白等多个民族,该地区传统手工艺与民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依托于民俗,对手工艺进行深层了解,把传统手工艺作为民俗的一部分来研究,通过对民俗影响下的特殊意识形态的研究,挖掘手工艺形成及发展的规律。正如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所说:“不将民间艺术当作民俗现象来考察,不研究它与其他民俗活动的联系,也就使民间艺术失去了依托,不可能对民间艺术有深层的了解”(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 年1 月版,第117 页)。这种研究范式将民间手工艺纳入民俗的视野,对传统手工艺“民俗”特性的强调胜于对其“艺术”性的强调,突出民间手工艺与民俗生活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利于从更深的层次揭示湘西地区传统手工艺的精神内涵,有利于根据民族及在特定民俗场所中的功能不同,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进行细致分类。但一味地将民族信仰和少数民族原始思维与手工艺形式相对应,容易脱离现实生活,造成艺术形式符号化的问题。

3、以艺术人类学的角度,从社会、群体入手,将艺术还原到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作具体的分析,探究湘西传统手工艺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状态和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研究范式更具时代特性,它侧重于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和采借,注重对“人”、“人群”这一本体进行研究,更多地关注传承者和受众的心理世界。将湘西地区民族手工艺纳入湘西地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文化系统中,打破学科的界限,使其内涵在社会、文化的维度下得以扩展。对民间手工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艺术表现的范围,而是积极地融入了对社会、文化、群体的研究,从而具有更为积极、更为广泛的意义。

4、以经济学角度,从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化入手,在发展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过程中,研究传统手工艺项目,并实现其传承发展。

这种研究范式是从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湘西传统手工艺,把少数民族文化从传统的、简单的研究、保护,提升到以产业推动发展的层面上来,构建民族文化产业的基础理论框架,以现代技术手段重新整理湘西传统手工艺,使传统手工艺换代升级,构建具有湘西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研究湘西传统手工艺,从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第2篇: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范文

在上千年的发展中,中国民间留存着大量出自民间工匠之手的器物用具,如木器、石器、竹器、陶瓷器、漆器……这些器物的产生源自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和生活感受,体现了大众对生活最直接和朴素的需要。其创作者也是普通劳动者,他们的设计和制造没有矫揉造作和技巧炫耀,一般不做多余的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的本质。这些手工器物的造型和工艺被一代代的民间工匠根据需要不断改进,工匠们既是这些器物的制作者和是设计者,也是使用者,他们称得上是家居产品的创始人。经过历史传承与发展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存储着中华民族淳厚的造物思想、审美观和文化。在中国民间的造物思想中,器物首先应该对使用者无害,实用为上,予人便利;其次对大自然无害,天然材料巧拿善用,绝不强取豪夺;再者对社会无害,简朴节约,物尽其用。正是这种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淳朴思想和善良心愿,成就了民间手工艺器物的天然自在、祥和安宁。在普通民众的审美意识中,民间手工艺存在着三个审美层面:第一为实用之美。这种朴实的审美观回归了最本源的需求,以实用品的物质材料、工艺条件和使用场合为标准。第二为自然之美。顺应材料的自然特性进行适度的使用,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从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体现出的大智慧和哲理。第三为感性之美。手工艺器物不忸怩、不浮躁,尊重内心感受,其亲切感、舒适感给人带来心理和精神的满足。中国民间手工艺极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自然意昧,这些造型简洁、朴实无华,大方得体的手工艺器物,从简单的劳作与生活中提炼出来,饱藏生活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二、家居产品设计与民间手工艺的关系

现代家居产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相关物品,从家具饰物到厨卫用具,包罗万象,因为其使用环境和使用人群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与普通人最亲近的设计产品,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还包含文化和心理内涵,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是使用者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品质的直接反映。而民间手工艺自古以来就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从这个含义上看,民间手工艺器物即是最早的家居产品。所谓工业化背景下的家居产品设计,其宗旨依然是在功能、审美与心理的前提下使物品成为有用的、普通的、方便的、符合大多数人需求的产品。古往今来,民间手工艺的生产就是建立在普通人的实用需求上,直接服务于民众的,其发展也符合当时的社会和市场需要,由此看来,两者殊途同归,有着极大的相近之处。无论现代与传统,好的家居产品是人与物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它们在不经意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不仅带给人生活的舒适与乐趣,也带来精神的享受。实用性、审美性和文化性是所有家居用品共同的特点。

三、民间手工艺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价值

(1)近百年来随着塑料、化纤等现代工业材料的大量使用,廉价快速的消费使民间手工艺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渐渐被人们抛弃和遗忘,它们独有的价值被我们忽视。不可否认工业化给设计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过度工业化所形成的生态和资源的危机,现代产品设计中过于追求功能的理性,以及功利主义使产品充满了冷漠感,造成设计与生活的脱节,削弱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伴随着个性消失、人情淡漠、精神焦虑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经历了工业时代浪潮,人们在基本物质丰裕时,就会更注重自我的感受和精神涵义的丰富,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设计需要返璞归真,回到生活的本质需求上,民间手工艺的亲民性和生态性,正是这种质朴生活哲理和精神的体现。有人认为,民间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存在的位置,必然走向消亡,其实并没有所谓一层不变的民间手工艺,它们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中适应和演化,并与时代同步发展。大浪淘沙,在时代更替中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生存和延续下来的民间手工艺,不仅有其存在的意义,更能为现代家居产品设计带来启迪。最原始的实用、审美与人文精神就存在于民间手工艺之中,这就是其价值所在。

(2)设计不能脱离民众的生活和需求单独存在,民间手工艺牢牢植根于民众生活土壤中,是“最懂生活的设计”,现代城市人,看到民间手工艺物件就有一种亲切感,这即是自然需求的流露,民间手工艺的亲和力和人性化,所体现的也正是人们对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的热爱。时代的发展让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家居产品的需求除功能和外观之外还有个性和品味,简单的工业化产品早已无法满足,并且家居产品设计一旦脱离本土的生活参照,一切的所谓设计或创意都是贫乏而虚假的,而民间手工艺的生存之道就是个性突出并紧跟民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可以说,民间手工艺是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根基和灵感之源。

(3)当今设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也预示着现代社会文化的综合性更强,内涵更宽,传统与现代、手工与机械的结合成为必然趋势,家居产品设计赖以生存的各方面条件都在发生变化,但蕴藏在民间手工艺背后的自然、人文思想却是可以留存并传承下来的。当代家居产品设计更加倾向于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而这些都只有从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从优秀的传统和民间手工艺的本质中去吸收。今天所要发掘的,不是手工产品本身,而是民间手工艺所代表的手工艺精神以及手工艺的造物理念,民间手工艺的价值再现也不在于具体内容,是要抓住其朴素的气质,找到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的所在,把新的设计理念与之结合,寻找出适合当代的形式和风格,将其价值融入家居产品设计中。

四、结束语

第3篇: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范文

可以说,当下是发展手工艺的最佳时期。2017年 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首次对手工艺下了定义:手工艺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未来,手工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走向现代化,首先是人才问题。人才可以分为专业型人才和非专业型人才。现在社会上有部分专门从事手工艺的专业人才,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部分人才会越来越少。即使在手工业发达的日本,从事手工艺行业的年轻人也在以每年28%的速度锐减,将来也将面临手艺人的断层问题。

为鼓励保护手工艺人才,中国自2015年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这项研培计划的院校也从最初的5所增加到今年的78所,可谓硕果累累,令人欣慰。

其次是探索传统手工艺知识的体系化、显性化问题。有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只是一种艺术创作,偶然性因素比较大,因为它缺乏科学性。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手工艺至少有8 000年历史,经过8 000年发展,传统工艺知识是经过时间的验证沉淀下来的,是稳定的。

2000年,中国手工艺人成功制定出红木标准。这是中国最早对传统手工艺的材料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化、科学化后成为中国国家标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传统手工人能够用以解读中国的技术传统,让过去处于自然状态的手工艺知识体系化,让隐性知识显性化。所以,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和理论研究,也是传统手工艺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之一。

此外,“传统手工艺与生活方式”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传统手工艺是传统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由传统手工艺品构成的和谐空间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第4篇: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全世界各族人民在长远的发展中,世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变现形式,这些文化往往都是与人民的生活联系紧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容着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维意识、世界价值观和想象力。手工艺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类别,其发展与传承方面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同时也兼有时展的烙印。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它是美学与生活的融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在历史上的辉煌是举世瞩目的,就拿天津的杨柳青木板年画来说,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经了数百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藏品著称,其传承的完整度,是目前中国遗留下来的年画艺术中为数不多的珍贵手艺。但是在现如今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生存危机,正在濒临灭绝。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手工艺大多是长期经验的积累,主要靠口传心记的方式传承,其本身具有多种特性,如生态性、变异性、传承性、活态性等,所以对其进行保护的难度相对较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等手段的使用使得数字化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令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有了崭新的途径。

目前,保护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许多课题,其中尤以利用数字化技术采集、存储传统手工艺,建立传统手工艺数字化资源数据库最为重要。这样可以实现手工艺的备档和共享,进而对手工艺进行挽救、传承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并深入探讨了数字化的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简要分析了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采集与存储提供保障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然而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基本上停留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拍照、记录、物品收藏等简单的工作层面上,这种文字、录音、摄影、录像等传统保护手段,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些手段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如书籍容易生霉以及录像带会因为老化使得色彩蜕变等,这些都会使记录在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损伤,其信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真。另外由于拍摄时存在角度等技术因素的限制,也会对传统手工艺的保存和使用产生影响。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采集记录手段和存储方式。

数字化存储技术也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提供了新的保护手段,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实现对传统手工艺资源的有效保护。不仅可以把一些传统手工艺的档案资料如前期手稿、照片、制作工艺的影像等,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将其保存在实物的介质中,如光盘、数字磁盘等,之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扫描,利用数字摄影以及目前最先进的三维建模等技术,将文物的图形结构保存,并且有着高精度的纹理信息。另外,多媒体网络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的完整保存也有着重要提升作用,通过数据库的保存和处理,可以使文物信息有序,方便人们对其进行检索。

现如今,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已经实施了一些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用现代科技对手工艺进行保护。通过数字化多媒体,将那些珍惜的传统手工艺记录成档案和数据库,从而全面真实地将其中的历史价值保存下来。拿杨柳青木板年画来说,年画的成品的最主要来源是工艺师直接的手工作业。在以往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中,通常是用文字、照相、视频等方式来记录工艺师的制作过程。但是这些措施无法将工艺师的制作工程完整准确的记录下来。摄像在录制时只是在二维空间的有限几个角度上进行,虽然能够生成录像带和电脑光盘等方便储存的数据,但是在重现整个制作工程时,还是需要工艺师参与其中。在这方面,现代数字化技术就有着更大的优势。通过现代科技获取的信息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更加完整地记录下来。而且其方便整理和重现的特性,也可以达到传统保护所不具有的保真要求,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长久的储存下去。

三、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展示和广泛传承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利用三维场景建模,在经过渲染,最后在利用虚拟场景协调展示等动画技术,对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方式进行真实再现;第二,建立的数字博物馆。将多种媒介形式传统手工艺的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网络、有线电视等进行传播,这样打破时间、场所的限制,综合运用现代科技,使其适应大众传媒,成为一种崭新的应用平台,充分的展示和传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博物馆就是一种适合于大众传播的数字化展示平台,它有别于普通的博物馆,它不仅包括静态藏品的展示,而且还对传统手工艺的艺制、传播方式、原材料以及民间生活方式等数以万计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整个过程进行数字化的转换,转换成数据,存入网络中。

就拿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来说,它与传真画像、寺庙壁画、石刻线画并称为正宗的中华民族绘画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等)在创作过程中,几乎都同是要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将两者完美地高度统一。年画艺术秉承了这一传统,将巨大的魅力和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全部融会到质朴实在的民间年画中。而当人们使用数字博物馆后,只需要点击一下鼠标,就能看到杨柳青本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一幅完整的杨柳青年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形的图画装裱起来。通过数字博物馆,使人能如同身临其境的体验整个过程。在未来数字博物馆不断地发展,大众会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数字博物馆,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流传下了的众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媒体,这种信息载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所以数字化博物馆可以将其受众从单纯的博物馆参观人员扩展到全世界每个介入互联网的用户。

四、数字化保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以高科技为主流的趋势不可逆转,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需要创造情感,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不是机械的而是富有人性化、情感化。那么我们必须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这尤其需要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投入。而工业设计本身就同时具备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双重背景,那么为了配合实现高科技生产的目标,就更加需要专业人才不但具有较高的传统科学素质,同时要具备跨学科的专业能力,并且要融会民族、文化、艺术、信息等综合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将培养复合型高标准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将其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建立完整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二)数字化技术与原生态的平衡

数字化技术虽然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播与重建具有巨大的意义,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数字技术的运用,也会使传统文化变得数据化和遗产化,这就会造成文化的原生状态的遗失。

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传承,意即传授与继承,是一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传于后人的过程,传授者和继承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在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一定要在人文的角度给予科技以明确的方向,赋予其正确的文化立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不停地在发展、在变化,那么我们在应用数字化技术时,必须从重视“静态遗产”的保护,转向“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保护共同关注的方向上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互统一的,都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那么我们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时,必须转变单纯关注“物质要素”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转而对“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同时进行关注,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方向。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型更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原生意义,那么它们才能在自己适应的环境领域中更好地生存,长久持续地发展。

(三)文化风险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把数字化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存在这一定的风险。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条件有限,需要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支持,这样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内涵陈述与订正的权利。将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一方面,这样就为他国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对一些未能发现的传统文化进行开发,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开发的权利,造成文化遗产的丢失。

参考文献

1吴娱:《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

2陈芳:《浅析传统手工艺存在的价值厂》,《浙江工艺美术》,2002(3)。

第5篇: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人才培养 产业化

一、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及当代命运

传统手工艺生产是以手工操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手工劳动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在人类发展初期,手的活动和操作能力的提高直接促进了人类的进化过程。

现代的工业文明与传统手工艺文明有很大的不同。手工艺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将设计、技术、生产、销售融为一体,以个体或是家族之力完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而现代工业文明的出现,使人的分工越来越细,趋于单一,个体只需完成生产流程中的某一道工序,一件产品的完成是人群共同合作的结果。人被分成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生产线上的很多人在长期的工作中只是重复着单一的动作。从人的生命质量上来看,这显然是违背人的身心健康原则的。事实上,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级动物,精神的需求才是人类生命的归属。因此,尽管现代工业文明、大工业生产已经替代了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方式,但是,传统的手工艺并不会就此而消亡,反而以一种“返朴归真”的方式坚韧地守护着现代人类的精神家园。这是高科技与产业化所无法满足的,是工业文明健康发展的优化剂。所以,传统手工艺不仅仅是物质的实体,更是非物质的精神与文化的存在,它以一种活生生的方式流淌在人们的生活中。

但是,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又是残酷的。在科技动力的驱使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文化势不可挡,空间环境和人文关系迅速发生着改变,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状况日趋恶劣。大批的工艺种类和传承人逐渐消亡,再过若干年,今天还能看到的传统手工艺及其文化将化为乌有,我们的后人只能在博物馆里去追忆过去、感怀历史。对这些珍贵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不仅是一种良知,更是一种责任。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急需的传统手工艺人才,在传统的师徒培养方式基础上,结合现代学校教育,构建与产业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手工艺后继有人。

二、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的方式与不足

传统手工艺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三类,即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学校教育。其中,师徒传承是主体,家族传承日渐淡化,而学校教育注重现代工业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学科,轻视传统手工艺教学。

1.师徒传承。

传统工艺行业的人才培养主要还是以师徒传承为主。徒弟交学费学习师傅的手艺,学会后便自己创业或是在师傅工厂工作,具体的学习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其弊端主要是培养的人数有限,徒弟和师傅所学的主要是技能,知识面狭窄,无创新能力,完全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需要,不利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

2.家族传承。

家族传承这种古老的培养方式保证了技艺的完整传承,培养成本较低。但此种方式传承的人数依然有限,特别是当代社会,子女们可以选择的就业机会很多,子孙若不愿学习,技艺就得失传。同时,由于家族凝聚力的减弱、传统家庭关系的丧失,家传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少见,家族传承断档的情况比较突出。

3.学校教育模式。

在我国,工艺美术院校曾经是手工艺人才培养的摇篮,但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全国97%以上的公有制工艺美术企业相继倒闭或改制,相关大专院校或被本科院校兼并,或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转向,教学不再注重传统手工艺的内容。

三、传统手工艺与产业化需求的关系

“工艺”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其中重要的内涵之一,是指某种特殊的工艺技能,尤其是指与手工艺术相关的门类。它以手工劳动为主要制作方式,以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作品或产品为表现形式,有别于以大工业机械化方式批量生产的标准化的生产生活用品。手工艺品多由自然材料制成,数量有限,标准化程度低。此类产品富有装饰性和相应的功能性,能传达文化内涵,同时具有宗教或社会象征意义,以及艺术审美价值。

“产业化”的概念是从“产业”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产业”这个概念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化”是指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的过程,“产业化”即指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手工艺与产业化需求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首先,一个是农耕文明条件下产生的以契约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相对自由的小手工业生产组织,一个是工业文明条件下产生的以市场为纽带的标准、规范的机器化大工业生产组织。其次,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以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规模化管理更是传统手工艺所不可能具备的,更别说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但是,这其中有一点却是共同的,无论传统手工艺组织还是现代产业化组织,最终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的,是服务于人的社会组织。因此,改变人就能够改变一种文化,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就能够兼顾传统和人的内心,就能够面向未来寻求发展。

四、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产业化融合模式

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很好地满足了传统手工艺人文精神的传承,但在人才的数量、学习的周期和创新能力的获得方面却有明显的不足,这恰恰又是进入产业化所必需的要素。因此,以学校教育模式为平台,兼顾家族与师徒传承的优势,整合产业化发展需要,构建一个有利于传承与保护、可以适应时展需要的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体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虽然与政府的评价及社会其他因素有很大关系,需要政府与社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是,最根本的出路还在于专业人才培养机构――高校自身的努力,高校应勇于和善于承担起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体性责任。这样,以本、专科为起点的人才培养规格也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人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人。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弄清楚理想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是可以不一样的。要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与之配套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不是这些要素的简单组合。所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实现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使人才培养模式有不竭的动力。

2.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才具有该文化赋予的家国情怀。这份特有的情感和处世胸怀是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的命脉,是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灵魂。这其中,应用能力是依托,是传统手工艺人的立身之本。因此,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理应成为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产业化融合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组织教学。

(1)专业设置。传统手工艺的种类繁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因此,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结合地方资源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分类研究,最终确定专业类别、形成专业方向。要优先开办社会需要的优势专业,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学科群和特色专业。

(2)教学组织。①课程:各专业的课程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辅修课程三个板块组成。基础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和专业文化基础;专业课程以专业实践为核心内容,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辅修课程是对前两个板块的补充,突出周边知识,注重公共关系能力的培养。②教师:教学采取双师制,打破以往单一教师授课方式,注重教学内容的互补关系,系统性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由工艺技师(可外聘)负责技能训练,专业教师负责理论讲授和相关教辅工作,课程终评和阶段讲评由两位教师共同承担。③教材:传统手工艺的教材往往不在书本里,而是在实践过程中。④教学场地:校内要建立满足特定工艺需求的手工艺实践工作室,为教学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和专业氛围。学生通过对各类材料的制作实践,掌握材料的特性,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意识,陶冶工艺情操。校外可将教学实践直接移植到工厂或手工作坊,与生产过程整合,校内外互为补充,强化教学效果。⑤教学方法:首先,要言传与身教并重。传统手工艺教学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因此,“身教”是最为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师徒关系中,“身教”是主要的形式,师傅不仅传授技能,还传授行业的规矩。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是现代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值得借鉴的方法。其次,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形成教、学互助体系。教与学是一个整体,其运动过程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教学双方互为依托才能形成良性的教学关系。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设计有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教学评价要起到一种检测的作用,能够体现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次,要起到激励作用。这非常有益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最后,评价还应起到促使学生自我发展的作用。有效的评价应该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综合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总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设计适合课程和专业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工具,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五、总结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本身也是产业化发展的结果,将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集成于这一平台上,使之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手工艺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具有中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依靠文化整合、创新机制和有效的教学管理,逐步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的专业和特色学科,是完全可以将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与产业化需求融合为一体,解决好传统手工艺人才素质不高、后继无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助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创造力,能真正改变传统手工艺“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实现传统手工艺复兴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张丽君 中华之艺[M].北京: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10。

[2]姚磊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发展调研报告[J].广西社会科学,2012,(5)。

[3]陈少峰 张立波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4]张敏男 传统手工艺行业中的工业设计应用策略研究[D].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2012。

第6篇: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SWOT分析 传统手工艺 产业化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品,成为八桂人民的谋生手段和文明载体,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还将丰富“文化广西”建设内容和形式,彰显建设内涵与魅力。

一、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现状

广西除汉族外世居着壮、苗、瑶、侗、毛南、仫佬、回、京、彝、水、仡佬、布依等12个少数民族,呈现各民族交错杂居的格局形态,积累了大量的手工艺品。

二、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形势SWOT分析

(一)优势与劣势

1、战略区位优越。广西是全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国连接东盟各国的桥头堡,形成了对外开放、对内集聚的经济格局与合作机制。

2、原材料充足。广西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动植物以及海洋资源,因其湿润气候和充沛年降雨量,产生了大量制作手工艺所需的原材料,如织锦、竹编、贝雕、蜡染等都是取自可再生的天然原材料。

3、劳动力丰富。广西农村人口约占总常住人口的60%,绝大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农闲之时依靠手艺贴补家用,因此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4、法律政策缺失。现有政策和法律法规过于笼统,都是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的宏观部署,本身不具备操作性,又无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地方性法规与之相配套;主客体认识模糊,部门和机构设置不全,责权不明。

5、资金匮乏。由于政策不全面,一些金融措施如信贷补贴、税收减免等未落到实处,政府转移支付对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力度不够,亦没有自上而下制定相应的专项优惠措施,导致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出现融资困难、捉襟见肘的局面。

6、人才流失。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是身体技艺,绝大部分是纯手工制作,传习难度较大、习练周期长,同时受到市场环境的冲击,导致一些工艺人才不再从事手工艺创作而另谋高就;另一方面,手工艺中小企业缺乏创意设计、研发以及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使得传统手工艺企业难以维持生存现状。

(二)机会与威胁

1、文化创意产业兴起。创意产业的兴起为传统民族手工艺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欢迎,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将其作为支柱性产业。

2、同业竞争。广西少数民族某些传统手工艺与其他省区手工艺产品同质化,如壮锦与海南的黎锦、南京的云锦,虽然织锦各有千秋但互为替代品,同业竞争态势不可避免。

3、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进步给传统手工艺产品带来挑战,机械化生产的手工艺产品相对于纯手工艺来说更为柔和,视觉上更具美感,且生产效率更高,能短期内完成批量订单,因此造就了传统手工艺品被机械化工艺品逐渐替代的格局。

三、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战略导向

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采用开拓型战略导向,利用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条件,在不破坏其原真性基础上改造创新,开发旅游纪念商品,最终形成一条创意升华――旅游商品――产业化的价值链。

(一)重视手工艺非遗传承与创意延伸

广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与壮族织锦技艺和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先后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基础上继续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促进艺术衍生产品、艺术授权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快工艺美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

(二)依托旅游市场,开发旅游纪念商品

依托旅游市场,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合理利用传统手工艺品,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作为旅游特色纪念商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制作者收入,推进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道路。

(三)实现传统手工艺产业化

广西传统手工艺走产业化之路,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好对接。推广钦州对坭兴陶等传统工艺的产业集群化发展经验,大力培养手工艺制作者和销售人才,由零散到集中,产生规模效应,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具有自身民族特点的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化道路。

总之,依照创意升华――旅游商品――产业化的价值链模式,盘活广西整个民族地区手工业市场,最终实现手工艺品产业化。

参考文献:

第7篇: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范文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越来越需要文化的支撑,当我们的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型时,作为艺术设计教育,需要我们对传统工艺美术有一个整体的思考。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在经历了兴起、衰落、关闭、转型的发展过程以后,在今天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如何生存,又怎样发展,如何能够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思考它的可持续发展,让传统手工艺能够作为一个历史文脉而延续,从工艺文化、手艺创造、回归传统与自然环保等多种方面,融入现代设计教育的同时,保留好传统工艺美术的位置,开展工艺传承与创新的教学实践,探索传统手工艺对于当今的发展需要,值得我们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展开实践和思考。

1、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在现代教学结构中的生存与融合

传统工艺美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方式和艺术智慧,传统工艺美术以深厚的积淀形成了完整的系统,与现代设计教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是两个不同的艺术教学领域,一个以工业化大生产和信息技术为前提,依托市场与时尚流行需求,培养平面、立体、环境、数码等设计方面的人才;一个是延续传统专业,传授工艺技艺,培养雕刻、饰品、家具、绣品等工艺人才。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在现代艺术教育中二者应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可以并存同在。尽管传统工艺专业在今天的需求十分有限,手工艺作为最传统的设计方式,这一的文化特性,依旧有着存在与发展的价值。而在保留方式上不是以“大而全”的规模效应,需要切合实际,以“小而精”的方式生存。近年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三个不同的模式传承工艺,保护传统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长期保留工艺特色专业:选择传统专业中精特专业(如玉雕、漆艺、传统家具、绣品等)长期开设。尽管生源会受到就业招生等问题的影响,但可以利用小班化的特点持久延续。多年来学院在发展现代设计专业的同时保持开设工艺美术专业,又依据市场需求,开设不同的工艺方向,每年按需招生,事实证明,在现有的学生中依旧有一些喜欢传统工艺的学生,毕业以后也受到社会欢迎。留住部分传统专业使之长期保存完全切实可行。

(2)第二课堂与传授工艺的组合:为保护传统工艺,学院创建了民间特艺工作室,引进一批工艺大师和民间工艺高手入驻,开展传统工艺创作,形成了工艺教学、展示交流、研究保护、拓展产业的民间特艺平台。通过定期招收其他专业有兴趣学习手艺的同学,拜师学艺,以业余学习、社团、第二课堂等多种方式,开展了银饰、草编、木雕、瓷刻、竹刻等工艺教学,一些学生在学习现代设计专业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与体念手工技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多次参展获奖。

(3)提高与研修的学习提升:学院曾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举办红木家具、植物纤维艺术等多个高级研修班,组织来自工艺美术行业的学员研修学习。2012年3月又选拔学院应届优秀毕业生,以3+1模式开展为期一年的工艺研修班,开展由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领衔带教的工艺教学,大力投入培养新一代的工艺传人,真正为我国的工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践探索。

传统专业的生存空间是工艺文化传承的基础,也为未来工艺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2、“工艺大师”+“学院教授”的双重教学实践

工艺大师大身怀绝技,是工艺上的高手能人,聘请他们进入学院指导工艺教学,对于保护传统手工艺,探索传统技艺的传承途径,弥补现代设计教学中传统技艺内容的缺失,有着极大的意义。学院教授在造型基础、艺术设计和专业理论知识深度与广度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将两种优势组合,共担教学,形成“大师+教授”的教学团队,其作用不言而喻。

由于传统手工艺作为本土文化的知识体系,往往有着暗默知识的特征,许多技艺的形成往往源于个人的亲身体验,通过师徒传授,手手相传,在无数次的练习和耳闻目染中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些对材料利用、造型把握和工艺处理等知识(或秘诀), 是在长期的亲身实践中感悟。这样的一种知识能力,难以用系统化或逻辑或文字的方式传授,单靠学院的教师显然不够,因此大师的示范和讲解非常关键,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髓,让今天电脑时代的学生,感受传统手工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元素,对于传统工艺的持久保存和传播,丰富现代设计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图1、图2)

保护传统工艺美术,需要有一批既懂工艺,又具备较深文化知识的工艺教学与研究队伍,探索以大师+教授的师资团队结构,能够促进新一代的工艺师资,培养具有传统技艺和工艺文化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完整知识结构,成为新一代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人才。

第8篇: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范文

在“轻装修、重装饰”的今天,室内装饰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不同的装饰给人不同的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感受。房子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基本需求,家居产品满足了人们在审美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可见装饰艺术对我们的家居生活会越来越重要,家居产品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在我国的家居产品设计中,大部分的产品看见都有一样的视觉感觉,大家都互相的借鉴,缺乏了自己的原创精神,使产品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但也随着人们审美的提高,人们对家居产品有了不一样的要求,所以精细的手工艺品在未来的家居产品中会逐步登上发展的舞台。手工艺产品本身就区别于机械化生产的产品,任何一个手工艺的产品它承载着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是不应该随着机械化产品出现而消逝的,我们应该在随着当下的流行趋势,结合手工艺的技术去创造出更独特的美,去为我们的家居环境创造更独特的味道,也为现在的室内设计锦上添花。

二、当下家居手工艺产品设计流行趋势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思想上都有了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在面对家居装饰品这一选择时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都想去选择一些与自己的个性相符,更加具有独特特征的产品去装饰自己的家庭环境。所以一些具有浓烈的历史感的产品逐渐被大家所喜欢,也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复古”和“怀旧”等之类的一些词语。随着这一个流行的趋势,手工艺产品更加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韵味,也具有传统的历史文化,相信在未来的家居饰品发展中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同产品的设计,都表现了一定的含义,给以室内空间不一样的视觉环境,也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在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设计,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潮流,但是我们却离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越来越远。我们可以抓住这一关键,在家居饰品中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结合。例如:我国的书法、京剧脸谱、皮影等等,也可以运用我国传统元素的一些传统图案结合。例如:龙凤纹祥、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等。利用这些传统的艺术、传统的元素,顺应时代“复古”和“怀旧”发展的趋势发展家居饰品,创造更有文化氛围,更有文化意义的生活环境。

三、家居手工艺产品设计体现传统艺术

听说英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在为了秀场上使用的一块绣片时,寻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了合适的绣娘,并且为绣娘传统的技艺支付了高价,这就是传统手艺的独特之处,相信在家居饰品中能够更有价值。接下来将从几个对传统手工艺的运用上,结合实际简单的探析一下家居手工艺产品的设计与研究。

1.传统的名族银饰

传统的银饰都是在为人做装饰,为什么我们不能突破传统,运用这样精美的手工艺制作为家居饰品做出改变呢?可以将传统的银饰手工艺与现在时尚的设计结合,为我们的家居环境中增添一份独特的民族氛围。或者运用银饰在装饰品上点缀,让其有着神秘之感,给室内家居环境添加一份静谧。这样既发展继承了民族的东西,又在家居饰品设计上运用手工艺去创新。

2.瓷器

中国“瓷器”是我国一项伟大的手工艺制作,但随着现在大机器的批量生产,一些精美的手工制作的瓷器越来越消失在大家面前。但现在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家居用品的设计,我认为瓷器在家居产品设计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选择,它将带给整个环境中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3.木雕工艺

在现在的生活中,木雕工艺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也受现在人们的喜爱,成为收藏的艺术品类之一。木雕经常出现在中式的家具上,如果将其结合一些优秀的传统元素出现在家居装饰上,精美的木雕艺品会在家居饰品和家具上大放光彩。

4.戏剧元素

北京剧装艺术是我国国粹,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历代剧装艺人们用他们的心血和智慧创造了这独特的艺术,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将其发展运用,将它运用在室内的家居装饰中,这也是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发展,在室内装饰艺术的一种突破和变革。

四、结语

第9篇: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范文

今天我们来到了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亲身感受到了雪莲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并在手工坊老师的讲解下,了解了当下雪莲如何与非遗文化相结合,如何与市场结合,适应市场,接近市场,如何与时尚结合,如何向文化转型。关于如何转型,雪莲集团负责人介绍到,雪莲集团打造了四个文化版块,形成互为支撑的雪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是在北京文化名片东城,打造手工坊博览馆,重现梁思成林徽因精心设计的仁立馆;二是在西城文化重镇打造雪莲文化科技总部基地,成为新锐设计师创客中心;三是在大兴工厂打造雪莲工坊中心;四是在大兴打造以工坊中心为核心的现代工坊小镇,充分利用好5万平米厂房。目的是筑巢引凤,通过重现传统工艺工程,吸引国内外众多传统工艺大师、设计师、收藏家、拍卖师、电商、传统文化经纪人入住,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

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2016年10月27号建立,在2015年11月底手工事业部正式成立,筹备手工坊。整个手工坊分为7个坊,染坊、织坊、金属工艺坊、国际手工坊(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统手工艺引进过来;同时也希望当我们聚集到一定程度的传统手工艺,能顺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把我们优秀的技艺带出去)、绣坊、书坊、手编坊,每个板块背后都有不同工艺大师来进行技术支撑。传承人除了把作品放在这里以外,同时也会和雪莲进行联合的设计研发,把非遗记忆与时尚生活结合起来。发挥雪莲本身的优势与特色,与纺织类非遗手工艺相结合,让织染绣优势互补;设计出让平常老百姓可观赏亦可用的有着文化传承与手工艺温度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