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的美学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圆中的数学美
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章知识包括:圆的概念和性质,圆与点、圆与直线,圆与圆,圆与角以及圆与三角形、四边形、正多边形的位置关系和它们的应用,它综合了初中几何平面图形的知识,反映了逻辑推理能力的深化与发展。全章内容繁杂,定理众多,知识一环扣一环,让初学者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但如果用美学的观点审视之,圆中几乎处处闪耀着美的光彩,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1概念之美
圆是什么?――"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短短的一句话,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概念的简洁美:①圆离不开两个基本元素:定点(圆心),定长(半径),为作图奠定了基础。②圆有别于以往学习的直线型图形,它统一于另一类图形――曲线图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1.2图形之美
圆是一个对称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意大小的角度,都能够与原图形重合)。这也就使圆赢得了美誉――"圆是最美的图形",它使人感到舒适与柔和。
置身于圆的环境中,本身便是一种享受,圆与其他图形放在一起,给人一种多样统一的和谐感。简简单单的一组图形放在一起,充满灵性,体现了图形语言与人的直观感受的统一美。
1.3公式之美
"每一个数学公式,就是一首诗",公式 就是其中一例,一个传奇的数 把圆的周长和半径R紧紧相连,反映了两者之间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这是数学家的智慧与大自然灵气撞击而再生的哲理美,无怪乎人们用"圆满"言喻十全十美,而弧长公式: ,正好说明部分与整体的和谐统一,不得不令人惊叹数学美的独特。
1.4规律之美
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一涉及的量有五个之多,学生往往记住定理,记不住定理的推论,但认真分析,其中是有规律的:五个量(垂直于弦、过圆心、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知二推三,学生掌握这一规律记起来就容易多了,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数学的统一美。
1.5应用之美
用圆规直尺去画一个边数大于4的正多边形,采用等分圆的方法,可轻而易举地画出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从中充分体会到学数学的满足感,古人就是利用无限等分圆(割圆术)的方法,获得圆周率 ,使中国古代数学傲视世界。在对圆的应用之美的欣赏中,学生们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河上驾起一座座的桥,笔直地延伸不是既省时又省力吗?可人们偏要修成"拱形桥",为的是它不仅合乎力学原理,且有观赏价值,课本中有许多应用实例,放手让学生去设计,使他们从中感受数学应用之美。
2、圆中美的价值
2.1利用圆中的数学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
圆中的规律之美,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数学规律的整理,可以体现教材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体会知识结构,并优化之。
如借圆的对称美,引导学生总结与对称有关的定理和图形,从而引发学生对学过的平面几何定理和图形的再认识;利用图中的"不变量",引发对解题规律的总结,优化解题思路。如:相对于圆中的弦,直径是一个不变量;相对于圆外一点,向圆所做的切割线,切线是不变量等等。
2.2利用圆中的数学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在学习圆周角和角心角的关系时,用的是完全归纳法,按圆心与角的不同位置关系(圆心在角的一边上,圆心在角内、圆心在角外)进行分类,这种分类讨论的思路,使学生在惊叹结论一致性的同时,深刻地领会知识的内涵,提高了教学效率。
2.3利用圆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例1、相交两圆的半径分别为8和5,公共弦长为8,求两圆的圆心距。
例2、若弦AB将圆O分成1∶3两段弧,求弦AB所对的圆周角。
两条题目很简单,却使很多学生受迷惑。领会圆的对称性,例1就该有两解;领会圆的完备性,解答例2时就不会只看优弧或只看劣弧所对的角。
圆中贯穿全章的,有一个很特殊的图形――直角三角形,它为培养学生的解题直觉提供了方便。
2.4利用圆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圆和圆位置关系的学习,课文P126想一想,有关奥运五环图案,及时向学生介绍北京奥运会的情况,这届奥运会圆了中国人百年梦想,标志着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大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5利用圆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兴趣情操。
现代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数学美,就是设法把数学对象融入主体的情感,使之身心与智能和谐发展。
数学美育与数学文化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全面开发数学的美育价值,可以充分认识数学的德育价值、精神力量价值和思想创新价值。
一、数学美能够激发创造激情,发挥数学的思想创新价值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看如下例子。
众所周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之形式是如此简洁、优美、匀称,它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就双曲线而言,平面内的点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 )的绝对值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如图1:
按定义可得:
,转化为方程即
,此可作双曲线方程。但它不符合简单性原则。故方程可化为
即 。我们说,此方程简单多了。但是,双曲线具有对称性,它表示的方程也该有对称性。于是,由于 >0,故令 ,即得 ,此式是如此简洁优美。
至此,我们清楚知道,一开始选择“2c”、“2a”正是为了追求简单性,而产生b是人为制造的,但实践证明,b正好是双曲线虚半轴长,又具有鲜明几何意义。为何称为标准方程呢?应该说,对于同一个双曲线,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就可得到不同方程,其中若不规定一个作为标准,那人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如此教学,通过深挖教材中数学美的因素,既能阐明问题的本质,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思想创新意识。
二、以美启智能提高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精神力量价值
如二项式展开显示出很强的对称形式,注意到 就可以写出:
在这个式子中,a与b的位置交换结果是不变的。把这个式子的右端系数按n=1,2…排列出来就是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用不着计算,就可以根据对称性及上排的数字写出下排的数字来,一直写下去。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便可以体验数学的形式之美,方法之妙,进而使之产生一种理智的好奇心,在提高学生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数学美育价值在数学教育中的主要表现
1、审视数学美,启迪问题解决的思路
美的观点一旦与数学问题的条件与结论的特征相结合,人们就能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审美直觉,从而确定解题的总体思路和入手方向。因此,数学美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启迪思维,引导人们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
例1:已知: ,
, ,
求 的值。
经过认真观察对比,可知22,42,62是方程:
的3个根。可得方程:
由韦达定理可得
,
从命题外在形式美的特征得到启示,找到了美的解法,这绝不是巧合,而是在和谐美指引下的必然结果。
2、挖掘数学美,简化问题解决的捷径
例2:已知:x,y,z ,且x+y+z=6,求f(x,y,z)= 的最大值。
数学中的数、式、形有着优美的结构,呈现出许多秩序美,对称美的形式。挖掘到本题中条件 x+y+z=6,对于x,y,z,是均衡的,亦即是对称。又因为结论 是由字母次数依次递增,存在着秩序美的形式。考虑到诸多方面的美,利用不等式 致使已知条件出现秩序美的结论,由此,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具有秩序美的形式:
依据均值不等式有:
即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即x=1,y=2,z=3时成立,故而f(x,y,z)的最大值为f(1,2,3)=108。
本题的解决挖掘了秩序美这一特征,从而找到了简化问题的解决的捷径。
数学的文化价值需要我们用一种数学的头脑去感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用一种数学的思维去感悟。数学作为训练人们思维的有效工具,在培养组织才能、敏感性、直观性和洞察力方面是再恰当不过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合理的指引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适当加入德育价值、思想创新价值、精神力量价值和美育价值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文化道德、思想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顺燕,数学的美与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汪先理.数学中的美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5
董艺:目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Fundation,非盈利的艺术机构,资金的来源是企业的捐赠,大多数捐赠者是出于对本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扶持,通过这些基金会他们希望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民族更了解本国的艺术与文化。在国外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这种捐赠都可以减免所得税,所以大家特别有积极性来捐赠。基金会则按照捐赠者的要求,以更适合的方式来扶持推广艺术家。很多重要的国际艺术活动,如威尼斯双年展等,只接受这些非盈利的艺术机构参加。但我们不一样,德美艺嘉不是靠捐赠,而是靠投资人的投资。这就是另外一个模式,基金Fund。基金是以投资为目的,是要求有回报的。愿意投资艺术基金的人,本身也是觉得资助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既有收益,又成就了一个善举。基金会与基金的运作模式不一样,基金会的运作必须公开,必须透明。但基金由于涉及到退出,有买也有卖,所以往往更私密,更不透明。这两年,在国外也成立了很多艺术品基金,但我们很难找到公开披露的资料与数据,这与基金的运作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投资者报》您怎样看待当代艺术在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董艺:虽然传统艺术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但当代艺术更多地反应了人们当下的生活与思考,更好地表现了美学的发展与变化。喜欢当代艺术品的藏家认为,只有当代艺术才能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感与所思所想,更贴近他们的生活。随着新富阶层的兴起,对艺术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对美的理解也更加丰富。虽然今年的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价格有一个大的调整,但这个调整在整个经济大背景下也是很自然的,股市震荡得更剧烈。从整个艺术品市场的需求来看,当代艺术品还是比较稳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不是像有人说的当代艺术品都是垃圾,有很多泡沫。有很多有潜力的艺术家值得人们关注。
《投资者报》艺术品投资机构怎样选择合作的艺术家?
董艺:我们以艺术家的成就为主要的参考。我通常以酒来比喻艺术家,成熟的艺术家如一瓶陈酒,随着岁月的沉淀,它的口感越来越丰富,味道也越来越醇美。年轻的艺术家如一瓶刚刚酿成的新酒,并不是酒本身不好,只是说它的发酵时间还没有那么长,味道的层次还没有那么丰富,但好的酒即便它是新酒你也能看出来它的潜力。艺术家通过他的积累,创作的量与形式是越来越丰富的,年轻艺术家与成熟艺术家,在作品的数量和丰富性上是没有办法比的,但各有各的味道。我们选择艺术家要综合的来看,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因素,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技巧。只有当艺术家的阅历、修养达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我们才会给他策划个展。
《投资者报》我们应该怎样客观看待艺术家在拍卖市场的排名?
董艺:目前大家谈论比较多的艺术家作品的成交额指的是拍卖市场,但这只是二级市场的数据,有很多一级市场的数据(画廊直接经营或艺术家自己与藏家交易)我们是看不到的。有些艺术家强调拍卖市场的公开数据,是因为可以找到一个价格参照。有很多非常好的艺术家并不是体现在拍卖成交额上,从某种角度上说,拍卖是买卖双方的。而艺术品的周转率理论上讲是比较低的,西方更是这样,藏家买了一件作品十几年不会卖,可能到下一代的时候才把父辈的藏品拿出来卖。如果我们看成交量的话,至少说明还有很多人在卖。有很多好的艺术家,藏家买回去是不卖的。所以我们怎么来评价艺术家的好坏,不能只凭成交额的大小来判断。
《投资者报》我们怎么看待艺术品市场的运作规律?
董艺:我总愿意以股票市场的例子来类比,如果一个垃圾股价格起来了,一定是有人在炒作,而市场中本身具有价值的股票,没有人运作也是可以发展起来的。比如股市上的茅台、工商银行等,它们的市场不是任何人能够运作得起来的。在艺术市场中,比如齐白石的画,没有人运作,而是经过他自身的发展而慢慢成熟起来的。目前,很多艺术家背后都有合作的大画廊,画廊的功能首先是对艺术家作品的学术价值给予推广,然后才是帮助艺术家建立收藏家队伍。但我们不要过分美化运作,也不要过分的丑化,这是艺术家走向市场离不开的,要客观地看待。所以心态很重要,最根本的是艺术家要不断画出好东西,让收藏家感动,愿意收藏。如果茅台酒不好喝,怎么运作都不行。
Abstract Outstanding works of art is the spiritual product artist carefully created, rich ideological cognition and perception of life, embodies the artist's universal human feelings, with great aesthetic value. For outstanding works of art appreciation activity is being carried out an important way of implemen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 schools, through to implementation of works of art appreciation education, make full use of art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mining the aesthetic value of art works to enable students in art accept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good and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ividual noble moral sentiment and perfect personality, promote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art works; aesthetic values;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1 美育与美术作品欣赏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把美育定义为“用人类创造的美――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欣赏活动在美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个体艺术素质,提高个体审美能力、启迪心智并激发美好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功能。作为教育工作者,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美育的角色。
艺术以情动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主动面对社会生活、宇宙人生的深切思考与探求,体现着艺术家的普世性人文情怀,是精神的劳动产品,有着深刻的审美价值。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在感染人、影响人的过程中发挥其社会价值,希望通过他们的作品启迪人们的心智,影响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他们用艺术参与社会改造与建设的目的。
2 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之于学生个体发展
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美术的本质体现,是美术存在合理性的必然。从价值层面来讲,“价值是一定事物体现在对一定人和社会关系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意义的特殊社会规定。”任何事物和文化现象之所以存在正是在于其价值,美术亦然。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蕴含丰厚的文化根因,都是特殊时代背景下人类精神折射的物化。一般地说,任何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存在正是由于其社会审美价值所决定的。
当下,学校美术教学呈现出鲜明的人文特性,美术课程的实施尤其是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它把健全和完善人格放在首位,它关注在教育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和谐全面地得到发展。优秀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出积极的人生理想与追求、终极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以及超然的自我实现与超越等方面,将人类社会元价值置于核心位置,并进行合规律与合目的的表述,对学生文化观念的形成和伦理道德的规导起着浸润和影响作用。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必将积极作用于学生个体发展。
教师在美术课上应充分挖掘和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人文特质和人文精神。
挖掘和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作品内容或形式要素本身,要在课堂上使学生在对作品或艺术家充分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到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挖掘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实施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文化积淀,使他们产生人类文明感和社会历史感。
挖掘和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塑造学生的人文特质。优秀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这些优秀作品都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美术欣赏课在引导学生接触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情境、不同视角下产生的美术作品时,既有某一美术样式的独特展示,又有各美术门类在分蘖与综合中形成的文化。挖掘和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相关艺术语言表述的形成与特殊时代地域的文化、风物等人文特质的关系。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学生面对经典和优秀美术作品的风格特征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时,都会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文化追求,并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深入到艺术的独特描述与表达之中,从中领会特定情境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内核。
挖掘和发挥好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当下开设的美术课程都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情感体验和文化体悟等方面的联系,重视运用优秀而又有代表性作品拓展学生个体的文化视野,突显以人文精神统领美育。教师应采取和组织多样的、生动化的教学活动模式,指导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开展学习,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和求知氛围中获得审美认知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美好的追求。
3 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
3.1 科学选择代表性优秀美术作品,优化教学组织设计
美术欣赏课所涉及的待选目标庞杂多样,十分广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需要以教学思路为根据,积极利用现在信息传播途径下广泛的择取相关类比作品,在有效时间里努力使学生“见多”而“识广”。
教学中,教师要理顺思路,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核心脉络,使得学生喜欢欣赏活动,主动参与到美术作品欣赏中来。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多媒体音画设备的合理适度结合与利用则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欣赏罗中立创作的油画作品《父亲》,在这幅超级写实的作品中,艺术形象填满整个画面,画家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随着近几十年的社会巨变,现在的学生很难再见到类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艺术原型形象,也很难体味作者对待艺术原型时的情感,那就需要借助了解相关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也可借助视频内容尽量呈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整体与局部的循环欣赏,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置身大巴山深处,面对每天亲历的农民生活时的复杂情感,感受到这一艺术形象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百折不屈的精神。
3.2 合理融入民族和地方文化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储量
作为美术欣赏对象的美术作品,其艺术样式和形式多样,包含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等各个门类,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创造。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还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有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进行剪纸欣赏时,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将本地的民间剪纸作品引入课堂,并进一步成立地方民间艺术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考察、收集资料。通过这些形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土民间艺术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和艺术成就,学会珍惜、保护和传承。
3.3 传递艺术家人格魅力,加强道德情操浸润
如前所述,美术家在艺术活动中塑造美、表现美、传达美的过程,是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的过程。美术家正是因为具有对社会生活深刻的理解与体认,才有可能对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进行加工和提炼,从而塑造艺术形象,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俄国著名画家列宾为了描绘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两度到伏尔加去,深入纤夫生活中间,熟悉并了解他们的生活真实,描绘出的纤夫形象既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压迫的人,又是具有坚强毅力的强者,表现了真实生存空间劳动人民的强大精神和力量。
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先生,忠于社会的苦难,具备伟大艺术家所共有的真诚品质。他创作的作品《流民图》(如图1),每个艺术形象具体、真实、深刻,全画通过对100多个难民形象的深入描绘,以躲避轰炸的中心情节点出了时代背景和战争根源,直指日本侵略者对丧尽天良的罪行,具有深沉、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史诗一般的震撼力量。《流民图》像是一首泣血的悲歌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史诗,体现了深沉的情感。
关键词:现代水彩艺术;美术学;价值;情感
水与颜色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水彩艺术这门独特的美术学科。好的水彩作品不仅能够为观众展现一种流畅、清澈的感觉,还能够通过多种颜色与表现形式的结合来带给大家新的感受与冲击。由于传统的水彩艺术具有较强的临摹性和模仿性,这就导致很多人逐渐摒弃对水彩画艺术的钻研与开发,从而导致了水彩画无法真正展示其内在的艺术价值。下面,就针对现代水彩艺术所具有的特征进行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研究。
一、现代水彩艺术的特点
一般而言,我们通过对现阶段的水彩艺术进行研讨,发现在美术学范畴它拥有了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现代水彩艺术具有着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彩画通过对面、线、点的够累与色彩的搭配、肌理的夸张表达作为基本元素,通过繁衍表达来实现由颜色所构成的象形语言.
其次,现代水彩艺术是广大美术学科学生了解各类艺术表达手法的途径。由于水彩艺术在具有很宽的综合性表达方式,所以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水彩艺术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教学载体,通过思维的转换、艺术的娴熟、逻辑的扩展来引导学生培养对美术学的审美与创新。
最后,现代水彩艺术还具备现代化表达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是在对传统美术学进行改良与创新上,现代水彩艺术已经不在是简单的临摹,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对其他绘画手段的汲取与改良,进行现代水彩艺术创作。
二、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研究
通常而言,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通常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一般分为四大类。下面进行具体分类研究:
(一)情感价值
水彩艺术通过形状与颜色来唤起观众对情感的共鸣,而水彩艺术作为这种情感共鸣的载体,则是很好的突出了整个水彩作品在美术学中的情感价值。
(二)审美价值
美术学的审美价值通常是通过审美选择和审美兴趣两个方面来体现,而这种审美价值的提升则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来实现。学成后不仅会对水彩艺术有所甄别,还会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美得眼睛来对其他美术学领域和自然领域中进行领悟。
(三)自我价值
现代水彩艺术还会提升作者对自我价值的提升。在具体的水彩艺术创作中不仅作为一种对艺术的情绪表达,还充分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艺术的领悟。在此状态下,通过对绘画工具、材料、手法等的综合应用,不仅提升了作者的自身能力和创作水平,还极大程度的体会到了心灵深处的自豪与自由。
(四)认知价值
创作、观察、思考是水彩艺术的三大认知手段。通过这几种认知活动的相互融合,来提升现代水彩艺术在美术学价值中的认知体现。认知的过程需要参与、理解、共鸣来进行配合。而在实际的现代水彩艺术的认知鉴赏中,还应以个人脑海中已有的理解力和认知力作为基础,以原有的认知和鉴赏经验为途径对新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度挖掘和剖析,最终提升对水彩艺术的认知度,实现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心、脑、手合一及认知。
三、现代水彩艺术在美术学中的创新
对现代水彩艺术在美术学中的价值而言,它的创新能力及开放式创造力都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的绘画门类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现代水彩艺术是突破了惯性思维与视角,通过开放性、深入性的思维途径,来打破常规。比如,在工笔画中,鸟就是要有两个翅膀的,而现代水彩艺术作品中,飞翔的小鸟可以打破常规,一只翅膀是以人的手掌来象征守护、平安,一只手则可以通过对人类心脏的刻画,来突出自由、灵活、跳动的含义。这种画风虽然有些另类,但却是一种积极、向上而又健康的创作思维。另一方面,水彩艺术又融合了很多其他绘画手法的特点,最终通过漫长的演变与修正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创新价值。这种创新价值体现在水彩艺术在美术学中独树一帜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对提高到绘画者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表达手法独特的水彩作品与传统作品一样,都是对艺术语言的一种雕刻与展现。
艺术的多样化生存状态为现代水彩画的创作提供了更宽、更广的平台,也使得创作者通过占领一个新的高度来对多样化艺术进行审视,可以说现代水彩艺术在美术学中的创新价值,对创造性突破与创作是合二为一、难易割舍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水彩艺术不在是以往哪个独立、封闭甚至闭塞的空间,它对很多美术门类的精华进行融会贯通,最终也促成了独特美术学价值的衍生。我们必须更好的将其情感价值、审美价值、自我价值与认知价值发扬光大、不断发展,才能够最终实现现代水彩艺术在美术学中的价值不断加大。为广大国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具有欣赏价值的水彩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吴越.现代水彩艺术研讨[J].水彩艺术,2014(09).
【关键词】现代 多媒体 高校 美术教学 应用价值
对于美术教学而言,视觉的艺术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美术的学生普遍都具有比较强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视觉色彩的分析能力。可是,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大多是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被动学习模式,甚至只是单纯地传授一些理论,却忽略了美术教学最应该注重的视觉上的讲授。美术最看重的是审美性和视觉感官的感受,可是这些都需要我们亲自用眼睛来欣赏,这些都是苍白的语言无法阐述清楚的,所以通过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美术教学当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情景当中感受知识的内涵,从而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将视觉和听觉等多个感官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本文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美术教学当中的相关应用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我国现代多媒体技术普遍存在的特点
(一)计算机技术与声音、图像等完美的结合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很多高校在多媒体的配备上完美地将计算机与视频卡、音频卡以及相应的视音频处理内容和设备相结合,从而打造比较先进的现代多媒体技术。
(二)在信息的处理上更加数字化
近些年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且吸收了很多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动画、压缩等技术,并且目前我国大多数计算机都会附上一块图像采集卡,这样就可以将视频的信息进行转化,从而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实现信息处理的数字化。
(三)信息存储具有网络化的特点
伴随着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网络发展也是必然的。因此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网络进行资源的共享,对于信息的传播和处理是一个好的方式,因此信息存储网络化应该在现代多媒体教学当中被广泛推进。
(四)在对于高校教学当中,也更加智能化
智能化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社会的进步以及现代多媒体的发展有着相同的目的和发展要求。智能化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学的开展。美术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视觉、审美等感官方面的要求和培养。所以智能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多媒体教学产生更大的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成果。
二、我国现代多媒体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多媒体教学比较容易忽视其教学艺术当中存在的内涵和深刻的表现形式
不能忽视的是,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才是授课的主体,而多媒体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起着辅助作用的工具,因此其不可能代替教师的作用,更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将多媒体引入到现代高校美术教学当中,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情景来促进教学的开展,以及通过声画的相互结合来帮助学生提高感官以及视觉的审美和赏析能力。因此要明确多媒体的作用,让其发挥自身应该发挥的作用,并且不要过于表现多媒体的“乐学”作用,要明白课堂的重点还是学习,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才是最重要的。在视觉教学环节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多媒体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可以提供最前沿、高质量的视觉感官效应,使我们的审美格局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在落实到学生创建个体审美活动中,教师就要把阶段性的学习内容以及具体要求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中去。
(二)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比较容易忽视教学规律
多媒体自身具有声画相结合以及视觉冲击等特点,所以如果课堂上过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多媒体呈现的内容过于依赖,从而出现情感上的过于贴近,这样就使学生对于课堂本身要求掌握的知识性内容出现了不重视的现象,反而起到了不好的作用,影响了学生的正常认知和理性思维。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往往是依靠听和看获取大量信息,在较长时间的听受过程中,学生极易出现疲倦现象。这时往往会忽略了师生的互动环节,没有感情的交流,更没有思想上的碰撞,学生容易失去思考机会。
(三)多媒体设备以及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的配备依然存在问题
很多高校为了节约成本,对于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室的配备都不健全,这使得多媒体并没有很好地被应用到高校的教学中,并且很多学校对于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相应的安全维护都做得不到位,还亟待完善。同时,学生因为各自家境的原因,在个体设备配置方面也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这也大大阻碍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全面深入发展。
三、我国高校美术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设计和具体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材的内容和价值
如果只是课本知识的教学,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能力的培养,更主要的是不能让学生对此形成兴趣以及相应的情感体验。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高校的美术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为其提供大量的可视性素材以及声画结合的视觉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多媒体起到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丰富课本教材的内容,延伸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带很多画册到教室中,或者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带领学生到资料室搜集相关画册,进行讲解和分析。而且,在不同的画册中,同样的作品会因为时间、版次不同而出现颜色偏差的现象,这对于色彩的教学和学习产生了极大的障碍。现在,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查阅到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避免了因为纸质文件而造成的错读和误读,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活跃课堂教学过程
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上。只有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可以很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审美能力,增强美术功底,这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活跃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例如对于学生的创意和想法,可以鼓励其通过拍摄、剪辑,以及电脑的后期制作,把制作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教师”,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而且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因此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质量
由于每个学生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人基本功底的不同,导致一些学生并不具备很强的绘画能力。而多媒体技术恰巧弥补了这一不足,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地阐释自己的作品。纸上绘画无法完成的可以通过电脑来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在是媒体时代,我们可以打开思维,学生有好的想法时,可以鼓励其在多媒体技术下,寻找相关图示、材质、光源……把它们组织成想要的效果模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创意记录下来,为将来的毕业创作留下原始材料。这既保留了学生学习阶段性的学习热情,又促进了其创造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侯文勇.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价值工程,2011(18).
[2]黄海波.浅谈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1(24).
[3]彭晓弟.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
[4]吕海洋.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3).
中华民族工艺美术,通过几千年脉络不断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它所固有的文化精神与艺术样式。当下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猛,社会财富逐步积累,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空前好时机。近几年,在国家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及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掀起开发应用地方特色工艺美术融入创新教学应用的热潮。改革创新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地方高校如何结合地方特色,遵循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找准切入点,结合教学勇于实践探索,走出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改革创新路子。
一、融合地方工艺美术创新实践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的落脚点在于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这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相同的。从中国书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的形成都是由现存最早西周帛画、彩陶等实用艺术中分离出来的。如今地方高校美术本科中国书画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与专业性教育,它根据一定的社会职业分工与人才培养需求,将书画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较为系统地传授于学生,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浙江丽水学院艺术学院以中国书画艺术与青瓷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是为青瓷艺术和美术教育发展培养创意、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的应用型教学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获得书画技能的应用展现,而且对传统工艺美术龙泉青瓷的手工技艺、认知审美等取得很大体验,促进了学生艺术思维创新的启迪与实践拓展及全面综合修养的提高,教学实践效果独特而有质量。
龙泉青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它作为我国陶艺类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活化石,它反映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点,它早已具有中华文明和东方艺术的文化符号特征。龙泉青瓷艺术的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创造,青瓷融合书画装饰是青瓷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青瓷装饰品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龙泉青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地方性和世界性,这为青瓷艺术成为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打造专业特色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而地方高校凭借着丰富的地方工艺美术打造专业特色,体现地方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创新的应用价值,使区域工艺美术和地方高校找到了美术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契合点,高校美术教育合理地结合地方特色工艺美术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融合龙泉青瓷装饰实践教学中,将个性与共性、自由与法度等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在当今美术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体现其独特价值。
二、艺术与技艺的和谐统一以凸显教学特色
高校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运用艺术载体面向学生开展的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美术教学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凸显特色。
中国画融合青瓷艺术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融合创新装饰,主要运用高温颜料、雕刻等手法在釉中绘制应用,在发挥书画应用技能基础上以提升青瓷品位与技术研究,促进青瓷文化的发展。如作品《珠光烨烨》,就是以氧化铁等高温原料在泥盘坯上直接绘制而成。在泥坯中用泥料绘制中国写意画很有难度,特别是国画意笔表现,要求一气呵成,追求气韵生动,灵动而神似,特别要对其在原料和烧制等工艺做到一次成功,更是难上难。首先要在教学中对紫藤笔墨技法掌握熟练,运用于胸;再者是在圆盘中对鱼、题款、印章等构图设计宜简洁和谐统一,追求笔简意繁,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在实践中,中国画融合龙泉青瓷的釉下装饰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定工艺技术条件的制约,它不单纯展现中国画技法,最重要的是艺术与工艺制作的可能。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体会融合青瓷釉下彩工艺与白瓷工艺的不同,龙泉青瓷高温厚釉的流动效果很难控制,好的韵味十足,流动大了,釉下绘制的效果可能是面目全非,而在细部的技法表现上更是困难。这种中国画融合青瓷应用实践教学把艺术表现与工艺技术的有机联系,给美术教育技能应用提供新平台,展现出中国画宣纸以外独特的外延教学。
在龙泉青瓷的传统清雅意味中,加入书法装饰,体现的是和谐、恰当。龙泉青瓷研究院院长张建平教授在实践创作中大体将其书法的装饰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直接用手刻的书丹阴刻、书丹阳刻技法,还有就是釉下书刻装饰类的高温颜料书写、阴刻填色、立面雕刻等。在教学实践应用中,主要运用书写刻法和高温颜料书写等。如入选2010上海世博会作品《泉韵》,是对静态龙泉青瓷釉色与动态书法视觉的谐调统一,工艺技术与艺术文化的统一,使之达到“以意呈象,以象造型”的艺术境界。书法在青瓷装饰中的运用,让作品呈现出独特而又具新意的艺术效果。该作品在泥坯上书写的行笔节奏、分行布白、书风特点与青瓷器型位置、釉色和谐统一,书写后刻工的雕刻工艺与书法理解水平高度协调,充分反映书者的书法意境。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刻工表现出书法艺术的韵味,彰显其文化品质与精神内涵,书法字体大小、错落、疏密、印章等与书者相一致。而在教学实践应用中要求学生对书体、章法在青瓷上书写练习,特别是笔法在泥坯上运用与刻法的统一,烧成后在釉色下的艺术效果,将两种艺术尽可能完美地融会与提升。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学生可以结合运用跳刀、划纹等技术增加其工艺装饰性,发挥思维应用实践,书法与青瓷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赋予龙泉青瓷以文化艺术的意韵,教学实践让学生体会艺术与工艺应用价值。
三、加强和拓展特色实践应用教育,为推动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方面是艺术的发展繁荣。艺术作为一种以形象化表现现实的文化现象,具有很强的社会渗透性和公众参与性,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传播和社会影响力。地方高校对社会文化艺术以“适应而不随从,超越而不脱离”推动文化发展服务地方。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说,如何把教学所学应用到实践中以服务地方,使得艺术和技术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达到完美的融合,这是当下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最现实问题。
湖南省交通厅表示,发生事故的“湘邵0018”客渡船,核定限载人数为14人。然而,如果按标准运营,船主获利很有限,于是,超载成为家常便饭,一般时候船上都要装五六十人,节假日装八九十人也很正常。超载无疑会影响客船的正常驾驶和安全运行。超载的危险性,船主不可能不清楚,然而,利益的驱使让他们来不及顾及这一点。于是,船上到底载多少人,已不取决于载重限量,而是取决于船的载人容积了。
船主在利益面前失去理智,相关监管部门哪去了?面对那么严重的超载,只要心里还有一点安全意识、一点责任意识,就不会置之不管。没有了管束,船主超载更肆无忌惮。
然而,造成事故的更重要的原因,还不是超载。船是被滞留在河里挖沙船的钢丝绳绊住,造成侧翻下沉的。据群众反映,客船与挖沙船的纠缠,是出事那条河上最为常见的“麻烦”。然而,这样的“陷阱”在河里四处密布,出事河段一片不大的水域,有七八台挖沙船在作业,河道也被挖沙船挖得千疮百孔。客船只能在挖沙船之间、在挖沙留下的沟壑和石堆中间穿行。超载的船、险象环生的河道,坐在船上用如履薄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挖沙无节制,在于诱人的利润。“每月至少七八万的毛利”,让“公地悲剧”在那条河流上发生,在沙源几近枯竭的同时,河段被折腾得面目全非。威胁不限于行船安全,沿岸村民田地也出现下沉,甚至有房屋垮塌。当然,这河流不是没人管的“公地”,无论是水利局、国土局,还是交通运输局,都有监管责任。然而,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只限于发发禁令、公告,事实上这些东西没有人理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多媒体技术 价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什么是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乐学不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拉近与历史的时代距离,催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激发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一课时,先播放电影《林则徐》或《》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采取的措施,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一次正义的行动?的爆发是不是由禁烟而起的?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障碍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冲破的,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则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进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地节省了课堂讲授时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进而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三、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表现力强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了自身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了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有利于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习成绩,更不利于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还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悦纳和内化。特别是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眼花缭乱的信息,无孔不入的传媒,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良性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五、有利于创设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